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奖励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绩效奖励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在经受了全球金融风暴、行业转型、企业黑幕等危机的冲击和洗礼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员工的重要性,如何通过提高员工待遇、福利来留住优秀员工,吸引优秀员工,越来越引起企业管理层的重视。作为员工福利待遇的重头戏――企业的薪酬方案,它不仅是激励员工工作热情的利剑,也是企业经营和资金统筹水平的体现。
一、企业绩效工资的定义及作用
近些年来,企业绩效工资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广泛运用的工资制度,企业绩效工资称奖金或者激励工资,是薪酬中根据本企业员工的工作绩效、对企业的贡献进行奖励的工资回报。企业的绩效工资的目的是为了对员工的努力工作的认可,通过现金的奖励激励广大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目标,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企业运用绩效工资制度,不仅可以对公平性进行准确的衡量和把握,更可以正面激励企业职工,与企业职工工作结果相联系,同时满足企业需求。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在营造企业公平文化氛围和理念的同时,可以提升职工的贡献和企业绩效,提升有关利益群体满意度。相关研究表明,绩效工资不仅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职工生产效率,使职工通过自己的努力提升自身收入,改善职工薪酬满意度以及工作满意度,还可以有效降低职工离职倾向。
二、企业绩效工资设计的风险
所谓企业绩效工资设计的风险即企业管理部门在设计对各部门进行制定绩效工资制度时,由于主观或考虑欠合理、科学性,而造成方案设计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一般而言,引起企业绩效工资设计风险的原因主要有员工激励偏向风险、战略偏离风险、市场声誉风险以及文化偏差风险。
(一)员工激励偏向风险
在企业进行薪酬方案设计时,会出现设计方案与员工对方案期待值之间的差距。员工的心里有一杆秤,如何将个人真实付出的努力与最终绩效工资相统一,使二者和谐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如何在对每个员工使用绩效度量指标的设计时,由于度量指标分散无法形成真实结果。有研究表明,合理的绩效工资设计必须与企业的整体增长、短期盈利保持动态平衡。另外,当员工的收入与短期工作绩效关系过于密切时,产生的高激励制度可能出现不理想的结果。比如销售人员完成任务使用虚假信息或承诺给客户。“高绩效、高工资”会促使员工出现高风险的行为,对企业的口碑和长期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战略偏离风险
所谓战略偏离风险具体是指企业的薪酬方案设计无法体现企业的“利益分配―绩效―企业发展战略”三者间的高度统一。提出绩效薪酬方案时要与公司企业的长期目标、发展方向、经营战略相结合。企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企业所处的不同周期中,企业的绩效工资设计如果与人力需求不相符,最终会造成人力资源频繁流动的恶果。
(三)市场声誉风险
市场声誉风险是指企业绩效工资的设计由于与公众期望、认可度、甚至法律要求相悖,从而招致大部分股东、工作人员甚至公众的批评,给企业的公众形象抹黑。企业绩效工资的设计应与本企业员工的行为、世界观、价值观进行好的引导,与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相统一。
(四)文化偏差风险
文化偏差风险是指企业的薪酬制度没有体现或偏离了企业建立时提出的核心价值观。薪酬结构、薪酬水平、激励强度与核心价值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设计薪酬方案时,管理人员不考虑绩效工资企业文化价值的一致性,对企业的口碑和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造成很大的麻烦。
三、企业绩效工资设计中的风险防范管理
(一)确定企业的绩效工资的设计思路
在绩效工资的设计之初,管理者必须明确什么样的员工行为属于奖励范围,什么样的个人成果和贡献给予怎样的奖励。同时,企业还必须明确绩效工资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支付签收制度。在制订出薪酬方案初稿时,应该吸取多方面的意见,听取股东和员工代表、企业工会的意见,增加员工对奖励制度的信任和理解程度。在进行绩效工资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进行综合考虑,考虑如何在最大程度上,给予绩效最差职工加薪,明确最高等级职工薪酬指标,加薪多少可以得到职工赞许,还要考虑加薪阶梯是否能够满足职工要求等。
(二)优化绩效评价指标
绩效工资制度一定要根据企业的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指标如果出现污染和缺失,必然会影响绩效评价指标结果的有效性、可靠性、真实性。管理层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上,除了需要考虑到企业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定量指标、非定量指标,还要防止员工出现过激的行为。
(三)合理预防过度激励
在设计绩效工资引导员工积极工资的过程中,必须控制好员工对绩效的正确理解,防止出现错误的行为方向;如果实施的绩效工资体系过于偏激,一定要警惕员工出现激励偏向的情况出现。所以,在薪酬设计时的激励强度必须集合绩效工资在所有部门不同员工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建议根据员工的不同工作角色制定相应的绩效工资制度,生产部门多劳多得,销售部门需要警惕欺骗顾客、迷惑顾客而达到员工个人私欲的行为。
(四)避免使用单一的长期激励方案
激励方案和企业的发展一样,不可能一成不变,无论是上市企业还是非上市企业,均一样避免风险的存在,采取单一长期的绩效工资方案,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以及满足员工变化的自身需求。
(五)处理好绩效考核结果与奖励程度的平衡
一般而言,绩效奖励的多少应该与员工绩效的多少直接挂钩,绩效最好的员工应给予大幅度的加薪;绩效一般的员工应得到适当的加薪;绩效差的员工不加薪,或者适当降薪,但要把握好降薪的标准,否则会造成员工的流失。
(六)维护不同部门绩效奖励的平衡
在部门众多的大中型企业内实行绩效工资制度时,由于机构部门繁多,各部门均存在自身利益,企业很难最初客观准确地确定员工绩效奖励方案,从而引起各部门之间的攀比、拆台等不良事件,比如销售人员的绩效往往高于生产部门的绩效。另外,即使是同一部门,由于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价值观念、消费习惯的差异)而出现绩效的不同。
(七)合理选择绩效考核对象
由于企业文化不同,企业对于绩效工资便存在认知差异。比如,对于认同绩效价值的企业,会更加注重在企业文化中发挥团队作用和情感作用,如果绩效工资差异存在或太大,会对心理防线产生破坏,进而使职工工作积极性挫伤。所以,企业文化背景不同,企业推行工资的时候,要合理选择考核对象,并且对各个成员角色进行平衡,使企业绩效工资制度能够在最大限度上与企业实际相符。同时,企业还要注重适当、适时将宽带薪酬制度推出。适时宽带薪酬实际上是对激励空间进行拓展的重要举措。在企业扩大规模以后,企业的岗位数量会大幅度增加,岗位复杂性也会有所提升。由于绩效考核工作自身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更多的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以便灵活应对僵化方式。此时,宽带薪酬恰巧可以对这种要求进行满足,因此,融合和实施宽带薪酬的方式,已经成为企业绩效薪酬设计的一大趋势。
(八)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
企业绩效工资管理制度是落实企业绩效工资的根据,在企业绩效工资管理制度设计的过程中,要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职工建议不断完善绩效工资管理制度。绩效工资设计的对象是企业职工,企业职工有权对于绩效工资的设计方案和实施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要求绩效工资设计人员必须要对职工开展相关调查研究工作,目的在于倾听职工建议。通过调查研究,管理人员和设计人员可以了解职工的心声,采取职工的建议,进而对设计方案的落实进行改进。
四、总结
企业的绩效工资设计是一门高技术含量高风险的薪资管理学问,它一端连接着普通员工的劳动所得,一端连接着企业的经营成本(资金)。任何不合理的绩效工资变动都可能引起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影响到企业的成败。在绩效工资方案的设计上,必须充分考虑企业自身的使命、文化、战略、激励方案的合理性,与公司战略目标紧密结合,不断激发员工的无限潜力,最终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创造最大的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程支中,郑景丽,吴博.垄断型企业高管薪酬激励改革的困局与成因分析[J].湖南社会科学,2015,(1):128-133.
[2]罗恩益.税收筹划在企业绩效工资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2):91-92.
[3]施卫新,邹娅玲.高职院校各类人员绩效工资设计及问题分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4):15-18.
