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6: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乡村小学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农村小学 思想品德教育 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043-02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教学宗旨在于通过系统、专业的知识教学帮助小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从而为他们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学习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对于学生来讲足可见一斑。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桎梏以及影响,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生对《思想品德与社会》这一科目的学习持敷衍了事的态度,总认为:“思想品德课仅仅只是一门副科,并不是主要的学习科目,因此,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学习与了解。”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导下,农村小学生普遍缺乏对于这一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以及强烈的求知欲望。试想,如此状态之下,又怎么能保证学习效率及质量呢?农村小学思想品德课程陷入了一个较为尴尬的教学处境。
一、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重要性
1.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是促进农村小学生正确的人生理想树立的重要阶段
小学生是初步建立人生理想的最适年龄,在这个年龄阶段,他们无法光靠自己来制定人生理想,需要教师的一步一步引导,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有一部分在提供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部分内容就是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小就培养学生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育的发展。教师要将课堂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感受和思考,帮助他们弄清是非,明晰道理,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并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的现实生活。因此,我在课堂上把学生的个人知识和直接经验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让学生成为自己生活的实践者、观察者和反思者,在体验中明白道理,获得对他人、对社会、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
2.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能够加强学生的凝聚力就是指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使学生团体的凝聚力得以增强,这样就能够很好的摆脱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心里的阴影,受到年龄及环境因素的制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对父母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更有甚者产生了厌恶、憎恨父母的错误想法。针对这一情况,我在教学一开始我就让几位学生亲自阅读了他们外出的父母写给他们的信件,之后又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读完父母信件之后的感受与想法。如此一来,不但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学习思维,而且结合农村留守学生的特有心理特点,又促使他们深刻感悟与领略到了父母对自己深沉的爱,而这显然正好是本节内容的思想主旨之所在,从而为学生实现对于这节内容的更好认识、理解与掌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方式
1.针对农村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要尽可能运用好这些自然资源,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通过开展走出校门、走进家乡的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从小就熟悉的家乡有了新的认识。黄黄的油菜花,沉甸甸的麦穗,弯弯的河水,都蕴含着情愫!有那么多令他们心动的地方。如果能够正确的引导可以增强孩子们对家乡的情感和责任感。
2.既然农村儿童较早参与了家庭的生活生产劳动,那么,这就理应成为我们开展品德教育的良好资源。但农村家庭的家长,一般文化程度比较低,或者是外出打工者居多,这又是不利的一面。要开发这种资源,就必须在取得农村学生家长的配合上下功夫。利用假期对农村学生家长进行必要的、浅显易懂的儿童健康心理、儿童教育理论知识的培训,以取得他们实施农村小学品德教育上的支持。这样,许多把品德融入生活的教育活动,就能得以顺利开展,就能教出有血有肉、生动活泼的农村品德课来。
3.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去调查了解自己从教地方开展活动的内容,结合新课程要求,筛选出能为教学所用的“精华”部分,确定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活动内容。这样,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接受良好传统文化的影响,使他们正确认识养育自己的这个社会环境,养成良好的中华美德,为长大后迈向社会打下扎实的基础。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越感兴趣,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要做到不脱离课标,又不拘泥于教材。
三、对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建议
1.农村小学要高度重视小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小学思想品德工作是影响学生一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小学应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思想品德教育观念,增强教师对思想品德工作的认识,形成共同关注孩子成长、共同关爱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开展的良好氛围。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的同时,强化学校的校风、校训和办学理念,提炼出具有自身特色的、较为响亮的文化口号,形成向心力、凝聚力,对师生起到较强的激励作用,激发师生团结奋发的热情。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应多采用正面教材,用正面的好人好事感染学生。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多给予表扬和赞同,让他们从内心产生自豪感,也成为众多学生效仿的对象。学校或班级要加强文化活动的开展,培养同学们的归属感、荣誉感,增强集体意识,例如,举办一些体育活动、益智类活动等。比赛可以使学生更容易主动去结交朋友,主动与他人交流,互帮互助,增进友谊。
2.要创新农村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式
篇2
1 舟山市乡村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背景、国家政策、相关理论
“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和作为外国语这两种不同的使用法,说明英语正在愈来愈被看成一种国际交往的工具,它不再为一国或一个民族所专有,而是一种中性的信息媒介。”[1]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与全球各国交往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必然趋势。2013年国务院批复了《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发展规划》,舟山群岛新区未来要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现代海洋产业基地、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面向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桥头堡。[2]就舟山而言,小学英语教学对提高整个新区人民的素质、东部海洋的发展、国力的竞争有着重要的作用。
2001年,国家颁布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W习英语的起始年级从初中一年级提前至小学三年级,并逐渐加强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3]这些文件的颁布,为舟山市小学英语教学提供了切实的支持和依据。
在教育公平理论中,教育公平的内涵之一为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离不开教育的公平正义,而教育公平是社会的基础性公平。
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基于语言心理学家莱尼伯格提出的临界假说理论,儿童语言习得的最优年龄为6~8岁,在这一时期,由于母语的影响还不是很深刻,使得儿童的语言学习习得特性的可塑性最大。[5]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一个人做出某一行为的直接推动力来源于动机。动机分为内驱力和诱因两个因素。
在语言学习理论中,语言习得具有关键期,发生于1至6岁间。一旦错过9至13岁这个时期,第一语言就难以习得。在中国没有英语使用的大环境,可见中国儿童几乎没有自然习得的环境,因此学校启蒙教学是必要的正式接触学习英语的渠道。
2 舟山市乡村小学三年级英语启蒙教学的现状
舟山市乡村小学学生接触英语61.1%开始于三年级,58.3%来源于小学。在语言学习理论中,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发生于1至6岁间,在教育心理学理论中,儿童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在八岁左右,而这段时期超过一半的学生无法接触英语。因此小学三年级英语启蒙教学对他们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
