高职教材范文

时间:2023-04-07 07:1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职教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职教材

篇1

关键词:高职教材改革;教材建设;逻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7-0024-03

人们不懈地努力探索和理论创新一直伴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随着在“教育定位、职教理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在研究与实践中先后提出了各种先进、务实、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例如,就业导向下的素质教育、CBE(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职业教育模式、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现代教育技术与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些成果丰富了职业教育思想,优化了职业教育理念,促进了职业教育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然而,这些模式和方法在应用层面上还比较零碎或者不够系统,往往是由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新型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理解去把握和参考,因此很多理论和方法都未能得以科学有效地应用,有些甚至就只是“说说而已”,应用效果有限,或者参差不齐。如何整合这些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真正将研究理论“转化”成实用的、持久的成果,显得重要而迫切。教材,这一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和参照依据,在融入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理应成为承载这一使命的转化成果。

高职教材现状

教材是课程大纲的具体表现,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资源,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指挥棒”。它既要指导教师组织教学,又要引导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另外,教材还往往指导考试方向,而考试方向又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向。科学合理的教材,能改变教学氛围,优化教学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强化教学效果。

在现实的高职教学实践中,由于生活方式、学习习惯、志趣爱好等各种原因,高职学生普遍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效果不理想的情况。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培养,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制约着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尽管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现行高职教材的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不能切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能有效地适应高职教育需求。高职教材建设始终未能实质性地改革突破,没有显著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在很大程度上,高职教材仍然沿袭传统高等教育教材的章、节、条、目结构和知识体系全面完整的教材内容。简单地说,现行教材内容和结构偏向于“知识体系导向”,而弱化“以职业技能为导向”。

高职教材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高职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培养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材显然应该尽可能为完成这一任务发挥最大作用。要实现这一点,根据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总结,应该从四个方面去实现教材的改革和突破:教材内容,教材结构,教材逻辑,习题和实训。

教材内容重点体现知识和技能的先进性和实用性。要以当前成熟应用的典型生产实例为核心,围绕实例组织文字简介、图像视频、3D动画、简化理论等图文资料,并力求表述简洁、形象直观、切合实际、易于接受。既要体现内容的实用性,又要体现其先进性,代表着技术的发展方向。教材结构则重点体现简洁性和“量化”特性,可引入或参考CBE教学模式,采用相对独立的单元式模块结构,将课程教学的能力目标分解细化,力争实现教学内容的“量化”,以简明、清楚直观的形式,展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材逻辑则应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在此可特别引入“逆序”逻辑结构,并融入“案例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等理念的精髓,充分适应高职学生的思维习惯。习题重点在于题型的设计和内容的精选,以训练学生了解工作现场、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减少空洞抽象的理论性简答题,突出具体明确、直观现实的应用性问题。实训则应充分结合生产实际,以现场模拟训练和顶岗操作为核心,强调学生亲自参与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改进的高职教材,形式上包含纸质印刷教材、同步配套的电子版式资料库、教学模型等,是一套融合先进的教学资料、科学的教学方法、完善的习题库和试题库为一体,并广泛集成了高职教育理念、丰富教学经验、行业专家智慧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综合型教学宝典。

高职教材建设程序

要把高职教材改革建设成为高职教育的系列宝典,需要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务实严谨、注重细节,并组织行业内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和教学骨干,反复研讨。前期的精心规划和准备工作,以及周密的教材提纲,是决定教材质量的重要保证。教材在规划阶段,要始终围绕教材建设的目标,充分发挥团队智慧,加强研讨,逐步完善。高职教材规划的大体程序见图1。

高职教育要培养适应社会用人需求的人才,教学内容必须具有先进性和针对性。教材内容必须充分反映学生就业后的工作内容,应以现行的、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和新理论等为重点。社会在进步,技术在更新,必然要求教师与时俱进,随时把握行业领域的发展动向。教师动态地、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行业一线调研,收集当前行业的新成果和新应用,应该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工作惯例。具有多年教学经验和实践经历的人员组成一个团队,加强协作,共同完成,才能保证教材务实高效。

紧紧把握行业发展脉搏,是形成高质量教材和师资培养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组织行业专家研讨,倾听用人单位意见,广泛收集各方面信息,并加以分析综合,是科学准确制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的依据。这个环节既重要、又繁琐,却决定着教材建设的质量,需要特别予以重视。只有保证这一过程的全面深入细致,克服走过场、凭经验或想象,才能保证教材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全面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动态和人才需求的信息后,接下来就要分解能力目标,细化能力模块,完整地列出课程的各项技能培养任务。这项工作类似于不少学校曾经试行过的CBE模式中的DACUM(开发一门课程)能力模块分解,即按照专业就业方向和职业岗位群,全面分析各项职业能力要求,形成直观清晰的能力模块图。这些能力模块或技能培养任务,既要有现实性,也要有前瞻性,要以毕业生的就业为导向,以保证教材的实用性和先进性。

拥有能力模块,就拥有课程或教材的 “骨架”,教学目标也就清晰明了。据此“骨架”再梳理教学中必要的基础知识,挑选并简化相应的理论解释,为骨架增加“血肉”(不宜太多,否则“肥胖臃肿”;但也要够用完整,足以支撑“骨架”)。

在完成上述系列准备工作后,最后才能着手编写教材。编写过程中应突破传统章、节、目、条结构,而以模块式结构为宜。每个模块的内容编排遵循“逆序”的逻辑结构,即与传统的“顺序”相反,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形象思维特点。

高职教材编写方法

上述教材建设程序,体现了教材的规划过程,既是一个全面、宏观的计划过程,也是教材编写的准备过程,它决定着教材的完整性、逻辑性、科学性。这一过程的疏忽或过失,往往会严重影响最终教材的整体效果和质量。

科学严密的规划和准备,为教材的编写确立了方向。但在编写中仍然需要着重把握三个重点:一是要力求素材的精选和文字的精练,二是要体现模块结构,三是要做好“逆序”逻辑编写,如图2所示。

分类整理图文资料、研究确定教材结构是对前期规划的一个检查和确认,确保规划准备充分,信息资料完整。尤其是有关各项能力模块的生产实例,应精挑细选,所包含的文字介绍、图像视频、教学模型、现场模拟等素材要努力做到精练、典型。要以清楚简明表达实例、易于学生接受和掌握为标准。

教材结构采用“以能力目标为单元”的模块化,可以直观清晰地看出课程的教学目标,让教师和学生从一开始就可以明确教学任务,然后一项一项去落实和完成,也利于随时检查已完成的任务,清楚地知道还剩下几项任务,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和任务的“量化”。

教材内容的“逆序”,是相对于传统的“顺序”而言的。传统教材内容的“顺序”大体是按照“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过程过程分析应用举例”来编排的,这种顺序是不适合高职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的,学生往往在开始阶段就被抽象无趣的概念和理论搅昏,因为枯燥而产生厌倦,进而出现懈怠。学生兴趣的丧失是教学的大敌,这一点在高职教学实践中已经被充分证实。

