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客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6: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创客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作了尝试,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教材内容激活情境
小学英语教材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情境内容。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激发学生乐学情趣,实施直观教具,创设教学情境,如在展示新语言点时,我们能展示教材中的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的印象。例如,在黑板上画一个湖泊,问学生:“What’s this?”回答“It’s a lake.”在湖泊的上面画一座桥,又问:“What’s?on the lake?”回答:“It’s a bridge.”又在湖的周围画几棵树,问:“What are these?”回答:“Trees.”又在树下面画一些花和草,问:“What are these?”回答:“grass, flowers.”这样就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公园图。也可以让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在黑板上画出物体。这种方法不是无目的的画,而是在听懂老师的指令的基础上进行的练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乐中学。
二、利用教材文本创设表演情境
创设情境,表演对话为学生提供了互动的机会,开发和挖掘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潜力,激发他们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表演可分为师生之间的表演和生生之间的表演,两者都可由两部分构成。首先是表演课文上的内容,让学生进入角色,加强理解。如在教介绍和问候句子时,老师就创设情境:当你和你的朋友或熟人见面时,要主动的打招呼,如“Hello!Li Yang.”“Good morning,Zhang Hua.How are you?”然后让学生在同桌之间互相打招呼;其次是根据所学课文内容灵活自由地表演,强化所学知识。
三、运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情境
多媒体手段可以把丰富多彩的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视觉感受和听觉感受有机地结合起来,感受到纯正地道的英语,极大地弥补了直观教具的不足之处。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研究证明,一节课中小学生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上课后的5分钟到20分钟。这一时间段是课堂教学的最佳时域。因而在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时,学生的注意力已不能高度集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学生看画面,根据画面的变化给人物配音,让他们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进行交际性练习。
四、运用体态语言创设心理情境
篇2
在生态英语课堂整体教学过程中,语言学习是一个“整体―部分―整体”的过程。为了使英语生态课堂得以平衡发展,实现学生英语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化英语课堂整体教学应注意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综合性。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保证,语言技能既是英语教学的内容,又是巩固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手段。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平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提高。综合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大量听、说、读、写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来实现。在日常教学中,利用课文进行综合训练是英语作为外语教学的主要途径,这样的训练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只要运用得当,是非常有效的[1]。《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Task板块和Project板块,都是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有效结合。比如,项目活动(Project)是一种开放性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协作,利用课外时间完成他们自己选定的课题。学生通过参与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一方面使得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紧密地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创造了综合运用听、说、读、写技能的机会。因为在项目活动实施的初期阶段,学生要进行讨论或协商,听和说的活动较多。随着项目的进行,学生的四项语言技能都得到充分展现:为项目活动准备背景资料、书籍等需要读,讨论、采访时需要听和说,而做笔记、完成报告等则需要写。项目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四项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项目活动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非语言能力(如动手能力、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2]。听、说、读、写技能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通过每一阶段具体任务的完成来达到目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任务,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训练[3],使外语生态课堂得以平衡发展,学生的英语能力得以可持续发展。创建英语生态课堂,需要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
一、生态课堂中,要注意“教”与“学”关系的多边性
教与学的多边性可以改变教师的“权威”地位,教与学之间是开放和谐的,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同时将教学中心放在寻找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上,这样才能实现教师与学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实现教与学的多边性,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帮助学生积极探索学习策略,通过教学反思实施有效教学反馈,用以指导实践,同时结合教学实际对教学中的各种不确定性进行全面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比如,《牛津高中英语》教材的Reading板块的“阅读策略”和Self-assessment板块的“自我评价”都可以营造师生之间互利共生的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实现“教学相长”的生态意蕴。
二、生态课堂中,要注意语篇教学的整体性
调查发现,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单词的释义和句子的语法结构的分析比较多,这种“自下而上”的教学方式对初学者来说非常必要,它有利于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对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有积极的作用。然而,英语教学若仅仅停留在词、句分析和理解的水平上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英语教学在词、句教学的基础上,要发展语篇教学。语篇教学是把文本作为一个整体阅读和理解,教学的程序是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4]。 语言知识不等于交际能力,但知识可以转化为交际能力。这种转化不是自发的,而是在解读语篇、理解文本和建构意义中才能发生。教师要利用上下文在语义上的连贯性,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的思维,使得学生已有的“图式知识”输入并贮存在自己的记忆中,需要时可以调用。
三、生态课堂中,要注意语言文化的融合性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在英语教学中,学生从教材的文本中了解了一些英语国家文化方面的知识和中外文化差异。但是学生所学到的这些文化知识主要是显性文化,而对隐性文化(外国文化的深层文化)知之甚少,而隐性知识对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意识到文化教学不是教学生记忆一些文化事实,而是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课堂生态观指导下,创建开放和谐、多维互动的生态英语课堂,不仅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实现高中英语课程目标的需要。它有利于从全新视角考察高中英语课堂生态环境的失衡现状和优化举措,实现高中英语教学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能。
【注释】
[1][2]何锋.进行综合训练培养语言能力[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8(12).
[3]何锋,章玉芳.落实英语课程目标,优化英语教学和评价[J].江苏教育研究,2012(5C).
