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数学教材范文

时间:2023-04-03 03:41: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数学教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数学教材

篇1

[关键词]教材建设;人文素质教育;教育理念;教育思维

数学教材建设,尚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迫切需要构建宜教、宜学、实用性强的数学教材,日前有些高校重在教学法的探讨而忽略了同教法直接相关的教材的研究,当前出版的教材的特点是内容全面而容量大,这与课程课时偏少形成矛盾,很难把内容讲全、讲实,要删减相对内容的章节,影响了教学效果,教材巾的应用题也基本上限于在物理、几何中的传统应刚,缺少时代气息,感觉所学知识与现代实际问题相距遥远,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出现的结果常常是填鸭式的教学,令学生感觉枯燥,为此,迫切需要编写适应于实际要求的数学教材。

1.数学教材建设的必要性

门课程知识体系的合理和课本的合适是学生对这门课程感兴趣的第一步,一套适合的教材及配套的参考书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等的一个重要保证。可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有章可循,不再让学生感觉学习数学课程虚尤飘渺,这需要不断地从教学中总结经验,不断地研究现有教材,借鉴现有教材的成功之处纵观国际课程改革趋势发现,传统的以百科全书为范式的“囊括式”课程内容选择模式逐渐被“精选式”课程内容选择模式所取代,国外教材在引人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时,先给出数值计算的近似结果,尽量给出几何直观图,然后给出严格叙述,做到了数学理论与计算机应用的有机结合。这是国外教材的突出特点,这样做符合科学发现的规律,也提供了利用近似计算解决工程等实际问题的范例,随着大量威力强大的专用数学软件的出现,所做的图形精确漂亮,赏心悦目,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美,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大多数国外教材都比较霞视人文素质教育。适时介绍杰出数学家,介绍数学概念史等,

好的教学方法能否得到贯彻,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义受制于教材体系,所以,教材体系的改革应是数学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和重中之重。

2.数学教材建设思想

数学学习必须循序渐进,数学概念的建立。定理的发现,新思想的形成等,大多是由归纳类比、直觉猜想、合情推理而得到的,那些严格的逻辑证明和演绎体系是后来补上的,这就要求在数学教学中既要向学生展示严谨性的一面,又要向学生展示生动活泼的一面,要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过分强调严谨是不妥的,我们既要重视数学的严谨性,义不被数学严谨性所束缚。

3.数学教材建设规划

基于数学教材建设的思想,对每一门数学课,要求配备三种版别的教材,分别称为:简读版、精讲版和拓展版,这三个版别的教材,在内容上有重复,有补充完善。

(1)简读版教材编写特点

重点掌握数学知识的机构,内容简练,少有证明,该教材的特点是适合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篇幅不大,该教材能够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材中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吸收先进的处理方法,反映当代的数学的发展趋势,书中简述各部分内容的核心和精华,用生动有趣、引人入胜的语青来叙述,尽量做到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书中没有太多太难的知识,若能掌握书中的精髓,做到触类旁通,就会有较大的收益,正如北京大学姜伯驹院士提出的数学课程改革应当建立一些平台,在平台上继续往前走,对于平台拿来用就是了,除少数专家之外,一般人只要会用,不必详细了解它的编制过程,数学的情形也一样,简读版教材就有走向平台的趋势。

(2)精讲版教材选取

以高等数学为例,作为中国国内高校工科各专业广泛使用的同济版高等数学,经过二十四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及四次认真修订,在内容、结构还是装帧方面,都更加成熟和完善,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系统和风格,其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叙述详细、通俗浅显、例题较多、便于自学等优点非常适合广泛使用,经典的数学内容虽然要用现代数学的观点与语亩来统率,但仍有必要适当地介绍某些现代数学往经典数学中的“根”。

(3)拓展版教材编写特点

拓展版中包含数学史料、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以及数学在现代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等数学背景知识,这些数学史料可以使学生体验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思维方式,增进对数学系统的结构化理解和对数学本质的认识,促进知识的有效迁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观念,教师要培养自身的数学史素养,要通过各种渠道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对应的数学史料,然后进行筛选,做好数学史教学资源的储备,教师要本着引导学生数学兴趣的出发点来参编拓展版教材,更新教材。

4.结束语

篇2

【关键词】 数学 高效教学 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11-009-01

一、数学高效教学的关键

1. 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时,教师把握好讲课时间,一般情况下应在20分钟以内有一个停顿,这样能够使学生获得25分钟的活动时间。例如,“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一课时中,教师先让学生通过折纸等方式对轴对称图形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再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这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首先在共性上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感知和独立的思考,通 过学生的思考与探索,再让他们去总结轴对称图形的重要性质,这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能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教材列举的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素材和图表加以关注,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数学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而不是枯燥乏味的记忆与练习。此外,要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因为观察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能够帮助学生把握解决问题的规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还能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转化。

2. 开发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数学审美能力的开发。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数学的和谐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对数学的美感有深入的领悟,并且,要能够艺术的向学生讲述数学的知识。这样一来,就能使学生内心世界所追求的的美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完美的呈现,这就体现了美与美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教师进而开始推导和示范,逐步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审美意识,而学生也逐步进入了一种美的境界,充分感受了数学的美感。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再让学生根据定义画出图形,并要求学生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思维活动过程。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的美,还能激励学生创造数学的美,让数学的美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二、创新数学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1. 理论与实践结合,打造新课程教学。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数学教学应该重视教学的策略,把策略教学作为创新数学教学和打造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数学教师应该从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开发多种教学策略。这主要有:如何组织学生讨论策略、构建开放性心理策略、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策略、探索研究性学习方式策略、创设问题情景策略、提问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策略。教师应该从这些方面展开教学研究,真正体现出教师在教学中的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自觉的学习。

2. 激发学生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因此,对学生想象力的激发是创新高效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数学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这通常是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和获得数学发现机会的好时机,也能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当然,想象并不是让学生进行胡编乱造,数学想象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思维要素:首先,因为想象是对知识的一种飞跃,所以数学想象要建立在丰富的基础知识和经验之上;其次,数学想象要有摆脱外在干扰的能力;最后,数学想象要有执着的追求。因此,教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不仅要合理引导,还要保证学生学好基础知识,拥有扎实的功底。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很据教材,创设合理的想象环境,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想象材料,诱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

数学高效教学的过程是充满艰辛和曲折的过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充分开发数学的审美因素,合理引导学生对数学美的追求和探索,让他们逐渐拥有数学的审美意识。先从直觉入手,再深入到知觉,最后升华为感悟,使学生不再将学习数学作为一种痛苦枯燥的修炼,而能作为一种轻松愉快的体验,最后再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数学教师应该重视对学生数学情感的培养,有意识的自觉的将这一重点贯穿在整个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成功,让学生真正的热爱数学这门课程。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热情。因此数学不是一门死气沉沉的学科,而是一门具有规律之美和秩序之美的学科,数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对数学美感的体验,满足学生对数学秩序与规律方面的审美需要。并继而形成自己的一项运用技能。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宏旻,成继红.论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有效教学[J].教育与职

业,2006,33.

