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制度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9: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音乐教学制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詹姆斯・L.默塞尔(James L. Mursell),1893年6月1日生于英格兰的德比(Derby),先后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学校、英格兰的汤顿中学、澳大利亚南部阿德莱德的凯尔(Kyre)学院接受教育;1915年来到美国(纽约)协和神学院与哈佛大学学习,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1至1923年在俄亥俄州佩恩斯维尔的伊利湖学院任教,讲授心理学与教育课程;1923至1935年在马萨诸塞州的劳伦斯学院任教,讲授教育课程;1935年到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任教,教育方向副教授,同年升任教授;1940年任哥伦比亚大学音乐与音乐教育系主任;1959年退休;1963年1月去世。
詹姆斯・L.默塞尔作为美国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一位多产的学者,曾出版专著25部,发表文章一百余篇,其研究成果涉及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专著有《笛卡尔科学哲学中直觉的功能》(Function of Intuition in Descartes' Philosophy of Science,1919)、《意义概念的分析》(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of Meaning, 1920)、《战争时代的个人哲学》 (A Personal Philosophy for War Time,1923)、《中学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econdary School Teaching, 1932)、《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Education,1934)、《净化你的心灵》(Streamline Your Mind,1936)、《为美国民主的教育》(Education for American democracy,1943)、《心理学测量》(Psychological Testing,1947)、《如何形成习惯和改变习惯》(How to Make and Break Habits,1953)、《成功教学及其心理学原则》(Successful Teaching, its psychological principles,1954、1946)、《民主教育的原则》(Principles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1955)等。
默塞尔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他出版的音乐、音乐心理学与音乐教育方面的专著主要有《音乐教育基本原理》(Principles of Musical Education,1927)、《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The Psychology of School Music Teaching,与玛贝尔・格伦合著,1931)、《音乐教育中的人类价值观》(Human Values and Music Education ,与玛贝尔・格伦合著, 1934)、《音乐心理学》(Psychology of Music, 1937)、《美国学校中的音乐》(Music in American Schools,1943)、《音乐与课堂教师》(Music and the Classroom Teacher, 1951)、《音乐教育基本原理与项目》(Music Education Principles and Programs,1956)、《我们城镇的音乐(2册)》(Music in Our Town I& II,1956)、《我们国家的音乐》(Music in Our Country,1958)等。
导 读
默塞尔是一位跨学科且极为多产的作者,其典型的跨国(英、奥、美等)成长、求学经历,以及神学教育背景等,使其兴趣广泛,研究成果涉及多个学术(哲学、心理学、教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等)领域。他对20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有着重要影响,著有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原理、音乐心理学、音乐教学心理学和课堂音乐等著述。早在1927年默塞尔就已经出版专著《音乐教育基本原理》,1929年默塞尔参加美国音乐教师协会年会,发表题为“理想的音乐课”的演讲,受到音乐教育界一致好评。因为当时音乐教育者急需“一位哲学家”和“一位发言人”为自己的专业做理论辩护,默塞尔作为一位拥有哲学、心理学、教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研究背景的跨学科知名学者,对于当时音乐教育界而言,可谓“久旱逢甘霖”。
《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是与玛贝尔・格伦合著,出版于1931年,当时正值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高涨时期,默塞尔的音乐教育思想深受约翰・杜威和美国进步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烙上了鲜明的印记。首先,受杜威和进步主义教育 “儿童中心论”思想的影响,默塞尔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强调音乐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认为学生的内在动机是学生音乐成长的关键。其次,受杜威的“艺术即经验”思想的影响,默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即经验的再建构”观点,认为音乐学习中学生的音乐经验尤为重要,鼓励学生作为聆听者、歌唱者、器乐演奏者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这远比讲授音乐知识、技巧训练与分析音乐作品更有意义。再次,受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未来生活的准备”等思想的影响,默塞尔提出音乐教育不应该过分关注识谱、乐理、技巧,而是应该通过音乐活动丰富儿童当下生活,让儿童在音乐活动中通过战胜音乐挑战体验到愉悦,进而丰富生活。他指出,“音乐教育要帮助儿童自己发现音乐的真谛,并且在音乐中发现自我”“一个教育过程,除了更多的教育、更多的成长、更多的生活之外,没有其他的目的或者结果。当我看到小学生唱歌时,我们要说,每一首歌应该立刻成为一个目标,并且成为一个‘垫脚石’……帮助儿童经历音乐,并且教育其成为音乐性的人。” 最后,默塞尔还深受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影响。杜威将教育视为实现民主的首要工具,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形式、一种公开讨论和自由交流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生活方式。默塞尔认为,民主思想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力量,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人们应分享这些思想的力量。当音乐作为贵族艺术仅被少数人所享用时,并不能成为真正的民主社会,学校音乐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使人们获得对音乐的热爱,使生活更人性化、更高雅。
篇2
