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学生奖励办法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6: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优秀学生奖励办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优秀学生奖励办法

篇1

1.奖励制度的制订

我校对成人教育学生的奖励是从1979年开始的,以后逐渐形成制度,并且奖励的对象不断扩大,奖励的力度日渐增强,奖励的程序不断完善。2002年我校颁布了《重庆师范学院成人高等教育学生评选先进办法》;2003年9月颁布了《重庆师范大学关于对取得突出成绩学生的成人高等教育和高教自考学生的奖励办法》(2004年、2010年予以修订);2005年制订了《重庆师范大学成教、自考学生评选先进的办法》(2011年修订),并且奖励还扩大到成教、自考教育工作者,2003年6月制订了《重庆师范大学评选表彰成人高教和高教自考先进工作者的办法》。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对成教自考学生的奖励逐渐完善,并且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奖励项目的增加

奖励面向成教、自考所有学生(包括函授、业余、脱产),奖励分集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在2002年的奖励办法中,集体项目有: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文体活动中的优秀班级;个人方面有: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文体竞赛活动中优秀个人;2003年的奖励办法中又增加了对获得学位、考上硕士研究生、在计算机和英语等级考试中成绩突出者的奖励;2010年增加了对公开、参加市级以上比赛获奖学生的奖励。

3.奖励条件的严格

在所有奖励项目中都有思想品德的要求,并始终坚持以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去引导学生。如:优秀学员的思想条件是: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尊敬师长,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关心集体,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以及其他集体活动等。奖励条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采用量化考核办法。如:优秀学生的评选标准为:全年迟到、早退累计不超过3次,无旷课;学习成绩优良,成教学生各科考试考查成绩平均达80分;自考助学班学生第一学年通过全部计划开考科目,排名在全班前10%以内;无论是成教、自考学生免修免考科目按60分计算。优秀学生干部评选条件为:符合优秀学生的思想品德条件,学年平均成绩达75分以上、热心班集体工作、热心为同学服务等。如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条件为:在校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所有科目无补考,毕业论文成绩优良;在校期间获得过院级以上表彰等。文体竞赛活动的奖励根据获奖等级,由继续教育学院经费给予双倍配套奖励;成教、自考学生获得学位、考上研究生,或在计算机和英语等考试中取得突出成绩则一律给予奖励。奖励条件中还有限制性条款,实行一票否决制。发现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评选为优秀学生:(1)受到留校察看及以上处分者,在校期间不能评为优秀学生;(2)受到通报批评及以上处分者,或所在寝室因文明卫生差受到通报批评者,在本年度不能评定为优秀学生;(3)身体素质差,不能坚持正常学习者,本年度不能评选为优秀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取消优秀毕业生资格:(1)学习期间犯政治错误者;(2)学习期间因违纪受到行政处分或违法受到法律处罚,或纪律松懈,不带头遵守校规校纪者;(3)毕业论文不按计划要求完成或毕业论文成绩为优良以下者、毕业论文有剽窃他人成果者。为了确保奖励的公平、公正,我们完善了奖励的程序,首先向全校成教、自考学生公布评选条件和评选比例,取得突出成绩奖励标准与奖励方式。其次由学生所在的院系根据条件提出候选名单报继续教育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再由学生工作办公室审核后报继续教育学院领导集体研究、审查,然后向学生公示初评结果,并向全校师生征求意见,最后报主管校领导审批实施。

4.奖励方式的变化与奖励额度的增加

在2003年以前,我校对学生的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以物质奖励为辅,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授予荣誉证书,将填写登记表存入本人档案,并发给奖品或奖金;先进班集体、文明寝室发给奖状,并一次性发给奖金或纪念品。2003年以后,加重了物质奖励力度,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比例和奖励方式基本不变外(按照学生班级总人数的10%进行评选),增加了对取得突出成绩学生的奖励,及在文体活动竞赛中获奖学生的奖励,而且奖励力度增幅较大(见表一)。虽然为了平衡与全日制学生奖励的差距,学校对成教、自考学生取得突出成绩的奖励额度在个别项目上有所降低,如:对考上硕士研究生一次性给予奖励由2003年的2500元降为1500元,计算机专业专科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获得四级证书者,一次性奖励由原来的1000元,降为800元,英语专业专科生参加专业英语考试获得8级证书者,一次性奖励由1000元,降为800元。但奖励额度仍然颇具吸引力。

二、奖励的实施与成效

制度设计的成效来自于制度的贯彻实施,我校成教、自考学生奖励制度的实施具有可靠保障。一是机构健全(2001年成立学生工作办公室);二是程序严密;三是经费到位。据统计,自1979-2001年,我校共召开了21次表彰先进大会,已评选表彰了2800人次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和优秀毕业生。2002年以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奖励人次也不断增加累计达到了10356人次。其中优秀学生干部1484人次,优秀学生4741人次,优秀毕业生4131人次。2003年以来取得突出成绩学生人数累计达1829人次。其中考上硕士研究生81人,取得学士学位1294人,获计算机等级奖129人,获英语等级奖263人,获科研奖62人。自1999年以来,我校成教院已单独举办成教杯足球赛六届,成教杯篮球赛二届。2001年以来成教、自考学生单独组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学校和重庆市举办的各种文娱体育竞赛活动中获奖,对文体竞赛中的优秀选手,我们给予双倍的奖金和物质奖励(。回顾我校对成教、自考学生的奖励,我们认为这些奖励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习动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都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1.奖励体现了对学生的价值导向功能

对学生奖励不是目的,它只是我们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具,而高素质人才的首要素质是思想素质,因此,我们设计的奖励制度是建立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基础之上的,各种奖励措施不过是这种价值观的制度化而已。在奖励中,不但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优秀毕业生必须是思想品德过硬的学生,而且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在文体竞赛活动获奖的学生都有道德要求。长期坚持不懈以表扬先进为主的激励引导措施,促使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遵纪守法、助人为乐、关心集体。这种措施逐渐成为学生的共识,受表彰学生的榜样作用、示范作用日益明显。特别是近几年来成教、自考学生受奖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而受处分学生人数不断减少,既证明了奖励在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的独特功能,又反映出我校成教自考学生学风的好转。

2.奖励体现了对学生学习(知识)的促进功能

学生当然是以学习为主,但成教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是普遍现象,迟到、旷课、不按时完成作业经常发生,显然惩罚不是最好的办法。但我校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表扬奖励先进、激励后进为主的理念,通过对优秀者的激励带动,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和学习动力。年度表彰的都是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及在某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及时而恰当的奖励引导大批学生精力集中于学习活动之中,从2003年对取得突出成绩学生奖励以来,已有1294人获得学士学位,81人考上了重庆大学、西南大学、重庆师范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校的硕士研究生。其中,中文专业自考生何瑶、经济与政治学院贸易专业自考生李品庆、英语专业成教生王开妍研究生毕业后回(留)校工作。中文系自考生王立新,2002年研究生毕业后到重庆交通大学任教,并于2007年考上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3.奖励体现了对学生素质拓展的引导功能

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迫切需要综合素质好、应变能力强的毕业生。因此,我们通过奖励措施将学生引向提高能力和素质的道路。在奖励制度中,我们不仅对在计算机、英语等级考试的优胜者以及公开的作者予以重奖,而且对在各类级别竞赛中获奖的选手给予双倍资金奖励。成教、自考学生总体倾向好动,他们需要提供锻炼和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和平台,及时的奖励激发了学生的竞技激情,2006年以来,我们的学生在各种竞赛活动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2009年在校田径运动上,成教、自考代表队获得男、女团体第二名;2013年在校田径运动上,成教、自考代表队获得了男、女团体第一名的最好成绩,在2007年4月举行的全校师生混合跳绳比赛中,成教、自考师生代表队获第一名;2007年4月学校举办“五四”杯演讲比赛,在强手如林的20多名选手中,我院选手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一等奖。2010年学校举行的“三好杯”足球比赛中,成教、自考代表队获得冠军。在重庆市成人高教协会举办的“纪念胜利七十周年”歌咏比赛,我校代表队获一等奖,“我与重庆人文精神”演讲比赛中荣获第一名。通过竞赛活动也进一步增强了成教自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凝聚力。

三、结语

篇2

指出了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作为工科院校的文科学院,一直秉承“中外贯通、德业兼修”的院训,坚持以学生教育为根本,紧抓学院学风建设。在十多年的学风建设实践探索中成果丰硕,特色显著。从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方面探讨了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提出了外国学院学风建设的几点启示,以期对其它文科学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文科学院;学风建设;武汉科技大学

1引言

学风是高校开展学术活动、展现教学内涵、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指标。一直以来,武汉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都将学风建设视为学院建设的核心组成部分。学院在院党政领导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高度重视学风建设工作,经过全院师生不懈的努力,在学风建设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2013~2014学年学院有8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称号,在全院所占比例为53.33%;2014~2015学年学院有10个班级获“优良学风班”称号,在全院所占比例为66.67%。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外国语学院连续十年荣获武汉科技大学“优良学风学院”称号,是武汉科技大学唯一一个连续十年获此殊荣的单位。探索外国语学院如何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对其它文科学院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具体举措

2.1以思想教育引领学风

良好的思想素质教育,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优良学风的建设与学生的思想素质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外国语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建设,学院领导一直将思想教育作为学生工作的重点。

