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教学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场教学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社会互作用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提出构建“实践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成员个体既是知识的学习者,又是知识的教导者和创造者,彼此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成长,获得共同体体现的理念和行为。对新手而言,掌握学习首要的一点是要理解成员之间相互交流时所使用的特色符号系统和语言词汇,确保沟通无障碍。
1.课前设计
①培训学习技能情境学习重视学员的主体地位,强调学员主动操作探究,要求学员具备较高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干教现场教学要在课前开设团队建设课程,使学员相互了解认识,建立起相互支持帮助的协作理念。同时,还要开设自主学习和协作技能培训课程,包括如何寻找所需资源、如何进行协作学习、如何与同伴交流、鼓励学员积极发表意见等,确保学习的质量和效率。②组建学习小组情境学习强调实践共同体的构建,倡导团队学习,启示我们在干教现场教学中必须组建学习小组。首先,教师要以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介绍基地概况,并向学员强调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学习过程、学习步骤、所能获得的学习支持等,帮助学员“预习功课”,使学员先对基地情境和学习过程形成整体的感性认识。其次,结合教学主题和学员特长,在学员自由选择为主、教师平衡调配为辅的原则下组建学习小组,小组最好能最大限度地涵盖各职级和各行业的学员,确保成员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出多样的看法和建议。再次,小组成员确定后,要求每组学员推选一名成员担任本组组长,负责主持小组学习的相关事宜;最后,还要为小组配备一个理论辅导员,可以是培训院校教师或者教学基地“专家”,用于指导和促进学习。③确定学习任务情境学习主张创设复杂多样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习的发生和迁移,这就要求学员首先要确定自己的学习任务,明确学习目标,才能在复杂情境中区分有关与无关的信息,更好地促进学习。干教现场教学中,教师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员结合现场教学主题、个人实际面临的难点和研究兴趣预先提出若干问题,最终确定小组成员最集中、最迫切要解决的一个问题为本小组最主要的学习任务。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小组成员既要分散学习,也要集中学习,方便学员自主探究的同时,也使学员能及时与同伴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共同进步。特别强调的是,学习任务较繁杂的小组还可以将任务进一步分解,成员再根据岗位特点和兴趣自主选择子任务,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小团队完成。
2.课中设计
①基地场景要真实而复杂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要在一定的情境或文化中发生才有效,强调提供能反映知识实践的真实情境。现场教学虽然已是把教学搬到生产现场、社会实践基地、人文基地、调研场所、纪念馆等现实或模拟场景之中,但由于干教对象来自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岗位,即使是同样的知识,他们运用知识的场景和遇到的问题可能也会不同。基于此,干教现场教学场景设计除了体现真实性外,还要注重复杂性,即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再现或模拟知识运用的实践情境,使学员可以掌握知识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教师要围绕当地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干教的核心目标、干部工作学习的实际需要和知识特性等要素尽可能设计较多的知识运用现场教学点,为学员创设更为真实而复杂的教学场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再根据学员特征、经费、时间、交通等灵活搭配或供学员自主选择有用情境和信息。②学员活动要多样可参与情境学习强调让学员在学习情境中参与各式活动来实现知识技能的增长。一般来说干部学员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参与现场教学活动:一是“看”,可由教师或当地专家带领学员参观考察基地现场,也可将基地形成的特色经验和做法做成专题片在多媒体展示平台反复播放,或者浓缩展示在展览馆,使学员在“看”的过程中获得认知成长。二是“议”,在现场设置研讨交流环节,学员不仅可以提出自己思考的问题,请教师、专家、同伴学员进行解答,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问诊把脉”,突破传统的“教师———学员”、“专家———学员”“二对N”的交流模式和仅从基地到学员的单向取经模式,实现学员与学员、学员与专家、学员与教师、教师与专家“N对N”的多向拓扑交流模式和“基地———学员”、“学员———基地”的双向促进模式。三是“问”,教师和专家全程陪同学员的现场学习过程,学员可以随时随地向教师和专家咨询相关信息。四是“模”,组织学员者根据自己的需要互相扮演多种角色,如水利、农业、财政、执法等部门负责人,模仿各种角色在实际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多种形式融入学习情境中,主动观察感悟其中所隐含的知识与技能,并迁移到自己的工作情境中,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五是“思”,即反思,教师要引导学员积极反思学习过程,及时调整思考方向,修正不当概念,探究更高效的解决方案,实现对学习的动态控制。同时,学员要主动采纳吸收小组其他成员提出的建议,进一步审视和完善自己的问题解决过程,不同小组间也可以用不同的视角和层面相互对比反思,教师和“专家”也可根据基地形成的典型经验提供解决方案,供学员对比,促进各组学员的自我反思和审视。③教师(专家)作用要转变且凸显情境学习中,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员理解和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对干教现场教学来说,这里的教师应包括培训院校教师和基地专家两种角色,其作用一般通过引导参观、解说做法、答疑解惑、组织激励等方式来体现。引导参观,即教师或专家组织引导学员带着学习任务有针对性地参观考察基地,了解其发展历程、活动载体、硬件设施、文化氛围、操作方法等。解说做法,即教师向学员介绍基地形成的典型经验,如典型案例、总结性举措、点评性分析等,使学员充分了解基地的做法。特别说明的是,解说做法很多情况下都是与引导参观紧密结合的,在参观的过程中解说,在解说的过程中参观。答疑解惑,即教师在每个教学点讲解结束和研讨交流环节分别接受学员提问,及时为学员解答他们的疑问和困惑。组织激励,现场教学中教师不仅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更扮演着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交流研讨的主持人、解决问题的“促进师”、点评总结的发言人等角色。由于现场教学环节较室内教学多,教学过程中较容易出现学员“沉溺”于其中一个教学点“掉队”或“只看不思”偏离“小组任务解决”方向等情况,需要教师控制整个教学进程,必要时引导学员回到问题解决的思考方向上来;在交流研讨环节中,作为主持人,教师需要调动现场气氛、活跃学员思维,激发头脑风暴,适时给学员予鼓励;教学活动结束时,教师要结合培训主题和教学具体情况进行总结性点评。④学习支持要及时而有效情境学习强调为学员提供及时而有效的学习支持。干教现场教学,一是教师要为学员提供适合的便于携带的纸质材料和便于手机阅读的电子材料,方便获得解决问题的资源,促进学员随时随地探究。二是教师在选择教学地点时,事先要在时间和天气的预判等方面多做“功课”。如果现场教学是在夏天的中午,要尽量选择在室内或树荫下进行,且事先要提醒学员携带遮阳工具,避免在太阳直射的地方讲授和交流,还要配备一些防暑消暑药物;如果是寒冷大风天气,则要注意避免在风口处进行交流学习,课前提醒学员注意防寒保暖;如果遇到大雨天气,可将教学地点调整到室内或屋檐下进行,给学员充分的人文关怀。三是教师事前要与基地做好充分的协调,为学员准备好经济实惠的午(晚)餐,让学员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到现场学习当中。
3.课后设计①持续深入的提升完善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产生于真实情境,并且只有应用于真实情境才能获得被理解和发展。因此,现场教学结束后,还需要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知识应用于情境,等待实践的检验。一方面,教师要要求学员提交学习收获文章,并且必须深入解读,深刻理解学员收获背后所蕴含的实际问题与实践意义,并为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帮助学员继续完善和提升对策措施。另一方面,培训结束后,要将学习成果应用于解决实际难题,且在应用过程中要继续反思和完善学习成果,并及时向教师、专家和学习同伴反馈。②真实全面的学员评价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员评价应该是多面的、开放的,重点是发生在真实问题解决环境中的认知活动过程,要点是知识与技能的灵活运用。学员评价不仅要评价学习成果,还要评价学习过程。结合干教特点,笔者认为现场教学学员评价首先要组建“三合一”的考评主体。建议由组织部门、培训院校和培训学员组成三位一体的考核评价小组,组织部门人员全程跟班或不定时跟班参与现场教学管理,深入了解学员现场教学期间的综合表现的同时,也促使学员更加重视和关注学习;培训院校强化组织员全程跟班管理,全面把握全部学员的培训状态;学员作为班级的主人,要让他们参与到考核评价中来,增强考评的科学性。其次,要完善“全方位”考评内容。科学量化考核学员在现场教学情境中的探究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考评学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观察能力、理解水平、思维品质和行为改进,考察学员对学习同伴、教师乃至整个学习团队的成长与发展影响、人际关系和参与程度等,方式可以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层面包括教师对学员的评价、学员对学员的评价、小组对学员的评价、小组对小组的评价、学员的自我评价,使考核更客观、全面和科学,更具说服力。