舟山市乡村小学英语老师三年级教学时,54.1%使用多媒体教学;77.8%的学生认为三年级的上课方式生动形象、比较有趣,93.1%的学生对老师的三年级教学感到比较满意;86.1%的舟山市乡村小学学生对英语很感兴趣;但仅有40.3%的学生在三年级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只有33.3%的学生有疑问时会主动询问老师直至理解;52.8%的学生不主动讲英语、害怕在讲英语中犯错误;38.9%的学生认为单词记忆是最大难点,19.4%的学生认为上课注意力难以集中是最大难点;在课后,43.1%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之间,33.3%的学生为半个小时;只有20.8%的学生经常通过读英语课外书、看英语视频来提高英语能力;84.7%的学生认为上英语补习班很有必要,却有38.9%的学生不喜欢上补习班。
30.6%的学生认为,三年级时家长并不是很关心他们的英语学习;只有50%的学生认为,家长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开放题中,有学生反映他们在英语启蒙学习中还有上课听不懂、不会翻译、英语课时间短、课堂纪律差、老师语速快、对话少、发音念不准听不懂、词句记忆难、对话少等问题。他们建议英语启蒙教学应更扎实、更轻松、更有趣,方式更生动多样。
3 舟山市乡村小学三年级英语启蒙教学存在的问题
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不高,发音、翻译等不准确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困扰;教师缺乏教学理论知识,部分教师有体罚倾向,没有做到循循善诱、有教无类;教师经验不足,教学形式单一,课时偏少。仍有相当一部分乡村小学缺乏教学辅助设施以及使用的意识。但有些老师高频率使用多媒体仅仅用来放映文字,仍是换汤不换药,没有提高课堂活跃度,反而加快了上课速度,使学生无法负担大容量信息。课时安排相较于语文、数学仍无法企及,且在课下较少开展英语学习活动。
教学内容缺乏灵活性、创新性。教学内容仍采用填鸭式教学,让学生死记硬背词句。教师不能顺应学生的兴趣改编教材,对话较少,学生无法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容易走神。
学生学习动机、心理素质有待加强。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动机还停留在好奇上,比较容易流失。农村小学学生普遍心理素质不强,害怕错误失败。
学生学习方法不当、习惯不良。学生仍寄希望于通过记忆来学习,而忽略了自我探索的过程。学生普遍有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过于依赖补习班的不良习惯。
家长没有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乡村学生家长大多忙于工作,没有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英语启蒙学习关心不够,也没有能力提供英语学习氛围。
4 关于解决舟山市乡村小学三年级英语启蒙教学存在问题的几点建议
4.1建设师资队伍
4.1.1高度重视舟山市乡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培养
可以通过开设假期培训班来及时查漏补缺、夯实专业知识,通过函授课程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及技能,通过听专家讲座、开展学校间联合教研活动以交换前沿信息、实用经验。
4.1.2恢复和重新设置小学教育本科专业
舟山“千岛之城”的地理特点和环境决定了舟山偏远地区小学教育的“学校散”、“班额小”、“条件差”、“交通差”等特点,受这些特点影响,市内外优秀师范生一般较少愿意到海岛艰苦地区任教。[6]浙江海洋大学是舟山市内唯一具有培养大量小学教育??资能力的高校。2016年,浙江海洋大学重新设置了小学教育本科专业,并继续设置英语师范本科专业。因此,笔者建议浙江海洋大学应继续承担起此重任。
4.2改善教学设施
在教育公平理论中,教育公平的内涵之一为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而舟山市城乡差距不容小觑。经过走访发现,例如主要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舟山市定海蓝天学校,仍存在严重缺乏多媒体等教学设施的现象。笔者认为,加大各级财政投入,保证相对充裕的教育经费是解决乡村小学教学问题的根本落脚点。
4.3强化学生学习动机
4.3.1重点激发内部动机,开发内驱力
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首先通过丰富的教学内容、新颖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行有意识的培养,然后根据每个学生需求的不同以及英语水平的差异,因势利导地增强其英语学习内部动机。[7]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是人们行动中关键的动力因素。[8]教师可通过安排中等强度的学习任务,使学生认为自己有能力学好英语以增强内驱力。
4.3.2充分利用外部动机,增强诱因
教师应及时、恰当地激励表现积极或良好的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教师可通过鼓励性的话语针对性地建立每个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期望,使其转化为学生的外在学习动力。教师应引导小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积极归因,切勿体罚或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应使学生意识到英语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自身的努力,从而提高学习动机。
4.3.3行政部门的参与及管理
各级行政部门制约着外语教育具体政策的制定、师资的配置、教育经费的调拨、总学时数、起始年级、班级规模等。因此,笔者希望,有关部门领导能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政策。
4.3.4家长及外界的重视及支持
从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儿童的母语定势干扰少。因此,学生需要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笔者建议家长时常关心孩子的英语学习情况,告诉孩子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激励孩子的进取心,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正规英语补习班课程的合理开设,也不失为一种满足学生对英语接触需求的渠道。而社会上公共标志物、广告等的正确英语标注,也应为提供英语环境贡献一份力量。
篇3
1当前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分析
1.1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只有10%左右的农村小学配置了齐全的教学设备,如班级级别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室,学校级别有微机室等,但是绝大多数农村小学学校并没有这些设备,甚至很多学校仍然在使用投影仪、收录机等电化教学器材,可以看出农村小学教育与现代化教育脱轨现象严重。此外,从农村小学的图书馆设计以及其他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来看。很少有农村小学建立专门的图书馆,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都是简单的书籍堆积场所,且书籍数量有限,书籍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时展,甚至有些书籍因为缺乏妥善的管理出现了严重损坏的问题,难以达到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1]。对于农村小学的音乐、美术以及体育等器材而言,农村小学教育在这些方面的投入和建设也较为不足。大部分农村小学没有设置专门的音乐教室,美术教学中由于多媒体设备的不够完善也只能以简单的彩色粉笔来进行替代,体育课只是简单的篮球课、跑操、自由活动等,没有配备多项目的体育场所。农村小学的基础设施上的不足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外在环境和条件,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长远发展。
1.2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完善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是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重要原因。由于农村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少青年教师不愿意到乡村来从事基础教育。鉴于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多种优惠政策,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仍然不够完善。当前农村小学的教师主要为年龄较大的、资历较深的教师,以及部分青年代课教师。青年教师数量较少,且流动性较大,这是影响农村小学教育的主要原因。此外,就教师的综合素质来看,由于学校大部分为年龄较大的教师,而老教师受到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较大,已经形成了固定的传统教学方法,即采用黑板、粉笔以及口头表达等形式的教学方法。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多媒体信息技术为依托进行教学,这种新思路与教师的长期习惯相违背,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两种情况[2]。一种是积极接受教育培训,但是培训的效果较差,尤其在多媒体的使用上掌握不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更新上遇到了较多的难题;二是干脆仍采用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教学形式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从而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而青年教师虽然具有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技能,也能够灵活使用现代教学器材,但是由于农村教学环境较为艰苦,许多青年教师不愿意来到农村进行教学,而有条件或者教学能力较好的青年教师则会被调往其他更好的学校,使得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不断下降。
1.3家长的教育思想有待提高
农村小学教育中出现的重要问题之一还在于: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成长关注程度不高,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力量,其在农村小学教育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当前我国农村小学家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家长经常以自己工作忙为理由,对学生的学习漠不关心。甚至不少家长认为读书没有什么意义,读书的消费过多,家里负担不起,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较低,这也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2农村小学教育的对策探析
