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奖励方法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6: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庭教育奖励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家庭教育奖励方法

篇1

关键词:家庭教育;家长;孩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5-002-02

家庭教育是对人影响最为深远的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教育大词典》对家庭教育解释为:“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辈进行的教育”。针对教育对象而言,家庭教育涵盖在亲子互动过程中,成员间有相互的教育影响,而我们通常多理解为父母对子女进行的教育,尤其对未成年子女从进行的教育。中国家庭教育起源较早,有关家庭教育的家训、家书反映了中国家庭教育发展的客观事实,其中较为有代表性的有《女训》、《诫子书》、《颜氏家训》、《家书》等。在学校教育未广泛普及的历史进程中,严格而规范的家庭教育一脉相承,与社会伦理规范相契相合,对个人的修身、立志、品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自近现代以来,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也激发着我们对家庭教育进行更加广泛而深刻的思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的成长与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作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直以来是中国无数家长的心愿。然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却困扰着许多家长,也牵动着整个社会。

一、总结来看,当前中国家庭教育有以下几大困境:

(一)错误定位家庭教育

就对新一代孩子的培养而言,学校以及社会对家庭教育的功能有了更高的要求,随之对父母的知识水平要求也有新的提高。学校也越来越认识到,调动家长开展家庭展教育积极性的重要作用。从“家访”“家长会”到“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家长辅导孩子作业”等,形式越来越丰富、多样化。然而,在社会广为呼吁为孩子减负的现状下,家庭教育的负担可谓越来越沉重。为尽快消化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许多家长变身成为孩子的“课外辅导员”,一些学校的“家校互动”实际上把学校应该承担的知识教育任务转嫁给家长不少家长深感自身知识不足或时间不够,干脆将放学的孩子直接送往辅导班等课外辅导机构。无疑,在家长尽心竭力满足孩子教育需求,并摩拳擦掌试图参与学校管理的现状下,我们不难发现家长被拉到学校智育共同战线的这样一种扭曲现象。著名教育学者熊丙奇说:“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界限本来很清晰,学校教育以知识教育为核心,家庭教育关注孩子的性格养成和身心成长,以前学校‘家校互动’说的是互相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但现在把家长变成孩子的课外辅导员,是一种教育的完全异化。”

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也伴随孩子终身,当因材施教在学校实行困难的时候,家长无疑要在关心孩子个性及人格培养上下更多功夫。近年来,社会上有关初中学生因嫌母亲唠叨,管教研而弑杀母亲的案件;大学生因嫉妒心理而给室友投毒的事件;以及每年都存在的因受不了高考失败而跳楼的事情等,无疑不是在提醒我们社会、学校以及家长,我们在关心分数,要成绩的时候,更要关爱到孩子心灵的呼唤,心理的健康。因此,现代家长在盲目追随学校给学生智力教育助力的时候,还应给自己的家庭教育正位。

(二)家庭教育观念有待更新

1、父母与孩子的民主平等

社会的变革必然带来观念的更新,尤其冲击着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 。不过,虽说民主平等的思想已深刻地被我们社会所理解和接受,但长幼尊卑的家庭观念仍然在很大范围内践行着。专制型家庭模式下,父母往往高高在上,希望孩子虚心接受自己的绝对领导,以保障其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地位。而在这种不平衡的家庭关系下,最有可能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孩子逆来顺受,二是孩子被逼急而反抗。

另外,有些父母将一切听从孩子视为民主平等,却让孩子走向骄纵,蛮横的另一极端。目前,小规模家庭模式下,孩子往往变成家庭的核心,越来越多的“小公主”“小皇帝”由此诞生。父母与长辈对孩子的尊重越来越偏离理性,走向盲目,这种对“民主与尊重”的标榜,我们也认为是不可取的。

2、物质奖励与精神支持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父母对子女承诺,这次考试进步就给你买什么什么。这些父母坚信,物质奖励最能成为孩子学习进步的动力。其实,精神支持可以有很多种,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下,家长也偏向于将对孩子的精神支持等同于物质奖励。如此做法,不仅会引导孩子对物质消费品越来越高的需求,也容易让孩子形成“学习是给父母学的”想法。

同时,我们必须相信儿童具有自我约束和管理的能力。谈到“错误及改正方法”,蒙台梭利认为“如果我们必须对儿童进行夸奖和惩罚,他已经没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约束的方法必须由老师来提供。假设他们正在进行工作,我们不停的给他们奖赏或惩罚,这种会严重影响儿童精神上的自由”。②因此,过度给予孩子惩罚或物质奖励,不仅容易形成我们常见的儿童思想―学习是给父母或老师学的,而且限制孩子心灵的自由发展与成长。

3、教导与沟通

从伊伊学呀开始,我们就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来自父母的教育和教导。我们可以看到,在多数父母与孩子交往过程中,大到做人处事,小到穿衣吃饭,父母往往会珍惜可利用到的机会来教导子女,在孩子有疑惑的时候,一些父母会直接驳斥到:“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你懂什么?”这些父母不是不懂得沟通的作用,而往往是在生活中认为自己的教导就等于沟通,甚至是教导的效果要胜于沟通。但父母等于真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根据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重庆市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发展报告》显示:“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教育孩子经常不一致。”这三项是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的最大烦恼,达到了92.3%,认为完全有能力教育孩子的家长只占极少数。③因此,在父母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成熟和科学化的时候,父母不要以自己的经验及意愿来一刀切。有效地沟通往往可以达到双向的理解,而一味单方面的教导总有对孩子不再受用的一天。许多父母对这些道理也是能够理解,不过,一方面,有的家长是习惯了居高临下的方式,一时难以降下自己的身份与孩子沟通;另一方面,更多的家长会困惑于如何找到有效的沟通方法。