对于表现优异的学员,要按照一定比例给予通报表彰,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再次,要建立“培训档案袋”考评管理。从学员开始参加现场教学培训开始,为其建立专门的现场教学培训档案袋,将其培训材料建立台账,归档管理,并长期跟踪,形成考核评价的长效机制。最后,要推行“渐进式”考评运用。考评的结果关键在运用,没有运用就没有任何意义。具体可按照四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对学员在现场教学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考核,达到合格者才能发放结业证书,达到优秀者要给予表彰;第二层次是将考评结果反馈到学员所在地组织部门、单位主管部门、所在单位和学员本人,让他们了解掌握学员的学习表现,同时也是将学员在学习过程提出的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各相关部门,供其参考应用,推广和检验学员学习成果,扩大现场教学培训的效果和影响;第三层次是培训单位及时跟踪学员的“培训档案袋”,对于综合考评特别优秀的要及时推荐给相关主管部门;第四层次是组织部门和所在单位要切实把干部的培训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和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对于在培训中表现不好的学员,坚决不能给予参加评优评先或提拔晋升。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对策
近年来,现场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干部教育培训模式,以其直观的现场感受、直接的教学互动、多方位的学习体验,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受到了广大干部学员的欢迎。为了进一步提高现场教学效果, 笔者基于多年干部教育培训经验,以实践者的视角,对现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如何进一步提升现场教学的效果作了初步的分析阐释,以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取得更大创新、突破。
一、影响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现场教学是由诸多相互关联的要素融合在一起的整体,制约和影响着教学效果。包含教学的目的、教学的内容、教学场所、教学流程及教学互动等。归结起来无外乎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教学环境、教学内容、人的能动因素。三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从而营造出完美的教学效果。
(一)现场教学的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即教学场景,如生产现场、社会实践基地、调研场所、历史遗物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等。现场教学最大的特色就在于教学活动的进行不是在课堂,而是在事物发生发展的现场,具有鲜明的直观性。教学现场为教学过程的生成提供了特定的情境和条件,教学场景是否符合教学的要求直接影响学员的注意力和兴趣点,间接体现为教学的效果。教学现场使潜在的、预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转化为鲜活的教学过程。
(二)现场教学的内容因素
现场内容因素主要包含教学主题、教学目的、教材等元素。教学主题是现场教学的核心。每个现场教学都要根据培训主题确定现场教学主题,主题不突出,课堂教学与现场脱节,就失去了将教学带入现场的意义。教学目的是有效实现现场教学的总抓手,根据教学目的选择相关的现场教学点,挖掘适合不同的教学需求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现场教学教材是教学整体内容的具体体现,教材取自现场,必须将现场鲜活的素材变成生动的教材,依据不同的教学对象编写个性化的教材,以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三)现场教学的能动因素
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促进现场教学活动的唯一能动因素。现场教学中的的核心要素――学员。现场是静止的,即便有再丰富的教学内容,没有人的参与,也不能称之于教学活动。因为有人的参与,现场由静态变为动态,从情境演变为教学环节,在教学环节中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最大化调动学员的能动性,不断营造和创立良好的教学氛围,诱发学员创造力,提升教学品位,挖掘教学点深层意蕴,才能最终实现现场教学的潜在意义。
二、做好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精选现场教学点,增强培训针对性
首先选择开发具有典型性和特色鲜明的现场教学点。教学点的选择应符合教学资源丰富、现场条件好、感性材料鲜活、联系实际紧密、热门话题多的要求。要多角度开发,根据培训需要,实地调研,设计教学线路。要明确现场用于教学的目的和意义,征求现场方的意见,协商制定教学方案。应特别强调教学只把现场作案例剖析,而不是对教学现场功过是非的评判,从而取得理解和支持,自愿为此付出人力、物力和精力。其次熟悉教学现场的每一个环节。教学前教师要对现场所能提供的教学过程进行确认,协调教学时间、现场讲解和交流讨论的具体地点,设想在教学过程中,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观察和提问。并充分考虑现场教学的不确定因素,如场地、天气等,因时因地因人做好教学预案。
(二)设计和凝炼教学主题,编写现场教学教材
现场教学主题是教学内容的核心和灵魂。是指能够充分反映教学主旨,体现教学意图达到预期效果的核心内容。现场教学资源具有多元性,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选择不同的教学资源,设计和提炼教学主题,将丰富的素材转化成教材。主题的设计要从培训目标、教学需求出发。一个资源丰富的教学点,可以开发出多种或多个教学主题。因此教师在确定现场教学主题时,尽可能使角度新一点、问题精一点、例证实一点、思路清一点、信息多一点。现场教学的内容应围绕教学主题安排,突出重点、相对集中,将内容细化,与专题教学、其他相关教学点的内容既要有分工,自成体系,又要注意融会贯通。教学主题的挖掘一方面要立足于国家政治经济的大背景和具体现实,对事实材料高度概括和提炼;另一方面要融入整个教学体系中,使教学点布局按照发展的逻辑、现实的需要来配置,形成以培训主题的实际需求为“纲”,以典型案例和现实为“点”,以事情的进程脉络为“线”,以不同的教学现场为“面”,纵横交错、有机连接的更丰富、更完整的教学资源网络。
(三)讲解点面结合,详略得当,引导和调节教学氛围
现场教学具有多变性和不确定性,充分调动和灵活运用教学点的各种教学资源,创设与教学主题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是开展好现场教学的关键。首先,精讲少讲,引人入“境”。精讲就是通过典型,举一反三;少讲就是讲观察角度,讲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讲难点、热点。要根据现场提供的教学时间和空间灵活留给学员足够的时间观察思考。其次,激发思维,参与体验。现场教学具有参与体验式教学的鲜明特征。通过现场事实,给学员以感官上的刺激,引发态度体验,激发学员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的自觉意识。再次,动态控制,排除干扰。现场教学的难点是控制难度大。现场教学课堂的开放性,不仅在于教学时空的宽泛,还体现在对教学主体以外的受众的开放上。需要灵活机智地处理问题,准确把握节奏,营造友好和谐的氛围。例如要针对现场出现的“突发性事端”,临场应变,始终围绕目标进行教学。现场情境的诸多因素,往往容易引导学员误入角色,在这种情形下,而是要调控节奏,创设具有思考价值的教学情境,使学员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的状态,自觉回归到所设定的教学目标上。
(四)从“动”变“静”,巩固和提高教学成果
现场教学是从静态转变为动态,包括现场参观、讲授、调查、感悟等环节,但并不是现场教学活动的全部,还要保持现场教学的可持续性与长效性。一是学员学习成果的巩固。通过组织论坛、讲坛、分组研讨、撰写分析材料等形式,总结和交流学习心得,真正实现教学内容“入脑”、“入心”,使现场感悟最终转化为提升思想的潜在动力,指导工作实践。二是教师教学组织设计的总结。教师要跟踪和反馈现场教学的实际效果,及时总结现场组织、管理、活动实施情况,特别是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的到位情况,对实现课程目标的贡献等,以此完善和调整教学思路,使教学活动既有延续性,又能适应形势需要,有新突破。三是建设和完善现场教学。干部教育培训是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现场教学并非是静止不动的,要根据教学情况,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排除与教学无关的因素,丰富现场的感性材料与思想内涵。
三、做好现场教学应注意的细节
(一)不断开发新的教学点
要做好现场教学,必须不断开发新的教学点,赋予具有时代价值的新内容,挖掘新主题。培训人员要浏览政府网页等方法掌握国情省情,了解最新情况和动态,注重内涵挖掘,丰富现场教学资源。
(二)强化做好现场教学的团队意识
培训教员应对现场教学的选点、方案制定、教材编写、现场模拟等环节参与和熟知。现场教学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培训工作人员不能理解现场教学的主题目标和核心内容,就无法有效组织学员参与现场教学及分组研讨,也难以做到对现场教学的评估与总结,更不能实现现场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的目标。
(三)严格现场教学的规范性和程序化
现场教学成本高,对培训效果的影响也大。现场教学从选点、方案制定、教材编写、现场点评、分组讨论等都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绝不能随机而定,随心而定,那样只是走过场,既是人力财力的浪费,也不会收到良好培训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艳玲.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干部培训中的应用研究.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1):57~61.