2.1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来看,虽然近年来我国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大,并且做了许多投入和改善农村小学教育环境建设的工作,但是与城市小学教育相比,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政府的投入毕竟是有限的,而农村当地的经济发展才是推动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根本原因。但是很显然,目前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要推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就需要政府加强对农村经济的扶持,以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带动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2.2完善农村小学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小学教育中,无论是音体美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图书馆和现代化教学设备建设都存在较多不足,而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对于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新时期要改变农村小学教育的现状要求能够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3]。加大对农村小学教育的投入要求政府能够根据农村小学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针对农村小学学校在基础设施上出现的不足进行改造和充实,确保农村小学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得到完善,并且能够加强对农村小学资金的有效管理,以便充分提高农村小学教育资金的利用率,将资金投入使用在应该投放的地方。国家可以建立健全联动机制的资金管理体系,从学校到政府进行分层资金管理。
2.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前农村小学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求政府以及学校能够加强对农村小学教育问题的重视,采用有效的方法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保留更多高素质的教育人才。例如,学校内部可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在寒假或者暑假为学校的教师提供有关专业教学能力、师德教育以及计算机操作能力等的培训,帮助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促进教师在专业上的更好发展。此外,教育部门以及学校可以适当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为农村小学教师提供更好的福利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的青年教师投入农村小学教育工作。最后,政府还可以通过多种激励政策,如“三支一扶”政府、“教师招聘考试”等来吸引更多的青年优秀教师,调整农村小学的师资结构,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2.4做好家长的教育工作
家庭教育对于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转变农村学生家长对教育教学的观念,学校教师需要主动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到教育对于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必要时可为家长宣传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政策,解除家长对于收费高的后顾之忧。此外,当地政府也可以加强对新型家庭教育观念的宣传和指导,转变学生家长的错误教育观念,促进农村学生的教育发展。为了能够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学校以及政府还可以组织家庭教育培训,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实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农村小学教育。
结束语
当前我国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等,对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十分不利。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求学校和政府能够加大投入、实施更多优惠政策,并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来推动教育,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婕.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考察和思考——以河南省新乡市为例[J].现代交际,2014,06:161-162.
篇4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
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二)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先前是没有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的,这种传承主要是靠音乐职业人师徒之间的传宗接代。随着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之后,虽然还依然存在社会音乐环境、家庭音乐教育等多种传承途径,但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正规音乐教育和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已经成为了传承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可以了解到祖国的音乐文化,借助着华夏民族音乐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世界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由此看来,学校音乐课程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是巨大的,其他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传承方式远远超过了音乐文化本身。
2.发展个体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三)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可以这样说,音乐课程最直接的价值莫过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从人类诞生之时起,音乐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是音乐装点了人类的生活,是个体真正体现了自身的本质。
我们需要音乐,因为它唤醒了人心灵最深处最隐秘的东西,本来沉睡着的情绪、欲望和愿望都瞬间活跃起来,让我们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
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调,导致这样后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因此要“减负”。音乐教育必须在这场“减负”战争中能够有所作为。
2.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
①在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我们尤其要着重提到音乐对于特殊群体(如智障、残疾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
武汉的舟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特殊“指挥家”了,在他身上充分证明了音乐节奏智能的开发。正是音乐,开启了舟舟的音乐潜能,使他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还有着独特的社会贡献。
假如没有音乐开发他们这类人的潜能,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我们不难想象。
②音乐课程的价值也体现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它本身以及创作、表演、欣赏活动中。
音乐因其有着强烈且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冲动,让他们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尽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3.完善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对学习其他课程的激励和被借鉴作用。
在中小学教育中,过分偏重科学教育,忽视或轻视音乐教育是不对的。音乐教育应该加强,但牺牲科学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只偏重科学教育不行,只注重艺术教育也不行。英国着名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说过,“最好的中小学教育应该是那种能使学生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和最好的艺术教育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山区普遍音乐教育情况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音乐课摆出一副轻视的态度,音乐课程在学校的教育体制里显得可有可无。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因此有的学校安排的一两节所谓的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有。
山区县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有的专职教师因为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转行,有的即使没转行,因为受到年龄、经验、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影响,在教育观念上和城市的老师有所差距。