【关键词】情感态度;音乐审美;情感;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2-0189-01
“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中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服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情感在人的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中,有着极其重要和非常深刻的作用。情感时刻伴随着人的精神生活,是人们对外界事物的主观态度和内心体验。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性格各异,年龄不同的,正是最需要情感滋养和温暖的学生。这就决定了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情感因素的运用。音乐蕴含着巨大的美感能量,是一种最富于情感表达和最具有情感力量的艺术形式。因此,尤其要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1.1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在音乐教学中,应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的表现作用。让学生亲生感受到音乐中最激动人心和极具表现力的部分,而不是枯燥的、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使学生在音乐的世界中收到熏陶和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1.2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活动的主角而不是裁判员或评委。教师应把学生从那种听讲式的教室里、从没有多少移动余地的座位中解放出来,亲身参与到喜爱的音乐活动中。掌握音乐的基本知识和初步技能,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为终身爱好音乐奠定基础。
1.3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音乐课程属于美育的一个领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其最主要的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其最主要的教育方式就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通过对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1.4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通过音乐作品中所表现的对祖国山河、人民、历史、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赞美和歌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1.5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尊重艺术家的劳动,尊重艺术作品,养成良好的欣赏艺术的习惯。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个情感,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热爱中华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
2形成良好的师生情感
教师在师生情感关系过程中起到主导,主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认清职能,正确定位。教师不再是课堂的控制着,而是一个顾问,一个参与者与引导者,应鼓励学生“当仁不让于师”,而不是压制学生,使其成为一个应声虫。
2.2尊重信任学生。教师应以自己的情感去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使之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动力,只有当教师把真情实感倾注到音乐之中,才能感染学生打自己的情感融入到音乐之中。从而使之进入学习音乐的最佳状态。
2.3了解、热爱、关心学生。情感的形成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找到情感产生的支点。
3运用美育激发创造情感
3.1以情动请:情感的特点之一是感染性。要调动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最好最直接的办法是教师运用情感因素进行教学。每个动作,每句讲解,教师都要认真,充满感情的去完成,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乐于接受。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影响别人,使其产生同样的或与之相联系的情感。
3.2以行育情:情感的发生不是无缘无故的,他是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发展、成熟的。因此,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生动性,让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有意义的活动,这是教师传达情感,培养学生美好而丰富的情感的重要途径。
3.3以境激情:培养儿童审美能力是美育过程的起点,而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途径是经常性的审美活动。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看蒙古舞是抖肩膀;观看新疆舞时摆脖子;随着音乐旋律的变化而改变情绪。倘若经常性地开展类似富有直观性,可感性,愉悦性的审美活动,就会引起一种强烈地心灵情感体验,产生一种美感。
3.4以理引情:道理理解的越深刻,情感会越浓厚。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懂得相关的道理,是培养和激发学生情感的有效的途径。当然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具体的时间、地点、条件和学生的特点,灵活地确定运用,才能达到预定的目的。
总之,情感因素的运用,是教师树立威信,组织教学,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培养学生情感的重要条件,也是音乐课堂效率提高的保证。
篇3
一、学生先行,问题聚焦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在大量的个体阅读实践中获得的,而不是靠教师讲解阅读材料习得的。一堂阅读教学课,教师应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困惑,树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意识,然后根据文本核心价值引导学生聚焦在需要重点探究的问题上。
如笔者在高一开展了《牛铃叮当》(2013年浙江省高考现代文阅读)阅读教学,旨在加强高一与高三阅读教学的联系,突破原本在高三时教师教会学生建立合理阅读答题程式的教学手段的束缚,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愉悦之感。在课前先让学生自读《牛铃叮当》,然后在发下去的表格上填写自己能读懂的内容和未能读懂的内容。以下是在课堂上通过幻灯片展示部分学生“不懂的”内容:
1为什么村里有了牛还要买拖拉机?拖拉机为何要被称为“铁牛”?
2第4段“拖拉”等词为什么要加上引号?
3第7段写公牛相斗与全文有何联系?
4如何理解第9段“现今的水乡,早已不用水牛精耕细作,而是直接向稻田抛撒谷种”这句话?
5文中的“黑色幽默”有何深刻内涵?
6第10段“如今,利益的驱动让这样的老规矩开始面临挑战”如何理解?