篇3
生本教育小学数学转变观念生本教育作为现代教育思想,是现代课程教学改革的一种主流理论,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关注和弘扬的理念是:人具有发展的无限可能性,教育应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具有学习的天性和本能,教育的功能在于顺应人的天性,激发生命自身去发展自己;人具有发展的需要,人渴望实现自己的价值;尊重、信任、依靠学生,是教育成功的秘诀。生本教育强调教育要实现的目标是学习快乐、素质发展、成绩优异。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提升综合能力,注重开发学生潜能,自觉遵循“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三大原则。
一、转变观念
转变观念是新课改的核心。我们要增强对教学改革重要性的认识,让教学改革理念记在心里,扎根于脑海里。深刻认识和理解“理念变观念,观念变方法,方法变文化,文化变信仰”的精髓和本质。牢固树立“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的课堂理念。准确定位自己角色和学生角色,我们的角色是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助推者、导演、生命的牧者,学生的角色既是厨师,也是“美食家”。
二、提升综合能力
所有成功者都是持续不断的学习者。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优秀教师,一要有一个持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我们要顶天立地,即教学理念――顶天,教学基本功――立地。有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就一定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二要在备课上下功夫,由备知识为主转向备方法、备学生为主。三要感受课堂,感受学生的投入程度,感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有灵活的手段去激励学生,调动学生,让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成为主流。
三、注重开发学生潜能
每个人都有很大的潜能,人的潜能不开发就将消失。教育的意义不是灌输而是点燃。我们要牢牢抓住“挖掘”这一肯綮,在开发学生的潜能方面下功夫,而挖掘学生的潜能,一是激励学生,二是在方法上指导学生。只有把方法的指导与励志教育相结合才会事半功倍。潜能的挖掘要从课堂上做起,从学生的自主学习上做起,让学生有成功的快乐。点燃学生学习热情就要让他学会并会学。
四、自觉遵循三大原则
1.一切为了学生
一切为了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教育的起点。生本教育课堂的一切活动必须围绕学生的发展来设计,是对学生人生道路的引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体现知识与能力――学会、过程与方法――会学、情感态度价值观――乐学的三维目标,教学过程要以锻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课堂展示要以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不同见解的勇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为支点,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让学生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条件,关心爱护学生。
2.高度尊重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是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教育的前提。尊重学生,就要重新认识学生的价值: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儿童的潜能无限,儿童人人可以创新;尊重学生,教师就要信任学生,宽容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学生,教师就要尊重学生生理、心理特征,尊重学生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而产生的学习差异;尊重学生,教师就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施展自己的特长,满足他们成功的需要、欣赏的需要、心理安全的需要。
3.全面依靠学生
篇4
关键词:医科类院校;学生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4-0056-02
引言:
医学生是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医疗事业的主力军,其神圣使命是治病救人,其责任感关乎着人们的生命和健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正趋向于全面市场化,毕业生就业显得越发重要。当今就业问题迫在眉睫,尤其是医学生,目前虽然全国各地医院很多,但随着每年医学类毕业生的增加,就业竞争力剧增,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应该思考医学生自主创业问题。在培养医学生就业技能的同时,通过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实现自身的价值,从而为自身就业寻求出路。因此目前就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鼓励医学生创业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主动融入社会的积极选择,加强医学生创业教育是缓解甚至解决医学生就业问题的一条切实有效的可行之路。
一、医学类大学生的就业前景分析
1.国家出台的针对扶助医学类毕业生的政策较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政策。但是针对医学内大学生的还是相对较少。虽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到基层去”“培训全科医生”相关政策对毕业生就业都很有利,但是对医学类大学生的需求数量有限。医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也有部分自己创业,更有少部分改行
2.医学类大学生和其他专业大学生就业前景的区别。医学类毕业生因为专业特殊性而受到很大的局限。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医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多就业于医院和医疗相关机构或改行它就。然而创业方面和其他专业大学生相比基础较弱,很难在其他方面形成有力的竞争力。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医生职称评定有很多必备的条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拥有《执业医师资格》的医师需要经过3~5年的考核。医学生在毕业一年后才有资格考助理医师证,有了助理医生证后才能从事相关的医学工作,没有职业证是不能行医。这就导致部分正规医院不愿接收毕业生,使得医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比其他专业学生更为艰辛。
3.医学生就业优势。医学类基础知识和人体本身的健康息息相关,健康是革命的本钱。医学知识应该服务于生活,社会需要大量的医务人才,尤其是社区中因为没有人具备相应的医学知识,导致很多生命被延误。但是只有少数能够接受到医学知识的职业培训,社区当中的医学知识普及,突发事件的处置需要具备专业技术的医学人才。抢救生命在于分分秒秒,尤其是突发那一刻是生命延续抢救的关键,掌握后对应对一些突发事件有很大的帮助。
二、社会对医务工作的需求和要求
医疗事业是社会事业不可缺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服务业中光辉而具有使命性的服务全人类的行业。
1.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医疗服务。健康是社会的财富,所以维护并恢复人类健康是医务工作者的职责。用现代科学知识与方法,从心理、生理、社会、经济、家庭等各个方面去彻底了解其失调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协助其更好地适应社会,进而有效防范医患矛盾。
2.医务工作者应如何适应和开创医务工作。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医疗工作更应与时俱进。各医院要站在医疗卫生事业长远发展的角度将医务人员的医德建设纳入工作目标,建立健全的医德教育制度。使广大医务人员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并树立依法行医的观念,认真执行各项卫生法规,自觉规范自身行为,从而促进医疗事业的发展。
3.基层乡村、社区迫切需要医务工作者。普及医学知识,更有利于医务工作者抢救生命,更能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所以国家普及乡村医疗机构势在必行,这样既可以达到普及医学知识的目的,还能为毕业生增加就业机会,能更好地促进医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从而提高医务工作者的幸福指数。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医疗救护的突发事件较多,常见的如急需马上做心肺复苏的人,旁边好心人一般都是拨打120然后就束手无策,往往错过生命急救的关键几分钟。
1.创业是实现就业的一个好途径。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时代的需求,自主创业是新形势下的一条就业途径,它有利于加速、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为全面发展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挖掘其潜能提供了人生大舞台,拓宽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为社会经济多元化发展提供新鲜血液,也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力量。面对着竞争日益激烈和严峻的就业形势,“自主创业”是大学生走出就业困境实现就业的一种出路、趋势,激活内在的知识创新能力,它能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从而促进高等教育。
