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实施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劳务实施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劳务实施计划

篇1

2、别看他胖,课余时,却十分喜欢运动。他常常说:“生命不息,运动不止。每天晚上,当你们已经进入了梦乡之时,我还在小区外面跑步运动呢!”

3、他还告诉我们,有一次去朋友家吃晚饭,饭后,朋友要开车送他,他却坚持自己走回来。朋友拗不过他,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从那里走回家,有20多里路,陶老师走了两个多小时。两个多小时呀!多累啊!更加让我们惊奇的是,在大课间,他也从不放弃运动。几乎是从大课间的铃声一响,一直跑到第一节课上课铃声响起,如果第一节课不是他的,他还可以再跑,一般要运动一个多小时。要是我,早累得要吐了,可老师跑完却若无其事,真是太厉害了!

4、每次跑完之后,他还笑着对我们说:“一点也不累,都成为我的习惯了。”哇!都变成习惯了!习惯是要很久的时间才可以养成的,看老师这个样子,跑的时间绝对不少于十几年啦!

5、可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这么爱运动的人,为什么还天天挺着个像孕妇一样的大肚子?一点也没有瘦下来呀!呵呵,这样运动都不瘦,陶老师可真有意思。

篇2

一、青岛市老龄化演变

青岛市在1987年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7%(国际公认老龄化标准指标),先于全国12年、山东省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二十多年来,由于城市气候和环境良好,适合退休居住和养老,老龄人口聚集度强,青岛市的老龄化存在老龄化速度快、老龄人口绝对数增长快、未富先老、城乡差异大、性别差异大的特点。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在全市749.4万总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数为70.1万人,占人口比重9.35%,比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2.14个百分点;据2005年我市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市819.6万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7.34万人,占比10.67%;至2007年,我市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数比重为15.93%,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1.69%,老年人口年增长率约为3.3%,而同期城市总人口自然增长率仅为1.09%,增速仅为老年人口增速的三分之一。根据《青岛指南》统计,到2010年,我市60岁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7.1%以上,65岁以上人口达到13%以上;同时市老龄委提供的预测数据表明,2020年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将达到23.14%,2030年将达到32.34%,2035年将达到35.05%,2050年达到37.45%.据其推算,在2030年前后,青岛市将进入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其后的五至十年左右青岛市将直接面对人口老龄化难题。

此外,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存在城乡和地域差异明显的问题。根据2007年的统计数据,当年超过全市人口老龄化水平的区市有8个,分别是市北区18.06%、四方区16.7%、莱西市17.01%、平度市16.75%、胶南市16.41%、即墨市15.98%、胶州市15.98%、李沧区15.95%,低于全市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有4个区市,分别是市南区15.48%、城阳区14.11%、崂山区13.62%和黄岛区9.53%。据此可见,由于年轻大中专毕业生不断离开郊区进入中心市区,青岛市的城乡老龄化程度有显著的差异,农村和地区的老龄问题压力明显高于城镇和中心市区;而老市区又明显高于新兴市区。有研究机构指出,青岛市未来的老龄工作重点在于农村和老城区。

同时,性别的差异也显现在人口老龄化统计数据中。2007年全市老龄人口中,60岁及以上共有119.3万人,其中男性57.6万、女性61.7万,女性略高于男性;70岁及以上共有62.1万人,其中男性27.9万、女性34.2万,女性明显多于男性;80岁及以上共有19.3万人,男性7.5万、女性11.8万,女性大大多于男性。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市老年人口性别比例随着年龄增高而加速失衡,这意味着会有更多的女性单身老人需要照顾。

二、目前青岛市养老机构及市场供应情况

截至2010年底,青岛市现有养老机构98家,总床位6969张,其中市内四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89所,床位6227张。根据调查统计,全市养老机构总入住率为35%,有意愿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占全体老年人比例为5%至6%,按2010年全市老人152.47万人计算,市场总需求量超过8万以上床位,实际入住3040床位,占需求总量的比例小于4%,由此推算,目前全市老年人中已选择机构养老的老人占全市老人总数的比例小于2‰。各养老机构入住率参差不齐(崂山区养老机构平均入住率仅为25%)。出现部分养老机构持续排队入住,同时也有一些老年公寓仅有少量床位入住的现象。

通过对青岛市社会福利院已入住老人抽样问卷调查,影响老龄人口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原因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观念问题。多数老人只要可以勉强照顾自己,就不愿到养老机构居住,特别是有子女的老人,担心周围的人说自己子女不孝,自己也觉得入住养老机构没面子,变成了鳏寡孤独。

(二)养老机构运作方式问题。目前青岛市养老机构多为两人或三人一间房屋,老人入住后缺乏个人自主空间,同住者身体状况较差影响周围老人生活情趣。

(三)养老机构服务问题。养老机构就餐大部分是吃大锅饭,室内卫生和个人卫生自助与他助相结合。许多养老机构人手不足,提倡老人互助养老,老人之间脾气各异,各种矛盾时常掺杂在日常生活中。现场调研时就遇到一位老人生活小组长和另一位李姓老人有矛盾,故意将应均分给李姓老人的中午饭水饺多分给他人,致使李姓老人没有吃上水饺的事情。

(四)收费标准与医疗服务问题。公立养老机构一般享有政府补贴,收费标准适中,医疗服务水准较高,入住率也较高。多数私立养老机构享受补贴少,收费较高,医疗服务水平跟不上,往往成为上班族无力照顾的重症慢性病老人寄养场所,入住率不高。

三、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的启示

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是台塑前董事长王永庆在参观日本、欧美等地的养老村之后,结合就地赡养的理念和快乐生活的理想打造出来的养老村。文化村自1991年起,历经七年筹划,于1998年开始建造,并在2004年3月开放登记。该村位于台湾桃园龟山乡高速公路旁,占地约34公顷,由王永庆投资500亿新台币,依托长庚医院建成。文化村环境优美,绿化景观丰富。全村共有3800多户,房屋为七层建筑,有两种房型,一室一厅(约46平方米),一室二厅(约73平方米)。凡年满60岁配偶年满50岁都可申请入住,入住前进行体检,有病者可住旁边的长庚护理之家。全村均为无障碍的环境设计,24小时安全保卫,进出村庄需刷卡。村内设有配套超市、书店、银行等服务性机构,村内居民除了自己做饭外还可到小吃店、餐饮区就餐、或选择送餐服务。

在健康服务上,养生村所提供的内容包括设立社区医院,提供居民特约门诊、康复及照顾护理等医疗服务;定期健康检查、防疫注射与体能检测,建立个人健康资料库;规划居民个人健康计划,提供养生处方和配膳建议,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养生咨询;设立全天候监控中心,每户有紧急呼叫设施,确保高效率的紧急救护。

在经营定位上,长庚文化村着力构造其与台湾另外两家知名养老社区的差异化。目前台湾最为著名的养老社区有永越、润福、长庚和仁爱之家四家,除仁爱之家为纯政府福利性质外,其余三家均为社团法人投资建设。定位各不相同,永越健康管理中心锁定顶尖客户,强调软、硬件设施水平要超过美、日的高档养老场所;润福的定位则区别于养老院,强调优质的老年生活;而长庚则定位于持续式照顾退休小区,该定位属岛内首创,服务于一般退休民众。

在收费和居住方式方面,养生文化村提供两种方式:自买房或租赁房。由于该地块是政府作为福利用地以低价划拨,每平方米造价不高,售价在台湾为中等稍高,服务和社区品质则属上乘,加上投资方的社会形象广受认同,因此销售较为火爆。同时,文化村“银发住宅”买房规定:房屋不能作为遗产处理,到不住时须交回村里作为捐助。入住养生文化村每年需缴纳管理费,入村时需预付一年管理费作为入住保证金,退住时无息返还。对于租房者,则需预交10年期房租。文化村倡导“老扶老、老助老”的社区文化,为此设有村民代表参加的村民管理委员会,设村长一人,进行自主经营管理。村的管理分成有酬工作和志愿义工服务。村内居民们积极开展义工活动,做满一定时间义工,可以减免部分管理费用。

