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教学理念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常见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 要:高中物理磁场概念是电磁学的难点。通常情况下,对于磁场概念的建立是放在电场后面,通过和电场的类比,逐步建立起磁场的相关概念。而这种方法并不能改变磁概念抽象的本质,据此,将介绍三种建立磁概念的方法,为一线教师提供可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磁场;类比;概念
一、以场喻场
关于磁场的本质,国内和国外的认识有一定的区别,国内侧重于将磁场理解为一种特殊的物质,这种物质是磁体之间作用的媒介,而国外侧重于将磁场理解为磁体周围的一片区域,磁体在这个区域里面发生相互作用。国外的中学教材里,“磁场”概念的表述是“magnetic field”,“field”本身就含有区域的意思。这两类概念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说是正确的,只是以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层面上讨论问题,阐明“电场”“磁场”的本质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 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直接将磁场的概念展示给学生是不可行的,不管是区域也好,还是特殊存在的物质也好,让学生感受到其存在才是教学之目的。那么既然作为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存在,我们可以从侧面出发,以场喻场。
在讲解磁场概念之前,我们不妨先做一些铺垫,这些铺垫都与“场”有关。例如,剧场、球场、市场。剧场是专门提供观众观赏戏剧的一种场所、球场是专门提供给球员打球的场所,市场是专门提供给商人交易的一种场所,当然,不同的市场提供不同的交易。我们能够看到,不同的场所都具有的共性是区域性和专业性。而在磁场这个概念里,磁场作为一种区域也是提供给磁体之间能够产生力的作用。因此,做了这些铺垫以后,学生不难感受到,磁场的确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区域也好,特殊物质也好,总之,它必须存在。
二、以场引场
除了比喻,还可以通过引入来建立磁场的概念。如下图所示,我们可以做三个演示实验。首先,直接用手触碰小磁针,小磁针转动,这是手给了小磁针力的作用。然后,用嘴去吹小磁针,小磁针转动,这时,嘴和小磁针没有接触,是什么力让小磁针转起来呢?学生不难想到是因为气流起到了这样一个媒介的作用,气流给小磁针一个力的作用。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媒介。最后,将条形磁铁靠近小磁针,我们发现小磁针再次动起来,然而,条形磁铁和小磁针并]有接触,因此,我们断定,在小磁针和条形磁铁之间必定存在某种媒介,这就是磁场。
三、以场类场
类比是将一类事物的某些相同方面进行比较,以另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证明这一事物的正确或谬误。这是运用类比推理形式进行论证的一种方法。与其他思维方法相比,类比法属平行式思维的方法。无论哪种类比都应该是在同层次之间进行。类比推理是一种或然性推理,前提真结论未必就真。
要提高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要尽可能地确认对象间的相同点。相同点越多,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越大,因为对象间的相同点越多,二者的关联度就会越大,结论就可能越可靠。反之,结论的可靠性程度就会越小。而磁场和电场不但相似,还能互相转化,而在本质上,电场和磁场是一种物质。它们只是在不同参考系下,看到的同一种东西的不同形态。因此,将电场和磁场放在一起类比,会带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效果。
1.磁场与电场的比较
2.磁感应强度B与电场强度E的比较
3.磁感线和电场线的比较
篇2
【关键词】“湿营销” 教学模式 构建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统计,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手机网民规模为4.7亿,互联网已经在更深层次和更深领域影响到中国社会。网络几乎与所有大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已经成为多数大学生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网络所具有即时、海量、双向性等特征,所以它也在逐渐重塑我们的课程教学模式。
一、“湿营销”的概念
美国的汤姆・海斯(Tom Hayes)和迈克尔・马隆(Michael S.Malone)发现,现在互联网消费者是这样一种群体――情绪化、强调自身的参与和体验、将自己封闭在一个个由“信任和分享”阻隔起来的圈子中去,他们是基于兴趣、情感和爱好而组成的消费群体。针对这一新的群体,他们提出了湿营销的概念。
湿营销是在网络不断发展的背景下,通过互联网社会性软件聚合某个群体,并以温和的方式将其转化成为品牌的追随者,并赋予消费者力量,鼓励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贡献和分享内容,从而影响商家的新产品、市场研究、品牌管理等营销新策略。
把“湿营销”理念应用教学中,将教学看成一种信息传递,以学生作为目标客户,了解学生的关注,正确地选择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其本质需要的系列主题(源头),并通过课堂教学+教学平台+社会软件(如网站、社区、贴吧、微信、微博等)的行为方式(渠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另外,教师如果能从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信息网络分享和贡献自己的内容与成果(过程),可以在同学间,相同兴趣的学习者间形成相互交流、相互分享的态势,有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传播知识,学习内容可以不断延伸、学习时间可以更为灵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作沟通能力进一步提高。
二、基于“湿营销”理念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市场营销课程本身又是一门实践性和时效性极强的课程,原有的教学内容更新很慢,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果欠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情绪低沉、行为回避、成就感低的消极心理状态,为此,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下面借鉴“湿营销”理念,从“湿内容”“湿路径”和“湿效果”三个方面来构建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
1. “湿内容”
“湿内容”主要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先用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态度,有效分析和搜集相关数据,深入了解授课对象的需求、行为习惯、喜爱和偏好,把握该群体聚集的纽带。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学生群体关注和喜欢主题,并将其转化为新鲜有趣的教学内容,使之有足够的兴趣紧紧吸引学生,产生锁定效应,以此来贯穿整个课堂的教学活动。
比如,2013年初湖南卫视重磅推出的《我是歌手》综艺节目,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这档节目都是由购买国外版权引进的,无论从歌手上还是在节目形式上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颠覆了之前传统的选秀节目。这档节目之所以火爆,得益于整个节目的精心策划。《我是歌手》选择寒假开始播出,大部分学生对这个节目已经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都很感兴趣,聊天也拿此节目来分享和讨论。老师可以围绕这个主题,设置一定的问题情境,分析节目各环节营销策略、盈利模式以及其成功之处。
