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析范文

时间:2023-03-18 09:26: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材解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教材解析

篇1

1.对课标内容目标的要求的分析。

思想政治新课程标准关于该框的内容目标是“援引经典作家的言论,说明对世界的不同看法形成不同的哲学。”该内容目标要求教材要引经据典,特别是中外哲学发展史上经典哲学家的代表观点以及哲学小故事和生活中的一些哲学现象的讲解、分析和探究,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下列相关知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即区分标准;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以及各形态的各自特点;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各形态各自的特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识别不同的哲学派别,发现身边生活中的哲学现象,认识到哲学像经济和政治一样与生活息息相关。

对上述课标内容实现具有决定意义,是该框的重点。

2.对教材重点的分析、判断和解读。

“围绕物质意识第一性的问题,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派别,唯物主义具有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具有两种基本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等”是该框内容目标的规定知识的具体化,对这一知识块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哲学素养和思想水平,而且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深层思想上奠定基础,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其内容主要来源于经典作家的论述,集中体现于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尤其是恩格斯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1888年单行本)》。经典作家对此问题所做的专门的经典论述,足见此问题之重要程度。根据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内容及其建构理念,思想政治课的重点应当由课程标准规定和生活规定有机结合的双机制决定。

由此,笔者认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基本概念,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各自的基本形态以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的区别是核心概念,唯物主义的优点和唯心主义的缺陷以及与此相关的生活现象或者生活热点是教材的重点。

3.对教材内容的阐述及其呈现方式的评价。

为阐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生活》第二课第二框第一目首先设置了一个导入型的探究活动框:

有人认为唯物主义者就是一味追求物质财富的满足,专门迷恋于物质享受的人;唯心主义者则是追求“心灵”世界的满足,追求远大理想,相信社会进步的人。

你同意上述材料对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理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这一探究活动框的设置虽然有利于快速进入课程主题;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有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但其在教材中所处的位置是缺乏逻辑性的,不仅没有承接上一框,在本框中的位置编排也有不当之处。这个探究活动框是导入式的,无论是其自身还是由其所引导出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而言,其对唯物主义部分和唯心主义部分都具有同等的总领引导作用,但却是放在了本框框题“唯物主义”下面。

在通过上述活动框得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后,紧接着又是一个探究活动框:

《尚书·洪苑》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源,这是我们的祖先在治理水土等生产活动中萌发的唯物主义思想。

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王夫之明确提出,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上述材料所反映出的观点,是唯物主义的还是唯心主义的?

简要辨析上述观点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由此得出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的三个历史形态,并通过学生的讨论认识合理性与局限性,这种设置比较好,但是其中都是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没有体现近代唯物主义和现代唯物主义的材料出现,这样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的讨论本身就存在先天的缺陷性。

除上述两点外,这一目的安排没有设置相关链接或者专家点评,而是集中于唯心主义部分,笔者比较赞同这一设计。

接下来教材进入到唯心主义部分,这一部分的编排有其优点所在,相关链接与专家点评有利于老师讲解与学生认识唯心主义,便于老师的操作与促进学生理解,但仍然存在与唯物主义部分类似的问题,即活动框所设材料单一的缺点,在此不在赘述。

4.对该框缺陷的处理策略以及教学实施建议

篇2

本章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的最后一章。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它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因此,教材在世界地理的最后一章安排了极地内容的学习。本章教材主要落实以下两条课程标准。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本条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首都”,以某一地区为案例学会分析描述地区的位置、范围。完成的方法是“运用地图”,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的能力。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是对第一个要求的总结和深化。要在前一要求基础上,利用读图归纳综合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提取信息、归纳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本条标准是“极地地区”的专项内容。标准的第一个要求是“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三方面,而这种特殊的自然特征又形成了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观,探究原因则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造成,让学生认识两极地区这种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综合思维的培养及能力要求的落实,也助于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本条标准的第二个要求是“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是对第一个要求的阐释。因为两极地区特殊的位置形成了特殊环境,而特殊环境又造就富有特色的资源,加之人迹罕至,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而人类的考察活动又不可避免地对当地环境产生影响,这些问题互相联系成为一体。利用相关的图文资料归纳分析这些问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利于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初步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在空白图上正确填出南极洲濒临的三大洋和相临较近的大洲、北冰洋周围的大洲、目前我国四个极地科学考察站的位置和名称;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整理相关资料,明确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引导学生运用文字、数据、地图等资料说明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环境差异,提高学生分析归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评价自然环境的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我国在极地建立科考站进行科学考察的了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对极地有关知识的了解,认识保护极地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三、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由“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目组成,通过“寒冷”这条主线贯穿整体:两极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气候严寒,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均为冰雪覆盖的地区,因而形成冰川、极地动物等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同时两极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第一目“独特的自然环境”:由五段正文、五幅图、一个阅读材料和三个“活动”组成,介绍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与生物资源,重点突出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的气候特征,而在图10.1和图10.2两幅极地投影图上判断方向是教学的难点。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辅以图10.1和图10.2介绍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状况,通过“活动1”的读图活动加深对两极地区海陆位置与相对位置的掌握;利用第二、三段正文辅以阅读材料“南极地区的大风”突出南极地区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的气候特征,教材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风库”这些形象化的比喻高度概括了南极地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材第四段正文介绍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活动2”比较两极地区气温的差异;利用第五段正文辅以图10.3和图10.4两幅图片介绍两极地区寒冷环境下的生物资源,引导学生认识寒冷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最后利用“活动3”引导学生总结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及差异。

第二目“科学考察的宝地”:由三段正文、四幅图片、两个阅读材料和两个“活动”组成,主要介绍人类对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以及进行科考的原因。从逻辑关系上看,本目内容既是上一目的结果,也是下一目的原因。教材首先通过第一段正文概括说明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利用阅读材料“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了解我国在两极建设的四个科考站,同时点明南极的三个科考站建设时间都在2月,利用“活动1”引发学生思考南极地区“极昼”现象带来的具体影响。教材利用第二段正文点明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自然环境,解释人类进行南极科考的原因。利用图10.6帮助学生简明地了解极地科考的基本过程,进而结合“活动2”秦大河的一段话加深对极地科考意义的理解。阅读材料“穿越南极”则具体阐述了1989―1990年国际考察队穿越南极大陆的活动,不仅加深学生对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印象,更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畏艰难险阻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最后,通过第三段正文结合图10.8和图10.9介绍对北极地区科考的意义及科考状况。利用“活动3”识记我国在北极地区的科考站,理解北极科考的意义。

