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培训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媒体培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媒体培训

篇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强调,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重点就是要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随着农民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信息化不断提升,网络将成为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手段,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和传播共享将是非常关键的工作。由于农广校各级办学机构在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平台、沟通渠道和运行机制,资源难以整合和共享,特别是优质资源还不能及时畅通地送到基层,导致优质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同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重复建设。不仅造成经费、资源的浪费,也制约了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因此,拓展数字化媒体资源传播途径,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共享,建设农广校数字化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为农民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提供数字化媒体资源支持,对于农广校的发展、农民教育培训远程公共服务平台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推进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开展农民教育培训,适应数字化需要,促进优质数字化资源共享普及,中央农广校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1. 建设媒体资源库,推进媒体资源数字化

中央农广校对制作的视频节目全部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建设了100Tb存储容量的媒体资源库,实现音视频资源的数字化存储、管理和网络化调用,提升了资源科学存储管理的能力,为广播、电视、网络以及新媒体应用提供了数字化资源保障。

2. 建设“农广在线”网站,提高互联网网络资源服务能力

网站建有音视频点播和在线培训系统,大量中央农广校制作的农业实用技术音视频节目、网络大讲堂培训资源以及多媒体网络课件,供在线点播收听收看。网站数字化信息资源非常丰富,农技服务人员、农广校教师和学员可随时根据需要方便地进行学习、培训。网站已被农业部选定承担为农民办实事的任务,为农民免费提供网上音视频培训资源。

3. 开发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加快向基层共享数字化资源

中央农广校组织开发了专门用于农民教育培训、农业技术推广的移动多媒体资源库,以解决基层教育培训资源不足的问题。移动多媒体资源库集媒体资源播放和存储功能为一体,配载中央农广校制作的文本、音频、视频和多媒体课件资源,可直接连接电视、投影仪等显示设备播放资源开展培训。基层能够自行收集存储培训资源,利用移动多媒体资源库播放;能够通过卫星网接收中央农广校新制作的培训资源,及时扩充、更新资源内容。不仅为基层提供了丰富的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也为开展教育培训、技术推广提供了操作简单、移动方便的数字化工作终端。

通过这几方面的实践探索,利用农广校已建设的网络条件,初步形成以中央农广校数字化媒体资源库为中心,卫星网、互联网作为传输通道,联网计算机、卫星远端接收站、移动多媒体资源库为覆盖终端,实现向全国传播共享中央农广校数字化媒体资源的基础平台。今后卫星远端接收站可作为“信息资源加油站”,及时共享到中央农广校数字化教育培训资源,不断为移动多媒体资源库扩充资源。基层可发挥移动多媒体资源库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技术推广。

建设数字化农民教育培训资源共享平台,目的是要有效整合优化教育培训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优质数字化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培训质量的提高,为农民教育培训、农业远程教育提供资源支持和服务。从实践和探索过程中看,数字化资源内容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机制、资源共享技术、资源整合优化等对平台建设和运行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在推进数字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过程中,还需要理清思路、统筹规划,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适应需求、不断探索完善。

1. 数字化资源建设

要加快建设国家级农民教育培训数字化资源中心,提升数字化媒体资源制作能力,加强网络学习资源的建设,发挥中央农广校的优势,有效整合多个方面、多种媒体的教育培训资源,建设农民教育培训数字化全媒体资源库,融合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移动终端等传播渠道,协调促进资源的共建共享与综合利用,为农业职业教育、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和农业行业继续教育提供数字化资源支持和服务,为农民教育培训远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提供支持和服务。

2. 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要加快推进互联网资源共享系统、网络直播分中心、数字化资源分中心的建设,提高省校区域性资源建设和传播能力,统一平台实现农广校各级办学机构之间资源交流共享,共同建设、丰富数字化信息资源。加强农广校全体系各级校的沟通和协作,加强体系外资源合作和服务拓展,形成合力共同推进资源建设和共享,逐步建立有效的共建共享机制,形成资源建设和共享的良性循环。

3. 数字化资源建设和共享规范

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数字化资源标准化建设的研究,逐步建立数字化资源分类、属性元数据标注的规范,制定资源入库、编目规范以及资源整合、共享的规范等,保证数字化农民教育培训资源科学规范、可持续进行建设和共享。

篇2

在培训班上,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大威重点讲授了“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他从新媒体服务的概念及特点、新媒体时代图书馆面临的挑战、国内外图书馆新媒体服务进展、国家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和以推广工程为契机,增强全国图书馆新媒体服务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新媒体服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并与代表进行了交流和互动,解答了代表们提出的问题。

国家图书馆信息网络部总工程师王乐春就“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硬件平台建设做了介绍。他从统一用户管理系统、与服务系统、唯一标识符系统和文津搜索系统等方面对工程软硬件平台建设和技术做了讲解,并介绍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总体架构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成果。