篇2
一、绩效考核会导致客户流失,特别是失去老客户。
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不外乎给员工或分支机构下达销售指标。为完成任务,员工必会采取一些手段鼓励客户多进货。多进货的好处是备货充足,弊端是库存大转移,库存从厂家转移给商家。库存对某些老客户来说是致命的,库存问题不解决,经销商再进货的现金流就小,对厂家就会越来越失望,最终退出。老客户能给公司带来固定的利润,一旦退出,公司别想在他们身上再赚一分钱。而且非常影响以后的招商。所以,绩效考核对企业的期发展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
我服务过的蓝猫公司和好孩子公司都发生过老客户因库存问题积压退出的事。当然,这些老客户的库存积压和我当初执行或制定绩效考核的政策有很大关系,现在想来,觉得很对不住那些客户。
二、绩效考核引发公司内部竞争。
绩效考核激发内部竞争,第一名只有一名,大不了再出现一个并列第一。在竞争过程中必会有不正当的情况出现,必有公司领导不能一碗水端平的情况。当考核结果出来,获胜者走上领奖台领取奖杯的时刻就是和落后者产生隔阂和距离的时刻。
考核结果出来后,名列前茅者必会成为大家的关注目标,他或他们的一举一动会吸引更多的眼球和品头论足。绩效考核造就优秀者的同时也造就了落后者,把公司员工分成几个阵营,一个团队分成几个部分。
我曾带领的团队因实行末位淘汰政策,大家对前几名的“关注度”明显就高,事后大家认为我太青睐,甚至是放纵那些业绩优秀者。
三、绩效考核会导致业绩下降,会使好的更好,差的更差。
在团队内部,有些个人或部门经过努力必然会接近或超过团队考核指标;另外一部分个人或部门会因离目标太远而放弃努力,他们会想,反正也达不到,就破罐子破摔,或积蓄力量,保留资源等下次评比再说。获胜者获得奖励,会继续努力,下次还会拿到奖励,因为他们知道团队的游戏规则,知道领导的内心世界和获胜技巧。一旦名列前茅者提高的业绩幅度不能超过后面考核者落后的幅度,企业的业绩便会出现下降,或同期相比下降。
四、绩效考核会在团队内形成一种作弊风气。
有考核的地方就有作弊,重奖之下出勇夫,重奖之下也会出“弊夫”,即作弊者。为了获奖,一些个人和团队会采取非常手段凑指标。考核政策有导向型,大多数团队成员为了名和利,总会向考核方向去做,有的方法见得人,有的见不得人。比如,某销售过50亿的集团每次订货会总要对分公司进行评比,有的分公司为能拿到第一名,就会以客户的名义订货。获奖者订货后,要么自己消化,要么压给客户。
绩效考核重视可见业绩,难衡量职业道德的优劣,起不到对有能无德的员工的限制,企业发展就会出现变端。
五、据绩效考核做出的决策不科学、不系统。
绩效考核是懒人管理,管理者照章办事即可,它本身不能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受绩效考核制定者水平和条件所限,绩效考核方案必然缺乏公平和科学性。中国大都企业的一刀切,就是这种问题的体现,比如大多企业对西北和华东区的考核会采取统一标准,即使考核成长率或完成率,也还有其他因素不能考虑进去。绩效考核不能穷尽所有条件,即使360度考核,也还有“361”度和“362”度的情况出现。
篇3
[摘要]全面薪酬旨在平衡企业和员工的利益,以求企业价值(企业绩效)与员工价值(员工满意)的双重实现。全面薪酬通过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创造和分享的整合机制来实现两者价值的互动和平衡,进而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整合,形成基于价值整合的新型薪酬体系。
[关键词]全面薪酬;价值整合;企业价值;员工价值
一、引言
全面薪酬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自助式薪酬、弹性薪酬和整体报酬等。全面薪酬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此后,从理论探索到企业实践,从部分弹性到整体弹性,从美国到其他国家,全面薪酬成为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重要内容。
埃德·劳勒(1971)提出战略性薪酬的概念,将员工薪酬和企业发展联系起来,明确所有的资金和奖励计划都是让员工变得有朝气、有干劲的一种手段。
全面薪酬管理的精髓在于兼顾企业和员工的价值取向,平衡两者的利益关系,将员工满意和企业绩效有机联系起来,增加了组织的竞争优势。在此,笔者从价值整合的视角审视全面薪酬的概念,进而探索全面薪酬的价值整合。
二、关于全面薪酬的解释
杰伊·舒斯特和帕德里夏·津海曼(1992)认为:传统薪酬虽然也自称奖励业绩,但实际上是以职务、岗位和内部均衡为标准的。新的薪酬方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员工与公司业绩之间的联系,员工所获得奖励的多少是与他们自己的努力奋斗和公司业绩的节节上升相关的。约翰·E·特鲁普曼(1990)提出整体薪酬方案,也称自助式薪酬方案,其是以员工为导向的薪酬制度,有别于传统的以企业为导向的薪酬体系。其整体薪酬方案包含10种不同类型的薪酬组成部分:(1)基本工资(BP);(2)附加工资(AP),即一次性薪酬,其发放不定期不定量,如加班费、激励薪酬、利润分享等;(3)间接工资(IP),即福利工资;(4)工作用品补贴(WP),即企业为员工工作所提供的各种设施设备;(5)额外津贴(PP),是因工作时间过长或在危险或不理想条件下工作而付给员工的一种补偿;(6)晋升机会(OA);(7)发展机会(OG),包括员工在职在外培训和学费赞助等;(8)心理收入(PI),即员工从工作本身和公司中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9)生活质量(QL),即工作和个人生活的平衡关系,涉及到如何处理好工作与家庭这一对似乎矛盾的问题;(10)私人因素(X),即个人独特的需求。整体薪酬用“TC”表示,其计算公式:TC=(BP+AP+IP)+(WP+PP)+(OA+OG)+(PI+QL)+X。
美国的薪酬协会认为,“全面薪酬”包括三要素:(1)工资;(2)福利;(3)“工作体验”。“工作体验”通常是无形的,其内容包括:(1)确认、欣赏和重视;(2)工作与生活平衡;(3)文化;(4)发展;(5)环境。
薪酬是指因被组织雇佣而获得的所有种类的报酬,包括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内在薪酬对个人而言是内在的,通常是指由特定活动和任务的参与所带来的心理状态。根据工作特征理论,工作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员工在工作特性、工作意义、工作多样性、工作决定权和反馈都得到满足时,员工的心理状态就会得到改善,从而对组织承诺增强。组织管理人员可以从工作设计、员工特征和员工需求差异着手调整薪酬方案,提高员工的内在薪酬。外在薪酬大多数由企业直接控制和分配,而且比内在薪酬更有形化。外在薪酬指组织提供员工实体性的奖励与报酬,如现金奖励、提供安全保障、职称、津贴和分红等。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是密切相关的,通常情况下,提供外在薪酬的同时也向接受者提供了内在薪酬,内外薪酬的形式如表1所示。
薪酬形式趋于多样化,薪酬选择趋于丰富化。当今时代,薪酬概念已不局限于工资和福利,应拓展为对工作价值的广义回报。管理人员必须认识到什么是员工觉得有意义的薪酬,而不是管理者认为对员工有意义的薪酬。企业给予员工的报酬,既包括内在薪酬,还包括外在薪酬。全面薪酬是广义的薪酬概念,
1.工资。这是衡量企业间薪酬水平权重最大的因子,指企业员工付出的劳动和创造的绩效而提供的货币性报酬,包括基本工资、奖励工资和股权收益等。不同的公司会根据自身的发展战略及政策导向决定工资结构,同时向企业内部和外部传达出相关信息。
2.福利。是指为员工提供服务、便利来吸引和留住员工,从而间接地提高企业招聘和绩效水平。福利发放的基本原则是普遍性的,与员工的工作绩效间接挂钩,具有企业的某种组织成员身份即可以享受有关福利待遇。但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福利与绩效直接挂钩。例如,一般员工享有10天的带薪假期,而核心员工可以再加5天。
3.事业。也称职业生涯,包括个人能力的提高和成就感。有关文献表明,事业及其成就感与良好的工作绩效有重要的关系,好的工作绩效是用工作本身来奖励的。事业包括:工作富有挑战性,能时时推动员工自我完善和提高工作富有趣味性,在工作中给予心理上的满足,如工作与个人成长及发展的机会,如异地人才交流,岗位轮换及MBA培训机会等。
4.工作环境。这是企业文化一部分,对员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和谐的工作环境能带给员工身心的愉悦。舒适的工作环境包括卓越的领导艺术、同事间友爱和协作的良好氛围、公司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令人羡慕的公司形象和公司的社会地位等。工作环境与工作绩效密切相关,对工作绩效具有直接的激励作用。
三、全面薪酬的价值整合
薪酬体系的设计体现不同的价值导向,其价值导向可分为企业价值、员工价值不同维度。其依企业价值导向,视薪酬为成本,成本越低越好;而依员工价值导向,视薪酬为收入,收入越高越好。从现象来看,两者是相互抵触的,是一种冲突的关系,其实,两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即化冲突为合作,实现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整合。企业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员工价值的实现,而员工价值的实现同样离不开企业价值的实现,全面薪酬旨在实现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整合。
(一)价值整合的结构
已有研究表明,薪酬直接影响着企业商业实践的成功。企业想方设法地努力设计增加利润、市场份额和投资回报,同时希望员工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并且生产出最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就大多数企业而言,其薪酬支付占了总成本的50%以上,服务型企业这个比例更高。因此薪酬支付是一种投资决策,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源泉。