2.医学院校应该为医学生营造有利的创业条件。医学生就业难是系统的工程,医学院校医学生自身甚至家庭和社会等方面都应积极地去营造有利的创业条件。只有这样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可以有效缓解医学就业难的问题。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等不够彻底。实践能力、组织领导、协调合作、人际交往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当前医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一部分是由于医学院校对医学生的综合性教育和培训不够。然而,学校应不能再局限于专业课的培训,而把其他知识的课程总是作为选修的培养目标,应兼顾好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更好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不是停留在“学医只懂医”的这种意识上,要注重实用性、综合性和学科的交叉性。培养“学医不一定从医”的意识,这样,医学毕业生的就业之路就会更宽广。目前,医学院校的培养目标应重点放在“教学”和“就业”这两个环节,也就是推进教学改革和改进就业指导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3.医学类高校应该针对医学生综合能力培训指导。医学类高校要加大教改力度,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增加应用性、操作性、技能性的课程,拓展学生知识面;教学改革方面,有条件的学校应大力推进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改革,着力构建教学大平台,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选科、选课、选师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选择权,营造培养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医学人才的育人环境。大多数的大学生感到当今社会就业形势严重,大多数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矛盾突出。普通的大学生拥有技能证书,但工作经验不足。有些大学生就业信心较强、对收入的期望较高。学生的就业心理状态不够健康,缺乏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意向,择业期望值很高,很多医学毕业生会选择到大医院工作,而相对中小医院、偏远地区的医院却是无人问津。从而产生了矛盾心理,希望自主创业又不愿承担风险;渴望竞争又缺乏勇气。医学院校还应注意学生的个人就业方向,多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多创新,为以后自主创业做铺垫,多一个选择多一条生存之路。
4.医学类高校应该积极联系社区提供创业平台。围绕医院医疗过程而展开提高医疗服务的社会工作,包括对病人的心理生理援助、提升病人的自助康复能力,帮助病人寻找社会资源、计划安排病人的康复计划,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专门知识、方法和技巧,开发、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问题与心理问题,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增进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对健康的保护。医疗服务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运用到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经济、家庭、职业、心理等问题,以提高医疗效果。
5.积极引导学生用好用活国家优惠政策。2009年2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高校毕业生创业可享受4项优惠政策,包括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享受职业培训补贴、享受更多公共服务等。对大学生创业初期资金难的问题,通知明确要求,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扩大贷款规模;从事当地政府规定微利项目的,可按规定享受贴息扶持。除了国家贴息小额贷款政策,目前全国多个省市都公布或已实施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措施。
对于创业,大学生对社会的激情是不可估量的,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在科教兴国的背景下,坚持他们的独特创业愿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让他们来学习前人的成功之路的同时无形中也积累了知识和意志品质,为他们在创业方向铺平道路。
四、结语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化,科学程度低,师资力量缺乏,在搞好教学改革的同时,医学院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也要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需要的就业指导模式,推荐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职能,向“全方位服务”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肖敏.探讨提高中专生就业率的对策[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6).
[2]钟初森.职业发展教育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2).
[3]林晓红.就业指导教学内容与方法探讨[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8,(3).
篇5
一、 明确目标,科学调整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达到教材与教法的统一,首先要做到的是心中有课程标准,不论只是哪种版本的教材最终都是为课标服务的,教材不等于课程,在实际备课中,要遵循教学规定的内容,再主动合理地调整教学内容,对教学进行适当地裁剪和加工,使它能够更加适合学生的发展。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其次要做到吃透教材。教材除了基本的教学内容外,更关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故而增加了许多开放性、探索性、实践性质的操作,拓展了学习空间。教师吃透教材,不仅要理解教学的内容,更要关注知识发生的过程,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思维品质,达到怎样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一个全面的提升,达到基础教育是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的目的。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再次要做到理解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成绩的好坏与学生的兴趣有很大关系,教材的改编要符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创造符合学生实际的问题情境,避免“引而不发,问而不答”的局面。如七(上)的股票走趋势图等在家村中学中不仅对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对老师而言也不为理解。因而在教学中改成气温变化图或河水的涨跌情况变化图,既贴近学生的生活,又增加了学生的知识面。再如学习轴对称图形时,课本上提供的操作较难在课堂上完成,不妨让学生自主搜集生活中的对称图片,作为教具使用。引导学生兴趣,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二、 措施得当,科学预设
现在的教材涉及的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现代性,开放性与灵活性诸多特点。要驾驭教材,进行“深加工”,就必须富有创新精神,在教材、教法上作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结合学生的空际和自己的教学经验,形成适应自己的教学体系。因而在教材运用上,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从知识产生的背景出发,将教材资源生活化
数学知识的产生大都有其深刻的背景,不了解它,学习目的性就不明确,对学生而言只是为了学而学,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它,因而要深挖知识点产生的背景,同时又要体现数学生活化,教学为生活服务的原则。
如学习“同类项”这个概念时,对这个概念的处理可先讲这样的一则小故事:明鸿帮同学去买东西,他如果对店老板说“我要买一本本子两支水笔,三本本子一支水笔,两本本子两支水笔”,老板肯定莫明其妙。学生在开怀大笑的同时领悟了分类的思想方法,从而为教材上单项式分类的结果--同类产生类比的认同感,知识的教授也顺理成章。
再如讲“中位数、众数、平均数”时,我们知道在具体情况中选用哪一个特征量衡量数据的集中趋势是不同的,因而在教材处理上可先给出一个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然后再给出概念,如下例:
教师拿出一张公司员工工资表(表一)给学生讨论:
某公司员工工资 (表一)
员工类别 经理 主管 领工 工人
员工人数 1人 1人 5人 15人
每人每周工资 2400 1000 300 200
讨论问题:① 平均工资是多少?
② 要招一个工人,你看到这张工资表你会去应聘吗?为什么?
③ 你认为哪一个数字能较好地衡量这个公司的一般工资水平?
