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学理念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教学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教学理念

篇1

一、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方法,初中语文课堂表现出学生负担重,学习效率低的现象。人类所处的环境对于他发挥各项潜能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和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要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把老师当作朋友,当作合作伙伴,能够耐心地倾听学生的感受和建议,尽量给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敢于说出心里话,敢于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二、从细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模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浅谈如何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理念江西省上犹县水岩希望学校张帆的负担。传统的“题海战术”也许可以取得一时的效果,但却忽略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会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所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注重教学的细节,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将名人趣事引入到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通过将身边熟知的亲身经历引入到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从生活中去发掘语文知识点,向学生展示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明白身边处处都离不开语文,提高学生了解语文探索语文的积极性,更愿意主动学习语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拥有一定的语文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集中表现,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三、注重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涉及面很广泛的课程,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的积累,语感、语文思维、学习方法、写作和阅读理解能力等等。教师要提倡和引导学生更多的利用课外时间,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鼓励学生每天坚持阅读,从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读中达到思想教育的目标,从所阅读的材料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在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普通话对文章进行反复朗读,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不丢字,不加字,不唱读。定期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语的练习,先进行自由讨论,讨论之后,组与组之间派出代表相互评议,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水平。另外,实践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学生在坚持阅读的同时,教师还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练笔,鼓励学生用随笔记录生活和学习中的一点一滴,让学生通过文字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内心的想法,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写作而言,如何观察,如何积累,如何组织语言和词汇,如何进行分析和总结等等,也需要有计划地进行训练,如果老是要求成篇,那就等于要求跳高运动员老是去跳一样,成绩恐怕难以提高。

四、开展各项课外活动,巩固学生的兴趣

浓厚的兴趣,能弥补智能的不足;持久的兴趣,能促成发明和创造。由于初中学生年龄段的特殊性,对任何事物的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对于学习的兴趣更是具有不稳定性,因此,教师要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来巩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演讲比赛、人人参与人人说交流活动等等,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比赛或者交流活动中展现自我,在别人的赞美中感受到一种学有所成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促使学生兴趣的巩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要求我们不断创新,从理念、方式、方法等方面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要敢于改变初中语文教学的传统理念,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启发和引导,让学生敢于在大众面前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从细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阅读和写作,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开展各项演讲比赛等课外活动,巩固学生的兴趣,满足学生对于语文课程的多样化需求。

作者:张帆 单位:江西省上犹县水岩希望学校

【参考文献】

【1】白茵茵.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2】幸智慧.浅谈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篇2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教学理念

前言

实验室初中生物的学习必要的基础之一,它有着其他学科所没有的实践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重视实验对书本知识点或老师观点的验证,老师对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现象讲解都很详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难以独立思考和观察,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传统生物实验教学理念的弊端

生物在初中的教学中,作为一门实验学科,但是却没有受到重视。但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教育部门渐渐的对初中生物的实验课程,也有了新的定义和重视程度的提高。传统的生物实验教学纯粹是为了掌握和巩固老师讲过的一些知识,为了证明老师讲课的正确性。在整个初中生物教学计划中,有的学校由于学校实验条件限制,部分实验器材需要老师自己准备。另外,由于生物实验课有的需要大量的准备工作,例如细胞样本的选取、制备、光学仪器的调试等等需要耗费老师较多的精力,因此有的老师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实验教学,而更愿意将课堂讲解作为主要手段,老师更愿意讲而不愿意做。能不做就不做,既使必须要做也大部分是演示性实验,让学生在课上观察一下而已。真正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比较少,而在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老师往往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等每一个细节都会提前讲一遍,做到让学生有章可循,殊不知这样的实验违背了实验课的初衷,也违背了学生学习的意愿。新课改提倡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渴望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我们要努力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最喜爱的是做实验而不是看实验、听老师讲实验。教师在对待学生实验上不应该吝啬,应该舍得花时间。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的目的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独立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独自思考、创造性的通过实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才是实验的最佳途径。学生唯有亲自参与实验的设计和思考才能真正在实验中有所收获,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①。

