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研发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8:5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浅谈研发管理体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浅谈研发管理体系

篇1

【关键词】 临床检验;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67-02

检验科的质量目标是能否及时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使检验结果更好地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和认可[1]。自2002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被简称为“举证倒置”,即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患者投诉,医疗机构要拿出证据证明在诊治工作中一切医疗行为是正确无误的。检验科为达到这一报告准确的目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开展的室内质评活动、室间质评活动中,经多年的努力使报告结果的检验准确性越来越高。有关单位统计临床有关检验质量的意见,50%以上是与检测标本本身的不合格有关。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2]。这一环节的执行涉及面广,包括检验人员、临床医师、护士、护工以及受检者本人,任一环节的疏漏和不规范均可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以下浅析提高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方法。

1 加强临床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

检验工作主要借助专用仪器和专门技术开展业务工作,因此,要争取领导的支持,不断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硬件建设。同时要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制订专业的质量手册;设置合理的实验室工作区域,并符合有关健康、安全的要求;实验仪器的质量管理,建立仪器的相关档案、资料,健全维护制度,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和校准;检测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使用和保存。

2 组织与检验质量有关的各种培训

分析前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培训检验科的专业工作人员,更应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对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

2.1及时组织临床医师进行新进检验检测项目的培训。医学检验项目繁多而且新项目不断推出开展,原有的项目不断被更新,有的临床医师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不够熟悉,忽略应做的检验项目,或不完全了解检验科有多少种检查对某疾病有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应将新的检验方法和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并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些临床医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下午开出血脂检查等不合适的急查项目,或其他更改患者的准备,如餐后2 h血糖,患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抽血,在遭抽血处拒绝后,医生同情谦让患者,在检验单上加开“急”,迫使检验科出没有检验正常参考值的数据,并干扰正常状态下的检验急诊次序,反而降低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时,就使医院处于被动状态下,临床医师特别是新分配的临床医生应试行到检验科轮转一段时间,熟悉并了解本院检测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以便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准确地选择项目用于临床工作中。

2.2对标本采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标本的采集不仅仅是在检验科内完成,更多涉及护理人员。抽血不顺利造成标本溶血,从输液皮条内放血等都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标本的采集要求:患者的准备,患者的用药情况,标本收集时的核对,抗凝剂、保存剂的正确使用。检验科制订的标本采集须知,不仅仅在检验科门口张贴,也应对全体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对保证采集标本质量的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制。

3 严格检测标本收入标准

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结果。检验科应制订标本拒收标准:包括标本贴签与检验申请不一致;抗凝标本凝固;标本容器破损;标本可能受污染;溶血和脂血;延迟送达的标本等。对不合格的标本,检验科应及时与送检部门联系,建议重新核实或重新留取标本,对于特殊标本或再次取样确有困难则可与临床协商进行部分内容的检验,但必须在检验报告上标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检验结果仅作参考。

4 及时准确地对标本进行处理

及时处理标本、及时检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原则。尤其血浆或血清与血细胞的分离应及时,血浆有富含或贫含血小板之分,应从离心速度和时间加以保证。标本要及时检测,尽可能当天标本当天完成。细菌培养应该在2 h内完成接种。需要保存标本,必须以不影响结果为原则,注意因检测项目不同而异,注意不同检测项目采用不同条件。处理标本是一项细心工作,一定要加强三查三对严防张冠李戴。

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不仅是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医院管理的重视,在有关职能科室如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的重视、参与和协调下,更好地保证这一环节的质量,使检验科出据准确的临床检验报告,让它成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企业管理;绩效考核;有效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01

绩效考核管理乃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关键实施工具,科学化的绩效考核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同员工实现同步发展。在分析了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存在的问题后,如何根据这些问题,更进一步研究相应的绩效考核内容、真正发挥出其在绩效考核中的激励手段,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一、绩效考核管理的概念与问题

绩效考核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企业中的各级管理者及企业所有员工为达成组织目标所共同进行的考核、评估及诊断与及持续改进等管理内容。绩效考核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为了达成生产与经营目标,综合运用专业化的指标标准,采用科学手段,对生产经营全程与结果中所涉及到的各级各类人员工作成绩与工作效果进行价值判断。在我国经济发展历史进程,很多企业内部的经营策略依然处在零散与临时应对的思想控制之下。不管是企业管理,或者是生产研发,不管是市场营销,或者是品牌管理,我国的企业都明显缺乏系统支撑,甚至很多企业根本就没有系统概念,更遑论谈及企业总体战略规划。而换句话来说,很多企业认为本身已经有完整的操作体系,可是这种体系却只属于基础运营范围,而非战略意义上的系统。总之,因为受到企业自身及外部环境所限,绩效管理系统仍然存在较大问题。绩效考核管理所要针对的对象是人,人的投资总体上有两个主要特征,第一个特征是风险不固定、第二个特征是投资收益高,这对绩效考核管理又造成了一重困难,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是没能做到绩效考核方案同企业自身发展的适合调整;其二是绩效考核手段不够科学;其三是没有充分考虑并发挥出绩效考核体系的杠杆与激励功能。这些问题不加以改正,则绩效考核管理永远只能是一句空谈。

二、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的方法对策

(一)将绩效考核管理前期的准备做充分

若想做好企业绩效考核管理前期的准备工作,第一步必须做好每一项培训与宣传工作,针对企业员工进行细致而耐心地宣讲,对于绩效考核管理功能的发挥具有基础性作用。要用与企业有关的内容讲述,使所有员工都能够做到理解绩效与支持绩效。与此同时,还应当使员工认清企业进行绩效考核管理的努力方向与决心,构建完成浓厚生动的绩效文化气氛。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亦须给以大力支持,确保每个章程都能得到顺利执行。最后可以通过客观化分析研讨,界定出每一个部门所属职责,对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制定出同本企业情况相关联的考核核心办法与分步程序。

(二)考虑到考核管理体系的可实施性

企业管理者在实施绩效管理体系之际,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真正重视体系设计对于国家政策与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每一个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管理体系时,毫无例外地可以在国家通行的绩效管理体系内,制定出符合本企业发展特点的细节规定,而无须再在国家通行体系外,重设新型体系。这样规模以上企业或者是中小企业都可以既能达到遵循通行体系的要求,也能便利自身管理的目标,机动灵活地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趋势。

(三)考虑到考核管理体系的可执行性

每一个企业在对绩效考核管理体系进行标准设定时,均应当优先想到该体系所能达到的执行效果,尽量让本体系向简单明了、易于掌握、易于操作的方向靠拢。此种类型的体系构建模式尽可能淡化过于求全责备的设计理念思路。企业整合后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需要认真考虑该企业内部正常的经营管理规模所能控制的负荷,并且照顾到经营管理战略运行需求问题,尽可能把体系建设成为简单易行且涵盖面齐全的科学化工作机制。与此同时企业管理者在构建本体系之际,必须考虑到体系设置完成后的可执行性,防止企业将大部分管理精力都放到绩效考核上而无暇他顾。各个企业,特别是中小规模企业还可以从本企业每项具有代表性的业务活动着手,对于工作的各个实施阶段提出全面关照性的考核管理,考核管理时间可以以一个季度或者两个季度为期限。

