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素质培养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文素质培养,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几年,通过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素质培养的各项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受到了系统的教育、增长了各方面的才干、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学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有了实质性的提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的认可,学生的就业渠道得以广泛开辟,就业率大幅提高。
1 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如果语言不能发展,思维的内容也不会得到有效的表述,思维的内容也会贫乏,缺少多样化。思维能力的显现,主要表现在语言表达水平的高低上。斯大林曾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通过“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协会”开展了一系列训练活动。在活动中指导教师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在设定交际情境的条件下,对同一话题让每个参加者展开讨论,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教师逐一点评。这样,学生据事言理和据理说事等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他们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都有所增强,口语表达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口语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书面语言能力的增强。学生由原来的畏惧写作,变成敢于并乐于写作,使其包括应用文写作在内的各种文体写作能力都有所增强。学生由原来的片面单一的角度认识问题,学会了全面客观看问题的思维方式方法。
2 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有所增强
我们在开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始终强调责任意识,教育他们认识到: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社会负责,才能成为有用之才,责任感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础。对自己负责,具体体现就是竭尽所能来提高素质;对家庭负责,不做对不起父母的事情;对社会负责,就是要积极参加各种有益于社会的实践活动。2008年四川地震后,学生自发组织,踊跃向灾区捐款捐物,受到媒体关注,得到好评;学生自发组织了爱护环境小组,义务清扫垃圾,美化了校园和社区环境,得到社区的嘉奖;帮助患白血病的同学筹款,扶贫济困,关爱他人,增进了同学情义;参加政府和社会团体组织的各项比赛,克服各种困难,在强手如林的竞赛中勇当先锋、力拔头筹,扩大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为他们毕业后很快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得以确立
我院的各种社团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团队,活动中既有竞争,又有协作。竞争是个人自我完善、提高的机制和途径,协作是团队取胜的前提和条件。我们贯彻孔子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思想, 实行“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于此观之,可以见天理之周流而无间矣。状仁之体,莫切于此。”在社团内形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良好氛围。团队协作精神是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方面,也是其人格魅力的体现,更是适应社会的条件。
4 学生专业能力不断增强
学院学生社团自成立以来,吸引了大量学生参加,在相关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补充专业知识的同时锻炼了学生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果。2009年我省“专升本”考试,我院报名181人,录取101人,录取率为56%;个人最高分为149分,全省第一。我院无论是录取率,还是最高分,都是历年最好的!对于我院而言,高职生“专升本”属于应届毕业生另一种形式的就业,对学生而言,也是人生的另一种选择。有梦想就了不起,有勇气就会有奇迹。做到升学有路,就业有望。
5 学生的就业率大幅度提高
通过持久、创新、严谨的综合素质培养,促进了学生各方面的进步,在学生的学习、技能发展和就业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近几年,大庆职业学院的学生参加省、市的各种比赛都取得很好的成绩。2002年在“大庆市首届大学生辩论赛”上力挫多所本科院校的学生代表队,获得冠军;2003年在全省“大学生知识竞赛”中,获得亚军;2007年在哈尔滨“世界冬季大学生运动会”冰雪使者选拔中,击败众多本科院校的选手,我院的一名同学荣幸地成为16名“冰雪使者”之一;2009年在大庆市环保演讲比赛中,获得亚军;学院连续多年取得了全省大学生文艺汇演第一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源于“文学鉴赏”等人文素质教育课程的开设,以及“大学生表达能力训练协会”指导老师的系统辅导训练,使得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2008年,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超过了 94%。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它是长期积淀、常抓不懈的结果。概括起来,其决定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素质教育,为素质教育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二是团委主抓,责任明确、措施到位;三是指导教师选择正确,保证了素质教育活动的高水平开展。
参考文献
[1]刘明涛,王莹华. 试析当前高职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4)
篇2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二、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旅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篇3
【摘要】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对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明确了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提出了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为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
Study on humanistic of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PENG Xin-hua,WANG Qiu-yue
【Abstract】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rain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edical education, through the humanistic quality of training analysis of the status about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clearly the meaning of humanistic about training of vocational college nursing students , raised the quality of vocational training nursing students in the way human,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o develop human qualiti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 university student; humanistic
培养全面发展的高职高专学生应该是综合性、学术性和人文性的“三位一体” [1]。在如今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医学生的培养应该更加重视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统一,所以医学生,特别是护理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医学知识,还应掌握心理学、美学、礼仪与沟通等相关的人文科学知识,这就要求要不断加强对高职高专护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这是未来社会医学生培养的方向,也是护理职业发展的需要。
1我国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现状
1.1 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还需加强 :人文素质是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在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人格、气质和修养方面的内化[2],同时也包括文化素质,即语言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等,表现为一个的人格、气质、修养。但目前在高等护理教育中,存在着重视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社会科学、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使有的学生偏科严重,只重视医疗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愿意上有关的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等课程,由于受社会大环境不良影响,还有的学生对未来产生疑惑,精神生活空虚,生活品位较低,相信迷信。有的则沉迷网络,流连在虚幻的中,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情况有悖于当代医学发展趋势,所以护理学院的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环节需要更加得到重视。
