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6: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经济的重要论述

篇1

【关键词】数字经济信息经济知识经济

一、信息经济的内涵

“信息经济”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马克卢普和波拉特对于知识生产的有关研究。马克卢普1962年在《美国知识的生产和分配》中建立了一套关于信息产业的核算体系,奠定了研究“信息经济”概念的基础。1977年,波拉特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按照农业、工业、服务业、信息业分类的四次产业划分方法,获得广泛认可。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保尔・霍肯在《未来的经济》中明确提出信息经济概念,并描述信息经济是一种以新技术、新知识和新技能贯穿于整个社会活动的新型经济形式,其根本特征是经济运行过程中信息成分大于物质成分占主导地位,以及信息要素对经济的贡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范围内拉开了讨论“信息经济”概念及理论体系的序幕。目前,比较成熟的研究观点认为信息经济可以从微观和宏观角度理解。从宏观经济角度看,主要研究信息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系统中的运作规律。这种观点同知识经济相通,属于同一个范畴;而从微观经济角度看,信息经济所涉及到的重点研究内容是分析信息产业和信息产品的特征、以及信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力度。这种观点强调信息经济是信息产业部门经济。由于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的微观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因而相当多的专家学者更倾向认为信息经济一定程度上主要是指信息产业经济。

二、网络经济的内涵

“网络经济”概念的提出同上个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因特网的兴起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网络经济又被称为因特网经济,是指基于因特网进行资源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为主的新形式的经济活动。在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及电子商务的蓬勃兴起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方面,伴随国际互联网的发展,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资源配置得以进一步优化,构成网络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另一方面,电子商务带来虚拟网络交易模式,传统交易活动演变成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网络交易活动,构成网络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数字经济相比,网络经济这一术语的区别在于它突出了因特网,并将基于国际互联网进行的电子商务看视作网络经济的核心内容。

三、知识经济的内涵

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科技进步,全球知识生产、流通速度不断提高,分配范围不断扩大,社会经济面貌焕然一新。在此背景之下,相当多的学者也开始关注知识与经济社会之间的联系,知识经济的概念逐渐形成。例如,美国丹尼尔・贝尔和日本屋太一等学者分别从“后工业社会”、“知识价值社会”的角度论述了知识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这些论述虽然还没有提出知识经济的基本概念,但却已经涉及到了知识经济的基本内容。

199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年度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中认为,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直接依赖于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知识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因而“知识经济”是一种知识为基础要素和增长驱动器的经济模式。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和应用达到了空前的规模,知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已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引擎。正如美国学者美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所言:信息科技强化了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换言之,知识经济最重要的特征是知识的创造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重大幅度地增加了。

四、比较及总结

通过上述各概念分析,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网络经济和数字经济之间的确存在差异。知识经济强调知识作为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信息经济强调信息技术相关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网络经济强调因特网进行资源分配、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则突出表现在整个经济领域的数字化。但正是存在差异,才产生必然联系性。虽然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早已提出,但是“知识经济”概念的提出并受到重视却是最近几十年的事情。知识经济的产生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并最终孕育了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诞生。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更加促进人类知识的积累,并加速人类向数字时代的过渡。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这些概念在同一个时代提出并不是相互矛盾或重复,而是从不同方面描述当前正处于变化中的世界。“知识经济――信息(产业)经济、网络(因特网)经济――数字经济”之间的关系是“基础内容――催化中介――结果形式”。知识的不断积累是当今世界变化的基础;信息产业、网络经济的蓬勃发展是当代社会发生根本变化的催化剂;数字经济是发展的必然结果和表现形式。因而这几个概念相辅相成,一脉相传。

图1 数字经济等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参考文献

[1]乌家培,肖静华.信息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吴季松.知识经济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3]乌家培.信息社会与网络经济[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2.

[4]纪玉山.网络经济学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5]刘列励.信息网络经济与电子商务[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心理经济 网络经济 心理学 电子商务 未来经济

“经济”是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无论是学者,还是组织对这个概念的研究一直没有间断过。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对于“经济”的研究及讨论上升到新的阶段,都在探索未来经济会是什么?因而就出现了信息经济、体验经济、知识经济、注意力经济、网络经济、新经济等等。这些关于经济的说法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对未来经济的概括及描述,但本人认为,在这些描述中均忽略了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因为人类是经济发展进步的第一生产力。只有人类,才能创造社会、创造世界和创造未来。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但它只是为人类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手段,仍无法完全代替人类,智能机器人也是如此。因而,在未来经济学说的探索和论述中要充分地考虑人的因素,由此便产生了“心理经济”学说。

心理经济学说

人是具有思维和理想,并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人的各种言行、一举一动均在大脑的控制和支配下,而大脑发出的各种指令均要受到心理活动的影响。当然,人的心理活动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在未来经济的研究中不考虑人的心理因素,显然是不全面的。因而,要将心理学的知识及理论有机地结合于新世纪经济的研究之中,本人大胆地提出“心理经济”即将到来。

有学者认为:网络经济 = 知识经济 + 网络,本人认为:心理经济 = 网络经济 + 心理。即在肯定人类已经步入网络经济社会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心理学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从而更加突出人类在经济活动中的主导地位,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及理论来研究未来的各种经济活动,使其成果更能符合客观的现实社会,并描述经济社会的发展趋势。其中,网络经济的狭义定义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网上进行各种经济活动以及其他相关经济形态活动的总称。

心理经济是未来经济

从心理学体系的角度来理解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简称心理。而心理活动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心理学把心理活动分为两大类: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是指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即心理动态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是标志着人们个别差异的心理现象,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当今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使得对人的个性心理的研究及应用提供了重要条件及基础。网络经济所追求的商品个性化、服务个性化、消费个性化、需求个性化等等,在个性心理研究的基础上使其实现成为可能。

另外,心理学广泛应用于社会实践活动各个领域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以普通心理学为主干、以多心理应用学科为分支的学科体系,其中包括社会心理学和商业心理学等分支。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研究人与人交往中的心理活动,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商业心理学是研究商业经济活动中人们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研究的对象是商品经营者和消费者在营销活动中的心理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以及商业经营活动中的组织管理与心理的关系。这两种分支对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首先,通过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才能充分掌握人的心理,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才能采取有效措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其次,通过商业心理学的研究,才能真正掌握商业活动双方心理状态,为解决消费者为什么买?及经营者怎样去卖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由此又出现了市场营销心理学这个分支。虽然在此分支中关于消费者心理的研究较多,但关于经营者心理的研究却较少,这也是心理学在经济活动中没有发挥较好作用的原因之一。而心理经济中的心理是把商业活动的买卖双方均看作是复杂的人,而对人的心理进行系统地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商业活动中去。第三,要明确指出文中所谈的心理是以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和研究心理。即:心理的实质既是大脑的机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其心理过程是通过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密切结合来完成。

心理学同其它学科一样,正在伴随着经济发展、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在网络经济的新时代中的心理学必然出现全球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新特征。这些新特征必然加快心理学在网络经济中的应用,如虚拟市场心理学、网络营销心理学等,这一切促进了网络向生产力的转化,必将推动心理经济的到来。