“湿”营销有精确的目标圈子,其成员在性格爱好、价值观念、文化层次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彼此认同和相互吸引的东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划分若干团体(文学团、足球团、篮球团、电影团、网购团、吃货团等),把他们爱好的产品和市场作为该团体研究的对象,学生们围绕自己的喜爱的对象进行市场调研、市场环境分析、4P策略组合以及营销管理,教师组织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实施交流和讨论,把相关的教学内容进一步深化。
2. “湿路径”
“湿路径”主要表现在“湿”的沟通。“湿”的沟通主要指教师采取一种开放的态度,利用网络社会性软件的社会群体聚集性的功能与作用可以聚集到对相关主题感兴趣的群体相互交流、合作与学习,促成师生之间和学生群体之间的深度沟通。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自由民主,不得用强制手段压制学生群体的言行,让学生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积极主动思考、讨论和分析,掌握知识的同时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程度长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的学习不会因老师课堂教学的结束而结束。
在“湿路径”的选择上,这主要体现在网络软件平台和语言的选择上。我们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微博、论坛、QQ群或世界大学城等网络平台。“湿营销”强调的是学生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诉求,教师要努力揣摩学学生心理,力求以“学生”的身份打入到讨论群体的内部,增强互动性和沟通性。
在语言的选择上,专业教师也会针对不同的情况作不同的处理。与学生互动的时候会注重语言的生活、自然,尽量选择平易近人和贴近他们的用语习惯来传播,或转发一些心灵鸡汤式话语,贴近人性化的风格。但在信息的时候,会注重语言简洁、专业。另外老师们及时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回复,对新观点和新思想给予赞扬和肯定,增强教师对话平台的活体性和学生粉丝的粘连性。
例如,授课教师包括专业教师在QQ群里提出一个主题,让学生从营销的角度讨论分析:《我是歌手》第一赛季总决赛羽泉夺冠看羽泉的营销策略?
在讨论初期,由于参与人数有限,老师可以选择《我是歌手》里面大量符合学生审美情趣的动态图片、视频来吸引更多的学生,讨论内容先从他们的外貌、造型、唱功等入手,如“亲们,今天羽泉做了哪些雷人举动”“还没睡觉的亲们,尚雯婕那个夸张的造型怎样”“宝贝们,睡觉了,熬夜明天可不漂亮哦”。学生围绕这些话题进行自由讨论,分享体验,不知不觉地逐渐形成了一些观点和主张,得出羽泉为何夺冠。
3. “湿效果”
“湿”营销的效果,即极具黏性的口碑传播。黏性的口碑不仅体现学生对主题的传播,还表现对教师教学艺术的传播。
“湿”营销把分享与合作的权利交还到学生手中,允许其张扬个性,参与话题讨论,开展活动,在自由民主的气氛中,相互之间进行深度的对话交流。教师以开放的形式汇集学生新颖、独特的智慧贡献,激发学生想要将其创意分享出去的欲望,还凸显了教师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因此,“湿效果”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更有美好的体验和强烈的分享欲望。学生参与讨论的结束是分享的开始,也是推荐给他人的开始,学生从单一知识接受者转化为知识接受者与传播者。
一个好的教师在“湿”的环境里不仅要情境设置上符合学生心理习惯和思维定势,还要成为学生心中的亲人、朋友及可信赖的对象。教师的这种教学模式得到学生的认可,那么它就像病毒一样,快速在师生之间传播,同样也可以形成教师自己的教学品牌效应。品牌效应一旦完成,其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就不太可能被动摇,教师的人格魅力也进一步得到彰显。学生认可了教师,自然也认可其教学模式,这两者不断在学生中循环、增值,最终造就一个极具黏性的教师形象品牌。
“湿营销”理论下的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模式,把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赋予新的内涵。它最大的优点,打破了课堂沉闷,突破了时空限制,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觉地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但如何发挥课堂和空间两个阵地作用,建立新颖有效的沟通渠道,寻找和传递富于魅力的课程信息,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克雷.舍基.未来是湿的[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汤姆.海斯,迈克尔. S .马隆.湿营销:最具颠覆性的营销革命[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转化医学 ; 胃肠外科 ; 病例讨论 ;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012-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学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人类年龄增加的同时,其病变原因和死因也在发生着改变。胃肠外科是抗击肿瘤的主阵地之一,但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之间的隔阂却逐渐扩,缺少基础成果转化为临床技术的方法[1]。转化医学的兴起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紧密的结合至一起,其中再融入病例讨论教学,在临床教学中有着明显的成果。为此,本文特选取我院2010-2013年普通外科实习医师共60名采取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例讨论教学模式,分析其实践可行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2013年普通外科实习医师共60名,拆信封法随机将其分成实验组(30名)和对照组(30名)。其中男性38名(实验组21名,对照组17名),女性22名(实验组9名,对照组13名)。两组学生年龄,性别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进行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班:给予实验班学生采取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例讨论教学模式。首先编写病例讨论教学法案例。实施病例讨论教学法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恰当的临床病例,由于教学对象是学生,所以所选择的病例不能太过偏难和复杂,病例临床表现要和医学理论相符。选取临床来源的病例并按照医学原理对其修改,在修改中成为标准化病例。制作图文并茂的PPT课件,诊断和治疗是开展教学的重点,教师应在其基础上预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讨论和思考。例如某女性22岁,8小时前被木块击中腹部,6小时来腹痛腹胀逐渐加重入院。查体:头颈心肺未见异常,腹式呼吸减弱,脐周可见挫伤痕迹,全腹均有压痛,肠鸣音甚弱,听不清。上述病情应选择哪一种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无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其次编写转化医学教学大纲。根据课堂教学单元设计转化医学教学内容。具体步骤为:①围绕肠胃外科提出问题,指出教学空白点。②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索。③个人提炼,以4人为小组依据教学内容探讨交流。④总结提高。例如指导胃癌化疗转化医学教学,了解肿瘤的组织和分子分型,选择合适的化疗时机和化疗方案。第三统一培训实施转化医学结合病例讨论教学的胃肠外科教师,初步形成统一的教学思想和操作方法,预想各种可能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尽可能完善教学过程。第四采用医院定制的临床统一考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核,对比两组学生成绩。
对照班:给予对照班传统教学法。以多媒体为主导,理论和PPT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检验结果采用SPSS 15.0统计软件,学生成绩和相关问卷调查指标用%表示,用X2检验,如果P