(1)院长书记高度重视,推进学风建设。学院以“抓党建促学风”的工作思路,将学风建设作为学院建设发展的基础。学院每学期专门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学风建设问题,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学风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全院的学风建设。党委副书记通过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定期培训,了解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发挥党员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抓新生的习惯教育,促进养成学习习惯。新生一入学,外国语学院就会进行新生经验交流会。大四优秀学生将大学的成功经验分享给大一新生,增进新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鼓舞他们的学习信心,引导他们正确地学习成长,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目标。同时,班主任助理陪同新生一同上早晚自习、查课、检查卫生,引导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3)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学生思想及心理上存在的问题,学院会不定期开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报告会。报告会主要以励志成才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邀请成功校友、专家学者、公益人物为外国语学院学生作素质教育主题报告,这些讲座结合当前时事热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大有裨益,深受学生喜爱与欢迎。

(4)加强学生的党性教育,以党风促学风。学生党员及学生干部是学风建设的中坚力量,学院针对学生开展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课程、发展对象培训课程、预备党员培训课程、青年者培养工程等相关思想政治素质课程。学院每年还会组织学生赴湖北红安接受传统革命教育,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学风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2.2以制度建设带动学风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基础,遵守并实施规章制度是学风建设的关键,奖励或处罚违规行为是学风建设的保证。制度建设保证了良好的秩序,是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第二大法宝。

(1)建立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除了严格执行学校各项有关学风建设的文件和制度,学院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了相关管理制度。根据学院实际情况,学院制定了《教师教学质量考核实施细则》、《班主任工作考核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制度,进而为学院的正常有序地开展学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学院出台了《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奖励办法》、《外国语学院奖学金评定实施细则》、《外国语学院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奖励办法》等相关奖励激励制度,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这些措施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极大地推动了班级学风和学院学风建设,成为各班争先创优的直接推动力。

(2)严格遵守各项教学制度。从严治学是教学的基础,在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教师守则,学院领导会对教师的日常教学规范进行不定期检查,检查中存在的问题会反馈给各位教师。学生在期中和期末会对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匿名评教,评教排名靠后的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措施。学院通过领导和学生两个方面紧抓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以严格的教风促进优良的学风建设。

(3)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多年来,学院一直在不断加强对学生的各项管理制度。学院每学期都会对学生进行考试纪律教育,严肃考风考纪。学院对课堂教育实行严格管理,教师需要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良行为进行提醒。同时,院学生会会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评测,通过对学风学纪、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进行监督,督促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2.3以文化建设促进学风

(1)加强科技文化活动开展,促进学风建设。科技文化活动是学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依托。经过不断的努力,学院每年举办英语风采大赛、外文歌曲大赛、英语演讲比赛、文化世博会四项校级特色活动,激发了学生专业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原声电影、英语角等系列活动的开展也为全校的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

(2)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共筑学风品牌。良好的学院文化是促进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动力。在这三年中,外国语学院连续三年获“优良学风学院”称号,外国语学院团委连续两年获武汉科技大学“特色工作先进团委”的称号,外国语学院学生会连续两年荣获武汉科技大学“标兵学生会”称号,这些学生组织获得的各项荣誉都是鼓励外国语学院师生奋发向上、努力评博、再创辉煌的动力。荣誉不仅属于过去,也会让一届又一届外国语学院学生以荣誉为动力,争先创优,更好地传承外国语学院的文化品牌,将学风文化发扬光大。

(3)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推动学风建设。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大学里最小的一个集体,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至关重要,一个宿舍良好的风气可以带动一个班,一个班又可以带动一个学院,这样以点带面,学风建设水到渠成。针对宿舍文化,外国语学院推出了寝室设计大赛、“两走一访”等活动。寝室设计大赛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宿舍全体成员争先创优,凝聚宿舍力量。“两走一访”活动是辅导员、班主任助理定期走进宿舍与宿舍成员交流沟通,书记不定期访问宿舍了解学生需求,为学生解决困难。经过三年的文化熏陶,外国语学院南十三109宿舍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百炼之星宿舍”,宿舍三名同学连续两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和“校优秀学生奖学金”称号,并全部任职于外国语学院学生会主席团。

3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的启示

良好的学风不仅对学院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对今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外国语学院秉承“中外贯通、德业兼修”的院训,以“稳中求进,巩固提升”为信念,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和谐发展”为合力,务实的同时开拓创新,全方位加强工作引导,多渠道推动学风建设。外国语学院学风建设依靠思想素质教育、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多途径建设学风的方式,对其他文科学院的学风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3.1思想建设是关键

目前很多大学生存在各种思想问题,包括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感到疲倦等。要想培育优良学风,首先任务是解决学生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中。外国语学院能在各方面取得优异成绩与领导的关切和全体教职工的重视密切相关。

3.2制度建设是基础

学风建设是涉及到学院的各个方面,建设良好学风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在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建章立制。通过制度建设把有利于学风形成的因素具体化、合理化和规范化,把学生的课外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的学习实践全部纳入系统的、科学的规范之中,并建立完整的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把优良学风的要求和内容常规化、制度化,做到标本兼治,最终达到建设优良学风的目的。外国语学院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质量,全面实行严格的课堂考勤制度,加强寝室管理,抓考风、正学风,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考纪学风。除此之外,外国语学院学院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营造学术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倡学生积极参加科研实践活动,举办先进事迹讲解和优良学风班级宣传活动,发挥榜样带头作用,从各个方面狠抓制度建设。

3.3文化建设是保障

特色文化活动学风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环境的营造有利于兴趣的培养。通过一系列课外互动平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英语表达能力,营造出一个积极阳光、健康进取的校园学习氛围,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提高外语能力的平台,有利于学风建设。外国语学院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奋发向上、好学力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涌现出一大批团结向上的先进班集体和全面发展的优秀个人。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集中体现了外国语学院学生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学院对他们的事迹给予表彰和宣传,并鼓励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后进,号召全院学生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善于圆梦,在努力实现自己的青的过程中为“科大梦”、“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张瑞 刘天生 刘成民 王若颖 单位:武汉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王莹.普通高校二级学院如何有效地推进学风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15.

[2]王瑜.独立学院学风建设方法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0.

[3]汪潮.浅谈如何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

篇3

关键词:和谐;责任感;班集体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是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感。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与失败。”

生活中一切有德之事均由履行责任而出,而一切无德之事皆因忽视责任所致。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命运,决定着学生的人生。我们的校园班级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为他人想得少,为自己想得多,集体意识淡薄,在集体面前自我约束,没有集体荣誉感,缺乏责任心。“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服从安排,甚至脱离班集体。在班集体建设中,如何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班级负责,一个有责任心、人格健全的人,将来成为报效祖国的有用之才,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分工合作,培养责任感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为了真正管理好班级,使它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我认真了解了学生的能力,把每一位学生放在最适合他的位置上,制订符合他本人发展的目标,使学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我校各班现推行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积极性,让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合作学习的构建如下:

1.合作小组的组建。(1)分组。按优、良、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根据本班学生的多少,分为4人小组或6人小组,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2)排位。由传统的插秧式改为方阵式,便于1帮1、多帮1。(3)小组长的选拔。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成绩优秀,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合作小组的管理。(1)组长管理组员,组长要善于发现同学的不足,能提出见议和要求;组长能评价小组中的同学。(2)值日班长或学科代表评价小组(量化评比)。(3)教师做好顾问。①在全班营造一种氛围,想什么说什么,消去畏惧心理。②培养小组带头人和积极分子。③指导学生用“正”字记录法评价学生课堂参与次数和合作学习效果。④教师积极参加评价课堂。⑤评选积极的小组和个人并给予奖励。⑥利用夕会或班会时间小组长谈进步、找不足。

3.奖励办法。(1)奖励分为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2)每天夕会评比。小组长对当天小组学习情况作出点评,好的提出表扬,差的提出要求;学科代表对各科学习情况打分并点评。(3)每周班会小结。由班主任对本周学习情况作出小结,评出优秀组长、组员和优秀合作小组,并进行表彰。(4)每月总结表彰。学校每月要评选优秀小组长、小老师、组员和优秀合作小组,并进行表彰。通过合作学习后,全班同学各得其所。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事做,本组荣辱得失直接责任到人,便于班级管理和责任追查,学生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从而培养了自己的责任心。

二、养成习惯,增强责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责任感就得抓紧小事不放松,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承担起对集体的责任。让学生明确自己行为的对与错,强化行为的动机冲突,反复训练日常行为,养成自觉自控的习惯。我与学生共同制订“考勤”“卫生”等几大类常规行为准则和量化标准,编制成表格,形成“班级日志”制度。分值日小组时,学生自由组合,实在无法解决,我再出面。无论班级有什么活动,都以这个小组为活动单位。他们在一起接触最多,了解最深,有利于加强团结,使他们拥有共同的集体荣誉感。又如,学生佩戴校徽意识不强,通过交流讨论,大家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知道这是一种对自己、对班级、对学校不负责任的表现,几名不爱戴校徽的学生也在班上公开承认了错误,表示将改过自新,我班多次评为“文明班级”。提高了学生的荣誉感,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学生也牢牢记住了班训:“用好习惯打造世界,让好规则看守人生。”

三、参与班级活动,体验责任感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曾这样说过:“班级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而这个互相关心、帮助、鼓舞、照顾的过程就是体验责任感的过程。在班级活动中,我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有目的地开展班队活动,进行责任教育。

如,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我组织学生开展了“老师,您辛苦了!”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讲述每个老师认真传授知识和耐心教育学生的事迹,讲述伟人们尊敬老师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懂得只有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才赢得了人们的尊敬,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我精心设计的班队活动,不但针对某个主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而且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学生能解决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完成任务与执行任务的矛盾,在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个人行动服从团体行动的前提下,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责任心及任劳任怨、顾全大局的性格品质。

篇4

从2012年起,市政府每年从教育经费中安排不少于300万元作为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专项资金,用于专业结构优化与课程教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专兼职师资队伍建设、支持职业学校参与企业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联盟建设与发展。

