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应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交通拥堵应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交通拥堵应急方案

篇1

1、如果雨雪较小,正常接送,但应强调学生注意安全,上车不要拥堵,尤其注意伞尖、伞把等尖锐部位;

2、周五送学生时,值日领导、班主任、保安上述领导接送任务结束。

3、雨雪较大,无法通车时,学校立即通知随车管理员校车停运,班主任立即通知各村学生家长,通知校车停运,学生如果在家中由家长负责看护学生;如果学生在学校由学校负责学生安全。

注:雨雪天气,领导要全部跟车。

二、如遇车辆刮蹭等轻微交通事故

1、随车管理员要立即将时间、地点及简要情况上报校长;

2、随车管理员主要负责学生车内安全,严禁学生下车或开窗;

3、由驾驶员与事故车主进行交涉协调。如果可能影响到正常的上课时间,随车管理员要报告学校校长,临时调车接送学生上下课。

4、如果无法协调,马上打110报警。

三、如出现学生伤亡等交通事故

1、一旦发生车辆交通事故,随车人员应当在第一时间疏散车内学生至安全地带,安抚学生情绪,并立即对伤者进行施救或拨打120,同时报告校长、园长和主管人员。

2、主管人员和园长接获肇事通知后,迅速启动应急方案,通知应急小组成员赶往事故地点查勘处理。勘查现场时应注意观察事发地周围环境,详细询问调查肇事原因以及造成的损害情形(包括对方车及乘客财产的损失)等,做好现场保护。

3、应急小组成员应分工协作,向交通主管部门报警或报告当地政府及教体局,尽量寻觅目睹事故的第三者作证。

4、做好学生和家长的安抚工作,尽量消除事故带来的影响,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四、交通事故应急注意事项

1、在接送学生途中,无论何种原因造成车辆晚点十五分钟以上应通知前方家长。为避免家长情绪紧张,对原因应区别对待告知家长。

(1)因本车之外的原因造成晚点,如交通堵塞,前方车祸等,应如实告知家长原因,避免家长对司机的业务熟练程度等产生怀疑。

(2)因本车发生交通意外以及火灾等情况,应优先将学生转移到安全地点或送医院治疗,同时与学校取得联系,由学校领导作出如何处理的指示。

2、发生交通堵塞、意外,延迟半小时仍无法预期到达时,除与家长保持联系外,应立即报告主管领导,请求解决。学校接到报告后,在五分钟内安排好应急措施。

3、发生交通事故后,园长或主管领导应在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处理和指挥。

4、如遇恶劣天气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应把车停在安全的地点并妥善安置学生。

篇2

论文关键词:大件货物,运输,道路交通,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大件货物的运输日渐平常,比如一些大型和重型机械,就成为道路运输过程中的主要大件设备,大件设备的运输对于道路会有一定的影响,当前关于大件货物运输的研究,也主要是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结合大件运输项目对运输路线进行选择、对道路的承载力进行评估等,另一个是对大件运输的相关技术、运输设备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提升在大件货物运输领域的技术水平。在对大件货物进行运输的时候,要考虑到运输效率,同时也要考虑到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1 大件货物运输

通常所讲的大件货物运输指的是借助特种车辆运载各种超重、超长、超宽、超高的大件货物的过程,大件货物与平常的运输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运输货物的体积巨大。大件货物运输对道路的交通会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最明显的就是当运输大件货物的时候,会导致道路的服务水平受到较大的影响,比如车流密度增大、车速变缓、拥堵等现象,都是道路的服务水平下降的一个重要表现。

2 大件货物运输对道路交通产生的影响

在运输大件货物的时候,会对道路交通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对这些影响进行分析,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大件货物的运输对交通的影响范围以及影响程度,从而采取积极有效地措施对道路交通进行组织,使得道路交通的管理更有组织性,确保车辆的正常通行。

2.1 车辆折算计算

车辆折算系数概念的提出,对于衡量交通流中的阻抗产生的影响有很大的作用,很多人在车辆折算系数方面进行研究,建立在车辆当量换算的基础上,对车辆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分析。在交通运行中,不同的车型之间存在一定的当量关系,为了衡量这种关系,应该要按照交通运行的规律在两辆车之间建立一种等效标准,对车辆运行过程中的阻抗影响进行分析。道路在一段时间内容其时空资源是一定的,道路设施在这段时间内能够承载的通行车辆的数量也是会随着时空的消耗而变化的,比如随着道路的使用时间不断延长,道路自身会出现损坏,因此能够承载的车辆数量会相应减少,即道路的服务能力有所下降。由于不同的车辆本身也有差异,因此在考虑车辆运行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消耗的时候,应该要对车辆的物理特性以及时间特性两个方面进行考虑。车辆本身的物理特性指的是车辆的整体外观,比如车辆的长度、宽度、在道路中运行时所占据的体积大小等,车辆的基本物理特征如表1所示。

车辆的时间特性则指的是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一些特征,比如速度、车头时距等,这种占有是一种瞬时的占有,其占用的资源可以用如下公式表达。

Ω=B×f(v)其中,B为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横向宽度,f(v)则表示车辆在运行时的动态车头时距。