二、改变实验教学理念的重要性

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在学习中是占据主导位置的,这就需要广大的教师要转变传统生物教学的理念。教师要学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将成为实验教学的重点。实验教学是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一个过程,是初中生物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生通过生物实验,会对生物这门学科更加了解,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生物的时候,更加的容易一些。实验会使生物教学浅显易懂,并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生尚未成年,天性使然,会对从未接触过的事物感到好奇。因此教师要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展开生物的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理应受到重视,实验它是生物教学中的一部分,有些教师因为觉得实验太麻烦而拒绝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样的观念是不对的。又有的学校,因为设施的不完善,无法让学生通过实验来进行生物的学习,这也要尽快的改进。传统的生物教学知识回归课本,教师讲理论,学生记理论,实验的过程最多是用多媒体放映,这样一来,学生将会没有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亲自动手实践有助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此达到提高生物成绩的效果。由此观之,改变初中生物的实验教学理念的重要性。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应转变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及角色定位,营造充实且具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以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②。

三、改变实验教学理念的策略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题进行教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不可以过分看重自己的业绩而急于求成忽略学生。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定要有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对待学生的学习不可懈怠,不可嫌麻烦。因此,教师要在生物课堂上,让学生亲手进行实验的教学。首先要彻底改变教师的观念,让教师认为实验的重要性,让教师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其次还要让学生也转变观念,学生要对生物提得起兴趣学习,要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要对新鲜事物有冲动性,对学习要有积极性,对于教师,要与其关系相处的融洽,以上因素都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学生能做到以上几点是再好不过的了。再者,学校也要重视生物实验教学,有些农村学校,没有相关的实验设备,应该向村委申请,向政府申请协助,政府方面也应该给予资金的扶持,使学生能用上良好的实验仪器,从而来提高学习的质量,激发学习的兴趣。

结论

综上所述,传统生物实验教学理念应该被淘汰。要彻底的改变教师的传统思想,改变学生对于初中生物学习的认识,改变学校方面的重视程度。另外,政府方面也要扶持贫困的学校。生物实验是学生学习生物的关键因素,是学习生物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使学生学好生物的关键。

【注释】

① 李攀学. 浅析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理念的转变[J]. 教育教学论坛,2012(17).

篇3

【关键词】探究式;初中物理;教学理念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8-224-01

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是指教师让学生围绕一定的研究主题和学习资料,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引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自己寻求答案、结论以及意义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同时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探究式教学理念的应用价值

构建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为了实现物理学科教学的新理念。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总结出事件的意义,整个学习过程,由学生主动参与完成,教师做好辅助指导工作。通过不同的物理探究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维和思想意识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改善以往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全能型、创新型、综合素质高的人才。

二、探究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师生角色互换,让学生成为主导者

在传统教学理念中,教师是主体,是教学的主导者,向学生讲授和灌输知识,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对学生的思维模式和观念具有很大的约束性,没有考虑到让学生自己思考,主动发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构建物理探究教学的方式,要求师生进行角色转换,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和课下的“主持人”、“主导者”。让学生依据教材及相关资料,主动思考和研究,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将课本知识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将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负责引导、鼓励和辅助教学。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以往自行规定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及过程等这些程序,让学生自己来确定。教师应从“确定者”转向为“预定着”,由学生自己创设学习目标,准备探究步骤,不必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加入学生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转换师生角色表现在另一方面就是在评价环节中。以往,教师总是通过考试结果作为评定依据向家长、学生反馈信息,在探究式教学理念中要将老师作为评价的“协助者”而不仅仅是“裁判者”。要积极与学生沟通,培养与学生之间的感情,耐心听学生的意见,为学生营造民主、活泼的学习氛围。

(二)设计实验演示和问题情境

在探究性教学理念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对学生制造学习氛围,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及创造性。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或是设计实验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既获得知识,又领悟到学习的乐趣。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启发性、实用性、趣味性等。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已有知识,积极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基础上,精选知识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问题和准备实验演示。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很明确,不要太过抽象化,避免空洞。下面举例分析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基本模式:提出问题一设置猜想一提出反驳一研究立论

2.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1)提出问题:小球被踢出去后,为什么越滚越慢?

