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9: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教育教学质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抛弃传统教学观念,课堂融入新课改教学理念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填鸭式”教学已经禁锢了几代学生的思维方式,一堂课下来只听到老师满堂灌输的状态。严重制约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能力水平的低下。其实,教育的真正意义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知识,而在于教会学生认知问题的途径、方法。知识是永无穷尽的,只有学会了认知方法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的贯通所有新兴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知识内容本身。提高教学效果就要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自主思考,以学生的探究式学习为前提,同时,教师充当教学引导者的身份,给学生设定教学情景以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趣味性,从而帮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面向全体学生,允许发展存在差异,提高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就是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致力于每一位學生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重视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所面对的学生由于个体行为习惯、学习态度、教育环境影响等不同,导致学习成绩有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要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正确对待个性差异。“个性的多样性、自主性和首创精神,甚至是爱好挑战,这一切都是进行创造和革新的保证。”关注每一位学生,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是我们工作的职责。
提高教学质量应把注意力规范到平时的教学行为上来。在教的方面,教师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导、认真批改、认真组织测试、认真讲评试卷。在学的方面,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行为的指导,讲究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改变课堂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这是我们教师面对新课程改革应该有的思想意识。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课堂。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必须把握好提高教学质量的主渠道——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提高教学技能。1是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做到简明、规范;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形象生动,富有幽默感。2是善于利用体态语,包括目光、面部表情、体态姿势等的运用。3是板书的技能。板书要精练、形象、美观性。4是熟练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整合课堂的能力。包括网络技术、教学软件的使用、教学课件的制作等。5是教学评价技能。包括单元检测试题的选编与试卷辅导评讲。新课程改革重视教学过程的检测与管理,以教学进度按时检测,及时反馈教学信息,了解教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
认真研究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研究单元教材,掌握重点和难点;钻研本课教材,对教学内容最化化处理,进行教学设计。每堂课的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难点要突破,内容层次安排要科学,方法灵活。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教师为人师表,从语言、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学生的表率。
四、倡导教学创新,不断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知识经济浪潮拍岸,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作为担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基础工作的教育工作者,要完成我们肩负的使命,必须加强学习和进行教育教学的创新。教学创新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学创新。教学手段上体现创新精神,传统的学习基本上是从课堂、学校里获取信息和知识,但未来的社会是信息社会,现代教育将更加强调学生信息能力的形成和培养,信息能力主要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善于处理信息的能力,生成信息的能力,使用信息的能力,这种信息能力的培养将主要依靠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手段。我们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如果在教学手段上仍然停留在粉笔十黑板上,是无法培养出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每个教师都必须学会在教学中使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为自己的学科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五、全面能力的协调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从能力培养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想、敢问、敢说、敢做的面对问题。鼓励、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同时也要将学校课堂成为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孕育所。知识获得不是教学的重点,分数的高低也不再是判定学生好坏的标准,培养学生各方面的协调能力才是教学的主旨。在教学中,有意图的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是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协调的发展。当学生出现理解错误时不要在课堂上盲目否定,否则不仅对学生情感体验有所打击,也会对学生的自尊心产生不小的影响,应当以另外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的思路走上发散严谨的科学思路;当学生中出现内向性格的同学,他们往往不喜欢参与小组问题,对待老师的提问也会显得较为消极,这时需要教师予以私下沟通和课上慢慢融入的引导。提高每个同学的情景参与度,进而使其掌握知识点,在鼓励中增加学生的信心,培养全面的素质能力。
总之,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面向全体,使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发展,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齐心协力,长期坚持不懈地钻研教学,了解学生,分析学生,因材施教,科学育人。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2
一、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历史课程在时间上比较长久,在空间上来说内容比较丰富,与此同时,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仅包含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也有那些比较有趣味的风俗习惯或者地方风情。历史课程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或者特色,从而使得大部分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程比较有兴趣,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比较认真地听讲历史老师讲述历史事件或者相关的历史人物。学生能够对历史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或者学习热情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动力。然而,假如学生仅仅将历史课程当做一门娱乐课、一门休闲课,而不能够领会到该课程的灵魂或者重点内容,就不能够提高学生整体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或者水平,与此同时也就不能够达到历史课程开展的目的。
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调查以及研究,发现现在我国国内的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或者漏洞。
历史教师以及学生不能够正视历史课程的重要程度。在以前的升级考试过程中,有些地区并没有将历史课程作为其考核内容之一,这样就可能使得有些教师或者学生觉得历史课程不是特别重要,从而使得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对历史课程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部分学校对于历史课程的时间安排严重不足,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将历史课程安排在下午的时间,这样就很容易使得学生走神或者犯困。
由于学校以及相关的任课教师对历史课不够重视或者关注,所以学生就会放松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或者研究,有些学生在历史课讲述过程中做其它作业,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老师讲述的相关知识,只是作为一种消遣对待。
二、部分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关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尽管我国教育教学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同时也开始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的部分教育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所以,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或者对教师的考查方法,甚至对学校的考评,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内容。
这样的考核方式就可能使得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比较好的历史成绩,从而让学生对于某些历史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掌握。如此可能会使学生获得比较好的学习成绩,但是根本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不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思维方式,更不用说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创新思维方式。
三、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那么就需要相应的历史教师迅速转换教育教学观念,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历史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历史课程的趣味性
在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改革或者新型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历史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讲述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能够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或者热情,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或者教学质量。
2.教师需要时刻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社会中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不被市场所淘汰。与此同时需要历史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不同的历史知识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或者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同学,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
例如,对于历史课本中难度比较大的历史知识,可要求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了解或者知道该内容即可,然而对于那些学生能力比较强或者对于历史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其进行掌握。
3.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或者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或者探究能力
大部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利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就是教师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不如教师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教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加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或者分析,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以及主动的探究能力。
总之,要想彻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地尝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教学,掌握到历史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路喜亮.试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J].学周刊B版,2010(05):45-57.
