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教学理念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传统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传统的教学理念

篇1

一、优化快乐体育的意义

(1)有利于全面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使其个性、心理、适应等全面发展,为终生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优化的快乐体育是一种新兴的教学理念,讲求学生的心理体验并引发良好的情境,做到快乐与刻苦及质量三者的统一,更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及思想品德的渗透,讲求内外因及主客体的统一,在教学目标上、内容上、组织方法上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发挥和发展,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2)有利于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一种只注重教法而忽视学法的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以教师为主导往往被演绎为以教师为主体,剥夺了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而优化的快乐体育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使学生由被动向主动转化,在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对与解决体育教学中谁为主体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3)有利于实现教学方向的双向性

体育教学必须有师生双方的密切配合,而快乐体育使这种“教学”转向有教有学、以学为主,即要研究教师的教法,更要探索学生的学法。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创造性地参与教学,体验运动的快乐感,从而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

(4)有利于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化

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需要是多层次的,过多的强调统一就无法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最终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优化的快乐的体育强调让学生通过体验快乐感来引发良好情境的心理体验,选择丰富而新颖的教材内容,使体育教学内容统一性、规定性向灵活性、多样性转变,实现教学的科学化。

篇2

关键词:大学生 伦理学 感恩教育 实践模式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遵循德育规律,通过有效的方法与手段引导教育者形成感恩意识,在个人和社会许可的范围内报恩于行的系统活动。感恩教育已经成为学校道德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一、感恩教育的含义及其重要性

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是一种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也是一种以人性唤起人性的生命教育。[1]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加强感恩教育,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一)加强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树立远大志向的方法

“立志”对一个人很重要,尤其对大学生来说极为重要,它犹如人生的指路灯,驱散前进途中的迷雾,照亮人生的路标。人生只有立志,才能产生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而有些大学生,对社会、对学校的认同感不强,缺乏信心与奋斗的动力,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没有宏大的志向。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培养大学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确立宏伟的目标。

(二)加强感恩教育是培养大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手段

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但现实生活中,有些学生,不孝敬父母、唯我独尊、封闭自卑、嫉妒猜疑、偏执极端、虚幻情感交往、暴力倾向、重竞争、轻合作等等违背道德的事件屡屡发生,当然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但有些学生不知荣耻,不会感恩,没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不能不说是一个主要的原因。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让青年学子们知恩感恩,知荣明耻,这样才能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加强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途径

一个人综和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社会的能力,感恩是传统美德,是真善美的行为,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内容。知道感恩的人一定是讲道德、讲诚信的人,他们在为人处事方面肯定会赢得人们的信任和尊重,因而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容易获得承担一定责任的工作和岗位,从而得到相应的锻炼从而迅速成长起来,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大增强。

二、当代青年大学生感恩缺失的原因分析

当代青年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与其生长的家庭背景、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环境密切相关。感恩教育并非一个新事物,它曾经是我们的优良传统。如果只一味地探讨那些教条式的条条框框,而不去深挖感恩教育缺失的根源,我们的教育在青年学生面前仍然会陷入事倍功半的尴尬境地。感恩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在历史继承上出现脱节,使青年感恩教育失去文化土壤

百余年来中国思想文化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是:在借鉴西方先进文化时忘记了自身民族文化的继承性。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所特有的文明采取了片面误读和否定的态度,让传统伦理道德失去了生长的土壤。加上市场经济中对物质利益的片面向往和追求,人性的欲望不再受到道德伦理规范等软性制约体系的约束,从而导致整个社会道德状况的滑坡。中国传统美德的感恩思想和感恩教育在这大环境中也势必受到影响,对青年来说更是如此。

(二)家庭中爱的错位和感恩教育的不作为,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以自我为中心思考问题,潜意识中阻碍了其感恩意识的形成

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自1980年代以来,因众多因素的相互影响,家庭教育中对孩子感恩意识等道德品质的培养逐渐被淡化,基本上只追求孩子物质上的满足。这必然使子女对父母为其所做的一切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而淡化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学校教育手段和评价体系单一,道德教育错位与不足,忽视了对学生的情感和责任教育

