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污染的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9: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治理污染的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养殖业;环境;污染;问题;措施
1养殖业现状
新平是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县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自然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养殖业条件优越。全县拥有天然草场面积28.6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25.8万hm2,有各种经济林园6.4万hm2。畜禽交易市场活跃,畜产品流通便捷,建成年交易肥猪20万头以上的水塘生猪交易市场和年交易大牲畜5万头以上的戛洒大牲畜市场。2016年,全县完成存栏生猪32.8万头、牛9.36万头、羊11.73万只、禽174.46万只;出栏猪40.76万头、牛3.95万头、羊7.57万只、禽453.68万只;肉蛋总产5236.8万kg;畜牧业产值达到13.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7.8%,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截至2016年,全县共发展养殖大户787户,其中:年出栏肥猪100头以上282户(出栏500头以上39户),出栏肉牛10头以上128户,出栏肉羊30只以上286户,存栏蛋鸡1000只以上27户,出栏肉禽2000只以上64户;建成养殖专业村、示范村58个;建成各类养殖小区18个,其中生猪养殖小区8个、肉牛养殖小区7个、肉羊养殖小区1个、禽养殖小区2个;创建省级示范场4个,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66个。猪、牛、羊、肉禽和蛋鸡规模化养殖比重分别为21.1%、14%、21.7%、14.8%和94.1%。随着养殖量的不断增长,养殖排污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排放的污水对周边的水体、土壤与空气等环境造成一定污染,给环境保护带来了较大的压力。以2016年新平县的畜禽存栏计算,畜禽年产粪便108.5万t以上,年产尿液69.8万t以上。
2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
2.1养殖业主环保意识薄弱,对养殖污染缺乏科学的管理
养殖业主对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认识不足,重养殖轻治理,未建设有与养殖相配套的排污处理设施,污水就直接或间接排放到外面的河中,严重影响了周边环境,造成水源污染和大气污染,没有做到环境污染治理与养殖持续发展相协调。
2.2养殖业主片面追求规模,不严格执行国家的环保标准
部分的养殖场受利益的驱动,片面追求养殖的规模,把有限的资金绝大部分投入到养殖生产当中,对环境污染处理设施的投入很少,没有严格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进行养殖污染物排放,给养殖污染治理带来了困难。
2.3养殖业污染环境治理经费不足,措施简单不到位
养殖业污染环境治理是一项工作难度大、资金投入多的工作,养殖业主有心无力,治理以应付为主,只能建设一些体积小的沼气池、化粪池等处理设施,污水经简单处理后就直接排出外面,造成了较大的环境污染。
3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
3.1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畜牧法》、《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及《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等相关法律法规,让老百姓充分认识养殖污染的危害,提高清洁养殖意识,自觉参与养殖污染的治理行动,积极引导养殖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2严格执行环保要求,进行科学选址和布局
按照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严格规范养殖场的选址,进行科学布局,避开禁(限)养区,因地制宜,种养结合。规模养殖场要有严格的环境审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满足动物防疫条件,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完善环保“三同时”(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大型畜禽养殖场,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其他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3.3推行生态养殖模式
坚持种养结合,统筹考虑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能力,科学规划农牧业发展布局,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发展,实现区域内种养基本平衡,畜禽粪污就地就近消纳。大力推广“畜禽—沼—果(菜、草)”等生态养殖模式,实施养殖规模与种植规模配套,达到循环利用种养双赢目的。将畜禽粪便进行沼气发酵无害化处理,沼渣沼液作为植物种植有机肥,利用沼气副产品沼渣沼液部分替代化肥农药,从而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提高治污效果和资源综合利用率。
3.4加大环保治理力度
坚持落实责任,明确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规模养殖场主体责任,探索建立强制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制度,加强监督和管理;坚持市场化运作,完善激励政策措施,鼓励和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建立有效的可持续运营长效机制。积极落实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治污设施建设资金的扶持政策,推进干清粪、沼气池等污染治理措施建设,重视对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建设的源头管理,完善治污处理设施,减少和控制生产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3.5应用新技术对粪污进行处理
篇2
【关键词】土壤污染;现状;种类;影响;治理措施
一、引言
土壤是指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其厚度一般在2m左右[1]。土壤一旦受到污染,将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粮食产量将出现下滑趋势。因废气物的任意排放、放射性物质、有机化肥和农药的污染等使得土壤营养急剧下降,土壤的净化功能、储水功能等面临丧失的危险。近几年,人口数量猛增,生产业和工业迅猛发展,其产生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的废气物也随之增加,这些有害物质不断进入到土壤中,使土壤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土壤内部结构的正常运行。土壤是万物的根,我们不能再让它进一步的被恶化,因为最终受害的是人类,保护土壤就是保护我们自己。因此,对土壤的保护行动已是当务之急。
二、土壤污染现状
土壤污染日益严重,致使大量农作物质量降低,甚至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威胁。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化肥和农药不合理的使用
据统计,我国每年化肥的使用量已经超过4100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化肥消费大国[2]。为了提高农产品的增收量,含磷、氮等化学肥料被大量运用,长期使用这些化学肥料,会破坏土壤结构,扰乱土壤内部营养成分的平衡,造成土壤结块,土质变差,储水功能降低等一系列问题。农产品的数量是大大提高了,但其质量却令人担忧。因为过量使用化肥会使一些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吸收过多硝酸盐,动物或人体食进这些含硝酸盐的农作物后,将影响体内氧气的运输,使其患病,严重时甚至死亡。
同样,大量农药的使用对土壤也造成了很大危害。大部分的农药是有机农药,其含有很多有害化学物质,如苯氧基链烷酸酯类农药、多环芳烃、二恶英、邻苯二甲酸酯等等。这些有害化学物质将近1/2会残留在土壤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生物、非生物以及阳光等共同作用下,有害化学物就成了土壤中的组成成分,种植在土壤上的农作物又从土壤中吸收有害物质,在植物根、茎、叶、果实和种子中积累,通过食物,人体和动物食用后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2、重金属元素导致的土壤污染
农用化学物质的过度使用,工业污染的加剧,使得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来源主要有三方面:随固体废弃物进入土壤的重金属,随着污水灌溉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和随着大气沉降进入土壤的重金属。固体废弃物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其中由工业和矿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最为严重。而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重金属,通过日晒雨淋等作用,重金属就会被土壤吸收并扩散。生活污水,石油化工污水,工矿企业污水和城市混合污水是污水的四大来源,污水中含有大量的铅、铬、汞、铜等重金属,污水的任意排放或处理不合理,都将导致污水中的重金属元素转移到土壤中,从而影响土质恶化。所有的这些重金属污染物进入到土壤中后,因其移动性差,停滞的时间长,大部分的微生物难以对其分解,且其可以经过水、植物等介质最终危害到人类。
3、牲畜排泄物和生物残体对土壤的污染
牲畜和人的粪便,以及屠宰产的废物常常没经过有效处理就直接排放到土壤中,其中的寄生虫和病毒就会引起土壤和水的污染,有时还会使土壤中毒,变化土壤原本的正常状态,有害土壤通过水和农作物最终又会危害到人类。
4、污水灌溉对土壤的污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需要大量的水来对农作物进行灌溉。然而,水脉都是相连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一旦没经过科学的处理就排放,使得大量的污水流到农田,被污水灌溉过的农作物就会带有多种有害的物质,致使食用后的人类和动物生病。
5、大气污染对土壤的污染