高职学生的优点主要在于思想活跃,动手能力强,想象丰富,形象思维敏锐,对新生事物接收力强,富于创造性和自我表现;而对于抽象的概念、空洞的理论,其理解力和接受力相对不足。而“逆序”的教材结构,从开始就将其引入直观、生动、现实的实例中,首先就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顺应了他们的形象思维特点,有利于教学过程的进行。

“逆序”是按照“生产实例操作方法过程分析结构分析理论研讨概念知识总结”的顺序来编排。这种编排首先引入实例,像讲故事一样,容易让学生的思维跟上路子并主动参与,然后逐步过渡到相应的基本理论和概念知识,一步步地将学生引向“目的地”。在开始的实例分析中,多以提问、讨论的方式,充分“吊足学生的胃口”,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逆序”编排中,生产实例的筛选很重要,它既是模块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因为最终是要让学生了解生产实际、学会操作方法,解决生产问题)。实例的介绍和分析应配合现场实物、视频和照片、3D模拟等多媒体素材的直观演示,尽可能最大限度地表达出真实场景和现场效果,从而帮助学生达到这一模块应有的能力目标。

作业习题和试题要精心设计,题型宜多采用案例分析的形式,通过实例展示,在关键知识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回答问题,反复训练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题目中设置一定的设计方案改进、设备结构优化、操作方法完善、工艺技术升级等方面的题型,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深化对已有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习题和试题的设计,除了书本上的适量题目之外,在光碟等电子载体上应有一定的补充习题和试题库,以丰富教学参考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深化学生对相关领域的理解,并推动行业的经典案例和热点问题在高职教学中发挥积极作用。

高职教材改革建设要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始终围绕高职教育特色和职业能力目标,解放思想,敢于突破,遵循规律,讲求实效。要实现高职教材的深刻变革和全面完善,需要高职教育行政部门、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需要行业企业的紧密配合,更需要教师团队的协作配合和扎实努力。只有在相关政策、制度的激励下,在人力、物力、财力的保证下,将各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研究成果有效地融入教材中,才能使高职教材真正成为科学、务实、高效的高职课程教学依据。

参考文献:

[1]贾永梅.浅析改革高职教材[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3).

[2]汪博兴,汪明群.高职教材建设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3]韩广琳.目前我国高职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J].天津教育,2004(4).

[4]涂明,李卫芬,董大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的组织与管理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0(6).

[5]蒋大平.高职教材建设的几点原则[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6]袁清波.高职教材建设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3(7).

[7]黄峰.当前高职教材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28).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材建设 问题 机制

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建设,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材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着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高低。目前高职教材在观念、组织、编写、内容、出版等环节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高职教材现状不尽如人意。

一、高职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大部分教材游走于本科教材与中职教材之间,但偏重于本科特点的教材,存在着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等问题。

二是实践(实验、实训)教材严重不足,这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与理论教材开发相比。开发实践类教材需要更大的创新、更多的投入和更具针对性的内容,这对教师和高职院校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三是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不够。随着信息化普及程度的不断提高,纸质教材、音像媒体、网络课件、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媒介已经成为传播知识、传授技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从而成为教材建设中不可分割的重要内容。目前这些手段虽然在计算机类教材中应用比较广泛,但在其他专业的教材中的应用还相对薄弱,教材建设的立体化程度有待不断加强。

针对现状,要提高高职教材的建设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材建设不仅是教师长期教学经验的累积,而且更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最新成果的反映。因此,加强教材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仓促上马,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对高职教材建设的研究还需要提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思路。找出更加有效的对策。

二、高职教材的定位

第一,在形式和文字等方面要符合高职教育教和学的需要。要针对高职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突出表现形式上的直观性和多样性,做到图文并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在内容安排上,要考虑高职教育的特点。理论的阐述要限于学生掌握技能的需要,不要囿于理论上的推导,要运用形象化的语言使抽象的理论易于为学生认识和掌握。对于实践性内容,要突出操作步骤,要满足学生自学和参考的需要。

第三,参与教材编写的人员,要具有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和一定的现场实践经验,能够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第四,高职教材不是一门专业发展史的综述,但要反映专业的进展情况,使学生对专业领域的变化情况有着基本的了解。

三、高职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一是要有完成理论教学,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方法和达到技术能力目标的训练方法。理论知识要与普通高等教育教材相区别,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必需、够用”为度;技术能力的掌握必须通过专门的训练,要有配合这类训练的实训教材。

二是教材内容既要注意以全国或本地区近期使用的成熟技术为中心,又要注意淘汰陈旧的技术内容,将新兴的高新技术、复合技术等引进教材。同时,应尽可能以技术问题为中心来设计和组织,注意以问题引出概念知识。

三是教材内容要富有弹性,即基础类课程要有一定的覆盖面,满足大类专业对理论、技能及其基础素质的要求;同时要留有余地,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修或探究学习的需要。教材内容应尽量采用模块式组织,具有一定的可剪裁性和可拼凑性,可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将内容模块裁减、拼接成不同类型的知识体系。

四、加强高职教材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第一,将教材建设作为课题立项,强化教材建设的研究

将高职教材建设作为一种研究课题,需要教师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进行总结,需要全体教师的广泛参与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在教师、工程师、技师、行业专家等共同参与下,认真研究高职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的本质差异,研究在教材建设中如何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研究如何引进国外先进的高职教材建设经验,研究采取何种形式或载体编写教材,研究如何将产业的先进经验引入教材,才能在高职教材的建设和开发方面做出成效,才能开发出真正具有高职特点、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的高职教材。

第二,设立教材建设专项经费,为教材建设提供资金保证

要提高教材的编写质量,需要参与立项的教师、行业专家开展调研、论证工作。如果没有充分的经费保证,不仅会影响项目研究的正常开展,而且会使教材的编写质量大打折扣。

高职院校每年要设立专门的教材建设基金,确保教材建设的正常开展。对于有专项经费支持的教材建设项目,高职院校要加强对立项的过程管理,确保经费的到位和正常使用。同时,对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的项目,院校要有必要的奖励措施,保证教师参与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第三,加强过程管理,保证教材质量

对于已经立项的项目,要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教学改革成果等及时纳入编写的教材之中,力争使出版的教材内容新、数据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

篇3

关键词:高职高专;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8)33-1431-02

Study and Practice Reform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WANG Hong-hai,XUE Feng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hui Sanlian College,Hefei 230601, Anhui)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causes resulting in this situation.then bring forward the necessity of materials reform and the practice of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igh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materials reform

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基本保证。高职高专教材作为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教学的基本工具,直接关系到高职高专教育能否为一线岗位培养和造就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的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高等职业教育教材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编写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特色的教材。