2.结果
2.1 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对比
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为82.252分,对照班学生平均成绩为73.151分,实验班学生平均成绩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学生平均成绩对比
注:与对照班相比,P
2.2 调查问题指标对比
实验组30名学生中,有26名学生认为能增加探索临床问题的兴趣,占86.66%,有24名学生认为能提升从临床实践中提炼科研思路的能力,占80%。有25名学生认为能促进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占83%,有22名学生认为能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占73%。与对照班学生17/30,56.67%、13/30,43.3%、15/30,50%,12/30,占40%调查比例相比,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转化医学最早在美国当地某杂志上提出,其定义是从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转化为临床使用的诊疗技术。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临床实践应用的脚步。胃肠外科是普通外科的主要阵地,它包含胰腺癌、胃癌等在内的消化系恶性肿瘤。目前肿瘤学领域明显存在理论基础和临床脱节的现象[2]。转化医学作为连接基础和临床的桥梁,如在临床教学中将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例两者结合,能更好的解释复杂的临床现象。胃肠外科临床教学的特点则是需要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其中的不足,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重点强调临床与科研的各取所需,进而实现实验室与临床的双向转化。本文实验组采用的转化医学理念与病例讨论相结合,重于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中以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分子层面分型,有助于选择特异性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效益。同时引导学生以全新的科研思路面对病例,提高转化研究意识。本文所研究的120名医学生中,采用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例讨论的60名学生学习平均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调查问题指标中不管是兴趣、个人能力提升等都高于传统教学法学生,两组差异对比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转化医学理念结合病历讨论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适合当下临床所需,同时也适应现代医学教学的要求,教学效果明显,值得在胃肠外科临床教学中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食品工厂设计;现代食品新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信息网络及远程控制技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食品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3-0227-03
《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质量控制本科专业教学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具有教学内容多、课时少的特点[1]。教学过程必须紧密地将理论教学和设计实践结合为一体。食品工厂的科学设计与建设是食品营养、安全、卫生、高质量、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生产的基础[2]。现代食品工厂设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满足人们对食品营养、食品口感、食品安全、食品卫生和保健的需求[3]。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现代食品工厂建设对食品工厂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能保证食品的新颖、良好的风味和口感,具有营养、卫生、对人体安全及保健功能,同时生产企业又要求生产过程简单、成本低、效益高、污染少、能耗低、利用高、劳动强度低、生产人员少的特点,这就要求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中必须采取一些现代食品生产新技术,提高生产的自动化程度,考虑食品原料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从而达到提高食品营养、安全、卫生、保健效果,降低原料消耗、能耗、劳动强度、人员需求,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及科学技术的综合化、整体化的趋势,传统的食品工业正向着生物技术、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方向发展[4]。所以现代的食品工厂设计的市场新需求对人才的知识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一般的食品加工技术,又要掌握与食品相关的边缘科学的新技术在食品生产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坚持可持续发展思维[5]。这对现在的食品专业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大学的《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这些新的思维理念,并将其应用于实践,才能培养出更能适应新形势需求的人才,从而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稳健发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对《食品工厂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实践、教学手法等进行了教学改革,探索了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教学实践
1.教学内容中强化食品加工新技术、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内容中积极探索增加和强调现代食品加工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食品工厂技术人员信息化安全管理方法在现代食品工厂设计中的应用,介绍GMP、HACCP、ISO9000食品安全控制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实践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新管理模式的使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探索不同食品加工的新方法、新技术和食品质量安全控制管理新模式。真正把现代新技术应用于现代化食品工厂设计之中,减少和防止今后食品加工企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为培养适应现代和未来新型食品企业设计人才从教学内容上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2.教学过程中突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应用,强化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观。随着全球矿物能源的消耗殆尽和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恶化,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焦点,这也要求在现代食品生产过程中要尽力采用新的技术手段,不仅要生产出安全营养保健的食品,同时又要减少原料、能量消耗,减少和消除对环境的污染,走综合利用的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观[6]。