一、支持新兴专业、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建设

进一步完善本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一综二特”基本布局的专业结构合理、专业特色明显。

鼓励职业学校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人才需求变化开设新专业,对经市教育局审核同意并经市教育局核准新设立的中职专业,连续三年每年分别给予不少于5万元的专项建设经费,用于新设专业基础硬件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教材建设及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鼓励和支持职业学校根据市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和特点,开展以专业群对接区域产业群(产业园)为目标的特色专业和骨干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和社会贡献率。

二、深化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

深化以“公共课程+核心课程+项目教学”为特色的中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鼓励职业学校以企业真实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岗位工作任务为基础,按照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合作开展“工学结合”课程开发,共同编写各类教材、建立专业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对获得市级及以上优秀课程资源建设的课程开发项目组给予最高3万元限额的奖励。

三、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标准化建设

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按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师资到位”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建设一批标准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设备经费用于特色专业、新兴专业和主体专业实训设备的更新改造,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对企业在职业学校投资设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按实际投资额(实践教学场所的设备、设施部分)20%的标准且最高不超过30万元限额对学校给予补助,补助经费专项用于该设备、设施的维修维护。接受财政补助的教学场所或实训基地需与相关学校签订专门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教学服务功能,一般协议期不少于五年。经市教育局年度绩效评价合格的,在合作期内分年度实施经费补助。

四、加快建成以“合作联盟”为纽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政府各部门应根据职业教育“职业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与要求,加强对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产学合作工作的协调,鼓励、引导行业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支持指导建立以学校为纽带的综合性校企合作联盟或以主体专业为纽带的专业性校企合作联盟,形成“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和以“合作联盟”为纽带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每年在专项资金中安排40万元左右专门用于支持校企“合作联盟”的运行机制建设、合作平台载体建设、校企合作发展研讨及各类合作活动开展;开展“优秀校企合作项目”、“优秀校外实训基地”的评比、表彰和奖励。

五、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兼职特聘教师队伍建设

鼓励行业企业选派技术与管理专家及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受聘担任职业学校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工作。

为改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师资队伍结构,提高专业教学质量,鼓励学校聘请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热心职业教育的能工巧匠担任专职特聘教师。学校专业课教师与特聘教师结对拜师。特聘教师经费按规定纳入预算管理。

六、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优秀“双师型”专业课教师奖励制度

为鼓励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提高专业技能教学和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职业学校的育人质量和服务行业企业的能力,由市教育局负责制订优秀“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考核奖励办法,各职业学校制订相应的实施细则,每年全市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奖励在专业技能教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参与行业企业技术革新及创造发明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的“双师型”专业课教师。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今后实行工资改革的,应按改革规定执行。

七、鼓励职业学校参与和承担企业应用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

鼓励职业学校充分利用实验实训设备设施,联合行业企业共同设立技术研发机构,对共同成立研发平台,参与和承担企业应用技术革新与产品研发项目的,根据投入与绩效,给予学校5~10万元的补助,用于科研投入。鼓励职业学校教师与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共同组建技术攻关团队,带领相关专业学生开展应用技术开发与推广。

八、建立技能大赛优秀师生表彰奖励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鼓励中职学校学生学好学精职业技能,更好地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对参加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并获得优异成绩的职业学校优秀学生及指导教师实施表彰和奖励。

九、其他

(一)市教育局、财政局根据本意见,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制订操作细则,具体组织实施。

篇5

小组合作考核细则一一、小组内学生评价

1)每个组准备二个考评本,设正负两个组长 。

2)正组长负责记录,小组长负责组内和组间的监督,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天一评比。量化自己负责的4位同学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排名次积分。

①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加1分,即发言正确,组长一次加1分,组员一次加2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的组长加2分,组员加3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②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一分(组长一次加1分,组员一次加2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组长加2分,组员加3分;展示错误不加分。获得特色卡者加3分。

③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该项为0。

④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分。不及时为0.

⑤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差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该项由副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组长记录。

作业分:每科作业必须按时保质宝量完成,有一次不交作业扣2分,作业特别乱,不注重格式,老师批评的扣每次1分;作业完成特别优秀,每一次加1分。全组作业都达优,由副组长负责报告学习委员给小组每人再另加1分。

二、小组评价

在全班评选优秀学习小组

1)优胜小组标准:声音洪亮,展示准确,表情大方,文明守纪

2)每节课下课时老师和科代表宣布优秀学习小组,同时说明理由,然后作好记录

3)学习委员结合科代表统计,一天按得到优秀次数的多少给小组加分(每次小组加2分;在个人考评中组员每人加1分,小组长2分,大组长加3分)

三、卫生(每天值日由卫生组长监督完成,组内由1号组员负责)

1.各值日组要按时清理卫生,不按时者扣1分。

2.各值日组清理不彻底、有死角扣1分。

3.清理工具不按指定地点摆放,摆放不整齐扣1分。

4.小组成员不讲究个人卫生,1人次扣1分。

四、日常行为习惯

扣分项目

1.有事有病未请假或擅自出校门者1人次扣1分。

2.发现有去逛街者,1人次扣2分。

3.学校重大集体活动未穿校服者,1人次扣0.5分。

4.损害公物(包括桌椅、清扫工具、门窗、墙壁等)者1人次扣2分

5.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或说脏话者1人次扣1分。

6.课前、课后在教室、楼道追逐打闹,1人次扣1分。

7.参与打架事件,本班内打架者1人次扣1分,跨班、跨年级打架者1人次扣2分-5分。

8.上课故意迟到、早退者,1人次扣0.5分。

9.顶撞老师,1人次扣3分;欺负同学,1人次扣2分。

10.打饭打开水时不自觉排队、吵闹者1人次扣0.5分。

11.晚上熄灯后不按时休息、吵闹者1人次扣0.5分。

12.发现吸烟者,1人次扣1分。

注:班干部、小组长违纪的双倍扣分。

加分项目(由班长监督完成,组内由组长完成)

1.发现打架苗头,及时向老师汇报,避免打架事件发生的1人次加2分。

2.在班内积极主动做好事者,视其情况加2分。

3.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的,每人次加2分。

4.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奖)的,每人次奖3分。

五、班主任利用反馈会时间计算每天各小组的得分,综合评选出优胜小组。优胜小组,可以得到流动红旗,保留一天,并对优胜小组加2分(组内个人各加3分)

小组合作考核细则二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现试行本办法。

一、合作小组的组建:

1.分组:按优、良、中、差生合理搭配,同时兼顾性别、视力、身高、特长等,保证各小组有各学科优秀学生,做到优势与劣势的整合。

2.小组长的选拔:

①组长要有较强的责任心;

②组长成绩比较优秀;

③组长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科长的选拔:

①学科成绩占优势;

②有带头意识;

③责任心强。

4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4、展示积分:在各组黑板的醒目位置画出积分表,各组组长及时(每节课后、每天放学前)统计小组积分。

二、组内学生评价细则

1、每个组准备七个考评本,组长及各学科长各一本。

2、学科长长负责学习,组长负责管理纪律,一节课一考评,一天一统计,一周一加星。用正字统计自己负责的5位同学一天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及展示的成绩,排名次。考评共分五项: ①课堂发言:发言一次加一分(正字画一笔得一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回答错误不加分。 ②课堂展示:展示一次加一分,有解题方法的总结或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加二分;展示错误不加分。 ③组内讨论:积极参与组内讨论的,一节课1分,表现比较突出的加2分;不积极不参与该项为0。 ④完成任务:老师或组长分配的学习任务,及时完成的加1分。不及时为0. ⑤违纪: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讨论和问题无关的、注意力不够集中、纪律差的每次扣除1分,老师点名批评的扣除2分,连续两天多次违纪的的请出小组,需向老师、组长申请方可回组以观后效。该项由组长认定,一节课结束后由学科长记录。 组长选出最活跃的和最不活跃的学生各一个,多的在每小组记录本上表扬,少的由老师教育,让其定出第二天课堂展示次数的目标。

3、学习表现最好,但是纪律最差的不能当选最优秀学生。

4、组长每周一总结,找出每组学习问题,确定下周努力方向,并给表现最好的学生家长打电话报喜或者写喜讯,同时给问题学生家长取得联系,由班主任和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

5、每个组表现最好的学生期末评合作学习之星加上三票,第二名加上两票,第三名加上一票。

三、奖励办法

在全班评选课堂学习优胜小组

1、优胜小组标准:声音洪亮,展示准确,表情大方,文明守纪。

2、每节上课时老师随时对各小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记录在黑板左侧。每周积分排前三名的组得一颗星,三颗星换一个太阳。 3、在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中,几次考试平均分加上组内学生在年级进步分,分数最高的小组是本学期最优秀小组,小组组长为最优秀组长。(每进步5名加1分,退步5名减去1分)

小组学习评价标准:

1. 组员课前准备充分,物品放置整齐,安静等待上课。

2. 自主学习:主动、认真、投入地完成学习提纲要求的内容,并保持组内的安静。

3.交流讨论:组内分工明确,讨论积极主动、热烈有序,发言面广,有礼有节;达到了解决问题或产生新问题的目的;无乱扯捣蛋、高声喊叫等不良现象发生。

4. 展示:参与积极主动,一周内各成员至少应有一次展示;板演规范清楚,讲述或发言响亮、清晰,条理清楚,见解或方法独特、有新意。

5. 组内各成员尊重他人发言,善于倾听,在倾听中思考,在倾听后评价他人发言,及时补充自己的想法。

6. 善于思考,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并有条理地表达思考过程。

7. 组内兵教兵结对明确,成员间互相帮助,主动为学习有困难的组员解惑答疑,达到共同进步。

8. 每次课堂检测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评改,并及时做好记载。

9. 组长、学科长认真组织安排组内学习活动,组内成员服从组长和学科长的指导,听从组长和学科长的指挥。

10. 做到入室即静;进入教室后,不管上课还是下课,学习风气浓厚,无追打、乱扯、闲聊等不良现象。

小组合作考核细则三为规范班级学生学习行为、日常行为等,以小组为评价单位,通过小组成员互相学习监督,展开合作,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实现他律与自律相结合,达到完成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此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记分,个人表现同小组成绩挂钩,每小组基础分为100分。具体如下:

一、课堂学习

1、早课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最快进入学习状态的每个小组加1分。值周小组负责评选记录。

2、课前按任课老师要求,预习学案任务完成和学案整理情况,按人次加减分,1分/人。

3、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成员积极参与,会的同学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并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学习,有团队合作意识。小组同学之间互相尊重,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小组展示前达到全组全会,回答无误。回答完问题不管对错要说:X组X号回答完毕,上黑板展示先在最上面写下X组X号+姓名。

4、课上根据表现加减分,正确回答老师问题的,按组内号数或答题情况相应加分。

5、各科课代表根据课上老师的得分评价将得分写到《课堂量化评价表》中,并详细记录下当堂课中各小组详细得分情况。学习委员每天将各小组当天成绩统计汇总,然后记录到一周小组课堂得分表中。

二、作业

1、以小组为单位收交作业,每一成员都担任组内学科小代表,明确分工,按要求及时收交作业,凡交上的作业先检查完成情况,不做或未完退回,做好统计交于课代表。

2、课代表每天做好详细记录,并及时反映给任课老师。按时收齐的小组,加5分,每少一人小组扣1分,写不完交的扣2分/人。一星期一汇总。周末汇总给学习委员。

3、若任课老师有详细规定的,按任课老师规定执行。

三、测试

期中、平时各科正式测试、期末考试成绩,前10名同学给相应小组加10分/人。小组平均成绩按排名高低加10、8、6、4、2、1分。成绩进步班内5名以上给小组加2分/人。

四、纪律

遵守班规规定中的八项要求,无论是课间、课上、午休等都按静的标准要求自己,若出现违反班规现象,按人次给小组扣1分/人。

五、卫生

1、平时卫生注意保持,小组范围内小组负责,有垃圾纸屑按数量给相应小组扣1分/个。

2、每节课前擦净黑板,不耽误上课老师上课,耽误者扣1分/次。

3、不做值日,不倒垃圾,按人次扣分,1分/人次。

以上由卫生委员注意观察,做好统计。

六、其他

好人好事、参加文体活动等,加1分/人次。特殊情况酌情加分。

七、奖评

1、每周末将上述各项小组成绩累加汇总,按成绩评出一个明星小组,颁发奖状并在展板上公布。

篇6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精心指导下,在全州广大教职员工的团结协作和奋力拼搏下,××州教育局领导班子抢抓历史机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州委、州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实际,严格履行工作职责,以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开拓进取、务实创新,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教育的发展,成效明显。

(一)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强化了学习意识,提高了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教育局领导班子在加强学习中进一步领会和思考,研究如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州教育科学发展,全面、系统、协调的谋划和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一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人文性,强调教育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不断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树立教育的生命性、未来性、社会性价值,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二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协调性,强调调动教育发展主体的积极性,加强各类教育发展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三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持续性,教育发展充分考虑了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和社会承受力,既考虑了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考虑了未来发展的需要。四是更加注重教育发展的多样性,强调教育体制多样化,教育类型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二)“两基”攻坚工作成效显著。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不动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突出重点,精心组织,强化“两基”攻坚过程和评估验收督导,开展“两基”复查年审和教育热点问题专项督导检查,2005年至2008年的4年间,兰坪县、泸水县、贡山县、福贡县先后通过国家“两基”验收,按照“两基”攻坚规划全州提前一年完成“两基”攻坚任务。2008年底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6.9%,比2005年提高1.7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达95.9%,比2005年提高14.9个百分点;文盲率控制在5%以下。

(三)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实施了州民族中学、州民族中专、州幼儿园以及兰坪一中、福贡一中、贡山一中改扩建工程,启动了兰坪县民族中学新建项目,完成了泸水一中搬迁一期工程等,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2008年底全州普通高中在校生6036人,比2005年增加996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283人,比2005年增加934人;普通高中毛入学率24.2%,比2005年提高8.2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35.1%,比2005年提高11.1个百分点;在园(班)儿童7029人,比2005年增加1000人;幼儿入园率36.3%,比2005年提高12.1个百分点。

(四)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在认真实施国家和省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的同时,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进一步得到了改善。2007年和2008年两年新建校舍9.9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危房2.9万平方米。2008年底,全州各级各类学校校舍建筑面积74.8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7.3万平方米;其中砖木结构以上校舍面积67.4万平方米,比2005年增加11.8万平方米;砖木结构以上校舍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90.0%,比2005年提高7.7个百分点;建设了一批规范化的校舍、标准化的校园。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远程教育项目覆盖了所有学校、校点,推进了中小学现代教育的发展。

(五)学校管理逐步规范,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了学校的常规管理,规范了学校的管理行为。一是不断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争创文明学校、争做文明学生活动。二是开展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晋级升等工作,建立了学校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了学校办学水平的提高。三是推进素质教育,建立素质教育检测和评估制度,启动了“三生教育”工作。四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构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五是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建立了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检查、安全隐患整治制度。由于规范了教育教学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5年以来普通高考本、专科录取学生人数逐年增加。2008年全州中考平均及格率为57.58%,普通高考本、专科上线率分别为28.8%、33.8%,录取人数占考生总数的57.8%。

(六)教师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始终坚持师生发展为本的工作理念,把加强教师队伍、教育管理队伍、校长队伍建设作为加快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任务来抓,以“三支队伍”的发展来推动教育的发展。一方面,全面开展中小学教师履职晋级培训,注重中小学校长和教育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的教师业务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在职学历提高培训等等,逐步提高了教育三支队伍的整体素质。2006年至2008年3年间,共组织各种类师培训39期,培训教师20425人次;另一方面,采取特殊政策招聘和引进教师特别是高中紧缺学科教师,促进了教师学科结构逐步趋于合理。2008年底,全州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6074人,比2005年增加141人;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7.4%、95.9%和93.5%,分别比2005年提高3.4、3.7和6.1个百分点。

(七)教育改革稳步推进。紧紧围绕发展现代教育,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两基”水平,突破高中瓶颈,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一是制定了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2006年州委、州政府出台并实施了《××州教育综合改革工作实施方案》,2007年州政府出台了《××州高寒边远山区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办法》、《关于建立××州教师交流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关于开展勤工俭学的意见》,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二是建立了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激励机制。2008年州政府出台了《××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高考优秀学生表彰奖励办法》和《××州人民政府优秀骨干教师奖励办法》,决定由州级财政每年拿出202万元对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部分高考优秀学生给予奖励,每年拿出29万元给予优秀骨干教师每月100元的奖励津贴。州教育局制定并实施了与奖励办法相配套的普通高中、初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方案、优秀骨干教师遴选细则和考核管理办法。三是加强学校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第一加强中心学校和二类完小的建设,收缩小学校点,逐步走相对集中办学的路子,初见成效。2008年全州办有小学校(点)882个,与2005年相比收缩了198个。第二整合小学、初中教育资源,将办学规模小、学校相连的初中和小学合并,到2008年共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提高了管理效益。第三整合州直学校教育资源,改善州直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2008年6月,州委、州政府决定将州实验中学与州民族中学合并,重新规划建设州民族中学。目前州民族中学总体规划建设方案已完成,一期工程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建设。原实验中学高中部已于2008年9月并入州民族中学,目前学校教育教学秩序良好,州委、州政府的决策受到家长、社会的拥护和赞扬。四是初步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的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机制。第一,从2007年起我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全部享受国家免费提供的教科书;第二,不断扩大农村寄宿制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范围、提高补助标准,到2008年全州有48.32%的农村小学生,89.9%的农村初中生享受了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补助标准提高到小学生生均每月50元、初中生生均每月75元;第三,是逐年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标准,2008年公用经费补助达到小学生均300元、初中生均500元;第四,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全面实施和落实,我州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全部享受了每年每生1500元的资助;第五,各级政府每年都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补助,2008年达750万元;第六,积极倡导农村中小学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对改善农村学生生活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第七积极争取社会各界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2008年社会各界对全州在校就读中小学生资助人数达1100多人。

(八)以“三生教育”为载体,全面加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现代教育核心价值体系为目标,在全州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了以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三生教育”试点,并以此为载体,拓展素质教育的渠道和内容,全面加强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建设。

二、影响和制约××教育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教育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由于受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发育水平、特殊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导致了××教育发展的基础较差,“两基”巩固提高任务十分艰巨,国民教育普及程度低,办学效益低,教育结构不合理,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育发展不均衡,教育的发展与全国、全省仍有较大的差距。

(一)“两基”巩固提高任务艰巨。由于群众居住分散、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社会发育程度低、文化底蕴差,群众依法送子女上学的意识不强,有相当数量的适龄儿童中途辍学;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规模小,办学水平低,校舍容量不足,危房率高;教育设施、设备不足;教师整体素质低;因此,“普九”后的巩固和提高工作比较困难。

(二)教育普及程度低。主要体现在我州全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2年和0.8年。幼儿入园率比全省平均水平低近15个百分点,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低近2个百分点,初中毛入学率低近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低近1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低约4.4个百分点。