长庚养生文化村设计理念有“怡亲”、“健康”、“养生”、“文化”、“社区”、“体验”、“教育训练”等七大主题,但最主要的理念是“活到老,做到老”。例如村内有会议厅,可举办学习演讲活动,如果入住的是教授,则可以在此指导学生写论文,其他老人也可增加与年轻人的交流。在经营目标上,设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以本身的管理和医疗资源来营造高品质的高龄社区;长期目标是建立社区化、家庭化、自尊及自我实现的连续性照顾体系。

长庚养生文化村由于其合理的定价和精致周到的服务,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自2004年桃源长庚养生文化村投入运营以来,截至2007年底,投资方又在嘉义、宜兰投资建设了两座养生文化村。长庚养生文化村的成功也影响着大陆地区的养老产业,目前,许多城市正探讨引入其经营和运营模式的可行性。

结合青岛养老情况调查结果和台湾长庚养生文化村成功运作的经验,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一)养老机构应以退休者聚居小区形式出现,小区由多层小户型住宅组成。

小区名称可命名为养生、养老或晚晴小区,尊重国人文化心理,避免称作养老院。严格入住条件,按社区和老年人需求建设小区内生活、医疗、休闲等设施,使小区成为退休者的乐园而不是鳏寡孤独和重病老人的栖身之所。

(二)健康老人与生病者分开照顾。

入住体检,重病者入住小区专门的护理区。既可对病者集中妥善照顾,又可提高健康者生活乐趣。同时设立社区医院,提供特约门诊和临时照顾护理,既像普通小区,又有适合老年人的温馨服务。

(三)养老设施需要差异化经营。

因为老年人经济能力和养老要求差别较大,养老设施也应进行差异化经营。既要有按市场机制运作的专门高档养老设施,也要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持续照顾退休小区,满足普通居民退休养老之需求。此外,还需建立由政府补贴的纯福利性养老设施,以照顾下层社会老年人养老需求,值得指出的是,不能因为政府补贴照顾下层人士而降低服务水准。

篇3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1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结合物理课程改革和中考导向,我们组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中考指导意见》以及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参加实现市县级教研活动,撰写教学教育理论材料。

 

  3。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校本教材编写活动,使物理校本课程落到实处。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组织九年级教师对近五年潍坊、青岛、泰安和临沂的中考题,课下努力筛选典型例题,使练习题尽量的典型精干,几乎所有的物理学习任务放在课堂上,防止学生厌学,讨厌物理,讨厌物理老师。

 

  2。要求学生做过的题目尽量的弄懂,不放过一个题目。

 

  3。认真备课,集体备课通过发挥的智慧和力量,弥补教师备课中的不足,取长补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取得较好的成绩。抓好课件上的二次、三次备课。

 

  4。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习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5、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6、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组员必须全体参加,活动时,听课老师对公开课发表意见,要说出集体备课的落实情况,指出存在的问题,找出改进的方法。授课老师做好记录,力求做到实处,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推进区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课堂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有效性比较研究》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力争中考物理成绩做到区内保四争三的目标。

 

  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新课标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的小实验,课后的小制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概括结论,同时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留意身边数据,重大事件等,体现时代性,开拓性,实践性,导向性,探究性。

 

  六、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物理专业各种培训,特别是有关中考动向的会议;组织教师撰写论文,进行评选。

 

  2、搞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做好辅导与组织工作。

 

  3、做好初三理化生操作考查的相关工作,完成教育局和教研室布置的其它工作。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二教材分析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挖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5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1)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些概念很抽象,对于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同学们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两级分化较突出。上课时,有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材分析:

 

  教材结构特点:以学生兴趣、认识规律和探究的方便出发设计教材的结构,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电等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电的知识不仅更能吸引学生,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对学生实验感兴趣,电学知识能够满足学生探究的欲望,因而电学放在第一学年,还有声现象、光现象、热现象。书中包含许多开放性问题和实践性课题,充分体现STS思想,同时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设立“科学世界”栏目,收入一些十分有用且有趣的知识,力求形式生动活泼。

 

  二、教学工作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3)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可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贡献。

 

  (7)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4、成绩目标:

 

  在各类竞赛中力争上游,应使各班总平均成绩处于优势地位,争取全县名列前茅。使各班好、中、差比例达到5:3:2。

 

  三、具体措施:

 

  1、继续做好物理单元过关评价检测的工作和月考工作

 

  2、对照《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3、积极准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尽可能开设出要求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

 

  4、及时布置作业,及时检查或批阅作业,有时采用面批的方法,及时反馈教与学的情况,以便改进不足之处。

 

  5、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疑问,点拔思路,也以便学困生完成作业。

 

  6、做好每一章的复习和测试工作,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

 

  7、适当的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工作,多联系生活、多联系社会,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8、 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凡是做不好一律重做,直到做到熟练为止。每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并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做好有关的物理制作。

 

  9、 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本期我要继续实践好兴趣教学法,双向交流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扎实开展课程改革,不断更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以实验探究为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承担八(5)、八(6)两班物理教学,对学生更有了一定的了解,一些基础较好、思维灵活、接受性强、自学能力强的学生能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任务成绩较好。另一些学生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不专心听讲,不认真做笔记,课前没预习,课后没有按时复习,结果不能按时按量的独立完成作业;有的学生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兴趣,这方面女同学较多;还有的学生学习方法上不正确,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在各方面的提高。针对以上各种情况教师要认真制定措施并督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自己的成绩。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下册主要内容抱括力、运动和力、压强、浮力、功和机械能、简单机械共六章。其中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是重点、也是难点。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是关键。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物理课程标准2011》,领会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学习时,严格按照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程序进行。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五、课时安排:

 

  第七章、力共7课时(力2课时、弹力1课时、重力2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八章、运动和力共5课时(牛顿第一定律1课时、二力平衡1课时摩擦力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九章、压强共7课时(压强1课时、液体压强2课时、大气压强1课时、流体压可与流速关系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十章、浮力共5课时(浮力1课时、阿基米德原理1课时、物体浮沉条件及应用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共6课时(功1课时、功率1课时、动能和势能1课时、机械能及转化1课时、小结1课时、检测1课时)

篇4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1

 

  一、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新学期里,本人将积极接受学校分配给自己的各项教育教学任务,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投入工作。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及时更新教育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全心全意地搞好教学工作计划,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高尚的道德情操;还需要具备较高水平的业务技能。本学年我将注重开拓视野,坚持听有经验的教师讲课,学习各种教育教学理论,浏览教学网页,随时记下可借鉴的教学经验、优秀案例等材料,以备参考。不断为自己充电,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扎实提高基本功,努力使自己成为能随时供给学生一杯水的自来水。

 

  二、课堂实施计划

 

  力求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学生主动式互动教学”,教学的过程不再是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单一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获得学习经历的过程,教师以一个交流者(甚至不是指导者)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上。教师以话题的形式引入教学内容,与学生一起讨论,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总结出结论。甚至可以像说相声一样,与一名或多名学生在讲台前探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讲。但是问题是如何指导学生的考虑从正确地思路出发,不然时间有限,会浪费掉大量的时间。

 

  三、做好学生工作

 

  1. 能努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分层教学和分类推进,既要利用新课程选择性的特点为优秀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又要关注学习不理想的学生的困难及其成因,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2. 让学生充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价值,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能计划并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 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坚持正确的观点,敢于修正错误,具有团队精神。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2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展开,教师一边用新的课程观去审视、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边积极探索如何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方法。而新课标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要求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强调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很多教师认为,德育那是政治、语文、心理等课堂中或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得以渗透的,一些如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注重的逻辑思维,而不是德育,或者渗透起来很难。我却不那样认为,我认为所有的学科都可以渗透德育,关键是教师能否认识到一名现代的中学生应是先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然后才具备丰富的文化知识。如果每位教师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德为先”那么他在任何学科都能自觉的渗透德育了,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中,我将德育的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一、物理学家成材的示例

 

