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占地补偿标准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5: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土地占地补偿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土地占地补偿标准

篇1

乙方:

甲方因工作需要临时占用***土地,经***有关负责人见证,甲乙双方友好协商,对乙方地上附着物的补偿达成如下协议:

1、占地位置:。

2、数量:经甲乙双方共同清点,确认共占用土地**亩,(大写:**),地上附着**树***株,(大写:**),无其他地

上附着物,双方对此均无异议。

3、补偿标准:依据***临时占地补偿标准,甲方按每年1000元/亩的标准付给乙方临时占地费用,青苗补偿费按每年600元/亩支付,**树木按**元/株一次性补偿。

4、依据以上清点数量及补偿标准,**树补偿**元,青苗补偿**元,临时用地补偿**元,补偿费用合计**元(大写:***)。

5、双方权利及义务

甲方应不破坏乙方村间被交道路,保证被交道正常使用,乙方不应限制甲方使用该被交道路。本合同所订补偿标准为甲方临时占用乙方土地及地上附着物的共同补偿,合同生效后,乙方不得就本合同向甲方索取任何其他费用。合同履行完毕,甲方应进行复耕,达到可耕种条件。

6、本合同约定补偿期限为一年,到期可以续签合同,附着树木为一次性补偿,到期不再另行补偿。

7、本协议一式三份,甲方执二份,乙方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

8、本协议自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路网基础水平,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方便群众出行需要为目的,坚持依法征迁、合理补偿做好妥善安置,坚持质量第一、安全高效抓好工程建设,坚持强化领导、优化环境保障工程实施,着力改善我县交通环境,提升公路保畅能力,为加快实现“一市三基五业”宏伟蓝图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设原则

遵循“超前规划、高标建设”的原则,有序实施路基、路面、排水等工程建设。坚持一切有利于公路建设的大局,一切服从于公路建设的需要,全力支持工程建设的要求,狠抓占地拆迁,强化环境保障,严格工程管理,加快施工进度,确保该改造工程顺利、高效实施,保质、保量、按期完成任务,为促进城乡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三、建设标准与主要技术指标

庵石公路起于石门镇庵沟口,经石门镇庵沟村,石坡镇华星村、石湾村,终于石坡镇石坡街村,全长17公里。计划于2012年7月开始实施,2012年12月底建成通车,建设工期6个月。庵石公路改造工程项目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6.5米、路面宽度5.5米,两侧各0.5米宽土路肩,路面结构为20厘米厚水泥混凝土面层、18厘米厚天然砂砾基层。设计的主要工程数量为:路基土石方59387.11立方米,特殊路基处理1315.6立方米,防护工程挡墙1554.57立方米,涵洞203.85米/22道,浆砌边沟2815.08立方米,18厘米厚天然砂砾基层80400平方米,20厘米厚水泥混凝土面层80400平方米,土路肩6867立方米。设计概算1642.92万元,省级补助资金每公里50万元共850万元,缺口资金792.92万元,需县政府财政配套解决。

四、实施步骤

(一)宣传动员阶段(2012年7月10日—2012年7月31日):采取印发公告、召开各类会议等方式,广泛宣传庵石公路改造工程的意义,及时向沿线群众和过往车辆公告绕行路线,并深入细致地做好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为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占地拆迁阶段(2012年8月1日—8月10日):按照本方案确定的补偿标准(参照尤刘路工程占地拆迁补偿标准),严格执行,公正透明,具体做好勘测丈量、造册登记和拆迁补偿工作,全面完成占地拆迁任务,确保土地占用到位、拆迁补偿到位,积极稳妥推进占地拆迁工作。

(三)工程实施建设阶段(2012年6月10日—2012年12月31日):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具体做好工程招投标、资金筹措等工作,按步骤实施路基、桥涵修建和路面铺设,按期完成路基、路面、排水等建设工程,确保如期建成通车。

(四)交工验收阶段(2013年1月31日前):搞好工程交工验收,整理工程档案资料,对缺陷进行处理,做好财务决算和工程审计,按照规定的运行年限,提请有关部门竣工验收。

五、占地拆迁原则及补偿标准

(一)占地拆迁原则

1、公路建筑控制区内(坡脚或边沟外15米以内)的违章建筑由所有人自行迁移,不予补偿;公路法定用地内(坡脚或边沟外1米)所栽植的树木不予补偿;蚕食公路耕种的作物不予补偿。

2、废弃的公用建筑物、国有单位所属的各种建筑物,一律由业主自行拆除,不予补偿。

3、电力、通讯、广播电视、水利等各种地上、地下设施由业主自行拆移,不予补偿。

4、所占用土地参照《市国债公路建设项目工程实施办法》规定,农村公路永久性占地不分土地类别和所有权性质,一律只占不征,只对青苗予以适当补偿。国有土地由国土资源部门无偿划拨,集体土地由石门镇和石坡镇政府协调村组自行调整。根据《公路法》规定,公路坡脚或水沟外1米范围内为公路用地,划归公路部门管理,废弃土石、修建便道、临时设施等所占土地按临时用地对待,由施工单位按照不超过永久性占地青苗补偿标准的80%予以补偿。

5、建设所需砂、石等材料由国土、水务部门就近划定区域,石门镇、石坡镇政府负责协调,施工单位无偿采集使用,任何单位、村组和个人不得收取任何费用,工程结束后由施工单位负责复平河道。

6、工程建设拌合场所需临时用地,由施工单位选址,石门镇、石坡镇负责协调解决,附属物和占地补偿按此办法规定标准执行。工程结束后由施工单位负责复垦所占土地。

7、安置拆迁户宅基地由石门镇、石坡镇政府及村组协调解决。国土部门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简化审批程序,办理有关手续。

8、杆线迁移占地不予补偿,由石门镇、石坡镇政府及村委会负责协调解决。

(二)补偿标准

1、附属物补偿标准

(1)青苗补偿:经济作物1000元/亩,粮食作物800元/亩。

(2)树木采伐指标由县林业部门给予办理,免收费用。具体补偿标准为:经济树木胸径在6厘米以下自行移栽,不予补偿;7厘米至10厘米的每株补偿50元;10厘米以上至厘米20厘米的每株补偿200元;20厘米以上至30厘米的每株补偿300元;30厘米以上的每株补偿500元。非经济树木不予补偿,沿伸到公路路基范围内的树枝由树主自行砍伐不予补偿。

2、建(构)筑物补偿标准

地面建筑物及构筑物一律自行拆移,对符合补偿条件的,按不高于下述标准给予补偿:

(1)砖木结构240元/平方米

(2)土木结构120元/平方米

(3)简易房(含牛、羊圈)30元/平方米

(4)砖围墙80元/米

(5)水井80元/眼

(6)猪圈、厕所(砖石)100元/个

(7)茅坑20元/个

(8)迁坟(地上坟)900元/棺,空坟500元/棺

(9)迁坟(地下坟)300元/棺

(三)兑付方式

占地拆迁补偿费由县庵石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处会同石门镇、石坡镇共同核准后及时划拨镇政府,由镇政府负责兑付到群众手中,兑付情况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六、交通管制

工程建设期间实行交通管制:2012年8月1日至2012年8月20日路基施工期间,过往车辆均应在交通管制时段内,在管理人员统一指挥下安全通行;2012年8月21日至2012年10月底路面施工期间,封闭全段交通,车辆择路绕行。建议绕行路线如下:

1、去驾鹿、巡检方向的,可从石门镇黄龙宋沟太子坪高山河驾鹿巡检绕行;