(三)办学效益低。主要体现在学校布局“小而散”,办学规模小,规模效益低。全州小学校均规模仅56.7人,平均班额20.7人,其中教学点校均规模仅11.9人,平均班额5.9人;初中校均规模786.2人,公办普通高中校均规模1145.2人。由于学校规模小、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教育科研体系和工作机制尚未健全,导致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低。小学阶段的教育支撑不了普及初中教育的需要,初中阶段的教育支撑不了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需要;高中阶段教育办学规模不足,质量不高,不能较好地带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发展。

(四)教育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州内没有高等教育学院,制约了国民教育层次的提高;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不协调,小学、初中、高中阶段在校学生分别占学生总数的62.7%、26.6%和10.6%;高中阶段教育中,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发展失调,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在校生之比仅达0.38︰1,远远低于全省的0.83︰1。

(五)办学条件相对较差。主要体现在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危房多,危房率偏高。教育需求与投入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全州学校砖木结构以上校舍仅占85%,中小学危房达110807平方米,危房率16.45%。学校教育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六)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教育发展不平衡,城镇与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农村教育发展差距大,教育均衡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和教育机构所能提供的教育机会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州教育发展长期存在的基本矛盾。

以上这些问题,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评议阶段自查发现的问题,也是广泛征求意见中人民群众点到的问题,人民群众的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很中肯,进一步强化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感。

三、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州委高度重视××州教育局班子建设,自去年以来,调整充实了教育局领导班子。虽然新一届班子组建尚不到一年,但征求意见中普遍认为这一届教育局党组领导班子是一个开拓进取,求真务实、清正廉洁、富有朝气的班子;是一个务实型、创新型、和谐型、清廉型的班子;是一个值得州委、州政府信赖,值得人民群众信赖,值得全州教育系统干部职工信赖的领导集体。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对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的认真分析梳理,归纳起来,××州教育局党组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一是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还需要在继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争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实践者方面进一步努力。还需通过不断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坚定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真挚情感,转化为增强党性修养、提高思想觉悟的自觉行为,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全局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人生信仰,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二是还需要进一步树立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开拓教育发展思路和办法,提高领导和指导教育发展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确立现代教育发展理念,理清发展现代教育的思路,探寻发展现代教育的新举措。提高领导和指导现代教育的能力水平需进一步提高。在推进教育改革、加强中小学排危等方面虽然取得一定进展,但还需要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公平、促进受教育者健康心智、提高能力,适应当代社会需要,引领时展的现代教育,探索和构建现代教育、制度教育和价值教育理论体系方面狠下功夫。

三是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育发展规模小、质量不高的问题。教育发展规模小,质量不高是影响××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州教育发展方式转变还远远没有到位,速度、规模、质量、效益方面的问题同时存在,与全省发达地区的差距呈现出继续拉大的趋势,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教育的需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促进现代教育的科学发展任务很艰巨。需进一步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既着力解决教育发展的总量问题和速度问题,又着力解决教育发展的质量问题和效益问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四是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育发展结构不合理、教育资源集中度不高的问题。虽然近几年在调整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但距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各种措施,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不协调,区域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解决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不够,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结构不合理,教育成本高等问题,促进现代教育体系的构建,调整教育资源结构,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提高办学集中度,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

五是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育投入不足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程度低的问题。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是影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需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充分调动各级党委、政府、各单位、各部门和社会团体投入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尤其要在坚持以人为本,满足学校安全、教学、生活、学习的基本功能,全面加强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彻底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提高学校办学设施的现代化水平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六是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建设一支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坚持以学生为本,忠诚党、忠诚人民、忠诚教育事业,素质高、品德正,业务精良、教书育人的现代教师队伍。同时,需进一步提高教师素质,改善教师结构,扩充教师总量,逐步满足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师资需要。

七是还需要进一步解决教育体制机制不活、民办教育滞后的问题。需进一步深化改革,进一步突破体制机制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阻碍,全面推进教育人事、分配、管理制度的改革,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创造有利于教育资源扩张和整合,有利于教育资源结构调整和办学效益提高的体制机制。

八是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影响维护学校安全稳定和谐的问题。我州地处边疆,学校安全稳定和谐的工作十分重要,需要进一步增强维护学校安全和教育和谐的责任意识,提高教育危情处理的能力,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及时调整各种利益,切实维护学校安全和教育和谐,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

存在以上不足,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

客观上分析,一是由于历史和地理等方面的原因,××教育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欠账多、教育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与全省其他地州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困难多、难度大;二是体制机制约束多,虽然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但由于现行体制机制的制约,一些政策措施还不能完全落到实处,客观上制约了班子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三是受其它客观条件的制约,改革的力度不够强,创新的举措不够新,推进××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观念、思路、办法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增强;四是新班子成立时间短,需有一段时间的磨合期,要真正实现班子和班子成员的充分理解、配合默契、互补互助仍需不断努力。

从主观上分析,一是学习领会不深,联系实际不够。班子成员没能较好地处理工学矛盾,没能从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更多时间全面学习、系统学习,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领会不深,还不能真正做到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谋划全局;二是解放思想不到位,思想观念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忧患意识不够,存在一定的求稳怕乱的思想,存在一定的畏难情绪;四是工作作风不够深入,调查研究不够深入,由于教育工作点多面广,战线长、摊子大,日常事务繁重,因此,存在应对行政工作多,深入研究工作少,处理具体事务多,谋划大事少的情况;五是对如何科学发展,怎样又好又快发展办法不够,举措不新;六是为基层排忧解难不够,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不到位,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增强;七是超前意识不强,战略思维水平不高,在工作思路、目标要求和具体措施方面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差距,主要表现在谋划和指导工作时创新意识不够强。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

(一)努力方向: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要求,以深化学习为基础,结合××教育改革与发展实际,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谋划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加强管理,提高领导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使各项工作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教育系统干部职工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发展思路:发展现代教育,整合教育资源,完善办学设施,提高“两基”水平,突破高中瓶颈,发展职业教育,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发展的“二次跨越”。即以构建××现代教育体制、现代学校管理制度、现代教育评价制度为目标,以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以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推进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为重点,以“三生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支撑点和基本点,全力推进××现代教育进程,实现××教育发展的“二次跨越”。

(三)发展目标:到“十一五”末,“两基”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国家“两基”工作检查,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41%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1:0.5左右,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54%;到2012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55%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1:0.55左右,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60%;到“十二五”末,基础教育进一步巩固和提高,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70%以上,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1:0.7左右,学前一年入园(班)率达70%;到2020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学前一年入园(班)率分别达85%和95%以上。

(四)主要措施:从现在起到2020年,重点实施六大教育工程:现代教育工程、“两基”巩固提高工程、高中教育优化工程、职业教育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规模办学工程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一是实施现代教育工程。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努力构建××现代教育体制,加快现代教育进程。坚持德育为首,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全面开展“三生教育”,建立现代教育价值体系。二是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程。坚持把“两基”的巩固提高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确保“两基”工作的各项指标逐年提高。将学前一年教育纳入巩固和提高“普九”的工作规划,逐年扩大农村学校学前教育的招生规模和范围,推进普及学前教育。三是实施高中教育优化工程。重点是增加容量,扩大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完成××州民族中学改扩建工程,泸水一中搬迁建设项目,兰坪县民族中学新建项目。实施兰坪县一中、福贡县一中、贡山县一中的改扩建。四是实施职业教育建设工程。重点改善办学条件,扩大招生规模,加强技能培养,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筹建××职业技术学院,扩建4县职业中学(职教中心),提高办学规模和水平。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需要,在5所职业学校(职教中心)建设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五是实施农村中小学规模办学工程。逐步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实行集中办学,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改造现有危房13.7万平方米,逐年收缩教学点,改扩建100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建成100所标准化农村寄宿制中小学和3-4所优质高中,将全州各级各类学校从现有的938所整合收缩为百所,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办学条件改善,教学质量提高,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贫困学生资助机制,加大资助力度,积极扶持学校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六是实施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建立和完善各级骨干教师培训和培养机制,引进紧缺学科和优秀教师,逐步建设一支能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实施骨干教师奖励津贴制度。

(五)工作重点:一是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整合教育资源,实行寄宿制规模办学。目前我州学校布局呈“小而散”的现状,学校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由于学校规模小,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师资源和硬件设施投入分散,不利于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全州“两基”攻坚任务完成后,广大农村学生“有书读、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读好书、上好学”的问题已成为教育的主要矛盾。只有通过资源整合,实施集中办学来提高教育效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随着××水电开发和移民搬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近年来国家对农村义务教育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排除中小学危房工作进程加快,客观上已基本具备调整学校布局,实施规模办学的条件。因此,对全州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整合教育资源,走集中办学路子,实行寄宿制规模办学,是我州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二是多渠道筹措经费,加大教育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首先,我州中小学土木结构的校舍偏多,危房比例高,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要力争在3年左右排除现有的中小学危房,任务十分艰巨。其次,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不足,现有教学仪器设备完全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完善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配备需要做出很大的努力。三是以提高普及程度为目标,启动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工作。我州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滞后,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比全省低17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担着提高国民教育程度、巩固和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新生和为××经济社会建设培养新型劳动者的多重任务,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加快改革与发展。省教育厅提出了启动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工作的要求,对我州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是一个大好机遇。我州选择相对有基础、有条件和有优势的兰坪县作为实施“基本普及十三年教育”试点工作,力争到2020年,全州基本实现普及十三年教育。四是建立健全教育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办学和教职员工的积极性。继续贯彻执行《××州高寒边远山区教师岗位津贴实施办法》,对高寒边远山区学校教师岗位给予奖励津贴;贯彻执行《关于建立××州教师交流制度的指导意见(试行)》,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贯彻执行《关于开展勤工俭学的意见》,积极扶持农村学校开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勤工俭学活动;贯彻执行《××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及高考优秀学生表彰奖励办法》,对在教学质量评价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部分高考优秀学生给予奖励;贯彻执行《××州人民政府优秀骨干教师奖励办法》,对优秀骨干教师给予奖励津贴。五是启动××职业技术学院的筹建、规划和建设工作。2008年,我州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约为11.74%,比全省平均水平底约4.4个百分点。我州没有高等教育学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州招收专科层次学生的数量,制约了国民教育层次的提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需要,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省教育厅同意筹建××职业技术学院,这是一个良好机遇。××职业技术学院在××州民族中专的基础上筹建,根据国家教育部对高等职业院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要求重新规划建设,规划设计一次性到位,分期实施。按照州委、州政府的要求,目前开始启动筹建和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力争到2020年完成规划建设任务。六是建立健全教育科研体系,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科研部门是集教育教学研究、指导、培训和服务为一体的综合业务部门,承担着本地区教育理论的传播、交流,教育思想创新、素质教育实施,教育教学信息的收集、评估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的研究和推广,对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