  初中物理中涉及到很多的物理学家,他们都为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且有很多的物理单位就是以他们的名字命名的。如:牛顿、帕斯卡、安培、伏打、瓦特、奥斯特、焦耳、欧姆、法拉第等等。在课下多查阅一下他们的资料,在课上讲给学生们听。他们总结的每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和夜以继日的思索,以及对事物的好奇心。他们的成功无一不是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具有坚韧不拔的性格。如牛顿忙于研究,把自己的怀表当成鸡蛋放在锅中煮;安培的成功与失败;科拉顿的“跑”失良机等等。让学生认识到,要想走上成功之路,要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必须要有恒心和毅力,学习如此、生活如此、做人也应如此。虽然我们不可能都成为科学家,但我们可以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点一滴去完善自己,培养自己的人格。

 

  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

 

  物理中的知识都是与生活密切相联系的,是与学生平时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的。那么我们可以联系生活,结合所教知识对学生进行方方面面的教育。

 

  1、如:《物态变化》中自然现象的雾、露、霜、雨、雪的形成;及“雾淞”的美丽壮观;人工降雨形成等自然现象的讲解,让学生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如:《电流和电路》中家庭电路的组成,了解家庭电路中的各组成部件,了解科学中的新型开关??保险装置中空气开关,声控和光控开关;新型测电笔的构造和使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培养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如:通过对《光的反射定律》、《焦耳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欧姆定律》《凸透镜成像规律》等自然规律的了解,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能力。三、在物理实验中渗透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学生对实验有着天然的兴趣,因此在课上应充分展示实验的魅力。通过动手做实验和制作一些教具,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增强探究未知世界的兴趣和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本质的理解和树立科学价值观。学生在分组实验过程中,互相配合,团结协作,相互交流,改正了现在孩子的孤独的性格,让他们在合作中体会到帮助人的快乐,在交流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在动手中体会创造的魅力。

 

  三、在课后辅导中渗透

 

  课后是教师和学生互换角色的空间,在与学生的交流谈话中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中也可以进行渗透。现在的作业和批卷如果还停留在只简单的打分或写“阅”字的基础上,那就起不到应有的效果了,一次批卷就是跟学生的一次交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可以在卷面上写不同的鼓励或批评的语言,如“你如果不马虎,你比现在要优秀得多”;“老师想信你,这次的发挥不太正常,下次不能再让我失望了”;“你应改掉骄傲的小毛病”;“你如果能够和同桌多团结一些,你的成绩还会提高”等等。这些语言因为不是当着面说的,所以不会伤害到他的自尊心,很多学生对我说非常愿意测验或写作业,起到的效果是很好的。有的同学甚至把我给他写的句子贴在桌面上,作为他学习和行动上的座右铭。他们有时也会用书面的形式把对你的看法和心中存在的问题反馈上来,这样老师能更好的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够及时的做他的工作。

 

  以上几个方面是我想到的也做到的,还有很多想到但还没做的,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渐总结、体会。

 

  总之,学校的德育不是几个管德育的老师坐在一起纸上谈兵的谈出来的,也不是靠几个班主任的苦口婆心劝出来的,更不是把别的学校的经验生搬硬套管出来的,而是靠每个教师的一言一行带出来的,每个教师在每个学科都自觉的灌输,我想,一个学校的整体的德育也就会提高上来了。

 

物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3

 

  一、基本情况

 

  1、学校有物理实验室一个,可以一次供48人实验;有8个教学班级,其中八年级有2个教学班,九年级有2个教学班。

 

  2、学校实验仪器不怎么配套,加之仪器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对一些实验没办法完成。

 

  二、实验任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和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改变物理课脱离学生生活的情形,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妙与和谐,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改变过去充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科学探究应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部分。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改革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特别鼓励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

 

  三、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四、实验重点

 

  本学期实验教学的重点是部分演示实验分组实验。

 

  五、实验难点

 

  1.将探究方法和创新精神用于教学中。

 

  2.将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

 

  六、实验措施

 

  1.对所有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要填写实验通知单和实验记录。2.严格要求,按程序进行操作。

 

  3.认真组织,精心辅导。

 

  4.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竞赛活动。

 

  5.积极组织并指导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活动。

 

  七、物理实践活动

 

  每学期1~2次,每次2课时。由学生自选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其内容可以是物理知识的应用,也可以是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其形式可以是社会调查、查阅资料、参观访问或实地测量等。

 

  八、考察

 

  本期对学生实验教学的考察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方面,主要考查学生是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是否会对实验仪器进行调整,是否能按正确步骤进行实验,能否在实验中正确测出实验数据等。二是对实验理论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中涉及到的原理、规律及公式的推导和论证,还可以考查学生的创造能力。

 

  九、本期实验安排

 

  八年级探究实验:

 

  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水的沸腾

 

  3、电流和电路

 

  4、串、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

 

  八年级教师演示实验:

 

  1、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会怎样

 

  2、用放大镜看物体

 

  3、乒乓球会下落吗

 

  4、光是怎样传播的

 

  5、光的折射

 

  6、光的色散

 

  7、透镜对光的作用

 

  8、凸透镜使光会聚

 

  9、投影仪成像

 

  10、凸透镜成实像

 

  11、凸透镜成虚像

 

  12、自制温度计

 

  1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14、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5、串联和并联

 

  九年级探究实验:

 

  1、测物体的质量

 

  2、用量筒和天平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如何使用刻度尺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5、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杠杆的平衡条件

 

  7、比较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

 

  8、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九年级演示实验:

 

  1、钟表

 

  2、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二力平衡的条件

 

  4、模拟引力

 

  5、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6、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

 

  7、液体压强的特点

 

  8、托里拆利实验

 

  9、空气流速与压强的关系

篇5

  关于优秀舞蹈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培养小朋友具有优美的体态,并逐渐形成高雅的气质,加强少儿自身素质培养和艺术潜力的挖掘,我组特制定学校舞蹈教学计划。

  二、教学措施:

  1、精心选材、以曲动人。

  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色、受小同学欢迎的音乐,随着音乐的节奏,用身体动作来表示自身的感受。

  2、用心启迪,以情感人。

  教师感情投入、语言感染是提高同学兴趣的关键。

  3、潜心构思、以趣引人。教师以“兴趣式教学”为基础,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前提下,让小朋友们易于吸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引导少儿通过想象,发明用肢体动作将模仿的'事物表示出来。

  4、采取先练后讲并采取典范示范,集体练习的方法,在教学中让能力强的同学带能力弱的同学,再集体练习,提高整体同学水平。

  三、教学内容:

  九月份

  1、基本舞步训练:正步位半脚掌、交替半脚掌、流动半脚掌、碎步、舞姿碎步、双晃手、顺风旗花梆步。

  2、基本舞步组合练习(合乐)。

  十月份

  1、地面·提沉含仰训练。

  2、提沉含仰组合练习(合乐)。

  3、基本手位训练:提襟手位、小五花、山膀、按手位、托手位、顺风旗手位、双托手位、斜托手位。

  4、基本手位组合练习(合乐)。

  十一月份

  1、软开度训练:基本关节训练、前低头、仰头、单肩、双肩、前环肩、后环肩、推指、拉肩、压肩。

  2、软开度组合练习(合乐)。

  3、勾绷脚训练:勾脚趾、勾脚踝、绷脚踝、绷脚趾、单勾脚、双勾脚、外环动、内环动。

  4、勾绷脚组合练习(合乐)。

  十二月份

  1、髋关节训练:展胸压胯、含展胸、侧压胯、侧抬胯。

  2、髋关节组合练习(合乐)。

  3、腰训练:胸腰、大腰、旁腰。

  4、腰训练组合练习(合乐)。

  关于优秀舞蹈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1、紧紧抓住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从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高度,着力构建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艺术课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建立起坚实丰厚的生产点。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意识,促进孩子健康而有特色地成长。

  1、定时活动。

  二、活动目的:

  1、使学生正确的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对队员们要求基功达到下叉,下腰。软度不好的同学可延长时间。

  3、对个别素质好的队员在技巧方面可加深一些,同时学一些简单的儿童舞蹈。

  三、培养目标:

  1、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养成良好的姿态。

  2、学习成套的舞蹈基本动作,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协调性和灵敏性。

  3、发展学生各项身体素质,增强学生的体质。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四、活动特色:

  1、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开设形体活动小组。

  2、由培养特长向启发创造延伸。着眼培养学生挑战困难,开拓进取的精神。

  3、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课堂学习活动中一些基础教育,能力较弱的学生,在艺术活动中获得了成功的机会,改变了孩子被动的心态,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功欲。