学生通过这样一个富有生活化的场景,学生讨论,互相研讨,很快解决了骗人与平均数问题,认识到众数的必要性和平均数的局限性。
(二) 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给予实践操作的机会
传统及至如今多数的教学中,往往是教师给出结论推导过程,学生加以记忆,但这样的结果往往让学生今天学了明天忘,理解识记不够,运用能力更差。因而,教师在重组教学资源的时候,不妨放手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出发,提供操作、思考和讨论的机会,在实验操作中感知知识形成过程。实践证明,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数学知识的感悟,渗透数学思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延长学生注意力,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讲授“无理数”概念时,让学生准备两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片(边长看成单位1),剪刀,计算器,进而让他们自行操作:①利用工具剪拼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②计算正方形的边长,你能估计它的大小吗?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中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合作精神。感受到“无限不循环小数无理数”这个数是确实存在的,加深了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
再如形成“幂”的概念时,北师大版的探究活动:
有一张厚度是0.1毫米的纸,①将它对折1次后,厚度是 毫米;
②将它对折2次后,厚度是 毫米;
③将它对折3次后,厚度是 毫米;
④将它对折10次后,厚度是 毫米;
⑤将它对折20次后,厚度是 毫米;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然而然地得出: 的结果,为幂的意义作了诠释。
三、 有机整合,科学生成
(一) 转变固有的观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减、重组。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要教地好,使学生受益,还得靠老师善于运用”。这就要求教师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由复制者转变为创造者,对教学内容作适当调整,修正,设计新颖的教学过程,使之预设不死板,生成不混乱。
① 添加。现行的教材都是混编的,其难度呈螺旋式上升。由于各学期时间上有所不同,有的重点内容教材只是作简要说明,就必须加以添加。如八年(上)中的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奠基性内容,学习的好坏直接影响以后几何的思路。故而在实际授课时,就必须依托教材加长这两部分的教学时间,增加对全等证明规范性的教学,通过补充,对该部分的基本图形和基本结论了然于心,多增加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证明由于线段,角想等的证明方法。
② 删减。再如一些计算难度较大的,较繁复的题,我对此作了一定的删减或替换。如有理数的计算中,基本注重对算理的培养,对计算量较大的题基本都会作一定的删改,实际证明,这一部分的改动让学生乐学,觉地数学也不是那么难的。只要掌握好方法就行了。
③ 替换。再如学习三角形的相似条件中,教材素材:
如图;O是AD、BC上的点,AB∥C
① 图中有哪些相同的角;
② 找出图中的相似三角形,说明理由;
③ 写出三组比例线段。
在教学中,把问题设计成开放性题,由这些条件,得结论,结果学生除了上面三个问题还得出其余结论。简述你的理解,这样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且获得不同的发展。
④ 重组。教材不是圣经,每年我们都会发现教材有些微调,但有些章节,从以往的教学经验来说,如果没有重组,学生会显得混乱不堪,如整式的乘除一章,前三节是整式的整除,最后一节是将多项式因式分解。由于乘法与因式分解的互逆性,学生往往对题目的要求不甚明确,于是会出现将因式分解的题目做成计算题,或将计算题的结果再因式分解的低级错误。因而在处理教材时,可将两部分拆分,重组,分在两个不是的时间段教学,这样效果比单纯连在一起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 重视挖掘“边角材料”的教学功能。
篇6
关键词: 农科院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探索实践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1]。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教育推动创业是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服务于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培养一批又一批适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2,3]。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4],应主动承担这份责任,为党和国家培养一批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
在国家关于大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有关精神的指引下,华南农业大学坚持以“立德树人,守正创新”为工作理念,立足农业大学的学科特色和专业特色,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从顶层设计、建章立制、改革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着手,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逐渐形成了以“立体式、链条式、递升式”为特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模式。本文旨在为其他高校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的同时,谈谈对促进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一、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创业带动就业初见成效。
据统计,目前已有200多个创业团队先后在华南农业大学创业孵化基地和创客空间孵化,其中一半以上已经正式注册,带动了近千人就业。2012年至今,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共获得风险投资达数千万元。其中,仅广州迅睿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微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州万物生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广州贵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唯陌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12个公司便获得风险投资达3000多万。
(二)社会影响力正逐步形成。
学生创业团队获奖频频。据统计,2013年以来,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近200余项,其中一等奖获奖数量高达77项(国际级一等奖1项、国家级一等奖34项、省级一等奖42项),代表性的奖项主要有:2013年获国际青年成就中国部“金字塔底端的创新”青年创业培养项目全国十强,第三期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总评审全国三等奖;2014年获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创青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银奖各1个;2015年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等。
创业教育工作屡获肯定。2013年,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被u为“广州市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014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就业工作50强单位;2015年,入选广东省首批创新创业示范学校;2016年,牵头成立“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联盟”,并担任第一届理事长单位。
新闻媒体给予广泛关注。2013年以来,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被人民日报[5]、光明日报[6]、广州日报[7]、广东科技报[8]等多家新闻媒体先后报道,华南农大党委副书记、创新创业学院院长陈少雄的文章《价值引领精神培育协同行动提升创业教育实效需要多维发力》于2016年1月25日在《人民日报》第7版刊登[9],该文从理论层面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进行深入总结和剖析。
众多高校到访参观交流。三年建设期间,已有包括浙江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五邑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天河区政府在内的众多院校和地方政府先后到访华南农大就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等进行交流。
二、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华南农业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见》(粤府〔2015〕2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坚持从顶层设计上开始布局谋篇,并在建章立制、改革创新、政策支持等方面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
(一)顶层设计,科学谋划。
1.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
为给大学生提供创新素质训练、创新能力培养、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咨询、项目论证、法律咨询、市场开发、人才推荐、资金扶持、项目孵化与管理等全方位的服务,华南农业大学于2015年7月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指导委员会。主任由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副主任由1名校党委副书记和2名副校长担任,主要负责统筹、规划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工作,整合全校各部门资源,对全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指导,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整体优势。工作指导委员会是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最高的行政决策与统筹协调机构,在整项工作推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成立创新创业学院。