篇3
关键词:送教进企;校企合作;素质提升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02-0186-01
作为省公司的培训基地,针对企业员工渴望知识而又没时间培训和学校教师理论知识相对丰富、现场经验相对匮乏的实际状况,既要提升现场员工的素质,又要提高教师现场操作经验、技能,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实现校企“双赢”。基地要面向公司主营业务、以人为本,提出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和教育培训优先发展战略,于2006年开展“校企联手,提升素质”送教活动,以全新的发展理念谋划培训教育工作。在教育培训中主动贴近企业、为企业排忧解难。搭建了学校教师与企业现场人员的沟通平台,有效地加快了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步伐,走出了一条校企共谋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道路。
一、强化岗位培训需求,突出培训针对性
企业班组培训的针对性来源于班组的培训需求,搞好培训需求,便是大同电校人开展“送教”的起点。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送教到班组”活动领导组,并下设了专责部门,制定了活动组织及管理实施办法,使活动从一开始就做到了组织严密,管理规范,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精选部分骨干教师深入现场进行认真、充分的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会议讨论、现场交流等形式进行调研,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汇总,设置成“菜单式”培训模块。通过几年的送教进企活动,逐步确立了变电运行、电力营销两专业15个模块63项专题培训内容,形成了“点菜式”教学模式。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训效果
要取得好的培训效果,不仅培训内容要设计合理,培训方法及手段也要灵活多样。在“送教进企”活动中,分别应用了课件演示、案例分析、仿真模拟、现场设备对应操作训练、讨论互动、现场答疑、现场竞赛考核等多种教学手段开展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变电站送教培训中,教师针对变电站的实际设备进行讲解、演示,从以前教师讲什么,学员学什么,转变成为学员需要什么,教师就讲什么。采用了图纸与设备、装置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备的现场讲解,实现了现场就是课堂,现场设备就是教学设施的培训新模式,直观、明了的讲解,使学员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设备的结构原理及运行操作注意事项,在愉悦中掌握了知识。
三、创新培训模式,不断开发新项目
山西电网建设发展不断提速,新设备大量投产,让运行人员显得有些不适应。面对这种情况,基地“有的放矢”,增设了新设备、新技术培训内容。当他们得知“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在变电站运用时难住了一线员工,就派教师前往东北某厂家取经,并与厂家通力合作,精心制作了“六氟化硫封闭式组合电器运行维护”技能培训课件,再紧急“送经”到基层班组。
四、规范送教管理,流程化运作
规范化管理,流程化运作是保障“送教到班组”活动正常运行的前提。为此,在活动过程中,学校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培训制度和培训管理流程,培训制度主要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制度、培训实施制度、组织管理制度、评估制度等。培训管理流程即培训需求分析制定培训计划培训实施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实现了培训的闭环式管理。
五、送教进企效果显著
送教进企活动的显著效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得到很好的印证:
第一,推动了省公司送教到班组活动的开展。
经过几年的探索总结,活动已覆盖山西省11个地市,培训变电、营销、农电等各类人员5742人,参与教师累计达310人次。2010年,省公司组织专家对学校开展的“校企联手,提升素质”送教进企活动进行了大量的可行性调研后,出台了《山西省电力公司送教进班组培训实施方案(试行)》,对“送教到班组”活动给予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并列为公司全年46项重点工作之一。
第二,为职业技术教育开辟了新的途径。
大学扩招、厂网分开,给技工类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影响。系统院校转型发展、生源减少、原有专业设置落后等,是技工类学校面临的共性问题。大同电校不等不靠,开动脑筋,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主动把教学融入电网主营业务,把教师派到企业、派到班组,把知识送到一线,把需求带回学校,根据实际调整专业设置、调整培训教学内容,不断强化培训教学的针对性,有效解决了现场急需解决的困惑和问题,找到了更好地服务电网企业发展的新途径。
篇4
【关键词】铁路班组长;有效措施;培训内容;培训手段;培训方法
基层班组是铁路运输企业实现高效管理、安全生产、健康发展的最基层组织,铁路班组长作为基层班组的核心人物,其政治思想素质、技术业务能力、生产组织能力、综合管理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将直接影响到铁路自控型班组的建设和铁路的安全生产稳定。因此,加强对基层班组长的培训,提高班组长的素质,是铁路自控型班组建设和安全生产的关键。北京铁路局石家庄职工培训基地作为铁路班组长培训的承载部门之一,认真贯彻路局的指示精神,根据班组长的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升铁路班组长的培训质量。
1.搞好培训需求分析,优化培训内容
随着既有线提速、客运专线和高速铁路的陆续开通运营,现场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和先进的作业方法,各种新规章、新规范也陆续出台,铁路各专业工种岗位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对基层班组长的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确保班组长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培训基地相关培训人员在路局领导和基地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深入现场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掌握参培学员的岗位标准、专业素质和能力要求,了解学员应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应当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等,并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和技术,对班组长在知识、技能、目标等方面进行系统的鉴别与分析,确认参培学员应有绩效与实际绩效之间的差距,从而确定培训目标,并根据目标要求优化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的优化是在路局班组长培训教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参培学员的年龄层次、学历层次、所在专业的岗位要求、现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确定培训内容的深度、广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取舍,紧密结合班组长的工作实际,并与铁路发展保持同步,即用什么学什么,现场有什么就讲什么,学员缺什么就补什么, 注重铁路新理念、“四新”知识和“四新”技能、新规章、先进的作业方法或国内外先进经验等方面的培训,全方位提升班组长的专业素质和岗位工作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培训教师综合素质
为了确保班组长的培训质量,培训基地严格把好培训教师的选择关,一方面选用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较高的教师担任班组长培训班的课程,另一方面创造条件通过各种途径加快教师自身知识与技能的更新速度,学习现代培训理念,不断提高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做好理论与技能的引领和导航工作。
2.1 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学习
为了让教师时刻把握现场的科技脉搏,基地采取“走出去”或“请进来”的办法,即派送教师参加铁道部、路局及大专院校组织的培训班,或请现场资深专家到基地来为教师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铁路“四新”知识、先进的作业方法等各种专业知识,以及教学新理念、先进的教学方法等教学知识,从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两方面共同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2.2 安排教师深入现场进行调研
为了提高教师的技能水平,基地以教研组为单位安排教师到站段、设备厂家、施工现场进行调研或跟班学习。在现场,教师可以掌握铁路设备的使用情况,了解规章的执行情况,体验现场的工作特点和管理方法,学习新技能、先进的工作方法和现代管理理念等,从而极大地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增加教师的技能储备。
2.3 利用网络资源,鼓励教师自学
为了让教师及时了解现场信息,基地为教师配备电脑并开通局域网,鼓励教师自学。教师可以通过登录局域网查找资料,学习铁道部和路局下发的文件、通知、现行规范、补充规定或实施细则等知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可以快速、准确地更新培训内容,以与文件、通知同等的速度将知识和技能传达给学员,确保培训内容与现场发展同步。
2.4 开设教师论坛,坚持教学练兵活动
为了让教师在精修本专业的同时,广泛学习其他专业的知识,基地开设教师论坛,让每位教师每学期担当一次主讲人,组织教师集体学习。论坛的内容涵盖铁路各个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教学新理念和先进的教学方法等。内容的来源可以是教师外出学习、现场调研所得,也可以是教师自学所得,或者是教师在教学当中的一些经验、体会等。这种教学练兵活动犹如一面镜子,教师会自觉查找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3.采用先进的培训手段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
为了对班组长进行快速和富有成效的培训,培训基地不断强化培训手段与培训方法的研究。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如多媒体、演练场、实验室等,通过图片、录像、动画、教具或仿真模拟来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培训方法应是多种具体方法的优化组合,针对班组管理工作主要靠实践经验积累的实际情况,在班组长培训中,引入现场观摩、参观学习、经验交流等学习方式。在培训中,组织班组长到优秀班组参观学习,听取班组长经验介绍,增加班组长的感性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组织优秀班组长进行经验介绍,组织学员进行专题研讨,促进班组长在学习中理论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高班组长的实际应用能力。另外,适当采用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及项目教学法等。这些培训方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营造一种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员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分析,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充分利用自身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对案例、项目、研讨题目等甚至还会找到超出常规的解决方案,恰当的培训方法最能激发学员的创新行为和灵机闪现。因此,先进的培训手段和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不但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开发班组长的潜能。