当车辆在运行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到的是它的横向宽度B,小学除了车辆本身的体积之外,在运行的时候,车辆还会出现横向的振幅δ,在运行的时候,为了要调整自身的位置,车辆会发生一些横向位移,用M表示,由此可以得到,车辆在运行的过程中,其车身实际的宽度为B=b+δ+M。其次,是车辆的车头时距,当车辆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其长度L就是车子本身的长度,但是一旦车辆处于运行的状态,则其长度会随着车辆运行的速度而发生改变,这个随时改变的量值,就是车辆在道路空间中的一个时间占有率。当车辆运行的速度越快,时间占有率就会越小,因此它占用的道路空间也就相对于小一些,但是一旦车辆的运行速度越慢,则车辆在道路上会有更长的停留时间,占用的时间就越长,也就会对其他的车辆产生更多的干扰。

根据各个参数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公式:

PCEi=■

其中M为横向位移的平均取值表,其数值如表2所示。

其中各个参数的数值都可以从表1和表2中得出,根据这个公式可以计算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折算系数,对于了解道路的服务水平以及大体积运输车辆对道路交通带来的影响有很大的帮助。

3 大件货物运输的要点

3.1 合理地选择通行线路

由于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重量以及体积比较特殊,在普通公路上进行运输的时候,肯定会对其他的车辆以及道路质量和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要加强合理的线路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沿线道路及结构物的净空和宽度限制,第二,途径道路的转弯半径,第三,沿线桥梁的通行能力,第四,沿线路基的稳定性第五,临时封道的可行性,第五,运输距离、时间、桥梁道路加固费用等。根据这些条件对道路进行合理地选择,可以确保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中的经济性和时效性。

3.2 安全保障措施

在进行大件货物运输的过程中,应该要加强对道路安全的考虑,尤其是大件货物运输时车辆的盲区较大,所以必须要首要考虑安全因素,以防出现交通事故。首先,在运输之前,应该要对运输的线路进行勘查,设计严谨的运输方案,并且按照运输方案对具体的运输过程进行安排。第二,办理相关的超限运输许可手续和申请交警护送手续。第三,机修人员需对运输车辆、辅助装置和吊索器具等各方面进行检查,确保车辆处于安全状态。第四,应该要制定一个应急方案,一旦在道路上出现问题的时候要按照应急方案进行处理。其次,在运输过程中,应该要有统一规范的管理,指定运输指挥,由指挥人员对整个运输过程进行指挥调度。第二,工作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责任,进行协调工作。第三,要派专员对车辆的状况进行跟进,确保车辆的安全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大件货物的运输过程中,很容易对道路的交通带来影响,比如道路的通畅度、道路安全等,都是大件货物运输过程中应该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对大件货物对道路交通的影响进行分析,并且提出了在运输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可以为大件货物的运输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国强,吕颖钊,潘学政.公路大件运输的技术对策[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篇3

关键词:急抢救设备;分布;管理

随着医疗水平提高,现有医疗卫生事业迅猛发展,医疗救治水平不仅与医务人员的手术水平与治疗水平相关,还与医疗设备的先进程度及其有效利用率息息相关,因为不管是手术还是日常治疗都离不开技术设备的支撑。医疗设备水平直接决定医院的综合实力。特别是医院急抢救设备的合理配置,高效分布、合理分配、高效利用已成为临床服务的重点工作内容。急抢救设备是危及病人抢救过程中维持生命体征和治疗的重要器械,没有它的辅助,急救手术就无法高效顺利的完成。如我国每年有将近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心脏骤停病人需要及时实施心肺复苏术,但在实际抢救中往往因为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不能及时到位,致使抢救成功率大大折扣。值得注意的是,急抢救设备正向着高度自动化与智能化方向发展,探讨医院急抢救设备合理分布与高效率管理意义重大。

1.急抢救设备管理现状

目前,医院急抢救设备无统一的分布标准,医院会自行安排配置急抢救设备,让其依据医院实际情况分布调配。许多医院急抢救设备分布配备不合理,存在急救风险隐患。医院现有设备使用率低,设备分布不均,常出现使用拥堵情况,有时还存在某些设备不会用的情况,导致误操作影响急救成功率。有些小型医院医护人员对配备的急救设备不熟悉或者不会使用,存在设备长期闲置,定期保养与质检不够,不能保证设备随时可用等情况,而一些大型医院急抢救设备却不够用。总的来说医院各个科室对急救设备的需求量都很大,存在设备分布较广、流动较大、盲目购买等现象,造成医院急救设备分布调配紊乱。因此,必须加强急抢救设备合理分布与管理。

2.急抢救设备合理规划管理

急抢救设备合理规划管理应基于全面统筹理念,统一购买,统一安装,统一规划,统一调配。急抢救设备集中统一调配有利于满足临床抢救需求,有利于节省人力物力,有利于提高抢救设备治疗效果,有利于抢救设备的定期保养与维护。医院设备管理人员应定期到各个科室调查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并做好汇总记录,通过与各科室的协商及时调整调配方案。调配时考虑的因素有:楼层分布、科室调配共用、病房与急救室等,依据这些因素最大程度地合理安排调配,确保每台急救设备各司其职,不闲置、不浪费,发挥急救设备的最大功效。医学装备管理是基于统筹理论的一项系统工程,质量与安全贯穿整个医护操作始终,必须在日常工作中将其落到实处,不断改进,做到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常态化、长效化。应从使用、保管、制度、调配四个方面合理管理调配急抢救设备。

2.1设置统一培训制度

为了确保急抢救设备发挥应有作用必须设置统一培训制度,使每一位设备操作人员都能够学会并熟练操作。主要按照设备类型、新设备操作、新进人员培训、科室需求四个方面制定统一培训机制。医院应每年组织3-4次有关常用急救设备操作的培训;安排专人负责新进设备培训;新进人员统一培训与考核;按科室需求组织专项设备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如工作原理、操作步骤、日常保养等,同时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2.2设立专人专管制度