为整合、组织、协调全校创新创业资源,全面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华南农业大学于2014年10月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由校党委副书记任院长,招生就业处、学生处、发展规划处和校团委四部门负责人任副院长,各学院党委副书记为创新创业学院成员,并配备专职人员进行实体化运作。创新创业学院的主要职责为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统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及加强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四年来,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目前华南农业大学已形成了层层落实全程跟进的运作体系和全方位配合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
3.成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委员会。
基地管理委员会设主任1名,由校党政领导担任,成员包括招生就业处、学生工作处、教务处、校团委、后勤处、教育发展基金会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委员会主要负责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审核创业基地的发展规划,筹措和管理创业基金,指导创业服务工作和入驻企业的创业活动,研究和帮助解决入驻创业基地企业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协调入驻企业与地方工商财税各有关部门的关系等。
(二)建章立制,实质运作。
1.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
为给大学生创业者提供“试验田”,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开展合作,华南农业大学先后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和广州科创节能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合作,投资600多万元,共建了华南农业大学―中国移动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华农科创创客空间,总面积达10000多平方米。在孵化基地和创客空间,华南农业大学为入驻企业(团队)配备了座椅、网络等办公基础设施(备)。
2.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专家指导团。
为给大学生提供技术、智力、政策咨询、法律援助等创新创业方面专业化的指导和跟踪服务,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华南农业大学实施“思想+创新+创业”三导师制计划,通过校内选配和校外聘请,选聘了一批富有创业经验与创业能力的专业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作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其总人数300余人。
3.设立标准化、精细化创新创业课程。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其综合实践和研究创新能力,华南农业大学在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专门设立了48学时、3学分的“就业与创业”课程教育模块,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教育必修课程,启发其创业思维。不仅如此,华南农业大学还定期举办创响课堂、创新创业论坛、创业指导讲座、SYB创业培训班和阿里巴巴电商人才培训班等。
4.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管理制度。
为形成科学合理的长效工作机制,保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较快发展,华南农业大学先后制定了创业训练计划管理、创业基地管理、创业基金管理、创业导师管理、创业项目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了技术、场地、资金、专业指导等资源的作用,为大学生创新研究和自主创业提供了支撑。
(三)改革创新,齐心协力。
1.校院联动,共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学院是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主体。华南农业大学各学院均成立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工作小组,由学院领导、相关人员和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组成,具体负责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细则的制定,组织实施本学院学生的项目申报、项目的初选、导师配备、各资助项目资金的使用管理、项目进展情况监控、业务指导、联系企业等工作,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顺利实施。
2.政校企合作,共建“立体式”协作平台。
为大力推动天河区、广州市乃至广东省创业创新发展,华南农业大学联合广州市天河区政府、天河科技园等单位,以天河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天英汇”为载体,推动成立政校企合作联盟――“广东省高校创新创业联盟”。依托联盟,拟通过整合各高校创业服务机构、众创空间、产业园区等服务资源和科技创新平台,加强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创业企业和团队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打造区域创业创新服务品牌。
(四)政策支持,加大投入。
1.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通过整合校企在资金、科技、产业、平台等方面资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华南农业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速大学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大学与产业、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培养一支适应新时期的创新人才队伍。华南农业大学与中科招商投资集团、昆吾九鼎投资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由中科招商、昆吾九鼎两家投资公司分别发起设立10亿元(人民币)创业基金,用于华南农业大学师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成果转化等。
2.减免各类物管税费。
为减轻大学生的创业经济负担,华南农业大学给予入驻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创业实体(团队)以下扶持:一是创新创业实体(团队)自入驻之日起2年内,免缴物管费、卫生费等管理性费用;场地费用实行“一免一减”(即第一年免收,第二年减半收取);水电费用给予40%补贴。二是由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免费工商注册、税务登记等服务,按规定享受工商注册资本金分期到位优惠政策。
3.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
华南农业大学通过与天河区工商局、税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合作,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和创客空间设立办公点,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和优惠政策申领等方面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减少工作环节,方便大学生创业。
4.给予师生相应奖励。
为充分发挥各方积极性,调动各方资源,华南农业大学制定了有关管理办法对全校师生创新创业工作分别给予相应奖励(华南农办〔2012〕58号)。对学生的奖励包括:(1)对通^结题验收的项目负责人及参加者,学校颁发结题证书并记相应创新学分;(2)学校择优推荐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项目,获奖者按《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成绩管理规定》进行奖励;(3)对于优秀的结题项目,其成员在免试保送研究生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4)对于毕业年级的结题项目如产生重要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在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等)经指导教师同意可等同于毕业论文。对指导教师的奖励包含:(1)学院对于指导教师在年终考核时给予一定工作量补贴;(2)每年评选一次优秀指导教师,对精心指导、认真负责且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并颁发证书。
三、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华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整体起步较晚,时间较短,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缺乏,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创业实践与科研成果结合不够、国际交流与合作较少等。为此,以华南农业大学为引,笔者针对这些方面提出促进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一)加强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实现创业教育发展壮大。
创业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研究课题[10-12],其理论研究是保证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为全面有效地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使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有关理论研究工作不可或缺。学校应当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管理机制、项目传承机制等)、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耦合、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类型及其作用等方面的理论研究,通过研究获得有价值的理论成果,并实现理论研究成果的“本校化”,从而不断发展、壮大学校创新创业教育。