(三)家庭教育方式有待落实

近年来,有关家庭教育的书籍大量畅销,无数家长希望经过苦读,找出最适用的家庭教育方式。同时,2013年,一档亲子类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受到了热烈追捧,也掀起了社会上对家庭教育方式的大讨论。不少做父母的观众反应:收看节目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了反思。如此,足以反应中国广大父母自己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的热情与信心。不过,生活中我们还是常见许多家长给孩子提各种各样的要求,而没有看到他们新的教育方式的落实问题。

一方面,许多家长信誓旦旦,或在他们面前夸夸其谈,但在实际教育中,又阻挡不了自身的粗暴蛮横或是纵容娇惯。处于这种情况的父母,多数并未意识到自己行动与观念的落差,也看不到孩子出现的问题与缺陷,而是单纯地沉浸在自我满足的世界中。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又决定了一个家庭中是多个大人来共同抚育教育一个子女。由此,观念的差异就容易导致教育方式难以达到统一,同时,也影响着教育方式的落实。

二、现代中国家庭教育的出路

(一)找到家庭教育的合理位置

在孩子正式接受学校教育之前,通常为6岁以前,是孩子性格及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顾名思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今大众共认为学校教育占主导,家庭教育做辅助的。而“每一个社会成员几乎都是在家庭中诞生的,从家庭中获得生命,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最初的也是给他生命打上烙印的教育”。因此,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意志、品质、情操、爱好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回顾历史,我国古人往往以志向教育、待人教育、勤奋好学教育、勤俭教育、行为习惯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以此培养子女完美人格,这也是我们常谈到的“教人先行而后文”。许多父母望子成龙,追求成绩,只看分数,却忘了“成才先成人”的道理。由此,在重新审视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过程中,我们也看到家庭教育真正的地位所在。

(二)传播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

一方面,创建民主而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父母要改掉以往事事插手的习惯,尊重孩子的选择。每个人都有走弯路的时候,孩子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碰壁,他还能告诉自己:这是我选择的结果。另一方面,家长要试图打破长幼有序的古训,与孩子交朋友。成为孩子最忠实的听者,构建和谐的相处关系,才能找到沟通大于教导的最大效用值。最后,合理利用奖惩手段。孩子能自己意识到的错误,要相信其改正的勇气,而不是惩罚的手段强化他犯错的意识。适当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潜力,但是频繁的奖励,容易形成疲惫和降低奖励效用,因此,父母在实际状况中,要合理把握好这个度。

(三)共同落实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首先,家庭成员之间要寻找到一种最为合理的家庭教育方式,并达成共识,保证家庭教育的发展性和连续性,以免在实践中造成教育方式错乱的问题。其次,“家庭教育是渗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所以对孩子言传身教,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首先也要做到。④最后,在家庭教育方式落实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去反思和检验,改正不合理的地方,并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确保教育方式的科学性。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家庭教育还需要我们共同的探索与研究,需要家长的学习,更需要社会的关注。现代人讲:好父母是学出来的,好孩子是教出来的,好习惯是养出来的,好成绩是帮出来的,好沟通是听出来的。确实,没有天生成功的父母,也没有不需要学习的父母。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现代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和方法,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孩子的健康成长才有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词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第11页

[2] 有吸收力的心灵.意.蒙台梭利著..薛杰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7 P273.

篇2

关键词:基石、原始性、快乐式教育

俗语有云:“有其父必有其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等。那么我们作为家长,更应该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教育的基石――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

家庭教育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原始性。

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原始性。

家庭教育第二个特点是延续性。

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2/3时间生活在家庭之中,朝朝暮暮,都在接受着家长的教育。这种教育是在有意和无意、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的教育影响着子女,所以有些教育家又把家长称为终身教师。

二、孩子心理的净化剂――良好的家教

孩子对世间的善恶是分不清楚的,但是家长也不能对他进行一味的排除跟阻碍,而是要孩子去体验,家长去监督,做到促进作用。曾经看到过一则很经典的故事:桌上放着一盘菜,里面有很多的辣椒,姥姥告诉孩子说辣椒辣,小孩子不能吃的。孩子就是想尝尝,不相信姥姥的话。妈妈在旁边夹给孩子一个辣椒让孩子吃,孩子咬了一口,闭上眼睛哇哇直叫,妈妈发话了:“这就是辣,知道吗?”看完这则故事我们或许应该能想到些什么。作为家长,我们不能一味地去传授孩子一些固定的真理,有些道理我们必须要孩子亲自去体验。同样的道理,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在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要去体会丑恶的卑鄙,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

面对孩子的固执及不知,我们作为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就应该掌握好一定的技巧,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孩子进行教育,或许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接受孩子的现状

每一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家长认为不合理的缺点,但是我们作为家长要知道这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去抹杀孩子固有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试图去帮助孩子去完善自己的性格,去鼓励孩子向积极的一面发展。一句很通俗的话就可以说明,还不会走的孩子你是不能让他先跑的,但是哪天孩子真的要想去跑,就放开他,让他试试,摔倒了就会知道这不是跑的时候。

二、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是天真的,他会对身边一些事情感到好奇,他会去想着要尝试,去做一些努力,去掌握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物。如果他感兴趣他会很努力地去把事情做的很好。不要去阻止他做什么。规定他不做什么,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该让孩子去施展一下自己的爱好。