在企业中,员工把薪酬看成是自己所提供服务的交换或者是对顺利完成工作的回报。对一些员工而言,企业给我多少工资,我就出多少力,从而难以与企业形成一种信任的工作机制。员工的基本目标是要得到高工资、综合性强的福利、安全和健康的工作环境以及强有力的工作保障。全面薪酬管理下的价值分配是一次企业和员工之间沟通的机会,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之上。
全面薪酬通过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创造和分享的整合机制,实现两者价值的互动和平衡,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的整合(如图1),形成基于价值整合的新型薪酬体系。全面薪酬的精髓在于企业与员工的激励相容,即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价值整合。两种维度的价值取向得以整合,形成企业和员工的共同价值,这种经整合的共同价值,就有了改进后企业绩效和与之相符的员工态度和行为整合的内在依据,并从组织和员工两个视角提示了设计全面薪酬时应考虑的价值取向要素。比如,对于员工而言,尤其是大学刚毕业的白领,最重要的是看发展,包括公司提供的培训、学习机会,发展就是个人在这个公司的空间与职位的可塑性;对于公司而言,公司收益和公司远景的实现靠的是成熟和理性的员工,帮助员工成长实际上是双赢的最佳方法,这就是一次有意义的价值整合。
(二)价值整合的机制
激励理论告诉我们,在组织中,激励可以让员工长期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表现努力的工作行为,提高工作绩效。在企业实践中,员工何时达到满意,组织如何激励员工,员工个体的需求和组织目标如何达成一致,薪酬、绩效和员工满意之间的关系模型(如图2)为我们提供了答案。
由图2可知,企业价值和员工价值整合是通过薪酬、绩效和满意三者互动、传递实现的。努力行为和工作绩效之间存在着三个干涉变量:一是环境,二是能力,三是角色认知。而工作绩效和员工满意之间存在两个中介变量:即内在薪酬和外在薪酬。整个模型体现了全面薪酬的价值整合机制的实现过程。
1.努力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员工完成企业所要求的工作才有可能得到他需要的报酬,员工的期望值越高,积极性越高。员工的个体积极性高低首先取决于努力与绩效的关系。员工对报酬的期望,受到个人工作能力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和认知的影响。组织的出发点是企业绩效的提高和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员工的出发点是满足自身需求。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和员工两者需要一个价值整合的过程,最终使个人价值转化为组织价值。全面薪酬是根据人与组织匹配的标准进行相关薪酬管理工作的科学模式。
2.工作绩效与员工满意的关系。员工总是期望完成任务后取得适当的报酬,通过物质和精神上的报酬,员工的需要得到满足。员工满意度由企业的薪酬制度所决定。如果员工所取得的报酬不是员工所需要或者员工觉得制度不公平,员工对组织承诺就会弱化,甚至最终选择对企业不忠或离职。所以,企业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员工、不同类型的需求和组织所需的能力对企业进行统盘考虑。同时理解组织成员的差异,使员工满意服务于企业绩效的实现。在薪酬要素更好地满足员工的需求时,能更有效地支持企业战略执行。因此,将员工的需求满足和组织竞争优势相联系是全面薪酬的另一核心思想。
3.全面薪酬管理是强调薪酬要素的享受和绩效密切关联的重要体现。个体绩效的提高会促使组织绩效的提高,这种绩效和薪酬的关系不仅在组织层面,而且在个人层面都是有价值的。只有当员工相信激励会带来所期望的薪酬时,员工才会受到激励。而在实际中,许多的薪酬形式,包括带薪休假和弹性工作时间几乎总是由在组织中的身份地位和资历所决定的,晋升的机会也经常是根据资历任命,或由组织外部人员填补空缺,而不是由绩效决定。
篇4
为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积极性,营造团结、奋进、和谐的团队精神,有效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实现本网点战略产品营销的全面突破,根据分行下发的工资分配办法、KPI考核方案网点人员KPI“一人一表”考核办法,再结合网点实际,制定季度绩效分配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 分配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即谁维护,划归谁;谁营销,分给谁。网点管理岗人员(包括网点负责人、营销主管、营运主管)实际维护的客户和营销的业绩作为公共资源,不能分配至非管理岗员工(包括客户经理、产品销售经理、大堂经理、营运副理)。
二、及时性原则
网点拓展的客户和营销的业绩应及时分配到人;人员岗位变动应将其维护客户重新调整,调出客户重新分配到网点其他人员,涉及到岗位变动的人员应做好客户交接,并通知客户其专职维护人员的变动情况。
三、公平性原则
网点的客户和业绩的分配由网点负责人或营销主管负责分配。
四、公开性原则
网点应及时将所有员工已分配的客户和业绩、综合营销团队成员间的业绩分成比例和分配结果、调整后的计价绩效在网点内公开。
五、严肃性原则
网点所有客户分配及业绩分成比例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
第二章 客户分配细则
一、个人客户分配
个人客户分配遵循全员参与原则、客户相熟原则、岗位匹配原则、及时分配原则。个人客户原则上直接分配到个人,即维护比例为100%,不进行维护比例分配;条线每季度下发的个人客户维护奖罚将按实际维护落实到每位员工。
(一)全员参与原则
网点八岗位所有员工均应参与个人客户的维护,网点综合考虑各岗位员工实际人数、待分配客户的数量以及工作职责等,确定每个员工的维护客户量,确保网点重要客户分配比例达到100%。各岗位员工维护客户数量参照个金下发指引。
(二)客户相熟原则
为了提高维护效率和客户体验,客户尽可能分配给与该客户最熟悉的网点员工进行维护,员工直接营销的客户直接分配到个人维护。网点员工可主动向网点负责人申请维护指定的某个客户,当多个员工均与客户熟悉或申请维护某客户时,由网点负责人考虑综合员工岗位、工作能力以及客户情况决定客户的维护人员。
(三)岗位匹配原则
网点负责人按照网点员工的岗位、能力分配客户,营销岗位相对其他岗位应承担更多的客户维护责任。网点负责人、营销主管、客户经理、A类产品经理分配客户人数原则上不超过500人,营运主管、营运副理、B类产品经理、大堂经理分配客户原则上不超过300人,网点内同一岗位员工的分配客户数量差异原则上不超过2倍。
(四)分层维护原则
在相熟原则的前提下,原则上,网点负责人、营销主管应承担网点重点客户的维护责任,高端客户由网点负责人、营销主管和客户经理维护,中高端客户由客户经理和A类产品经理维护,分层维护原则如下:
一是日均存款余额100万元以上客户,由网点负责人、营销主管、客户经理参与维护;
二是日均存款余额20至100万元客户,按照客户的重要性,依次分配给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维护;
三是日均存款余额5至20万元客户,按照客户的重要性,依次分配给产品经理、大堂经理维护;
四是日均存款5万元以下客户,按照客户的重要性,依次分配给大堂经理、营运主管、营运副理、B类产品经理维护。
二、对公客户分配
对公客户区别有贷户、无贷户,按重要性进行分配。对公客户原则上直接分配到个人,即维护比例为100%,不进行维护比例分配;但由网点负责人及其他员工共同维护的对公客户,网点负责人比例为70%、共同维护的员工比例为30%。
(一)有贷户分配规则
按照客户的重要性及贷款管护权归属,原则上要求依次分配给网点负责人、网点客户经理、产品经理。贷款金额200万以上的直接由网点负责人维护,贷款金额在200万及以下的由客户经理、产品经理维护。
(二)无贷户分配规则
按照客户的日均存款多少确定重要性,依次分配给网点负责人、营销主管、客户经理、产品经理、大堂经理。
一是日均存款余额100万元以上的客户,由网点负责人、营销主管、客户经理参与维护;
二是日均存款余额20万元以上的客户,按照客户的重要性,依次分配给客户经理、产品经理;
三是日均存款余额20万元以下客户,按照客户的重要性,原则上依次分配给产品经理、大堂经理。
(三)相熟客户分配原则
为了提高维护效率和客户体验,客户尽可能分配给与该客户最熟悉的网点员工进行维护,员工直接营销的客户直接分配到个人维护。
三、住房按揭楼盘分配
为了提高维护效率和客户体验,客户尽可能分配给与该客户最熟悉的网点员工进行维护,员工直接营销的客户直接分配到个人维护。当有异议时,由网点负责人考虑综合员工岗位、工作能力以及客户情况决定客户的维护人员。目前本网点的住房按揭楼盘维护人员清单详见附件二。
维护人员是维护该楼盘的第一责任人,负责跟进楼盘按揭件的所有进度、给件情况等。如有出现楼盘、客户投诉等现象,视情节严重,给予责任人不低于200元、不高于500元扣罚。
四、车行维护分配
谁营销的车行归谁维护,若有人员调动,由网点负责人进行分配。车行维护不能仅依靠购车团队,需要主动与车行取得密切联系,敢于问车行拿件,维护人员是该车行维护的第一责任人,若连续三个月出现没件,换人维护。若进件量季度超10件、且排名本网点前3名,依次给维护人员奖励500元、400元、200元。
目前本网点的车行维护人员清单详见附件三。
五、装修公司维护分配
谁营销的装修公司归谁维护,若有人员调动,由网点负责人进行分配。维护人员是该装修公司维护的第一责任人,若连续三个月出现没件,换人维护。若进件量季度超5件、且排名本网点前3名,依次给维护人员奖励500元、400元、200元。目前本网点的装修公司维护人员清单详见附件四。
第三章 业绩及计价绩效分配细则
一、分配原则
(一)在公平竞争的机制下实现“多劳者多得,不劳者不得”。