4.加强培训评估,改进培训工作
科学地运用培训效果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全程审视培训的各个环节。对培训效果的评估,主要从“教”和“学”两个方面出发,如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培训内容是否满足学员需求,学员对培训内容的吸收、掌握程度,学员在工作中的行为发生了哪些改进,学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术水平,管理能力、协调能力是否提高等,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何评价,在哪些方面还存在欠缺等。客观地看待、分析现场送培单位和学员对培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培训工作进行调整和纠偏,确保培训质量呈螺旋式上升趋势,使经过培训后的班组长,在现有的岗位上表现得更加出色,可以胜任更多的工作、承担更大的责任、满足现场更高层次的要求。
5.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为确保培训各环节能够有效地贯彻执行,基地建立培训需求分析制度、培训计划的制定制度、培训计划的实施制度、培训评估制度,以明确每一环节的责任分工,奖惩办法,规范每一环节的执行要求和实施程序等,使培训体系能够高效运转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同时,基地还不断完善教师外出学习制度、教师现场调研制度、培训学员的管理制度、后勤服务管理制度等,以保障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6.注重培训环境与培训设备建设,创设良好的培训氛围
基地加强对培训场所的升级改造和各种培训设备的完善工作,给学员提供一个功能齐全的培训环境,使其满足各种先进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的要求。基地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创造安静、舒适、优美的校园环境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不断提高学员的食宿质量和后勤人员的服务质量,为学员的衣、食、住、行、学提供周到、热情的后勤保障。
总之,基地在不断探索中通过各种途径寻求提高培训质量的有效措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师资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教学技能,研究适合成人学习特点的培训手段和培训方法,加强培训评估,及时对培训工作进行调整和纠偏,不断提高铁路班组长的培训质量,促进更多的优秀班组长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王少华,姚望春,编著.员工培训实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7.
篇5
关键词:教师队伍建设;职工教育;煤矿安全生产;学习培训
在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建设一直高素质、高水准的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则是增强煤矿职工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重要保障,职工教育教师队伍水平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职工整体素质的高低和煤矿安全生产的好坏。因此,加强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准,对提高煤矿职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加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促进矿井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现状
随着国内煤矿安全形势的日趋紧张,各煤矿企业相继加强了职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在煤矿生产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一方面,煤矿加大了对职工教育培训的资金投入和日常管理,另一方面,不断引进人才,扩大职工教育教师队伍。随着培训教师队伍的扩大,矿井的教育培训力量得到了增强,职工的培训效果得到了改善,有效的提高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纵观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现状,大致表现出如下几个方面。
1、教师队伍的整体组成结构不平衡
首先,煤矿教师队伍的学历、职称结构不平衡。 由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和历史原因,煤矿职工的整体学历水平较低,近年来随着初等教育的普及和高等教育的扩大,以及国家和煤矿企业对职工文化水平、专业素质的重视,煤矿企业引进了一批经过专业培训教育的大中专毕业生,这使煤矿的专业人才力量得到了增加,但这些人才所占职工比例相对较少,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煤矿专业队伍匮乏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组建起来的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就造成了教师队伍整体学历结构不平衡的现象,中专、大专学历较多,本科、研究生等拥有高学历和高职称的人才较少。这种状态下,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理念等均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势必会对整个煤矿职工的安全培训、专业技术培训效果造成影响。
其次,教师队伍的理论化结构较为突出。在煤矿的职工教育教师队伍中,很多教师的实践经验匮乏,现场动手能力不足,在职工培训过程中,多以课堂解说、理论灌输为主,在指导实践模拟时也缺乏信心,难以完成安全培训教学的要求。另外,从大中专院校引入的学生,没有经过煤矿现场实践磨合的过程,直接进入了教师队伍,更加造成了职工教育教师队伍的结构理论化,缺少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
2、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体系不健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煤矿生产的现代化水平逐渐增强,很多科技含量较高的先进生产设备逐步的引入矿井生产中,煤矿行业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如井下WLAN技术、PLC技术、远程自动化监控技术等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的技术在煤矿逐步得到普及。但与之相对应的,煤矿职工的教育教师队伍人员接替较慢,教师队伍比较固定,其知识水平、技术层次仍然停留在以前的水平,对先进的科技学习和掌握的较少,这就需要进行教师队伍的继续教育工作,以使教师能够与时俱进,适应不断提高煤矿科技水平。可是,大多数煤矿的培训机构不重视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没有一套完整全面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从而在职工培训容易受到先进技术设备的制约。
3、教师队伍的教学模式单一
在煤矿职工学校的培训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多以书本理论、案例讲解为主,虽然在多媒体教学、音视频、PPT课件等辅助模式下使教学氛围有了一定的生动性,但教学模式仍呈现出单一课堂教学的模式。鉴于煤矿行业的特殊性,煤矿生产一线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巧固然重要,但在诸多的不可预见性的工作环境下,职工要保证安全生产,必须要掌握一定实践经验,来应对各种突发的不确定因素和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具有大量现场实践经验的实践课教师,他们能针对某个教学和事故案例,带领学生深入现场一线,在真实环境中对案例进行模拟还原、现场分析,使职工在身临其境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到专业知识和安全技能。职工教师队伍的这种理论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容易造成整体培训效果的不理想。
二、树立健全的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体系
为使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能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培训出更多合格优秀的职工,就需要一支优良的职工教师队伍,树立起一套健全的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体系。
1、具有优良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
在煤矿生产中,职工教师主要的任务就是做好职工培训工作,培训出专业技术合格、安全意识过硬的职工队伍,来维护正常的矿井安全生产秩序。为此,一支优良的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必须要具备两种基本的素质。
首先,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必须具备优良的专业素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质。在煤矿职工教育培训中心,为使职工的专业知识适应矿井安全生产的要求,教师自身首先必须具备优良的专业知识、过硬的基本素质,一方面可以把矿井中机电、通风、采煤、掘进、安全等知识讲授给职工,另一方面可以为职工解答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问和难题。
其次,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必须具备优良的服务意识。职工教育培训中心的宗旨就是服务矿井、服务职工,为煤矿培训出适应煤矿安全生产、具有良好专业素质的合格职工队伍。因此,教师首先要树立起一种服务意识,想煤矿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积极响应煤矿的职工培训政策,努力完成煤矿交给的职工培训任务,在职工培训过程中,做好课前准备、课中讲解、课后答疑等一系列工作,为职工顺利完成专业知识培训作出应有的贡献。
2、具有健全的现代教育培训模式
为顺利完成矿井交给的职工培训任务,使每个职工都能良好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技能,整个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必须建立起一套健全的现代教育培训模式,使职工在掌握充足的理论知识体系,也能在实践教学中掌握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
一套完整的现代教育培训模式,主要是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工具,在充分考虑被培训人员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潜能等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制定一套有针对的、良好培训预期的教学计划和方法。如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教学手段,采用一对一教学,制定详细培训计划,搜集生产现场的音视频培训资料,制作针对性的教学课件,课堂教学过程的丰富化多样化,课堂实物模拟教学,现场生产实践指导,现场事故案例还原等等。