[2] 王杰.中学生数学问题提出策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J].中

学数学教学参考,2004,6.

[3] 宋俊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中学数学教育,

2002(5).

[4] 肖成全.有效教学[M].辽宁: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5] 马扎诺等著.贺红,曾白云译.有效的课堂管理手册[M].北京:教

育科学出版社,2008 .

[6] 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材;华中师大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标准和教学的重要资源。教材的编写应以标准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为依据,采纳标准中教材的编写建议,使教材尽量以贴近现实生活和科学实际问题为线索,不仅要反映数学的价值,还要体现不同内容之间的联系。本人执教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实验教材多年,深感其教材具有显著的特点。下面,对本套教材的特点,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利用图文并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也是学生求知欲的一种体现,是人类行为比较强烈的动机之一。华中师大版教材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形、富有挑战的文字语言,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使学生不断地求知创新。

例如,教材华东师大教材的每一章首页,都插入了学生感兴趣的导图,文字还巧妙地插入“比一比””想一想”“试一试”的语言,这些语言都富有挑战性,能非常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给学生营造更好的学习气氛。

二、广泛地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素材,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数学是一门揭示自然规律的科学,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数学有助于人们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情趣已经扩展到生活、自然的各个方面,他们关注来源于自然、社会和其他学科更为广泛的现象和问题,因此,对初中数学新的贴近生活的学习内容更具有探索和求知欲。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很好地应用了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广泛地选取贴近生活实际的教材,增加了知识的实用性,使数学的价值得到了充分体现。此外,统计和概率也在教材的每一册的最后一章都有安排。这些都充分地体现了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贴近生活的特点。

三、展现知识的形成、应用和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对于知识的呈现模式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它注重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在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不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数学概念、公式等。例如,教材在导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时,不是首先搬出法则,再讲法则的具体内容及注意事项,最后巩固训练,而是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一位同学在一条东西向的跑道上……”,再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问题,最后通过合作交流、师生共同活动得出法则。这种安排不仅能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创新意识。

四、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新时期教学应该注重四个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删去繁、难、偏、旧等过时的内容,通过创设具体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质疑,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五、内容编排体现螺旋上升原则,给学生创设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在教材内容编排上,采取螺旋上升的原则。这种编排,不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轻松、和谐的环境。例如,教材在初一学年度,只要求能认识图形特征,能通过简单说理得出欲求结果即可,对逻辑推理并没有要求,到初二、初三再逐渐提高要求。又如,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并不是安排在一个学期一个章节内,而是分散到初中每一学期学习,打破了传统教材中集中一次学完的编排,且每后一学期的内容都是在前一学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深化的。

六、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设计具有一定弹性

不同学生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以及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弹性设计教材内容,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让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种设计既考虑到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又有助于教师实施分层教学。例如,对每一章的复习题,突出不同的层次性,分成A组、B组和C组;教材中编入的阅读材料、课题学习等,既考虑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体验。

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致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华东师大版初中数学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加大了计数器、计算机辅助学生学习的力度,让学生有更多的精力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进行有理数的计算时,教材中插入了利用计数器进行运算;利用计算机帮助画统计图等等。

参考文献:

[1]李冰.对华东师大2003版初中数学教材的几点商榷[J].教学与管理,2006(19).

[2]王春霞.初中数学教科书习题的比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篇4

国内高校美术学专业长期为社会培养艺术工作者,通过系统的学习可以逐步调动学生的激情,启发学生想象力,帮助学生树立艺术理想,培养出有艺术独立个性的个体。学院式系统教学首先对学生的造型基础有着严格的要求,选择在大学一年级开设色彩基础课程,可以提高学生运用色彩造型的能力。其中,色彩写生训练是学习色彩知识的重要训练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色彩观察与感受能力,提高色彩的表现能力,丰富学生的色彩语言,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而水彩画是一种适用范围广、艺术性强的画种,十分适宜研究色彩的基本规律,因此被国内很多高校列为美术专业的色彩基础课。通过对我本人历年来的基础教学的回顾以及同学院基础教研室各位教师的交流,我总结出美术学专业水彩画这门基础课程的教学经验,形成文字以供同仁共同研究探讨。

一、通过水彩画临摹使学生技法得到快速积累

临摹是学习绘画的有效方法之一,对于水彩画的传统,我们一贯主张学其精华,充分掌握吸收后进行变通与创新。因此,临摹在水彩画学习最初阶段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很多人曾经质疑水彩画初学阶段临摹的必要性,认为过多注重水彩画循规蹈矩的临摹,会导致学习目的过于盲目而不能起到有效的教学作用。艺术史研究者对于传统继承的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冈布里奇在他的著作《艺术与幻觉》中谈到“程式与经验”时曾说过:“没有一种媒介,没有一种可以摹制和修正的预成图示,任何艺术家都不能模仿现实。”[1]在他的同一著作中,探讨艺术心理这一问题时,他提到艺术理论家克里斯曾指出:“长期以来我们逐渐认识到,艺术不是产生于虚空,没有哪个艺术家与前辈和样式毫无关系”[2]众所周知,绘画需具备创造精神,然而绘画亦不是无根之木,需从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传统技法既可以成为推陈出新的基础,又可成为推陈出新的障碍,关键是你如何对待它。”[3]

凡是好的作品都会引起观者的共鸣,并且容易为人所理解。继承水彩画传统仅靠观看、研读水彩画论是不能够完全领略其内涵的,必须要经过临摹实践这一过程。要善于学师的水彩画表现技巧,汲取大师的艺术语言,用以形成高层次的审美意识,开拓视野,拓宽思路,尽量使画面表现得纯真而自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色彩感受,掌握更多的表现技法。这一训练需要学生对临摹过程有足够的重视,对临摹的学习要十分严格。要通过教师的指导,选取自己喜欢并且适合临摹的范本,比如名家的代表作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可以整体临摹,也可以局部学习,切不可急躁。通过一边临摹一边揣摩绘画步骤、绘画意图,最后做到心领神会。教师在对学生的讲授中要针对画家和其作品作详细介绍,指出范本作品的特点,示范该画的作画步骤和描绘程序,引导学生迅速掌握临摹要领、临摹目的,做到有的放矢。简而言之,水彩画临摹的主要目的是形成初步的表现模式和规范,以及在头脑中预先的图式。这在于借古知今,它为我用,是初学者的捷径。临摹并不是终极目的,只有经过这一积累,初步获得把握自然的方法,学习前人水彩画创作的精髓,才会为更进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通过水彩画作品赏析以开拓学生视野

