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校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
企业投入的研究开发费用按规定享受加计扣除政策,备案等相关手续根据税务机关相关规定办理。
2、鼓励企业和各类创新主体积极实施科技项目
(1)县级科技计划项目的申报、立项、经费安排及管理按《*县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2)上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及配套补助
上级科技计划项目,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由县科技局择优推荐申报。同一承担单位已经承担2项同一级别的上级科技项目且均未完成的,不再推荐申报相应级别的上级科技项目。
列入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项目,获得上级科技经费补助且为项目第一承担单位的,县科技经费给予配套补助。
具体配套标准:列入国家级、省级创新基金项目和农业成果转化项目,按30%-50%的比例给予配套;列入国家级、省级其他类别的科技项目且上级科技部门要求配套经费的,按20%-30%的比例给予配套。配套经费实行最高限额,国家级项目最高不超过50万元、省级项目最高不超过30万元。同一项目或主要研究内容相同的项目已获县财政科技经费补助的,已补助部分计入配套补助额。
上级科技补助经费和县科技配套经费的使用和管理按照各级科技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3、扶持企业建立创新载体
县级企业研发中心由企业提出申请、县科技局组织认定并发文公布。已经被各级科技部门认定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农业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的,不再认定县级研发中心。
市级以上各类研发中心、科研机构、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创新载体,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由县科技局择优推荐申报。
4、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科技合作
企业在县政府组织的重要科技合作活动中签约的科技合作项目,签约地点在国外、国内的,每项分别给予3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补助。
企业与高校院所的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县科技计划项目时优先立项,优先推荐申报上级科技项目。
5、培育扶持各类科技型企业
县委〔2009〕7号文件所指的"科技型企业",是指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专利示范企业、工业设计创新试点示范企业及其他由各级科技部门组织认定的示范企业。
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型企业,在企业申报的基础上,由县科技局择优推荐申报。
6、鼓励企业引进高新技术产品实施产业化
企业从县外引进科技部门三年内认定的高新技术产品在我县实施产业化,且产品年销售额达到300万元以上的,分别给予国家级8万元、省级3万元、市级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7、鼓励开发自主知识产权
对获得授权、具有产业化前景的专利给予补助。授权专利证书中的第一专利权人地址在本县辖区内的单位和个人,在获得专利权之日起一年内,可申请补助。授权专利补助申请全年受理,分批兑现。
8、设立企业创新奖,鼓励企业提高创新能力
*县企业创新奖的评选和奖励根据《*县企业创新奖奖励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执行。
9、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管理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安排和管理根据《*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10、其他
篇2
8月2日~6日,“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会在山东泰安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54名纺织行业专家从193个符合评审要求的申报项目中,评选和推荐了132项获“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其中,一等奖项目有14项、二等奖项目有43项、三等奖项目有75项。
中纺联名誉会长、纺织之光基金会名誉会长许坤元,中纺联副会长高勇,中纺联副会长、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会理事长陈树津,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展宝卫,中国工程院院士孙晋良、蒋士成、姚穆,中纺联科技发展部主任李金宝、副主任徐新荣,康平纳集团董事长陈队范等出席了此次评审会议。
评审过程公平、公正
李金宝在会上对本次评审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他提到,申报本年度纺织科技奖的项目共有198项,按申报和评审要求,对材料进行了汇总和形式审查,对部分材料不全的项目及时通知申报单位进行补充,共有193个项目符合评审要求。其中化纤产业用项目共53项,机械自动化项目47项,纺织项目62项,印染项目31项。根据申报项目的专业分布,今年分为化纤和产业用、机械和自动化、纺织一和纺织二、印染一和印染二4个评审大组,8个专业评审小组。从专家库中遴选了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中纺联54位专家参加今年的评审工作。
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从纺织行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本着对纺织科技发展负责的精神,科学、公正地履行评审职责,对项目进行客观、公正、公平的评价。
科技进步成果显著