三、给孩子适当的奖励

给孩子奖励。任何人都是需要被肯定和鼓励。作为家长,在面对孩子所得到

的成果时,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孩子的能动性,让孩子自信起来,更加喜欢去尝试锻炼自己。

四、解释成人的观点给孩子

家长有时候会对孩子有些要求,去要求孩子做些什么,有时候孩子需要理由,

篇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终身教师。

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先从家开始”,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才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开办家长学校旨在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改革发展趋势;讲授中学生生理、心理知识,探讨家庭教育正确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掌握教育科学知识,树立新颖“教学观念”;交流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计划落实。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订家长学校教学计划。

2、完善社区网络。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继续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网络。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社会的有关表现,以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

3、讲授科学家教方法。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家长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办学品位。

4、请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倾听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

三、参加对象

全校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参加者应达60%。

四、组织领导

由家长学校校委会组织实施。

五、教学内容和日程安排

第一讲:20xx年3月,开学典礼。理论学习、形势教育、家教方法、家教内容等。

第二讲:20xx年5月,农村初中生毕业前培训与合理分流。

第三讲:20xx年9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第四讲:20xx年11月,学生管理与监护责任的探讨与落实。

地点:各年级教师,学校会议室。

教师:家长学校所聘教师,分年级授课。

六、几点措施:

1、做好家长学校的前期准备工作。密切联系双安乡党委*府及各村委会,精心组织安排,使家长学校成功开办,办出特色。

2、学员点名制度:原则上各年级学生的家长都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家长接通知后要按规定时间准时到校,在班主任处报到注册。

3、分发双安中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学员守则》和《优秀家长评比条件》等计划制度,要求家长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努力塑造好家长形象。

篇4

问卷调查及访谈过程中了解到,农六师职工家庭在教育观念上,都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性,但这种认识与家长的教育行为方式差异性较大,表现在:家庭教育的方式上,民主型家庭,让孩子发表意见的不多;在家庭教育的投入方面,绝大多数家庭付出是值得肯定的,但仍需进一步的引导;在教育投资选择上,家长基本上认识到了通过各种渠道让孩子掌握日后挣钱技能的不可或缺性,但在继续深造教育和优生优育教育上还存在较大分歧。

(一)家庭教育的观念

家庭教育观念是指家庭在抚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以子女的发展、教育的方式和教育途径以及子女的可塑性等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和看法。为了测量农六师家庭对教育的态度,本文的调查问卷设计了以下相关问题及调查结果如表1:从表1可以看出,在对待家庭教育的责任方面,91.3%的家庭深刻认识到教育孩子和培养孩子是家长应尽的责任;在教育观念上,65.6%的家庭已基本或完全接受了现代社会“受教育人人平等”的观念,21.4%的家庭也基本认清了这一现代社会的教育观念,8.7%的家庭持中立态度,只有0.7%的家庭有较低的认识;84.8%的家庭不同意或完全不同意男孩子可以多读书,女孩子不需要很高的文化;91.3%的家庭认为孩子不上学读书,没有文化是不行的,只有3.7%的家庭非常同意和比较同意在家务农有没有文化都一样。

(二)家庭教育的方式

有84%的家长允许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但是在对孩子的调查中发现,只有48%孩子可以真正的发表意见,所发表的意见被家长所重视;有11%的是一切有家长说的算;2%的家长经常训斥、打骂孩子;3%的家长很少管教孩子,任孩子自己发展。总体上来说,只有不到一半的家庭是采用真正的民主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49%的家庭采用的是严加管教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有3%的家长采用的是放纵型的家庭教育方式。

(三)家庭教育的投入

1.家庭教育的直接投入在供养孩子接受学校教育时,各被调查家庭中,投入最高的一项为“买课外辅导书”,有432户会为孩子买课外辅导书;有121户为孩子订了与学习有关的报刊杂志;有255户为孩子报了英语、舞蹈、乐器、篮球、陶艺等类培训班,花费一般在300元/月左右;有234户有为孩子买了MP3、电子词典、电脑等辅助学习的设备,这类学习设备一般花费较大;有请家教、拜访老师的家庭相对较少,请家教的一般是家长水平有限或没有精力辅助孩子学习的家庭;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家庭是教育投资的主体,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较好的,有助于学习的人际关系,有的家长会把一定比例的物力财力投入到与孩子学习有关的人身上,如任课教师、学校领导、学习较好的同学等。在访谈和调查的过程中,五家渠市的居民家庭在这方面的投入比团场的要大的多。2.家庭教育的间接投入家庭教育间接投入概括起来有多方面,最主要的间接投入则表现在家庭对孩子的学习的激励和支持上。在样本总量中,有38.7%的家庭采取口头奖励,认为学习进步是孩子应该做的;买学习用品、给零花钱、给孩子买其想要的物品、带孩子出去游玩、在家给孩子做好吃的或带孩子出去吃大餐等用实际物质作为奖励的比例分别是:15.4%、10.7%、13.6%、3.1%、6.2%。有5.3%的家庭把不让孩子做家务活作为奖励的方式。

(四)家庭继续教育选择

教育投资选择指在某种特殊的情况下(经济困难),致使家庭在子女教育上做出某种选择及相应采取一定的行动。经过调查发现,在459份有效问卷中有38户家庭有孩子中途退学的经历,占8.3%。如表2,有55.3%的是因为家庭原因而选择退学,有44.8%的是孩子自己的原因而选择的退学。由表3可以看出,孩子毕业后未考上高一级学校的,有8.3%的家长表示让孩子直接回来务农,42.7%的家长让孩子外出务工或是跟着家长干个体,32.5%的家长是尽量想办法,找路子让孩子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15%的家庭表示将把子女送到职业技术学校学技术、学手艺,剩下1.5%的孩子待在家里无所事事。