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姜爱蓉主讲了“数字图书馆新技术进展及趋势”。她从新技术环境与新一代读者、大规模数字化与图书馆、大数据与云计算、移动图书馆、信息可视化和语义网等方面对新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馆长助理、系统部主任张智雄就“近10年国外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发展”和“建设支撑学科化服务与战略决策服务的数字知识环境——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举措”做了介绍。他提出了数字化和数字资源研究与建设、门户研究与建设、集成和互操作研究与建设、下一代数字图书馆研究与建设、数字仓储研究与建设、数字保存研究与建设、本体和语义网研究与建设、Web2.0和开放存取与开源等9大思潮是未来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除培训安排外,还举办了“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体验区,这也是本次系列活动的一大特色。通过把培训班、体验区以及调查问卷等宣传推广内容有机的结合,一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了代表和读者对数字图书馆建设及服务的理解,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数字图书馆服务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另一方面巩固了这次培训所取得的成果。

篇3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中国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借鉴发达国家现代化进程经验的举措。进入21世纪以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第三代、第四代移动信息技术、物联网和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更是为人们改进生产生活状态提供了科技保障。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需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发挥无线移动、宽带传输、互联互通、智能互动、海量处理等独特技术优势,探索打造信息化条件下智慧农民数字工程(即:智慧农民工程),创新农民素质提升方式,改善农民素质提升的手段,更多更快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一、智慧农民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是为加强农民文化服务,培养新型农业人才,提升农民文化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

智慧农民工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讯技术等手段为依托,把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快捷高效地送到广大农村,可以多快好省解决农民培训问题,特别是新一代移动通讯网络和信息智能终端可以有效地把基层农业从业人员、专家与管理人员连接在一起,形成移动互联、智能互动的基层农业技术培训网络。从而实现基层农技培训与服务手段的创新。

 

二、打造智慧农民工程的基础与条件

1. 农广校丰富的媒体资源和先进的技术传播手段

广播资源不断扩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拥有“致富早班车”固定播出时段,每年播出广播节目152小时,在“中国乡村之声”和“乡村大讲堂”每年播出节目365小时,在此基础上,又承办了“中国乡村之声”频率“三农早报”、“科技直通车”和“乡村大课堂”三档栏目,年录制广播节目943集,时长330小时。农村“大喇叭”广播站数量达到12000个。

 

电视资源稳步增长。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拥有“农广天地”固定栏目,每年播出电视节目550小时;开办全国党员干部远程教育专用频道“农业生产经营”栏目,年报送节目907期, 时长365小时。 

 

网络资源全面发展。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了面向全国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卫星通信专用网络,拥有600多个卫星远端站和4个省级直播分中心,可开展远程培训和举办视频会议,每天分4个频道各播出6小时的农业技术推广节目。利用卫星网每月开展2~3期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远程培训,年培训农业系统干部、基层农技人员近60万人次;与《荷斯坦》杂志社合作开办“荷斯坦奶牛卫星大讲堂”,每月举办2~3期直播培训,聘请国内外高水平专家授课,利用目前流行的微信、3g视频回传等功能与奶牛场管理人员、奶业工人开展交流互动,培训形式新颖,培训效果明显。

 

2. 农广校完备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除具有较为完备的信息技术与多种媒体传播手段,海量的数字化农业知识技能节目资源外,还拥有遍及全国省、市、县四级建制农广校和乡村教学点五级办学体系以及6.5万人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未来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需要将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内容优势、媒体优势和体系优势合理整合,更好服务于农民教育培训,服务于农家书屋,必将大大促进农家书屋的转型升级,实现文化服务功能拓展,延伸农民教育培训覆盖面,有效满足现代农民的多样化教育培训需求。

 

三、智慧农民工程实施内容

1. 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智慧农民数字工程服务的条件和基础。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农业实用技术、社会文化生活音视频资源点播,实现远程培训课堂进村,实现资源的数字化传输和移动式传播,将搭建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数字化文化服务平台,配备互联网电视、卫星远端接收站和移动终端系统对全国农家书屋进行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其中,依托云服务平台的移动终端系统包括农民教育培训移动多媒体资源库、农用智能手机、立式触摸屏和平板电脑等多种互联互通移动终端产品。

 

2.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

智农惠农数字化资源建设是持续稳步推进智慧农民数字工程的重要内容支撑。为实现进一步拓宽知识传播渠道,实现为农民提供高效便捷、即时互动的服务形式,实现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村社会文化资源存储传播的主阵地,将着力开展农家书屋传统媒体资源数字化、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文化生活、基础教育等多种类资源进书屋等工作,将教育培训资源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实现数字化资源建设。 其中,中央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资源进书屋是指将中央农广校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多媒体数字资源通过数字基础设施进入农家书屋,进行传播共享,丰富农家书屋资源内容建设。

 