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大惯性和高考制度改革的滞后,即使在高唱“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进入大学最终仍然只有靠标准单一的考试成绩决定。这种单一性的评价模式让学校在教育中只注重知识灌输而忽视道德培养。使学生不知情感和责任为何物,加上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恶化了教育效果,从而加剧了青年感恩意识的缺失。[2]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年轻一代人文思想欠缺造成人际关系的功利化和物质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东西方文化在转型时期的社会中相互碰撞与融合,让社会文化氛围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多元社会价值观也随之相伴产生。青年在这种环境下,不免受到社会的消极影响,在其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唯利益思维模式,而不懂得感激父母,也不知如何去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对当代青年大学生感恩教育几种实践模式的探讨

我们针对青年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在高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从多种实践模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力求形成一种新的、充满活力的、符合时代特征和要求的教育精神。

(一)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感恩教育实践模式

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内容之一,把对学生的感恩教育融入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中,学生在专业学习的同时能把感恩这一品质内化为他们自身的道德,也就相应的提高了职业素质,使大学生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

(二)与社会实践相融合的感恩教育实践模式

在实践的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加以适当的引导,不仅是言语上的教育,更要亲身示范,通过身教来影响学生、带动学生,只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我们教育者才能在感恩教育中发挥示范作用。通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摆脱自我为中心的价值观,体验做为社会人的人际亲密感和责任意识,从而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

(三)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的感恩教育实践模式

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树立起正确的感恩教育观念,在关注子女物质需要和学业成绩的同时,更要注重对他们精神人格的培养,要教导他们在向家庭、社会索求的同时,也要有知恩图报的思想,并且鼓励他们付诸于行动。同时,父母更要明白言传身教的道理,要以身作则、尊老爱幼、关爱他人,为子女树立感恩的好榜样。

只有学校感恩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教育网络,让感恩意识缺失的当代青年大学生在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的过程中,激发知耻心,唤醒感恩心,激发责任感,从而具备崇高的理想信念、良好的道德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并树立起知恩图报的社会风范,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教学改革 培养能力 提高质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社会已经进入追求人的素质的年代。面对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不再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知识型人才,而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教育教学的变化,教育教学要为社会发展服务,这是教育教学的与生俱来的历史使命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处于不同的层次,社会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改变,进而促进教育教学的巨大变革。

人类教育发展史就是教育教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的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往往会出现在社会发展比较快的时期,这是由于社会的高度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才的要求也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社会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进而教育教学改革也要有相应地跟进。现在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社会的飞速发展,必然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的要求,社会对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需要与当下教育教学不能够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促使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施行。这是因为,传统的教育教学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究其原因,是因为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要围绕教师的教学展开,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只是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只能够紧随教师的步伐开展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导致学生的学习没有兴趣,学习不具有积极性,学生在被动地接受学习中只是获得了一定的知识,不能形成一定的能力,尤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是得不到有效培养。显然,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和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包办代替和学生的被动接受是不可能改变的,学生的能力培养只能是水中花、镜中月,是不能够实现的。

现在的教育教学必须淡化对知识的传授,强化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如何有效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有效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者必须考虑和研究的课题。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一直处在教育教学的第一线,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而且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更关心教育教学改革的动向。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的是所有一线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只有通过一线教师的亲身实践才能实现。下面我结合自己这几年来进行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新课程教学理念。

一、不辱使命,积极参与

社会的发展带来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更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和教育教学培养目标的矛盾逐渐加大,国家对教育教学改革越来越重视。我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多次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培训,也多次走出去观摩了其他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成就,深刻地感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也感受到了作为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所面临的压力和历史使命。可以说,新课程教学改革对于一线的广大教师是一种机遇优势,也是一种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就要考验我们所有教师的智慧。一线教师不能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新课程改革,应该采取积极的心态直面挑战,把新课程改革作为自己分内的任务去完成,特别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推进教学改革方面更是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不辱使命,积极参与到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推进新课程改革在学校、班级、学生中生根发芽。