第三目“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是上一目内容的延伸和深化,由三段正文、两个阅读材料和“活动”组成,介绍极地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教材利用第一段正文结合阅读材料“日本猎捕鲸”说明南极地区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利用第二段正文结合图10.10点明北极地区的环境危机,从而引出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通过第三段正文介绍极地地区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如《南极条约》的签订和《北极环境保护战略》的制定),通过阅读材料“爱护地球上最后一片净土”介绍个人行为对极地环境保护的意义。“活动”从两幅公益海报入手,通过具体实例,引发学生思考、讨论、演讲,在行动中形成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本节知识网络如图1。

[图1]

四、图表利用

本章教材配备了11幅各类地理图像,给学生探究对比、分析归纳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极地科考与保护搭建了合适的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相关图表,恰当设问并引导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具体的地图类型、序号、名称及应用详见表1。

五、活动建议

本章教材共安排三组活动计7道题目,内容既涉及对教材知识的复习与巩固,也有对教材知识的延伸与拓展,既重视对教材知识的运用,又重视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活动一:第1题属于知识巩固类,重在训练学生阅读极地投影图的能力,也是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的复习和巩固过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读图探究展示,根据情况可适当拓展到在极地投影图上判断方向。第2题属于知识拓展类,不仅让学生通过读图比较出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更要引导学生从两极地区的海陆分布入手,比较分析其气候差异的原因所在,认识地理事物间的联系。第3题属于知识巩固类,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归纳总结,展示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合作意识。

篇3

教材问题十分重大

教材一直是我们面对的特别重大的问题。这是由我国出版现状和国情决定,也是由教材出版比重的现状决定的。当前全球的金融危机正持续蔓延,并没有明显触底,那么这种持续的危机,明显涉及到出版发行。过去觉得像我们是不是能反其道而行之,现在来看,今年的发行形势并不是我们想的那么乐观,金融危机也开始影响我们。另外一个方面,我国的出版发行体制改革正在进入一个攻坚的时刻,各个出版社的改革方兴未艾,正是在这样的危机与挑战并存的时刻,教材的出版发行被推到了一个明显的位置上来。

因为特殊的国情,众多出版社认识到了教材出版,特别是高校教材的出版发行在当今或许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利润空间,所以知名的、不知名的,或者正在做的、现在正想做的,中央的、地方的各种出版社都纷纷进入这个市场,这使得原有的出版发行格局充满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挑战。下面我从几个变化谈一谈我对当前教材市场的一些感想。

第一点,全国高校扩招增速放缓,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学生购买教材模式改变,有效教材市场总量在萎缩。从我们得到的具体数据来看,2009年全国本科、专科生招生计划600多万人,比2008年增长4%,而到2010年将会有不超过3%的增长。从国家规划上来看,这是一个放缓的举措,与当前的市场形势、就业形势是密切相关联的,是与改革相配套的。但是反过来看,教材的出版社数量在急剧膨胀,总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两年一直在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这样一个相反的形势,告诉我们竞争会更加激烈。教材购买模式的转变,会使我们的市场不断萎缩。过去的学生是在计划体制下,进了校门就交学杂费,然后由教材科统一指定分发教材,而现在学生不再像过去那样统一购买教材。特别是前几年我们的教学方式发生了一些变化,很多学校从规避管理风险的角度,把学生购买教材推向了市场。推向市场之后,大学生一方面增加了对教材选择的权利,同时也放松了对教材使用的控制。有数据显示,相关机构曾经对北京的16所高校进行调研,有70%的学生都有过购买二手教材的经历,以购买二手教材作为教材来源的大概占到了28%。另外向学长、图书馆借阅,或者复印教材也占了比较高的比重,每年学校购买教材的总量呈下滑的趋势。我个人也在学校教授一些课程,因为工作关系我进行了一些调查,发现不少学生使用复印教材,因为现在复印成本很低,而且因为复印技术的提高,复印的教材跟正版书没有太大的差别,这个现象值得我们重视。

第二点,教材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这样加剧了教材市场的竞争。除了高校扩招放缓之外,教材同质化现象严重加剧了教材竞争的激烈程度。据新华书店总店信息中心教材汇编品种的不完全统计,当前同一作者在不同出版社出书现象很严重,这种现象是最严峻的,出版社在老师教材使用过程中的直接作用已经变得越来越小了。这样对我们各个出版社的开发和营销都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来看,大量的老师通过自身的实践,写出自己认为可以推广的教材,这是好事情,但是从我们全国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素质发展的情况来看,这也是一个问题。对于人民大学出版社来说,如何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体制结构上有所突破,教材很多东西都是公理性的东西,是不能改变的,那么在哪些方面努力,才能够使我们的一等教材只有300多个品种这种现象而有所改观,十分值得我们出版界同仁深思。

第三点,终端教师的需求日益多元化,而当前的教材难以满足这个需求。由于教材选择余地的拓宽,教师在选择教材时不仅看重教材内容,更看重教材之外的增值服务,如配套建设、便捷咨询服务、上课省时省力等等,这些对于我们出版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都知道现在的改革是让出版社都成为市场主体,成为企业的一部分。那么教材中一些学术性的要求,出版社是不是都能够一一满足?这对我们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现阶段我们国内的教材出版,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进入了相对的桎梏阶段,创新性严重不足。按说国内出版事业比较稳健,比如人民大学出版社在1997年就奠定了自己的领先地位,而它的开端仅仅是一本教材:《斯蒂格利茨经济学》,这本经济学教材1997年进入中国,它当时是欧美1995年现行的高校教材。我们在引进的时候忐忑不安,因为它从各个方面开拓了我国高端教材一个新的历史。比如说它的开本,当年我们大部分教材都是32开,而它采用16开的开本。定价在90余元,不是因为我们想定高价,而是对方开的价格太高了。而且从版式设计,从抽象的、数字化的封面设计,一直到翻开那个教材的内容,我们看到20页也没有看到该书对于经济学有一个概念、定义,与我们长期学习的教材大相径庭,但该教材也因此开创了出版社的辉煌。反观现在,我们国内教材如何创新,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第四点,教材营销推广模式有限,创新不足。目前各出版社主要通过会议营销、点对点营销,模式比较雷同,成本攀升,缺乏创新,很多老师都在感叹终端推广的效果大打折扣。如何在保留旧的营销模式的基础之上,进行差异化营销,是我们各个出版社面临的重要课题。比如区域版教材呈井喷式发展,分割区域教材份额已经非常清晰和明显。教材市场竞争激烈,使得区域出版的门槛越来越低。如何权衡区域教材的市场拓展和市场风险,是我们出版社应深入考虑的问题。以上几点就是我的看法,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出版工作的人,我再谈一下我对教材市场的一些观点:

