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范文

时间:2023-04-03 02:33:0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语文教材教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

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改革

对于形式化的语文教学课堂,在笔者看来,教师无法把握其中心思想的原因有三点:(1)没有把课程标准参透到位。(2)没有对教材进行深度探究。(3)教学过程中只追求了表面形式。就以上几个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自己的体验。

一、课程教学目标的把握

新课程所提出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是以全新的面貌呈现于我们面前的教学体系,相比以前的课程标准而言,新课程教学体系的建立使得小学语文课程目标显得更加现代化并具备了选择性和基础性: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和性质给予了确定;科学地制定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为语文课程改革的实施指明了方向。由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新课程的宣传不是十分到位,使得教师对其理解只停留在表面,甚至出现了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式的现象,课堂效率也没有得到提高。

教师应该将新课程的深层理念进行发掘,并在教学中贯彻实施,在实践中慢慢体会新课程的指引性,掌握教学标准,认清课程性质,充分认知新课程所传达的精神,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完成阶段性的教学任务。笔者曾经参与过教学旁观,参与了多次以后,发现教师上课还是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教学结构不够严谨以及在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只在乎教师的“自我教学”。这是因为教师没有把新课程所传达的教学精神参悟透彻,导致不能完成教学阶段任务。例如,叙事文的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学会通过上下文的联系推断某些词句的意思,在自主学习中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

二、课堂教学的优化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将情感意识融入其中,要使课堂呈现出真实感,融情于景。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拉近学生和教学课文之间的距离,充分利用课件,实现人文教育。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学习时间,遵循“读—思—议”的基本组织原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明确阶段性教学的目标,注意教学方式方面的继承和转变,将“探究、合作、自主”的现代学习法与传统教学中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相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明确教学阶段任务的环节中,笔者想通过简单的举例说明。例如,在学生对课文进行第一次阅读时,基本要求就是抓准生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从中大概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对课文进行二次阅读时,能够找到课文的切入口,发掘自我的知识疑问点。在这个阶段,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学习,从而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文言文课程的学习中,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理解,建立自己的学习体系。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学习中的个性,引导学生趋向正确的学习方向,并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以及主导作用。

本论文就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目标把握以及课堂优化两个方面做了简短的介绍,通过笔者在小学教育中的所见所感以及自我的教学经验,进行了综合总结。相信,因新课程的实施而进行的教育改革,将会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新生力量,为今后教育的发展起到指明道路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郑淑娟.情感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科教文汇,2011(08).

篇2

为了更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小学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孩子们能够在兴趣的驱使下更高效的学习语文知识。文章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为着眼点,主要分析了“如何运用科学方法,激活小学语文课堂”这一问题。

【关键词】

多种方法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自主性 教学策略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也是至关重要的课程之一。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学生学习兴趣比较低,教学质量和效率不是很乐观。

一、师生互换角色,提高学生自主性

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旧习惯于做课堂的主导者,总是高高在上,强制性的要求学生学习相关知识,让学生接受他认为是正确的观点,很少顾及学生的感受和思想,很少尊重学生的自主地位,一刀切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忽略学生的差异性。这种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学生思维受到束缚,教学效率较低。鉴于此,教师要按照新课改要求,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自己做好课堂组织者、学生学习引导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想,善于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等等,信任学生,要意识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友谊,充分了解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及时疏导学生遇到的困惑,让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比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小动物过冬》这节课的时候,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之后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的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四个人分别扮演小燕子、小蜜蜂、小青蛙和旁白的角色,然后由学生自己根据课文故事内容编排一个表演形式的节目。孩子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些道具,台词也可以做一些改变。然后让每个小组上讲台表演。表演的方式正符合二年级学生爱玩、爱表现的心理特征,可以让原本枯燥的课堂变得丰富有趣,能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孩子们更加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学活动,并能够对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记忆。

二、创设教学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阶段的孩子注意力不稳定、自控能力较差,但对感兴趣的东西比较专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从学生兴趣入手,能够有效集中学生注意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它以教学内容为依据、借助视频、音乐、文字和符号等来营造一种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场景,让学生的情绪饱满起来,并对老师即将要讲的东西充满兴趣。由此可见,情景教学法很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将这种教学方法恰当的运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中去。