  4、让活动成功孩子享受生命的时空。我们的艺术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一双双高举的双手,一张张

  自信的笑脸,有如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充满着蓬勃的生机。

  五 、 主要措施:(拟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教学方法:讲解法、示范法、分解法、完整法、对比法、预防预纠正错误法、练习法等:

  2、教学手段:影象教学、个别指导、、分组教学等

  六、活动内容安排:

  1、第一月教会学生正确地掌握舞蹈的基本要领,知道基本的手位,脚位。

  2、第二个月要求全体队员都能在辅导员的训练下基功达到下叉,对个别软度不好的队员可加深练习,训练有基本手位,脚位,一位的擦地,蹲,丁字位的前擦地,旁擦地,腰部的训练、腿部的训练的撩腿、弹腿、踢腿。同时学习舞蹈《快乐成长》 ,为六一活动进行排练。

  3、第三个月要求队员在能够下叉的基础上再加深一步下腰。同时学习舞蹈《快乐成长》

  4、第四个月训练内容,对个别好的队员进行个人素

  质的提高,技巧方向可加深一些。例如:虎跳、前后桥、抢脸,检查所学舞蹈。

  七、活动规划。每次活动前点名,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高涨,活动后有记载,有成果积累。

关于优秀舞蹈老师工作计划范文   新学年、新气象,在新学期的开始,舞蹈社团要继承和发扬上学期团结务实的工作精神,积极热情的工作态度;要总结以前工作中的失误,争取在新的学期中把学生社团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顺利开展社团各项活动,将我校的学生社团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训练目标

  舞蹈社团是学生非常乐于参与的一个社团,活动内容与教育性和艺术性相结合,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培养孩子们正确的形体姿态和良好的气质,增强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乐感。活动面向部分学生,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坚持自愿参加和普及提高的原则,让学生在唱唱、跳跳、动动中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二、学生基本情况

  本次参加舞蹈队的学生是一批老队员,由于学生的年龄和基本条件的不同,所以不能要求同一标准,不能操之过急,特别是软度和开度要在个人原有的基础上逐步提高。

  三、训练内容

  课堂教学并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唯一途经。很多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只是学个大概,只有将这些知识技能在实践中体现出,才能真正将这些知识内化,理解通透。因此,二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补充,是学校教学不可少的一部份,同时也是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给学生提供自我锻练的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感。舞蹈是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直观、形象、生动、活泼,是学生极为喜爱的一项活动。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使他们从小受到美的熏陶,更有利于学生身体的协调发展,促进他们快乐地健康成长。因此要教好小学生的舞蹈,我们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要注意平时的训练,从基本动作教起,着重进行了舞蹈的基本训练,包括:

  (一)、了解身体的方位和舞蹈基本脚型、脚位和手型、手位

  (二)基本脚位

  (三)基本手位

  (四)舞蹈技能

  第二、平时要常让学生欣赏一些舞蹈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能不断提高学生对各种舞蹈语言的理解能力。如:在教新疆舞前,为了丰富学生一些有关的新疆民族的知识,熟悉这个民族的特点。

  第三、在教授舞蹈动作时,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示范动作显得十分重要。我认真对待每一个舞蹈动作,力求做到优美、到位、漂亮、投入且有亲情,让学生多模仿多练习,从而掌握动作要领,理解动作内容,经过一个阶段的练习。每当我们打开录音机,响起乐曲时,同学们情绪高涨,快乐地和我跳起舞来,动作是那样的到位、漂亮,小脸蛋笑得是那样的甜美。

  第四、我们会精心设计每节课,力求做到真挚传神,情趣盎然。在深入进行教学领域改革的今天,我们非常重视课的设计,努力寻求最佳方案,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把每一节课中的复习、新授,巩固几个环节组织在一个主题中,层层展开,环环相扣,形成一个整体。

  第五、对学生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对孩子的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哪怕是一个点头,一个微笑都能给学生以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教师的态度更要亲切、耐心,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多个别辅导,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训练中重视培养孩子对舞蹈的兴趣,引导孩子热爱舞蹈。我们观察到,小孩子在欣赏节奏明快的音乐、看到电视电影里的舞蹈动作的时候,会兴奋得手舞足蹈并模仿动作,这说明喜欢唱歌跳舞是小孩子的天性。

篇6

喇小 邴佳乐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既美丽温柔又严厉的赵老师,她有着长长的头发,大大的眼睛,苗条的身材。

记得新学期语文赵老师走进教室的那一刻带着浅浅的笑意,我觉得这一定是一位温柔的老师。随即,在语文课上前桌的同学在桌斗捣鼓东西,小心翼翼地不敢发出一点声音,可还是被语文老师发现了,好家伙,老师这是有火眼金睛啊!什么都瞒不过她。自此之后,我以后再也不敢犯错了。

篇7

摘 要:基于我国老龄化趋势加速的背景下,老年人口数目急增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亟需解决的一系列养老问题,例如老人的晚年生活单调、老人健康保健和安全保障问题等。本文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出发,以目前养老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养老市场发展前景的分析,创建了"归巢"养老项目。该项目以B2C商业模式为切入点,借助互联网作为依托工具,辅之以软件网站设计技术,通过"归巢"APP或PC端,一方面对个人数据记录进行状态监控和资源共享,一方面把区域相关优良资源通过该运营系统进行整合,形成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网。

关键词:老龄化;服务型;养老

一、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老年人口在不断的增加,同时老年人口的寿命也在逐渐延长。但是市场经济的运转加快,年轻人工作忙,可以自己照顾老人的时间减少。目前,我国大多数家庭结构是“4-2-1”,独生子女既要工作挣钱又要照顾老人,往往应接不暇。另外,空巢家庭也在逐渐增加,进一步弱化了家庭的养老功能,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在我国,养老服务业至今仍属于一门新兴产业。目前,国家十分重视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并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法规,但这样大多是一些原则上的要求,缺乏具体的一些配套政策。同时,相关专业的护理人员也严重匮乏,护理人员数量不足,分布不均,服务质量不高,这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

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现状与老龄化水平不相匹配,供给与需求相差极大,可以说发展潜力巨大,老年人将成为新的高消费群体。

二、我国养老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老龄化趋势加剧

中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和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的人口超过60岁,比美国人口总数还要多。

同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相比,中国老龄化问题出现的时间不长,但这些年来却有加剧的趋势。随着中国平均寿命的不断提高,由于中国实行的相关法律法规,年轻人口增长率一直低于自然增长率,在这两个因素的一起作用下,中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已经引起了全球关注。

(二)养老产品和服务种类单一

由于我国目前出于对国外养老市场的模仿阶段,处于不成熟的起步时期,产品和服务的种类较为单一,创新性不强,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此外,由于市场准入门槛不高造成鱼目混珠现象十分广泛,极易造成消费者对该行业丧失好感,然后远离此种产品和服务并转投另一类市场信誉较好的产品服务中去。并且产品利润随着市场准入者的增加而减少,由于大部分投资者不愿开发研究,只想等待市场出现新的养老产品和服务模式,然后加以模仿并出售。

(三)养老产业发展相对集中,存在区域失衡

城市地^是养老服务业发展较为集中的地区,而农村地区使之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尚不足以支撑养老产业快速发展。除了养老产业发展的城乡差异外,养老产业在东中西部区域间还存在着不平衡。从养老产业规模和市场化发展程度来看,西部区域要落后于东中部地区;从养老产业市场发展程度来看,当前养老产业主要集中在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东部城市地区。

(四)民营养老机构管理落后

我国老龄化进程将继续加快,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将大量增加,然而,我国现有的民营养老机构存在着很多问题:民营养老机构品牌意识差,在我国现有的养老机构中民营养老机构中的资金正常运转困难,我国民营养老机构多以个人合股或民间借贷为主,后诶资金不足,经常面临后续资金缺乏的情况;缺乏相关法制法规,优惠政策难以落到实处;经验和管理理念陈旧、缺乏活力,一些养老机构将养老直接定义为老年人吃饱穿暖,在管理中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让老人没有归属感。