重视教材质量

维护市场秩序

第一,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我不认为教材的盲目扩张是可行的。从欧美来看,教材市场发展是很难的,从研发开始就需要大的投入,需要很充足的队伍做支撑,需要很强的编辑队伍。从成本控制来看,教材变化快,信息增量多,知识点、形式日益多样化。从终端市场需求来看,使用者的服务要求多样,并需要高质量的学术支撑。那么我们现在如果鼓励越来越多的出版社在对这些问题没有认真考虑和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进军出版,那只能是在量上增加我们整个市场的负担。

第二,重视教材高质量的开发,努力提高我国教材研发、编写的质量。重视新技术,特别是网络的运用非常重要。我相信今后教材的竞争一定是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而质量是品牌最重要的支撑。如果出版社要进军教材市场,我个人认为研发比营销更重要,内容创新比性价比更重要。目前,网络出版已初露端倪,对于教材来讲,网络是它们天然优质的传播路径。或许很快,全国的教育会进入网络教育时代,技术不是问题,我们的师资力量、我们的观念或许才是真正的问题。当这一天来临的时候,我们以出教材为主的出版社应该如何应对,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第三,维护市场秩序,增强纵向横向的联系,努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尤为重要。尽管竞争激烈,但是相关业内人士必须认识到,我们所追求的事业是长期的,切不可为了一时的利益竞争,忽视教材的质量。我们各个出版社之间,出版社与经销商之间,出版社与学校之间,应该多加强纵向与横向的交流联系,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公平竞争。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这些从业人士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为我们教学建设长远发展打造一个良好的未来。

篇4

新课改后的数学课本,在每个课时的设计上,更加层次化、条理化,由浅入深,便于学习。如必修5第一章(北师大版)第一节 数列的概念,整体分为三大模块:“实例分析”——“抽象概括”——“实战演练”。在实例分析中,举出大量的生活实例,加以分析,得出数列及其相关概念;然后对其中一例细致分析,概括总结出通项公式;再通过具体题目使学生体验通项公式的特点和作用。这样的设计将课程和学习融为一体,遵循了学生认知心理发展的规律,展现出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过程,提供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并能自发地根据自身有的知识经验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理解、加工和构建,使得知识真正的“私有化”,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去。另外,新的数学课本中还设立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阅读”等专题课程,为学生形成正确的、积极主动地、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新课改后数学教材的变化就是为了让学生主动学习和构建知识,并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而我们教师应借助此平台,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式。对此,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活用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主动学数学,就要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新教材的编写对这一方面十分重视,其中所举实例一般都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而教师需要做的,就是让这些实例“活”过来。例如,必修五(北师大版)第三章第二节“一元二次不等式”中的“问题提出”,是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刹车问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的方式或利用模型车演示的方式展示此问题,使得问题提出变得生动、具体,从而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平等与尊重

长期以来的数学教学以知识的传授为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和服从的地位,自主意识被严重束缚。而新教材的设计明显是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要努力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学生和老师间没有了心理距离,学生才会没有压力,才会积极自信、自觉主动的参与数学学习的各项实践活动。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主要表现在:对学生尊严、权利、灵感、积极性的尊重;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的肯定;对学生差异性的承认;对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和感受的赞赏......

二、归还课堂,给学生时间与机会

《课标》倡导的“自主”学习,一定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有足够的思考空间,有较多的实践机会。在这个前提下,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形式,才会有学习的效果。

怎样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呢?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从教师嘴里挤时间,做到精设问、精讲解、精总结。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自能能力、自主发展为宗旨。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学自悟”。具体要做到“五不讲”:(1)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不讲;(2)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3)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不讲;(4)学生自己能做的,不讲;(5)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讲。这样既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活跃生命的灵性,从而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授之以渔,让学生学会且会学

篇5

关键词:高中英语;英语教学;教材教法;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633.41

在新的教育环境,基础教育新课标不断改革推广的形式下。高中英语课程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广泛关注,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是:如何有效的提高高中英语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改进英语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提高教学质量、探索有效的英语教学新方法和英语新学法的研究是当前英语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点和难点。

一、选择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面对新课标,思想观念首先要进行转变,要接受新事物就必须要有新观念。新课程不能按照老观念视为仅仅是换了一套新教材,换了一个新大纲。不能仅仅进行一下课程内容的调整就匆忙进行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人为本,要教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潜力,让学生们乐于学习。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仅需要重视词汇和语法的讲解和传授,更要培养学生对实际语言的运用能力和突出以学生为主题的思想。在继承固有的教学经验和观念的前提下,使用新的教学观念,这样才能与新课程相适应。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观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自我激励的学习动机。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着相互的促进作用,要想有好的学习效果,就要有对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兴趣。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只有在产生兴趣后,学生对学习的方法和态度才会逐步改善。一个学生在具有强烈学习动机和浓郁的学习兴趣后,才能更主动的投入到英语的学习当中。只有学生在解决问题和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的情况下,才能更加自觉的制定学习计划和确立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目标。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与小学生和初中生存在明显差异。高中生的思维已经理性化,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对具有刺激性和新奇事物怀有热情,看问题往往偏激、主观且片面,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忧虑。因此,对高中生应注意使用基础性和全面性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目标出发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为高中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全方位基础。

二、继承与创新

新高中英语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与以往教材相比更加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需要,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启发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性学习。