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很多农村人由于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也根本不让自己的子女向音乐的方向发展。种种因素,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了。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学设施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随着“普九”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全社会正打理捐资助学,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音乐的教育工作经费还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学校即使购置了部分乐器,但常年的闲置,破损的乐器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4.教材的不合理配置
音乐的学习很系统化,必须采取递进式。结合现有的农村音乐教育状况,很难落实每册教材的学习任务,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校即使订了教材也是闲置一边,自己制定学习任务,还有的学校干脆不订教材。现有的教材有简谱和五线谱两种,山区县中小学采用的是简谱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基本的乐理知识,学生也无法欣赏各个不同的音乐作品。
上述几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学习音乐时,没有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系统性和丰富多样性,影响了整个音乐教学。
三、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设想
面对在山区县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课本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积极办法,尽量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一)强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健康地发展,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当地的教育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各级领导以及各校长应该尽量带头加强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俗话说“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和体制的同步改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一个先进的理念”,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力,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狂潮。
(二)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师资是教育的根本,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直接影响到该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那音乐教育师资必定是很好地实施音乐教学的重要保证。
在很好的认识到音乐的价值之后,家长对孩子的培养也就不要专门避开艺术,根据孩子的兴趣给予很好的支持与引导,从根本上解决了音乐从事者的稀缺。其次,国家应该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支持,鼓励毕业生回到乡村发展,改变现有的较为片面的就业观念。再有,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在前面提到的问题中,比如教师转行、素质较低和技能较差,我们完全可以抽少部分经费,利用假期时间为教师们开设培训班,系统地学习,提高现有的专业水平。各个学校的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中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探讨关于音乐教学的经验方法。当然还有很多可以采取的办法,比如广泛招聘,这样也可以给农村输送大量的音乐专业的人才。
(三)改进音乐教材
篇5
关键词:小学教育管理;变革;对策;互联网+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传播技术是服务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第三次信息化的浪潮,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也必须主动适应信息化等新技术变革的历史潮流。当前,应对新技术的挑战,小学教育管理主要面临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对策。
一、由被动应对转为主动出击
受一些观念的束缚以及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小学教育管理无论是校长层面、还是教师等层面,普遍存在被动适应信息传播技术发展的现象。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种被动应对的态势,主要表现在大家习以为然的一种说法,那就是“互联网+教育”。我们必须要提出一种新的提法:“教育+互联网”。“互联网+教育”,是把教育放在从属的地位,教育成为信息传播技术的附庸,最终必将泯灭了教育本身。反之,“教育+互联网”,这不仅是一个提法问题,其本质是一种凸显教育主体地位的本位回归。互联网是服务于教育的;教育本身决定着该让信息传播技术做什么,而不是被它牵着鼻子走。因此,“教育+互联网”,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那种说法。这样,对于信息传播技术,我们在小学教育管理过程中积极应对、主动出击,就始终牢牢把握教育的主动权。从理想的角度,“教育+互联网”在小学教育管理中要这样付诸实施。小学校长应当是学校首席信息官(CIO)。小学要有专门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团队,通常由校长来领衔、小学相关部门的管理人员参与。小学也要形成相应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要逐步推进数字校园、智慧小学建设,让“互联网+”等新技术服务于小学教育、教学、教研、管理等各个领域。任何固步自封、消极应对的做法,终将为时代所不容。如今,小学校长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主动占领“教育+互联网”这个制高点。就实践而言,充分利用信息传播技术服务教育事业,在国家层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典型的做法,就是从2011年起国家精品课程发展到现在的MOOC(慕课)、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其中,教育部自2014年开始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并且建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强调以学习空间为核心的资源推送”[1],这是一个“教育+互联网”的成功做法,值得中小学教育管理者的重视与效法。MOOC、一师一优课给我们的启发是多方面。见贤思齐,应该是目前最好的策略。其实,从操作层面来说,MOOC、一师一优课总是一个团队在运作,而不是一个教师本身的单兵作战。如果大家总觉得MOOC等遥不可及,或者总是心存顾虑,那还不如实实在在地去实践一下。一个MOOC或者网络课程做下来,大家最终会感受到其实这也不是十分为难的事情。
二、由能力不足转为能力提升
按照教育部有关文件规定,小学教育管理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面: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2]。信息化领导力是小学校长的核心能力之一。在传统社会,如果把一所小学当成一艘船,那么小学校长就是站在船只高处瞭望并指挥其远航的人。校长要有清晰的愿景,告诉别人小学发展的目标与前进的方向。这样的校长,或许就是一个很好的校长了。但是,在当今的信息化社会,除此以外,信息化领导力成为一名小学校长的核心能力。“教育+互联网”,对于一名小学校长最大的挑战,就是你如何带领你的学校在信息化的大海顺利远航。小学校长自己要成为信息传播技术的专家,对于利用互联网助力小学教育有着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带领自己的学校在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如果一名小学校长还是局限在传统社会的坐标点,始终不能或者不敢跨越信息革命的雷池,那么他终将被时代的大潮所淘汰。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之一。传统的文盲,就是不识字,或者没有相应的读写能力。在信息化社会,文盲的涵义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不会使用计算机、没有能力进行信息化教学,这样的小学教师,也许就是一种新的“文盲”———计算机文盲或者信息化教学文盲。信息化教学,就是将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传播技术融入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这不是简单的做个PPT或者会用几何画板就可以了。信息革命的深远影响,我们不论怎么强调其重要性都不为过。新的技术层出不穷,小学教育教学充分利用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空间是无限的。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及时跟进这个时代,自己不去尝试MOOC、在线开放课程等,我们就不会明白什么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什么是网络空间的无时不在无远弗届。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小学教师遨游信息时代的引擎。我们只有具备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胜任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信息化指导能力是小学培训团队的必备能力之一。小学校长是一所学校的高层决策者,而教师是教育教学一线的工作者。他们两者之间,还需要一座桥梁,那就是信息化培训团队。作为专业团队,其信息化指导能力将决定学校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计算机科学作为一个专业与学术领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通晓其中所有的深奥知识。小学信息化培训团队,就是承担这个专业职能的团队。这个团队,通常应由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员构成,他们负责学校信息化、智慧校园的具体工作,管理着自己学校从硬件到软件的基本事项,维护着小学校园网的安全与稳定。他们还是小学校长和教师们的得力助手,负责解决学校在信息化规划与信息化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指导自己学校的其他教职员工顺利地在信息化教学的坦途大步向前。小学校长、小学教师、培训团队,三者在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方面,必须各司其职、形成合力。以MOOC为例,小学校长要明确全校MOOC课程的信息化建设规划与总统目标,然后调动全校资源共同攻关。小学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与内容,具体承担起1-2门MOOC课程的建设任务,其关键点是要根据网络课程的特性来适当调整传统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培训团队要根据学校规划与每一个教师、每一门MOOC课程的具体情况,既要有宏观的信息化培训指导,还要能够一一解决其间的种种问题。这样,通过团队的集体努力,小学教育管理面临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篇6