(二)网点管理岗位人员由市分行直接考核,不参与网点的业绩及计价绩效分配,其维护客户的业绩及计价绩效作为公共资源,但可以参加专项方案奖励分配,具体比例需根据个人贡献大小来确定,不得超分行设定的最高比例和最低比例。
二、分配小组成员
分配小组由网点负责人、营销主管、营运主管及员工代表组成,主要职责是负责草拟、调整、审核和执行业绩及计价绩效分配细则,核对数据准确性,审议分配中的重大事项和分配结果,反馈员工意见,提供调整建议等。
三、数据来源
(一)产品销售数据以营销人员预约或营销时记录客户资料和产品为准,大堂经理负责每天业绩核实登记,于次日晨会或微信群公布;产品牵头负责人于每周、月、季汇总登记网点员工业绩登记表,公示后作为业绩及计价绩效分配基础数据。
(二)按市分行相关部门统计数据为准,如员工自行登记超出市分行通报的数据,需核查后作相应调整。
(三)员工“一人一表”考核数据根据日常业绩真实认领作为依据。
四、业绩及计价绩效分配
网点员工计价绩效工资由市分行按照系统业绩积分和积分单价进行计价绩效工资的一次分配。网点可按规定提取网点员工计价绩效总额的30%与管理岗位人员的计价绩效共同作为公共资源,按照非管理岗位人员综合贡献度进行二次分配。(小企业贷款除外)
为鼓励积极营销及独立经办小企业贷款,独立经办的,贷款计价提取10%公共部分,90%归营销经办人员分成,营销经办分成比例为4:6。1+1经办的贷款提取70%公共部分,30%归营销人员。贷后管理不抽取公共部分,全额归经办人员。
住房贷款、分期营销推荐与经办的比例是2.5:7.5。
其他产品营销推荐与经办的比例是5:5;保险、基金、理财、黄金等若涉及到双录的,营销推荐与经办的比例是:2.5:7.5.
剩余属于网点公共的绩效可用作方案奖励及其他分配。按照每位非管理岗位人员贡献度系数进行分配,系数的确定由管理岗位人员以10分制打分,取平均分排名。按照排名分别设置优、良、中、及格四个等级,每个等级的系数根据实际情况依次递减。打分人员应根据员工业绩、工作态度、是否获得市分行或更高级别奖励、平时是否常取得精神卡、是否合规经营等多维度考量。
分配结果须经网点分配小组集体研究,并向网点所有员工公开。
(三)战略性产品业绩及计价绩效。
网点员工的战略性产品业绩及计价绩效与个人战略产品营销业绩直接挂钩。网点管理岗位人员的战略性产品计价绩效由市分行根据网点全体员工战略性产品平均绩效的一定倍数直接确定,其战略性产品业绩及计价绩效作为公共资源。网点非管理岗位人员的战略性产品业绩实行台账登记制度,每个季度末上交台账并由网点绩效小组确认。网点非管理岗位人员的战略性产品业绩分配原则如下:
网点非管理岗位人员战略产品计价绩效由市分行按照系统内统计的战略性产品营销业绩积分和积分单价进行战略性产品计价绩效工资的分配,计价总额的70%分配给营销人员,剩余30%纳入公共资源。
(四)中间业务计价绩效
网点管理岗位人员的中间业务计价绩效由市分行根据网点全体员工战略性产品平均绩效的一定倍数直接确定。网点非管理岗位人员的中间业务计价绩效由网点根据各岗位贡献度进行分配,原则如下:
网点非管理岗位人员的中间业务计价绩效统一纳入公共资源参与分配,与个人贡献度系数直接挂钩,按照每位非管理岗位人员贡献度系数进行分配,
(五)违规扣罚
1.服务检查中,由于服务不规范造成网点被扣分的员工每次每分扣罚100元,连续两次及以上造成网点被扣分的则逐次递增每分扣罚100元的倍数。
2.出勤:迟到或早退每次扣罚20元;每月累计迟到或早退3次及以上的,每次扣罚100元。旷工每次扣罚100元并上报市分行。以钉钉打卡时间为准。
3. 稽核差错奖励 : 整个季度没有发生任何差错,则设无差错奖300元。奖励附加条件:第一:当季没有一般违规或属于屡查屡犯类型差错;第二:柜员月均业务量笔数必须达到全行平均水平以上。
4. 稽核差错扣罚:
(1)规范类稽核差错:每确认一笔规范类差错,经办责任人扣100元。
(2)一般违规类稽核差错:每确认一笔一般违规类差错,对经办责任扣200元。
(3)严重违规类稽核差错:对经办责任人扣300元/笔。
对于一般违规类、严重违规类积分,另外分行财会与营运管理部下发积分, 内控合规部在积分系统按轻微违规行为积分标准积分,由内控合规部审批后报人力资源部每季减发绩效。
其他违规差错的扣罚:按省分行季度考评结果扣罚,即网点季度考评中有扣分项目的,例如:“逆流程、违规操作、各项检查发现的屡查屡犯问题、客户身份识别、客户信息不完整或者错误、柜面支付审核、暂收暂付挂账超期限挂账”等各类差错被省分行纳入突出风险事项、屡查屡犯等问题另行再扣分的,差错经办人加罚扣100元/笔。
5. 在安全保卫、纪检检擦方面,违反相关规定,造成网点被扣分的,对当事人进行扣罚,具体扣罚金额视情节严重程度而定。
6. 对网点各项管理工作造成扣分项的,视具体情况进行100至500元扣罚。
第四章 产品主管考核办法
根据市分行下达的产品任务计划,本网点为各项主要产品指定一名产品主管。一名员工可以是多项产品指标的产品主管,产品主管由班子成员根据网点实际情况商量指定。
为激励产品主管积极推动产品营销工作,市分行对产品主管设置薪酬待遇相关的考核、奖惩方案。本网点为加大对各项重点产品的推动,除执行分行相关考核制度外,在二次分配中将对产品主管作如下奖罚:责如下:
1.产品主管必须做到重点产品每天晨会通报,每月统计业绩。
2.产品主管A对产品的推动负主要责任,产品主管B协助并向产品主管A学习精通此产品,是该产品的后备产品主管,A休假时B顶上。若在产品推动的协助上起到重要作用可与产品主管A进行协商分配绩效奖励。
第五章 附则
一、本细则由网点负责人负责解释。
篇5
近年来,我国电力改革不断深入,尤其是电改9号文件的下发,售电市场逐渐放开,民营资本大量涌入,供电企业将面临很大的竞争。因此,供电企业要想保持行业竞争力,必须优化服务质量和效率,挖掘内部管理潜质,全面提升队伍整体素质,这其中队伍建设是关键。只有全面发挥和依靠全员力量,发展成果惠及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凝聚合力,统一行动。科学的激励方法能够使员工自发地融入到公司战略目标中去,员工激励工作的改进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1当前供电企业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当前,多数供电企业的员工激励方案滞后,激励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以薪酬激励为主,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然而,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主要以技能工资和岗位工资为主,没有绩效工资内容,造成了薪酬激励结构不合理。同时由于岗位工资没有划分等级,导致岗位相同的员工缺乏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另外,其他激励措施也不完善,例如培训激励方面,培训对象单一,内容单调,缺乏专业培训,导致员工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的更新过慢,员工成长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改进提升员工激励工作是供电企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2供电企业三维立体员工激励方案
1构建体现岗位价值、绩效贡献和能力素质的薪酬激励方案依据公平理论,薪酬激励方案要重视公平问题,公平、公正地对待每名员工,还要尽可能地让每名员工都感受到这种公平、公正。因此,供电企业要按照人力资源“全员全额全口径”管理的要求,实行以岗位定薪、按业绩取酬、靠能力竞争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以薪点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主。薪点工资体现岗位价值和员工能力,它是在薪级和岗级的基础上,工资标准按照薪点数设定,发放额度依据点值核算。绩效工资主要反映员工的工作业绩和所做贡献,发放形式主要为专项考核奖和绩效考核奖两种。绩效工资占个人工资收入的比重,要按照岗位层级和类别合理确定,随着岗位层级的升高比重要加大。绩效考核奖是定期发放的,以员工月度、季度或年度绩效考核的结果为依据。专项考核奖是指为完成某项重点工作或重要项目,设立专项奖励,根据员工在该项目(工作)中的绩效评价情况进行考核发放的工资项目。
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一方面能够真正做到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岗位价值和员工能力素质、工作业绩作为薪酬分配的主要依据,各类人员薪酬分配关系更加合理;另一方面解决了岗位技能工资制度存在的一岗一薪,岗不变薪不变的问题,相同岗级的人员因为人才、学历、职称、成果等条件不同,其工资也将不再一致。
2构建以业绩、专业、全员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激励方案
依据期望理论,绩效考核激励方案要把握好期望估计、价值估计与绩效获奖估计等因素,提高激励措施的针对性,全面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供电企业对员工绩效考核要综合运用定性(软指标)和定量(硬指标)的分析方法,对员工的工作态度、行为、效果以及对企业的贡献和价值进行的考核和评价。
一是构建“业绩考核体系”。将企业年度目标细化分解成多项关键业绩指标,搭建公司级KPI体系。公司级 KPI考核结果作为年底各部门评先树优、发放绩效奖金的依据。二是构建“专业绩效考核体系”。按照各部门管理职责,将公司级KPI从专业管理的角度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形成专业KPI。专业考核结果,作为日常奖金发放的依据。三是构建“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各部门将负责的目标、指标、重点工作分解到各个岗位,建立员工KPI指标。同时实施以“月度重点工作为主线”的考核,确保月度工作与年度工作的协同推进。将年度的目标任务、重点工作、对标(业绩)指标,分解到月度,逐月对责任部门和员工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员工月度薪酬的绩效工资单元,按月兑现。
