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的历史范文
时间:2024-01-24 18:05:3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的历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计算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R1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4-0350-01
2002年9月1日,我国正式开始实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而贯彻落实该法则是计划生育职能部门的头等重要工作任务。该法的颁布,使计划生育工作真正纳入到了法制化管理,这对于建立全新的、更完善的管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计划生育也历来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很多地方政府与企业负责人的考核都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一票否决”制。计划生育工作与十年前相比,已从规范化、制度化步入到法制化的轨道,并渗透到了各项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评选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调动工作、外出打工、各项福利,单位用工等),都与计划生育工作紧密有关。
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比较繁杂(包括政策宣传、药具发放、办理证件、计生奖励造册发放、流动人口管理等),仅统计上报各种数据,为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掌握人口发展趋势、人口流动状况以及计划生育动态提供原始资料,一直都是沿袭着以书面表格逐级上报的形式。该手工操作,既繁琐又复杂。因此,针对计生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应用计算机管理计划生育档案很有必要。
1 计划生育档案利用计算机实现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
鉴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要管理好内容丰富、工作量大的计划生育档案,必须应用计算机,以实现现代化的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更加繁荣,人才流动现象更加普遍、频繁,尤其是在广大农村,由于外出打工者规模的扩大,这也致使流动人口急剧增加,且档案数据也发生了变化频繁的现象,从而大大增加了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难度和工作量。在数万人以上的乡镇里,平时仅靠建立相关登记簿(结婚登记簿、子女出生登记簿、育龄妇女异动登记簿、流动人员登记簿、药具发放登记簿等)和老一套的常规管理方法,要保证管理完全到位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改革管理方式和手段,积极利用计算机实现现代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2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现状
1)计划生育档案的复杂性。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大多是室藏内容庞杂、案卷数量繁多、时间跨度长,而且是由于多年来一直处于封闭式管理之中。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仅以保管为目的,以案卷不丢失为原则,所以再加上每个历史时期对档案的整理质量要求不同。鉴于整理的规格不统一等情况,从而形成了档案基础普遍较差的局面,致使日后不便于查找。
2)计划生育档案存在的问题。计划生育档案的主要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档号不规范。没有目录号,且一卷多册现象较多;二是案卷标题不规范。即使有标题,但也不能反映主题内容或标题缺少基本要素,甚至没有案卷标题等现象较为普遍;三是部分特殊案卷缺少卷内目录,以至于部分未被案卷标题涵盖的内容永远无法检索,且难以利用;四是组卷混乱现象比较多。如有按时间组的,也有按职能部门管辖权限组的,甚至有按文种组卷的;五是案卷厚薄不一。有的仅一、二页纸形成一文一卷,有的五六百页纸形成一类一卷。六是保管不统一。案卷分散在各部门科室现象较严重,不便于统一查阅、管理。
3 利用计算机进行计划生育报表、数据信息管理
1)计划生育报表、数据信息传递。就目前而言,全国范围内应用计算机技术在计划生育信息方面的管理还不够广泛,不少仍在延用传统的纸张作数据传递的媒介,这与当今的信息化时代显得极不协调。由于工作人员在抄录数据、统计计算的过程中也容易出错,这就很难提高工作速度和质量。另外,传统报送报表过程中的辅助开支(路费或邮寄费、人工费)也相对较多。因此,应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对计划生育档案进行管理,并建立到基层各单位,也能方便信息的传递。基层单位有了计算机专用软件,便可根据统一的格式,填写数据,然后通过网络,将数据传递到上级单位。这样做至少有以下优点:一是统计速度快。数据上报只需要几秒钟时间,且数据准确;二是避免出错。这就排除了在抄录数据过程中由于人为因素而出现的差错;三是节约成本。无需用纸张,不用乘车送报表,不用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填表、送表,只需点击鼠标,利用现代化计算机网络,十分方便地进行数据传递;四是免去繁琐的计算。不用手工统计计算,大大地减轻了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为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水平,就必须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的工作程序与方法,这就要求档案管理的收集、整理、鉴定、着录、保管等各个环节,都要按照统一的程序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工作。在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的方法与途径上,主要有:一是全面普查案卷,去粗取精。这也是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第一步工作。因为一般的计划生育档案都是由于多年来未做全面的清查,加之划分保管期限不准,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重份或无查考价值的文件,因此首先要剔除这些无用的文件,才能避免今后实行计算机管理时出现重复与低效率的情况。二是重新组合案卷,实现案卷规范化。就是将那些组卷过厚,内容混杂的案卷进行重新组卷。而重新组卷的原则是尽可能将那些相互存在某种联系的文件组合在一起。三是统一分类号,保证检索查全率。由于计算机检索的优势,从而能够满足人们族性检索的需要。为了保障检索的完整性,在分类过程中,首先应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进行分类,再制定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四是规范题名,并保证检索查准率,所以在着录时,就要统一规范题名,以便于日后检索。
4 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现代化管理进程的重要措施
1)分级次着录,省时省力。在着录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案卷分为三个层次进行着录:一是将那些反映问题单一或查考价值不高的档案进行案卷级着录;二是对那些一卷内几个文件涉及同一个内容,且又排在一起的档案进行文件组合级着录;三是对那些重要文件或反映问题庞杂的文件则进行文件级着录。这样按照三个层次进行处理,不仅能揭示档案的主题内容和特征,而且也可以减少着录条目和录入条目,既可以节约时间、人力与财力,又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2)分清轻重缓急,循序渐进。由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使档案为计划生育工作所用,而实现计算机管理档案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的利用率。所以,在推进计算机管理的过程中,应首先根据各案卷重要程度、价值大小、利用率高低和是否开放的情况,再对所有档案进行排队,将那些可以开放的核心档案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进行优先加工整理。如此操作,就可以加快档案管理计算机化的进程,并提高社会利用的效率。
3)分门别类,充分利用档案原基础。对于那些案卷基础较好,而且又具备全引目录的案卷,在着录时可以直接在全引目录上面分类标引。对那些特殊形式的档案(如“病历档案”、“案件”等),则可用计算机程序将人名、地址、时间用案卷目录直接录入,然后用计算机统一给出分类号。如此分门别类地充分利用档案目录的原有基础,就可以大大减少着录环节,并有效地提高着录速度,而日后也便于查阅、利用。
5 结束语
鉴于计划生育档案的复杂性,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实现计划生育档案现代化的管理很有必要。如此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从日常计划生育工作的管理,到计划生育档案的管理,都能快捷、方便,大大节省信息传递、检索、查阅、利用等环节速度,降低消耗,并为日后利用提供方便。
参考文献
篇2
今天,我们市、县、乡三级分管计生工作的负责同志和计生战线上的负责同志相聚在固始,共同探讨城区和城镇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今天这次会议既是一个经验推广会,也是一个鼓劲加压会,目的是为了推动全市城区和城镇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深入,提高城区和城镇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水平。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审时度势,抢抓时间
多年来,我市城区和城镇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为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稳定低生育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与农村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相比,城区和城镇的计划生育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许多“单位人”变为“社会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部分社会职能逐渐向社区转移,城市区和城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比如新增大量非公有制企业计划生育管理问题,城市育龄人群对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质量和标准需求不断升高问题,无业人员、失业人员、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问题等等,使城市区和城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加大、任务加重,给城市区和城镇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大家要紧紧抓住下半年时间,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二、深化改革,构建工作新机制
按照全省的工作安排,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市的工作实际,真正落实“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管理机制,务必做到四个坚持:
一要坚持以“属地管理”为核心。“属地管理”就是要求城市街道办事处(乡镇)负责、社区居委会协助,统一管理住本辖区各级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及工作、生活在本辖区的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这是城区和城镇计划生育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落脚点。只要认真实行属地管理,就不会出现管理漏洞。
