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控制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理质量控制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护理质量控制方案

篇1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7-196-01

近两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加剧,老年患者病例越来越多,关于老年患者安全事件问题,引起了临床高度重视[1]。为保证患者护理有效、安全,本文特此针对老年患者,加强了安全护理质量监控,效果十分满意。现做如下报道: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6年02月--2017年02月间,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常规组,其中有57例男性研究对象,有43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60-90岁,平均(767±67)岁。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以我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组,其中有58例男性研究对象,有42例女性研究对象,年龄61-90岁,平均(789±66)岁。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学伦理委员审查通过。对比两组临床资料,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较大。

12安全护理质量监控方法

121建立安全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由护士长负责小组组长职务,组内成员包括科室护理人员、质控员等,确定安全护理质量目标、制定防护过程,并针对老年患者具体情况,不断完善各项规定要求以及制度体系。

科室护理细则

122一级质量监控护理人员合理识别、评估老年患者的安全隐患,以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各类量表评估,比如跌倒危险因子评分量表、诺顿压疮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MMSE简易智力状态量表等等,通过量表评分,对每位患者的高危因素进行识别,便于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制定。比如跌倒风险评估、压疮高危评估,每周2次,相关护理人员严格落实;每日对患者的高危因素、安全事件进行检查、分管,针对不同康复时期的老年患者安全隐患,行常规阶段性、动态跟踪评估,并在评估表上做好相关记录,便于计划及时改进。

123二级质量监控由质控员评估老年患者的潜藏高危因素、危险因素,每周2-3次,贯彻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每周详细检查卫生间环境设施、病房呼叫系统、走廊扶手稳定性、地面环境以及患者行走路线,尽早发现各类隐患,便于尽早予以解决处理。认真填写科室危险因素评估表、风险管理表、接近差错表,并通过每周一次的小组探讨会,通报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方案。

124三级质量监控由护士长对病区安全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检查各类评估工作是否按规定落实,有效评价措施的充分性、可行性,针对安全隐患或是意外事件的上报情况进行认真检查,确定有无漏报,通过书面形式,告知相关护理人员所存在的问题,责令其在期限内完成整改。针对老年患者护理安全,收集每位护理人员的想法和建议,采纳合理性建议,进一步持续质量优化。

125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持续改进主要有问题解决方法、问题根源、?|控优化措施的落实与评价效果、完善标准、得出结果、完善巩固结果等等。由安全护理质控小组对老年患者安全护理质量进行检查,每3个月一次,以小组探讨会,反馈护理质量,提出护理质量优化方案。

13观察指标统计分析两组意外事件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将所得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予以统计分析。以[n(%)]为计数资料,用卡方比较组间差异。以P

2结果

研究组意外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安全护理质控对老年患者高危因素的识别和评估比较注重,积极查找安全隐患的原因,以便于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管理层对护理人员评估能力的提高以及安全意识的加强比较重视,使得护理人员对患者管理越来越重视,重视前馈控制,防微杜渐[2]。故而实施安全护理质控后,研究组老年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几率(200%)明显低于常规组(1100%),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安全护理质量目标的确定、防护过程的制定以及各类规定要求以及制度体系的不断完善,为安全防护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方案。开展安全护理质量监控期间,落实各个环节的资源管理提供、职责权限以及责任分配等,将其细化到由谁做、做什么、什么地方做、什么时候做、达标程度、怎样控制、记录形成情况以及记录由谁做等等,这样一来,护理活动的责任、方法、实施途径等均得到了明确规范,让护理流程更加清楚明白,并使得各项护理服务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患者各项护理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进而保障患者护理安全。

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儿科实施以医护一体化为基础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将其作为观察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单纯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模式,将其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人员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8人;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8人;年龄20岁~45岁(26.4岁±5.6岁)。对照组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7人;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17人;年龄20岁~44岁(27.4岁±6.1岁)。两组护理人员在年龄、学历、人员职称构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模式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即由护理长为主的护理人员组成质量控制小组负责相关方案的制定、实施、监督、改进。主要有如下措施:创建整洁、温馨、安静、适宜患儿身心需求的病房环境;护理人员在患儿住院治疗期间热情、主动,实施人性化关怀;加强护理技能培训与考核,提高静脉穿刺技能与儿科专科护理水平;由护士长进行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对执行中反馈的问题由质量控制小组进行讨论、分析,制定解决方案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组建由护士长、科主任、主治医师、主管护师及责任护士组成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质量持续改进方案的制定与改进,护士长负责方案的实施、监督与日常管理,具体如下:①患儿入院时,由护士长、主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对患儿进行详细的评估,共同制订患儿治疗、护理计划。②护理人员与医生共同交班、查房,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与实验室检查情况,治疗方案变更的原因,以便更好地执行医嘱;参与临床疑难病例、危重病例的讨论、分析,根据病人病情、医生意见及护理专业知识,及时调整护理计划。③患儿出院时由医护人员共同制定健康教育内容与出院指导,使得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更专业,病人更信赖,执行依从性更高。④每月召开有医生参与的研讨会,对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改进措施,由护士长负责领导实施、改进与监督;同时护理人员积极参与临床医师的业务学习,提高儿科专业知识,持续提高专科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3]。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模式的护理质量与病人满意度的差别。护理质量量考核包括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护理文书质量、出院指导,每项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通过本院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患儿家属对诊疗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非常满意与满意计入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护理质量是护理工作的基础与核心,与医疗质量、病人满意度直接相关。比较成年病人,儿科病人往往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感受,且自控能力差,加之患儿家长往往存在焦虑心理,对医疗期望值过高,一旦病情发生变化,很容易诱发医疗纠纷。质量持续改进由全面质量管理发展而来,更注重质量控制的过程与细节。临床研究显示,在儿科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护士整体素质与护理质量,同时可以保证护理安全,提高病人满意度[4-6]。但单一护理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由于缺少临床经验丰富的专业医生参与,制定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难免缺乏专业性与全面性,且质量改进是一持续的研究过程,不断的探索更新、效率更高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是护理工作者永恒追求的目标[7-8]。医护一体化作为新型的诊护模式,充分整合了医护资源,在充分沟通、协调、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组成诊疗、护理共同体,克服了原医护分开,各负其责,沟通不足的缺陷,使得医护间沟通更有效、配合更默契,医疗过程更连贯,服务更优质。由于医生参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方案制定,使得护理工作更专业、全面、系统;同时护理人员参与临床诊疗工作,使其工作更主动、积极、责任感更强,对病人信息掌握更及时、详细、全面,专科护理技能提高更快[9];医生参与到病人健康教育与出院指导,使得出院指导更专业,病人更信赖,执行依从度更高[10]。余春艳等[11-12]在儿科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护理人员专科知识合格率、护理评估准确率、病情知晓率明显提高,护理并发症、患儿住院时间与费用明显降低。张军花等[13]在手术室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中采用医护一体化模式,使手术室护理管理更全面、规范,不良事件明显减少,确保了手术病人的安全。在本研究中采用医护一体化的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后,护理人员技术水平、工作责任心、护理文书质量明显提高,出院指导更专业,病人满意度明显增高[14-15]。