(2)做出猜想:小球脱离脚之后,不再受到脚施加给它的力,速度就会越来越慢直到静止。

(3)提出反驳:用同样的力踢出去同一个球,在水泥地上滚动速度快,滚得远;在草地上滚动的距离比较近。由此可见,摩擦面越光滑球运动的距离越大。如果不存在摩擦,则球永远不会静止停下来。因此,球滚动的越来越慢且在不同条件下滚动的距离不一样,是受到摩擦阻力因素的影响。

(4)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三)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到探究教学的理念,让学生既学到知识,又对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对教学质量会有显著提高。在课堂上和课下都要注重对学生知识学习能力与处理问题的思维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多变换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更大的发挥空间,让学生在科学氛围中对知识进行探究和掌握。在进行物理学科探究式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物理实验的设计思想,尽量简化探究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有时教师要引用一些特例,对特别情况加以说明,加深学生的认识。教师应在探究性教学中大胆尝试创新方式,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新课标下的中学物理课堂更加丰富多彩。

篇4

关键词:初中体育;人文教学理念;意义;策略

初中体育教学不应该是对学生身体锻炼的单纯强调,应该充分的满足学生的身心协同发展。作为一项十分普遍的活动,体育能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进行初中体育教学呢? 本文便重点解析如何在初中体育中更好的应用教学理念。近些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渐提倡,我们也逐步认识到了人文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人性化教学理念也逐步的渗入到了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本文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中人性化渗透的研究具有时代意义。

一、人文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1、人文教学理念的运用是时展变化的需求

新时代赋予了教学领域新的使命,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体育教育也应该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寻求自身的革新与进步,当前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应该与现代社会综合性人才的培养目标相一致,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近些年来,我国教育的全国覆盖度逐年上升,已经逐步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实现了理论教育同实践教育的完美接轨。对于体育教育来说,也应逐步进行观念上的转变,其教学内容也应从目标教育向生活教育过渡,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得人性化的教育理念渗透进入体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实践过程中,一定要关注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充分遵循学生的喜好与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人性化教学理念的应用,是实现素质教育、寻求个性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唯有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

2、人文教学理念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学生是教学的核心主体,也是教育的接受对象,因此,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将学生能力的提升与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当前我国初中学生具有两个普遍的特征。首先,学生本身的个体差异明显,思维方式也较为多元。在这个背景下,就强调了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遵从,通过人性化的教育,能够充分的满足各个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而有效提升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另外,当前我国的初中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具备了较强的自主意识与独立意识,人性化教育理念的渗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实现生活质量、生命质量的优化。

二、 初中体育教学中人文教学理念的渗透策略

1、形成人性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性化指的是,在促进学生进行体育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学习,提升学生们的体质,促进学生在身心发展的前提下,运用人性化的理念使学生们的体育兴趣爱好得到满足,使得学生的个性特点得以充分发挥,帮助学生们培养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及优秀的心理素质,最终寻求学生的综合发展,完成体育学习观念的塑造。由于竞技性思想的影响,我国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重点大多侧重于对教学对象生物性的考量,很大程度的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感受与个性化的需求。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大多是单调枯燥的机械性学习,尽管能够对学生体质体能的提升带来良好的效果,但是却大大压制了学生参与体育的热情与兴趣。因此,想要实现体育教学质量的突破,必须具备人性化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拥有的体育能力与自身生存水平相结合,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2、 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人性化