新高中英语教材涉及的话题很广,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教学内容富有较强的时代气息,信息量大,视野开阔贴近当代社会生活,有利于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新教科书的结构、内容都以符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为中心,能够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渗透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具有跨学科的性质,内容涉及的文化知识面很广。学生可以透过教科书观察世界的纷繁和精彩,此外,中外文化交织在一起还包含了许多充满跨文化交际信息,体现了教材的民族性和国际性。教师可以通过整合教材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分量逐步加大,程度逐步提高,注意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潜能,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掌握学习兴趣,成功的进行学习。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系统结构。新高中英语教材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理念,引导学生进行有策略的学习模式,把创造性和探究性视为完整的构成部分。新高中英语教材,结合了现代语言的实践成果和教学理论,继承了传统有效的教学方法,教科书以功能项目和结构为主线,以话题为核心,组织和安排活动,通过完成项目和人物活动来完成教学。学生通过亲身的实践、参与体验和感悟英语,从而发展语言技能,逐步获得综合语言能力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断复现、循序渐进以增强学生们对英语的全面了解。同时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反思,肯定学生们的进步,找出问题明确学生的努力方向,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树立信心。

高中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说、写、听、读、译这五方面的训练,来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此来达到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这五方面的教法进行研究,为了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更应该对学法进行深入研究。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构建有效的学习策略。强调学生以自身经验背景为中心,构建对事物的主观理解,强调学生们在交流和互动中进行学习,重视为学生提供可进行探究的学习环境。倡导学生的探索性、自主性和合作性学习,合理运用任务型教学途径,侧重研究构建主义对课堂教学的影响,积极分析新高中英语教材教法的演变过程。

总结:新高中英语教材教法的研究与创新,和高中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快速完成的事情。我们应与时俱进,告别传统的机械式教学,向创新和互动的新局面进发。我们教师应不断地学的教学理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地进行研究、思考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向目标迈进,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按照新课标的方针,高中英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而学生能否熟练的运用英语知识,则需要教师的教学方法引导。

参考文献:

[1]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材教法的继承与创新[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5).

[2]杜慧华.对新高中英语教材的新探索[J].大观周刊-2010(37).

[3]张玉敏.浅析高中英语教法与学法研究[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2011(9).

篇6

在初中历史科中考考试中,这几年来材料解析试题年年都有,为此,使得这一类题也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重视。因为材料解析试题侧重于考查学生对材料处理、历史阐释的文字表达能力。我们作为历史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充分合理地利用课本的文献资料,不要造成“资源浪费”:在历史课的教育教学课堂上,我们教师应该正确地引导学生立足文本,用好课本的文献资料,这样才能逐步地培养学生的解析能力。

一、教师通过运用文本材料,引发学生多思考,进而使得学生对历史课产生强烈的兴趣

兴趣是催化剂,能够激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诚然,学生一旦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就会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与,这样学习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所以,我们教师在自己历史课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来,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互为促进。可是,初中的学习才刚刚接触材料解析题,使得学生在理解掌握上有一定的难度,假如我们急于求成,就会不免使学生产生畏难恐惧情绪。为此,我们要从初一开始,就要从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对教材材料解析题产生好奇心,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要教给学生解决材料解析题的方法

我们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还要教给学生解决材料解析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运用教材、学习教材上,通过多动脑动手来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我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展示,在潜移默化的训练中,逐步让学生掌握材料,再应用材料解析题。一般大致可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要先读懂材料,找出关键词。关键词所包含的内容,就是指材料的时间、地点、人物、历史事件等;第二步运用综合所学的知识,将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对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整理加工;第三步,我们教师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沿着教学的思路,通过材料逐步掌握要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在材料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构思作答,进行史论结合的评述。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训练,逐步学会解答材料,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应采取具体的方法,比如说,教学统计表就必须抓住数字变化的规律等。我们在教学上应用课本文献资料是必要的,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的材料,应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当补充相关的材料,从而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7

关键词: 真实材料 真实语言 激发兴趣 语言发展

一、真实的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的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课程英语标准(实验)》在解析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时指出: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特别是广播影视节目、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纸杂志等。这些其他的课程资源实际上就是真实材料的利用。

二、材料的类型

1.教科书材料,特别是为教语言这个目的而写的教材。语言本身就是有特定目的的,例如要教时态、介词等,但这种材料并不总是自然形成的语言。

2.半真实材料。文本是真实的,但已经被应用于帮助学习者或老师在教学时使用。

3.真实材料。文本并不是为了教语言而写,它有“实际”目的,是自然产生的,它是为了和本地说这种语言的人交流而写的。

三、真实材料

旅游指南;电视节目TV;杂志(有插图和故事);报纸文章;菜单;天气预报;各种目录手册(衣服、食物、家具等);列车时刻表(火车、汽车等);度假宣传册;广播新闻提要;求职广告;歌曲;各种书籍;食谱;说明书;账单;招牌;照片;实观教具;信件或邮件。

四、利用真实材料教学主要教什么

1.体系方面(集中于Grammar and Vocabulary):教新的词汇;识别新的语法结构;在说或写的活动中使用目标语法或词汇。

2.技巧方面(集中于Listening,Reading,Speaking,Writing):使用阅读技巧识别单词或单词意思;组织文本去发现或学习写作的结构;阅读主旨大意或事实;提取文本信息交流(说或写)。

五、真实材料的优缺点

1.优点

学生暴露于真实的语言中,当他们学习时接触和感觉到语言;真实的材料可以被用于许多不同的目的、水平和任务中;它包含许多不同的文本类型,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当前的实事相关,让学生在做跟真实生活有关的任务时有成就感,因为材料与学生兴趣相关,所以阅读时会更愉悦。

2.可能的缺点

像新闻之类的材料会很快过时;也许有的材料会跟特定的文化相关;听力材料有可能会有口音,在听时会造成困难;老师在用真实材料时必须有明确的对任务设计的构思,以确保它符合学生的需求和水平;水平低的学生会觉得材料太难,所以设计任务时就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

案例1:例如原材料是一份超市打折宣传单,可以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Step1:利用以前所学的词汇的学习原材料中的新词汇

Step2:教学生设计问题

1.Multiple choice(选择题)例如:How many Navel Oranges can you buy for a dollar?

A.3 B.4 C.5

2.One word answer(一个字回答问题)例如:what country are the seedless grapes from?

3.List(列清单问题)例如:You are having a party for five friends at your house,You can spend only 50 dollars,What would you buy for the party?

4.Obvious(观察类问题)例如:what’s the name of the store?

