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6: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学设计策略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在对课外教学和教学设计策略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机器人课外教学设计策略,包括机器人课外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共四个方面的内容,明确了机器人教学的教育目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探讨了机器人课外教学组织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 :机器人;课外教学设计;组织模式;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 2014) 02-0124-03
机器人教育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是学校培养科技创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精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机器人课程日益受到重视,在各类机器人竞赛的推动下,机器人课外教学也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为竞赛而竞赛、学生管理的自主状态、师资配置不足、缺乏系统管理等问题在机器人课外教学中也是客观存在。因此,机器人课外教学迫切需要重新审视,坚持以培养人为中心,认真分析机器人课外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系统研究机器人课外教学设计策略。
概念界定
关于课外教学的概念国际教育界对“课外”的英文词语不外乎两种:“extra-curricular(课程之外)”或“extra-class(课堂之外)”。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从系统性和完整性的角度,本研究将“课外”界定于extra-class.同时把课外教学纳入课程范畴。根据教学定义,进一步明确:课外教学应该包括“教(teach)”和“学(learn)”两种不同性质的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课外教学是在教学目标指引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系统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关于教学设计策略的概念策略是为达到某种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根据教学活动的内容分为教学设计策略、教学实施策略和教学反思策略。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首要环节,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四个方面的内容。
机器人课外教学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
确定机器人课外教学目标首先要确定机器人教育目的和意义。从学生能力结构上,可以将“机器人教育目的”理解为: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团体意识和合作精神、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跨专业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设计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学目标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教学目标设计应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应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应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是学生所系统学习内化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总和。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目标设计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收,应激发学生思维,促进知识内化为技能,促进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因此,机器人课外教学内容需要教师认真进行选择、加工、组织,遵循连续性、递进性和整合性的原则,同时教学内容组织要考虑逻辑顺序和心理顺序。根据实践,现将机器人课外教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加以总结,如表1所示。
机器人课外教学组织模式
教学组织形式,就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组合结构形式,或者说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结构形式。机器人课外教学因其灵活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给课外教学的组织增加了难度。但通过实践,逐步形成了以科技社团为载体、以社团组织课外教学活动开展为主线、以充分盘活资源为核心、以科技竞赛为动力的师生互联全员互动的机器人课外教学组织模式。机器人课外教学组织模式如图1所示。
(一)机器人课外教学组织模式发展溯源
我们的研究最早从1996年开始,引进了日本机器人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机器人教育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功地组织了多届大学生小型机器人设计和制作比赛。将机器人教育与教学改革相结合,完成了全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委员会“九五”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电类专业现代职业技能开发一增设‘小型机器人设计和制作’的教学内容”项目的研究工作。
我们以“小型机器人设计与制作”为课题,组织自控、机械、电子、计算机、工业设计等专业的教师组成跨学科的指导教师小组,吸收以上专业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参加,进行毕业设计改革试点。同时,在制作多台不同结构和功能的教学用智能机器人的基础上,按照低成本、模块化、系统集成的设计思想,研制了多种通用机器人设计和制作的标准化模块及多种传感器模块。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根据设计任务需要,学生也可进行特定的模块设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模块配置,模块设计,机器人结构设计安装、制作、调试、模块软件编程等环节的学习,设计并制作小型机器人进行比赛。
此项教育改革将机器人教学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延长毕业设计时间,提高了毕业设计课题的综合性。该项学生毕业设计的研究成果在第五届“挑战杯”天津市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中获科技制作类一等奖。
1997年,我们成立了电子工程师摇篮协会,组织开展电子竞赛等科技活动:1999年,成立了机器人俱乐部,自主研制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开发平台和各种机器人功能模块,致力于机器人开发和研究,同时不断研究和设计适合中国国情的比赛规划。在星火创业协会成立后,以上三个学生科技社团合并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实践中心,开展各项课外科技活动。
(二)机器人课外教学组织模式的形成
层层选拔,循序渐进课外科技活动的实践证明,科技社团是机器人课外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科技社团与活动开展的思路逐步形成:电子工程师摇篮协会负责组织机器人相关培训、讲座、参观等,进行机器人现成产品研究(包括实验、验证等),并通过小型科技竞赛选拔学生到机器人俱乐部,开发机器人模块化设计平台,自主设计与制作机器人。同时选拔学生到专家实验室、研究所参与机器人相关课题研发,并参加全国的机器人大赛。坚持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如模式图中的主线自下而上,对应的机器人课外教学的难度从低到高设置,为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兴趣和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多层面的选择空间和学习平台。科技竞赛成为选拔、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在教师的全面指导下,学生通过活动、竞赛等进阶选拔,接触到从社团骨干到科技辅导员、从研究生到专家教授等多层面的辅导和培训,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逐步提高。