经过初步的水彩画临摹学习,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水彩绘画技能技法,对中外优秀水彩画作品赏析以及水彩画基本理论知识的了解是第二阶段学习的重点。“色彩大师是在他生存的那个时代最充分实现色彩本质丰富性的人”[4],对大师画作最直观的感受可以形成最初的绘画意识与艺术创造动力。抽象表现主义的发起者之一纽曼(BarnettNewman1905-1970)阐述艺术教育的时候这样说:“我的艺术教育既不是来源于对图片和幻灯的细察观审,也不是来源于老师,而是自己所面对的真实的东西。”[5]博物馆、画廊、收藏展、拍卖会是他真正的启蒙老师,真实的体验对于学习绘画的人来说是至为宝贵的。

这一阶段的学习通过教师引导,可以加深学生对水彩画史的进一步认识,了解国内外水彩画沿革,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水彩画用水作为媒介来调色,通过水和色的相互作用,画面具有透明轻快、滋润流畅的特点,具有特殊韵味,人们经常将优美的水彩画比作抒情诗,观看大师的作品无疑等同于“朗诵”抒情诗。毫无疑问,水彩画大师的作品能最为深刻反映水彩画特质,是水彩画史各个发展时段的代表。只有对水彩画大师作品全方位多角度赏析,多观看水彩画相关画展,才能更深入了解水彩画的特点特色。近年来国内的小幅水彩画展览、两年一度的水彩水粉画展、水彩人物展、百年水彩展等等一系列水彩画展,都为初学者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所以应鼓励学生多参加这样的画展,通过直接视觉接触、感性认识以及理性分析来提高学生对水彩画的全面认识。

三、通过水彩画教学实验使学生实现写生到创作表现的升华

写生类画作是诠释事物状态的最佳代表。陈师曾将“画是一样甚么东西”定义为“表示人类的意思的一种符号”,是“人类要表示事物状态的一种方法”[6]。在很多大师的水彩画作品中,其创作和写生也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他们假借风景、静物和人物这些写生常见的题材抒情写意,比如当代国内水彩画大家王肇民、关维兴、黄铁山、奥迪、龚玉等等。在教学中,水彩写生课程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锻炼其把握事物全面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会用水彩颜料塑造形体,通过反复的写生训练构图,训练从色彩的角度观察和塑造形象的能力,达到画面色块协调,准确地再现客观对象。色彩的形体塑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水彩颜料特有的明丽以及作画中的偶然性等等都会令学生充满新奇感。利用相对稳定的光源和环境,采用多种形式和各种色调进行水彩画基础训练,使学生加深对色彩规律的认识,强化对色彩的控制和对绘画材料的驾驭能力。

水彩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具有独立创作意识、独特水彩绘画语言和独立思维方式的艺术人才。它包含的是一个从写生到表现的升华过程。写生多遵从自然反映客观现实,表现则掺入了绘画者的创造成分,作品中有强烈的个人诉求和绘者独特的绘画语言。实现从写生到创作的转换,也就是观念方法的转变,是水彩画教学的关键环节,对此我总结出三点教学经验:第一、进行短期阶段性图片训练;第二、有目的性的水彩小构图实验;第三、水彩画综合材料技法实验。

篇5

关键词:大学艺术鉴赏;网络教学;CAI课件

中图分类号:G436;J1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7-0191-02

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引入,基于网络环境,在多媒体技术的平台下开发大学艺术鉴赏网络教学CAI课件会给学生带来新的视觉和听觉效果,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本文主要将针对现代网络环境下开发大学艺术鉴赏教学CAI课件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背景下,不断增长的素质教育改革进程的将发挥主导作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艺术鉴赏教育是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大学艺术鉴赏教育旨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综合人文艺术教育。艺术教育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通过大学艺术鉴赏教育,加强学生的理解人类文明历史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真实感情,使它成为一个更深入的理解艺术的法律,以扩大他们的视野,陶冶情操、智慧,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学艺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幻灯片、图片展示,教师口头讲解教学为主。但是这种教学信息量小,内容比较片面,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兴趣。

一、大学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目的

大学艺术鉴赏课程是对高校大学生提供认知和了解审美规则,指导学生学习运用正确和标准去鉴赏的艺术作品,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欣赏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然而,传统的大学艺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师作为信息发送者的地位,同事学生作为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过于依赖书面材料和老师的解释,缺乏直观的感受,使课堂教学局限于空洞的历史数据,老师和学生之间不能及时、具体、深入的交流。

现在摆在高等教育的改革面前的有一个两难的问题,如何在保证更多的专业课程的教学时间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选修课的时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急待我们去解决的,同时使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是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最值得期待的教学手段。教育技术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集成等特点,互动,资源共享。大学艺术鉴赏教育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的支持下,可以显著优化大学艺术鉴赏教学的过程,大学艺术鉴赏可以不再仅仅依靠传统的印刷媒体和传统的视觉和听觉媒体,积极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以超文本的特点,提供丰富的和直观的内容,为了能充分展示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沟通的有效性可能会增加,因此,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和谐合作,并使教学过程充满了活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创造性思维。同时,通过网络环境下,教学也可以有效地控制成本,最大化的实现教育目标。美国未来学家内格罗蓬特预计年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艺术表达更生动、更富于参与性的一个新的互联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优于任何传统的方式,传播和体验世界中各种各样的感官信息。这种新方法不同于阅读一本书,也比去现实中参观美术馆博物馆还要容易。互联网将成为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展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画廊,也是将艺术信息按个体兴趣及需要直接传播到每个人的最好工具。

二、大学艺术鉴赏网络教学 CAI 课件的系统建设途径

大学艺术鉴赏的网络教学CAI课件开发一般需要包括五个步骤:课件开发准备、课件脚本设计、网页设计、网络课件的网络课件的合成和。

(一)关于课件制作的准备流程

大学艺术鉴赏网络教学CAI课件的开发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方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个性化。但在课件设计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教学设计的要求在系统设计的基础之上,强调课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控制。虽然是网络教学,教师不需要与学生直接面对面交流,但课件开发者必须熟悉大学艺术鉴赏这门课程,并有系统的课堂教学能力,能够充分理解和熟悉的关键知识点和难点的课程,并能根据系统的设计从浅到深的教学计划,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知识逐渐融入整体,使每一步达到具体的课程要求的同时,也能与整个过程保持联系,并且可以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能成为独立单元。