1 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状况

目前,我国高职蓬勃发展,虽然部分学校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但从总体上看高职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高职教材建设明显跟不上高职发展的要求。

1.1 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教材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教材的来源,一是借用本科教材,其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严重不足,给教学带来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二是沿用专科、原成人高校和中专教材,其基本是“本科压缩型”,在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与教学内容体系上存在严重不足,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三是自编讲义,存在转抄内容居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和印刷质量低劣等问题,影响了教材质量。

1.2 现行教材版本偏老、内容陈旧

现在很多高职教材不能及时反映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而且不少教材不符合新规范、新规程、新标准,与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适应。有的教材虽然冠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的名义,其内容其实是原专科或成人高校教材的翻版,甚至缺少相应配套的实训类教材。

1.3 实践性教材严重不足

目前,市场上的高职教材主要是供教师授课使用的。而实践性教学一般占高等职业教育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高等职业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实践性教材的不足已成为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瓶颈。

1.4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衔接。

以上这些都对高职人才培养十分不利。因此,搞好高职教材改革与建设工作刻不容缓。

2 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状况的成因

2.1 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短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品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特别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推进,高职高专教育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高职高专院校连年的扩招导致各种所需资源的短缺,与高职高专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师资从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许多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暇顾及高职高专教材的编写工作。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一些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知识与技能要求在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经济也催生了一些新的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高职高专教材建设与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高专院校的师资队伍扩张的主渠道还是来源于普通高校的应届毕业生及其他高校退下来的教师。因此,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传统的“填鸭式”的传授模式。由此可见,高职高专教材编写的人力资源自然十分短缺,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特别是贴近社会生产实践的教材就更少。

2.2 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和鼓励

因为要正式出版一本质量高的新编高职高专教材,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编好一本教材,往往需要编写人员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果,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这样,一些教师辛辛苦苦编写出来的教材,还往往只作为学校自编教材来使用,要想正式出版,还要经过繁杂的程序,承担能否被社会所认定等一系列的风险,因此,即使是比较优秀的院内自编教材被出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这样,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质量比较高的高职高专教材往往就不容易出得来。

2.3 发行中的利益驱动导致了高职高专教材出版中的短期行为

由于高职高专院校的连年扩招,急需大量适合高职高专教育的教材。在这一形势下,许多出版社争相加入到“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和“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的组织建设中。不可否认,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在各方面的配合下,确实出版了一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教育特色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但这些教材还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但由于一些出版社出于“抢时间、拼速度、争效益”的动机,很难按照高职高专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组织人员重新编写一套全新的高职高专教材,大部分都是将原来的本科、专科或者中专教材进行整理或者改头换面,因此,一部分打着高职高专名号的教材要么理论性过强、内容过于深奥;要么内容庞杂重复;或者是剪辑拼凑来的低水平之作。高职高专教材出版、发行中的这种短期行为,完全和高职高专教育的本质背道而驰,这既损害了一些出版、发行单位的名声,也影响了高职高专人才的培养工作。

2.4 编写与出版的组织协调未到位

虽然教育部早就提出了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的规划与目标,但是要具体到某一专业、某一课程的教材建设则需要根据某个行业、地区以及具体岗位的要求来确定。目前,随着各个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许多学校在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方面已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这些院校也积极和有关出版社配合,把各自的教改成果编写在教材中。但是,许多高职高专院校和出版社的联系往往是单线的、偶然的、零星的,这样常常导致许多出版社拿着高职高专教材的出版计划,而许多高职高专院校教改工作搞得轰轰烈烈,甚至形成了很有特色的自编教材,但由于缺乏教材编写与教材出版联系的平台,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在宏观上缺乏引导与推动,也就不可能出现一大批能够反映高职高专特色的精品教材。

篇4

通常情况下,教材为培养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进而满足企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需要,同时对高职院校教材的改革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我们城轨教材课题组对目前高职院校教材开发的深入调研及我们与西安地铁开发城轨教材的实践,我们认为目前高职校企开发教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一些问题。

1.1合作机制不完善,各行其责目前校企合作开发的一些教材虽有校企合作的意向,但缺少真正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参编,合作机制的不完善。参加教材编写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与企业专家之间缺乏真实的沟通,企业生产一线的信息和技术没有被教材编写人员充分地认识;甚至企业参编人员只是挂名,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本没有实质性的作用,只以教材进行评估和审定;这部分教材由于只属于“学院派”编写,因此理论性知识比重大而深;实践内容少,没有体现技术应用的主旨;由于缺乏企业生产的新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材在内容方面比较陈旧,专业的最新动态、行业的前沿技术等学生根本不清楚,更何谈掌握。还有一部分教材是由企业教育部门单独开发的所谓的校企合作教材,但从严格意义上讲只能属于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特点是:理论知识比重过少,实践比重过大,实践内容虽然很丰富,但对于高职院校在读的学生来说由于缺乏相应理论知识学习,掌握其中技能难度很大,这类教材也阻碍了高职院校教师运用新教学方法和新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2教材体系不完整,缺乏特色、不规范根据我们调研,目前仍有一些专业很强的高职教材由于开发力度有限,教材体系不完整,缺乏特色、不规范致使部分课程仍借用本科教材和中专教材,难以达到高职教学的基本要求,教材开者没有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思想和能力本位的课程实践。以城市轨道交通交通行业的教材来说,目前开发的教材普遍存在教学活动设计缺乏多样化致使丧失学习的兴趣;受内容比较陈旧的影响和制约,进而导致学生根本不能掌握专业的最新动态和信息和前沿技术;学生学习的渠道单一,信息量有限,不利于学生自学,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学生重复性学习,浪费了时间,同时影响了学习效率。

1.3改革力度不够,缺乏新项目、新要求和规范建设一些高职教材的编写者理念陈旧,设计的教学活动比较单一,根本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实践训练内容在教材实践环节中没有得到巩固和强化;高职教育的项目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等没有体现,教材内容缺乏必要的更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内容在教材中得不到体现和反映,难以与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的实际需要相匹配。部分教材编写人员受传统教材编写影响较深,缺乏新职业岗位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分析,缺少高职教材建设的规范认识;由于缺乏教材编写评价标准和专业目录,教材出版混乱,个别教材更改主编,重复出版,为了利益而不顾教材质量。

二、对策与建议

2.1更新观念,充分发挥行业学会与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高职学院要更新校企合作中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的开发意识,在教材开发的内容设计、形式编排、教法配套、鉴定评估手段方法选择等方面要充分融入“学生发展”为主线的理念,在教材开发前、开发中和开发后要求学生参与评估反馈,使整个开发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确保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顺利实施。