比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拉萨的天空》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在课前为学生制作一个有关拉萨天空的视频或者是PPT,配上春雷或者是巴桑拉姆的《拉萨》的曲子,然后在课程一开始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拉萨的情境。学生陶醉在音乐中,陶醉在拉萨美丽的风景中,会对拉萨产生一种喜爱、向往的情感,会对拉萨非常感兴趣。当播放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文学习的时候,就会发现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又如,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诚实和信任》这节课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讲个事情:老师今天开车不小心把别人的车撞了,撞得还挺严重,那辆车停在了合理的位置,完全是老师的过错,老师估摸着需要赔偿一千块左右。但老师发现车上没有人,周围也没有人发现,老师想让同学们帮着出出主意,老师接下来该怎么办。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加上老师这样寻求意见的口吻,以及是学生最尊敬的老师身上发生的事,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充分发动自己的脑筋和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做出决定。这时候教师可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学习文章内容,让学生学习文中人物正确的价值观等。

三、教学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兴趣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将教学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生活更好地理解语文知识,学会用语文知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生活。这样做,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也能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比如,当教师在讲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微笑着承受一切》这节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逐个说说自己遇到的烦恼或者是自己遇到的很励志的故事,或者是邀请一些励志人物来为学生做一场演讲等等,让学生从生活中看到具有勇敢、坚强、不怕困难等品质的人物。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更加感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所传达的精神品质并用学到的东西来指导自己的生活。

四、善于发现学生亮点,多些肯定,少些批评

小学阶段的学生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们有时候不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他们会认为老师批评过的事就肯定是自己做错了,但有时候老师的批评是对孩子的误导和束缚。比如说,有的学生会在课上反驳老师提出的观点,认为老师说的不对。而面对这种事情,有的老师会勃然大怒,会毫不留情的斥责学生,认为学生是对自己的挑衅。经过这样的事情,学生们不敢再提出不一样的观点和想法,这抹杀了孩子的质疑精神,使孩子不敢发挥自己的想象,会严重束缚孩子的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一味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也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鉴于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自己的观念,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亮点,善于鼓励学生,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让学生对自己多一分自信,让学生自由学习,为学生创造个性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总之,教师要想追求高质量的课堂,就需要根据学生特征和教学需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教学方法,积极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让课堂变得富有趣味,让孩子们轻松快乐的学习和成长。

【参考文献】

【1】连忠友.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之有效策略【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08)

篇3

关键词:语文教材中的趣味发掘 听障学校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是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最活跃、最现实、最直接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兴趣,也要在学习实践中进行。因为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身就含有丰富有趣的教学信息,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掘、善于利用教材中这些有趣味的信息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发掘文题板书的趣味性。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教师要教给学生通过文题来发掘全文的主要内容。教师可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用彩色粉笔加以突出或逐层分写文题。适当运用色彩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情感倾向,更易于揭示教学重点。例用白色和蓝色粉笔书写《有的人》。然后问学生:黑板上的两个文题,哪个更醒目?学生会回答白的。老师解释因为黑与白是对比色,放在一起,白色就更醒目,这就是对比的效果。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主要也是采用对比写法,将两种人进行对比。教师运用文题彩色的方法自然引出课文的重点。

二、发掘文题结构分析的趣味性。

文题的“措词”以醒目为前提,以便引起读者的有意注意。文题结构的分析,可启发学生去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课文结构。有的用箭标符号,有的用语法符号,还有的用划横线分析文题。恰当地运用让学生清楚了课文的结构。

三、发掘文题修辞分析的趣味性。

运用修辞来定题,使文题生动、形象、含蓄,吸引读者,能更好地增强表达效果。老师借此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由此可以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和效果。有的文题用比喻,如《变色龙》,作者不仅把趋炎附势、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奥楚蔑洛夫比作“变色龙”,暗示出作品的主要人物,而且一语道破其本质特征,收到形象生动的讽刺效果。有的文题运用了对偶,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这些文题或化抽象为形象,或言在此而意在彼,或相互映衬,或引人深思……分析文题修辞方法也容易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兴趣。