(二)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不仅有利于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愿望[13],而且有利于教师开展创业教育理论研究和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如何加强校园创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是我们需要关注、探究的问题。一方面,我们可结合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竞赛、科技作品竞赛,以及举办创业论坛、建立创业社团、组织经验交流、事迹报告等活动,促进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引导学生在创业活动中受磨炼、增知识、长才干、作贡献。另一方面,可通^学校报刊、广播、网络等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国家和地方促进创业的政策措施,宣传学校加强创业基地建设、扶持学生自主创业的新办法、新举措,宣传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浓厚的校园大学生创业舆论氛围。再者,培育和扶持创业典型,以项目为依托,努力挖掘培植一批大学生自主创业典型,对他们及其创业导师和所在学院进行表彰和奖励,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开发创业潜能,引导更多的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三)利用高校的科研实力,善用成果指导创业实践。
强劲的科研实力,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方面拥有良好的基础。以“技术促发展,以科研促创新”是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知名高校的成功密码。硅谷的发展史就印证了这一点,正是由于有了斯坦福大学无线电工程专业弗雷德里克・特曼教授所提出的“将学术与产业结成伙伴关系”的创意及斯坦福大学自身雄厚的科研实力,经过不断发展、壮大才有了今天的美国硅谷。我国高校,尤其是研究型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科技、学科、专业、人才等优势,在自身优势明显的领域大力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倡导依托学科、专业、科技、人才优势,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于动物科学专业强劲的科研实力、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校企合作基础,华南农业大学与温氏集团共建的华南农大温氏班就是将学校自身科研实力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典型案例,该班旨在培养在动科专业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企业管理和自主创业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领军人才。今后,类似的创业教育实践应该越多越好。
(四)加强与国际交流及合作,推动创业教育快速发展。
国外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例如美国,历经五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教学、研究、管理与辅导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结构[14]。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加快发展,缩小国内外差距,建议将“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一方面选派高校教师、创新创业导师赴国外进修或攻读相关硕士或博士学位,选派优秀学生到国外知名高校进行考察、学习与培训,另一方面聘请国外创业教育专家、知名企业家、校友来校讲学或学术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管理方法、课程设置、创业教育培训课程等。
(五)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拓宽学生创新创业思维。
创新创业教育有别于传统教育,倡导以实践为主、以能力培养为主。当下,网络、电视等媒体资源十分发达,建议提倡学好第一课堂学习内容外,鼓励学生通过网络、电视等媒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时间学习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讲座或视频教学,而学校及教师则为其提供便利。比如,学校图书馆选购《全球大学生创新创业教学与研究视频数据库》、优米视频资源库、《爱迪科森就业培训数据库》、《职业全能培训库》等能提供大学生创业培训视频的教学资源,作为对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或者构建本校大学生历年创新创业视频集,为后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借鉴与参考。
(六)发挥创业导师引领作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经验不足、政策了解不够、人脉和机会缺少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因素,创新创业导师有责任、有义务帮助他们解决这些现实困难。岗位创业实习是创业实践教育最经济有效的路径。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高校创新创业导师应注重与公司或企业的经常性联系,利用自身的社会资源、影响力充分发挥引领带头作用,让学生有机会深入公司或企业一线观摩、考察和学习,甚至帮助学生带着创业方案到某个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实践,如此,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帮助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锻炼、成长。
参考文献:
[1]胡金波.创业教育在江苏――在“2009江苏大学生创业高峰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9(10):4-9.
[2]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Z].苏教学〔2008〕15号,2008:11,25-28.
[3]石明祥.基于科学发展观,试析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11):92-93.
[4]刘时新,刘晓云.高校全员育人机制的构建[N].光明日报,2012-08-27(02).
[5]王凯蕾.广东成立高校创新创业联盟[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1-02(02).
[6]吴春燕,蒙丽,黄文凤,等.创业团队的培育基地[N].光明日报,2013-07-03(01).
[7]徐静.华农创业团队自建平台为校园成果转化做媒[N].广州日报,2016-04-07(16).
[8]张建列,方玮.华农创新创业学院成立[N].广东科技报,2015-04-03(04).
[9]陈少雄.提升创业教育实效需要多维发力[N].人民日报,2016-01-25(07).
[10]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4-6.
[11]尚恒志.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18):9-11.
[12]林刚,张正彦.论校园文化视阈下大学生创业文化环境及其优化路径[J].教育探索,2012(02):149-152.
[13]陈七三,陈海利.高校基层院系服务大学生创业工作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27):9-10.
篇7
一、让学生学会求异
语文学科最需要扩散思维。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仍不时出现一些统一的东西,如,统一的思维方式、认识过程,统一的语言、结论等。这种“统一”掩盖了学生求异的个性,压抑了学生心目中创新种子的萌发,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摆脱“统一”,进行“求异”,应该体现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在学生学习、领略了每个知识点之后,不妨再问:“还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吗?”由此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彩翼,大胆直白,使学生真正从不同的角度去体会汉语在表达上的精妙之处。譬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天鹅的故事》一文中有句话:“麻雀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导读时我问:“你们认为哪个字或哪个词用得好?谈一谈你的理解。”有的学生说:“用得最准确的词是‘落’,一个‘落’字将麻雀写活了。”当我问谁还有不同意见时,一生说:“‘落’说明飞得快而猛。”另一生说:“从‘落’字可以看出麻雀心情急迫,巴不得一下就能救出小麻雀。”我顺势点拨:“这是一只什么样的麻雀?”学生纷纷抢答:“不畏”“勇敢顽强”“奋不顾身”“爱护弱小者”……学生的回答就是最好的总结,他们透过这些优美的辞藻已经深刻地认识到老麻雀奋不顾身的英勇形象。“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学生对于“落”字的运用精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体会得入木三分。
二、让学生学会求变
在教学中,我们要提倡并鼓励学生打破教材和教师的束缚,更多地为学生创设表现和创新的机会。引领在争论中求变,在评论中创新。如,在教学课外读物《铁棒磨成针》一文时,我拿出一截粗粗的铁棒和一根细细的针,让学生讨论:“铁棒终究能不能磨成针?” 学生有的说能,有的说不能,一时争论不休。最后归纳到一点:铁棒能磨成针,但需要相当长的时间。“那么我们是否要向老人学习呢?”有的学生大胆提出:“我们要向老人学习,她有决心,肯下苦功,但也要考虑做事效率,不能蛮干。”如此回答既反映了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深入思考,又凸显出敢于打破常规,用求变的方式进行创新思维。又如,在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语文《狼和小羊》一文最后一句话:“说着,就向小羊身上扑去”时,按照常规思维,小羊一定成了狼的美味佳肴了。求变思维的火花点燃往往就在一瞬间,于是,我立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故事的结果如何?小羊真的被狼吃了吗?”一部分学生说是,可另一部分学生看法相反,有的还据理力争:“狼用力扑向小羊时,速度太快,小羊一闪,狼冲进河里淹死了。”有的说:“狼在扑向小羊时,谁知前面有一块大石头,就该狼倒霉,它一头撞在石头上撞死了。”还有的说:“狼正向小羊扑去时,恰巧一个猎人路过,猎人把狼给打死了。”小学生都有一颗天真、善良的童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把自己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联系起来,给小羊创设了转危为安的情境,分明是充满幻想的求变思维创新精神的迸发!