二、研究教育教学理念,确定突破的方向

篇4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创新教学理念 教学成效

引言

目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教学成效较低,这成为亟待广大教学工作者认真研讨创新的第一要务。在历史课堂上采用最多的教学方法就是应试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存在相当大的弊端,针对这些问题,要对初中历史教学进行深入彻底的改革。考虑到要改变以往学生对历史毫无兴趣的境况,以及教学手段和方式,当前最需要做的便是创新教学理念,进而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成效。

1.创新教学理念的意义

理念属于人的思想,指导着人的具体行为,同时也指导着创新,教学理念对于教学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指导和主宰。从现在实际状况来看,初中历史教学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在此基础上对历史课堂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进而达到素质教学的程度。目前,对学生开展历史教学的目的就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这就需要历史教学工作者从改变教学理念开始改革。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时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要多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提倡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以往的历史教学所涉及的教学理念,往往过于注重教师的主体地位而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所以创新教学理念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要树立学生是主体的观念。

2.创新教学理念的主要方面

由于历史教学活动一直受应试教学的影响,许多教学工作者对于工作缺乏创新和研究,最重要的是对于工作的态度并不十分积极。鉴于存在的诸多问题,对于有效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开展历史教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思想教育的强化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时,对于思想教育的强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于历史在中考中所占比例并不大,在大部分学生眼中,历史与地理、体育等学科被视为较不重要学科。考虑到这样的现状,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就要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强化,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第一,是要使学生清楚,对于学生生活学习的这个社会有一定的认识,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同时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之一。第二,以具体事例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透彻掌握历史发展中存在的必然趋势,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确切地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并且在历史发展中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增强思维能力和对事物的鉴赏判别能力。这样的思想教育在学生中的有效开展,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有很大帮助。

2.2优化教学手段

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对于课堂教学的优化得到了很好的推广,历史教学工作者可以透过这一过程不断充实和表现自身。近年来,随着教育部门对于教学设备的大量投入,多媒体已经发展成为主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多媒体教学的有效利用为初中历史教学做了硬件上的充足准备。但是,一些学校虽然为教师和学生准备了多媒体,但是多媒体对于他们来说形同虚设,一些教师认为多媒体教学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纯属浪费时间和经历,其实不然,多媒体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难点和抓住重点,以及打造生动形象的历史课堂等都是十分有效的。所以,历史教学工作者在开展历史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活动的开展。

2.3加强模式创新

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多半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的机械化模式,毫无趣味,使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不堪,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很难活跃起来,对于知识的掌握效果不佳。针对这种情况,历史教学工作者要注重教学模式的创新,摆脱呆板的传统教学模式,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积极生动的历史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例如,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打破传统的教师授课的方式,用学生讲解来取代,这样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的办法主要有:第一,注重课前的预习,教师安排学生在课前先预习上课所讲的新课程,收集相关资料,对疑点难点进行标记,等待课上教师的讲解。第二,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中进行自主研究,改变传统的单向教学模式,增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或者采取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第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检验,让学生查漏补缺,更好地掌握知识。

2.4强化主题活动

在开展历史教学活动时,在强化学生思想方面历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一方面历史教学承担着向学生传授相关历史知识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是关键所在,是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意义重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载体的创新,对于优质的教育资源进行高效合理的应用。可以应用于的教学主题活动的形式主要有小组讨论、竞赛和演讲等。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对教材所涉及的知识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对学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引导作用。