篇3
一、学生在初高中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
近几年的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升入高中以后,一部分学生,也包括初中时的优秀学生和尖子生,学习虽然废寝忘食、刻苦用功,可效果不尽人意,成绩严重滑坡,致使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是,这部分学生没有尽快完成由初中到高中的角色转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深入研究初高中的衔接问题,客观分析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究。
1.初高中教材差异大,学生一下子难以适应
由于课程标准和培养目的不同,高中与初中的学科门类虽然差不多,但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和思维跨度上有很大提高。初中教材中要求初步了解、只做定性研究的内容,在高中就要求深入理解、做定量研究;高中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和理论性明显增强,知识明显结构化,系统性和综合性大大增加;高中学科间的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加大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例如物理,初中教材一般都是由实验或生产、生活实际引入课题,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归纳出简单的物理规律。教材内容定性分析多,形象具体,趣味性强,易于接受。高中教材则重视理论的分析推导,定量研究多,数学工具的应用明显地加强和提高,不仅有算术法、代数法,而且常常要用函数图像和极值等数学方法,这使学生感到抽象、难学。
2.初高中学生在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上有很大差异,需要有过渡期
(1)在思维的灵活性上,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可变性较差。高中生则更多地需要培养辨证思维,既要进行逆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又要重视复合思维,要求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初中只要求学生进行定向思维,用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或公式法,严格按步骤书写就可以了;而到了高中,学生不论用什么方法,只要解得开就行。
(2)在思维的深度上,初中学生主要对知识进行具体的认知,而高中不仅有一个学的过程,还要有一个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过程,最终化为自己的认知。如在数学学习中,初中数学较直观形象,学生不需要多强的抽象思维能力,而高中数学内容大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初中学生接触的多是平面图形,进入高中,由于思维惯性和缺乏空间想象能力,他们往往把立体图形当作平面图形来处理。
(3)在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思维方面,初中学生因知识量较小,思维过程较慢,质量不高,很难抓住问题的核心;而高中却要求学生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方法灵活,思维流畅,更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初中主要是机械性的认知活动,而高中要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究,自觉地去进行一题多解、个性化扩展等创新思维活动,创新性要求较高。高一新生逻辑推理能力不强,往往只会死记公式,对公式的条件、范围不太注意,常常出现课堂听得懂,课本也明白,但一解题就错的现象。
(4)绝大多数初中生依赖教师和课堂,学什么、怎么学常常是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转,不会自学。高中教师不像初中教师那样紧跟班级和学生,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学,自己思考、自主分析、自行解决问题。高一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一年,如果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使学习再刻苦、勤奋,学习能力也难以有大的提高,学习成绩就很难令人满意。
3.初高中教学和管理上要求不同,学生对新环境和新问题感到茫然
(1)高中教师改变了初中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上课注重分析,注重讲清问题的实质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教师反复讲解少了,学生活动多了,许多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另外,绝大部分高中教师没有教过初中,甚至没有听过初中的课,对初中教学知之甚少。教师的教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就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较大的知识难度的压力下,又有了教法的不适应。
(2)因课改的深入实施而形成的初高中教育教学观念上的差异,影响着学生对高中知识的接收。初中课改使许多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发生很大变化,在平等对话和交流互动中,重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上也有了明显的改进。和初中相比,高中的教学方式还相对滞后,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教法陈旧单一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样,学生由初中很活泼的课堂教学环境走进高中相对死板的教学环境,便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
(3)在初中阶段,班主任事必躬亲,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自我管理能力较差。高一新生乍一离开教师这个指挥棒和拐棍,就会感到不知所措。
4.进入高中,学生学习负担重、压力大,心理问题逐渐突出
高一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存在着心理、生理的不平衡:成熟冷静与幼稚浮躁、活泼外向与孤僻内向、自我表现与自我封闭在他们身上矛盾地统一着。成绩较差的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易违反纪律,易与教师和家长发生冲突。一些学生原来在初中是佼佼者,突然发现自己再没有优势可言。随着地位的改变和学习压力的增大以及对新的学习环境的不适应,学生心理反差很大,出现了失落、困惑、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现象。
二、教师在初高中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学校和教师对初高中的衔接问题重视不够,或缺乏深入的研究,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1.抛开初中教材教高中。大多数教师认为初中教材简单,只要把高中教材教好就行。这种认识一是忽视初高中教材的必然联系和知识的递进关系,有时注意到了也只是简单重复初中学过的知识,缺乏创新和拓展;二是忽视对学生初中知识的纠偏、更新和整理,致使学生的知识零碎、散乱、不成体系,影响了高中的教学成效。
2.过分追求难度,脱离学生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过快与高考接轨,造成学生负担过重,部分学生产生挫败感。这种“一步到位”的思想,是十分有害的。
3.盲目加大作业量,使学生疲于应付,学生很少有时间自行消化和接触课外知识。
4.不重视与家长沟通,使一些家长在孩子学习、生活等方面形成盲区。很多家长尤其是住校生的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后就几乎不过问,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孩子在初中时可不是这样的”。家长对孩子的在校情况几乎一无所知,教师又如何与之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呢?