四、发掘词语教学的趣味性。

进行词语教学,单纯地讲解音、义,显得枯燥。为了增强词语教学的趣味,教师可以口述词源的情节内容,突出其故事性,发挥词源的故事性优势,帮助理解词义;可以讲清词义发展的演变过程,讲清词义不常为学生所知的差异;可以从分析词语结构出发,找出同一类词语在表义方面的规律,然后教学生运用规律举一反三,更好地掌握词语;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由词到物、由虚到实;可以讲清词义形成的根据,使学生产生启示,也会收到好的效果。

五、发掘趣味性可以让学生扮演角色,变读者为主人公。

教材中以对话为主的课文,仅靠讲解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若能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把储存信息的文字载体还原成作者想表达的真实愿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感受主人公的喜怒哀乐,就能引起学生兴趣。如《白毛女》选场,先让学生钻研剧本,分析角色,背诵台词,准备教具。再让学生表演。学生进入作品意境,充分感受到杨倍受地主压迫,但对生活、对独女仍然满怀希望和热爱。这样学生表演的过程就是欣赏的过程。整个欣赏过程中,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学生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受到了情感教育,又提高了鉴赏水平。

六、发掘课本插图的趣味性。

课本中的插图是根据教材的主要内容绘制的,它紧密配合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教师充分利用插图可以使教学工作更顺利地进行。教材中诗词曲的插图,让学生有如身历其境;新闻中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了解作品所反映的时代背景及主体部分的特点;戏剧小说中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加深对作品主人公的印象,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例如,《孔乙己》中孔最后一次进咸亨酒店的插图,就清晰地辨出柜台里掌柜的自私冷酷、毫无人性和面目狰狞,柜台外孔乙己黑瘦、不成人样、穷愁潦倒这两个不同人物的不同形象。文章反科举制度、反封建教育的主题也就跃然图中。

总之,语文教学要从多角度、多层面、全方位挖掘教材的趣味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参考文献

1.《聋教育》 季佩玉、简栋梁、程益基主编中国盲文出版社

篇4

一、从“传统守旧”走向“便教利学”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面向生活,教会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但是,如果我们课堂所学的知识完全背离了生活大意,学习就成了一潭死水,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中国文化经历了几千年,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学习就是读书、提高能力、会解决难题。对于传授知识的语文教师而言,教学就是把教材上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来说,读书即读课本,提高学习能力就是学会怎样解决难题。从这两方面可以看出,传统教育观念就是把学生绑定在书本中,把教育和日常生活分离开来,而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没有完全的展现出来。

1.小学语文教学的实践应用不是对知识系统的建立,而是要形成学生的学习技能、学习习惯,苏教版教材就是针对这一实践需求而制定的。小学语文学习就是靠平时对基础知识的积累,靠对课文思考方式和学习技巧的掌握,经常性地从事语文实践活动,如语言说话技巧,看图写作等活动,并通过实践而习得语文知识以及应用语文知识掌握语言技巧的。所以,苏教版教材在对语文的学习规律性的表述中,特别强调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

2.同时,苏教版语文教材摈弃了逐个单元安排一个体系知识点的传统做法和教学方式。教学中以字词句篇、综合学习、因课设练、循环往复的学习方法所衍生的教学模式来授课,是符合现在应用型语文教育的规律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重点放在“小”字上,遵循了“以浅持博,约而易知”的教学原则,在教材内容上主张简单易懂,去除繁杂,把教学的内容、要求和训练手段,直接地展示给教师和学生。教材追求小而实,从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角度出发,走“精兵简政,便教利学”的学习道路,既减轻了教师和学生的负担,又达到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作用。

二、从“注重教师”走向“面向学生”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只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有所改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在整个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相对自由的,而学生“学”的过程是有限制的。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教师为出发点,以“我讲你听,我写你记,我问你答”的模式进行。长期以来,学生的主动性无法体现,语文教学也渐渐失去了对学生创造性和开发性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根据这一缺陷,对教材的配套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才是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在两万字的教材文本中,有明确的教学界定:语文教学过程要注重积累语言,感悟生活运用,注重训练基本技能,目的是打好语文基础。教材还提出了几点教学要求:第一,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训练的重点是基本技能的训练。第二,训练的前提是教学过程中对语言基础的积累教学,并根据书本扩展知识,再让学生应用技能探索出自己的学习方式,训练高度要合理控制,防止偏离教学目标。第三,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形成和发展。

