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的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8: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食品安全的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按照“政府负总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食品安全工作机制,以预防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危害为目标,全面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工作要求,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将防控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的轨道,促进本镇食品市场规范化运行,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二、组织管理机构及其职责
(一)决策领导机构
由镇政府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镇食品安全工作,根据食品安全事件预警和动态变化情况,划分应急等级,并成立应急指挥部,指挥部设在镇食品安全办公室(社会事业发展办),联系电话:58046501(工作日),58041131(夜间及节假日),根据事故发生的轻重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
(二)应急指挥机构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等级,建立相应的指挥机构。指挥部成员以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
1、指挥、协调全镇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指导各种抢救工作。
2、根据食品安全事故轻重情况,适时调整响应级别,使事故控制在最小范围,使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群众落实食品安全抢救措施。
4、贯彻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5、负责与上级部门联系,沟通信息,上传下达。
(三)各有关职能部门职责
1、食品安全办公室: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食品安全事故的救援机构,组织开展对食品安全事故的抢救工作,按规定上报事故的发生时间、地点、中毒人员、抢救情况等。
3、经发办:负责查处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高剧毒农药、兽药和渔药的违法行为。
4、派出所: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做好事故发生地的治安维护工作,对事故严重或造成人员死亡的案件进行立案查办。
5、教委:要建立健全并落实学校食堂食品责任追究制度。及时向上级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人数、抢救情况。并组织抢救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对食物安全事故的调查工作。
三、事故分级与应急响应
(一)事故分级
按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将食品安全事故分为四级。
四级事故(又称散发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中毒人数在0-9人,没有死亡病例。
三级事故(又称一般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中毒人数在10人以上(含10人),30人以下,没有死亡病例 。
二级事故(又称重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中毒人数在30人以上(含30人),100人以下或者1人死亡病例的,或者发生在学校的食物中毒事故。
一级事故(又称特大集体食物中毒事故):是指人数在100人以上(含100人),或者有2人以上(含2人)死亡病例的,或者发生在学校10人以上(含10人)的,或者发生在重要活动期间、重点场所的食物中毒事故。
(二)实行主管与分级响应
为科学、经济、有效地处理事故,镇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根据事故等级,发展趋势及控制的程度,及时将情况上报上级政府,由上级政府根据事故等级情况启动相应的应急响应,调整响应级别或结束响应。
1、四级响应:镇指挥部根据中毒情况,决定由何部门牵头,何部门配合,启动四级响应。
⑴牵头单位主要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其他副职人员应迅速组织相关单位人员、医疗救护队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抢救中毒者。
⑵收集、分析事故原因,通报有关信息,上报上级有关部门。
⑶各相关部门按相应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⑷调查并提出处理相关责任人意见。
⑸处理事故发生的善后工作。
2、三级响应:发生三级事故后,经镇指挥部决定,启动三级应急响应,在坚持四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⑴组织医疗救护队赶赴现场,进行前期处理。
⑵维护现场,配合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调查。
⑶做好相关材料,上报上级职能部门备案。
3、二级响应:发生二级事故后,经镇指挥部决定,启动二级应急响应,在坚持三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⑴迅速上报上级职能部门,配合相关食品安全职能部门调查处置。
⑵组织工作组进驻事故地点开展工作。
⑶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所拥有的专用急救车辆,统一归领导小组指挥部指挥,确保随叫随到。
4、一级响应:发生一级事故后,镇指挥部要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在坚持二级响应措施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
⑴所有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必须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⑵做好宣传,平息事态,防止事态扩大等工作;
⑶做好善后工作。
四、附则
篇2
关键词:射频识别;药品安全;药品库存管理;防碰撞算法
中图分类号:TP39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373X(2010)02-140-03
RFID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rug Stock and Safety
WANG Huadong1,YANG Jun 1,2
(1.Zhoukou Normal University,Zhoukou,466001,China;2.School of Computer,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510006,China)
Abstract:The basic theory of RFID technology is introduced,the RFID technology is suitable and effective when it is used in drug stock and safety,including domestic and external situation of RFID in drug safety,the key technologies and theories.A software system is designed,and RFID technology has a very good application prospect in drug safety,but the criterion is not uniform and the cost is high.
Keywords:RFID;drug safety;drug stock management;anti_collision algorithm
药品是特殊商品,给病人用错药,用假药、劣药或者过期药品,将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带来威胁。假药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WHO报告的数据显示,世界范围内假药的比例约为5%~10%。从互联网上隐瞒物理地址的网站购买的药品超过50%是假药。全球假药的销售额每年不断增长。美国公共利益药物中心估计目前世界范围内假药每年的销售额大约是400亿美元,全球制药行业正规产品每年的增长率约为7.5%,而假药销售将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全球假药的销售额将达到750亿美元[1,2]。如此严峻的药品安全形势已给我们敲醒了警钟,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遏制假药市场。射频识别(RFID)是最近几年流行的新技术,经过几年的努力,国内外已经通过该技术在药品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RFID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1 射频识别(RFID)技术