2.2加强合作的针对性,出版社避免重复开发为解决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实践内容比重偏少的问题,开发教材前要安排教师深入一线企业进行调研。教材的编写教师应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特点,根据教材需要,以及对企业各职业岗位相应技能的要求深入教材内容所需的各个岗位,对各个职业岗位相应职业技能所需基础进行理论化整理,完成教材所需基础理论知识的整合;学习各个职业岗位相应职业技能的操作,找出工作流程的主要环节、重点环节、难点环节,进而进行转化,转化为可以在学校开展的实践性教学;与企业专家交流,重点收集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等相关内容以及在新标准、新技术、新方法下企业对员工的新要求,保证教材内容的时效性。

2.3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保障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建立校企联合开发高职教材的运行机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及生产第一线技术人员参与,并考虑给企业参与编写教材的专家相应的待遇,聘请这些专家开展讲座,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带进教材中。企业专家通过系统学习教育教学法,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法的恰当使用会使学生更加容易、牢靠地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而将教学法恰当地融入到教材中去,则可以更进一步地提高教学效果。

2.4规范出版评审程序,建立良性发行机制在开发和修改课程教材的过程中,聘请行业专家、学科专家组建对教材进行审定,通过对编写的教材进行初审与复审。在评审过程中,不符合相应要求的教材坚决不能出版,对于投入使用的新开发的校企合作教材,首先试用,同时对教材的使用情况和效果进行跟踪调研,并收集反馈意见,最后对教材进行修订,然后正式出版。行业学会、教材编写院校、出版社三者相互配合,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良性的教材出版与发行的运行机制。

三、结论

篇5

关键词:工作流程;高职;教材编写

中图分类号:G7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5-0170-02

教材建设是学校基本建设之一,是教育思想、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集中体现,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纵观高职教育,虽然高职教育在不断改革,但仍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教材建设,远远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需要、不能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点、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必须进行高职教材的改革,基于工作流程教材的编写,正适应了高职教材改革的需要。

一、高职教育特色与教材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地方,职业性和高级性是他突出特点。

职业性说明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目标的差异,普通高等院校以学术型人才和工程型人才为主要目的,侧重研究(学术型人才)和设计(工程型人才);而职业院校以培养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为主,强调现场操作(技能人才)和管理加操作(技术型人才)。

高级性说明高等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在层次上高于初、中级职业教育。初等职业教育是初中阶段的职业教育,它使部分适龄初中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高中阶段是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体;高级阶段是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或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摇篮,技术型职业教育是技能型职业教育的后续教育,技术型人才除具备特定岗位的操作能力外,还应当掌握适当的理论知识,有发展潜能和创新能力,因此,在掌握一技之长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高职培养目标决定了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体和教材不能沿用本科教材。

近年来,教育部组织实施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工程,有力地推进了高职教育的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高职教材建设与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符合高职特色教材不多。表现为:教材内容陈旧,脱离工作实际;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能力;教材数量多,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读性强、引导学生自学的教材少。“教材还没有真正过渡到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体系上来,不适合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不仅影响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更严重地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编写符合高职教育特色的教材,已成为目前高职教育发展需要。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师程时兴认为为:高职教育教材的特色应为:理论的适度性、应用的系统性、实践的指导性、内容的先进性。高职教育,主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出发点。因此,高职教材应该从应用方法和技能入手,理论以够用为度――即理论能够为实践服务,能够指导实践就可以了。基本知识采用广而不深、点到为止;另外,高职教材不应强调理论的系统性,但是要讲究应用的系统性,也就是应用的前呼后应;高职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知道,而是会做,高职教材中就应该包含指导学生真做、真感受,即具有实践的指导性;不用昨天的知识来武装今天的学生,这已形成教育界共识,因此,高职教材要紧密结合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换,随时更新教材内容。高职教材这些特色决定了高职教材编写必须彻底改革,基于工作流程的教材编写机制正满足了高职教材的特色。

二、基于工作流程高职教材的编写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论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论是德国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它要求以真实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来开展一体化教学。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强调,由工作实际来确定典型的工作任务,按完整的工作程序进行的教学活动。工作范围为课程内容的组织边界、工作过程为课程内容的组织逻辑。在这种教学理论中,典型工作任务是课程的载体、完成工作任务是课程目标。它的基本特征为“三个一致”,即: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这种教学模式提升了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能力和个人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中强调创造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训练,重视创造能力在职业构成要素的重要作用,成为21世纪最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设置方法。

在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中,最重要的是任务的设计,在设计任务时,应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认真分析教学目标。设计与工作过程相关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将教学目标巧妙地蕴含到任务中。尽量降低各任务之间知识点的重复度,并且任务与任务之之间还要有关联性,所有任务所包含的知识总量要等于该课程的知识总量,任务的复杂程度应该从简单过渡到复杂,学生的能力也由此慢慢提升。

其次是创设学习情境。课程教学与工作过程之间的纽带是学习情境,要创设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必须使教室既是理论教学又是实验操作的多功能教室,同时还是采用多媒体的具有高仿真度的虚拟的实习场所。这种教室所构建的学习情境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于一体,形成了学习就是工作的氛嗣,师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工作岗位上学习,教学能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基于工作流程高职教材的编写体系

根据基于高职教学模式的特点和高职教材特色,笔者认为应建立基于工作流程教材的编写机制,改变传统的教材编写体制。首先,在教材编写中应按照岗位工作流程、以工作实践为主线,组织教材内容;其次,教材要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第三,教材编写结构应为:学习情境――项目任务――知识点――巩固提高等;第四,教材应是立体化教材。

1.学习情境的设计

学习情境是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课程实施方案,是按照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设计的学习单元。每个学习情境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是同一范畴的事物;各个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递进的关系。学习情境可为实际工作任务或设计的工作任务,另外,在学习情境设计时可将各情境均涉及的内容单列,设为“公共情境”。

《电子商务》是为企业营销管理者有效地实施电子商务活动而设置的课程。根据企业实施电子商务活动流程,我们设计了十个工作情境:选择电子商务的模式、熟悉电子商务标准、进行网络贸易、创立网上商店、了解企业电子商务的应用、保证电子商务安全、利用电子支付、进行网络营销、设计电子商务物流方案、构建电子商务网站。这十个情境时企业进行电子商务时应完成的十项主要任务和工作。

2.项目任务的设计

项目任务是完成一项工作的流程、步骤、必须开展的工作或必须掌握的技能,例如在《电子商务》利用网上支付,根据“完成网上支付”情境中我们设计了:开设网上银行、利用第三方支付等任务。在“保证电子商务安全”中我们设计了了解电子商务安全知识、掌握电子商务安全技术、使用电子商务协议等任务。

3.知识点的设计

知识点是完成各项任务或形成各种技能时应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在编写高职教材时,这些理论教材的编写应本着够用的原则,以技能形成为核心,而应强调学科的完整性。

4.巩固提高

教材中设计巩固与提高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检验学生技能和必要的知识掌握程度,另一个是提升学生技能。因此我们设计了理论测试题和实际操作题。理论题型主要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和案例分析等。目的在于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题主要给学生一个任务环境,让学生完成某项操作,以此来检验和提高学生技能。根据《电子商务》课程的特点,实际操作题主要设计两大类,在软件上仿真模拟(见例1)和实际环境操作(见例2)。