业绩、专业、全员为主体的绩效考核激励方案一方面实现对企业各层级和员工的全方位覆盖,保证了下级和上级、个体和整体的有效联动;另一方面实现部门和员工的双激励,能够引导全员转变作风,激发了员工潜能和企业活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工作绩效。
3构建全面覆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激励方案
员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供电企业要结合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采取各种方式,让员工开阔视野,拓宽思路,丰富知识,提高技能,增强其成就感。培训激励方案要以岗位需求为核心,有针对性地分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待岗培训、职(执)业资格培训等。
一是岗前培训。培训对象是新进人员,分为学习培训和岗位实习。新入职员必须按照岗位规范要求,通过岗前培训达到上岗条件,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正式上岗。二是岗位培训。培训对象是各层级员工,以脱产学习为主。高层管理人员脱产培训国家产业政策、企业经营管理技能等;管理岗位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等。技能人员培训新的操作技能等。三是待岗培训。管理和技术岗位“两无” 人员(无学历、无职称)和生产岗位“三无”人员(无学历、无职称、无技能等级)不允许上岗,需要依据岗位要求进行岗位能力考试,考试合格后才能上岗。四是职(执)业资格培训。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电力行业特点,从事国家实行就业准入工种的员工,必须获得政府有关部门颁发的职(执)业资格证书后,如特种作业操作证、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等,才能上岗。
培训激励方案更加完善健全,全面覆盖各类员工,一方面能够使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有机结合,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岗员工的知识更新和技术技能提升。
篇6
关键词:民办院校 奖励基金 激励机制 人力资源
由于人力资本市场的日益成熟,知识资本的力量日益壮大。因此建立一套规范、公平、竞争力强的奖励基金激励计划,是民办职业院校亟需解决的股权激励的过渡性方案。因为民办职业院校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而且目前面临着公办院校用人机制的巨大影响,如何留下这些“知本家”确实是一个难题。基于以上的考虑,我们设立了破解民办高职院校用人难的制度设计研究课题,由于这些都是在探索中前进,所以我们在股权激励的大背景下,先行研究奖励基金,也才顺理成章出现本命题方案的研究设计。
一、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的内涵界定
民办职业院校为了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凝聚力,激励员工长期服务、爱岗敬业,而对长期服务于民办职业院校的教职员工每年按其工作表现经年终评定考核后,每年可享受民办职业院校的年功奖励基金激励。可享受的年功奖励基金以民办职业院校的经济效益为基础进行提取,按每个会计年度或学年度当年度归属于民办职业院校所有者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该年度奖励基金的总额用于对教职员工的奖励。其实质是让教职员工分享一定比例的股权的红利以吸引优秀人才与股东共谋长期发展,其奖励以基金形式发放,量大而时长,一般设置有三年以上的等待期和锁定期,用利益来捆住教职员工与股东共同进步,以达到留人用人之目的。
二、民办职业院校设立奖励基金的目标指向
民办职业院校设立奖励基金的目的,从本源上讲是蕴含于民办职业院校内部的利益调整机制,即在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建立起的一种新型的利益关系。从民办职业院校内部经营管理上讲,设立奖励基金属于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奖励基金是一种报酬机制,在民办职业院校的薪酬包中,工资是保障要素,奖金是短期激励要素,福利是保健要素,而奖励基金是员工持股的变相形式,是长期激励要素。
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激励方案设计的主要目标指向可以概括为:
1.完善民办职业院校的绩效考核体系和薪酬体系,让教职员工分享民办职业院校的发展成果,吸引、保留和激励实现民办职业院校战略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提升民办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2.完善院校激励机制,奖励为民办职业院校持续贡献的员工,激励员工不断地为股东创造更多的价值;促进民办职业院校业绩持续增长,在提升民办职业院校价值的同时为员工带来增值利益,实现员工与民办职业院校共同发展;
3.建立对民办职业院校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员工的中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将激励对象利益与股东价值紧密联系起来,使激励对象的行为与民办职业院校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促进民办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
三、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激励方案的基本设计
(一)确定激励对象
一般来说,民办职业院校奖励基金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可分为三个层面:核心层、骨干层、操作层。核心层是中流砥柱,与院校共命运;骨干层是红花,是机会主义者,他们是激励的重点对象;操作层是绿叶,对于他们来说工作就是一份工作。具体的可以包括以下几种对象:
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人员:
(1)为民办职业院校的正式员工;(2)截至某年某月某日,与民办职业院校的劳动合同连续签订了3年以上;(3)为民办职业院校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核心专业技术教职员工。
2.虽未满足上述全部条件,但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激励的其他人员。民办职业院校激励对象的资格认定权在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激励对象名单须经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审批,并经民办职业院校监事会核实后生效。
(二)确定奖励基金总量和个量
奖励基金总量的确定是民办职业院校实施奖励基金激励方案的首要条件,因此了解激励总量的影响因素和确定方法是必要的。
影响激励总量的因素有民办职业院校的总股本、总利润及薪酬福利规划等,一般来说,激励的总量应与总股本和总利润形成一定的比例,民办职业院校的股东自觉自愿拿出多大股本的利润与其发展壮大的员工分享。从股东的利益来说,这个总量当然是越少越好,但如果太少的话,又不能达到理想的激励效果,且当今民办职业院校的教职员工的总收入呈总体上升趋势,而民办职业院校如果薪酬福利较高,那么激励的总量相对降低,反之则提高。总量的确定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情况:
1.民办职业院校留存利润率的最高额度。这一额度往往代表了股东所能承受的最高额度,再超出这个额度股东就不愿意改革激励方案了。
2.根据薪酬水平来确定激励总量。这就是按照院校的薪酬总量来确定某个比例,或以其他薪金为基础,计算出激励的总量。有研究表明,工作10年以上的员工所拥有的分红价值是其年薪的1.5倍;20年以上的是其年薪的4倍。
3.基于院校业绩来确定激励总量。这就先要确定业绩目标,在完成业绩目标的情况下拿出多少比例用于激励,超额部分重奖,未能完成少奖。
单个激励额度的确定,就是在院校激励总量范围内,明确每个激励对象可以获得的奖励基金激励数量。激励额度确定的关键点,一是要参照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二是要利用价值评估工具对激励对象的贡献进行评估;为此我们拟引入奖励基金激励计划的实施考核机制,具体见下文;三是平衡激励对象的收入结构。影响激励个量的因素有职位、业绩表现及工作的重要性、工作年限和学历职称情况等等,我们要重点考虑激励对象的影响力、创造力、经验阅历、历史贡献、发展潜力、适应能力六大因素。
我们建议用于奖励基金激励的奖金总量为学院当年总利润的20-50%为宜。个人授予量根据人力资本价值予以确定,即个人授予量=奖金总量(万元)×个人人力资本价值/∑个人人力资本价值。如果民办职业院校的学年度利润较前学年提高10%以上,其超过部分可提取30-60%用于奖励基金,以显示利润分享激励的内涵和和实际。
(三)确定时间
奖励基金激励计划涉及的时间,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有效期、授予日、等待期、可兑现日等等。有效期为三年,自民办职业院校股东大会批准奖励基金激励计划之日起计算。授予日就是民办职业院校将在实施奖励基金激励计划通过后的第一次授予日,此后每一学年度的这一天如9月10日教师节都授予一次。等待期就是激励对象每期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在授予日后的三年内为锁定等待期,激励对象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在锁定期内锁定,不得承兑。可兑现日,就是等待锁定期满后的第一天,如每年教师节后的9月11日为可兑现日,从这一日后的每一天激励对象都可以自由兑现自己可以解锁的奖励基金。以下是解锁规定:
激励对象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在距授予日满三年后,分两次解锁:第一次解锁为锁定期满后的第一年,解锁数量不超过相应的获授标的奖励基金总数的60%;第二次解锁为锁定期满后的第二年,解锁数量不超过相应的获授标的奖励基金总数的40%。激励对象可就符合解锁条件的标的奖励基金向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申请解锁,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审核无误后,办理符合解锁条件的标的奖励基金解锁事宜。
(四)确定奖励基金激励的调控机制
1.设置管理机制。成立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负责奖励基金激励的计划和管理。
2.业绩考核机制。对激励对象的业绩进行考核,将考核分为民办职业院校绩效、部门绩效(或项目绩效)、个人绩效三个层面。对于层面比较高的员工,强化对民办职业院校绩效的考核;对于层面稍低的员工,强化对个人绩效的考核。根据考核成绩从高到低划分成s、a、b、c、d五个等级,按考核等级确定最终激励额度,比如依次为1.2倍、1.1倍、1.0倍、0.8倍、0倍。可以以每一学期为考核的时间单位,激励计划的实施要建立在一个科学的考评体系之上,需要院校内部机构合理设置层次、岗位职能权责分明、目标业绩考核体系完善。没有有效的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就不能把奖励基金奖励给该得到的人。
3.控制、变更、终止机制。
民办职业院校的实际控制人若因任何原因发生变化,可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提出奖励基金激励计划变更议案,报经民办职业院校股东大会审议批准。民办职业院校合并、分立时,可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提出对奖励基金激励计划变更议案,报经民办职业院校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若激励对象职务发生变更,但仍在民办职业院校任职的,其所获授的标的奖励基金不作变更。若激励对象离职(指因各种原因导致激励对象不在民办职业院校任职的情况):
(1)激励对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聘用合同到期,民办职业院校不再与之续约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本人不愿与民办职业院校续约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不再解锁和兑现,予以作废。
(2)激励对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聘用合同未到期,因民办职业院校经营性等原因被辞退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激励对象因个人绩效等原因被辞退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不再解锁和兑现,予以作废。
(3)激励对象与民办职业院校的聘用合同未到期向民办职业院校提出辞职并经民办职业院校同意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未经民办职业院校同意,擅自离职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不再解锁,予以作废。
若激励对象丧失劳动能力的:
(1)激励对象因公(工)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
(2)激励对象非因公(工)丧失劳动能力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由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酌情处置。
若激励对象退休或死亡的,其已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和已授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继续有效。
民办职业院校发生如下情形之一时,应当终止实施奖励基金激励计划:
(1) 最近一个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注册会计师出具否定意见或者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最近一年内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民办职业院校上级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3)最近一个学年度的业绩利润不能与上年持平并出现利润大幅下降的。
在任何情况下,激励对象发生触犯法律、违反职业道德、泄露民办职业院校机密、失职或渎职等行为严重损害民办职业院校利益或声誉的,民办职业院校董事会有权立即终止其所获授但尚未解锁的标的奖励基金。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指企业组织以既定标准为依据,对其人员的行为表现和工作结果方面的情况,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和反馈的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是保障并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机制有序运转,实现企业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所必须进行的一种管理行为。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绩效考核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报告显示:在1044家实施人员绩效考核的企业中,59.1%的企业选择效果“一般”,选择“非常好”和“很好”的比例合计才20%。这些数字说明人员绩效考核是一个令企业头痛的工作,它的有效性还有待于提高。本文只在分析绩效考核低效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绩效考核制度。
一、绩效考核低效的原因分析
1.考核目的不明确。目前许多企业没有明确绩效考核目的,一些企业在管理中不能发挥绩效考核对员工的业绩评定与认可作用,也无法实现它对员工的激励或是惩戒作用,因而绩效考核也就丧失了它作为管理手段的作用。
2.考核原则不明确。有些企业在考核的时候只针对基层和中层员工,企业高管却不参加考核,就是参加也是流于形式,碍于企业内部的上下级关系敷衍了事。还有些企业在考核时只是上级对下级打分,上级考核者对员工的印象记私人交情等非客观因素将很大程度影响绩效考核的结果。
3.缺乏有效的考核方案。许多企业在制定考核方案时没有结合本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往往照搬其他企业现成的考核方案,最后导致在考核内容、项目设定、以及权重设置等方面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脱节。目前已经有很多比较成熟的业绩考核方法和技术,但遗憾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重视和适当的选择、组合运用这些成熟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4.考核程序形式化。如果员工认为绩效考核知识管理当局的一种形式化的流程,他们就会将绩效考核与“浪费时间”、“流于形式”等评价联系在一起。另外,考核的形式化必然会带来拙劣的绩效考核结果,最终导致士气的降低和生产率的下降,不利于企业的成功与发展。
5.考核结果无反馈。大部分企业虽然在日常工作中实施了绩效考核,但是考核结果通常只是作为人力资源部门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秘密”文件。还有些企业只是盲目的效仿其他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企业内部没有较高专业水平人员具体实施,考核者未能真正了解人力资源考核的意义,考核结果大多也无法反馈给被考核员工。
二、提高绩效考核有效性的途径
1.明确绩效考核的目的。绩效考核的目的可分为五类:(1) 作为晋升、解雇和调整岗位的依据。(2) 作为确定工资、奖励的依据。(3) 作为潜能开发和教育培训的依据。(4) 作为调整人事政策、激励措施的依据。(5) 考核结果供生产、采购、营销、研发、财务等部门制定工作计划和决策时参考。明确了绩效考核的目的后,绩效考核工作才可能围绕这个目的有条不紊的展开。
2.明确绩效考核的原则。在考核原则中应该要求对企业的高、中、低层员工均要进行考核,但在侧重点上应有所区分。比如对基层工作人员来说,考核重点应放在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业绩上;对高级管理人员考核应注重履行职责和企业整体效益上。同时,考核还应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保持一定的透明度,避免黑箱操作。
