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管控措施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质灾害管控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质灾害管控措施

篇1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

地质灾害防治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也是各级政府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重要职责,责任重于泰山。为加强对全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防治,年初局建立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指挥系统及实行辖区管理责任制,明确各自任务职责。同时要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为防灾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要依法依规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大汛期地质灾害防灾工作力度

1.加强隐患点监管。局属各单位、乡镇(街道)自然资源管理中心,要进一步掌握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活动周期、新增隐患点及主要诱发因素,对本辖区内本年度的地质灾害进行预测,对活动趋势、危险程度作出评价,落实监测、报警、抢险的组织单位和主要责任人;认真修订完善本乡镇(街道办)地质灾害制度建设,对每处隐患点要建立《地质灾害防灾预案表》、《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明确监测、治理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对受地质灾害威胁对象发放《地质灾害避险明白卡》,确保其明确熟知避险措施、避险地点、避险线路。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建设,确保地质灾害信息及时上传下达。

2.加强隐患排查。各地要发动广干部大群众深入开展辖区全域内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并结合我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估调查,确保排查全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区。认真执行“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三查制度。对场镇、学校、医院、聚居点、景区、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重点排查。各自然资源管理中心要配合属地政府对排查出的隐患点登记造册,留存影像,抓好痕迹管理,落实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做好应急预案。

3.做好预警预报。各相关部门要利用好自然资源、水利、应急、气象等部门的监测预警联动机制,及时把信息传达到各级各隐患点,确保受威胁对象及时知晓。

4.落实主动避让。各相关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主动避让、预警避让、提前避让”和“三个紧急撤离”要求,在强降雨来临前或出现临灾征兆时,要果断提前组织受威胁群众疏散转移,对不愿撤离人员迅速采取强制撤离措施。要通过广播、电视、墙报和大型活动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搞好应急演练,确保群众遇险能快速撤离。切实履职尽责做好撤离群众安置管控工作,在险情解除前严禁擅自返回,避免因管控不力造成人员伤亡。

5.加强值班值守。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汛期值班制度、险情巡视制度、灾害速报制度和定期查询制度,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向社会公布地质灾害报警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区地灾办按要求督促值班人员、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员到岗到位、履职尽责。严格执行地质灾害信息报送制度,做到及时、准确、规范,杜绝瞒报、谎报、迟报、漏报现象发生。

三、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综合治理

1.根据省、市地灾防治工作有关会议精神,结合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害程度,目前全区实施地灾治理项目9个,已完工7个。一是加强在建工程的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管,必须要求施工单位按图规范施工文明施工确保安全;二是加强已竣工项目的后期维护和监管工作。

篇2

一、加强领导,进一步增强地灾防治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期,市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督查组对我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了全面督查,发现存在预案编制分工不明确、内业档案资料不完善、值班安排不规范,值班交接记录不完善等问题。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姚桥新区管委会,区国土分局、水务等区级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严峻性,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防范意识,深刻了解地质灾害的复杂性、突发性和破坏性,坚决克服懈怠情绪和麻痹思想。要按照主要领导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层层落实责任。坚持“防范胜于救灾”的理念,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将地质灾害监测和防治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监测员和责任人。进一步完善业内档案,制定科学的防灾预案、落实相应的防灾预警措施、完善定期巡查排查制度。同时,要进一步部署和落实各项防范应对措施。

二、增添措施,切实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一)认真开展防灾措施落实情况“回头看”。在前期安排部署的基础上,各乡镇、街道、姚桥新区以及区国土等区级相关部门要立即组织开展“回头看”,看防灾工作是否落实到位。区国土、水务、交通、住建、文旅等单位要加强对在建工程、道路交通、旅游景区等再次进行隐患排查,落实防治责任人,加大对施工企业防灾减灾工作落实情况的督促和检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加强部门协同,齐抓共管联合防灾。区国土、交通、水务、安监等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做到各司其责,加强本行业内防灾工作的同时,做到密切配合、信息共享、协作防灾。

(三)加强监测预警和值班值守。严格执行“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加强汛期应急管理,完善交接班记录,强化领导带班、专人值守和24小时值班制度。地质灾害点检测员汛期要确保通讯畅通,严格按照“雨前巡查、雨中排查、雨后核查”的要求到岗到位开展监测预警工作,并做好监测记录。

(四)严格管控,抓好在建工程监管。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在建工程和工矿企业的督查力度,重点抓好大深村青衣江左岸弃土场、雅康高速C4标段周公山隧道弃土场弃土的清运工作,确保河道通畅。同时,由区国土资源分局赓即组织雅康公司、南郊乡政府、东城办事处联合开展一次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

(五)实事求是,加强信息管理与报送。一是加强信息报送的时效管理,灾情发生后,要严格执行灾情速报制度,加强灾情续报和信息反馈,确保信息传达及时。二是加强信息报送的内容管理,提高信息报送的专业性和严谨性,坚持实事求是、坚持科学表达,确保信息报送准确。

三、强化应急保障,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区国土资源分局、民政局、应急办、防汛办等相关单位要进一步抓好各类防汛、地质灾害等抢险救灾应急物资的储备。适当增加防汛抢险人员数量,如出现灾情或险情要立即采取应急措施,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群众转移并做好安置工作。区级各有关责任单位、人员要迅速到位,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及时组织灾害点的隐患动态排查巡查,防止发生次生灾害。

篇3

1.检修战线不断延伸随着大渡河流域梯级水电站的相继投产,检修公司所承担的工作将由两厂四站进一步向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延伸,战线不断拉长,任务逐渐倍增。水电站设备不同于其他行业,几乎检修任务都集中在枯水期,枯水期时就面临几乎所有电站同时施工的情况,点多面广、人员分散、管理力量薄弱将常态化,水电站检修经常出现抢工期、抢进度、抢发电现象,也将成为检修公司安全管理的难题。同时,新投产电站大量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检修人员又面临新设备、新环境考验,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使检修公司成为电力生产系统安全风险最高的单位之一。

2.小作业面管理难度加大水电站设备检修是多班组、多工种共同配合,交叉作业多,协调难管理度大。检修项目常常分成若干个小作业面,企业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就需要保证每一个小作业面每一次都安全作业。小作业面临许多管理难题,一是点多、面广、人员少,安全监管难度大,对作业人员自身安全意识、责任意识要求较高;二是对班组长要求较高,需要班组长有明确的班组管理思路,下移安全管理重心,做好安全细节管控,落实管理责任及预防措施。