3. 文化服务功能建设

在做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智农惠农资源建设的基础上,为实现文化服务功能的延伸与拓展,为农村的文化生活、农民教育提供学习的多种形式,为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提供文化功能服务。工程以农家书屋为平台,开展文化服务站点、远程培训课堂、基层教学站点和自助学习平台建设。

 

4. cctv—7《农广天地》走进农家书屋

策划制作农业特色节目,丰富资源内容,通过cctv—7《农广天地》电视栏目走进农家书屋学习场所、走进基层农民培训课堂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农家书屋社会影响力,促进农家书屋有效使用。

 

5. 职业农民手机报创办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农民实用信息为核心内容,编辑“职业农民手机报”,及时准确发送到职业农民手机终端,让农民及时了解各类有价值的信息资源。

篇4

关键词:信息素质教育培训

所谓教师的信息素质,是指教师在基于信息传递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根据社会信息环境的发展要求,所需要形成的对信息活动的态度,对信息进行检索、获取、分析、处理,利用信息解决教育教学及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师的信息素质的培养目标:

1.信息情感意识

信息情感意识是指教师在信息活动中的感觉、知觉、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品质,具体表现为对信息是否具有特殊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和持久的注意力。

2.基本的信息科学技术知识

信息科学技术知识,是指教师对信息学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以及对信息源以及信息工具方面的知识的掌握。这些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掌握信息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二是熟悉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三是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使用各种信息技术硬件和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掌握网上资源的搜集方法。

3.信息法律道德

信息法律道德是指教师在信息的获取、使用、创造和传播过程中应遵守一定的法律规范。比如,不得利用信息危害社会或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向他人传递不良信息等。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若没有信息道德修养,不仅不能维护信息社会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而且也不可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法律道德。

4.高效地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能力是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获取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以及创造信息的能力。这些能力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信息系统的基本操作能力;二是各种软件的使用能力;三是教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四是能够通过校园网和Internet扩宽协作范围、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的能力。

5.数字化教学技能

数字化教学,是指学习者在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构成的数字化的教学环境中,遵循现代教育理论和规律,既把课程内容进行数字化综合处理,又将教育教学信息资源,网络共享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融合到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驾驭信息技术工具,采用多种现代化的数字信息检索和获取方式,以数字化教学模式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活动。数字化教学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数字化信息技术教学技能,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资源的使用和开发能力

在数字化教学中,静态的书本教材转变为由声音、图像、图形、文本及动画相结合的互动式教材。课程内容均以数字化的形式呈现,其知识的网状结构及超文本性和多路径的随机交互性提高了教学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文字录入技术,掌握教学图像、图形、视频、音频、动画等数字化处理的方法和技巧;学会在数字信息资源中检索与选取自己写作所需要的信息材料,并能进行信息资源的重组。

(2)课程整合和备课能力

在新世纪数字化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充分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创建数字化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根据学习者的课程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集成工具,将课程教学内容以多媒体、超文本、友好交互等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为数字化教学资源,掌握数字化教学方法,并善于利用网上教学信息资源结合自己的教学设计,熟悉多种形式的教材,设计自己的教案。

(3)教学评价和科研能力

数字化教学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包括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习者在“数字化环境”下学习的观念、意识、习惯和能力,即“学会学习”;如何对数字化教学过程进行有效评价;如何更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掌握最佳学习方法等。这些数字化环境下的新课题,无疑使教师的教学评价和教育科研能力在教师的整体素质中的地位比过去任何时期都显得重要,必须培养教师具有较强的数字化教学评价和科研能力。

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课程内容

由于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硬件和软件配备及教师水平等方面差别较大,因此培训不应该使用统一的教材,教学内容应该根据本地区甚至是本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和软件配置及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等因素确定。但不管使用何种教材,我们都应该从培养教师的信息素质角度出发,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作为培训的教学内容。可将一些过时的知识及时舍弃,适当增加实用的知识、实用软件、实用工具等知识的比重,以形成崭新的知识体系。

三、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模式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确需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但如果按常规培训教材的结构体系,一开始就学习理论,对于刚入门的初学学员,会产生一种畏惧心理,影响教学效果。据我们的培训经验,若坚持从具体到一般的原则,先学习一些具体的操作,使学员在建立一些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上升到学习理论,效果就要好得多。

在现代信息技术培训中,授课模式是由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组成的一个动态系统。在实际培训授课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和手段相结合即多模式授课,并使其在培训过程的各个阶段动态地发挥作用,是提高培训实效的关键。经过培训实践探索,我们归纳出如下四种结构稳定、操作程序清晰的授课模式:

1.以理论为主的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是以教师口头讲授为主,辅之以演示、问答等方法,可以用于传授新知识,也可以用于巩固旧知识。这种模式适应于信息技术系统的基本组成、产生、发展、我国信息技术教育的历程、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等理论内容。这种模式可以借助直观教具或实物演示。