三、从“注重知识”走向“注重实践”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很多教师眼里都是比较简单的,这正是教材针对“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基础技能的历练、陶冶情怀,个性发展”的学生培养目标而编选的。实践证明,日积月累的基础性训练不但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儿童的发展来说也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的。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把“训练语文素养”这个理念放在了首要位置,抛弃了传统的失去生机活力的语文教学,更贴近于对知识的扩展。

1.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十分重视写字,使识字、写字教学得到了有机结合。教材借鉴传统的写字教学经验,规范了楷体字作为“范字”,学生从描红、仿影,最后到临帖,一步一步地学习写字,把对字体的练习水平作为一种美的追求。此外,从课本第一册开始,课本的篇幅安排都会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相关图片,包括学生书写习惯的图片等,习惯的培养也是课本的实践应用的体现。

2.在习作指导方面,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摆正了作文教学的地位。作文训练和阅读教学是一条平行线,两者密不可分,需要同时进行。教材把作文训练归类到课文中,单立课型,独立体系,和阅读课文一并施教,作文训练中有例文,使读和写紧密相连,但又相对的独立,其中所要求掌握的要领以及规律与教学方针也都是相对应的。

篇5

(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542500)

【摘要】校本教材开发是中职学校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之一,学前教育专业校本教材开发应体现“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职教理念。本文以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中职校本教材开发问题思考

校本教材是围绕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而编写的一种教材,是校本课程物化的一种形式。它一般以学校为平台,以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为了有效地实现校本课程目标,由课程专家、家长、社区人士等共同参与,对课程内容进行选择、改编的过程,它是校本课程实施的媒介。随着国家对校本课程的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得到了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鼓励和支持,许多学校也把它视为提高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也大力支持校本教材的开发。于是,校本教材大量涌现。但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校本教材的大量涌现并不意味着校本教材的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由于各个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编撰者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素养不同,业已存在在校本教材质量上的差异也很大。本文拟以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例。对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校本教材开发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校本教材开发现状

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校本教材开发始于2007年,从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服务为宗旨”的理念出发,注重校本教材的“实用性”和“发展性”,做了以下一些方面的探究,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1.整体规划,确定校本课程系列的框架,

课程的确定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确定主要应考虑学生潜在的发展需求,同时兼顾地域特点、学校办学条件及教师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能力。如在学前教育专业校本课程开发中,我中心遵循这样的操作程序:

(1) 确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2) 编制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3)教师依据《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目录申报选修课或活动课。要求对课程开设的意图、教学目标、主要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材选用等作出整体规划并作出文字说明。

(4)学校组成评审小组进行审议并最终确定所开的课程。

(5)教师按审定的科目编制所开课的课程纲要。包括课程设置意图、教学目标、课程内容框架、教学形式、教学器材等。

2.合理规划课程的基本要求,

恭城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在课程规划中,明确提出校本课程要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学生素质的基本诉求,充分考虑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专业需要;既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又能适应地方特点,还能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同时,对校本课程的要求要与对专业学科课程的要求有所区别,以拓展知识面、培养兴趣、陶冶情操为主,淡化对学科知识、技能的要求。

3.加强研讨,及时调整方案,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纷繁复杂的,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系统工程,且充满未知的因素。恭城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在教材的选编、器材的配置、评价方式的探索以及目标、要求的调整等方面不断研讨,及时调整方案,使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4.根据校本课程系列的框架,开发教材,

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在做了以上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根据确定的校本课程系列的框架,仅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开发的校本教材有《幼师生礼仪教程》、《瑶族健身舞》、《学前教育专业岗前特训教程》、《珠心算》、《粤语》等。这些教材都是在教师结合自身特长,提出申请并经学校审议确定后开发的。一旦教师的专长和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需求相吻合,那么,教师所表现出来的独创性是非常可观的。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主体,教师不仅有权决定“怎么教”,而且有权决定“教什么”,这种课堂角色的转换非常有利于教师或者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