可以看出,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当细致,不亚于教师课堂问题的设计,而其中第1个、第2个问题属于部分学生能读懂的内容,因此可以让“已懂的”学生来解答这两个问题。接着应引导学生聚焦自己提出的这些杂乱无章的问题,整理和归纳有相同指向的问题。
二、教师引导,自主学习
自主阅读并非自由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绝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在课前,当学生提出“牛为什么需要带铃铛?”“牛被杀时为何会掉眼泪?”等问题时,也就意味着教师需要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提问,帮助学生在课堂中理清文本内容的思路,使学习过程更清晰。
自主学习应强调师生人格平等,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自主解决了现有发展区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合作解决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宜过多地追求对文本主旨的理解,过多地用材料证明“我”的观点,这样急于进行问题的推进,势必会伤害一部分学生的阅读体验。其实,一定的“教学设计”是必要的,但是过于雕琢“预设”,势必阻塞学生“旁逸斜出”的思维,成为学生探究学习、张扬个性的桎梏。如果教师能够在课堂中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敢问、敢想、敢做、敢争辩,让学生既参与学,也参与教,这样就能充分地展示所有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平等民主中得到发展与快乐。
三、合作探究,有效学习
《课程标准》着重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要“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在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表格明确列出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并思考自己希望进一步了解的问题;然后就近组成小组,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后,重新提出小组未能解决的共同的问题,并记录在表格上。当各小组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后,教师再参与指导并适当总结。
在问题聚焦后,只要学生能自圆自说,教师都应该赞同。教师应该把学生聚焦与归纳的问题一一板书下来,然后布置任务:“请大家选择其中的1~2个问题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讨,讨论的题目与内容须记录在表格上;小组要选定一位发言人,发言人要先诵读相关的文字,再综述本组观点,本组其他人员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基于人本主义的人性观,指导学生根据文本内容和自身特点,确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聚焦问题,自主探究,形成自己的基本理解。
篇4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建议
相对于其他的基础性学科,音乐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所占的地位不高,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一直不受重视,导致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得不到提高。要知道有效的音乐教学能够熏陶学生的心灵,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素质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创新和优化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的重点工作,这对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当前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面临的挑战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进行,小学音乐的教育评价制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目前现存的教育评价制度仍然存在了很多的问题,主要总结为以下的几个方面:
1.评价的方式较为单一
现代教育评价制度要求评价制度的建立要根据各个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进行,根据小学音乐教学新概念的基本要求,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应该含有以下内容:唱歌、表演、乐器、欣赏、和基本音乐元素的学习等。教学评价制度的建立应该根据教学内容进行确立,相对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应该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目标,创作能力、表演能力和选修的目标等,其所占的比例应该根据教学大纲中各个教学内容的比重进行确定,但是目前很多小学音乐教育评价制度较为单一,评价的方式往往是根据一首歌曲或者是对学生的印象进行评价。
2.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
小学音乐的教学评价结果一般是以分数和等级的形式给出,评价的过程缺乏科学新。有的音乐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掺杂了个人的情绪,对那些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给予不及格的评定,这样学生或因为老师不合理的评定方法而失去了学习音乐的热情,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忽视了音乐学习的重要性,课堂上更加的不遵守纪律,不认真听讲,长期发展下去,学生的音乐成绩越来越差,整体的音乐教学成效得不到。
3.教育评价得不到重视
虽然小学音乐教学已经得到了很好的重视,但是受到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小学音乐这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重视程度仍然不高,部分地区的小学音乐课堂只是老师通过手提录音机引导学生学唱,甚至直接取消的音乐这门课程,导致基本的音乐教学任务不能按时完成,这样在学期末的教学成绩评定上,就随便的根据学生其他学课的成绩进行编造,小学音乐的教育教学不受重视,音乐教育评价制度更不受重视。
二、教育评价制度的创建的原则
1.分清课堂上的教学主体和客体
现代教育教学的理念是将学生放在首要的地位,同样,在教育评价制度的建立上也要把学生放在首要的位置。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课堂上,老师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发挥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有目的的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应该起到引导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音乐老师应该摒弃“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应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释放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让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
2.创新性的原则
创新在现代素质教育教学中地位越来越高,在进行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确立上要坚持创新性的原则。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模式和新的音乐教学理念都应该给予积极的评价;音乐课堂上对于学生提出的创造性的想法,不管对错老师都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课堂上老师要让学生真正的释放自己,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和师生关系,要知道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3.把握好开放性的原则
素质教育教学要求下,传统的封闭式的以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主体的教育评价制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要求。教育评价制度要求能够充分的反映出学生的素质水平和创造性思维水平。为了实现上面的要求,教育评价制度应该把握好开放性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的几个方面:一方面,评价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一方面,评价的时间不能固定不变,对学生的评价渗透到日常学习生活中;一方面,评价的场所不能固定,这样才能在全校的范围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水平。