5.True or false(判断正误题)

Step3:活动

1.pair practice一个学生问另一个回答。

petition and scores 这个活动要求以小组的形式设计问题(如上),然后发问,其他组抢答,最后算分总结哪个组胜出。

反思:利用真实材料上课的意义在于更直观、生动、贴近生活;画面精美并伴有实物,它确实能把真实的世界带进课堂,学生更能深入地了解文化、激发兴趣,并将目光聚焦到一个主题,同时增强他们说英语的信心。

案例2:现以QUT Heidi老师的任务型视频教学法为例,课堂内容是观看电影Rabbit Proof Fence,但是并没有开门见山地为我们呈现电影内容,而是很巧妙地设计了很多步骤:

Step1:Pre-teaching

1.以listening为切入点,先做一个gap filling,给出背景对话让学生根据电影里人物对话填空,目的是让学生先适应电影对白,直接提取有效信息初步获得电影内容背景,如:You tell that Mr,Devil Molly not going,she ?摇 ?摇?摇?摇 ?摇?摇 ?摇?摇,You tell that Mr,Devil,he ?摇?摇 ?摇?摇 Kid,he make his ?摇?摇 ?摇?摇.

2.词汇活动,目的是教授目标词汇,扫清生词障碍;此活动有两种方法:

(1)vocabulary matching词汇匹配:就是针对电影中的难词,与正确的英文释义连线,给出的释义必须放在具体的例子中呈现给学生,然后根据例句中的同义词或反义词或其他提示性词汇等线索匹配连线。因为生词本身对学生是有难度的,他们无法匹配单一的单词对单词形式。如:

There’s no question of you having lunch in the classroom.

I thought he was enjoying himself last night,But then he told me he was actually really bored,His mind is so unfathomable.

(2)vocabulary in context在课文背景里处理词汇:播放电影之前,将电影创作背景以文章的形式分发给学生,在快速阅读之后,小组合作用infographic的形式将文章主要信息呈现出来。infographic(信息图),顾名思义,就是根据材料绘一张图(可以是你喜欢的任何图形),并在图上写上一些重要的信息和关键词,目的是根据信息图的信息重述故事或短文。待完成后,教师让学生将各自的信息图贴在教室的四周,并选一名组员讲述各自的内容。讲完之后,所有学生可以到教室四周自由参观阅读这些信息图,以更清楚地了解其他组同学对文本是如何理解的。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互相合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具体的语境下处理词汇,在阅读文本时碰到生词障碍,那整个文章故事就提供此生词的背景,然后在语境中理解了词汇后才能制作出信息图,而且这些信息图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实际上同时进行阅读技巧的训练。

Step2:While-seeing

1.Listening homework task:提前给学生十句电影台词的文本,让学生预测找错误,这个错误设置最好是有关于电影内容的错误,因为本案例主要强调训练阅读技巧,事先并不告诉学生是哪方面的错误,后期纠错时让学生意识到原来英语语法并不是最重要的。然后在播放电影中途按有暂停,学生通过仔细听对比、纠错,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有继续观看的动机。

2.Mapping the events along the track:整个电影观看过程中,绘制出电影人物所变换的地点。这一任务相对简单,因为学生在这么多任务的完成过程中肯定是非常想完整的观看电影的,所以任务不易设置太多太难。

Step3:Post-seeing

Write or retell the ending:电影临近结束之前,做最后一次停顿,预测电影的结尾并写出来。最后电影结束,让学生将自己预测的结尾和电影真正的结尾做一对比,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反思:视频是英语教学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虽然我们经常会使用视频作为Leading-in或者Warming up,或者在课堂需要的时候,直接将视频作为一节课的全部内容,但是在观看视频期间很少让学生带着任务观看,因此,视频教学似乎只是一个娱乐环节。在QUT学习完Heidi老师的Teaching Through Video,才知道它真正的作用和价值并没有被体现并发掘。例如:通过播放天气预报,将视频设为静音,可以让学生口头播报并练习使用将来时态;通过播放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MTV,设置gap filling练习,锻炼学生精听的能力等一系列课堂活动。正如Heidi所说:“Seeing a movie is not just for entertainment, but for students language development.”

总之,为了发展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及对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积极利用各种真实材料。

参考文献:

[1]Jeremy Harmer.How to Teach English怎样教英语.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刘道义.新高中英语教与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3]陈琳,等.英语教学研究与案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沈烈强,管卫华.多媒体资源在农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华东师范大学: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0,12.

篇8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工作总结的文章,供您阅读参考。

教育系统财务工作总结历经近半年的认真筹备,今天,平和县教育系统资金使用监控服务中心正式成立,服务中心的成立是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会计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保护国家、集体、个人的经济利益,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积极意义。为庆祝服务中心的成立,使服务中心工作更为顺畅,确保加强学校财务监管力度,今天我们专门召开教育系统财务监管工作会议,会议的对象是全县中小学校长、会计、出纳。戴副县长百忙中抽出时间专门参加会议,等会儿还将作重要讲话;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领导也应邀出席会议,充分体现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今天的会议有三个议程

第一项议程:由周益胜组长就服务中心的整体工作进行部署。

第二项议程:由教育局张界华股长作业务工作指导。

第三项议程:请戴副县长讲话。

同志们,刚才戴副县长简要回顾服务中心成立情况,并就下阶段中心运作提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确保资金监控服务中心正常运作,明确职责,各司其职,做好财务核算,加强管理,规范操作,把好审核工作的每一道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沟通,团结协作,确保工作顺畅开展等五项具体要求,周组长部署了服务中心的整体工作,张界华股长对业务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指导,请大家贯彻落实好。下面,就贯彻会议精神,加强学校财务监管,提三点要求。

一是要高度重视。加强财务管理,是学校发展与稳定的客观需要。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学校师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发展和稳定的,是学校工作的一项内容。多年来,我们加强了财务内审力度,在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经验;加强学校会计队伍建设,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高;但也看到,学校财务管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学校财务管理不规范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因此必须充分提高对抓好学校财务管理工作性的认识,切实增加责任感、紧迫感,抓紧抓好。

二是要精心组织。各校要认真研究学习《平和县教育系统资金使用监控服务中心实施方案》,精心组织,抓好落实;同时,要按照服务中心成立后,资金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本单位前段的财务工作进行一次认真的自查自纠,及时纠正不规范现象。

三是要明确责任。服务中心是个新生事物,必须加强领导、切实落实工作责任制,才能保证服务中心的顺畅运行。资金监控中心执行“三个不变”的原则,各校校长是单位财务的主要责任人,必须要严肃财务审批制度,各校会计要继续按要求做好学校账册,中心承担的是监控与服务的职能,是对学校财务法制化、规范化、现代化管理进行指导。