全员参与,分工协作资源是机器人课外教学实施的重要保证。盘活资源能有效保证机器人课外教学质量,有力提升资源效能,推动机器人课外教学的各项实践活动。人是影响教学质量的根本因素,教师在机器人课外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教师作用的关键是全员参与。全员参与需要全体教师都能围绕“机器人课外教学”明白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如何做得更好。在实践中,学院领导带头高度重视课外教学工作,系统设计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宏观指导机器人课外教学工作,同时提供机器人课外教学必需的专家、教授、科技辅导员等人力资源和实验室设备场地等资源的大力支持。我们在实践中率先设立了科技辅导员岗位,负责指导科技社团的各项活动,培养选拔科技人才,促进学生科技水平提升和综合实践能力提高。同时设立了班级实践委员,构建了以班级为依托的学生科技实践环境,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班干部结构,在班上设立了实践委员。实践委员负责在班里营造科技实践气氛,开展科技实践活动,推荐并协助选拔学生进入科技社团。实践委员对科技辅导员负责,接受科技辅导员的指导。同时,科技辅导员指导社团的骨干力量对班级的科技活动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帮助。专家、教授不仅为科技社团做培训和讲座、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而且从科技社团选拔挑选学生参与实验室课题研发,安排研究生参与活动中,指导研究生与本科生互助,快速提高、快速成长。此外,还通过校企合作,引入西门子奖学金,用于举办应用创新类科技活动,并举办了“西门子杯”应用创新类学生竞赛。
机器人课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可简单定义为“对教学工作质量所作的测量、分析和评定”。机器人课外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机器人课外教学过程的评价,对机器人课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对机器人课外教学质量的评价。机器人课外教学评价可采取的方法有调查问卷、竞赛、项目制作、征答、观察提问等。机器人竞赛已成为机器人课外教学的主流方式,竞赛取得的成绩能对师生及教学起到巨大的激励作用,而竞赛中的不足能帮助诊断分析机器人课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反馈后予以调节、修正和改进。机器人课外教学评价有利于机器人教学实施和教学反思,但目前还有很多不完善之处,比如机器人课外教学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尚未确立,评价方法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现状;策略
数学随着科技信息的进步已成为一门广泛应用的学科,它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科技、信息科技和经济学等领域。它逻辑性强,可以培养学生的发展创造能力。但老师对数学的“应试教育”让我国的数学课程比较偏向于对数学知识的教学,讲课内容与现实生活不相关联。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要加强数学在实践应用中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现状
1.小学数学教师对“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识
以前,大部分教师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上认为小学生年纪小,
初步接触数学,增设“实践与综合应用”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价值不大。随着学校对新课程的理念的灌输与加强,一部分教师还没有真正意识到“实践与综合应用”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积极发展意义,小学数学教师是影响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导,小学教师对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认可和重视程度对小学生学习数学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小学教师只是按照书本传授数学知识,就会导致学生学习数学死记硬背,没有实效。
2.目前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情况
很多小学数学教师认为此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先了解学生,要详细了解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生活经验等方面,再分析和设计该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目前各个学校只有一少部分数学教师会在课前精心准备和设计“实践和综合应用”的教学内容。为了有效开展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的教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设计上为实践活动做充分的准备,认真分析考虑学生情况和教材,积极创造学习条件,以开放的思维,让学生把数学知识走出课本、走入生活,深刻体会数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紧密联系,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的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帮助学生对学习知识综合应用的,通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沟通交流解决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发挥自己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提供出自主参与的机会,切实地考虑到学生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让学生自己体验并独立思考,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进行操作。“实践与综合应用”中比较强调综合性,所以此学习内容可以加入一些其他知识,与数学内容融合在一起。
1.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
教育是为了学生健康发展,为社会提供有益的人才。小学数学是每一位学生学习发展中的一门学科,单纯地学习数学知识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用到,就会比较容易被遗忘,但是如果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技能或习惯就会记忆深刻,不容易被遗忘。开展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为了通过学习数学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学习知识的应用能力,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各方面情况,根据教材,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数学实践活动。
2.要结合教材,把握适合小学生的实践活动
根据小学数学的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要有目标地上好每一节课,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选择简单易操作的实践活动。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同时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操作水平,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让
学生感觉到亲切。如果脱离学生的生活环境,就会造成学生对活动认知困难,大大降低活动教学的作用。
3.要优化教学资源,采用多样化活动形式
要向学生大力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先进的信息技术作为学生有力的学习工具,改变旧的学习方式,书本不是唯一的教学工具,在实践活动中,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打开视野,开展更为广阔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在模拟情景和现实结合中提高学习兴趣。实践活动也不必在一节课就完成,可以几天或者一周,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可以多想出几种不同的解决问
题的方法。实践活动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成不变的活动方式会让小学生很快就感到厌倦,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才能吸引小
学生。
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是新课程中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数学教师必须把学生放在第一位置,再以开发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精心设计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好的操作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小创造家。
参考文献:
[1]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的十大误区[J].中国电化教育,2010(09).
[2]吴丽凤.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04).
[3]褚剑敏.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之我见[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0(01).