从市场营销心理学的角度来理解

国内外对市场营销心理学的研究均是以知觉、注意、学习和态度四大心理理论为基础开展各项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互联网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许多学者将这些心理理论与现实经济相结合提出许多种经济学说,如体验经济、注意力经济、知识经济,并在各种经济学说之下来探索虚拟市场营销中的心理理论。详细分析这些经济学说对于虚拟市场营销心理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均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体验经济学说可以理解为注重知觉心理理论在虚拟市场中的应用,但由于体验式受到产品特性的限制,使得营销的实施范围较小;注意力经济学说阐明了知觉和注意心理理论在虚拟市场中的作用,但注意力不等于购买力,使得争夺眼球的营销之战的硝烟很快散去;知识经济学说是将知觉、注意、学习三种心理理论有机结合的重要体现,如企业需要学习型组织、消费者要进行“学习的革命”,但只学不用或者知识不能转化为效益,其在营销中的价值将大大地降低。逆向思考,可以大胆设想,将知觉、注意、学习、态度四大重要心理理论有机结合应用于虚拟市场的营销之中定会完善虚拟市场营销的心理学理论,从而提出“心理经济”这个学说,并认为心理经济是未来的经济。如今经营者和消费者均注重的“诚信”就是态度理论的具体表现之一,而且心理经济学说会加快心理学理论在虚拟市场营销中的实际应用,促进虚拟市场营销中诸多问题的有效解决。

从解决电子商务相关问题的角度理解

电子商务可以简单地认为是互联网与商务的有机结合。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使其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较小。特别是网络泡沫现象,对电子商务的打击是沉重的。虽然在SARS期间电子商务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并具有比较理想的发展势头。但伴随SARS疫情的结束,似乎电子商务又恢复了平静,又成为制造网络泡沫的原因之一。迄今为止,电子商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未能很好解决,如网上支付、网上安全、实物配送、网上诚信、网上法律、盈利模式等问题,因而出现这种结果就不足为奇了。事实上,许多问题都与电子商务的参与人有关,或者说与参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因而可以采取心理手段辅助问题的解决。以下仅以电子商务中两个问题的解决过程来论述心理学的应用,为心理经济成为未来经济创造条件。

网上支付问题。目前,我国的网上银行提供的网上支付现状相对于近6800万的网民和30余万网上公司或商家来讲是十分充裕的,技术上完全能够满足网上支付的需要。因为自从1998年2月,招商银行推出“一网通”服务,成为国内第一家推出网上银行业务的银行;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成功地进行了第一笔电子交易以来。相继有50余家分支机构开展实质性网络银行业务,企业与个人客户超过1000万户。这些网上银行,正在为我国开展电子商务提供快捷的金融服务。其中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光大银行、中信实业银行等。经过近几年的努力,这些网上银行正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并为我国电子商务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如,招行的“一卡通”发卡量近2000万张,并被消费者评为喜爱的银行卡品牌。而且自2002年许多外资银行,包括汇丰银行、东亚银行等,已获准在中国内地开办网上银行业务。这一切,充分地证明了国内网上银行能够保证网上支付业务的顺利进行。

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的个人或商家不使用网上支付工具呢?原因可能有许多,但主要还是安全问题。这个问题,本人认为仍然是心理问题。打个比喻:假如在不考虑价格的前提下出去旅游,问旅游者是愿意乘汽车,还是愿意乘飞机?仍然会有许多人愿意乘汽车,因为他们认为乘飞机不安全。事实上,按飞机起落次数与汽车出车次数进行比较会发现飞机的事故率要低出很多,即乘飞机更安全。由于国内外的飞机事故均有报道,使人们对乘飞机产生担心害怕、感觉不安全的恐惧心理。而乘飞机与汽车就相当于网上支付与传统支付,网上支付的确存在安全问题,那么传统支付就安全吗?谁没有经历过丢失钱财的时候呢!只是网上支付出现的安全问题易报道及传播,才使人们得出网上支付更不安全的错误结果。心病还需心理治,可采取扩大宣传策略加强网上支付的宣传规模,提升使用者的使用信心。并借助使用者的亲身体验,逐步消除人们对网上支付的不放心、不信任的恐惧心理,扩大网上支付的使用群体。另外,要让人们清楚地认为到绝对的安全是不存在。

网上诚信问题。诚实和信誉对于经济活动中任何参与者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为只有“诚信”,才能获得信誉,而“信誉”是所有商务生存发展之根本。但令人遗憾的是,诚信正是国内商家或消费者所缺少的,也是商界许多失败案例的根源所在。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商家及个人更需要呼唤诚信,逐步地树立诚信形象,为建立诚信社会做出贡献。那么,网上诚信问题是电子商务的主要障碍吗?本人认为,就其国内商界的现状而言不是主要障碍。因为对于网上商务参与者的真实性问题,正在借助CA机构提供的数字签名、数字证书、数字签章等手段来解决,而且工商管理机构正在解决网上公司的登记注册问题,已经在一些城市中试行;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进步,人们的知识水平、思想境界正在提高,更加重视诚信的建立;国内正在加强网上欺诈的打击力度,2003年厦门3.27特大网上诈骗案的告破就说明了这一点;在传统现实的商务活动中就没有虚假、欺骗等现象吗?当然有,而且很多。

网上诚信问题也是一个与心理有关的问题。因为诚信就是态度心理理论的具体表现,诚信的判断标准是与人们对诚信的理解有关,又与人们根据以往经验的积累而产生的判断力有关。这些均是心理现象,并且是因人而异的。另外,诚信是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对其要求是有区别的。如早期消费者能买到货真价实商品,就认为商家的诚信好,但现在已经远远不够了,人们已经将商家的经营形象、服务质量、及时应答等等看作诚信的表现。这是因为伴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事物的感觉、感受和体验,以及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在发生着变化,或者说人们的心理状态发生了变化。再有,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认为虚就是假。心理作用产生虚拟互联网上都是假的,不真实和不放心导致对网上商务的不信任。

既然网上诚信问题是一个与心理有关的问题,就可以通过心理的手段协助问题的解决。首先,要通过宣传解决人们对虚拟世界的正确认识,转变虚就是假的错误观念。国内正在从技术及法律方面解决网上欺骗行为,网上商务真实可靠性是有保障的,排除人们对网络恐惧的心理障碍。其次,大力推广优秀的网上商家和消费者的诚信典型,建立诚信的标准样板,解决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状态的差异而导致诚信的分歧理解的问题。第三,商家要建立诚信机制,如康佳集团公司的“质量第一,信誉为本”经营战略很值得借鉴。商家要加强对消费者的诚信要求。如网上登记注册信息的真实性,必须通过技术、沟通、奖励等手段进行检验和验证。要明确地告之消费者,商家注重诚信对虚假注册将坚决取缔,打破消费者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而对于1900年出生、E-mail:11@22 能通过注册的问题很值得深思。商家和消费者都要善于培养诚信,树立以讲诚信为荣的思想观念,逐步实现诚信社会。

综上所述,本文从三个角度较详细地论述了心理学在经济活动中所能发挥的作用,肯定了心理学能够加快网络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了我国电子商务有序健康的发展,推动了网络经济的建设步伐。这一切,将使人们更加重视心理学的发展及应用,坚定了心理经济是未来经济的观点。当然,还可以从其它角度来论述心理经济即将到来,如从网络技术应用历程的角度、从新经济争论的角度、从网络经济发展历程的角度等,这些有待于今后的研究及论述。

参考资料:

1. 张小蒂等编,网络经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

2. 贾建华等著,市场营销心理学[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3

篇3

    摘要:文章论述了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在西部经济开发中的作用、途径及问题等,说明了数据库的信息源、类型。