三、完善和优化音乐教育评价制度和合理化建议
1.“因材施教”,使用多种评价方法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不同,再加上学习风格,学习兴趣和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有非常有必要的。在课堂上,多给学生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勇气比较差的同学,课堂上不敢起来回答问题。对此,老师应该给予该部分同学一定的鼓励,找一些简答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尽管该部分学生回答的不是很到位,也要给予积极的肯定,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过程中的乐趣,经过较长时间的学习,能够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质量。
2.科学的使用课堂评价表
尽管有的学生音乐的学习能力较差,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的优点,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在学生的闪光点上做些文章,对学生的优点进行鼓励,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上老师可以借鉴档案袋的思路,建立课堂评价表,每一个月对学生整体上评价一次,帮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找到自己的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帮助学生找到侧重点。课堂评价表要让学生自主的进行填写,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老师发挥引导的作用,无形之间形成的评价方式会成为学生们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3.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先天因素的影响。所以有的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较高,有的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较差。针对这种现象老师要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对于优秀的学生适当的提高评价的标准,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适当的降低评价标准,这样合适的评价能够帮助学生增加自信心。环境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在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营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能带有个人情绪,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
四、结语
教育评价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及其重要的部分,科学的教育评价有利于教学成绩的提高。在小学音乐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创新教育评价制度,不断的为评价制度注入新鲜的元素,从而实现音乐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孙艳侠.小学音乐教育面面观[J].学周刊.2012(18)
[2]韩琨.浅析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高师音乐教学对策[J].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05)
[3]陈黛瑶.审美功能――小学音乐教育的核心[J].基础教育研究.2010(07)
[4]余小勇.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性格的培养[J].大舞台.2010(05)
[5]王玮.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J].大众文艺.2010(16)
[6]胡家玲.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
[7]汪莹.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9)
篇5
一、影响音乐教学价值展现的因素
小学音乐作为素质教育下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其价值是否能够最大化实现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诸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音乐价值的实现,严重不利于音乐教学价值的顺利实现。因此,首先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简单概述以下影响音乐教学价值实现的因素。
1.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在部分学校,并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师,班主任一人兼多职,音乐的唯一教学目的就是教学生“唱”,词谱都是不学的。这样的过程是严重不利于音乐价值的实现的。
2.学习活动单一
在音乐学习中学生一直都是在处在模仿的过程中,模仿相关的音频、模仿老师等等,只要能够学会“唱”就可以,常常忽视聆听的价值、鉴赏的价值等等,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以上两个因素是影响音乐价值能否顺利实现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从多角度入手,以确保音乐课程价值能够有效的实现。
二、如何实现音乐教学价值最大化
1.借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是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所指出来的,可见,鉴赏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展现音乐教学的价值,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音乐鉴赏中获得美的体验。
例如:在教学《小鸟请到这里来》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聆听能力,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歌曲,然后让学生用心去听,去感受旋律中的那份愉快的心情,同时,我还引导学生朗读歌词,进而使学生在鉴赏中熟悉歌曲的旋律以及歌词的中心思想,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对音乐课堂价值的实现以及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借助音乐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水平
德育教育是素质教育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不仅能够让学生深刻地体会文本的中心思想,而且,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还以《小鸟请到这里来》为例,除了要让学生以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演唱这首歌曲之外,我还引导学生与实际生活进行对比,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情操,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素养。
又如:在教学《唱脸谱》时,在简单的教授基本的音乐知识之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各种脸谱,并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脸谱和京剧的认识,之后,我还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变脸”,让学生在直观形象的视频冲击下找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我国戏曲艺术的情感,也为学生良好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借助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单一的教学让学生越来越找不到学习的乐趣,也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因此,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更新观念,要将音乐与绘画、音乐与舞蹈相结合,这样不仅能够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而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梅花》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授课的时候,我首先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想象这首诗描写的景象,然后鼓励学生将自己想象的梅花或者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用笔画出来。如:有学生依照着教材中画的,有学生画的是一堵墙上面的零星的几只梅花等。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个性,而且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除上述几点之外,我们还可以借助音乐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对音乐的节奏感、创新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等,这些都是音乐教学价值的具体体现,所以,作为新时期音乐教师的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要促使学生在音乐的熏陶下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新课程改革下,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立足于音乐教材,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音乐基本知识技能的同时,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坚实的基础。