大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有害物质,经过各种化学物理反应,形成酸雨,酸雨进入到土壤中,使土壤酸化。冶金工业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3km范围的点状污染[3]。这将使土壤成分发生变化,影响土质性质,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6、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主要包括荒漠化、沙尘暴与沙漠化。地球溃疡症是对土地荒漠化的形象描述,自然环境中的水蚀、盐渍化、石漠化等,使得地球的溃疡症越发严重。例如我国的黄土高坡,其土壤成分主要是粉沙,粉沙的粘着力差,又易被水溶解,一旦遇到恶劣暴雨天气,就会被水冲走,既不适合植被的生长,生物的生存,还会造成河床淤积,降低河流湖泊的蓄洪排涝能力。近几年里,我国多个城市沙尘暴出现率猛增,这与滥垦草原,过度砍伐树木而引起的土壤风蚀密切相关。被风蚀侵害的土壤水土流失严重,植被生长困难,使得大部分土地不能被利用。因此导致了大量土地沙漠化,
三、土壤污染治理措施
1、运用科学技术,使用生物或化学方式来改良受污染的土壤,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净化的能力和有机物含量。
2、制定相关的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方法,加强清洁生产。
3、调节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使某些重金属污染物转化为难溶态沉淀物,控制其迁移和转化,降低污染物的危害程度[4]。
4、严格控制废气污染物的处理排放,合理使用农药和化学肥料,科学的进行污水灌溉,减少有害物质进入到土壤中,影响土质变化。
5、采用农业生态工程措施,改革耕作制度,实行翻土换土。控制生产和生活污染源,建立污染土壤修复与综合治理示范点。
6、加强有关土地管理部门的工作力度,完善工作体系,加大土壤科学研究的资金投入。增加保护环境活动,宣传拯救土壤教育活动。
四、总结
因土壤污染而带来的经济损失以及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不容小视的。土壤污染不同于大气污染、水污染那样明显,它的污染因其隐蔽性而被人们忽视。它需要通过复杂的化验检测才能确定其污染程度,而且土壤一旦被污染,要想其恢复正常就非常困难,因为土壤的更新周期相当漫长。所以要加大对土壤保护的力度,提高人们对土壤重要性的认识,保障土壤的环境安全与人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方常艳.土壤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0)54
[2]吴云.浅谈土壤污染与防治[J].现代农业,2010(06)33
篇3
关键词:污染;危害;治理;控制
随着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广度也不断加强,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水、生物乃至外层空间不断受到破坏,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尽管环境污染制定了许多相关的环境污染防治法,但在环境污染防治的法律保护、执行监督方面,还没有切实有效的控制,因此,探讨环境治理的有效措施,促进人类生存的环境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
1 水体污染与防治
1.1 水体污染的危害
被污染的水体中含有农药、多环芳烃、酚、汞、铬等放射性元素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具有很强的毒性,通过饮用水和食物链等途径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积累,造成危害。同时一些生活污水连续排入湖泊等处水体时,造成水中营养物质过剩,造成藻类大量繁殖,水的透明度降低,一些好氧微生物分解,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产生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导致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大量死亡。水生生物之间相互制约,使水环境条件改变,导致水环境的生态平衡。
1.2 污水控制措施
1.2.1 推行清洁生产。本着节约用水、少排污的原则,对形成的污染进行控制。通过调整改善工业布局等调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减少污染源的排放。生活洗涤污水可直接排入排污系统,厕所、厨房产生的污水应经处理系统。设置排水沟和沉淀池。这样不仅提高经济效益,而且更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的目标。
1.2.2 施工污水的处理。砼养护、砂石料冲洗等产生的污水应先排入沉淀池,较严重的施工污水,应在沉淀池中自然干涸蒸发,不得排入污水。
2 大气污染与防治
2.1 大气污染的危害
人类在生活活动中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这类现象称为大气污染。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2.1.1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大气污染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化合物等化学污染物对呼吸道的危害最为常见。污染物中吸入颗粒物、霉菌、种类繁多的化学物质。人们关注机械、款式的时候却忽视了装潢过程中无疑要使用化学制品,造成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甲醛超标问题,生活着这样的污染物环境中可以导致机体皮肤、免疫等系统的损伤,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汽车尾气中还含有多环芳烃,多环芳烃含有多种致癌物质,HC和NOX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太阳光紫外线照射后,产生一种复杂的光化学反应,大气污染对皮肤等也常有刺激和危害,并可诱发心血管、神经系统的疾病。生成化学烟雾,对人体影响甚大。一部分在水中溶解度低,不易为上呼吸道吸收而深入下呼吸道和肺部,引起支气管炎、肺水肿等疾病,使人贫血,智力下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
2.1.2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随污染物的浓度、排放量和接触时间以及生长期、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异。气体污染物逐渐扩散到植物的海绵组织、栅状组织,破坏叶绿素,阻碍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机能,影响光合作用,产生进一步的危害,使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2.2 大气污染的防治途径
2.2.1 改进燃烧技术。能源消费以矿物燃料中的煤炭为主,这些能源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调整能源战略,逐步改变能源结构是防治大气污染的一个重要途径。空气和燃烧料充分混合是实现完全燃烧的,根据除尘过程中粒子分离的原理,过滤除尘;电除尘;声波除尘。 采用静电除尘和布袋除尘器。需要注意及时清灰,在高温或强腐蚀性气体下操作。
2.2.2 二氧化硫控制技术。主要控制方法是清洁能源替代;将煤炭转化为清洁二次燃料,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能源,利用催化还原法;吸收法;固体吸附法。可按使用吸收剂或吸附剂的形态和处理过程将回收法分为干法、湿法两类。
2.3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逐步改变产业结构过度重型化的局面
优化能源生产结构,高效优化发展煤电,鼓励煤电联营,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将以煤炭为主的污染型能源转变为以电力、天然气、风能等优势能源为主的清洁型能源。
3 土壤污染与控制措施
3.1 土壤污染物质
一般是指进入土壤中并影响土壤特性的物质,分为有机物类;重金属污染物;放射性物质;致病的微生物。
3.2 土壤污染的防治
3.2.1 生物治理措施。取土场和弃渣边坡绿化土地整治,以农田为优先考虑。重视事前保存表层土壤,才有利于事后恢复。
3.2.2 自动控制设计安全防范措施;利用紧急救援站或有毒气体防护站设计。设置危险目标为装臵区、贮罐区、环境保护目标。
在制定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时,必须考虑因地制宜、切实可行的方法,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加强对土壤污染区的监测和管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4 固体废物的污染与防治
4.1 固体废物的污染
固体废物通常是指人类在生产和生活活动中丢弃的固体和泥状物质,包括从废水、废气中分离出来的固体颗粒。这些濡染唔侵占土地;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水体;对大气的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4.2 固体废弃物控制措施
4.2.1 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一般不可回收生活垃圾应统一倾倒至现场指定的垃圾堆放点。施工中产生的碎砖瓦、砂石等废料,应由施工班组清运指定的建筑垃圾堆放点,有后勤部门联系环卫部门定期清运。对于一些无害化污染,固体废物的无害污染经过适当的处理或处置,使固体废物无法危害环境,常用的方法有:土地填埋;焚烧法;堆肥法。
4.2.2 可回收的固体废弃物由产生废弃物的部门统一存放,在现场指定地点,利用对固体废物的再循环利用,回收资源。各种有毒、有害废弃物,由产生部门放在现场指定投放点,积极宣传环保知识,并检查执情况,应立即纠正。根据具体的行业生产特点而定,还应注意具有竞争力及能获得经济效益等因素。
5 噪声污染与防治
5.1 噪声的污染。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统称为噪声。如设备轰鸣声,机械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等等,噪声污染属于感觉公害,它与人们的主观意愿有关,与人们的生活状态有关,因而它具有与其他公害不同的特点。
5.2 噪声控制措施。降低声源噪声,严格控制如材料切割\开孔、钻洞等强噪声作业时间,早晨作业不早于6:00时,晚间作业不超过22:00时,避开午休时间。
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对由空气柱振动引发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治理,采用安装消声器的措施。以隔声、吸声为主屏蔽性措施。如:利用天然地形和保护对象之间的屏障,或利用构筑物做隔离屏蔽;或安装声屏障等。产生强噪音的机械设备,应安装在有护的工作棚内以降低噪声扩散。依据图纸预留好孔的位置,确需开孔、钻洞的部位,施工单位项目部环境管理人员做好噪声监控。
参考文献
[1] 孙瑞菊.城市建设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对策探究[J].科技风,2010.10.