(五)家庭孩子数量

农六师家庭孩子的在数量上表现为有1个孩子的家庭有31.1%;2个孩子的家庭占48.9%;3个孩子的家庭有15%;4个孩子以上的家庭有5%。其中男孩的比例为49.2%,女孩的比例为50.8%。表明计划生育政策在兵团农牧团结落实的情况较好,超生情况一般,没有出现重男轻女现象。

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实证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检验

1.信度分析根据所关心的重点不同,信度可以分为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两类。外在信度需要重置问卷,考察两次结果的一致信,由于条件不具备,因此本研究只检验内在信度,也就是问卷问题之间的内在一致性。如果内在信度系数在0.8以上,则可认为调查表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最常用的内在信度系数为克朗巴哈a系数和折半信度。利用SPSS软件计算出的克朗巴哈a系数为0.928,可见问卷内在一致性较高,完全能够满足研究需要。2.效度分析效度和信度有密切关系,效度指的是测量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内容效度不可量化,可量化的只有结构效度。结构效度分析所采用的方法是因素分析,该方法被认为是最强有力的效度鉴别方法。通过因素分析可以考察问卷是否能够测量出研究者设计问卷时假设的某种结构。在因素分析的结果中,用于评价结构效度的主要指标有累积方差贡献率、共同度和因子载荷。本研究提取了五个公因子,这五个公因子解释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68.68%,达到社会科学研究中可以接受的水平,因此可以认为本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二)建立模型

前面描述统计方法研究了农六师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影响因素,基本呈现出了投资行为倾向性特征,但各因素对投资行为的影响程度仍需进一步研究。为此,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已有的文献研究成果,对家庭教育投资行为影响重要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本研究重点从“家庭月纯收入(X1)”、“家庭子女数量(X2)”、“家长受教育年限”(X3)作为解释变量。结合农六师存在的民族特色,将“家长民族(X4)”、“家庭所在团场离中心城市的距离(X5)”也作为定量分析的解释变量。为此,建立多元回归模型:Y=A+bX1+cX2+dX3+eX4+fX5。其中Y表示“月平均家庭教育投资额”,A表示截距项,b、c、d、e、f分别表示解释变量的参数。

(三)回归分析

经STATA11软件回归分析(表5),P显著水平达到0.001以上水平,模型通过了检验,调整后的R-squared达到73.93%的解释程度。模型经标准化处理后,实证结果为:X1、X2、X3、X5都达到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而X4的t检验伴随概率为0.166>0.05,未通过检验,可能的原因是同一地区的民族已接受了同汉族对教育的相同认知水平,与汉族家庭教育没有明显差别。经散点分布图呈规则曲线分析,不存在异方差现象。因此,根据表5中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回归模型方程:模型估计结果说明:在假定其它变量不变的情况下,家庭月纯收入每增加1元,家庭中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月投资额就会增加0.07元;家庭孩子增加1个,家庭中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月投资额就会减少28.9元;家长的受教育年限增加1年,家庭中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月投资额就会增加13.3元;家庭住址距中心教育区域每增加1公里,家庭中每个孩子的家庭教育月投资额就会减少0.07元。

结论与建议

家长受教育年限越长,对子女教育投资行为倾向越显著;教育方式上多选择民主管理,与子女的沟通顺畅;家长受教育年限短,通常选择简单随意方式,不利于子女的健康发展。

家庭中子女的数量对家庭教育投资影响最大,特别是农牧团场子女普遍在2-3个,在家庭经济收入受市场影响之际,必然影响到家庭教育投入。同时家庭距中心教育区远近也会一定程度造成家庭教育投资负担。针对以上分析结果,本文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考虑:

(一)宣传落实计划生育及优生优育政策

将计划生育政策带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特别是少数民族团场,更要进行优生优育。为更好的让居民了解计划生育政策及优生优育政策,农六师师部及各连队计生所、办可联合新闻媒体等共同开展系列人口计划生育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对婚前体检、遗传咨询、产前诊断等与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政策相关的医学检查都实行免费或进行补贴。对符合优生优育政策的农六师居民子女考上大学,一次性提供奖助学金。

(二)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举办家长学校

农六师应组织教育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和学校经常性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组建专门的家庭教育咨询机构,利用互联网、电话网络、五家渠市电视台、五家渠广播电台、各连队连部广播站等,宣讲先进的家庭教育理念、设立热线电话服务,或开办家长学校,定期为家长传授家庭教育的技巧、经验等等,帮助家长们解决家庭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家庭教育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确保家庭教育的质量及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三)努力增加家庭经济收入,提升家长非农技术水平

家庭经济收入状况是影响农六师家庭教育投资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经济收入的增加,引起家庭教育投资额的增加,两者有高度的正相关关系。建议:1.技术支持。俗话说的好,授人于鱼,不如授人之渔。可以由政府牵头,组织技术小组,对农牧团场职工进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解决技术困难,引导他们向高技术、高含量的方向发展。2.从一产向二产或三产转变。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资源优势,由政府牵头或注资开展生态旅游观光、开办工厂、开办大型养殖场等,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当地的富裕劳动力,还会给当地的居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

(四)引导偏远地区家庭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和人才观

篇5

    我不是一个高深的学者,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父亲,但我有着天底下父母都共有的一颗心——把孩子培养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健康的心灵和体魄、无比的自信心。和所有的父母一样,看着自己心爱的孩子,我们眼里都流露出慈爱与期盼,如何当好父母,是中国社会的热点问题、焦点问题与难点问题,是教育中的老大难问题。