例1,贺清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图画册,经常把收集来的图画册在网上进行交易,这次他准备把一套全新的兰花图拿出来拍卖,名为兰花图***,放在“邮币/古董/字画/收藏”类别里,起拍价为100元,底价105元,在线3天,最后这套图册是被一顾客以130元的价格拍得。请在电子商务师实验室中模拟完成以上交易。

例2,将IE浏览器的“HTML编辑器”设置为“记事本”。要求:通过鼠标进行操作;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退出。

5.立体化教材

2002年国内首次提出“立体化教材”的理念,它是一种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完善教材建设工作的新观念。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为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立体化教材作为一个整体的教学和学习解决方案,就内容而言立体化教材,除了纸质教材外,还应包括:课程标准、教学引导文、企业作业指导书、教学设计方案、电子教学资源库、互动教学系统。

课程标准是课程教学的指导文件,是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学好课程的前提,主要对课程进行定位,明确课程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对课程实施提出建议。

教学引导文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和工作的教学文件,每个引导文主要由学习目标、引导问题、信息来源组成,

作业指导书是企业实施的指导性文件,也是基于工作流程建设立体化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设计方案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工作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时间。

电子教学资源库是立体化教材的重要部分,应包括所有纸质教学资源、电子课件、电子图书、图片库、影视文件、课程及相关教学网站等。

互动教学系统主要包括学习评价反馈为主要内容的互动式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自我检测环境,通过此种方法检测学生学习中不足。

参考文献:

[1]程时兴.高职教材特色及其编写[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

[2]陈湘,欧阳广.基于工作流程的立体化教材建设[J].中国电力教育,2010(13).

收稿日期:2014-10-20

篇6

关键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建设;高职特色

1 AutoCAD制图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教师用来构建学生知识结构的外部工具和手段,也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载体。

Auto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制图是利用计算机辅助绘制工程图,是各类工程制图课程的后继课程,是制图课程的必要补充。

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即要符合高职教育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又要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以应用为目的,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突出高职教育的特色,加强理论基础与实践能力的联系;加强制图课程与CAD课程的联系。

2 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目前的现状

目前的AutoCAD制图教材存在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 缺乏“高职”特色 目前使用的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主要分三种:一是高等教育本科、大专院校一直沿用的教材;二是任课教师自行编写的讲义;三是针对高职教育院校专门编写并正式出版的教材。大多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基础理论分量过重,使得教材内容以讲述软件的各命令的使用为主,而且AutoCAD软件版本滞后严重,不能及时反映软件所体现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2.2 缺乏大学科的融合特性 目前高职的AutoCAD制图教材和相对应的制图课程联系紧密的教材少,各门课程所使用的AutoCAD制图教材内容自成体系,缺乏相互沟通衔接,缺乏与各种职业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项能力的科学融合。

2.3 与实际结合力度不够 目前AutoCAD制图教材以理论为主, CAD制图实训教材编写力度不够,和实际结合的就更少了,没有从根本上体现以应用性职业岗位需求为中心,以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教育观念。

2.4 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缺乏衔接 “双证制”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但目前高职AutoCAD制图教材的编写与劳动保障部门颁发的制图员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鉴定标准缺乏有效衔接。为此,笔者结合自己十几年的CAD教学经验编写了《AutoCAD2008工程制图与实训》教材。

3 AUTOCAD制图教材的编写

在《AutoCAD2008工程制图与实训》教材内容编写过程中,围绕贯穿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一条主线进行阐述,谋篇布局,力求相关计算机理论从简,突出CAD为工程制图所应用;贯彻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不断深化、完善编写思路和内容,以打造精品教材的目的来精心编写,具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从目录编写到课程内容的确定 首先要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在同类教材中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编者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总结、创新,取长补短编写出教材的目录纲要,再不断逐章逐节地编写、充实、创新。全书内容分九章进行阐述,内容包括:AutoCAD2008的界面和基本功能;AutoCAD基本命令;精确绘制综合平面图;文字、表格及尺寸标注;图案填充、块及设计中心;工程图样的绘制;三维实体造型;图形的输入/输出与Internet功能;实训。我们觉得这样的编排、由浅入深、结构合理、重点突出更好的贯彻教材的教学目标,所举实例要典型,讲解要详细,操作要具体,而且符合人们认识问题的一般规律,并能做到主题明确、条理清晰,符合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认知规律,且努力使教材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趣味性的突出特色。

3.2 教材进行了整合 AutoCAD制图相关对应的制图课程主要包括机械制图、建筑制图、电气工程制图等,为此在编写之时将机械制图、建筑制图及电路图中的一些典型例题作为CAD制图的绘制实例,既有效的将CAD软件与对应的制图相结合,又将相关的工程制图通过CAD融合到了一起,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且与实训进行了有效结合,加大了实训力度,突出了高职教材的创新特色。

3.3 教材基于企业相关人员的编写 《AutoCAD2008工程制图与实训》编写目标就是培养实用型人才,并且为了使教材在编写上能够体现最新的职业动态且具有前瞻性,实现学生走向社会后使自己所学的知识与实际无缝对接,我们在教材编写中邀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对本行业发展有充分了解的资深企业人员参与编写,使我们的高职教材紧跟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的最新技术。

3.4 教材的课程内容与职业证书相结合 当前在职业教育中要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要将国家职业资格的技能要求融入到职业教育的教材中,使学校教育真正符合当前社会需求,在编写《AutoCAD2008工程制图与实训》教材的内容上与我国的制图员职业资格认证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在毕业前顺利地通过中、初级制图员资格认证。

4 编写AutoCAD教材的思考

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各个学科问题,又涉及教育心理领域;既有理论探索问题,又有实践问题;既包括教材的自身建设问题,又牵扯整体学科建设问题;既有教材的研制问题,又有教材的出版发行问题,为次编者认为在高职教材编写过程中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4.1 在编写层次上,要针对高职学生层次,以育人为主题,面对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加剧,结合职业要求,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与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鉴定标准衔接。在编写教材的内容和体系上要有所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仅编写纸质教材,还要有附带网络课件、教学素材库、电子教案、试题库等基于互联教学网站等教学资源,以方便教学。

4.2 编写教材需要支持,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学校应对教师编写教材应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承认编写教材的工作量;并且从教材立项、调研、组织人员编写、开编审研讨会到出版、发行都需要一定的支持。

4.3 要发挥出版单位的优势,出版单位应积极配合学校、教师开展教学资源建设研究,广泛从优选择作者,利用好行业专家资源,积极优化作者队伍;主动为作者搜集信息资料、出主意、想办法,组织作者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监控教材编写、出版的质量,自觉抵制出版短期行为。

参考文献

[1]余祖文,谭维奇,张鹏顺.关于职业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08.