1.2政治理论学习缺乏,时代气息不强:在校的护生普遍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医学书”,对政治的敏感和关心程度不够。据调查分析,多数护生平时对政治理论学习之类的活动缺乏兴趣,因而,政治敏感性不强,很难掌握时展主潮流,时代信息不强。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集体主义精神、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相对较差[3]。
1.3因高校扩招,使在校护生整体素质下降:很多护生的文、史、哲知识匮乏,知识面也非常狭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医学论文、病历、处方、护理病志及至一般日常应用文的书写能力等都很差,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字迹难看等。在护理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理解和与老师沟通的问题,这都将影响今后的今后的医疗护理行为。
2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意义
2.1护生今后从事的职业特点需要人文素质:现今人类对健康需求的迫切,已使护理工作不仅局限在减轻患者痛苦、治疗疾病上,护士还充当着健康知识的宣传者,疾病护理的计划者、管理者,医患之间的协调者以及促进全民健康的指导者等角色。护士要适应这种新形势的变化,就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 扎实的文化基础, 精湛的护理技术, 坚韧不拔的心理品质, 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勇于创新、不进取的综合素质, 而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护生综合素质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护士角色的转变,职业特点的更新对护生的知识结构和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要求进一步加强护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提高护生的人文素质水平。
2.2高职高专的办学特点需要护生具备人文素质:高职高校办学主要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复合型人才,护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多的是学习理论和实践技能,人文素质有所忽视,为了使高职高专护生全面发展,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环境,应加强在校期间对高职高专护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教育。
2.3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有利于护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人文素质的培养对护生业务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有助于护生理解护理专业知识, 掌握护理专业技能, 对专业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浓厚兴趣, 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护生身心素质发展的基础, 护生通过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一方面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懂得生命的存在及其价值, 从而爱惜生命; 另一方面使自身的精神境界得以提高, 从而产生为人类的健康而奋斗的顽强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这种毅力和精神正是可贵的心理品质,所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身心素质必须有人文素质作支撑。[2]
3高职高专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3.1构建优质的人文教育师资队伍。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自身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在教学过程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形成有潜移默化地影响。组建结构合理的人文学科教师队伍,通过整合校内资源和引进校外组素质教育人才梯队;鼓励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的教师参与相关人文课教学;现有人文课教师通过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培训和深入医院体验生活等方式建立医文相融的知识结构,成为具有交叉学科学术能力的教师。同时,辅导员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适当吸收人文学科背景教师(如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加入,发挥学科优势,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精神教育,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润物无声”的作用。
3.2加强护生的人文学科和教学建设:要加强学科建设,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体系。使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进入课程体系,渗透在学生学习、生活、实践中,逐步建立起系统的、具有医学特色的人文素质培养评价体系。课程设置上,必须开设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文、史、哲等人文课程,以培养护生基本人文素质的逻辑思维;同时开设与医学直接相联系、交叉的医学人文素质课程如: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课程,为护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使医学人文精神作为一个整体融入护生的生活和医疗理念中。而且,课程内容应体现出医学专业的特点,符合医学人才培养的规律。应寓人文精神于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医学与人文学科的内在联系,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恰当涉及医疗理论和实践中的相关问题如医疗改革、医患关系问题、安乐死、卫生资源分配等,使人文课教学和医疗实践结合,使护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3.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环境:人文素质的培养不能只靠文化知识来填补, 还需营造一个人文氛围。校园文化是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影响因子,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和影响力量。积极引导护生针对性阅读一些历史、文学书籍, 利用每年庆祝“5.12”国际护士节之际,对大学生的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并积极开展以“人环境健康护理”为主题内容的各项活动,如心理法律等方面讲座、护士礼仪展示个人才艺表演医学知识竞赛等,把人文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隐性课程中,建立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拓宽人文素质培养的渠道, 营造出浓郁的人文氛围, 使护生的人文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3.4注重提高护生的基本能力:按照人文素质的内容,通过讲、写、听、说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口语表达能力,为整体护理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处理一些具体的案例及同学们身边发生的矛盾,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思维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使她们在矛盾的冲突中寻找共识,使她们学会沟通,学会做人,学会处世。通过建立悄悄话信箱、心理健康教育园地、心理咨询室,开通热线电话,促进她们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使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心理健康适应能力都得到培养训练,使其适应新形势下的护理工作。
3.5利用实习教学医院加强护生在实践中的人文素质培养:高职高专的护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医院实践学习,所以学校应该很好的与医院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利用医院现有的资源,在日常的临床实践过程中对护生进行详细指导、教育,培养其人文素质,最终达到实践育人,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目的。
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 护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它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发展和探索方法。将人文教育渗入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培养优秀的护理人才,以适应新时期人们对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心理与生理的双重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华平,赖平.浅论新形势下的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2):24-26.