(四)注意企业绩效考核管理体系的因时而变

1.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给绩效考核随时定位。在环境变化的基础上给绩效考核随时定位,强化绩效管理体系构建,这点能够体现出管理过程调控方向,其作用是对员工绩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及反馈,达到员工绩效全面上升的要求。要注意绩效考核同激励手段的全面结合,以使员工积极性更好发挥。实际工作中,一部分企业把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同利益分配体系相互配合,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激励效果,但是同时也给员工心理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感。绩效管理过程复杂,如果没有员工的主动参与,是难以取得理想效果的。企业管理者应当经常同员工做沟通,使员工明白企业发展目标与自身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让员工得到归属感与满意感,自发地参与到绩效考核管理工作中来。

2.企业中的绩效考核应当同客观环境相适应。企业管理者应当鼓励员工实现无障碍的沟通交流,随时掌握新问题新情况。绩效管理也要据此制定出可行性较强的绩效考核更新标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企业对于管理者和技术研发人员的考核难度可能会很大,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问题同普通员工比起来,要更复杂,更难实现考核,所以变成绩效考核里面的重点、难点。为了规划制定出合理化考核标准体系,包括管理者与技术研发人员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应当先予确定独立的绩效考核指标,高层管理者再据个人考核指标确定员工接下来的工作方向,让每个人的考核指标都能同企业战略相协调。个人指标制定具有动态化特点,不是一成不变,而是要根据企业发展与外部环境变化情况随时加以更新。

3.关注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与绩效考核观念变化。企业中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发生变化,重点应当为软性.而变动则应当为硬性,增添绩效考核反馈及更新机制中的考核观念变化即属于软性创新。所有企业均要求以柔性竞争作为战略导引,这可以在最大限度内缓解员工意识中的不公平心理蓄积,使其心理话语得以释放。企业对员工所释放并反馈出的信息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然后得出尽可能科学的结论,了解到员工的想法意图,帮助员工实现更加健康的企业成长。在相关的实践过程中,很多企业只把绩效考核工作当成一项无关紧要的工作任务,未能真正领会绩效考核的核心价值,未能认识到绩效考核是使员工个人能力与企业管理水平得到提升的良好手段,是一种员工个人的自愿行为,这是不科学的。因此企业管理者与所有员工均应适时转变观念,努力带动绩效考核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让其在不断变化的政策与市场环境下达到对企业战略的良好促进作用。应当说绩效考核本身有利也有弊,如果使用得当,能够极大地调动员工生产经营积极性,让公司处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而若是使用失当,则不仅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还有可能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这是要引起警惕的。

(五)努力建立业务水平精、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企业若想建立合乎科学且符合本企业发展战略的现代化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就必须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如果没有人才,所有的体系构想都不过是纸上谈兵,无法立足实际。因为我国经济体制的发展确立,市场竞争环境必然带来高素质人才的全面竞争格局。企业要不失时机地对人才规模实施总体布局,并不断完善企业中的员工定时定员培训,而在人才对外招募方面,则要广泛吸纳人才,提前做好企业人才资源的充裕工作,给企业发展奠定良好人才基础。

对于规模以上企业而言,绩效考核的手段非常丰富,只要按照企业所处管理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操作,便能力争防止出现失误,并不断达到实力提升,得到令人满意的考核效果,继而带动企业管理模式革新与其他管理工作的进步,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周涛.浅谈企业绩效考核管理的改进[J].中国集体经济,2010(10).

[2]林燕光.浅谈企业绩效考核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11(09).

[3]刘世文.加强绩效考核管理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J].山东煤炭科技,2008(z1).

[4]黄硕鑫.如何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绩效考核管理[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03).

篇3

关键词:医药企业 研发人才 人才流失

作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主力军的医药企业多数属于中小企业,这些中小医药企业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导致企业研发投入的不足,同时受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到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研发人才的流失现象引起了企业的高度重视。从中小医药企业的共性角度深入分析人才流失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为中小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完善提供实际的借鉴作用。

1 研发人才流失的原因

1.1 企业研发管理体制存在弊端 据统计,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仅为1.02%,除个别企业在5%以上外,大部分医药企业的研发投入比重处于非常低的水平[1]。研发投入的不足导致企业研发管理效率的滞后,研发管理体制如管理团队和工作团队的分工合作、研发项目的组织跟进等存在较多的弊端,研发人才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得不到满足,易造成研发人才的士气低落,萌发跳槽的意愿。

1.2 企业产品规划不科学 中小医药企业的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市场竞争残酷激烈,企业更多的精力放在市场营销上。企业没有真正意识到研发工作的价值和重要性,对研发人才的选拔及培养没有科学的规划。企业大多采用小而全的产品策略,产品领域跨度大,产品往往不能形成一个研发系列。这种研发模式不仅不利于研发团队的专业化的发展,而且不利于研发人才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发展。

1.3 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不健全

1.3.1 对研发人才的管理观念的落后。我国许多中小医药企业缺乏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还停留在如工资、加薪等常规性管理工作,缺乏对人才特别是研发人才的培训、开发、战略性薪酬和福利等现代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

1.3.2 研发人才的甄选标准不清晰。中小医药企业的研发职位要求分析不够精确,研发人才具备的专业技能量化不足,企业在甄选研发人才时无法客观科学地考量人才与研发职位的匹配度,往往凭借个人的主观判断。同时受到节省企业成本和“拿来主义”的影响,招聘过来的研发人才普遍不经过培训即分配研发项目,往往导致部分研发人才不适应职位要求而离职,进而延缓项目研发的进度。

1.3.3 缺乏适合研发人才的薪酬和激励机制。多数中小医药企业的薪酬设计中纳入了绩效薪酬,然而企业更多的是根据职位等级、研发人才的学历和经验等要素支付薪酬,并没有真正考虑到研发岗位的工作量和技术特点。占据中小医药企业半壁江山的民营企业的薪酬衡量标准的失衡更加突出,民营企业由于其特殊的性质,在管理体制上有家族化的倾向[2]。对于中小医药企业的研发人才的自主性、创造性的研发工作难于衡量。

2 研发人才流失的对策

2.1 在企业产品战略的指导下,建立战略性研发管理体系 首先,中小医药企业应抓住当前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在特定领域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系列;然后,在产品战略规划的指导下,进一步预测研发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资质;最后,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完善产品研发管理体系。

2.2 建立系统的研发人才甄选、培训和评价体系 根据产品研发的阶段及实际工作的需要,可通过从企业内部选拔优秀的高质量人员组成培训小组,部门高层亲自制定培训方案[3],建立系统化的培训体系。随着产品研发进度的推进,持续的提升研发人才的研发技能,消除研发人才的薄弱技能。通过建立公平的评价机制发现人才的优势,给予人才晋升的机会,同时不断完善激励机制,薪酬体制重点向研发人才倾斜,实现企业以科技为先导,让企业抓住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