作为一个“老”的科技工作者,作为一个纺织行业的老战士,同时也是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第一任理事长的许坤元在会上谈了自己的感言。他谈到,“我们现在都在谈中国梦,童年时期我也有一个梦,那时穿着用祖母纺的纱、母亲织的布、父亲染的布做成的土布衣服,希望什么时候能够穿上洋布。一晃很多年过去了,现在已年过七旬,我国的纺织业从人民缺衣少布,到现在我国纺织业占全球的半壁江山,这样的变化铭记了我们纺织战线上一代一代人的努力。”科技进步在其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十二五”规划已经时间过半,许坤元重点强调了“十二五”规划的科技进步提出的突破十大类50项关键技术和在全行业重点推广110项先进适用技术。并详细解读了纺织行业科技进步的基本思路:重点突破,全面提升,健全机制,着眼未来。
许坤元提出,“这些年,纺织行业的科技进步得到了很好的成绩,2012年4项纺织科技成果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从这些成果中可以看到我国纺织行业科技进步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许坤元表示,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是为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和第一资源——人才建立的平台,肩负着行业技术进步的重任,专家要站在全球纺织科技的最高点,不断地刻苦学习和钻研,积极工作,为中国的纺织工业科技进步做出我们的贡献。
陈树津在会上表示,为了行业的发展,为了行业加快科技进步的步伐,纺织之光科技教育基金在中纺联的领导下,按照中纺联的要求,会更加努力地支持纺织行业科教事业的发展,坚持不懈地动员更多有社会责任心的优秀纺织企业为基金会捐款,从而投入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纺织行业科技教育活动。
“纺织之光”2013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项目公示
篇3
关键词:神经网络; 技术开发;成果;评价;指标
Abstract: The method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is the combination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both fuzzy reasoning and expert appraisal advantage after all methods of evaluation are studied in the paper. Then refinement awards indicators and defining the weight 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ward conditions of Heilongjiang.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alibration set is 0.912 and that of prediction set is 0.903. The standard error of calibration set is 0.00736 and that of prediction set is 0.00692. The variation coefficient of calibration set is 8.02% and that of prediction set is 7.36%. Evalu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data is high accuracy and adaptability general.
Keywords: Neural network;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chievement; Evaluation; Index
中图分类号:TN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前言
2012年我国科研经费支出高达10240亿元,各类科技成果登记数量较往年都有大幅增长。在技术发展的关键时期,科技成果不该只重数量,更应该关注质量。一直以来被各级各类权力机关普遍采用的是专家评议法,其简单实用但是主观性太强。与专家评议不同的是德尔菲法采用背对背方式评价,避免了专家之间互相干扰,缺点是沟通周期过长[1、2]。20世纪60年展起来文献计量法,开创了量化评价新纪元,但也未免刻板单一无法推广[3、4]。70年代美国运筹学家Saaty T.L教授提出层次分析法(AHP),该方法将主观评价客观量化,使定性和定量分析结合,拓展了量化评价新内涵[5、6]。近年有学者提出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专家系统定量转化的又一完美体现,但是隶属函数的多样性使得该方法不具备标准化可能[7、8]。人工神经网络从1943年的MP模型提出至今成功解决了许多非线性系统建模、判决、优化等问题。适当选取科技成果属性作为神经网络输入元,通过学习机制训练可以得到一个类专家判断结果[9、10]。采用专家定性评价作为输入神经元,非线性映射模拟专家思维过程,输入至推理过程兼顾了模糊推理和专家评议优势,神经元输出数字结果,清晰明了。
2技术开发科学技术进步奖指标分解
在各类科技成果中基础理论和软科学成果适合用文献计量法定量客观评价,而应用型技术成果由于涉及学科领域差异大,成果形式差异大,适合运用神经网络模型非线性评价。
黑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类奖根据科技成果特点划分为社会公益类项目、技术开发类项目、重大工程类项目、技术改造类项目分别评定。以技术开发类科技成果评价为例说明神经网络评价过程,其他类别项目同样适用。现行黑龙江省技术开发进步奖评审一级指标及其权重如下表一所示(指标来源于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实施细则)。考虑到这些指标比较含义比较大,有实际操作困难,细化各类指标并分配权重(咨询有关专家)得到二级指标及其权重。
表一指标及权重
Table1 Index and weight
专家评价对象过程尊重主观思维特点,只需针对27个二级指标作出定性判断,即优加、优秀、良加、良好、中加、中等、一般。模糊输入归一化后对应1.0,0.9,0.8,0.7,0.6,0.5,0.4数字量。
3神经网络评价模型
神经网络通过期望输出与实际输出之间差值反向影响输入到输出的路径,自适应调整训练过程,目标使偏差最小达到期望输出。本研究中拟用BP算法训练神经网络模型。
以三层结构BP网络为例。输入向量;隐含层输出向量;输出层输出向量;期望输出向量;输入层到隐含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表示,;隐含层到输出层之间的权值矩阵用表示,,则网络输出误差、权值变化率如下公式(1)(2)定义,其中为学习速率。