篇6
关键词: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情感培养
一、前言
高职高专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具有阅读和翻译与本专业有关的英文材料的初步能力,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的应用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可以看出,阅读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职学生英文材料的阅读能力,是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
然而长期以来,人们侧重于认知因素对学生英语阅读方面影响的研究,而较少研究情感因素对阅读的影响。很多学校重认知因素而轻情感因素,英语教师对阅读教学情感因素的作用了解不多,缺乏必要的重视;加之高职学生自身缺乏主动阅读英语材料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在英语阅读学习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造成教学效果不好。
二、影响阅读的情感因素及其功能
情感的功能研究表明,当学生处于较好的情感状态,例如在学习语言时,他们有更良好的动机、有将语言学好的愿望等,这种积极的态度和强烈的兴趣将促使他们在语言学习中的积极表现。雅克博维茨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几个主要因素所占的比例为动力占33%,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由此可见,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他们英语阅读水平的影响是很大的。
三、高职学生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情感问题
这几年随着大学的扩招,高职学生的整体入学成绩有所下降,单科英语的入学成绩也普遍不高,自然,英语阅读水平也相应较低。高职学生英语阅读水平低除了认知方面的问题外,还有情感方面的问题。
高职学生英语阅读情感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积极的情感因素在英语阅读中受到抑制,而消极的情感因素在阅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具体地说,高职学生在英语阅读情感方面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主动阅读英语文章的兴趣。
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学生总觉得文章的生词多,阅读速度慢,所以普遍对英语阅读不很感兴趣,上课前能自觉地预习课文的不多,课后积极主动地阅读英语材料的更少。
(二)学生阅读英语文章的动机不强。
许多高职学生对英语阅读不感兴趣,课堂内外难以积极主动地阅读相关的英文材料,阅读的内部动机不强。有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的工作与英语的关联度不高,没有必要花太多的时间去读英语,英语及格就行,导致阅读的外部动机也不强。
(三)高职学生对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缺乏自信心,阅读过程中有较大的焦虑感。
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阅读时对生词较多、专业性较强、篇幅较长的文章有畏难的情绪,阅读时有较大的焦虑感,容易产生急躁心理,最终产生放弃阅读的心理。
(四)高职学生对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水平缺乏必要的毅力。
有些学生在刚开始学习时对英语阅读还比较感兴趣,但随着教学的展开,文章难度的增加或者短期内觉得自己的阅读水平没有明显的提高,就难于持之以恒。
(五)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过程中缺乏与老师和同学必要的交流。
有些高职学生觉得英语阅读时没有必要和他人进行必要的交流和讨论,而实际上对所读的材料进行必要的交流与讨论有助于加深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四、培养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积极情感因素的途径
积极情感因素的培养就是要使学生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有效地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态度、动机、自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高职教师要使学生树立阅读英语文章的信心,对英语阅读有积极的态度,认识英语阅读的意义,善于发现英语中的乐趣,从而提高英语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培养高职学生英语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的倾向,它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这种趋向只有在比较稳定的条件下才能持续较长时间,才能构成人的兴趣。兴趣能有效集中人的注意,促进动机的形成。
(二)培养高职学生的英语阅读动机。
利用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如学生想通过英语文章了解有关内容,从而获取有用的知识,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量阅读相关文章,努力地把学生的兴趣转化为稳定的阅读动机;利用学习和反馈信息,并注意表扬与批评,奖与惩的作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会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学生知道自己的进度、成绩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热情;创设竞争情境,形成竞争氛围,竞争是激发学生积极性的一种有效手段,阅读课堂创设竞争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尽量选择与学生专业有关的英语作为阅读材料,使英语阅读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将来的工作,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外部阅读动机,并努力把学生的外部阅读动机转化为较为稳定的内部阅读动机。
(三)帮助学生树立英语阅读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人们对自己取得成功的把握程度,自信心强的人对自己的未来抱着积极的心态,认为自己一定能成功。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因为智力及其他情感因素的作用都要在自信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四)帮助学生降低阅读过程中的焦虑感。
| 学生过度的焦虑会影响到自己英语阅读水平的发挥。教师应设法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焦虑降到较低限度,比如对文中出现的有些生词和文化背景,在阅读前向学生作必要的解释,让学生心里有数。
总之,英语阅读教学是高职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情感因素是影响高职英语阅读水平的重要因素,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信心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阅读的积极性,从而提高阅读质量,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晓萍.谈高职学生英语阅读中的句法分析[J].天中学刊.2009(05)
篇7