二、校本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校本教材的编写往往就近取材,选取“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学生能学会的知识”为内容。如恭城瑶族自治县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专业开发的《瑶族健身舞》等校本教材,实用性强,操作难度低,学生容易掌握,为学生当下的学习和稍后的就业都提供了帮助。但这些教材在编写和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也不少。

1.教材多雷同少特色。由于校本教材缺少科学的校本课程标准的指导,在编写时又大多因陋就简,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为了保证完成编写任务,不得不东拼西凑,或照搬地方乡土素材,或抄袭他人研究成果,“依葫芦画瓢”,甚至是简单地下载复制。这样的校本教材也就偏离了“校本”的宗旨。尽管要完全避免和其他教材雷同是不可能的,所有的创造都是踩在别人肩膀之上进行的,关键是在参照他人经验的基础上,融入本校特色。

2.教材多经验堆积少理论支撑。师资不能完全满足开发优质校本教材的需要。表现在现有的青年教师大多是刚从高校毕业就直接分配到中职学校工作,工作过程中又较少有实践锻炼和继续教育的机会,技能及实践经验比较欠缺,而多数中老年骨干教师也是从普教转岗而来,既缺乏课程理论素养,又缺少教材编写技能,要全面地开发某一专业的校本教材系列,确有一定的困难。为完成任务,他们只好把自己掌握的某方面知识和教学经验进行梳理,编入教材。课程设计、教材编写是一个非常严谨的过程,没有成熟的理论支撑,校本教材质量往往无法保证。

3.教材使用多限制少常规管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这三类课程在学校层面始终是以加法方式共存,而国家对中职学校课程设置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必须按照《教学标准》规定开足课程。那么,在校本课程不断膨胀的过程中,不仅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争课时的问题时有发生,而且师生负担也在不知不觉中加重。其结果,有些校本教材便自觉地退避到图书柜赋闲,有些校本教材使用时也疏于常态推进,只能应付了事,其效果大打折扣。

4.教材多开发少推陈出新。校本教材开发有其实效性和时效性,也应不断推陈出新。如我们根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多在广东沿海发达地区幼儿园工作的需要,开设的粤语和珠心算课程曾受到各方面好评,教材也被周边其它一些学校采用,但随着形势的发展,珠心算已在这些幼儿园不受欢迎了,可学校层面,它还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

1.强化科学民主决策,开发团队齐心协力。刘延东副总理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和专家工作委员会颁发聘书仪式上指出:“教材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治性、政策性和专业性都很强。必须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科学民主决策,完善决策的智力支持系统,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同时,教材开发过程仅凭一所学校的专业教师是有限的,何况校本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上也不是一人一校的事,那么在编写校本教材时,就可以调动一切有利的因素,至少是某一个地域的领导、教师、教研员、学者及行业中的专业人士等各种因素齐心协力来承担开发校本教材的重任,校本教材的开发才会更具有专业性、前瞻性和可借鉴性。

2.不断提高教材的目的性和实用性。校本教材是以学校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为价值取向,根据学生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发的实用性教材。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的内容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索”,要“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因此,校本教材开发决不能滥竽充数,必须有实用价值。尤其要关注的是,为了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材内容也应不断调整。诸如,在开发学前教育专业校本教材时应根据国家最新的规定及时进行内容更新。此外,还应根据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及时地修订教材内容,甚至淘汰过时的校本教材,让校本教材更能适用于学生。

3.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材的开发应将知识性的材料化繁为简,化深为浅,化难为易,注重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校本教材在编写形式上可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适合专业教材开发的模式,在内容安排上应有一定的弹性,还应考虑职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较差、动手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中注意多设置一些动手操作,少设置一些理论讲座,多一些实践体验,少一些课堂说教,变学生“厌学”为“乐学”。因为,就当前职校而言,让学生学起来是第一位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价值。

总之,校本教材深入发展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但开发和使用校本教材要慎重,要有必要的监管,并确保国家《课程标准》的实施,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唐仁斌,深刻领会评估内涵促进校本教材建设[J]陕西教育,2008(12)。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2-276-01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影响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当前必须要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来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当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

1、小学语文教学理念落后 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理念的落后。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上仍然存在师生一问一答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及学生完全放任自由教学模式。如果小学语文教师长期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授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怎么能得到有效提高呢?