二要坚持以“单位负责”为关键。“单位负责”就是要求各级各类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实行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切实做好本单位的人口计生工作,并履行各自职责,发挥各自作用,共同参与对人口问题的综合治理。“单位人”变成“社会人”,并不是说单位就可以放松此项工作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以及能够正常或基本正常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类经济组织的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仍以单位管理为主,以现居住地管理为辅。即使以居住地管理为主的但有单位依托的人员,各相关单位仍然要履行职责,积极做好配合工作,绝不能撒手不管,关键时刻单位的管理还是能够起到关键作用。
三要坚持以“居民自治”为基础。“居民自治”就是要重点抓好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实现居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实现“居民自治”,是城区和城镇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要坚持计划生育工作重心下移,把城区计划生育工作纳入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明确社区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计划生育管理职责,建立和完善“居民自治”的相关制度,调动广大居民实行自我管理、互相监督的积极性。
四要坚持以“社区服务”为手段。“社区服务”就是要依托社区,面向家庭,广泛开展计划生育综合服务。要利用社区服务中心,构建“依托社区、利用资源、面向家庭、宣传到人”这个平台,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全面加强结合和渗透,搞好计划生育综合服务。一要与社区文化工作相结合,建立新型的社区生育文化;二要与社区教育相结合,加强对市民和青少年的计划生育教育;三要与社区卫生工作相结合,整合社区医疗资源,为育龄群众开展好优生优育等技术服务;四要与社会治安工作相结合,互通信息,资源共享,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纳入其管理和服务的范围;五要与劳动、工商、民政等部门相结合,为社区育龄群众提供生产、生活等服务;六要与辖区单位联手,充分利用单位的人、财、物等资源,为社区育龄群众开展好宣传服务;七是根据“以人为本,按需服务”的要求,居民楼栋设立各种便民服务措施,把群众需要的服务送进楼道,送进家庭。
三、强化措施,全面推进
城区和城镇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任务重、要求具体、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政府要深刻认识城区和城镇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对全面提高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大意义,以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要切实加强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城区和城镇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做到领导、责任、措施、投入四到位。各县区改革领导小组要明确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督导工作的落实。相关部门要积极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做好城区和城镇计划生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
二要把握关键环节。建立城区和城镇人口计生管理新体制,是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宣传发动是前提,清理清查是手段,规范管理是目的。一定要把握好这几个关键环节,通过层层发动,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得到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三要建立服务网络。各地要根据实际,建立完善乡(镇)政府——管理服务区(街道居委会)——管理小区(社区居民组)——楼院四级服务网络,进一步明确各级职责,加强基层计生队伍建设,落实管理措施,提高服务水平。
篇3
关键词:生育观念;计划生育;生育政策
计划生育政策在我国已经实行了多年,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得到很大转变,这项政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1 生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近年来,在计生部门转型发展的大环境下,曹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在生活中探讨新思路、在工作中探索新方式,用朴实的话语、暖心的举动、高效的能力为全乡育龄群众、留守老人和儿童送上贴心关怀与服务。
1.1 转变传统观念,提升服务质量。在全面实施两孩政策的大环境下,“学”政策,利用每月例会对相关政策进行讲解培训,做到温故知新。“做”实事,以全县当前实际情况为基础,要求计生专干每月坚持多下组、多访户,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和生殖健康等知识。“改”方法,积极改变传统工作方法,通过建立全县计生专干QQ群、微信群和各村计生服务群,充分利用新时期、新方法及时现行计生政策信息和掌握该村育龄群众信息,提高工作效率和方法。
1.2 强化办事程序,解决群众需求。曹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将各项办事程序及所需要的材料汇编到公开栏,通过公开规范办事程序、减少了群众不必要的跑路,提高了为民办事效率,也避免了推诿扯皮现象;严格执行“限时办结”制度,对于群众的需求,能够马上办理的绝不拖延;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给出合理原因,同时承诺办理期限,并且上报备案。通过规范承诺制度,大大提升了计生窗口服务的满意度和信誉度。
1.3 开展多彩活动,丰富群众生活。充分利用春季集中服务、5.29协会活动日、“两癌”筛查等有利时机,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孕产妇保健、儿童保健等惠民政策宣传活动和“好婆婆”、“好媳妇”、“计生光荣户”等生育文明示范户先进典型做出表彰并颁发了荣誉奖牌和纪念品,引导群众主动接受孕优、孕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预防出生缺陷,保障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有成效;引导广大家庭以先进家庭为榜样,正确树立科学进步的婚育观、家庭观和幸福观,为构建美丽、文明、幸福、和谐新风尚做出积极努力。
1.4 贴心为民服务,拉近干群距离。新增优检、孕情、出生、手术集中开展一次上门随访服务,为育龄群众送上贴心服务和关怀;结合时间节点与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相结合,计生干部进行入户走访,用真诚的态度、暖心的话语,为群众送上党和政府的温暖之情,用实际行动践行“两学一做”,切实拉近干群距离。
2 提倡转变生育观念,促进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措施
在由于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种条件的制约,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没有贯彻落实到每个地方,计划生育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也非常被动。所以,怎样转变生育观念,促进计划生育的开展,是当前计划生育的重要工作。
2.1 对我国人口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应展开全方位的教育
应该加强我国人口形势的教育,使每个公民都了解到我国人口的基本特点,意识到我国人口的现状和目前所面临的问题,逐渐增强人们的人均观念。通过进行全方位的人口教育,使公民意识到,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影响了公民的文化素质水平,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同时,人口的急剧增长,给环境带来了较大压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在人口上所面临的问题已经转化为社会压力、经济压力和生态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媒体等(报纸、电视、电影、互联网)手段,进行宣传,给人们思想上以警示,使计划生育的责任感存在于每个公民的心中。
2.2 形成以“宣传教育、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府推动、综合治理”为标准的长效工作机制
大力宣传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引导现代人形成科学的婚育观念,在各个社区中以及乡镇中,各个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可以开展一些婚育活动,营造良好的计划生育氛围,进而有益于社会计划生育活动的开展。正确引导公民关注社会、关注自身发展,了解国情、省情以及身边发生的事情,自觉树立人口意识、人均观念,同时,加入到宣传计划生育的工作中,从自身做起,尽自身能力,为减轻社会人口压力尽力一些微薄之力,政府要提高综合之力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2.3 注重实施奖励措施,以经济手段引导生育观念的转变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注意完善人口政策体系,出台与政治发展政策相配套的人口政策。在农村实施计划生育的过程中,要紧抓当前农村改革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转变生育观念。在各项惠民政策出台时,政府应提前做好宣传,提前介入,增强利益导向作用,通过经济杠杆和各种利益政策,对人们的生育观念和生育行为进行有效调整,引导人们将外部的利益政策转变为自身内部的自觉行为,对自觉执行计划生育的家庭,要给予一定奖励和优待,使他们感受到经济上的实惠和生活上的保障。通过相关奖励措施,加强群众贯彻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教育引导群众树立科学进步的生育观念。
2.4 有效实施政策劝导,加强法制治理力度
有效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各种形式,加强计划生育普法教育工作,把婚育行为纳入依法治理的轨道上来,使广大干部和群众做到学法、制法、懂法、守法。各地方计划生育办公室,应大力宣传各项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增强民众的婚育法制观念,使民众具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政策外生育,应该对相关人员依法高限征收社会抚养费,充分发挥警示作用,使群众认识自己遵守婚育法规条款;对于农村计划生育的管理,应采取民主管理的方针,充分调动计划生育协会在当地的实际作用,联合广大农民群众,全面推进农村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不断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度,根据各项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健全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加强村民自觉执行计划生育法规中的各项制度。
2.5 建立“生育关怀基金”,在政策上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优育,做好养老保险的配套工作
相关部门(各计生协会、慈善总会)应建立“生育关怀基金”,用于开展计划生育家庭慈善救助活动,若独生子女出现意外情况,可给以不同标准的救助金。此外,随着独生子女逐渐成年,他们的父母也陆续步入老年人行列,“空巢”家庭也越来越多,所以,社会应开展独生子女父母养老关怀服务,进一步深化生育关怀行动,在推进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中体现对独生子女母的优先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张洪青.以群众需求为中心加强宣传教育[J].中国人口报,2012-06-15).