2.3 建设独特的企业文化,凝聚研发人才的向心力 企业文化已成为企业的一种核心竞争力,中小医药企业更是要重视培育自身独特的文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一些中小医药企业已经开始重视企业文化的提炼和建设,但是要构建足以凝聚人心的企业文化,还需要克服很多的困难。唯有建立起以才能为准则的公平的人才选拔和任用管理体制,才可以谈企业文化的建设问题。当然建立独特的企业文化,有其自身的建设路径和过程。一个企业的价值观凝聚研发人才的向心力,也就是凝聚他们的工作理想和信念,这也体现着企业研发的方向和目标[4]。医药企业文化的建设还体现在制度文化方面。通过制度的力量来弥补家族式封闭管理模式带来的种种弊端,但规章制度的刚性往往遏制了研发人才的创造力和能动性,进而不利于产品研发的创新。因此,管理者要时常与研发人才交流工作情况,并适时委以更自主的权利,建立良好的对话和交流机制,进而有效地提高研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初云波,马爱霞.中国制药业上市公司研发经费支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3,(02):3.

[2]马春彬,蒋涛.浅谈如何防止企业人才流失[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22-24.

[3]李玉敏,朱梦蓉.中小医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析[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09(2):39.

[4]王晓杰,霍丽丽.医药企业文化建设路经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15):3.

作者简介:

篇4

关键词 军工企业 项目管理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军工企业有着两重的属性,它既有普通企业的性质同时又担负着国家发展的需要。项目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促使项目顺利的完工。在军工企业中实行项目管理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还是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军工企业实行着不同的项目管理,但是市场在发展,企业总不能固步自封,而是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实施现代化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手段。

一、军工企业项目管理的特点和实施的现代化管理的必要性

军工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对项目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与其他的项目不同的是:在项目确定时需要大量的论证和验证,同时还要对关键的技术进行攻关等过程。同时还要进行相关的实验,把具体的方案转化为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在军工企业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重点就是要控制好项目的质量,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虽然军工企业有着自身发展的优势,在项目的管理中会更加容易的控制项目的质量,但是在信息化的今天,军工企业要想实现更加有效的项目管理,就必须要在以WBS编制为中心的基础上融合现代的网络技术才能实现企业的自主创新。

二、实行现代化项目管理的途径

目前,许多的军工企业在项目管理方面还是局限于传统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上。军工企业要想既参与市场的竞争又能兼顾国家的利益那就要突破传统的限制,就要全面实施现代项目管理制度。

(一)自主创新,加大研发的力度。

自主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个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要加大研发的力度,实施自主创新,在军工企业中同样也需要创新。为此军工企业就要突破传统意义上的精益求精,做到从产品的预测、研发、制造、供应、营销与售后等方面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到创新和精益求精。首先是在研发阶段做好项目的管理,以后的每个阶段都要做到实时的监督实现精细化的管理。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一个问题,就解决一个问题,不给问题创造扩大的氛围。比如: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坚持“自主创新、全面推动、军民互动、跨越发展”的方针,在产品的设计、研发和生产等环节实行精细化的管理,全面的整合和利用资源,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水平。企业新产品贡献率超过50%,拥有专利累计超过7000件,专利数量多年稳居中央企业前列。

(二)做好多项目的优化管理。

军工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和科学研究的开发上往往会遵照生产一代、科研一代、预研一代,构思一代的步骤。但是庞大的军工企业往往会有多个项目同时进行,多个项目同时进行就需要投入更大的人力和物力。但是在人力和物力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如何才能同时管理多个项目,这也是目前众多军工企业要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军工企业可以就多个项目进行合理的分类,实行分类管理。目前比较常用的多项目管理方法是项目成组管理和项目组合管理。项目成组管理就是将同类项目放在一起实行集中的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可以形成规模经济,同时还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项目组合管理就是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将所有的生产要素以及资源进行优化组合,然后进行合理的分配,以此来达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这两种方法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优势,企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深入地研究项目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将创新贯穿于企业项目管理的各个环节。

(三)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无论是采用哪种形式的项目管理方法,军工企业项目管理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军工产品的质量。项目管理的核心也就是要控制好项目的质量。为此企业的管理人员就要从项目的设计、研发、生产等各个环节加强军工产品的质量管理。要想做好质量管理企业就要首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这既是军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的依据,同时也是考核军工企业的一个重要的依据。在加强质量管理中,还要高度的重视技术工作,因为技术工作是提升企业产品创新的一个重要的方法。军工企业在加强质量管理的同时,做好产品的创新的发展可以极大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信息安全。

作为国家战略性的产业,军工企业承担着军事设备的设计、研发和生产。特别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大多数的军工企业都实现了彼此之间的协作和信息的共享。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的同时,严格的保密国家的机密信息,确保国家的信息不外泄,这是军工企业的一个责任和使命。信息安全的管理既涉及到技术上的创新,又涉及到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信息安全做的好的话就会促进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比如:沈阳飞机工业集团从开始就把信息安全放在一个战略的高度,在涉及公司和国家的机密信息上制定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并由专门的监督机构来监督实施。同时还与其他的兄弟单位开展了信息的共享和彼此间的合作,利用技术上的创新和创新管理模式实现了公司又好又快的跨越式的发展。

三、结束语

军工企业作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因此军工企业就要率先的实行现代化的项目管理。从自主创新入手,做好多项目的优化管理,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以及信息安全方面的工作。重点做好质量的管理,严格的保密国家的机密信息。军工企业就要加强项目管理中的质量管理,改变传统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方法以高标准的管理水平来提高产品的质量这是军工企业现代化项目管理的必经之路,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参考文献:

[1]徐凤玉. 军工产品项目管理质量控制[J]. 科技创新导报.2012(35):16-20.

[2]李锋,周传忠.如何提高军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4):24-27.