2.以CAI课件为主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是采用CAI课件,将培训内容以图、文、声、像、动画等表现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教学情景。采用这种授课模式关键要有优良的信息技术CAI课件。我们的具体做法有二个:一是合理地选用或剪辑现有的信息技术内容的多媒体软件,二是从教育网上下载,三是自己动手设计与制作多媒体CAI课件。

3.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模式

篇5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先锋校园教学系统;先锋教师;建构理念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20-0044-03

杭州第九中学是“杭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在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方面有不少有益的探索和成效,特别是“先锋校园教学系统”颇具特色。“先锋校园教学系统”一开始是作为“电子书包”的一种拓展而开发引进的,发展到后来,它围绕学校教学工作各个环节广泛引进数字技术,全方位为教学各环节提供技术支持。目前,它主要包括“二大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先锋教室”和“全媒体数字实验室”)、“一个教师专业发展项目” (“先锋教师”校本培训项目)和“一个精细化教学管理项目”(“校本作业”校本习题资源库),简称“211”工程。

“先锋教室”主要围绕在“学生人手一台平板电脑”这一技术环境下构建教学设计和研究的支持系统、课堂教学支持系统以及教学评价和反馈支持系统。“先锋教师”是一个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项目,与“先锋教室”相配套。“校本作业”是“校本资源库”的首期工程,由我校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在充分参考各类教学资料的基础上,在集中教研组全体教师教学智慧的基础上,精心编制的学科作业本。我们计划其后续将发展成为一个“校本多媒体资源库”。

我们在“先锋校园教学系统”的建构过程中,深切地体会到以下三个理念非常重要:

一、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的理念

为了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杭州市教育局属下的各直属学校均设立了“教育技术室”这一学校中层机构,直接受杭州市教育局教育技术中心的业务领导。这一行政设置在促进数字化校园建设上发挥了很大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学校教务处、政教处和总务处这三大传统中层科室,一方面忙于日常的管理事务,另一方面因为有了“教育技术室”这一平级机构,平时对教育技术的关注并不多。在有些学校中,教育技术室在接受市教育技术中心强有力的业务指导的同时,也曾出现过学校教育技术发展工作游离于学校中心工作的现象。

“让每一位学生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每一位学生都沐浴在希望的阳光里,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在快乐的学习中”,这是杭九中的学校愿景(简称“蓝天、阳光、快乐”)。这一愿景并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一种装饰,而是深入到学校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心灵的学校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学校早在十年前就开始探索开发出了两个师生发展平台:“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和“阳光学子评选活动”,分别对应于“蓝天愿景”和“阳光愿景”,这两个平台在杭州市已经小有名气,被喻为学校的两张“金名片”。但在很长一时期,学校始终在摸索如何开发出一个与“快乐愿景”相对应的师生发展平台。在被确立为“杭州市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学校”之后,学校首先确立了这样一个理念:“数学化校园建设要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要为学校开发出第三个师生发展平台做贡献”。所以,我们在建设“先锋校园教学系统”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思考一个问题:这一系统将怎样“让每一位学生都成长在快乐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围绕提高教学效率和拓展学生的个性发展空间两个方面开展工作,“先锋教室”和“全媒体数字实验室”就是分别基于这两个方面开发建设的两个项目。

正因为坚持了“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这一数字化校园建设理念,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也就自然成为了学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我们建设先锋教室的理念,并不是单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而是与教学改革的实践和研究有机结合在一起。这一项目的建设目标取向,主要是面向一线教师,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提供支持平台。它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为指导,配备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由具有进取精神的教育改革先锋教师团队与具有开拓精神的软件开发公司精诚合作,探索与社会大环境相适应的学校教学现代化的途径。

“全媒体数字实验室”是集成了平面媒体,视觉流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动画制作技术、3D打印技术,网络直播、点播媒体,等各类数字媒体的综合性实验室。主要用于支持学生学习媒体相关知识过程中进行的实践体验,包括平面及流媒体展示系统、数字校园广播系统、实景电视拍摄系统、虚拟背景拍摄系统、EFP直播系统、视频后期制作系统、三维建模系统(包括3D打印)、有线电视转播系统、网络媒体直播系统、网络点播系统等。

“全媒体数字试验室”为学校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技术支持:为学生社团活动和校本选修课程开发提供技术支持,为学校文化建设提供灵活多样的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多方面的素质才能提供实践操作和展示平台;为学校行政管理提供更多更先进的媒体窗口;以及为学校潜课程建设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篇6

于是BBC将目光从硬件设备的巨额投入转向了企业的软实力建设。

重塑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一个机构的灵魂。2014年5月,BBC推出了《尊重工作》报告,号召传递新的企业文化,避免工作中的欺侮和骚扰行为,并通过一揽子培训,让员工参与企业政策和改善计划,在BBC创造一种建立在员工信任基础上的企业文化。经过一年时间,员工为用户创造了更为出色的内容,同时也能持续提供富有成效的工作成果。相比硬件设备的巨额投入,软实力建设成为媒体提升自身应变能力的核心。