以“城区幼儿园在规范中发展、农村幼儿园在发展中规范”为方针,以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园效益为中心,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办园为主体,促进我县幼儿教育事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任务
1、加快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充分发挥公办幼儿园的示范作用。
2、依法行政,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及时有效整改不合格幼儿园和取缔非法幼儿园。
3、稳步提高幼儿入园率。三岁学龄前幼儿入园率在60%以上,学前一年教育普及率达80%以上。
4、努力办好家长函授学校。
5、积极推进民办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
6、大力发展农村学前一年教育。
三、措施
(一)加快促进公、民办幼儿园的建设与发展。
1、学习宣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精神,大力宣传幼儿教育工作的意义,大力营造有利于幼儿教育发展的社会环境。开学初,各幼儿园要利用宣传条幅、黑板报进行一次幼儿教育宣传。
2、每周安排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不断创新幼儿园教科研工作,改变教学方式,创设符合幼儿特点的丰富多彩的一系列室内外游戏活动,提高保教质量。11月举行亲子游戏运动会。
3、丰富家长学校活动形式,提高家长育儿水平,让家长(本文:范文大全)了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今年9月各乡镇中心小学、公办幼儿园利用宣传栏出一期关于学前教育的专题,宣传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改变家长教育观念,重视早期幼儿教育;12月邀请省或市教育专家到幼儿园进行家庭教育专题讲座。
4、优化环境建设,浓厚育人氛围。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情趣,符合幼儿心理特点,要做到让每一片树叶传情,每一面墙壁说话。
5、积极开展公办幼儿园对民办幼儿园的结对帮扶活动,水城幼儿园、东门幼儿园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民办幼儿园提高办园水平。
(1)10月初水城幼儿园和东门幼儿园组织师生分别到新城中心幼儿园和池江中心幼儿园进行献爱心活动;
(2)公办幼儿园每月组织一次骨干老师到结对幼儿园上示范课,并组织评课。
(二)稳步提高幼儿入园率。
1、支持社区、乡村创办民办幼儿园,通过扩大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规模,促进幼儿入园率的提升。
2、开展社区宣传活动。今年12月公办幼儿园和各乡镇中心小学组织幼儿园教师、幼儿入社区,开展成果展示活动,宣传早期幼儿教育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三)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办学行为,提高办园水平。
1、切实加强民办幼儿园的宏观管理。各乡镇中心小学在学期初要将民办幼儿园的工作安排纳入学校学期工作安排中,安排有幼儿教育经验的专人负责,要科学、规范,做到有考评、有奖惩,切实担负起本乡镇民办幼儿园的管理责任。各乡镇中心小学每月最少安排一次对所管辖的民办幼儿园内部管理进行检查和指导,重点是计划的制定和落实。今年9月各乡镇中心小学对辖区民办幼儿园进行一次全面的登记注册工作,并在10月初把登记注册统计表交教育股。
2、落实民办幼儿园等级评估制度和年检制度。
(1)9月对达不到三级园标准的幼儿园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并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到位,如整改后还达不到要求的,将采取措施予以取缔;
(2)10月教文局对上等级幼儿园发证、颁牌,并通过媒体公示;
(3)11月对未经审批的非法幼儿园进行造册登记,12月在媒体上曝光。
(四)努力办好家长函授学校。动员广大家长积极参加家长函授学校,提高家长育儿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促进下一代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和作用。12月聘请省函授学校专家授课。
(五)大力发展农村学前一年教育。
1、成立幼儿教学教研组,把学前班教学研究纳入学校教研范畴。城区、乡镇中心小学、村小、初小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学前班幼儿教学研究活动。
2、在学前班幼儿教学管理上应把小学教育与学前教育区分开,禁止教学内容“小学化”。
篇7
关键词:乡土教育资源;课程改革;校本课程;农村小学教育
一、引言
目前,对于广大农村小学而言,课程资源相对匮乏,一是校内课程资源严重不足,如师资紧缺、设备陈旧、媒介单一等;二是校外课程资源中的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几乎没有。因此,农村小学的课程改革必须发挥当地特有的乡土资源优势。朱慕菊认为:“乡土资源主要指学校所在村镇的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方面的资源。包括乡土地理、民风习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1]因此,乡土资源反映的是某个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色,而乡土教育资源则是能够运用于教育教学的乡土资源。本文就农村小学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让乡土教育回归自然,更具实践性,让教学体现本土化、回归生活。本文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等多种研究方法,集中、深入地研究重庆市綦江、万州、奉节这三个区县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二、乡土教育资源的研究现状
目前农村小学的乡土教育普遍忽视对“本土化”的资源开发,使得乡土教育资源与本土文化联系较弱,农村小学乡土教育发展的突出问题在于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力度不强以及由此导致本土文化在教学中运用较少,从而失去了让学生从乡土教育资源中获得知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实际意义。当前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主要从本地自然资源、人文历史、风情文化等方面来建设乡土教材,但在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中还处于初始阶段,很多方面都还不成熟。国内关于农村小学乡土教育资源开发和应用的研究起步较晚,与之相关的课题研究也相应较少,其中大多是有关学科课程的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研究,没有较出色的研究成果,研究模式和操作方法都仍处于落后阶段。
三、重庆市三区县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一)綦江区的特色农村乡土教育资源
1.资源介绍
綦江区作为“中国农民版画之乡”,拥有极其丰富的版画资源。20世纪80年代,綦江农民版画在全国声名鹊起,师承于农民版画的少儿版画应运而生。1993年,重庆市教育局、市文化局和綦江县教委在重庆、北京先后举办了“綦江县陵园小学儿童画展”。由此可见,早在20年前,綦江区就已经将版画作为乡土教育资源应用于教学中。“在以版画为媒体的美术课堂上,版画的刻印趣味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生能在一个积极主动的良好氛围里,体验到版画制作带来的快乐。”[2]所以,将版画这一兼具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与寄托功能的元素作为乡土教育资源运用于教学中,对农民版画的继承与创新、少儿版画的探索与发展以及小学生因家乡而产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意义十分重大。同时,版画的开发与运用会成为綦江教育领域的一大亮点。
2.开发与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创作题材陈旧无特色。1988年前后,綦江少儿版画产生并先后被引进綦江县部分重点小学,至今已有20多年的发展历程,曾取得不少令人瞩目的成就。正是因为少儿版画已经发展到较为辉煌的阶段,各种题材都已被广泛应用,现阶段的作品在题材上呈现出大同小异、缺少特色等弊端。陈旧题材的泛滥与新颖题材的缺乏是綦江少儿版画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2)对版画内涵的认识逐渐模糊化。如今,在部分少儿版画中出现了教师设计构思、学生加工制作的现象,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注重专业技法和色彩搭配,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创造性。在这些作品中传达出的思想与情感往往不是一个孩子现阶段所能表现出来的,技法过于成熟与色彩搭配过于合理违背了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世界的角度和方法。綦江少儿版画是在农民版画兴盛之时受其熏陶而产生的,在继承和发展农民版画的过程中,教师过多地重视少儿版画的作品质量而不是学生的创作意图和作品蕴含的情感,显示出教师对版画艺术的内涵及学习版画的目的的曲解。
3.对策和建议
(1)回归乡土,培养创造力。一方面,利用綦江区农村地区自然优势,引导学生用心感受自然和生活中的细节,并将其应用于少儿版画的创作中,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教师应鼓励和支持学生原创,改正“教师设计构思、学生加工制作”的贯有作风,循序渐进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教师可以利用一次课,带学生到校外通过写生的方式制作版画,在没有木板和刻刀等工具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利用生活中可得的材料,如废旧的硬纸板,加上剪刀和浆糊,利用纸板的凹凸进行版画创作。在乡村这个充满泥土气息的环境下,学生可以创造出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版画作品。(2)丰富课堂教学的游戏性,寓教于乐。游戏练习法即让儿童在轻松愉快、无思想负担的条件下进行美术活动,使之维持长久有效地学习,从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由于儿童的年龄小,心智发育不完善,往往需要反复练习才能掌握一种知识和技能。因此,建议低年级的学生通过涂色游戏初步接触版画,即教师画出轮廓,学生搭配色彩、进行自我创造和涂色;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情境设计,让学生自己自由组合,通过版画编造一个小故事,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也可以让学生的创造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很好地发挥。