篇5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保护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绿色财务管理的推广显得越发重要。本文论述了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及其体系构建的重要性及要点,最后分析了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 绿色财

一、绿色财务管理的概念

绿色财务管理[1]是将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社会效益和企业的经济效益统一起来,综合考虑的一种财务管理,使四者和谐发展,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绿色财务管理的发生基础是绿色管理,而绿色管理思想首先要考虑的则是社会生态环境与企业的问题。绿色财务管理要求企业的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需要考虑特定的资金作为绿色成本的支出,绿色投资所需要的资金的来源等[2]-[3]。是从资金运动的角度考虑企业的目标与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刘淑华[4]认为绿色财务管理目标应该是包含社会责任和环境风险报酬的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其目标模型为:

上式中: ―企业价值; ―第t年企业经济报酬; ―第t年企业环境报酬; ―第t年企业社会责任报酬;t―时间;i―内含社会责任风险和经济风险的期望收益。

二、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及其构建

1.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也不断深入人心,环境保护、资源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绿色财务管理主要是解决企业与社会、环境问题,而且大多数企业的发展都是以或多或少损坏环境为代价的,因此构件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对实现经济、社会、人文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求企业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这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是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在一些发达国家,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企业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为企业、环境、资源提供了保障。完善企业的绿色财务管理管理体系,不仅提高了企业自身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的竞争力,而且促进企业拥有良好的的生存环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来说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可以免受经济中的冲击。因此,构建绿色财务管理体系也是企业走向世界经济的必要前提[5]。

2.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

绿色财务管理强调的是环境保护、资源的有效利用、企业经济效益三者的和谐统一,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时要把握其关键环节,逐步构建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

筹集资金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6]。企业在应用绿色财务管理时,企业所有经济活动都要充分考虑其可能对环境的潜在危害,并且有固定的绿色成本支出。企业的绿色筹资体系一般来源于政府的支持、银行信贷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等,在筹资方式应积极借助于绿色负债和绿色股票形式,不仅可以帮助企业缓解资金上的压力,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绿色形象,加强其在社会中的认可度。

投资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在绿色管理体系下进行投资方向的选择、投资方案的制定时,此过程中的绿色成本需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评估投资方案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更好的满足企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分配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绿色财务管理是传统财务管理的延续与创新,最主要的差别就是绿色公益金、绿色股利的提取和发放,以此弥补企业在绿色资金方面可能存在的缺口,增加企业的绿色成本,不仅使企业形成自己的绿色企业文化,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自身的绿色形象。

宣传环节的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构建。企业在应用绿色财务管理时,应投入足够的财力和精力,积极开展绿色宣传活动进行市场推广或企业宣传,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

三、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

绿色财务管理是对传统财务管理的一种挑战,也是一种发展,目前还是一种较新的理念,企业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需要国家、社会、企业共同携手。

1.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法律制度对于绿色财务管理无疑是最有利的保障。事实证明,治理环境的成本大大高于造成环境污染所获得收益,因此,预防为主是最重要的,避免发生环境问题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在大中小企业中广泛推广绿色财务管理,国家可以指定一些切实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或者企业必须遵循的强制性标准。

2.政府的规范管理与引导。在实施绿色财务管理过程中,政府的规范管理与引导在其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政府可以推动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对于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政府可以在税收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通过改变成本和收益来改变人们的行为,达到保护环境和资源的目标。政府部门也可以采用奖罚并行的措施,对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企业进行奖励,同时对污染企业进行重罚。

3.建立绿色认定制度。建立健全绿色认定制度也是政府部门引导、鼓励企业实施绿色财务管理的一个关键。随着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考虑在消费过程中如何避免生态环境的污染与资源的浪费。对于企业来说,需要给予足够的时间和耐心,使其逐步改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绿色认证时,分步骤、分阶段地进行,最终成为一个全新的绿色企业。目前,ISO认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拥有该ISO的认证,也就表明企业的绿色管理质量得到了国际的认可。但是绿色认证必须以规范化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为前提。因此,建立健全我国的绿色认证制度是引导企业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关键。

4.企业加强自身的建设。企业加强自身的建设是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基础。尤其是大型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素质、外部环境条件、利益结构做出各种选择和判断以开展其他活动。因此,对于这些企业来说,需要加强自身的素质,转变其利益结构。企业在推行绿色财务管理的前提是促使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注重生态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加大环保的宣传。企业素质是企业行为的物质基础,对企业具有很大的影响。企业素质包括领导素质、员工素质、企业管理素质以及技术装备素质。加强企业的自身素质建设除以上提到的几点外,还需要规范企业发展循环经济,促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就是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成本以创造更大的价值,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具有相关环保意识。因此,企业要发展循环经济,获得最大的收益,不仅要规范企业、加强自身的企业素质建设,还要推行绿色财务管理。

5.选择典型企业进行推广。我国目前还没有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并获得显著成果的企业,只有在个别生产环节具有低碳、环保、清洁管理方式的企业,如对矿产资源的充分利用,用完用尽,对废料废渣的重复利用等等,要使得绿色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得到广泛的推广,首先要挑选一些治理改革的典型企业,比如印刷、水泥等污染相对较严重的企业可以先实施绿色财务管理,取得显著进步后再逐步推广。

6.学术界相关理念的深入研究和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保护收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为了避免因经济而造成的环境牺牲,企业很有必要防患于未然,主动采取综合性措施,而绿色财务管理就是这样的一种措施。绿色财务管理体系的资料大多数都是由绿色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现在最需要的也是环境会计即绿色会计,绿色会计是在环境资源恶化和批评传统会计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相关绿色指标的确定等。具体的绿色指标有绿色投资率、绿色项目资金吸引资金率、废物再回收利用率、绿色研发费用率等,这一系列指标直接反应了企业绿色化程度和发展前景。

四、结语

目前,绿色财务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相信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绿色财务管理会得到很好地发展。因此,国家应当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推广绿色财务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去认可绿色财务管理的存在及其应用。学术界对绿色财务管理深入研究,相信绿色财务管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朱勤.论绿色财务与绿色财务管理.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5.20(5):105-106.

[2]王晓辉.绿色财务管理内容初探.内蒙古统计.2007(4):29-31.

[3]卿文洁.绿色财务管理与企业形象的互动关系探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2.28(135):97-101.

[4]刘淑华.绿色财务管理有关问题探讨.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59-60.

篇6

关键词: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风险管理;对策

一、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

(一)财务风险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可能引发财务风险,如果财务风险无法及时管控,也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影响企业的生存。首先,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对技术具有较强的依赖性,项目研发周期不确定因素较多,如果对资金使用缺乏合理规划,就会导致资金无法获得预期收益。同时,如果项目研发周期较长,企业对项目研发时间预期不合理,就会导致某一项目占用资金时间较长,给企业的其他研发项目与运营管理带来不利影响。其次,在资金投入与分配方面也有较大风险,如果资金投入与分配不合理,很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的发生。再次,很多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管理者管理经验不足,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对利润分配的关注度较大,却对财务管理重视不足,导致应收账款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发生,企业的坏账率增加。最后,财务管理理念落后,财务管理模式单一,财务管理方式方法过于陈旧等问题,都是导致财务风险多发的原因。

(二)研发项目风险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业务就是研究开发,因此,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除了财务风险之外,还有项目研发风险。由于研发项目周期较长,资金投入量大,在研发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管理内容复杂,同时,研发环节众多,管理难度也比较大,这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项目研发风险。以贵州省煤层气、页岩气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例,作为新兴清洁能源的煤层气、页岩气受到了更大的关注,其需求量较大,如果能够实现商业化,其预期经济效益将会非常可观。但是,技术落后成了阻碍煤层气与页岩气勘探与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贵州省内联合高校、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成立了研究中心,但目前所取得的成果还是无法满足资源开发的需求。在此背景下,企业开展项目研发,在立项阶段就需要将各方面的问题充分考虑在内,否则,可能给企业带来致命风险。