篇5

一、对历史教学原则进行创新

历史是一门综合的涉及面很广的学科,其学科内容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历史事件,反而更多的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其中不乏有社会生活百态。所以能够看得出历史教学的原则主要是多层次性和多方联系性。这两个特征构成了历史教学的基础,在纵向和横向之上表现的最为明显,在历史发展中政治、经济、文化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在历史的因果之中也是有所表现,在中外之间也有所联系,各时代的发展也有所联系。这些特征能够将所涉及到的地理、政治、语文等学科知识进行穿插的了解。在对于学生教学方面,要能够将所有的知识进行多方面的讲述,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和分析历史,这对于学生的思维和视野都有极大的开拓和拓展优势,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在教学改革的大潮下,只有对教学原则方面进行创新,采用多层次和多方位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视野角度,从而为学生更好地掌握和了解历史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历史教学理念进行创新

在对学生的教学活动之中,要在掌握学生的基本素质的情况下,对于自身教学理念进行初步的解读和深化了解。在教学理念方面,能够对教学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因为教学理念是教学的重要引导力,只有对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创新,才能够对教学活动产生作用。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已经深深地在学生和老师心中打下了烙印,如何让能够将应试教育理念转化为积极的素质教育是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在新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活动中的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和历史素养进行特别的规定,所以,对于教学理念的创新迫在眉睫。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要努力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抛开,主要提倡以“自由、协作、研究”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2],开拓思想和学习能力,努力打造出一片和谐美好的教学氛围。对于传统的教学中,只传授知识而不教授道理做法摒弃,要形成既教书又育人的氛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这样才能够将学生的整体素质有所提高。

三、对教学方法与模式创新

在教学的创新方面,其实主要是针对两个方面进行创新,这就是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和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这样能够将教学创新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中,教学的手段和方法都比较单一,局限性特别大。不利于教学活动的良好发展。在新的历史形式下,主要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来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进行改善和创新。针对课堂教学的手段单一性问题,采用多媒体的教学设备和先进的讲解方法,对于历史之中出现的图片音像和视频等资料,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直观且形象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使他们真真切切的感受出历史的氛围和岁月的积淀感,有利于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学习历史。在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方面,还能够采用立体的、形象的和全面的表现,将教材中的内容和引申出来的内容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在学生的面前,有利于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老师的教学活动更加容易开展,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学习水平的提高有很强的作用。在新的教学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对于教学模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必须将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为新型的教学模式,要能够大胆地在教学课堂中实施情境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是新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师设定出历史情境,给学生们分配不同的角色,学生们参与其中,通过做游戏的方式将历史的知识表现出来,这有利于学生们对历史知识地理解和对历史史实表现出来的情感更加深刻地体会,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有所培养,将历史的教学创新推到一个新的阶段。

四、师生关系进行改善和优化

篇6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部分发达地区学校开始在借鉴西方篮球分层教学理念的基础上,逐渐推行以篮球技术或者身体素质为主要因素的分层篮球教学模式。由于该教学模式契合了学生的自身能力、个人喜好,逐渐得到了教学领域和社会的认可,篮球层次化教学模式逐渐在体育教学领域推广开来。

一、篮球分层教学模式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动力,培养篮球学习兴趣。篮球分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篮球技术和身体素质为主导因素。这种教学模式给了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并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最大的成就感,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加强使得教学过程中教学氛围良好。

(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合作意识。篮球运动不仅仅讲求的个体能力,更注重的是团队合作意识。实施分层教学模式能够促进学生在集体运动中建立良好的合作意识,并通过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

(三)改善学生技术水平,挖掘个体运动潜力。篮球分层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个体能力和身体素质的不同设定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满足学生个体学习需求,从而达到充分挖掘个体运动潜力,并提升学生篮球技术水平。

(四)敦促教师改进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引导教学模式的主体是教师,篮球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理念的优劣和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篮球分层教学的成功与否。

二、我国高中篮球分层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大部分地区高中篮球层次化教学模式起步较晚,在借鉴国外篮球分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也开展了形式多样、名目繁多的篮球分层教学模式。但是由于我国的教学理念核心仍然是传道授业,即是灌输知识和传授技能,而忽略了学生个体能力和基础的差异,在篮球教学模式中也是这样。整体教学理念认为学生只要接受了知识的灌输,剩下的就是个人的领悟和锻炼了,在教师看来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故而,我国的高中篮球层次教学模式呈现出:

(一)针对性差。在整体教学理念的束缚下,分层教学模式多流于形式,很难在实际教学应用中发挥出其实在功用。很多高中学校体育教学中,篮球分层教学并没有真正依据学生的个人素质或技术水平来建立相对应的教学方案。

(二)实际操作性差。我国关于体育分层教育模式的研究和学术探讨已经相当完备,并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学术成果和研究成果。但是也须认识到,这些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阶段,没有与实际想结合,也很难运用到实际中。

(三)功能单一。传统教学理念下,传道授业成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学生的体育能力和特质的培养则时常被忽视。传统观念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分层教学模式就无法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

三、高中篮球分层教学模式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再丰富多彩、功能多样的篮球分层教学模式也是流于形式,故而,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势在必行。但也须看到转变传统的整体教学理念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缓冲过程。

(二)注重对课堂的管理。在高中篮球分层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可能无法做到面面俱到,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投入极高的教学热情,注重对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篮球技术的培养,并关注学生的个体思想动态和行为举止。

篇7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分析

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为了给我们的国家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综合性优秀人才,从而使得我们的国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所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教师队伍水平,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求。

一、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管理概念

小学教育是人一生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模式,是对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也是对每个学生负责。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教育是囊括了教育改革信念,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做到师生关系平等,营造一个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以此更好地推动创新教学理念的实施。在此过程中,汲取更好的教学管理经验,通过深入的教学历练,以此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求进行深入的了解,实现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型优秀人才。

二、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教育模式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例如,教学管理模式片面、教学管理理念落后、教学管理资源匮乏等。只有将教学环境中的教学理念改善,才能更好地做好教育教学。

(一)教学管理模式片面

传统的小学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授课为主,通常教师会将课本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灌输给学生,以完成任务就万事大吉的心态在授课,并没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理念。教师的教学模式完全是规范化的,较为单一、片面,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学生必须全力完成学校的教学成绩要求,并且必须按照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来完成。学校的管理教育模式具备一定的规模化,这些教学管理理念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及学生的自身特点,从而使得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管理理念落后

在新课改的实行下,还是有部分的教师无法适应,从而在教学的日常管理中,无法将素质教育和传统的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教育工作者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育教学,从而影响到了先进教学理念的广泛运用。

(三)教学管理资源的匮乏

目前,我国的小学教育模式较为庞大,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导致了教学模式的资源发展有限,教育管理工作很难实现创新。随着近年来教育模式的不断扩大,招生数量越来越多,使得教学管理资源更加的匮乏,再加上区域的教育管理模式不同,生源导向也更偏向发展较好的地区,这种情况下更加重了教育管理模式的不平衡。并且,教育人员的水平各有不同,导致教育的专业培训不完善,从而无法有效提升教学管理水平。

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模式分析

在新课改广泛实行的过程中,应当充分理解新课改的教育背景,深入了解新课改的实质和内涵,明确小学教育理念。了解当前教育模式下,教学人员所存在的不足,根据新课改的核心教学理念,切实提高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一)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改善教育管理模式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应当充分注重学生的综合性能力培养,根据新课改的核心教育思想,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延续或发展良好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且,在此过程中,充分吸收创新的管理模式与教学模式。丢掉老旧教学思维方式,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在加强学生知识的培养之外,还应该多注重学生的综合性、素质性培养。以此培养创新型优质人才,增加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交际能力等,从而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

(二)改善教学管理模式,吸收优质教学管理资源

随着我国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小学教育看得越来越重,从而促使人们对小学教育管理者的教学素质以及校方的教学设施、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一因素使得教育管理者要具备多方面的才能,既要具备高质量的教学经验,又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改善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以时代需求为目的,让能力强、素质高的教育人员走上管理岗位,统一规划教学管理模式。增加家长与学校的沟通频率,有效综合各方力量来加强小学教育管理水平。