三、我国养老市场发展的前景

(一)服务

养老服务是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凸显的情况下,快速发展的一类行业。现代意义上的养老服务,始于欧洲发达国家。为了解决人口普遍老龄化所带来的养老问题,上世纪50年代,一些欧洲国家的政府、教会以及个人建立各种形式的老人院、养老院以及私人自助会。然而,这些生活在老人院及养老院的老年人常年与世隔绝,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于是,一些国家尝试“去院舍化”,让老年人回归社区及家庭,由专业人员上门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也孕育而生。

根据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老龄化程度、养老服务文化及养老服务基础,国务院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社区综合养老服务模式。宏观上来说,养老服务整合社会资源,将服务业延伸至养老体系中,一方面解决了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一方面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微观上来说,就是为老年人提供包括物质供养、生活照顾、精神慰藉、情感陪护、医疗卫生、康复护理、文化交往、社会互动乃至自我发展等方面服务,涉及生活照料以及精神慰藉等层面的综合而全面的服务。

(二)用品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越来越旺盛,但整个老年人用品消费市场发展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健康长寿和新的发展机遇。在养老体系的不断完善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拥有自己的经济来源,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从产业结构看,以衣食为主的传统消费模式正在悄然变化,娱乐休闲、康复保健、文化用品、公共福利设施等老年人消费比例上升加快,老年人消费需求呈多领域发展趋势。从产品结构看,服装、食品、保健品、旅游产品、助听、助看、助行、助浴、助康复产品、等生活产品多样化,养老用品需求潜力巨大。

(三)产品

在当今市面上,关于养老方面的APP并不多见,这对于归巢的市场占有率极为有利。由于当前多数家庭呈现少子化和空巢化,家中老人的养老问题已成为工作在外的子女心头的一大忧虑所在。此时归巢的推出,必然会引起子女一代的兴趣。但是因养老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吸引了不少其他行业和企业开始进入,竞争对手的数量会越来越多。

在智能机越来越简便操作后,对信息接受较缓慢的老人来说,使用智能机已逐渐成为常态。智能机使用范围的加大,也会进一步扩大归巢拥有更多的市场占有率,适用对象将从子女一代扩散至父母一代。由老人自己亲自使用并反馈问题,将督促归巢提供更加舒适的服务,为老人打造更舒心的晚年生活。

(四)金融

关于养老金融行业,就不能避开养老保险这一主题。养老保险就不能避免养老保障产品,目前我国六家专业的养老保险机构中就有四家发行了个人养老保障产品,其中又以平安保险为最。据《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管理办法》可知,养老保障基金投资范围非常广泛,基本包涵了市场上可投资的标的资产,为投资者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投资组合,也更好地分散了投资风险,也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新的契机。由此可以预见,在不久后,保险行业将出现许多针对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的相关产品。在诸多保险同业争相发展的同时,辅之以政策的引导和牵引,会形成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环境,促进养老金融业更好发展。

四、总结

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养老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我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呈现出老年人口增长快,高龄老人占比大,老年人家庭空巢化、独居化加速,未富先老等特c,影响我国本世纪任务的严重问题之一便是养老。

国务院印发的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了系列扶持政策。至此,我国养老体系的顶层设计方案初步完成,针对目前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融资难、找地难、招人难和运营难等问题,都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和政策支持。

由于传统养老模式的不利之处给老年人的生活、精神状态打来了一系列挑战,造成了严重的问题。让老年人回归社区及家庭,由专业人员上门提供全方位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新型的养老服务模式逐渐开始发展。人口老龄化在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健康长寿和新的发展机遇。未来我国老年人对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接受能力在不断加强,对信息化养老将有着强烈的需求。伴随着养老新型服务的发展,养老用品也成了热门话题,未来的5年以上的时间里,中国的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 彭莉莎.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征分析[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2] 王小燕.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分析[J].2012

[3] 韩力.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成因分析[J].中国经济时报,2014

篇8

关键词: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模糊层次分析;实证研究;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063.1;D669.6;C812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3-01-24

作者简介:张智勇(1970-),男,湖北浠水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教授,管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服务供应链管理;赵俊(1988-),男,湖北赤壁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与服务供应链管理;石永强(1975-),男,山东平度人,华南理工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师,理学博士,研究方向:物流与服务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71101054,7110105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BGL025。

一、引言

现如今老年群体的需求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带动了与养老服务业相关的众多行业,如医疗康复、老年地产、老年用品、度假旅游、文体娱乐、金融储蓄等,形成了市场潜力巨大的养老服务产业。但现阶段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还不成熟,产业链条还处于一种松散状态,使得“养老难,管理更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养老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其事业的发展,其管理创新和绩效评价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但国内滞后的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和复杂的老龄市场使得养老服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尚且缺乏一套系统的养老服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

2004年服务供应链的提出在学术界引起广泛关注。Nitin Seth(2006)论述了供应链中服务质量的重要性,提出了基于GAP分析的服务质量测度概念模型。Cho(2011)总结了服务供应链在战略、战术以及运作层所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这给包括养老服务业在内的众多服务行业的管理改革带来了全新的视角。基于养老服务产业化、专业化、信息化的发展角度,养老服务供应链[1]的思想开始在国内引起关注,它为构建养老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提供了一个新架构,不仅有益于规范当前混乱的养老服务市场,也有助于对养老服务产业中的各参与方、各服务环节进行全面的绩效分析与评估。

本文在阐述养老服务供应链创新管理模式的基础上,从支持绩效、运作绩效和结果绩效三个维度系统地构建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体系进行分析;以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社区养老服务供应链实施现状为例,从理论与实践方面将养老服务资源、工作效果与服务目标进行比较,验证这套绩效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与可推广性,并提出优化养老服务供应链实际运作和管理的策略。

二、养老服务新方向:养老服务供应链

(一)我国养老服务产业问题分析

当前,国内的养老服务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模式。

家庭养老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养老模式。高龄老人在家中由子女或配偶来赡养以安度晚年,个体家庭承担着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照料。在这种养老模式中,政府几乎很难发挥其作用。而且,随着“421家庭”的普及和子女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老年群体在生活环境、与家人的交流、娱乐等方面所获得的满足感越来越少。这种模式与当前家庭环境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机构养老是一种依托社会各类养老院、福利院和敬老院等机构,为老年群体提供食宿、照料、护理等专业服务的模式。这种养老模式可减轻子女的负担,避免代沟冲突,减轻老人家务劳动的压力,使老年人得到专业化的照顾和医疗护理服务。但这种模式较家庭养老的成本高,而且不同机构所能提供的养老服务资源会有所不同,服务标准、日常管理等各方面也会存在差异,政府在这方面难以管理,造成养老机构市场的混乱。同时,这种养老模式也容易造成老人与社会的隔离,缺乏家庭的温暖。

社区养老是家庭养老与机构养老的一种结合。它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开展上门服务或社区日间托养的形式,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等,由政府主导,适当收取服务费或无偿服务。但在实行过程中却遇到如服务经费不足,筹资渠道单一;服务内容狭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管理制度松散;服务人员队伍不稳定,缺乏专业训练等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家庭和政府都无力负担沉重的社会养老压力,只能求助市场,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为老年群体提供养老服务,养老方式也因此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养老服务需求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形成了我国的老龄产业——养老服务产业。它涉及到看护护理、医疗康复、金融、旅游、文化等20多个行业,具有产业链长、涉及领域广、健康可持续等特点,存在巨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然而,由于涉及的参与方众多,养老服务产业链及其上下游各环节缺乏宏观和微观上的管理,市场运作不统一,致使养老服务资源分散,整合利用率较低,一些地区还出现“一床难求”的现象。