[2]杨延.学分制、弹性学制下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3,(353).

篇7

[关键词]工作过程 系统化 高职 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程德蓉(1974- ),女,四川广安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邢晓林(1957- ),男,山东惠民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制造类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李彩霞(1984- ),女,陕西绥德人,重庆工商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机械制造类专业教育教学研究工作。(重庆 4015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作过程系统化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研究”(项目编号:1202090)、2011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高职机械类专业基本技能实训项目化教学内容开发与教学体系构建”(项目编号:11209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20-0126-02

一、引言

美国著名课程学家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Schwab)认为:“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得到了高职院校的认可和推广应用。与此相比,高职教材建设稍显滞后,且与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要求的“加强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教材”尚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内容大多难跳出“学科体系”的束缚,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课程改革的成效,不能有效体现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教材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和内容的具体表现,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体现,因此,可借鉴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思路和方法来建设高职教材,将“工作过程导向”“工学结合”“项目化”等思想融入教材。

二、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建设思路

工作过程是指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的一个完整工作程序,至少应包括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要素、相关知识及其结构的完整性。高职课程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一是须将课程内容与对应工作过程紧密联系,在课程内容和结构上实现工作过程系统化。二是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要求及其工作过程顺序,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发与建设课程,实现课程建设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三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堂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过程模拟企业工作过程,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形成综合职业能力。

而教材建设,是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教材建设须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持续推进的过程,也是一个“编写、使用、修订、完善”的过程。显然,教材是对教学实践过程或教学成果的概括和总结,如果脱离了教学实践,教材建设就成了无源之水。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建设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职业的工作任务、要素、过程、技术要求融合到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采取“调研分析典型工作岗位(群)―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归纳行动领域―转换学习领域―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教学内容序化―学习情境设计―教学过程实践―动态反馈与总结”等过程和方法推进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形成改革成果。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教材便是课程建设与教学内容改革的成果之一,其内容就能充分体现工作任务过程的完整性和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并能包含工作过程的相关知识,感受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和工作环境要求,获得工作过程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养成职业素质,成为复合型、创新型、发展型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

三、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建设要求

(一)围绕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地构建教材内容

调研分析专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结合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职业特点,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确定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与作用;围绕专业课程体系,系统地思考和构建专业课程的教材内容,确定教材内容的广度与深度,确定各课程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取舍。

(二)须以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为前提和依托

教材建设是建立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的不断深化和完善的过程。高职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是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成果之一。因此,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的建设及编写须以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前提和依托,围绕课程开发的内容进行建设与编写,脱离课程开发的教材是不切实际的。

(三)解构和重构知识体系,以工作过程序化教材内容

基于“工作过程”不同于工作流程,也不是简单地照搬工作过程本身,而是需要对工作过程进行符合职业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要求的转化,将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进行深度融合,使教材内容基于工作过程但又高于工作过程。因此,首先解构课程知识体系,按照职业岗位和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能力要求,将知识分散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各个环节中,按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逻辑关系重构与序化教材内容;然后引入行业企业职业能力标准,融入国家统一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与序化,避免不同教材内容的交叉与重复。

(四)加强校企合作,以实际工作任务设计教学项目

为了提高教材内容与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的契合度,体现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职教育教学理念,提高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就必须大力推进校企对接,加强校企联合开发教材,使教材项目案例来源于企业生产项目或工作任务实际,由行业企业专家、技术骨干与校内教师组成教材开发团队,根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将企业生产项目或工作任务实际改造为可供教学实施的教学项目,使教材能真实反映企业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和工作要求,易于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了教师理论与生产实际相融合的能力,避免了教师闭门造车、脱离实际等问题。

(五)对参与教材开发的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

推动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建设,参与建设的教学一线教师是关键,要求教师既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又要有较好的教学能力,还要有一定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和经验,才能有效地保证所选教材项目案例最大限度地承担对应能力单元的教学目标,如此才能完成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编写,保证教材的实用性。

四、工作过程系统化高职教材建设的实现

(一)组建校企融合的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团队

加强校企合作,组建由校内教师、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组成课程开发与教材建设团队,要求校内教师既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好的执教能力,又要熟悉本专业典型工作岗位、典型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企业专家和技术骨干则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知识引入教材,对教师遇到的技术实践问题提供帮助。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建设理念和要求,团队成员共同商讨教材建设思路,共同分析职业岗位(群),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总结职业核心能力及核心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确定学习领域,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确定专业核心课程及相应的职业能力,序化教材内容,保证教材的职业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二)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系统设计教材结构

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是由总到分的过程,即每个综合教学项目由若干子项目组成,每个子项目又由若干个任务来组成,每个任务展示相应的工作过程知识和工作成果。教材编写过程则相反,是由分到总的过程,即由子任务组合成任务,任务组合成子项目,子项目最终组合成一个综合教学项目。

按此设计思路,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编写应摒弃学科式的编写体裁,主要采用项目式、情境式、模块式等结构,以企业工作过程为主线,选用典型、实用、趣味、综合、可行的具体工作任务作为教学项目,并依据高职教育教学规律和完成典型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的难易程度组织编排教材内容,按先简单专项技能训练项目、后复杂综合能力训练项目顺序编排教材,从而充分体现教材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三)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组织序化教材内容

依据专业职业能力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组织教材内容,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兼顾学生特点,按训练项目的难易程度、递进关系和实际工作过程的先后顺序来编排教材内容,做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并按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使教材内容尽量模拟学生将来的工作过程,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技能训练中形成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工作过程序化知识是以工作过程为参照,将理论知识有机地嵌入到工作过程中,是对工作过程知识的诠释和补充。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须先根据课程所承担的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结构,解构课程知识点;然后将知识点分散在工作过程的各任务环节中,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获取专业知识;最后系统整理各任务环节中涉及的知识点,归纳和总结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体系,从点到面,帮助学生构建起该课程的系统知识体系。此外,教材作为一种学习材料,除了满足高职学生课堂教学需要,还应兼顾高职学生自身成长提高的再学习需要,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以及其他类型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如企业职工的短期培训),因此,还需提供促进学习者进一步提高和发展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训练。

(四)建设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打破学习时空限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而编写的高职教材逐步实现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化,充分发挥了任务驱动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使教学形式更加活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但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发展,随着教育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和技能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单一的纸质教材已难满足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需求。开展网上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使得教学不再囿于传统的课堂,学习更加个性化,学生学习突破了时空的限制,逐渐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因此除了编写高质量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纸质教材之外,还应进行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内容包括课程录像、电子教材、电子教案、电子课件、习题库、教学素材库、演示动画、虚拟实训、辅导答疑等教学资源,有利于教材内容的实时更新。

五、结束语

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能否在教材建设中落到实处,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能否反映企业真实工作过程,职业教育教师与企业技术专家的合作是关键、校企合作是关键、教材项目任务来源是关键。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体现了高职教材的实用性、职业性和实践性,符合高职教育教学理念和特点,能推进高职课程教学改革和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2]徐红勤,冯志新.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在高职教材建设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2(29).