篇4
关键字:环境空气大气污染预防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等事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煤和石油的大量使用,将产生的大量有害物质和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排放到大气中,当其浓度超过环境所能允许的极限并持续一定时间后,就会改变大气特别是空气的正常组成,破坏自然的物理、化学与生态平衡体系,从而危害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健康,损害自然资源及财产、器物等,对污染问题进行控制处理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环境空气的质量标准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标准。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对本标准中未作规定的污染物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本标准中的污染物浓度均为质量浓度。本标准首次于1982年。1996年第一次修订,2000年第二次修订,本次为第三次修订。本标准将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环境保护要求适时修订。自本标准实施之日起,《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修改单》(环发〔2000〕1号)和《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 9137—88)废止。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功能区分类、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平均时间及浓度限值、监测方法、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及实施与监督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与管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8971空气质量飘尘中苯并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T 15264 环境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15432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GB/T 15439 环境空气 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HJ479 环境空气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测定盐酸萘乙二胺分光光度法 HJ482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483 环境空气 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HJ504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HJ539 环境空气 铅的测定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暂行)HJ590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618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重量法 HJ630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技术导则 HJ/T193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 HJ/T 194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 2007年第4号)《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2010〕33号)
二、大气污染的成因
1、大气污染的含义
大气污染是指人类生产、生活活动或自然界向大气排出各种污染物,其含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使大气质量发生恶化,使人们的工作、生活、健康、设备财产以及生态环境等遭受恶劣影响和破坏。污染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天然污染源是指自然界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地点或地区,如排放灰尘、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污染物的活火山、自然逸出的瓦斯气,以及发生森林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地方。
2、废气污染的成分
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和人类健康威胁较大且绝对排放量较大的废气主要包括:含NO x、SO2、P、As、PH3、CO、HF、C2HCl3、C2H3Cl3,等污染物的有毒气体及其他气体。
原因分析
(1)城市建设是影响大气质量的关键原因
1)市政建设。城市马路普遍存在道路斜坡问题,即马路两侧的人行板道明显高于路面而且与路面垂直,呈“凹”字型。致使马路上的灰尘不能吹走,而且越积越多,这也是引发扬尘天气的直接原因。
2)工业布局。工矿企业的分散性使城区的大气污染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工业生产过程。化学工业、煤炭工业等,就是国家的重点发展部门,而且这些工矿企业大多数成为大气污染的主力军。
4)交通运输。近些年来,交通运输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来,私人轿车的数量急剧增多。排放的尾气中夹杂着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因素。
5)绿化。一些新兴的工业城市,绿化还没有跟上工业发展的步伐。只有政府、一些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内部绿化已基本达标,而整个城区的绿化却远远达不到要求。
(2)地形与气候因素是影响大气质量的重要原因
地形地貌和气象条件特殊,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
三、治理大气污染的措施
1、防治大气污染的途径
大气污染防治的途径很多,主要有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推行清洁生产工艺、合理使用煤炭资源、强化大气环境管理、进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应用绿色植物净化大气等。
(1)推行清洁生产工艺是实现清洁生产、减轻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2)调整能源战略,采用清洁能源。大力开发水利资源,有步骤地发展核能,努力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我国水能资源仅开发5%,还有95%待开发,大力开发利用水利资源是调整我国能源战略、改变能源结构的首要任务。
(3)采用高新技术,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推广型煤,改进燃烧方式。
(4)依法强化城市大气污染管理,进行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
2、对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监测
大气中的有害物质是多种多样的,不同地区污染类型和排放污染物种类不尽相同,因此,在进行大气质量评价时。应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大气环境指标。大气中常见的污染物有总悬浮颗粒物、降尘、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烃、铅、氟化物、臭氧和苯并芘。颗粒物质的测定:颗粒物质是大气污染物中数量最大、成分复杂、性质多样、危害较大的一种,它本身可以是有毒物质,还可以是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运载体、催化剂或反应床。在某些情况下,颗粒物质与所吸附的气态或蒸汽态物质结合,会产生比单个组分更大的协同毒性作用。
3、综合整治
大气污染综合整治规划是根据城市大气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功能区划并按拟定的环境目标计算各功能区最大允许排放量与削减量,从而制定污染治理方案。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采用落后燃烧方式燃煤和汽车尾气引起,由此而来的首要污染物是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因此规划的远景目标应该是改进落后的燃煤方式,提高燃烧效率,尽量使用气体燃料、型煤、太阳能、地热等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实行区域集中供热,提高道路硬化率,通过强化污染源治理与提高污染控制技术等手段创建无烟控制区。调整工业布局,根据大气自净规律科学便理的利用大气环境容量,强化污染源的治理,降低污染物的排放量,通过技术与行政的手段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提高城市绿化率、选择抗污染性好的树种,大力发展植物净化。
结束语:
目前,我国人均耗能水平还很低,是世界人均的l/4,能源消耗量也呈现大幅度上升趋势。近期内,我国的能源结构仍将以煤为主,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会加重我国大气污染程度。因此,我国大气环境质量发展趋势不容乐观。我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还需以命令控制型与法律、法规手段为主,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环境经济手段将是我国环境政策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张震.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1(06)
篇5
关键词:国内 土壤 重金属污染 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14-01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措施是必要的,以此来保证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在1983年我国对土壤环境容量做了初步研究,并提出了相关理论,如土壤重金属的生态效应等。我国目前围绕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基本原理提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如工程措施、物理修复、化学修复、生物修复和农业治理措施。
1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中的经典,工程措施主要就是指客土、换土和深耕翻土这些治理措施。针对土壤重污染区一般会采用客土和换土的方式,而对于土壤轻污染区一般则选择深耕翻土这种方式。工程措施具有独特的优势,如彻底性和稳定性。但是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工程措施工程量大,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并且土体结构也会因这种措施而遭到破坏,进而导致土壤肥力越来越低。除此之外,采用工程措施换出的污土,还需要再次处理,工序较为复杂。
2 物理修复
物理修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措施中最早的一个治理方法,其比较适用于污染面积小的土壤。物理修复是一种治本的治理措施,但是如果发生二次污染,那么这种措施很容易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肥力降低。物理修复主要包括改土法、热解析法、玻璃化技术、电动修复。(1)改土法。这种方法所包含的方法与工程措施相类似,即客土法、换土法和深耕翻土法。这种方法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应用较为普遍,其彻底性和稳定性占据优势。但是随之新兴技术的开发,这种方法逐渐被取代。(2)热解析法。这种方式适用于一般容易挥发的重金属污染区,通过加热的方式,将这些重金属污染物从土壤中挥发出来,这种方法对治理由于汞而引起的污染非常奏效,并且可以将汞进行回收。但是这种方式很容易破坏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和结构水,并且如果没有将汞及时彻底回收,很容易造成大气二次污染。因此,这种方法应用较少。(3)玻璃化技术。采用这种方法之前需要在被污染的土壤里面埋下导电材料,通过电极使土壤融化,冷却后形成玻璃态物质。这种方法应用较为复杂,而且成本较高。但是,玻璃化技术非常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治理。(4)电动修复。电动修复就是指在污染土壤中通电流,金属离子等向电极运输,经工程化的收集系统集中收集处理。电动修复不需要搅动土层,是一种经济可行的方式。该技术最先是由美国所提出,目前在我国也应用较为广泛,其已经进入商业化阶段。
3 化学修复
化学修复就是向污染的土壤中加入一般化学物质,如改良剂等,改变理化性质,使土壤发生化学反应,降低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化学修复成本较低,但是其很容易“反复发作”。化学修复主要包括化学固化法和化学淋洗法。
(1)化学固化法。化学固化法就是在污染土壤中加入化学试剂,让其与土壤中的重金属发生反应,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生物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在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中已经应用过多种金属氧化物、生物材料、有机质高分子聚合材料,通过这些物质,改变土壤介质的酸度。
(2)化学淋洗法。化学淋洗法就是在污染土壤中加入淋洗液进行淋洗,将土壤固相中的重金属转化到土壤液相中,最后将液相回收处理。我国通常运用的淋洗液有无机酸、表面活性剂、EDTA等。这种方式对于污染较轻的土壤比较适用,虽然对于重度污染的土壤也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但是需要较大的成本。加之,淋洗液如果没有使用得当,很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土壤变性。
4 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利用微生物、植物的代谢来治理污染物。利用修复可以削弱土壤重金属污染物的毒性。与上述治理措施相比,生物修复在达到治理目的的同时,降低成本,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生物修复包括植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技术。
(1)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就是以植物忍耐和超积累某种重金属的理论为基础,利用自然生长的植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清除。植物修复主要包括植物提取、植物挥发和植物稳定。1)植物提取利用重金属积累植物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吸取出来,将其转移到地上,进行集中处理,达到治理污染土壤的目的。目前常用的植物有油菜、荠菜等,主要除去由铅、镉等重金属造成的土壤污染。1999年在我国发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砷的超富集植物――蜈蚣草。从1999年至今有很多专家对蜈蚣草清除土壤重金属的污染进行研究,如谢景千、雷梅、陈同斌、李晓燕、顾明华、刘晓海在《蜈蚣草对污染土壤中As、Pb、Zn、Cu的原位去除效果》一文中验证了蜈蚣草对土壤污染具有很大的修复潜力。2)植物挥发主要是利用植物的根系,通过根系吸收重金属,并将其转化为易挥发的气态物质,从而达到治理土壤污染的目的。植物挥发主要是对Hg、Se等重金属的清除。目前常用的植物主要有卷心菜、胡萝卜、水稻、海藻等。3)植物稳定利用一些植物促进重金属的转变,将其转变为毒性低的形态。植物稳定不会改变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只是改变其形态。这种方式适用于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的污染土壤防治。
(2)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毒性、提高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以及吸附积累重金属的方式来实现清除污染的功能。如利用变形杆菌将汞离子转变为汞元素,最后将会有四分之三的汞元素挥发掉,进而达到降低汞的毒性。
(3)生态修复技术。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是通过蚯蚓-植物-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蚯蚓是一种能提高土壤自净能力的一种动物,目前我国很多学者对蚯蚓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方面做出很多研究,如冯凤玲、成杰民、王德霞在《蚯蚓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前景》一文中对通过蚯蚓、植物、微生物构建的生态修复系统的应用,阐述了生态修复技术在防治土壤重金属污染中的可行性和发展方向。
5 农业治理措施
农业治理就是通过改变农业管理制度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如控制土壤水分、选择化肥、选择农作物的方式,成本低,周期长。
6 结语
综上所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采用工程措施、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成本较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采用农业治理措施虽然成本低,但是周期长;而采用生物修复不仅效果好,而且成本低,不容易发生二次污染,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由此可见,生物修复势必成为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也是相关领域专家今后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焦丽香,郭加朋.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与治理进展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155-156.
[2] 翁添富,高建培,易锋,等.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科技导报,2009(4):93-97.
[3] 罗强,任永波,郑传刚.土壤重金属污染及防治措施[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4(2):42-46.