篇3
关键词: 新课程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策略
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学习方法为出发点来决定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它要求教学设计者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和分析,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科学安排教学策略,使教学活动更加吸引学生,教学内容清晰明了,教学过程更加合理,教学成果更加显著。
1.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的策略分析
1.1分析学习者学习需求。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项目符合要求的前提是认真分析研究数学教学中学生的需要。只有教师善于发现问题,仔细分析学生的需求,才能确定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进行课堂设计时,要了解学生兴趣,实事求是地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教学目标与满足学生需求对教学策略的运用,才真正能够使教学设计满足学生的需要。
1.2分析学生情况。
为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就必须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这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学情分析时,要了解、分析学生对新的教学内容的认知程度,学生学习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要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求教师充分进行教学结合,因材施教。只有在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计教学策略、思路、方法,才能构建起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教学。
1.3分析教材内容。
对数学教材内容的分析,必须深入学习数学课程标准,认真分析和研究教材,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在此基础上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法,精心编写教案,实施教学,以圆满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以说,教材分析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基本功,是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的前提。在分析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要仔细琢磨“教什么”“怎样教”“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在联系”“教学的目的要求”,以及“教材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及蕴含的思想方法、德育因素”等问题。所以说,教材分析又是教师熟悉教材、把握教材,并逐步达到驾驭教材的重要途径。教材分析既关系到教,又关系到学,意义重大而深远。
2.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策略
2.1激发学习动机设计策略。
学习动机是指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所需要的内部驱动力。它起着引发、指引、维持和增强数学活动的作用,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的基础。数学兴趣是指学生渴望获得数学知识、探索数学问题的倾向性,它来自于数学知识本身的趣味性及教学情境设置的生动性等。它将起到激发学习动机、促进个性发展的作用。因此,新课程的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现实的、有趣的数学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归纳、类比、思考、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问题、思考问题,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愿望,从而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数学学习中。
2.2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设计策略。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应努力体现“从问题情境出发、建立模型、寻求结论、应用与推广”的基本过程,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观察世界的联系。“数学是现实的,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教学设计要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数学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例如:某公园的门票价格是: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一个旅游团有成人x人,学生y人,那么该旅游团应付多少门票费?问题源于现实,而在“想一想”中又提出:“代数式10x+5y还可以表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其意义和价值应引起高度重视,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开放性”外,它还赋予了对“代数式”的意义进行解释(现实中)与拓展的作用,较好地体现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对此,教学设计应该从中得到启发。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板率、课题学习”等领域中,都应注重“实践与探索”的设计,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3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设计策略。
学生是数学活动中学习的主体。“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虽然是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的角度提出来的,但其前提是对学生作为独立生命个体的尊重。自主是人的独立性和能动性的体现,合作是对个体有限性的弥补,而探究则是人的本能。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创造性,要考虑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对此,要设计教师活动的内容,即如何帮助和引导学生,如何设置交流、讨论、合作等,发挥教师的引导、组织作用,使所有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树立自信心、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紧密联系的,独立学习如果没有合作,就不可能在思维活动中做出合理的选择。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在互动、交流中做出判断和选择,才能发展智力,形成能力。为了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交流,教学设计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对小组学习活动要进行合理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借助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如何分组,要根据学习内容、特点来设计,确定小组成员的人数,明确分工,一般应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此来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设计中应明确提出合作目标与合作要求。
2.4鼓励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设计策略。
提倡算法多样化,思维的多样性是数学新课程有别于传统课程的特点之一,因此,对数学教学设计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在设计过程中,其重点应放在学生活动的层面上,教师活动主要是组织。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背景和兴趣爱好,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潜能。学生的这种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教学设计应该突出合作交流,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进行合理选择。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不仅是为学生传授数学技能、数学知识,更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得到了知识、技能和能力,还有获得成功后心情的愉悦。因此,数学教学设计要以“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现有条件和将来的发展为依据,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介,合理的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策略体系,使学生创新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篇4