众所周知,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但是教学是一种双向性的活动,既需要学生的学,也需要老师的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体育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体育教学的人性化发展必须要依托教师自身素质的提升来实现。必须明确,体育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人性化,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格精神的塑造、人文素养的形成以及正确思想观的树立。因此,在推进人文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工作时,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的人性化教育,教师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学术研究能力,还要拥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这是人文教学理念的必然要求。想要推M人文教学理念在教师队伍中的渗透,学校的高层领导要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意识,加大激励机制与培训机制的建设与投入,促进学校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可以定期的组织初中体育教师进行校内外的交流活动,使得体育教师的体育思路得到有效的开拓,能够更好的致力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的教育与培养。体育教师业务素质的人性化,是推进教育事业改革的必由之路。

3、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体系的人性化

教学方法的人性化是体育教学人性化的重要成分。因此,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时,一定要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而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我国体育教学大多沿袭了过去的教学方法,往往依赖于具体体育项目的反复练习,在教师的指导与纠正下完成教学目标。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受到压制。因此,如何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充分满足现阶段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成为近些年来教育领域频繁探讨的问题。在这个前提下,人性化教育理念应运而生,教育方法的人性化更是人性化教育理念的重要成分。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差异化的方法来进行个体化、针对化的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除此之外,当前大多数学校仍在沿用的教学评价体系也不够科学与完善,这种评价体系过于客观,充满了教条主义,仅仅衡量了学生的体育能力,却忽略了学生的阶段性进步过程。人性化的体育理念能够对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进行很好的补充,是的体育教学的评价结果更加科学,有利于提升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初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理念;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习得知识,问题解决能力得到发展,数学思维得到锻炼,认知、情感得到升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并非以成绩论高低,而是以实现自我管理为最终目标。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所花费的时间少,数学教师和学生的负担轻,效率高。在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忽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是通过补课、加课,题海战术等方法,来提高数学学习成绩和升学率,但这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实不可取。

一、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要落实在初中生学习的有效性上,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效率。根据施瓦布的课程理论,初中数学课程是由数学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环境四部分M成:数学知识只有学生在积极的思考和大胆的问题解决中,才能实现经验性的意义建构,转化为自己内在的数学知识;情感态度是在伴随着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反思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的;数学思考和问题解决是以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为动力,以数学知识与技能为应用对象,才能体现他们的真正存在价值。所以,这四个方面是相互依赖、共同促进学生发展,进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内容、课堂环境等是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

1、初中数学教师方面的因素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应具有明确的时间效率观念,把时间尽量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每个学生的学习效率上,这样把数学教师的教学时间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时间结合起来,既加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其次,初中数学教师应具备明确的目标,充分利用课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既定的教学计划。最后,初中数学教师还应与学生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进行教学反馈,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更加主动积极的进行数学学习,以达到提高课堂学习有效性。

2、初中生方面的因素

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思维力和想象力开始逐步提高,成为初中数学有效学习的组成部分。首先,初中生的观察力影响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如果学生能够观察到数学抽象性所具有简单的内在统一,数量关系与空间几何存在对称关系,他们很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从而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其次,初中数学内容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想象力可以把数学抽象理论还原成贴近初中生生活的数学实际,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的使用价值和快乐;最后,学习动机和兴趣也是影响初中数学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在课堂上学习就会感觉到轻松愉快,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效果,从而使学生学习处于一种良性的循环之中。

3、教学内容方面的因素

我国在推行教学改革之后,要求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教学内容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教案就是对教学内容的预设,按照教案教学就是把预设转化为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成为新的课堂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和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这需要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数学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和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应注重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科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引导学生从数学度看待周围的事物,激发数学学习兴趣。最后,初中数学内容还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可以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使学生在对其他学科问题的解决中理解数学的丰富内涵,形成对数学的正确认识。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提高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

数学教育需要通过具体的问题来解释抽象的数学内容,需要从学生所接触到或经历过的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概括为数学概念、运算法则等。初中数学教师需要在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体系,区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使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所侧重,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数学教师还应重视课堂教学反馈,使学生能够及时调整的学习状态,教师才能够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2、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够促进数学知识的学习有效性。在授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力,对于课堂上简单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学生自学的方式进行,以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所以,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学习新知识。