篇3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门诊就诊的10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进行评分,然后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 结果 应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2.70±2.0)分,对照组为(81.70±1.5)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满意度比较,观察组45例满意,3例稍满意,2例不满意;对照组25例满意,15例稍满意,10例不满意。因此,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应用在门诊护理工作中,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分,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护理质量控制体系;门诊;护理;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3(b)-0135-03

Application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 the nursing process in outpatient department

CHEN Huan

Department of Outpatient, Bai'an Hospit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Chongqing 4040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care in outpatient clinics. Methods 100 cases of out-patients in Bai'an Hospital of Chongqing Three Gorges Central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1 to January 2013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5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in the nursing proces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mode. The quality of ca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patien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graded, and then the effect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out-patients nursing was analysed. Results After used the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the quality of care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70±2.0) scores,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81.70±1.5) scores, the scor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In addition, comparison of satisfaction, 45 people was satisfi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3 people were slightly satisfied, 2 people were not satisfied; but in the control group, 25 people were satisfied, 15 people were slightly satisfied, 10 people were not satisfied. Therefore, the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The using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in outpatient service nursing,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quality of care scores of patients, there is great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Key words]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system; Outpatient; Nursing; Effect; Analysis

门诊是患者就诊时的第一场所,其方便快捷、价格低廉的医疗服务模式深受广大患者的亲睐,同时其还是医院的窗口,对医院的整体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1]。由于门诊的患者量较大、疾病种类复杂,也是医院各项医疗诊治和服务保障的交叉窗口,因此,提高门诊的工作状态和工作质量是临床各科室管理者工作的重点,而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更是重中之重,它关系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医院的社会形象[2]。如何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的管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是医疗工作者的主要目标。作为护理管理者,如何顺应时代的变化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更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问题[3]。本文对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月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就诊的100例门诊患者,参与护理的所有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2~56岁,平均(39.1±2.0)岁,学历分布主要为中专、大专及本科,职称分布为初级、中级和副高级。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男25例,占50%,女25例,占50%,年龄23~79岁,平均(45.6±3.0)岁,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占60%,女20例,占40%,年龄24~78岁,平均(45.9±2.9)岁。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并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过程的基础上中采取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具体如下:

1.2.1 进行管理制度的建立 根据ISO9001∶2000的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原则对原有的门诊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进一步的量化和细化。明确各护理人员的护理分工、职责范围,使各项门诊护理工作能有主动、积极的完成。护理管理者是各项护理工作有效开展的执行者,应做到以下几点:护士长应做到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对护理质量进行严格把握,完成在整个护理工作中的推进作用。其次,应对各岗位的护士分工明确,以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对每位护士制定相应的量化、细化的工作,并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培训合格率、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消毒灭菌合格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差错事故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护理人员,应进行严格的培训,合格后上岗[4]。

1.2.2 建立质量监督制度和考核激励制度 通过成立专门的质量监督小组,且小组成员分工明确,通过制定相应的质量监督方式,如自查、抽查、普查等多种方式对门诊的护理工作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和评定,及时纠正不恰当的护理方法[5]。对门诊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也是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如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操作技能进行测评,并对护理人员的测评结果实施奖惩措施。如果护理人员在不良事件报告、门诊重大抢救事件及相关工作中表现突出应给予实施一定的奖励,对于记录书写不合格者、护理行为不当者、服务态度差者也应进行一定的处罚[6]。

1.2.3 优化门诊护理程序、细化护理服务 根据门诊就诊患者的特点,对护理人员的配置进行优化,遵循质量管理方针,不断优化门诊护理人员的结构配制,实现护理工作质量管理的目标,进一步明确护理工作的目的,确保护理质量目标涵盖护理质量控制和监测的全部内容[7]。此外,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相关的要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患者享受到医院门诊为他们提供的便捷、优质的护理服务。最基本的要求如护理人员统一着装,使用文明用语、行为举止规范等[8]。同时也要在门诊长廊上设置各种健康宣传报、休息区、饮品区、意见薄、健康宣传平台等,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1.2.4 现有护理体制改革的持续改进 护理工作的每个环节都应按照新制定的质量控制体系进行完善,对全程的动态实施护理质量控制。通过成立的质量控制小组对门诊各项护理服务过程进行不定期的讨论、研究,制定出持续的整改方案,审核后给予实施。并及时的掌握反馈信息,如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患者需求等,及时的度改进过程进行审核并修订管理措施[9]。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及对护理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实施后进行护理质量的评分。