(1)范例实践教学模式。
范例实践教学模式,我们又可以称之为教学内容“企业化”,就是根据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整合、序化工作中的任务为项目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始终围绕服装企业工作内容而展开,使教学置于职业岗位工作情境中,既体现理论学习的适用性,又体现工作岗位的针对性。用实际的范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工作,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内容。当下范例实践教学模式并不十分普及,因此,必需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形成包括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方式在内的新的教学方式。通过对课堂理论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宣讲式单一的教学方法,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合作能力、资料分析和归纳能力,充分调动学生查阅文献、归纳综合、创新开发等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增强临场主持应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精神,以适应产业发展对服装人才的需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范例教学法。范例教学的主要观点和做法是在教学内容上坚持三个特性,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范例实践教学的教学主体是学生;教学客体是教材;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教材。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掌握教材,又要了解并熟悉学生,熟悉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知识水平和个性特点。在教学中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达到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如此,教师才教得活,学生才学得活,才能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把他们的兴趣激发起来。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更新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还需转变观念,树立现代课堂教学观。此外,还要克服教和学不讲求效率的做法,努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最后,要加强示范性实践教学的比重。以课堂展示—讲授—实训辅导—图例—样衣展示—实际操作—讲评结合的方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自主实践教学模式。
自主实践教学模式是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实践学习在学习中提升自我、升华自我。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育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师的教育过程、方法手段、节奏要得当,学生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各种认知本领,充分发挥出才能,创造出业绩。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远远好于教师滔滔不绝的讲授,真正做过的事情远比被动接受的事情记忆深刻,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任务。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实践项目:项目应该是针对某个教学内容而设计的、能由学生独立完成的、可以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任务。第二,项目实施前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学生在独立完成项目前,教师要针对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地引导,即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项目具体实施的解释。第三,项目实施中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出现一些学生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第四,项目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学生的实践任务必须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学生真正能够自主进行实习实践,自己开动脑筋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提升学生自身素质。第五,项目实施后进行必要的总结:项目完成的过程是学生自己运用新旧知识探索的过程。为了能学众人之长,项目完成后学生自评互评以及老师的总结也相当的重要。在学生自主实践操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随时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提示,帮助学生正确地思考问题,正确地解决问题。
(3)校企合作校外实训模式。
学校与多家服装企业进行合作,建立能满足学生顶岗实习要求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就业为目标,根据企业需要定期接纳服装专业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实践活动。为了增强学生的实习实践能力,培养实习实践精神,使学生能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便于学生进入企业参加具体的实践项目,与企业确定长期的合作关系、确立固定的实习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合作协议,企业负责提供实践岗位及教师学生的食宿场地,并派出专门的技术人员协助教师共同参与指导、管理学生的实践工作,将学生分别安排在企业的不同部门,定时对学生进行岗位轮换。在双方达成共识后由教师带领学生进入企业进行实践活动。在与企业合作的过程中,要注意改革以往的实践模式,不能仅仅依靠企业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把学生简单地变成生产机器。要根据条件安排相应的老师全程跟进实践任务,把实践老师带学生到企业实践的过程同老师进企业进修挂钩,让老师带着课题或任务进企业,可以推进学院与企业的横向课题发展。老师带着学生参与课题的研究,真正让学生将做、学、用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有效的运作机制,逐步形成教学、科研、生产、培训四个层次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教育培训基地,培养当下社会需要的人才。
(4)校内实习模式。
在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之外,还应该积极进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学生进行专业岗位基本技术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校内就能拥有实践机会。在校内设立顶岗实习、实训基地要突出技能培训这一重点,一个合格的、优秀的服装专业从业人员必须对服装行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了如指掌,这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上岗,增加就业的成功率。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按照企业流水线设置岗位需求,可以从企业接单、制版、打样、排料、机工流水、后道、包装严格执行企业标准,实行经济化运作,让学生在校同样可以实现带薪实践,顶岗实习,增强学生的自身素质。
(5)国际合作实习模式。
篇5
一、“生活化”策略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通过成长经验和从初中开始积累的化学知识,学生明白了化学与生活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确运用化学知识可以理清很多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要重视“生活化”策略。