劳动力配置计划

BBC 财务运营总监安妮・布尔福德(Anne Bulford)在今年6月19日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过去的数字媒体计划和对以前高级管理者支付遣散费的做法并非很得当,他们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BBC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使工作更为简单、更具创造性。从4月开始,BBC开始执行新的工作方式,使每个人职责更明晰,简化会议流程,有效执行领导决策,精简机构冗员。

BBC不断进行岗位评估,目前其劳动配置分布如下:有80%的员工直接为内容服务,其中32%是记者,27%是编辑,11%是技术支持,系统和运营人员,10%是内容管理包括信息编排人员等。其他20%是市场、法律等管理职能的部门员工。自从2011年10月以来,BBC已经削减了2192个职位,1000名员工自愿离职,458人通过调岗成为长期员工,247人被解聘。2014年,BBC还在继续审核这些部门是否真正为组织产生效益提供了支持。

跨领域合作

过去12个月,BBC的电视、广告和数字战略、技术与研发部门都获得了来自外部伙伴的广泛支持,并在线下触及最大范围的观众。2014年夏天,BBC与英格兰艺术委员会成立了合资公司,从合作初期的试验阶段变为长达三年的数字项目。BBC电视方面与英国国家海洋博物馆在2013年底举行了一系列电影作品展览,新的合作伙伴还有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和国家大剧院等。

新技术演变的背景下,BBC不断探索向观众传送内容的新方式。2014年BBC推出了多种互动娱乐方式,包括电子书和互动视频。比如作为BBC音乐战略的一部分,与YouTube等网站合作制作了BBC playister,这一服务使得观众能够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音乐类型,按需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

共享媒体数据库

BBC的研发部是全台的战略中心,在英国政府技术战略委员会的组织下,研发部自2004年掌管着互联网电子媒体委员会,指导电子媒体的发展,作为欧洲创新企业成员之一发挥着纽带作用,同时也是英国广播协会的领导者和执行者。

BBC研发部在领导层达成共识后成立开放的数据机构。BBC与日本工业标准委员会合作,持续发展调查与研究项目。还在已有公开数据的基础上,为学者和教师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媒体和数据资料。在英国,BBC与英国图书馆和英国电影资料机构持续合作,获得英国音视频资料存档的权利,方便学者、研究人员和学生查找电视影音资料。同时,BBC也扩大数字平台的搜索范围向企业联盟方开放,包括BBC的专属App应用程序。

线上线下培训

如今的BBC为用户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包括电视、广播和互联网在线类项目。因此,在2013年11月,BBC特地为伯明翰员工传送入门级的培训计划,促进人才和技术发展。

同时,为提高BBC部门之间协作的效率。BBC为业绩不佳者提供调岗和工作培训。为了帮助员工面临可能的解雇风险,BBC增加了职业帮助,提供更加方便的在线工具,组织员工参加工作会议,使他们了解自身需求、更好适应职业发展需要。

2013-2014年度,有98%的BBC员工接受了超过4600天的面对面培训和一系列在线培训。BBC学院的网站点击量也有所提升,人们通过网站学习的点击量超过154万次,较去年人数翻番。

篇7

2012年2月,群邑成立了专业移动营销公司mJoule(邑智)。盟博广告公司于2012年搭建的盟博受众平台(MAP)、实力传播2年前成立的非传统传播策划部门Newcast、汉威士媒体集团旗下于2007年成立的明锐互动、安吉斯媒体集团2010年5月重新整合全球数字营销业务形成的“Isobar安索帕”全新的服务架构,都是各家媒介对数字营销大趋势的积极响应。他们各自也都有一些在数字时代取胜的法宝。

据IPG盟博广告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黄浩挺介绍,有些广告公司,尤其是规模大的那些,内部其实有很多看不见的墙,部门之前的沟通不是十分顺畅;而盟博广告内部是扁平化管理模式,而且重视合作的文化,做事很高效,通常大公司5天才能完成的工作,在盟博甚至一个晚上就能做出来。这种反应速度是数字化时代最不可缺的。

“目前我注意到企业在自媒体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一个品牌的官方微博有很多不同的账号,这可能是因为这项工作在企业内部同时由几个部门来负责,而这些部门互相独立、很难形成一个统一的行事准则,这样造成的结果只能是让消费者困惑,企业的自媒体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黄浩挺告诉《广告主》杂志。

实力传播大中华区CEO郑香霖则注意到另外一个现象:实力传播通过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发现,品牌不会无缘无故地免费“获得”媒体,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自发传播品牌的信息,与传统付费媒体的投放是分不开的,而且付费媒体投放越多,免费获得媒体上面的品牌声音就越大。