2、教师对教材文本解读不够准确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参考依据,教材中的文章又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平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说、读、 写等语文基本功训练都是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中的文本实现的。所以,如果小学语文教师自身对教材文本理解就出现了偏差,甚至是错误,那么对学生的授课也只能是停留在表面了,更谈不上对学生学习的正确引领和辅导了。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不合理 现在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不够科学,比如喜欢教学内容全面,自己想什么都教,也想学生什么都学,根本没有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及理解能力进行合理取舍。这样的教学设计听起来好像是对学生负责,其实往往教学效果是相反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不能集中精力去抓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不能给学生预留思考时间,是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的。

4、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过程呆板,缺乏灵活性 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应该是充满童趣及激情的课堂。但是目前的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存在语言太过于成人化,教学方式也太单一,教学节奏过慢或过快,师生之间的交流贫乏,不注重激发学生课堂的主动权和主体性,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教学课堂提问设计不合理,缺乏灵活性等等问题。都会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有充分的认识。语文课堂的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以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从语文课堂教学的这个突出特点出发,然后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对教材文本要从整体上准确把握,然后再从小学生的实际需求考虑来选择适合小学生理解和把握的教法和策略,使学生真正能掌握小学语文涉及的必备知识,并且对这些知识要消化好,使其成为学生日后学习和生活必备的工具。另外注意的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力体现出人文性,要把这种人文性全面渗透到平时的语言文字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领学生依靠自身掌握的知识和自己平时的阅历来体味和感悟教材的文本,尽力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来理解和鉴赏教材所涉及的优秀文本,从而不断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语感及美感,这样就可以慢慢实现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融合的目的。

2、仔细分析和研究小学语文教材,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教材是教学的重要载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要认真分析和研究语文教材,然后根据不同的课文类型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相应地教学方法。要想使小学课堂教学更有效就必须要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形成明晰的教学思路和设计出科学的课堂教学结构,务必要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

3、积极营造适合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课堂氛围。课堂教学氛围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务必要建立平等和民主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使师生都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实现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这样的和谐课堂氛围中可以使小学生的天生个性得以张扬,也会使学生产生非常愉悦的心理,从而会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潜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自然会得到提高。

4、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课堂练习及课堂提问,这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贯穿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如果教师能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预设课堂练习及课堂思考题不但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而且还能有效活跃课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预设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本课重点内容,真正达到训练的目的。其次要尽力使题目新颖,形式要多样活泼,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合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生都普遍存在好奇心,并且有好动的特点,他们在思维的时候也是喜欢借助声音及色彩等。另外孩子的集中注意的时间一般持续最长也就是二十分钟,所以教师要是能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并且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就一定可以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因为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声像同步和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可以同时刺激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从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能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训练,当然同时也就实现了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化学教学多媒体解决办法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为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丰富的土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信息传输手段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模拟微观化学反应和现象,使教学更直观,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难以比拟的教学效果。

第一,丰富的表现力。它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很难表现出来的教学内容,如化学实验、物质微观反应历程等形象生动、直观的表现出来。从而降低难度,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第二,巨大的容量,它能增大课堂的信息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成为解决学识矛盾的途径之一。多媒体不仅提高了课堂的含金量,而且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从而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下,积极、自主的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效果。

然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自身也存在着问题。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正确的使用它,使之真正地为教学服务,是新的教学环境下及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多媒体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下:

问题一:喧宾夺主,忽视其它教学手段的全面组合,把多媒体辅助的手段变成目的。

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确是一种先进的手段,但它主要是刺激学生的感观,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但如果刺激时间过长,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学“原子晶体”一课时,从开始到结束,连新课的导入、练习题的出示、作业的布置等,都采用多媒体的技术,使学生长时间处于被刺激的状态,造成学习的疲劳,降低学习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并不是越多越好。我觉得在教学中,至少应考虑“三适”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到好处。

1.适时引入,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抓住认知时机,运用得适时、适度。例如,讲授原子、分子等微粒结构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如果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它们的特点,从结构到性质、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观、更逼真,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那么,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对图形的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的功能可变抽象为具体,便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