药物是学生在生活中必然会接触的事物,也是学生比较有兴趣去了解的事物。“生活中常见的药物”是苏教版《化学与生活》专题2第四单元“造福人类健康的化学药物”中的内容,其中抗酸药的药理研究与学生在必修1、必修2中所学知识首尾呼应。在进行教学时,可以设计抗酸药胃舒平成分的实验探究,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氢氧化铝的两性,了解复方药的特点,理解药物保存和使用的要求。检验胃舒平中氢氧化铝这一成分,要处理好Mg2+的干扰,如此也使偏铝酸盐的知识得到拓展。
这样的教学设计,具体内容上的前后交叉和重叠,既使学习有了阶段性,又使必修内容有了层次性,使知识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得以螺旋式上升。教学回归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素材中水到渠成地发现科学规律,使探究更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这有益于引导学生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通过关注社会、留心生活,研究、分析生活事实中的化学,体悟真实的、有用的化学,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理解化学、欣赏化学,增强对化学学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二、“微型化”策略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为减少资源消耗和化学污染,部分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微型化学实验,这是基于传统化学实验在理论上的微型化,是一种化学实验的新方法、新技术。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中注重“微型化”策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培养细致、节约的意识。
在“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中,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离子放电规律,教材中安排了在U形管中电解氯化铜溶液的演示实验。但是很多学生围观一个演示实验,容易出现三方面问题:一是不容易看清楚;二是如果按照课本图示进行分组实验,药品用量大,产生氯气较多,污染严重;三是教材中的实验无法体现出电解过程中离子放电的先后顺序。所以需要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将其改成可行的探究性分组实验。教师提供电解氯化钠和硫酸铜溶液以及微型实验器材:反应板、铅笔芯等,分别电解硫酸铜、氯化钠溶液。根据实验现象,再分析溶液中实际存在的离子,就能顺利得出阳极放电顺序为:Cl-―OH-―SO2-
4,阴极放电顺序为:Cu2+―H+―Na+,这样,学生就能对电解的先后顺序有直观的了解。
通过微型实验将电化学和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结合,使成本降低,时间变短,但现象明显。采用微型实验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从自己组装实验仪器装置到亲自操作的机会,能够完整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绿色化”策略
化学教学“绿色化”的目标是最大程度地使各环节实现净化和无污染的反应途径,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化学教育的必要途径。
在硝酸的教学内容中,强氧化性是其重要性质之一,因此,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也是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通过演示实验可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掌握不同浓度硝酸的氧化性。教材中采用试管实验,在课后“练习与实践”中,对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已有初步改进,但仍还不够完善,存在污染环境的问题。所以在做这类实验时,要注重简单、环保。如可以将浓、稀硝酸分别与铜的反应进行对比实验,采用较易得的材料――输液袋,进行气体的制取、收集及性质的检验。将输液袋内的液体抽出后,塞入适量的铜丝。用注射器向其中一侧加入约5mL的6mol/L的稀硝酸,也可用温水浴加热以加快反应速度。另取约2mL的10mol/L的浓硝酸加入另一侧袋内。约3分钟后在稀硝酸一侧注入20mL空气,浓硝酸一侧注入10mL蒸馏水。这样既避免了麻烦的气密性检验,又排除了空气对一氧化氮的干扰,反应可控性强,操作简单,过程中无污染性气体逸出。
该实验的合理改进,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硝酸的性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环保意识。通过对针筒、输液袋等废旧物品的组合设计,体现出“物尽其用”的理念,同时培养了学生变废为宝,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生活观念。通过向学生潜意识中渗透环保意识和节约理念,培养了学生绿色化学的精神。
四、“定量化”策略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定性研究是通过现象、文本、叙述、图片等来收集和分析化学中的非数字表征。定量研究是基于理性和逻辑分析,借助实验、测量、统计、分析等手段来对事物量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以数字呈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通过DIS手持技术“定量化” 设计,将有助于科学地揭示化学现象和规律。
例如,教师在处理“探究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这一教学内容时,经常进行定性教学,这使得学生对于勒夏特列原理中“不是抵消而是减弱”的理解比较困难。对于这一知识难点,可以利用色度传感器来检测 2NO2?N2O4体系的吸光度,根据吸光度可以表征体系中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的浓度,那么就能用定量的手段得出体系压强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就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
该实验,可利用数据采集器、色度传感器和电脑相连接,通过与配套软件组成的定量采集和处理数据系统,得到相应的数据图像,从而能更直观地表现出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体系压强,平衡朝着气态物质减少的方向移动,最终压强减小,但仍比原来大,“减弱”了压强的增大但是不能“抵消”压强的增大;而减小体系压强,平衡朝着气态物质增多的方向移动,最终压强增大,但仍比原来小,“减弱”了压强的减小但是不能“抵消”压强的减小。
肉眼观察颜色变化不够准确,而数据显示则能一目了然。借助于DIS手持技术,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到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也使宏观的实验现象与微观的原理解释一致。这样化抽象为直观,转定性为定量,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真实性,展现了数字化探究实验的魅力。
五、“可视化”策略
在知识爆炸的时代背景下,知识可视化(Knowledge Visualization)伴随着各种技术的飞速进步,在教育领域也受到众多教育学家与教育实践者的关注,如何恰当应用实验手段使知识可视化,从而促进教学活动,也成为当前教育界探讨的热点。
在“氯水成分的多样性”探究实验教学设计中,关于次氯酸的光解实验,教师往往谈而不做,甚至一带而过。究其原因,是由于传统的氯水光解实验是在敞口容器中进行的,且所需氯水用量大,光解时间特别漫长,要在课堂上检验氧气的生成是不现实的。怎样将实验现象进行放大,便于全体学生观察呢?可视化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是值得考虑的解决方案。
例如,可以将氯气通入Na2CO3溶液中直至饱和,达到提高溶液中次氯酸浓度的目的。然后将配制好的高浓度次氯酸溶液用针筒抽取注入到一支无色透明的小药瓶中,注满,放到盒子里避光。实验时,将一段输液管穿透小橡皮塞伸入瓶内,顶端接上带有红墨水的水笔芯,置于明亮直射的日光下,5分钟后,可观察到盛有次氯酸溶液的红液柱上升,有许多细小的针尖状的气泡附着在软管外壁上。又因红墨水没有褪色的迹象,可知产生了氧气。
该设计可弥补课堂时间的不足,既缩短了光解时间又节约了氯水用量,更可以验证是否产生氧气。将此实验可视化,不但向学生证明化学是真实的,而且可以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并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
篇6
关键词:教学游戏;橙光软件;设计策略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灌输、重复性训练和对考试的分数的重视等方式延续着,但由于教学过程枯燥乏味,缺乏与现实生活、社会的联系,导致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丧失,并减少了学生对错误的尝试欲望。这样的传统模式无法处理好学习者在认知上、行为上和情绪上的相关问题,不利于学习者知识的正向迁移。相反,教学游戏是游戏与教育的结合体,以教育为目的,以游戏为手段,融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无疑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提供了学习情境中的规则与角色的架构,因此学生能够与情境交互,并经由自身的经验去应付一些现实中没有准备的冒险状况,自身表达学习的感觉和实验新的策略,创造出对于学生能力、价值观和态度的需求。但是在教学游戏设计、制作的过程中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以“橙光软件”制作教学游戏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1英语语法教学游戏的设计思路