    作为父亲,我是孩子的老师和榜样。我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是一本无声的教科书,孩子的每一天都在此中浸染,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尤其是学习、生活中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经常与孩子交流,放下“老子”的尊严和架子,与孩子平等相处、交流思想,跨越代沟,做孩子的贴心人、知心朋友。我们要真正成为孩子的贴心朋友,就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具体体现在待人接物、礼仪礼节礼貌等方面。遇到困惑和难题,我经常引导他从不同的角度、立场出发,形成多种观点,采取多种方法去解决,并从中筛选最佳方案,直到他认为满意为止。在筛选时,我会说:“假如是我,我将会这样做……,你认为呢?”通过这种平等、友好的交流方式,加上平时有意无意地让他自己处理日常事务(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待客、接电话、进餐时买单,如此等等,孩子的学习、生活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会了节约,懂得了关心,明白了言出必行的道理。做为21世纪合格的家长,必须具备21世纪家庭教育的新观念,不断努力学习提高自身修养,才能培养出21世纪合格的孩子。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我对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长处、进步和努力予以认可,及时给予奖励,以此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奖励是我常用的手段之一,正确使用奖励,正确运用奖励的原则,将会收到教育孩子的效果。我在家庭教育中普遍采用精神奖励的方法。奖励必须在良好的气氛下进行,对表现的心理有很大作用,这样做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荣誉感、责任感、进取心。

篇6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习习惯;自制力;榜样

家长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太多的爱和心血,但是在家长付出的同时,也会享受孩子带给他们出其不意的惊喜和快乐。家长陪着孩子一点一点成长,孩子每一天的成长对于家长来说都是一份惊喜,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成长的过程。从孩子出生开始,这也就意味着家长要实施教育的开始。教育分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还有学校教育。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虽然接受学校教育,但是孩子在家庭中比在学校的时间还要多,这就说明家庭教育尤其特别的重要,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从小偷针,长大偷金”。这足以说明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多么重要。让孩子接受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孩子的在认知、道德、情感、行为等诸多方面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孩子没有一个好的家庭环境接受一份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势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那么怎样做好家庭教育呢?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正确认识孩子、因材施教

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然后因材施教。家长的初衷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并且能有一技之长,但是有时候会忽略了孩子适不适合、孩子能不能做到家长所要求的。如果是你的孩子根本没有意向亦或是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做,而家长还总是苛求的话,就算孩子迫于家长的权威按照家长的意愿做,但是也势必适得其反。所以家长发现孩子适合什么比要求孩子应当做什么更重要。

二、掌握分寸,量力而行

在家庭教育中应该把握一个“度”,把握分寸。把孩子每日每时的日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孩子没有一点娱乐、休息、体育活动的时间,不给喘息的机会,恨不得一下子就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神童”,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正确的。应当适当给孩子减压,劳逸结合,不要让孩子有所负担。

三、家长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孩子牙牙学语起,家长就担负起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责任。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连站立的姿势、说话时的声调和表情都会为孩子所效仿,因此作为父母应当做好表率。假如一个嗜赌成性的母亲经常在家里玩牌,那么他的孩子在这种环境中生活,耳濡目染也会对孩子有不好的影响。家长可以经常在家里看看书、一起下棋、利用周末去做义工等。身教胜于言教,家长应该用行动去感染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四、多鼓励、少批评

篇7

单亲家庭是指跟随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家庭。近年来由于受社会风气影响,离婚率居高不下,造就了大量的单亲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他们的生活环境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本来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日子受到了冲击,他们还不成熟的心理由于家庭的变故而受到了伤害,他们的心理创伤不是一下子就可以愈合的。单亲家庭的学生主要有以下心理特征:第一,内向自卑。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骄傲。处在一个缺少父亲或母亲的家庭里,孩子就缺少了这份优越感。离婚家庭的父母由于彼此的感情不和而对子女产生负面影响,使孩子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而缺乏自信的重要原因。第二,抑郁冷漠,充满憎恨。有的学生对失去父亲或母亲十分痛苦,加上父亲母亲的不负责任,心灵受到极大伤害。当看到其他同学在父母面前撒娇或父母对他们的宠爱,心里就会十分难受,于是自我封闭,我行我素。第三,暴躁易怒。有些学生,由于家庭的缺陷,使自己郁闷的心情无处宣泄,于是表现为性情暴躁,遇事易冲动、好斗。

二、存在的不良教育方法

不管是留守家庭还是单亲家庭(包括一些完整的家庭),导致学生成为问题学生的主要原因是教育方法不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教育缺失留守家庭由于父母常年在外,而祖父母、外祖父母或是由于精力不足,或是自身的教育水平有限,除了管好孩子的日常起居,提供必要的生活资料以外,无法提供学业上、心理上的支持。学生在学校以外的教育就无法得到保证,平时的生活基本上处于失控状态,这种缺失的教育无法给学生提供良好的精神支柱。2.溺爱教育溺爱教育在留守家庭和单亲家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被调查的家庭中,这种教育占51.3%。不管是留守家庭还是单亲家庭,父母为弥补对孩子造成的不足或创伤,把全部的情感都施加在孩子身上,对他们的疼爱和关怀更是无微不至,只要能做到,各方面都无条件满足。2011届机械班有个童姓男生,父母在外地开了一个香榧加工厂,他就跟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小学开始,爷爷奶奶就对他百依百顺,是属于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那种溺爱,什么要求都能满足他。初中毕业后,他到远离家乡的市区来读书,经常逃课去网吧,弄得奶奶焦头烂额。3.“放羊式”教育在这两类家庭中,这类教育也不在少数,在所调查的问题学生中占26.8%。有的留守学生寄养在亲戚中,除了父母定时给学生提供生活费外,其他时间都不予以管理;而在离异家庭中,由于父母双方都各自重组家庭,孩子成了“两不管”,孩子在平时都处在失管状态,有时候老师找家长也各自推脱。4.暴力教育暴力教育现象在家庭教育中也时有发生,占问题学生家庭教育的15.3%。在家庭教育中,有的家长奉行“棒头出孝子”的传统思想,认为不打不成器;有的家长由于爱子心切,对达不到他的要求的子女严加管教,实行打骂;还有少部分家长因为生活的不如意,就拿孩子出气。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学生,往往具有恐惧感、自卑感,脾气暴躁,意志消沉,自控力差。还有其他的家庭教育误区,作为父母必须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避免陷入种种误区,进而才能很好地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改进家庭教育以防止问题学生的出现