大学艺术鉴赏不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学科,在大学艺术鉴赏教学中不能割裂其历史背景、宗教特点、审美心理等,如果只是孤立的讲授艺术的特性和解释艺术历史的话,课堂教学势必索然无味,学生将会麻木中被动接受知识概念。所以大学艺术鉴赏必须要跨学科的方法传授知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艺术作品与政治,宗教,哲学,经济和社会等学科整合起来上形成一个较为深刻的知识结构链。比如中国山水画的崛起不仅是研究山水画的绘画风格,也是基于魏晋时期的影响形而上的“玄学”体系在中国绘画和士大夫的审美取向,以及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点等等,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不是简单的视觉风格的研究工作,这些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的审美情趣和发现自然、探索科学的时代精神。所以大学艺术鉴赏的教师,不仅要学习知识,如文学、艺术、音乐和社会历史使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而且还使用社会科学教育来教导学生学习,思维和决策能力。这需要课件开发人员应该主动给他们的研究视野之外的扩展专业相关专业,加深理解的审美主体之间和人类的感官的关系,应该储备丰富的社会历史、宗教历史、拓片等人文知识,此外,理解,如媒体研究、心理学、艺术教育、信息技术等知识的历史对大学艺术鉴赏网络课程设计的质量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选择课件的主题必须慎重和准确、内容丰富,不可以动完全照搬教材,首先,课件开发的过程时需要通过分析目标--目标精细和系统化,各个层次的目标形成关系研究项目的层次结构,开发的出符合具体情况的课件教学实施计划,然后再考虑教学软件在实际应用程序中,建立软件系统的总体框架结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流程图。由于大学艺术鉴赏课程本身的特点是视听,这需要课件作者必须准备大量的相关图片,音频和视频数据。

(二)关于课件制作的脚本设计

大学艺术鉴赏教学CAI课件是由编写的程序组成的,通常学生通过电脑的照片和声音进入教学过程。因此,由大学艺术鉴赏教学CAI课件,必须对于每一帧信息进行详细设计,每一帧信息的主要目的是完成某些学习内容。根据流程图制作软件系统结构、知识单元分析,重要信息提示,图形、动画、声音、屏幕设计,多媒体脚本的链接描述之间的关系。因为大学艺术鉴赏课程是的高校公共艺术普及教育为目的,因此,在课件的设计和制造应考虑媒体界面简单实用,操作方便,媒体格式必须实现普及与广泛的应用。

课件程序的编写过程中,要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根据课程本身特点进行设计,选择合理的媒体和手段。其中,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通感,类比技术的使用。例如在音乐艺术一定会使用音频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程的教学,但是课件设计者可以使用视觉类比来增强学生的理解形象性、音乐和理解的颜色。在视觉艺术教学中,可以通过听觉和触觉媒体提高视觉感知深度。

设计课件脚本也中也可以使用网络的互动特性,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利用计算机软件绘图、通过动画演示,学生可以主动去改变,拼接,制作一个专业的课件。例如,在"王维的山水画的艺术",学生通过详细的动画演示指导,学习使用Photoshop和其他图形处理软件模仿、修改电子墨水屏幕上的草图,了解中国画的构图方式与意境的特点,并通过剪切、复制、拼接的方式,自己利用电脑制作一个水墨作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完全激发出来。

(三)大艺术鉴赏网络CAI课件的网页超链接流程

大学艺术鉴赏网络教学CAI课件属于网页页面的组合,CAI学习是基于网页来体现,网页设计是一个重要的CAI课件的设计环节,主要包括:

1.文本信息处理。CAI课件可充分利用信息量大的优势,通过各种各样的直观简洁的资料展示:快速放大,快速插入和消失,扩大了信息量,使学生获得的信息变得非常开阔。

2.主要页面和次页面设计:从主要页面的进入到次层的多个层次学习。

3.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动画指导学习内容。合理利用集群学习动画可以使用,不仅使学生摆脱被动接受者的学习处境,实现教学互动。

(四)大学艺术鉴赏网络教学评价方法

基于多媒体技术的网络教学模式,完全有别于过去在记忆为主,以笔试为主要评估基于单一的方式,而且是多方面的,开放和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的同时,教师以及课件都可以接受来自学生的评价。学生也可以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后,利用课件自带考试系统随机模拟试卷完成考试。在环境下网络评估、过程评估,评估为主,考试评价为辅,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继续指导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向进行纠正,引导和激励学生继续学习和进步,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信息反馈,及时修改课件,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中职数学 新规划教材 特点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1-182-02

1 适应形势发展,教材体系模块化

按照国家教育部2010年3月新修订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2010)》,现在我国中职学校共有19个专业门类,专业总数达到了321个,中职教育呈现出了专业多样性的特点。各专业对数学课程的要求并不一致;近些年来,中职教育处在高等教育与普高教育的“夹缝”当中,生源质量低下,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数学成绩尤为明显,成为了各科学习中的“软肋”。如何在教学中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每个学生的持续全面发展,就成了摆在每位职校数学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很显然,中职学校旧的数学教学大纲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造成了数学教学工作难以进行,教学效果差的状况。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和新形势下人才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对数学教学大纲重新进行了修订实施。新大纲在教学内容上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科学合理,充分肯定了数学课程基础性,注重了数学知识和专业学习的紧密联系,突出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新大纲的颁布实施对职业教育是一场及时雨,有助于职校生的学习要求,极大的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修订的重点是根据课程目标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适应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适应学生知识结构和职业能力的新要求,坚持公共基础与多样化选择相结合的原则,遵循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根据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结构划分,教材体系实行模块化,分为基础模块(上、下册)、职业模块(分为“工科类”和“财经、商贸与服务类”两种)和拓展模块。新教材充分考虑了各学校各专业对数学的需求,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方便各学校各专业对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用,提高了教材的使用效率。

2 打破传统,突出学科的基础性

数学是研究数与形的科学,是人类思维活动的结晶。数学课程是各中职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文化课,也是一门工具课。中职阶段的数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具备必需的相关技能与能力,从而培养和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也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中职阶段数学课程,其教学就必须重视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与逻辑性。简而言之,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格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数学知识如此重要,因此必须要学,但是数学概念和理论又高度抽象,学习起来又比较困难。如何化解这一矛盾?按照联合国关于新世纪人类教育应是面向全体人类的教育的倡议,21世纪的中职教育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作为中职阶段的数学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获得将来在工作和生活中可能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及技能。对于数学课程内容则应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新教材正视近年来中职生源的变化和中职教育理念的转变,打破传统,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不刻意追求数学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突出基础性,以“必需、够用”为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围绕基本概念逐步引入基本理论,删除繁琐的推理过程,降低教材难度,减轻学生负担。

3 紧密联系实际,强调数学知识的应用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活动以及科学研究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方面的问题是广泛存在的。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也反过来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数学不是一门空洞的学问,更不是玄学。学习数学不仅仅是掌握几个公式,会解几个题目,更重要的是能用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碰到的实际问题。这也是大多数人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上至国家经济,下至居民生活,无一不用到数学。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数字时代,全球处于数字化社会中。生活处处皆数学,因此数学应用具有普遍性。华罗庚同志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活之迷、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应该算得上是对数学与生活的关系的完美阐述了吧。新教材非常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新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了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例如新教材中提供了如体育竞技、火车提速、个人所得税计算等实例,密切联系生活,贴近生活,合理组织生活素材,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景,调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使之产生美感,培养浓厚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充分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做到学以致用,用之有效。