中图分类号G25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一697(2004) 01一0192--02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进行西部经济大开发的世纪。在这场伟大的世纪大开发中,不仅需要人才、物质、财力方面的支撑,更需要准确、畅通的信息障碍。近年来,我国针对各行业的数据库层出不穷,对数据库建设的各个方面的论述屡见报刊,但对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的建立却重视不够,鲜有涉及。然而,地区经济的研究、开发、发展却离不开地方文献的支持,建立具有地方特色文献数据库已是图书馆、情报所等文献信息机构不可忽视的问题,需要共同研究并付诸行动。

一、地方文献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方文献是以一个地区为论述对象且反映该地区特色的文献资源,是了解和研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历史地理等方方面面的主要情报源,它对于发挥该地区传统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l为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地方文献是对一地的综合反映,其内容包容了该地区在各个时代各方面的情况。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经济部门只有以此为基础,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的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并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结合对当前现实情况的调查研究,才能减少失误,制订出符合本地实情、发挥本地优势的科学的规划与措施,加快地区开发的步伐。

2直接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地方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关于本地的地理、矿藏、物产、名胜古迹、民族民俗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地的经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源。该地区内各不同区域的开拓者、创业者可据此寻找、开发适合本区域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区域经济优势,进而推动该地区经济建设。如地方文献中记载的山野特产、种植养殖、矿产挖掘、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等,都是拉动、繁荣本地经济的重要途径。

3为本地文化繁荣服务。文化与经济,历来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相伴相生,既互相对立,又相辅相成。西部开发,不仅仅是经济的大开发,同时也是科学文化的大开发。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着地方文化,其本身也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有利于保存地方文献资料,有利于保存、弘扬地区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为文艺创新服务。

二、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信息源

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信息的载体日益丰富,除了注重收集传统的纸质文献以外,应加强对以下载体形式的信息源的采集:  

 l缩微文献。如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自1986年以来,国家对历史文献抢救、保护而进行的历史文献缩微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补充采集地方文献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视听文献。如电影拷贝、录像带、录音带、电视节目等等。其中,电视将书籍、报刊等文字传媒的记载功能、广播的言说功能及电影的影像直观功能汇于一身,其关于区域性新闻时事、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的节目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是反映本地情况及本地与外界关系的重要信息源。

3电子文献。这是指信息存储在磁带、磁盘和光盘等载体上,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浏览阅读的文献信息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软件读物等等。一张5寸光盘可存放20多卷本百科全书,一张1.2兆软盘存储量相当于一本60万字的书的内容,它们巨大的存储量是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

4网络信息源。近些年来,因特网迅猛普及,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异常丰富,网络化文献资源层出不穷,主要有各种网络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以及各专业网站上的信息源等。

三、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类型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将传统图书馆、情报所等单位收藏的上述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转化为自成一体的数字化文献的过程。数据库的建设尤其是全文数据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因此应根据文献所涉及的内容、质量以及用户的需求程度,建成不同类型的数据库。

 l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包括文献的书名(篇名)、作者、正文、图像、参考文献及摘要、关键词等数据,用户可通过多种途径检索到一份文献的全文内容。我们应选择那些学术价值、史料价值、使用价值高的,内容丰富、富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编制成全文数据库。它揭示的内容深,可满足用户多层次检索的需求。

2文摘数据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的载体不断发生变化。地方文献在以传统的印刷书籍占据主角时,更多的非书资料正逐年增加。这部分非书资料虽然内容繁多,但其本身的检索使用都较方便,故不必要建成全文数据。然而非书资料仅从外表又看不出其具体收藏内容,故需要对原始文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加工成文摘或提要式录入,以向用户简要介绍文献的主要收藏内容,建成摘要数据库供用户选择使用。当然摘要式文献部分还应向用户提供原文献出处及其收藏地,以便用户及时找到原文,获取更详细信息。

3题录数据库。地方文献是有关某一个地方的一切资料,除我们常看到的白色文献外,一些单位的半机密资料数据或机密文件等灰色文献或黑色文献亦是地方文献的收藏对象。这部分资料不便于广大用户公开查阅,需要使用的用户可以同有关单位联系,根据具体的使用办法及注意事项查阅,所以只提供题录比较合适。为便于用户查找获取原始资料,题录式数据须注明具体的收藏地或收藏单位。再者,地方文献中除图书、杂志、报纸、手稿等常见资料外,还有图片、画片、表格、票据等资料,这部分文献一般从其名称即可知其内容,没有必要建成全文或摘要。建成全文型也困难,故也可建成题录式数据,并准确注明其收藏地。

 四、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的途径

 l自建。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突出本地特色为宗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集中本地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本地某一图书馆或情报所为龙头,其它各馆、所等机构配合,分工协作,将地区内各单位所收藏的地方文献,以及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建成数据库

2购买。主要是指购进光盘数据库。对于作为对自建数据库的补充,以及限于自身力量而无法建立的数据库,直接购买是最佳选择,也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我国光盘数据库发展迅速,为我们建设特色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但我们选择这些数据库时,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必须对其将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所预见。首先,要选择那些与本地状况最为相似的数据库入藏。既然是各具地方特色的文献,就绝无完全相同的面貌,只能从中选择相似点最多、相似面最广的数据,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效益。其次,注意所选光盘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标引深度、标引质量、标准化程度等方面,以检索点多、标引深且质量高为优先。这样购进的光盘数据库,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节省了有限的经费,可最大程度地充实地方文献数据库。

3网络利用。在因特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异常,应予以充分的开发利用。这其中既有集中有序且稳定的信息资源,也有分散无序且多变的各种信息。对于前者(诸如各种远程网络数据库),可根据需要购买其全部或某一部分库的网络使用权,这样既无需过多的硬件投资、维护,又不需进行数据库的管理、维护,可避免时间、人力的不必要的浪费;对于后者,收集时注意筛选、甄别,仍以相似相关性、参考价值大小为主要标准。这些下载下来后的信息,必须对之进行综合处理、深度加工和重新组合,使之转化为有序的、方便利用的数据库资源。

 五、应注意的问题

作为网络资源的数据库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数据质量的控制体现在生产的每一个过程。从数据的采集、著录、标引、加工、录入等每个程序着手,制定出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业务工作细则,并配以科学的工作流程来层层把好质量关,是建立一个高质量数据库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因此,这一工作既需要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又需要拥有既懂手工编目又懂机读目录和计算机操作的专门人才和信息开发人员,以便组织一支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业务骨干队伍,以全面高效率地承担起各种文献的采集、整理、编目、著录、输入等工作。同时,还必须制定出以数据统一化、标准化为前提的质量控制措施,设定专门人员定期进行数据库建设的标引、著录工作的检查,确保数据质量。

参考文献:

[l]谢永顺.论地方文献资源体系建设  高校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2(3)

[2]李华.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成都大学学报,2002(l)

[3]侯集体.关于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0(9)

篇4

关键字:测绘技术工程测量GPS技术具体应用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level of mapping technology is constantly improving,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s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survey, more commonly with GPS technolog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digital photogrammetry technology,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to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work to bring a great help. This article from the view of modern surveying and mapping technology, introduces the GPS technique in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application, according to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rediction of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Key words: mapping technology; engineering measurement; GPS technology;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P25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GPS技术因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已经广泛应用在工程测量过程中,运用GPS技术进行测量,不仅能够扩大测量的范围,同时能够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误差,为工程测量带来了巨大的方便,可以说,GPS技术是传统的测量技术和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体现了测量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 工程测量中的现代测绘技术