结合现行国内这三种养老模式及其运作环境,从服务供应链角度分析整个养老服务产业可以得到以下观点。第一,国内养老服务提供的主体多元化(如图1所示),没有产业链核心主导机构,各主体之间竞争不公平,缺乏系统地协调管理。虽然福利社会化中养老服务提供的主体多元化,但是政府和民间的竞争环境完全不同。这不利于提升养老服务行业的竞争力,难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资源配置作用,最终使得养老服务产业陷于恶性循环而难以可持续健康发展。第二,养老服务产业链的上下游服务提供商资源整合度不高,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服务供应的协调能力有待提高。养老服务产业链涉及到医疗、康复、家政、文娱、心理等众多服务资源,但政府对养老服务市场还没有提出规范统一的管理体系,产业运作中缺乏一个向心力来引导,各参与方之间相对独立,信息共享程度低。这不仅造成了养老服务资源的浪费和低下的利用率,而且也加剧了养老服务市场的恶性竞争。 第三,国内养老服务产业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现有的评价标准仅是对养老服务过程中的某一环节的考核,难以保证养老服务产业的整体质量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养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层次关系越来越复杂,现有的养老服务评价体系仅仅是对静态运作结果的考核衡量,不能反映整个养老服务产业的运营情况及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已不适用于目前庞大的养老服务产业。

(二)基于服务供应链的养老服务创新模式

养老服务供应链通过控制养老服务请求、服务整合以及服务供应这一过程中的服务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整合养老服务产业中的各类服务提供商(包括医疗、护理、文娱、心理等)、服务集成商和养老服务需求者,使之形成一条功能型网链。相比当前国内的养老服务模式,养老服务供应链引入了养老服务集成商(如图2),如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综合信息管理中心等机构,它主要围绕各类养老服务提供商进行服务资源整合、协调和监管,为养老服务需求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集成化的服务,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降低服务成本,实现养老服务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

三、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与优化策略

(一)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应该与供应链的目标一致或正相关,能具体反映到养老服务供应链的各阶段、各环节,并为寻找供应链绩效改进提供机会。因此,围绕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环境支持、运作过程和目标结果来分析绩效影响因素,有助于全面合理地选择绩效评价指标。

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可以从支持绩效、运作绩效和结果绩效三个维度(如图3所示)来分析。其中,养老服务供应链的支持绩效受到政府参与度、养老服务基础设施、信息程度和人力资源等因素影响;运作绩效受到养老服务过程的运作成本、协调性和服务创新能力等因素影响;结果绩效则主要受养老服务需求者的满意度和养老服务供应链的收益影响。

基于此,本文建立一套完善的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图4所示。

1.支持绩效指标层面。(1)养老服务供应链区别于其他服务供应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参与度是保证养老服务供应链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这不仅涉及到政府出台的相关养老优惠政策实施情况,也包括了政府在其中的监管力度。通过对广州市养老服务现状调研的585份问卷(实发问卷750份,有效问卷585份)分析发现,有99.3%的受访者强烈希望得到政府部门的优惠支持,92.6%的受访者特别希望有政府或相关组织对养老服务市场进行监督管理。可见,政府在养老服务产业上的参与程度是备受关注的。(2)基础配套资源为开展养老服务工作创造环境和条件。调研数据显示,有53.5%的受访者对可接受到的养老服务种类不满意,也有95.7%的受访者希望提供的养老服务设施(尤其是医疗康复设备设施)先进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因此,从养老服务供应链中各参与方的角度综合考虑,基础配套资源水平的衡量指标主要包括养老服务提供商的数量、养老服务配套设备的先进化程度、可提供的养老服务种类以及养老服务集成商的规模等。本文中养老服务集成商的规模主要以其固定资产总额衡量。(3)信息化是促进养老服务供应链协调运作的有效手段,也是影响供应链绩效的重要因素。其衡量指标涉及到信息化的普及率、信息共享程度、信息处理速度和信息处理的失误率等方面。信息化普及率是指养老服务供应链上信息化建设的覆盖程度,可表示为养老服务供应链的中上游服务集成商和提供商已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数量与中上游企业总数的比值。信息共享程度是指养老服务供应链上各参与方之间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程度。信息处理速度是指对养老服务供应链上下游中涉及到的养老服务市场需求、养老服务请求、服务反馈等信息的处理速度,可表示为每天处理的养老服务信息总量。信息处理的失误率则表示为每天因技术性或非技术性的信息处理失误量与每天处理养老服务信息总量的比值。(4)人力资源也影响着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一方面是养老服务供应链内部高效运作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参与着养老服务需求者的直接体验过程。调研中,分别有94.8%和86.4%的受访者表示需要有专业化的医疗服务人员和家庭护理人员。因此,可以从专业服务人员比率、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职服务人员的比率等指标上对养老服务供应链的人力资源层面进行评价。专业服务人员的比率可以表示为专业领域的服务人员数与服务人员总数的比值;专职服务人员的比率可以表示为持有资格认证的上岗服务人员数与服务人员总数的比值。

2.运作绩效指标层面。(1)影响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的一个必要因素是运作成本。养老服务业是一个微利的行业,各项成本都是一大笔开支。其中,主要的影响指标有人力成本、资产(物业)成本和信息成本等。(2)协调性则是养老服务供应链正常有序运作的关键因素,这其中主要涉及到养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信任度、提供商与集成商之间的合作信任度、提供商服务能力的计划分配比率、服务资源的闲置率和集成商对提供商服务质量的监督力度等指标。养老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信任度受到彼此之间的企业文化、战略发展目标等因素影响。合作信任程度越高,越有利于增加服务供应链的整体利益。提供商与集成商之间的合作信任度也是一项指标,养老服务集成商作为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承担着与服务提供商和养老服务需求者之间涉及到服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养老服务集成商与提供商之间的合作信任度有利于促进协调发展。提供商服务能力的计划分配比率为养老服务集成商按服务需求者的订单给提供商分配的服务量与提供商自身具备的服务量的比值。合理地给养老服务提供商分配相应工作量有利于养老服务资源的整合和高效利用。服务资源的闲置率能间接地反映养老服务企业的运作绩效。养老服务资源闲置率越高,承担的成本越高,内部运作管理的绩效也越低。此外,养老服务集成商对提供商服务质量的监督力度也是影响运作绩效的重要指标。调研数据显示,有5.3%受访者在发出相关的养老服务请求时享受不到理想水平服务,另有11.5%的受访者会延时享受到相应服务。因此,加强养老服务集成商对提供商服务质量的监管力度有助于提高需求者的满意度。(3)服务创新能力是养老服务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衡量的指标中主要包括新养老服务的开发成功率、新管理方式的引入率、新服务开发的投资率和多样化服务技能人才的引入率等。新养老服务的开发成功率可以表示为开发成功的服务数量与开发过的服务数量的比值,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养老服务供应链的创新水平。新管理方式的引入率可表示为在一定时期内管理方式创新的次数。适当地引进创新而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给养老服务供应链的运作注入新的活力。新服务开发的投资率和多样化服务技能人才的引入率则是体现养老服务供应链对创新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3.结果绩效指标层面。(1)养老服务满意度是养老服务需求者对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的重要指标。从养老服务需求者的角度出发,其主要受到下级指标的影响,包括服务的响应速度、服务投诉率、服务的性价比、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服务失误后的处理时间以及提供后续服务的能力等。服务的响应速度是指从接到一项服务请求到发出服务的时间,可以用每项养老服务的送达时间表示。服务投诉率是对养老服务供应链结果绩效的一个评价,它可表示为一个月内接收到的投诉次数与该月发出的服务项目总次数之比。服务的性价比是养老服务需求者在体验服务之后的一种基于感受的评价指标。养老服务需求满足率则是对提供的服务及服务水平与养老服务需求者实际需要的服务之间的一种比较。服务失误后的处理时间是对养老服务需求者的整体满意度有重要影响。及时、圆满的服务失误补救方式会尽量降低需求者对养老服务的不满意度。同时,提供后续服务的能力是提高养老服务供应链的一种有效手段,后续服务实现了养老服务体验的完整性(例如得到养老服务需求者的服务反馈、提供附带的公益性基础服务等等),有助于提高服务满意度。调研对象中分别有11.5%的受访者在获得相应养老服务的时间上有延迟,32.3%的受访者有过对服务投诉的经历,23.7%的受访者对服务的性价比不满意,25.8%的受访者对服务需求的满足率不满意。(2)收益状况也是评价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的一个方面。不同于产品供应链,养老服务供应链的收益状况主要反映在平均服务市场占有率、年均养老服务需求者的增长率和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等方面。平均服务市场占有率一方面反映了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经营情况,一方面是在养老服务市场中口碑的体现,间接地反映了一段时期内的收益状况。年均养老服务需求者的增长率是养老服务供应链收益变化的一个客观指标,可以表示为一段时期内平均每年新增的养老服务需求者人数。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是养老服务供应链运作效益的重要体现。养老服务供应链上涉及到从老年群体需求的基础照料、护理服务到医疗康复、老年用品、老年地产、度假旅游、文体娱乐、金融储蓄等众多产业。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越高,其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果越大。