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主题实践活动的要求,教育发展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着眼于解决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良好作风,作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以坚强的党性和优良的作风保证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州教育局党组领导班子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站在全州教育发展大局,对照存在的差距与不足,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制度,落实措施,提升素质、扎实工作,努力把××州教育局党组领导班子建设成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领导集体。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班子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用科学的思维方式、用科学的办法来建设教育局领导班子,把教育局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学习型、民主型、服务型、创新型、效能型、清廉型的领导班子。

(一)以强化学习为主要途径,建设“学习型”班子。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按照时间、内容、人员、效果“四落实”的要求,对学习进行统一规划,明确学习内容、重点和要求。着力完善组织、考勤、建档、笔记和发言等制度,采取领导带头集中学、个人学、外出学、请来教等多种方法,确保学习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注重学习的系统性,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突出学习贯彻好科学发展观,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以个人学习与集体学习、理论学习与实践调研相结合,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领导水平,提高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的能力,增强教育工作的科学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二)以贯彻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建设“民主型”班子。认真贯彻执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强化内部监督,敢于思想交锋,敢于揭短亮丑;建设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和谐团结的领导班子,完善工作制度,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增强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认真落实党组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做到责任到人,职责分明;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以事业为本、以奉献为荣、以落实为责的理念,思想上互相信任,感情上互相沟通,决策上同频共振,行动上同相同步,群策群力,齐抓共管,努力开创“政治上同德,事业上同心,工作上同力”的新局面。

(三)以密切联系群众为切入点,建设“服务型”班子。坚持群众路线,牢固树立党的宗旨意识和公仆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帮助基层学校和教职工解决实际困难,切实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制度和机关科室与学校沟通机制,深入学校掌握动态,指导、协调、服务基层。

(四)以跨越发展为目标,建设“创新型”班子。提高班子破解难题的能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真正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做工作上,把功夫下到抓落实上,把本领用在促发展上,始终保持顽强拼搏的干劲,在迎接挑战中把握机遇,在克服困难中解决问题,在真抓实干中开拓前进。结合××地处边疆、经济发展滞后的实际,以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为核心,以加快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为基础,以巩固提高“普九”水平,推进十三年教育为重点,以“三生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支撑点和基本点,改革教育管理体制、理顺教育发展机制,实现××教育的“二次跨越”。

篇7

一、过去教学工作的总结

1、明确教学工作的目标,准确设置教学工作的具体目标,构成教学目标系统,遵循教学规律,科学地组织全部教学活动,创造教学工作的高效率,不断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正确处理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把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齐来,寓思想教育于各科教学活动之中。正确处理教学与发展的关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打好基础;注重因材施教,重视个性发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努力使学生构成进取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分析信息的本事及交流与合作的本事,使学生的智力、本事、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正确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与学生进取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本事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一样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严格按规定开全开足课程。各校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结合本校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进取开发(或选用)校本课程。各校要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

4、健全了“校长—教导(务)主任—年级组长”组成的教学指挥系统。校长应对教学工作负总责,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

5、健全“校长—教科室主任—教研组长”组成的教学研究系统。校长应对教科研工作负总责,分管教研工作的副校长具体负责。

6、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应是全体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的质量,是在课程计划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贴合课程标准要求的质量,是负担合理、效率较高的质量。搞好教学质量的评价和分析。建立和完善保证教学质量的制度。学校每月召开一次校级教学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教学问题。校长要坚持听课制度,每学期不少于20节(分管教学的校长不少于40节),并有听课记录和评析。教师之间相互听课每周不得少于1节。听课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要善于发现、总结教学经验,及时纠正倾向性问题。学校每学期开展1-2次学生和家长评教活动,听取对教学工作的反映。教导(务)处对教师的教案和学生作业的批改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要建立学生作业量监测台账,随机抽查学生的作业负担情景。

7、教学档案管理包括学生学籍档案管理、教师成长档案管理、学校教学档案管理和教科研档案管理。

二、新学年的总体思路: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教育初步现代化为依托,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基础,以教学精细化管理为保证,以培养名教师、名学生为突破口,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功夫,狠抓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三、重点工作:

(一)、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学校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工作,切实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是人民群众关注的焦点,是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心。校长作为学校教学质量的第一职责人,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学校教学管理中去,投入到提高教学质量上来。教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力军,全体教师要扎扎实实、埋头苦干,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教学、研究学生、提高质量上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搞科研,一心一意谋发展。

(二)、进一步强化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

教学管理是教学工作的重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仅有科学规范、高效的教学管理,才有优质的教学质量。这学期教学工作要继续深挖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强化并落实以教学常规管理为主要管理资料的目标职责制。各学校以“工作有计划,目标有分解,落实有措施,结果有考核”为原则,建立完善的目标职责体系、课堂教学的模式体系,在教法和学法上下功夫,在“精、细、实”上下功夫,重点抓好“实”字。

1、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本学期我们仍继续要求各校必须更新和完善管理制度。重点是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过程管理机制和一系列的教学质量分析制度。上学期,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也存在着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实际情景。本学期,我们将结合工作实际,对此项工作提出具体的要求、措施,以保证其落实到位,到达预期的目的,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2、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过程管理机制。

继续落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教学管理人员要深入到课堂和师生的教学一线中去,深刻了解学校教学现状。校长、业务副校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定任务、定指标,放下架子,铺下身子,深入课堂,认真做好强化跟踪听课和指导指导教学工作,进取追求管理效益。

3、建立科学系统的教学质量分析体系。

针对每一教学阶段的情景,每一次考试及时开展阶段性教学质量分析,每一个教研组,每一个备课组,每一个班级,每一位教师,要对教学工作做出及时有效的分析、反馈与指导,教导处要及时汇总分析,研究参考数据,从整体上对全校的教学进行宏观调控,对教学中暴露的突出问题作出较为客观的质量分析,并及时提出下一步的整改措施,把我们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变为扎扎实实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各校要规范、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狠抓落实。

(三)、加强师资培训,优化队伍结构,促进教师成长。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高效精干、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我校一项长期而又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1)制定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训目标,研究教师培训措施,在上学期已经制定骨干教师评选和奖励办法的基础上,继续完善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考核细则和落实奖励政策,构成培训体系。创造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使他们在实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骨干和推动作用,带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高。(2)加强教研组长、备课组长队伍建设,逐步构成有效的聘任、使用、培养、考核、奖惩办法,真正发挥他们的教研带头作用。

(四)、继续实施课题带动战略,加大教育科研的力度。

深化创新教育、课程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三大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坚持课题研究要立足于直接为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方向,强化校本培训和校本科研,降低科研重心,以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为重点,促进教师教科研与教育教学实践的紧密联系。以探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倡导以“学案导学、自主探究、多边合作、多维互动”为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使教师适应新课程标准,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各校要强化科研意识,培养和造就适合本校的科研骨干队伍。结合本校实际做好校外科研成果的吸收、转化的应用工作,申报不一样层次的立项科研课题,加强科研课题的规范、有序的管理,适时进行总结,及时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发展。

(五)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抓好优等生的培养。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优等生的带动,在抓好优等生的培养方面,主要应抓好三件事:一是选好苗子。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心中有数,各学校、年级、学科都要建立学科活动小组和优等生档案。二是各学校要制定科学实用的培养计划。计划中要有预期的育人质量要求,要明确优等生的培养目标、培养任务、培养措施和指导教师的职责,还要体现递进性和延续性,使优等生的培养可持续性地发展下去。在抓好普及的基础上,狠抓提高。培养的资料要丰富、思路要开拓、方法要得当、形式要灵活、水平要提高。三是要制定完善的奖惩机制。各校根据自身实际,完善奖惩措施,对落实计划指标,做出成绩的指导教师和在各级各类的竞赛展示中获奖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深挖师生潜能,鼓励冒尖人才,加大奖励措施,使我校的优等生培养工作再上新台阶。

(六)、加强毕业班工作。

1、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前提下,强化落实对近几年中考信息的研究,关注薄弱学科,加强毕业班教师之间、同行之间的交流,提高教师捕捉中考信息的本事。

2、开展好教学系列活动,加大对毕业班工作的指导力度。搞好阶段性测试,提高学生应考技能,及时召开各种研讨会和做好质量分析工作。

3、做好优秀学生的培养和提高工作。制定详实、可行的培养计划,明确培养的目标、职责、人员和措施,工作要扎实细致。

(七)、加强法制教育教学工作。

1、《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为成年人犯罪法》和《中学生不良违法行为与道德法律规范》、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加强网络礼貌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抵制不健康网站,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组织学习吴仪同志的《人生自我完善三要素》,明确教师的人生目标。使每个教师都做到热爱教师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3、落实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职责制,健全帮教工作机制,保证帮教工作不留死角。