二、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加强风险管理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财务管理水平1.健全财务管理体系为加强财务风险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首先,企业需要培养一批专业的管理型人才,积极运用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优化财务管理模式,创新财务管理方式方法,尤其是要加大对管理会计工作的重视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企业还需要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提高财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其次,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流程,组织机构建设,岗位设置,人员权责等进行明确规定,为工作人员提供科学的指导。另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内部审计,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监督,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财务风险防范提供支持。2.拓展融资渠道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规模较小,资金有限,要想使企业获得生存与发展,就需要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的项目研发等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筹集资金。首先,企业需要建立健全融资体系,对融资方式、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收益等进行充分调研,促使企业开展科学合理的融资活动,避免融资成本过大、融资风险发生概率较高等问题的发生。其次,企业需要积极创新融资方式,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将多种融资方式结合在一起,创建多元化的融资结构,将企业的融资风险与融资成本降到最低。3.合理分配使用资金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强企业的经济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需要对资金投入、分配、使用等工作进行合理规划。在投入资金之前,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发展战略出发,对资金使用进行筹划,明确资金使用目标及预期收益,并在资金使用规划过程中兼顾企业的长远利益与中短期目标,保证企业的资金链不受影响。在资金使用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各部门严格把关,避免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

(二)加强研发项目管控1.加强立项环节管控首先,在立项前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与自身实际,确立研发目标,在研发目标指导下,对行业动态、研发周期等进行分析,制定研发计划。其次,企业需要建立严格的立项授权与审批制度,明确授权审批责任人与范围,规范审批授权流程,使各部门互相协调配合,相互监督制约,严格管控研发项目审批与授权过程,降低审批授权环节的风险,确保股东权益不受损害。最后,在审批授权通过后,企业需要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研发项目计划,对各环节的工作流程进行明确规范,对技术节点的风险位置进行分析,在全面了解风险因801素与风险产生原因的情况下,制定风险应对方案。2.强化研发过程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第一,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健全信息沟通与管理体系,使各部门以及工作人员之间加强联系与沟通,实现信息共享与集约化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同时,企业还应该运用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对市场信息的搜集以及行业动态发展变化的了解,以便企业随时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调整研发计划。第二,企业应该建立程序化、制度化、常态化的项目评审机制,加强对研发项目的评审工作,通过对项目的全面跟踪与评审,及时发现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企业及时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第三,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项目之间一般会存在一定联系,或者高新技术企业会与其他机构一起合作研发。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合作研发管理,加强合作研发过程中的风险管控。第四,在研发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实验物资与设备,还会产生废旧物资,这些都需要企业提前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减少物资管理不当带来的风险。3.加强验收环节管理在研发项目验收环节,企业必须不断充实验收团队实力,建立完善的专家库,有效控制验收人员与研发人员重叠的现象,提高验收效率。同时,不断创新验收方式,不断规范验收程序,降低验收程度不当或验收效率低下对高新技术企业造成的风险。4.加强研发成果保护研发成果保护具体包含以下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大对研发技术的保护,明确工作人员的权责,积极运用知识产权评审等方式,保护企业的研发成果;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完善的数据档案信息管理库,对研发数据与相关信息进行全面保护。工作人员的电脑等办公软件应该安装独立安全软件,定期对信息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保企业信息安全管理到位。

三、结语

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经济环境下,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中小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也随之而来。这就要求我们以政策为导向,在财务管理制度、研发项目管理以及项目研发等方面做出精准判断,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降低财务管理与项目研发过程中潜在的各类风险,确保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成.LD高新技术企业研发风险控制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7.

篇7

【关键词】过程方法;内部审核;增值

一、过程方法、增值审核概述

组织内诸过程的系统的应用,连同这些过程的识别和相互作用及其管理,可称之为“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诸过程的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过程方法审核就是以组织实际业务活动的顺序和相互关系为审核路径,遵循系统的审核模式,对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绩效和风险作出系统评价并实现增值的审核方法。所谓“增值性”,就是增加价值,有利于增强有效性的活动。理论上说,任何审核都是增值的审核,差异在于增值的程度。

二、运用过程方法实施增值审核

1.目前卷烟制造企业内部审核的现状:因卷烟制造企业一般通过体系认证的时间较长,内部审核基本已成定势,较为教条,主要是基于条款孤立的“调查式”的内部审核,内部审核与企业不断创新提升的实际存在脱节,关注标准条款基本要求而忽视生产经营,“部门审核”成为信息孤岛,割裂了各职能模块间内在的联动,关注符合性而忽视有效性,难以形成系统的判断或发现系统性的问题,难以实现增值。

2.过程方法内部审核实施流程:内部审核活动先期策

划——现场内部审核准备(包括确定审核时间、审核员、检查表、编制审核实施计划、报审发放)——现场审核实施——现场审核后续活动。整个的审核实施流程与一般的审核实施流程基本一致,主要不同点在于,增值审核增加了审核过程中发现的企业的优势和短板、风险控制、流程管理建议、可引入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等增值信息。

3.如何实现增值。(1)首先要了解企业的战略及管理者需求,其次要了解体系(过程)的变更、绩效信息、审核期望(关注点),实施审核过程时,不仅要进行符合性评价,还应更关注增值信息。(2)注重内部审核实现卷烟制造企业价值增值的软环境。第一,拓宽内审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增强信心和责任心。为了搞好内部审核,实现增值,首先要提高对增值内审的认识,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同时,要求各内员除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积累经验外,还将每次内审前强化培训作为内审活动的一个内容。拓宽内审员的相关知识和业务技能,使其成为多面手。第二,实现内部审核相对的职业化。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的制订,选择内审组成员时,根据所负责的内容,确定具有该专业专长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负责,这样内部审核人员的工作质量将因此而提高,内部审核的权威性也将因此而增强。第三,把“增值”作为内部审核活动本身的要求,提高内审质量。作为过程,内部审核当然也要“增值”,增值内部审核是内部审核自身的要求,组长和内审组都不应把增值内审看成是额外负担。同时,要始终把内审的质量贯穿于内审的全过程,每个阶段的质量控制情况,都是决定整个内审过程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内审的“增值性”。