篇6
关键词 环境保护;水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3-0105-02
1水污染治理的目的
1.1我国南北地区水资源分配不足问题的解决
我们北方地区存在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对比南方而言要严重许多。面对目前不容乐观的形势状况,我们需要做的则是将污水资源作为核心,运用合理科学且全面的治理方法,使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综合利用,特别是对于工业发达且密集的地区,应将城市内的排水管网建设及污水处理企业的污水排放工程的建设实施积极规范调整。而对于南方城市而言,存在发达的降水量,水资源的水容量相对充沛,结合该优势,我们应对大海的自身条件实施积极运用,存在天然净化的能力,运用合理科学地的规划布局,使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河流湖泊的地理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在实践过程中达到最大化地运用。
1.2城市建设和改造的加强,对城市建设实施合理规划,从而对居民生活空间进行营造
应运用有计划地对城市严重污染地段实施改造及治理的综合运用,在水污染治理中使城市市民得到积极地参与,与附近企业和单位相互配合,对区域责任进行划分,从而对污水处理系统实施最大努力地建设。在城市建设中,难免会有工业污染情况出现,而工业污染排放的污染物大多都是污水处理系统。由于排放过程中的污染物会随着工厂生产种类的不同而排放不同的污染成分。通常情况下,国家规定的工业污染排放治理是根据谁污染、谁承担和谁治理的原则。然而对于具有难以降解的重金属有机物污染物和高浓度废水排放企业而言,应采用科学的污染治理方法,要求必须在场内处理完成后方可实施排放。在农业污染方面,会有大量的农药和化肥用量,在我国一些地区仍处于荒废状态。为了使土地质量得到提升,我们应对农业研究进行加强,尽可能使化肥的使用数量减少,提倡农民对有机无害肥料进行使用。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及时有效地整治水污染状况。
2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我国,环境保护的提出相对较早,我国相关部门和机构应结合环境保护问题对一系列的环保目标进行制定。特别是在开放改革之后,我国的经济出现了飞速发展,社会有快速的转型进程,政府部门与资源环境现状相结合,对诸多环境保护措施提出。对于社会公民而言,虽然并没有在国家和社会的环保事业得到直接参与,但在工作和生活中应与自身的行为进行调整,从小事着手,自觉做到环境与资源的保护。例如:公共洗手间内发现水龙头没关时,应自觉关闭水龙头。或在对电池进行使用之后,应运用分类整理的方法,向专门的回收桶内进行投递,禁止在垃圾堆上直接丢弃。另外,在超市购物时,应自备购物袋,将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率减少。诸如此类,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应从小事入手,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力度提升。
简而言之,公民的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从环境意识形成的,关系到公民自身的受教育水平,因此,相关部门要想对环境保护工作做好,则应先从思想教育工作开始,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大力宣传,从而使公民在环保事业中自觉参与。从内容上看,环境保护不仅是保护动植物及森林,而且还是保护及防治大气和水,不仅包括预防和治理各类大型污染源,而且还包括处理各类细节。开展环境保护工作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开采和利用资源的过渡,作为资源紧缺的一种保护措施,随着宣传环保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现阶段,几乎不会有人反对环境保护,自觉做到环境与资源的长久保护,还有较多工作等着去做。首先我们应对全民环保意识进行树立,具体来说就是资源与生存意识的树立,使大家认识到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关系。
作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行动和主要任务之一,环境保护的意义极为显著。在我国,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并对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进行制定和颁布,促使这一基本国策的贯彻执行得到保障。可见,环境保护对社会发展及人们生存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逐渐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水污染治理的措施分析
3.1法律法规的完善,管理强化,使国民素质得到增强
将《水污染治理法》、《水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贯彻执行,同时对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完善,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法律体系。对污水排放单位的监督与管理实施加强,从重处罚违法排放的工业企业,对总量控制实施严格实行。另一方面还可以对一定的排污费用进行收取,建立排污权交易费基金,用于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相扶持,使企业污水预处理的经费压力减轻,充分调动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性。
使全民树立以生活污水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使水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构建累进加价的水价制度,运用经济杠杆,实现用水节约及排污减少。政府部门对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和补贴实施加大,运用政策的改革及扶持,促使污水处理企业向市场化迈进,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从而达到良性循环的目的。
3.2水域和饮用水源管理的加强
整体对流域用水和排水进行规划,而不是仅限于每个城市自己城区河流的管理,对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和河湖疏浚方案进行制定,使水体自净能力得到提升。严格按照各地划定的水功能进行执行,禁止排放至饮用水源地内。
3.3传统观念的改变
在人们心里,由于“先污染、后治理”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与水污染代价的控制相比,水污染治理的代价相对较高,所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应运用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实施深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促使环境保护深入人心,同时将人们偷排乱排的问题实施改变。
3.4对再生水资源和循环用水进行充分利用
由于我国水资源利用率在50%以下,且重复利用率仅为20%左右,使水资源利用降低,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和严重浪费问题得到加剧。现阶段,通过处理的污水已经在冷却水生产、生活杂用水以及园林绿化等领域得到使用,但使用范围较小,若通过处理再生水,使其满足地下水质量标准后即可向地下回灌,采用补充水源便于后期运用。对建筑中通过对水系统和工业冷却水循环系统推广的加强,在集中的工业园内,运用生产生活分质供水,使不同水质的利用程度得到提升,从而有效降低水处理的成本。
3.5改变产业结构,对清洁生产实施推广
生产力状况和科学技术水平对社会产业的结构进行确定,同时将社会生产的性质得以反应,发展水平与社会字样的实际利用状况。随着我国科学水平和生产力发展的提升,各种新产品的种类和结构会有不断变化出现,所以,应加大对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力度,从而与传统的产品进行替代。同时对生产程序和技术实施积极改进,促使清洁和绿色生产得以实现,作为工业水污染减少的根本途径,应对绿色产业实施大力发展。对于生产来说,清洁生产主要包括原材料和能源的节约,将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得到淘汰,并在生产过程中排放物和废物全部离开之前,应尽可能将其排放量和毒性减少。对于产品来说,清洁生产的宗旨是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减少对人类及环境产生的影响。
3.6审批和验收项目的严格化操作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们需求量的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新型项目得以形成,导致环境面临着一项新的挑战。所以,对于新项目,无论规模的大小,都应对可行性和生态进行评估,特别是评估水资源污染状况,会对水资源产生严重影响,导致污染问题形成。当企业无法有效解决时,应将该项目的建设实施坚决杜绝。在项目建成并投产之后,应对企业是否存在偷排乱排的现象进行定期检查。
3.7对国外先进技术设备进行引入,重点落实在人才的培养