要确保急抢救工作的迅速开展,必须保证急抢救设备及时到位,因此必须设立专人专管制度,由专管人员进行统一部署与调配。专管人员首先要对医院急救设备的使用情况与需求做详细的调查与统计,规划急救设备分布并设计规划图发放到各科室,便于各科室互通有无。规划分配常用设备与各科室专用急救设备运行通道,并设立应急通道,确保急抢救设备道路随时畅通无阻。除了设立急抢救设备总负责人以外,每个科室都要配备1个信息交通员、1个设备监管员、1个维修保养员。信息交通员主要负责收集汇总科室急救设备使用与维修问题,上报给医院急救设备总负责人,方便及时更改急救设备购买调配方案。设备监管员主要负责对设备调配情况进行监督管理,包括设备外观检查、设备归还验收等,确保急救设备及时调配与归还。维修保养员主要负责设备的消毒、清洗、浸泡;设备电池充电与更换;设备归还后开机测试;防尘防潮;维修等技术工作,确保急救设备能够随时正常运行。3人分工明确,共同承担急救设备安全运行的责任。

2.3建立常态化管理机制

为了确保急救设备的及时调配,保证每个急救人员对完整急救流程烂熟于心,医院应制定常态化管理机制,定期组织实施模拟急救演练,确保急救设备及时调配,增强急救人员间的相互配合,提高急救效率与成功率,让每个医护人员形成急抢救设备调用实时意识。为了确保高效完成急抢救,医院应建立医疗应急救援队、执勤机动队确保各部门间的相互配合。先进设备管理理念也应被融入到医疗设备管理中,如建立物联网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网上预约调用与归还,方便省时又简单。除了以上这些,医院还应该为医疗设备设立档案,健全的档案记录利于找出医院设备调配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利于及时更换与维护。

2.4建立应急预案处理机制

为了确保急救设备迅速准确到位,医院还应该建立应急预案处理机制,在急救设备发生突发事件时作出及时应对措施,确保急救工作顺利进行。以除颤机为例,首先设备专管人员将除颤机的分布图发往各个科室,张贴于护士站处。当出现除颤机不够用或除颤机损坏的情况,临床科室立即向除颤机中心借用,除颤机中心记录借用信息。此时如除颤机中心已无闲置除颤机,需立即根据分布图向邻近科室借用。若临近科室已无闲置除颤机,马上联系设备管理人员紧急协调调配。为确保应急设备调配顺利展开,医院应与设备供应商签订紧急调配协议,确保突发事件发生时,及时向供应商请求供应。

结束语:

急抢救设备是医院所有医疗设备中最为特殊的,与患者生存可能密切相关,若其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抢救效果,甚至是抢救失败,一旦施救失败,就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为家庭带来不幸,使医护人员痛心,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也正因为如此,必须确保急抢救设备顺利到位,施救人员快速正确操作,降低因设备造成的死亡。最大化的发挥急抢救设备的作用至关重要。为此,必须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确定统一调配应急方案,最终实现急救设备常规化管理,实现自我完善与改进,保障急救工作高效迅速开展。

参考文献:

[1]张和华,尹军.浅谈医院急抢救设备的合理分布和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8):140-146.

篇4

在政府看来,他们对BRT工程表示出一致的赞同和欣赏之际,对这一事关重大的民生工程报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而作为广州市市民的我们,更应该用一个客观的态度和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去对待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建设,试图从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为BRT的完善创造一个蔚蓝的晴天。因此,用客观和真实的调查数据和研究报告去审视和认识BRT工程,是完善BRT工程和提高BRT工程运营水平的必然途径。

我们以BRT建设工程为例,从一系列的问题和多方面的视角去探讨BRT建设的不足和弊端,并揭示出问题背后的深入原因所在,进而提出政府有效应对的措施和策略。通过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清楚了解到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项目建设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表明广州市政府公共管理能力的低下和政策执行的不力,更希望以此来有力促进广州市公共治理更快的发展和更大进步。

一、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概述

BRT是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的简称,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RapidRailTransit,简称RRT)与常规公交(NormalBusTransit,简称NBT)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大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系统”。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

广州市城市快速公共交通系统(GuangzhouBusRapidTran-sit),简称GBRT。广州快速公共交通系统西起天河体育中心,东至黄埔夏园。

二、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建设和运营存在的问题

(一)广州市市民缺乏参与BRT决策的实质机会

在BRT工程筹建及运营期间,市民可以得到参与到其中的决策机会是非常欠缺的,能够发言的声音也是非常有限的,而政府能够提供给市民发表意见和提供建议的平台也是非常的狭隘。因而在两者的互动非常欠缺的情况下,政府很难知道市民的真正想法和意见。

(二)广州市市民对BRT工程的认同度和满意度较低

据调查,广州市普遍对快速公交系统(BRT)在营运首日的状况持有很大的意见和不满。大多数广州市民表示,他们先前对BRT的认识较少,社会没有提供太多的渠道给予他们太多的机会去了解和熟悉,有些市民甚至表示对BRT的了解几乎等于零。由于广州市民对BRT的运作严重缺乏了解和熟悉,导致BRT运营当日在很多方面都发生了种种的意外和慌忙的情况。正是由于BRT营运的情况未如理想,引起市民极大不满,市民对广州快速公交系统的认同度和满意度都普遍偏低。