篇8

专家简介:

王宝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先后主持和参与7项国家级、部委级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家庭教育代表作有:《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特点、主要误区及指导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跟踪指导家庭教育丛书》、《教子有方》等。

宋代的司马光曾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这句话是讲:令人担忧的不是母亲不爱孩子,而是她只知道爱孩子,却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一句话――不懂得教育孩子的规律与方法。

一切教育都是理性行为,家庭教育也不例外,而且是充满情感的理性行为。如果情感冲淡理智,甚至失去理智,就必然发生违背规律的非教育行为,甚至于反教育的行为,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而这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比较普遍的一个问题。

有这样一个事例:春节期间,一对父母带着6岁的儿子逛商店。儿子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就要求家长购买。可是家长以儿子的玩具太多为由,拒绝了儿子的要求。孩子就跟父母哭闹,坐在地上不起来。很多的人围上来了,七嘴八舌:“过春节,孩子要个玩具,买了算了,不要让他哭闹的。”这个时候,家长也觉得不好意思,掏出钱来买了这个玩具,孩子抱着玩具,高兴地跟着家长走了。

这对父母的做法就是情感冲击了理智。本来是可以先不买的,但是禁不住孩子哭闹,更不愿意旁人说三道四。那么,如果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怎么办?孩子又是哭闹,你是不是又答应他的要求。假如有了3次、4次同样的情景,孩子就会摸到家长的脾气,找到“战胜”家长的“法宝”。家长的非理性行为会使孩子养成任性、盲目消费的毛病。以后你再来“改造”他这个毛病,那是很难的。

生活中,这样无原则迁就孩子的情形太多了。有的母亲因为孩子不听话,就找我咨询教育的方法。我仔细询问情况之后发现,是母亲的“心太软”,放弃了“理智”,过于迁就孩子,进而给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制造了麻烦,孩子身上的毛病越惯越多。这印证了司马光的另外一句话:“慈母败子。”这里的“慈”,讲的不是正常的爱,而是娇惯、溺爱。

同样的情景发生在另外一个家庭,也是父母带着孩子去商店,孩子想买玩具,家长说明了不买的理由,孩子坐在地上又哭又闹。这时母亲跟父亲两人小声地商量几句,然后母亲对孩子小声说:“儿子,今天为什么不能买这个玩具,道理给你讲清楚了,你非要买,就在这儿坐着闹吧!我跟你爸爸先回家了。”说完,扭头就走,孩子一看爸爸妈妈走了,立刻停止哭闹,翻起身来跑着去追他们。父母出了商店大门以后,径直往家走,孩子紧跟着追。夫妻俩不搭理孩子的做法,给孩子一个小小的惩罚。这样,一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孩子就不敢任性的哭闹了。

当然不是说,第一个例子中的家长给孩子买了玩具,回去就不能进行教育了。只要家长有理性认识的话,他们可以给孩子讲清道理,坚决地表示“下不为例”。以后不再无原则迁就,同样可以产生好的教育效果。

第二个例子告诉我们,如果你的教育是伴随感情的一种理性的行为,避免孩子养成坏毛病,他的成长就会更健康、更顺利。

现实家庭教育中,家长情感冲击理智的做法有哪些呢?

其一,无限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

任何一个孩子都是有各种需求的,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他们的需求有的是正当的、合理的,有的是不正当的、不合理的。孩子年龄小,没有辨别能力,欲望没有止境,当孩子向家长提出要求时,家长如果不理性,做不到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限制和疏导孩子不合理的需求,孩子身上就会滋长许多毛病,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其二,过度地教育孩子

许多家长,对孩子爱之深、求之切,恨不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天才,成为班级里学习最好的。考试要求100分,99分也要批评一通;排名在前十名也不满意,总对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孩子完成了老师留的作业,家长还要再增加一些作业;周六、周日给孩子报几个培训班,希望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给孩子留下的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少……家长的全部精力乃至有限的财力都倾注到孩子的身上。现在,有很多的家长对孩子进行着“过度”的教育,使孩子失去了快乐的童年,家长也失去了应有的生活。

其三,面对孩子经常犯“冷热病”

一些家长在孩子面前,往往情绪失控,表现出不理智的行为。控制不住“高兴”,更控制不住“发火”。有一个小男孩说:“我妈妈有‘毛病’,如果我考了一个好分数,她会抱着我亲我好几下,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如果考分她不满意,就一把把我推倒在床上,狠狠给我几巴掌。”记得传媒曾多次报道:有的家长因为生气,把孩子打残废了,有的甚至断送了孩子幼小的生命。