(二)奉节县的特色农村乡土教育资源
1.资源介绍
脐橙是奉节县最具代表性的农村特色乡土资源之一。奉节县位于四川盆地的东部,属于长江三峡库区的腹心,其有利的自然条件能培育出最优质的脐橙,而这里气候适宜、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又为脐橙的生产、运输、销售等方面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与其他地区的脐橙相较而言,奉节脐橙不仅色泽红艳,甜美,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如今奉节县的农村教育资源较为匮乏,而富有自身特色的脐橙就可以作为奉节县特有的一种乡土教育资源,弥补奉节县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上的不足。
2.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奉节脐橙作为农村特色乡土教育资源,存在运用粗浅的问题。优越的自然条件加之日益精进的培植技术使脐橙产量大幅增加,随着交通以及网络的发展,脐橙已逐步销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但它作为乡土教育资源,应用力度不足、教学效果不佳是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对于脐橙的应用方式,以往的教学方法,仅局限于图片的展示和抽象资料的介绍,这些单调乏味的教学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3.对策和建议
奉节农村拥有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教师应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好乡土教育资源。[3]脐橙作为奉节县农村特色的乡土教育资源,具有丰富的教学意义和实践价值。从脐橙的选苗、种植、采摘、储存、运输以及销售等方面,都可以培养学生在数学、美学、文学、劳动实践、管理学以及经济学上的能力。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将脐橙带入课堂,以脐橙的数量为基础来教授学生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这样的教学方法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数学学科本身的枯燥与抽象。在美术课上,教师可以用不同成熟度的橙子教学生辨别不同的色彩。还可以让学生以橙子为原材料制作一些艺术品。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艺术情趣。在语文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用外形美丽,营养丰富的脐橙作为学生的写作材料,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领略脐橙四季不同的风釆,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劳动课上,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脐橙果园组织采摘团体比赛,即在有限的时间内,比比哪一个小组采摘的脐橙最多。由此,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团结互助、勤劳勇敢的精神。在科学课上,教师可以教学生学习如何保管脐橙以及定期检查脐橙的完好度。以此让学生懂得一些基本的科学管理知识,充分发挥脐橙作为特色乡土教育资源的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上,教师可根据脐橙的运输销售情况,向学生讲述品牌营销、市场定价、经济利益最大化等多方面经济知识,扩展学生的社会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让他们学习用一种新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
(三)万州区的特色农村乡土教育资源
1.资源介绍
(1)特色酒文化资源介绍。20世纪初,诗仙太白集团的创建人鲍念荣先生,远赴泸州,重金购买了具有400年历史的温永盛酒坊窖泥和母糟,结合唐代沿袭下来的古老酿酒技艺,回到万州改良传统大曲酒,重建酿酒作坊。因唐代诗人李白三过万州,并钟情于大曲酒,后人为纪念李太白,遂取名诗仙太白酒。而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仙太白酒可以使农村小学生领悟到酒在万州发展进程中厚重的历史韵味,油然生发出对家乡的浓浓依恋之情。(2)酒文化乡土资源介绍。如今诗仙太白酒的传统酿制技艺进入了重庆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酿造诗仙太白酒所需的歇凤山泉取自万州区城西北郊铁峰山脉背斜的中部,其源头位于农村地带,此地拥有丰富的农作物、甘甜的泉水、开阔的土地,其原料如大米、小麦、玉米等都是农村孩子容易接触和便于深入了解的。其地理位置对教育资源短缺、交通稍显不便的农村小学而言,是农村小学生进行参观教学的一个巨大优势。
2.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教育理念,忽视乡土教育资源对教育的重要性。小学美术新课程标准对课程资源要求“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而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各地区、学校都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应用”。万州区许多农村小学在乡土资源对小学教育的重要性上认识不足,教育理念匮乏,一定程度浪费了万州区优秀的乡土教育资源。(2)没有完整的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体系。乡土教育资源在教学上的利用本就寥寥无几,更谈不上完整详实的开发利用体系。教育者在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教育目标模糊,通常只制订一些简单且没有深度的教育教学目标,致使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闲置浪费,没有使教育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3.对策和建议
(1)利用乡土教育资源,丰富学科教学内容。乡土资源是学生所熟悉的身边的资源,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而特色的乡土教育资源对丰富和优化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发挥着指导作用。以美术和综合实践课程为例,诗仙太白酒的包装对美术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以诗仙太白新花瓷为例,蓝白相间的底纹浪漫而飘逸,极具中国风特点,恰如其分地展现了李白“雄奇飘逸,极富浪漫主义精神”的诗情酒意。低年级小学生可以临摹自己喜欢的包装,体验包装上图案搭配的美感。而高年级的小学生可根据美术课学习过的知识,再加上老师的讲解以及自己对诗仙太白历史文化的理解,发挥想象力,进行产品的包装设计。酒的营销管理对综合实践课也具有指导意义。老师可以组织一次模拟买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站在销售者的角度,思考原材料的收购方案,酒的营销策略,以及企业自身的管理策略,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分小组进行模拟买卖,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在活动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将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灵活地转化为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实践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2)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彰显学科教学特色。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设计,要结合学校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甄别筛选,确保资源的可利用性,突出实效。[4]经多方调研和考察,万州诗仙太白酒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乡土教育资源研究价值,可以让学生在制酒技艺中领略民族传统制造工艺的魅力,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弘扬传统文化优秀品质的重要意义,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增强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之情。(3)利用乡土教育资源,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握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连接点,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引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4]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酿酒原材料,了解这些农作物的生长习性,学习酿酒过程。学生以整体协调发展为基础,自己在家用这些农作物来亲自体验酒的酿造过程并详细记录每天的变化,养成勤于动手、善于观察的习惯,发挥主观能动性,建构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
四、结语
将乡土教育资源应用到农村小学教育这一做法是有必要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乡土教育资源的应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了解,让学生从身边事物,从生活点滴中学习知识、培养兴趣。同时将乡土教育资源应用到农村小学教育中,因其自身所带有的实践性、真实性、通俗性等特点,可将学生从课本中解放、将学生带入生活,增强学生对事件的真实感。由学生通过身边的事物学习知识,释放学生天性,感悟点滴生活。综上所述,乡土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尽可能地让学生回归乡土、回归本真,提高教学质量,解决当前农村教学中出现的资源短缺等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宋阳.版画教学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实施问题[J].美术教育研究,2014(16):122-122.
[3]周志良.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开发建设校本课程[J].上海教育科研,2005(5):81-81.