(三)广州市政府BRT工程的公共财政引起极大质疑

BRT工程的造价总共高达7亿多元,市民对此争议极大。而且政府从头到尾没有当面澄清或解释这7亿元的具体用途和去向,令人不置可否。从广州的BRT项目将从规划、建设到后期管理阶段,政府从来没有对市民公开任何在财政方面的支出资金和具体用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广州市市民对政府财政资金使用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对广州市的和谐建设均造成不少的负面影响。

(四)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一系列配套设施有待完善

BRT系统还有很多地方应该进行完善和改进,尤其很多配套的设施还没建成,很多要解决的问题还没得到回应。与此同时,一系列有关配套设施不齐,未等其正式落成就草草开工的言论或报道也经常出现在各大报纸或媒体上。毋容置疑的是,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一系列配套设施未如理想的现状是值得每个广州市民关注的,这关系到市民的切身利益甚至是生命安全所在。如果配套设施不能跟上BRT实施的进度而导致不能使用,这对市民的日常出行甚至是生命的保障都会存在一定的隐患,BRT工程的实施和运营都应以人的生面安全为第一准则。

(五)广州市BRT目前的运营效果欠佳

广州市BRT目前的营运状况欠佳,“快了一线,慢了一片”的现象也难免会出现。很多公交线路因为BRT的运行而要相对更改线路,更多拥堵现象时有发生。而不少市民都反映到,为了迁就BRT线路的运行实施,其他公交线路被迫改线或绕道而行,这当中能够省下来的时间到底能有多少,就不得而知。公交线畅行了,其他车道是否会更加拥挤,导致整个城市的路线出现难以连接的缺口。

三、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存在问题的原因机理

(一)广州市政府行政独大意识严重

广州市政府行政独大意识尤为严重。在BRT项目的筹划到运营期间,广州市政府行政独大意识尤为严重,这在广州市引起了媒体和公共舆论的轩然大波。巨大的质疑之声让政府机构变得保守和神秘起来,广州市相关的政府机构对BRT问题变得噤若寒蝉。

行政独大意识是指行政主管部门凭借自己所掌握的强大的行政权力,制定公共决策的时候很少考虑到社会的要求和百姓的意见,而是单方面地决定政策,强行实施。广州BRT项目很明显地反映了这一问题。

不但如此,在整个BRT决策的过程中,广州市过于倚重国外专家决策组的意见,而过少关注和采纳市民的反应和建议,导致两者之间造成极大的不平衡。广州市相关部门制定这一政策,从一开始就没有将社会民意的调查和参与当作重要的考量要素,而是从聘请专家论证,到机关内部磋商,直到最后执行。一系列的决策都是“闭门造车”,没有把市民意见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

(二)广州市政府对BRT的宣传不足,预演工作不到位

BRT工程的主体应该是广州市市民,这项工程的利益最终归属者也应该是广州市市民。市民对这项工程的熟悉程度和了解直接会关系到BRT的实施成效,因此,市民这一环才是BRT工程能否顺利进行和运营的关键因素,在BRT运营之前,对市民作出系统性的常识宣传工作并安排一部分市民进行BRT工程的试乘预演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恰恰政府却偏偏忽视了这一点。由于广州市政府对BRT的宣传意识不强,宣传力度不够,以及有关的预演和应急工作并没有切实做到位,导致运营后一段时间的持续混乱的交通状况的出现。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各方面对BRT的运营没有起到相关的重视态度,以致于政府和市民都没有在BRT运营之前获得太多相关的信息和宣传。

(三)广州市政府在处理公共财政上缺乏相应的透明度

广州市政府在本次筹建BRT工程的过程中,公共财政混沌不清一直遭受市民的诟病,其中不难发现,广州市政府对于公共财政如何运用和落实到BRT的建设上仍然是交代不清,无法给市民一个满意的答复,在公共财政上缺乏相应的透明度而且运用不当,是市民最为不满的地方之一,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最为突出的。

(四)广州市政府的公共管理应急能力相对薄弱

广州BRT工程的不尽如人意,其中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的仓促行事,贯彻效率至上的原则从而忽略众多细节而造成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政府在公套管理能力方面还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正视,从另一个侧面更可以说明政府公共管理应急能力低,对很多突发事情反映灵敏度低,反映迟缓,这在客观上不得不造成交通状况的进一步恶化。

(五)广州市相关部门缺乏充分有效的调研工作

种种问题的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BRT开工前,广州市交通管理、交警、应急管理等部门,没有组织网民在内的社会各界开展认真调研,没有对工程在建期间公交运力及其服务运送人数、流量、交通瓶颈等问题摸底,提前部署详细的应急方案,筹措节日高峰时期的接驳、疏导运力,因此造成了广州市出现的“在建一条路、堵了半个城”之类的混乱场景。

调研工作能够有助于充分掌握交通线路状况及相关交通资料的收集,更加确保BRT工程的顺利开展和实施,此前由于相关交通部门没有很好预测和总结各BRT路段的繁忙时间、路面状况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不少交通堵塞等问题发生。

四、广州快速公交系统建设的优化策略分析

从BRT工程拟建到运营阶段,我们都可以在其身上看出公共管理决策和工程在实行中的很多弊端和不完善之处。作为国家先进城市的广州,我们应该更加走科学发展之路,完善公共政策的各个运行流程,有力地促进各项重大公共工程循着科学发展的路子去走,真正建设和谐广州,打造魅力城市。