三、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进一步增强教育教学效益
解决初高中教学的衔接问题,我们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高度重视初高中衔接工作
无论从教育管理还是教学研究上看,初高中衔接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教学主管部门要从宏观上指导和把握,深入调研,尽快形成初高中衔接的指导性意见。各高中学校应该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形成解决问题的具体方略,校长要亲自抓。业务副校长、教务主任及年级主任要了解初高中教学的不同内容和要求,研究初高中课程标准的目标和任务,一开学就拿出初高中衔接的工作意见,最好编写出相关教材。同时,要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恰当调整教学的进度、难度和要求。对一些学生基础薄弱的学校,教师更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科知识状况和基本能力水平,放慢进度,降低难度,及时补充初中遗漏的内容和学生学得夹生的知识。
2.在教师中开展初高中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
初高中教学属于两个不同的学段,高一新生带有明显的初中学生的痕迹,除了知识之外,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思维形态、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都是我们研究的内容。如果高中教师不清楚学生在初中的基本情况,那么让学生在原有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起新的知识大厦就是一句空话。
3.加强常规教育和管理
学校要在学生报到的当天就组织学生认真学习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德育工作要根据初高中过渡期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制订出切实可靠的德育方案,教育内容要体现渐进、连续、有所侧重的特点,教育实践要彰显过渡阶段学生的心理需求,注意学生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发挥高中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愿景,增强其自信心和抗挫能力。同时,还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制订一系列的班规,使班级管理制度化。学校和班级常规的落实情况要有专人抓,有检查、督导、评比和考核,与评模树先、操行评定挂钩,做到奖惩分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遵守校纪班规。班级工作要改变初中依赖型的管理为开放型的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最好在学生入校后一周左右以自我推荐、竞争上岗的方式组建班团干部队伍,半学年后再进行选举,让有威信、有能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带领全班学生在班级管理的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
4.改进教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高中教师,尤其是高一教师要认真研究初中的教材与课程标准,梳理初中知识,找到初中与高中对接的地方。同时,要深入到学生和初中教师中进行广泛交流,弄清楚学生在初中学了什么、没学什么、应该学好而没有学好的地方,在教学中穿插着将其强化、巩固。还要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努力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踏实的学科素养。
(2)由于初高中教学方法上有很大差别,高一年级的教学方法也要有一个与初中的衔接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有一个适应期,尽量减少学生课堂上听不懂的现象。
经验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往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潜移默化形成的。因而,广大教师要从更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坚持以学法定教法,真正做到精心研究,努力追求教学方法的最优化。
(3)要在学法指导上做好衔接工作。进入高中,学生的学习是否得法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如果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找不到学习的规律,学习再用功也是事倍功半。一段时间下来,就会造成心理负担,产生厌学情绪。学校要抓学法指导,班主任要利用班会进行学法指导,请学科教师给学生作学习方法专题讲座,还要利用墙报、学习园地促使学生自己摘抄、复印一些学习方法之类的文章,介绍一些好的学习方法相互参考。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进行学法指导,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为突破口,适时引导、鼓励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略,经常对学生的学习方法作出评价、指导,使学生在学法上扬长避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注重师生情感交流,不断调适学生心理
一说起初高中衔接,人们总习惯把眼睛盯在学习策略上,其实我们更应该把调适学生心理放在突出位置。高一学生在个性发展上存在着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随着班集体中地位的改变和学习负担加重等现象的出现,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困惑、失落、焦虑、胆怯等不良心理现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时时处处做有心人,注意学生的言行,通过谈心、聊天和一起参加各类课外活动,不失时机地热情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问题。同时也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教师相互交流和沟通。通过情感交流,教师把自己实事求是的态度、严谨踏实的作风、积极健康的情绪传染给学生,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为今后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心理、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坚实基础。
6.充分发挥任课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作用
现代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统一体。要想做好初高中学生教育的衔接工作,就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教师集体和校外教育力量特别是学生家长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经常和任课教师一起分析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策,使教师们能从不同角度去要求和教育学生。家长是班主任工作的伙伴,他们都迫切希望能与教师多接触、多沟通,所以班主任要坚持多与家长联系,利用家访、家长会等机会,及时交流学生的情况,传达学校的有关要求,争取家长配合自己的工作,努力使学生能尽快顺利度过进入高中的过渡期。
篇4
【关键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情感教育;教学质量
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较落后,主要原因是部分老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课改,教师教学方法不当,不能真正按照新课标要求组织上课。再加上农村教育教学设备较落后,学生不善交流,见识少,知识面狭窄,思维不活跃和接受能力弱等导致交际能力、理解能力、记忆力、思维能力较差。这些原因导致学生不喜欢甚至讨厌英语,为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我们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目前只有少部分农村初中能给每个教室配置多媒体教学设备,由于有声教具的缺陷,影响着学生听说听说能力的提高
而课堂教学又有限,平时的实践机会更少,这都严重阻碍新的教学内容及方式的推广。所以学校应及时更新和提供充足的教学设备,增加多媒体的利用率。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老师定期进行先进教学设备使用的培训。另外经常组织学校老师学习新课改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
2.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方法
2.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求知欲,学习才能变得积极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要长时间保持这种兴趣;第二步是改变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教会他们寻找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第三步由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方法上的常见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与自学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循序渐进地前进。
2.2 使用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的教学方法是吸引学生学习英语的有效方法,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
(1)挖掘教材,以情引情。