该游戏是一款结合时下深受学生欢迎的密室解密要素的教学游戏。①本教学游戏设计中主要包括情节设计和教学内容设计,以小的知识点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寓教于乐的形式教授初中英语语法中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种类。
1.1游戏总体设计
在设计游戏大纲时,先确定游戏面向对象和游戏主题。作为教育游戏,制作者需要了解作品的面向对象即玩家的学习心理、学习情况;接着确定玩家所需学习的内容。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力求精细、有趣、科学,游戏内容不必繁杂或庞大,可将某一个知识点中的某一条设计为游戏主题;在设计过程中从画面、音效、文字、互动等多方面达到生动有趣的水平,以体现教学游戏的趣味性、艺术性和科学性;作为知识载体的游戏文本和图片应严谨,确保无误。就该游戏而言,其面向对象为具有较强好奇心理、喜欢新鲜和刺激事物的初中生,对于其感兴趣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因此,在设计游戏时将其主线定为密室探索,通过学生主体在游戏中的探索过程掌握初中英语语法中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的相关知识点,再通过掌握的知识点回答问题,解开密码锁逃离密室而巩固所学知识点,做到寓教于乐。
1.2游戏情节设计
在设计教学游戏时,最重要的是考虑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而要很好地突出教学重难点就必须设计出完美的游戏情节,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作者可带入玩家心理,使学生更易感兴趣地融入进去,以很高的学习热情去掌握和内化知识,真正地将教育性、趣味性融为一体。②就该游戏而言,主要是根据初中英语语法中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的种类进行情节设计和划分,该情节设计是在“梦”景的大背景下形成的。首先,以密室探索形式找到“问题”,引入教学内容;其次,根据知识点设置四个不同的场景,学习者在场景中根据提示找关于教学内容的线索;最后,根据所找到的线索进行答题解锁,在完全正确以后即可逃离密室,而在结束后也会得到相应的评价。
1.3教学设计
教学游戏的最终目标是教育,要达到教育目标就有一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游戏的灵魂、精髓则是教学内容划分成的若干知识点与游戏的完美结合。本游戏以初中英语语法中动词过去式的规则变化的四个小知识点(一般情况下,在动词原形末尾加-ed;结尾是字母e的动词加-d;结尾是“辅音字母+y”的动词,变“y”为“i”,再加ed;重读闭音节结尾,双写动词尾的辅音字母,再加ed)为教学内容,在该游戏中,由问题引出有关一般过去时的知识,在提示下进行房间里地毯式搜索调查,找到各个突破点,在解谜中学习知识点。在房间里,先在抱枕下找到讲述一般过去时的纸条,在床下翻出考卷上有一般过去时变化形式第一条。完成后进入另一半房间,在电视学到第二条变化形式,在电脑上发现第三条变化规则,根据各种提示在天花板墙角处发现纸片,找到第四条变化规则,以此四个线索,即动词过去式的四种变化规则的小知识点来完成此教学游戏的核心部分。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尽可能的划分知识点,便于知识点与游戏的衔接。
2英语语法教学游戏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2.1关于游戏素材
(1)图片素材。大部分的图片素材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或素材网站找到,同时橙光提供海量正版免费图片素材可供使用。当在线素材不能满足要求时,作者可改造、原创素材,常见图片处理软件有:PS、SAI等。需要注意的是,橙光软件不支持gif图片和视频的插入。那么如何制作出图片简易的动态效果呢?在橙光的高级模式下,进入图片设置窗口,作者可调整指定图片的位置、缩放率、播放时间(以帧计算)。通过设置属性,可以实现简单的图片运动和变换效果。(2)声音素材。背景音乐和音效同样可以在线搜索,但语音需要作者自行准备,可通过手机或专业设备录制台词。橙光自带的功能可以实现声音的剪辑,在刀片菜单“BGM播放”中可调整。通过设置开始和结束的位置,可以确定剪切部分的时间。确认后输入音乐名称和输出路径,完成更改。
2.2关于橙光制作模式的运用及切换
橙光软件有初级和高级两种制作模式,通过ctrl+Q切换。初级模式可便捷地实现许多基本功能,但无法完成复杂的数值操作;高级模式针可提供强大的编写功能,如图片变形、剧情的更迭和循环、记分等。作者首先需要构思游戏的操作细节,如不涉及高级模式的功能,可直接在初级模式中完成制作。如果想实现更多复杂的功能,可先在初级模式中放置素材、制作大致流程、输入文字,然后转换为高级模式,进行具体设置。需要注意的是,从高级模式转换为初级模式时,利用高级模式功能的效果不会呈现,而再次转换为高级模式后,这些功能也会随之恢复。下面提供利用高级模式制作探索解密环节的方法:首先,制作探索解密环节时需要“搜查剧情”和“完成搜查剧情”。作者应构思好在搜查剧情设计多少个必要条件,只有满足数量时才能够逃出密室,即游戏成功。将必要条件的数量设置为变量“a”,假设a≥3时完成解密,这需要在必要条件的选项上添加数值操作,在数值操作窗口的“数值”中选择“a”,“操作”设置为“加法”,“将数值设定为”中的“固定数值”设置为1。这样,每当玩家选择必要条件的选项时,a就会增加1,当a≥3时,游戏就可以跳转到搜查完成剧情了。其次,在搜查剧情中,势必会有必要条件和干扰项等。在玩家没有找到所有的必要条件、进入了干扰项或重复必要条件的选项后,剧情应该如何进行下去呢?这时需要用到循环功能。循环的作用为:为一段剧情设置循环起点,当没有达成条件时,剧情会自动从最末尾跳至该段剧情起始,此前数值默认不清空。所有的搜查剧情都应当建立在循环中。循环功能默认不设置终点,此时应使用条件分歧设置。在选定为终点的位置单击刀片菜单下的条件分歧,在“数值”中选择被设定为条件的变量“a”,在“关系”中选择a的关系式,在“值”中设定数值。完成后将出现两个分歧剧情,分别为“达成”和“未达成”。当不满足a≥3时,剧情继续循环直至满足条件;搜查剧情进入到分歧中的“达成”时,剧情跳转至“完成搜查剧情”。如需达成多个条件,则可叠加多个分歧至主分歧中。到此,一个简单的密室解密游戏就完成了。结合情景,将知识点融合到搜查条件、背景、角色独白中,就可以成为一款别具一格的教学游戏,体现寓教于乐、及时反馈的特色。
2.3关于游戏文件的崩溃与恢复
篇7
【关键词】《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情境;创设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程序设计专业课程,是计算机软件开发的入门语言。当前社会,计算机行业人才济济,就业竞争激烈。中专学生要在软件开发工作竞争中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较强实践操作技能。因此,要使我们培养的中专生能适应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将来的软件开发工作岗位的真实工作环境来设置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
一、《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情境创设的关键因素
《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其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的开发能力,程序设计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此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基于程序设计工作过程的情境的设定是该课程教学的中心环节。在经过多方调研和实际教学经验后,发现对于缺乏实践经验的中专生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需要考虑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情感交流,实践活动环境和人际交往等因素。
1.创设的情境需服从于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的创设必须服务并服从于内容主题和学习目标。情境设置只是一个教学手段,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师所选择的学习情境的素材应指向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能够在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之间搭建平台。
例如:在“影视制作俱乐部会员信息系统”的程序开发项目中,操作界面情境的设置是服务于C语言的“图形处理”教学内容;会员信息添加、显示、排序、查找、删除、修改等情境的设置是服务于“数值计算”、“数组应用”、“函数调用”等学习内容。情境本身又融人活动和内容之中,成为学生与新知识之间的桥梁,成为三维目标相融合的桥梁。
2.创设的情境需与学生现有认知水平相适应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习的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生活经验有联系时,或与学生今后职业息息相关时,学生才会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的思维就会保持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在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出发,有意识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获取新知识,令其学有所得。