(一)重大公共决策需要设立公共决策听证制度,正视民意取向

BRT工程的广受争议有力地证明了脱离民意的工程,无论是否开建,用怎样的方式开建,其最终只会招致“民生工程”演变成“民怨工程”的结果。

听证会制度是听取各方意见,实现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透明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市民的建议提得中肯、富有价值,对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规范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关系民生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最需要听到的就是真实的声音,因为决策失误往往具有无可挽救性。对于这种重大民生工程应该通过座谈会、听证会、入户调查等方式,真实地记录并反映市民的声音。市民在涉及自身利益问题上往往有真实的表达、勇敢的表达,应予以尊重。特别是听证会,听取专家学者和市民代表从不同层面的质疑,对于完善建设项目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应该让听证大会成为制度化、常规化的制度,落实“逢重大项目必听证”的执政思想和方针。完善听证手段,使公共决策透明化、公开化,是民主进程的一大进步。

(二)做好公共政策的宣传工作,充分了解公共决策的进程及发展

做好公共建设项目的宣传工作,能让群众更了解公共政策的运行,从而扩大其覆盖面,让公共政策的实行有更清晰的方向。在广州市快速公交系统(BRT)的建设和运营之前,政府应设立专门负责该重大公共设施项目的宣传小组,负责从拟建、实施到完善配套等等一系列问题上的广泛宣传工作,做好多渠道的宣传,务求建立好政府与市民的桥梁,让市民真正成为公共政策的主人,享有真实的知情权。其次,政府应尽可能利用各个市民常接触的平台进行宣传工作,例如电视、广播、社区宣传栏、宣传册子等形式,让市民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到快速公交系统这个新事物,消除陌生感。

(三)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建立“电子政府”,落实政务公开机制

作为提升政府效率及便民服务的重点,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的发展,打造一个以反映人民需求为导向的政府,并以更高效率的行政流程,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更便捷的信息及服务,是现代政府的必然之举。

对政府重大公共决策建立政府网上论坛和建立网上重大决策进程公开机制是政府在建立“电子政府”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两大重要途径。网上论坛主要为市民的疑问和质询提供一个有效的回应平台,政府官员应对市民提出的各种疑问和意见进行有效的回收以及反馈。而建立网上重大决策进程公开机制可以切实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让市民及时了解和知悉BRT建设的具体实施情况。

(四)加大公民对政府公共财政使用的监督程度,完善财政监控系统

建立工程预算公开制度,让民众释疑。公共预算公开是指预算的依据以及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决算、内容整个过程都必须依法通过相应方式向社会公开。

财政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重。内部监督是一种预防机制和自我约束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财政部门内部管理水平的自我检查和评价。但仅有内部监督是不够的,财政外部监督更为客观,更能满足有关各方的需要,更能体现财政监督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外部监督也能促进内部监督的加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有效结合可以从不同层次对财政分配行为进行监督,有利于提高财政监督的有效性。

此外,健全社会监督网络,提高外部监督效率也是完善财政监控系统的重要途径,更是现代化政府管理的必然要求。形成全社会的监督网络应当是一个有责任政府自觉接受监督的最有效体现。

(五)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考证,做好必要的应急处理措施和方案

做好充分的调研和考证是BRT建设前期的重要工作,调研和考证能够使广州市政府掌握充分的数据资料以及各方面的真实情况,有利于BRT运营顺利实行。

为此,广州市政府应组织网民在内的社会各界开展认真调研,对工程在建期间公交运力及其服务运送人数、流量、交通瓶颈等问题摸底,提前部署详细的应急方案,筹措节日高峰时期的接驳、疏导运力尽量避免出现“在建一条路、堵了半个城”之类的混乱场景。此外,有关部门还应该应积极利用科技手段和社会调查,开展仿真的BRT运行推演,为BRT通车后公交线网调整等工作做好准备,使这项工程可以发挥运力运速提升的效应。

(六)构建公私伙伴关系,实现公共事务的共治

重新构建一种新型的公私关系:公私伙伴关系。公私伙伴关系首先是将官方所遵循的科学原则和效率原则与平民百姓所依据的利益原则结合起来。科学原则并不排斥利益原则,注意科学的论证同时也要考虑到相关人的利益诉求,尽最大可能地将民众的利益要求考虑在科学规划之内。

公私伙伴关系还意味着我们要积极创造沟通的渠道,例如召开听证会,进入社区调查,扩大公民参与等。这些渠道都是可见的、细致的,通过它们,政府和社会得到了融通,公共项目也能够得到最大的社会支持。事实上,如果一个项目将大量的准备时间花在前期的协商上,通过和社区居民、各利益相关人的密切沟通,充分扩大利益保护群体的范围,尽可能地为更多的人创造福利,那么这种政策的执行一定是最顺利的,其效益也是最大的。

五、结语

广州BRT项目工程已经成为广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广州市公共管理问题的焦点所在,更是广州市民热议的话题。能否把广州BRT快速公交系统项目工程建设得更完美,更便民也成为广州市政府能否构建好和谐城市的关键所在。因此,广州BRT工程是市政府的重中之重的项目工程,一定要高度重视。

毫无疑问,BRT已经在世界上许多地方取得成功,但是这不能保证它在任何地方都可以成功。进一步说,BRT系统本身不是成功的保证,如何与本地情况有效结合,如何周到详尽地解决具体问题,这才是它成功的关键。