学生的情感激情由教师情感体验所感染。英语课堂教学总是伴随着一定的感情流动,无论是日常问候,还是生活情节对话,或者是社会问题文章,都富含着个人对生活的态度、观点。我们对教学内容中所谈论到的问题,进行精心加工制作,把自己对本学科的热爱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教学形式传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感受到英语学科的重要性,感受到不同文化差异的风情。同时让学生体会英语的趣味,感受到大千世界的复杂的情感信息。我们应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去感染学生,对学生施加一系列情感的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作用于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感情,又可以引起学生欢乐、愤怒、痛苦、惊异和同情的体验。”我们应把学生当成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的完整的人,去注重激活其情感体验,课堂才能活起来。
(2)注重课堂设计,达到情知交融周围环境的影响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情感,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
篇5
关键词:初中语丈高效课堂 自主学习 因材施教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提高,教育部门也随之提出了新的教学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作为今天的教师,应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创新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现存问题探究
由于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现行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手段依然非常的落后.以“填鸭式”、 “说教式”为主.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打造优质高效课堂.造成了很大的阻碍。要构建初中语文教学的高效课堂.必须首先找出这些症结所在,笔者认为。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观念陈旧.教学手段落后由于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较为陈旧,教学手段也非常的落后。教学内容主要以考试为服务目标,考试考的内容就讲的非常的细致,不考的内容则一笔带过。教学手段基本上还是沿用一成不变的“介绍背景一朗读全文――逐句理解――作业练习”等旧套路,以说教为主。整节课堂以教师为主导,灵活性差.师逐渐之间互动交流少。而严肃的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使学生不敢发言和质疑,教师也没有办法真正的了懈到学生真实的掌握水平.这种重复的、机械式的教学方法根本不会使学生掌握语文课堂应该教授的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2)教学内容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上文提到当下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有很大的问题,而重复机械的教学内容也在日复一日的消磨着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堂本应该是妙趣横生的,但是这种方式却是很大一部分学生提不起兴趣。只能按照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重复的训练。教师将大量的时间用来指导学生背诵课文、默写词组、揣摩文意,这些本来应该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融会贯通的内容,却被当成主要教学内容,学生兴趣全无。
(二)营造活跃式的课堂氛围
研究表明:―个人在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参与活动的欲望就会被激发起来.表现欲大大增强,思维活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时间还给学生。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鼓励学生要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并告诉他们这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究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人云亦云”,帮助他们确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讲马致远《天净沙秋思》这首元曲时,先是让学生反复的诵读诗文.然后根据自己的想像动笔画出曲中所描写的景物,写出字里行间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加位学生在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地进行想像和联想,所画出的画个性色彩十足,风格各有千秋,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被调动,图画完了基本上能当堂背诵下这首小曲。这种活跃式的课堂氛围,打破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轻松掌握了知识。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挖掘魅力,激发学生情感
(1)塑造人物形象魅力,激发学生情感使理寓于文情之中,以情动人,学生就会从中受到感染,学习热情就会高涨,从而把学习看作乐事,学而忘倦,提高课堂效率。现今的语文课程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充满了人文关爱,起着启蒙学生精神良知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把握文中倾泻奔腾的情感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情感脉搏之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作品中的人和事,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人文价值观念,激感。例如在讲学《伟大的悲剧》一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包含情感的文字中体会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历经艰险,即将到达南极点时,却悲哀地发现他们竞争对手已经捷足先登了,只好丧气地踏上归途,归途中,由于遭受到了突然到来的恶劣气候。饥寒交
迫,与大自然奋力拼搏的气魄;面对无可逃避的死亡的镇定,对待科学求真求实的态度,勇于探索的伟大精神和高尚的人格。学生逐渐受到情感的熏陶,使课堂更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学生对知识的探寻更集中、更强烈,课堂开展的更有效。
(2)分析文章语言魅力,激发学生情感’语文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脍炙人口,精致娴雅,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文中一些精彩的语段及词句作赏析、揣摩,从而领悟文中深层意蕴所包含的艺术美和情感美,让学生打开心扉,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丰富学生情感世界。让学生心动,语文课才能收到传播知识。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素养的效果。
(四)激发想象。体验语境
中学生极富想象力,他们往往能由一件具体的事物联想或想象开去,从而产生―个更生动形象的心理世界。阅读中的想象是指把感知文章所得到的表象加以改造并进行重新组合,再造出原形象或综合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教学情境具体的课文时,教师可启发学生进行再造想象,让情境画面在诵读、交谈中时刻浮现在学生的眼前,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快速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1] 谭林燕.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J]
[2] 夏王悦.积极心理暗示,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J]
[3] 王晨旭.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要多读、 精读、 巧练[J]
[4] 黄革,辛文.《语文新课程阅读教学策略初探》.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06)
篇6
一、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长期以来,文言文给学生的感觉都是陌生的、无聊的,甚至有些学生简单地认为文言文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平时生活中谁也不会去应用,所以,能够正确地解答问题就可以等,这些都是不利于文言文课堂效率的提高的。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因素进行概述。
1.思想上的不重视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待文言文的态度就是应对考试,这就从根本上影响了课堂文言文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的单一
一直以来在面对文言文教学时,大部分教师都选择的是死记硬背的方法。不论是课文要求背诵全文或者是部分段落的文本还是对一些重点词汇的意思的掌握都选择的是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文言文积极性的培养。
3.文本自身的枯燥
文言文不比白话文,学生既不会断句,也不能理解其中所包含的意思,枯燥的文本导致学生找不到学习的乐趣,阻碍文言文魅力的展示。