2、去石坡、寺耳、陈耳方向的,可从尖角沿洛灵路沙河口桥石坡、田门陈耳寺耳绕行。

七、组织机构

(一)领导机构

为了加强对庵石公路改造工程的组织领导,县上成立庵石公路改造工程领导小组。

组长:县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县交通局局长

县政府办副主任

成员:县发改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水务局局长

县国土局局长

县林业局局长

县公安局副局长

县安监局局长

县农管局局长

县电力局局长

县电信局局长

县移动公司经理

县联通公司经理

县广电网络公司经理

县交警大队大队长

县运管所所长

石门镇镇长

石坡镇镇长

巡检镇镇长

寺耳镇镇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交通运输局,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成立庵石公路改造工程管理处,作为项目法人,具体负责该项目的管理工作。

(二)职责分工

1、石门镇、石坡镇、巡检镇、寺耳镇:具体负责占地拆迁与环境保障工作,要于7月20日前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抽调专人于8月1日开始在管理处的配合下开展宣传动员、实地丈量、造册登记等工作,务8月10日前完成占地拆迁工作任务;负责做好本辖区内的建设环境保障,配合县级有关部门解决好工程的采砂取石、取土、弃土场地指定及施工拌合场等临时用地问题;负责拆迁安置和村组土地的调整工作;必须确保在本辖区内不发生因占地和环境保障而引起的停工事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2、发改局:负责项目的立项、争取等相关工作。

3、交通局:具体负责工程建设的管理和组织实施工作。

4、国土局:负责配合镇政府做好工程占地、土地调整、取石场划定、地面附属物拆迁工作。负责拆迁户建房用地的审批,简化审批手续,减免相关费用。

5、水务局:负责协调处理好河道采砂工作,划定采砂区域,减免相关费用。

6、林业局:负责办理工程占用林地、山地、荒坡、树木砍伐的各种手续,减免相关费用。

7、公安局:负责工程建设的治安环境和安全管理,从严打击扰乱和破坏公路建设的违法行为,同时要指导工程建设单位安全实施爆破,加强爆破物品使用管理。

8、安监局:协助抓好整个工程的安全监督工作。

9、交警大队及运管所:负责工程施工期间的交通管制、运输车辆疏导和分流工作。

10、电力局、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广电网络公司:负责施工范围内线杆的迁移、施工中线路保护工作。杆线迁移工作必须在8月10日前完成,免收任何费用;电力局要积极协助施工单位架设好临时电力线路,保障工程建设电力供应。

八、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

县级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全力配合,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做好本职工作。及时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有关问题,不折不扣地执行工程建设优惠政策,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石门镇、石坡镇、巡检镇、寺耳镇应成立相应机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主管副镇长任副组长,抽调责任心强的同志具体负责,主要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占地拆迁与环境保障任务,占地拆迁工作要按时间要求,清理施工线内的所有地下地上建筑物,不得影响工程进展。

(二)强化工程管理,确保安全施工

镇政府和项目承建单位一定要把安全管理放到重要议事日程,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原则,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范,确保万无一失。同时要实行辖区内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教育群众协助施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

篇3

一、工作原则

(一)政府主导原则。镇旧城改造工程房屋征收补偿工作,依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由政府统一组织实施。

(二)统筹兼顾原则。项目建设的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和安置,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三)保障居民利益的原则。努力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的连续性,生活的相对稳定性及经济发展的持续性。

二、工作要求

(一)建立重大项目土地及房屋征收安置目标责任制度、督查制度、工作有效报告制度和工作绩效考评制度。

(二)高标准,严要求的开展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和安置工作,妥善安排搬迁户的生产生活。

(三)结合实际,努力营造和谐的土地及房屋征收补偿和安置氛围,在依法、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高效快捷的完成征收补偿和安置任务。

三、征收范围及对象

镇原综合厂全部区域

四、征收期限

2012年1月15日——2012年4月15日。

五、征收补偿和安置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征收范围内有合法产权的成片空地,采取货币补偿方式进行征收;对具有合法产权的房屋,按照房地合一的原则,采取货币补偿、产权调换的方式进行征收补偿和安置。被征收的土地和房屋的用途及性质以土地及房屋的所有权记载的用途及性质为准。

违法、违章建(构)筑物和超批准期限的临时建(构)筑物不予补偿。

(一)土地征收原则及补偿标准

通过有偿出让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根据《省土地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以有偿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利,按合同约定的土地使用年限扣除已使用年限的有偿费用后,剩余费用退还原土地使用者”。并结合土地开发及利用的实际情况,参照土地评估价给予货币补偿。

通过行政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按照当时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成本价与其后期土地开发整理所投入的资金(以有关部门核准或测算价为准)两项之和给予货币补偿。

依法办理部分手续,但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按实际发生的费用,凭原始凭证据实补退。

(二)房屋征收原则及补偿标准

1.住房征收原则及补偿标准

对具有合法产权的住房,采取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方式进行安置,被征收人可任选一种补偿安置方式。

(1)货币补偿标准

对具有合法产权的住房货币补偿标准,按照《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省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规定》等有关规划对其进行现场评估,以评估价为依据,参照相关规定给予补偿。

对具有部分产权的住房及附着建(构)筑设施,地上附着物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适当补偿(补偿标准详见附表一)

住房征收奖励:对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在规定时间内签订征收协议的,被征收人给予奖励,其奖励标准为(见附表三)。

(2)产权调换

根据本项目的总体规划,居民住房在本项目范围内回迁安置。

①被征收人选择回迁安置住房的按房屋建筑面积1:1.2的原则进行产权调换;安置时,被征收人根据补偿安置协议签订时间的先后顺序按规定选房。

②产权置换优惠标准

超过安置面积10平方米(含10平方米)以内的,按安置房综合成本价优惠购买;超过10平方米以上的按照市场价格下浮3%优惠购买。

③回迁安置住房的标准为符合国家建筑标准的合格工程,装修标准为毛坯房(标准另行公布)。

2.经营性房屋和除住房外的其他用途房屋征收原则及补偿标准

居民个人拥有的两证齐全的营业房(底层铺面)实行原地回迁。办公、商场、宾馆、出租住房、工厂、仓库等进行评估,以评估为依据,给予一次性货币补偿,不进行产权调换。

果木及青苗的补偿标准:对具有合法产权土地上种植相关果木、青苗等的,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补偿(补偿标准详见附表二)

七、其他

(一)办理征收补偿协议时,被征收人需要提交房产证,土地使用证,户口册及身份证等相关证件;此次征地前单位或个人擅自与村集体购买土地且未办理规划和用地手续的土地属违法占地,原则上不予补偿;合法划拨或交易的国有土地按取得成本价给予补偿。土地补偿款直接支付给土地使用权人。

(二)征收没有抵押权的房屋,依照国家有关担保法律执行。

(三)房屋有租赁关系的,出租人应与房屋租赁人解除租赁关系,方可签订征地补偿安置协议;

(四)被征收人搬迁时,不得擅自拆除房屋内的门窗,水电,煤气表等设施;

(五)被征收人必须自行交纳房屋搬迁前使用的水电,煤气,有线电视,电话费等费用,如未交清以上费用的,在补偿费总款中扣除。

(六)回迁房屋产权证办理的契税,办证费、工本费在产权调换等平方面积内由征收人支付,超过部分,按规定支付。

九、工作保障措施

(一)坚决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对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房屋及超过征收期限拒绝征收的,依照相关法律法规予以征收。

(二)征收公告后,被征收房屋存在租赁关系的,由租赁双方自行解除关系,没有抵押权的由房屋产权人自行解除抵押;存在产权纠纷的由双方当事人自行解决,房屋征收部门不承担房屋租赁、抵押及纠纷所产生的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