[2] 蔡雅谷,护生的人文知识教育,中等医学教育,1998,16(10):35
篇4
护理模式经过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阶段,发展到以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护理工作包括功能制护理―责任制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人的基本需求理论为依据,以护理程序为框架,以病人为中心实施的有计划的心身护理。使护理工作从单纯的技术操作扩展到根据病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诸因素对疾病和康复的影响,制定护理内容;使护理工作从被动执行医嘱转变成主动、全面、系统地了解病人的整体状况,根据病人需求设计护理程序。医生与护士不再是主、助关系,而是共同为恢复病人健康而努力的合作关系。总之,护理工作开始由护理“病”转向护理“人”。
整体护理要求护士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修养,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及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崇高职业道德。护理工作中,护士必须善于接触与评估病人,及时发现护理问题,正确做出护理诊断,制订处理方案,实施护理评价。为了适应护理模式转变的需求,加强护士的人文素质教育,早在1994年卫生部就开始护理服务模式与护理教育的改革与试点。自1996年以来先后召开了一系列护理教育改革工作会,制订了以整体护理为核心的《四年制中等护理专业教学计划》,按整体护理的要求优化课程结构,突出护理专业特征,精简和压缩传统生物医学基础课程,加大人文社会科学课程的比重。如增加了《护理心理学》、《英语》、《护理学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的学时;新开设了《营养与膳食》、《卫生保健》、《人际沟通》、《社会学基础》、《老年护理学》等课程。主要特色是“突出护理、注重整体、加强人文、体现社区”,使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护理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全面发展
通过人文教育,提升人的政治素质,开拓专业素质,扩充文化素质,奠定心理素质。通过人文教育,培养富有个性和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个体,丰富个体的精神品质与文化内涵;引导受教育者对人类、社会、他人、自我的各种问题与价值具有感悟和理解,通过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形成以人格精神发展的目标,以知识、经验、品质、能力、智慧为特征的现代人。中国传统教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世纪,科技发展了,掌握科技的人的素质至关重要。需要一种由强烈的爱国精神、民族精神激发出的创造激情;需要多种知识整合形成的创造能力等。同时,高科技发展需要人的理智驾驭。1988年,约2/3的诺贝尔奖得主云集巴黎开会时,会议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则必须回首2500年前孔子的智慧”。在促进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大力倡导“仁者爱人”,即爱这个社会,爱自己的民族,爱自己的地球。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正是为了塑造新一代高科技、高素质、有知识、有文化的专门人才的重要措施。
二、人文教育的作用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本质上应该是这样一种教育,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运用人类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文化内化和个体发展,培养学生求真、向善、趋美的人文精神和健全人格。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认识人本身,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感悟人的本质,认识人的使命,追求人的终极目标。因此,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培养人文精神。人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人的价值正是在与他人、群体、社会的关系中得以实现的。如果说科学教育教会青年如何做事,那么人文素质教育是教会青年如何做人,这个大写的“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我国几千年文化遗产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高尚民族气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无不渗透着博大的人文情怀。继承这些优秀的文化遗产,以此教育青年一代,是弘扬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人文精神的特点在于它的整合性、感召性和启发性
要使人文教育真正在培养和提高护生人文素质,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方面起重要促进作用,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育观念。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以新的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系统进行护理服务和护理管理。现代护理观要求护理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超越为技术社会生产人才的广义教育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超越狭窄的专门知识教育目标,注重教育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真正以人为本,以普通教育奠定基础,以人文教育发展人格,以专业教育提供知识和技能,并使三者得以整合,培养以品德为根本、以能力为基础的具有主体人格和智慧的新一代护理专业人才。
2.改革教学方法。人文素质教育不以掌握知识为目的,但人文精神的塑造必须以知识为基础,学生在求知过程中发展主体精神,使人的能力得以拓展。由知识而经验,由经验而智慧,由智慧而德性,最后转化为专业整体能力。因此,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仅靠增设人文课程是不够的,而且受护生时间、精力和学校办学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增开许多课程。所以,应把人文教育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人文教育渗透到各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专业课程中的人文教育因素,发挥人文教育功能。
3.营造人文氛围。根据人文教育的感召性和启发性特点,如果知识对人文素质培养与提高起到基础作用,那么积极的生活积累,良好的环境熏陶,健康的行为养成,则是塑造人文精神的关键。学校应该在校园文化、环境等方面体现一种精神文化与崇高品质,渗透尊重知识、尊重生活、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一个政治氛围健康、文化氛围浓郁、科学氛围活跃的校园环境,对学生必将产生潜移默化的、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篇5
关键词:军校学员 人文素质 培养
人文素质教育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一块基石,军人的人文素质高低决定着军队的战斗力和战斗精神,人文素质极高的军人,必定有着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仰、高尚的情操以及对国家社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军队也必定有着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强大战斗力。因此,加强军校学员人文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有利于贴近实战实现强军目标,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一.对军校学员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1.顺应了世界军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大力加强军校学员的人文素质教育,是时展的要求,是当今世界军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美国军事教学理念认为,加强人文教育课程建设是军校的重要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保证学生毕业后具有正确领会上级意图的能力、自觉的凝聚力以及敏捷的思维能力;培育学生有一种对个人、对社会、对军队、对国家的责任感,成为社会、军队、国家创新的推动者。[1]美国历史最悠久的军事学院西点军校是这么定位自己的:“今天,西点首先是一所人文学院,她以变革的学问为中心”[2],并据此定位设计教学思路,出台各项措施且严格执行。近年来,俄军对人文教育的关注度也逐年提高,积极加强军队人文教育,将其视为战斗力生成转化的基础和动力。当前,我军也认识到人文教育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基石,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不少军事院校的新课程目录里,都不约而同的开设了更多的人文素质教育类课程,顺应了世界军事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势所趋。