篇4
关键词:学生生活;初中化学教材;处理技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9-006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教材是学校教育中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是沟通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一种媒体,教师对教材的领悟程度直接关系到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程度。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地“教教材”,教师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剪裁”和“加工”,使之适合学生发展。然而,在实际备课过程中,有一些教师认为“剪裁”和“加工”教材就是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喜好对教材进行简单改变,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调整教材内容或活动设计上,而很少考虑教材内容与生活世界的联系,由于教师对课程标准研究肤浅,没有领悟教材编排意图,更没有从学生生活的视角去分析教材,使自己对教材的处理流于形式,教学达不到应有的高度。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应以生活为中心,生活即是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生活,要与生活紧密相联,要为改造社会生活服务。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教师处理教材,实质就是要从课程的高度理解和把握教材,用课程标准来合理整合教学内容,把“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两相融通起来,为学生建立起教育全部的生活意义和生活价值。
一、基于学生生活视角的化学教材处理的基本理念
基于学生生活视角的化学教材处理的过程,关键是要找到学生经验的生长点,即儿童的认知水平处在何种程度,需要何种情感体验,有哪些技能需求,兴趣和动机在哪等,找到了这些,就找到了教材与学生生活间的联系。为此,教师在化学教材处理过程中,必须坚持下面三个基本理念:
1. 化学源于生活
化学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发展相关。初中化学教材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我们都可以在“生活世界”中找到“影子”,这些“影子”如同知识“介质”,会拉近学生思维与化学知识间的距离。因此,教师要循着“化学源于生活”的思路,从学生生活的视角去挖掘和拓展教材中的生活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界限,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化学教学以生活的本色。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气息,使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与体验联系起来。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教材以“盐酸和氢氧化钠”为例,探究了“盐酸和氢氧化钠能够发生中和反应”。对学生而言,“盐酸和氢氧化钠”都是陌生的、生活中不常见的,但是学生对“松花蛋”和“食醋”并不陌生。教师在处理这一内容时,如果把“为什么有苦涩味的松花蛋蘸了食醋以后就变得鲜美可口”作为学习、探究的主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以生活化的取材和生动活泼的编排,把“酸和碱的中和反应”学习活动置身于“松花蛋”中的碱与“食醋”中的酸发生反应这样有意义的、真实的情境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建构的动机,促进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归属和固着新知识,而且还能够对所学知识赋予其意义。用“化学源于生活”的观点去处理教材,实质上是将学习内容有机融合在具体的学生可以感知的环境之中,其目的就是把教材内容“生活化”,这是一个把化学知识情境化的过程。
2. 化学高于生活
化学源于生活,同时由于科学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化学知识也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发展,随之也高于生活。同样,化学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且还必须关注学生的可能的未来生活。如果化学教材处理取向仅仅定位为“生活化的化学”,只是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世界,就会落入常识的范围,看起来很热闹,实则缺乏有效的化学学科知识教学与化学思维活动,课堂教学就会表面化,化学学科的味道就没有了。因此,教师要循着“化学高于生活”的思路,在繁杂的内容中梳理出化学核心知识,设计核心问题来开展教学,走出“生活化的化学”层面,实现学生的思维重构,发展学生的化学思维。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材以短短的200多个文字介绍了“金属与氧气反应”。教师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对比镁、铁、铝、铜分别与氧气的反应的实验现象,并回答:①四种金属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温度是否相同,哪种金属的温度更高?②你认为铁丝的粗细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有没有影响?③氧气的纯度与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什么影响?④四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相同,哪种金属最剧烈?⑤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它们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呢?⑥生活中我们用金,铂等金属加工首饰,这些金属是否和氧气反应?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让学生概括得出:影响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因素有金属本身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以及金属与氧气的接触面积;Mg在常温下易与氧气反应,Fe升温后能与氧气反应,Au高温下也不能与氧气反应,因此,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Mg>Fe>Au 。这样,学生超越了日常生活中对金属的一些零碎的、常识性的认识,获得了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般规律。用“化学高于生活”的观点去处理教材,实质上是将化学知识从具体的情境中分离抽象出来,成为概括性的知识,其目的就是由“现实原型”向相应的“化学模式”过渡的过程,这是一个化学化的过程,即“去情景化”的过程。
3. 化学服务生活
“生活世界”是“化学世界”的根基与源泉,化学教学的有效性与意义最终要回到“生活世界”。为此,教师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整合,使化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创设与现实生活相似的学习情景,让教材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把体验感知与观察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学生用化学的意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达到“学以至用”的目的,通过这些有意安排的环节让学生在无意中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化学,让化学知识更好地服务于生活。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在学习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时,教材设计了如下讨论环节:①打开汽水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什么有关?②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什么有关?而在应用“气体的溶解度”时,教材设计了给鱼塘里的鱼增氧。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妨增加“鸡蛋羹”的做法。“鸡蛋羹”几乎是家里必做的一道菜,但是许多人做出来的“鸡蛋羹” 不但有蜂窝眼,而且口感比较老。为此,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鸡蛋羹”制作时“最好是温开水,而不能用冷水”,因为冷水中溶解比较多的气体,加热时会在蛋羹形成许多“气室”即蜂窝眼。增加这样的内容,学生会感觉到化学不但有趣,而且有用。用“化学服务生活”的观点去处理教材,实质上是将获得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活,这是“去情境化”之后的一个“再情境化”的过程。
二、基于学生生活视角的化学教材处理的基本技巧
活用教材是新课程背景下所提出来的全新的理念,它赋予了教师驾驭新教材的灵活性。下面,我们就以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八单元课题1“金属材料”为例,来说明学生生活视角下的化学教材处理的基本技巧。
1. 重组调整
在科学、精准的教学目标的引领下,一节化学课的教学过程常常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为此,教师在备课时有必要对教材进行重组调整,包括教材内容的重组调整、顺序的重组调整、形式的重组调整等等,通过重组调整,让课堂教学的每个板块成为一种半独立的“小课”或者“微型课”,有针对性地解决某一问题。
金属材料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环顾家里面的日常生活用品,如锅、壶、刀、水龙头、电线等都是金属材料;而学生学习上涉及的金属用品也不少,如笔尖、不锈钢尺、圆规、金属文具盒、订书钉、回形针、铁夹、眼镜架;衣服上的金属拉链、金属钮扣,随身带的硬币;教室里铝合金门窗、多媒体设备上的金属材料、电灯、课桌椅上的铁钉等等。在处理这部分教材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找一找金属材料、课上看一看金属材料、学生说一说使用这些金属材料是利用了金属的哪些性质。在这里,“找金属”、“看金属”、“说金属”浑然形成了一个教学板块。同样的,教材中的“金属性质与用途的关系”、“金属与合金”可以分别独立成块。显然,教材中涉及到的“马踏飞燕”、“沧州铁狮子”等有关金属的开发、使用历史就可以调整到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中去学习。
2. 扩展延伸