例如:为了让学生了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作用与地位,可以依托多媒体教学课件,利用FLASH动画演示生动、有趣的C语言程序,给学生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展示效果。在“图形处理及综合能力应用”情境中,创设“绘制几何图形、卡通时钟、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等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情境,通过这些富有启发性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3.创设的情境需与学生情感欲望相适应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因此,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教学有重要的积极影响。它有利于沟通教学信息,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心理相容和情感交流;有得于克服和消除学生心理和生理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助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创设“绘制几何图形”的学习情境时,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有意识的提出如何绘制倒三角形,棱形等思考问题,并给予学生适宜的时间进行思考。等待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学生回答的效果,充足的思考时间有助于学生提供完整答案,减少焦虑和紧张;冗长的等待时间会使课堂节奏松散,学生倦怠,丧失回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一切微小的情境设定都需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4.创设的情境需注重实践环境操作
对于计算机初级程序员来说,程序设计的开发能力和实践技作技能是衡量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方面。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采取工学结合、上机实训等方式,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的有机融合,锻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5.创设的情境需注重人际间的交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工作中的项目不可能一个人独立完成,所以作为中专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学会在团队中工作,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获得的信息、创意及成果。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可以进行合理的分组,让小组间成员合作学习,组员间关系是平等互助的,教师、组长和组员能根据各自优势、喜好与性格进行角色分配与子任务制定,共同克服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共同为完成任务而努力协作。
例如:在“影视制作俱乐部会员信息系统”的程序开发项目中,把操作界面、会员信息添加、会员信息显示、会员信息排序、会员信息查找、会员信息删除、会员信息修改等不同功能模块分派给各个小组完成。每组中设定个组长,负责协调,设定一个副组长负责技术问题,另设3名小组成员,在进行项目的信息搜索、方案制订、组织实施和综合实训时,各组通过讨论,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间互相竞争,使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全面训练,同时也使学生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加强。
二、《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情境创设的注意点
1.情境设置真实化
教学情境应该是社会生活中真实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即使是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而不是教师为情境而情境的人为编造。“真实”应为创设教学情境的第一要旨。教师要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设法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概念与他们的经验建立联系,使真实可靠的问题情境成为学生感知的思维对象,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末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
2.情境作用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让学生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创设恰当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体验、使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激发和升华,从而达到提高能力之目的。
3.情境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教师设置的情境应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继续学习的愿望,促进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平衡发展。教学情境不仅要针对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针对学生的可能发展水平,体现“最近发展区”理论,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总之,情境的创设是关乎课程实施的成败,是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等综合因素来设定。
参考文献
[1]刘晓峰.有效创设堂教学情境的几点策略[J].吉林教育(综合),2009(10):21-22.
[2]全.试论教学情境的生成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5(19):28-30.
篇8
一、重视创新,突出个性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设计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应该体现独立思考的精神,也就是教师要突出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是教学的灵
魂,风格延续着教师的教学生命,体现一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主体思想和教学艺术,展示一个教师的教学个性。
在现实中,教师要把每一次的教学和实际紧密结合,发现新问题、新方法,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只有在了解自己、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再吸收新的教法,把别人的特点与自己的优点巧妙融合,才能真正地另辟蹊径。教师要靠自己的学识站立,要具有怀疑正确与批判真理的胆略,靠自己的独特思想闪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随意挥洒,才能让学生耳目一新,才能让你上的课有一种欲罢不能的
感觉。
魏书生老师的教学案例:
辽宁省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的课堂语言朴实、亲切、幽默、睿智,常常为学生营造一种轻松、随和的学习氛围。如,在一次借班上课的公开课上,听课教师特别多,学生都有些紧张,魏老师一上课不紧不慢地说了这样一段话:
同学们,先跟着我做简单的气功入静(边说边指挥边示范):起立,闭眼,内视鼻尖,气沉丹田,身体自觉舒展、腾空……上升到蓝天白云之间……进入很高的人生境界,忧愁烦恼全部抛掉,紧张、包袱也一起丢开,再缩小身体下降,降,降到地面;睁开眼睛,轻松了吧!(学生在笑声中自然而然地放松了)
魏老师的语言并不华丽,却总是那么从容、亲切、幽默,体现出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有“发现自己”,才能对教学有独到的发现,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式,主动在教学中“铸入”自己的风格,成为一名有个性的教师。
二、关注学情,以生为本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富有想象力和情感。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应该去为学生考虑。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把自己当作学生,用“童心”去探知学生的想法和情感,怀着“童心”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依据学生的喜好和个性设计课堂教学,从“童心”的角度去帮助他们解决疑问。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我们必须变成小孩子,才配作小孩子的先生。”
一位年轻教师执教《记一辆纺车》的经历:
师:今天学习第十一课《记一辆纺车》。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
生:(异口同声)我们不──喜──欢。
(随堂听课的二十几位同志惊讶,教师感到意外,稍停,笑着
说──)
师:不喜欢?那就请你们说说不喜欢的原因吧!谁先说?