作者简介:崔国英(1984年-)男,蒙古族,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正东小学。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脚步的加快,文化全球化也日益显现,文化全球化并非是全球文化的单一化、一体化,而是多种文化的互相借鉴,并行发展,多元文化的概念也因之诞生。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在显示着多元文化的强劲生命力。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以民主和平等的理念将非西方音乐文化遗产纳入教育体系中,以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为教学内容,它的内容具有地方音乐文化和全球音乐文化的双重特性,表现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和理解多元文化两个概念。
【关键词】多元文化;小学音乐;作用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057-02
1 多元文化与多元文化教育之内涵
在揭示多元文化的概念之前,有必要先捋顺文化的内涵。《辞海》将文化界定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其中,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三个方面。狭义的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上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多元文化的概念。多元文化是指在一个社会、国家或民族中所存在的多种文化的总称。在世界多民族的多种文化共存的前提下,对其自身以外的任何一种文化,采取认同态度,并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双向交流,以利于自己的发展,这就是多元文化。
多元文化教育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为西方国家民族教育的理念之一,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的班克斯、英国的林奇等。在多元文化教育中,多民族教育是其基础或中心课题。美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专家班克斯认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学校工作必须做出重大改革,使多种群体的每个学生获得在学业上成功的平等机会,提高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群体的学生以及一些特殊学生的教育素质。这些改革指的是涉及全部学校或教育环境的体制改革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课程的改革,班克斯把这一过程称为多元文化教育。林奇认为,多元文化教育主要是为了帮助所有不同文化的民族群体学会如何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积极和谐的生活,保持群体间教育成就的均衡,以及在考虑各民族差异的基础上促进相互尊重和宽容。多元文化教育就是以尊重不同文化为出发点,在各集团平等的基础上,为促进不同文化集团间的相互理解,有目的、有计划实施一种共同平等的异文化教育。
2 多元文化教育维度下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元文化观业已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教育也不例外。《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倡导通过音乐课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能够喜欢音乐、懂得音乐和表现并创造音乐,进而使之情操得到陶冶,人格得以完善,成为全面发展、身心和谐的人,并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和“面向全体学生”列入基本理念,这与多元文化教育观的理念是吻合的。然而,目前我国多元文化教育在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多种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2.1 教学目的不够明确,音乐课堂大杂烩现象严重。教师教学目的的不明确,就会导致课堂教学的无序性和被动性。多元文化的音乐教学,体现的是综合的教学,包括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还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但是在实施中,综合应以音乐为教学主线,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如音阶、调式、节奏、旋律等,构建与其他艺术门类及其他学科文化的联系,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但目前,仍有不少的小学音乐课,在教学的过程中迷失了音乐这条主线,或者是没有真正的将其他学科的内容与音乐密切联系起来,没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使课程教学偏离了艺术综合的宗旨。例如唱歌课综合了很多学科的知识,但最终学生没学会唱歌;欣赏课学生积极的参与,但却没有欣赏到音乐的核心等等。这就脱离了音乐教学的宗旨,更谈不上音乐文化的学习。
2.2 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缺乏活力。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倡导弘扬民族音乐,新课标也将弘扬民族音乐视为基本理念。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和热爱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令人遗憾地是,目前很多学校的学生认为音乐课里的民族音乐并不好听,或者是说教师在教唱、欣赏这样的课时,很没有意思。这主要是由于教师在教学中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理念落后,如学唱或欣赏民族音乐时,纯粹的技能学习或听赏,使学生无法体会到民族音乐的深层文化内涵。
2.3 日常音乐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单一。从目前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不注重教材文化的多元性特点。特别是教师在对于不熟悉的民族音乐的驾驭能力明显偏弱,表现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单一性,如在教学《新疆好地方》的时候,简单的针对歌曲进行施教,或粗略地了解新疆的音乐文化特色,一节课后,学生也只是茫然的听了一首歌,不但不一定学会歌曲,还感觉不到歌曲中的真正的美,无法理解新疆歌舞文化的魅力。
教材文化的削弱,教学环境的一成不变,教学活动的单一化,导致教学文化氛围的不浓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样的教育目的,使多元音乐文化的传承流于表面化。
3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小学音乐教育
3.1 加速高师音乐教育中多元文化教学体系的完善。高校是提供小学师资力量的重要来源,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未来一线教师能否具备多元文化教学能力,影响着音乐教学改革的成效。为保证新一轮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结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建构多元文化为基础的音乐教学体系,以促进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在高师、中小学以及全社会的传承与发展。
3.2 营造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教学环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在小学教学里,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为学生或老师营造一个多元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除了在资金投入方面,注重教学设备的完善、举办有意义的音乐活动以外,在校园环境和教室环境的布置上,也应该体现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文化特色。
篇8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 &Johnson认为隐喻是人类语言表面想象下的深层认知机制,隐喻的产生是通过映射(mapping)来突出源域(source)与目的域(target)的相似性而掩盖或者忽略两者的差异性[1]。以“MARRIAGE IS A JOURNEY”为例,在该结构性概念隐喻中,“JOURNEY”是源域,“MARRIAGE”是目的域,人们通过从JOURNEY到MARRIAGE的系统映射来理解MARRIGAE,如图1所示。
在该概念隐喻中,源域是JOURNEY,目的域是MARRIAGE。人们在自身体验的基础之上发现marriage(婚姻)与journey(旅行)这两个概念之间的相似性,如同旅行一样,婚姻需要结伴同行,婚姻中有欢乐有忧伤,婚姻有开始但不一定会结束。尽管两个概念之间存在有不少差异性,但是就相似性而言,journey的各种显著结构特征被系统地映射到了marriage这一概念域上,因此就有了以下的表达:
①We just began our life-long journey into marriage.②Tom and Mary’s marriage is on the rocks.