3.绩效考核方案的制定要合理。制定绩效考核的方案首先要具有可操作性。其次考核方案要是客观的、公平的,考核人员要完全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考核。考核标准、方法和体系应该根据实际岗位而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法主要有:(1)常规方法。(2)行为评价法。(3)工作成果评价法。(4)360度评价法。
4.完善绩效考核程序。一般来说,绩效考核的程序是自下而上,由基层向上,层层逐级考核的。通常一个完备的考核程序应具备以下内容:确定考核目的;确定考核标准和范围;选择考核方法;选定考核时机或时间;组织考核;整理考核结果和进行考核结果的应用与反馈。
5.重视考核结果的反馈。反馈对绩效考核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一方面可以让员工了解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哪些做得还可以,哪些还需要改进。另一方面,从员工这里可以了解对目前的绩效考核方法、体系、程序方面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以便于企业及时对考核方案做出修正。
三、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绩效考核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有效的绩效考核能提高员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所以企业应加强和完善绩效考核体系中的每个环节,将考核落到实处,真正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更有效地推动我国企业管理水平和业绩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01
新时期的企业绩效考核具有它特定的内涵,当前绩效考核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对组织或个人的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进行全面、客观和中肯的评价,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出现了若干具体问题。绝大部分企业为了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都各自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绩效考核管理制度,通过采取各种各样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对员工进行考核评定,以此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要利用和发挥好绩效考核的激励和约束作用,那么必须使绩效考核与自身的企业实际相结合起来,根据企业的条件和环境,让绩效考核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试金石”,在不断的完善中更好的激励员工、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一、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
1.考核目标比较单一。企业绩效考核应该是一种综合评定,但某些企业现有的绩效考核常常只是对职工纪律的一种约束,考核目标较为单一化,比如,有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只是提出了一些硬性指标,即没有达到某一个目标就罚多少钱,达到了某一个目标就奖励多少钱,罚款多,奖励少,使得企业职工都更多地在考虑如何避免被处罚,而没有真正调动企业职工在工作上的积极主动性。这就使得企业的绩效考核只注重形式而忽于内容,或者使得考核的方面过于片面,对企业发展贡献的作用甚微。
2.员工对绩效考核的主动性不高。很多企业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不足,主动性不高,甚至有的员工对绩效考核存在抵触情绪。细究其个中原因,主要是有的员工害怕绩效考核差,不仅受罚,还会遭受管理者的严厉批评。有些企业的许多管理者他们只是简单粗暴的处理一些问题,更使得员工的心理负担加重。还有的管理者认为绩效考核那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情,这就不仅对企业绩效考核的实际意义认识不到位,并且对企业的绩效导向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正是因为基于这样一种状况,一些企业职工对绩效考核管理的主动性不高,甚至产生一定的抵制情绪,与企业绩效考核目标方案的初衷相差甚远。
3.绩效考核管理技术和能力偏弱。大多数企业的绩效考核主要考察的对象是职工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效果,但是,绩效考核的标准却不是很明确,而考核标准又大部分都是一些定性指标,很多细则表述过于一般而未能量化到具体。基于此故,人力资源管理者在操作运用绩效考核方案时,存在着或者是方案的可操作性差,或者是考核标准的量化过程并不准确的问题。我们知道,制度和实践是有一定差距的,一套完整的制度在绩效考核管理实践中仍然会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情况。由此可见,管理者掌握与此相关的技术和运行这些技术的能力,对于执行整套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绩效考核管理的技术和能力不强,将直接影响到绩效考核的量化结果。
二、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工作的几点措施
1.提高个人绩效考核公正性。绩效考核要发挥它应有的激励作用,就必须保证它的公正性。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可以参考诸如以下的具体建议:一是绩效考核的公开性。只有坚持公开,才有公正可言。因而要把制度和考核的量化结果实时公布,让企业职工自行监督,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二是尽可能少的采用一些主观标准,更多的去采用客观的评估标准。这方面可以多借鉴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科学的考核方法和测分标准。三是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绩效考核,开展多次的定期和不定期绩效考核,再计算考察出企业员工的平均水平,这样就更有利于保证企业职工绩效考核的公正性。绩效考核结果也更加具有说服力。四是鼓励职工参与企业的绩效考核。真正做到让企业的绩效考核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五是管理人员有针对性的提出评估的不足之处,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中的缺陷,并且建设一系列有效投诉机制,坚决及时制止绩效考核中的不合理现象,提高绩效考核的公正性。六是及时反馈,增加企业职工对绩效考核的满意度,真正做到在企业内部运行的良性循环。
2.建立多元化的考核激励机制。绩效考核应以正面激励为主,以反面惩罚为辅,尽量避免或减免一些不必要的惩罚,充分带动职工的自主积极性,摸索出针对企业职工的培训、加薪、晋级等多方面的多元化激励措施。企业进行绩效考核之后,要综合合理的利用绩效考核结果,以此来带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赢得企业职工对于绩效考核发展的支持,从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切实有效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发展赢得更强的竞争力和更宽广的生存空间。
3.设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绩效考核指标分量化指标和效化指标。量化指标是数据指标,效化指标是成效指标。我们知道,在企业内部,有着各种不同属性的工作岗位。属性不同,绩效考核的量化标准就不同。在企业的绩效考核中,有一些可以量化的指标设定,考核人比较容易操作,但在效化指标的考核过程中,特别是某一些职能部门的定性工作中,操控的难度和准确度往往难以很好的把握。这就需要管理者在绩效考核管理中不断摸索,总结和完善。只要绩效考核结果的趋于合理,绩效考核才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也才能真正的起到它所应具有的动力。
从以上的分析和探讨中,我们知道了绩效考核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要利用和发挥好绩效考核的激励和约束作用,绩效考核必须与企业自身实际相结合,根据企业条件和环境,让绩效考核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块“试金石”。企业通过摸索、借鉴、反馈等不断地更新、完善,最终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并通过绩效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激励企业职工不断进步,促使员工挖掘工作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为企业赢得发展空间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振群.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工作管理探讨.现代经济信息,2013(01).
[2]肖丹.试论绩效考核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2).