篇5

1监测点位

周边情况天津市和平区的空气质量监测点符合大气自动监测点位的设置要求,点位设置在劝业场街的汇文中学教学楼顶,毗邻南京路、鞍山道、甘肃路和哈密道,其中南京路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主干道,车流高峰时可达4000辆/h。紧邻监测点的是临时绿化用地(和平空竹园)和密集的老旧居民楼群,楼龄20~40年不等,其中部分小区不具备集中供暖条件仍沿用燃煤炉采暖;以监测点为中心向外辐射有多家医院和小学,并有多家小型餐饮遍布周边;再远一些则被百货大楼、津门津塔、乐宾等大型商业楼宇环绕。

2监测仪器和监测时间

监测仪器采用美国热电环境设备公司(ThermoFisherScientific)生产的自动在线监测设备。PM10采用美国热电公司的型号为TEOM1405的仪器,使用震荡天平法监测,SO2和NO2分别采用43i高精度脉冲荧光SO2分析仪和42i气相化学发光探测法NO-NO2-NOx分析仪监测,所有项目均为全年连续自动监测,每日有效数据不低于18h,日监测数据取24h自动监测的平均值,年均值计算取用的有效数据均在350d以上,本文采用2010年1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所有有效数据。

二和平区空气污染现状及原因分析

1和平区空气污染现状

近年来和平区空气质量状况一直略低于天津市平均水平,且整体污染状况呈现略有加重的趋势。天津市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其次为SO2和NO2。就PM2.5而言,2014年上半年PM2.5较去年同期的改善率为15.85%,低于天津市的整体水平(2014年上半年天津市PM2.5较去年同期改善17.6%);而PM10自从2010年以来年均浓度值一直居高不下,连续5年均高于国家二级标准0.070mg/m3。SO2污染近年来未见缓解,2012年以前SO2为和平区的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采暖期总天数的一半以上,2012年底和平区基本实现无燃煤区以后,SO2作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有所下降,但SO2的年均浓度值却未见降低,反而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2012年SO2浓度为近5年最低为0.051mg/m3,低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060mg/m3),2013后SO2年均浓度值开始高于国家二级标准,2014上半年年均浓度0.082mg/m3为近5年最高。SO2污染具有季节性特征,尤其以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份的取暖期为重,取暖期的SO2浓度约为非取暖期的3倍左右,这一现象在基本实现无燃煤区以后并未得到改善。和平区NO2年均浓度一直高于国家二级标准(限值0.040mg/m3),从2010年的0.04mg/m3至2014年上半年的0.058mg/m3基本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NO2是二次污染物,可导致光化学烟雾污染等环境问题,因此其潜在威胁不容忽视。近年来,在非取暖期(4月-10月)NO2的浓度已经高于SO2,说明忽略取暖燃煤的影响,NO2的污染已经超过了SO2的污染水平。

2造成污染现状的原因分析

2.1热岛效应和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所谓城市热岛效应,通俗地讲就是城市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中的气温高于郊区的这种现象。和平区处于市中心位置,建筑群密集,植被少,极易产生热岛效应,近地面温差导致产生由吹来的热岛环流,这一过程不仅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同时会从外界带来大量的污染物质。空气质量状况除与区域污染源的多寡、分布状况有关外,更与气旋活动、气象条件的变化密不可分。在稳定气象条件下,日均温度、日均相对湿度与首要污染指数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可达0.7以上。在不利气象条件下,空气中污染物浓度会在较短时间内出现较高峰值,造成城市空气环境迅速恶化。雾天对于可吸入颗粒物、SO2、NO2浓度均有明显的加重作用,如2014年上半年连续出现的雾霾天气中PM10、PM2.5、SO2和NO2全部都处于超标状态。

2.2颗粒物污染形成的原因和平区辖区范围较小

地理位置特殊,环岛效应影响较大,加之风速较低,降水量较少等自然因素,扬尘污染物扩散更加困难,由大气环流远程输送带来的飘尘影响也更大。2014年8月22日天津市环保局公布了天津市颗粒物源解析结果,PM10来源中本地排放占85%~90%,区域传输占10%~15%;PM2.5来源中本地排放占66%~78%,区域传输占22%~34%。结合和平区具体地理条件和污染源分布情况,各污染物的区域传输的比重应高于天津市平均水平。近年大规模的市政工程建设及房地产开发使城市中心区变化极大,各种施工活动集中。据研究,各类施工及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对空气中颗粒物的贡献率达34%;天津市环保局颗粒物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对PM10的贡献为14%,对PM2.5的贡献为20%,而刘大锰等的研究也表明大气颗粒物的污染水平明显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有关。另外沙尘天气发生时PM10和PM2.5污染也会明显加重。从数据比较可以看出,取暖期对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变化有较大影响,其次是春季,夏秋季节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采暖期取暖能源燃烧释放了大量的烟尘,加之昼短夜长,辐射冷却强烈,易导致逆温层和雾霾天气,所以颗粒物污染也较其他季节严重;而春季干燥、多风,同时大多数建筑施工在寒冬过后陆续开工,也易导致各种扬尘污染的加重。