1.1 RFID概念、组成及工作原理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3],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射频识别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应答器Tag)和阅读器(读头Reader)。在RFID的应用中,电子标签附着在被识别的物体上,当带有电子标签的被识别物品通过其可识别范围时,阅读器自动以无接触的方式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实现识别物品信息的功能,其原理如图1所示。读头系统又包括读头和天线。发生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的射频信号耦合类型有电感耦合和电磁反向散射耦合两种。电感耦合采用变压器模型,通过空间高频交变磁场实现耦合;电磁反向散射耦合采用雷达原理模型,利用发射出去的电磁波,碰到目标后反射,同时返回目标信息[1,4]实现耦合。
1.2 防碰撞算法
当电子标签进入阅读器范围时,阅读器开始识别电子标签中的信息。然而,当信号频率相同时,共用信道的多个电子标签同时将信号送入同一个读写器的读通道,因而产生信道争用,各信号之间相互干扰,产生数据碰撞。综合而言,业界推崇的防碰撞方法主要有ALOHA法、二进制树搜索法和二者的混合算法。标签冲突是RFID应用系统中的关键问题之一。比较分析\ALOHA法和二进制树搜索算法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他一些比较重要的防碰撞算法,有:
(1) ALOHA算法实现较简单,但是存在错误判决问题,其信道利用率最大为36%,在标签数目不大的场合,可以采用时隙ALOHA法和DFSA算法。
(2) 二进制树搜索算法的识别率高,信道利用率可达43%,不存在错误判别问题,适用于标签数目较大的场合。
ALOHA算法只适于中低频被动式只读电子标签,如校园一卡通;而高频和微波系统则多用二进制树搜索。但是采用二进制树搜索算法的时延长,泄露的信息较多,安全性较差。在设计系统时要根据系统的应用场合选择合适的防冲突算法。
从RFID应用的角度来看,目前防碰撞算法的识别率、识别速度、信道利用率都有待提高,识别过程较复杂,对安全和个人隐私等问题考虑不周,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以适应高速运动、多目标识别复杂系统的应用[5]。
图1 无线射频识别原理图
1.3 信号调制方式
在读写器到标签方向的数据传输过程中,所有已知的数字调制方法都可以选用,但与工作频率和耦合方式无关。常用的数据调制解调方式有三种:幅度调制键控(ASK)、频移键控(FSK)和相移键控(PSK)。为了简化电子标签设计并降低成本,通常多数射频识别系统均采用ASK调制方式[3,6]。
1.4 RFID优点与发展制约
RFID的优点[3]有:数据存储量大,容量是普通条形码的1 000倍;读写速度快;数据安全性高;物理性能优越,可反复使用并能适应各种恶劣环境;读写方便,采用无接触自动感应的方式实现信息的读取。
RFID的发展也有一些制约因素,如标准未统一;技术不成熟;成本高,主要包括标签和基础设施的成本;隐私保护及安全问题有待进一步提高。
2 研究现状
2.1 RFID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当前医疗行业对于自动识别技术的需求主要集中在身份识别、物品管理、手术跟踪等方面,这些在医疗体系的信息化系统中都是非常重要的。RFID技术的运用可以增强医疗行业的精准管理和精细化操作,减少失误。以下是RFID 在医药领域的几个应用[7]:
(1) 药品防伪管理。SupplyScape公司宣布推出Rx验证服务。Rx验证服务是利用RFID标签来存储药品包装上的EPC,使药房和批发商能通过网络来检查药品的真伪。同时基于RFID技术标签的Rx验证服务也可以用来通知药房对过期药品进行召回。
(2) 病例信息管理及医药管理。美国Wellford hall治疗中心。采用RFID应用系统,在病人入院诊治时,医院只需用二维条码扫描器扫描医疗卡上的标签信息,所有数据不到1 s就进入计算机中,接收急诊病人的处理时间由15 s缩短到2 s。有些医疗机构还将RFID技术应用到医院的药品管理系统中,将RFID标签置于药品盒中,从药品入库开始就将药品的来源、用途、生产日期等信息输入标签中。药品的每一次移动及结合患者的情况信息,就能更加准地确给患者治疗服务。
(3) 血液管理。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对血液的污染,利用RFID标签存储信息量大的特点,存储较全面的信息,可以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中国江苏晨燕公司经多年的潜心研究,并结合RFID技术,已经研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解决方案。
(4) 医疗设备管理。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儿童医院心脏诊疗中心的患者包括从婴幼儿到成人的各个层次,其医院医疗器械型号和类别都是多样性的。该医院自从使用高频无源RFID技术追踪管理库存,使诊疗器械和工具得到及时的供应,手术后器械的准确归位,大量地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和提高了手术的质量,同时RFID技术还能应用于设备的防盗方面。
2.2 RFID关键技术
一般而言,RFID的关键技术由三个部分组成[8],即:共性基础及前瞻性技术、RFID产业化关键技术和RFID应用关键技术。
(1) 共性基础及前瞻性技术包括用于标签芯片的超低功耗电炉研究,可用于标签芯片的安全算法及其实现技术研究,超高频(UHF)读写器核心模块的研发,基于不同应用对象的超高频和微波频段RFID标签天线研究,标签封装设备关键技术研究,RFID与其他技术的集成和融合研究,RFID系统检测、认证相关技术研究,基于IPv6网络技术的RFID信息服务体系研究等。
(2) RFID产业化关键技术包括芯片、天线设计与制造,电子标签封装技术与装备,RFID标签集成,读写器设计与制造技术等。
(3) RFID应用关键技术包括RFID应用体系架构、RFID系统集成与中间件、RFID公共服务体系、RFID测试技术与规范等。
2.3 药品安全RFID标准
就某个特定应用范围而言,高频方案尤其适合药品应用,高频(13.56 MHz)智能标签被认为是最适合单个药品适用的标签技术。这是因为与超高频(UHF)标签相比,即使是液体药瓶密集包装,或是有药片金属箔包装,高频智能标签都能够很容易地读取。所以,电子标签标准化组织EPC global决定采用高频标签作为单个医药产品标签的工业标准[1]。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关于RFID产品的国际标准,各个厂家推出RFID产品互不兼容,造成了RFID产品在不同市场和应用上的混乱和不兼容。这势必对未来RFID产品的发展形成障碍。目前,中国电子标签国家标准工作组正考虑制定中国的RFID标准,包括RFID技术本身的标准,如芯片、天线、频率等方面;RFID的各种应用标准,如RFID在物流、身份识别、交通收费等各领域的应用标准。
3 药品库存与安全解决方案
3.1 解决方案
在药品从科研、生产、流通到使用整个过程中,RFID标签都可进行全方位的监控。特别是产品出厂自行自动包装时,安装在生产线的读取器可以自动识别每个药品的信息,传输到数据库,以便在流通的过程中可以随时记录中间信息,实施全线监控[2]。
通过使用电子产品代码(EPC)技术,将会更加容易地跟踪药品。EPC 技术使用RFID 标签,标签在供应链的源头就会被放在药瓶、盒子、箱子或托盘上,由RFID 读取器读取。读取器安置在码头的门上或者采用手持的形式。读取器和标签在整个供应链中始终连接并传递信息[9]。
从制造商开始托运产品,最初的数据便保存在随药品的EPC及制造商的数据库中。这些数据至少包括原材料源、制造数据、制造地点和这批货物的数据。这批货物首先应到总经销商,总经销商核实这批货物并最终转运给第二层经销商。第一总经销商将信息添加到系谱中,这些信息至少包括货物的来源、经销商名称、质量、包装尺寸、位置、货物的接收信息以及辨别货物真伪的证实信息(数字签名)。当产品转运到下一经销商时,系谱的信息被类似地录入,然后再传到下一经销商。特别是,它将包括货物的有效信息证实、货物的信息、储藏条件、新的数量,以及因为最初的货物批次将会被拆封,并重新打包发往不同的目的地的打包信息[9]。
对于一个药品库存系统,其系统结构可由如下部分组成:
(1) 硬件主要包括带标签药品、天线、出入库读写器、分流读写器、手持读写器。
(2) 软件即后台管理系统。系统结构平面如图2所示。
图2 系统结构平面图
药品的入库或出库要经过出入库读写器。仓库按照药品的分类分成C1,C2,C3等几个区域,每个仓库对应一个药品RFID分流读写器,当读写器检测到经过的药品对应于该仓库时,就把该药品分流到该仓库,对于无法识别的药品最终需要人工处理。最后所有的数据都经由读写器传送到后台管理软件。
3.2 系统功能模块及其实现平台
药品库存管理系统主要完成药品的进出管理,并能够快捷方便地查询库存的状态和药品的保质期。鉴于这些基本功能的考虑,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如图3所示。
图3 系统功能模块
该系统为基于B/S的药品库存管理系统,实现平台是:Visual Studio 2005+SQL Server 2005;操作系统为:Microsoft XP2;实现工具为C#和。
3.3 软件系统部分功能界面
软件系统的部分界面如图4,图5所示。
图4 系统登陆窗口
4 结 语
药品安全与人们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与RFID技术结合起来,形成更加健壮的药品安全供应链。本文在综图5 库存缺货查询界面
合介绍RFID的基础上,分析RFID技术在医疗及药品管理中的应用,并针对药品的管理与安全方面设计了药品库存管理软件系统。它对药品库存的高效管理以及药品的安全管理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左娅佳,曹志章.RFID技术在医院管理领域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5(9):42-43.