(二)基于模糊层次分析的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由于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是由定量和定性指标组成的指标系统,在权重确定时,采用层次分析法比较合适。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在模糊环境下,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为了某种目的对事物做出综合决策[2]。两种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可以解决多因素、多指标权重问题,同时也可解决综合评价问题。因此,综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是解决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中多因素、多指标评价问题较为有利的方法。

1.确定评价体系层次。首先确定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的层次。该评价体系由三级指标构成,目标层a是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一级指标(b1,b2,b3)分别为支持绩效b1、运作绩效b2和结果绩效b3;三级指标(d1,d2,…,d34)(如图2)是对二级指标(c1,c2,…,c9)的具体量化和定性分析。

2.确定各级绩效指标因素的权重。为了确定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中各级不同指标的权重,聘请一个专家组来根据0.1-0.9标度法(见表1),提出各项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为了保证评价结果的真实客观性,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小组所选择的专家(共6名专家)应对养老服务产业进行深入、透彻的研究,既包括内部专家,也包括外部专家。同时考虑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项目小组采用Delphi法收集专家意见,进而构建判断矩阵。

3.建立评语集。本文采用四个等次的评语,即优秀(100分)、良好(80分)、合格(60分)、差(40分)组成评语集,供专家组对养老服务供应链中有关服务绩效的项目进行评价。

4.确立模糊评判矩阵。采用问卷调查形式,由专家对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中各指标进行评价,确定各级指标的模糊判断矩阵R。考虑到同时存在属性和数量级不同的定性和定量指标,需要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针对不同的指标,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

(三)实证分析

1.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社区养老服务供应链。逢源街位于广州市荔湾区的中部,是一个具有浓郁西关风情的老街道,街辖面积0.78平方公里,东起康王路,西至龙津西路,南接长寿西路,北达中山八路,辖内有驰名中外的耀华大街西关大屋保护区、源胜陶瓷玉石工艺街、荔枝湾涌。辖内14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约6万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有1.3万人,约占区总人口的21%。综合来看,逢源街是一个典型的老龄人口密集、困难群体较多、养老服务需求市场大的社区。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逢源街开始探索社区养老服务。近年来,在市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逢源街建立了以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为养老服务集成商的社区养老服务供应链的模式。社区借助政府和社会的资助向养老服务提供商(由政府招标确定合适的养老服务提供商)购买服务,组织专业人才队伍,并搭建了“市-区-街”三级信息网络平台,初步形成社区老年群体电子健康档案及养老服务资源信息的共享,逐步发展和推出围绕社区养老的日间护理、康疗体检、文体娱乐等多元化的服务,使社区及居家长者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善用余暇,发挥潜能,培养信心,积极参与群体生活及社区事务,促进长者和其他人的沟通,互相帮助,并加强长者与社会的联系,使他们能在一个“爱与关怀”的社区内安享晚年。

2.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实证分析。在得到广州市相关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下,通过研讨会、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项目组对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社区养老服务实施现状进行了调研,获得了大量翔实、可靠的数据和资料。下面,以逢源街社区养老服务供应链为例,评价分析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水平。

(四)结果评价与优化策略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在逢源街社区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中,“优秀”的评价所占比例为45.9%,“良好”的评价所占比例为80.0%,综合评价结果为84.7分,说明该养老服务供应链的总绩效水平良好,由于还处于运作的初期,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同时,通过分析二级指标的评判向量(Bb1,Bb2,Bb3)可以看到,分别在养老服务供应链支持绩效、运作绩效和结果绩效上得到“良好”以上的评价占76.6%、67.8%和92.5%,需在养老服务供应链的支持条件和运作管理方面提升。具体分析各层面中影响整体绩效的因素发现,在政府参与度、信息化程度、人力资源、协调性和服务创新能力五个方面获得“良好”以上的评价还没达到80.0%(分别为65.0%、67.5%、78.1%、79.9%和31.2%)。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是广州政府目前重点支持和发展的养老服务试点,各项措施都还在不断地探索中,相信基于当前已初步形成的良好基础,在未来的社区养老服务供应链建设上会有更大的投入和更多的惠民政策,在信息化的覆盖、共享和技术上有进一步突破,在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上积累更多经验,在养老服务供应链协调性管理和创新能力上有更长足的发展,最终将这种创新的养老服务模式推向全市、全省,乃至成为全国养老服务创新示范基地。为此,在结合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若干提升养老服务供应链绩效的建设性意见。

1.政府是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在养老服务优惠政策实施方面,政府需要加快引导养老服务产业链的形成,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养老服务产业中。然而通过调研也发现,在实际中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运作举步维艰,运作成本是其中最大的难题。政府应鼓励各方力量投资开发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并对建设工程中的各项收费费率,经营过程中的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水费、电费等给予适当减免优惠。对于社区养老机构的建设用地,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适当降低;用电、用水应按当地最优惠价格收费;对参与提供养老服务资源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等优惠条件。同时,也需要对提供养老服务的机构和企业构建一套标准的规范体制和监管系统。在养老补助政策上,结合当地的生活水平给予困难、三无、残疾等老年群体适当的补贴,努力加大补助的覆盖率,简化其中的繁琐手续,并鼓励发展慈善事业,切实提高慈善公益组织的社会地位,对社区养老服务提供援助的国内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如降低一定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2.加快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管理水平。从长远发展看,养老服务信息化的建设需要以政府民政局或计生局为主体,一方面建立完整的老年群体电子健康档案,内容包括个人信息(住址、病史、联系方式等等)、子女、社区物业、社区医疗中心等从属于个人的紧密型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按照区域划分由街道办或居委会进行收集和确认入网。另一方面建立养老服务企业及各类涉老机构、各级医院等的信息档案,内容包括各项服务资源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各区、街道自己的养老服务信息中心,为接受服务老年群体提供便携式移动通讯智能终端产品。

3.建设专业的养老服务队伍和制定人才培养机制是实现养老服务供应链专业化运作的重要措施。当前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大部分没有相关领域的专业技能和上岗资格认证,必然会影响到养老服务的质量。基于未来养老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可以成立专业的服务人员培训公司,聘请在医疗康复、家政护理、文体表演、心理安抚等相关行业的专家学者对在职的员工定期进行培训,包括技能和管理。同时,可组织员工参加相关服务行业的资格认证考试,提高整体素质,并对员工的各方面表现制定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和福利待遇。

4.在养老服务产业化的发展中政府仅仅是主导的作用,解决“谁来规划,谁来组织,谁来管理”的问题需要一个专业的部门或团队来参与。作为养老服务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养老服务集成商便扮演着这项重要的角色。政府可以通过社会招标的方式委托信誉高、实力强的第三方企业承担养老服务集成商的角色。养老服务集成商一方面能在政府宏观规划的蓝图下,完成养老服务市场的分析、养老服务供应链的设计与构建、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养老服务提供商的选择、绩效评估体系的制定等等职责,另一方面可以积极协调养老服务供应链的协调运作管理,与养老服务提供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完善服务资源、办公事务等信息化的建设。

5.养老服务创新可以满足当前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市场。在调研中发现当前的服务方式比较单一,服务内容大部分是基础性的家政护理,这些也是养老服务绩效一直很难提高的症结。在服务方式上,可以根据不同养老服务需求者提供多种人性化、方便的手段。比如开设定期上门服务、定期开展医院走社区巡诊、引导社工带动义工模式、配置一键通语音设备等。在服务内容上,可以增加老少日托所、沟通安抚室等丰富养老服务需求者的精神世界。

四、总结

养老服务产业是当前我国最大的老龄事业。然而,由于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及养老服务市场的复杂化,滞后的养老模式与养老服务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养老服务绩效难以得到保障。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养老服务管理模式和绩效评价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养老服务供应链创新模式,结合实际调研分析,构建了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广州市荔湾区逢源街社区养老服务供应链为例,采用模糊层次分析对养老服务供应链的绩效做出了评价,以期有助于全面地控制和改进养老服务产业中各环节的绩效水平,促进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河北省;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应对思路