为此,老师进行了认真总结。她在这一课的执教总结中写道:
备课时考虑欠周密,原以为学生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与抒情散文的差异。课堂上发生了意料之外的情况……对学生实际应做充分的了解和估计,不可再犯闭塞眼睛捉麻雀的毛病;要继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力争做到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解决学生问题,满足学生需求,促进学生发展是教师价值的集中体现。教学设计始终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才能够注意对学生的研究。
三、务实求真,真实有效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摒弃偏重形式不讲究实效的做法。我们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更要关注每个学生在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些活动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一切从学生实际、学科需要、学习效果出发,讲究形式才是必要的,反之就是“华而不实”。我们教师应该在课堂中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鼓励学生积
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高效率地进行思考、练习,使我们的教学真正做到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
著名小语名师于永正老师,他的课堂简单中见本真。没有华丽的课堂包装,“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的教学方式足以
让学生沉浸在语文课堂的快乐中,在师生对话中碰撞出思维的火
花,在感悟文情中放飞思想。
于永正老师《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案例:
先请看于老师的开课,这往往是作课者煞费苦心设计的难点。于老师却上得那样简单,他说:“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第一次抱母亲》。伸出右手跟老师写课题。”于老师倾斜着身子,边写边说:“这个‘抱’要注意右边的写法,横折钩要小,因为下面还有竖弯钩,可要给它留出位置。‘母’字要注意笔顺,点横点。‘亲’字第二横要长,下面要短。”于老师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开课语,把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写字,真正体现他“完完全全为学生”的思想。
再请看于老师是怎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的:
在读第一段的时候,于老师重点读了一个词——“责怪”。首先,于老师让学生找出了“责怪”的近义词——“责备”。然后他讲了“责怪”与“责备”虽然可以互释但不能互换的道理。他说:“为什么这里护士不是用责备的语气对作者说话,而是用责怪?如果护士责备作者,那么就不符合她的身份,因为他们素不相识,她不能责备人家。但是如果仅仅埋怨他,又不足以表达护士对母亲的那种关心和关
爱,所以这里用了‘责怪’,在埋怨中带有一点批评的意思。”本来说到这儿,该说的意思已经表达清楚了,但于老师还接着说:“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祖国的语言,说话、写文章要推敲,用词要准确。”这足以说明于老师不是就词说词,而是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时渗透了热爱母语的教育。
……
纵观于老师的整个教学过程,没有热热闹闹的场面,只有琅琅的读书声,没有哗众取宠的言辞,只有与学生心心相印的交流,没有复杂多变的环节,只有简简单单的贴近文本结合实际的读与写。
四、精心预设,注重生成
教师要多注重学生的生成。学生的生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多注重学生的生成,就是为自己的教学开辟了一条通往光明的道路。
当学生的回答不符合教师的答案,或是另辟蹊径时,教师一定要关注,具有一双发现的眼睛,这才是教师应该具备的素质。这时,一定要为学生着想,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要只关注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是否按照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要想着:教是为学服务的。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定教”,从而发展性地完成教学。所以,教师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不同体验、不同思考绝不能漠然视之,一定要用相应的对策,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开发,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各种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高质量的预设是教师发挥组织
者作用的重要保证,它有利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有序地展开,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活动效率;创造性的生成是“学生为本”的体现,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教学过程充满生命活力。有的时候,教学生成的发展变化和教学预设是一致的,这反映出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的合理把握和教学对象认知状况的深入了解,但更多时候,两者是有差异的,甚至是截然不同的,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复杂性和教学对象的差异
性。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课前充分预设,以期把握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但我们更需要根据教学进程和学生的实际,不断地进行预设调整,从而使师生在互动过程中真实地、精彩地动态生成。
篇9
关键词:高中英语;作业设计;学习策略;实际运用
高中英语科的教学内容和作业的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做到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单一到综合的科学设置,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创造了条件,那么,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育工者,我们应该考虑怎样更好的使用教材,为学生服务。以下就是本人在近年工作中的一些想法,和各位同仁共论,以求提高。
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的基本结构为: Warming up ; listening; speaking; Pre-reading; Reading; Post-reading; language study( Word study and grammar);Integrating Skills; Tips and Checkpoint. 其后的练习设置也是同步的,且重点强调:Listening; Talking; practicing ; Integrating skills and Writing. 各单元各部分按不同的角度(听、说、读、写)设置,重点不同,但都为本单元的单元主题----TITLE 服务。通过单元分项训练,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整体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在练习设置方面,各题的内在联系与课文内容密不可分,有机结合,缺一不可。下面就各方面各部分的课文内容与练习设置作简要阐述,供各位同仁借鉴。
Warming up 与 Grammar 的有机结合
SEFC B1A Unit 4 在这一单元中,热身部分的四幅图向我们展示了世界上的一些伟大发明与一些重要事件,要求学生通过对图片的简单描述,充分使用本单元的语法知识---定语从句,且通过问题“What made them unforgettable ?” 直接与单元标题 “Unforgettable experiences” 吻合。在Listening Part 中,我们要想让学生听明白 “读者”向我们介绍的事件,我们就先应让学生快速浏览SEFC B1A Page 106. Integrating skills 中的文章。只有通过对这篇文章的简单学习,了解发生在美国的两次大地震,重点要求学生阅读第二、三自然段,了解第二次地震的时间、地点及发生的事情,然后再要求学生浏览Listening Part 的内容,再听有关的听力材料,学生就能快速明白自己该干什么了。再如:SEFC B3 UNIT 3中的听力部分,与前一例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为教师实施听力教学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Pre-Reading Reading Post-reading和Writing 的有机结合
篇10
一、交际活动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交际活动实际上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情感与信息的交流,从而产生的思想碰撞。所以说,在英语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主动去营造出一个活跃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欲望;其次,在交际表演活动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合作交流以及讨论的模式,让学习英语变得轻松起来;最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有强烈的竞争欲与表现欲的阶段,教师通过一定的引导作用,对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学生能够听懂的英语来进行课堂教学,通过长期的耳濡目染,能够很大程度地强化学生的英语听力。
二、开展多形式的课堂交际表演活动
1.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交际游戏
在小学五年级的英语教学阶段,教师可以根据一些有设计性的游戏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例如,根据教学内容,借助捉迷藏、猜谜语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2.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设计出适合每位学生的交际表演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每位学生都能够接受的英语交际环境,例如,将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将其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进行演出,在对课本剧演绎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力以及表演的欲望等;另一方面,在课堂中,尽可能地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机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进而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自主创设课堂交际表演活动
让学生根据所要学习的词语,发散自己的想象力,分小组进行短剧编写,并对其进行角色表演,一方面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习词语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新奇的教学活动,营造出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4.合理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上一篇:防溺水安全工作实施方案
- 下一篇:企业绩效奖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