(一)GIS技术

GIS技术将空间科学信息、计算机科学、环境科学以及测绘遥感科学融为一体的新型科学技术,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工程测量中。GIS技术的地理数据采集、管理分析以及三维可视化显示能够与成果的输出融为一体,同时其预报预测、空间提示以及辅助决策的功能也十分先进,其提供的信息准确化、科学化、标准化,为工程测量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二)RS技术

RS技术即遥感技术,它具有时效性、同步观测性、经济性和数据综合性等优点,在工程测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分辨率的遥感卫星以及多光谱航空摄影都能够为工程测量提供重要的信息。

(三)数字摄影测量技术

数字摄影测量技术是将计算机技术、影像匹配技术和数字处理技术等相结合,并应用摄影测量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的一种测绘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向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样能够为工程的测量提供更多的方便。

(四)3S集成技术

3S集成技术是GPS、GIS和RS的结合,三者取长补短,相互利用,实现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的综合分析,为工程测量提供了方便。

(五)GPS技术

GPS技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的定位能力,因此说无论是什么地域的工程测量,该技术都能够为其提供准确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处理,下面本文就详细论述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二 工程测量中的GPS技术应用

随着技术的发展,GPS接收机的小型化和小功耗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为工程的测量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同时GPS快速定位系统不断改进,这也成为其在工程测量中普遍应用的重要原因,下面本文就进行具体介绍。

(一)GPS技术的简介

GPS系统主要由地面监控、空间星座和用户接受器三部分组成,它的工作原理主要是根据测量中的距离交会定点实现的。利用该技术,能够实现工程测量的准确性和数据的可靠性,保证工程测量工作顺利开展。

(二)GPS技术的优势

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位准确

工程的测量需要保证数据的准确定和定位的精确性,这就需要有较高精确度的定位系统,经过实践证明,GPS系统的定位精度很高,在50千米的距离内,能够实现精确定位,相对定位精度能够达1×10-6 ,并且随着观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定位的准确度也在不断上升,能够满足各种工程的测量需求。

2 全天候作业

GPS技术是采用多卫星分布系统,可以覆盖到没一个角落,进行不间断全天候作业,这样就能够对所需观测的对象进行实时观测,为工程测量提供准确的数据。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雷雨天气情况下,尽量不要进行观测。

3 观测时间短

随着技术的提高,在15千米范围内的快速静态对象,可实现1分钟观测完毕,这样短时间的观测速度,能够节省下不少时间,使工程测量更加便捷。

4 测站间无需通视

普通的工程测量,测站间的通视问题一直都很难解决,影响了测量的准确性,而GPS系统属于全球定位系统,因此说在进行工程测量时,不需要测站之间的通视,强大的系统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进行定位,这样不更灵活操作,还能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三)GPS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因为GPS技术的诸多优势,其在工程施工、公路工程测量、水电工程测量等测量工程中被广泛应用,下面本文就详细论述其在每个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

1 GPS技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

GPS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时,需要先制定测量的计划,设计测量精度,并编订GPS卫星的可见性预报图,选择好卫星的几何图强度,在一切准备好时,要选择出最佳的测量时间,对于GPS信号不好的地区,要实现GPS网与地面的联测,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为工程施工提供良好的环境。值得注意的是施工放样环节的应用,放样的过程就是将施工图纸中设计的具体高程和坐标进行实地标注,GPS技术的应用,测量人员只需要将放样点的坐标输入系统,再根据提示就能够准确实施,这样能够更加便捷的进行放样工作,减少施工环节的麻烦。

2 GPS技术在公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篇5

关键词:铁路;信号;施工;工艺

1 概述

铁路的运输效率和安全受到铁路信号水平的制约,二十一世纪到来之后,经济不断提升,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其中人们的出行安全成为铁路工程重点关注的话题。铁路信号的准确性可以使铁路区间之间的通过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大大的提升了铁路的经济效益,因此,文章通过论述铁路信号施工的重点工艺,重点分析现代化的信号施工工艺,希望给相关单位一定借鉴。

2 铁路信号工程概述

铁路信号的准确性对我国铁路工程的运行状况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对铁路信号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简单地说,铁路信号灯按照功能性划分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带有颜色的色灯信号,第二种是带有声音信号的信号灯,第三种则是带有手势的动作信号灯。三种信号灯的交替使用极大地保证了铁路的顺利运行,也成为铁路工作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铁路信号灯的变化也是日新月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号灯的发展也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极大地方便了铁路信号工程的可行性。这对铁路信号的操作人员也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铁路的工作人员要适当地转变工作职能,完成铁路安全工作监测的同时,把握好各个环节的铁路信号的施工管理工作,一方面根据铁路的发展需要,适当调整信号工程的施工水平,以_到质量合格的施工水准,从而促进铁路事业的安全运行。

3 铁路信号施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防雷接地的问题以及电磁兼容性问题

铁路在运行过程中,信号系统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的原因在于信号灯之间没有良好的连接性,也没有相关的防雷接地设备支持,当遇到不良天气的情况,例如雨雪雷电等不良天气,再加上接地连续性的问题,最终导致故障的发生。还会使铁路信号内部背负更大的安全隐患。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就是电磁兼容性的问题,传统的室内信号系统由于技术有限,不用考虑电磁兼容性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很多的铁路信号系统都采用电子产品,设计不够完善,还存在很多漏洞,信号系统上的元件机器不能很好地兼容,以至于铁路运行的过程中出现电磁干扰等问题。

3.2 信号电缆施工中的问题

第一是电缆开端的施工,我国现在铁路信号大多采用数字化电缆设备,系统内部屏幕采用的也是数字化屏幕,数字化电缆作用也十分显著,能够提升电缆信号频率的传输质量,但是弊端也十分明显,电缆开端施工时质量不达标,因此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常常接触不良,出现各种错误,这不但影响了电缆信号的传输质量,更对电气指标产生了不良影响。第二个过程就是电缆的连接,传统的电缆连接都是将电缆与地面的电缆箱盒子相连接,再根据现实情况进行续接,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不断进步,当时的连接方式已经和当前铁路运行发展不符,并且与当今铁路信号的传输和结构发展十分不符,严重阻碍了铁路信号系统的健康发展,也为电缆信号的传输带来了安全隐患。

4 铁路信号施工的重点工艺分析

4.1 铁路信号工程中的电缆施工技术

需要先由电缆径路与电务段双方商议后,来确定具体的电缆沟挖掘与过道开挖方案、位置。并且在施工前及时检查施工路段的深度,并清除掉区域内的杂物、废弃物,以维护整个电缆敷设作业的高效顺畅。正式敷设前还应对工程电缆的长度予以实地测量,将电缆搬运、预配至施工位置后,再进行电缆铺设作业。施工完成后应及时设置电缆埋设标志,并将电缆挖掘沟进行增补回填。施工单位应在电缆敷设作业前后对其绝缘性做测试工作,并及时填写铁路电缆隐蔽记录,在施工前后将其记录将有铁路信号工程监理单位与电务段管理部门做审核检查。