1.3.1 满意度 满意度以问卷形式,将其分为满意、稍满意和不满意三种情况。

1.3.2 护理质量评分 按照本院自制的评分量表进行评定。总评分为100分,分别为护理管理9小项25分;护理服务6小项15分;安全管理5小项20分;分诊管理5小项10分;诊室管理3小项10分及治疗室管理5小项2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4.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应用护理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后,观察组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提高,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满意度比较,观察组50例患者,45例满意,3例稍满意,2例不满意;对照组50例患者,25例满意,15例稍满意,10例不满意。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种护理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3 讨论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对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对护理服务理念、模式、工作内涵及人员素质等于传统的护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对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如何使护理服务质量得到提高,已经成为护理管理的核心问题,也是医院要发展的基础[10]。医院要想在医疗体制改革中利于不败之地,服务质量则是发展的关键,如何给患者提供更优质、满意的服务,是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11]。根据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细化和量化的的护理质量控制体,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也显著提高[12]。

本文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护理方法,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传统护理的对照组,两种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观察组50例患者,45例满意,3例稍满意,2例不满意;对照组50例患者,25例满意,15例稍满意,10例不满意。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种护理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上述效果的取得,与改变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地位有一定的关系,传统的护理模式不以患者为中心,因此患者对护理人员满意度不高,进而影响了护理质量。而将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应用在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中来,通过对工作经验不断总结,根据情况对质量控制方案做出适时的调整,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患者的满意度在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的同时,也随之提高,成为了衡量现代医院质量管理金标准的指标,客观地反映了护理质量。护理理念与行为也在这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中得到了升华,促使我护理医务工作者去追求更高的护理服务,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寻找改正的切入点,将使用科学方法、查找缺点及使护理工作得到持续的改进作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综上所述,门诊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改变传统的护理流程,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这不但提升了门诊的名声,也为整个医院塑造了完美的整体形象。

[参考文献]

[1] 秦蕴新,王敏杰.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及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68-69.

[2] 沈宝荣.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5):859-860.

[3] 陈红香,明红萱,张辉等.探讨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过程中的应用及意义[J].大家健康,2013,7(7):123-124.

[4] 肖霞.护理质量控制体系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2,(5):121-122.

[5] 刘平,何少斌.优质护理对门诊分诊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3,1(8):152-153.

[6] 曾美文,郑秀先,高咏萱,等.前瞻性护理质量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8):63-65.

[7] 郭霞,王立准.护理不良事件自愿报告系统的改进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7):622-624.

[8] 乔讳,叶志弘,吴定英.院内护理质量管理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13,29(6):445-447.

[9] 于宁.强化人才意识实行科学的护理质量管理[J].护理杂志,2000,17(2):35.

[10] 闻曲,鲍爱琴,彭昕,等.PICC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0):733-734,736.

[11] 邓曼丽,王敏,迟梦琳.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2):370-371.

篇4

医院科室护理质控工作计划一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案:根据医院及护理部20xx年工作计划及目标,制定20xx年内科护理质控工作计划如下: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全体护士参与的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工作。

二、成立质控小组:

组长:张丽华

组员:张桂珍、尤从香、陈芳

三、质量控制检查分工:

1、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管理及考核:尤从香

2、急救药品和器材、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控制、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张桂珍

3、护理规章制度落实、院感质量控制、清洁工、护工管理考核:张丽华

4、病员意见调查、出院随访、常用药品和物质管理:陈芳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急救物品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等,每月进行护理质量考核并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护士长、科室护理质控员随时进行监督及时纠正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问题突出的在晨会上进行通告,让护士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3、每月定期对各种物品及药品,急救车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过期物品及药品。以保证医疗护理安全。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组建了一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人员参与护理质控,以保障护理工作质量。

1、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实行平时检查与每月检查相结合,重点与全面检查相结合的原则。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抓好质控管理,做到人人参与,共同把关,确保质量,充分发挥护理质控员的工作,全员参与护理管理,有检查记录、分析、评价及改进措施。

5、完善护理质控管理制度,职责,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7、加强医疗护理法律法规的培训,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从护,保护病人及护士的自身合法权力。

8、加强护理人员正规操作,并进行考核。及时发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9、各班护士每班对医嘱进行查对,护士长每周进行大查对,以保证正确执行医嘱。

10、每日对护理文件书写进行检查,出院病历由主班护士初审,护士长最后复审后交病案室。

11、建立护理安全管理,每月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讲解院内院外护理问题,以强化

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护理安全隐患,实行每周重点查找安全问题,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医院科室护理质控工作计划二1、成立科室护理质控小组,质控人员对基础护理、专科护 理、消毒隔离、急救药品等定时进行检查和分析

2、每周进行护理行政查房,尤其对重点病人管理、分级护 理、精神病行为的安全管理等进行重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 分析原因、整改后进行评价。

3、责任护士及护士长每周跟科主任或主诊医生至少查房一 次,以及时发现护理隐患。

4、每月召开科室质控小组会议和护士会议,对科室自查和 护理部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整改