教材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收入所有能有效服务于课堂教学目标的信息。教材扩展延伸就是对教材的重难点适当扩加个案、增添实验、设计活动,激活教材。对于教材所涉及到的教师难讲、学生难懂的知识点,可以作必要的充实和具体化,并使之更生动和更易理解;对于教材所涉及到的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知识点,可以增加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对教材中的活动难度过高内容,设计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活动来降低难度,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教师对教材作适当的扩展,决不能被认为可以任意增加教材的分量,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其前提必须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认识合金的特性,知道合金的性能更优于纯金属”是课题“金属材料”的一个重点。保险丝就是用武德合金制成的,家庭电路中为什么不能用铜丝、铁丝代替保险丝?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到保险丝,为此,在处理这部分教材内容时,可以增加一个演示实验: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分别把“武德合金”、“铜丝”、“铁丝”安装在电闸盒中,当电路中发生短路或超载,电流过大,导线便会发热时,观察“武德合金”、“铜丝”、“铁丝”的变化,由此让学生理解“武德合金用50%铋、25%铅、12.5%锡和12.5%镉制成的,它的熔点是70℃,比所有成分金属熔点都低”。这样扩展的实验内容既生动真实又可行,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探究性学习要求。
3.替换更新
初中化学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找到背景,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有趣的事物中选取学习素材,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易于他们理解相关的化学知识。为此,对于教材中不符合学生年龄特征,远离学生生活与知识背景的素材,可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的素材去代替教材素材。教材中涉及到的实验,可以通过实验内容的生活化和实验用品的生活化来把实验和生活很好地联系起来,这样的替换更新,更能发挥实验的作用,体现出实验的魅力。
“比较黄铜片和铜片、硬铝片和铝片的颜色与光泽,将黄铜片和铜片、硬铝片和铝片两两互相刻画,比较他们的硬度”是课题“金属材料”中的一个实验。按照教材提供的样本,学生不容易把课本提供的标准的“黄铜片和铜片、硬铝片和铝片”与生活中的这些金属原型联系在一起,由此获得的合金的知识也常常是“惰性”的知识。为此,在处理教材时,教师可以用学生身边的“黄铜钥匙”、“ 硬铝钥匙”替换教材中的“黄铜片”、“硬铝片”。这样的处理,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铜、铝的单质硬度较小,不适合做锁和钥匙”,“生活中用到的铜钥匙原来都是铜的合金”,“合金的硬度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单质的硬度大”。
4.删繁就简
新课程提出“用教材教”,教材只能是教学的一个载体与参考,而非唯一依据,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具体情况以及自已对教学内容的解读,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这样才能更好的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效果。删繁就简指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不同的地方特点和不同的群体经历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除或减少,让学生获得更有针对性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删繁就简,改变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做法,起到准确快速传达信息的功能,突出教材的重点和关键。值得注意的是,删减的内容要不影响每单元的基本要求,而不是中考不考的内容就可以删掉。
课题“金属材料”有一张“资料卡片”:“金属之最”;对合金,教材还呈现了表8-2“一些常见的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这些内容比较繁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学习,如“一些常见的合金的主要成分、性能和用途”时,可以选择与生活关系密切的“不锈钢”、“18K黄金”作为合金的代表学习,其余内容可以删减,让通过课后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进行。这样的删繁就简,排除了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闲散的东西,最大限度的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叶圣陶说,教材无非一个例子,教材的性质同于样品。教师处理教材时,要积极审视教材,用好这个例子;要敢于加工教材,超越这个例子;要大胆自选教材,走出这个例子。教师要通过深入理解和挖掘教材,合理演绎、科学整合教材,密切联系生活,贴近学生的个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将书本知识生活化,让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与经验,构建一个更为合理的教学体系,使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资料
[1] 薛城. 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的误解[J].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6)
[2] 杨骞. 教师:从教材处理到课程开发[J]. 辽宁教育研究, 2001,(9)
[3] 顾国瑜.教材处理的几种常用方法[J]. 教学与管理, 2003,(11)
篇5
关键词: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活态传承;整体保护
当提到“生态保护区”这一名词的时候,相信很多人都会立刻联想到“自然生态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字眼,甚至还会想到茂密的丛林以及各种动植物。是的,“生态保护区”这个概念长期以来都是以这种形式被人们来认识的,但我们今天要谈的是“文化生态保护区”,而非“自然生态保护区”。同为保护区,二者一个侧重“自然”,一个侧重“文化”。
为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原则以及原生态保护原则,一些国家纷纷以“传统文化之乡”、“传统艺术之乡”、“文化生态博物馆”等名义,建立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初衷是想通过对某一地域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使该地区的优秀传统得以延续和传承,也使这些地方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和谐。
“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是在我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实践中提出并不断完善的。国务委员陈至立同志在福建厦门召开的“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研讨会”上提出:“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区域中,有形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历史街区与乡镇、传统民居及历史遗迹等)和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相互依存,并与人们生活的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密切关联,和谐相处。”①
2007年9月,文化部公布了我国建立的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其“规划纲要”中指出“文化生态保护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通过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修复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表演艺术;社会风俗、礼仪、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的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和与之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不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街区和村镇等)相互依存,与人们的生活生产紧密相关,并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②2008年10月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修订版中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又做了界定“在一个特定的区域中,物质文化遗产(如古建筑、历史街区与乡镇、传统民居及历史遗迹等)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口头传统与表述、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传统手工技艺等)相互依存,并与人们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与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和谐共处的生态环境。”③
2010年文化部在《关于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的意见》中又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即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对区内文化及其生态进行整体性保护,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从这些年“文化生态保护区”这一概念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非物质遗产保护,以及文化生态保护工作给予了充分重视。同时,我们还应该总结出这样一个理念:文化生态保护区是以“自然-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环境为依托,以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的区域。