三、卷烟制造企业如何有效运用过程方法提供增值内部

审核

1.审核前准备。(1)掌握基本信息。本次内审及至前一个时间段,生产的主要卷烟产品是什么?主要顾客群都有哪些?他们对产品重点关注和期望是什么?对关键供应商的要求是什么?他们的表现是否令贵企业满意?目前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都有哪些?目前在经营和发展上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在应对这些机遇和挑战方面,都有哪些主要的中、长期打算?最高管理者对本次管理体系内部审核有什么样的期望?各过程及各过程之间的关联有无变化?主要失效模式?失效产生什么样的后果?核心影响因素是什么?相关QMS体系文件,特别是对各项要求有变更的是哪些内容?(2)查询相关的法律法规,精心策划审核方案。认真阅读在用文件材料;查询与卷烟生产及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特别是新增或变更部分;查询卷烟生产工艺特点等。审核方案的策划,确定本次现场内部审核的卷烟产品的质量风险关键控制点:在应对国家法规变化中的准备情况,生产卫生条件及关键/特殊工序的控制、监控情况,叶组配方的核实,生产过程的产品验证,成品检验,在没有产品杀菌控制工艺条件下如何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性,产品的可追溯性和制丝过程换牌生产的控制等。(3)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编制内部审核实施计划时,按过程方法编制,抛开部门审核的模式,考虑审核的逻辑顺序(整个内部审核实施计划体现CAPD模式),注意审核过程的分工,以及不同的审核小组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对审核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尽量减少部门被重复审核的情况。(4)编制检查表。在运用过程方法,以实现增值为目标的内部审核的检查表的编制,应根据卷烟生产的工艺特点,重点考虑各过程及各过程之间的关联。不仅仅局限于部门审核,关注设备、工艺、人员、原材料、各项要求有变动的过程,对文件和记录的优化、流程的优化和效率的提升、一线员工的执行力等也应列为重点关注的内容。对于生产过程,重点抽查关键/特殊等过程,其他支持过程也应作为抽样重点。还应根据体系运行情况,列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清单,并重点关注。

2.现场审核。(1)管理体系检查:组织框架——职责权限是否合理、清晰?手册程序的完整性——制丝/卷包过程换牌生产制度?员工培训计划——是否有有关卷烟生产等内容?内部检查制度——是否真实?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是否有自我完善的能力?(2)卷烟加工过程检查:配料核实、配方核实、加工工艺核实、关键/特殊过程的控制、制丝/卷包过程换牌生产、虫害和卫生管控计划、可追溯性。第一,配料和配方核实:原材料来源、检验合格情况、叶组配方的现场确认、加香加料过程记录的核实、半成品、成品生产过程的检验等。第二,加工工艺核实:主要加工设备、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及规程,加工工艺流程实施的严谨性等。第三,关键/特殊过程的控制:卷烟制造企业通常将梗丝干燥工序、SH93、HXD叶丝干燥工序、烘丝筒干燥工序判定为关键工序,叶片加料工序、梗丝加香工序、混丝加香工序判定为特殊工序;在审核方案的策划阶段就应该对这两个过程加以充分识别,并做出重点审核的规定。一般情况下,内审员应从如下几个方面特别关注关键/特殊过程控制的有效性:一是在文件体系中对关键/特殊过程加以充分识别;二是从人员能力、设备能力、记录要求、过程能力技术确认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三是经现场验证,a、b两项的规定得到了较好的实施;四是记录真实、完整、及时;五是针对关键/特殊过程实施了可能的监控、检验活动,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六是经常性的人员培训和设备维护。现场审核中,内审组必须对关键/特殊过程的审核做出详细的记录,并针对上述6个方面做出明确评价。就风险的评价而言,人员能力、设备能力和现有的检测能力是必须重点考虑的3个方面,能力越强或自动化程度越高则风险越小,反之则反是。第四,制丝/卷包过程换牌生产:存在不同牌号、不同规格卷烟产品的生产,共用一套设备,换牌生产的情况。是否建立了制丝/卷包过程换牌生产控制程序,从空间和时间区分生产,是否有独立的卷烟专用原料、材料贮存和卷烟成品贮存区域等。第五,虫害和卫生管制:生产现场人员健康检查、卫生制度、工厂车间班前班后进行全面的卫生清洁、物流和人流通道、加工的设备、贮丝柜卫生、虫害控制方式、卫生劳保用品的穿戴等生产现场卫生的管理情况是否符合。第六,产品的可追溯性:是否建立了产品批号管理要求、是否系统地建立了原料、材料采购/入库/验收记录、配料记录、生产工艺流程卡、检验报告、卫生检查表、生产洁净区域、产品检验记录表等记录体系、各现场产品标识。关注:是否进行召回演练。(3)国家、行业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的其它要求,企业内控标准的其它要求,也应作为内部审核的内容。

3.内部审核报告。除常规的内部审核报告外,内部审核组还应对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作出评价: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监控、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内容包括十大要素:方针、目标,文件、信息沟通管理,外包过程的识别与控制,产品实现的策划,设计与开发,采购与物流,生产/服务的提供,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监视与测量,不合格控制与问题解决,产品检验,改进与预防,基础设施与工作环境,人力资源与组织构架,管理评审、内部审核,愿景与战略,市场与顾客服务等,根据评价情况,对各个要素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确定各模块的优势和短板。

4.内部审核的增值信息。(1)短板说明:纠正与预防、产品检验、作业标准化。(2)优势说明(前五位):先进的生产设备、较高的产品品质、优秀的技术团队、较强的研发能力、先进的工艺水平。(3)风险控制信息:风险得到识别,特别是对一次合格率水平较低、优等品率低的过程,应提出有效的纠正预防措施加以实施。(4)流程管理建议:以内部客户(即下一个接受产品的部门)为导向,进行流程的梳理,将非增值的活动进行弱化,将增值的活动进行强化,强调流程的增值性;推行优秀员工的经验(最佳实践),进行作业岗位标准化,加强员工执行力。(5)可考虑引入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如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精益六西格码管理工具、TnPM设备管理方法、星级现场管理方法、进行不合格品召回演练等。

5.改进情况的验证。按照常规的审核实施改进情况验证。

四、过程方法提供增值审核实施状况和展望

(1)收益:审核增值效果明显,满足高端客户的需求,得到客户的肯定,带来业务的增长,未来能够被发展为高端的诊断类服务。(2)现实制约条件:一方面,80%的卷烟制造企业的QMS体系依然没有摆脱ISO9001标准94版的痕迹(条款、要素式),对审核的期望聚集在证书的获得,维持和发现问题,对审核的增值持怀疑态度。另一方面,过程增值审核取决于审核员的能力水平,审核员的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各项知识水平、知识点、对标准的理解等方面都有待提高,这也是我们需努力改变的客观现状。(3)增值内部审核的实施前景。当前,全球范围以质量为先导的管理体系认证越来越普及,认证证书已不再稀罕,将促使一些受审核方在获证的同时,寻找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的新办法;增值内部审核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特别是近年来烟草企业对基础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增值内部审核将成为内部审核的必然趋势。可以说,增值内部审核是卷烟制造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新发展,是提高基础管理水平的新途径,是内审员和内审组组长发挥个人聪明才智、实现内审员价值的新机遇,增值内部审核大有可为。

参 考 文 献

[1]周勇.运用过程方法提供增值审核[Z].良好认证审核案例.2013

[2]王伟杰.卷烟卷烟营养米粉审核案例[Z].良好认证审核案例.2013

[3]郝春梅.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增值探析[J].机械管理开发.2009(4)