食品工厂生产过程中要体现这些要求,首先要求食品工厂设计人员在食品工厂设计和规划之初就要具有这些思维理念和思想,这样才能把这种思维意识贯穿到现代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中,设计出适合现代和未来的新型食品企业。要培养有这种思维和意识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给同学们贯穿这些思维理念和思想,不断强化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现代食品工厂设计中应用的重要性,强调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作用,原料综合利用、新型节能和环境保护技术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现代食品生产技术人员信息化综合管理对食品安全、企业效益、和企业社会影响力的作用。培养学生在未来食品工厂设计中主动探索使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方法、技术和人员管理新模式,从整体上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良性发展。
3.教材建设中贯穿新技术、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思路。为了培养出适合现代食品工厂设计的新型人才,首先应该从教材建设做起。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材内容建设方面,我们要把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食品工厂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体现于教材之中,结合现代食品加工企业建设视频教学,使同学们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中知道那些技术属于新技术,哪些设备属于新型设备,哪些材料属于新材料,这些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在食品工厂建设中的作用,介绍如何将自动化技术、远程网络控制管理技术、在线监测控制技术、现代生物安全控制检测技术、原料综合利用技术、新型节能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技术应用于食品工厂设计过程,从而体现出食品生产过程的可持续性。
4.结合现代先进工厂设计实例分析体现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和食品安全及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参观各类现代化食品工厂,在现场向同学们分析该工厂在设计建造中采用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生产的自动化程度,邀请企业技术人员向同学讲解和分析本企业网络化技术管理、污物处理、环境保护、原材料综合利用、节能措施、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先进经验,同时让同学们和企业生产人员进行现场讨论,探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及自动化生产、网络化技术管理、环境保护、节能措施、原料综合利用及食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及人员信息化管理为企业生产和企业效益带来的利弊,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探索企业生产过程的改进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也为企业提供可借鉴的有价值建议,促进企业的可持续良性生产,从而建立了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
5.在教学课程设计中指导学生设计采用新技术,提高设计自动化程度和网络控制程度,增强学生设计时的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设计中,积极倡导学生在生产工艺设计过程中选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将网络控制技术、在线检测技术应用于各生产工艺单元的控制和操作,同时提倡生产过程的综合利用设计,追求食品生产过程的原料利用率,同时引导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生产过程的废物分析和利用及无害化处理的技术设计,保护生产环境,减少环境污染和污物排放,提高食品质量与安全生产控制意识,设计过程还要体现节能思想,在能达到生产工艺要求前提下,尽量采用能量消耗低的先进的单元操作设备,以便在设计理论上减少生产过程的能量消耗,达到可持续化生产工艺设计。
6.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加客观理解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食品工厂设计中的重要性,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引导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提问式教学法、探讨式教学法,让同学们下意识地懂得食品新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网络远程控制技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及食品安全控制在现代食品生产工艺及工厂设计中的重要地位,同时通过一些国内外现代食品工厂生产过程视频展示,使他们在设计中自觉地考虑利用新技术来创造性地解决现实问题。例如在脱水果蔬生产工艺设计中,通过比较分析冷冻升华干燥、真空干燥、热风干燥、流化床干燥、远红外线干燥、微波干燥、太阳能干燥等不同干燥方式的优缺点,使学生意识到不同干燥方式对最终产品营养、保健成分及产品质量、品质的影响,同时比较不同干燥方式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劳动强度、能量消耗、网络化控制管理及食品质量控制的难易程度,引导学生在设计中针对不同的生产目的选用先进、自动化程度高、劳动强度低、能量消耗低、易于网络化技术管理的干燥方式,以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设计内容,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关键工艺能够采用的所有技术和设备,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对这些技术和设备的各自优缺点和自动化程度、网络信息化控制程度、能源消耗情况,引导和启发学生采用某一新技术,同时让同学们探讨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废弃物及一些废弃物可综合利用情况,并在设计中考虑废弃物的无公害处理方法,让同学们分析废弃物处理在全厂平面布局中的位置和对生产环境的影响,讨论使用这些技术在自动化、网络信息化、生产工艺参数控制、节能方面的优势,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食品工厂工艺设计的先进性、卫生性、节能性对食品企业今后生产过程的效益、质量控制、劳动强度、能源节约、技术人员管理等的影响,让同学们通过实践设计认识到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对现代食品企业建设的重要性。
二、讨论
在《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中始终贯穿现代食品新技术及食品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对培养适应现代食品生产方式的创新型专业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不仅提高了学生适应新形势食品企业发展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今后对食品工厂的总体设计和工艺改进的新型思维方式,对推进我国食品工业的现代化、信息化、安全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彭帮柱,岳田利,袁亚宏,高振鹏,王云阳.《食品工厂设计》课程教学探讨[J].陕西教育,2010,(4):52.