3、具有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
为了激发职工教师教学的主动性、调动教师培训的积极性,督促教师保质保量的完成职工培训任务,就需要制定一整套完善的教师激励约束机制。
职工培训效果的优劣,和教师的努力程度具有很大关系,为了保证良好的培训结果,就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主动性,针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表现,可以采取不同的激励手段和激励方式,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有了这些激励制度的支撑,教师队伍中就会表现出一种热情度高、积极性强、工作效率高的工作氛围。有了表现出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特殊奖励为引导,也可以带动其它教师的工作劲头,形成一种后进学先进、你追我赶的态势,这对提高学校整体凝聚力、增强煤矿职工整体培训质量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途径
为了加强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建立起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模式,使职工教育培训制度化系统化,可采取以下的几种途径。
1、完善教师的准入机制和激励机制
要加强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拥有一支有较高技术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从源头上保证教师队伍的高素质、高质量,这样必须完善职工教育培训中心教师的准入机制,多从大中专院校煤矿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中招取教师,或从生产一线单位中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的技师作为教师。有了准入机制的保证,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
如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使能力强、素质高的教师充分投入到职工培训教育工作中去,还要建立一整套激励和奖励制度,营造一个科学的教学制度环境,以制度的形式来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如建立稳定的职务职称晋升制度,对于培训任务完成出色、职工评价较高的教师,提高效益奖金、享受特殊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外出学习、参观、考察、出国的机会等。
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
要加强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必须使教师能系统的掌握煤矿各种专业技术知识,了解国内外煤矿行业的当前流行的、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为此,就应该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使教师能积极主动的参加行业学术会议、新技术培训,随时了解本专业领域的前沿信息,及时掌握各种新技术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只有把握好所从事专业科学知识的内在体系和前沿发展,才能做好煤矿职工的知识向导,搞好职工的培训工作。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及时的学习和参加与自己所教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在提高自身专业水平的同时,获取如安全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中级职称、高级职称等方面的证书,不断的拓展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层次,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更好的适应煤矿教师培训工作。
3、提高教师的现场实践能力
职工学校所培训出来的职工最终都要投入到煤矿一线生产中去,职工在学到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迫切需要掌握煤矿生产的实践技巧和实际经验。因此要加强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要的一项就是提高教师的现场实践教学能力。对于新招入的教师,应在熟悉教学培训工作的同时,应进入煤矿生产一线进行锻炼,使其深入了解工作一线的生产流程、工作方式、方法技巧,积累现场工作经验,向基层单位老师傅、老工人学习,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煤矿生产过程,在培训职工的时候做到思路清晰、工作到位、有的放矢。
对于教学工作中遇到的事故和教学案例,教师应亲自到生产环境的现场进行实践观察,了解事故发生的现场环境,对案例发生的前因后果、防范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用自己的现场实践能力来为职工解疑答惑,最大程度的提高职工培训的质量。
四、小结
为建设出一支素质优良、作风过硬的煤矿职工教育教师队伍起,更好的做好服务矿井安全生产、培育合格职工的工作,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就应从自身找差距找不足,深入煤矿现场实践,在完善的制度体系激励约束下,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为矿井安全生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贺文瑾.“双师型”职教教师的概念解读(上) [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
[2]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 (6)
[4]俞中立,关于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校师资队伍研究,2009 (1)
篇6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加强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建设,提高学习型班组的学习效果,避免学习在低层次徘徊,是提高职工素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教和学的质量,确保职工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把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向纵深推进,就显得迫在眉睫,至为关键。笔者认为,要达到这个目标,需要坚持四个平衡。
一、业务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平衡。版权所有
素质的提高是学习的最终目标,我们的学习始终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对它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方向。只有全面理解了素质的内涵,才能科学的定位目前职工素质,找出不足,采取有效的方法、有针对性的措施引导基层班组的学习,达到把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向纵深推进的目的。过去,我们常常把素质等同于能力,用这样一个等式表达素质的概念:
素质=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
很明显,这种说法忽视了学习主体把能力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主动性,忽视了把学习效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自觉性,不能概括素质的全部内涵,需要加以创新。下面的公式更能准确表达素质的概念:
素质=(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x(工作态度+责任心)
从这个公式中我们不难看出,两项值中的任何一个项的得分偏低都会导致素质分数不高,既突出了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的重要性,又强调了工作态度、责任心的作用,科学地反映了能力和工作态度、责任心在素质概念中的同等地位。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不但要提高职工的心智能力、业务技术能力,还要提高职工的工作态度和责任心,把职工的思想教育作为一个重点纳入基层班组学习的范畴。
一方面,要加强思想素质“学习”的比重,让职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帮助职工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认识到劳动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是施展自己才能的舞台;认识到每项劳动都是光荣的,每个劳动者都是伟大的,每个工作岗位都是铁路安全生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要加强形势教育,增强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加强形势教育,让职工了解国家、社会,了解铁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铁路跨越式对职工整体素质的要求,让职工充分明白自己肩上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高职工的紧迫感,提高职工把知识、能力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自觉性。
二、创新培训周期理念。
我们认为,培训周期不仅仅包括坐在教室里面对面的接受老师上课或者在现场接受老师手把手的现场指导的那一阶段,还包括在面对面指导后,从理论到实际,从他人的知识转变为自己知识,在具体的工作中得到验证,在实践中提炼和升华的过程。接受教育阶段是基础,提高和升华阶段是关键,二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我们不但要掌握集中培训阶段职工所了解、掌握的知识,还要关注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素质,并灵活运用到现场的过程。为职工提供培训、消化、提炼、升华一条龙服务,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消化平台,缩短学习循环周期,通过有效的监督措施促使这种提炼和升华在最短的时期内完成,使每一次培训都达到预定的目标,使学习型班组的学习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
一是建立二次考试制度。短期集中培训之后的考试成绩不再作为学习效果的唯一参考,还要在这次考试之后的某一个时间用同样的试卷、考题对职工进行二次考试,把二次考试成绩作为学习效果的参考。
二是建立不定时抽考制度。用原来集中培训考试的试卷,不定期抽考接受集中培训学习的职工,把这个成绩作为职工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参考。
三是建立培训后续跟踪服务制度。一方面,职工接受培训后,针对职工培训的内容,有计划地派职工去从事与培训有关的工作,有意识地派职工完成与培训有关的任务,另一方面,规定教师有责任随时随地接受受培训职工的电话咨询,有义务回答与培训有关的知识疑难,为职工知识的消化、吸收、提炼、升华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三、创新兼职教师的认识。