3.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检修公司在岗职工456人,35岁及以下121人,35岁~45岁229人,45岁以上106人。35岁以下以新近大学生为主,有较好的理论基础,但工作时间短,技能水平、操作能力欠缺,工作经验不足;35~45岁职工中,低学历较多,且部分为转岗职工,因之前从事工作和专业的不同,水电站检修知识匮乏,又缺乏学习动力和工作热情,成才较慢,短时间内难以独当一面;45岁以上职工虽然工作经验丰富,但由于个人发展前景原因,对新技术、新设备、新环境接受能力较差,工作动力不足。劳务派驻工大部分学历偏低、安全意识淡薄、技能欠缺,且人员流动性大;另一部分学历高、技能强的派驻工,出于工作环境、薪酬及个人职业规划等原因考虑,在国内水电站大量投产的冲击下,造成人才严重流失。总之,劳务派驻工人员流动较大,使安全风险加大。

4.对外工程安全管理难度大对外工程,面临陌生地质条件、陌生环境、陌生设备,导致危险源分析不全面,设备运行状况了解不透彻、当地交通地理民风民俗不了解,使安全风险倍增。同时对外工程存在安全责任意识淡薄、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监管力量薄弱、隐患排查不彻底等安全管理薄弱环节。高强度、长期奔波的工作可能造成职工情绪波动和身心疲惫,职工的技能水平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检修任务的需要,都给安全生产埋下了安全隐患,安全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

5.外委工程管理不严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各专业不断精细化,因此越来越多的检修、施工项目将转包给其他专业的施工单位,问题随之产生题。外委单位安全理念、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层次不齐,一是缺乏对施工单位严格的审查制度。外委工程要重视施工单位的选择,对施工单位的专业程度、企业资质、人员资质、设施等情况的审查。二是缺乏对施工单位工程安全措施的审核。对安全措施审核不严,安全措施是否全面、细致,施工方案是否科学、合理,导致施工单位盲目施工,安全风险加大。三是缺乏与施工单位协调机制,外委工程应有完善的制度约束,包含安全管理协调。四是缺乏施工过程监督,有无专人全程监督,直接体现了安全管理重视程度和管理水平。若所有事项全由施工单位处理,这不仅会产生质量缺陷,而且还为生产事故创造了条件。

6.地质灾害频发水电站大多处于深山峡谷之中,地质环境复杂,山体稳不定,汛期滑坡、塌方、泥石流、路面沉降坍塌等频发,枯水期牲畜踩踏、狂风呼啸都会使山石滚落,造成落石伤人,给正常的生产活动及交通带来极大的风险。其次,西南地区是我国地震高发区域,地震会给坝体、厂房、办公楼、宿舍楼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地震会造成山体松动,滚石频频,造成交通中断,补给困难,给企业的带来极大的安全风险。

二、针对新形势采取的措施

1.科学的安全管理理念大渡河流域水电站的陆续投产,安全管理难度增加,要从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法着手,重视完善安全生产“五要素”,即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只有处理好这五个要素才能应对不断延伸的检修战线。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基础,建设安全文化,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普及安全常识,要确立具有自己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原则,落实各种事故防范措施,加强职工培训,确立“四不伤害”的安全生产理念,使安全要正真的做到警钟长鸣,居安思危。安全法制是指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健全完善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将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上升为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充分体现安全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严格、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层层落实,强化行政问责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安全科技是实现安全生产的手段。安全需要科技的支撑,实现科技兴安是企业应有的认识。利用科技手段、技术改造,消除安全隐患,完善安全防护设施,巩固和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安全投入是保证安全生产必须的经费。安全生产的实现要靠投入的保障作为基础,提高企业安全水平,需要成本,这成本既是代价也是效益。

2.加强小作业面安全管控加强小作业面安全管控就要提升对班组长素质要求:一是自身安全意识、安全技能过硬,责任心强;二是班组安全管理思路清晰,坚持原则;三是内外协调能力突出。能及时、准确的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四是具有较强的洞察力,能随时掌握班组人员思想动态和班组安全管理的问题,及时发现并采取有效措施。

3.提高员工素质提高员工素质,一是要针对不同年龄员工的不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和激励措施,调动各个年龄层次员工工作积极性。二是完善用人管理机制。在招收人才时要抓好源头,重视综合素质考察,严把进人关,并完善淘汰机制,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测评,淘汰不合格的人,剔除害群之马。同时采取建立平等用人机制、提高薪酬等措施,留住技能人才。三是以企业文化为依托,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知识,营造员工的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提高员工的执行力。四是加强员工培训,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安全技能,尤其是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和应急预案的演练,使员工掌握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及时消除安全危险因素,将影响和损失降至最小。

4.加强对外工程管理措施加强对外工程管理,首先在对外项目选择时,充分考虑工程的安全风险与效益之间的平衡优先选择安全风险小、效益好、生活条件好的项目。其次要严格项目经理选拔机制,明确项目经理应具备的条件、素质、能力,能胜任项目的安全管理要求。最后,建立定对外工程安全风险辨识汇报制度,充分排查设备状况、地质条件、交通情况、民风民俗、住宿伙食等方面的隐患,将现状和采取的措施及时汇报安全管理部门,形成对外工程远程安全监控机制。

5.加强外委工程监管措施一是建立施工单位评价机制。对施工单位的企业资质、专业水平、技术力量、设备状况、管理水平等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价,严把审查关,确保施工单位有能力安全、高效的完成工程。二是强化过程监督。实行内外无差别化管理,加强监督过程控制,委托安全意识高、责任心强、有扎实专业基础的人员进行全程监护,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措施、查找整改安全隐患。三是强化人员管理。确保施工单位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如:起重司机司索、电焊工、电工等。确保不懂不作业,不持证不上岗,操作证按期复审,强化对技术人员的安全施工管理。

6.地质灾害一是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估。每到一座新电站,首先向电厂管理方了解当地的地质条件、民风民俗,掌握泥石流、滑坡、落石、气象、民风等危险地方,对危险程度进行分级。二是积极采取措施,避让危险地段,减少在地质灾害危险地停留时间,合并用车减少交通风险。三是建立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利用当地的地质灾害监测系统及预报预警系统,及时掌握灾害情况,加强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地质灾害应急处理能力。

三、结束语

篇4

一、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充分认识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切实把汛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按照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对汛期安全生产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切实将汛期各项防范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专题研究部署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分管负责同志要亲自督促检查落实情况。各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完善各项安全生产措施,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坚决有效地防范和遏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确保汛期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二、全面排查、严厉整治安全隐患

各县、区工能局(经能局、经发局)要围绕本地区、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重点和薄弱环节,制订详实的检查方案,在汛期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行动,全面检查企业安全制度是否健全、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安全措施是否到位,特别是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要组织精干力量,深查细排,全面查找漏洞和隐患,确保不留盲区和死角。对排查发现的隐患,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要限期整改;对重大安全隐患,要实行挂牌督办,跟踪落实,逐一整改销号;对一时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实施24小时一对一严密监控,措施做到五落实。