通过对国外先进水环境恢复技术的运用,与国情相结合,对满足我国国情水环境恢复技术的理论及方式方法实施研究。使环保产品与产业的发展进行加速,进一步将水污染防治设施的产品标准、自动控制性能以及成套化得以提升,对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成套处理技术进行大力开发。运用生物、物力及化学手段,使水环境恢复过程得到加速。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及制度,实现环境处理人才的有效培养。
4结论
综上所述,作为生命之源,水在人类生活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城市水污染问题的无法解决,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产生制约,危害群众的健康,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现阶段,我国存在严峻的城市水污染问题,必须被人们所关注,因此,应对水污染问题的研究力度实施加大,切实找到合理可行的水污染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篇7
一、甲醛的理化性质
甲醛(HCH0)是―种无色有强烈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190C左右,常温下易溶于水、醇和醚中,其35%~40%水溶液称福尔马林。甲醛是简单醛类,光照射时易催化分解。当室内湿度大时,易溶于水雾中,滞留室内。甲醛常温下易挥发.且温度越高挥发速度越快。
二、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及作用机理
甲醛自1859年最早由AM Butlerov第一次发现,1868年首次由甲醇中提炼出来,直至1957年英国进行第一次人体暴露实验,现今已进入分子毒理学的研究阶段。但作为头号室内装修型化学性污染物,其毒性作用分子机理尚不清楚,然其具有两大毒性(1)遗传毒性和致癌作用,包括DNA链断裂、DPC、DNA―DNA交联和鼻腔组织病理学改变和细胞增殖作用等(2)气道刺激作用和甲醛的免疫毒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生殖毒性;已为人们所共知。在我国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刘君卓教授对甲醛流行病学和毒理学研究最为全面,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室内空气甲醛卫生标准(0.08mg/m3)甲醛为原浆毒物质,在我国有毒化学品优先控制名单上高居第二位。甲醛已经被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研究表明:甲醛具有强的致癌和促癌作用。大量文献记载,甲醛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其浓度在0.06~0.07mg/m3时,儿童就会发生轻微气喘。当空气中甲醛含量达到0.1mg/m3时,就有异味和不适感;达到05mg/m3。可刺激眼睛,引起流泪;达到0-6 mg/m3时,可谓引起咽喉不适或疼痛。浓度更高时,可引起恶心、呕吐,咳嗽胸闷,气喘甚至肺水肿;达到230 mg/m3时,会立即致人死亡。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的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辰综合症、引起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力下降等。
(一)甲醛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大量动物实验证明,甲醛对免疫系统有抑制能力,并具有致癌作用。通过吸入染毒法观察甲醛会使小鼠免疫器官质量下降,并引起小鼠T淋巴细胞数目明显减少,而高剂量甲醛可引起抗体形成细胞明显减少,且引起小鼠足垫肿胀部位单核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可见,甲醛能影响并降低动物的免疫力。董红燕等人研究了甲醛对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甲醛的急性细胞毒性较小,但能引起脉鼠肺巨噬细胞DNA蛋白质交链和DNA单链断裂,且交链与断裂程度与甲醛浓度有关:表明甲醛对呼吸系统深部细胞具有遗传性损伤,证实甲醛具有遗传毒性。
2.甲醛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近几年来才有报道,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会导致人体免疫功能紊乱。
(1)不同接触甲醛人群免疫系统的变化。甲醛对人体影响的个体差异较大。(详见表一)。大多数报道作用浓度均在012 mg/m3,以上,个别报道作用浓度0.06mg/m3~0.07 mg/m3。时,可使儿童发生气喘。美国对900幢住宅中近2000户居民调查显示,当甲醛浓度高于03mg/m3时,有近90%的人述说感到眼刺激.74%以上的人感到鼻和呼吸刺激,有42%~83%的人出现头痛。目前,通过调查显示,在我国,办公室和居室空气中,甲醛的超标率大于70%。据李汉珍等报道,住进装修后的居室1个月,其甲醛浓度为0.14mg/m3,超过国家标准0.12mg/m3。被调查人中有50%的有头痛、眼刺激、气味刺激和皮肤刺激感觉。头晕者60%、记忆力减退70%、鼻刺激80%、睡眠不好90%。此外,长期低浓度甲醛蒸气可损伤作业工人的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长期慢性吸入甲醛浓度0A5 mgin。,可导致慢性呼吸道疾病增加。产生头痛、衰弱、焦虑、眩晕、神经系统功能降低。吸入高浓度大于60mg/m3~120mg/m3甲醛可导致肺炎、喉和肺水肿、支气管痉挛、泡沫痰甚至呼吸循环衰竭致死。据报道接触高浓度甲醛不仅抑制了细胞的免疫,同时促使体液免疫的异常性增强,具有自身免疫的性质。
而且短期接触相近浓度甲醛的人群对其免疫毒性反应更敏感。
(2)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长时间暴露在甲醛中,甲醛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并在人体内快速代谢成甲酸二氧化碳单位代谢物。甲醛及其代谢物还可与氨基酸、蛋自质、核酸等形成不稳定化合物,转移至肾、肝和造血组织发挥作用,影响机体功能。长期接触甲醛神经衰弱、黏膜刺激症状的发生率与不接触甲醛者相比明显提高,具有显著差异,且这种差异随接触时间增长.而越明显。
(二)甲醛具有致癌性
动物实验表明甲醛为致癌物质,其对人的致癌性尚无确切证据。据美国对甲醛接触人群与非接触人群研究,没有发现超额死亡病例。但动物实验证明,甲醛能引起大鼠鼻腔扁平细胞癌。连续吸入1920 mqln。甲醛两年后,有50%的大鼠诱发出鼻腔癌
1.甲醛与胃癌关系。据刘金玲等对山东、上海等4个工厂5875名工人研究。结果表明接触甲醛组胃癌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接触组。用Poisson回归调查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接触年限等变量后仍具有显著性(P
2.甲醛与肿瘤关系。动物研究表明甲醛既是致癌剂又是促癌剂,对人尚未有统一的结论。但许多报道显示暴露在甲醛中的人群肿瘤死亡率显著高于非暴露的人群。
三、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来源
室内空气中甲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用作室内装饰的胶合板、细木工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刨花板等人造板材。因为甲醛具有较强的黏性,还具有加强板强度及防虫、防腐的功能,所以用来合成多种黏合剂。目前生产人造板使用的胶合剂是以甲醛为主要成分脲醛树脂,板材中残留的和未反应的甲醛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据日本横滨国立大学的研究表明,室内甲醛的释放期比较长,可达到3―15年。
2.含甲醛成分并有可能向外界散发的其他各类装饰材料,如贴墙布、贴墙纸、油漆和涂料等。
3.有可能散发甲醛的室内陈列及生活用品,比如:家具、化纤地毯、泡沫塑料等。
4.燃烧后会散发甲醛的某些材料,比如:香烟及一些有机材料。
上述有可能散发甲醛的材料在高温、高湿、负压和负载条件下会加剧散发的力度,其中,各类人造板材的甲醛散发是形成室内空气中甲醛的主体。
四、室内空气中甲醛的治理方法
篇8
【关键词】水质;污染;治理措施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效的带动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相应的对居住环境和城市整体环境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景观水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但由于起步晚、发展慢,特别是管理措施不到位,导致景观水的水质逐渐发生了变化,有些水质变化较为严重的地方,已经影响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但仍然未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现有的处理方式大部分还仅限于假山、喷泉,而这些处理方式又极易造成藻类的旺盛繁殖,而出现发臭的情况。因此,只有采取正确的水源保护和水处理措施,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水质。
1.水质污染的主要原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景观水已经成为生活小区或者城市整体环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城市绿地、公园建设和大型标志性建筑中,景观水池越来越常见。而且水景住宅也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个热点,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能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使空气更清新,使小区更加充满活力。