4 面向学生实际,注重新旧知识衔接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在由无到有,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层次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数学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新知识总是在旧知识的某一连接点上生长起来的。学生对新知识不能理解与接受,往往并不是因为新知识有多么艰深难懂,而是因为他们已掌握的旧知识与要学的新知识之间没有产生联系,出现了知识链的“断链”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1)由于初中实行素质教育,采用了新课改教材,教学内容作了较大的压缩,许多内容还降低了难度。尽管近年来中专数学教材也作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总体来看学生仍难以一时适应;(2)初中教材语言叙述比较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较强,而传统的中专教材由于内容加深,叙述相对比较严谨,抽象思维陡然提高,知识难度迅速增大,重理论、重逻辑推理,学生思维不能适应这些变化;(3)初中教材的内容较少且比较简单,课堂教学中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让学生练习,每节课中学生围绕一二种题型进行反复训练,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了中专阶段,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课改实行,加之各中专学校普遍轻文化课重专业课,使数学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只能是蜻蜓点水,点到为止。这让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方法上也产生了很大的不适应。针对以上困境,新教材一方面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好与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衔接,在教材的附录部分增加了初中数学基础知识作为预备知识,从学生学过的知识中,提出问题,通过引申、拓展来讲解新知识;新教材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依照“【实例】【观察】、【问题】、【知识回顾】、【实验】、【实例】、【新知识】、【知识应用】、【想一想】、【试一试】、【计算器使用】、【软件链接】、【实际操作】”等版块组织教学内容,同时在编排中增加“【小资料】、【小知识】、【小提示】、【名人名言】”等生动活泼的附加版块,以增加教材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章后面设置了“阅读与欣赏”栏目,介绍数学科学史、知识应用案例等内容,拓宽视野,引起学生兴趣。

5 与时俱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改变着传统的教学手段,而且也在改变着教学模式,甚至在改变着课程形式。因此,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类适应社会的一项基本能力。对此,2009年1月份正式颁布的中职数学新大纲规定数学的课程教学目标中就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正确使用科学型计算器及常用的数学工具软件。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也是数学教学与时俱进的体现。传统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多半是利用教师的口头描述和粉笔加黑板的静态演示完成,手段单一,枯燥乏味,学生成了单纯意义上的教育对象,毫无选择地接受教师灌输的内容,学习处于被动状态。而信息技术往往创设带有某种教学目标的情境,让学生进入自发学习和建构的状态,并自主或协作完成对数学知识的有效获取、加工、处理和运用。学生在信息技术所创设的情景中处于积极主动状态,全方位地接受声音、文字、图象等多元素信息,单位时间内接触和接受的信息量成倍增涨。因此,信息技术在活跃数学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计算速度等方面有着与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新教材紧跟时代步伐,一方面落实“教学大纲”对计算器使用的要求,相关知识点要与计算器的使用相整合;另一方面,落实“教学大纲”对计算机软件的使用要求,在教材中把教学内容与计算机软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软件的强大功能,方便教师的教学,提升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此外,新教材还根据“教学大纲”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建议”的要求,精心设计并开发了可以满足不同教学需求的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有【教师备课资料】、【学生学习资料】、【课后复习资料】、【知识拓展】、【试题库】、【中职生学业评价与监测系统】等。上述资料根据教与学的需求,分别以助教光盘、助学光盘和网络平台的形式呈现,供教师和学生使用。这些数字化资料是教材的延伸和拓展,也是时代特征在数学教材中的鲜明体现,极大地丰富了传统教材的内涵,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带来了巨大的帮助。

教材是实现教学改革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新规划的中职数学教材坚持新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内容的选取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与要求,语言文字简洁、准确、流畅、通俗易懂,顺应了当前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潮流,吻合了一线教学实际,自面世以来颇受好评。可以看到:新规划中职数学教材正在为当前的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助力加劲;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新规划中职数学教材在今后的使用过程中将不断完善,推陈出新,以越来越高的质量服务于中职数学教学。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研究性教学;大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3-0048-03

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为了使我国在2020年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1],积极探索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课程教学模式是新时期高等教育所要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在此背景之下,研究性教学成为近年来我国创新教育教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2-3]。大学数学课程在高校课程体系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是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因此,开展大学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对推进创新教育、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开展大学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和措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

一、开展大学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必要性

从数学的发展来看,问题是数学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例如,德国数学家希尔伯特(D. Hilbert)在1900年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作了题为《数学问题》的演讲,提出被后人称为“希尔伯特问题”的23个数学问题。这些问题为数学家开展研究指明了方向。一个好的数学问题的价值在于其可以激发数学家的创新思维,引发思想、方法和理论方面的创新。因此,有人将好的数学问题比喻成会下蛋的金鹅。事实上,到目前为止,这23个问题中的大多数都已得到完满解决,促进了涉及数学基础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研究和解决,直接推动了代数、几何、分析等数学分支的发展,催生出一系列的相关创新成果。

从人才培养来看,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都来源于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是思维积极、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种表现。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同时,分析问题视角的独特性和解决问题的新颖性是评判创新型人才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而思维的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是可以利用恰当的载体通过后天的训练获得和提高的。数学课程就是进行这种训练的恰当载体,而且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了其有效性。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G. Pólya)认为数学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才智。

研究性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中心、以提高学习者的问题解决能力为目标的教学形式。开展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训练、提高其创新能力和意识的必然选择。事实上,问题在数学学习和思维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问题情境引发数学学习者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等思维活动,进而诱发学习者探究和创新等认知活动的进行。在对数学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学习者要经历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猜想、概括、构造、判断、推理等多种认知过程,要综合运用抽象、逻辑、直觉等多种思维能力。因此,这一过程就是学习者自身经历知识的获取、探究、形成和运用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自我建构过程。在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探究的研究性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来积极主动完成知识的探究和学习。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的目标由 “授人以鱼”向“授人以渔”转变,教师的角色由知识的灌输者向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学习和研究策略的指导者转变;学生的学习目标由“学会”向 “会学”转变,学生的角色由消极被动的接受者向积极主动的参与者、知识与能力的自我建构者转变。教师与学生围绕问题开展质疑、验证、讨论等多种交流互动,学生要亲历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全过程。所以,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大学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能够促进数学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使学习者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得到更为有效的训练和提高。

二、开展大学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措施

针对大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并结合近年来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切实推进大学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更好地服务于创新型人才培养这一中心目标。

(一) 将数学文化融入课程教学

将数学文化有机融入数学课程教学,以此推动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进行,主要着眼于以下两方面。