篇9
一、企业绩效考核现状分析
我国人力资源不仅起步时间晚,而且管理经验不足,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如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企业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较低,二是企业员工的流动性非常大,企业无法留住优秀人才,以上因素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快速发展。企业必须及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但是,很多企业还没有认识到绩效考核的作用和重要性,也没有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目前,企业的绩效考核可以分为以下情况:一是我国部分企业会借鉴西方国家绩效考核方式和制度,实行国际化管理,海尔就是典型的国际化管理企业。二是企业绩效考核还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还在不断的探索,企业希望通过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发展目标。
二、企业绩效考核的作用分析
1.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要想提高员工的绩效,就必须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充分发挥出绩效考核的作用。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主要的考核依据有:一是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二是员工工作完成情况,三是员工的工作质量。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对员工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企业必须把绩效考核管理放在关键位置,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
2.增强企业的凝聚力。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企业要想稳定员工,留住更多优秀的员工就必须加强绩效考核管理,增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协调员工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下,企业管理者只看到员工的工作结果,并以结果作为评价员工的唯一标准,这是十分不合理的。在新形势下,企业领导不仅要看到员工工作的结果,还要对员工的工作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做到公平公正,为企业员工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
3.推动企业发展。合理的绩效考核实际上是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企业会给与表现优秀的员工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员工也会得到相应的晋升机会。企业可以为员工提供相互竞争的机会,深层次的挖掘每一位员工身上的潜力。除此之外,企业加强绩效考核管理也是企业和时展的需求。如今,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必须改变传统的绩效考核模式,完成企业转型。
三、企业绩效考核实施途径分析
1.应用ERP平台。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ERP平台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绩效考核中,实现了企业绩效考核的多样化和有效性,企业在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完善绩效考核体系的同时,也必须建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对每一位员工进行单独考核。ERP平台的应用提高了绩效考核的效率,而且可以保证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
2.加强绩效考核意见反馈。企业在进行员工绩效考核的过程中,必须多和员工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员工的实际情况,并鼓励员工反馈绩效考核意见,实现绩效考核的良性循环。绩效考核可以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企业管理者根据员工绩效考核的数据结果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合理的改进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篇10
[关键词]员工敬业度;绩效考核;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24-0083-02
近年来,A银行服务功能日趋完备,资金实力明显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盈利能力稳步提升,各项业务快速发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改革的日益深入也给员工管理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思想观念更趋多元化,趋利意识更加显性化,工作运行要求制度化,热点难点问题更趋多样化,不少老员工出现了明显的岗位疲劳。这些问题不断削弱银行的竞争能力,影响银行的工作效率。为了保持A银行良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从绩效考核的角度探讨员工敬业度与A银行绩效考核之间的关系,通过找到员工敬业度影响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基于员工敬业度培育的绩效考核方案及保障措施。
1绩效考核与员工敬业度的相关理论
对于员工敬业度与绩效考核的内涵研究以盖洛普的敬业度观点最为著名。盖洛普建立了“盖洛普路径”的模型,即企业实际利润增长推动股票的增长―可持续发展驱动实际利润增长―忠实客户驱动可持续发展―在优秀经理领导下发挥员工所长驱动员工敬业度。马迁,薛文才,余荔从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经营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评价三部分出发,系统地介绍了企业内部绩效评价的先进理论和目前银行绩效考评的实际做法。傅罡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的要素、程序、标准、分析工具、测试方法、绩效考核步骤等各种评价方法的应用和比较以及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协调和应用等,对商业银行绩效考核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2员工敬业度与绩效考核的关系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薪酬、价值观和职业发展机会最能影响员工的敬业精神。薪酬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员工工作的价值,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越高,在工作中就会更加敬业。企业的文化氛围以及通过日常工作所传递的企业价值观,对员工敬业度的影响作用很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职业发展机会是又一个对员工敬业度有着深刻影响的因素。
绩效考核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和积极性,增强企业组织的运行效率,最终使企业和员工共同受益。绩效考核为企业实施有效管理提供基础,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分配和绩效考核制度,便于管理者设计薪酬和进行薪酬管理;运用考核结果为企业晋升、奖惩、培训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等。二是促进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沟通和业绩反馈,发挥导向功能,帮助员工不断发现自身问题,促进其提升绩效水平和敬业度,不断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和竞争力。
3银行绩效考核与员工敬业度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尽管A银行在绩效考核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旨在通过绩效考核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员工敬业度和执行力。然而事实是,员工的敬业程度并没有因绩效考核力度的加大而随之提高。为研究A银行绩效考核不足之处及成因,笔者调查了A银行员工对当前绩效考核制度的看法、敬业度情况及涉及员工敬业度的保障措施等方面,以客观分析A银行员工敬业度与绩效考核的状况。从调查的结果分析来看,A银行绩效考核主要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包括:基于员工敬业度的绩效考核观念不强;绩效兑现形式存在的不足;绩效政策针对性不强;绩效考核配套措施不够等。
4基于员工敬业度提升的绩效考核调整与设计
41绩效考核方案改进的原则和目标
绩效考核应坚持公平公开、客观公正、注重平衡、分类实施等多方面的原则,重点在绩效考核的内容和流程中突出提升敬业度的相关考核内容,从而强化绩效考核对员工敬业度的培育作用。其中,注重平衡是指员工的薪酬采取固定岗位月薪与浮动绩效年薪相结合的模式;分类实施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工作性质分类制定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重点突出敬业度相关影响因素的考核指标权重,涵盖定性、定量考核指标,注重指标考核对提升敬业度的实效。
绩效考核围绕“以考核促敬业、以敬业促绩效”的宗旨调整实施。通过绩效考核调整了解员工对组织的业绩贡献,为员工的薪酬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为员工的晋升奖励提供参考,为人力资源部规划提供决策依据,形成员工与银行共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42调整和设计的具体内容
一是完善指标体系。针对目前考核的内容针对性不强、定性多和定量少的不足,可采用层次管理将考核体系完整地分为整体绩效考核、部门绩效考核和员工绩效考核三个层次。在考核指标中渗透体现员工敬业度的内容和权重。二是优化薪酬结构。员工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薪酬结构为“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行长特别奖励”。岗位工资体现工资的保障职能,绩效工资体现工资的激励功能,主要包括业务指标、素质指标、态度(重点是敬业度)等指标。行长特别奖励根据员工年度考核等次确定。三是完善考核内容。主要指标由工作业绩考核、个人素质测评、工作(团队)敬业度测评三部分组成,突出部门员工体现的敬业程度。工作业绩考核主要考核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个人综合测评系统主要考核员工的全局观念、判断决策、组织协调、专业能力等。团队敬业度表现测评由部门全体员工的个人敬业度表现测评得分平均值确定。四是丰富激励形式。主要是改变以往单纯的工资激励方式,通过职务晋升、表彰激励、榜样激励等形式区别对待。
43绩效考核流程与实施步骤
根据前期反映的绩效沟通不足的问题,与过去的考核流程比较,再设置考核结果反馈流程和申诉流程,增加针对员工绩效考核问题的辅导支持环节。通过绩效沟通和建立申诉通道,使管理者与员工能够真诚合作,形成绩效伙伴关系,员工绩效会大幅度提高。
5基于员工敬业度提升的实施保障措施
实施A银行绩效考核方案调整的保障措施,一是增强对员工敬业度培育的意识,配套做好员工敬业度提升的教育宣传,完善适应敬业需求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制度。二是树立有效的绩效管理意识。树立以考核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意识。从体系设计上确保绩效考核办法紧密结合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三是加强完善考核日常管理制度、配套考核管理制度和建立考核申诉机制;完善员工规划职业发展方向、员工培训管理以及政策与财力等配套保障措施。
6结论
通过对A银行绩效考核与员工敬业度之间的关系研究,探索一条通过绩效考核实现敬业度提高的路径,制订基于敬业度提升的绩效考核方案及保障措施。研究认为,A银行应按照平衡绩效考核与敬业度关系的原则,通过完善指标体系(主要是在绩效考核项目指标中渗透与工作敬业表现相关的定性定量指标并给予权重)、优化薪酬结构、补充考核内容和丰富激励形式等几方面对现有绩效考核方案进行调整设计,通过合理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敬业度,提高银行的绩效能力,实现共同进步发展。
当然,由于笔者的知识水平有限,对薪酬管理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还不深刻,本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基于员工敬业度提升的绩效考核细节方案设计、如何平衡业绩指标和敬业度表现指标在考核中的权重关系等方面还有待深入探讨。笔者在日后的工作和实践中将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杨艳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模式研究[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7
[2]曾晖.员工敬业度的评价与开发[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8
[3]王国武培育忠诚员工12金规[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06
[4]孙健员工忠诚度的培养[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企业盈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