2.3SO2污染的原因

首先,约85%的SO2的排放与煤的燃烧有关。天津地区SO2的污染主要来自取暖期的燃煤,2012年底和平区实现基本无燃煤区以后,大中型的燃煤锅炉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取暖设备改为以天然气为能源,但不容忽视的是周边仍存在着很多小的家用燃煤炉。以国控点周边为例,由于周边大多数是老旧小区,达不到集中供暖的条件,采暖仍旧延用燃煤,据不完全统计和平区每年的采暖煤炭使用量约为2000t。徐晓凡对天津外环线往外5km的几个国控点做了分析统计,得到天津市家用取暖炉排放SO2占总取暖期的16%,对空气中SO2浓度的贡献率为37.5%,而和平区与外环以外相比人口密度大、居民楼集中,家用燃煤炉排放的SO2对空气中SO2浓度的贡献率肯定要远大于37.5%。另外,和平区密集的人口导致早点摊位和小吃店繁多,很多小的餐饮和摊位有很多仍然在使用煤作为能源,据排查统计,仅国控点周边500m内的餐饮店,其月均消费煤炭都在5t以上。这些都是小型、零散的污染源,没有采取任何处理措施,直接低空排放,在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加不易扩散,必然会导致空气污染加重。其次,流动源的隐性污染一年四季存在,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污染因素。说隐性污染是因为机动车排放的SO2不计入全市统计排放量,成为“隐性”排放量。而机动车排放的SO2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却能反映在空气中SO2浓度中。车用柴油、汽油含有的硫燃烧后,98%以SO2的形式排放到低空。天津市目前执行的国家车用油标准限定柴、汽油含硫不大于0.05%,基于此可以推算出用于交通的柴汽油消耗所产生的SO2的排放量占统计排放量的百分比,虽然这一比例不大,但其对于空气中SO2浓度的影响却不容忽视,而且这种隐形的排放还有着逐年增加的趋势,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动车增加引起的尾气型污染在很多城市逐渐取代煤烟型污染。

2.4NO2污染的主要原因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直接影响城市NO2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2013年天津市汽车保有量已达到215万辆,较2005年的112.6万辆增加了近一倍,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车辆的增多和交通道路规划的滞后导致各条道路上车辆拥堵现象严重,上下班高峰期尤为突出。和平区作为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和商业资源的集中地,车流量大,道路拥堵情况极为严重,由于机动车的排放口低,导致其排放的污染物停留于近地面的时间更长,因此污染也相对较重。NO2的污染也受季节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但影响程度明显不如SO2和PM10。夏季NO2污染较轻,其次是春秋,污染最重的是冬季,这说明取暖燃煤和冬季不利的气象条件会加重NO2污染,同时研究称,机动车NOx排放因子在冬季比夏季高,这也是冬季NO2污染较重的原因之一。

三、结论及建议措施

通过以上的数据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得出以下结论:

1)3种主要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的受到和平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城市环岛效应和气象条件的影响。

2)PM10污染随季节呈规律性变化,除气象条件外,主要受污染源多少和分布的影响,机动车尾气排放对其也有一定贡献作用。

3)SO2污染呈现出季节性变化,取暖期和非取暖期浓度变化明显。SO2污染主要受采暖燃煤的影响,虽然和平区已实现基本无燃煤区,但周边非集中供暖的老旧居民楼仍延用家庭采暖炉取暖,构成数量庞大的污染点源,这应该是冬季取暖期SO2居高不下的罪魁祸首;非取暖期,SO2主要来源于区内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同时SO2的污染还一定程度受到外界环境影响。

4)NO2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其污染程度和天气状况关系较大,但和季节变化关系不是很大。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NO2污染程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排除燃煤因素影响后其污染程度已经超过SO2的污染。

建议采取的防治措施:

1)严格落实“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天津市清新空气行动方案”的各项措施,加强施工工地和道路的扬尘管控工作,保证防尘措施做到位。

2)依照《天津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对周边散乱小餐饮行业进行整治,同工商管理部门联合执法,对无照或超范围经营的餐饮依法取缔;对证照齐全的查看其环保设施,如果不具备环保设施,通知其限期整改。

3)加快和平区的行政规划,逐步让老旧居民楼退出和平区的历史,全面实现集中供暖、清洁供暖。

4)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有数据显示,若运送100名乘客,使用公交与小汽车相比,道路占用长度减少近9倍,节省油耗约5倍,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多可降低15倍。

5)严格执行《天津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根据空气污染预警信息结果,分级采取相应的污染应急措施,包括健康防护及建议性污染控制措施、强制性污染控制措施。

6)建立和完善空气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健全空气污染控制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环境执法监测的频度和执法力度。

篇6

1.1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原则

2013版GSP第5条和第6条指出,药品经营企业应当“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制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开展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改进和质量风险管理等活动”,“质量方针文件应当明确企业总的质量目标和要求,并贯彻到药品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这2项条款明确了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活动,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当时美国一些大公司发生了重大损失,使公司高层决策者开始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目前,风险管理已经发展成企业管理中一个具有相对独立职能的领域,在围绕企业的经营和发展目标方面,风险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可以降低药品质量安全面临的风险。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应依据风险管理原则,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风险实施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风险所致损失的后果,从而以最小的成本收获最大的安全保障。

1.2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

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的基本程序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首先,必须识别风险。风险识别是确定何种风险可能会对企业产生影响,最重要的是量化不确定性的程度和每个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风险识别的准确与否,决定着风险管理的效果。药品冷链物流企业进行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应对引起质量风险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识别。通常来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硬件与人员方面:主要有仓储设施、设备、人员资质条件。②冷链药品物流过程及环节:如药品购进收货、验收、储存与养护、出库与运输等多个环节。在药品冷链物流中,任何一个方面或者环节出现错误,都将导致不同的危害事件,即产生风险。其次,进行风险评价。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应用定性的方法,评估风险因素的“高”、“中”、“低”。确定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如有可能应进行定量分析,确定药品质量风险因素的影响力,并赋予权重,建立药品冷链物流质量风险因素体系。最后,实施风险控制。质量风险控制是实行风险管理的决定性措施。根据上述步骤,对药品冷链物流过程各环节中的风险因素,需要采取相应的质量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方案,编制多个备选的方案,最大限度地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做好充分准备。当风险发生后,按照预定的方案实施,可将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