总之,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重新展现文言文教学的魅力和价值,以为高质量文言文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改下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
1.反复阅读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文言文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学生能熟读成诵的时候,学生就能大致理解文本的含义。所以,在文言文阅读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教会学生断句,也就是文言文中所说的“句读”,这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否则,即便是学生将这些汉字熟练地读在一起也不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首先引导学生学会断句,进而,为学生高质量地阅读文言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找文言虚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气词,这往往是断句的地方。但是,首先我们要清楚文言虚词都包括哪些,即:夫、盖、焉、惟、斯、也、矣、乎等。这些可能出现在句首,也可能出现在句尾,这些都是需要断句的地方。比如,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当然还可以通过修辞、辨别句型等方式来进行断句和停顿,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而且,对学生阅读语感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阅读,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文章大意,进而,为提高文言文课堂的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2.自主整理
积累是学习文言文最好的方法之一,是提高文言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整理习惯,让学生在对比学习中掌握一些常见文言文字词的含义,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在不断积累中掌握基本的文言文知识,提高翻译能力,而且,还能对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比如,我们以“之”字为例,该字是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之一,但不同句子中含义也是不同的。如,在句子中充当代词作用。如,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小石潭记》)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在句子中用于主谓之间,不译。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等等。总之,在教学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整理,要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提高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同时,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3.先翻译后理解
翻译能力是考查文言文学习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成绩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先翻译后理解的教学方式,简单地说就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翻译,对文本内容有大致的了解,然后,再进行重点句子的解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而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对于一些类似于《隆中对》《出师表》《愚公移山》等文本,我们可以先借助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视频片段,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翻译和理解,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高质量文言文课堂的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分析影响文言文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因素,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确保文言文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高。
篇7
关键词:农村牧区 初中英语 教学质量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农村牧区的英语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城市相比,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设施差,英语教师师资缺乏,教研氛围不够、水平不高,然而在考核制度方面我国实行的是中考、高考城乡一体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农村牧区初中的教学质量是广大农村牧区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城乡英语教育差距,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
一、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备课环节
为了构建英语高效课堂,备课工作是重要的环节,教师对相关的英语课程资料要进行认真的研究,加强对《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的深入了解,对各级教学目标要求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合理分析和处理这些目标,更好地确保这些目标的实现。教材是教学最为重要的支撑,为此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钻研,当前的英语教材的起点比较高,只有教师吃透教材,才能减少农村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其更好地掌握每一节课的疑难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有清晰的思路,加强对教授内容的理解,串联起各个章节、知识点之间的练习,进而整合优化教学的结构和内容。
2、完善课堂导入
课堂的开始是课堂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不但明确了教学的目标、意义、计划,也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足够的兴趣进行英语课堂的学习。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完善课堂导入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若是教师的课堂导入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探究性、主动性的话,就会降低教学的难度,优化英语教学生态,创造一个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被动灌输的学习环境。
3、把握提问规律
课堂提问不但是检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方式,还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为此要掌握好提问的规律,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具体来说,主要应该把握如下内容:(1)问题要设置层次,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要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步步加深,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其在问题的回答中收获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进行自我激励。(2)问题设置的针对性,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素质都不是很扎实,且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在把握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提高问题的针对性。这样就使课堂的针对性得到了很好的加强。
4、倡导自主学习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是建立英语高效课堂不可忽视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该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倡导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增强英语的探究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二、合理运用情感教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认真钻研教材,努力将教材内容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我们目前使用的教材中大部分课文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比较贴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课文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中来,把教材中传递出的情感和学生激活的情感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来表达自己。例如,我们在学习Stay Healthy这一单元时,让学生在教室里表演一个诊室看病的对话,这样学生既锻炼了口语,还掌握了医生和病人的常用语,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找到了乐趣,提高了学习英语的热情,增强了自信心。