在明确了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概念以及其演变历程之后,我们需要进一步关注的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立的必要性。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的理论基础,是非物质遗产保护中的整体保护原则。所不同的是,这一理论不但要求注意到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内在联系,同时还要注意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的全方位保护。在这一理论中,它并没有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割裂开来,而是将它视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外在环境。所以,在这类项目中,物质文化遗产、自然遗产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将受到同等重要的保护。“整体保护原则”不仅是指要对某种遗产的技能、技艺及工序进行整体保护,更重要的一层含义是指对遗产的生存环境所实施的整体性保护。因为任何一种遗产都是特定环境下的产物,这种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也包括人文环境。一旦离开这种特定环境,非物质文化遗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存活。在现实生活中,只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而忽略其生存环境的做法屡见不鲜。举例来说,分布在济宁市长沟镇的运河夯歌是劳动人民群众在新筑或修复湖堤河堤,夯实地基时所唱的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劳动号子。筑堤,大坝,修复塘堰尤其需要打牢基础,夯实土层,以防河水、湖水渗水透水,甚至决堤塌坝④。建筑房屋打地基的工具称为“夯”,而筑堤打地基用的夯具在长沟叫“石硪”。这种夯歌是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一种体现,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是一个时代和社会发展阶段的反应,充分展示了劳动大众的智慧和才干,对于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状况有较好的价值。现在运河夯歌已经濒临消失,因为生活中已不再用人力“打夯”,“打硪”,所以也就失去了使用的价值,目前,只有76岁的老人薛传琢等几位古稀老人会唱。如果我们为了保护这一濒临失传的文化遗产而只把这技艺做收集和整理,亦或是将传承人请到博物馆或者文化节做表演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为这种文化遗产创作出能生存下去的环境。有了活态的整体环境,才能使那些古老的技术与技艺原汁原味的传承下去。
那么,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主体或称其为保护者又是谁呢。首先,人民群众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最直接也是最活跃的力量。保护区是一个活态的存在与传承,所以该区域内的人民群众身担两种角色,他们既是保护对象又是保护主体。他们是该区域内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享有者和传承发展者,他们的生活状态与文化生态保护息息相关,也正因如此,他们也更该成为该保护区的最直接的建设力量。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尊重民众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基础上,更要激发起群众参与保护区建设的积极性,享受管理权益的同时更好的履行管理义务。其次,相关学术机构和专家是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力量。由于保护区建设中会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知识和概念,比如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建立相应的名录体系等方面都离不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机构的支持。由他们牵头成立各地文化生态保护区专家委员会,负责保护区的专项调研、评估和申报文本论证等会让工作变得更顺畅。假如只有各级政府出面完成保护区建立及管理的话,那将会因缺少学术智力支持而出现保护区“误入歧途”的局面。所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专业机构在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各级政府是首当其冲的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主体。各文化生态保护区所在地的各级政府是对于此项工作最有力的执行者。各级政府应该在国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监督和协调下编制该保护区的总体规划、实施细则和相关的地方性政策法规,设立保护区专项基金,成立保护区工作领导小组,贯彻执行保护区建设的工作方针、原则和各项战略部署,实现保护区建设的总目标。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中,商界和新闻媒体的积极参与是十分重要的。商界的经济支持为保护区建设工作增加动力,而新闻媒体的宣传普及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建设工作更加顺畅。
有了保护主体,明确保护对象成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文化生态保护区的保护对象是“保护区内以活态存在并传承的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及自然生态”⑤。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生态保护区最核心内容。保护区的建设中要将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作为首要工作,做好名录项目保护的各项配套工作。其次,保护好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的文化,其精粹是与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紧密相连的,因此保护传承人是保护工作的重点。再次,保护好文化生态保护区内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切相关的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是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保护好文化保护区内各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生态环境是一切物质和非物质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所以要将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作为各项保护工作的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作是保护人类文化多样性,创建人际关系和谐、生态环境友好的理想型社会的需要,也是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立对于科学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注释:
①―《中国文化报》―黄小驹、陈至立《加强文化生态保护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水平》
②―《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规划纲要》
③―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
④―《任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⑤―汪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生态论》
参考文献
[1]《2013年度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报告》宋俊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10月.
篇6
高中物理教师们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生活化 高中物理 教学
在新推出的物理课程制度中指出:"物理教师们应该将学生们的生活环境与物理教学相联系,从学生们的基础认识出发,拉近学生们与物理知识的距离。"物理从人们的生活中产生,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将生活化体现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教师们应该凸显出物理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服务生活的特点,引导学生们将物理知识不断的运用到平常的生活中。近年来,生活化教学方式在高中的物理教学中所体现出的优势日益明显,这也需要高中的物理教师们更加严格的规范自己,在对学生们进行物理教学时能够更加有效的将生活化教学融入其中,从而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中起到的作用
1.创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们最不愿看到的现象是学生们在课堂中发现疑问却不主动提出,这也是目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也是高中物理教师们应该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摆脱以听为主的学习方式,进入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中,还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互动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这样能够使学生们主动的进行提问,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不仅减轻了学生们的压力,营造一种愉悦轻松的气氛,而且还能够消除学生们对教师的顾虑,提高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2.完善现在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更加形象
物理教学所使用的教学方式有很多种,但是绝大部分教学方式都枯燥无味,过于注重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的与生活联系起来。而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够将物理的相关教学手段进行完善,将生活与学习相互联系相互融合。教师们可以将课堂上一些物理知识的推理性演示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表现出来,通过对生活中这些问题的思考引出相关的理论知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们将生活问题与物理知识相互联系的学习思维,还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充分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们创新性的思维。
例如在讲解力学这一专题时,物理教师们可以带领学生们去观察一些施工场所中的起重机、挖掘机等器械,通过对这些器械的研究引导出力学的相关知识内容,让学生们能够真切的体会到力学知识的发生过程,对知识能有更深的理解,并且更容易接受。
3.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主动性