3、营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营造一种支持性的、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表明,情感与认知是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学生在良好情绪下,能取得更好的认知效果。建立安全、愉快、轻松的心理氛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紧张的课堂气氛,会影响到学生的听课效果。国外对课堂心理气氛与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研究,把具有建设性的课堂心理气氛看作是达到课堂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因此,营造良好的数学课堂心理环境可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本研究通过分析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及其对策,为广大的初中数学教师实施有效教学的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指导。但由于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很多因素且相互影响和制约,今后仍需在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徽.改进数学课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篇6

关键词:信息时代 初中音乐 教学理念 教学模式 创新策略

        新世纪,迎来了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大、难度最大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和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新课标》的实施,为初中音乐课程带来了全新的变化。在《新课标》实施之前,长期以来,我国基础音乐教育面临着自身发展的一系列问题,既有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上的问题,也有教学模式上的问题。在多重因素的共同约束下,初中音乐课程很难担当起应该承载的教育责任,学科教育目标也很难落实。

        一 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主要存在的两大问题

        目前我国大多数初中音乐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尚存在诸多不适应时展的问题,主要体现为如下两个方面:

        1.理念——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当前,在我国现行教学体系中,初中音乐教育多被赋予了德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功能,并被片面夸大,而忽视了初中音乐教育应该以美育为其宗旨,是音乐文化素养方面的教育这一基本职能。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音乐教育的外在价值,特别注重知识、技能等非审美的体验,而忽视情感、兴趣、想象、创造等审美体验,种种误区导致初中音乐课程审美性、艺术性缺失,教学理念落后,难以激发学生兴趣。

        2.模式——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难以实现“教学相长”之效

        我国现行中学音乐教育基本沿用了专业音乐教育的模式,虽然教学已经越来越重视师生互动,但是仍以“教授”为主,单纯追求知识与技能,教学模式单调、机械,教学过程枯燥、程式化,而对于乐于接受新事物的初中生而言,这种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难以实现“教学相长”。

        二 信息时代初中音乐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逐渐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将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试验研究相结合,并将研究结果付诸于学校学科教学活动中。同时,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音乐课程的结合,也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物质支持。 

        1.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践行“自助化”教学理念

        构建主义起源于心理学领域,由瑞士日内瓦学派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最先提出于儿童认知发展领域。演变至今,建构主义者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世界、建构世界。笔者认为,要解决当前初中音乐教学中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不利局面;首先要求教育工作者不囿于固有的教学理念,研究、学习并导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并转化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构建主义”学习的环境和课堂条件,让学生通过这种“自助化”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利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环境构建和应用领域。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尝试导入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音乐知识的意义建构的最终目标。在这种模式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促者的作用;教材则作为学生自我构建的对象;媒介成为创设情景,协作、会话的认知工具。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彼此的关系及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创新性的变化。

        2.擅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音乐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是音乐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物质保障。信息化时代,要擅用现代教育技术,改变单一的、教条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摆脱单纯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一方面,可以为实践改革和完善音乐课堂教学创造条件,从而达到优化音乐教学之目的;另一方面,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课程中的结合,也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才能。

        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录音、录像、广播、电视、电影、幻灯、电脑多媒体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光盘、课件等软件,都可以成为初中音乐教学媒体的主流,这些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直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这节课上,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多媒体设备,通过自制的教学课件,将画面与音乐充分结合,情境交融,通过视、听的完美演绎,让学生感受乐曲的意境,并通过关联画面及配文,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乐曲内涵,学生在获得了最大限度的审美体验的同时,也充分读懂了乐曲内涵,体验到了中国古代音乐与相关传统文化那一脉相承的审美情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 结束语