在当前的形势下,工作生活在第一线,直接和设备打交道的兼职教师的作用远远高于专职教师,建立一支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高超实践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培训、考核和管理直接关系到基层学习型班组的学习是否能向深度和广度有效地推进。
一是优化兼职教师队伍,加速兼职教师的“新陈代谢”。兼职教师因偏重于现场实践经验,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现象。我们要以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为标准,通过公开招聘等手段,把专业能力强、个人素质高的技术人才吸收到兼职教师队伍中来,创建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良好的实战能力,愿意为职工教育工作做出应有贡献的兼职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二是强化对兼职教师的管理考核。通过建立兼职教师资格认证、教师教学量化考核、教学质量检查评比等管理制度和措施,来规范和约束兼职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大力推行兼职教师竞争上岗制度改革,对长期教学水平不达标,学员意见较大的兼职教师,按规定给予淘汰。同时,提高兼职教师待遇,利用经济杠杆作用,建立和完善教学激励机制,不但要给予兼职教师一定力度的津贴,还要根据考核结果和职工的评比,拉开兼职教师津贴的差距,在全体兼职教师中建立良性循环的竞争机制,不断提高兼职教师的危机意识和进取意识。
三是强化对兼职教师的培训,提高兼职教师教学水平。在跨越式发展的今天,不管是专职还是兼职的教师,都应该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还要有良好的实践操作技能。一般情况下,兼职教师熟悉管内设备、具有丰富的现场经验的,但这些兼职教师往往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手法上有所缺乏,在这些方面必须得到加强。每年由段组织兼职教师进行一次系统培训,重点强化教学理论知识,学习授课方法,提高授课水平。新设备、新技术运用前,可以通过组织兼职教师到设备厂家学习培训的方式,尽快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在全段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质量公开讲评活动,并把讲评结果与收入挂钩,对连续二次考评为不合格的兼职教师立即“下岗”,促进教师加强自身能力培养,提高教学质量。
四、创新教学手段。
摈弃传统的理论导向型注入式教学模式,加强教学与现场结合的紧密程度,提高教学的实战程度,激发职工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兴趣是提高教育质量,把学习型班组的创建有效向前推进,适应在铁路跨越式发展的当务之急。
一是推进案例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再拘泥于教材和讲义,而是先收集职工关心或模糊不清的问题,与现场实际结合后,设计成一系列的案例。运用生动鲜活的事例,摆事实讲道理,使教学活动成为老师和学员双方共同剖析案例,探索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最大限度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实效。
二是推进现场模拟教学改革。职工教育培训的目的在于运用,现场模拟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将教学内容特意设计在模拟现场当中,引导学员探寻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这一模式使教学活动跳出了死板的课堂,给职工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强化教学效果。例如,电务部门可以将现场平时容易发生的故障以及处理过程模拟录像,让学员了解故障现象的特点,掌握整个处理过程、以及相关的紧急处理方法,知道是如何通过加强维护和检测来避免下一次出现同样的故障。也可以将现场平时容易发生和忽视的违章事件版权所有进行过程模拟录像,让学员发现和指出问题的所在,了解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掌握正确处理的方法。
三是推进多媒体交互教学改革。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多媒体技术已在教育培训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它借用声光电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立体化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主流趋势。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于利用信息互动的特点,使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接受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整合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案。例如:电务部门可以制定《电务知识应知应会》、《电务系统标准化作业程序》、《6502典型故障现象及处理》等多媒体课件,组织职工学习观摩,解疑释惑,对比操作,肯定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可以建立段与车间、车间与车间之间的教学联网,利用局域网这一平台,实现网上教学、数据共享及远程视频监控,彻底消除日常演练走过场的现象发生,既可节约时间和人力,也能促进培训效果。
四是推进研讨比武式教学改革。利用练功比武试题库,将培训学员按工种不同分成不成的组别,就同一题目开展研讨比武活动。研讨结束后由教师根据模拟操作结果进行讲评,对完成较好的学员和组别进行表彰奖励,使职工学习更贴近实际,趣味性更强,促进职工通过实作训练,使技能水平向现场实操的高层次迈进。
五是打破狭窄教育模式,成立“讲师团”,巡回授课,提高教学质量。
篇7
关键词:安全培训 培训措施 电工作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66-01
安全是电力工业永恒的主题,企业离开安全就谈不上生产,更谈不上经济效益。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使用电气的设计、维修和安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近年来电力安全事故其主要原因:作业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负责人现场查勘不到位等。凸显了电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不足,责任心不强,或缺乏基本的安全技能等。所以对电工从业人员如何进行有效的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培训机构教师的首要职责与任务。使电工作业人员在培训期间内达到本工种所需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是我们职工培训工作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内容。
1 强化安全培训理念
自我港安全教育培训中心成立以来,港口职工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随着安全培训队伍不断的壮大,无论对于安全教育培训中心的各级领导还是每一名教学一线的教师,我们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育培训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我港职工的日常工作,思想意识,甚至关乎他们的生命。在众多的安全培训工作中,电工作业人员数量多,需求大。对工作的要求也更加严格。电气知识与其他专业知识有所不同,很多东西是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这就需要我们安全培训教师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将它们变成看得见的,易接受的。由于每年都有电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课程,对于我们来讲,所准备的课件、资料一定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和新鲜的案例以及和电工作业相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进一步的更新和调整。使电工安全培训每年都有新意,强化学员的安全意识,使学员熟练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真正实现安全培训的意义。
2 创新有效的安全培训方法
安全基本技能表现为对《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以下简称《安规》)的掌握程度。然而据安全事故通报,电力事故主要原因是作业人员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工作负责人现场查勘不到位等,违反《安规》而引起的责任事故。所以我们在电工安全培训中,要重视学员安全技能的熟练掌握以及安全意识的强化。
在进行电工安全培训时,我们要尽量让安全技能教育显得生动、形象、深刻,让安全意识、知识、技能真正入脑入心。采取让学员更能听得进去,接受得了的方式进行。一是采取现场实践操作的形式,假设一些可能发生的事故意外,示范正确操作方法,让职工现场学习马上实践,及时纠正错误行为。如触电危害与急救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假人”做为道具,教师亲自演示操作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按压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和步骤。如果操作部位正确,会发出声音提示,如果操作错误,则没有声音。在生产实际中如果再遇到类似情况,学员就会很自然地用所学过的知识来处理。二是案例法教学,把近年出现的违章行为及造成的后果,以视频的方式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让学员观看,并与学员共同剖析事故成因,让血淋淋的铁的事实让学员深刻体会到违反《安规》而引起的责任事故的沉痛教训。促使学员都能保持较高的安全意识,熟练掌握必要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生产作业中有意识地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实现安全生产。三是实物法教学,以增强学员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如低压配电装置这部分内容,电气元件枯燥的原理及结构很难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将实物带到课堂,让学员自己动手拆装元件,结合教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则很容易理解和掌握;高压配电装置及倒闸操作部分的内容,我们结合了我校的高压实训室内一次系统模拟控制屏、供配电技术综合试验系统的高压电气控制模拟屏、供配电技术继电保护及监控台、高压开关柜等设备进行实操学习。结合实训装置后,增强了学员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加强了学员对专业工作的操作技能。因为这些装置模拟了我港职工的工作现场实际,所以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学习气氛非常浓厚,效果很好。四是安全培训的课程内容要和现场实际相结合,不能只单纯讲书中的理论,要与职工现场的生产紧密结合,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以致用。比如在电气防火防爆技术方面,消除或减少爆炸性混合物的措施在港口工作的实际中要注意每天工作完后及时清理现场的积尘,防止发生粉尘爆炸事故及港口的各种大机容易发生火灾或者爆炸的部位及条件。要求学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注意及时观察这些部位发生的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安全运行。五是及时更新课件内容,每次培训前,我们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一些新近发生的相关案例和与本专业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融入到教师的教学课件中去,使得每一次的安全培训内容都有新意、有提升。