2药品冷链物流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

药品冷链物流是关系药品安全和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是冷藏药品流通中的关键内容。随着民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越发重视,通过对药品冷链物流风险管理进行研究,可以有效地提升冷链物流管理水平,控制药品流通中的质量关键环节,保证用药安全性。

2.1对于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的意义

依据风险管理原理,对冷链物流流程中药品质量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通过对药品冷链物流进行流程分析,可以及时识别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风险因素,做到风险规避或转移,减少冷链“断链”现象的发生,降低医药企业物流成本,提高服务水平,进而提高品牌声誉,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

2.2对于药品安全的意义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物流环节与一般商品物流相比有很大不同。药品冷链物流过程中,任何一个作业环节操作不当,都有可能对药品品质造成重大影响,危害人们的用药安全。安全有效的药品冷链物流是保证疫苗、血液制品等冷藏药品安全性的关键,对药品冷链物流流程进行分析,找出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关键风险因素分析评估,进而实现对药品冷链物流风险的有效控制,对保证药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3药品冷链物流作业过程中药品质量风险管理初探

笔者收集了珠江三角洲地区药品冷链物流企业的实践资料,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重点分析企业药品冷链物流作业流程,得到收货、储存、分拣、运输4个核心作业环节。在每一环节的作业流程中,其规范程度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风险的大小。每一环节的作业步骤均应加以厘清,并要求规范化,以便进行各环节的关键因素识别与控制。

3.1收货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冷藏药品的收货应优先于普通药品。收货时,应避免外界环境对药品运输储存条件的影响,应用温度测量设备当场检测药品温度是否符合要求,如温度符合要求应及时将药品移入符合温度规定的待检区,并索取运输交接单及药品运输途中的温度记录,对其运输方式、运输时间、收货时药品温度等质量控制环节进行记录,双方签字确认、留存。对运输过程不符合温度要求的药品,不得入库。收货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能否在收货时,现场及时导出随行的冷藏车或冷藏箱的温度记录仪数据。②温度记录数据是否符合规定的要求。经查验符合要求的,方可接收。③如不能当场导出随行温度记录仪采集的数据,药品应暂移至符合规定温度要求的待验区,待获得运输全程温度数据并确认符合规定后,才能移入合格仓库。

3.2储存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识别与控制

冷链药品储存指冷藏药品在库的过程中,应按照符合规定的储存温度进行储存。储存冷链药品时,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进行在库养护并记录。储存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冷藏药品的储存是否符合说明书规定的要求,在专用冷库或冰箱、冰柜内进行。②冷库是否经过验证,确保安装自动化的温度调控、监测、采集及报警系统。③温度监控系统是否配套不间断电源,以保证记录的连续性和报警的及时性。④冷藏药品在库储存期间,是否进行在库养护并记录。

3.3分拣环节关键风险因素识别及控制

药品分拣作业是指按客户的要求,将药品从储存冷库的储存区分拣出来,配好后送入指定发货区的物流活动。药品冷链物流分拣配货作业的目的在于正确而且迅速地集合客户所订购的货物,必须做到:选择适当的分拣设备;采取切实而高效的分拣方式;运用一定的方法策略组合,提高分拣效率,提升作业速度与能力。分拣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捡货前,企业分拣配货管理人员能否正确进行订单的分析处理,将配送需求指示转换成配货单,并对发货计划进行严格审核。②配货作业人员根据配货单上的内容说明,按照出货优先顺序、储位区号、配送车辆次号、客户号、先进先出等方法,把位于冷库中的出货药品分拣、组配、整理出来。③分拣人员在放置冷藏药品时,是否规范操作。一般要求药品在放置时不可直接接触控温物质,以防对药品质量造成影响。④药品装车时,是否严格规定并控制冷藏药品由库区转移到符合配送药品的运输设备内的时间,通常冷藏药品在30分钟内完成装载;冷冻药品在15分钟内完成装载。

3.4运输环节关键风险因素识别及控制

药品冷链物流最容易断链的环节就是冷链运输环节。药品运输从配送中心到省级客户或地区二级配送中心、从省级客户到市级客户再到县级客户、最终到达用户手中,每个环节均需要冷链运输,需要冷藏设施与设备,需要冷藏车、移动冰箱、冷藏箱、冷藏包、冰排等,并且要对运输过程进行温度控制和监测。运输环节的关键风险因素在于:①冷链运输有否选择适当的运输工具(冷藏车与冷藏箱),适合运输药品量的运输距离。②冷藏车的保温性能是否良好,可以配备应急保温设施,以便确保在温控机组出现问题时,车厢温度仍能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设定的范围。③冷藏车是否配备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系统。④运输药品的冷藏车在运输途中是否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并使用温度自动控制、自动记录及自动报警装置,记录时间间隔是否超过10分钟(一般不超过10分钟),记录数据是否能由收货人实时导出且不可更改。⑤运输过程中,企业是否建立了冷藏药品运输应急机制,对运输途中可能发生的设备故障、异常气候影响、交通拥堵等突发事件,预先做好了防范、应对预案。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