[2]胡杰容.RFID药品跟踪器[J].软件世界,2006(9):70-72.
[3]陈新河.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发展综述[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5(7):20-24.
[4]谭民,刘禹,曾隽芳.RFID技术系统工程及其应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聂赛如,刘有源.RFID防碰撞算法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综述[J].物流技术,2008,27(3):65-68.
[6]张立毅,张满毅,白煜.射频识别的技术特征分析[J].山西电子技术,2008(2):5-6,24.
[7]杨艳.RFID技术在世界医疗领域中的应用[A].2008中国国际RFID技术高峰论坛论文集\.2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等十五部委.中国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Z].2006.
篇3
关键词:高校;食品安全;监管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33-0279-03
收稿日期:2013-08-19
作者简介:杨慧(1982-),女,河南开封人,讲师,从事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食品安全、社会治安和医疗安全,是当前中国人最担心的三大安全问题。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必然是不可轻视的问题。而高校作为学生的集聚地,人数多而且相对集中,并且多为在校食宿生,所以高校食品安全卫生更是不容忽视。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公众的健康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尽管中国政府已经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的行动计划,加大了立法和监管力度,但针对学校操作性强的食品安全标准及法律体系尚未完善。所以,正确审视高校卫生安全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对于保证高校食堂饮食卫生安全和学生身体健康,维护校园秩序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食品中毒类公共卫生类突发事件现状
(一)近三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对比
由上表可知,20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系统共收到全国食物中毒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2010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减少14.09%和25.54%,中毒人数增加12.75%。
2012年与2011年网络直报数据相比,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减少7.9%和19.7%,死亡人数增加6.6%。
(二)近三年来校园中毒情况
2012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5起,中毒2 754人,死亡4人。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20.1%、41.2%和2.7%。与2011年相比,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增加16.7%和44.9%,死亡人数增加3人。
2011年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事件30起,中毒1 901人,死亡1人。学生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和中毒人数分别占全年总数的15.87%和22.84%。其中25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1 682人,无死亡。与2010年相比,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起数减少1起,中毒人数增加9.15%。
(三)近三年来数据对比
根据近三年数据,虽然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的得到了各级政府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但是每年的中毒人数、死亡人数并没有呈现直线下降的趋势,发生在学校内的中毒起数所占全年食品中毒起数的比重也没有呈现逐步下滑的趋势,这说明,中国发生在校园里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仍然严重。
二、校园卫生安全问题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食品安全方面法律法规和政策逐步完善
表3
除了上述法律法规外,教育部非常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工作,和卫生部联合制定《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从上表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越来越完善,但专门针对学校餐饮方面的法规仍然不多,并且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而且法规中的责任主体结构不明显,问责机制不完善,学校常把学校的安全责任推给食堂的经营者。并且,相应的法律法规没有与之配套的完备的执法细则。
(二)高校食堂经营模式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食堂经营的主要模式有:学校成立餐饮服务中心,笔者对地处河南省的二十所高校进行调查,发现学校规模比较大、学生比较多的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等绝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这种模式,而学校规模比较小,学生人数相对不多的比如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等采用的管理模式是租赁或承包的经营模式。
在餐厅实施”投标竞价“的方式选择承包商时,重点关注的是承包费用和提供菜品的价格,而对如何确保饮食安全问题则是抱着“谁经营谁管理,谁出错谁负责”的思想。承包方通过与餐厅签订合同,确定其经营期限。由于经营时间有限,餐厅经营的承包方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在食品安全保证设施和条件的改善方面就显得缺乏;而在选择炊事人员时普遍注重其“刀”上功夫而忽略食品安全知识的学习,而辅助员工往往不经培训就上岗,多是学历较低的社会底层人员。
(三)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而突发性的比如学生集体中毒事件是属于公共卫生事件的组成部分,针对这样一些突发事件,在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针对突发事件而建立国家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是一套集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等于一体的应急体系和工作机制,它包括信息披露机制、应急决策机制、处理协调机制、善后处理机制等。虽然中国各地区、各高校已经初步建立了相应的预警机制,比如高校内部设置食品安全监测点,出现端倪及时上报等,而且也有相对比较完善的应对措施,但是近三年来食品中毒人数的数字来看,证明高校的预警机制仍然有一定的缺陷。
(四)学校餐厅设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总体上看,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学生健康的重视,很多高校的食堂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提高,及逐年扩招制度,在校学生在数量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而多数学校由于办学时间教早,餐厅设施不及新的办学设施。因此,有些问题逐渐凸显。首先,很多餐厅 存在规模小,设施落后的问题。餐厅规模小,打饭窗口少,导致学生打饭时间长;由于餐厅就餐位置少,学生打饭后无法正常找到座位就餐。同时,由于设施陈旧,餐厅厨房缺乏足够数量的冰箱,导致生熟食品无法区分保鲜存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食堂设置中,清洗区与加工区规划不合理,未设置餐具洗消间,有的对清洗后的餐具无任何消毒措施。