2.适应了新军革时期对人才素质的需求
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敌我双方的较量将主要表现为人才的较量,不管武器装备多么先进,要想在瞬息万变、艰苦又复杂的战场中占取先机,夺取胜利,起决定因素的是人,知识、能力和素质将成为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培养能打仗打胜仗高素质军事人才是我军建设最重要、最关键、最紧迫的战略任务。高素质军事人才乃是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才,具体说来,应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军事专业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根本,科学文化知识是基础。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的参与,它是推动素质教育,完善军事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转变“重专业轻人文”的落后观念,有利于学员们广泛吸收专业领域之外的人文学科知识,从而适应了培养既有过硬的军政素质、精深的专业知识,又有扎实的文化功底的高素质军事人才的目标。
二.军校学员实施人文素质培养的模式
1.牢固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理念
在世界新军革时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流。当今世界一流军事名校都树立起了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比如,在西点军校32门必修核心课程中,人文社科课程占41.1%,这其中包括宪法、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外语、历史、文学、国际关系、军事历史、军法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人文素质。在世界新军革背景下,在院校教育转型进程中,我军军队院校必须牢固树立人文素质教育理念。首先要确立人文类学科在学科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改变其在军事院校作为边缘学科的尴尬现状,明确军事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认识到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重要内容的,注重学员人格的完善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次,对军校学员人文素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人文知识的传授上,还要注重培养学员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使学员成为既具有科学素质,又具备人文素养;既会做事,又会做人,综合素质全面协调发展,以适应军队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迫切需要。
2.完善人文素质培养课程体系
我国的军事院校,多以理工科为主,受传统功利性教育理念影响,人文学科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地位不高,往往被看作专业课程之外的扩展学员兴趣的辅助课程,长期不受重视。因此,要培养、提高军校学员的人文素质,在人才培养顶层设计过程中,就要把人文素质作为一个重要的能力素质模块,从思想政治、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构建分层次、渐进式人文课程体系,通过必修课、选修课、自修课等形式组织教学,为学员系统学习人文知识奠定基础。要注重学员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认知能力的培养,根据学员能力生成需求针对性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首先,逐步增设不同类型的人文类课程,如文学、历史文化、美学、实用操作类等,不断扩大人文课程涵盖的范围和内容,构建起一套完整、系统的人文课程体系。其次,逐步提高人文类课程的比重,适当增加人文社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门类和学时。目前,许多军事院校仅仅零散开设了《大学语文》、《中国传统文化》等几门人文课程,学时也少得可怜,必修课《大学语文》只有40学时,一个学期即可讲授完毕,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只有20个学时。课内学时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绝大部分的教学内容都只能浅尝辄止,没有足够的时间引导学员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因此,要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培养学员的人文精神,必须适当增加人文社科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门类和学时,从上而下,厘清认识,真正重视人文课程。
3.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
第一课堂教学是人文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我们不能把它做为唯一的课堂,还应该把人文素质教育拓展到第二课堂,注重课外的熏陶和培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提高学员人文素质。如举办人文知识、传统文化讲座,传播优秀文化,启迪人生智慧,使学员领悟到优秀文化的精髓,并最终内化为个人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举办大型人文活动,如辩论赛、卡拉OK比赛、话剧节、诗歌朗诵会等人文活动。丰富多彩的人文活动,给学员们提供了演绎青春、展示自我、锻炼自我、交流思想的宝贵平台。学员通过参加人文活动实践,在思想上得到净化、在情感上受到陶冶,增强了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增强了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成立人文社团,如创立文学社、话剧社、碟影工作室等等,学员全凭兴趣自由选择加入,一旦加入,就成为社团的主人,各司其职,负责社团的日常活动、大型活动的策划、开展、宣传,负责对外协调、交流、联谊等等具体事宜,社团的发展壮大与每一个成员的付出息息相关。通过参加社团的组织、管理,既可以提高学员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又可以实实在在的提高学员的表演创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平面设计能力、视频制作能力,还可以为学员未来走上第一任职岗位的做人、做事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文化底蕴。
4.提高军校教员的人文素养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3]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要提高军校学员的人文素质,关键得看师资队伍的素质,这就要求军校教员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水平的教学能力,还要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和较高的人文素养。但是,目前军事院校中教员的人文素养参差不齐,教学的方式方法比较单一,只注重课内人文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员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要提高军校学员的素养,首先就要提高教员的人文素养,培育大学教员的人文情怀。在军校人文课教员中要倡导人文精神。教员要以良好道德品质、高度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引导学员关注人的生命、人类生存的价值、意义,引导学员形成积极向上、健康完善的人格,使学员成为全面协调发展的人。要积极鼓励人文课教员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通过送学、培训等渠道,拓展教员人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增加教员的人文底蕴和人文修养,不断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教员应摸清人文素质教育的新形势、新情况、新特点、新方法,改变过去一家之言满堂灌的教学模式,结合军校学员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更加科学、更加生动的方式提高学员自主学习人文课程的热情和兴趣,从而解决军校学员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匮乏等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本亮.人文教育:战斗力生成的一块基石[N].报,2012.05.07.