(三)征收公告后,对仍在项目规划区域内新建(改扩建)房屋的,依法实施拆除,对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不予补偿。

篇4

关键词:新沂河;征地移民;分析;问题

        新沂河西起骆马湖嶂山闸,途经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的新沂、宿豫、沭阳、灌南、灌云五县(市),与灌河会合并港入海,新沂河全长146公里,为沂沭泗地区洪水的两大入海通道之一,直接关系到沿河两岸及骆马湖周边地区800万亩耕地、57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以及陇海铁路、连云港市区的防洪安全,对江苏省淮北地区防洪保安、经济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程主要位于我市的灌南、灌云两县境内。

        一、工程征地移民概况

        (一)征地移民范围及主要实物量指标。 

        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全长为135.8公里,涉及灌南、灌云两个县及省属五图河农场、骆马湖水利管理局灌南河道管理局,共13个乡(镇)92个行政村,批复永久征用农村集体土地2.30万亩,国有土地2.87万亩,临时占地0.18万亩,拆迁房屋4.28万平方米,砍伐树木40.6万株。

        (二)征地移民生产生活安置。

        工程占压土地大部分在河道内,不涉及移民搬迁;大堤背水面的移民采取就地后靠分散安置的方案,原有宅基地不再补偿。

        对于工程影响到生产安置人口,实施时应妥善落实调剂耕地数量和来源,或根据当地的收入构成情况,多渠道、多方式安置移民。

        二、征地移民实际完成情况

        根据工程建设需要,新沂河整治工程实际永久征用农村集体土地22166.62亩,国有土地15993.62亩,临时占地1152.42亩,拆迁房屋33085.06平方米,砍伐树木40.51万株。

        三、管理模式

        连云港市新沂河征地移民安置工程由灌云县、灌南县具体负责实施,实行包干责任制,层层落实任务。连云港市人民政府成立连云港市新沂河整治工程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负责总体协调。灌南县和灌云县人民政府成立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办公室具体负责征地移民的实施工作。工程沿线各有关乡(镇)成立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领导小组,协助县新沂河整治工程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办公室做好本乡(镇)境内征地拆迁移民安置工作。

        四、农村移民收入恢复情况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方法及内容。

        征地移民收入恢复状况调查是征迁移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调查主要是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文献两种方法,以抽样调查方式进行,采用分类随机抽样等方法,对典型样本征地拆迁影响村、征地拆迁户、拆迁企事业单位进行定点跟踪调查。对征迁影响村征迁前后的收入及耕地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征迁户的家庭人口、耕地、房屋以及征地移民征迁前后的家庭收入情况,通过了解这些相关指标,掌握工程影响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征迁影响户的生活收入恢复情况。

        (二)恢复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工程影响典型村征迁后人均耕地面积比都在90%以上,这说明此次工程征地对连云港市耕地影响程度很小,对其生产活动所带来的影响也是很小的。而且征迁后涉及到的村、组最低人均耕地都大于0.8亩/人,符合我省苏南人均0.5亩苏北人均0.8亩的安置标准。居民征迁前后的人均纯收入比均大于1,人均纯收入比最高的达到了2.23,人均收入较征迁前增长了3700元。人均收入比最低的也达到了1.07,人均收入也有所增加。结合基层访谈情况,征迁户普遍反映此次征地对其生产生活影响不大,生活水平并没有因工程征地而受到多大影响。因为此次工程征地基本上都是河滩地,原本在他们收入中所占比例就很小。加之现在年轻人均外出务工或做其他事情,种地不再是主业,靠种地获得的收入在总收入中占的比重也很小。

        通过数据分析和调查访谈的结果,若不考虑物价等其他因素,该县移民影响村的居民收入已经得到了恢复并得到提高。

        五、征迁移民工作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建议

        (一)征迁补偿标准偏低。新沂河整治工程从可研到最终批复,跨度很大,导致在同一区域内与其他工程(项目)的补偿标准不统一,而且国家水利工程项目往往比省水利工程项目、公路建设项目及其它地方项目补偿标准偏低,给征迁工作带来很大阻力。

        (二)补偿标准批复后应不再变动。新沂河整治工程因土地补偿标准由原来的10倍调增至16倍,使补偿标准中途发生变动。在征迁过程中因为补偿标准偏低,群众无法接受,导致部分群众产生不满情绪而发生纠纷,如果在中途调整群众往往认为是因一小部分人闹事而使标准调增,容易被那一小部分人唆使利用,使不明真象的群众认为跟着他闹事就有好处,致使前期大量的说服、教育工作白白浪费,且容易让群众对征迁工作人员产生不信任心里。

篇5

【关键词】:占用林地;林地工作;存在问题;解决对策

林地实质是林业用地,其包含:有林地、灌木地、疏林地等。林地是保持生态和谐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几年来,大量占用林地的情况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后果将难以想象,因此,希望有关部门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目前占用林地出现的问题

1.1出现非法占用的情况

我国对于林地方面缺少足够的重视,没有建立一条完整具体的规划系统,缺少系统的管理。同时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社会企业和国企部门的经济遭到竞争,那么,就促使这些企业为了自己的利益,开始占用林地,不择手段的占用林地,将其据为己有。以浙江省为例,2014年全省范围内进行非法排查,占地结果显示,全省不符合规定法律占地案件近600件,其中林地面积有近3500亩。其主要情况为:对于占用的林地不按时归还、少征地多占地,甚至有的即使未得到批准,通过关系也去占用。此外,有些区域的百姓缺少法律意识,在利益的诱惑下,随意到林区进行采集活动,再进行非法生产,这就造成大量林地被砍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其林业发展和生态平衡。

1.2政府缺乏法律意识

有些政府对于林地缺乏正确的认识,没有大局理念,更没有对资源保护和国家生态发展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些为了利益,以林地作为收益的产物;有些以国家经济发展为借口,私自允许占用征地,此外,有一些领导片面追求效益,将主要的建设工程分为几个小的工程,使权利范围缩小,这样就能够在其管辖内,加之,群众对林业法律意识淡薄,或在毫无知情下,违规用地没有及时得到阻止,使其不能充分的发挥监督管理权利。

1.3相关管理部门管理不到位

林地管理具有专业性较强的特点,而有些区域的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培训,加之没有较强的林业知识,对于领导的任何命令完全服从,缺少自己的主见。有些占地需要繁琐的条件,但即使这样,宁可省去必要的手续,也要办理占用地;对于私自变化林地的用途,有些管理部门在利益的驱动下,可以将其视而不见,对于过于严重的,也只是进行处罚,并未将其上报给相关司法部门处理,而一些司法部门对于此事,也只是得过且过的思想,这在某些方面,也助长了其违法行为。

1.4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

进行占用林地的主要标准是根据国家法律条文的规定,近几年,我国林地问题越来越突出,不仅是社会关系的影响,也是由于我国对于林地占用缺乏完善的法律制度,如今,随着林权改革的发展,在我国法律中没有相对的规定。林业局即使出台了相关法律,但其具体细节依然模棱两可,在实际应用中,容易使有些人,钻法律空子。2005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关于《审理破坏林地资源案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释》,使一直以来的非法占用林地情况有明显的改变,但依然存在其不足。