[2]陈良,章超桦,吴晓萍.《食品工厂设计概论》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J].科技教育,2009,(8):157-158.
[3]金松,陈旭庚,李鑫,申慧霞.食品工厂设计审查的主要问题探讨[J].中国公共卫生,2004,12(20):1520.
[4]胡应华,殷平芳,赵利申.21世纪食品技术发展方向[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2,5(21):11-12.
[5]宋洪波,肖贵平,郑宝东,安凤平.食品学科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J].高等农业教育,2009,7(7):55-57.
篇5
【关键词】 初中数学;新课改;误区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05(b)-0141-01
引言
“新课改”的全称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为了在21世纪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1]。初中数学新课改是根据初中生年龄的特点,提供很多数学活动的操作、思考和线索的机会,同时注重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和发展的过程。许多初中教师已经做好了足够充分的准备迎接新课改的挑战,他们依照新的教学标准,努力将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但是,由于教学实践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及新课程的理念比较抽象,在实际的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中出现了一些困扰着我们的现实问题,并且使一些一线教师走入了数学新课改的误区。下面针对一些常见的误区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对策。
1 新课改中常见的教学误区
1.1 课堂教学活动的牵强附会
新课程要求倡导问题情景教学,并且要重视教学和实践的联系,创设教学情景不但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和心里特点,同时要体现我们的时代气息。一些数学中的知识点较难从现实生活中取材,若是一些知识点硬是要从现实出发,会导致学习者的思维能力受到损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是以简单的“活动化”、和“生活化”来冲淡“数学味”,是情景教学成为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种包装和摆设,老师煞费苦心设立的情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成为了“花架子”,让情景教学失去了原有的教学意义。
1.2 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流于形式
在大部分的数学课堂教学上,几乎都存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形式。这表明老师已经将小组讨论学习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但是,有时会发现,有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只有形式却没有实质,有的学生没有经过自己主动思考就被动的参加讨论学习,造成在讨论中缺乏更深层次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这样的课堂教学没有高的实际效率,并且“数学味”单薄,学生们会缺乏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和思考,并且造成学生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室里的每个学生都在张嘴,但是听不清说什么,只是单纯的为讨论而讨论。
1.3 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出现偏离
教学目标与实际教学出现偏离的现象在平时教学中体现的较比突出。老师对要教学的内容、知识点、技能和方法要达到的目标不是很明确,对书中每个知识的重点、难点和不易讲解的点把握的不准确,导致在教学中随意性比较大,更有的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从而忽略了学生的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培养。
1.4 多媒体教学使用本末倒置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应该遵循“因文而定、因时而变、因课而改,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一些老师经常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的使用教学课件。一些老师没有根据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讲解,而是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希望学生按着课件进行学习活动,以便引导学生得到预想的结果。例如,有的老师在讲解抽象的数学知识点时,会使用多媒体演绎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以便体现新课改中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同时为生活服务的精神。但有时侯多媒体绚丽的色彩,美妙的音乐会使学生陶醉于其中,忘却了要学习的数学知识和要解决的问题。老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出现本末倒置,使新课改走入了一个误区。
2 新课改中误区形成的原因分析
2.1 教学目标与创设教学流于形式
新课改要求教师要从“过程及方法”、“知识及能力”、“情感观和价值观”[2]三个主要环节出发去设计自己课程教学中的目标。一些教师没有很好的掌握理解这个要求,有的甚至是理解混乱,这样导致了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还有一些老师盲目的设立不必要的、与教学无关的教学情景,偏离了设立的教学目标。
2.2 教学节奏凌乱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不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分组讨论学习,打破了课堂教学的秩序,课堂成了老师故弄玄虚,同时教学的节奏也被打乱,使得老师们在新课改中走入误区。
3 走出新课改误区的策略
3.1 教师提高素质,精心组织教学素材
对于老师来说,新课改是一种新的挑战,在这个新的挑战中是否能取胜取决于老师自身专业素质的高低。老师作为课程的开发者,应该做到很好的驾驭教材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中所有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取舍、整合及加工。老师在数学专业知识上要认知规律,把握好教学的起点,讲解好教学中的重点知识,在教学中的难点上要有突破,同时在教学时要注意学生的优点,使自身的专业素质得到提高。在教学艺术上,要认真研究,立足实际,争取做到把教学、学习和科研融为一体。
3.2 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的教学中,老师是至高的权威,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不正确的理念,老师应该主动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更新教学理念是教学改革的先驱,要彻底摒弃陈旧腐化的教学思想,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认识、教授数学教学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命力。因此,教师要督促自身的不断学习,要摸索实践,把新的教学理念化为自身的新思想。
4 结语
在素质教育中新课改的意义深远且重大。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只有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才能避免走入新课改的常见误区,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和形式。在新课改的误区面前,教师要积极的去挖掘教材,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更好的落实贯彻新课改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高洪美.走出初中数学新课改教学误区的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10(25):188~190.