篇8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 教材建设 项目贯穿 任务分解

[作者简介]徐红勤(1970— ),女,浙江绍兴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和成人高等教育;冯志新(1975— ),男,北京人,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机电技术和成人高等教育。(北京 10002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社科类重点课题“高等职业院校成人学历教育职教化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ZR2011031)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9—0121—01

一、引言

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重视,政府、教育部门、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都参与到了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改革成效显著。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思路深入人心,得到了广泛应用。与课程开发相比,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相对滞后。虽然各大出版社都成立了专门的高职教材部,但纵观近年来出版的高职教材,大多是打着“基于工作过程”“工学结合”“一体化设计”“项目教学”等改革口号,内容却不能跳脱出“学科”体系的藩篱,不能真实、及时地反映课程改革的成效。教材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体现,职业院校教师应借鉴课程开发的思路,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应用到教材建设中去。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特点

作为现代职教课程的基础,“工作过程”已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概念,但大家对其理解却多种多样。但不管如何理解,一个工作过程至少应涉及三方面内容,即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工作要素的全面性和包含“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应该能体现工作过程的各项要素,反映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亲历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掌握操作技能,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

1.要打破学科逻辑界限,摒弃呈现完整学科体系的思想。教材不是操作手册,也不是知识手册,更不是字典,而是学生在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依据和支撑,不必面面俱到,不用呈现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2.要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为前提和依托。教材是课程建设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体现课程改革的一个成果,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化。因此,应先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的开发,然后才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建设。脱离课程开发的教材必定是空洞的,没有使用价值的。

3.要以综合性项目为载体,以具体工作任务为支持。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中的项目将依据工作过程进行任务分解,内容顺序的安排应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而不是按照学科知识的前后逻辑来决定,实施过程贯穿于教材始终。项目应涵盖课程主要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并在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加以体现。

4.要进行知识体系的解构和重构。将工作过程相关知识,按照实际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首先将原有知识体系进行解构,分散到完成任务的各个环节中,然后再进行归纳总结,重构基于工作过程的知识体系。

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教材的建设

1.结构设计。教材的结构设计应依据“项目贯穿,任务分解”的基本原则,整体结构应以课程设计的教学项目进行贯穿,并围绕项目展开。那种一章一个项目,甚至几个小项目的教材,既不能体现项目教学的特点,更不是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材。教学项目需要根据课程的性质进行选择与优化,其设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程改革的成败。一般来说,选择的教学项目应具有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教材结构的设计思路是一个由总到分的过程,即要将该教学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可以通过一个或者若干个任务来完成,每个任务又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来表现。子任务分解的原则一是通过子任务可以展示一定的工作成果,二是包含工作过程知识。教材的编写则是一个从分到总的过程,即一个单元对应一个子任务,由子任务组合成任务,任务组合成子项目,子项目最终组合完成一个大型综合项目。

2.内容组织。教材内容的组织涉及两个方面:内容的先后顺序和内容的组织模式。教材内容的先后顺序应按项目的递进、按实际工作过程来确定,而不是按照知识逻辑的先后顺序确定。应以学习任务为依据展开,同时兼顾学生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在组织教材内容时,要做到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材内容的组织模式应直接体现课程教学的组织模式。可以通过“知识准备”“任务准备”“任务实现”“要点提示”“知识提炼”“任务延伸”“知识拓展”“归纳总结”八个环节组织教材内容,既符合学生学习、认知的一般规律,也符合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较好地体现了理、实一体化改革思路。

3.知识点处理。知识点的处理是教材编写的一个难点,处理不好,极易落入学科知识体系的俗套。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不是越多、越全越好,但也绝对不能避而不提。教材应比课堂教学过程中展示的理论、知识点多一些、广一些、深一些,这样才能给学生在课下的拓展延伸提供基本的支持和支撑。首先,根据实际工作过程和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可以将知识点分成定向和概括性的知识、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具体和原理性知识、学科系统化知识四类。这些知识点应该根据学习、认知的规律,分散在完成任务的各个阶段。对于定向和概括性的知识,一般停留在了解的、浅层的认知层面,可以放在“知识准备”环节中展示;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是在工作经验与理论反思间的特定关系中产生,可以在工作过程中自我获得,任务实现后的“要点提示”环节中展示;具体和原理性知识是工作过程相关知识的提升,可以在“知识提炼”环节中展示;学科系统化知识属于职业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需要的知识,可以在任务延伸之后的“知识拓展”环节中展示。将知识点解构后,分散在不同环节中展示,难免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因此在最后的“归纳总结”环节中,要将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重构与工作过程相关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不同阶段获取不同性质的专业知识,从点到面,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4.技能点处理。技能点是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整体化地解决综合性的专业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接收和处理能力、社会交往和不断学习的能力等。在教材中,技能点应在各个学习和实践环节中加以体现。首先,在每个学习单元的开始,设计一个“学习情境描述”环节,给学生营造一个工作、学习的仿真环境,让学生尽快“入境”。第二,在“任务准备”和“任务实现”阶段,将任务的要求、前期准备工作、实现过程和成果描述详尽,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觉地通过“要点提示”和“知识提炼”环节,获得工作过程相关知识。第三,“任务延伸”和“课后实训”是留给学生拓展的环节,与此相呼应的是“知识拓展”。可见,技能点和知识点是相互呼应、相辅相成的,体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的学习理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四、结语

教材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职业教育教师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上,应积极探索教材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思想应用到教材建设中,确立高职教材的编写模式,形成有别于学科体系教材的独特风格,真正开发出实用、适用的高职教材。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材建设

[作者简介]郭佳萍(1966- ),女,吉林柳河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机械结构分析与设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史晶(1969- ),女,吉林德惠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副教授,研究方为PLC控制技术、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李峰(1983- ),男,吉林长春人,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分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液压与气动技术。(吉林 长春 130033)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5-0135-01

教育目的的实现离不开教材,培养高质量人才也是以教材为基础的。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和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材质量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建设,以满足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加强我国高职院校教材建设的意义

1.加强教材建设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客观上要求许多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要随之进行变化,高职教育体系也要不断进行调整与之相适应,这就对高职院校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教材的编写内容比较陈旧,知识体系不尽合理,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必须在教材编写中引入新知识、新技术。

2.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是知识的载体,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质量的教材是教学改革有效推进的保障。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教材建设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工作来做。

3.加强教材建设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需要。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集中体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集中体现,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方面。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既是联系教与学的主要媒介,也是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高职教育改革成果的凝结与体现。

二、高职院校现有教材的弊端

1.教材理念与高职院校培养目标脱节。目前,许多高职教材过于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基础理论知识部分在容量上远远大于实际应用技能部分,实践内容匮乏,这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此外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地域、经济环境与社会人文环境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由国家统一组织编写的教材就不能完全满足高职院校的需要。