水环境与人们的生活质量紧密相关,随着水环境的恶化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形势,自然黑臭河道难以治理,而新的河道又不断被污染。人工湖水的水质将面临巨大的考验。由于自然环境和水文环境的影响,许多人工湖水质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而造成污染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流
一般情况下,人工湖周围都会存在大片的草坪或绿地,在施肥与农药喷洒的过程中,植被与土壤中会有大量的污染物残留,最终将随着地面径流或地下渗流而进入水体中。
1.2初期雨水
洗涤、溶解了空气中和地表面上的污染物后,初期的雨水必然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相关数据显示,被污染后的雨水含磷量达到了0.07mg/L,氨氮的浓度含量约为1.0mg/L。
1.3养殖污染
喂养水中的鱼时,投入过多的食物以及鱼类的排泄物造成的污染。
1.4水生植物
水生植物的季节性死亡、腐烂造成的水体污染。
1.5底泥
上述各种对水体造成污染的杂物,由于各种原因沉积到池底,经一定时间会分解,释放到水体中后造成污染。
1.6水体中溶解氧
景观水中的观赏鱼、水体植物等在生长过程中,造成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持续下降,从而使得水体变黑,发出臭味。
2.改善景观水质量的几点建议
2.1物理法
2.1.1引水换水方式
造成水体透明度降低的最主要原因是水体中的泥、沙等悬浮物的增加,当水质变得混浊时,可通过引水、换水使得水中的杂质释放出来,从而改善水的质量。
2.1.2循环过滤的方式
水体的大小在景观水设计之初就应当作为主要因素而被重点考虑。设计配套的过滤沙缸和循环用水泵,同时埋设循环用的管路,可以用作水质保养。
2.2物化法
2.2.1混凝沉淀法
混凝沉淀法处理的对象包括水中的胶体杂质和悬浮物。在处理悬浮物时,处理的效果随藻密度的大小而有一定的区别,如果密度过高,会给处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降低了除藻率。混凝沉淀时,还能去除一定的磷。
2.2.2加药气浮法
根据微细气泡产生的方式,气浮净水法可分为分散空气气浮法、电解凝聚气、生物气浮法,以及溶气气浮法等。目前,在做加药气浮法的选择时会更多的选择部分回压力溶气气浮法,主要由于其能取得显著的处理效果,而且对于能源的损耗较少。
2.3生化处理法
2.3.1生物接触氧化
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一般会选择生物接触氧化的方式。这种方式在去除CODMn、NH3-N方面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分别可达到20%-30%及80%-90%。如果景观水在注入水的初期有机物含量过高,或者后期补水时含有过高的有机物,都可以选择生化处理工艺去除污染物。目前在我国,在去除有机物方面最常见的是生物接触氧化物法。这种方法既能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缩短水力的停留时间,而且减少了占地面积、并能承载较大的容积荷载,能够承担较大的负荷冲击,而且不会出现污泥膨胀等情况,在管理方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运行稳定。一般来说,生物接触氧化利用的是原水中自然存在的细菌,有时也会加入一部分人工培养的细菌。
2.3.2光合细菌
我国在处理微污染水源时更多的选择生物接触氧化法,而国外,如澳大利亚、韩国等国家则更多选择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细菌。光合细菌能够通过对光能和氧的利用,将微污染水源中的无机碳源和有机碳源以及其他各类营养物质转化为菌体,从而完成水质净化的任务。这种净化方法操作简单,免去了构筑物的建设过程,减少了基建费用的投入。但是菌种则需要较多的投资,同时由于光合细菌属光能自养菌,不含有硝化及反硝化菌种,而使得去除磷、氮效果不明显,其去除比例仅为COD:N:P=100:5:l,而不能解决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
2.4膜生物反应器
在膜生物反应器中,通过微滤膜或超滤膜将进水与出水隔离开,同时在进水部分培养活性污泥或投入培育好的活性污泥,并曝气。这样可以使出水水质具有驱除COD,NH3-N的功效,而且具有极高的浊度去除能力。
2.5生态处理法
2.5.1 PBB法
PBB法指的是原位物理、生物、生化修复技术,具体来说就是增加水体中含氧量,并定期接种有净水作用的复合微生物。PBB法在去除硝酸盐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即通过有益微生物、藻类、水草等的吸附作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其它不良影响的出现。在底泥深处,厌氧环境下将硝酸盐反硝化成气态氮,然后再上升到水面,最终返还到大气。另外,虽然磷、氮的抑制与去除机制不同,但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有着一样的要求,即需要充足的氧。因此,氧是治理水环境的首要条件,而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2.5.2生物滤沟法
生物滤沟法指的是把传统的砂石过滤并将其与湿地塘床相结合的处理方法。这种方法采用多级跌水曝气方式,有效地控制出水的臭味、氨氮值,并改善去除有机物的效果。生物滤沟好氧段因填料的不同,可分为卵石段和炭渣段,而后则分别是植物床和生态净化沟,最后出水经清水槽,而排出清水。
3.结束语
城市中大量景观水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城市热岛效应。而随着城市居民用水量的增长,导致城市给水系统难以满足人民的生活用水需求,因此加强城市生态用水量控制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城市景观水微污染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保证城市生态用水、美化城市环境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低成本的水污染净化强化功能技术、具有中国园林特殊景观的微污染水生物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能够满足景观水污染问题的有效处理,同时也协调了景观水与环境的关系。另外,景观水水质污染问题的改善,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美景的发展,从而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所以,景观水水质污染问题的解决,不仅改善了环境,而且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科]
【参考文献】
[1]黄光辉.浅谈城市景观水的处理方法[J].活力,2010,3.
[2]蔡昌凤,徐建平.景观水微污染控制[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3,18.
[3]闫永久.景观水污染分析与处理[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15.
篇9
[关键词]突发性水污染 应急监测 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K928.4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4-239-1
突发性水污染的特点是影响面广、后果严重、处理费力等。应急监测工作可以及时的掌握水污染的情况,准确的预测污染进程,有效的实施对污染的控制措施,切实的保障人民用水安全。监测的结果会直接影响对水污染控制的决策以及对事件的处置和责任追究,所以必须严格的控制水污染监测质量,确保监测结果的科学可靠性。
1建立应急监测组织机构
面对突发性水污染,相关部门应当建立应急监测组织机构,这也是做好应急监测的前提条件,更是其基础保障。组织机构设定应急监测方案,并组织应急监测的各个部门按照方案要求,对水污染进行现场监测和跟踪监测,最终进行监测结果报告。
2应急监测的质量管理措施
2.1突发性水污染预防准备
监测人员在平时就应当随时的做好应对突发性水污染情况的准备,如对应急监测人员培训,进行应急监测演练,确保应急监测设备随时可用。
对于人员的培训与应急演练方面,由于突发性水污染的特殊性,要求进行应急监测人员有更高的专业技术,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对监测人员进行培训,要让其对应急监测的各类仪器熟练使用,还要其掌握应急监测的各种方法以及安全防护措施,更是要求其面对突况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要进行应急监测演练,这样监测人员可以更好的了解和应对突发性水污染情况,可以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
对于用于应急监测所使用的仪器,要存放在专门的存放处,要有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对仪器要周期性的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仪器始终保持良好状态,随时可以投入到应急监测工作中。应急监测仪器还应该有其配套的作业指导书,指导书必须和应急监测仪器放在仪器,以便随时可以查阅。