[2]郭英剑.美国三大军事院校中的人文教育[N].科学时报,2010.8.17
篇6
(一)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中的“人文”是在古代人文学科概念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我国文化传统中,有关诗书礼乐之类的典章制度、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叫“人文”。现代的“人文”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概括来说,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医学人文素质主要指医学生通过人文知识积累、医学人文精神教育和医学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基本的、稳定的素质。包括医学生应具备的医学人文知识和医学人文精神内化在人的身心所特有的思想、修养、品格和气质等。在医疗活动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誉为“仁爱之士”。中国传统医学人文教育要求医者同情病人、关爱病人和帮助病人。现代医学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医学与人文相互渗透、融合,科学最终是为人服务的科学,它与人的生命、健康、幸福、安危息息相关,这就需要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培养适合人文的发展的和谐文化环境,同时也是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精神形成的过程。因此,人文素质是通过人们不断学习、实践,并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对事物的认知转化为一种精神,形成相对稳定的品质,并将这种精神用于自己的生活、工作中。
(二)人文素质培养的途径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很多学者对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和探讨,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这一问题上,几乎无一例外地持肯定的态度。很多学者专家针对当今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与出现的问题,对人文的素质培养提出了很多建议:科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在教学模式上从侧重于教师的教转向注重学生的学,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向以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等,这些理论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现代著名教育理论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指出,没有人文教育的技术教育是不完备的,而没有技术教育就没有人文教育。
1.发挥人文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1)调整人文社科类课程。
人文素质的提升主要来自于课堂教学,来自于人文课程的设置。有关研究表明,国内院校的人文社科类课程学时大约占总学时的8%左右,与西方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如美国和德国医学院校人文类课程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了20%~25%,而英国和日本也达到了10%~15%[2]。我校设有人文社科部,开设人文素质相关的课程。但是人文课程科目设置较少,不能满足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要求,加之教师人数不足,满足不了开设相关类课程的选修课需求。因此要加强人文社科类课程设置,增加人文课程的学时数,补充人文课的师资力量,丰富课程内容,开发特色教材,在课程内容构建上,突出适用性和实用性。根据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需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和职业能力的需要,开发多样化、系列化、立体化的适用教材和课程,转变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教学[3]。如开展讨论式学习、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听报告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索知识。通过实践将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融合,在实践中体会理论知识,将医学人文精神融入其中,例如服务于各种福利院、参加义诊、参加社区卫生保健和健康知识下乡等活动,可以使学生真正领会人文知识的含义,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其审美情趣,使其产生丰富的人文情感,促进其人文知识向人文精神的升华、转化。
(2)加强政治课的思想教育的主导作用。
“两课”是学生思想教育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课程,因此上好政治课是学生形精神的重要方面。这不仅需要教师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也需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做学生思想与人生的引路人。在政治课中,还应开设与医学教育密切相关的社会医学、医学哲学、医学社会学、卫生法学、卫生经济学等课程。此外,政治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枯燥的理论说教变成形象生动的指导课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政治课程应有的教育功能。
2.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
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不仅是人文类课程教师的责任,也是全体教师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增添更多的人文情怀,在授课中渗透人文思想、人文精神。我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课堂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引入各个学科中,这也恰恰体现了医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比如,在解剖学的教学中渗透美学思想,在中医理论的教学中渗透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在各种不同学科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的内容。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情感的陶冶、境界的提升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的软硬件建设。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人师表的育人风范,教给学生的是他们未来需要的;学校倡导的办学理念,即:人才培养模式(技能+特长)×态度;自然景观的耳濡目染,即使草木瓦石的摆放都要融入人精神文化的内涵,彰显人文情怀,使学生能够随时受到人文精神的启迪,感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如在楼外的公共场所竖立医学泰斗李时珍、孙思邈、华佗等的塑像,在楼里的走廊上张贴名医的简介、科学奥妙、书画、名言警句等。另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人文知识讲座、艺术周、演讲比赛,举办读书会,开展各种专业沙龙等,营造多层面的校园文化。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人文素质的提升不仅仅是人文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尤其是人文精神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活动将其理论知识转化为外在体验,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也就是说人文知识要转化为人文精神,需要内化的过程。因此,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生活,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如通过课间见习、假期社会调研、临床实践等,接受社会实践的锤炼,体验人文精神的意义和道德的力量,增添社会的正能量,提高自身的行为修养,培养社会责任感,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时代精神,以促进医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另外,在学生社团活动、运动会、艺术周等活动中注意培养大学生的沟通技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合作精神和应变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二、结语
篇7
[关键词] 高等护生;人文;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8(c)-123-02