“很多节目或电视剧,往往都是在电视媒体上形成了一定的关注度,才带动了视频网站的流量和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通过不同的媒体来引爆,是品牌进行数字营销要有的认识。”郑香霖说。

盟博的做法,同样是主张将自媒体放到企业整体的营销组合中进行管理。“很多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自媒体其实是不够信任的”,黄浩挺说,“我们在做策略之前,首先应该设法找到目标消费者感兴趣的媒体,研究各种自有媒体和免费获取的媒体之间是如何彼此促进的,然后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在所有能起到作用的渠道进行投放。”在这个过程中,自媒体是营销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另外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就是人才。黄浩挺一直相信,客户选择公司,不能以其规模、名气为参考,人才是根本。因为每家公司提供的产品、系统、工具是不同的,究其根本,是因为服务团队的素质的差异,专业素质过硬、负责任、以客户利益为导向的队伍,才是好的营销策略诞生的基础。

在数字媒体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领域,既懂营销又懂技术的人才是稀缺的,实力传播的做法是加强对传统媒体领域的优秀人才的培训,他们曾经邀请了7家国内主流互联网公司的专家为员工做培训,而且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员工与他们交流沟通,增强对这些新媒体的认识。

篇8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侧重点;教学实践

数字媒体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专业人才。然而,由于当前该专业的课程泛泛而设,导致与数字媒体相关的软件与理论众多,在教学中,笔者发现,本专业学生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很难掌握如此多的技能,存在的问题是经过一番学习后,门门都若有所知,但是基本上无精于一门可言。试想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学生怎样去尽快适应数字媒体这门变化节奏很快的行业?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提出了两大方向的改革意见。

一、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

在课程设置上一定要有侧重点。一般来讲,国内现在数字媒体专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三维动画、二维动画、影视后期制作、静帧建模技术、空间设计、平面设计。几个专业是系统而全面的大领域。比如三维动画,它的制作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在这个流程下分工要求明确精细。前期部分包括故事原稿、角色原画、分镜头脚本。这里需要有一定戏剧文学修养的人才,以及具备美术手绘能力的设计者等。中期部分包括创建三维模型、材质贴图、制作动画、摄像机灯光、渲染输出。这也是一个十分庞大的体系,流程繁杂,需要建模师、动画师、渲染技师等人才。后期部分就是把整个渲染出来的镜头在后期软件中进行组接,加以特效,这个部分需要有一定制作能力的后期制作人才。所以单单一个三维动画我们就可以看出涉及的面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软件上都有着大量的课程需要开设。同样,其他分支也有着自己的一系列主干课程。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的两年中,发现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专业没有侧重点。简单地认为学生把数字媒体的相关软件或某些公共理论学完就样样都能做了。所以,对专业侧重点的把握是目前数字媒体专业亟须解决的最大问题,只有专业侧重点明确才能更好地为教学实践服务,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才能适应现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的需求。

二、对教学实践的要求

数字媒体是一门创意产业,该专业需要适应时代潮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该专业应以实践为主。主要是两个方面的不同实践。

(1)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实践相结合。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每天都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如果学生一直停留在当前的形势下,那势必毕业后面临着技术落后的问题。同样,缺少实践经验,会面临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实验室项目工作制、校企合作模式、组织项目小组制、职业技术培训等都是目前比较好的教学实践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缩小与社会上新技术的差异,以便学生毕业后即能更好地踏上工作岗位,真正实现专业学习的目的。

篇9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化管理;模块化设计

近年来,长庆油田开始了跨越式大发展,年产油气当量以数百万吨的势头快速增长。为适应油田大发展的新形势,为了更有效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和生产管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长庆油田开始推广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作为长庆油田下属的长庆培训中心,需要紧跟油田发展的步伐,开发长庆油田数字化管理培训课程势在必行。

一、培训对象分析

本次培训的对象为中石油内部的企业员工,他们是川庆钻井公司下属的部分员工,因为工作需要,将转岗为长庆油田公司一线的采油操作员工。由于来自不同单位(有钻井工、井队后勤人员等),人员结构相对复杂,年龄整体偏大,学历起点较低,对油气生产现场了解较少。培训既要稳定这部分转岗员工的情绪,又要对他们进行相关岗位的技能培训,培训难度较大。

二、培训课程定位

将此次转岗员工培养为油田一线采油操作层员工。针对培训对象及培养定位,本次数字化管理课程培训设置,主要以掌握操作层必备的数字化知识为主,课程采用模块教学方式,结合油田现场生产过程,做到与现场高度契合,轻仪器仪表工作原理介绍,重点介绍设备使用方法和安装位置。做到理论和实际有序结合,为学员下厂后能够尽快适应油田数字化工作环境做好铺垫。