(五)餐厅从业人员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学校食堂的管理人员多为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食堂内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从社会上招聘的临时工,餐厅从业人员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多数仅具有初中文化水平。这就导致多数从业人员对食品安全问题没有完整具体的概念,同时又缺乏责任心。在未取得健康证明或者健康证过期的情况下,从事餐饮工作。在食品加工中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要求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甚至还出现部分留长指甲的现象。
三、高校食品安全对策分析
(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虽然中国已经制定了不少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针对高校的法律法规还有欠缺,而且执法的力度不够,所以,除了需要相关部门,比如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教育部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此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针对学校门前及周边无证经营的小摊贩,学校应主动与相关执法部门联系,积极配合执法部门开展的突击检查和长期治理工作。对出现无证经营的摊位坚决予以取缔;没收经营中的“三无产品”,并处以经济上的处罚。
(二)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针对学校餐厅食品安全,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人制度,从源头抓起。在原材料采购方面,由专人负责,且尽可能采购有食品安全标识或者认证的主副食品和调料。加强食品储藏、加工、供应过程的监控,切实保证各个环节的食品质量和卫生处于合格状态。当出现生产流程事故,立刻明确责任到人,及时解决问题。对后果严重的,除予以辞退还并追究责任。针对承包食堂的个体经营者,学校更应该提高监管力度,一旦发现出售的食物以次充好,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时,立刻严厉禁止,情节严重者,应交执法部门处理。
(三)完善食品安全应急机制
要使高校尽量避免出现公共卫生事件,要使已经出现的公共卫生事件在人员集中的高校尽量把损失降低到最小,应该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首先,要有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指挥系统,建立由学校主管领导、院系领导、后勤管理部门、校医院、餐厅从业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其次,还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监测系统,及时收集有关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包括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的食品安全信息、安全公告,还要及时收集相应主管部门的监测和预警信息,以及消费者反映的食品在生产、储存、流通等各个环节的信息等,有危险情况,积极向学校相关部门及学生通知,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再次,还要建立完善的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学校要提供完善的物质保障,及时处理突发卫生事件。
(四)加大投资力度,改善餐厅设施
学校餐厅是集体用餐单位,也是食品中毒的高发区。针对餐厅存在的年久失修、设施陈旧的现象,应努力做到改善,不应抱有“这么多年都这样也没出事”的侥幸心理。学校应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重点向学校食堂建设项目转移和倾斜,着力加强学校食堂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学校食堂房舍标准化建设步伐。另外,对消毒条件不好的学校餐厅,应安排专项资金,为学校食堂配备了消毒柜、冰柜和食品留样柜等,加强餐具的清洗和消毒。同时在食堂醒目位置设立“餐厅监管责任人电话”标识牌,对就餐过程或者餐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及时的意见,以便出现问题及时查找原因,追究责任。
(五)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由于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员多数没有经过太多的文化教育,在个人行为和社会责任心方面存在欠缺。所以,制定严格的从业门槛和工作职责规范要求。高校食堂服务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他们是祖国的栋梁,而且正处在长身体的阶段,活动量大,需要健康的食品补充足够的营养,所以,高校后勤集团可以根据需要,聘请一些懂得食品营养搭配的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另外,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培训的内容应包括从食品的采购、加工、存放、烹饪和清洁消毒,食物中毒的类型及预防,增强他们的从业素质,此外,还要不断地告诫他们食品安全对学校安全稳定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
四、结论
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关系到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长远发展,所以,高校食品安全问题应该引起高校及相关主管部门及各地政府的重视,需要用法律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需要有完善的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需要用资金来改善设备,需要改善从业者的素质,如果能从各个环节严格要求,不断完善,减少甚至杜绝食品安全事件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当然,这需要各个部门的协调,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管。
参考文献:
[1] 刘秀娟.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9,(6).
[2] 李云.学校食品安全监管重点细节与应对措施[J].中国学校卫生,2009,(2)
[3] 唐晓纯.学校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与预警研究[J].食品科学,2007,(3).
[4] 胡晓元,李云,刘建军.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07,(1).
Research on Supervision and Emergency Response Mechanism of Food Safety
and Healt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ANG Hui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Zhengzhou 450000,China)
篇4
关键词:成本效应;二维码技术
1概述
本系统通过反向物流实行,通过先期市场企业投放到最后上升到政府购买服务,引导企业规范经营。
当前生产企业对于食品安全溯源机制的不严谨性,导致安全事故频繁,通过将溯源信息的具体化和易采集化,可大大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那么如何将数据具体化和有效化地呈现在信息使用者面前成为了关键节点。
2项目解决方案
2.1生产厂商角度
构建本系统需要对于供应链各个环节具有全面的认知,而且需要掌握数据采集.传输和储存相关技术。本项目通过RFID射频条码技术实行数据的全自动采集,而且射频识别技术被认为是条码识别技术的潜在替代者,对于普通RFID标签因存在储存信息量有限.识别距离短.易受环境污染等条件制约。项目采用UHF RFID耳标,其更适合动态化数据采集,并且其成本相对于普通信息采集,综合成本更加低廉。我们在运用HFSS仿真分析软件设计的基础上同时升级了折合偶极子天线,可通过上述基础制造出耳标。经市场调测,其读写距离在3m以上,达到行业标准要求,符合本项目对于识别数据的精准需求,该射频标签价格为0.3元,而且可以循环使用,最后分摊到成本上微乎其微,条形码和RFID同为重要的自动识别技术将会长期。条形码和RFID标签的统一相合作为项目的后期成果,我们将超高频RFID标签内嵌于二维码中实现数据的全自动采集。本项目学生系统地学习过数据库VB技术,通过将加工产品数据采集进人数据库,然后在产品出库时,单个二维码将归集相应单品的数据,我们设计了一个产品二维码标签打印及真伪识别系统,可以方便实现食品信息的二维码标签打印和日后用户对产品真伪的识别。该系统由标志打印机等设备组成,VB.Access2010.百度云和微信公众号将作为本项目的系统软件,我们使用新浪云和微信公众号开发产品真伪识别功能,用户通过手机可在微信公众号上扫描二维码标签后,可识别注入产品的真伪。通过二维码生成,产品进人流通市场,运用供应链整合思想,溯源系统的单品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窜货和降低流通成本。通过SQ框架,整合单品信息,流通方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得整合后的单品信息,实现运输过程的利润让渡。