1.研究性教学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恰当的问题,合理选取素材,创设一个开放生动的学习和探究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地开展学习、研究活动。而数学文化中的数学猜想、数学史料、数学名题等是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时进行问题设计和研究素材选取的重要来源。例如,在高等数学课程中,利用第二次数学危机的有关问题和情况开展微积分相关概念的研究性教学。在介绍完无穷小量、极限、导数、微分等概念后,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哪些概念是微积分中的根本性概念?无穷小量是不是零?在学生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穿插介绍第二次数学危机中曾经出现过的一些谬论、错误认识,让学生去辨识。同时,还做一些包含错误的演算演示,让学生找出演算中的错误。比如,在增量为无穷小的情况下,直接令其为零。在这样的研究性教学中,学生能够搞清微积分中诸如无穷小量、无穷大量、极限、导数、微分等重要概念。同时,他们也能体会到:数学学习和研究不能陷于形式的计算和推导,要注意自己数学理论基础的严密和扎实性。事实上,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内容有了更深的认识,而且可以吸取数学家在数学创新中的经验和教训。

2.学生学习和研究的自主性是影响研究性教学成

败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创设趣味盎然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未知问题的主动性,这样才能保证研究性教学的顺利进行。而数学史料、诗词歌赋、数学家生平等数学文化素材为进行上述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托。例如,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将抽象的拓扑学与通俗的生活问题相连,教师可用它进行拓扑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自然地引导学生认识拓扑学的发展起源并阐述同胚的实质。又如,杨振宁先生写过一首名为“赞陈氏级”的诗[4]:“天衣岂无缝,匠心剪接成。浑然归一体,广邃妙绝伦。造化爱几何,四力纤维能。千古寸心事,欧高黎嘉陈。”利用这首诗可以创设趣味盎然的微分几何研究性教学情景:以诗中提到的欧几里得、高斯、黎曼、嘉当、陈省身五位数学大师生平与贡献为线索,介绍几何学的发展史,并将课程的相关内容前后勾连、有效衔接;以此诗的撰写背景来阐述几何与物理殊途同归、相互促进的关系。

数学文化是一门涉及数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等的交叉科学。因此,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其重要意义在于:它可以在数学与人文科学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将科学素质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融合。

(二)做好数学软件的教学工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MATLAB、MATHEMATICS等数学软件在数学图形绘制、数值计算等方面的功能日益强大和完善,可以帮助数学、物理、工程、电子、设计等理工科专业人员快速高效地解决在应用和研究中出现的许多问题。比如,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是解决工程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因此,有必要通过恰当的方式加强数学软件使用教学,这也是开展数学研究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实验课程是进行数学软件使用教学的一个优良平台。它让学生从问题出发,利用数学软件,通过亲自动手来体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去探究和验证数学规律。限于课时等原因,目前数学实验的开设情况还不够理想。而且,数学实验的内容选择过于宽泛,与具体课程教学内容的结合不够紧密。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学软件在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中作用的发挥。这是在今后的教学改革和实践中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可将数学软件在数学课程中的应用内容以模块化的形式融入具体数学课程的教学中。这是顺应计算机技术普及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在数学课程中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客观要求。事实上,陈省身和钱学森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了数学教学要关注计算机的深刻影响,倡导数学课程教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通过这种化整为零的方式,可以更为有效地组织数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打破了数学课程教学的单调性,增强数学课程教学的实践性,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

从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模块化的教学方式在学时有限的背景下更为行之有效。例如,在线性代数、最优化等课程中,学生可利用数学软件的数值计算功能进行例题的计算和数值模拟,使其从一些不必要的机械计算练习中解放出来,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理论和方法的学习。在解析几何、微分几何等几何类课程中,利用数学软件在图形绘制方面的强大功能快速而准确地绘制出教学中所涉及的曲线、曲面等几何图形,使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更为直观生动,引导学生开展对几何对象性质的探究和验证。利用数学软件也可以给予一些非几何课程中的抽象结论以几何解释,帮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线性方程组求解是线性代数中的经典内容。借助数学软件用对这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三元一次方程对应于三维空间中的一个平面,而三元一次方程组求解的问题就相当于求各个方程所对应的平面交点问题。利用MATLAB等数学软件绘制出各个方程所对应平面的图形,让学生观察其交点的情况,并与计算结果相对比。然后,让学生就二元一次方程组、四元一次方程组等情况作进一步讨论和验证。学生感觉这种方式非常新颖、直观。

(三)做好数学应用的教学工作

应用既是数学的归宿,又是数学创新的重要来源。正如著名数学教育家弗洛登塔尔所说:“数学源于现实,并且用于现实。”华罗庚先生曾这样概括过数学应用范围之广:“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5]数学的广泛应用为数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的问题设计、知识引入、理论实践等提供了重要帮助,为灵活多样研究性教学方式的开展提供了支撑,也为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提供了依托。

大学数学知识有着众多实际应用。例如,线性代数、工程数学等在气象预报、经济管理、人口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工程设计、计算机模拟等方面有着众多应用,而微分几何则被广泛应用于地图描绘、DNA 结构研究、图形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建筑业中的曲面浇筑、机械加工等方面。在过去的大学数学课程学习中,学生很难了解到这些应用情况。我们应在数学与应用之间架设桥梁,利用这些材料做好相关课程研究性教学的知识点引入、背景介绍、问题设计、理论应用等环节。从课程角度来说,这有利于发挥学科交叉的优势,增加数学课程与理工科其他专业之间的联系。从学生角度来讲,这不仅有利于增加他们对数学课程内容的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课程的兴趣;而且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有利于他们建立跨学科的知识框架,为其将来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理工科相关专业的创新研究中奠定基础。

另外,应充分发挥数学应用课程――数学建模的研究性教学平台作用,帮助学生实现在数学的知、识、思、辩、行、用、验等方面的全面训练。事实上,在数学建模的过程中,学生要对实际问题作出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要认真分析问题中所涉及的各种因素,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矛盾,要将实际问题抽象、简化,要区分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要善用数学知识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要选用合适的算法并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求解,要收集资料并验证结果的可靠性。所以,数学建模课程将理论学习、应用实践、数学软件使用、实际问题解决等有机整合起来。它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问题分析、资料检索、数学软件使用等能力,提高他们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团结合作、攻克难题的科研协作精神。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课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应积极做好这两门课程教学的前后衔接与课程融合工作。

(四)改革课程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随着研究性教学的开展,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与之相对应,数学课程的考核和评价方式也应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调动教师和学生投身研究性教学的积极性,引导数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进入科学规范的轨道。

过去以期末试卷成绩作为评价数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方式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不足。这种考核方式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计算、推理和记忆能力,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在学习、研究、创新能力方面的进步。随着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深入,应逐步探索建立起数学课程的平时考察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主观与客观相协调、多种考核方式相配合的考核评价体系。首先,在期末考试中,要增加反映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进步的主观性试题,增加反映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试题。其次,要积极探索数学课程的多样化考核方式。可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教学目标和教学阶段设计多种考核方式,创设一种开放的学习研究氛围,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反映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进步。另外,应增强教学的形成性评价,着重加强对学生平时学习的检查和督促。由于教师缺少对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了解和考核,使得学生的平时学习完全依赖其自主性,教师也无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及时的评价,并根据这些反馈信息调整后续的教学活动。所以,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增加对学生平时学习效果的检测,加强对学生方式和方法的调控和指导。在近年来的数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我们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外收集和阅读与学科发展、数学猜想研究、数学家生平等方面的资料,然后撰写学科发展综述、数学问题研究概况等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并按比例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我们发现,这种方式将学习与考核有机结合,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文献阅读、资料收集、分析概括等科学研究的初步方法与技能,增进了学生对所学课程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水平。

开展大学数学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许多问题还有待我们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上加以探索。应结合不同数学课程的具体特点积极探索开展大学数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多种措施,从而更好地发挥大学数学课程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载体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N].人民日报,2006-02-01.