5、组织科内护士进行应急模拟演练与考核,使护士提高应 急能力,提高抢救质量

6、加强对低年资护士、轮转护士的带教与考核,按时完成 培训计划,以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7、不断督促保洁工搞好病人卫生,加强对护工、保洁工精 神科知识的教育,提供他们对精神科安全管理的认识。

8、不断了解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出院后进行 电话回访。每月召开工休座谈会,收集病人的意见和建议, 及时反馈讨论整改。

精神科

20**年1月10日

年护理质控计划

护理工作的服务最终体现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据医院质量管理年“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的要求,质量管理必须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始终,因此必须紧紧围绕质量这条主线,根据医院及护理部工作计划,制定护理质控计划以保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一、护理质量的质控原则:

实行院长领导下的护士长-全体护士的二级质量管理监控,落实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全面落实质控前移,加强专项质控,落实纠纷缺陷管理,实施

安全预警管理。

二、护理质量管理实施方案:

(一)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临床实践,不断完善质控制度,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如病房管理、基础护理、重病护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件的书写等。

(二)建立有效的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培养一支良好的护理质量管理队伍 、继续实行以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二级质控网络,逐步落实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实现全员质控的目标。

2、发挥护理质量监控小组的作用,注重环节质控和重点问题的。整改效果追踪

3、成立危重病护理抢救小组。

4、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注意对护士操作流程质量的督查。

5、完善护理质控制度、职责,每季度召开会议,对护理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

6、加强对护理缺陷、护理纠纷的管理工作,坚持严格督查各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差错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8、建立并健全安全预警工作,及时查找工作中的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

目的

目标

成立质控小组

工作职责

健全规章制度1、核心制度2、重点

全面质量管理人员准入岗前培训,三基培训 质量控制双向反馈评价

绩效考核

一完善质控体系

二、修订质量标准及持续改进记录表

三、制定质控目标:

1、基础护理合格率90%

2、差错事故0

3、压疮发生率0

4、满意度80%

四、规范护理质量控制,做到有计划、有分析、有总结

篇5

1.1一般资料

本院共有床位800张,床位数实际开放1300张,手术间共7个,每年接收的手术者2500例;共有护理人员20名,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30.12±23.31)岁,其中护师5名,护士13人,副主任护师2名;其中学历为本科或以上者7名,大专11名,中专2名。

1.2方法

建组:根据医院护理部不同季度的检查内容,将护理人员分为6个质量控制小组(管理组、教学组、压疮组、五常法祖、消毒隔离组以及护理文书质检组)。每组内需要委任1名质控员,并建立三级质量控制体系,该体系模式为护士长-质控员-专科组长,在整个护理过程中须予全方位、制度化的质量控制。职责区分:①管理组,对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应急预案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②教学组,安排学习任务、落实护理培训计划,并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和记录;③压疮组,对压疮方式和预防情况进行评价;④五常法祖,重视检查手术室内标签、环境及区域划分的规范化情况,此外,还需检查物品摆放规范化情况;⑤护理文书质检组,对护理记录单记录进行核查,并对手术护理注意事项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⑥消毒隔离组,对手术室内物品摆放、卫生情况以及无菌操作的规范化情况进行检查。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实施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例数;由护士长及各组质控员制定质量检查控制标准,并对各项指标进行评分。

1.4评价标准

查阅病历检查患者表格,从外观整洁、字迹过关、用笔规范以及基本资料符合情况进行评分,共10分;查阅病历审查术中护理记录,从填写内容的符合度、术中记录同麻醉记录的符合程度、术语错别字及签名同时间符合度情况进行评价,共70分;检查医嘱单执行情况,分为严格遵照医嘱、签名和时间规范两部分进行评价;各项指标均存在按照本院自制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共20分。

1.5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一般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情况

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显著少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实施前后各项指标得分情况

实施后各指标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传统手术室实施的护理管理模式中,护士长1人负责护理质量控制,故易受到护士长自身文化素养等众多因素影响。目前,多数现代化质量控制小组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在较大程度上规避此类风险。为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的质量,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质量小组管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管理的效果。本研究数据结果显示,实施前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多于对照组,可见采用质量小组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手术室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安全性。传统手术室护理管理模式下,护士长责任繁重,可能造成管理工作的粗放化管理问题,即难以在较多细节性问题中采取规范化的方案进行解决。此外,护理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护士长还需要参与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加大了护士长的工作强度,导致其难以有效履行自身管理职责,进而影响护理质量。而现代质量控制小组模式中,选取2名质控员与护士长一同评估护理质量,不仅可减轻护士长的工作负担,还可有效避免出现由护士长自身素质导致的弊端,进而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发现实施后各项指标得分显著高于实施前,表明在手术护理管理中采取质量控制小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意义。上述结果的产生可能与质量控制小组每位成员的权责分明、分工清晰有关。该模式主要采用组长负责制,可达到降低护士长任务强度的目的;护理人员参与管理,可有效发挥每位成员的智慧,激发其潜能,进而发挥提高护理质量以及培养护理骨干的作用。此外,按照自制评价标准对护理工作进行管理,可有效实现制度化、标准化管理。本研究尚未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4结语

篇6

【关键词】环节质量控制;防治;压疮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157-01

压疮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一旦发生不仅会加重病情,如果继发感染可能导致死亡。我科对2011年 1月至12月的入院患者实施压疮的重点环节质量控制,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入住我科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279例,其中男159例,女120例,年龄60---90岁。2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于难免压疮患者与院外带入压疮患者,护理人员采用如定期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局部伤口常规处理。