4.2 信号机施工工艺

高柱信号机的安装必须保证其建筑限界,并安排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进行信号机的安装施工,以保证信号机安装的施工安全。确定好开挖的位置,开挖一个直径500mm、深3000mm的圆坑,在挖坑的过程中,靠立机柱一侧开挖“引导槽”(便于开挖机柱坑和立机柱)。在运营线上装机柱的时候,要安排驻站联系的人员,施工现场的安全员及指挥员,每个员工之间都要有联系,保持畅通。安装梯子时,要系上保险带,先装最下部梯子抱箍,依次向上安装,然后安装梯子和支撑臂,调整好间距后,装上梯子基础,复测安装尺寸,无误后,紧固螺栓。安装人员系上保险带、检查梯子安装是否牢固,爬上机柱,量好安装尺寸,在机柱上画上记号,安装机构托架,复测安装尺寸,符合标准后,紧固螺栓。

4.3 室内布线

关于室内布线,首先应该注意的是电线材料的选择方面,所有的电线均应采用无卤低烟阻燃材料,这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才不会因为使用时间长久导致发热而引起电线烧毁,甚至损害整个系统。另外,电线应根据用途制定护套线,这种分类既美观又方便工作人员辨识,同时也有利于故障发生时有针对性的对问题进行处理,最大限度地减轻损害。有一点需要特别提示,发送与接收的线缆必须分开敷设,以免造成干扰,影响传输性能。

4.4 室外设备单独试验

室外单独试验包括信号机单独试验、电动转辙机单独试验和轨道电路单独试验。室外设备单独试验时,由室内分线盘对室外电缆送模拟电源,对室外设备进行操作,保证电缆配线的正确性。利旧设备则只在电缆终端进行测试,不能接入设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信号工程质量的好坏对于铁路运输的安全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完善铁路信号工艺,本文对铁路信号系统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相关的施工技术进行重点分析和研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给铁路信号施工一定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1]廖显生.铁路信号电缆屏蔽接地施工工艺探讨[J].铁道通信信号,2016,04:36-38.

[2]尤平.提高铁路信号施工工艺确保铁路信号系统运行质量[J].经营管理者,2016,13:404.

篇6

一、地方文献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地方文献是以一个地区为论述对象且反映该地区特色的文献资源,是了解和研究该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教文化、历史地理等方方面面的主要情报源,它对于发挥该地区传统优势、促进该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事业的繁荣具有重要作用。

l为该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历史借鉴和决策依据。地方文献是对一地的综合反映,其内容包容了该地区在各个时代各方面的情况。地方各级政府和有关经济部门只有以此为基础,全面了解、掌握本地区的自然、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并进行认真仔细地分析,结合对当前现实情况的调查研究,才能减少失误,制订出符合本地实情、发挥本地优势的科学的规划与措施,加快地区开发的步伐。

2直接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地方文献记载了丰富的关于本地的地理、矿藏、物产、名胜古迹、民族民俗方面的文献资料,为本地的经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源。该地区内各不同区域的开拓者、创业者可据此寻找、开发适合本区域的经济增长点,创建区域经济优势,进而推动该地区经济建设。如地方文献中记载的山野特产、种植养殖、矿产挖掘、自然风景、人文景观、民俗风情等等,都是拉动、繁荣本地经济的重要途径。

3为本地文化繁荣服务。文化与经济,历来是矛盾的统一体,它们相伴相生,既互相对立,又相辅相成。西部开发,不仅仅是经济的大开发,同时也是科学文化的大开发。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具有天然的密切联系,地方文献的内容反映着地方文化,其本身也是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建立地方文献数据库,首先有利于保存地方文献资料,有利于保存、弘扬地区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为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提供生动的教材,促进地方精神文明建设;第三,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为文艺创新服务。

二、地方文献数据库的信息源

由于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信息的载体日益丰富,除了注重收集传统的纸质文献以外,应加强对以下载体形式的信息源的采集:

l缩微文献。如缩微胶卷、缩微胶片等。自1986年以来,国家对历史文献抢救、保护而进行的历史文献缩微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补充采集地方文献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2视听文献。如电影拷贝、录像带、录音带、电视节目等等。其中,电视将书籍、报刊等文字传媒的记载功能、广播的言说功能及电影的影像直观功能汇于一身,其关于区域性新闻时事、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的节目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是反映本地情况及本地与外界关系的重要信息源。

3电子文献。这是指信息存储在磁带、磁盘和光盘等载体上,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浏览阅读的文献信息源。如电子图书、电子报刊、软件读物等等。一张5寸光盘可存放20多卷本百科全书,一张1.2兆软盘存储量相当于一本60万字的书的内容,它们巨大的存储量是纸质图书无法比拟的。

4网络信息源。近些年来,因特网迅猛普及,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使得网络信息资源异常丰富,网络化文献资源层出不穷,主要有各种网络数据库、数字图书馆,以及各专业网站上的信息源等。

三、地方文献数据库的类型

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数字压缩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将传统图书馆、情报所等单位收藏的上述各种文献信息资源,转化为自成一体的数字化文献的过程。数据库的建设尤其是全文数据库的建设,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撑。因此应根据文献所涉及的内容、质量以及用户的需求程度,建成不同类型的数据库。

l全文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包括文献的书名(篇名)、作者、正文、图像、参考文献及摘要、关键词等数据,用户可通过多种途径检索到一份文献的全文内容。我们应选择那些学术价值、史料价值、使用价值高的,内容丰富、富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编制成全文数据库。它揭示的内容深,可满足用户多层次检索的需求。

2文摘数据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文献的载体不断发生变化。地方文献在以传统的印刷书籍占据主角时,更多的非书资料正逐年增加。这部分非书资料虽然内容繁多,但其本身的检索使用都较方便,故不必要建成全文数据。然而非书资料仅从外表又看不出其具体收藏内容,故需要对原始文献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加工成文摘或提要式录入,以向用户简要介绍文献的主要收藏内容,建成摘要数据库供用户选择使用。当然摘要式文献部分还应向用户提供原文献出处及其收藏地,以便用户及时找到原文,获取更详细信息。

3题录数据库。地方文献是有关某一个地方的一切资料,除我们常看到的白色文献外,一些单位的半机密资料数据或机密文件等灰色文献或黑色文献亦是地方文献的收藏对象。这部分资料不便于广大用户公开查阅,需要使用的用户可以同有关单位联系,根据具体的使用办法及注意事项查阅,所以只提供题录比较合适。为便于用户查找获取原始资料,题录式数据须注明具体的收藏地或收藏单位。再者,地方文献中除图书、杂志、报纸、手稿等常见资料外,还有图片、画片、表格、票据等资料,这部分文献一般从其名称即可知其内容,没有必要建成全文或摘要。建成全文型也困难,故也可建成题录式数据,并准确注明其收藏地。

四、建设地方文献数据库的途径

l自建。就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以突出本地特色为宗旨,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集中本地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本地某一图书馆或情报所为龙头,其它各馆、所等机构配合,分工协作,将地区内各单位所收藏的地方文献,以及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文献资源数字化,建成数据库2购买。主要是指购进光盘数据库。对于作为对自建数据库的补充,以及限于自身力量而无法建立的数据库,直接购买是最佳选择,也是很有必要的。近年来,我国光盘数据库发展迅速,为我们建设特色数据库提供了丰富的来源。但我们选择这些数据库时,要从多方面加以考虑,必须对其将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所预见。首先,要选择那些与本地状况最为相似的数据库入藏。既然是各具地方特色的文献,就绝无完全相同的面貌,只能从中选择相似点最多、相似面最广的数据,以最小的付出获取最大的效益。其次,注意所选光盘数据库的检索功能、标引深度、标引质量、标准化程度等方面,以检索点多、标引深且质量高为优先。这样购进的光盘数据库,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节省了有限的经费,可最大程度地充实地方文献数据库。