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是我国21世纪上半叶最重要的人口现象。河北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已对外公布,河北省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河北省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的省份之一,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1000多万,城乡居民养老问题任重道远。人口老龄化并非一定是危机,面对来势迅猛的白潮,我们要未雨绸缪,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传统,努力研究、寻求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对策,对付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一、河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及现状分析

1.河北省人口增长类型的转变。人口老龄化是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带动社会经济结构和功能变化的过程,是一种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人口出生率快速、持续的下降,另一方面是老年人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是寿命革命的标志,是经济社会进步的结果。在一个开放的人口中,人口流动迁移也影响实有人口的老龄化方向、程度和进程。随着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我省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变化,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从“年轻型”到“成年型”再到“老年型”的转变是河北省人口年龄结构的具体变化。河北省人口增长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转变,与此同时生育率实现了由高向低的转变。

2.河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2010年河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已经对外公布。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093041人,占16.83%;15~64岁人口为53841435人,占74.93%,目前尚处红利期;65岁及以上人口为5919726人,占8.24%。综合分析我省人口增长的情况,大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口的自然增长,即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每年我省人口自然增长数大概为40~50万之间;二是机械增长,即流动人口。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省人口流动性显著增强。一般而言,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是衡量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据统计我省60岁及以上老人已占13%,65岁及以上人口占8.24%,这表明我省已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伴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强,我省在今后的经济发展劳动力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

3.河北省养老保险及医疗保险发展现状及成效分析。河北省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呈现出速度快、规模大、“未富先老”等特点。但是随之而来的养老保险问题也相应而生,具体表现在对未来社会保障、社会扶养负担、消费结构、储蓄率等各个方面。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对整个社会保障总体水平的高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1年6月底,河北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1021.03万人,比年初增加32.59万人;其中职工参保人数达到751.50万人,比年初增加22.50万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河北省2001年到2009年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及离退休人员各年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河北省的基本养老保险的成效是值得肯定的。2009年,北京、上海的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同比增长依次为9.2%,3.5%,而河北省2009年基本养老保险总参保人数同比增长6.6%。河北省基本养老保险水平的提高对于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有益处。

作为容易患病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医疗保险的作用更加突出。2009年,河北省共有18个县、市启动实施了国家“新农保”试点,从制度上实现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覆盖,参保率达80%。据此河北省向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的实现更进了一步。具体数据显示,2011年6月底,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中,职工参保人数达到751.50万人,比年初增加22.50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1531.13万人,比年初增加13.13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616.77万人,比年初增加24.33万人。河北省医疗保险水平的不断提高,既是我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的有效措施,也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构建服务型政府,增强百姓的幸福指数。

二、河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相关思路

正确看待人口老龄化,并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相关问题,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广泛而且深远。因此,我们要坚持“积极应对、全面统筹、科学治理”的思想,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战略,汇聚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力量,我们才可能实现成功的老龄化目标。

1.建立健全养老保障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为了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国家随之出台了老年政策法规。对此,我们要全面落实“十二五”老龄事业发展规划,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有效加大安老养老制度的建设。逐步建立相对完善的城市老年社会保障体系,探索建立适合老年人实际的社会养老制度,探索多种形式的养老保障制度,注重居家为主的养老模式,建立健全居家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2.加快推进人口和老年人口信息化建设。加快“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建设,建立省级老龄人口数据库,逐步形成人口发展决策支持系统框架,实现全省人口信息的动态管理和人口预测。加快人口和人力资源数据库建设,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人事、民政、卫生、人口计生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整合涉及人口的基础数据,提供更多的人口登记和生命统计信息。开发和运行全省养老机构统计信息系统、农村部分家庭养老奖励扶助管理信息系统、基层社区养老管理服务等综合应用系统。

3.培育老年友好的组织,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河北省在实际经济社会建设规划中,要结合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和现状,合理规划老年服务蓝图,创造为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活动提供多种条件。针对城乡不同区域分布特点,建立多层次、多领域、多功能、多种类的具备特色的和谐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值得注意的是,社区在促进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影响深远。社区可以为辖区老人提供帮扶、关怀等服务。同时可以定期在社区开展老年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动。针对特殊困难老人,可以提供专门服务,真正保证老年人的切身利益。注重宣传爱老、尊老精神,提高青年志愿者积极性,设立“一对一”专项服务等相应措施,加快社区老年服务建设。

篇10

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分析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完善建议,为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一、绪论

(一)选题背景

1、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建设长期持续高速增长,国家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财政收入规模迅速扩大,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不可否认的是,取得成果的同时,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城市养老保险制度基本走上正轨,而在大多数农村则十分薄弱,老年人口的生活难以得到基本保障。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迫切需要建立国家负责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保障自己的老年生活。

本文对山东省临沂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现存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2、案例引入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是山东省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地级市。临沂市是山东省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众多,农村老年人口占农村人口的比重较大,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性,并且能够较好地反映全国的基本情况。

(二)文献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

丁元竹、安体富等分析后发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存问题有:一是不同领域较为普遍的存在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现象;二是政府之间职责不清,权力分配不明。

(2)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方面:

(a)关于我国传统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研究

王艳品、付素霞(2005)将存在的问题概括为对养老保险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一些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保障力度不够、养老保险体系管理缺失。

(b)对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一些建议

学者刘昌平(2009)从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长远发展路径上提出:第一是要实现城乡两种保险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第二是通过城乡两种保险制度的合并实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城乡统筹。

2、国外研究现状

(1)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

Nagel认为,美国等国家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一是每个儿童享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二是失业人员能得到资助,维持基本生活;三是公民均有机会享有基本医疗服务;四是每位老人在退休后仍有一定的收入来源。

(2)社会养老保险方面:

国外众多学者对西方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状况调查研究后,提出一些建议:提高参保缴费率;适当降低养老金偿付额,提高养老金缴费额;对基金进行科学化的运营;发挥商业保险的作用。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从总体上阐述选题的缘由和研究意义,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做文献综述,并提出自己研究的思路、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为相关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分析新型农村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从多个角度为完善临沂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出一些建议。

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在查阅了大量的论文、专著、报纸文章和官方资料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提取其中对写作有帮助的部分,作为论文写作的参考。

(2)规范分析法

规范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观点进行规范性分析,从而确定研究的内涵、外延、特点和本质,为研究的开展提供规范基础。

3、创新之处

(1)视角的创新:以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视角,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与公共管理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2)切入点的创新:以山东省临沂市为切入点,通过具体案例探讨现阶段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不均等化,从而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建议。

二、概念界定

(一)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一般地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要为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的、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能够体现公平正义原则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是人们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条件的均等。

(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是以维持农村老年居民基本生活为目标,建立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筹资模式,养老保障结合社会供给和个人账户,与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等其他社会保障政策措施相适应,由政府组织实行的一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临沂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面不均等

临沂市农村中参加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民并不少,但是绝大多数农民并不是出于自愿原则,还有不少人则是抱着一种跟风心理。

(二)社会养老保险财政支出不均等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筹集遵循农民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中央财政只“补出口”,不补入口;地方财政对农民缴费进行补贴,分级财政分担机制进一步加剧了欠发达地区政府的财政压力。

(三)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水平不均等

临沂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管理平台建设滞后,一方面组建人员不够、资金投入较少、相关设施落后。另一方面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够,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步伐太慢。

四、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养老保险意识

利用各种媒体如电视台、网络等传播工具,广泛宣传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重大意义,运用简明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新农保”各项政策的宣传,使群众真正了解它。

(二)明确各级政府职责,形成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的财政支出结构

要求进一步明确中央政府与各级地方政府财政在养老保险均等化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支出,合理确定中央地方的负担比例。

(三)完善管理平台建设及制度衔接,健全法制

要尽快落实新农保经办机构的组建和人员的配备,建立和完善新农保的管理信息平台。同时要不断加强法制建设,逐步地完善社会保障的法律体系。

参考文献:

[1]朱政旭.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例[J].科学与管理,2011

[2]杨婧.苏州市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