篇8
【关键词】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思路
目前我国的小学体育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以体育课程为主的教学模式,而队列队形在体育教学中的较少涉及而出现边缘化情况。甚至有人把体育课教学当成学生们放松玩乐时间的教学思想,对体育课教学的重要性认知不够。
在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队列队形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通过学习队列队形,能够培养学生们身体保持正确姿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展现学生自身奋发上进和阳光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时对增强学生们的空间感受能力、团队意识和纪律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1】。鉴于队列队形的重要性,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教学思路架构,提高小学体育队列队形的教学效果。
一、 我国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现状
1.体育队列队形教学重要新认知不足
小学体育队列队形不是升初中考试的科目。通常家长用升学率来评价一个学校的好坏。于此同时在教学中老师对学生的教学精力主要放在了文化课上,体育课程教学时间非常有限,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并且体育课教学中存在着以体育项目教学为主的教学思想,甚至是体育课成为学生玩乐时间。家庭、学校、教师、同学各方面对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重要性认知不足,直接影响了体育科队列队形教学的成果。
2.体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体育教育条件已经有了一定改善,但是城乡小学体育教学资源分布不均【2】。在一些发展比较好的城市中,存在着一群高素质的专业的体育教学师资队伍,而在地理位置比较偏远或落后的乡村地区,专业的体育教师资源匮乏,甚至存在一个老师多个课程教学的情况。
3.体育队列队形教学形式化
小学队列队形教学内容一般都是按照比较传统的军训式训练,大多为在原地进行队列队形的教学活动。没有融入科学的教学方式,队列队形教学过于枯燥,致使小学生对队形队列学习失去兴趣。此外,队形队列教学只注重了其外在形式,忽略了其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体质、培养学生空间体味感受能力和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遵守纪律等作用和意义。
二、 小学体育队列队形的教学思路架构
1.教师及时更新教学观念
时代在发展,体育队列队形教学也在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再适合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断的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开展教育工作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在教育系统中的主体作用【3】。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作为直接的参与者,传统的向学生灌输知识和严师出高徒的教学思想观念和应试教学只注重了老师在教学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却忽视了学生作为教学中的接受者的主体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的教学思想越来越受到我国的重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一个导演和榜样的作用。教师应该时刻以身作则保持好的姿态和精神面貌以使体育队列队形教学取得好的效果。小学教育的本质是对人的教育,体育队列队形教学应该增强学生体质的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内心的思想以及学生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帮助学生们发展优点并予以肯定加以培养。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来自于兴趣。在体育队列教学中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点,这样才能调动学生们对体育队列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们树立起独立健全的人格。
2.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通常队列队形体育教学都是采用和参照军队式的训练方式,在教学中过于单调影响教学效果。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队列队形体育教学应该不断摸索和运动科学灵活的教学方法,提高其教学效果。
在队列队形教学中应该对学生们的练习效果做出相应的评价,及时肯定学生们的努力成果,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一般来说,每一个学生都不喜欢单调的无趣的东西,教师在队列队形教学中,可以给教学过程增加一个特定情节给课程注入活力【4】。当然一般情节的加入应该和我们的生活场景紧密联系起来。在我国奥运会开幕式上汉字排版展示的节目就是生活中对队列队形的一个应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队形变形练习。
结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对学生们的德育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德育教育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队形队列体育教育对增强学生的身体和培养健康人格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该不及时的改进和调整教学思想架构,发挥对学生们的教育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庆才.对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B版,2014,(3):79-79.
[2]许进芳.向左向右向前看--小学体育队列队形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J].小学时代:教师,2012,(8):79-80.
篇9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重要性
(一)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内涵
起初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最终达到通过音乐教育人的目的。通过教育学习音乐,是让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体验到音乐的美,与此同时,我们还应有责任让音乐文化在他们身上传承下去;通过音乐教育人,是开设音乐课程的最终目的,通过学习音乐,培养出更能适应并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人。
通过了解音乐课程的内涵,我们看出音乐课程的价值也就在于它本身和育人方面。
(二)解析《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
1.传承文化
音乐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人类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在音乐诞生之日开始,人类社会就自动形成或者是主动创造出音乐文化的传承机制。先前是没有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的,这种传承主要是靠音乐职业人师徒之间的传宗接代。随着正规的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之后,虽然还依然存在社会音乐环境、家庭音乐教育等多种传承途径,但不得不承认,学校的正规音乐教育和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已经成为了传承音乐文化的主要途径。
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可以了解到祖国的音乐文化,借助着华夏民族音乐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生通过学习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感受世界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
由此看来,学校音乐课程所具有的音乐文化传承价值是巨大的,其他方面都是无可比拟的,这种传承方式远远超过了音乐文化本身。
2.发展个体
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发展个体,音乐教育也是如此。通过让学生学习音乐课程,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张扬个性、创新的能力,最终能够全面和谐地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个体,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也离不开个体,所以个体价值的体现是其他一切价值体现的根本前提。
(三)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个体体现出来大体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1.丰富生活方式,提高审美修养
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了这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有这样看似很不起眼的一条: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通过这句话我们感受到了这次课程改革“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基本理念。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学校所开设的音乐课程在这方面毋庸置疑地有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可以这样说,音乐课程最直接的价值莫过于提高个体的审美能力,在享受音乐的同时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
从人类诞生之时起,音乐无时无刻不在身边,是音乐装点了人类的生活,是个体真正体现了自身的本质。
我们需要音乐,因为它唤醒了人心灵最深处最隐秘的东西,本来沉睡着的情绪、欲望和愿望都瞬间活跃起来,让我们体验到一种难以名状的愉悦。
具体到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从学校教育的现实来看,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学习生活比较单调,导致这样后果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就是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因此要“减负”。音乐教育必须在这场“减负”战争中能够有所作为。
2.开发潜能,培养创造性
①在开发个体潜能方面,我们尤其要着重提到音乐对于特殊群体(如智障、残疾人)的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音乐给予他们全新的生命。
武汉的舟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特殊“指挥家”了,在他身上充分证明了音乐节奏智能的开发。正是音乐,开启了舟舟的音乐潜能,使他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包袱,还有着独特的社会贡献。
假如没有音乐开发他们这类人的潜能,他的命运又会怎样呢?我们不难想象。
②音乐课程的价值也体现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方面。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前进的动力源泉。音乐的创造性体现在它本身以及创作、表演、欣赏活动中。
音乐因其有着强烈且清晰的个性而充满魅力。生动活泼的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强烈地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冲动,让他们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里快乐地学习,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尽显自己的个性和才华,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到极致。