篇6
关键词:培养;高中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是时展的推动力,创新能力是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必要条件。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要认识创新能力。创新有多种含义,可以说是更新,或者说是创造新的东西,也可以说是改变。其次,是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必须从教学方式入手,把创新教育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有利于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教师在培养过程中也要注重自身观念的改变,要用创新模式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创造性思维,也就是说,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靠有效的教学方式来培养。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教学方式的优化
教学方式是指根据预设好的教学,按照教学流程,将理论有效、具体落实的方式和方法。课程改革中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已经由教师作为课堂主导转变为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师生相互交流配合形成有效课堂。教学理论层出不穷,各有特色。教学方式的优化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说教师经常参加省、市级的教研活动,在与各个教师的竞争、学习和借鉴中提升自己,这些是平常一个人或几个同事一起都无法摸索出的教学经验,这些不仅在为我的教学风格增加“砝码”,也让教师在发展的潮流里看得更远。在学校里,教师之间的相互听课是很常见的。但是教师应注重的是在听课过程中能学到什么。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问法和思维方式,如何让教学效果更加出色,这也是教师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这些都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教学要求、整体教学内容把握、学生实际学习水平等等相关条件的组合,达到优化的效果。传播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在于传授学习之法。合理选择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注意揭示事物间的联系,运用学生丰富的表现积累,形成多样联想,引发丰富想象。
二、创造性学习的引导
学生学习基础知识贵在用于实际,这也是一种知识转化成能力的表现,而转化的过程也是知识不断延伸的过程。创造性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手段。最常见的做法是教师用多解题锻炼学生,也就是用几种不同的方法去解决同一个问题,让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另一方面,教师要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比如说备课,这是每个教师上课前都要做的工作。每节课对于教师来说都是教学经验。备课的好坏,影响整个教学环节。但这又不是全部,教学不是剧本,学生也不是木偶,教学最终是要面对学生的。在每节课后,学生的表现、自身表现等,教师都是要进行教学反思的。备课中的要点是否完成、学生对教学的兴趣表现、突发事件的解决、有些教学思维定式太明显如何改进,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些需要教师写下来作为自己的教学经历。记录是必要的,教师应积极面对教学中的问题。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每堂课也有它的精彩之处,教师应该是享受这个过程的,用心感受这个过程的。教师通过长期积累和总结经验,也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在教师获取资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多媒体技术促进信息传播与交流,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等等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让多媒体技术融入课堂教学,让抽象的教学更加形象化,极大地拉近师生关系,缓和课堂气氛。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声音、图形等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数学研究性学习可以依靠多媒体技术进行深入,这有利于学生信息技能和思维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如今,多媒体融入课堂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四、教学与反思的联系
教学理论铺天盖地,可谓是层出不穷。可是它们真正的价值却是参差不齐的。当下学习是时代主流,每天都有知识在出现和发展,教师也通过各种方式学习着先进的教学理论。通过教学理论的学习,教师每天也在增长知识,在学习的同时,教师也在不断反思,通过总结,将知识转化为自己所需要的方式,引导和教育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使自身的教学风格更加完善。在茫茫的教学理论中,要求教育者把握住自己的方向,寻找适合自己的给养。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过程的学习,是无法孕育出新的教学方式的。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应该是一个致力于终身学习的人,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作为一个引导者,让自己的学生走得更远。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都是来自其教学理念。没有正确教学理念的支持,就没有正确的教学风格。而教学理念还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和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变化。过去的教学理念,到现在可能已经过时了。而一旦教学理念与现实不符,再新的教材和课程都只是徒然。教学理念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去反思,比如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要真正将这一思想转化为教师的教学风格,就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坚定目标。
篇7
(一)保证物理新课程更好地实施,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教学设计是教师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充分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STSL素材,为学生创设开放式的探究学习环境,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物理基本知识,同时还了解新兴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影响,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这为实现物理新课程教育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有助于教师完善知识结构,储备STSL教育素材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过于关注本学科专业知识,很少关注其他学科的知识,使得学科知识单一。在物理教学中难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选择恰当的教学素材,无法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渗透STSL教学理念,教师要充分钻研物理教材以及教材之外的教学资源,积累与物理相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等方面知识,了解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为适应新课改的需求努力进取,同时也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为实施STSL教育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促进教师更新教学设计理念,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科研能力传统的物理教学强调学科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严重压抑了学生学习主动性,扼杀了学生创造力。STSL教学理念则倡导“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尽可能的以学生为中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物理情境,精心组织教学活动,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努力更新自身的教学设计理念,提高自身的教学设计水平,同时也为今后进行教育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渗透STSL教学理念策略
物理教学设计就是教师依据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分析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基础上,对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进行整体规划。那么,要在物理教学设计过程中渗透STSL教学理念,教师应在课前充分挖掘STSL教育素材,通过在设计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创设课内、课外于一体的物理STSL教学模式。
(一)在导入新课环节渗透导入新课是教师在进行新课教学之前,使用各种方法创设与课题有关的问题情境,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冲突,将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有效的新课导入能把学生带入物理情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承上启下、开宗明义的作用。在新课导入环节渗透STSL教学理念,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取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趣味性强的教学素材,辅之以生动的讲解,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一方面可以介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科研成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与生活紧密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实际应用入手,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此外,还可以引入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社会重大问题,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影响(例如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等),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加社会责任感。