二、支架式阅读教学模式的课堂
基于概念隐喻理论的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曹雯雯,2016)的教学环节包括确定最近发展区、提供支架、提供情景、合作探究、独立探究和效果评价等六个环节,如图2所示。在该教学模式中,课堂导入环节主要是基于学生对源域认知的反馈信息,通过教师提供的“支架”对隐喻映射进行认知,帮助学生建构起从源域到目的域的映射模式,为下一步理解目的域的相关表达打下基础。
在支架式教学模式中的课堂导入环节中应该遵循“内容上高于学生已有认知,形式上生动活泼,教学上提供‘支架’”三个原则,即课堂导入环节的学习目标为对隐喻映射的认知,通过设定一定的真实情境调动学生参与话题讨论,同时教师提供一定的“支架”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说,课堂导入环节包括3个教学步骤:1)教师创设情境,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情境激活学生原有的概念认知;2)学生参与讨论,通过教师给予的一定“支架”引导,找到隐喻源域特征;3)教师启发学生通过发现源域与目的域的相似性,对隐喻映射进行认知,建构隐喻映射模式。
三、阅读教学课堂导入环节设计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2》(第二版)第三单元为例,整篇课文的建构基于概念隐喻“MARRIAGE IS AJOURNEY”,说明跨国婚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笔者基于大学英语阅读支架式教学模式,设计以下课堂导入环节。
1. 创设真实情境。教师依次提出问题:“What’syour most impressive journey?”“Why did you start thejourney?”“With whom did you enjoy the journey?”“Anything special during your journey?”和“How did thejourney end?”要求学生们之间相互分享自己的旅行及亲身感受。然后,教师提供电影《The Motorcycle Diaries》的预告片要求学生根据预告片的内容依次回答以上问题中的后四个问题。该步骤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唤起自身对“JOURNEY”的概念认知。
2. 寻找源域特征。首先,教师依次提出问题:“What are phases of a journey?”“What are essential partsof a journey?”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期间在多媒体课件上提供有关旅行同伴、风景、困境等图片,并在参与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提问:“Can this be deleted?”或者“Can this phase be skipped?”最后,教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并记录答案。该步骤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到源域“JOURNEY”(旅行)的特征。
3.建构映射认知。教师播放《Little Fockers》的剪切合成之后的片段,包括Palm和Greg的婚礼、生活、争吵以及问题的解决,依次提出问题:“What’s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Palm and Greg?”“How was their life?”“Why do they become so nervous?”“Can you predict howwill be Palm and Greg’s family in the future?”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试图回答问题。接着,教师列出旅行的特征和这些问题的答案,要求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找出旅行和婚姻之间的相似性。最后,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以下例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旅行和婚姻之间的相似性,对概念隐喻“MARRIAGE ISA JOURNEY”的映射进行认知,并建构该隐喻的映射模式。
③Palm and Greg start their life-long journey intomarriage.
④Palm and Greg’s life go smoothly.