2.2销售参与者角度
二维码通过附着商品进人销售环节,现行浙江食用产品还是主要通过门店销售,通过绿色产品的招牌宣传,还存在靠良心自觉做事而非用高科技来忽悠消费者阶段。在市场大环境下,二维码在企业主心中只是营销的辅助手段,而不是营销的中心和衔接关键,但是本项目相对于之前的追溯系统强调的是数据的支持,而非粗略的信息传导。本小组以浙江省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为基础,从信息内容、信息来源和信息渠道三个方面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信息需求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实践和抽检信息关注度比较高,相比于企业,消费者更需要来自于较权威的机构、专家和媒体的信息;现在消费者主要通过网络渠道获得食品安全信息,但是通过该种渠道所获取的信息信任度并不是很高,对来自于官方渠道的信息表现出更高的需求。基于以上调查信息,不难得出消费者对于溯源系统是认可的结论,只是需要修正具体的实施手段。基于以上,本小组的溯源系统从源头上采集数据,并且在终端数据导出时添加了历史访问次数设置,有效地杜绝了数据造假行为的出现,当然溯源系统的信用搭建仍需要建立在该项目实行方的诚信程度,所以本项目初期将数据库系统构建于本项目公司的主服务器中,后期应将其移至政府层面,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监管食品安全。
2.3政策支持角度
食品安全的前提是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它也是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2013年,中央颁布《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又进一步改革了监管体制,监管力度的强化,监管科技支撑能力的提高,相关部门的职能定位的明确,是政府部门的当务之急。根据监管体制、监管内容、监管权责等方面的发展脉络,本小组根据不同时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总结出原因,即各部门权力交叉重叠的监管体制缺陷,标准不统一带来的执法监测标准不一致,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公开渠道不畅通导致的信息公开制度缺陷。溯源系统基于二维码的反向物流思维,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前监管体制效率低下的局面,完善了食品安全评估和预警机制,对食品安全薄弱环节的监管力度进行了有效地加强,不良经营者的违法成本明显地提高了。指导意见强调了以分别管理为基础,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为核心统筹指导,实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社会共治,推动多方力量合作,所以站在宏观政策层面,作为行业先进人者,我们团队具有经验和知识的支撑,在后期以政府为主导,通过阳光工程购买项目的方式,我们具有明显优势。
本项目的实行是对传统溯源体系的强烈冲击,从优质的生产厂商角度来讲,运用溯源体系可以保持其本身的优势,引导其从线下转向线下线上联合,而从劣质的厂商来讲,溯源体系也是一种规范其经营的手段。
2.4消费者角度
供应链末端连接者消费者,可靠性和性价比这两个因素是消费者对于食品安全体系的成败首先看重的。由于本项目采用超高频RFID和低成本的二维码,可进行实时的单品数据管理,大大提高了其可靠性,相对于同级产品,溯源体系具有成本壁垒,顾客转换成本加大。
3案例分析
2013年,某地区发生了一起由用病死猪加工食品引发的严重食品安全事件。现有的生猪肉加工产业链中,信息识别和追溯技术的落后,导致供应链信息不对称,事发以后数据的分散,政府难以进行快速有效的R别和监管,从而限制了产品产销环境的优化。
事发以后,当地政府意识到建立有效的农产品追溯系统的重要性。于是,其通过第三方外包科技公司建立了一套牲畜行业RFID可视化溯源管理系统,从生产厂家生产的产品基本数据进行监督和数据采集,为下游的供应链成员提供源头数据。下游厂商通过溯源信息在提高供应链运行效率同时,大大压缩了可浪费的成本,市民对本市猪肉的溯源信息进行详尽了解后,重拾对其的信息,于是,生猪市场行情见长。
4本项目实行意义
1)实现食品生产全面监管
通过食品溯源体系,有效监控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及销售等各个环节。一旦出现食品问题,食品监管部门能够及时有利发现问题源头并采取相关举措,同时降低企业由于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经济利益损失。
2)降低无公害食品共享成本
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始终会在消费终端和食品生产厂家之间产生,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存在盲区。扫一下二维条码,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可以清楚地了解购买产品的信息,提高消费者对购买食品的信心,促进食品的销售,使供应市场扩大,从而改变现行无公害食品市场的供求关系,使供大于求。
篇5
信息技术对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新闻的不断播出,人们对食品安全越来越感到恐慌,所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就是要找到出现问题的环节。而如何能快速的找到问题出现点,这就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的帮忙。作为一种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手段,计算机技术虽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相关法律对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准确应用还应进行完善。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信息技术在各国的应用是有很大差异的,尤其是美国、日本以及欧盟等经济技术发达的国家及地区,对于其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我国应该借鉴学习,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以美国为例,与中国相比,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比较完善, 尤其是管理分配较明确,不会出现交叉管理现象。美国国会颁布了与食品供应保护管理相关的4个条款,对于食品安全所能出现的问题都能进行及时处理。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 通过与之对应的条款就可以追溯到某一问题环节。另外,日本和欧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检测也做出明确规定,包括日本出台的《日本农业标准法》,欧盟出台的《欧盟一般食品法》等。以上这些国家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对于我国相关法律的完善都有重要意义。
与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在计算机技术对食品安全的检测技术相对落后,时至今日,我国只颁布了不足十部与食品行业中应用计算机技术在食品应用相关的法律,计算机技术通常应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信息进行记录与保存, 并对相关点进行监控,做好结果记录。尽管如此,仍存在问题。第一就是食品监管部门缺乏对技术的支持, 缺乏专业判断力。第二就是检测报告参数较乱,测定标准出现交叉现象,虚假报告时常出现。近几年流行网络订餐,由于订餐送餐量大迅速,使得小商小贩以及小规模的餐馆信息记录工作做的不及时, 导致食品质量安全不能得到保证。所以,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为了能更好发展还应做出完善。
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及问题