1.2.2实验组实施重点环节质量控制管理。(1)制定并落实压疮上报制度。对于确定为高风险患者如已制定护理措施并落实到位而发生褥疮者不追究责任护士责任。(2)建立三级质控体系。患者入院24小时内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检,根据Bradn评分标准对患者做出正确评估。护士长要检查责任护士评估情况,院外带入压疮转归情况,对存在问题要及时反馈。并将评估上报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部在24小时内对上报病人进行访视,评估Bradn压疮危险因素表得分,分值越少,发生压疮的危险性越高。其中15---18分为轻度危险,13-14分为中度危险,10---12分以下提示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1)。(3)对高危患者的风险告知与健康指导。(4)环节控制与持续质量改进。①预防措施的落实。对新入院和转入患者实施预防压疮的流程管理。②对带入压疮患者做好局部伤口处理,根据病情的变化不断更新并落实护理措施。(5)成立压疮护理会诊小组。对于疑难病例组织全院护理会诊。(6)每月有针对性的做满意度调查。

1.3 数据处理。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X2检验 ,P

2 结果

2组患者申报难免压疮例数、实际发生压疮例数、院外带入压疮例数和压疮治愈率比较见表

3 讨论

3.1 全面正确的危险评估是预防压疮的重点环节。压疮危险评估的内容可分为发生危险和皮肤状况两个方面,即判断患者个体发生压疮的风险,以实施早期干预以及动态观察其皮肤状况,以尽早发现压疮。(2)

3.2 环节控制和持续的质量改进在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对高危病人进行流程管理,建立正确的申报流程,科室进行严密监控,护理部对上报病人做出正确评价,与科室护士共同对病人进行动态观察与随访。而对各个环节的质量我们要遵循过程改进、持续性改进、预防性改时的原则(3) .提高效果,降低老年骨折患者术后压疮的发生与提高伤口的愈合率。

3.3 专科性压疮护理和治疗的重要性。对于高风险难免压疮患者通过专业性的护理会诊更新理念,认为局部皮肤按摩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达到预防压疮效果。与传统的90°翻身法相比,30°侧卧更换法可有效缓解骨突部位压力,提高预防压疮的效果。患者平卧时应抬高床头不超过30°,如果过高可以增加局部的剪切力。对难治性伤口,应有造口护士进行准确评估,制定治疗方案,促进伤口愈合。

本研究显示,压疮的发生是可以预防的,待别针对老龄高危病人,有效应用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通过完善压疮质量管理,使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提高了护士对压疮管理的风险预测能力,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院外带入压疮的治愈率,也激发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谢小燕,刘雪琴,李漓,应用Braden量表评估压疮危险因素,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41―942.

篇7

方法: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换药室护理管理中开始运行安全管理,分析门诊换药室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并实施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方案。

结果: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换药室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细高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门诊换药室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护理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降低换药出现各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门诊换药室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8801(2013)11-0394-02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的核心目标,是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基础,通过建立护理安全管理,能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识别风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规避风险,保障护理质量。门诊换药室是对外伤创面和手术切口换药的医务科室,临床处理的切口和创面较复杂,为此在门诊换药室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患者满意率,及减少医疗投诉有重要积极意义[1]。为此本文将对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对我院门诊换药室行护理安全管理,监测换药室潜在隐患,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门诊换药室每天就诊30~50人次,患者多为本市及附近地区,门诊换药室有护士3人,学历为大专和本科,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累计换药15000~20000人次。

1.2方法。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换药室护理管理中开始运行安全管理,与此同时,与2010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进行比较。

1.3效果评价。每个月由门诊护士长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并评估潜在风险,检查项目包括:护理技术操作、药品及设备管理、服务意识、仪表着装、消毒隔离管理等。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

2结果

2011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我院门诊换药室通过护理安全管理,有效避免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各项护理质量评分明细高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期间未实施护理安全管理的护理质量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护理安全管理

3.1常见安全隐患。

3.1.1管理因素。门诊换药室管理制度较陈旧,工作流程和护理操作不规范,风险应急方案不完善,应急能力较弱,存在管理安全隐患。

3.1.2护理人员因素。门诊换药室护士较年轻,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较单薄,责任心有待进一步提高,新护士上岗后易发生护理差错,需加强监督管理。

3.1.3患者因素。每日的门诊患者流动量较大,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年龄差异,加之不遵从医嘱,对疾病认识不足,伤口迁延不愈合,对康复期望值较高,若出现不良反应或未达到理想康复值,则常归咎于护理人员[2]。

3.2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3.2.1成立质量控制小组。有院内护士长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小组成员由各科室护士长担任,细化现有门诊换药室管理制度,由门诊换药室护士长负责内部监督、检查、执行,由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抽查检查,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对潜在风险提出应急规避方案,以此预防在换药护理过程中发生护理缺陷。

3.2.2建立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相应换药操作流程规章制度,及相关考核内容,以此规范门诊换药室护士的操作,同时,每月月初对上个月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总结,并制定相应处理对策,避免再次发生,再次考核时,重点考核曾经出现的安全隐患。

3.2.3制定应急预案。针对护理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如患者突然休克、过敏反应等情况,制定紧急情况应急预案,并定期举办演练,落实护理防护措施,确保患者换药期间的安全,提高优质护理服务质量[3]。

3.2.4加强安全教育。新护士上岗前加强《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护士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使护理人员能够用法律保护自己、约束自己,以此保障护理安全。通过安全教育使本部门的护理人员从被动应对检查,转为自觉提高安全护理的意识,保障门诊换药室护理安全。

3.2.5提高专业素质。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外科换药技术和操作复杂程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但增加护理工作压力,也会增加换药护理风险,为此应加强换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培训,规范技术操作,增强无菌操作观念,确保护理质量和安全。