有50个待评估科技成果,划分30个为校正集合,20个为预测集。30位专家针对二级指标给出模糊评价量化之后,与二级指标权重乘积作为三层BP神经网络输入向量。
BP神经网络中, 隐含层节点数的选择对网络的性能影响较大。若隐含层节点数过少,则局部极小值过多,不能达到网络训练的效果;若隐含节点数过多,网络拟合函数复杂,容易过拟合,使得网络泛化能力变差。根据公式:
式中m为输入节点数,n为输出节点数,为隐含层节点数,a为1~10之间的常数。
输入节点数为17,输出节点数为1,计算出,分别采用5~14作为隐含层节点个数,多次训练结果表明隐含层节点数为6的时候,模型预测效果最好。各层的激活函数均采用S型函数,目标误差为0.01,最大迭代次数为1000次。网络输出用a,b,c,d分别表示一等、二等、三等奖和落选,其期望值分别是0.9,0.7,0.5,0.3,校正集和预测集合泛化结果见表二。
表二 神经网络模型评价结果分析
Table2 Analysis of neutral network evaluation
评价结果分析表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评价模型相关系数较高,误差较小,满足目标要求,复现性较高,可应用于实际技术开发类科技进步奖项评定。
[1] 刘学毅. 德尔菲法在交叉学科研究评价中的运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2007(8),2: 21-25.
[2] 刘明寿. 采用德尔菲法评价高校学报学术影响力. 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2004(21),4:437-440.
[3] 张凤. 采用文献计量法评价高校科研水平.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J]. 2005(7),2:98-100
[4] 李兴敏. 利用文献计量法分析国内成人教育管理改革方向. 成人教育[J]. 2012(306),7:20-21.
[5] 刘仁山, 孟祥宏.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信息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河北工业科技[J]. 2013(30),1:17-21.
[6] 赵昱, 刘行, 徐佳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灰色聚类的PFI 模式下公租房建设的风险评价方法工程管理学报[J].2013(27),1:69-73.
[7] 王琳; 刘保东随机可变模糊识别模型在清洁生产评价中的应用.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 [J].2012(42),6:1-10.
[8] 彭亮. Groupon模式下团购网站消费者信任度的模糊综合评价. 企业经济[J]. 2011(366),2:85-88.
篇4
关键词:教学能力;专业技术能力;教研能力
随着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改革不断推进,教师队伍的课程开发与实践能力是推进该项改革的关键环节。合格的一体化教师应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能力、专业发展能力和企业工作实践能力,是企业工作者与教育工作者的结合体,是技术能手与教育教学能手的结合体。
技工院校现有的师资队伍由理论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一体化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四类人员组成。为了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一方面可以通过实行分类、分级、分层管理,对不同类别的教师提出不同的培训管理目标;另一方面,建立薪酬建设机制、培训制度等配套机制保障措施,促进教师队伍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一、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1)一体化教师比例偏低。在大部分技工院校中,一体化教师的比例低于国家技师学院要求标准的60%,有的学校一体化教师的比例仅占专业教师的三分之一。(2)职称结构不合理。由于历史原因,早期技工院校教师整体学历水平不高,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加强技工院校建设的背景下,很多年轻大学生进入技工院校师资群体。由于我国的职称晋升体系和学历、任教年龄挂钩,因此技工院校师资整体职称水平偏低,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所占比例未达标,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对教师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的要求。(3)高水平的专业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缺乏,且影响力不足。专业教师的研究领域多集中在传统专业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高
(1)师资队伍来源渠道单一。目前,技工院校大多数专业教师是来自普通高校的应届硕士毕业生或本科毕业生,他们从普通高校毕业直接到技工院校就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不强,专业实践经验和教学基本功相对薄弱,缺乏技工教育的相关经验。而对企业中技术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优秀员工来说,技工学校缺乏吸引力。以上两方面原因导致学校中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教师远远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2)通过和教师座谈、交流等了解到,“缺乏一体化课程所倡导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缺乏所需的专业知识”,在教师不能适应一体化课改的原因中居前两位,应该加强学习和培训。(3)培训保障不力。当前,我国教师培养缺乏比较系统的模式和流程,缺乏依托高校、大中型企业培养培训教师的基地,多数师资培训只追求数量而不注重质量,只重视业务培训而不注重全面素质提高。培训内容与教学内容脱节,培训技能不对口,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和互动有限,教师很少能够接触到企业的先进工艺,无法准确地把握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这些都影响了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基于三种能力师资队伍素质提升举措