篇7

【关键词】初中地理 生活化教学 生活性应用

传统初中地理教学思想理念注重知识点的灌输过程,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并不能得到全面培养与发展。生活化教学理念则是以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把生活元素融入作为具体手段,提高学生地理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

一、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探究初中地理生活性应用

1.以实用性教学为原则,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应用价值

初中地理教学的要旨在于学生知识掌握与运用的能力得到全面培养,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前提条件。从这一基本方向来看,有效渗透实用性教学理念是教学发展的关键,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内容的认知心理。将地理教学内容中涉及到的相应知识应用部分与具体的实际生活元素的结合,全面引导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的正确认知心理,促使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同的学习心理。推动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的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对教学实用性原则的有效落实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体现初中地理教学在新课标教学背景下所具有的应用价值,满足教学发展的切实需求。

2.以探究能力培养为基础,有效激发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探究式教学在初中各学科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具有较为重要的影响。从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通过实际生活的具体应用,引发出学生相应的问题,同时学生结合教师所提出的生活问题进行思考,而教师针对学生回答问题的具体思路进行正确的引导,为学生学习产生相应的铺垫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探究性教学模式,全面培养学生的知识研究与应用能力行,促使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能够不断提升,让学生充分认识初中地理学科具有的现实性,从而达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的基本目标。

二、立足教学内在价值,满足初中地理教学实用性要求

1.针对教学内容,融入生活性元素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探索性,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但是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方法,并不能对学生学习兴趣产生相应的带动作用。将生活元素进行有效地融入,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生活元素的应用主要体现的不仅仅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更重要的则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及学习态度,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提供了内在推动作用,满足学生学习心理的发展需求。

2.结合生活实际,展现初中地理教学生活化特征

初中地理教学内容的构建的合理性,能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具有潜在的推动作用。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有效填充生活性元素,促使学生能够以实际应用为载体,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过程变得更为直接,并对学生知识学习的切入角度形成有效的启发。这是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知识理解与掌握能力形成直观培养的根本体现,也是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进行引导的关键,为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全面的促进作用,生活化教学理念所具有的功能性同时也能够得到更为深入的挖掘。

3.培养实际运用能力,丰富教学知识生活元素

有效融入生活元素,从客观角度来讲是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具体深化,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生活实用性,提升教学效果。促使教学过程中能够展现出生活实际应用的价值。

三、结语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全面培养的学生知识应用能力。从发展角度来看,学生知识需求特点的不断转变,对实用教学的发展要求不断提升,因此生活化教学理念的研究与探索还应深入研究,从而达到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理念研究与应用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孙婷、李国红. 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J]. 现代教育科学,2013(08).

[2] 范会霞. 打造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发展[J]. 甘肃教育,2013(16).

篇8

关键词:面向全体; 会学;提出问题

G632.4

新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强调的是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即研究性学习。要把这一全新的教学理念带进课堂,指导教学、培养人材,以适应时展的新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理念,对学生、教学工作,教学评价都要有一个新的认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是任何一项教育改革的先导和成功的基本保证。我认为,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从“一刀切”要求到面向全体学生

由于已往的教材比较突出学科的知识体系和中考这一严峻的事实,使得课堂教学往往是按照中考的知识点和能力要求进行,在初一的教学中就从知识和能力上瞄着中考。课堂内外常常是同一要求、同一练习、同一作业、同一评价、同一要求之下必出现一些失去信心,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相当多的学生在浩繁的习题中日夜苦读;同一要求之下,使学生本来具有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像力慢慢地消失。同一要求不是面对全体学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因为面对全体学生的实质是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每个学生都是唯一的,每个学生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以同样的速度,沿着同样的一条路径到达相同的终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要求,不同的求知愿望,教师对他们要有不同的要求,要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W习方式进行学习。教师要为他们的进步、为他们的成功、为他们的发展提供和创造条件,使他们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都能获得一些成就感。不断地获得成就感,能使人对生活持乐观态度,能把艰苦的学习任务变为乐于接受的事情,能使学习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集中,能提高思考问题敏捷程度。中学生自我实现的重要体现就是获得成就感。