篇9
【关键词】钢琴分级教学 可持续发展 因材施教
一、普通高校钢琴分级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普通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体制改革也在同步进行中。通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人们逐渐认识到钢琴课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锻炼脑力、开启智能(观察力、听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情操、培养优秀的心理品质和发掘音乐潜能、扩大知识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各高校在大力开展钢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都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与专业要求制定了相应的钢琴教学制度,这其中就包括提倡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培养的钢琴分级教学。
钢琴分级教学是指教师在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时,将钢琴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之中,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异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通过对学生实行异质编组或同质编组,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使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从而实现“利用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发展”的教学目的,使各教学阶段及教学目标更具体、更细化和量化。①它在钢琴教学方式上要求根据专业能力差异进行分组分级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同一组别内各类学习内容综合训练,在教材及曲目选取上根据学生能力进行多层次多方面选择,在评价标准方面提倡综合能力分级考核及多元化技能考核。在充分认识到钢琴分级教学优越性的前提下,各院校相继制定了符合自身专业要求的钢琴分级教学制度,如南京师范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武汉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湖北师范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昌吉学院等。各院校在制定钢琴分级制度时,都根据自身学科建设的特点,在教学大纲、曲目层次、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要求。比如,早在1997年,西安音乐学院音教系就在钢琴分级教学内容及考核管理等方面制定了详细的标准;星海音乐学院音乐教师教育综合技能训练中心在每学期的钢琴分级教学计划中提出了“主题教学”的概念;湖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在钢琴分级教学中主张培养与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等。通过近些年的钢琴分级教学,各院校的音乐专业学生在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及实践能力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发展,对培养新世纪高等音乐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但随着钢琴分级教学的深入开展,问题也不断地显现出来。笔者根据近几年部分高校分级教学的反馈情况发现,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为了达到自己期望的级数,存在着为了考级而练琴,甚至为了达到高级别而忽视自身实际能力盲目练琴的现象;一些院校钢琴分级教学的曲目内容没有根据社会的发展及学生的审美需求变化进行及时更新,导致教学内容陈旧单一化;部分教师按照分级教学框架进行模式化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在学分制方面沿循传统的固定学分制度,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学生的专业能力并灵活地调整学习进度;在评价标准方面存在重视学生专业级别能力考核,忽视实践综合能力考核的现象,等等。这些问题都违反了钢琴分级教学的初衷,也违背了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目的与意义。因此,在继续保留钢琴分级教学制度优点的同时,如何根据客观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和针对性改革,使钢琴分级教学可持续地发展下去,成为目前普通高校钢琴分级教学值得思考与研究的话题。
二、普通高校钢琴分级教学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可持续发展理论起源于对人类资源消耗和环境恶化的忧虑,是一个立足长远、面向未来的科学的价值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同样要立足于一个长远的目标,从学生持续的、全面发展的高度进行思考,制定科学的、具有延续性的教学目标,以此为标准计划和实施教学活动,在评价体系和实践中检验教学成果。”②钢琴分级教学在“利用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发展”方面是有利于普通高校钢琴教学的,但如果一直按照固定模式化的分级框架进行教学,不站在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待分级教学的现状,不根据现状进行科学分析与针对性改革,最终将不利于普通高校钢琴教学的整体发展。根据2010年7月29日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分层教学,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的相关内容,笔者针对目前普通高校钢琴分级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就其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提出以下观点。
篇10
一、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民族音乐是民族对美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民族音乐所具有的内涵来自于优秀的民族文化,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不但可以欣赏优美的音乐,还可以学习到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创造来源于民族的社会生活,是民族社会生活真实的写照,因此学习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可以感受到民族的精神,同时在欣赏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还能陶冶自己的情操,同时民族音乐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继承和发扬。除此之外民族音乐的凝聚力,自豪感、有较强的民族文化作为支撑,民乐往往是音乐家民族精神的艺术表现形式,学习民族音乐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争强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创新民族音乐教学的措施
(一)采用多种教学形式,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内容
民族音乐的教学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式,例如: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将经过整理改编的民歌、民族器乐演奏、民族歌舞等有效地结合起来,丰富课堂音乐教学,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综合教学。在课堂上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学习民歌一边学习民族舞蹈,边歌边舞;可以在学生会唱民歌后,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民族乐器演奏;还可以课堂开展各种各样的的音乐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民族音乐教学延伸到课堂外,例如:老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或者空地上进行民族乐器演奏,民族歌舞表演。通过唱奏结合、唱跳结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民音乐的乐趣,积极主动地学习民族音乐,在学习民族音乐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
(二)举办民族音乐课外活动,活跃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传统的民族音乐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但是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在课堂教学的需求,为此需要创新民族音乐教学方法,因此结合学生的性格以及个人的差异,老师可以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活动,估计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民族音乐教学的效率,例如:可以组建一些课外兴趣小组,组织一支民族音乐演奏队,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园板报宣传一些民族音乐,在学生课间休息时,播放一些精选的民族音乐歌曲,营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的良好环境,还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民族音乐活动,例如:民族歌舞会、民歌歌唱会,通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为学生创造一个民族音乐活动的平台,提供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教学环境。
(三)利用社会民族音乐活动,感受民族音乐文化
民族音乐除了在课堂教学意外,还可以利用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民族音乐教学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育体系,因此利用社会上民族音乐活动是创新民族音乐教学,让学生进行民族音乐实践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老师可以征求学校的同意,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从各种民族音乐活动中,学习民族音乐,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例如:参加民族节庆、民族歌舞比赛、民族音乐演奏,以及各种各样的闵姝活动,通过社会上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活动,为学生民族音乐的学习提供更加宽广的舞台,通过让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民族音乐活动,让学生融入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环境中,从中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文化的兴趣,从而更好地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