1.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举措
(1)一体化课程体系与学习任务开发,规范教师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一体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构建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并梳理出核心一体化课程的学习任务知识点、技能点及编制课程标准,更好地指导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2)教研活动多样化,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通过开设公开课和示范课,发挥优秀教师的带头辐射作用;开展教学设计竞赛,如说课比赛、板书比赛、多媒体课件制作、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比、学、赶、帮,促进教师教学业务能力提升;定期召开“教学业务反思会”,教师互评反馈,持续改进课堂教学问题,发挥团队作用,促进整体提升。
(3)交流取经,助力教师成长。走出去,持续选送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和青年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师资培养,更选送优秀教师到国外去接受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培训,借助外部力量助力教师成长,并针对外出培训员工建立外出培训档案,跟踪培训效果,召开培训成果汇报会,实现资源共享,做到教师的共同进步。
(4)健全评价机制,促进教与学全面提高。实施全过程教学管理与质量督导,多角度测评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实施一体化课程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学习过程表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企业实践,专业技术能力提升举措
(1)建立教学咨询专家师资源库,引智借力。(2)一体化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促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3)基于教师专业技能发展方向,为教师量身订制培养方案。
3.教研能力提升举措
(1)搭平台,促教研结硕果。健全教科研机制,鼓励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及教学进行教研课题立项,以课程组为单位完成具有企业特色的校本教材、讲义及学生学习页、工作页,通过专家评审应用于教学。(2)打通渠道,提供交流舞台。将教师优秀的论文、课件、教案等教研成果,通过市级、省级、国家级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平台进行比武交流,展示教师的教研实力,激发教师教学中不断思考,积累经验,共同分享,共同进步。
4.职业激励举措
制定《一体化教师认定办法》,完善《薪酬制度》《教科研奖励办法》《员工退出实施细则》等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多能少、能进能出的平台;同时在持续教育、精神激励等多方面实现对教师的职业激励。
(1)终身学习。倡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出台教师培训培养管理方面的制度,从组织、过程、绩效、奖惩四个维度全面保障教师培训质量,定期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更新情况、新教法应用情况、企业四新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将成绩计入教师个人业务档案,并与学年职称晋升、评优评先挂钩,从机制上引领教师终身学习。
(2)精神激励。设立名师工作室,带领团队成员和企业共同实施项目,共同进行产学研、企业培训、技能训练等工作。
(3)实施内部职称评聘制度,实现评、聘分离。出台教师内部职称评聘相关制度,将校企结合课题开发、校企结合教材出版、校企结合教案/课件/讲义、各类竞赛成果和教学成果评比,教学资质和情况作为两类发展导向,教师只有在每类发展导向中都取得一定业绩才能够予以聘任,否则予以缓聘,退出教师岗位。鲜明价值导向指向教育教学内涵的提升。
(4)建立退出机制,优化人员结构。以绩效考评结果为主要依据,将教学绩效差、出现教学事故等不良行为纳入退出依据。同时设置多层退出档级,包括在岗/停职学习、转(降)岗、缩短续签合同年限、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等多种形式,促进和优化学校人员结构的合理流动。
(5)实施课时差价,实现学校教育教学价值方向引导。依据教学质量、教研成果、技能大赛、团队协作等方面的年度考评结果实施课时差价,让高水平教师和低水平教师课时单价形成差异,支持教师收入有更大差距,充分通过薪酬杠杆调节促进课堂质量提升。
(6)绩效评价信息化,做到持续改进。在对各类人员实施绩效考核时,采取月度强制排序,对于教师群体,依据年度考核情况,采用绩效评价矩阵,通过对员工的胜任力和绩效结果多维度进行分析评价,将人员识别成多种类型,作为培训、沟通、培养以及晋升等依据。
搭建信息化平台,公开透明绩效薪酬全过程,实现绩效PDCA闭环。将信息化平台分为制度公示、绩效计划、绩效面谈、考核结果查询、职业生涯规划、积分贡献等模块,让每位员工能够随时看到在绩效管理过程中个人的绩效变化以及绩效结果在薪酬中的应用。
篇5
一、突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推动蓝色经济发展