其四,对孩子盲目实施奖惩

篇9

1.家庭基本情况(1)家庭的经济收入从家庭人均月收入情况看,绝大部分家庭的收入相对稳定,月平均收入在1000元以上的占总数的85%,个别从事个体经营的家庭收入不固定,占总数的15%。另外,通过访谈得知,很多幼儿的家庭还有家里老人们的资助。为了孩子的未来发展,家长们都非常重视对孩子的教育,稳定的经济收入为孩子的养成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调查结果见表1。(2)家长的学历父母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从调查结果来看,鸿智幼儿园家长的学历达到大专以上的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总体水平较高。这也与幼儿园所处的地理位置有一定关系,这是一所位于屯溪中心城区的幼儿园,家长多为在城区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3)家长的职业父母的职业差别也是影响家庭教育的客观指标之一。家长所从事的职业不同,会对幼儿的家庭环境、家庭学习条件、学习气氛、幼儿的心理发展等带来不同的影响。从调查结果来看,鸿智幼儿园小班幼儿家长职业为机关干部及企事业人员约占调查总数的一半左右。这个比例大致与表2家长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家长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除去10%的留守儿童的家长,90%的家长都在屯溪区范围内工作,并且大部分孩子是和父母共同居住,因此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对幼儿进行家庭养成教育的。调查结果见表3。2.家庭的教育观念本次关于家庭养成教育情况的调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1.生活卫生习惯养成方面;2.生活自理方面;3.学习习惯方面;4.品德行为方面;5.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家长在本次调查之前对家庭养成教育不甚了解,在完成调查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家庭养成教育的概念和内容。100%的家长都认为对幼儿进行良好的养成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约有45.5%的家长对目前自己家庭的养成教育表示满意。在家长对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环节的调查中,90.9%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同等重要;85.6%的家长能够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但只有27.3%的家长能够坚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和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幼儿的教养方式方面,87.3%的家长选择说教、打骂、以及榜样,只有极少数的家长会使用激励和做游戏、讲故事等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结合问卷中家长的教育理念来分析其它四大方面的养成教育情况。(1)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通过访谈得知,在卫生习惯较好的家庭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也比较好,特别是家长在医疗卫生部门工作的幼儿,都有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由于职业特点,这些家长能给幼儿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而在那些家长平时不太注意自身卫生习惯的家庭中,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也较差。调查结果见表5。由此可见,在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中,家庭教育至关重要,特别是家长的示范行为,直接影响幼儿行为。(2)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养成家庭结构是影响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调查结果反映出在目前的幼儿家庭中,大部分家长认为幼儿年幼体弱,缺少生活经验和能力,需要得到大人的关心和呵护,特别是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对孩子过分溺爱、娇宠,不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由于是隔代教育,孩子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往往存在“孩子还小一切慢慢来”的心理,更愿意包办代替,放松了对必要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在逆境中锻炼意志的机会,形成这一部分孩子自理能力普遍较低的现象。调查结果见表6。(3)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学习习惯的好坏与家长的学历存在较大关系。在家长学历水平较高的家庭中,更强调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而家长学历较低,常常忽视这一点,缺乏科学的教育方法。(4)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培养从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幼儿能够正确地使用礼貌用语,能做到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物品,但只有少数幼儿会主动去帮助和关心他人,能够做到父母提出的要求。结合幼儿养成教育的培养情况来看,如果家长平时在家能够言传身教,那么在这些家庭中的幼儿都有良好的品德行为表现。调查结果见表7。

二、结论和建议

幼儿养成教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每个家庭的养成教育的侧重点和力度有所不同,因此在幼儿养成教育的具体方面存在差异。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家庭教育起到了其它教育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要充分发挥这种独特的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养成教育观念古语有云:“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期养成的良好习惯可以影响他的一生。但遗憾的是,现代家庭教育普遍重视孩子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孩子进行品德、行为习惯和情感的教育。这不仅导致很多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低下,习惯依靠父母和长辈,而且导致了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等传统美德也趋于淡化,孩子更多表现出较强的占有欲,不懂得关爱他人,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

(二)掌握有效的家庭养成教育方法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项教育都必须适应受教育者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否则就不可能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小班幼儿年龄一般是3-4岁,他们刚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既带有婴儿的“痕迹”又带有幼儿期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在爱模仿、情绪化和思维带有直觉行动性等方面,因此,家长应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来进行科学的养成教育。1.树立良好的榜样模仿是小班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孙敬修老前辈曾对家长们说:“孩子们的眼睛是照像机,脑子是录音机,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刻在他们的心上,要做好榜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小班幼儿的思维具体,只能从表面去理解事物,主要依靠动作来进行。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幼儿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家长平时的一些坏习惯、说的一些不文明的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可能在无意中被幼儿效仿,而一些幼儿的性格、行为习惯会从父母的言谈举止、待人处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运用科学的养成教育方式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他们的行为常常会受到情绪的影响。[3]小班幼儿容易激动,常常越哭越兴奋,即使家长给幼儿讲道理,幼儿也不愿意听,这时只能用行动使他安静下来,比如拿毛巾给他擦擦脸,用温柔的声调说话,让他感到亲切,情绪上渐渐不再对立或者暂时转移注意,等他完全冷静下来以后,才能对他进行说理教育。所以,对小班幼儿的教育应使用耐心说服和引导的方式。幼儿心理发展的泛灵论特征,在小班幼儿尤其突出。家长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时,可以利用幼儿这一特点,创设拟人化情境,利用各类小游戏吸引幼儿注意力。真实的或虚拟的生活情景、小故事都会收到非常好的教育效果。表扬法在幼儿教育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方法,对于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家长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并提出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例如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果仅有语言上的表扬和鼓励是不够的,这时家长可以采取多样化的表扬手段来肯定幼儿,比如利用奖励小红花,奖励糖果等物质奖励方法,或采取榜样激励法等多种手段来鼓励幼儿。3.教育方法保持一致教育的一致性是家庭教育的原则之一。在家庭教育中,家庭不同成员之间,常常因教育观念、教育态度、管教孩子的方式方法上存在差别形成不一致。[4]比如父母对子女要求不一致,就会造成家庭教育者管教要求之间的矛盾,结果削弱了教育效果,还容易造成幼儿“两面派”的性格。此外,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祖父母或外祖父母们格外疼爱自己的儿孙,他们总是想让孩子更多地得到爱,但是过度的宠爱,常常会使孩子依赖于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庇护,甚至当受到父母的正常教育时,他们也拒绝接受,而以祖父母、外祖父母作为反抗这种教育的武器。这种爱,对孩子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害了孩子。只有家庭中各成员间不同的教育观点统一在正确的科学的基础上,保持教育过程的一致性,才能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养成教育氛围,使孩子健康成长。