三、抓住关键,强化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管控

要针对重点行业和领域的突出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一)煤矿。要严格督促煤矿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各煤矿企业必须成立雨季三防工作机构,配备专人,落实措施,完善水文资料档案,进一步摸清矿井周边煤矿及本矿井范围内的水文地质情况,重点排查汛期地表水涌入、临近矿井水害隐患和溶洞水、山塘水威胁灾害,制定严密的防汛、防水、防灾措施,完善预警预报系统和应急预案,备齐防汛物资,落实防范措施。要加大水害隐患排查力度,严防因自然灾害引发淹井、透水等事故的发生。要及时将暴雨、雷电等气象信息传达到煤矿企业,一旦发现险情,煤矿必须立即撤出井下全部人员。

(二)非煤矿山及尾矿库。井工矿山要严格落实防洪和防治水措施,加强对矿井采空区、塌陷区、积水区的巡检、排查,加强矿井涌水量观测,坚决杜绝淹井事故;尾矿库要加强排洪设施、干滩长度、安全超高和坝体稳定性的监测监控和检查,对存在溃坝、溃堤危险的尾矿库提前治理、除险加固或采取泄载等措施,并要采用有效手段实施24小时监测监控,确保坝体安全可靠。

(三)危险化学品及民爆行业。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要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技术规程和工艺要求,加强对生产储运设施的监控,做好防雷电、防洪工作。对遇湿或高温容易分解出易燃、有毒气体的原材料和产品,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水、防潮、降温措施。易受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威胁的化工企业要提前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危险化学品泄漏。民爆企业必须加强防汛、防雨、防潮、防雷、防静电管理,定期检测,维护防雷和防静电设施。

(四)工业园区。开展园区汛期安全检查,正在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全面排查治理施工作业现场存在滑坡、崩塌、洪水、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全面掌控、超前防范、彻底治理。企业必须加强对施工作业现场的防灾保护工作,遇雷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时,要按规定停止相关作业。

(五)地质灾害。督促工业企业对危及其自身安全和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要认真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密切关注和防范突发性暴雨、山洪诱发的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引发事故,认真落实好防范应对措施。要加强巡查、监测、监控,及时将受山体滑坡、洪水和泥石流威胁的人员撤出威胁区域。不能及时撤出的,要采取果断有效的预警预防措施。

四、加强督促检查

各县(区)工能局要切实履行职能职责,全面排查,层层督导,加强督促检查,督促相关企业落实防汛的各项措施和要求,及时解决处理防汛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科学防范。

(一)企业100%自查自纠。汛期前,要督促辖区内所有企事业单位、作业场所必须100%制定方案,100%开展自查自纠,100%完善管理台账,100%落实整改。

(二)县级全覆盖检查。各县(区)工能局要认真制定检查方案,成立专项检查组,全覆盖开展汛期行业安全检查。

(三)市级专项检查。为切实抓好汛期行业安全生产工作,市工能委成立九个督查组,对各县汛期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专项督查。

企业汛期安全工作方案二: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市安委办《关于切实做好五一期间和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精神,我委定于20**年5月12日至5月20日,在监管企业开展汛期安全大检查工作。方案如下:

一、检查时间

20**年5月12日至5月20日

二、检查内容

结合汛期安全生产特点,对监管企业全面深入细致地排查整治安全隐患,落实监督管理责任,堵塞安全生产监管的漏洞,对存在的生产安全隐患责令整改,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工作分工

1、第一检查组

成员:颜昌平、陆世球、蔡如贵、钟贻光、刘旭

负责检查钦州矿务局。

2、第二检查组

成员:陈宝元、吴镝、闭庆、刘旭

负责检查市印刷厂。

3、第三检查组

成员:香梅、邝全柏、徐万杰、黄霞

负责检查市百货总公司。

4、第四检查组

成员:陆世球、梁冠礽、蔡如贵、曾传琳

负责检查市食品总公司、市农业机械供应公司。

5、第五检查组

成员:刘文披、郑兆辉、黄善凌、胡晓琳

负责检查市房地产综合开发公司、市银盾押运公司、蓝盾保安服务中心。

篇5

一、地质勘察质量主要风险及识别

(一)人员风险。人员风险是由于缺乏专业技能,导致勘察质量达不到标准。勘察人员是项目建设的直接参与者,若在勘察过程中缺少专业知识或操作技能,必然会影响到项目建设效率,不利于地质勘察项目规划与改造进程。

(二)报告风险。报告风险是由于勘察报告在提交之后出现的异常风险,主要表现为报告内容与实际地质情况的差异性,影响了勘察项目作业流程的有序进行。比如勘察报告中,对原始数据收集缺少审核指标,一些潜在的地质病害未能及时发现,影响了项目风险规划与改造工作,这本质上是数据类型的失误与风险之一。

(三)安全风险。“安全意识”是一种基本的职业素养,缺少安全意识使现场勘察作业具有风险,这会造成勘察项目安全指标降低,不利于工程地质建设活动的有序进行。对于潜在的地质安全隐患,要做好全面分析与勘察工作,才能不断提升项目的开发水平,若失去足够的安全意识,勘察风险指数会不断提高。

二、影响工程地质勘察质量风险的原因

(一)人为因素影响。一些勘察人员工程概念不明、勘察侧重不清、操作方法失当、勘探手段和使用设备相对落伍。分析勘察数据时,勘察人员使用的参数分析方法和计算公式不当、适应条件不清等,造成工程勘察?u价报告中基本地质条件不清、主要工程的地质问题界定模糊、地质危害论证不充分、遗漏地质数据或报告错误数据等问题。

(二)地质环境复杂和气候变化影响。工程地质勘察目标之一是自然地质,山川、河流、盆地、丘陵等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地质形态,一个勘察范围内会出现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野外勘察时,勘察条件有限,勘察工具搬运困难且稳定性差,加之岩层风化,取样后分析困难。同时,野外气候变化频繁,昼夜温差较大且降雨量不均导致岩体不规律的干湿变化和热胀冷缩等给地质勘察和取样造成不便,影响了勘察结果的精确性。

(三)管理因素影响。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缺乏规范制度,岩土工程地质勘察市场缺乏调控,勘察工作缺乏监管。地质勘察的作业环境主要在野外,勘察过程由勘探单位独立操作,其勘察工作是否全面、取样是否充足、实验是否客观都无从考证,其提供的勘察数据可靠性、真实性、全面性无法得到保证,以至于延误工期,使工序复杂化。