3.2.6加强预防院内感染及消毒隔离。提高门诊换药室院内感染意识,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制度,规范消毒隔离技术、无菌物品、一次性医疗器材的管理,并组织学习院内感染控制、监控制度,严把消毒灭菌关,加强预防院内感染。为预防交叉感染,应加强消毒隔离操作,如规范无菌操作,换药时区分感染换药区和清洁伤口换药区,区分污染医疗垃圾与无菌物品,定期对空气、物品消毒等,并由专人统计记录消毒隔离管理事件[4]。

综上所述,门诊换药室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持久的工作,通过持续改进护理安全管理,才能有效降低换药出现各种安全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军,郭春兰.护理风险管理程序在提高门诊换药室护理安全中的作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08(12):113

[2]肖支珍,钱小芳,黄燕桦.儿科门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120

篇8

[关键词] 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临床护理教学;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5(a)-0123-03

Value analysis of improving the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for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CHEN Hai-zhu GUO Xiu-hua

Nursing Research Group of Health School of Lianzhou in Guangdong Province,Lianzhou 5134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role of perfect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for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Methods 98 nursing students of our school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adition group (n=47) and the perfect group (n=51).The tradition group was given the traditional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while the perfect group was given the perfect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a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skills were conducted in the two groups,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qualified rate and excellent rate of the examination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clinical skills in the perfec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and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for teaching method in the perfec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traditional group (P<0.01). Conclusion Improving the control management system of teaching qualit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 and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of nursing students,and also produces a positive promoting effect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teaching.

[Key words] Control manag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Clinical nursing teaching;Value analysis

随着医院临床护理工作需求的不断增大以及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理教育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是护生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医护工作者的临床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1]。为了切实配合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患者日益增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需求迫在眉睫,而建立完善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临床护理教学的作用和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我校2个2011级护理教学班,共98人,其中女性92人,男性6人,年龄16~20岁,平均18.4岁,所有学生均为全国初中统招生。将所有学生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实施传统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传统组)和完善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组),其中传统组47人,完善组51人。两组学生接受的护理学基础教学内容、教学学时及授课老师等方面均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传统组实施传统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完善组实施完善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本研究时间为2012年9月至2013年6月,于学期结束之前(6月底)对两组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

1.2.1 完善组

1.2.1.1 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机构、强化护生学习纪律安排1名副校长和1名教务科主任管理护理教学工作,配备两名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以上的护理人员分管临床护理理论教学和临床护理实践教学,形成完善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做到层层落实、环环相扣,确保教学计划的顺利进行。加强对护生的纪律检查,制作考勤登记表,详细记录护生每天的出勤。

1.2.1.2 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根据教学大纲科学合理的制订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能够有计划、有重点、有内容的实施,减少重复性和盲目性。

1.2.1.3 强学校护理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实验室实施全天开放,所有设备资源都采取开放性,学生可在课外自主选择实验时间,选择有威信、有能力且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积极配合老师和管理员的工作,协助完成实验室日常环境的维护,从而提高护生临床独立操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1.2.1.4 成立教学质量检查小组检查小组主要由副校长、教务科主任和教研组长、授课教师组成,小组成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每月对护生的理论学习、实际操作以及带教老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进展进行检查,并给出一定的评定结果。

1.2.1.5 实行评教评学双向评估制度带教老师从职业素质与仪表、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突发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以及出勤率5个方面对护生进行评价;同时护生对带教老师的工作态度、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解决护生提问几个方面评价老师。通过双向评估,护生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自我修正,自我提高;同时也能发现带教老师教学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时修正方法并落实。

1.2.1.6 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每季度对带教老师进行1次专科理论考核和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对带教老师进行系统的规范化培训,提高其专业理论、临床操作技能和带教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1.7 加强护生的人文知识教育随着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这就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达到科技与人文的结合与统一,因此,加强护生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当务之急,把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和献身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崇高精神的护理工作者作为教育系统的一项基本任务。

1.2.2 传统组

授课老师根据学校教务处拟定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安排有条不紊地对护生进行授课,护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按部就班地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每章知识完结时,老师按照课程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和思考题;临床护理实践教学部分则主要由实验授课教师和实验管理员共同管理完成,所有实验物品由实验室管理员负责管理,实验授课老师上课前准备好每项操作练习的实验用品,下课前由老师负责清点实验用品的种类和数量,确保用品完好及数量无误后交由管理员,老师设计实验方案并由老师演示实验操作,之后由学生模仿练习。

1.3 评价方法

1.3.1 考核方式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和临床操作技能两个方面,各100分,≥60分为合格,≥90分为优秀。

1.3.2 学生评价对两种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自行设计问卷,同时发放给传统组和完善组。问卷内容包括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态度、完成教学计划程度共5个问题,每个问题分“满意”和“不满意”,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

完善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合格率、优良率均高于传统组(P<0.01)(表1)。

表1 两组学生理论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考核成绩的比较[n(%)]

与传统组比较,*P<0.01

2.2 两种教学方法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

完善组学生对教学管理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态度,完成教学计划程度的满意度均高于传统组(P<0.01)(表2)。

表2 两种教学方法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n(%)]

与传统组比较,*P<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这就对护理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卫生学校是培养优秀护生人才的摇篮,是为国家医疗机构输送护士的重要渠道[3-4]。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临床实践以及职业道德的培养[5-7],因此,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需求迫在眉睫,建立完善的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也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9]。

本研究主要通过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机构、制订教学计划、成立质检小组、实行双向评估、加强护理实验室的开放与管理、提高师资水平以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等措施来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通过与传统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对比,探讨了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临床护理教学的作用和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完善组护生理论知识的合格率为98.04%,优秀率为88.24%,临床操作技能的合格率为100.00%,优秀率为92.16%,均明显高于传统组的74.47%、 51.06%、89.36%、55.32%;问卷调查结果也显示完善组对本组教学方法的满意度明显高于传统组,表明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能够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能够为祖国的医疗事业培育出一支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护理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黄丽群,孙丽红,黄小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管理及监控策略[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9):118-119.