各地应该根据其辖区内水污染可能发生的问题,常备用于突发性水污染的各类标准物质和试剂,并且按照规定的保存条件进行保存,保存期间要定期的更新,确保物质和试剂始终保持在有效期内。
2.2水污染发生后应急监测质量管理
在处理突发性水污染中,对其质量管理主要是对现场采样质量、监测质量、实验分析质量以及应急监测报告编制质量的管理。
突发性水污染应急监测的现场采样的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这也直接关系到应急监测工作的成败。样品采集是整个应急监测关键的一步,也是整个监测的基础。在采集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合理的利用采集资源;第二要保证样品重点采集的平行性;第三要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类编码。
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分析是整个应急监测工作的重要一步,样品具有代表性情况下,样品实验分析提供的准确数据是处理水污染措施实施的基础和保障。由于突发性水污染特殊性,样品的实验分析一般都是在现场进行,如果样品有特殊的性质,就要及时的将样品保存并送往实验室监测分析。在进行样品实验分析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分重点监测加标样以及平行样;第二要适当的增加对插标样品的测定;第三要对样品进行合理的稀释;四要注意消除其他基体的干扰;第五要对样品预先粗略测定。
对于应急监测报告的编制,是整个实验分析监测的最后一步,也尤为关键。应急监测报告要求规范格式,保证记录的及时和完整性。监测报告内容应该包括样品种类、实验手段、分析方法、时间地点、实验环境、所用仪器名称和型号、鉴定得出的结论等。
3加强应急监测质量监督
进行应急监测时要有有效的监督,这能够保证监测工作的落实,切实保证监测质量。监测质量监督员应该做好应急监测质量管理监督规划,并按照规划对监测工作进行监督,及时的记录监督情况,对于不符合规定的监测项目,立即强制性勒令整改。
4总结
突发性水污染造成的危害很大,影响也及其恶劣。如何有效的控制并缩小水污染所造成的伤害,就要求相关部门保证应急水污染监测质量,为水污染解决措施提供科学有效的监测数据。在日常的准备中,要确保监测人员的技术心理全面发展,确保监测所用仪器随时可以投入工作,确保监测所用试剂安全有效。在实施监测时,不但要保证采集样品具有代表性,更要控制实验检测质量,保证监测报告的科学可靠性。对事前事中都要进行质量监督,确保监测工作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篇10
1.1系统因果关系分析
将生态基金用于治理污染的长期措施与短期措施。对于流域的农村而言,长期措施一般主要包括生态养殖、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湿地建设以及农村自来水改造;短期措施一般主要包括垃圾回收、对民众的宣传教育以及垃圾集中处理。虽然在实施生态养殖、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过程中也会产生污染,但包括生态养殖、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湿地在内的长期措施与作为短期措施的垃圾回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并且政府由此得到的税收与国家项目补偿资金和民间资本等其他资金,可以再投入到生态基金,形成污染治理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资源利用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于是,利用Vensim软件绘制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生态补偿模型的系统因果。通过因果关系图可以看出,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生态补偿不仅仅是单一化的政府补偿,其生态补偿基金的来源除了国家项目资金,还有生态基金投入的生态养殖、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和垃圾回收带来的收益,以及民间资本等其他资金。这种多元化的补偿方式使生态补偿由“输血型”补偿变为“造血型”补偿,使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治理和社会经济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1.2系统流图绘制与系统方程式
根据收集到的数据,考虑生态农业方式下,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分析污染治理量与资金补偿量的变化趋势及交互影响。为了简化模型,不妨只考虑化肥造成的污染,其他污染源情形可类似处理,污染的治理方式为减少化肥使用量。基于上述分析,可构建污染治理总量、补偿资金总量以及相关变量之间的系统,没有箭头指入的变量均为辅助变量,包括最大污染治理量(化肥使用量)、初始污染治理量、化肥单价、治理污染固定费用、普通水稻单价、普通水稻产量、有机水稻单价以及有机水稻产量,需赋予辅助变量常数值。模型的实证分析中,辅助变量的初始值来源于实地考察调研。相应的辅助方程数量繁多而且也比较简单,这里不一一列出。系统流图中有2个关键的速率方程:污染治理速率方程与资金补偿速率方程。速率方程的建立一般是系统动力学模型中较难部分,笔者用微分方程的方法建立速率方程。
2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生态补偿模型的实证研究
2.1模型数据来源
通过对湖北省荆州市的实地考察调研,获取了模型基本数据。数据是在正常天气条件下以荆州市每亩的水稻为例,模拟上述模型获得。根据调研材料《荆州绿色农产品发展情况》,荆州市有机稻种植面积为2000亩。
2.2模拟结果分析
利用本模型模拟了时间期限100a(1200月)污染治理量以及资金补偿总量,基准年为2010年。最大污染治理量就是化肥使用量,这里取表1中的数据50kg/(亩?季);初始污染治理量可视作开始污染治理第一季时污染治理的数量,亦即第一季化肥使用的减少量;化肥单价、普通水稻单价等数据。
2.2.1污染治理总量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当初始污染治理量分别取1,2,3kg时,利用Vensim软件可得污染治理总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污染治理总量曲线先单调增加,然后趋于平缓。随初始污染治理量的上升,污染治理总量急剧上升。初始污染治理量若为1kg,治理时间为100a(1200月)时,污染治理量远远未达到最大污染治理量50kg;初始污染治理量提高2kg,大概在100a(1200月)时,污染治理总量几乎达到了50kg;初始污染治理量进一步提高到3kg时,大概在840月(70a),污染治理总量几乎达到50kg。在污染治理的初始时刻,污染治理量分别为1,2,3kg,而在60月时,污染的治理总量分别达到了1.215689,2.923002,5.198264kg。由此可见,污染的初始治理量决定了治理的效果,在污染治理的后期,初始污染治理量为3kg时治理的污染几乎是初始污染治理量为1kg时的5倍。污染治理的效果随着时间的增加更加明显,所以应该在污染治理的初期增加投入,提高污染治理量。
2.2.2资金补偿总量的模拟结果及分析
当初始污染治理量分别取值1,2,3kg时,利用Vensim软件得到资金补偿总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初始污染治理量大时,补偿的资金较多。这意味着污染治理需要专项经费做保障,生态基金的建立将有效地治理污染。另外,初始污染治理量为3kg时,资金补偿总量的曲线在治理的前期上升较快,后期逐渐平缓,而随着时间的增加,三者的资金补偿量将趋于一致。这说明在污染治理的后期,不管初始污染治理量为多少,补偿的资金都趋于稳定且一致。表3给出了初始污染治理量分别为1,2,3kg时,从污染治理的初始时刻到60月,每隔12月的补偿资金的模拟结果。从表3可以看到,在初始时刻,污染的治理量由1kg提高到2kg时,补偿资金由37.34元提高到49.68元,增加了33.05%;污染治理量提高到3kg时,补偿资金为62.02元,相对于污染治理量1kg时增加了66。09%。
2.2.3资金补偿总量与污染治理总量的关系
当初始污染治理量分别为1,2,3kg时,利用Vensim软件得到资金补偿总量与污染治理总量的关系,代表初始污染治理量为1kg时的曲线在最上方,说明初始污染治理量低的资金补偿总量反而高。导致该结果的原因是:初始污染治理量较小时,治理的速率低,花费的时间多,增加了时间成本,如果治理同样多的污染,初始污染治理量较小时所需资金补偿总量较多。
3结论
综上可知,加大污染治理初期的投入,提高污染初期的治理量是提高污染治理效果的关键。初始投入少,初始污染治理量少,在后期看来,不但效率低下而且也不能节省资金。另外,污染的治理需要有专项资金如生态基金作为保障,增加污染初期治理的投入,治理污染将事半功倍。生态基金的来源不仅仅是政府为主导的一元化投入,还有生态基金投入的生态养殖、生态农业、生态渔业、生态旅游和垃圾回收带来的收益,从而实现“四湖”流域农村经济发展与污染治理的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值得说明的是,该模型还可以用于分析其他的辅助变量取值变化所产生的影响,譬如有机稻价格的增加对污染治理的影响等,而且不必改变模型结构,只需改变相应辅助变量的取值,利用Vensim软件即可获得相应结果,这也是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生态补偿问题的优势所在。由于数据缺乏,该模型的建立是在一定的假设下进行的,但是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是研究流域农村面源污染的多元生态补偿问题的一个新思路。事实上,所有变量的数据均可获得,图1可以作为系统流图,相关的方程均可建立,也可以利用Vensim软件进行模拟分析,模拟结果将更接近现实。不足之处在于实证分析只模拟了单纯的化肥造成的污染,而现实情况则比较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