2.教材内容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脱轨。《职业教育法》要求高职院校实施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并以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国内高职院校的许多专业都要求学生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而目前高职教材的内容很多不是针对职业岗位(群)的需要,讲述内容、案例与企业生产融合深度不足,与学生从事某工种需要具备的职业技能的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相脱离,不利于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三、高职院校教材编写的对策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材建设为专业建设服务,在教材建设中,要认真分析专业培养目标,找出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能力素质,突出职业性,建立以能力为主线的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

2.组建合理的教材编写团队。编写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教材建设的质量,团队协作是编写高质量教材的基础。教材编写团队应由以下三部分人员组成:一是工作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双师型”教师,他们了解企业文化和学生特点,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一定的企业经历;二是教研人员,他们熟知高职教育发展的动态,能在客观上把握教材编写方向;三是从事本专业的企业兼职教师(工人技师和工程师),他们具有深厚的实践经验,能为教材的实用性上提出指导性建议。

3.教材内容的选择原则。(1)基础性原则。是指教材编写时主要关注相应专业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教材的容量以“必需、够用”为度,不要过度追求教材的容量。(2)职业性原则。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高职教学的重点已经转移到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培养上,因此高职院校编写教材也应以能力建设为本位,结合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合理安排实训内容。(3)适应性原则。教材内容的选取应与学生特点相适应,要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特点、需要、兴趣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4)发展性原则。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就业者的职业岗位变化频繁,需要不断面对新知识和新技术。因此,确定教材内容时不仅要关注企业一线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要注意结合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将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纳入教材。(5)统合性原则。教材是教学思想和培养目标的载体,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是教材建设的基础,教材内容要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改革相结合,将知识点融入实际项目的开发中。(6)人文性原则。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确立,具有时代特征和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人文教育必将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格,在精神方面和情感方面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为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健康人格的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四、高职院校教材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1.通过调研确定教材内容。(1)对现行教材进行调研。调研时,教材编写团队主要应针对现行教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等方面进行调研,认真倾听使用者(学生、受训人员或其他教师)对所用教材的反映,分析比较国内外同类教材的优缺点,以取长补短形成特色教材。(2)进行企业调研。通过对企业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岗位分析,形成教材编写或修订建议报告。召开企业行业专家论证座谈会,与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研讨,构建社会需求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在学校办学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选择既符合学生实际情况又与企业生产实际联系紧密的项目(可以是企业实际生产项目,也可以是虚拟项目)充实到教材中,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体系。

2.提高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和可读性。(1)吸纳新国标。为保证教材的先进性特征,教材编写要跟进国家标准,体现最新的标准。这样,教材不仅可以作为教科书供学生课堂上使用,也可作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和自学使用。教材在编写上,词汇、符号和专业术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便于学生独立学习和自行建构知识。(2)联系学生的知识经验。教材应尽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产实例进行比喻和说明。将全国或本地区近期使用的成熟技术等引入教材,这既符合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通俗易懂,有感染性,易唤起学生的共鸣,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职业能力。(3)表述方式生动形象。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可以多样化的形式展现,融入示例、图表、案例等资料,使教材图文并茂,提高其可读性。而且采用学生熟悉的表达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郭佳萍,张继媛.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材建设的研究[J].中国新产品新技术,2010(2).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刘庆林.以课程设置为依据,完善高职教育教材建设[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08(12).

篇10

[关键词]:高职教材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809(2010)-09-0084-01

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高专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材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基本保证。但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远远落后于高职教育发展的步伐。

一、现行高等职业教育教材状况

1.借用本科教材。多年来,高职一直借用本科教材,实践证明,这种做法弊多利少。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在培养目标上有较大的差异,教学要求和课时分配也有较大的不同,编写的本科教材根本不可能满足高职的要求。同时,因借用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也给教与学带来了一定困难,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材的编写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当前高职教材的编写,大多比较适合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老师讲授教材内容,学生进行课堂记录,这种教材不能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不利于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轨道上来。

3.实践教材严重不足。现有的高职教材无论是何种来源,基本上都是供教师理论教学用的,而高职培养的是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除了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之外,更需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因此,高职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一般应为1:3左右,而目前各高职院校实践教材严重不足,教学规范性不强,这已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

4.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缺乏衔接:“双证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高职教育要求学生成为实践性人才,为此不但要求学生获得学历证书,而且要取得与专业相关的技术技能等级证书,但目前高职教材的内容与劳动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缺乏有效衔接。

二、高职教材建设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缺乏优秀的高职教材编写人员。高职高专院校连年的扩招导致各种所需资源的短缺,与高职高专教育快速发展存在着一定的落差,特别是高职高专院校师资从数量、质量以及结构比例上,还远远不能满足高职高专发展的需要。我国的高职教师大多数的成长道路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从事过学校以外的社会实践工作,他们对专业的研究过多注重纯理论,而不是实践问题,长此以往,优秀的高职教材编写人员就会十分缺乏,不能提供足够数量的优秀的体现社会实践的高职教材。

其次,高职高专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高。一本优秀的高职教材的编写过程是十分艰苦的,因为要正式出版一本质量高的新编高职高专教材,要做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要编好一本教材,往往需要编写人员数月甚至数年的努力,结合自己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成果,经过多次的编辑修改。使这样也常常得不到公开出版,使编写者的劳动付之东流。即使得到公开出版,所得到的报酬也很菲薄,远远不能与其付出的劳动和承担的风险相称。这样,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质量比较高的高职高专教材往往就不容易出得来。

再次,许多高职教材的出版组织注重短期效益,缺乏长远目光。不少出版社为了获得短期的经济效益,不顾高职教材编写的固有规律,一味赶时间、抢进度,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编出的教材,只能是东拼西凑,缺乏创新,甚至质量低劣,内容不当,严重危害了高职的人才教育工作。

最后,教材编写与出版社的组织协调为到位。一些高职教材的编写人员手中已经编写了高质量的高职教材,但却无法得到出版。另一方面许多出版组织却苦于缺乏这样的高职教材,不能完成其出版计划。加剧了优秀高职教材的缺乏程度。

三、完善高职教材应采取以下措施

1.具备科学的思想性。教材建设工作是整个高职高专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高职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涉及到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实践性技能人才的大事。因此,教材质量的高低,关系到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2.建立职业教育教材基金,充分调动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基金的来源可以是政府拨款、出版社资助、职业学校扶持、个人或团体捐助等形式。基金一般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扶持一些专业面窄、用量少而质量高、教学上又很需要的专业课教材建设和评价;支付用于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参加所编教材的编写、审稿、评价;支付组织或参加教材建设和评价等研究的会议费用;支付编、审人员的稿酬以及奖励;支付有关教材建设和评价等研究方面的费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