(三)加强教学人员的素质水平,改善教育管理理念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组成,而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就是提高素质教育,如何将素质教育运用到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用一种怎样的方式运用出来,是当下每位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要想充分完成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应当提升整个教育体系和整个体系中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优秀的师资队伍能够接受更前卫的教学思想,改变老旧的教学思路,提升教学热情,主动对教育的创新进行探索,汲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从而使得小学教学管理得到充分提高。

总之,多年以来,我国实行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的实行,在小学教育中得到了较大的成就。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创新,对于高质量的教学管理模式的要求较高,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更加高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来应对当下更高要求的教学管理工作。

作者:武晋挽 单位:山西省襄垣县王村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刘昱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校地理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

[2]杨家润.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与应用探索[J].知识文库,2016(10):102.

篇8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3―0063―01

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教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素质教育要求被体现在教材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应当对新课改的要求以及概念具有全面的了解,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已经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已经成为引导学生正确学习的启发者和引导者。所以教师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课堂教学,这是改革教学模式的关键。本文探讨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应当如何改变自身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一、更新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身在教学第一线,如果要满足新课改的要求,那么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至关重要,应当予以重视。传统教学中,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一味死记硬背,教师一味灌输课本知识,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从而取得理想的成绩。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要求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把学生的发展作为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新课改的教学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明确自身的职责,不能单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进行教学,要做到“授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的环境下,应当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教学的辅助,在教学中起到引导作用、指导作用,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使其能够独当一面。所以在新课改的条件下,教师应当调整自身的教学理念,充分适应新的需求,这有这样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二、改变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黑板以及粉笔,老师的言行缺乏形象、幽默、生动,不能够打动学生,使其产生听课的兴趣。并且传统的教师评价标准也不允许教师的言行过多幽默,这样会影响对教师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就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在新课改的条件下,应当提倡教师授课时的形象、幽默、生动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这也是新课改与传统教学模式最明显的区别。在新课改的条件下,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课堂上应用了计算机多媒体,这样能够形象、具体地呈现授课内容,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便于解决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同时在新教材中应用了大量的图片、材料等元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能力,使得教材更加生动化、形象化。

三、转变备课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备课通常情况在是各自为战,互不影响,而新课改的条件下,应当使教师团结起来,这样才符合新课改下新教材的需要。为了满足新课改的需求,教师集体备课是备课模式发展的必然方向。所谓团队力量就是指教职工应当分工合作,每位成员负责一个模块或者一个专题,然后提出自己的方案,最后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最终提出最佳的方案,这就是团队作用的结果。这样的合作形式能够避免在教学中出现不必要的错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预期的效果。

篇9

关键词:中学英语;多模态教学;问题;实施方法

一、多模态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语言学界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近年来从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出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多模态语篇的大量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视频语篇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当今的互联网的时代,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媒介经过网络的整合可以迅速的传递,人们的交流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多模态化,外语教学也随之进入了多模态教学时代。传统的粉笔黑板录音机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多模态英语教学正是为了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将网络、图画与语言资源相互整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的现行阶段,越来越多的地区及学校引进了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并将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多模态英语教学方法的使用,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而发展而来的,它较传统教学方式更加人性化、丰富化,使得英语教学的展开更为顺利,也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模态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师的教育理念,没能与多模态教学同步。

多模态英语教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来的,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师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原来九十年代左右入职的教师,他们在英语教学领域已经有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让他们一下子将教学理念更新,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很多学校的老师虽然主张多模态英语教学,他们却不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老师们不能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只是新瓶装旧酒。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仍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老师讲解,而老师才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因而,在具体的教学理念中,老师们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其新课改的效果并不明显。

2.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没有真正利用起来。

由于我国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国家大力提倡学校要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的减轻课业负担,很多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教育、电脑等现代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课改之后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老师们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因而,这些教学器械很多地方都成了摆设,没有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学生与老师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工具,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不明确,这些设备并不能真正得到利用,这了是导致多模态教学不能步入正轨的一个因素之一。

二、多模态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多模态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行,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更是针对我国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缺失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应得到大力的推广。针对我国多模态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多模态英语教学能有所帮助。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素质教育成为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