三、让学生学会求活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等信息的多向交流。求活,即注意信息交流的多向性。毋庸置疑,教师和学生既是信息的发出者,又是信息的接收者,学生之间也要互相学习、互取信息,变单向性获取信息为多向性获取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才能达到民主、平等、和谐,才能尽情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释放他们的创新激情。如,在导读《记金华的双龙洞》后,我抓住关键句,媒体出示了这样一问:“作者说:‘内洞石钟乳、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名目有四十多种。’你能展开想象,作具体描述吗?”接着出示了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的画面。学生争先恐后,纷纷发言,有的说:“你瞧!那一黄一青两条龙盘旋在洞顶,好像要腾空而飞,去看看满山的杜鹃花。”有的说:“你瞧,真险呀!只见洞顶无数把寒光闪闪的‘利剑’直向你刺来!别怕,它们是些白色的石钟乳。”这样的训练既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在锻炼学生说话的同时,也发展了学生多向性的思维及创新能力。
篇8
主动学习终身学习创新意识创新思维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实现课堂教育教学素质化,如何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就变得相当重要。换句话说,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学习方式,实施自主实践课、创新发展课已成为信息时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现结合在课改实验中的体会谈几点认识。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使学生主动学习
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探索、研究、发现和运用学科知识的兴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不能以“主角”“权威”自居。教要服务于学,教师要关心、信任、理解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和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让他们敢说、敢问、敢争论,允许学生说错,答错,允许保留意见,绝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意见,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当今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仅仅有毕业文凭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身为教师,要“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教师不仅要钻研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应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努力提高对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知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变,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现实问题。教师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培训,逐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推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教育不同学生的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大胆尝试,注重实践
教师不再以“知识为中心”忠实地传递文本内容,而是因材、因地、因人需要,大胆地挑战教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在实践层面上看,就是对教材内容,根据教学对象适当的进行增删和组织,使教材常教常新。平时非常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激活兴趣,合作探究,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通过创设朗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直接牵动学生发现探索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通过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通过设置朗读情境,配以音乐、角色表演等形式展示学生的主体意识,点燃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直重视培养学生读思结合、养成善读的习惯,指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同时在读的过程中,边读边议,再读再议,达到了加深理解文章的效果,变“讲堂”为“学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作用。
四、常换常新的评价更能吸引学生,激励学生不懈努力
追求新奇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整天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东西,那么孩子将对此失去兴趣。在批改作业时,我发现最初孩子们追求的是老师在批改作业时,会在自己的作业本上画一朵小红花。而当自己周围的许多小朋友都得到了这一殊荣时,“红花”便失去了昔日的吸引力,学生的作业渐渐地少了认真的痕迹。突然有一天,依然坚持认真书写的学生惊奇地发现自己的作业本上出现了“一张笑脸”时,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的作业本展示给所有的小朋友看,于是,许多小朋友的作业又悄悄地整齐了。不等作业本发下来,孩子们已经想了解作业本上是否有――“老师我得到笑脸了么”……就是这常换常新的评价成了学生认真书写的动力之一,同时,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认真书写的好习惯逐渐养成。
1.真情流露的评价更能打动学生,启迪学生的心智
在一次做搭配词语的练习中,学生填空(____的星星),有的学生填“美丽、漂亮、可爱、小小、闪闪”;有的学生填“一闪一闪、发光、神秘、豆荚里的、遥远”;有的学生填“银色、五彩斑斓”……正当我惊叹于学生词汇量丰富时,班上一名学生举手站起来说:“快乐的星星”。“快乐”这一与众不同且赋予星星灵性的词,着实让我内心充满惊喜,我不自主地抱起这位令我惊喜的男孩……对男孩的特殊评价产生了特殊的结果,其他学生纷纷举手,试图说出更别致的修饰词来和“星星”搭配,于是,学生的想像使“幸福的星星、伤心的星星、调皮的星星……”诞生了。那位男孩呢,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原来上课如此美妙!在他人评价中,自然地流露出评价者真情地评价更能使被评价者感受到评价的魅力,同时,在一定意义上启迪着被评价者的心智。
2.建议性的评价更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
孩子犯错时,如果只是一味地批评,或者是简单地让孩子承认错误了事,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多次犯同样的错误。班上有一位学生跟多个同学发生摩擦,找其谈话,问明原因,最终指出他的错误,以他向别的同学赔礼道歉而告终。但是,同样的错误他依然时不时地在犯着。究其原因,是他有与同学相处的热情,但缺乏与同学相处的能力。于是,我给他提供一些具体的、建议性的办法供他尝试,渐渐地他与同学的摩擦少了,同时体会到了怎样与同学相处。孩子知道对与错,但依旧茫然不知所措,如果他们得到的评价是它们已知的对与错,那么这一评价将是毫无意义的评价,因为它们需要的是具体的、建议性的指导,使他们知道“我该怎么办”,从而明确努力方向,不至于无所适从。
3.多方面的评价相结合更能使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便于学生自我修正
篇9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上。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有效的创新能力培养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现浅谈一点浅陋之见。
一、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
建立良好的新型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根据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去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用自己的真情,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来营造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首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是要真诚地理解、相信学生。在班里,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教师都要真诚地去对待他们。
二、善教善放,引导创新思维
(一)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收放自如
当学生对某种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其中的答案,这时教师能采用的最便捷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将自己了解的知识直接传授给学生,令学生佩服,同时让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若教师为了让学生“创新”,不管不问,听之任之,放任自由,那么,就容易使学生形成真正的“胡思乱想”,达不到真正的创新,同时学生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同时也必须学会如何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学习,放飞他们的想象。
(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创新
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合作学习,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进行必要的指导,让学生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而且能够渐渐养成敢于除旧、敢于布新、敢于用多种思维方式探讨所学知识的习惯。
三、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欲望
亚里士多德说:“思想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教学中,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探求的兴趣,还要适当地设置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得到。”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寻求问题的兴趣。比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首先在绘声绘色描述故事情节一部分之后,留下悬念,我向同学提问:“你最想了解这个故事老师没讲出来的哪些内容?好奇心促使了学生去阅读课文,驱使他们精细地去思考分析。他们提出了诸如以下问题:1.为什么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2.军需处长怎么没有棉衣穿?3.将军为什么什么话都没有说,就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这样的质疑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而好奇心是创新精神的基础,也是主动学习的最初源泉。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疑,在激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创新。激疑的方法很多,如:导言激疑、悬念激疑、比较激疑等等。
四、重视操作,发展创新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手脑并用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我结合本学期我校的教研课题――《立足校本教材,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充分设计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
1.圈一圈,画一画,把语言文字训练落到实处,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2.画一画,拼一拼,帮助学生掌握所学内容,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中,我常借助画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我的好朋友》这一课时,结合实物让学生认识了苹果、西瓜、白菜、黄瓜等词语后,让学生能画的画一画,不能画的涂一涂,然后再把图贴在相应的字卡上面。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所学词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做一做,演一演,加深理解,深化中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五、及时评价,鼓励创新潜能
篇10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创新能力
一、制约高校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因素
(一)体育教学观念陈旧