高等护生人文素质培养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医学人文精神与医学科学精神融合是社会化医学行为的必然要求。医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人文精神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这种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的始终, 在整个医学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对护理学院学生至关重要。
1提出问题的依据
当前,我国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加强人文素质培养,推进医学生的全面发展已成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共同目标。现代医学科技发展的深度、广度、交叉度、转化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对我们如何应对挑战,给医学生构造一个什么样的知识平台,提出了一个既重要又紧迫的课题。 国家“十一五”规划发展战略已经明确,将生命科学作为优先、重点发展的专业领域。而医学是生命科学主要的研究和服务领域,所以医学和生命科学都面临着范围与结构的调整,其包含的范围更广,医学向其他学科渗透及其他学科向医学渗透的趋向愈发明显,边界更加模糊。因此对高等医学教育的定位和范围、结构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都提出了很多新的重要的课题。 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十一五规划”和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需要以及从人才培养的学科范围、产业结构调整及国家经济的发展等诸方面,也均对我们高等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医患、护患关系紧张, 医疗纠纷增多,医患、护患冲突时有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医学教育中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现代医学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懂得生物医疗护理知识,也必须掌握更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必须让每名医学生懂得,要做一个好医生、好护士,首先要做一个好人。而在现实的医学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视医疗、护理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的倾向,部分医学院校的毕业生只能凭借建立在生物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学科的理论和技术之上的医疗、护理理论、技术认识疾病,进行预防、诊断、治疗和护理疾病。而忽视疾病的发生、发展的心理、社会原因;不能自觉地应用预防、诊断、治疗、护理疾病的心理、社会手段;只见疾病,忽视患病的人;只重视人的生物学属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这种情况有悖于当代医学发展趋势。
高等护理教育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必须加强人文素质培养。要将人文精神融入于整个护理教育之中。必须打破原有的医疗护理教育理念和模式,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和市场竞争同步的教育理念,在医学各专业课中大胆地渗透人文素质教育。只有自觉地把医学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才能更富有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的医疗护理实践。
2高等护生人文素质现状
2.1对高等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在现实的高等医学教育、特别是高等护理教育中,存在着重视属于自然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范畴的医学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社会科学人文精神的熏陶和人文科学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教学计划、学时时数、课程安排、甚至上课时间多安排在下午等等。致使有的学生偏科严重,重视医疗专业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不愿意上有关的政治理论课、社会科学等课程,由于受社会大环境不良影响,还有的学生对未来产生疑惑,精神生活空虚,生活品位较低,相信迷信。有的则沉迷网吧,流连在虚幻的世界中,甚至出现网上犯罪。有的则追求享乐性、刺激性的消遣,缺乏社会责任感。这种情况有悖于当代医学发展趋势,这与我国高等医学院校在前期的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技术层教育的同时,对医学生、特别是护理学院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环节薄弱或欠缺有重要关系。
2.2政治理论学习淡漠,缺乏时代气息
在校医学生普遍存在“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医学书”,据调查和分析,多数高等护理学院的学生平时不愿意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之类的活动,因而,政治敏感性不强,很难掌握时展主潮流。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相对较低,自我为中心、功利主义则相对较强。团队精神、协作能力相对较差。
2.3由于高校扩招,使在校护生整体素质下降,知识面狭窄单一
文、史、哲知识匮乏,有的学生知识面非常狭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医学论文、病历、处方、护理病志乃至一般日常应用文的书写能力等都很差,语句不通,错别字连篇,字迹难看等,这将影响今后的医疗护理行为。
3加强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3.1构建医学人文学科的学术共同体
随着医学人文学科研究的扩大和深入,不仅需要各人文学科的独立发展,而且更需要多学科之间的交流和相互配合,通过召开学术会议、技术交流等对自己和他人的学术成果的引证、评价,都可促进医学人文知识的积累和深化。因此,医学人文学科学术共同体的建设显得十分必要。学术共同体的建立有赖于医学人文学各学科的发展和相互沟通,需要一个较长的磨合过程,在这种相互交会中探寻新的学术生长点,推进学术共同体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3.2加强医学史各学科的建设
确定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是当前医学人文学科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加强医学史各学科的建设,促进医学史学科与其他医学人文学科的交叉研究,这对推动医学人文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根据学科发展内在规律,强化医学人文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确定医学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具有实际意义。
3.3加强高等护生人文素质教育
3.3.1转变护理学院办学模式,以求学术生态平衡。护理学院可以医学为平台,开展医学人文科学的教学和研究,从而推动医学从个体医学到群体医学,从医学预防到社会预防,从技术政策到社会政策,以超前意识引导医学与社会紧密结合,推进医学的社会化和现代化。医疗护理专业教育中始终贯穿人文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道德观与思维方法,在课程内容中穿插一些医学发展史和一些有重大影响的医学人物的事迹,激发学生从事科学的热情,帮助他们树立高尚的科学道德,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
3.3.2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激发学生自立、自强、自主品格的培养。教授学生感受并学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以及互相尊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人文精神;要充分运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对科学的极大热情,独到的见解,创新的思想,高度的敬业精神等,身教重于言教,鼓励各专业教师把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结合起来,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使相关的人文社科内容融入医学课程中。这样可使学生在接受专业训练的同时得到人文社科教育。
3.3.3要切实营造护理学院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制定以各级各类教师为主体的人文教育网络,提高学校各级各类人员的认识,如有组织地开设人文选修课、举办人文讲座和读书活动;要创建融洽的校内人际关系,创造一个理想的全体教职员工与学生共同参与、维系心智与情感交流的氛围;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调查研究,了解国情,了解社会,参加服务集体、服务社会献身祖国的社会医疗护理实践;组织学生参观旅游,瞻仰革命遗址等活动,增长人文地理知识,陶冶爱国情操;同时还应重视社会外部环境对校区文化的影响,注重学生的行为举止,精神气质得到全方位的熏陶,把培养中国现代学生人文素质融入于整个医学教育、特别是高等护理教育之中,从而推动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
[参考文献]
[1]张丽霞,吴永盛.重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10):14.