1.5林地征占补偿不合理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规规定,对于需要占用林地的单位,要与被征占林地签订协议,以及一些列附属协议及林农的补偿,目前,虽然有明文规定,但在实际中,被征占用地的补偿与国家要求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分为:其一,补偿的标准略低。林地补偿依然是按照从前的耕地面积(hm2)产值作为参考条件计算,这样一来,使补偿的费用略低,且低于耕地,而在我国的多数区域,征占地区,以及相近条件的林地补偿费都比耕地补偿费低;其二,补偿的区域少。补偿的区域只是在被征地有联系的范围内,并未对林农的生活损失作为衡量,给予补偿。在其它国家,高速公路的建设土地成本在总体成本的60%,而我国范围内只有15%,所以,我国的林地征占补偿应该酌情增加。

2、非法占用林地问题的解决方法

2.1扩大宣传,提高民众法律意识

对占用林地的相关法律条文可以进行每家每户的宣传,对于在乡镇区域,林业部门可以以广播、宣传标语的方式宣传;对于在城市中,则可以通过讲座活动、多媒体宣传、发报的形式宣传。通过这些方式,目的是为了让民众能够将林地法律意识深入人心,以及林地对国家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使得让人们都能够合法的占用林地。之所以让民众的法律意识得到提高,主要是因为,民众是一个主体,其力量更是不可估测,因此,只有将民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上来,才能使民众监督权力发挥出来,为林业部门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2.2充分认识其,打击非法占地

充分认识其,是民众行使监督权力的表现,也是维护林地稳定发展的主要方式,更是打击非法占地的有效手段。想要从根本打击非法占地情况,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管理,也需要民众的监督,动员全民参与到其中来。所以,各地方政府要将非法占用林地的情况重视起来,将林地保护工作列为日常工作中,以使林地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提升上来。另外,政府机关也可以利用签订协议的形式以保障生态平衡。将责任分层划分,使每一级部门都有其管辖范围,切不可越级。同时,政府机关也可以将责任工作列入年终测评,将其作为工作表现或升职参考,目的是为了使各领导层对林地工作都能够竭尽全力的执行,进而保障林地生态环境稳定发展。

2.3建立网站,利用互联网手段

在最早以前,我国的占用林地审核权在省级机关,这样更容易对林地进行控制。但根据改革的发展,占用地审核权被支配到地方。那么为了防止地方政府能够在其范围内行使权力,不超越其管辖范围,林业部门可以通过GPS与互联网融合,实施全方位、透明式管理,对于超过期限,但仍未归还用地的区域,则将取消该地方政府权利,剥夺用地审核该投票权利。

2.4与环保部分合作

林地监督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设计到多个部门。占用林地管理只有林业部门是不行的,它需要相关部门的共同配合,这就可以通过离地占用预审模式,将预审作为其主要环节,明文规定要占用林地首先要先得到林业部门的预审通过,再当审查后,得出具体建议,再由国土部门进行审核,直到改革部门审核后,才可批准占用林地。与此同时,与执法部门要密切联系,实施共同执法,增加排查力度,对于非法占用林地的行为,要严惩不贷。

2.5建立完善的保护组织

建立完整的保护组织,林业部门可以设置专业的占用地部门,规划出一个完整的监管制度,对相关工作人员在上岗前要进行培训、考核,当考核合格后,可进行上岗工作。制定出一个完整的奖惩制度,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或有巨大贡献的,要进行表扬;如发现有非法占用林地,但未及时上报者,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追究其刑事责任。

2.6实行科学化补偿

目前,我国的征占林地补偿标准过于低下,这对林农而言,是不公平的,同时也使征地人的成本减少,这影响着用地机制制度。所以,要先将补偿标准提升上来,增加征用地的标准,这样才能够使用地制度顺利进行。但是,怎样衡量补偿标准,是国家需要思考的问题,我国现在正处于转型阶段,其经济能力相比于发达国家还是有一定距离的,所以,想要在短期建立补偿制度,是有些困难的,会给国家发展造成压力,但如果只重视国家发展了,而忽略林农利益也是不可行的,所以,第一,可以将补偿标准按照市场价格制定。取缔传统的参照当地产值计算的方法,只有将林地的补偿标准与其它地区补偿标准达到相同时,才可以使占地成本得到提高,进而使用地者懂得利用土地,节约土地,与此同时,也能够使其它未被占用的林地产量得到保障。第二,将林农的个人经济损失列入补偿内,以保障林农的正常经济生活,将损失降到最小,以使林农的权益得到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征占林地工作中存在其一定的不足,但我国的林业部门也一直在进行改善,尽最大能力的保护好林地生态稳定,同时,这也是林地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大管理力度,严格按照法律执行,坚决打击非法征占林地的行为,保障生态平稳发展,以上是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做出的简单总结,目的是希望我国的林地能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宏巍,李顺龙.论我国林地征占用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思路[J].林业经济,2015,(02).

[2]高红,,张兴友,杨青英.论我国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1,(19).

[3]高红,,张兴友,杨青英.论我国建设项目征占用林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园艺,2011,(22).

[4]区汉明.广东省违法违规使用林地问题与对策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2,(01).

篇6

一、组织实施

县建设项目房屋征收补偿工作由县房产局拆迁股负责监督;县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公室为该项目的征收人,具体负责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及其相关协议的签订工作;镇政府、县国土局、县建设局、县房产局等部门协助、配合做好该项目房屋征收补偿、安置相关工作。

二、征收范围

征收范围为:建设项目规划范围内,具体范围以规划图为准。

三、征收房屋面积认定

1、被征收人房屋的建筑面积认定以合法有效的房屋所有权证载明的建筑面积为准,对超过房屋权证所载面积的以房屋所有权证载明的建筑面积予以补偿,对少于房屋所有权证所载面积的以实际建筑面积予以补偿。

2、集体土地以土地使用证件载明的用地范围内的实际建筑面积予以补偿。

3、对公有房(含祠堂等)实行货币补偿安置,不作其他安置。

4、祠堂以及独立厨房、厕所、洗澡间、杂物间、牛栏、猪栏等附属房屋只对建筑部分按附表四结合成新折扣(见附表二)进行补偿,不作任何安置,其占地面积按土地征收标准进行征收。

5、两层以上的建筑层高以檐扇达到2.2米以上(含2.2米)的分层全部计算建筑面积;1.7米以上2.2米以下的分层建筑按50%计算建筑面积,低于1.7米的不予分层计算建筑面积。

四、补偿标准

1、涉征房屋补偿标准按重置价格(见附表一)计算,以实际建筑结构,结合成新折扣(见附表二)进行补偿;

2、对房屋豪华装饰部分,经评估公司评估后进行补偿;

3、附属设施等按附表三标准进行补偿;

4、附属房按附表四规定标准结合成新折扣(见附表二)进行补偿;

5、搬迁费按每户600元的标准一次性支付,临时过渡费按每户250元/月的标准在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时一并给付。临时安置过渡期限为:选择宅基地安置的为十个月;选择产权调换的为十八个月。由于征收人原因造成延期六个月以内的部分按每户500元/月的标准据实支付,延期六个月以上的部分按750元/月的标准据实支付(从被征收人交付房屋或房屋钥匙给征收人之日起计算)。

6、对未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按照其重置价格结合成新折扣、剩余期限进行补偿。对超过批准期限的临时建筑和违章建筑,一律不予补偿,其占用土地按土地征收标准进行征收。

7、被征收房屋的用途,以房屋所有权证载明的为准,但如原房屋所有权证没有载明或虽有载明后改变用途的,属在征收公告前已经连续二年以上改为非住宅的,并办理了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缴纳了税费的,征收时可按非住宅房屋予以补助停产、停业费用,停产停业补助的计算按实际营业面积每月每平方米补助2元,补助时间为10个月。