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学生健康个性,使学生群体呈现丰富的统一。开放性的新课程形态,使每个学生都有发挥自身特长的机会,平时少言寡语的同学可能做事比较细致,在资料的搜集和整理中可能表现得比其他同学更突出;平时做事莽撞的同学,可能比较敢闯,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他可能在外出时的联络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平时学习成绩落后的同学,可能承受挫折的能力,意志力都比较强,在活动处于困境的时候,他的精神可能对其他同学能够起到一定的鼓舞作用……。这样差异就不会被教师当作令人头疼的事,而是当作一种财富和底蕴。

因此,新课程形态下,需要教师能够面对个体差异,教学过程就能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教学氛围。学生和教师都处于愉快状态,很容易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广泛的交流,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帮助学生从各种信息中提取有用成分,鼓励学生大胆实践,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使教学过程呈现良性循环状态。

二、从“教会学生”到“学生会学”

如何使学生能够适应知识更新速度之快的未来社会呢?最好的方法,也是根本性的方法,就是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一定数量的必要知识并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的学习,不仅使学生学会了这些知识,更重要的是从中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学会知识与会学知识虽仅是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含义却很深刻。科学家劳厄说:“重要的不是获得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教育无非是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遗忘掉的时候,所剩下来的东西。”“所剩下的东西”其中必然有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甚至是现在,很多教师非常好心,总是尽自己最大努力在课堂上把要向学生介绍的概念和规律、列举的典型例题,运用概念和规律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的问题讲全、讲细、讲深、讲透、讲到位。一些教师为了争取时间而替学生做、替学生说、替学生小结甚至替学生想,有的教师把学生思维上的难点,讲的清晰透彻,天衣无缝。以上做法如果认为教师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学生仅是知识的接受者,则效率可能不低。但是若把学生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发展的主体,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则以上做法值得深思,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不利于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要让学生从学会知识到会学知识,必须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

而研究性学习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力图让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知识发展的过程。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独立思考,加工内化、知识重组、用中活化的经历。这样必须给学生一定时间和空间,表面上看可能会不“高效”,但从发展的角度,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角度看却是“高效”的。其实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再多,也跟不上知识更新的速度,只有使学生具有会学知识的能力,才能享用终身,才适应未来的学习化社会。教师今天的教,是为了将来的不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会学知识的能力。

三、从会“解决问题”到能“提出问题”

篇9

【关键词】教学理念; 学习氛围 ;课程设计; 实践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就必须让学生学会自主独立的学习,而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重视学生自主学习对课堂教学的良好作用。当代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边缘化、综合化的趋势,知识的整合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整体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必须加强整合,向综合化道路迈进。提高初中生语文学科素质,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态度,教师就必须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空间,在教学中让学生多思考、提前思考、积极思考。摒弃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导讲解,师生共同探讨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以往的语文教学许多教师总认为,学生的提前学习和教师的课堂讲解差别并不,其实学生在教师讲解前学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书本教材,进入学习预热阶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获得一定的知识积累,再通过教师的讲解,可以有一个比较与补充,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就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给予学生自主学习和提前预习的空间。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艺术手法,包括穿插艺术,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往往形不成一个整体氛围。

学校应鼓励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并把它制度化,适时地进行教学效果评估,以整体推进语文教学水平。

二、教师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教师是推进语文课程改革的主要动力和实践者,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必须与时俱进,积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把握课改的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是“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这种理念的发展变化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提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其二是注重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个性发展,尤其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注重学生的“学”,其次才是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这样才能更好的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

三、学前规划课程设计,注重启发性的发问

教师、学生、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三者应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目前而言,我国的初中语文教材仍旧偏重“言”的功能,既重视理论性的语言知识、记忆性内容较多。所以,教师应在课程进行之前,以教学大纲为指导,根据现实环境来科学规划课程设计,由表及里地阐发语文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应结合课文内容,首先带领学生们掌握其中的基础知识,继而再将之上升到一定的思想高度。