2、注重培养师生情感,感染学生
作为一个英语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对英语有强烈的钟爱感,并将这种情感洋溢于自己的言行,尽量多讲述自己在英语方面的趣事和学习成就,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企及欲望。
此外,教师应主动地多和学生交流,尽量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感觉到我们不仅仅是他们的师长,更是他们的朋友,自然地对我们产生一种信任感和亲切感。最后达到一种“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3、多鼓励,少批评,努力营造积极的英语学习氛围
农村的初中一个班中生源参差不齐,为了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我们必须学会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点,并及时进行适当的表扬。如:对回答问题好的学生,别忘了用“Very good!” “Excellent”;对表现一般的,也可用“Good!” “Well done!”来表扬,让他们体会成功的欢乐和喜悦,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此外,在教学中适当采用分层教学,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让每一名同学都能看到自己的学习前景,感觉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消除他们惧怕、紧张的情绪。
三、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转化学困生的学习成绩
1.巧用教学方法激发学困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针对部分中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对英语存在抵触情绪这一现象,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尤为重要。如记忆单词,我平时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读、背,而是采用游戏或竞赛及找单词规律等方法促使学生主动记忆单词。
2.加强英语学困生的情感教育,消除他们的厌学心理,让他们重新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在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都会传递出某种情感信息。当学困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认真倾听,面带微笑,眼里流露出热情和期待。回答对了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肯定,回答错了,也不要说那些伤害他们自尊、挫伤他们积极性的话。
3.改进课堂教学,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
传统英语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地听和记,很少能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新时代的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方法,就英语“学困生”而言,教师应加强语音教学,进而加强对学生记忆单词的方法指导,在此基础上加强对课前预习、听课和课后复习的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才能变“学会”为“会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总之,提高农村牧区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一项复杂、艰巨又意义重大的工程。教师应加大实践力度,继续探索,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3-118-0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农村英语教学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城市相比,农村初中的英语教学设施差,英语教师师资缺乏,教研氛围不够、水平不高。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广大农村教师共同面临的问题,农村初中英语教师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运用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少城乡英语教育差距,为社会输送更多合格的人才。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在新课改下,想要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就应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一名高素质的英语教师,要忠于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爱校,爱生,无论在何时何地要有为教育事业献身的精神和决心,不能因为在农村就可以对自己降低要求。其次,一名高素质的英语教师除了要具备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外,还要对本学科整体知识构架有较高的认识水平和驾驭能力。优秀的教师应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并结合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合理的“调、改、增、补”。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而又不失其教育实效性。再次,一个高素质的教师应具备与学生在知识上沟通的能力,充分备课的能力,科学设计的能力;合理组织教学的能力,使用多种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创设良好英语学习环境的能力,鼓动学生积极思维想象的能力。教师要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力争用生动的语言,用幽默而富寓意的语言,使学生在较为愉快的气氛中获得新知,挖掘智慧。试想,一个在思想、知识及教学能力方面平平的教师,怎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此外,作为一名农村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和资源让学生多感触一些真实的英语。
二、创设真实情境,开展对话教学
在新课改的今天,初中英语教学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培养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进行交际活动,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注重交际策略的学习和应用,教师应积极创设课堂真实交际的氛围,同时尽可能地创设真实情境进行真实交际。有了真实交际的前提,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更加容易也更有意义。在农村英语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奇心强、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让每个学生都树立起学习的勇气和信心,鼓励他们多观察、多动脑,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探索新知识的活动中来,从而去体验学习中发现和创造的乐趣。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模拟现实生活的情境,不仅缩短了教学和现实的距离,给学生提供使用英语交际的机会,而且满足了他们好奇心理,学生触景生情,激发起表达的欲望。这种情境性学习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习迁移,使学生在英语交际活动中提高了交际能力。学生在看、说、做、演中,提高了运用事物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联想和想象的能力。由此呈现新的对话,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语言以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
在新课改下,想要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仅仅靠45分钟的课堂学习是远不足的,还需要学生在课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练习,要多听、多说,多读多写。以听说读写为中心展开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练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平时多给学生听录音,看影碟,看幻灯,看英语短片电影。开展书法、朗诵、阅读理解比赛。比赛可以根据学生平时的成绩分组参加,这样成绩差的同学也有机会获奖。经常举行各种类型的英语晚会和英语角,如“中秋月光晚会”、“校庆晚会”和“元旦迎新晚会”等等,在晚会中学生可以利用所学到的英语知识进行朗诵,唱歌、猜谜语、绕口令、演短剧目等。另外还要求学生学会用英语写日记或周记,教师批改后,将写得好的日记、周记刊出在黑板报或墙报上,这样做一举两得,学生既可以互相学习,又可以提高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建立有效的评价方式