五、征收方式

由被征收人在规定期限内将涉拆房屋交付征收人统一组织拆除。

六、征收期限

年8月31日前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年9月30日前完成房屋拆除工作。

七、安置方式

实行以货币补偿、房屋产权调换和宅基地安置三种安置方式,集体土地上的房屋被征收人可任意选择一种安置方式,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被征收人只能选择货币补偿安置或房屋产权调换安置中的一种安置方式。

对选择货币补偿安置和产权调换安置的被征收人,涉征房屋以合法有效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为准。其房屋征收补偿费、附属物(房)补偿费、其他设施迁移费、搬迁临时过渡费按附表一、附表二、附表三、附表四标准计算补偿资金。具体安置办法如下:

1、货币补偿安置

对选择货币补偿安置的征收户,征收房屋合法占地按国有土地860元/㎡、集体土地56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在征收公告规定期限内签订协议并弃房的,按其房屋合法建筑面积增加补偿费,增加标准为800元/㎡,对超过征收公告规定期限后每逾期一天按建筑面积20元/㎡扣减补偿费。

2、产权调换房安置

(1)安置方式与安置办法

(一)安置方式:由征收人统一建设套房对被征收人进行安置。被征收人按最接近户型的面积确认安置户型。剩余面积不足最小户型一半的不予安置,一半以上(含一半)的可再安置一套最小户型。

(二)安置办法:安置房的分配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征收户签订补偿安置协议的时间、弃房时间,通过加权平均确定被征收人的房屋分配序号,房屋分配序号经公示后,被征收人凭所确定的分配序号依次选择安置房屋,待结算互补差款后签订正式安置协议。

(2)安置补偿的相关规定

(一)对选择房屋产权调换安置的征收户,其征收房屋合法占地按国有土地860元/㎡、集体土地560元/㎡的标准进行补偿。

(二)产权调换房为九层、多层(6+1)、小高层电梯房(11+1)三种规格。

(三)产权调换房的购买价格和市场均价。观彩岭产权调换房价格:一至五层价格为450元/㎡,六至九层400元/㎡,房屋市场均价为2100元/㎡;金峰华庭16号楼(2-5层)价格为550元/㎡,房屋市场均价为2300元/㎡。

(四)安置面积奖励,被征收人合法有效房屋建筑面积实行等面积安置,并按最接近可安置面积的户型选择安置房;对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征收的,按其合法有效建筑面积的25%增加奖励安置面积;超过规定期限后每逾期一天递减1个百分点,逾期25天后不予奖励。

(五)安置房屋的结算方式,自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后15个工作日内由征收人将搬迁费、临时过渡费、其他设施迁移费支付给被征收人。合法房屋征收与宅基地补偿费暂不支付,待挑选产权调换房屋后一个月内结算并互补差款。超过应安置面积部分(含奖励后因户型不同而多安置的面积)按安置房屋市场均价结算,欠安置面积部分按安置房屋市场均价减去安置房屋价格对征收户进行补偿。

(3)安置房屋的标准及类型

(一)安置房屋的标准

A、外墙装修胶泥或涂料粉刷;

B、铝窗、木门、卫生间;

C、内装修:水泥地面、墙面天棚为胶泥底;

D、架设总管线到门外(水、电、有线、电话)。

(二)安置房屋的类型

安置房屋为单元式期房,房屋户型、结构统一规划设计,建设三室两厅、三室一厅、二室一厅三种户型。户型面积约在80㎡—130㎡之间。

3、宅基地安置

被征收人在征收人指定的安置区内选择宅基地进行安置。宅基地安置原则如下:30㎡以下不予安置(不含30㎡),30至90㎡(含30㎡、不含90㎡)只能安置一间60㎡的标准间,90㎡以上(含90㎡)安置不得超过120㎡。按合法有效占地面积以标准间(5×12=60㎡)进行安置后,剩余面积不足30㎡以及超过120㎡的不予土地安置。安置面积与原房屋合法有效占地面积相等的互不补偿;欠安置面积以及超安置面积,按国有土地860元/㎡、集体土地560元/㎡的标准进行结算。

安置用地不得转让,被征收人之间宅基地安置面积不得互相调剂。

八、安置地点

1、房屋产权调换安置地点:大罗观彩岭、金峰华庭16号楼(2-5层)。

2、宅基地安置地点:石人、洲新村。

九、宅基地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

由县房产局尽早按规定程序、相关单位配合负责组织实施,统一建设道路、水沟等基础设施,用于征收户建房。

十、人员组成

从县委宣传部、县委办、县审计局、县建设局、县国土局、县房产局、镇政府等单位抽调人员负责房屋征收补偿安置工作,责任到人,任务到人。

十一、付款办法

(一)选择货币补偿安置的,在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并在规定期限内弃房后,由征收人将补偿费一次性给付被征收人。

(二)选择房屋产权调换的,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并弃房的,在挑选置换房屋后一个月内完成结算,互补差款;

(三)选择宅基地安置的,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并在挑选安置用地后一个月内完成结算,互补差款。

十二、其它事项

(一)土地界定。征收范围内的未征收的公共用地、道路用地、绿化用地等权属归所属村(社区)所有。

(二)单家独户。围墙内占地面积以土地使用证面积为准,超过使用证的占地面积按土地征收标准征收。

(三)家属房占地。公摊面积按在证户数平摊,剩余建筑房屋占地面积按在证房屋建筑面积进行分摊。

十三、管线迁移

涉及各类公共管线的迁移,由各管线产权单位自行负责。

十四、优惠政策

1、资金奖励

在规定期限内签订《征收补偿安置协议》并弃房的给予如下奖励:

(1)框架结构:25元/㎡

(2)砖混结构:20元/㎡

(3)砖木、土木结构:15元/㎡

(4)简易结构:10元/㎡

2、被征收人安置时,水、电、电话、有线电视等产权管理部门不得向同容量的原用户收取开户、接线、接水费。

3、被征收人所安置的房屋等面积安置和奖励安置面积办证时只收取工本费,超面积安置部分按有关规定收取相关税费。选择产权调换安置的征收户在签订安置协议后两年内自愿转让的,可直接办理到受让人名下;但若需办理国有出让手续的,须按有关政策收取相关税费。

篇7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公共利益 补偿 程序

近年来,全国各地因土地征收问题引起的各类不断发生,农民上访也很大程度集中在土地征收问题上,大规模的土地征收已经严重地影响到了社会稳定。土地征收问题在当今中国社会已经变得越来越突出,而土地征收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和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治缺失而造成。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着非常严重的不规范现象,这些现象虽然纷繁多样,但主要反映了我国土地征收中的三个深层次问题:土地征收的公共利益目的性问题;对农民的补偿问题;征收要履行的程序问题。

一、制度设计缺陷导致征收的公益目的性被严重滥用

1.土地制度的设计存在缺陷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4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该法第43条第1款又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但是兴办乡镇企业和村民建设住宅,经依法批准使用本集体经济组织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或者乡(镇)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经依法批准使用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除外。”该条第2款又规定:“前款所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

依据《宪法》、《土地管理法》、《物权法》的规定,土地征收的理由只能是为了公共利益目的,私人或商业用地建设是不能通过征收集体土地进行的。但是“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须依法申请使用国有土地”,“依法申请使用的国有土地包括国家所有的土地和国家征收的原属于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于是,在同一部土地管理法律中出现了不协调的两处规定。也就是说法律并未限定死“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建设需要使用土地的,如商业用地,不得使用土地征收手段。”

这就导致为了非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征地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基于现实情况,飞速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作为建设材料,而农村集体土地又不能直接进入市场流转,这种土地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必然会导致实践中为了经济建设、为了非公共利益而征收集体所有土地。