2.适当配合,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实践,要从实际出发,把握一个原则:重视多样化,力争最优化。多媒体能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同时也存在着局限性,因此,我们要依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结合各种教学手段。当教学内容呈静态时,可选用投影仪;当教学内容连续性较强时,可选用录像;当教学内容需要复杂、抽象、变化及相互联系的过程时,可选用计算机多媒体。例如,在《原电池》一课里,通过人人动手实验已经令人信服的看到了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电流的事实。在学生急切的渴求解决疑问――电流究竟是如何的产生时,计算机的屏幕上以鲜艳的彩色图像展示了铜、锌两种金属的自由电子的浓度的不平衡,又以生动的动画效果模拟出自由电子在电位差作用下沿着导线从低电位的定向移动,画面中H+的电子成为原子,两个H原子结合为分子,H2气泡在铜板上冉冉升起。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的融洽,学生眼耳脑手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达到了教学最优化。增加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效果。

3.适可而止,分清主次

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不能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过多的追求和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致使学生感觉是教师演戏,对于多媒体辅助教学,我们应该努力寻求它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的结合点,真正发挥其现代性的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不加节制,往往会适得其反,把多媒体辅助手段变成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使教学效果和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问题二:华而不实,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必须用多媒体,有表演作秀之嫌。

公开课,尤其是评优课是否一定用多媒体呢?

不少地区,不少学校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中不少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使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的大材小用,只是为了“表演”的需要,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其实有时用的不得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们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有目的的、有计划地用好。一定要讲究实用,不搞形式。能不用、可用可不用的声、光、影“效果”一定不要用,一切以服务课堂教学为准,不搞“个体技术”的演示,杜绝表演作秀。

问题三:忽视系统性的板书。

篇8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来说,人文教育的实施可有效地促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落实。人文教育包括以下三方面: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拓展课堂空间,促进学生对人文方法更好地掌握,进而涵养其人文精神。

关键词:

人文教育;语文;教学;课堂

近几年,教育理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社会呼吁“以人为本”。在这种形势下,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性备受关注。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笔者积累了很多经验,在人文学科中,语文学科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也突出了人文精神的重要性。语文教学要以人的进步与完善为根本,重视人的个性和尊严,以教材为中心,切合生活实际,对生活进行反思,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以实现学生人格的完善与思想的进步。

一、深入了解教材,挖掘人文内涵

实施人文教育,最基础的就是了解教材,正确、深入地掌握教材知识,将教材中的人文思想和人文品格把握好。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的是韵文、儿歌、童话,它们的特点是内容简单,教师在讲解、分析环节上不用浪费太多的时间。因此,对于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我们可以把焦点定在对教材蕴含的审美因素的挖掘上,使学生对美有所感受、有所认知,从而使其有创造美的意识。让学生学会用美的心态去审视生活,这样会促进他们快乐成长。而对于中高段的语文教材来说,其特点是内容深奥,涉及的面比较广,语言复杂。这时的教学要区别于低年级语文教学,要以课本为中心,抓住课外练习的机会,让学生汲取到历史、文化的智慧,使其可以更好地领悟人生的哲理,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二、注重人文情境的设置,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能力的提高

儿童对于社会的认知,主要是经过形象思维来实现的。然而,课文里面所描述的情节,很多都离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远,情节中的人和事也都很久远。这样学生要想真实感受到课文描写的形象和事物就有一定的难度,此时就要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可结合形象,设置一个场景,给学生创造一个发问的环境,促进学生好奇心的形成,引领学生融入情境之中,进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参与到认知活动之中。一般来说,情境设置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经常用到的有:投身现场展现情境,通过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借助音乐熏陶情境,通过表演的形式感受情境,借助语言描绘情境等。

三、把重心放在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上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找出教材中的情感线索,通过这个线索发现情感的某种具体环境,协助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第一点,学生要有欣赏美的能力和意识。语文属于语言艺术,感染力非常强,它借助语言文字将大自然和社会的美生动地描绘出来,凸显了人类创造的艺术美,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这种艺术美。第二点,教师要让学生对美的认知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感受美—接受美—认识美—创造美。

四、以学生个性发展为重心

学生的潜能可通过学习方法的调整得到激发,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对学生的内心进行充分的把握。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置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的情感内驱力得到提升,协助学生实现自我发展,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体现了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五、结合实际生活,凸显人文关怀