篇10

一、后进生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原因。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中小学教育在培养出一批拔尖人才的同时也造成了一批后进生。学校在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只重视抓少数尖子生的时候,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学校在抓知识传授的时候,忽视了学生优良思想品德的养成;同时教学方法整齐划一,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从而使一部分适应不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与思想品德方面逐渐与其他学生拉开了距离,成为了所谓的“后进生”。另外,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以学习成绩为唯一的或主要的标准,使学习好的学生用优异的学习成绩 “一俊遮百丑”,缺点毛病可以忽略不计。对后进生则是用学习成绩差以偏概全,看不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这种评价只能使“后进生”越来越多。

(二)家庭原因。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随着形势的发展,不少孩子的家长外出打工,孩子留守在家,家庭教育严重滞后甚至空白。2.家庭经济水平的影响。由于农村经济较为困难,家长只重视眼前实利,忽视了子女教育。3.家长文化水平的影响。农村学校的学生家长普遍文化水平较低,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不能正确地看待和理解孩子,造成学生心理压力过重。4.不健康家庭的影响。有些家长或家庭成员有不良行为,学生在家庭中耳濡目染了一些恶习。在这种不健康家庭教育的影响下,学生逐渐形成了学习和品德上的障碍,渐渐成为后进生。5.单亲家庭。离异或丧偶家庭的学生旷课、迟到、扰乱课堂秩序,不完成作业的人数远远多于健全家庭。6.父母外出打工的影响。家长的外出打工减少了对后进生的家庭监护,又给后进生增加了家庭劳动负担,在校学习与请假帮务土地之间形成了极大矛盾,致使后进生形成厌学、逃学乃至辍学心理。7.家庭教育的误区。一是家长期望的误区。后进生的整体素质一般都比较低,但其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同优秀生的家长一样突出,给孩子定的目标高超过了孩子的实际能力,造成了过大的心理压力,最终必然与孩子的现实发生碰撞。二是家庭教育重点的误区。重智轻德,要成绩多,要品质少。三是家庭教育方法的误区。在孩子不出问题时溺爱多,给金钱多,给关心少;消极影响多,积极影响少。家长言行失范,对孩子的要求严,对自己的要求松。对社会问题的评价,消极言论多,积极言论少,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动辄采用粗暴的棍棒教育,造成了教育上的恶性循环。

(三)社会原因。教育客观上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社会往往片面地看重学习成绩,学校教育就要努力培养学习优秀的学生。这种使用人和培养人的机制使学校教育在培养了成绩优秀的“精英”的同时,也“造就”出一大批后进生。

更为严重的是,社会对薄弱学校的不满心理也因此越来越重,家长对薄弱学校存有偏见,“择校”是这种心理最强烈的表现,特别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更是如此。只要有一点可能,父母就绝不会把孩子送到自己不放心的薄弱学校去。摆脱薄弱学校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择校,通过择校,不同素质的学生被分流到了与社会认可的水平相应的学校。

实行小学免试直升初中后,择校分流学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一些比较好的学校在按政策规定招收属于本校的尖子学生的同时,违反规定擅自扩大范围以自己的办学优势和优惠的许诺吸引属于其他学校的优秀生源,使原来的薄弱学校后进生相对集中的生源质量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

(四)学生自身原因。后进生形成的内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归因不当。二是学习兴趣不高。三是学习方法不当。四是自我评价水平低。五是价值观念有偏差。六是非智力因素水平低。

二、转化方法

(一)给后进生以爱心。爱心融情、知识交融的关键是教师。只要我们从实际出发,给他们适宜的条件,再引导他们不停地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由浅入深,后进生定会变成优秀生。

(二)要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转化后进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把学习基础差的学生与优秀生同桌,便于“兵”教“兵”。坚持从起始年级抓起,起始学科抓起,从最后一名抓起,不忽视每一个后进生的闪光点,也不放过每一位后进生的弱点。

(三)要了解学生。了解后进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前提。其次是在方法上,对症下药,选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开导教育,促其转化。

(四)要尊重后进生。教师要关心后进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情感,激励后进生奋发向上。

(五)设立“后进生进步奖”。这是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立的最能激发后进生的上进心,增强后进生自信心的最好办法。我们招收的学生底子薄,但我们确立了“零的起点,十分的奋斗目标”。用入学成绩与中期考试成绩比较,中期成绩与期末成绩比较,只要后进生有较大的进步,就给予表彰奖励,增大后进生的奖励名额,尽可能使绝大部分后进生在短期内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