3 安全培训的管理规范化
安全培训的管理在安全培训中决定着培训质量的高低。如果安全培训管理人员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学员极有可能丢掉了重要内容的学习,在日常工作中有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甚至重复发生。
管理与考核必须规范化:(1)每个培训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采取一切措施建立符合培训要求的平台。设备、场地、师资等是提高培训质量的硬件。2012年,我港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已经提升为国家二级资质,相应的设备、场地以及师资都符合国家相应的要求。(2)严格按培训大纲或者有关法规的要求,学员登记表,培训时间,课时计划,培训内容及考核等必须符合国家教学大纲规定。并且做到遵章守纪。坚决杜绝走人情关系的事情发生。这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更是对参培学员的生命负责。
4 提高安全培训教师素质
安全培训教师的综合素质要与时俱进:不管是安全理念转化、安全意识的加强,还是安全技能的深造、教学管理能力的学习等,都要不断地完善。所以要重视安全培训教师专业知识及安全理念的提升,增加和提高安全培训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次数和层次,及时地将最新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知识和技术进行更新学习。增强培训的针对性。
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及对学员的反馈调查,我们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法和策略对于电工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进。增强了学员的安全意识,强化了操作技能。并极大地提高了学员的学习兴趣,使安全培训不再枯燥无味,达到了培训教学效果。使教学和职工的工作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了港口职工安全培训工作的良性发展。
篇8
1对以往安全培训工作的反思
由于安全管理工作的高度敏感性,多年来,在电力系统内部,都很重视对广大员工的安全培训,从全员轮训,到重点办班;从理论知识,到技能操作;从在岗训练,到脱产学习,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值得深思的是,尽管各类培训持续不断,但在农电工作中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操作)和违反安全生产纪律等现象仍屡禁不止,对农村电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伤亡事故远未杜绝。安全培训为什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注重结果,不问过程。过去开展农电安全培训的习惯做法,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要求教师教完既定课程,再划出重点进行辅导,然后组织考试,将学员成绩的合格率能否达到一定比例,作为评价培训效果的主要依据,培训工作就此告一段落。至于对教师的知识传授是否规范,学员对相关内容的理解是否透彻并未深究,也就是说,教学的过程一般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造成了安全培训的“夹生”。例如:对登杆作业的教学,需要注意哪些环节,教师大多都会强调,而每一个具体环节到底怎么去做,又应该做到什么程度,则很少有人追根刨底;因此,学员参加考试,答题很可能非常准确,但真正到了施工现场,动作与操作仍不规范,人身伤亡的隐患依然存在,安全生产很难保证。
(2)偏重理论,忽视技能。毋庸讳言,多年以来,在基层单位开展农电安全培训的过程中,客观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论,轻技能的倾向,实践当中,只强调“培”,不讲究“训”,偏重灌输理论知识,忽视训练动手能力,理论和技能的脱节,直接影响了农电安全培训在生产运行中应有作用的发挥。笔者认为:一是部分单位开展相关活动,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任务,为培训搞培训,效果自然不佳;二是受师资、场地、器械和费用等教学条件的局限与制约,基层单位进行安全培训只好重理论,轻技能。事实上,就农电安全培训来说,既应强化“培”,更需重视“训”,在某种意义上“训”比“培”还为重要,更加实用。
2创新安全培训工作的思路
那么,怎样才能克服农电安全培训中的弊端?笔者认为这类培训必须服从并服务于安全生产的需要,应该围绕以下3个方面转变观念,做好工作:
(1)切实转变培训指导思想。①从过去重理论、轻技能向理论联系实际转变;②从过去重结果、轻过程向既问结果、更重过程转变;③从过去重视“培”、忽视“训”向“教”、“育”并举、“培”、“训”兼顾转变。
(2)调整思路确定培训对象。以往,农电安全培训的对象主要着眼于农村供电所所长和技术员,而放松了对工作现场负责人和工作班组成员的培训。实施培训时,又将供电所所长或技术员当作施工骨干或一般劳力,讲授些岗位知识及技术,再由他们作为“二传手”承担本单位的相关培训任务,由于教学双方业务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造成培训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在确定农电安全培训对象时必须调整思路,应该将工作现场负责人和工作班组成员列为重点,侧重于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并尽可能选择业务强,素质高的教师,进行规范化培训。
(3)求真务实改进培训方式。应该将正规化和标准化概念引入农电安全培训领域,以规范培训全过程。在具体做法上,围绕提高培训质量这一根本,坚持突出2个重点:一是安排参培人员接受为期1周左右的正规军训(约占培训时间的1/4),目的就在于对学员进行必要的体能测试和锻炼,同时,通过强化组织纪律性教育与训练,帮助和促使学员经过培训都能养成良好的施工习惯;二是指导参培对象接受标准化作业的训练,模拟施工现场,从开工到收工,不断规范施工作业流程中的每个环节,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工艺水平,培养他们管理施工现场的组织和适应能力。
3围绕安全培训工作的探索
(1)强化领导,立足创新。遵循新的思路,要切实搞好农电安全培训,应该将这项工作列入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专门领导班子,负责对相关培训工作的承办、指导和检查;创办农电培训基地,修改和完善农电培训制度,并组织人员编写专门的农电安全培训教学大纲。
(2)精选教师,编好教材。为保证培训质量,选聘教师应坚持以实践经验丰富、动手能力较强为条件,并由教师编写各自承担的授课内容教材。
(3)规范管理,认真教学。按照全新的思路,在组织农电安全培训时,采取军训的模式,对学员严格实施全方位、全过程规范化管理。培训中遵循以训为主,以培促训的思路,注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篇9
关键词:火电机组;仿真教学;实训教学
作者简介:黄玲(1963-),女,广西南宁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系,讲师。(广西 南宁 530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广西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及课程一体化建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GXTSZY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04-02
火电机组仿真机是在真实完整体现工业流程的基础上,全方位模拟集控室DCS系统操作环境,使受训人员有“身临其境”般的体验,应用其进行教学是电力企业对操作员进行培训的有效手段,是职业院校对电力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教学的主要方式。仿真机培训能快速提高运行人员的操作技能,是火电厂全能值班员培训的必由之路。按我国电力行业标准,300MW及以上机组的火电厂运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仿真机培训,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因此在电力部安全措施文件中明确规定要做好仿真机培训和反事故演习工作。火电机组仿真机培训已成为电力行业提高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在电力行业的培训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火电机组仿真机在教学中存在着局限性,对操作员不重视、操作不够严谨、仿真逼真度不足、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维护等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解决建议,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一、火电机组仿真运行技术的优势
火电机组仿真系统是由计算机、网络设备和其他设备系统相互连接构成的。由于电力行业为高危行业,学生不可能在生产现场进行实践训练,而火电仿真运行技术是热动专业多门课程的组合体,是现场生产环境的情景再现,其具有高效、安全、受环境条件的约束少、可改变时间比例尺等优点,已成为分析、设计、运行、评价、培训系统的重要工具。由于目前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火电机组运行仿真实训室拥有25MW、145MW、300MW、600MW、1000MW等各种容量等级及各种型号的仿真机,包括大容量单元制机组、亚临界自然循环锅炉和控制循环锅炉机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直流锅炉机组、仓储式和直吹式制粉系统机组、煤粉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机组,[1]因此其成为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以及对企业培训的火电运行技术仿真实训基地。
1.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主要功能
(1)可进行火电机组的正常和非正常运行操作,包括冷态、温态、热态、极热态启动和停机,以及任意初态下的升/降负荷操作和负荷控制方式切换操作。
(2)能实现300多个故障的设置、演示和处理,并具有事故重演、过程回朔的功能,便于对操作员所做的操作进行分析和重复练习。
(3)嵌入式评分系统依据大系统理论,细化教学过程和教学要求,实时监视、记录、评判学员的训练过程,并依据路径搜索理论提供即时帮助操作信息。
(4)调用教学评分系统软件,以适应教学的不同需求,满足理论课的分步演示和分系统性能演示要求。
(5)利用功能强大、全汉化的教练员/工程师站,可以方便地实现系统的运行管理、运行分析、运行监视和故障设置,并可实现系统模块的修改和在线调试。
(6)具有先进的控制系统自动组态软件和调试工具,便于对控制系统进行研究。
(7)仿真机的Simsever支撑软件,还可以作为系统再开发的手段,通过该软件,系统使用者可自行开发新算法和新功能。
(8)仿真机提供了功能齐全的操作站和图形站的图形生成软件,方便构成新的就地操作设备和虚拟盘台操作界面。
2.火电机组仿真机在教学中的应用
由于火电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学生在现场实习期间只能看不能动手操作,无法亲身体会实际操作,对课堂上讲授的理论知识印象不深,而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出现及应用,使这一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2]火电机组仿真机是实际生产现场与科学理论结合的高科技产物,集控室的操作设备和盘台布置操作控件、操作手段、控制对象与真实机组完全一样,能实时动态地模拟机组设备及系统的热力过程的控制功能和控制规律,在仿真机上运行操作几乎和实际机组完全相同,可以进行热动专业相关课程的一体化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以仿真机为载体,以生产过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3]