生活化教学方式是以实践教学为主的,它是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物理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有机会接触相关知识,还可以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真正的主导整个学习过程,不仅增强了学生们的主体学习意识,还能在实践活动中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对其做出改正。
二、生活化教学的相关对策
1.渗透生活化教学的相关观念
以往的教学观念只是单纯的给学生们灌输知识内容,教师们希望能够更快更全面的将相关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们,虽然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测试成绩,但是却抛弃了学生们的情感价值观,往往教师们和学生们之间没有过多的交流,两者之间也只是传授者和接受者的这种关系。在现在社会所需求的不仅仅是知识丰富的人才,对人们自身的素质的要求也非常重要。所以现在应该将学生的能力培养作为关键目的,关注学生们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们能够在实践过程中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
例如:在对电能专题进行教学时,教师们可以在发电原理这一知识点中通过当地的发电厂的运作以及对当地城市的发展起到的作用给学生们讲述电能的重要性,还可以将当地电厂的发展史以及现在社会对电力人才需求的情况讲给学生们听,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们了解了当地实际电能领域的发展状况,还让学生了解了电力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将生活渗透的教学中,使学生真实体会到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新。
2.构建生活化知识内容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也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该将生活作为知识教学的背景框架,通过生活事件来研究物理理论。
例如:教师们在重力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将重力与力的方向相关的知识与学生们生活中的足球运动联系起来,通过研究如何做好射门和传球的动作来研究重力的相关物理原则,这样不仅拉近了知识与学生的距离,还能使学生更加清晰的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
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模式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这一缺陷逐渐被人们所发现,同时创新性的教学方式也随之被人们所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是人们目前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教学方式,只有教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们进行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们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珈辰.生活化教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J].考试周刊
篇7
生态区域建设规划的实践分析
规划是生态区域建设的指南,规划内容既不能是研究报告,也不能过于原则。结合编制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生态经济区建设总体的实践,提出思考和分析。(1)建设内容的确定。生态经济与生态产业体系建设、可持续利用的自然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生态环境体系建设、生态人居体系建设、能力保障体系建设和生态文化体系构建,生态区域建设规划应当以此为主线,确定不同领域的建设重点。参照《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和《全国生态县建设考核验收指标》的要求。(2)措施、重点项目与工程支撑。若生态经济区评价指标并未达到《省级生态县建设指标》和《全国生态县建设考核验收指标》的要求,则需要重点项目和工程是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支撑。针对宝鸡市金台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和单位GDP能耗进行分析。(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生态经济区规划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省级标准为≥5500元,国家级标准为≥6000元。而金台区201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6079元,已达创建生态经济区规划省级及国家级要求。但为继续提高此指标对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的影响,工程措施应继续支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巩固农民人均纯收入,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力度。(2)单位GDP能耗生态经济区规划单位GDP能耗省级标准为≤1.1吨/万元,国家级标准为≤0.9吨/万元。而金台区2011年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2.61吨/万元,未达创建生态经济区规划省级及国家级要求。因此必须通过重点项目和工程的支撑,使此指标达到创建生态经济区规划省级及国家级要求。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将生态经济区的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全过程,实现“资源消耗减量化、产品利用循环化、生产建设清洁化”,构建法律规范、政策激励、技术创新、体制机构四大支撑体系。使此指标达到创建生态经济区规划省级及国家级要求。
编制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重点问题
篇8
今天,我们召开“三到位”考核工作及领导小组第四季度例会,主要是总结2004年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工作情况,安排布置“三到位”考核工作。
首先,简要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领导更加重视。年初,市委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2004年全市必须抓好的四件大事之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书记先后六次参加计生工作会议,反复强调计生工作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为了做好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铁书记3次作出重要批示。为督促落后单位计生工作尽快转化,*书记分别与**市、**县的党政领导就计生工作进行谈话。*市长也多次协调解决计生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在奖励扶助、财政投入、优惠政策等工作上,先后6次作出重要批示,极大地促进了这些问题的解决。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计生工作18次,听取计生工作汇报28次,四大班子领导到基层检查人口计生工作23次,关于计生工作作出重要批示15次。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我们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也给我们增加了工作压力。
第二,机制创新有了新的进展。一是财政投入机制的创新。财政局、人口计生委联合下发了《关于认真落实“乡财县管”改革后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的通知》,要求各级财政在实行 “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支、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中,把计划生育事业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并作为重点,优先安排,确保2005年末市、县、乡三级人均计生事业费达到19元以上。这一做法得到了国家、省人口计生委领导的高度评价。二是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深入开展。制定出台了《关于做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办法(试行)》等14个相关文件,明确了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建立了完善的配套制度。建立了“四权分离”、“三级三审核、村级三公开”的工作机制。三是利益导向机制初见成效。开展救助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活动,对185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救助金额34.6万元;各级财政、教育等部门对2129户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减免了农业税或子女义务教育期间的学杂费、课本费24.78万元;教育局出台政策,对854个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子女在参加中招时照顾10分录取,减免择校费68.3万余元;劳动局利用小额贷款和职业技术培训等优势,大力开展了计划生育“帮富”工程;农业局在**县召开现场会,表彰农业系统计划生育“结对”帮扶先进单位,对帮扶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县以实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为契机,筹集资金11万余元,为11099户计生家庭减免了一人份合作医疗参保费用。目前,我市“奖优免扶保助”六位一体的利益导向机制初见成效。四是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出台了《关于***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了计生、卫生、药监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了相关制度;宣传、民政、妇联、共青团、计生等部门投入资金23.4万余元,慰问计划生育家庭;农业、林业、水利、教育等部门通过提供场地、帮扶资金,减免学杂费,优先安排入学入托,优先提供种养殖技术等形式,为计划生育家庭提供帮助,累计金额25万余元;卫生局对全市各类医疗机构的314名专业技术人员,211台B超全部进行了登记;全市各级卫生、计生、公安等部门组织专项执法检查39次,清理清查医疗机构800余个,药品经营企业120余 个,查处非法终止妊娠行为127例,综合治理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水平有了一定提高。此外,还有一些单位的工作值得肯定。比如组织部将计划生育纳入各级党校的培训内容;司法局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计划生育法律援助工作的通知》,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广电局充分利用强势媒体打造《人口·社会·家庭》、《月亮湾》等计生宣传“金牌栏目”;在奖励扶助宣传月活动中,日报社推出4个整版宣传奖励扶助制度,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这些做法都是值得肯定的。