[2]张雪娟,李珊珊,杨研.研究性教学:大学教学改革的诉求[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0,(12).

[3]芦峰,郝娟.研究性教学与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科学,2011,(5).

篇8

关键词:绘本策略;幼儿教学;数学

一、幼儿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发展指南为幼儿以后的学习和终身性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并从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为中心实施全面和谐发展策略。其目的在于引导幼儿园教师和家长树立一个正确的教学观念,了解3~6岁幼儿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和规律,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并且将幼儿的发展和学习从科学、语言、健康、社会、艺术等领域进行划分,针对每个领域建立最恰当的学习模式,从多方面培养幼儿。因此,《指南》所提出的宗旨:将幼儿教学和绘本教学相结合。

二、绘本的概念和内容

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首先,它的内容丰富,色彩鲜明,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原动力,促使幼儿无意识地想要学习。在绘本图书中,有形态不同的小动物,奇形怪状的玩偶,远离现实的精灵屋,巨大的怪兽和恐龙。当幼儿在阅读这些内容的时候,会随着自身的天性被这些内容所吸引,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以及大脑皮层,是引发幼儿学习兴趣最适合的一种书籍。其次,它是一本文字和图画结合在一起的故事书,能够通过故事的引入带动教学。在书中涵盖了精彩的故事情节,远到天边,近到咫尺,既可以是跨洋渡海的轮船,又可以是安于田园的农夫。将人物的语言、细腻的感情、故事情节、图片融为一体,将幼儿带入其中,提高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最后,它是一本数学书。将数学知识和内容融合到一起,融入故事和图片当中,适合学龄前儿童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将枯燥的数字通过转型埋藏到了图书中,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潜移默化地明白一些数学道理。

三、绘本教学的策略

绘本教学的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步骤具体化。本小节着重从游戏情景模式以及活动情景模式导入教学。

采用游戏情景模式导入数学教学,让幼儿能够从玩中进行学习。例如,在绘本教学《年》中,教师每个人给幼儿准备一个假的较为柔软的小木棍,让幼儿准备进行“战斗”。老师首先播放了过年所放的音乐,然后提问幼儿你们知道什么是年兽吗?年兽长什么样子?在很古老很古老的从前,年兽在每年寒冬中最寒冷的那一年,就会从很高的山上跑下来,张开血盆大口吃掉孤独的人们,它惧怕成群的人。所以说老师一会在放出年兽的时候,你们要一起打他,而且每个人必须打五下以上,大声地喊出你们打得数字,就会把年兽吓跑,才能够不被吃掉!在李老师把“年兽”放出来之后,小朋友们都开始打年兽,然后喊出了自己打了几下。最后,老师让幼儿算算到底打了多少下,年兽才倒下的?这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幼儿团结一心的意识,潜意识地帮助幼儿渗透团结的概念,更加锻炼了幼儿数学计算的能力。进一步地提升了幼儿“10以内的加法运算”。

采用活动情景模式,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树叶尺子》这个活动中,教师利用树叶尺子量动物尾巴的长度,进行数学教学。教师给每个幼儿发放了操作材料,然后利用多媒体展开教学,让幼儿们到森林里玩儿,播放小动物的会话,每个动物都在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尾巴长,那么到底谁的尾巴长呢?有多少只动物呢?让小朋友们数一数有多少只动物,然后量一量动物的尾巴。在量尾巴的过程中,让幼儿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教师进行示范,找出动物的尾巴然后从底部开始量。问问小朋友是否记住了测量的方法,然后让小朋友们测量动物的尾巴,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记录。当整个活动快结束的时候播放出长颈鹿,让小朋友们将手中小的树叶尺子转换成大的树叶尺子进行测量,教师继续使用小尺子进行测量,将数字填写到每个小朋友的测量卡片中,和黑板上的测量数字进行比较,是不是一样的呢?如果不一样出现在哪里?通过教师讲评,用小的树叶尺子进行测量的时候,为什么是用了7片叶子,但是用了大树叶尺子进行测量,采用了4片叶子呢?原来是因为同一种物体,用不同长度的材料测量,用的材料越短,数量就越多,用的材料越长,数量就越少。从孩子进行的操作来看,孩子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方式,这不仅能够有效地提升幼儿的数学学习能力,同时还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

四、选择适合的数学绘本

在市场上,数学绘本有很多种,可以供幼儿选择的更是不计其数。例如,《大熊的储藏室》《螳螂太太的新家》《让谁先吃好吗》等。在进行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选择最适合幼儿教学的教材,才能够从总体上提升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率。在进行中班选择绘本教材的过程中,绘本教材一定能够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幼儿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教师中所涉及的故事一定要分类多,内容全面,形式多样化,故事的内容一定要渗透数学的基础知识,包含加法、减法的运算,数学的基本概念等。故事的内容还应该渗透出一定的方向,让幼儿能够在读故事的过程中感悟方向感。比如,“上、下、左、右”。故事的内容渗透还要让幼儿能够感知到物体大小的对比。总而言之,绘本教材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率的好坏,同时对幼儿的学习有一定的帮助。所以说,教师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科书,帮助幼儿更好地进行学习。

在幼儿教学中,绘本教学的融入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教学的水平,提高幼儿认识数学的能力。将浅显的数学知识融入绘本教学中,完美地将其展现到故事中,使幼儿在幼儿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吸纳数学知识。本论文针对绘本教学的优势,将其和中班的数学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适当地引入情景模式,将幼儿带入其中,感同身受,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儿对数学的认识、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亚琴,李爱琴.谈如何构建数学与生活的桥梁[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数学优秀论文集[C],2011.