如“单元机组运行”课程以仿真机为载体的各阶段教学的主要内容有:任务1是仿真系统的装载及各操作站的操作功能介绍;任务2是机组冷态启动,在全冷态工况下进行火电机组的厂用电送电操作;任务3是厂用电送电后,机炉冷态工况下进行机炉辅助系统的恢复操作至锅炉上水、通风、点火操作;任务4是锅炉点火、升温升压至汽轮机冲转、电气并网操作;任务5是并网后带初始负荷至电气切换厂用电、升负荷至额定值操作;任务6是机组热态启动操作;任务7是机组滑参数停机操作;任务8是机组典型事故分析及处理操作。
通过在仿真机上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使学生能熟悉设备系统组成、设备工作原理,掌握机组多种工况下启停和维持正常运行的全部操作,提高异常事故状态下应急处理的技能。
二、火电机组仿真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由于仿真机用数学模型代替了实际设备,为在校学生的实训、生产现场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在岗人员的轮训和事故演习提供了一个科学培训的环境与手段。在仿真机上进行的实习操作不会出现安全问题且仿真机具有强大的培训功能,可以进行几乎任何状态和任何方式的机组启停训练,反复进行正常异常故障工况的处理操作演习,直到学员能够彻底理解和完全掌握为止。虽然该仿真实训教学方法已经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它仍然缺少现场的就地实际设备对主控室所进行的操作项目和内容,只能通过仪表指示来进行观摩。对于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在校学生来说,仍较难以想象现场设备系统的位置关系和内在联系,使得他们的运行操作实训大多流于形式。一是没有严格按照现场实际操作在仿真机上模拟演练,养成了随意操作的不良习惯,这与发电企业严谨的职业行为不相符。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要引入企业规范等内容。二是仿真逼真度不足,要求仿真研发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完善系统功能,基本符合仿真机组的学习培训要求。三是计算机仿真系统的维护,要求教师一专多能,不仅要掌握火电机组运行专业技能,还要掌握计算机局域网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及时解决教学中仿真系统出现的故障,提高教学效率。
三、火电机组仿真教学的对策
为了适应火电企业人才培养的需要,使学生提前进入到工作角色,尽快融入实际的生产过程中,进行了课程调整和改革,把原来的单元机组运行理论课与火电厂仿真运行实训课进行了整合,实施项目化教学。因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适应教学改革,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具备双师素质。
1.建立现场情景,引入企业规范
学生按照电厂的岗位职能分成主操、副操、巡检等岗位,教学过程中岗位之间可进行相互轮换。2~3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相互配合操作,仿真系统采用小组版运行,小组版运行是为了适应现场火电机组运行的需要,只有团队协作才能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另外,还可以采用单机版运行,单机版就是每台计算机装载独立的仿真系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操作相互不影响,所有学生都必须独立完成关键点的操作任务,确保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规范,编制成类似现场“工作票”、“操作票”、“运行日志”、“交接班纪录”的实训操作卡,[4]摒弃仿真机可以随意操作,没有责任压力的不良习惯,严格按实际操作在仿真机上模拟训练,规范运行操作。
2.培养全能值班员,完善教学过程评价机制
培养全能值班员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仿真机组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员熟悉火电机组的设备、系统组成及其生产过程;掌握机组在各种工况下的启停操作步骤与正常运行的调节、监控技术;掌握火电机组常见故障的现象、产生原因及处理原则;了解火力发电生产过程的运行组织管理。[5]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应完善教学评价。严格有效的评价制度是确保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按照评价的性质,评价可以分为过程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6]过程性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各项目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职业规范、团队协作、职业素养等考核。考核分为个人考核和团队考核,不仅考核学生的独立操作能力,也考核其配合操作能力。总之,制定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全面发展的评价机制,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3.仿真系统的维护与管理,提高教学效率
仿真机系统软硬件的完好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础。一是实训室管理员要定期对计算机仿真系统进行维护和管理,任课教师也要进行仿真机系统的维护培训,如:掌握仿真机系统的备份和还原;掌握仿真机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二是仿真机销售方要具有优良的售后服务,要不断完善和改进系统功能,提高仿真系统的研发技术,获得较高的仿真逼真度和最多应用功能的理想技术。
四、结论
实践表明,在校学生通过火电机组仿真机的学习,提高了火电机组运行操作技能,缩短了企业的岗前培训周期,毕业生进岗的效果好,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中林.关于应用型高校热动专业仿真实习课程教学改革和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2,(10).
[2]龚德鸿,等.基于火电机组仿真系统的热动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6,(5).
[3]严方,等.300MW火电单元机组仿真机实训[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2.
[4]冯德群,等.基于任务驱动的火电机组仿真实训教学方法研究[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5).
篇10
一、概况
我中心现有房屋面积960平方米。4个学生机房,1个仿真机房,1个DUP机房和2个模型室。中心设有250多个DCS操作站(计算机),安装有300MW循环流化床机组仿真软件1套,135MW循环流化床机组仿真软件1套,300MW亚临界火电机组仿真软件2套,350MW超临界火电机组仿真软件1套,600MW火电机组仿真软件2套,1000MW火电机组仿真软件2套,变电、调度仿真软件3套,采用一机多模的方式仿真了不同类型机组从电能生产、传输到分配的全过程,最多可同时仿真250多个单元机组或250多个不同电压等级的变电站运行。
学校十分重视中心师资队伍的建设,现已拥有一支教学科研能力强,学历、年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名,中级职称的教师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在读博士教师4名。除此之外,中心还聘请了5名不同专业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的兼职教师指导和辅助仿真中心的教学工作。目前我中心可以开展集控、热控、变电站、调度等现场运行人员的岗前及在岗培训工作,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为现场运行人员做好培训服务工作。
二、主要功能
1.培训功能
机组启停及运行调整培训。对现场运行人员进行冷态启动、温热态启动、停机和机组正常运行调整等培训,使现场运行人员熟悉电力生产的全过程。
事故分析及处理培训。由于现场事故的不可复制性,仿真机通过模拟实时运行中的异常故障,使得运行人员熟悉事故的动作过程,参数的变化规律,并能及时判断和处理各种设备及系统的故障。
控制系统组态、参数整定培训。利用开放的控制系统组态功能,对控制系统进行模块建立、系统搭接、参数整定、动态调试等培训。
2.实习功能
对学生进行正常工况下的运行实习,使其熟悉电力生产,输送的整个过程。事故工况下,让学生了解事故现象、原因、及处理过程。
3.研究功能
热力设备和热力过程分析。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热力系统模块,对各种热力设备和热力过程进行分析,从而对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及变化的特点进行研究。
电网分析。通过建立友好的仿真平台,利用历史或实时模型进行电网的潮流方式、故障、保护、稳定、事故校核等分析。还可进行事故预想、事故重演等方面的研究。
控制系统分析。通过灵活的组态功能,对控制系统进行调解过程和品质的分析和研究。
为更好地挖掘软件系统功能,我们在充分利用系统提供软件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开发能够为教师培训和科研提供必要帮助的模块,以便教师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要对系统进行必要的修改,使得系统更加符合学校实践教学和现场发展变化的需要,为教学和科研提供理论验证和科学指导。
三、教材建设
由于我中心承担着学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热能动力工程、自动化等多个专业的实习教学任务,同时肩负现场电网调度、变电站、电厂集控运行、热控等多个环节的对外交流、技能竞赛和培训工作。为尽快使这些工作走上正轨,使学员通过实习、培训得到最大的收获,根据不同专业具体要求,结合不同仿真软件的特点,编写了《电网及变电站运行分析与仿真》,《300MW(中储)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与仿真》、《300MW(直吹)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与仿真》、《600MW超临界火电机组集控运行与仿真》、《135MW循环流化床机组机组集控运行与仿真》等五本电力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所有软件的规程、规范、说明、手册及图纸的编辑整理工作,使中心的实习教学和对外交流培训工作走上规范化。
四、对外交流
在保证中心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为充分利用中心软、硬件资源,我们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合作。针对电网调度、电业局、集控运行、变电站、热控等现场运行人员进行岗前和在岗培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电力系统的发展状况,促进仿真系统的不断发展,使仿真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五、主要业绩
1.现场培训
中心过硬的软、硬件环境吸引了大批的现场运行人员,截至目前已培训现场人员达2000人次。
2.竞赛
中心专职教师自2006年以来多次参加全国火电机组集控值班员竞赛的裁判及命题工作。2006年10月首届全国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值班员决赛参加命题及裁判工作。2008年11 月第二届全国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值班员决赛参加命题及裁判工作。2010年8月第七届中电联举办的第七届全国火电机组集控运行值班员竞赛参加命题及裁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