教师要注重生活化教学的开展,把握好课堂教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使其在生活中可以汲取文化营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库。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山水、气象、昆虫等自然现象展开观察,可通过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带领他们对自然风光、风土人情、文化动态、城乡变迁等社会状况进行了解,进而使其更牢固地掌握教材的知识。此外,对于一些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课文内容,要想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比较难。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要借助情境,将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再现,让学生去感知文章情景,吸引其注意力,促进其对课文内容更好地了解。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实际中,人文精神的培育很重要,它符合教学标准以人为本的要求,可以有效地提升人的潜能,使得语文课程的人文教化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作者:王秋影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曹明海,潘庆玉.试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J].课程•教材•教法,2012(6).

篇9

宜良县竹山镇中心小学

李发蝌

2019年8月21日我参加了五年级的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培训。走在回家的路上,那精辟的教材分析、可行的教学建议、激烈的教学讨论不时地在脑海里浮现,那精彩的教学情景令人久久不能忘怀。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参加本次活动的体会,那就是受益匪浅。

1.在本次培训中,主讲老师从拼音与识字教学、识字与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几方面的教学建议中,使我对人教版教材有了新的理解和把握。做为一名一线教师,我将根据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素质教育的空间。

2.教材培训建立了一个平台,同行与同行交流的平台,群策群力,把以前的“单打独斗”变成了齐心协力,把自己的闭门造车变成了资源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优化,对新教师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对老教师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的学习与旧的教学理念碰撞与融合的机会。

3.讲授新教材时应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材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材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比较新教材与旧教材的区别和联系,有哪些改进,教法上有那些变化,有那些独到的进步和收获,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4.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既要转变教的方式又要转变学的方式,培养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两个转变中,教的方式转变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转变,学的方式也随之转变。学的方式转变可以理性地在课堂中呈现,证明教的方式转变,证明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树立。课改实践告诉我们,没有坚定的新课程理念,真正意义上的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不可能的。老师只有真正地“放手”了,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篇10

一、基本情况

(一)培训时间、内容及管理人员安排

培训时间

培训班级

培训内容

管理人员

教研室

县进校

20-24/7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评价的思考、数学课程标准及中小学教学衔接、中考命题与教材观、学生数学学习心理、教改经验介绍、教科研课题的选定申报与结题、有效开展学科竞赛的策略、集体备课与交流

阳炳申

阙中优

小学数学

阳双

谢启萍

27-31/7

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教材编排体系及务年级知识点解读、教学目标的制订与中考复习、教科研课题的选定申报与结题、教改经验介绍、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何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交流课、集体备课与交流

罗新民

谢培选

小学语文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的教材观、课堂教学设计策略、教科研课题的选定申报与结题、如何写好教科研论文、教改经验介绍、对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何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交流课、集体备课与交流

孙俊良

张玉春

3-7/8

初中英语

新课改理念下的备课与课堂教学有效设计的理论与实践、中考命题策略与英语教材观、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的变化、如何写好英语教科研论文、教改经验介绍、有效开展学科竞赛的策略、教科研课题的选定申报与结题、集体备课与交流

成文辉

朱丽敏

小学英语

李春亭

 

幼儿园长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浅谈幼儿园(所)管理、幼儿园教材教法

李光红

何世国张国民杨清萍

25-28/8

新教师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材观与课堂教学设计、教育政策法规、新教师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教师专业发展、如何当好班主任、教育教学常规

何世国

张国民谢培选

(二)到训情况一览表

 

初中数学

小学数学

初中语文

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

小学英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指标

到训

芦溪二中

3

3

 

 

3

3

 

2

3

3

 

 

芦溪镇中

3

4

 

 

3

3

 

 

3

3

 

 

宣风镇中

3

3

 

 

3

3

 

 

3

3

 

 

银河镇中

3

3

 

 

3

3

 

 

3

3

 

 

银河二中

3

3

 

 

3

3

 

 

3

3

 

 

上埠镇中

3

3

 

 

3

3

 

 

3

3

 

 

上埠二中

3

3

 

 

3

3

 

 

3

3

 

 

南坑镇中

3

3

 

 

3

3

 

 

3

3

 

 

妙泉学校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