(四)市场因素影响。作为岩土勘察市场需求方的建设单位由于缺少勘察方面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性,在选择地质勘查合作单位时以节约经费为主要考量,对勘察单位实力、勘察技术、勘察结果要求很低造成岩土工程勘察市场门槛低,业内竞争激烈,从而演变出一些以低报价、低质量抢占市场份额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防控地质勘测风险的措施

(一)地质保护。为了进一步落实地质勘察流程,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地质保护方案,提高勘察项目质量监督与控制水平,解决传统勘察模式存在的不足。要从项目规划与分析角度考虑,避免早期勘察中潜在的风险。例如,地质勘察前期做好风险评估与规划工作,对潜在地质灾害进行综合防护,加快区域地质改造流程,构建符合现代化的地质防护体系。

(二)优化管理。地质勘察作业是企业内部经营重要事务,对内外调控管理形成了综合性保障体系,可降低地质灾害防控不足产生的风险损失。为了更好地参与市场经营,企业要优化勘察项目管理平台建设体系,以风险分析为依据,全面调整原有的勘察项目管理模式,共同完成长期经营改革目标。勘察项目管理合作阶段,既要懂得相关勘察项目管理方法,也要懂得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

(三)风险预警管理。新时期,要建立更加多元化的风险预警体系,重视地质区土地规划与分配改革,构建符合现代化发展风险识别系统方案,这样才能带动地质区改造与建设的协调。结合风险识别系统中对勘察项目的要求,需从总体规划、管线布置、平面布局、绿化布局等方面,提出用地准则土地建设的具体对策,为地质区土地开发项目施工提供性指导。

(四)综合决策管控。勘察项目管理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信息保障,让施工单位有足够的风险防控措施,并参与技术领域研究工作,利用高科技控制地质灾害对项目施工造成的危害性,这些将决定最终的项目收益水平。科学设计是先进战略决策,地质改造工程必须依赖于设计合理,才能构建符合生产运行的新模式。

篇6

一、指导方针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隐患胜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要求,切实做到防患于未然,真正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

二、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把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做到立刻补救,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

2、防补结合,以防为主,健全责任体系,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积极做好灾前预防。

3、全党动员,全民参与,依靠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安全防范工作,提高全民安全意识,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4、统一指挥,协调配合,安全生产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政府统一指挥,各村(居)民委员会、企(事)业单位、镇级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参与。

三、组织机构

为使应急工作有序开展,特成立“三防一抗”应急工作领导组,名单如下:

四、工作要求

按照“政府负总责,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积极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总体要求,根据“一岗双责”要求,明确各单位部门相关责任。

党政办:一是落实“三防一抗”24小时值班人员工作责任制,并督促24小时值班人员按时值班,做到值班人员电话公开;二是完善应急预案;三是负责应急事件处置的人员组织和车辆调配等工作;四是负责“三防一抗”宣传工作。

镇安办:负责“三防一抗”工作总体安全。一是落实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做到随时检查,拟定应急预案,尤其是对重点地区的监控管理;二是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技术的培训;三是随时做好安全生产灾害的应急反应,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资,并向党政主要领导提供安全生产监控情况。

财政所:负责“三防一抗”工作的物资储备资金保障。

民政办:负责“三防一抗”工作所需的物资储备配备和管理,负责“三防一抗”工作后勤保障。

交管站:负责道路交通总安全。一是拟定相关软件资料和驾驶人员的宣传培训;二是开展道路交通经常性排查。

食药监所:负责食药品总体安全。一是拟定食品药品事故应急预案;二是开展食药品经常性排查;三是负责食药品安全应急事件处置等工作。

派出所:一是灾情发生后立即奔赴现场,积极参与施救;二是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查明事故原因。

中心校:一是组织全镇中小学校开展“三防一抗”工作的宣传教育;二是拟定学校“三防一抗”工作预案。

广播电视站:一是广泛宣传教育“三防一抗”工作内容和相关知识;二是帮助指导合格完善广播室,一旦发生事故及时通过广播、高音喇叭等以号召广大群众立即奔赴现场施救。

国土所:负责地质灾害总体安全。一是抓好场镇公共设备设施的监管监控;二是明确地质灾害点及管控范围,拟定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三是规划好场镇消防通道,排除安全隐患。

水务所:负责水务总体安全。一是抓好塘库堰和人畜饮水隐患排除;二是落实防汛抗旱工作安全责任制;三是拟定防汛抗旱、人蓄饮水等应急预案和检测监控。

镇船管站:负责水上交通总体安全。一是落实水上交通水情检测、监控;二是落实安全责任制;三是拟定汛期应急预案。

卫生院:负责卫生防疫总体安全。一是灾情发生后及时派出医务人员赶赴现场进行施救;二是做好各项救治准备工作。

畜牧站:负责动物防疫检疫总体安全。一是负责拟定动物防疫检疫应急预案等资料;二是负责动物防疫检疫日常性工作和动物食品安全等工作。

其他部门(单位)应根据事故发生情况,按照各部门(单位)的工作职责,全力投入到补救工作中,特别是发生重大事故时,要顾全大局,服从镇政府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调派。

五、应急工作安排

1、各村民委员会、各企(事)业单位、政府有关部门如遇灾情,应迅速组织当地群众抢救,并在第一时间报告镇应急领导组办公室。

2、镇应急管理办公室接到报告后认真核实,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处置工作,立即通知灾情发生地的单位部门立即投入抢救工作中并根据灾情情况上报主管部门。

3、领导组到达事故现场后,立即成立现场指挥领导组,统一调配抢救力量,科学安全组织抢救,保持通讯畅通,及时报告镇后方应急领导组,确保是否需要增援,有序组织抢救。

4、后勤组应随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根据前方现场需要及时供给物资。

5、医疗组随时做好抢救所需的医疗设备和药物保障,及时赶赴现场,全力抢救伤员。

6、完成现场清理,确定无遗漏伤员后,方能撤离现场。

篇7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全市安全生产工作有关会议精神,针对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密切结合我镇实际,在全镇范围内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认真查找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二、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结合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克服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以孔娜镇长为组长,各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安委会各成员单位为成员的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办,由彭炜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各村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三、突出重点,扎实做好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

要针对夏季高温和汛期多雨的特点,各部门要组织人员对重点领域、关键环节、重点设施进行诊断式检查,排查治理自然灾害隐患点和重大安全隐患,切实做好以防风、防雷电等为重点的夏季汛期安全生产工作,严防各类事故发生。