(二)在新课教学环节渗透新课教学环节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构成的教学活动过程。物理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认识物理世界,学习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与STSL教学理念的教育目标是相通的。因此,在新课教学环节渗透STSL教学理念对于新课改的实施起到促进的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并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最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得出结论。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并经历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在知识应用与课外实践活动环节渗透STSL教学理念在强调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设计知识应用环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实际问题情境,如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处理信息以及分析的能力。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所涉及内容不宜过深,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课外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自操作,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例如,组织学生到工厂、社区、科技馆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或者指导学生动手制作或模拟小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STSL教学理念的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在物理教学设计中渗透STSL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因此在教育实习期间笔者在 高中一年级进行了相关的教学实践研究,根据学生的上课情绪、课后交流以及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教学中融入STSL素材,能使物理课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上课注意力集中,学习情绪高涨,学习效率提高;同时更能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加深他们对社会、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进而增强对科学、技术、社会与生活的关注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以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离心运动》为例,本节课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生产技术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离心现象——“洗衣机甩衣服和旋转雨伞甩雨水”的情景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学生对科学社会的关注意识。其次,在新课教学中通过杂技“水流星”实验,引导总结离心运动的概念,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甩干海绵中的水”探究产生离心运动的原因,进而以“链球运动”为例引导学生进行理论探究,让学生在实际物理情境中亲身体验科学探究过程,发现问题,并分析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物理事实、探索科学真理的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次,在知识应用环节以生活、生产技术领域中对离心运动的应用和防止为例,引导学生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帮助学生理性的认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责任观。最后,以查阅资料“火车玩转限速问题”以及“仿制洗衣机甩干桶”为课外作业,丰富课外作业的形式,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亲自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以渗透STSL教学理念为主线,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贯彻新课程教学理念,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四、结语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 学生主体性 分析与应用
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是在新型教学理念――“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提高认识,加强对教材与学情的分析,并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学生的视角进行教学设计,从而使教学设计更加符合学生发展,更加有利于课堂实践的有效开展,充分起到指导、基础、参考等作用,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创造性、实践能力等的养成。
一、传统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的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受到“教师为主”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多是采取“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并围绕教师在课堂中的行为进行各个教学要素、环节的组织与安排,这种教学设计完全将学生当成完成教学目标的工具,导致学生被动地学习,其学习效果与教学效果也达不到最佳;另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要对教学信息进行加工与处理,确定教学重难点。这种情况下,教师只是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并没有全面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从而出现“信息堆积”情况,教学设计表现出一种无序、无结构的特点,这种教学设计方案难以很好地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与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也是不利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有效措施
学生主体性,是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将其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主体,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开发与利用是现代新型教学理念之一,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也将一改传统教学设计的弊端,全面分析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因素,并将学生主体性充分地利用起来,以便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应该怎样有效应用学生主体性呢,笔者将作出几点探讨。
第一,调整教学设计的重点,注重对学生主体性的应用。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地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教学内容的重难点,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等,从而确定教学设计的重点,围绕学生主体性这一主题,设计各种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积极作用,促进教学设计实用性的提高。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中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内容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设计重点放到“想想做做”上,重点指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正确选择信息,并熟练进行三位数乘法的笔算,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提倡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内驱力。小学四、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旺盛的年级,他们对新奇的事物接受能力较强,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教学法,问题导入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驱力,从而指导学生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在学习与练习中,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进一步提高学习效果奠定坚实基础。如,在五年级“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结合前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利用谈话导入与问题情境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进而由兴趣转化为学习的内驱力。“这节课我们要讲的是负数,大家可以说说我们以前都学习过哪些数(小数、分数、自然数)?举例说明(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那么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吗,它又表示什么意思呢?这就是我们主要探讨的问题”。
第三,注重积极的教学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教学评价是较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对教学评价的利用。有效地利用教学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多设计积极的语言鼓励学生,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其主动学习,这也是利用学生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与学习效果的关键手段。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思考学生的情况,将发挥并提高学生主体性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对待,从而设计出更加科学、完善、有效的教学方案,为教学实践的展开提供坚实基础与有力指导。虽然现阶段,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相关教学工作者对教学理念的研究,必将不断地改革传统教学理念,将学生主体性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上,从而指导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助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梅.《关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10,(08):38-40.
[2]朱国荣.《论基于学生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研究,2011,(01):56-57.
[3]余文署,周连荣.《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例谈》[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59-61(14).