新课改提倡发展性的课堂教学评价理念,要求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以学生为本的多元评价体系。这种评价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主要包括课堂观察、学生成绩档案、学习周记、面谈、讨论等多种形式的评价,也包括着重考察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终结性评价。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研究和利用多种评价手段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并及时与学生就其发展状况进行交流并给予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反思自己各方面的情况,不断改进,得到更快的发展。不管采取何种评价方式,都要坚持通过评价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效,树立自信。只有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初中英语教学才能更加有效。
总之,新课程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过程,农村初中英语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也需要一个过程,而教师观念转变取决于教师本人的努力,同时也与学校和社会的大环境有关,在农村初中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农村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学生、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差生是可以转化的,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是可以得到大提高的。
参考文献:
[1] 陈淑贤.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浅探.教育导刊(上半月) 2013年3期
[2] 韦秀春.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J]. 中学教学参考, 2013(166)
篇9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学质量
1前言
众所周知,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正被越来越多的人学习与应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与世界的沟通越来越近,教育部加大了对英语教育的重视与投入力度,新时期又提出了初中英语课程新概念。由于我国初中教师大部分没有出国接受英语教育,这样一门外语课程对教师教学就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新课程的改革与运用,就要求初中英语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2新课程下英语教学与传统英语教学的区别
2.1备课的内容发生变化
传统的英语教学备课主要是针对教材内容,以上课要讲述的重点为备课中心内容,一般很少涉及教学设计。然而英语新课程中强调了教学设计在备课中的重要性,新课程要求教师不按教材“生搬硬套”,而是把教材内容作为知识的载体,这就对教师备课中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学习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并以学生作为主体,让学生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为目的。
2.2教案的设计不同
对于英语教案的设计,传统教学的教案比较教条,大多以以课时为单位,一课再分为几个课时;新课程教学设计没有这种局限性,教师不仅可以针对一种教学内容设计,也可以是一个单元,体现出新课程概念下“动态”的教学设计。
2.3学生学习方式不同
传统英语教学中学生往往是被动学习,不能有效掌握学习的方法。新课程改变这一缺点,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教师根据学生的经验和学习水平以及课程目标的差异来确定采取相应的学习方式与方法,这就对英语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4对学习评价标准不同
传统英语教学大多以成绩评定学生是否,这种评价方式十分的客观,不够全面科学。新课改理念下的英语学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学习与实践,可以掌握学习英语的学习方法,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交流能力,并且还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思维拓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3新课程下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新课程概念下的英语教学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素质教育,英语教师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科学的进行英语教学,注重讲究教学方法,善于发挥教师的各种角色,善于情感教学,敢于在教学中科学创新。
3.1新课程中英语教师的角色
(1)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中控制学习氛围、严肃教学的状况,要对课堂进行科学良好的组织,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课堂中,让学生面对老师不再是胆怯的状况,要敢于大胆的对不懂的问题提问,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加强对教学活动的方式、内容的理解。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彰显智慧。这种组织方式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学习要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启发者。新课程概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给于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机会,这样更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培养学生能够懂得自主学习是新课程下英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教师必须注重启发与引导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主动学习英语的热情,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知识而不是生硬的灌输。因此,新课程下,英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
(3)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新课程概念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增强师生间的合作能力。这既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又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教师应该主动与学生沟通、交流英语学习方式,讨论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最终老师与学生共同商讨出针对性的解决意见,这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实现师生共同进步的目标。
3.2注重情感教学,敢于创新
《英语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消极的教学态度,体现积极的教学情感。
(1)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努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增加自信。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老师应努力去发现以激励学生进步。优点不被别人发觉对于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来说是件很自卑的事情。英语教师要充分肯定与表扬学生的闪光点,这会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自强从而发愤图强。在教学中,要经常鼓励学生,与学生分享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降低学生的焦虑程度
新课程标准下的英语教学,要求减轻对学生的体罚力度。初中生是青春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英语又是一门新课程,批评不当,就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厌恶英语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公布成绩单,尤其差生成绩,可以通过别的途径进行辅导,减少学生焦虑感,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二十一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抓住机遇,敢于应对挑战,是新时代赋予中学生的责任。英语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以后的运用十分重要。英语教师应在教学中灌输竞争意识,培养他们积极拼搏的精神。在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大胆发挥,互相英语交流、学习,调度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体现英语素质教学。
四、总结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新课程英语教学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初中英语的学习关乎学生的成长与未来。作为新时代的初中教师,我们应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努力改革创新,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实现素质教学,努力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干流.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考试周刊,2010.