2.公共利益条款被地方政府滥用

在土地征收的实践中,是否征收、如何征收、征收何处均由地方政府主导,法律对公共利益的范围又未作任何界定,地方政府往往随意找个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或改善城市环境的借口以实现征收。而基于政绩考量或不正当的权力寻租,地方官员们就将征收的土地用于商业目的了。譬如搞房地产开发,譬如设立经济开发区。更为吸引他们热衷征收土地的原因还在于大量的土地出让金极为增加财政收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在一些地方,土地出让金收入占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因此,在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条款几乎形同虚设,被地方政府严重滥用。

日本在1951年颁布了《土地征收法》,该法第3条列举了35种可以征收土地的情形或理由,这些情形基本限定在关系国家和公民利益的重大事项内。这些基本情形包括:依据道路法进行的道路建设;以治水和发展水利为目的在江河上设置的防堤、护岸、拦河坝、水渠、蓄水池及其他设施;国家和地方团体进行的农地改造与综合开发所建的道路、水渠等设施;铁路、港口、机场、气象观测、电信、电力、广播、煤气、博物馆、医院、墓地、公园等设施。相比于日本,我们在这一方面落后了近六十年,我国的土地征收法律对于公共利益条款的规定是如此的模糊,这就导致这一条款在法律适用上的不具有可操作性,沦为地方政府滥用征收权的极好借口。地方官员动辄声称为了人民的公共利益,为了整个城市的发展,而其行为没有规范的法律条款约束,最终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人民权益的严重伤害。

二、土地征收的补偿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民权益损害

按照我国《土地管理法》第47条的规定:“征地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补偿费。征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耕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6至10倍。征地的安置补助费,按照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计算。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数,按照被征地数量除以征地前被征收单位平均每人占有耕地的数量计算。每一个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安置补助费标准,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4至6倍。但是,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15倍。征收其他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参照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规定。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征收城市郊区的菜地,用地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依照本条第2款的规定支付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尚不能使需要安置的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增加安置补助费。但是,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3年平均年产值的30倍。国务院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特殊情况下,可以提高征收耕地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标准。”

首先,土地征收的补偿标准是依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原用途是无法正确反映土地价值的,按照“原用途”补偿标准制定的“产值倍数法”进行计算也不能反映土地的增值价值。这种补偿的标准过低,没有反映出土地的真正价值,农民的生活没有因为土地被征收而有所提高,反而是失去了赖以生存的衣食保障,这是不公平的。总之,我国集体土地征收的补偿是一种不完全补偿,而且这种不完全补偿是一种较低层次的补偿。

其次,我国土地征收的法律中缺乏必要的补偿原则。2004年通过了《宪法修正案》第20条,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随后,《土地管理法》第2条第4款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但两部法律都未规定土地征收的补偿原则,而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宪法中都对土地征收补偿的原则做出了明确规定。通常来说,世界各国基本都采用公平补偿原则,而我国对此却未作一字限定。

再次,还存在着补偿标准计算方式不合理,征收补偿范围较窄,各地补偿标准不统一等问题。

三、土地征收的过程缺乏严格、规范的程序保障

1.土地征收程序仍不够细致完善

1999年1月1日实施的新《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10月18日以部令形式的《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部2004年1月9日的《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等法律法规对我国土地征收的程序做出了若干规定,依据《土地管理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农村土地征收大致包含如下程序:(1)拟定征收土地的方案并报上级政府审查批准。拟征收土地所在地县、市人民政府或其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土地征收方案,内容包括征收土地的目的及用途,征收土地的范围、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的种类及数量,征收土地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劳动力安置途径,原土地的所有权人及使用权人情况等。(2)征收土地方案公告和征地补偿登记。征收土地方案依法定程序批准后,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予以公告。被征收土地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应当在公告规定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到当地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征地补偿登记。(3)制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公告。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征地补偿、人员安置及地上附着物拆迁等具体的方案,并予以公告。有关政府部门应听取被征收土地的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国土资源部门应书面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4)实施征收阶段。征收土地补偿和人员安置方案实施后,县、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被征收的土地实施征收。

2.纵观我国法律规定的土地征收程序,我们不难发现里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我国的土地征收程序欠缺征地是否符合公益目的的审查程序。无论是《宪法》还是《土地管理法》皆规定了土地征收只能是出于公共利益目的,但是这一规定却缺乏程序保障。《国土资源听证规定》第19条第2项规定:“土地主管部门在报批非农业建设占用基本农田方案之前,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但是听证是否包含对农用地转用公益目的要件的确认,该规定并未说明。谁来确定征收符合公共利益,行政机关单方决定这一合法前提成立之后是否需要审查,被征收土地的权利人是否可以对此提出异议?这些答案我们无法从现存法律中发现,而这恰恰是土地征收的第一关,缺少程序性的制约,公共利益条款被滥用,被无限解释,像弹簧一样无限伸缩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次,土地征收程序中土地权利人的参与机会很少,参与时间放在了最后的补偿争议阶段,参与所表达的意见没有拘束力。《土地管理法》第48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地的政府裁决。”“征地补偿、安置争议不影响征地方案的实施。”“对土地征收的决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的,行政复议决定为最终裁决。”除此之外,被征地者在征收的目的性、征收的范围等方面都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可见,被征收人的意见表达对征收行为基本不具有拘束力。

再次,对违反土地征收程序的行为缺乏制裁和惩戒性规定,对违反法定程序的法律后果规定不够明确。这导致了实践中规避必要的土地征收程序,实施突击征收的现象大量存在。不遵守法定程序,强行施加给农民较低的补偿标准,不给予农民知情权和参与权,最后导致土地征收中的矛盾、冲突不断,农民上访、申诉事件层出不穷。

四、结束语

由于我国法制建设的不完善,在土地征收中反应的问题多如牛毛。但笔者认为如上三类问题是最棘手和最关键的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较好地规范我国的土地征收法律制度,使之良性、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昌麒.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陈小君,等.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3]黄小虎.中国土地管理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4]柴强.各国(地区)土地制度与政策.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3.

[5]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的法制建设.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篇8

现行征地安置政策基本上是一种纯粹的经济补偿办法,即国家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农民予以直接的经济赔偿,如土地补偿费是对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财产补偿,安置补助费是补偿农业从业人员因征地而就业不充分或一时不能就业所承受的损失,等等。肯定地说,这种经济补偿机制是必要的,目前显然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应该坚持下去并逐步得到改进。

但必须看到,现行的经济补偿机制是低水平、不全面的,难以完成所有的工作。大量的实证调查揭示,这种补偿在结果上无法恢复被安置者以前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及时足额给付了经济补偿,失地农民在很长时间以后仍会处于贫困状态。这就警示我们:现行的征地安置政策是一种普遍缺乏效用而且很容易被滥用的方法,不足以预防失地农民的贫困,必须加以调整和完善。

天津市大港开发区超出标准,违法占地1384亩。中塘镇大安村1076名失地农民按手印,强烈要求将非法占地恢复原貌,并全额支付已批准征地的土地补偿金。(本报记者王晔彪摄)

预防和缓解失地农民贫困问题,应重新审视征地安置工作的政策目标和手段,重点应放在检讨损失评估和补偿的思维方式上。进而言之,征地安置政策不应简单地视为支付赔偿或置换原有资产,其思路应更为宽广:使失去土地的人重新建立生产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一句话,应把实现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作为未来征地安置政策的基本目标。