第三,工作成效突出。2004年,全市各级共投资1812.3万元,改扩建县站5个,新建、改扩建乡所53个,村室1209个,使计划生育服务“阵地”面貌焕然一新;投入600余万元,使全市39816户独生子女父母的奖励费,22039例“四术免费”以及1937名村级计生管理员、9490名组宣传员工资全部得到落实;投资530.75万元,搭建了通畅的市、县、乡三级信息网络平台;投入816.8余万元,开辟了**人口网、公益喷绘、公交广告、手机彩铃、大型电子屏等强势宣传载体,推动了婚育新风与小康同行项目深入开展;组织部严格执行**发〔2004〕1号文件,在全市选拔任用副县级领导干部的过程中,对在2003年人口计生工作排在全市70名以后的乡镇负责同志实行了“免于提拔”,在全市产生了很大的反响。司法、民政、公安、工商、中级法院等单位根据*计生组〔2004〕4号文件要求,对本单位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进行调整,加大了计生工作力度,工作成效显著。4月份,我市被省委、省政府评定为“全省计划生育先进市”;国家发改委、国家人口计生委县站乡所标准化建设研讨会专程到***现场参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试点工作多次受到国家、省人口计生委的肯定和表扬;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财务司司长,省政府副省长亲临我市调研指导人口计生工作;省人口计生委主任多次到我市指导工作,对我市的计生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这些年坚持不懈地抓落实、抓创新、抓改革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工作开展不平衡。多数单位的工作水平在不断提高,而部分单位仍在原地未动。二是有些单位在制定、完善和执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工作态度上还不够积极,甚至有的单位对自己应该履行的职责不主动履行。三是抓落实主动性不够。一些单位在落实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部署上,靠等靠催,缺乏主动性、创造性,缺乏像教育局、财政局、司法局、农业局那样主动结合本单位实际出台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政策的精神。比如在前一段时间,市政府组织的奖励扶助调研评估工作中,由于个别单位的不负责任,就影响了工作。部分成员单位计生专干的培训有待加强,由于部分单位管理权限变化带来的管理缺位等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即将到来的2005年加以克服和解决的。
今天没有要求大家汇报第四季度工作情况,但是希望大家回去后严格对照年初签订的目标管理责任书,认认真真总结一下今年的工作,做好迎接考核的准备。
下面,我就2004年“三到位”考核工作及考核机制改革的问题,讲三点意见:
一、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必须坚持考核
近两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了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两个转变,调整了工作重心,完成了部门更名,加快了法制建设,充实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人口规划制定落实等重大职能,从原来较单纯的人口控制到现在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以及关注人口迁移”五项基本任务,可以说,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到了重要的战略时期。在这个过程中,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对于四个方面对问题必须要有清醒认识。一是各级各部门领导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对于经济社会影响的重要性、复杂性、长期性的认识,亲自抓、持久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动性不能过高估计;二是对于群众生育观念的转变不能过高估计;三是对于计生干部的素质、能力不能过高估计;四是对相关部门齐抓共管计划生育的工作格局不能过高估计。同时,我们看到,定期对各级各部门履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职责情况进行考核,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对于引起各级领导重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严格生育政策执行,促进部门联合,绷紧国策弦有着重要的、关键的作用。所以,面对“人口多、耕地少、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作为基本国策的重要地位没有根本改变,群众的生育愿望与生育政策现状之间的矛盾作为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计划生育作为天下第一难的工作性质没有根本改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政府宏观调控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组成部分的事实没有改变”这样的工作形势,我们必须继续坚持考核,必须坚持发挥考核在促进领导决策、依法管理、宣传教育、优质服务、利益导向、经费投入、考核评估等九大工作新机制建设上的积极作用。
二、做好新时期的人口计生工作,必须不断改革和完善考核机制
现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内容增加了,工作思路和办法转变了,各县市区和各成员单位的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都相应提高了,我们感到,不改革就失去了考核的意义,就无法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要推动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考核的内容、结构、办法以及考核结果的使用进行改革和完善,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今年,我们按照重实地检查,轻汇报;重群众满意度,轻表面文章;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轻发文件、开会议的“三重三轻”原则,对考核机制进行了改革,以期将各级各部门工作的精力和重心放到扎扎实实工作上来,将工作的目标放到提高工作水平和群众满意度上来。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对考核工作了一些必要调整,考虑得很细,基本上有以下几个新特点:一是增加了综合评估。现在各级各部门都很重视人口计生工作,对于“三到位”考核的关键——领导重视,必须进行横向比较,才能分得出“高下”;对于那些领导认识和决策水平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市、区)和成员单位,我们要给予表彰。二是调整了考核的内容。将创新工作机制、财政投入、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摆在了突出位置,加大了分值;增加了市委、市政府人口计生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的考核;将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加会议、贯彻会议、上报材料等细节问题,通盘考虑在内,督促各单位抓落实、抓细节的落实。三是注重发挥考核的载体作用。此次考核,我们在乡镇办事处、县级成员单位的样本抽取范围上,瞄准了全市计生工作排名后70名的乡镇和计生工作任务较重、力度较大的成员单位,目的是通过考核对工作再促一促,再推一推。当然,还有合理地安排考核日程、科学制定考核方案等都是值得关注和肯定的。但是,我认为,通过此次调整,我们的考核机制还不够完善,作用发挥还有待增强,对考核结果的使用力度要再加大,所以此次改革仅仅是一个开始,今后还将继续进行下去,并且将随着工作形势的变化而变化,逐步形成科学、完善、规范、公平的考核机制,与我们实行的“动态”垂直目标管理体系,一并成为有焦作特色的、目标明确、运行规范、调控有力、反馈及时、奖惩公平的领导小组工作机制。
三、坚持公平、公正原则,认真负责地做好2004年度“三到位”及成员单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工作
我们对各县市区、市计生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进行考核,是为了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动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加快人口计生工作改革创新步伐,在全省率先建立“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新的工作机制,因此,无论是在考核机制的建立上,还是在考核工作的具体操作上,我们都必须以促进工作作为出发点,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让各单位对考核放心,让各单位放心工作。为此,我对此次考核讲三点具体要求:
第一,要研究。对于此次的考核办法,大家要边考核边研究,留心观察一下这个办法有没有不当的地方,是否还有与当前工作形势不相适应的地方,是否有利于提高各单位工作的积极性,是否能够达到我们评出先进更先进,后进追先进的预期目标。希望大家带着问题下去,在实践中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篇9
效益化升级管理是从企业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全面从严从紧,迎难而上,改革创新,把应对市场变化作为降本增效、提升管理的一次机遇,使企业转型升级迈出重要步伐。供用电系统效益化升级管理是基于工作实际,对低压电网实施标准化改造,对电网设备进行优化运行,对用电收费系统规范化运作,使整系统达到安全稳定、经济高效运行。
一、实施标准化改造,夯实电网效益基础。
标准化是提高工作质量,降低成本,创造更大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1、结合工作实际,参照国家规范,改造立项标准化
结合工作实际,深入现场,为可行性研究提供实际资料。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落实,从6-10kV的配电系统,到变压器、低压电缆、计量箱,进行现场分析,仪器检查,数据分析,层层落实,并采集图片,确保实际资料的准确性、精确性,为可行性研究提供规范的现场实际资料。
结合国家规范进行数据论证,为可行性研究提高理论依据。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分析,提炼改造项目,利用国家规范,实行数据分析,为小区改造的可行性研究提高理论依据。通过分析结果进行小区改造可行性决策;完善小区新增变压器容量、电缆的可靠性。充分利用低压系统安全规定、建筑设计规范和造价进行论述,使1476户表计下移获中石化批准。
2、多方论证,设计方案规范化、效益化
实行投资节约化,完善小区电网布局。充分论证电网布局和容量要求进行改造的电网进行重新布局,满足用户的要求,提高电网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电网重新布局,符合国家规范,提高供电质量,仅桃园小区减少4*185铜芯电缆1230米,增加4*95铝芯高压电缆210米,既减少过程费用,也减少电缆自身损耗,得到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完善重复接地,提高电网安全性。充分利用维修改造的机会进行重复接地的重新配置,确保接地电阻达到国家规范――小于的10Ω,这样确保居民安全用电。