3网络利用。在因特网迅猛发展的今天,网络信息资源丰富异常,应予以充分的开发利用。这其中既有集中有序且稳定的信息资源,也有分散无序且多变的各种信息。对于前者(诸如各种远程网络数据库),可根据需要购买其全部或某一部分库的网络使用权,这样既无需过多的硬件投资、维护,又不需进行数据库

篇7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农村经济

中图分类号:G25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本文利用数字图书馆传播农业知识、开展农村科技服务、提供农业技术经营信息,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我市农业经济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农业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农村经济急需要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

1.1我市农业经济概况

我市地处黄河冲击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耕地面积553183公顷,人均耕地面积1.49亩。属于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半干燥大陆性气候。气候适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时数在2463~2741小时之间,无霜期200天左右。水利资源充足,境内有徒骇河、马颊河、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加之位于黄河位山灌区上游,水利条件十分优越。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粮食作物品种500多个,经济作物品种107个,蔬菜品种600多个,蔬菜总产1300万吨,药材品种61个,林木果树品种225个,花卉品种146个,饲养动物品种95个,农业发展潜力巨大。

1.2农村传统生产意识生产结构已经转变

旧的传统生产意识、农业结构被逐步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农业意识和新型的经济模式。耕地、林地、水库堰塘等规模经营逐步推进,特色经济如生态农业、绿色食品、经济种植、养殖业迅猛发展,乡镇企业正在向产业化、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方向、组织化程度日益提高,创业人才不断涌现。

1.3目前农村急需经济信息

广大农民更是期盼有人为他们提供主动、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科学指导农业生产,增加农副产品产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市场信息只有被农民朋友了解和掌握,使农业生产有信息,生产资料有介绍、生产过程有指导、销售经营有市场、价格体系有保障,才能真正发挥农民朋友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

1.4但是,目前农村存在经济信息不畅、信息混乱

目前在农村确实存在信息不快、信息不灵的现象,科技意识相对淡薄,以至于影响生产、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决策性、主动性和经济效益,一些农民朋友还会因为没有正确的信息来源,而被虚假的广告所蒙蔽,造成经济损失,真正让农民“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新农村信息服务没有跟上。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是求大于供、供不应求。

2. 数字图书馆是对农村经济一种超大规模分布式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组织、管理及服务体系。

2.1数字图书馆存贮了极大量的数字资源。

几乎图书馆所有载体的信息均能以数字化的形式获得,一经数字化,众多的图书不再是散布于世界各地孤立的图书馆中,而是通过磁盘、光盘等有关电磁介质永久性存储,或流通于全球信息网络上。

2.2数字图书馆使农业经济信息信息获得更加全面准确便捷

数字图书馆并不是简单地将传统的图书馆服务搬到网上去,或将馆藏资源进行大规模数字化,而是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其能够智能地、实际有效地存取全球网络上数字化的、多媒体的、海量的信息。

2.3数字图书馆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巨大作用

2.3.1数字图书馆利用当今先进的数字化技术,通过诸如Internet等计算机网络,把大量的各种类型的农业经济信息以及大量新增加图书文献信息数字化,通过数字图书馆馆员不断进行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实现高速传播,使农业经济信息的存贮不再散布于世界各地孤立的图书馆内,而是存在于计算机网络上的便于保存和查询的存贮介质之中。

2.3.2数字图书馆一方面可将图书馆扩展到社区、农村、家庭,使更多的人接受数字图书馆农业经济信息服务,提高数字图书馆社会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广大的农村已经普及了网络,人们还可根据自身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通过上网有目的、有计划地在数字图书馆学习和合理使用农业经济信息。

2.3.3因此,数字图书馆能在在传播农业知识、开展农村科技服务、提供农业技术信息、丰富农村居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村居民的知识素养和综合素质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数字图书馆积极开展农业知识传播、科学普及、信息传递的需加强的几点措施

3.1由于信息资源的全球共享,应对现有的信息技术、资源、人才等力量加以整合,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联合各类信息机构、管理机构等共同参与管理和建设,从而国家信息资源的制高点。

3.2数字图书馆对馆员员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更高的综合素质。21世纪的数字图书馆与社会同步,共享信息知识,这就要求数字图书馆员具有更强的信息处理能力和更高的综合素质来保证信息产品的质量、信息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也就是通过图书馆馆员一系列的创造性劳动,把蕴藏在文献海洋中和网络上收集到的“死”知识激活,重新组配,合成新的知识形态产品,并运用编制文献、索引、专题资料、等多种形式,把技术市场信息等编制成具有针对性的致富信息,把科学的种植、养殖、加工等致富门路以实用技术形式,按时间分阶段进行数字化,以便广大农村、农业技术工作者,以及边远乡村的农民也能享受到数字图书馆的技术经济信息,为农民提供全面的服务,将其转化为生产力,转化为巨大的财富。

3.3引导广大农民向数字图书馆要知识。现在,广大的农村已配备了电脑及网络,农民特别是那些青年农民,很愿意利用闲暇时间多上数字图书馆学习阅览,既可以增长自己的知识,又可以掌握一些实用的农业科技知识,多了解一些致富的门路,多开拓自己的思路。尤其是在冬季农闲时节,引导广大农民向数字图书馆学习还可以起到扭转和减少农村打麻将赌博、迷信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实现了净化农村的社会风气,培养人的高尚情操,增强人的是非观念,改变人的生活方式,起到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一旦确立,那些腐朽、落后的生活方式就会再无立足之地。

3.4发展乡村科技信息员,建立信息服务网络。数字图书馆应由政府有部门与农业农村农民建立密切联系,发展多村科技信息员与当地农民建立广泛的联系,一方面为他们提供信息咨询指导生产,为闭塞农民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了解农民的需求并进行反馈,做到“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使数字图书馆真正成为推广农业科技的一个重要基地,为农民提供更加快捷准确的信息服务,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3.5同时应该注意到:我国对数字图书馆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条件相对落后,包括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大量的信息资源数字化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安全问题、版权问题,此外还有经济投人、体制创新、人员素质等很多非技术性因素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与时俱进加以解决。

4.结语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科技信息的需求将会越来越迫切。我们必须继续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实现我市农业经济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农业经济科学发展先行区。

作者简介:张彩云(1972-),女,山东聊城市人,聊城高级财经职业学校,副研究馆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数学模型;经济学;高校教学;应用

现如今的高校教学当中可以说数学建模与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项经济学的研究和计算都离不开数学模型的建立,采用数学模型来辅助经济学的发展可以更加直观的让人们从中看出经济的发展形势。例如在经济学的宏观控制和价格控制中,都有数学建模的融入,利用数学建模可以有助于经济学实验的宏观经济分析,在一些实验和价格控制当中,都经常会涉及到数学问题在微观经济中数理统计的实验设计,这时候就体现出了数学建模对于经济学的促进性作用。下面笔者将会针对数学建模对于经济学的重要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1.数学经济模型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单独的依靠数学模型是不够解决所有的经济学问题,很多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是需要从微观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要想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经济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就一定要建立适当的经济学模型。运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经济学中的问题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很多时候从经济学的角度仅仅能够知道问题的方向和目的,至于其中的过程并不能有着详细的分析,而利用数学模型就可以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数学建模可以通过自身在数字、图像以及框图等形式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现有经济的实际状况。