篇8

中国在“十五”发展计划期间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快速扩张的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资源的缺乏和管理滞后的矛盾十分明显,必须依靠规范化管理来保障和调节。高等教育数量的快速扩张造成高校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办学资源的明显不足和管理的滞后。从教师角度看,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已使高校可供发掘的师资潜力十分有限,生师比例在不断上升,再加上师资的结构性短缺,许多热门专业的教师更显匮乏。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的师生比已达1∶10.35,2000年就提高到1∶16.3,已超过国外高校的平均水平1∶14。从办学条件看,扩招的幅度呈现“突进”和“跳跃”式的特点,这对大多数高校来说都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高校扩招使学校的教育设施更趋紧张,办学资源被稀释,生均指标全面下降,办学条件和办学设施无法同步跟上。从生源质量看,高校扩招后,生源质量呈现强者恒强、弱者更弱的两级发展态势。由于全国高考录取率较高,在多数考生和考生家长心目中,上高职院校的门槛已经不复存在,多数考生和考生家长最大的期望是能考上重点本科,其次是一般本科,最后才是选择高职院校。这样,造成本科院校竞争愈加激烈,高职院校生源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从管理角度看,高校扩招使学生人数骤然增多,教学、生活等管理活动明显增多,高校管理水平短时间内很难全面提高,管理质量难免下降。中国高等教育短时间内的历史性跨域,需要规范化管理来保障和调节,以促使其平稳健康的发展。

高职院校的“跳跃”式发展和先天不足,更需要对学生实施规范化管理。根据湖南省教育厅2008年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供的数据,2000年7月,湖南省高职院校才42所,在校学生人数24203人,到2008年,湖南省高职院校已发展到72所,在校学生达46万人,可见发展速度十分迅速。从发展源革来看,几乎所有高职院校,都是在中专学校基础上升格而来,且发展时间短。其办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目标、办学理念、办学特色等确立和形成需要一段时间,要完成从中专到高职院校的根本性转变,必须经过学生规范性管理这一过程来提炼和锻造。

二、高职院校学生规范性管理特点

(一)管理内容的强制性和权威性。高职院校学生规范化管理由管理者、受教育者、规章制度和运行程序等因素构成,其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学籍管理、奖励办法、违纪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校纪校规是学校实施规范化管理的依据,是保证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推行依法治校的基础。因此,对所有在校学生都具有约束力,学生必须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违反者,无疑将受到学院相关条款的处理。同时,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奖励和荣誉的评比,必须以国家和省市、学院颁发的标准为唯一依据,其它任何标准都无法替代。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规范化管理的内容具有强制性和权威性。

(二)评价标准的统一性和操作运行的程序性。高职院校各种奖励标准和条件是统一的,也是唯一的。以整齐划一的标准去评价千差万别的学生,形式上体现了对所有学生的公平。但它没有考虑各专业特点,更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的个体差异,因此,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很容易陷入机械和僵化,不利于学有专长的优秀学生的选拔。规范化的管理要求所有办事程序必须规范,环节公开、公平、透明,禁止工作的主观随意性,这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便于接受广大师生和社会的监督。

(三)管理者的主导性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高校管理者凭借学院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行为举止进行教育、督促和协调,依据奖惩条例和学生日常行为综合考核办法去评价和监督学生,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但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者的工作只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规范化管理能否有成效,关键在学生个人主体性的发挥。学生如果能对规范化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充分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并自觉遵守,通过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发挥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高校学生规范化管理才真正收到效果。

三、通过规范化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高校实施学生规范化管理实际上是对青年大学生开展良好习惯养成的教育过程,大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高校实施学生规范化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属,是高校良好学风和校风的重要体现。而良好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变成人的一种内在需要,成为引导和激励人们不断向上的自觉的、持续的强大精神动力。

(一)规范化管理是大学生习惯养成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务必抓住时机夯实基础。实施规范化管理是促成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外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利用各项制度和奖惩条例的约束性和导向对大学生的品行进行有效的约束和控制,坚持有法必依,有章必循。同时,大力倡导学生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通过道德实践引导和帮助学生从思想、行为到道德逐渐的趋于规范。首先高职院校创办初期是高校实施规范化管理的最佳和有效时机之一。学校创建之初,学院最迫切、最急需实施规范化管理。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完成从中专学校向高等院校的转型,必须用规范化的管理作为前提和保障。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创建具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学风和校风,同样需要规章制度来规范和控制。学院创建时期,一切从头开始,广大师生豪情满怀,对事业发展充满无限期待,这一时期,广大师生主人翁意识最强,主动性和创造性最容易唤起和发挥。规范化的管理最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同,管理的效果无疑最明显。其次新生入学之际是高校实施规范化管理的重要时机。新生进入大学后,将面临着从中学生向大学生角色的转变,生活的包办代替将变为完全的生活自理,中学时代的以老师为主导的被动式学习,将向大学自己安排学习生活,学生自觉性学习的方式改变。这时,他们渴望了解大学,需要引导和帮助,可塑性大。高校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要不失时机的对学生开展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其颁布和存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对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性和保障性,使大学生服从制度转变为认可制度,并积极参与实践。而侧重点可放在抓学生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上,为以后的班风、学风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二)高校管理者要通过优质服务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在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后,教育对象日益广泛,教育主体价值日趋多元,大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制度和结构日益复杂。在新的形势下,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观念,完全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要调整角色,变管理者为服务加管理者,通过优质服务来实施教育和渗透教育;在规范化管理的服务过程中,要坚决按程序办事,坚持办事的客观、公开和公平,杜绝主观随意性;要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学生对规范化管理的意见和申诉。管理者卓有成效的服务,能营造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拉近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能发挥规范化管理在学生习惯养成中的诱导作用。

(三)充分调动学生干部在学生管理实践中的主体性作用。让良好习惯首先在学生干部中养成,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是规范化管理收到成效和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要求全体学生都养成良好习惯是不可能的,让学生短时间内形成良好习惯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行以点带面、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学生干部是一支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特殊群体,他们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各方面能严格要求自己,让学生干部在认识上形成共识,把养成良好习惯变成自身的一种需要。习惯一旦养成不会轻易改变,具有后天性、稳固性和主动性的特点。我们要让学生干部全面理解养成良好习惯重要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干部积极参与到学生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中,通过工作和活动的参与,发挥学生干部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中的带头作用,继而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实践,养成自觉学习、勤奋学习、独立生活、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从学生干部主体性到一般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才真正得以发挥和利用,规范化管理的他律与学生的自律才得到真正结合,学生良好习惯才能养成。

篇9

关键词:校企合作;机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enterprise point of view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of University and enterprise development the necessity, proposed the establishment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must first reform the sources of funding channels, 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mode of intere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hange the idea,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enterprise should from capital, market, management to enhance cooperation between value and benefits; and so, in order to play the advantages of sharing, complementary resources, achieve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purpose,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employment pressure on the communit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targeted.

Key words: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中图分类号:G32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2012年11月,人社部向社会公布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待业共57万人;据重庆市人社局2012年11月公布仅重庆市高技能人才15.44万人,占本市技能人才66万人总量的23.4%。这两类数据说明固然存在我国处于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引发了我们思考,我们的高等教育为社会提供了怎样的人才?面对社会庞大需求竟有多少毕业生为社会所用?

在当今就业,特别是大学生就业成为政府工作的一大难点,他涉及社会稳定和谐和经济均衡发展。校企合作是解决有效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校企合作指的是“学校与社会上相关企事业及其单位之间的合作关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和企业各是两种不同的创新主体,高校有知识创新、研发和人才培养优势,企业有资金、市场、管理优势,高校和企业在资源上互补性,为他们合作创造条件,于此同时,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科研――产品――市场”和“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移――产业化――商品和服务”价值链看,也决定他们合作的机缘。伴随国家《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职业教育法》、《社会力量办学条例》等法律法规颁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的高效办学指导思想确立,也为校企合作创造成长环境。

在20世纪的中国,我们不难发现,企业作为经济竞争的先锋,他们不断捕捉市场最新信息,更新产品、创新管理方式,那么具有战略性或可持续发展的企业,他们在思考未来发展方向,提出需求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和研发具有市场前景的高科技产品,甚至有些新兴行业的企业,向高校提出很高的人才、研发能力等需求。而反过来,对企业的需求“热”,高校显得有点“凉”,放不开手脚、瞻前顾后,让企业比较失望。因此,要实现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成为高校和企业共同面临合作的重要课题。

“按系统论观点,‘机制’一词指一个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合作制约,从而使系统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规则、程序的总和”校企合作的主体是高校和企业,双方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互为要素,互为动力,互为制约的关系,即是校企合作的机制。

任何机制形成,必须是双方互动的结果,产生高校这种状态的原因,个人认为源于高校对校企合作的需要不足。

让我们来看下,高校的经费分三个阶段:1949-1980年中央管理、政府投入;1980-1990年分级管理、部分经费个人开始负担;1990-至今,多渠道进入机制初步建立,据2003年《北京大学教育评论》市场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经费来源多元化》一文介绍,1993年至2000年,政府预算拨款占82.4%下降47.9%,而社会服务、社会捐赠、个人学杂费由15.5%上升到38.2%。