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食品企业在管理上都有应用。具体应用到以下方面。第一是原材料储存以及运输。由美国制定的《食品补充剂良好生产规范》,就是为了防止食品安全头上出现问题,对食品企业提出应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数据记录,创建出与原材料储存和运输有关的自动分离控制系统,以防止异种原材料间发生误用以及交叉污染等问题。第二用于采集食品样品进行数据检测。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计算机在记录食品安全数据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食品样品数据采工作组,能够对计算机对食品样品的数据采集工作提供方便。第三是关于质量跟踪控制体系方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能够对食品生产的后期质量情况进行跟踪,美国在此方面是领跑者。
篇6
关键词:消费品安全 政府监管 风险评估 诺模图法 风险矩阵法 RAPEX法
中图分类号:F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11(c)-0155-04
欧盟委员会(EC)的2004 RAPEX方法[1]是首个得到政府监管机构广泛应用的消费品安全官方风险评估方法。非政府学术组织EuroSafe在2005年设立风险评估工作组(EuroSafe WGRA),EC在其研究成果基础上形成了2010 RAPEX方法[2],该方法是目前欧盟各成员国政府的正式官方评估方法[3]。受EC健康与消费者保护总司(DG-SANCO)资助的EMARS项目(它提出了著名的锤子案例[4])、英国RPA[5]等风险研究机构都致力于不断发展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在正式评估方法中,除了RAPEX方法,诺模图法、风险矩阵法也得到广泛应用[3-5]。而欧盟REACH法规的技术指南文件(TGD)、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IPCS)的“Risk Assessment Terminology”(2004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的“Food Safety Risk Analysis”(2006年)、国际风险管理理事会(IRGC)的“White Paper”(2006年)提供的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方法主要适用于消费品生产过程[3-5]。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CPSC)主要应用定性风险评估方法对消费品安全进行A、B、C三级管理,CPSC也使用“安全饮用水法案”(SDWA,1996年)中的评估规则[6],CPSC在化学危害定量评估方法上遵循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的NAS指南(1994年)[7]。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消费者政策委员会(ISO COPOLCO)的指南文件“Consumer product safety a practical guide for suppliers”(2006年)及其标准则主要适用于消费品的设计及生产阶段[3-5]。中国的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通则(GB/T22760,2008年)与RAPEX方法基本一致[8]。
该文以政府监管视角选择最广泛使用的2004 RAPEX、2010 RAPEX方法、诺模图法和风险矩阵法应用案例进行比较分析[3-5],并分析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进一步发展方向。
1 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基本流程
风险和风险评估在各个领域的定义和方法有所不同。在产品安全评价理论中,风险通常表示为伤害事件的发生概率及严重程度的函数,各种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基本评估流程是大同小异的,均是在识别消费品危险的基础上,估计各风险要素的程度(至少包括两个基本风险要素:伤害的严重程度和伤害的发生概率),然后用模型将各风险要素合成风险水平/等级(批量评估应先确定单体风险水平)。各个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将其他风险要素(例如消费者属性、危险可获得性和危险暴露参数等)的考虑置于哪个阶段,是置于危险识别阶段,还是置于严重程度估计、发生概率估计阶段,抑或直接作为独立风险要素与两个基本要素进行合成(图1)。
在消费品供应链的不同阶段实施安全风险评估应选择与该阶段相适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相关评估方法按适用范围分类如图2所示(参考了参考文献[3],但做了补充和修改)。对于政府监管机构而言,更关心的是准备上市和上市后的消费品安全风险,即:消费品在上市时应符合安全的一般要求,而在上市后只要发现产品存在严重安全风险就应及时隔离(risk averse)。因此,以政府监管视角研究上市阶段和上市后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有效应用具有必要性。
4 讨论
(1)从应用案例可看出,2010 RAPEX
法与2004 RAPEX法的主要区别在于:2010 RAPEX法将消费人群区分、风险缓减要素区分从后置改为前置,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分等进行了扩充,消费人群区分、风险缓减要素区分仍由主观判定。两个方法中风险要素的打分主观性强,要求评估人员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足够准确的数据来源。未来的评估方法可能将消费人群作为独立风险要素进行识别和估计,在消费品化学危害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消费人群区分可能相应调整,例如孕妇可能作为弱势人群进行考虑。
(2)斯洛文尼亚诺模图法的输入参数比其他方法增加,各参数的分等扩充,其评估输出(风险等级)相应细化。与RAPEX法比较,它识别出火灾危险风险高于其他危险。危险事件发生时,火灾更容易造成群死群伤,因此该评估结果与事实也是相符的。
(3)比利时风险矩阵法引入了暴露程度这一参数扩充矩阵维度。对后果严重性的赋值中,该方法对导致“所有使用者和旁观者死亡”“所有使用者死亡”“数人死亡”和“一个死亡”的严重度分别区分,且从100分到15分赋值,区分度极大,但在政府监管角度,对“死亡”后果均应0容忍,评估时应加以注意。
(4)该文在参阅相关文献时,发现各个评估方法应用的术语高度不一致。如果对术语名称翻译和定义不加以界定明确,可能导致对同一危险信息,各评估方法的参数输入不一致,其输出大相径庭。
(5)目前的评估方法对化学危害风险的识别能力偏弱。例如对“长期药物接触和辐射暴露”伤害的严重程度从轻到重划分为“腹泻呕吐局部症候”“可逆的内脏损害”“神经系统损害、不可逆的内脏损害”“癌症(白血病)、影响生殖、影响后代、中枢神经系统抑郁症”四等的划分尚嫌粗。欧盟REACH法规的技术指南文件提供了一种化学危害风险评估的有价值的思路。
(6)目前对评估方法的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评估模型的改进,从定性向定量向模糊评价发展,但实证研究表明,作为简单、快速、经济、有效(risk averse)和有决断力(resolved)的方法,定性风险评估能对消费品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3-5]。在政府监管视角,最好把资源直接用于减小风险的努力,而不是尽量达到风险评估的绝对精确。实际上,定量风险评估的大部分输入数据是高度主观的,同时,要生成确切的输出,它要求有一个详尽和全面的时间链模型,这对范围极广的现代消费品领域是难度极大的。对定性风险评估方法而言,应减小评估的主观性,重点应研究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科学分等,其基础工作是尽早形成共享的消费品伤害数据库。
(7)从应用案例可看出,各个评估方法均基于各风险因子相对独立的假设,从而对各个风险因子独立进行评估。有学者研究认为,某些风险因子具有相互联系和影响关系,具有连通性(connectivity),并引入了连通性矩阵的概念,但这一理论在消费品领域尚未有成熟应用。
5 结论
(1)以政府监管视角来看,2004 RAPEX、2010 RAPEX方法和斯洛文尼亚诺模图法均能对消费品安全风险进行有效评估。
(2)未来消费品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发展,首先应统一规范术语使用以改善评估的一致性;其次应发展伤害严重程度和发生概率的科学分等体系以减小评估的主观性;另外应注重消费品化学危害风险评估方法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Rapid Information System(RAPEX)and for notifications presented in accordance with Artide 11 of Directive 2001/95/EC[R],Commission Decision 2004/418/EC of 29 April 2004.OJ L 151,2004.