“可持续生计”概念最早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的报告。1992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将此概念引入行动议程,主张把稳定的生计作为消除贫困的主要目标。1995年,哥本哈根社会发展世界峰会和北京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进一步强调了可持续生计对于减贫政策和发展计划的重要意义。所谓“可持续生计”,是指个人或家庭为改善长远的生活状况所拥有和获得的谋生的能力、资产和有收入的活动。在此框架内,资产的定义是广泛的,它不仅包括金融财产(如存款、土地经营权、生意或住房等),还包括个人的知识、技能、社交圈、社会关系和影响其生活相关的决策能力。

应当说,党和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工作。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对失地农民普遍实行的“招工安置”或“就业安置”政策,就较好地解决了广大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户籍制度、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原有的招工安置和农转非等办法,在实践中已失去原有作用和意义,各种矛盾和问题开始凸现。因此,重新理解和认识可持续生计政策,并以此作为征地安置工作的基本目标,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实现目标的四种手段

第一、设计合理的补偿机制。征地补偿金作为农民失地后原有资产置换的费用,在解决失地农民生活燃眉之急和重建新的生计系统方面起着关键性作用。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是落实可持续生计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合理的补偿机制应以提高或恢复失地农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为目标。这可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首先,征地补偿费即便不能做到对失地损失的“全额赔偿”,至少应保证及时足额支付置换农民原有资产的费用。基于现行法律规定的征地补偿费严重偏低的实际,未来的征地补偿标准应在现有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以下3个方面的因素,即土地的潜在收益和利用价值,土地对农民承担的生产资料和社会保障的双重功能和土地市场的供需状况。其次,置换资产最多只能使失地农户保持和以前一样的发展速度,而不能弥补由此损失的时间,“迎头赶上”。要想真正实现加速发展,就必须在此之外,还向失地农民提供以发展为目的的投资。

第二、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户积累资产。资产的社会福利效用是显而易见的:有了资产,人们可以从长计议,追求长期目标。更为重要的,积累资产本身对穷人的心理促进、意识提升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等具有巨大的潜在作用。事实也表明,土地、房屋、集体经济等资产收益,在预防失地农民贫困和减少家庭不安全感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进而言之,引导和帮助失地农民积累资产,既是改善他们生计的一种速效、实惠、一举多得的好办法,也是帮助他们规避各种生活风险的重要的安全网之一。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机制和政策工具来实现上述目标呢?可行之策有两条:一是抓好失地农民的住宅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部门与建设单位在设计建造失地农民的住宅时,既要考虑确保他们乐有所居,也要方便他们能从房屋资产中形成长效受益机制。二是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必须由国家征用的公益性建设用地,可以在规划区内征用土地中留出一定数量土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开发、经营。对于那些土地征用量大,土地征用补偿费较多的行政村,政府应积极倡导社区股份合作制的改革,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第三、促进失地农民生产性就业。对于失去物质性和生产性资产的农民而言,就业收入构成了大多数生存策略的核心内容。因此,为失地农民提供一份长期稳定的工作,是实现“可持续生计”目标的重要手段。具体而言,以下3个方面有助于促进失地农民稳定就业:一是提高就业能力。通俗地说,就业能力是指获得工作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如前所述,失地农民的智力含量、质量水平或专业级别均难于适应目前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及变化,政府向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制定一些有利于保持工作的补贴显得尤为紧要。二是广开就业渠道。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发展经济。在此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政府要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就业安置办法,即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投资入股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和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三是消除就业障碍。社会各界要像关心城镇下岗职工那样关心支持失地农民的就业与再就业,逐步清除各种不利于统筹城乡就业的制度和文化因素。其中关键的一步是,应把失地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第四、建立普惠的社会保障机制。在现有体制下,农民失地犹如经历一次经济和生活上的剧烈地震。无论征地补偿机制多么完善,不可避免会有部分失地农民或家庭沦于贫困的世界。切实保护这些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既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也是政府职责所在。为此,在土地征用过程中,为失地农民建立普惠的社会保障机制极为必要。实际上,如果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健全,就不需要那么多详细复杂的、针对具体项目的补偿。换句话说,如果把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征地的前置条件,不仅有助于预防失地农民陷入贫困风险,也有利于国家必要的征地工作高效健康运行。普惠的社会保障机制要可持续,必须基于3个前提:一是将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征地的前置条件;二是为失地农民设立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宜直接与现行城镇的类似制度衔接。三是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专项基金。其中政府的必要投入至关重要。

落实政策的具体措施

1.关于完善补偿机制。

——修改《土地管理法》中与市场经济要求和保障农民权益不适应的条款,切实改变现行征地制度对农民的补偿标准严重偏低,违反市场经济和城镇化基本规律的现状。

——建立和完善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农地价格评估体系。综合考虑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环境条件等,对农用地进行分等定级;结合农用地等级,制定农用地价格评估办法。以农用地分等定级和农用地评估价格为基础,以经营性目的的农地转用市场价格为参照,确定土地财产补偿标准;参照资产评估办法,确定其他各类财产的补偿标准;参照城乡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障,确定就业安置补偿标准。

——在单纯的征地补偿费用之外,再增加一定数量的投资资金,专门用于失地农民创业和发展。

2.关于资产建设。

——实行留地安置政策。国家征用土地时,应在规划区内留出一定数量土地返回给村集体,用于安置失地农民。留用地比例以征用地总面积的20%为宜,10%专项用于村集体发展二、三产业,另外10%用于农民生活安置。

——搞好住宅小区规划。原则有三:一是住宅最好规划在具有一定商业价值的地段,如沿街,靠近集市等。二是住宅应实行小区化。居住小区化不仅能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居住区内商业用房也可作为村集体资产获取收益。三是推行多层公寓住宅。多层公寓既可把节约下来的宝贵土地用于发展集体经济,形成一份产业,也便于失地农民在满足自住的基础上,有一定面积的房屋用于出租,获取租金收益。

——探索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机制。有效措施之一是,积极倡导社区股份制改革,把资产量化到个人,并明确权利与责任。

3.关于就业促进。

——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可行的策略有5条:一是建议在出让土地时,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与征地单位签订提供一定数量或一定比例就业岗位的协议,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吸纳被征地单位的劳动力。二是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把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同加强城市的绿化、环保、卫生、交通、便民服务等项事业结合起来,使之形成提供就业岗位与创造本地财富的新循环。三是将失地农民纳入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范围,提高他们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四是实行公共就业工程计划,如实施建筑、道路、绿化、社会建设等劳动密集型工程,或结合当前城乡环境整治等工作,帮助大龄失地农民再就业。五是就业资源枯竭地区,应组织开展劳务输出。

——重点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技能培训。有益的经验是:以市场的需求和农民的需求来定培训项目(对失地农民实行“菜单式”和“计单式”培训),以竞争定培训机构(对就业技能培训机构实行面向全社会的招标制),以补贴促参与(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的失地农民,政府给与一定的财政支持)。

——用经济手段和优惠政策降低劳动力成本。如对招用失地农民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的收费减免、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对自主创业的失地农民,与下岗失业人员一样同等享受在就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如免交相关税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等优惠政策。

4.关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将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作为征地的前置条件,把不妥善解决社会保障问题就不允许征地作为改革征地制度和完善征地程序的重要内容。

——为失地农民设立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应遵循“低进低出”的原则,即设计一种“少缴费、少得益”的新制度。参保者得益之“少”的下限,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为准。