篇9

关键词 初中数学 电子白板 有效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5-0063-01

交互式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极为丰富的资源平台,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适时恰当地巧用、妙用、活用、精用和善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可以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相互切换模式,动静结合,优化课堂结构。

一、巧用易操作性特点创情激趣,让课堂导入自然流畅

交互式电子白板进入课堂,为我们带来了新鲜的学习气息,鲜艳的色彩、动听的声音以及形象逼真的界面,有利于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在n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视觉效果,比如色彩、隐藏、动画等多种教学功能,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很多在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包罗万象的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探究的欲望,其效果远远超过教师在传统课堂上的灌输,而且更有利于知识的保持。例如,教学找规律这一节课,在创设情景时,我就引入同学们极为熟悉的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二只青蛙二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再配上青蛙跳动的动画,同学们很快就被这一情景吸引到本堂课的主题中来,而且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情境下进入到探索新知识当中,发挥出了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作用,让课堂导入自然流畅。

二、妙用集成性强优势吸引学生,让课堂氛围轻松活跃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集成性强的优势,教学中妙用电子白板的倒计时、骰子、擦除、图层、透明等效果和技巧,可以设计出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例如,要求学生回答一组问题时,教师可以事先并不出示问题,当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抢答成功后,再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骰子功能随机抽题,回答对了加分,错了扣份。这种形式,让学生觉得新奇,很容易营造激烈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在竞答游戏中,刺激思维的活跃性,积极思考问题。

三、精用情景演示功能动静结合,让知识建构更加有效

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的特殊功能本身包含了一定的教学策略,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精用白板的情景演示功能,将动与静结合起来,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例如,在探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足球被从地面向上踢出,它距地面的高度h(m)可以用公式h= -4.9t2+19.6t来表示,其中t(s)表示足球被踢出后经过的时间,问经过多少时间,足球距离地面14.7米?列式为:-4.9t2+19.6t=14.7,解之得:t1=1、t2=3。哪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解呢?通常学生会删去负数的解,而这两个解都为正,难以取舍。采用电子白板技术,用慢动作展示足球从地面向上踢出的过程,尤其在距地面14.7米时的情景,使学生恍然大悟,两个都是符合题意的解:t1表示上升时距地面14.7米,t2表示下落时距地面14.7米。 通过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与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是十分令人满意的。学生通过电子白板的形象演绎,动静结合,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兴趣盎然的动手和观察交流中实现了知识的有效建构。

四、善用多维交互功能优化结构,让学生主体得以凸显

电子白板是师生、生生交流学习的一个合作平台,互动是电子白板运用于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让白板成为师生集体学习和平等对话的互动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参与协作学习的机会。例如,在教学“位置的变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将电子白板中的探照灯聚焦于“家”的中心位置,之后顺着实际走的路径聚光,一直通到学校,最后将灯光定格在学校。在操控探照灯的过程中,对“家”的位置聚焦并不移动探照灯的工作,教师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并以小组为单位去设计、操作,让学生在自主设计、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运动与位置变化的全过程。搭建互动平台让学生有了更多到白板前展示、表现、练习和合作的机会,在教学中凸显了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能力和意识。

参考文献:

[1]杨晨.交互式电子白板打造精彩美术课堂[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1).

篇10

《全国大中专教学用书汇编》(简称《教目》)创刊于1978年,经过31年的发展,它能够成为权威的信息媒体,既借助于当时的计划经济拨给的资源,也与我们这几年作了一些调整和改革有关。《教目》办刊的宗旨就是服务于出版界和教育界的教材信息传播,成为采购资讯大全,成为沟通教材出版者与教材使用者的立体化信息平台。

教材数据总量

去年,我们曾经做过2004年至2008年五年的教材数据分析,在此基础上,现在我想对六年来的12季教材数据总量的趋势作一个简单的汇报。从2004春到2009秋,教材数据总量的增长幅度可以说相当大,这种增长与我们整个国家的教育发展相关。从1999年5月开始,教育部开始扩大招生的规模,教材出版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从92.4万增加到599万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0.5%增加到23%。

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高校扩招的幅度开始萎缩,2008年毛入学率仅为5%。但2008年年底的金融危机带来国内的就业形势进一步恶化以后,现在研究生开始扩招,扩招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大概为35%。因此,我觉得教材出版市场在品种数量上增长的态势肯定还会继续。其中,春季品种是变化比较大的,从2004年的27996种,增加到2009年的71453种,品种的增长率达到了55.2%,年平均增长率为20.6%。秋季品种2004年是40371种,2009年是77598种,年平均增长率为14%,秋季的增长幅度不如春季。

各分册情况

从各分册的情况来看,就品种增长率来说,《高职高专》分册从2004年的9629个品种,增长到2009年35572个品种,增长幅度达到了269.73%,平均增长率约为30%。

社会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带来了相应教材的激增。2008年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有900多万,这也充分说明了培养高职高专人才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说明教材出版品种与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各分册中总体涨幅比较大的是《公共课》,《继续教育》分册在六年中增长也是比较显著的。我们还可以从2009秋各分册品种的分布看出,占的比重越小,发展空间越大,比如《继续教育》,目前所占的比例仅为2%,但发展是很看好的。

初版教材一直是各出版社比较关心的部分。2004年到2009年,初版品种年均增长率为15%,重版品种年均增长率为17.4%。这几年我们新出的品种不断增长,重版品种年均增长率也在不断增加。

出版社参与情况

出版社参与的情况在下降。这也充分说明了一点,整个图书市场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尤其是中小学教材市场受到的冲击比较大,竞争比较激烈。相对稳定的是图书馆市场,略有增势。从品种数的增长以及出版社参与程度来看,参与大中专教材出版的出版社并不是特别多,但从我们所了解的行业情况来看,很多出版社都开始介入到大中专教材的出版,尤其是一些专业社。这也充分说明教材出版的品种集中度越来越高。

从品种数量与出版社参与情况来看,这两年变化比较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前三甲一直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除此之外,化学工业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都是千种以上的大社,但这些社的排名情况也不是特别稳定。如北大社有时是第四,有时是第五。还有人大社、劳动社等排名均在不断变化。

总的来说,品种过千的大社每年都有。今年可能有14家,明年可能有15家,后年可能就是18家,这个增长速度是非常强劲的。

优势教材分析

在优势品种上,高教社的经济、数理化、电工、电子、医药卫生、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都属于优势品种,而机工社的工业技术是排在第一位的,清华社的计算机、经济、电工、电子、数理化等也都是很强的优势品种。近几年比较突出的还有重庆大学出版社,他们在建筑、水利、电工、电子方面是非常有建树的。

2009秋的数据显示,经济类教材中排第一位的是高教社,其次是人大社、机工社,第六位是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类教材中,2009秋数据显示,高教社还是第一位,西电科大是第10位。能进前10位的都是一些在教材出版方面比较大的出版社、出版机构。

《教目》发行情况

《教目》的发行范围及配发数量经过不断调整,现已确保了《教目》发行的有效性及到货率,并基本符合目前教材市场的业务分配。我们一直在努力打造以纸本《教目》为核心,开拓《教目》光盘版、网络版(全国大中专教材网)、动态版(《教材导刊》)相结合的立体化产品构成模式,并希望以光盘、网络带动教材信息的通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