篇8

一、小学教育管理中课程改革的现状

教育观念落后,教育观念与时代的发展相脱节。对于小学教育而言,教育管理观念对于学校的发展以及学生们的发展影响都是非常巨大与深远的。现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浪潮在不断地推进,但仍然还有不在少数的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并没有跟随者时代的发展进一步的变化为先进的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管理观念,固守传统的老旧的教育管理观念,不善于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对于问题进行研究,用陈旧的观念来指导教育管理工作。老旧的教育管理观念与时代的进步严重脱节,对于教学管理的工作产生了巨大的制约作用,使得教学管理工作在开展与推进等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阻碍。教育管理队伍不完善。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经济科技现在飞速发展,那么教育事业也应该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而发展,一个好的教育学校必定是少不了一个强有力的教育管理团队的支持和保障,但是根据目前大部分的小学来看,小学教育管理中的用人机制比较不完善,而且在教学方面用到人才都是高学历的人才,但是在小学的教育管理体系中却是并没有投入一些高素质的人才,让小学教育管理体系中的淘汰体系不明确,存在才能与职位不相符合的现象。还有的一种现象就是一些小学的教育管理者的创新意识非常薄弱,仅仅只是从行政管理方面来抓教育管理的工作。现如今教育管理的改革迫在眉睫,面对着如此严峻的形势,教育管理工作者更是应该要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来应对现如今严峻的形势,更要紧跟潮流,与时俱进,创造出一条能够适应新形势与新课改的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之路。

二、在教育管理中课程改革的措施

改变落后陈旧的观念。想要对于小学教育管理中的课程进行改革,首先就是要改变教育管理者陈旧落后的教育管理观念,一个新的适应当前社会的教育管理观念在教育管理活动中起着决定性、引导性、关键性的作用。我们如果想要在教育管理的课程改革中得到发展,那么就应该改变以往的陈旧的落后的教育观念,走出以往的教育管理误区,引入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激发教育管理工作者的积极主动性与创新性。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地研发新的适合当代社会的驾驭管理理念,对于课程改革有着重大的作用。在教师的教学中,也受到了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影响,错把自己当成课堂上的主体,把学生当做被动接受的一方。课程改革就是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使学生们能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我们要建立“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们的发展”的教育理念来促进学生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建立合理的完善的课程管理体系。小学教育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占有重要大的位置,小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个人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们日后的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说既然想要培养出社会的栋梁,优秀的人才,就必须要对于小学课程进行改革,将小学的课程合理化、科学化,为学生们日后的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选择。现在小学生的课程问题就是过于单一化,并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多元化的发展。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改革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我国应该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发展的特点,从各个方面来对小学课程教育进行改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进一步要求我们以素质教育为主,旨在教育出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建立完善的科学合理的课程教育体系,对于小学生们能够掌握更多的更全面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全的人格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拥有更加高尚的道德修养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根据我国素质教育的特点并且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发展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刻不容缓的信息时代的新要求。在新的课程管理体系下,要求教师从学生们的角度出发,摒弃以前的课堂上教师为主体的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以指导为主,积极的引导和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增强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们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又充分的落实了国家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的素质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小学教育事关我国未来的发展,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家长以及全社会都极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素质教育的理念以及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的教育管理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小学教育管理工作者必须要正视在驾驭管理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的去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措施,跟随着时代的脚步,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更深层次的创新与改革,保证学生们在小学的教育当中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保证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繁荣昌盛。

作者:邵连君 单位:清原满族自治县逸夫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从日红•新课程改革下对小学教育管理的探究

篇9

关键词:绩效测评;薪酬管理;项目组织

针对现阶段项目管理的人员队伍临时组建、横向管理和纵向管理职能交叉、绩效评价结构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准备从不足出发,探其究竟,进而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体系。

一、当前项目组织中绩效测评和薪酬管理的问题

1.绩效管理目的不明确,外部竞争性弱

管理本身并不是管理的唯一目的,而应该是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现阶段的项目管理中,有很多的项目负责人因为纵向汇报、横向管理的问题,以及过分授权,加上管理水平的良莠不齐,往往他们缺乏对于绩效管理目的的有效认知。目前很多企业,尤其是人员密集型的电力施工企业,由于项目类型、环境的差异,在制定项目薪酬计划时往往缺乏一个合理的标准,这样不仅仅在公司项目之间造成了不公平,而且在外部的同业竞争中也会让员工产生不小的心理落差。

2.绩效管理手段单一,内部公平性弱

相对于传统的职能制组织结构,它们有着较为成熟的绩效评测体系和薪酬管理体系;而项目组织更加要求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但现实中往往难以制定出适宜的评价体系,很多项目的绩效工资分配都是由项目负责人一人确定,这就可能造成工作表现一般的员工却能拿到较多的奖励;而项目表现很优秀的基层员工的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公正评价和薪金报酬。这样的内部不公平就会造成大量的基层员工流失,形成人力资源断层,并对企业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

3.组织管理结构松散,激励效果性差

项目管理中的另外一个凸显的矛盾是管理职能的交叉和重叠。在很多现代企业的项目组织体制中,项目组成员本身属于一个相对固定的部门,随着项目的启动被借调过来,当项目结束时再回归所属部门。这样的组织结构会造成管理职能的重叠,会让一个员工同时对两个直级领导负责,那么绩效评测和薪酬管理的问题也就不言而喻了。

二、对于项目组织中绩效评价和薪酬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1.确立绩效管理观念,建立以激励员工为目的的评价体系

首先,管理者应当充实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水平,针对目前公司内部的项目管理方向性问题进行思考,并在借鉴其他企业尤其是行业标杆企业的管理理论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思考适合于自身企业或者项目的因地制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案。其次,企业的管理层在对于项目负责人权力下放的尺度上进行权衡,在激励和约束二者中找到适当的平衡点。最后,应当建立薪酬市场调查机制,针对同业竞争和行业中类似的公司进行分析,保证薪金体制和行业内水平相接近或保持领先水平。

2.丰富管理手段,完善绩效薪酬体制

现代企业中项目组织绩效评测和薪酬管理应当以外部竞争性和内部公平性为出发点,结合本公司业务和项目管理的特殊性,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测评体系和薪酬管理机制。第一,根据各项目岗位职责的划分、能力水平和项目的考核指标等因素,来制定出不同工作岗位中的薪金标准,划分出岗位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两个模块。第二,根据项目中成员的工作积极性、工作能力、团队协作力等方面,进行绩效管理。平衡记分卡(BalancedScoreCard)是一套较为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平衡记分卡从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四个角度出发,全面的评价一个员工的绩效,并且创造性的提出了学习成长维度,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建立员工这四个维度的考核指标,辅之以合适的指标考核体系,就能够最大程度上去除“人治”的影响,从而客观公平地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第三,制定出合理的晋升机制。员工在项目组织中,因为工作缺少持续性,晋升机制和晋升途径成为管理的一大障碍。公司更应该为项目组织中工作的员工制定合理科学的晋升途径来完善激励机制。例如,对于海外项目或边远项目,可以根据员工的海外工作情况和项目的艰苦环境加快其晋升节奏等等。