篇9

关键词:农村土地;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F30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0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活保障,是农民最基本地生产资料。近年来,农村政策的不断变革,使土地效益得到了大幅的提升,这使农村中的土地问题日益增多并凸现出来。土地和农民的利益紧密相连,解决好农村的土地管理问题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我们要认真的审视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找出解决的办法,以促进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一、原州区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农村宅基地主要存在着以下三类违法现象:一是未经批准擅自占地和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当前,有不少建房户采取隐瞒已有房屋、虚报家庭人口、变更户籍等欺骗手段骗取批准宅基地。二是非法转让宅基地,利用集体资产进行隐形交易。在原州区的土地案件中有很多是反映部分村民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了两处甚至多处宅基地,然后将宅基地倒手转让,从中非法获取暴利。这种现象尤其在县城结合部和城镇郊区比较突出,无形中建立了土地隐形交易市场,既影响了宅基地管理,也给社会造成了许多社会不安定因素。三是超面积占地、擅自改变农村宅基地用途现象时有发生。对违法占地行为,必须采取合理有效的行政、经济和法律手段综合处理。

二、解决农村土地管理的措施

1.严把宅基地审批关,要规范宅基地审批程序

新建宅基地由村民个人申请,经村民会议2/3以上成员或者2/3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并张榜公布,乡镇国土资源所负责宅基地的审查申报工作,原州区国土资源局统一审核,对符合条件的进行审批,登记确权,颁发证书。在审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每户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标。农村村民一户有两处宅基地的,必须由村民组或村委会将多余的宅基地依法收回,统一安排使用。对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且事实上已形成超标准的建房用地,原则上要尊重农民意愿,不得强行拆除。对于房地产继承等原因形成的多处住宅,村民可以出卖多余的住宅,也可以维持原状,但不得翻建,房屋损坏后多余的宅基地应当依法收回。

对于新建的房屋,要做到建房用地审批结果公开及审查到场、定点到场、开工放线到场及竣工验收到场,接受群众监督。

2.严格遵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制度,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由于农村普法的大力宣传,广大农民对土地政策和法律法规有了充分了解,懂得了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懂得如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基层干部就更应当提高法律意识,因此应当组织基层干部认真学习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执政,确保相关政策、路线以及方针的落实到位。在土地承包期间,村干部不得干预或强制农民进行土地的流转,不能损害农民承包土地期间的自主决定权。农民有权决定土地的流转期限以及流转方式,关于土地的补偿款和标准都应当由双方自行商讨决定,坚决抵制通过不法途径进行土地流转和违反合同的行为。在坚持稳定和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遵循有偿、自愿和依法的原则,努力探索土地流转的新机制。

3.做到保护耕地和经济发展并重,严格土地的补偿标准

严格按照依法批准的征地方案组织征地,征地拆迁安置补偿依法按规定足额补偿到位,切实做到先安置后拆迁,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合法权益,在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不仅要看到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还应当坚持发展的可持续性,保证耕地的合理利用,防止浪费土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以严格增量、管住总量、盘活存量、集约高效为准则,开源节流,对旧城老村实施大力改造,盘活闲置基地,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在农村的征地问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土地的补偿费低,且土地增值分配不科学的现象严重,这也是导致大量耕地被占用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农村的持续发展,应当严格征地补偿标准,严格区分公益用地与经营用地征地补偿,结合当地的土地市场价格,使老百姓得到应有的补偿。全面考虑本地农民的生活状况,并按照最低生活标准赋予土地应有的市场价值。

4.加强执法监督,严肃处查违法占地的行为,为失去土地的农民提供必要的社会保障

不断建立和完善执法巡查制度,加大对违法占用土地损害农民利益的行为查处力度,坚决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的稳定。虽然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农民的土地优惠政策,但是由于农业的经营效益不高,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物价持续上涨,农民的土地创造出的净利润降低,仅仅依靠土地的收入难以维持生计。农村的医疗、养老保险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且覆盖面较窄,失去土地的农民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因此应当加快建设并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其真正的落实,尤其对于失去土地的农民,应当优先的考虑,保证其基本的生活。失去土地的农民大多数没有技术、文化素质不高,没有一定的资金来源和经营之道,在就业方而存在着很大的困难。地方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就业保障机构,对失去上地的农民进行职业培训,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其就业,使其生活得到保障,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新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三、结语

农民的权益直接关系着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土地作为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农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城镇化建设、工业发展中,应当强化土地管理制度,严格的依法办事,维护农民的利益。作为基层干部,应当不断地增强法律意识、用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转变思想,切实的落实国家的相关土地政策,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原州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善凯.农村土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基础理论研讨,2011(03).

篇10

第二条凡在我县境内进行探矿、采矿生产和经营需占用土地的,均适用于本办法。

第三条探矿、采矿用地是指依法获得探矿权、采矿权的探矿权人、采矿权人,在实施探矿和采矿过程中的井口作业面、露天开采作业面、进场道路、堆放矿产品、弃渣及厂房仓库等需要占用的土地。

第四条探矿、采矿用地需占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应对被占用的土地进行征收或办理临时用地手续,征收后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有。

第五条探矿、采矿用地应当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第六条探矿、采矿权人应根据开发利用方案做好开采用地规划,尽量缩小附属工程占地范围,节约用地,尽量避免占用耕地或少占耕地。

第七条探矿、采矿所需的井口作业面、场区道路及厂房仓库等用地(工业广场)应办理征收手续并以出让方式供地;露天开采作业面、临时堆料、弃渣、进场道路所占用的土地可以办理临时用地手续。

第八条临时用地期满,不能恢复土地原用途的,由临时用地者办理土地征收或征用手续,对有利用价值的进场道路等,可按临时用地协议(合同)的约定直接交还土地,不需办理土地征收或征用手续。

第九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需办理征收手续的探矿、采矿用地,按下列程序办理用地手续:

1、探矿、采矿权人持许可证向县国土资源局提出用地申请;

2、受县国土资源局的委托乡镇国土资源所或有勘查资质的单位现场勘查,绘制用地勘界图;

3、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办理土地预审,不符合规划但不占用基本农田的调整规划报批后,办理土地预审。

4、县国土资源局与被征占单位签订征收土地协议书,拟定征地方案、安置补助方案、供地方案;

5、国土资源局根据用地单位或个人的要求,收集用地相关报批材料,确定征收土地事宜,由县国土资源局报经州人民政府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6、省政府批准征收后,由县国土资源局以出让方式向用地单位或个人办理供地手续。

第十条办理探矿、采矿用地征地手续的需提供以下材料:

1、探(采)矿权人营业执照和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2、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报告;

4、征地勘界图和现状位置图;

5、探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6、涉及占用林地的应出具占用林地审核同意书;

7、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一条矿产资源开采堆料、弃渣等办理临时用地手续的应提供下列材料,报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1、探(采)矿权人营业执照和法人身份证复印件;

2、探(采)矿权人与被占地农户和所在集体经济组织签订的临时用地协议(合同);

3、临时用地勘界图;

4、探矿、采矿许可证(复印件);

5、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

第十二条探矿、采矿用地单位或个人与被占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和农户签定的临时用地协议(合同)应载明以下内容:

1、协议的甲、乙双方全称及住所;

2、拟占用土地的位置、四界范围、土地类型、土地面积;

3、拟占土地的占用时间;

4、补偿标准和补偿金额。不需恢复土地原用途的约定条件,不能恢复土地原用途的,补办土地征收或征用手续应追加的补偿标准及金额;

5、付款方式和期限;

6、被占土地的恢复条件(土层厚度、坡度、位置等);

7、违约责任。

第十三条探(采)矿权人临时占用耕地、园地的,应在探(采)矿前按征收同类耕地土地补偿费的一倍缴纳耕地复垦费。

临时用地期满恢复后,由原批准用地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等对恢复的土地检查验收。

验收达不到标准,限期整改,整改仍达不到标准的,给被占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适当补偿后,异地占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