三、课程设计思路及模块分析

数字化管理课程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下面对设计的各模块做详细介绍。

1.油田数字化建设目标、思路、原则及组织架构

油田数字化在信息化整体架构上是生产的最前端,以井场、管线、增压点(联合站)等生产基本单元的生产过程监控为主,完成数据的采集、过程监控和动态分析。本模块从介绍数字化和数字化管理概念入手,主要为学员介绍长庆油田采用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以及意义、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目标、思路、原则及组织架构,使培训学员明白长庆推行数字化管理的原因,对长庆数字化建设形成整体性的概念,进而对长庆数字化管理方式产生认同。

2.数据采集系统

在油田数字化系统中是实现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的首要环节。通过给培训学员介绍油田生产前端使用的各种自动控制仪表,重点介绍压力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磁浮子液位计、流量计等仪表的安装位置,简单介绍其工作原理,介绍PLC与RTU的组成及使用,使学员认识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最终达到熟悉油田生产现场使用的仪器仪表的目的。

3.数据传输系统

本模块主要介绍有线传输和无线传输两种数据传输方式以及传输媒介、传输设备。让学员知道油气生产现场采集到的数据是通过何种设备以及何种传输方式进行双向数据通讯的,达到了解传输媒介、认识传输设备、清楚长庆油田基本的组网方式的教学效果。

4.视频监控系统

本模块通过为学员介绍长庆井、站、管线等生产基本单元的生产过程监控,以及油区主要道路设置的电子路卡。教师通过运用动画演示、多媒体等辅助教学手段,调动学员学习兴趣,让学员发现并体验到传统巡井变成电子巡井的优越性,体会到在油区关键路口安装电子路卡后,在可疑车辆进入油区后能进行预警的功能。

5.数字化管理系统

是长庆油田数字化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对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模拟演示,使学员亲身感受到长庆数字化生产管理实现的电子巡井功能、生产过程管理智能化诊断功能和表格自动生成功能。并切身体会到建立全油田统一的生产管理平台的优越性,所达到的强化安全、过程监控、节约(人力)资源和提高效益的目的。

6.数字化场、站建设内容

是指油田数字化井场、增压点内安装的自动控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以及执行控制设备。通过给学员介绍设备名称、安装位置及使用的主要功能,最大程度贴近现场生产过程。通过大量的现场图片、多媒体和视频短片向学员全景展示长庆油田数字化的建设现状。

7.数字化场、站参观学习

由于转岗员工对油气生产现场了解较少,开展数字化井场、增压点的参观学习就尤为重要。长庆培训中心有自己的实训场地,可以进行采油、采气、集输流程工艺的现场实训。让培训学员看到数字化井场、增压点及自动控制设备,对采油流程有更深入的了解,实地体验长庆数字化油田的发展变化,为他们下厂后更快、更好的适应油田数字化的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8.数字化管理新技术

通过给培训学员介绍长庆油田在数字化油田管理上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新技术、新工艺,让学员了解到长庆油田通过不断优化地面工艺流程、优化地面设施、优化管理模式等方式,达到提升工艺过程的监控水平和提升生产管理过程智能化水平的目的,也可以让学员感受到长庆快速发展的步伐,体验到身为“长庆人”的自豪。

四、教学反馈

通过两个多月的教学实践,本课程采用模块教学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紧贴油田生产现场,培训学员学习兴趣浓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学员通过数字化培训学习了解了长庆油田数字化建设现状,认识到数字化在油田生产管理中的重要性,掌握了油田数字化建设的相关知识和信息,为他们下厂后适应油田数字化的新环境奠定了基础。通过培训,学员转变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对长庆数字化管理产生认同感,有利于营造建设长庆数字油田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实践教学 体系构建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a)-0062-02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一个十分具有就业前景的应用型学科。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相当迅猛,社会近些年对高素质的专业设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于是,各大高校争相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此吸引更多对艺术设计工作有热情、有追求的年轻人进校深造。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也因此在各大高校中普及开来,成为了热门专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工作难以展开。如何构建一个健全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成为了各大高校研究探索的热门话题。

1 数字媒体艺术的特点

1.1 多媒体数字化

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形态中包含了各种多媒体技术,并将这些技术整合拼接成艺术创作中的各个不同领域。将艺术数字化能够弥补传统艺术形式的不足,使得艺术更加贴近时代,迎合时代的发展潮流。将艺术创作与现代化科技相融合,还能扩大艺术的创作空间,激发创作者的灵感,使各种不同的艺术特色相互交织在一起,绘制成一副更加缤纷绚丽的画卷,用全新的角度去描绘新的人文精神和艺术审美。

1.2 互动性

数字媒体艺术采用互动性的数字平台,能够方便创作者随时随地修改作品。根据灵感或自身的情感元素对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可以无限添加或删改,随时加入新鲜题材,弥补了传统艺术完成后难以修改的不足。数字媒体艺术能为创作者和欣赏者之间架起一架沟通的桥梁,帮助他们进行角色互换,体现出极强的艺术同一性。在数字媒体艺术中,创作者只是一个引路人,他们为广大参与者搭建起属于他们的舞台,让参与者根据自身的想法构建出自己的创作风格,通过大家的力量丰富艺术作品的内涵。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参与者都体会到了艺术创作的,分享到了作品带给他们的荣誉感。