(一)切实做好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工作。要采取科学有效的防范措施,认真抓好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经营、运输、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组织专家不间断地进行安全检查,对涉及危险工艺的,要抓好审查,加强日常监管,抓好关键点,切实提高管理水平。要督促从业单位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严密监控重大危险源,确保安全生产。要针对暑期温度高、雨水多、湿度大的特点,认真做好对各类设施、管道的降温、防雷和安全设施维护保养等工作。对易积水的生产区、储存区,要采取围堰和加高防护堤坝等措施;对遇水容易分解产生易燃、有毒气体的原材料和产品,要采取严格的防水、防潮措施,严防发生各类爆炸、泄漏、中毒等重特大事故。相关部门要开展联合执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取缔关闭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危险化学品的行为,坚决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二)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派出所、交警、交管等部门,要针对夏季气温高、驾驶员易疲劳等特点,加强对公路客运、货运和公共汽车司机等驾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和守法的自觉性。要认真排查道路交通危险路段,狠抓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严查无牌、无证、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突出抓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凡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运输企业,一律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市场;凡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运输车辆,一律不得上路行驶;凡不符合安全条件的贮藏设施,一律不得继续使用。要继续开展联合执法,严查非法和超载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并采取严密的处置措施,确保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派出所、交管和农机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三轮汽车和拖拉机违法载客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要重点抓好国道和省道、乡镇公路的安全管控工作,认真做好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的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确保道路安全畅通。

(三)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监管。派出所、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烟花爆竹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安全监管工作,督促烟花爆竹销售点认真做好防雨、防潮、防高温和防雷等安全措施。要针对汛期高温及多雷雨天气,加强监控。派出所、安监、工商等部门要积极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严厉打击非法生产、销售烟花爆竹行为。

四、完善制度,切实做好汛期应急值守工作

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建立快速、有效的重特大事故监测预警和应急救援机制。水利、广播站等部门和单位,要建立气象信息通报制度,并督促相关企业、单位制定汛期应急救援预案,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成立抢险队伍,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预案演练工作。各党总支、村、各企事业单位要加强汛期值班工作,严格执行领导带岗值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随时掌握雨情汛情动态。要针对汛期安全生产特点,及早排查治理自然灾害隐患点,严格执行自然灾害预报预警预防制度,严防各类事故灾难发生。要坚决执行恶劣天气停产撤人制度,遇有恶劣天气,对有可能受自然灾害影响的厂房、建筑工地、旅游区域和学校、幼儿园、集贸市场等人员聚集区及各类单位,要立即撤人疏散,确保安全第一。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和重大险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及时组织抢救并迅速上报,把事故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五、工作要求

1、各成员单位要认真组织好监管和检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任何死角,确保排除所有安全隐患;

2、对检查出来的问题,各检查组要将整改意见下发到整改单位,并报镇安委会;

3、汛期值班人员,严格按照值班安排表执行,不得擅离职守。

汛期安全工作方案二:为切实做好我镇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避免和减少各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全乡经济发展,按照县安委会《关于进一步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我镇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立足于防大汛,救大灾,克服麻痹思想和厌战情绪,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以主要领导挂帅的汛期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张阜兴(镇长)。

副组长:吴兰青(副镇长)、张友登(宣传委员)

二、明确责任,落实防范措施

镇政府与各村、各企业分别签订汛期安全生产责任状,要求各村、各企业,制定细致工作方案和应急处置预案,做好防汛抢险物资准备,落实安全防范责任和措施,建立不少于30人的抢险小分队。

三、切实做好各采石场、服装加工厂、加油站的安全防范工作

由镇安办牵头,组织国土所、供电所等单位,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汛期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对查出的安全隐患,责令企业立即整改到位,不能即时整改到位的,要坚决采取临时停产措施,限期整改到位。企业要按照规定调整露天作业人员的作息时间。适当减少或避开高温时段,尽可能减少员工的作业时间,改善劳动条件,确保安全生产。

四、切实做好建筑施工安全防范措施落实

对建筑工地的整体提升系统,脚手架及起重机械装拆的工程,实行严格的动态监管,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严格执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切实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与现场管理,凡进入坑、池、罐、沟以及井下管道作业的,要按照有关规定采取强制通风,空气检测,佩戴专用防护用具等安全措施,严防各种中毒等事故发生,要做好大中型机械、库房、深基坑支护等周边排水畅通,防止基础沉降变形发生坍塌,造成事故发生。

五、切实做好地质灾害安全防范措施落实

根据我镇地质环境条件,我镇的凤阳、溪乾等村的部分区域形成采空区,在强降雨的作用下,易造成地裂、沉降、塌陷等地质灾害,各村要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明确检测责任人,埋设警示牌,发放防灾避灾明白卡,对群测群防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对地质灾害隐患区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巡查,尤其是连续或集中降雨期间和降雨后,国土所要对各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重点检查隐患点检测责任人,防灾避难措施,值班到岗等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切实做好住房困难户的安全措施落实

1、对列入民心工程的房屋,各村要落实责任,赶超时间,必须在雨季前完工,使困难群众住进新房。

2、对没有列入民心工程的困难家庭,采取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户的方法,明确责任,确保住房困难户安全度汛。

七、切实做好学生、校舍安全防范措施落实

1、向学生发入明白卡,宣传单普及防汛度汛率安全知识,加强对学生防汛、防雷、防署等安全知识教育,落实安全措施,防止各类交通和淹溺等意外事故发生。

2、各学校在署假期间要按排好值班,对校舍进行不定期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篇8

编制重要矿区矿产资源专项规划

在矿产资源规划体系中,重点矿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专项规划是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在空间上的具体细化和延伸,是推进整装勘查和资源整合的重要抓手,同时对新发现大中型产地实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充分发挥规划对资源配置的统筹和调控作用,解决了新发现矿产地如何纳入规划管理的问题,适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在空间上变化。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编制的对象从实现规划功能定位的角度,矿区专项规划编制对象包括三类,一是全国和省级矿产资源规划中划定的重点勘查区和重点开采区;二是国家规划矿区;三是新发现的大中型矿产地和拟开发的大中型矿区,以及资源状况和技术经济条件发展重大变化的大中型矿产地等。2010年8月,国土资源部已部署开展了241个重点矿区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编制与实施的重点重点矿区专项规划编制首先要对总体规划的目标任务、规划指标、布局安排和准入条件等进行全面落实。着重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区的划分,将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的新变化,纳入到规划当中,特别是要依据规划编制技术指南,全面细致的划分勘查规划区块和开采规划区块,为矿业权的设置、调整等提供重要的空间依据。科学预测矿产资源市场形势,做好技术经济评价和可行性分析,提出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的要求。通过编制和实施专项规划,明确勘查开发的准入条件,对矿区的勘查开发工作做出部署,为矿业权的设置和整合工作提供依据。针对矿区矿产资源勘查和开采活动,通过实施重点矿区专项规划,有效指导矿业权设置方案、矿产资源勘查方案、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矿山环境综合治理方案等的编制和实施工作,逐步消除“各管一段,条块分割”的管理局面,并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建立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制度