[2]胡建勇.初中英语学习策略浅谈[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3).
[3]陈淑英.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1,(20).
[4]戴广梅.初中英语情境教学问题探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
篇10
关键词: 中学体育 教学观念 教学质量
一、磨炼学生意志,逐步加强体能训练
在中学阶段进行有效的体育教学活动,教师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充分调动学生强化体育训练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以良好师德和高度责任感加强学生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探索,争取以德育人,积极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磨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大胆尝试教学改革,探索更有利于强化学生体能训练的教学方式,做好科学有效的教学指导。体育训练中,“训”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是“练”。一个人的体能是在不断练习过程中逐步强化的,仅靠一朝一夕的锻炼提高体能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加强体育锻炼的兴趣,磨炼意志力,立志为国。教师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加强体能训练,在课堂上做好指导工作,把学生的激情激发起来,把精神凝聚到一块,让学生热爱体育活动,利用一切课余时间做好体能训练工作。教师在做好基本的示范动作后,应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提高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兴趣,强化学生的体能训练。
二、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培养自信乐观的精神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并且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提高思维的敏捷性,培养自信乐观的精神。体育活动项目为发展学生的体育能力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有利于学生有效实施体能训练,积极参与体育比赛,提高综合素质。在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比如在教学跳绳和呼啦圈时,有的学生喜欢玩更多的花样,一个个都有自己最适合的跳法和转法。对此,教师要客观看待,一方面和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标准运动法,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创新精神。体育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热爱体育运动的信心和决心,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获得快乐,还要注意使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对待每一位学生。有时候一句赞誉学生的话,就像精神营养剂一样,能够激发后进生的学习信心,焕发全体学生的精神面貌。相反,在体育课上,有时候教师随意对学生批评一句,可能导致某个学生一整天不愉快,或者使学生产生对某一项体育活动的逆反心理,时间长有可能产生厌倦情绪,起到相反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而敏锐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势和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正确评价和鼓励,让客观的评价语言产生强大的助推力,千万不要认为是学生就随意批评,否则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客观而恰当的评价语言不仅仅由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决定,更关键的是由教师的高尚职业道德和良好心理品质决定,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能有任何私心。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是共同配合,协调发展,教师只有把自己的高素质渗透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因为任何一项有价值的体育运动项目,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运动员的体能、智能和德能。因此,在做某一项难度较大的体育运动之前,可通过恰当的鼓励和表扬,使学生放下心理包袱,轻松愉快地参与体育比赛活动,从而增强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信心。
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结合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勤学苦练的顽强斗志,使学生勇于攻克学习与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优势,做好重点指导,通过加强规范的体育项目训练,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探索兴趣,加强学生的良好体能训练和综合素质提高。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一言一行,时刻秉承以德育人的教育教学原则,为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上好每一节体育课营造和谐环境,在强化体育训练的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思想品德。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机智勇敢、思维敏捷、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即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径,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奠定基础。体育教学实践中,在加强学生体质培养的同时,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体育锻炼和体育运动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注重学科间的配合,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共同进步。在教授体育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化,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示范动作要正确,姿势尽可能优美,让体育教学在学生欣赏力与美的过程中完成。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具体、特殊情况。要关心学生,这既是体育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实现成功教学必需的。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对那些文化课学习成绩优秀而体育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当做重点对象培养其体能发展,争取培养成身体健康、成绩优异、品德高尚的学习榜样,带动全班学生努力学习,共同进步,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结语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长期关注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关注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发展,夯实体能基础,培养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李小国.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具备的素质[J].学周刊,20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