[2]杨叙子.科学人文交融 育人创新[J].医学教育探索,2002,1(1):5.
[3]郝希山.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中[J].医学与哲学,2003,24(3):16.
[4]曾盈,许一萍.浅谈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同济大学学报,2006,27(9):86.
篇8
医学人文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必须重视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将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医学教育的始终,以促进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键词
医学生;医学教育;人文素质
医学是人类社会历史上最古老一门学科,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医学给人类带来无法估量的益处。当代医学发展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医生被认为是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得到社会的普遍尊重和高度认可。但是今天,人们在享受医学带来的诸多好处的同时,逐渐对医生、医疗界产生极大的不满,医患关系呈现前所未有的紧张。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患者对于医生、医疗环境的误解,但从侧面也折射出医学高等教育存在的不足,这种不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医学人文素质的匮乏。重技术、轻人文是医学教育、医疗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刻反思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问题,以促进医学教育和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
1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
医学与人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文精神是医学的核心价值。医学教育应是医学科学教育与医学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缺失医学人文教育的医学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既不利于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医学学科的完善,更不利于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1]。现代医学已经从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生给病人治病的同时更要对病人心理的和社会的要素给予关注,在诊疗过程中要贯穿对病人的尊重、关怀,积极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要充分体现“仁心妙术”的基本原则。积极的医患交流、人文关怀本身也是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很多慢性病患者在长期承受身体病痛的同时,承担着巨大的精神或心理压力,对于这样的患者,医生的关心、同情、劝慰也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性,增强患者与疾病抗争的信心,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归。有效的医学人文关怀可以加深医患之间的信任,有利于营造和谐的医疗环境,可以说没有医学人文精神支持,医学就得不到健康发展。所以,作为一名卓越的医生,精湛的医术固然重要,高尚的人文素养同样是不可或缺的。
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水平得到飞速提高,而与此同时,医学人文素质发展远远滞后,我国医学人文发展还存在很多缺憾,没有充分发挥医学人文在医学发展中的引领与规范的作用。大量调查结果证实:在引发医患纠纷的因素中,非技术性因素占很大比重,医生在行医过程中“见病不见人”“治病不治人”的现象非常突出[2]。医患关系恶化升级,医者忧心,患者不满,医患之间甚至存在严重的戒备心理,这对营造健康、和谐的医疗环境是极其不利的。在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工作也并未引起医学院校的足够重视。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处于主课程的边缘,而且课程设置流于形式,缺乏规范性,课程内容理论性强、时效性差,人文教育与医学实践没有实现有机结合,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亟待提升。学生本身也并不重视人文素质的培养,选人文课程的目的多半出于功利心,应付考试,凑学分,并没有将医学人文精神内化于心。学生认为将来自己只要会看病,看好病就可以了,期待通过自己的学习成为技术高明的医生,并没有意识到通过人文素质的培养让自己成为医德高尚的医生的重要性。此外,当前医学专业教师人文素质偏低,医学人文教师队伍建设不够,严重影响了医学人文教育的发展。
3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
为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医学院校必须改革教育方式,加大对医学生的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关注度,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医学生能够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需要。尊重生命价值医生最基本的责任是尊重生命的价值,对于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要源于对生命的尊重,如善待实验动物。在很多学生眼里,实验动物就是一种实验材料,学生在处理实验动物时简单、粗暴,甚至拿动物嬉闹,完全没有把实验动物当成鲜活的生命体来看待。一些学生走进解剖实验室时,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单纯的人体标本,缺乏一种敬畏心理。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有必要给学生开一堂教育课,让学生认识到实验动物对医学发展的贡献是无比巨大的,付出的代价也同样巨大,让学生重温医学前辈那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带来的震撼:“我宁愿你在我身上划千万刀,也不愿你在病人身上划错一刀。”让学生由衷发出对医学学习的尊重、对生命的敬重、对医学人文的维护、对逝者尊严的保护。
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对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职业价值观作为医学生在职业选择中所依据的一种内在价值标尺和驱动力,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执业态度[3]。医生的职业是崇高的、圣洁的,医生服务的对象是人的生命,生命的价值不能单纯靠金钱来衡量,所以选择了医学就不应受世俗的功利心影响,就不能以利润为目标,要明辨是非,防止价值观错位。作为一名医生应始终牢记,具备人文精神是医生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无论置身于怎样的环境,都要有仁心、责任心和进取心,都要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关注病人的感受,尊重病人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临床实习阶段医德教育的功效,医院里病人的痛苦、无助,都会使医学生产生强烈的同情心和责任感。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医学生形成“救死扶伤、健康至上”的价值观[4]。
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医学人文课程是培育医学人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医学人文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医学院校应确立人文科学在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防止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边缘化。要完善医学人文学、医学伦理学课程设置,加强课程与医学实践的联系,增强课程的时效性。要意识到人文理念的灌输不是一个学期讲好一两门课程就能实现的,要使医学人文教育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就必须将人文教育贯穿医学教育全过程,不同的医学课程都可以结合自己的课程特点增设人文、伦理知识,给医学注入更多的人文因素。加强教师人文素质修养医学专业教师是医学教育的直接参与者,教师的言传身教、职业素养对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因此,作为医学专业教师不但要有扎实的学术底蕴,更要有优秀的人文素质。医学院校和教师都要转变理念,认识到教师人文素质的培养与学历、能力同等重要。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人文知识讲座、培训、社会实践或继续教育等形式,加强教师对人文知识的学习,营造人文氛围,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应着力加强师德建设,真正实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博学厚德,扶伤济世”。通过教师的实践多向学生灌输正能量,使学生在教师的耳濡目染中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此外,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中也应适当增加对人文素质的考核,以对教师起到一定的敦促作用。
4结束语
医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互融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医学的本质是社会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体。医学实践需要人文理念来约束。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学人文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会越来越重要,医学与人文的融合成为医学教育发展的趋势。当然,医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作为医学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并将人文素质培养贯穿于医学教育的始终,以促进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张俊.当下高等医学人文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11,32(8):64-66.