通过矿产资源实施年度计划,将总体规划中确定的矿产勘查、总量调控、结构调整、矿业权设置、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等目标和任务,按年度分地区进行分解落实,明确责任主体,促进规划的全面实施。同时根据矿产资源供需形势的变化,通过调整年度的资源开采总量和矿业权设置数量,适应矿产资源开发在量上的变化。规划实施年度计划制度的基本原则1)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合理调控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切实保护战略矿种特别是国家规定实施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2)以矿业权设置引导资源开发的合理需求,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3)优先保障整装勘查、综合利用和重大整合项目的资源配置。4)保护和改善矿山地质环境,保障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分解落实重点矿种开采总量依据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分解落实钨、锡、锑、稀土、高铝黏土、萤石等国家实行总量控制重点矿种的年度开采总量指标。科学制定并分解落实本省实行总量控制重点矿种的年度开采总量指标。调控矿业权投放(设置)数量分别提出年度探矿权和采矿权投放(设置)的总数,并提出实行总量控制矿种的探矿权和采矿权投放(设置)年度数量。矿业权投放(设置)数量要分解到市、县。优化开发利用结构提出本年度禁止勘查开采规划区内已有矿业权的退出数量。按照矿山开采规模与矿床(区)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原则,综合考虑矿床(区)资源储量规模、开发利用技术经济条件变化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等因素,提出大中小型矿山结构调整年度指标。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设计流程借鉴土地利用规划年度计划的实施程序,结合矿产资源分级分类管理的结构,从矿产资源规划的自身特点出发,设计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流程分为七个部分。矿产资源规划实施年度计划的实施主体是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年度计划指标的上报和指标的分解落实,市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主要矿山企业是计划的主要实施者;国土资源部负责下达指标和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相关事业单位或行业协会负责对计划实施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下一年度指标下达的重要依据之一。

探索矿产资源规划动态调整机制

目前,国内相关规划的动态调整并不多见,只是在人力资源规划和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规开展了相关工作。探索矿产资源规划的动态调整符合资源勘查开发的动态性特征,能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空间变化、工程投入、技术革新、时序调整等内容及时纳入规划,并定时更新,在提高规划科学性的同时,又减少了规划调整的频次,变规划的“被动调整”为“主动调整”,对促进发挥规划的管理依据作用具有重要的作用。相关规划动态调整的具体情况人力资源规划的动态调整不存在法律约束,主要侧重于规划调整后的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动态调整主要针对外部人力资源条件和内部劳动力需求的变化以及企业自身战略的调整,对规划做出相应的调整。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人员调配规划、晋升规划、培训开发规划、工资规划以及人事政策制定等。规划调整的措施有三种方式:一是常规方式,即按照常规的程序性处理方法来应对调整出现的差异;二是专题解决方式,针对人力资源规划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或者机会进行专题分析、突击解决,主要是战略层面的问题;三是专家模型方式,即根据相关人力资源规划的经验和自身的具体情况,专家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建立专家应急模型,以备出现严重问题时及时响应。城市规划中控制性详规的动态调整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因此侧重对调整程序、机制的细化。调整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类:①强制性内容的调整(法定图则);②指导性内容的调整(管理图则);③控规内容的优化调整,如公共设施位置与用地形态、“六线”线位、除容积率与用地性质之外其他指标的适度调整等;④控规内容的更正调整,如土地权属边界变化引起的调整等。控规调整的核心内容是以土地开发强度和配套公共设施为主的控规指标调整。控规调整程序分为申请与立项、可行性研究、初审、协商、批准、验收与更新六个阶段。由控规组织编制机关提出规划调整方案报告后,根据调整内容的不同,分别向不同层级的规划管理部门申报,审批的具体流程也有所差异。最后根据审批结果,对规划成果进行修改并更新规划管理系统。其他规划在动态调整方面也有一些探索,如《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在实施过程建立了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关于启动实施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项目动态调整机制的通知》(川国土资发〔2010〕124号),明确动态调整的范围适用于汶川地震灾区39个县(市、区)内的原规划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突发或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体现了地质灾害发生的动态性特点。提出项目动态调整的主要原则包括资金总量不变、防灾效益不减、突出动态实效和确保专款专用等,还明确了对动态调整的主体和调整的程序。矿产资源规划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符合规划调整的程序安排规划动态调整要由原规划编制单位按照法定程度提出调整方案,并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同意方可进行,调整后有关内容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后颁布实施。充分论证调整内容的科学性规划调整的内容要符合矿产资源形势的变化,资源勘查开发空间变动,重大资源产业政策调整等要求,要经过认真的科学论证,调整的内容必要性和可操作性强。调整结果及时纳入管理系统将调整的内容要及时纳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并通报给相关部门,以便充分发挥规划在管理中的依据作用。矿产资源规划动态调整的内容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和开采规划区块根据上年度新发现矿产地和矿业权调整、灭失等情况,提出勘查开采规划区新增和调整的具体情况,包括规划区块名称、工作程度、面积、拐点坐标、主要矿种、资源储量、已设矿业权数量等。重大工程按照矿产资源规划中重大工程部署,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出需新增和调整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出资安排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矿产资源储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区土地复垦、绿色矿山建设和资源型城市转型等重大工程。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根据矿产资源开采、选矿等技术水平发展需要,提出需新增和调整的具体准入技术。

篇9

(一)基本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着力提高基层应急队伍能力和社会参与程度;坚持立足实际,按需发展,兼顾各地财力、物力和人力,充分依托现有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逐步加强和完善各类应急队伍建设,形成规模适度、管理规范的应急队伍体系。

(二)工作目标。力争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成市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全面加强重点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普遍建立乡镇、街道、村(组)、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同时,不断规范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基本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有序、专兼并存、优势互补、保障有力的应急队伍体系,使应急救援能力基本满足本区域和重点领域突发事件应对工作需要。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机构建设