[2] Commission Decision of 16 December 2009 laying down 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munity Rapid Information System‘RAPEX’established under Artide 12 and of the notification procedure established under Artide 11 of Directive 2001/95/EC(the General Product Safety Directive) (notified under document C(2009) 9843)[R],Commission Decision 2010/15/EU of 26 January 2010. OJ L 22, 2010.
[3] Dirk van Aken.Related risk assessment activities[R].Hague: Voedsel en Waren Autoriteit, 2007.
[4] Enhancing Market Surveillance through Best Practices(EMARS)project.Product Safety-Best Practice Techniques in Market Surveillance[R].Amsterdam: EMARS,2013.
[5] Pete Floyd, Tobe A.Nwaogu,Rocio Salado,et al.RPA REPORTAssured Quality-Establishing a Comparative Inventory of Approaches and Methods Used by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Safety of Consumer Products Covered by Directive 2001/95/EC on General Product Safety and Identification of Best Practices [R].J497/GPSD Implementation, Norfolk:Risk & Policy Analysts Limited(RPA),2006.
[6] CPSC.Research & Statistics-consumer opinon surrveys[EB/OL].(2014-10-20)[2014-4-29].http://cpsc.gov/en/Research Statistics.
[7]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Science and Judgment in Risk Assessment (1994)[M].Washington D.C.: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4.
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影响因素;保障措施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997-01
1 前 言
随着食品工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食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近几年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从而引起了人民对食品安全的极大关注。
2 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
2.1 农药残留 很多农户为了能够有更高的收益,对农产品采用大量使用农药,比如杀虫剂、除草剂等,尤其含磷杀虫剂农药等高毒农药。而目前高毒农药还在继续使用中。如果长期服用了这些含磷的农药,很多生理上的疾病就会出现,尤其可能会致癌、致畸以及导致突变。
2.2 环境污染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工业化和城市化,使得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给人们的居住产生了困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气等工业垃圾,而水源、土壤和大气中的污染物,通过各种渠道最终上了我们饭桌上,这给食品安全埋下了安全隐患。
2.3 真菌、细菌、病毒等 真菌、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在我们周围无处不在。在食品工业中,有些真菌被用来酿酒、面包发酵等,但这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有些细菌用在制造食醋、味精等方面,这也多多少少威胁人体的身体健康。对于病毒,我们所熟知的狂犬病病毒,其致病危害众所周知。还有一些慢性病毒、口蹄疫病毒等。这些都给人体带来了危害。
2.4 食品添加剂 在食品工业中,为了保证销售的更好,在事物中添加食品添加剂时不可避免的,但是要有限量,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体是没有害的,但是现实生活中,有厂家违法添加对人体很很大危害的化学物质。食品添加剂各种各样,腐剂、酸味剂、等。它保证了食品的色香味俱全,而且保证期更长。但有厂家过量地使用或者用有毒的化学物质来保证色香味,却不管消费者身体健康。我们周围有不少的例子,为了使面粉更白,看着更好吃,过量地在面粉中添加增白剂;为了使熟食品看着更有胃口,添加过量亚硝酸盐等。而过量在食品中添加有毒化学物质的事件仍在不断发生。
2.5 检验食品安全技术落后 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这不能不与社会监管部门的管理有关系。我国在食品安全技术领域方面还是有些落后的,而且不够严格。因此想过监管部门缺乏一定的技术手段,在食品安全技术的制定标准,还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还是有一定缺陷。所以国家在这一领域大量投资,出台相应的成熟度的法律法规,以及研究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在食品的安全生产、加工、经营、管理等严加把守,很有必要。
2.6 不良生活习惯 对于食源性疾病,不良的饮食生活方式和平常的生活习惯对此影响不小。改革开放之后,外来文化入侵,与我国原有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冲突,这是饮食文化冲击的一种表现。而随着现代社会的节奏的较快,人们更青睐于使用快餐食品,追求方便,快捷。但是有很多报道,快餐类食品如肯德基麦当劳的原材料和用油都存在严重的卫生问题。而且快餐食品都掺加了更多的食品添加剂,这对人体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这种快捷方便的解决饮食问题的习惯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受害最严重的是青少年儿童,大量的激素以及高脂肪高热量的食品,使儿童出现了肥胖和性早熟的困扰,给儿童带来了诸多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而且人们无限制地食用野生动植物,各种病毒也传染给人类,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也令人深思。
3 促进食品安全全面提高的对策
3.1 普及食品安全教育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传播途径,对全民进行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有关知识,学会保护自身安全,解决我国目前食品安全教育薄弱的问题。宣传途径和宣传内容有很多方面。可以通过媒体、网络、新闻等方式,宣传最基础的食品安全科普知识,预防疾病的产生,加强人们的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加强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诚信的建设等。这样不仅可以制作食品行业的相关人员的高风险操作行为可以完全符合食品卫生安全的要求,同时,普通消费者能够用理性的思维进行科学合理地选择处理食品。这样在自家自制食品时,也可以保证食物的安全性。
3.2 提高相关检测技术和能力 监管各个环节的食品安全,要求质检机构要有相关的检测技术和能力,通过检测食源、生产、销售各个环节,来控制食品安全。因此要提高相关的检测技术和能力,提高对质检机构的要求,对那些质检机构要不断引进先进仪器设备,加强硬件建设,培养出高素质检验人员,使其掌握丰富工作经验,了解制假动态,提高对食品的监管技术手段技术,最终保证食品质量。
3.3 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 我国食品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程度很低,从而导致标准的可信度在国际上不高。虽然我国1986年就已正式成为CAC成员国,但对食品法典的研究、评估与应用工作开展的并不十分理想。CAC标准都是以科学为基础制定出来的,如能在当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中选择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标准,通过参照遵循这些标准,将国内食品标准尽快与CAC标准接轨,既可避免重复性工作,又可节省大量财力。
3.4 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 目前,我国制定有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但是,食品安全应急预案不同于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它们的主要区别是“预案”应对事后,“机制”管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成一系统;“预案”具有可变性,“机制”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预案”以事先沟通为保障,“机制”以制度建设为保障;“预案”强调分工和职能,“机制”强调协作和职责;“预案”各地做法不一,“机制”则应全国统一,便于上令下达,下情上报。建议在现有的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逐步总结国内外相关经验,在国家层面上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的食品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在全国统一执行。
4 结 语
综上所述,做好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全社会投入,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相关部门的监管意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人们自我的保护意识要加强,需要全民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安全、有序、健康的良好氛围,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1]丘海雄.《食品生产品安全的经济社会学视角》,《新视野》,2003年01期.