3.平衡管理结构,保障权利义务对等

在项目管理中,错综复杂的管理构架对于组织管理结构的制定水平要求更高。在项目制组织结构中权力叠加和交叉的问题,可以通过严谨的职责划分制度来实现。例如在某高科技企业,项目组织管理分为内核圈和圈,内核圈一般是科研人员为主,他们在项目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工作,绩效考核和薪酬管理也是由项目负责人根据公司章程制定;而圈,例如采购、财务、质量控制、行政管理等部门的人员往往承担一种辅助职责,他们的绩效考核往往不对项目负责,而是对各自所属的职能部门负责,研发项目的负责人则是充当了一种客观评价的职能。所以,制定出一个符合公司需求的项目组织结构,对于项目组织中绩效评测和薪酬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践中,项目组织的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都属于比较前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企业都因为没有处理好类似问题而造成了大量的人才流失,甚至深陷危机。所以培养和巩固一个高素质人才的项目组织队伍,这仍然是企业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也必然需要一个更加高效合理、更具人性化的绩效测评和薪酬管理体制来得以实现。

作者:张箭 单位:三峡大学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5)29-0052-02

随着我国电力计量技术的不断提高,电力计量技术开始走向自动化。电力计量技术离不开电力计量的管理工作,加强电力计量的标准化管理是电力系统迈向自动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一步。电力计量是通过电力计量设备直接涉及用户使用电量的一项统计工作,是对工作人员较为精准完成这项工作的肯定。

1 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电力供应供不应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力能源,也就是说,电力供应紧张,不仅影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也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一直以来,传统的电力计量管理跟不上电力技术的发展,供电系统也很难满足用户需求。不过我国电力计量技术在最近几年得到飞速发展,电力设备越来越体现智能化和自动化,在技术上重点考虑安全生产和提高用电效率,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和完善。技术层面的提高,伴随着电力计量人员工作量的减少,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的保障。也就是说,电力计量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和设备方面要与时俱进。

电力企业得到发展,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全面实行科学化、自动化等现代化管理方式,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目前的电力计量方式通过数据资源的整合,将变电站与电力客户端相结合,然后进行统计分析。这也促进了电力计量往网络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经营方式方面,我国供电企业不断完善,逐步向生产经营和服务方面发展。这种转变给企业和用户者带来了双赢。而在生产模式方面,电力产品得到很好地推广,在国内和国外广泛地被使用。当然在人事管理方面实现了科学化和透明化,加大了管理力度。这也说明了电力计量管理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模式,为科学化、标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2 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管理举措

实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电力企业在人事和技术上应加大投入,依据各项规章制度和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内部员工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电力计量的动态管理,实现电力计量技术的自动化,提高用电效率。

2.1 完善电力计量管理体系

电力企业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重点考虑计量人员的安全,对计量管理技术制定相应的标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设备使用维护作出制度要求,对人事工作安排和上岗制定细节化要求等。

在完善管理体系的前提下,针对企业当前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规章制度的重点在于人,依据每个人的专长确保工作分配到个人,让每位电力计量人员有事可做,做到公平公正,奖罚分明。另外,为保障管理体系的有序实施,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保证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2.2 开展培训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不定期对电力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提升员工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工作热情。企业加大培训费用,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学习,建立相关的考核制度,针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进行专业性培训。在管理和技术方面,要与国际接轨,与时俱进,快速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集体培训时努力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共同实现企业良好的效益。

2.3 依法进行电力计量管理

电力计量工作直接涉及到企业与用户者的利益问题。权衡两者之间的利益,电力计量人员应该依法办事,管理人员要贯彻以《计量法》和《电力法》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在管理工作中做到实现依法用电、依法管理的体系,给电力计量工作提供标准化、正规化的空间。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管理是获得用户者良好口碑的重要突破口,也是管理人员管理员工的重要手段。

2.4 加强综合管理

电力管理工作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对技术要求、设备管理和人员管理必须有全面性地了解。电力设备管理是电力管理工作占有重要地位,是保证电力计量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定期检查设备及其零件,对零件是否需要重新购买更换、改造、修配等及时作出处理。管理人员要全面了解设备情况,详细记录设备的相关情况。

电力计量工作是复杂性的工作,注重各部门人员的配合,保证各个环节一切正常。各部门做好相应工作,做到责任到人,严格规范,实施奖惩制度,实现对电力计量的动态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供电企业依据检定规范强制性对用户的计量表进行检验。电力计量工作人员可以现场校表,若校表结果与标准有差异,可以进一步全面检查,检测不合格,建议用户更换。当然,企业要及时淘汰落后设备,要求或者建议用户更换新的电能计量表,以保证计算准确,确保用户者利益。

3 电力计量技术的应用

电力计量管理标准化离不开技术的提升。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计量技术得到飞速发展,电力计量设备产品不断研发和升级,整个电力系统逐步实现电力计量一体化技术。但是,国内和国外的电力计量技术的差距也很明显,国内电力计量的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技术还需要继续提高,从产品研发到产品推广到用户普遍使用,这需要很长的过程。标准化的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工作加上先进的电力计量技术,能够保证电力系统高效稳定地运转。但是在现实的生产和应用中,电力企业的电力系统和社会的步伐与人们的实际需求有着明显的差距,因此,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已迫在眉睫。提高设备的用电效率是电力计量技术管理的一部分,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工作通过对变电站、供电系统以及电力客户终端进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根据数据以节能技术提高使用效率。

电力企业必须加大产品研发的投入,加强企业内部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快速提升专业素养和管理能力,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研制出新的电力计量产品,提高设备计量的准确性,生产能在任何环境下工作的电力计量新型设备,逐步完善和改进产品设备的功能,提高设备产品的性能和精确度;开发具有开放性较好通信模块的电力计量产品,实现电力计量管理信息化控制,进一步达到标准化管理;研究能快速准确分析参数的电力计量产品,准确判断,根据实际的环境能自动调整适应环境的变化;及时分析和诊断企业设备的故障,科学研究电力计量设备中的传感器等关键部件,强化自动化功能的研制和创新,及时排除故障,提高安全性和产品质量;及时迈入国际步伐,尽快普及自动化技术,达到标准化管理。

4 结 语

电力计量在电力系统中是很关键的一个环节,电力计量结果的好坏与电力计量管理息息相关。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体现电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信誉,也是企业获得效益的基础。电力企业需要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转变落后的管理思想,认识到电力计量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改革创新,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的学习和交流,在管理和技术层面达到新的高度,维护用户的利益,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世杰.电力计量管理发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J].工程管理,2014,(9).

[2] 周忠孝.电力计量技术的管理及应用探析[J].硅谷,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