进行标准化设计,确保电网容量满足性。容量的设计要结合当前电网的实际情况,同时应该预测今后5年的新增情况,最终确定变压器的系数和容量。
3、施工验收规范化、标准化,符合高标准高效益
实施分层管理,分级分批验收。针对小区改造实行分层管理,上级实行分部验收、监理单位实行分项验收,基层实行过程验收。根据维修改造工作计划,针对现场作业,进行分级、分批验收,从工程质量验收标准及规范体系、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化要求、基本内容标准化、质量不合格处理标准化、质量验收和组织标准化等方面进行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运作有序化运行。
协同作战,减少停电时间提高经济效益。外来施工队伍,不熟悉现场实际情况,要结合施工队,论证施工方案,优化工作流程化,压缩工作时间,减少停电时间,确保用户及时、安全用电,提高经济效益。
二、进行优化运行,提高电网经济运行水平。
结合工作实际,规范操作流程,认真开展电网分析及预测,不断优化调整电网运行方式,充分加强设备维护,确保电网优化高效经济运行,为电网的降本增效打下坚实的基础。
1、规范操作流程,使工作标准化、流程化。
完善工作流程,规范操作。为实现规范化管理,要结合低压系统新《安规》,对低压系统的操作程序及术语进行了规范统一,并结合工作实际,对修复电缆等工作流程进行了完善、修改;对工作票和操作票进行统一规范,确保改造工作票流程化、标准化、规范化。
实施维修改造工作“闭环”管理模式。就是在班组内实行了以队下发派工单做好上岗前老保穿戴、工具准备上岗召开班前会安排工作、人员分工、签发班组工作票现场作业前对人、机、环境进行安全隐患评价现场标准化操作作业完工评价派工单、工作票返回队部为主要流程的“闭环”管理,使停送电工作流程化。
完善低压系统工作票据,使工作票据电子化。根据新《安规》,进行工作票整理,使第一种工作票、第二种工作票、应急抢修单、操作票、现场落实等都设置为A4的电子版本。
2、设备优化运行,确保电网安全、高效、经济运行
完善施工资料,确保设备高效经济运行。在施工过程中,注意对新设备各种技术资料的收集整理,对设备资料进行精细标准管理,建立设备资料数据库及设备运行跟踪资料,实现设备资料管理的微机化,随时监控设备的健康水平。 建立设备信息档案,悬挂于现场,对设备的运行情况熟悉了解。
抓好施工过程,确保设备高效经济运行。由于施工过程中,停送电次数多,时间不一致,充分利用施工时间进行低压系统的检修,减少电时间。
完善电网设备的缺陷管理,超前控制设备缺陷。电网设备缺陷管理是电网运行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把设备缺陷作为设备管理超前控制和关口前移的基准点,使设备管理从单一的被动消缺管理扩展到设备的检修、维护及巡回检查、技术改造等全要素、全过程的动态管理,才能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系数,实现电网设备的协同管理,确保设备高效经济运行。
3、加强表计的维护,确保计量标准化
开展对磁卡电表故障类型进行专项研究,探究规律,研究对策,制定从接听居民保修、指导操作、现场查看、分类处理等环节的快速处理方式及流程,实现故障的快速处理,确保计量标准化。
三、规范用电收费系统,提升电网经济效益。
1、规范MIS系统,使二级地方户高效规范用电。
用电MIS系统覆盖电力管理总公司和用户用电营业业务管理全过程。充分利用网上电量电费结算系统强大软件功能及硬件设施,使用电管理工作真正实现网络、信息、图形及自动管理。
2、规范一体化联动收费系统,使油田圆满完成五费收缴。
完善售电系统的12项功能,每天进行账目核对,进行费用的交割,使销售电量、账目核对、财务对账、收费台账、资金送存户户对应,笔笔对应,天天对应,周周交割,月月对账,使现金、POS、网银等7项收费方式笔笔对应,分钱不少,提高居民售电的可靠性,加大油田五费收缴力度。
3、规范抄表及监察系统,及时分析减少电能流失。
通过《油田居民小区用电抄表及监察系统》的实施,实现报表管理、掌机授权、掌机抄表程序安装、抄收数据项设置、掌机时间校准、掌机使用状态检测等功能。同时,不断规范单机版系统,以此来提高电费的回收率,另外,进行系统的融合,使关联数据进行导入、导出,形成系统之间的互补,减少多余的人为操作,提高速度,减少人为的损失。
通过供用电系统效益化升级管理体系的建设与实施,把“集约化、精细化、规范化、效益化”的管理理念融入企业生产管理的各个层面,使队伍的软、硬件建设水平的整体提高,达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篇10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 管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48.9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5.059
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国际地位不断提升,目前,来华留学生的数量逐年增长,学习层次不断提高,国别分布越来越广,我国的高校留学生教育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由于中外教育背景和文化的差异,加之我国高校管理体制模式存在的问题,使得我国留学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处于落后的位置。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开展一系列创新改革措施,加强和促进留学生管理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
1 “以人为本”的留学生管理理念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提升首先要提高一线留学生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往单纯依靠制度的管理方式以及缺乏人性化的生硬执行,不仅得不到留学生的理解,而且管理效果也很差。“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要求留管人员从学生角度出发思考问题,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采取一切积极有效措施帮助学生应对文化冲击带来的压力,引导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最终使学生愉快充实的完成学业。“以人为本”管理的基本方法是通过与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与学生相互交流等手段,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改善管理工作中的方式方法,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模式。在长期的管理实践中,我们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用了以下一些宏观和微观的措施。
2 “以人为本”管理的宏观措施
2.1 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宣传力度
“以人为本”的管理并非纵容学生,由着学生性子来。来华留学生管理重点在于管理的规范化[1]。“无规矩,不成方圆”,严格合理的制度是留管人员开展工作的依据。制度建立时既要考虑政策性和目的性,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不合理的制度强加到学生身上只会造成不理解和矛盾。制度确立后,应加强制度的宣传,可以通过发放学生手册,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尤其对于初来乍到的新生,对我国的风土人情、法律法规尚不熟悉,应事先打好“预防针”。
2.2 建立多种信息沟通渠道,加强留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求留管人员及时了解留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意愿请求,对学生出现的偏激的思想或消极的情绪及时开导、为学生的合理要求尽量创造条件满足。留管人员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才能了解情况,所以建立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是实施“以人为本”管理的基础。沟通方式可利用多种渠道,如谈话、发送短信、邮件、建立网站交流平台等。
随着留学生规模扩大,留管人员可指导建立留学生会实施学生自我管理。留学生会在沟通老师和留学生、传达管理部门信息、组织活动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建立留学生会可由管理部门牵头,学生民主选举,推选出学生认可的骨干。在管理实践中发现,留学生喜欢与来自相同国家、相同民族的留学生来往,这样容易形成一些“小圈子”。管理部门可通过推荐或提拔学生干部的方式平衡各“小圈子”的干部数量,从而使留学生会管理工作覆盖到全体留学生。
2.3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活动,增进师生、学生友谊
人际交往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手段,通过交往满足人们交流思想、增进感情的需求。在管理实践工作中发现,许多留学生在上课之余,由于语言、文化等多方面原因难以融入到中国学生的活动中,于是在课余生活进入“无所事事”的状态,此时留学生很容易产成低落、消极的情绪。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充实留学生课余生活,管理部门应多组织体育及文化活动,帮助留学生找到“圈子”,丰富课余生活,增加留学生集体归属感。包括各类文体活动、文化历史考察活动,例如开展汉语角、系列学术讲座、参观名胜古迹等活动。通过组织这些活动,使留学生以更饱满的热情、更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去。
3 “以人为本”管理的微观措施
3.1 通过谈话了解留学生的思想动态
谈话是了解留学生想法最直接的方式,在谈话可获得反馈,发现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有利于完善制度建设。随着留学生人数的增加,管理部门很难做到与每个留学生进行深入的谈话,交谈对象可以选择部分有代表性和必要性的学生,使谈话目的性更强,例如学生会骨干、思想波动大的学生、积极上进的学生、成绩落后的学生等。谈话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尊重谈话留学生的民族习惯和个人特点。第二,放低姿态,以诚相待。第三,坚持原则,把握分寸。第四,掌握谈话的时机可以提高谈话的效果。
3.2 针对学生特点采用个性化的管理
“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要求管理者了解整体留学生的思想趋势,同时关注个体留学生的想法及发展,应针对学生特点差别对待。对于成绩优异,学有余力的留学生,管理部门应为其寻找更多发展机会,对于学习吃力的留学生应及时与其谈话,帮助留学生寻找问题原因,树立学习信心。
总之,留学生管理除了完善制度,实施规范化的管理外,还要基于“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深入细致的管理学生,充分考虑留学生需求,积极创新出各种措施帮助留学生适应中国环境和文化,培养良好的学风,促进留学生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卓,张义东,阎升光.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9,11(2).
[2]张晓杭,王秀华.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教育问题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5).
[3]李艳.地方高校外国留学生管理策略浅析[J].学术探索,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