青岛是我国著名的海洋科技城,海洋科研与教学机构占全国的四分之一,高级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十五”以来,分别承担海洋领域国家“863”和“973”计划约50%和80%的科研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高水平海洋科技成果。加快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将海洋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对发挥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龙头的带动作用,加快建设蓝色经济领军城市,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全市不断加强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以科技进步带动海洋渔业、船舶制造等传统海洋产业的升级和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材料、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海洋生物产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重点开展生物活性物质、海洋药物及医用敷料产业化,推广海洋药物、功能食品、化妆品等高附加值精细海洋化工。现有海洋药物、海洋保健品以及海洋生化制品企业30多家,9个海洋类新药已取得一类新药证书,其他类别的药物有近20个,一批功能食品、化妆品、生物制品及其中间产物正在研发或进入生产阶段。
二是海水淡化产业快速发展。引进南车汇通与青岛华轩合作,建立国内最先进的反渗透膜生产基地;时代新材料、海诺水务等正在建设中空纤维超(微)滤膜与水工业装备产业化基地,已具备生产年加工处理能力为20-30万吨海水综合利用装置的能力:青岛碱业海水淡化项目一期工程(7000吨/日)建成投运,在国内首家实现了“纯碱-海水淡化-热电联产”一体化的循环经济模式。
三是海洋新材料产业呈现规模化发展。明月海藻集团成为世界最大的海藻加工生产基地,主导产品海藻酸钠年产量达1万吨,位居世界同行业首位;中科院海洋所获批建设国家海洋腐蚀防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在与日东电工等国内外十几家企业开展产业化项目合作;海洋化工研究院在海洋防污防腐涂料方面的研究开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建成总体配套的舰船涂料研发及生产线,具有年产水性涂料1.5万吨的能力,占据军方60%市场份额。
四是海水养殖新品种不断增加。成功培育“黄海1号”中国对虾、半滑舌鳎、条石鲷鱼等养殖新品种;引进培育大菱鲆、黑石斑鱼、星突江鲽等鱼类新品种;“中科红”海湾扇贝、“龙须菜良种981”、“蓬莱红”栉孔扇贝等新品种通过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审定。目前,青岛已有规模化养殖场450余家,养殖名优品种达22种,水产品加工出口分别占全省、全国的40%和10%以上。
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应用
企业是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是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的根本保障。青岛市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为抓手,着力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推动企业成为科技成果应用的主体,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一是着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目前全市共拥有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48家、市级创新型企业230家。其中,2012年全市150家市级创新型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达到204.68亿元,实现资产总额达3405.08亿元,净资产1185.3亿元;企业增加值639.8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20.77%;拥有专利总量超过2.6万项,承担省部级以上科技项目145项,获经费支持4亿元。
二是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青岛市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管理办法》,完成四批32家市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认定工作。前三批22家市级联盟中,企业数占联盟成员总数的76%,基本形成了企业牵头,高校、科研机构参与,行业协会支持的发展格局。22家市级联盟已经启动应用类研发项目累计185项,投入近13亿元。数字家电联盟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项,承担的国家核高基项目新增产值13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产业链总产值将达1500亿元。
三是推进企业研发中心建设。实施企业研发中心培育计划,对经认定的研发中心培育基地给予一次性资助。计划到2016年实现企业研发中心数量、投入、人员、发明专利申请量四个“翻一番”和对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两个“全覆盖”。提升研发中心建设水平,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力建设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重点实验室。目前,全市已拥有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家,市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超过100家。
三、加快创业载体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为鼓励和吸引高端科技人才来青岛市创业发展,促进科技成果在青岛转化,青岛市不断加快创业载体建设,聚集科技创业资源,为成果转化、孵化提供必要的物理空间与全方位孵化服务。
一是全面推进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2012年,青岛市启动千万平米孵化器建设工程。已编制完成《青岛市孵化器发展规划纲要(2012-2016)》,明确6大领域22个产业方向和规划;当年开工251万平米,实现投资50亿元,入驻企业及服务机构122家。到2016年,全市各类孵化器面积突破千万平方米,在孵企业累计达到10000家,毕业企业1000家。
二是高水平规划建设公共研发服务平台。重点围绕全市孵化器研发服务建设需求,规划建设20个国内一流、国际水准的公共研发平台和30个运行高效、开发共享的专业技术服务平台。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梯次推进”的原则,已完成9个平台的可行性论证,橡胶新材料、软件信息与服务2个平台已开工建设。