我们知道,虽然高等教育介于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两者之间,应该属于混合产品,即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依靠市场来进行资源配置,公共产品依靠政府来进行资源配置。如果只靠市场配置,不会考虑高等教育给社会带来的外部效应,而只在自己的预期收益起其私人成本时才愿意付费,造成外部效应的无人承担,因此应通过政府和市场两个渠道进入资源投入和配置,改变过去由国家拨款的单一模式,纵观欧洲国家、美国等国高等教育吸纳社会资金办学成为其经费主要来源。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也提出“增加教育投资是真正贯彻和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性措施,各级政府、社会和个人都要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建立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集资和投入教育基金等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新体制。”综上所述,校企合作从根本上解决高校是否需求合作问题,首先将高等院校经费投入国家拨款比例逐年降低,提高社会集资的比例,除国家关键性、核心技术和短缺人才,保障国家经费重点投入外,其余院校的经费应全面推向市场,自主寻找资金来源渠道,解决高校院校体制改革滞后、经费不足、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院校设置重复等问题,推行与企业合作利益驱动一体化模式尤为迫切。所谓利益驱动一体化模式,就是因各自利益需要,迫使双方合作,产生各自需要的发展,形成相互沟通、相互对接,而不是捆绑式,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建立相互依赖、相互依存的效率、公平、可持续的、双赢共同发展长效机制。

下面我们来看太原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王艳丽就校企合作发放调查表的统计结果。

表1 企业寻求高校合作的动力因素统计表

表2高校寻求企业合作的动力因素统计表

从以上两个表中看出,企业寻求高校合作主要在技术创新项目的需求和人才培训的需要,高校寻求企业合作主要在获得资金支持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需要。校企合作的利益驱动在于两者的需求存在关联性。用模型充分说明了两者合作的机理:

从师资、信息或资金等输入,教学或科研到生产服务或信息成果,中间产生人才、科研成果才是校企合作的界面。这因为有这个双方都需求的合作平台,就有利益合作的契机。

校企合作利益驱动核心解决高校转变观念问题。针对企业“热”高校“冷”的现象,怎样转变?

1.从“关门办学”思想,培养人才是否能为社会所需不问,固守原有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转变成面对市场,更新知识结构,改革专业设置,创新教学模式,探索新的课程体系。

2.从“关门研发”,自认为成果成熟,不考虑实验室与企业现场差别、科研成果转化怕“吃亏”,宁愿抱住不放,不愿迈出合作步伐到放下身架积极推向社会,千方百计找企业合作伙伴。

3.教师从只教课本不管实际操作,转变成主动与企业沟通,共同开发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教材,亲自到企业体验实际操作技能,总结出适合市场需要的课程,培养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双师型教师。

我们惊喜地看到不少有经济势力和战略眼光的企业,将高校以技术股或股权方式纳入企业股东,进入董事会,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刺激高校长效合作动力。同时,在校企合作过程中,由企业出资奖励签约学校培养的优秀学生,由企业通过减免学费,由企业实行奖励签约高校培养人才,办法是分配到签约企业就业两年留在企业和五年担任企业业务骨干的累积翻梯坎的奖励办法,由企业牵头制订《校企合作利益分配制度》、《考核制度》、《双师型教师培养办法》等,从制度上确保合作长效,与此同时,不少高校为了实现校企合作沟通机制长效,专门设置部门,安排固定人员对口与企业协调衔接,沟通双方需求。

校企合作利益驱动关键在调动学研人员积极性。目前,全国仅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武汉东湖三个国家自主创新师范区出台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的实施办法。2012年11月重庆市出台《重庆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的若干规定》,在全国省级层面明确“企业、高校科研人员不受体制限制,均可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激励方式有作价入股、股权奖励、股权出售、股票期权和分红激励五种方式。并且规定,科研成果转化只要获得收益的,可提取净收益20%-70%,成果自转化开始盈利的年度起三至五年内,每年提取不超过该成果净收益30%的比例用于分红。”这些都有待于政府相关部门长期可持续支持、引导、扶助,如给予企业更多税收优惠,促进校企合作长效。

当今社会已进入全球经济时代,合作发展成为一大主题。校企合作有效解决高校与企业资源互补、利益共享,既促进高校体制改革创新,也促进企业人才培养和产品研发模式创新,既融合了高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互动,也提升了高校教师队伍素质,既解决学生理论与实践问题,又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实现企助校、校助企,最终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推动自主创新,加速社会进步。

参考文献:

[1]2012年5月广东工程职业学院 刘文清《构建利益驱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

篇10

【关键词】实践基地;创新实践;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C96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基地建设的目标是建立一批特色突出的服务创新实践基地,培养一批创新人才,形成一批创新实践成果,塑造创新文化和习惯。但是,在多年的实验室、基地建设探索中,发现随着基地数量、种类和建设模式的增多,相互之间的孤岛效应日益凸显,空间利用不足,设备利用率不高。特别是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被限制在较小的实践基地中,指导教师局限在狭窄的专业领域中,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受到约束,创新实践的手段受到限制,相互之间的创新互动被客观条件阻隔,创新实践成果受到影响。

一、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创新实践基地的定义

表面上,创新实践基地,容易被理解为一个类似实验室的实体,只是从教学实验室转换为提供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场所或空间,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服务学生、服务教学的实验软硬环境建设。

但实际上,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是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从教学实验、实习转变为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不仅仅只是一个物化的空间或原有实验室空间功能的转变,而是通过基地建设,将基地中从事实践创新活动的大学生、指导创新实践活动的教师、具体的实践创新活动项目和基地运作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建设融为一体,使原有仅限于实验软硬环境的建设提升到实践育人系统的基地建设。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将人、项目、环境和管理集合为一体的系统性建设。

二、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理念

1、突出学生的创新主体性

学生是创新实践基地各项活动的主体。在此理念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规划,在创新实践基地的组织机构、运行方式、制度管理、教学内容等方面均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引导,使各项创新实践活动都尽可能地实现学生自主设计、自行组织,将资金、场地和时间落实到学生自身,从而使学生由以往的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学习。如由新闻出版学院与电子工业出版社合作共建的数字出版实践创新基地,将创新项目经费落实在学生团队负责人手中,基地日常管理由学生团队负责,学生成为该基地建设的最大受益者。

2、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

学生的认知兴趣和自我发展需要是其进行自主学习、开展创新实践的主要源泉和动力。因此,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应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遵循不同学科专业的教学规律,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建立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学生群体的求知需求。如印刷设备实践创新基地设计了多模块自由组合,既有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模块,更有适应部分学生更高需求的高层次机构设计模块,引导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需要的内容,发掘具有潜质的优秀人才。

3、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创新实践

学生自主创新实践是创新实践基地运行的核心主题。在创新实践基地中,各项活动都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创新,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开放的教学空间,激发和释放学生的创新热情,让他们发掘和发挥自身潜力,激发实践创新的自信心。如数字艺术设计基地邀请行业专家来校举办讲座,激发学生们的创新意识;采取以赛代练的实践模式,选拔大学生优秀作品参加行业高水平竞赛,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实践创新平台,锻炼学生们的创新能力;广泛宣传实践创新成果,激励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三、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原则

1、资源共享原则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教学资源,特别是以相近学科为

大类,通过科学的整合与调配,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建设,形成实践创新大平台,尽可能做到教学资源共享,避免出现重复、交叉设置,提高现有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学校在原有包豪斯动手车间、电子信息实验中心、建筑物理实验室等校级、省级实验示范中心的基础上,重点建设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设计艺术三大创新实践基地,形成工科、文管和艺术三大特色创新实践平台,再配合各具特色的若干小型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满足全校26个专业的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的综合性创新实践活动需求。

2、分层共建原则

在建设经费投入、管理等方面建立校、院(部)两级分层共建体制,其中,学校进行政策指导、过程检查、资格评审、经费支持等,相关学院负责具体的组织与日常管理。这种体制既有学校的宏观布局和重点支持,避免基地过于分散和权力过于集中,也激发了二级教学单位建设热情,减少等、靠、要的惰性。

3、学科和特色结合原则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运行始终依托于相关的学科和装置拆装模块,也有满足部分学生较高需求的机构维修专业建设。在基地师资队伍配备、教学内堪研究方向的设立等方面,紧密结合各学科专业特色,使创新实践基地与学科建设作为一所具有较强行业特色的高校,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中既强调学科平台建设,也突出特色发展。如土木工程创新实践基地建设较好地体现学科建设与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建设的结合。

4、规范化运行原则

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完善的制度是创新实践基地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为此制定了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和创新创业计法和指导教师岗位聘任、奖励办法等激励制度;并按设立年度专项建设经费予以经济支持,包括创新建设经费、各类学科专业竞赛专项资金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等,为基地运行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另外,各创新实践基地自己的组织机构,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了各项实践创新工作的有序进行。

四、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成效

1、初步构建了多元化的创新实践平台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通过组织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科技创新计划、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训练等,积极促进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开辟除第一课堂外,更加全面的实践课堂,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丰富教学内容层次,开发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创造了一个科学、合理的多元化实践教学平台,保证了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2、教学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

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加大了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力度,促进了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改善了新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条件,加大了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开放力度,进一步扩展了现有实践教学基地的教学功能,并有效提高了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3、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进行学习和训练的学生,其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等都取得了显著提高。学校每年都有近几千名学生参与到各项创新实践活动中,并在国家级、省市级各类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数字艺术设计创新实践基地为例,几年来,学生“以赛代练”参与校级以上的艺术设计赛事多达上百项,参与学生人数近千人次,取得的赛事成绩领先于长春市同类高校。学生参与国家、省市级的创新科研项目屡有创新,几乎所有本专业学生都进入过文化创意产业园艺术设计创新实践基地。很多从创新实践基地中走出的优秀毕业生,已成为设计艺术领域的骨干力量。一些经历过创新创业训练的优秀学生,已自办企业,开创业绩。

【结束语】

随着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工作的不断进展和完善,教育者对基地建设的未来不断深化,对基地建设的认识不断更新,对基地建设的未来信心百倍。本研究中的思考和探索,已经在长春建筑学院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中得到落实,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建设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必将为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积极创新与创业搭建起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从而培养出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