由于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模式都是普遍注重理论知识以及技术的讲解和传授,这显然对于体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是不利的。传统教学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模式呆板、固定、单一、缺乏特色,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被削减,甚至产生厌倦、排斥心理,体育教学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体育教学管理方式封闭
现阶段,由于高校体育教学和社会发展严重脱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根本没有考虑到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教学组织到教学评估的整个教学阶段,都是专门由学校主管部门进行育方案的制定,并没有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导致体育教学缺乏创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形成不利的影响。
(三)体育教学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着课堂的主角,过分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育教学模式被固化,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教条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通常都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被动的进行练习,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主自主性。
(四)体育教学内容广、浅、旧
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第一、内容广。课堂教学的任务量大,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繁多;第二、课堂上讲授的知识、技能缺乏一定的深度,大多都是一些表层的东西;第三、内容不够新颖,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很大一部分都是对中小学内容的反复,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创新行为自然很难形成。
二、现代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灌输创新理念在知识经济如此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只有坚持创新,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充分体现人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更新教育观念,遵循并实施素质教育理念,贯彻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体育人才的培养一方面要注重体育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还要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不能一味的依赖书本的理论知识,而言和社会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的创新理念和能力,培养符合时展的创新型人才。另外,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对学生灌输新的思想理念,积极倡导大家重视体育课程,充分认识到只有强健的体魄才是人类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条件,树立明确的目标,长期坚持体育锻炼,积极参与体育课程和训练。学生在校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明确自我价值、并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应该立足现实,眼光长远,培养体育课程的兴趣,逐渐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好习惯,在体育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实现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二)优化体育教学的课程结构,实行多模式教学
优化和完善体育课程结构,保证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不仅可以大幅度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也会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水平,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效果。课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所产生的学习者进行一切学习活动的完整系统,而结构则是这个总系统里面所包含的各个要素之间的一种联系,是对不同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结构,可以充分发挥师生资源,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充分展现教育工作者的价值取向,直接关系到体育课程教学活动是否能够顺利有序的开展和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调整课程结构,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第一、合理调整和配置体育课程中竞技类的运动项目,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效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第二、适当的增加一些具有实用性的体育教学内容,比如健身课程、现代生活体育课程、民族传统体育等课程,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通过设置选修课,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意愿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创造能力。
(三)依据创新性教学原则,实行创新性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要遵循创新性教学原则,通过实施和执行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探索性原则。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一些探索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2.平等性原则。保持和谐融洽的的师生关系是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保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知识的相互传输和接受,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较强的创新意识。
3.合理性原则。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始终坚持合理性原则,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基本目标,对于学生的疑虑和困惑,教师应该给出创造性的答案,从而为学生提供思维拓展发散的自由空间。
4.个性化原则。塑造和培养学生独立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学生提供个性施展、独立发展的平台,积极鼓励和倡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首先由教师开始设置问题,学生通过探究给出相应的答案,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亲身体验,培养他们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思维,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致力于打造专业化、多元化的高素质人才。
(四)加强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
体育学科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操作性,体育教学要综合考虑不同的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校体育设施条件等,通过有效的科学策略的指导,选取最佳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熟练掌握和理解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使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积极引进高科技技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求,善于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开展体育教学。比如教学挂图、幻灯、录像、教学课件等,让学生更加直观的对一些比较复杂困难的动作要领和技巧清晰的了解和学习,从而大大提升体育教学的效率。求异是创新的起点,同时也是构建创新性课堂氛围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倡导和鼓励学生具备求异心理,打破传统常规,积极拓展思维,培养独创精神,实现创新的目标。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根绳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行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学习方法,独创出各种不同形式的练习技巧,比如将绳子捆成捆,进行投掷练习、握住绳子任意一端进行鞭打动作的练习、将绳子等分放置在地面上做“高频跑、跨跳跑”练习,用绳子拼图、做游戏等。每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创造出一种新的方法,教师应该对其进行及时的表扬和认可,积极鼓励学生用于开拓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五)通过课外体育活动,实施创新教育
积极组织多种不同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有助于塑造学生的创新性人格,为学生的思维拓展、创造力的培养提供广阔的空间和平台,学生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树立团队协作意识,可以培养其协调和组织能力,培养其创新能力。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使学生之间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和不同人的交往和了解,对自己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了解,看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发展。所以,体育教师应该积极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可以成立体育运动项目俱乐部,包含多种不同的体育项目,聘请具有一定经验的教师担任顾问指导,让学生自行组织管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在俱乐部开展的活动中,学生可以在老师的相应指导下进行,也可以自己独立设计并完成相应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思维和能力。
(六)调整考试和评价方式,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阶段,体育教学考试结果的评定主要还是以学生的考试内容和最后的成绩作为主要的参考依据,这和素质教育的理念是相互背离的,无法体现体育教学的价值所在,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传统的考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延伸,不具备一定的创新性,至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因此,改革和调整体育考试和评价方式迫在眉睫,可以通过设置多个考试项目,来为学生自主选择考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对于学生的考试结果要给出公平、公正的评价,有效结合个体和整体的原则,全面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应变能力、速度等),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给出准确的考评结果,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其创新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全体体育教师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和个体差异,善于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整体上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作者:刘顺超 王健 单位:商洛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强,吕吉勇.高校冬季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冰雪运动,2008,1:73-75.
[2]冯春娣,张德明.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1:87-8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