3.完善教育
对于学校教育而言,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本身,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它对学习其他课程的激励和被借鉴作用。
在中小学教育中,过分偏重科学教育,忽视或轻视音乐教育是不对的。音乐教育应该加强,但牺牲科学教育也是不可取的。只偏重科学教育不行,只注重艺术教育也不行。英国着名博物学家托马斯·赫胥黎说过,“最好的中小学教育应该是那种能使学生受到最好的科学教育和最好的艺术教育的教育,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地使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山区音乐教育的现状
(一)我国山区普遍音乐教育情况
1.受重视程度不高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人们普遍对音乐课摆出一副轻视的态度,音乐课程在学校的教育体制里显得可有可无。
很多学校表面上倡导实施素质教育,事实上仍实施着应试教育的管理体制,把追求升学率作为唯一目标,把考试排名当作衡量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师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音乐、美术等不列为是考试科目,因此有的学校安排的一两节所谓的音乐课就会被其他课程占有。
山区县中小学校的老师、家长对音乐教学、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使得音乐教师也随之成为不受重视的对象。
2.音乐师资缺失严重
山区县中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一直是很难解决的老问题。现在,除个别重点学校有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外,有90﹪以上的学校还缺失专职的音乐教师。有的专职教师因为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转行,有的即使没转行,因为受到年龄、经验、环境、文化背景等的影响,在教育观念上和城市的老师有所差距。
很多大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村教学,认为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很多农村人由于对音乐的认识不够,也根本不让自己的子女向音乐的方向发展。种种因素,使得农村的师资严重紧缺,更不用说配备专职的音乐教师了。
3.音乐教学设施不足
教学设施是一所学校教学工作得以正常开展的基本保障,良好教学设施的配置可以帮助学校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令人遗憾的是,虽然随着“普九”工作的展开和深入,全社会正打理捐资助学,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是发生了变化,但对于音乐的教育工作经费还是非常的有限。有的学校即使购置了部分乐器,但常年的闲置,破损的乐器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导致不能正常发挥作用。
4.教材的不合理配置
音乐的学习很系统化,必须采取递进式。结合现有的农村音乐教育状况,很难落实每册教材的学习任务,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费劲。这样的情况下,有的学校即使订了教材也是闲置一边,自己制定学习任务,还有的学校干脆不订教材。现有的教材有简谱和五线谱两种,山区县中小学采用的是简谱教学,在课堂上教师不涉及或很少涉及基本的乐理知识,学生也无法欣赏各个不同的音乐作品。
上述几种情况直接导致学生学习音乐时,没有感受到这门课程的系统性和丰富多样性,影响了整个音乐教学。
三、关于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设想
面对在山区县中小学音乐教育不够重视、教育师资紧缺、设备配置落后、课本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针对地采取一些可取的积极办法,尽量改变当地中小学现在的相对落后状态。
(一)强化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审美、创造能力,从而健康地发展,把音乐教育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首先,当地的教育部门要给予大力的支持,为各个学校推行素质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各级领导以及各校长应该尽量带头加强自身对音乐的学习和认识,俗话说“真正的课程改革必定是观念和体制的同步改革,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力量和金钱,而是缺乏一个先进的理念”,利用领导强有力的号召力,在学校掀起一股真正的素质教育狂潮。
篇10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信息教育;成才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含义及重要性
(1)信息技术教育的含义。信息技术,顾名思义是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相关的技术,而信息技术教育则不是单纯的技术教育,也不是以信息技术研究为目的的教育,而是由计算机、网络、通信等多媒体工具作为依靠,将学科知识建设在其基础上,通过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方式。为了缩短农村与城市学生的教育环境及教学方式差异,为了培养农村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农村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应在农村中小学校开展信息化教育模式,助学生成才。
(2)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①加强农村学生未来生存能力的发展。生存能力的培养是目前中小学教学的新模式。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未来的人生道路大多是进城、上大学,或者是继续留在农村务农,对于前者的学生来说,前途已经一片光明,而对于后者的学生来说,前途不容乐观,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该如何展开教育呢?农村是城市的基础,农村建设更是体现国家强大的根本,我们要加强农村建设就要从农村中小学教育抓起,与其试图让单调的课本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农村面貌,不如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直接拓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使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努力使它们成为农村学生未来生存的基础。②加强农村学生对计算机文化的认识。据不完全统计,农村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知识相对城市学生来说较为单薄,而且由于地域环境的限制、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村中小学生不懂得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无法正确使用计算机。因此,我们要努力让学生有统一程度的起跑线,让他们学会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初步了解电子科技产品的知识。
二、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方式的不同。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从微观角度上来讲有所不同,农村的信息化教育无法快速普及,山区的地形及电缆设备的不齐全也影响着当地的教育改革速度,而城市的中小学普遍有着先进的信息化教学设备,多功能投影仪、立体式多媒体教室已经深入课堂,农村的中小学虽然正在逐步推广信息化教育,但还很难达到学生们一人一台电脑的标准,这对教师来说,教学难度增大。另外,农村中小学的教室普遍没有投影仪设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无法将课件呈现给学生,因此,农村的中小学课堂教学工作往往停留在板书教学上,很难跨向完整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从宏观角度上来讲有所不同,现如今,城市信息化教育已经达到校园无线网络普及的程度,远程教育的先进化已经成为了新时代教育的体现,而农村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目前还未达到有线网络普及的程度,更别提无线网络的使用了。对于远程教育来说,这正是针对偏远山区孩子们的有效教学途径,然而由于地理位置、光缆疏通等各种原因的影响,尚未达到这一教学模式。
(2)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方式落后的原因。①信息化教育的思想淡薄。无论是农村还是城镇学校,在建设过程中都应该拥有前瞻性的思考,而目前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校由于在办学期间投资力度不够,为了尽快满足孩子们的求知欲,则忽略了未来信息化教育的快速发展,他们对信息化教育观念认识尚浅,因而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没有起到引领的作用,没有制定长远的教学改革规划,没有建立专门的信息化建设制度。②教师信息化教学经验不足。一个学校的发展最离不开的是教师,教师是站在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农村教师是站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他们决定着无数农村孩子们未来的命运,他们承载着无数渴望知识的孩子们的梦想。然而,目前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工作者普遍是当地的没有接受过严格训练的乡村教师,或者是城市刚刚大学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的教学经验都不丰富,更不用说信息化教学经验了。③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缺乏。在农村中小学里存在着一个普遍的问题,那就是信息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目前,在大多数学校,信息技术人员不仅要承担技术维修工作,还要承担教学工作,由于他们的信息技术水平不够专业化,这也就导致了学校的部分计算机空闲、教学资源浪费的状态。
三、改善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新思路
(1)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范围。要想完全打开农村信息化教育局面,就要切实抓好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范围的工作,将信息化教学有目的、有制度地落实到每一所学校,并向农村中小学教师普及信息化教育改革的新思路,普及信息化教学方法,普及信息技术知识,努力展开全方位、多角度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国家要对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改革给予资金支持,并引进专业信息化技术人员给予技术支持,学校领导给予可信度支持,学校教师给予协助支持。
(2)缩小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差异。我们不仅要扩大农村中小学信息化教育范围,更要缩小农村与城市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差异,努力将全国上下的中小学的教学模式统一起来,绝不放弃任何一个地区,也绝不偏袒任何一所学校,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是信息化教育的根本体现。只有搞好了农村的教育工作,才能有效开展农村的经济建设;只有抓好了农村青少年的教育工作,才能抓住我国农村美好的明天。因此,我们要大力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将城市中小学校的优秀教师与学生派到农村,为其信息化教育工作排忧解难,互相交流经验,也可以让农村的部分教师与学生走到城市来,学习和感受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多角度思考,取长补短,争取快速缩短城乡中小学信息化教育的差异,从而真正使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胡小勇,祝智庭.信息化视野中的教师教育[J].中国电化教育,
2003(6).
- 上一篇:农村土地征收与补偿标准
- 下一篇:房地产奖金激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