2.构建经济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要想利用数学模型来更好的解决现有的经济学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先要分清楚问题发生的背景并且熟悉问题,然后要通过假设的形式来完善现有的经济学问题,通过抽象以及形象化的方式来构建一些合理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来描述问题中变量参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经济类的数据,进而将建模中得到的数据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最终得出结果。

3.应用实例:

商品提价问题的数学模型:

3.1问题:

现如今经济学在很多的商场中都有所运用,例如同样的商品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既要考虑到规定的售价,又要考虑到销售的数量,如果定价过低,则销售数量较多,如果定价较高,利润是大了,但是却影响了销售数量。怎样定价才能够缺乏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了现如今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其中就涉及到了数学建模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图来找出如何定价才能够使得商品的边际效应最大化。

3.2实例分析:

例如某商场在销售某种商品的时候,设为单品价格为30元,每年平均可销售2万件,如果商品每提价1元,则销售量就减少了0.2万,要想使得总的销售收入不少于70万,则该商品的最高应该如何定价。针对于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利用数学的思维来计算,假设提价为x元,提价后的商品单价就是30+x元,则提价后的销售总量就是(20000-2000x/1)件,则可以得出(30+x)(30000-2000x/1)大于等于700000,这样就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最高定价应该如何制定。

4.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局限性:

4.1经济学不是数学概念和模型的简单汇集:

数学在经济中的运用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来解决一些经济学中的现象,这种情况并不是数学的一种延伸和探索,而是利用数学来更加方便的去解释经济学中的一些现象。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重要学科,而人类受活动和道德的影响也逐渐的对经济学产生了依赖,经济学的发展不可能成为一种抽象的,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出的一种科学,只有融入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才会更好的辅助经济学的发展。

4.2经济理论的发展需从自身独有的研究视角出发:

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当中,很多时候需要从自身独有的研究视角出发去观察去发现,利用数学模型来辅助经济学的分析和研究是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数学建模的应用并不是无条件的适用于任何的场所,而是具有一定的条件,在经济学的领域当中数学建模的运用是有着特定的领域,并不是无节制的可以运用到任何的领域当中。

4.3数学计量分析只是辅助经济理论工具之一:

利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现有的经济类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很多经济类的问题当中并不是可以完全依靠数学建模来解决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高校中的教师利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解决。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学的教育和发展,就一定要适当的与数学建模进行融合,这样才会有利于经济学的发展。

4.4数学经济建模应用十分广泛:

利用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现如今已经有很多的企业或者是部门为了节省自己的开支,通过计算经济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如何制定规章制度才是合理的。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当中,经济学的发展必将会有着很好的前景,而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也必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合理的使用数学建模可以为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性作用,这既是今后我国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国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学发展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延伸,无论站在宏观的经济效益上来看,还是站在微观的经济效益上来看,经济学的发展都需要采用适当的数学建模来辅助,近些年使用数学建模已经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崔宜兰.导数在经济领域中的最优化问题的应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7(2)

篇9

在公路改扩建中,为保障公路堪测、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性、合理性,公路测绘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测绘的各个方面。

本文主要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进行了浅析。首先论述了公路改扩建测绘的任务与测绘技术的发展要求。然后,对数字化测绘技术及其在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现代测绘;数字化测绘测;公路改扩建

公路交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脉,是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工程。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公路交通量得到飞速增长,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很多公路也由于自然灾害的破坏,如冰灾雪灾、地震,使很多公路造成了巨大的毁坏。特别是人为因素中不规范的交通行为,重载车辆、超载车辆的增多,使公路的毁坏速度和程度加剧。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公路通行的安全性能,极大地制约了公路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公路改扩建已成为公路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在公路改扩建中,为保障公路堪测、设计和施工的科学性、合理性,公路测绘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测绘技术也得到了飞快的发展。现代测绘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公路测绘的各个方面。

一、公路改扩建测绘的任务与测绘技术的发展要求

(一)公路改扩建测绘的任务与作用

公路改扩建能否科学、合理、有效地实施,测绘工作是前提。测绘工作是公路改扩建工程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测绘技术人员在原公路勘测和测绘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对改扩建公路沿线的工程地质条件的进行勘测,开展测绘工作。公路改扩建测绘时应查明公路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获取测绘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对公路改扩建中的路基、桥梁、隧道及其他结构物的等项目的科学性、适宜性、可行性进行评价,为公路改扩建工程提供资料依据。在公路改扩建测绘时,首先需要进行公路沿线地质勘测,绘制地形图,特别是应对被破坏或新扩建的地质进行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分析,进行改扩建设计,并将路平面位置、纵坡、路基边坡图上标定出来,以指导施工。当公路改扩建遇到桥梁时,应测绘桥位处河流两岸地形、河床断面、河流比降。当需要开通隧道时,应测绘出隧道进、出口大比例尺地形图,查明隧道线路中岩土成分、岩层结构、形成时代等地质因素。

(二) 公路改扩建测绘技术的发展要求

公路改扩建测绘的任务与要求对现代测绘技术提出了新的要求:与传统的测绘方法相比,现代测绘技术的要求是动态的、优化的,它需要计算机辅助完成,更具有专业性、科学性、精确性、可行性。其中,数据设计是现代测绘的重要内容。现代测绘的数据获取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测绘中每个数字数据的储存、管理和传递、使用更加专业化。由此,作为现代测绘技术中的一个重要技术――数字化测绘应运而生。

二、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公路改扩建工程中的应用

(一) 数字化测绘技术的概述

传统的测绘成图方法是利用等高线及各种地物符号,靠人工草绘成铅绘图,然后进行专业审校、修改,再进行着墨清绘。最后交由验收部门审定,才能形成最终的成果资料。这种过程周期较长,无法直接由计算机辅助操作,进行数据计算、分析等,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且耗时较长,精确度不高,误差较大。它依托于专业的数字化测绘软件,利用计算机进行测绘设计,数据处理速度快、精确度高,耗费的成本大大降低。数字化测绘软件具有强大、方便的绘图、编图和打印等基本功能,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具有自动生成等高线、各种图式和地形符号,打印草图,审校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修订、矢量特性分析和计算,确定后可以一次性出图。在公路改扩建测绘中,可以利用数字测绘技术,在计算机上应用陆上地形图,对测绘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如路长、面积的量算和断面分析等。运用数字化成图技术可直接在电子图上进行分析和设计。(二)在公路改扩建中的应用

在公路改扩建测绘摄影时,首先由专业测绘技术员沿着需要扩建的公路线摄制大比例尺航片。运用GPS进行航测,得到的地面数据高程中误差非常小,仅为0.15 米。以500米试验段航测数模和人工实测的比较来看,其互差范围非常小,完全符合公路改扩建设计的精度要求。然后,生成全线一定比例的正射影像地形图、三维数字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和数字地面模型的建立。采用唯一可正确识别的要素编码和图层,表现出公路扩建中范围内的地形地物要素和现有公路要素。数字测绘技术可以对原有公路上的空间交叉、架空设施等进行特殊处理,使数字地面模型和老路路基模型更准确,地物空间关系更合理。

数字化测绘技术中高精度三维路基结构数据可以一次性获取。高程数据可以利用电子水准仪按照四等作业规定获得。数字化测绘技术对GPS高程的设计和优化非常严格,利用精化工程大地水准面模型,非常适应公路改扩建的精度要求。