同志们,加强学校财务管理事关学校发展和稳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按县委、县政府的要求抓好,努力把教育系统有限资金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

财务工作总结20__年即将过去与20__就要到来之际,我先祝贺各位同事在度过愉快丰收的一年和在未来一年中万事顺意!自己在局与中心领导和全体同事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坚持自我严格要求、加强学习、踏实工作,在政治思想、工作学习等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下面把自己各方面的表现向领导和同事们作个小总结。

一、爱岗敬业,坚持原则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

在工作中,自己按照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新举措的要求,在工作中要能够坚持原则,秉公办事,顾全大局,以新《会计法》为依据。遵纪守法,遵守财经纪律。认真履行会计岗位职责,一丝不苟,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服从组织安排,并能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岗位任务工作。主动利用会计的优势和特长,给领导当好参谋,合理合法处理好财会业务。对各办公室人员所需报销的单据进行认真审核,为领导把好第一关,对不合理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发现问题及时向领导汇报,认真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认真审核原始凭证,会计凭证手续齐全,装订整洁符合要求,科目设置准确,帐目清楚,会计报表要准确及时完整定期向领导汇报财务业务执行情况,除按时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还能完成临时性工作任务。

二、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我深知作为财务工作人员,肩负的任务繁重,责任重大,为了不辜负领导的重托和大家的信任,更好的履行职责,就必须不断的学习,因此把学习放在重要位置,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煤矿兼并重组的新形势下的政策,自己无论是在政治思想上还是业务水平方面,有了较大的提高。坚持把学习和积累作为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的基本途径,坚持把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与业务学习结合起来,并认真做好重点学习笔记。工作中能认真执行有关财务管理规定,履行节约,勤俭办公,务实开拓。

三、重视日常财务收支管理。

收支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收支管理,既是缓解资金供需矛盾,发展事业的需要,也是贯彻执勤俭办一切事业方针的体现。为了加强这一管理,我们建立建全各项财务制度,财务日常工作,就可以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实现管理的规范的制度化。对一切开支严格按财务制度办理,对一些创收积极进行催收,使得局和中心财务财务能够集中财力办公,通过财务室认真落实的执行,收效非常明显。在经费相当紧张的情况下,既保证局和中心一系列政党业务活动和财务收支健康顺利地开展,又使各项收支的安排使用符合发展的要求,极大的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达到了增收节支的目的。

四、认真做好年终决算工作。

年终决算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主要是进行结清旧账,年终转账和记入新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财务报表是仅反映单位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的书面文件,单位领导了解情况,掌握政策,指导本单位预算执行工作的重要资料,也是编制下年度财务收支计划的基础。认真细致地搞好年终决算和编制各种会计报表。写出分析,能过分析总结出管理中的经验,提示出存在的问题,以便改进财务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也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依据。

五、科学调度,厉行节约。

本着节约,保证工作需要地原则坚持做到多请示,多汇报,不该报的不报,不该购的不购,充分利用办公现有资源,科学高度,合理调剂,能用则用,能修则修,以最小的支出取得效果。

总之在20__年的工作中,自己在局、中心和科室同志们的艰苦奋斗是分不开的,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更加努力工作,发扬成绩,改正不足,以勤奋务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改变命运。以事业为基础,以经济为导向,以稳定为前提,以学习为补充,以发展为动力。为我煤炭局、培训中心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财务工作总结转眼间又过了一年,回顾这一年,在平凡而繁细的工作中,付出了许多艰辛与努力,也有了一些收获与喜悦,重要的是丰富与锻炼了自己,在工作中能够自觉的服从领导的安排,努力的做好财务部的各项工作,也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但由于财会工作繁事多、杂事多,其工作都具有事务性和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在工作中自己和整个财务部门仍有许多不足,仍需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加以完善,结合具体情况,现将全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主要工作

1、以认真的工作的态度及时准确的完成各月开票、认证、记帐、结帐和账务处理工作,及时准确的填报各类月度、季度、年终账务报表、并按时向各部门报送,及时准确的完成了税务的申报与缴纳,及时且顺利的完成了今年___万的退税工作。

以及对各类会计档案进行了分类、装订、归档。

2、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及时准确的核签公司日常的各类支出,并进行费用明细分类。

及时准确的根据公司的资金情况和经营情况进行“资金预算”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便让上层管理者能够及时的了解公司的资金情况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

3、对公司各种证件的变更及年检负责,由于公司正处于发展初期,加上经营地址的变更,导致公司的各类证件需要发生相应的变更,除了今年_月份由于本人工作上的疏忽对__部门没有及时进行变更,导致___单的报关没能按照正常的报关程序进行,好在刘总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及时采用了其它的报关渠道才没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此做自我检讨,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更加严谨以杜绝类似的情况发生。

除此以外其它相关部门的各类证件都做到了及时变更和顺利年检。

4、对于上级领导交待的其它临时工作能够及时的完成。

二、加强学习,注重提升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

1、通过报纸杂志、电脑网络和电视新闻等媒体,加强政治思想和品德修养。

2、认真学习财经方面的各项规定及新的法规政策,自觉按照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程序办事。

始终把工作放在严谨、细致、扎实、求实上,脚踏实地的工作。

3、努力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让自己“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三、个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尽管自己顺利的完成了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但在工作还是有不足之处:谦于财会工作的繁与杂,日常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较多,而深入的探讨、思考、研究财务管理的办法和工作制度较少,导致在工作上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加之财务部门人员的不稳定,以致自己对于整个财务部没有起到很好的统领作用。

四、明年的工作构想及要点

篇9

[关键词]多媒体:视觉;听觉;信息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3―0236―03

前言

教学与教学媒体的使用向来是分不开的,如黑板、幻灯机、投影仪、多媒体计算机等的使用促进了教学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存储技术以及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教学媒体不断出现。电影、电视、广播、录像、计算机网络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教学的方法、形式、思想都有了极大的变化。也使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现代教学的发展对媒体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使用的媒体既要具有能呈现各种各样教学信息的功能,又要具有交互性。将视听媒体如电视机、摄像机、录像机等与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地结合来进行教学活动,即形成多媒体视听教学,不仅能呈现教学信息,还能接受学生输入的信息,进行交互式学习,并能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而多媒体视听教材正是多媒体视听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制作多媒体视听教材最直接的目的是运用于教学,因此其设计与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教材的内容设计有其特性,必须以教育性、科学性为宗旨,内容要与教材一致,不允许随意夸张、编造。同样,它的制作也有其特殊性。教学教材的制作应具备教育性、科学性、艺术性及技术性。且后两者应当服从于前两者。同时它还应具备媒体多样性:实地拍摄的镜头、文字图表、图形图像、动画、字幕解说、现场录音、后期配音等。视听教材是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来传达教学信息知识的,如果没有声音的配合,那么单独的镜头所能传递的信息将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一部好的视听教材所包含信息内容应该分为三部分:(1)视听信息,包括镜头、镜头与镜头的组合、整体所包含的信息;(2)听觉信息,包括解说词、音乐、音响所包含的信息;(3)视听综合信息,即镜头与声音配合后所产生的信息含义。而这些视听素材如何科学、合理的组接在一起将直接影响到教材所传达的信息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一 视觉信――镜头与镜头的组接