[2]张海燕,周锦.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83-84.

[3]周敏,叶俏,洪燕.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9,16(9):22-24.

[4]李小红,沈雁英,孙继红,等.完善教学质量控制管理体系对临床护理教学的作用[J].中华全护理杂志,2011,46(9):937-938.

[5]Sadeghi M,Taghva A,Mirsepassi G,et al.How do examiners think about role-playing of standardized patients in a OSCE setting[J].Acad Psychiatry,2007,31(5):358-362.

[6]陈美婵,吴艳媛.加强临床教学质量控制 提高护理临床教学质量[J].吉林医学,2004,25(3):55-57.

[7]王莉芳,尤欣,李泽慧.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水电医学,2009,(3):143-145.

[8]冯晓玲,周天蓉,周雪贞,等.临床护理教学质量评价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7,26(4):422.

篇9

质控科、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全体护士共同参与的护理质量控制体系,落实护理质量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护理质量控制工作。

二、 护理质量管理方案

(一) 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标准与工作流程

1、结合医院医疗质量控制方案,进一步完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每月进行一次护理质量综合考核,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2、充分发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作用,明确各委员会工作分工及职责,确定各科护士长为护理安全管理责任人,全面加强患者安全管理,确保护患人身安全及病区财产安全。每月召开护士长例会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反馈分析会,提出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并要求各病区护士长对查出问题进行整改,护理部对各病区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评价,每半年以多媒体形式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护理质量与安全”分析讲评,以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意识,提高护理质量。

3、大科护士长每周对管辖科室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提出整改方案,并及时反馈各病区护士长,要求病区护士长及时加以整改。

4、病区护士长做到每日检查护理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病区质控小组每月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查出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加以整改,并对整改结果进行跟踪评价,并做好记录。

5、建立检查、考评、反馈及奖罚制度,建立可追溯机制,护理部人员经常深入各科室检查、督促、考评,并及时反馈。

6、加强护理安全监管,科室和护理部定期进行护理安全隐患排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从科室及护士自身的角度分析发生原因,应吸取教训,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与改进措施。对同样问题反复出现的科室及个人,追究护士长管理及个人的有关责任。

7、不断修订、完善和补充和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及各项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为临床一线护理人员提供工作标准和指南。

8、加强对全院护理人员护理质量教育和护理安全教育,护理部将举办护理安全管理培训,做到护理安全人人知悉、人人掌握、人人执行。

9、修订完善20xx年护士培训计划,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和技能操作培训,护理部及科室每季度对45岁以下护士进行三基三严理论知识及规章制度考试、每半年进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达100%。对不合格人员进行补考,达到合格为止。

10、严格执行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制定健康教育手册,提高护士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水平,确保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服务高效、安全。

11、加强对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护理查房制度等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力度,强化患者安全管理,从环节质量、过程质量入手,杜绝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

12、落实质量工作计划的实施,确保各项护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如期开战,并达到预期目标。

目标一:基础护理合格率≥90%,一级合格率≥90%,危重病人护理合格率≥90% 落实措施:

1、护理部每月对全院各护理单元进行全面质量考核检查,并下发整改通知单及时反馈,科室内积极进行分析、查找问题与改进,护理部负责落实整改追踪。

2、护士长每日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目标二:急救物品完好率100%,急救设施完好率100%

落实措施:

1、规范抢救车交接记录,急救药品、物品各班认真交接,用后及时补充,做到“五固定”。

2、毒麻药品专柜、专锁、专人保管,班班交接、双人签字;高危药品专柜或定位放置并有明显的标识。

3、抢救车、毒麻药品、急救器械及设备由科室专人负责,每周检查1次,护士长负责督导检查并签字。

4、护理部每月检查、考核。

目标三:年褥疮发生次数0(特殊情况例外)

落实措施

1、加强重病人护理,卧床病人建立压疮预警表及翻身卡,床头交接皮肤情况并认真、如实记录。

2、护士长每日督促、检查。

3、护理部抽查。

目标四: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消毒隔离合格率≥100%

落实措施:

1、严格区分治疗室、换药室的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加强三基培训,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

3、护理部定期检查、每半年进行考核。

4、院感科定期做好各项监测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

5、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用物品分类收集、统一储存和处理。

目标五:健康教育覆盖率100%,知晓率≥80%

落实措施:

1、各科室备常见疾病的护理常规及标准健康教育的指导书,供各级护理人员学习和应用。

2、填写健康教育评价表,按患者在院的不同阶段进行健康教育。

3、护理部进行督导检查,了解病人教育情况,检查评价记录。

目标六:护理病房病人满意度≥90%

落实措施:

1、 护理部及科室每月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

2、 科室每月征求病人对护理工作意见,及时反馈并改进。

3、 病房护士长每周征求病人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4、4008热线对出院患者进行随访,并将结果反馈至各科室,要求各科室对照自身存在的问题积极改进。

5、发生患者投诉时科室应及时调查了解并给予解答,情节严重或造成患者严重后果的按医院规定处罚、

目标七: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合格率≥95%

落实措施:

1、按照青海省护理文件书写要求统一书写。

2、各级人员会使用护理电子病历书写系统。

篇10

一、资料与方法

1.背景资料

目前中医医院护理质量管理面临两个主要困难:(1)缺乏符合三级中医医院特色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长期以来,我国中医医院一般采用同地区综合医院一致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中医护理特色不突出;②评价重点放在控制终末质量上,忽略了主动服务和可持续受益的指标评价;③评价内容大部分是技术指标,局限于对临床护理技术项目和临床护理流程评估,而忽略了护理对象的人本特性;④部分指标操作性差,不易达标[1]。(2)护理质量管理观念与社会期望值之间的矛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群对健康需求的提高,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职责越来越重要,护理工作的社会价值也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人们越来越重视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的质量。但目前质量管理的观念还没有成为全员的自觉行动,护理质量管理还处在一种被动状态,没有达到质量管理实现质量持续改进的目标。护理质量管理,特别是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与社会的期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2]。

2.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依据“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评价框架体系理论,一级指标中选择护理管理体系、护理人力资源为“要素质量”指标,护理实践为“环节质量”指标,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护理效果为“终末质量”指标[3]。在文献回顾、专家访谈和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的要求,结合中医医院护理工作实际情况,经15名专家对指标体系结构层次的合理性和完备性、指标目的独立性和准确性等作出评定后,形成了3个维度(要素、环节、终末)、7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98项三级指标的“中医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框架。其中,一、二级指标主要内容是:(1)要素质量:①护理管理体系,包括医院护理服务理念、护理管理组织体系、护理管理制度与规范和护理信息系统。②护理人力资源,包括各级各类护士资质、护士数量与结构、护士教育与培训、护士考核与选聘和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③中医护理管理,包括中医护理常规、中医护理方案和中医护理临床路径。(2)环节质量:护理实践,包括护理质量管理实践、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护理工作职责落实、护理安全管理实施、护理评估、护理感染控制、专科护理实践、中医护理常规实施、中医护理方案落实、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实施和中医适宜技术应用。(3)终末质量:①服务满意度,包括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和医生对护理质量满意度。②护理不良事件,包括护理差错、事故和医院获得性感染。③护理管理实践,包括护理人员结构比例、护理人员满意度、护理操作合格率、继续教育和科研能力。

3.建立护理质量保证系统

利用PDCA循环(即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及质量控制点的方法,对护理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4]。质量保证一方面是医院的医疗护理质量方面对患者和社会所作的一种健康担保,另一方面指医院为了确保医院的医疗活动(含护理)所必需的全部计划和活动。护理工作的质量保证即指对护理工作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质量保证体系包括质量保证的管理机能和质量保证的物质技术条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如下几方面内容:(1)有明确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计划。(2)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3)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4)实行管理业务标准化和管理流程程序化。(5)建立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如: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6)开展自下而上的护理质量管理活动。

4.质量控制点

(质控点,质量保证)方法在护理全面质量管理中的应用(1)质控点是质量控制内容中具有一定质量特性,能够体现某一方面质量特点的统计要素,也就是某项质量的关键环节点。其点的质量评价结果可完全或部分地体现这项工作的质量。每项工作可有一个或多个质控点,医院工作方方面面,同一项工作,各科室间制定的质控点也可有所不同,诸质控点按权重构成医院的总质控点环节。在质量评价保证的统计工作中,常用珚x±2s、珚x±3s表达合格线与警戒或控制线标准。(2)质控点的评分方法:在一个质控周期中(亦即PDCA循环中),我们根据预查质控点的位置及重要程度(如权重)给予一定隶属度(一般讲,重要质控点分值高)。每一质控点项目在检查应用时,又根据其完成程度给予一定权值,然后确定某一质控点的得分,全部质控点分数值和即这一部门科室在这一质控周期的护理质量总分。需要注意的是,质控点数据所反映的合格率/缺陷数的分数在不同的科室有不同的比重。

二、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实践

2013年在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实施了新的护理质量评价方案。围绕7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和98项三级指标,通过护士长总值班日查制、护理质控小组月查制、护理部与护士长季联查、护理部抽查等形式对护理工作质量实施动态监测。重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效果评价,定期由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客观反映护理质量,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护理工作。广泛动员、引导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与,按PDCA循环利用质控点方法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收到良好效果。

三、标准是衡量护理工作的准则,是护理管理的重要

依据,也是指导护士工作的指南。在评价体系制定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服务理念,在注重患者利益的同时,也充分考虑了护士的工作价值。在体系的构建上,我们采用了目前在医疗保健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美国著名学者Donabedian提出的“要素质量-环节质量-终末质量”理论,并且将中医特色融入到了整个评价体系。中医护理管理的开展是“要素质量”中的特色指标;中医特色护理实践的规范、应用、评价是“环节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而“终末质量”着重了解患者对中医文化的理解和态度,将中医健康教育作为中医护理的重要内容。实施新的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围绕7项一级指标、30项二级指标和98项三级指标,以正强化的质量达标率方式表达护理质量控制的情况,极大地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重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效果评价,定期由住院患者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价,客观反映护理质量,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护理工作,促进了护理人员“以患者为中心”观念的确立和护理质量的提高。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充分发挥了护士潜能,有效促进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按PDCA循环利用质控点方法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推动质量管理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过程管理与终末管理相结合、横向管理与纵向管理相结合、逐级管理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导向。

参考文献

[1]方海云,陈红,谢文,等.对护理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J].中国护理管理,2005,4(2):26-27.

[2]安力彬,李文涛,张萍.我国护理质量评价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3):58-59.

[3]侯小妮,刘华平,刘绍金,等.综合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0,10(2):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