应急管理机构建设是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队伍建设的基础,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应急机构建设。各地、各部门要成立相应的管理指挥机构和办事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一至两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应急管理。各乡镇(街道)、村(社区)除成立应急机构外,乡镇(街道)要确定1-2名应急管理协管员,村(社区)要确定一名应急信息报送员。力争在年内真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保障全市应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建立健全全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一)全面建设市综合性应急队伍。要以现有消防队伍为主体,其他专业应急队伍为依托,组建一支用现代先进救灾技术装备,反应迅速、技术过硬、作风顽强、精干高效的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除承担消防工作以外,还能有效执行地震等自然灾害,建筑施工、道路交通等安全生产事故,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的抢险救援任务,并协助有关专业队伍做好防汛抗旱、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非煤矿山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水上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市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市消防大队牵头,市安监、卫生、公安等相关部门协助,市财政将对购置的必要设备和所需工作经费方面给予支持。

(二)加快建设乡镇(街道)综合性救援队伍。要指导、督促乡镇、街道加快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以民兵、预备役人员、保安、基层警务人员、医务人员为基础,组建街道、乡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人员不少于50人,名称为“××镇(乡、街道)综合应急救援队”。发挥他们在防范和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中的就近优势,参与抢险救援、维护社会秩序,配合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开展各项应急处置工作。同时发挥信息员作用,发现突发事件苗头及时报告,协助做好预警信息传递、灾情收集上报、灾情评估等工作,参与有关单位组织的隐患排查整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加强应急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强化应急培训,切实提高队伍的综合素质和应急保障能力。

市工业园区也要结合实际,以公安、城管等队伍为依托建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

四、进一步加强全市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一)强化防汛抗旱队伍建设。针对我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易旱易涝的特点,市水务部门要依托水利工程管理和科技人员、公安、武警、消防、民兵、预备役人员、农技人员、村民和相关人员等组建市、乡二级防汛抗旱专业队伍,开展有关培训和演练工作,做好汛期巡堤查险、险情处置、人员安全转移和干旱紧急情况下应急供水等,做到有旱抗旱、有汛防汛。同时,合理储备防汛抗旱物资和装备,建立高效便捷的物资、装备调用机制。

(二)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队伍建设。我市气象灾害频发,市气象部门在进一步抓好人工降雨、防雹、防雷等气象专业技术力量建设的同时,全面完成每个乡镇(街道)1-2名气象协管员,每个村1名气象信息员的聘任工作,接收和传达气象预警信息,收集、报告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协助乡镇(街道)、村制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群众紧急避险,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和灾情调查上报等工作。

(三)加快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建设。市国土部门要加快组建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及时开展相关区域地质灾害调查及预警预报和趋势预测,提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建设和措施;承担地质灾害应急值守、险情和灾情汇总上报;协助组织遇险人员转移,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和应急处置;开展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和应急处置培训。

(四)进一步强化地震应急队伍建设。市地震局在进一步扩大地震应急队伍规模的同时,加强地震应急队伍的演练培训,开展好地震监测和跨区域的联防联动,大力宣传应急避险知识。要认真吸取地震应急救援的教训,为在地震应急救援时能及时调用社会资源,为地震应急救援队伍提供必要的大型设备,市地震部门应建立吊车、挖掘机、推土地、装载机、破碎镐等大型设备信息资料库。

(五)推进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市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林业企事业单位、民兵、基层干部群众等力量作用,组建森林消防队伍。督促国有林场建立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指导从事大面积森林资源培育的单位和个人建立消防力量。要建立与公安消防、武警部队、驻明、预备役部队的联动机制,满足森林防火工作需要。

(六)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安监部门要会同消防、经贸委等部门,依托大中型骨干企业,采取与企业共建的方式,建立配备有较高标准专业救援车辆、装备和满足救援工作需要的各类救援物资,具有快速反应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及技术水平的应急救援队伍。根据我市实际,应分别建立1支非煤矿山应急救援队和1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及演练工作经费除在企业安全生产费用中列支外,市政府将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市安监部门还要督促非煤矿山和危险化学品企业依法建立由专职或兼职人员组成的应急救援队伍。

(七)加强环境保护应急队伍建设。市环保部门要依托环境监测、监察机构专业力量,会同相关单位人员组建环境保护应急队伍,开展好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特别是加强对饮用水源地、重点污染源、辐射污染源等区域内环境的监测,开展有毒有害化学品重点污染源及污染隐患调查,积极参与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八)加强道路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市交通运输部门要督促宁洛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组织国省道和县乡道养护管理部门、路政部门、公路养护工程企业等组建交通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做好道路紧急抢通、清障保畅等任务。特别是针对我市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较长,且地处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带,易多雾、易路面结冰等情况,在及时督促高速公路运营企业组织应急救援队伍抢通道路的同时,加强与公安交警、气象部门的信息沟通,提高协调处置能力。要依托重点客货运输企业组建运输保障应急队伍,完善应急运输车辆储备管理机制和征用补偿机制。

(九)强化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和水上援救应急处置队伍建设。市公安部门要依托交警、消防等专业力量,组建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队伍,承担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现场交通管制、被困人员施救、交通疏导等工作。要建立与卫生、危险化学品、道路抢通、气象、环境保护等专业应急队伍的信息沟通和联动机制,提高快速有效处置能力。市交通、海事等部门要会同公安、水务、气象、农业、卫生、乡镇(街道)等单位和部门,组建淮河、池河流经水域及女山湖等湖泊水上救援应急队伍,开展水上搜救、打捞等应急处置工作。

(十)进一步强化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市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托现有卫生医疗机构相关专业人员组建卫生应急队伍,配备必要的医疗救治和现场处置设备,并开展好对乡镇(社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人员的培训,做好传染病、食物中毒、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其他突发事件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等任务。市卫生、农委、质监、工商、商务、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加强协作,强化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做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参与食品卫生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十一)进一步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建设。市农业(畜牧业)主管部门要会同卫生、公安、工商、质监、林业等部门,建立由相关行政管理人员、动物卫生监督人员、动物疫控技术人员、有关专家、执业兽医等组成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队伍。市农业(畜牧业)要保持应急队伍的相对稳定,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应急演练,同时加强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所需要的设施设备以及疫苗、药品、试剂、防护用品等物资储备,做好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动物的监测、封锁、隔离、扑杀、销毁、消毒、无害化处理、紧急免疫接种以及高风险人群的监测防控等任务。

(十二)进一步推进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建设。市主管市政、供水、排水、燃气、供热、市容的建设、城管等部门,要依托本地有关企事业单位懂技术和有救援经验的职工,分别组建市政公用事业保障应急队伍,承担相关领域应急抢险救援任务,要充分发挥设计、施工和运行维护人员在应急抢险中的作用,配备必要的应急抢险设备,做好经费保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应急抢修保障能力。

(十三)强化电力和通信应急队伍建设。市供电部门要依托供电和电力施工企业专业技术力量组建电力应急队伍,承担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应急抢修等任务,保障电力供应。要加强专业应急装备、交通工具配备和相关物资设备的储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技能竞赛和应急演练,建立区域性合作应急机制,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市电信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铁通公司等通信运营企业要依托专业技术力量组建通信保障应急队伍。市人防办要充分发挥城市防空警报设施和移动应急通信指挥平台优势,建立应急通信保障分队。