[2]杨晓晖,李荣耀,尹玮.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融入教学之中[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71-2272.
[3]毛启刚.试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的医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8):621-622.
篇9
审美能力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美术教育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学生可以增强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在实施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艺术作品塑造出各种不同的艺术形象,对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进行陶冶,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创造这些美术作品时候的审美情感和思想感情,让学生理解美术作品背后的故事,以此来提升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让学生能够带着一定的审美能力开展艺术创作,进而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色彩、造型以及空间等美术知识技能的感受与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拓展对于绘画创作的想象思维,进而帮助学生树立起积极向上的审美观,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促进自身审美能力的有效提升,审美素质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2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美术教育作为一种对意识形态的教育,会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美术教育具有净化心灵和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学生形成争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美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完善学生的伦理结构,在美术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讲解,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分辨善恶美丑,能够向学生积极宣传社会上的正面信息,帮助学生形成对于事物正确的认知和理解。美术教育相对的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的刚性教育来讲,是一种柔性教育,能够充分的体现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伦理结构的完善,通过美术作品来对学生进行内在感化,提升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开展美术教育的过程中,以美学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媒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传统思想品德教育的抽象形式,而以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美术作品形象开展教育,使得学生能够对美丑善恶形成一种很好的鉴别能力,这样往往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美术教育作为对学生开展人文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手段,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美术课程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这有利于对于学生思想道德品德的培养,增强学生自身对于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增强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因而在对学生培养的过程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应当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3美术教育能够在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方面培养人文素养
艺术教育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是深刻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些科学研究发信,人自身的情感会对于人的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比如痛苦和愤怒的情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的创造力的发挥,而愉快高兴的情绪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人们创造力的发挥。美术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形象性的感性体验,可以很好的开发学生的创造性的思维,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在日常的生活中充满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备发现美的能力。美术教育能够对学生的艺术创造力进行培养,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从而帮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美感,使得美感能够成为学生开展艺术创造力最为重要的内部因素。美术教育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性,可以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美术教育激发学生艺术创造力的过程也是一种对学生开展人文素质培养的重要形式。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力的开发和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区别,在美术教育学习的过程中更有利于学生右脑的开发。这是因为科学研究的结果发现,人的左脑主要是负责语言和计算机逻辑能力方面的培养和开发,而人的右脑则主要是负责图形和空间等一些鉴定工作,也就是大家通常所说的形象思维,美术教育则主要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的一种培养。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开展美术教育,有利于对学生的右脑进行开发,有利于学生自身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另外美术教育还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美术教育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美术教育通过美术作品作为教学的媒介,十分生动的将人类传承下来的精神文化遗产传授给学生,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身艺术文化水平,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4小结
篇10
人文知识是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
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及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认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
二、大力培养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高级层次。只注重了人文知识的输导是不够的,要真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要下力抓好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比如,以人为本,民为邦本,天人合一,贵和持中,舍生取义,正道直行,人定胜天,自强不息,爱好和平,反对分裂等,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
此外,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祖国,为了理想,终身正道直行的执着追求精神;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高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合、疏导,在人物形象与学生心灵中间架起一座情感桥梁,使学生的灵魂超越时空,与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进行交流沟通,沐浴他们的人格光辉,感受他们的精神道德力量,从内心深处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融合,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承载者和实践者。
三、精心塑造人文品行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习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也不例外。如果说传输入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是人文教育的实施过程,那么,塑造人文品行就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终目的。怎样让学生养品行?
一方面,我们语文教师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和教学中阐释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于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好榜样,当好示范。
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比如,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就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就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要光大天人合一的精神,就要求学生爱护环境,和谐自然;要体现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理念,就要求学生珍爱生命,崇尚文明,破除迷信,反对,拒绝;要正道直行,爱国爱家,就要求学生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