篇8
“五一”及端午节将至,气温不断上升,为有效防止食物中毒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确保节日餐饮消费安全,根据洪食监办[2009]3号《关于加强“五一”及端午节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精神,现就做好节日期间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监督机构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当前餐饮消费安全保障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研究措施,周密部署,认真履行卫生部门的职责,做好当前餐饮消费安全保障工作。
二、重点工作内容:
(一)各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
要结合当前开展的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和打击餐饮业非法使用含有瘦肉精肉品的专项整治行动,突出对城乡结合部、旅游景点及周边地区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农村地区监管整治力度;加强对集体聚餐、婚宴酒席、学校和工地食堂、小餐馆等餐饮单位卫生监管。
1、严格检查餐饮单位、集体食堂使用猪肉的情况;规范猪肉等食品原料及食品添加剂的索证索票、验收台账登记制度。
2、按照《*省重大活动食品卫生保障技术规范》和量化分级管理的有关要求,做好重大活动及节日期间的食品卫生保障,切实加强对接待餐饮单位等大中型餐饮店的食品卫生监督检查,检查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情况,对卫生管理制度执行情况、餐饮加工场所和加工环节卫生状况,生熟分开、蔬菜清洗浸泡、餐饮具的清洗、消毒和保洁等重点环节进行检查,排除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继续实行5桌以上群体性聚餐预先报告审核登记制度。
(二)要加强对餐饮单位制作使用卤熟食的卫生监管。卤熟食是引起夏季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要加强对餐饮单位制作、使用卤熟食的卫生监管,同时对辖区内卤熟食行业场所卫生、从业人员持健康证情况加强监督,严防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三、强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以学习宣传新颁布的《食品安全法》为重点,广泛宣传食品法律法规和安全知识,普及科学饮食习惯和识假辨假常识,提高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大力开展食品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第一责任人意识。加强部门间的信息交流,规范信息,同时加强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及时报道食品安全监管和整治所取得的成效,曝光典型案例,公布食品“黑名单”,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努力营造人人关注食品安全、广泛参与食品安全的良好社会氛围。
四、有效应对,加强餐饮卫生安全应急处置工作
篇9
一、工作目标
全面落实省、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关于迎*食品安全工作的一系列部署,结合我系统今年创建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实际,通过对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的集中整治,建立健全覆盖全面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把食品安全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确保*期间不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同时确保突发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妥善处理,为成功举办*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整治重点
我系统重点整治环节主要是:生产加工、流通销售。
三、整治内容
生产加工环节的质量安全整治。在搞好*期间食品安全的同时,积极配合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建设,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治理整顿,坚决取缔无卫生许可证、营业执照、食品生产许可证等违法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对获证企业的日常监管,签订质量承诺书。对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安全整治,严格按照*食品和示范县创建的要求,严厉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以及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特别要按照制度规定,对食品经营主体的经营资格进行清查,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坚决依法查处,对无照经营的,坚决依法取缔,对不按规定建立购销台账的,实行停业整顿,同时加强对储存、转运过程的安全防范,防止二次污染,严格清洁卫生管理,加工现场要求物资堆码整齐,加工人员按规范操作,确保加工质量及加工卫生。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7月5日—7月9日,动员部署,制定方案。县局建立完善整治工作组织机构,按照专项整治方案要求,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并迅速行动。
第二阶段:7月10日—31日,全面排查,集中整治。各加工流通企业按照行动方案进行全面自查,县局结合各加工企业的自查对各类加工安全隐患开展集中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第三阶段:8月1日—8日,县局配合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对各企业进行抽查、暗访,发现问题督促整改。
第四阶段:8月9日—9月30日,县局对各加工企业进行日常巡回检查,对前阶段发现的问题进行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企业实行停业整顿,经检查合格后方能进行生产加工。
五、相关要求
1、高度重视,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食品安全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各加工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严格按照县食安委《迎*保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要求,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抓好整治的各项准备工作,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位落实到人,确保*会期间不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
篇10
一、成立高考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关耀忠
副组长:包春光
成员:董永奇、姜杰、田晓辉、于德江、王永成、赵颖、邵歧志、刘晓光、高三各班班主任
二、领导小组职责:
1、召开高考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专门部署高考就餐安排和食品安全工作。
2、要求食堂各经营组按照食品卫生主管部门及学校有关制度和规定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学校将在高考期间组织专门检查和指导。
3、要求学校餐务办公室加强对食堂的日常监管并具体落实相关规定,责任到人。
4、审核高考就餐方案,严格监督落实。
5、制定学校高考期间食品安全应急预案。
6、做好其他食品安全保障工作。
三、具体要求;
1、食堂和超市的环境卫生:要求各经营组于6月5日前认真清理内外环境卫生,注重细节,不留死角。
2、食品原料采购与贮存: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严格落实原材料检验制度,把好原材料入口关;严格执行库房保管制度;严格按照夏季卫生标准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行贮存。
3、从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所有员工必须持健康证方可上岗;严格执行从业人员晨检制度,发现患有有碍食品安全疾病的员工,一律不得上岗。
4、食品加工制作管理:粗加工、初加工、烹饪、面点制作等加工环节严格执行岗位要求与操作规范。
5、餐饮具清洗消毒:加强对餐厨具清洗消毒、备餐间消毒的检查,确保餐具厨具清洗消毒质量。
6、食品留样管理:严格执行食品留样制度,确保所有食品按规定及操作规程留样。
7、坚决禁用高危食品,严禁制作和销售凉菜(包括咸菜),早餐不得制作使用隔夜米饭加工的炒饭,不得制作使用豆角等作为原材料的菜肴,豆浆、牛奶等必须煮透方可销售;有针对性地提供品种多样、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营养丰富的饭菜,保证食品质量。
8、监督食堂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使用食品添加剂。
9、严格执行学校关于食堂安全的各项规定,确保就餐秩序安全有序,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用餐环境。
10、餐务办工作人员、各经营组负责人要全程在岗监督,切实保障考生饮食健康安全。
四、考生及工作人员就餐具体安排:
1、就餐地点:早餐:考生自主选择一楼或二楼食堂就餐;午餐、晚餐考生集中在三楼教工食堂就餐。跟车和保障人员在三楼食堂西侧餐室就餐。
2、就餐时间:
早餐:7:00---7:30 午餐:12:15---12:40 晚餐:17:40―18:20
3、高考学生食谱菜价:(附) 高考期间所有菜品均为小灶烹饪。
4、跟车工作人员就餐方式: 工作自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