篇10

记者:彭老师,党的十六大以后,人们都在谈论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今天我们也想听一听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彭定安:我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大家共同讨论。我觉得对于“小康社会”存在一个全面理解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领域的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是很全面、很科学的,值得我们好好领会。它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涵。然而,最近听到一些关于“小康社会”的谈论,差不多都是与经济内容有关的,如增长率达到多少、增长速度达到百分之几、GDP达到多少等。还有住房如何、吃穿如何、如何实现汽车私人拥有率、如何旅游、如何娱乐等,谈的都是经济生活、物质享受的预想,而没有或很少涉及文化,更没有全面地谈文化指标。可见人们比较普遍地没有注意到“小康社会”的文化指标问题。而忽略这个指标,在了解“小康社会”上,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缺失。

记者:您说得很对,在当前,这个问题确实存在。

彭定安:党的十六大报告的题目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主题就是建设“小康社会”。报告对于“小康社会”的规定是全方位的,不仅在“小康社会”前面加上了“全面”这一重要的规定词,而且,特别重要的是整个报告在论述建设小康社会时,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展开了全面的论证,而绝不是只论述了经济的发展。这一论述的意义很清楚,即“小康社会”包括了“文化”的重要内涵和指标。

记者:请您给说明一下。

彭定安:报告在列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时,并列了四条,也就是四个重要方面,即:1.经济指标。在这里,列举了国民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经济体系的建设,对工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等,这属于经济范畴。2.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使人民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保障,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3.发展教育、体育、卫生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4.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我们看到,在这四条目标体系中,除了第一条是属于经济范畴之外,其余三条,都包含浓重的文化意味、文化内涵、文化要求,也都是可以归入文化范畴的。且不说第二、三两条中直接提及“文化”,以及其内涵直接关系到文化的发展,即使是第四条,涉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可以说也是处处提出了对文化的需要,对发展文化的要求。仅是一个“可持续发展”,就要求发展高科技,生产、生活、工作各个方面都要保护环境,人人提高环境意识、生态意识,要求全民族文化水准的提高,等等,这都不是一般的文化要求,而是高科技、高人文意识和人文关怀的高文化水准诉求。至于这一条中的总结语所要求的“文明发展道路”,其文化要求的多方面、多层次、高水平,就更可以说是“万方归依是文化”了。

记者:我记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还特别地论证了文化的意义和重要性。

彭定安:是的。报告单列一节“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可见“文化指标”在“小康社会”指标体系中的存在与位置。它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指出了文化的基础的、根本的和战略的意义。可以说,没有这“三力”,民族就没有了生命,不可能创造,也凝聚不到一起,就成为丧失创造能力、没有生命的一盘散沙。旧时代的中国,就处于接近这种状态的境地,被世人蔑称为“一盘散沙”。我们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落后处境,中国已经雄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国际所重视,但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亟需大力、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以提高“三力”。而只有这“三力”的发展提高,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记者:您的这个观点点明了文化与小康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

彭定安:其实,社会的发展有如人体的发育成长一样,是全面的、系统的、有机的,而不是片面的、局部性的和机械的。人的发育成长,既包括四肢、五官以及内脏的各个部分等等躯体的、“物质的”方面,也包括精神的、心理的、文化的方面。如果借用中医的理论,后者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功能,则好似人体的经络系统、气血系统和津液系统。如果以电脑作比喻,则社会物质系统的发展,好比电脑的硬件系统,而精神、文化则好比软件系统。从小康社会来说,文化指标体系,就是社会的经络系统、气血系统、津液系统的健康发展,也是“社会电脑”的软件系统的建设。如果我们只是注意了、保证了、取得了物质的、经济的、外在的发展,而没有或者未能同步同等地建设发展社会的经络系统、气血系统、津液系统的建设发展,没有或者未能同步同等地发展建设软件系统,那么,“小康社会”的建设就是不全面的,是有着严重缺失的。事实上,如果这样做,“小康社会”也是建设不成的。

记者:以上我们谈了文化对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而“小康社会”是我们中国的一个提法,它实际上反映的是我们在走向现代化的一个过程、阶段,它是同实现现代化紧密联系的。因此,为了有助于理解建设“小康社会”,请您再谈谈国际上对现代化的看法。

彭定安:国际上社会学界关于现代化的指标体系有许多种,各有各的特色和侧重点,但无论哪个学派,有两条是都会列入的(虽然表述的方式和话语不尽相同),这就是:经济增长(经济起飞)和社会进步。这第二个指标,实际上可以统归于文化之中。比如,在社会进步这一范畴中,除了城市基础设施、文化科技教育的发展等等之外,都有内容类同而表述不同的一条:人们高度发展的智能,能够进行创造性的生产、工作和文化艺术的创作。这表明,社会进步的概念是包含文化的全社会性的高度发展和社会每个个体的高度文化装备。现代化的这一文化方面的指标,标志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这样的现代化才是全面的现代化,是社会的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如果只有经济的发展,社会固然会发展、进步,但不是全面的,是有缺陷的,因而是片面的现代化,其成果难得巩固,也易产生其它方面的问题,如道德滑坡、国民素质下降、社会不稳定,等等。如果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从这方面来稍微列举一下现代化要求,我们就可以举出诸如大力扫除文盲,真正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受高等教育的人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以亿计的农民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以及对他们进行“现代化训练”(使他们从农业文化、前现代文化状态,转化为现代文化状态),全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达到现代水平,如此等等,这历史性的任务,是何等艰巨、何等繁重!仅从这方面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指标是很多的,是极为繁重的,因此是值得我们重视,而决不可以忽视,更不可以无视它了。

国际著名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曾经说过,一个国家、民族的落后,不仅仅表现为一大堆落后的统计数字,而且,还有人的文化素质、人的心理的落后。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必备条件。因此,经济、技术现代化了,人的文化素质和心理仍然落后,那还不是全面的现代化、真正的现代化。而且,如果人的现代化未能实现,经济、技术的现代化,也是不能完全实现的,进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再也上不去。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发展上没有后劲”。“小康社会”实际上是社会现代化进展到一定程度、一个发展阶段的“中国式说法”,所以有关现代化的理论、理念,都是适用的。我们在建设“小康社会”时,不能只是注意到改变统计数字的落后,即经济、技术方面的发展,而且,还要注意人的文化素质、文化心理结构的改变,即人的现代化。这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的内涵。

记者:近一时期,全国上下正处于防控非典的艰苦斗争中,出现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尤其是广大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挺身走上抢救“非典”患者的第一线,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令人痛心疾首、无比愤恨的事情。有的制造、出售伪劣口罩、手套、消毒液,有的出售假药,危害人群、危害社会。这些是否也从反面说明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彭定安:是的。在全国上下众志成城与非典的斗争中,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得到突出的发扬与表现。民族精神中的优秀品质,如勇敢坚毅、舍己为人、视死如归等等,都得到充分的表现。这种表现,鼓舞和教育了全国人民。当然,也有不良现象出现。这表现了国民性中的固有的劣根性,表现了文化素质的窳劣。这些表现,都不是经济指标上去了就能解决的。它提醒我们对于文化的重视,对于人的精神文明的重视。非典的肆虐,也在更广泛的层面上提出了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上,必须注意文化指标的实现。SARS的存在和危害人类,除了它自身的性质和毒力之外,还必须有客观的环境和条件。虽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它造成危害的规律,但是,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人为的气候的变化与反常,种种药物(包括农药和人类治病的药品)的滥用,环境与生活卫生的恶劣,如此等等都给了SARS以可乘之机、以肆虐的条件。而所有上述问题,都可涵盖于文化建设之中。因此,也应该列入小康社会建设的文化指标体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