三是加快高端研发机构引进建设。“十一五”期间,青岛市积极推进与中科院战略合作,先后引进建设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和光电院、兰化所、软件所、长春应化所、声学所青岛基地,形成了“2所+5基地”的中科院院所架构体系。2010-2012年青岛市与中科院产学研合作项目共计238项,累计实现销售收入40.8亿元,利税7.4亿元。与中海油、中船重工、中电集团、钢研集团、北方化工、航天科工等央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先后引进中海油重质油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家电院华北分院、中船重工710所和725所、航天三院三十三所和三十五所等应用开发类研发机构。
四、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市场机制,加快转移转化进程
科技成果转化是市场经济环境下知识产权资产的交易、开发与利用,加强技术转移能力建设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根本出路。青岛市遵循市场机制,通过科技、产业、金融和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工具,积极推进活跃而高效的技术转移,加快成果转移转化进程。
一是深入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与青岛银行、青岛担保中心合作,设立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实现财政科技资金25倍放大效应。与国开行、中国高新投、建行、招行、光大等21家银行及投资机构开展合作,获授信额度400亿元。市财政注资1亿元组建本市首家政策性科技融资担保公司,为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2012年全市获批国家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今年,将继续全面推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国家试点,发挥政策性担保公司作用,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开展公共研发平台大型仪器设备融资租赁工作。设立科技金融超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丰富科技金融手段。强化市、区(市)科技金融工作联动,年内与5家区(市)合作共建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为企业提供“低门槛、低成本”科技信贷支持。
二是推进技术市场体系建设。制定出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政策措施,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加快培育一批服务于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目前,全市技术经纪机构达186家。已建成“永不落幕的网上技术市场”,每月组织成果对接活动。规划建设具有技术交易、科技成果、科技金融、知识产权服务等功能板块的技术市场交易大厅,建设技术交易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形成科技成果网上交易网下对接相结合,技术、资金、人才相融合,具有交易、交流、服务、融资功能的综合性区域技术交易市场。深化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成果信息定期制度和产学研洽谈对接常态机制。自2008年起,青岛市每年联合中科院举办“中国青岛产学研合作洽谈会”。五届洽谈会累计参会院所和大学142个,企业1500多家,签订合作协议101项,达成合作意向500余项。
三是加快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建设。2009年,市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一站式服务大厅开通运行,面向全社会科研人员和科技企业提供科技资源共享、科技事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专业技术服务四大类服务。2010年,开通大型科学仪器协作服务平台和科技文献共享服务平台。2012年,市财政投资400万元重点支持建设产业发展科技数据集成平台、科技金融服务平台以及大型科学仪器共享服务系统,提供综合性创新服务。截至2012年年底,依托综合服务平台建设的市大型科学仪器协作服务平台收集大型科学仪器信息2133台(套),原值超过15.7亿元,为近5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仪器共享及研发检验检测服务2300余次。
五、建立健全政策体系,全面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实施,青岛市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导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移转化。
一是制定出台地方性法规。1999年《青岛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市政府令97号),从明晰成果转化利益分配机制、奖励成果转化实施主体、鼓励技术产权交易等方面,制定了引导和激励政策。2002年出台《青岛市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奖励办法》(市政府令133号),设立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奖励资金,用于奖励在实施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并做出突出贡献的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2011年出台《青岛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针对科技创新与应用、科技创新服务、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科技人才培养与引进、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措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发展等提供立法保障。
- 上一篇:交通拥堵应急方案
- 下一篇:集体土地征收的法定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