1.3 虚拟时空性

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为数字媒体艺术创造了无限可能。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我们带入到虚拟时空中,去真实体验现实世界难以光顾的角落。数字媒体能够为现代人真实还原古代人民的生活场面,带领中国人民领略金字塔的雄伟、埃菲尔铁塔的浪漫,带领外国人民饱览我国的大好河山。

2 高校当前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现状

2.1 课程体系的指导思想不明确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板块:技术和艺术。其中技术板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性,艺术板块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艺术素养。众多高校在数字媒体艺术教学中,对两大板块的比例划分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往往是根据各大高校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资源的优劣自行划分。

2.2 招收的学生艺术素养有待提升

一般来说,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多为传媒类大学、艺术类大学和综合性的院校和职校。这些高校在招生的过程中,多数是将理工科学生划分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只有少数学校招收文史类学生。多数高校在招生时不考虑学生的艺术功底和艺术修养,招收的学生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入学前没有受到过专业的艺术培训,艺术基础较为薄弱,难以胜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学习。即便是以技术为划分依据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就业,符合人才市场的需求,但是,缺乏灵魂的艺术作品发展不会长远。所以各大高校在招生时要有针对性,不能一味将技术当成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中心,要注重艺术的培养。

2.3 高校的师资力量有待提高

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在我国的起步较晚,发展不够成熟,使得许多临时开设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高校,一时之间难以找到专门研究该课程的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往往都是临时将从事艺术设计专业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的两股师资力量整合在一起,进行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学。这样一股拼凑而成的教师团队很难给予学生全面的数字媒体艺术知识。他们受到自身专业的影响,在教学中会无意识地将教学重点偏向于从前所教授的专业方向。长此以往,学生难以学到全面系统的知识,对他们的知识构建和能力培养不利。

2.4 学生就业不对口

虽然目前我国对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大部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主要是因为这些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经验,不符合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而且,学校中所学的知识更新慢、不能迎合快速发展的时代要求也成为了广大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不仅如此,许多高校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缺乏明确、长远的教学定位,忽略了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难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3 构建数字媒体艺术实践教学体系的方法

3.1 迎合时展的需要,明确制定教学目标

在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要迎合时展的需求,与时俱进地结合国内外最新的动态,注重教学的时效性,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信息,为他们今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在众多的数字媒体艺术教学知识体系中,高校需要有针对性地对其中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行删减,使教学工作主次分明,确保学生对知识学精学深。在提升学生的知识存储量的同时,还应该重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以这些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合理安排教学课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有针对性,要给所教授的专业一个明确、长远的教学定位,致力于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3.2 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

鉴别一个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劣很大程度上要参考该学校师资水平的高低。由此看来,高校要想提高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学水平,就应该从提高该专业的师资水平做起。高校要及时引进专门研究数字媒体艺术课程的教师,让他们为学生构建一个完整的数字媒体艺术体系,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中的重、难点知识,精准的划分技术与艺术在学习中的比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师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时俱进地跟新自身的知识内容,随时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学内容。高校还可以开设教师培训班,为专业技能和艺术修养不达标的教师提供一个再造平台,通过专业的指导分析帮助他们查漏补缺,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不足之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逐渐提升整个教师团队的综合实力。

3.3 教材的开发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而言,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辅助工具。由于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需要有较高的知识时效性,所以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关键渠道之一的教材就必须要及时更新换代。使教学教材时刻保持前沿性和时代性。高校还可以自行编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教材,以明确的学校定位突出该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编撰的教材更具针对性。由于我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与国外许多国家相比起步较晚,实际教学经验不足,所以高校还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教材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成熟的数字媒体艺术知识,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教材中的可取之处,并适当结合国内的发展形势和特色,争取在教学上与国际接轨。

4 结语

综上所述,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目前我国极度缺乏具有良好艺术修养和专业技能的高素质数字媒体艺术人才,这使得各大高校争相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以此吸引更多对艺术设计工作有热情、有追求的年轻人进校深造。我国的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相当迅猛,这也为我国各大开设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高校提出了挑战。这些高校或多或少都存在课程体系指导思想不明确、入校学生基础艺术素养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要想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各大高校就必须要随时迎合时展的需要,明确制定教学目标;注重校内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提高教师的综合实力;通过多种渠道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材,争取与国际同步。

参考文献

[1] 曹治,郭林森.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0(35):228.

[2] 贺楠,李木子,赵锐.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动画专业教学体系的研究[J].艺术研究,2010(2):134-135.

[3] 王晓芬,陆凯,苑鹏军.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基础课与软件课教学新理念[J].电影评介,2009(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