这种“文本解读――精神引导”的教学模式将有利于开掘教材的深度,使语文课程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提升人文素养的契机。教师在课程设计过程中,要平衡形式与思想性的比重,既关注学生的语文操作能力,也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等精神素养。

提问环节是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的重要形式,让教学知识在教师与学生之间顺畅地传递并反馈。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提问环节,做到基础性与开放性的统一,以便及时巩固学习成果并升华教学知识。这些提问中既包含关于形式方面的问题,也有关于思想内涵方面的问题,重在启发学生对形式与内涵的双层思考,由此完成“言”与“意”的合一。

篇10

【关键词】初中体育;人性化教学理念;问题;对策

体育活动是人类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活动,是促进人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举措。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体育锻炼对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体育教学,改变传统忽视体育重要性,忽视体育教学的现状,全面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人性化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改变传统教师体育教学的思维和对策,让学生形成系统化和人性化的体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发展,实现良好的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一、传统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体育科目作为名副其实的“副科”,在初中阶段的教学中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对于一些地方的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教师的体育教学无非是一个让学生自由活动的环节,教师没有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而学生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如一些不喜欢体育锻炼的学生,趁机就找地方休息,焊没有进行体育锻炼;而部分学生,则是长期进行某一项体育运用。久而久之,这样的教学难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难以实现良好的初中体育教学效果。因此,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重视体育教学活动,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积极意义,重视体育教学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二、人性化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的意义

从根本上讲,人性化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具有很多积极的意义:

1.人性化教学理念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人性化教学理念的运用,要求教师的课堂教学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现状,重视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重视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重视体育活动的青春和活力。在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初中体育不再是教师和学生心目中的副科,而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课程,因此,人性化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有利于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2.人性化教学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相比较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而言,教师对体育课程的不重视,直接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一些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由于本身对体育锻炼不热爱,加上教师的不管不问,使得学生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影响了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人性化教学理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要求教师关注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关注每一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这样的教学方式,将有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实现良好的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人性化教学理念运用的对策

针对当前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笔者认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结合人性化的教学理念,重视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

1.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

在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避免传统“一锅端、一锅煮”的体育教学现状,避免教师凭借自己的喜好进行体育教学的现状,而是将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式的选择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重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不同的学生对体育的爱好是不同的,就拿男生和女生来讲,男生一般都喜欢一些球类运动,而女生则偏爱一些柔性的运动。因此,在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教师的教学应当具有针对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针对学生兴趣爱好的不同,将学生分为几个兴趣小组,每一个兴趣小组可以在体育活动中进行自己喜爱的运用项目,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热情的提升。

2.不断创新体育活动的方式

在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初中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不断创新体育活动的形式,促进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例如,跑步项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让学生进行干巴巴的跑步,没有任何的创新,学生每次跑完,都累得气喘吁吁。在这个项目中,如果教师将跑步改成接力赛,也许效果就不一样了。通过接力赛的方式让学生完成跑步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会感受到其乐无穷,且整个教学过程都充满欢声笑语,学生跑完也不觉得累。这就是一个教学理念转变的 过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类似的改革和创新,实现良好的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3.不断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

一直以来,学校对于初中体育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都是将体育教师的技能运用作为重要的考核标准。在人性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之下,学校在选拔和培训体育教师的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教师的体育技能,要需要强化教师人文素养。只有教师的人文素养提升了,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才会将一些人文的教学理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技能,实现良好的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4.重视教学反思和评价

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人性化教学理念的运用,要求教师重视教学的反思和评价。教师对自己课堂教学的反思,有利于让教师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积极的改革和创新,以人性化教学理念为指导,实现良好的初中体育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体育运用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有效途径。初中体育教师应当认真分析自己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人性化教学的思想和理念,不断创新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实现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彭广荣.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困境探究[J].知识经济,2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