那么到底什么是镜头?这里所说的镜头不是指摄像机的光学镜头,而是指摄像机拍摄下来的画面。所谓的镜头,就是摄像机开始拍摄直到停止拍摄之间所拍下的连续画面。要制作一部好的、能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的多媒体视听教材,其镜头与镜头的组接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能遵循一定的组接原则、按照一定的组接方式去组接镜头,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 镜头的组接原则

镜头与镜头的组接不应随意,要符合思想逻辑、符合认识习惯。因此镜头的组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动接动、静接静;组接要符合逻辑等。比如说镜头的组接要符合逻辑,为什么呢?其实有所的事物都有其必然的发展规律,人们也习惯按这一规律去思考问题。而多媒体视听教材的使用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学生应能了解、理解教材所要传达的完整的信息。如果不按一定的逻辑去组接镜头,那么就会让大家看了后不知所云。比如有这样一个镜头:老师拿出一张图表,那么学生势必想看看图表上画的是什么,如果接下来的镜头不给出图表,而是转到不相关的镜头如蓝天白云,那学生就会很茫然。再如有这样一个镜头是拍摄学生体育课上投篮球,如果忽视了镜头的组接,在篮球投出去的镜头之后却接了一群学生的镜头,那么大家看后就会担心球会击中哪位学生。这样的镜头组接自然无法使教材的使用起到预定的效果。

同时,镜头的组接要使学生的注意力从上一个镜头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镜头,中间不应该有明显的视觉间断感和跳跃感。一部多媒体视听教材通常由若干内容镜头组成,镜头的组接要力求流畅、自然,保持上下镜头在运动速度、方向、构图、色彩、亮度等方面的协调。

2 镜头的组接方式

时间和空间发生了变化的镜头要完美地组接在一起是比较困难的,除了可以用淡变、划变等技巧组接外,也可用切换的方法,而且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笔者在进行素材组接时就经常用到以下几种转场组接方式。

(1)利用物体进行组接

同一物体、同类物体或相似相关的物体都可以作为转场衔接因子。比如笔者曾经在编辑《双绞线的制作》教学片时,有两个镜头:教师正在讲解双绞线,镜头推至双绞线特写;从双绞线特写拉出学生正在动手练习制作双绞线。这样的转场衔接是非常自然、顺畅的。

(2)利用动作进行组接

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事物也在不断变化发展,可以利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一些动作作为组接点。比如要表现一个人从孩子长大成人,可以用这样两个镜头组接:孩子走路,从全景推至走动的脚;从走动的脚拉出一大人在走路。这也是电视电影中贯用的一种组接方法。

(3)利用声音进行组接

声音在镜头组接中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一点笔者将在第三部分视听综合信息一声音与镜头的组接中讲到。

(4)利用因果关系进行组接

这是一种利用心理因素来组接镜头的方式,因为大家总希望看到由某些原因引出来的结果。比如眼睛在注视前方的镜头,接下来应该接被注视的东西的镜头。又如前面举过的例子,镜头上是老师拿出一张图表,那么接下来的镜头应该是图表的内容,这样才符合学生想看图表的心理。

(5)利用空镜头组接

在电影电视中空镜头被运用得不少,但在教学片中空镜头往往会被忽视,被认为是多余的。其实只要运用得当,空镜头在教学片中一样可以成为很好的转场衔接因素。比如在一部体育训练教学片中,第一部分讲体操训练,第二部分讲足球训练,那么中间就可以用一个蓝天白云的空镜头,将室内体操场转到室外足球场。这样的衔接会显得很自然。

二 听觉信息一声音与声音的组接

在多媒体视听教材中有不同的声音:解说、音响、音乐,声音是为镜头中的教学内容和主题思想服务的。如果没有声音,单纯的镜头是传达不了完整的信息的。在声音的组接中一般采用混合式组合方式,即把解说、音响、音乐主次分明地组合在一起。这样能够创造出多层面、富有立体感的总体效果,能使镜头内容、主题思想得到强化。但是在这几种声音的混合使用中,必须统一协调,即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突出一种声音,否则只会使声音之间相互干扰,影响学生的学习。同时,声音的组接还要注意教学信息量、教学气氛的适度。比如当视听结合所表达的信息量以及渲染的情绪、气氛已达到饱和状态时,声音的组合就不能太密、太强,否则反而会成为干扰因素。比如在解说词多的时候就不需要太多音乐来发挥作用或干脆不用音乐,这样学生反倒可专心听解说词。又如音乐的使用,一般来讲我们会在教材的开始、结尾、抒

发感情的内容上使用,这样有利于形成、激发感情、提高学习效果,或者是舒缓情绪、调节气氛。

不过,有一点我们时刻应该记住:在多媒体视听教材声音的统一协调中解说词是最主要的一种声音,在有解说词的情况下就不应该让其它声音突出。

三 视听综合信息一声音与镜头的组接

在声音与镜头组解的编辑制作时应把握整体、统筹安排,使得视听组合应相互兼顾、相互关联、相辅相成。设计镜头、安排解说等要做到内容精炼、言简意赅,尽量做到只表现与主题有关的内容。视听语言表达得越简洁,意义就越具体,就越能减少信息传播中的损失。安排解说、配乐时也应做到抓住主体、内容精炼。同时,对于重点内容可通过改变解说的声音、配乐的强弱来进行突出。总之,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的视听信息容易构成一个整体。合理组织视听素材,以加大知识信息的表达与传播。在镜头与声音的组接上借助听觉的视觉化,听觉的作用可以转化为视觉的作用。利用声音的连贯性可以转化为镜头的连贯感受,以声音的顺畅掩盖画面组接上的痕迹,这种“声画合一的表现方式又称为“声画叠画”