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综合素质的全方位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的学生,由于老师与学校所给予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为素质发展而努力。这是由于老师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矫正,进而带给学生的一种不良的学习的目标,虽然学生在考试的重压之下,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却不能得到提高,这是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这就要求老师与学校要改变教学理念,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注入到课堂之中,把课堂搞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2.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掌握多模态教学方式的精髓。

多模态教学方式是一种全新教学理念,这就要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的理解多模态英语教学的理念,从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渗透素质教育。比如,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多运用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模式,而改变以往的以老师为主导的输入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才会更加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与研究。此外,老师还应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将图片、网络等信息资源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得英语的学习真正与社会接轨,摆脱“死学英语”的现象。

3.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保C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

篇10

关键词:人性化视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教学问题分析;发展展望

伴随着新课改的发展,教学改革对高校的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性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求站在学生的角度为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开展人性化的教学[1]。本文主要对人性化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展望进行探析,希望对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起到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虽然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已经倡导人性化的教学模式,但是教师的综合素质存在的问题成为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当前我国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师在入职之前接受的教育是传统教育模式,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喜欢创新,对新的知识以及新的教学方法缺乏学习的动力。教师的这种状态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人性化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主导者如果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是不会取得有效的教学改革成果的[2]。

2、未能实现理论与实践的高效统一

虽然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在教学的改革中已经盛行,但是受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很多的高校体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依旧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对于实践教学缺乏足够的重视。实践教学能够充分的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二、当前人性化体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果分析

从整体来看虽然我国体育教学人性化改革效果不够明显,但是毕竟教学改革起步的时间比较晚,经验有限,教学成果不太明显也是情有可原的。即使这样,但是不能否认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人性化的改革还是取得一定的成效的。下面就当前我国体育教学活动人性化改革取得的成果进行具体的阐述:

1、在教学思想中渗透人性化理念

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体育教学的新时代,再加上个人自身锻炼意识的不断提升,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更加注重人性化的发展。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也注意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的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考虑。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全面化的发展[3]。

2、注重科学的教学方式

当前我国高校会根据自身的发展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选择科学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的选择在本质上是以人为理念的体现,科学的教学方式不仅有效的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对于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3、课程设置更加科学

基于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下,我国高校在体育课程的设置上也更加体现人性化与科学化。很多高校课程的设置都是立足于自身的发展。不管是课程的数量还是课程的质量都比较丰富。比如在教学中会出现传统的体育方式如羽毛球、体操等,甚至还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方式比如武术、散打等,当然在智力方面也不会缺失,比如国际象棋以及围棋等。为了更好的与时俱进,我国很多的高校甚至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加入比较流行的元素,比如街舞以及瑜伽等。这种时尚流行元素的加入使得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活泼[4]。

三、人性化体育教学改革的展望

1、人性化教学理念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经济文明以及社会文明都在很大程度上的获得了发展。在此背景下以人为本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这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也是大有裨益的,主要体现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更加注重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渗透,就我国的体育教学的改革现状来看,人性化的教学理念将会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2、教学方法得到不断的改进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活动改革不管是在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日益丰富,并且这些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得到不断的优化。在高校课程资源日益丰富的前提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项目开设的数量也日益增多,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也得到了的巩固。基于人性化的教学氛围中,体育教学的方法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学习方式也更加丰富。

3、教学氛围更加和谐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体育课程的教学氛围比较压抑,进而导致更多的学生不愿意学习体育知识[5]。但是基于人性化的教学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氛围更加和谐。这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吻合的。只有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当前我国高校体育人性化的教学改革效果不太明显,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并且人性化的教学发展模式将会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趋势,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程婷婷 罗铮子 单位:扬州职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沈承勋,韩永红,樊申元.终身体育视域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谈[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02:42-43.

[2]陈勇,王满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现状分析与展望[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08:87-89.

[3]苏焕龙,刘莉,李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人性化视角分析[J].运动,2013,06: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