篇9
一、我国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注重幼儿教育,整个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关注也不断增加。与此同时,与幼儿教师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发展状况却步步受限,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这些不足具体可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过于重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现阶段,我国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一般是由专业的舞蹈教师兼任的,这些教师虽然在专业舞蹈教学上有优势,但是他们却很少能依据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第二,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当前我国中职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基本上都是依倨舞蹈专业的学生制订的,过于注重高难度舞蹈技巧的传授,与我国幼儿舞蹈教学的特点关系不大,实用性不强,难以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第三,教材选择不合理。舞蹈教材的好坏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影响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舞蹈理论知识的认识和对各类舞蹈技能的把握。现阶段,我国中职学校并没有统一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选择的舞蹈教材局限性太大,实用性不强。有的中职学校在进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时,干脆不配备教材,由舞蹈教师自由发挥,这样就很难保证舞蹈教学质量[1]。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途径和创新方法
(一)积极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受我国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不太关注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其教学观念相对陈旧,仍然沿袭着原来的单向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舞蹈看作一系列动作的集合,过于注重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呆板模仿。这样就忽略了舞蹈作为一门表现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内在审美属性与审美情感,不利于学生舞蹈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中职学校必须积极革新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理念,充分发挥舞蹈在培养人们审美意识、陶冶人们心灵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舞蹈塑造学生的体形,完善学生的人格,提升学生的审美。(二)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取得明显的舞蹈教学质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师必须坚持“趣味教学”的原则,努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并配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激发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舞蹈教学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2]。(三)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为自身的认识能力与受教育状况不同,其舞蹈素质能力也有很大差异。在舞蹈教学实践中,舞蹈教师必须从学生舞蹈素养的实际状况出发,采用“分层次”教学方法,将舞蹈水平基本相似的学生归为一组,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逐步提升全体学生的舞蹈能力。(四)创新舞蹈教学内容。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的舞蹈教学不同,其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专业的舞蹈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这就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与舞蹈专业的教学内容相区别,不必过分注重高难度的舞蹈技巧的训练,而应该传授基本的舞蹈理论知识,打好学生的舞蹈基础,然后再依据幼儿舞蹈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设计舞蹈教学内容[3]。
综上所述,舞蹈教育对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舞蹈思想、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众多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就需要相关的教学人员适时革新舞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力求舞蹈教学能更好地满足我国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谢易 单位:广州市从化区职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孙涛.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亚太教育,2015,(12):132,99.
篇10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幼儿教师自然也受到了许多的关注。但需要注意的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相关工作却在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师大部分是由专业的舞蹈教师兼任。这些教师在专业的舞蹈教学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但他们往往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执行针对性强的教学计划。第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没有一个统一的教学纲领。现如今使用的教材都是按照舞蹈专业的要求编制的,其难度过大并重视舞蹈技巧,对于目前的幼儿舞蹈教学来说,实用性不强,不能满足学前教育的实际需要。第三,教材的选择面过窄,由于没有规定的舞蹈教材,因此教师在选择相关教学书籍时没有参照的依据,甚至部分中职院校在教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时没有教材,只是由舞蹈教师自由发挥,这样很难保证舞蹈教学的质量。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革新舞蹈教学理念
对于传统的舞蹈教学来说,一直是以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不注重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学生只是对舞蹈动作进行刻板的模仿。这样会忽略舞蹈的内在审美属性及审美情感,十分不利于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因此,中职学校应积极革新传统舞蹈教学理念,强调舞蹈审美意识,以充分发挥其陶冶人心灵的重要作用[1]。具体实践中,教师应反复学习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教育政策,在“最近发展区”“多元智能理论”等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引下,结合舞蹈教学实践性强的特点,树立“全面发展”和“注重差异”的素质教育舞蹈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感受美、创造美、体验快乐。
(二)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
要想使舞蹈教学质量快速提高,教师就要从激发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入手[2]。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国内外的舞蹈视频,并对其中的舞蹈动作进行讲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舞蹈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舞蹈剧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舞蹈动作。例如,教师可以给每名学生分配舞蹈剧中的角色,让他们在实际的舞蹈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便于加强后期的针对性训练。这样既可以激发出学生的舞蹈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由于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舞蹈基础都不一样,所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及舞蹈水平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以便让学生共同进步,避免出现教学进度跟不上的情况[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将舞蹈水平一致的学生分在同一个舞蹈小组,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能力。教师在分好各个小组后,还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每名学生的课堂表现认真记录,并对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完善后期的教学方案。
(四)创新舞蹈教学内容
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目的不是为了培养舞蹈家,而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针对这一特点,在日常的教学互动中,教师可以不必过分注意高难度舞蹈动作的教学,而是要把舞蹈的基础动作教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舞蹈基础,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教材内容对课本进行全新的编制。例如,教师可以摒弃过于复杂的舞蹈动作,增加基础的舞蹈知识,并科学安排舞蹈教学的相关活动。此外,教师还要在舞蹈教学训练结束后,让学生对讲授的舞蹈知识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将问题记录后一一解答,并将这些常见问题整理成册,发放到每位学生的手中。这样既避免了教师的重复教学,也便于学生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