笔者认为在声音与镜头的组接中最应注意的便是声音的时间节奏要与镜头的空间节奏密切配合、协调一致,使整个教材形成一个整体的节奏。所谓的声音节奏一般指的是以解说词为主、伴以音响、音乐效果所形成的节奏。大家往往会认为解说的节奏指的就是解说的快慢,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解说的节奏应该由与镜头配合的解说词、解说速度、解说技巧组成。而且与镜头配合的解说词在解说节奏里应该占有主要地位,因为它具有解说词内容本身的节奏,是一种内容情节节奏,是解说的最基本节奏。解说词内容可以创造节奏的,也可以舒展、平缓节奏。比如在笔者制作的教学片《万用表的使用》时,在一开始就通过解说词提出了好几个问题:“你了解万用表吗?万用表是用来做什么的?要怎么使用它?结构怎样?”这样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激情,把节奏直接推向了高峰。同时解说词与镜头的配合形势也会影响教材的节奏。比如解说词与镜头同步,形成强化镜头的节奏;解说词先于镜头或后于镜头,两种节奏互相烘托,形成新的节奏感。此外解说的速度及技巧也会对节奏有一定的影响。比如,以每秒三个字的解说速度就比较理想,而语调的变化、抑扬顿挫,也会形成优美的节奏感。

四 总结

多媒体视听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身,实现了信息传播的一体化。同时,由于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和集成性,使得多媒体视听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比如以计算机辅助教育为核心的多媒体视听教育技术就为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应用,多媒体网络视听技术是目前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多媒体、网络等多项技术,使得视听教育手段越来越丰富。多媒体视听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与工作者尤其是使用多媒体视听技术的教师以及设计制作多媒体视听教材的教师都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使教材设计、制作得更科学、合理,更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那么这里面涉及到许多方面,其中包括了在制作教材时对素材的组接。好的组接方法和技巧能使教材设计制作得更完美,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其传达的信息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思善.电视节目制作基础[M].(第二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59―60.

篇10

首先,以能够用数值测量教学内容----推铅球教学为例。为了反映学生在学习后发生的变化,通常在上课之初教师就让学生注意自己每次的投掷距离,明确每一个学生的在学习后的成绩变化。然后教师按照大纲规定,通过做示范教学生教科书上规定的推铅球的技术动作,给出足够的模仿练习时间,最后在课结束时按照统一的测量标准给予评价。我们根据测量的结果可以看到,对学生的评价结果是这样的:1、得到优秀评价的学生是身体素质优越或是在课前就已经有较多此项运动经历的学生(少数学生)。2、得到及格评价的学生是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掌握了标准动作的学生(大部分学生)。3、由于身体形态和运动经历原因,即使在教师的帮助下,有些学生自己做出最大努力仍然没有达到及格线,他们得到不及格的评价(少数学生)。在这里我们奇怪地发现,由于学生身体以及运动经历方面的差异,对于属于1和3范围的少数学生来说,他们难以做出教师要求的标准动作,他们仍然用学习之前的动作进行投球,他们在全班投掷远度数值分布情况与未教学之前是基本相同的。这样的评价是在告诉优秀者不必努力学习就可得到好成绩,告诉成绩差者无论怎样努力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可见,这种教学与评价并没有产生我们期望的作用。

由此看来,在这样的教学中,无论这些属于少部分学生做出怎样的努力也很难改变我们的进行教学的效果,换句话说一部分学生的不及格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是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已经被决定了。可见,这样的评价没有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成果。它不但没有鼓励起点高的学生努力学习,而且打击了起点低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不合理的。

我们一直认为这种使用多年的教学方式是适合所有学生的,一部分学生学不会是由于学习不认真或头脑笨。然而我们也看到一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其它活动中动作自如、头脑聪明,却在体育课上总是苦不堪言、无法达到标准,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常常毫不费力,在学习之前就可以完成学习内容,在体育课上无所事事。到底是什么出了问题?我们的教学应该采用怎样的教学方式吗?很明显,这个教学的方式没有注意学生在学习之初是起点不同的事实,人为地造成了对一些学生的忽视。那么,我们如何能够避免忽视一部分学生现象,给所有的学生同样的学习机会呢?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更加促进合理的教学呢?在我看来不是教师没有看到这样的问题,而是他们没有找到更好的视角去审视教学实践。

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有“小班化教学”、分层分组教学:

“分层教学法”其理论依据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具体实行方法为:在每个年级依据学生的成绩分为A、B、C三个层次的班级,配以相应的教师;在每个班中又分为a、b、c三个层次。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授课内容不一样,作业要求不一样,指导方法也不一样。

我们可以看到,这里学生是按照一个共同的标准考试成绩被分为不同的等级的,这本身就是忽视个体差异的不公平现象。它虽然重视了一部分学生与另一部分学生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区别对待的作用,但是它同样忽视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教学中仍然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因此它无法真正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因材施教”的效果。

“小班化教学”是为了避免班级人数太多,一部分学生在教学中被忽视的现象而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24人为一个教学班进行教学,相对于大班来说它更加便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但是它同样忽视每一个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在教学中也同样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因此它也无法真正达到适合所有学生的“因材施教”的效果。

可见,这些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因材施教的实施,但是仍然没有从根本上贯彻因材施教的思想。

那么是否存在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教学方式呢?下面,我们从因材施教的视角去考察体育教学实践过程。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以“学生个体的发展”为出发点,重视他们的个体差异,情况就发生了转变。

下面是日本山本贞美先生“8秒钟跑”的教学实践,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教学事例来说明,在教师进行同一条起跑线的快速跑练习时他认为:所有的学生站在同一条线后是平等的,每一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跑在最前面,所有的学生也会因此跑出最好成绩。这里他把所有的学生视为具有同样可能跑在前面的相同者,此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当学生们进行练习时发现有的学生总是跑在前面,有的学生无论怎样的努力也超过别人。于是他们失去了继续练习的兴趣。

这时教师开始注意到,学生在跑之前他们的能力并不是相同的。如果把他们按照同一条起跑线比赛,有些学生并没有可能跑在前面。这样平等地对待他们是不合理的。只有根据学生的不同的能力设置不同的起点,这样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跑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