(十四)加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质监部门要依托锅炉、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力量组建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队伍,承担风险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处置等任务。拥有特种设备的企业要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提高应急能力。

各专业应急队伍的人数一般为15-50人,名称为“市××专业应急(救援)队”。其它行业、有关部门也应结合工作实际,组建专业应急队伍。

五、加强应急管理专家和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进一步充实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市民政、安监、卫生、公安等部门要建立由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以及综合管理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积极参与各类突发事件的防范和应对,并提出对策和建议,提高有效应对处置能力。

(二)进一步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共青团、红十字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团体组织,以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消防安全、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等领域为重点,在社区、企业建立应急志愿者队伍。积极支持社会民间组织建立自筹资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或组织。鼓励应急志愿者队伍参与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应急救助和恢复重建等工作。

六、应急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和保障制度

(一)加强领导与统筹规划。各级政府是推进应急队伍建设的工作责任主体,要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全力推进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管理专家队伍建设,积极引导、扶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根据需要,确定本辖区应急队伍的数量和规模。市公安、国土房产、交通运输、水务、林业、气象、安监、环保,电力、通信、建设、卫生、农委等有关部门要明确推进本行业本系统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二)强化经费保障与装备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队伍经费保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同时拓展经费渠道,按照政府补助、组建单位自筹,社会捐赠等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多元化的应急队伍经费保障体系。要加强应急队伍装备建设,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同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适当补贴。要对应急志愿者队伍开展培训和参与应急救援给予适当补助。

(三)协同配合完善应急队伍运行管理机制。各类应急队伍组成人员平时在各自单位工作,一旦发生突发事件,立即集结到指定位置,在当地政府或应急现场指挥机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综合队伍、专业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信息共享和应急联动,提高应急队伍的协同应对能力。

(四)加强应急队伍的培训和演练。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需要,结合实际,制定应急队伍年度培训和演练计划,经常开展多种应急队伍参加、多部门协同配合的综合性应急演练,提高合成应急、有效处置的能力。要依托现有的设施和条件,进一步加强应急救援基地、演练基地、救援培训基地建设。

(五)进一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等基层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作用,加大宣传力度,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积极性,建立群防群治队伍体系。鼓励现有各类志愿者组织在工作范围内充实和加强应急志愿服务内容,为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应急志愿服务提供渠道。把具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志愿人员纳入应急救援队伍,并加强对志愿参与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

篇10

(一)编制目的

为规范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程序,及时有效地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建立健全自然灾害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应急救助程序,完善应急准备,提高救助能力,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保障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县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所负责的本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害,以及发生在本单位所负责的本县行政区域外但对本县已造成影响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其他类型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急救助工作,可参照本预案执行。

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旱灾、水灾,冰雹、雪灾、低温冷冻、风灾、沙尘暴等气象灾害,地震,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四)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完善机制,确保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减少人员、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在局领导统一领导下,各科室按照分工密切合作、协同应对,确保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有力有序有效。

3.分级负责、专人专责。根据各科室各自职责,按照分级负责、专人专责为主的要求,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4.政府主导、社会动员。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公益性社会组织的作用,引导和支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开展自救互救。

二、组织体系

(一)领导机构

本县发生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严重影响我县时,成立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顾小辉任组长,分管领导任于海涛、刘迪副组长,各科室有关负责人为成员。

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组织实施有关应急救助、防灾减灾工作,组织协调开展重大救灾活动,完成本单位范围内救灾工作部署。

(二)办事机构

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临时办公室设在安全科。安全科主要职责:

1.负责县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日常工作,承担全县救灾综合协调工作;

2.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应急救助工作方针、政策,制定本县备灾规划;

3.负责修编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负责落实到位;

4.负责收集、汇总、报告灾害信息、灾区需求和抗灾救灾工作情况;

5.分析灾区形势,评估灾情,提出应急救灾工作建议:

6.组织对灾情进行调查核实,指导地方开展抗灾救灾,实施救助;

7.负责审查新闻宣传报道材料,适时组织召开新闻会;

8.完成市救灾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相关科室职责

相关科室职责按照各自职责开展工作。

1.办公室:组织新闻单位对灾情和抗灾救灾工作进行宣传报道,对灾害的防治的科普宣传。

2.后勤科:负责保障粮食供应和物资保障。

3.审批科、规划科、法制科:收集、汇总损毁情况;帮助灾区恢复正常秩序,组织指导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4.公用事业管理科: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协助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因灾引发的,协助组织群众安全撤离或转移,协助做好抢险救灾物资运输车辆通行工作。

5.财会科:承担因自然灾害导致家庭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困难家庭,给予临时性基本生活救助工作。

6.指挥中心:负责指导安全事故及地质灾害监测、评价和预警工作;组织协调重大地质灾害的应急调查处理等。

7.市容市貌市场管理大队:做好应对灾害的各项建设物资、设备的准备工作;指导做好城乡危房、建筑工地的安全工作;协调设置人防应急疏散基地和地下应急避难场所,为灾区救助安置提供支撑。

(四)专家机构

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建安全事故及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专家咨询组,为本单位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提出决策咨询建议和技术支持。

三、灾害监测预警和信息管理

(一)灾害预警预报

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自然灾害救助临时工作领导小组根据灾害预警预报信息,组织专家进行分析评估,及时灾情预警,根据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的严重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的人员情况,应做好应急准备或采取应急措施。

(二)灾情信息管理

灾情信息报告内容: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

灾害损失情况包括以下指标: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因灾伤病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绝收面积、毁坏耕地面积;倒塌房屋、损坏房屋、直接经济损失、农业直接经济损失。

因灾需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需口粮救济人口、需救济粮数量;需衣被救济人口、需救济衣被数量;需救济伤病人口;需恢复住房间数、需恢复住房户数。

已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投亲靠友人口数量、借住房屋人口数量、搭建救灾帐篷和简易棚人口数量;已救济口粮人口、已安排口粮救济款、已安排救济粮数量,已救济衣被人口、已安排衣被救济款、已救济衣被数量、已救济伤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济款、已安排恢复住房款、已恢复住房间数、已恢复住房户数。

(三)灾情信息

1.发生一般以上自然灾情,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自然灾害救助临时工作领导小组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工作。

2.信息坚持实事求是、及时准确的原则。要在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并根据灾情发展情况做好后续信息工作。

3.信息的内容主要包括:受灾的基本情况、抗灾救灾工作措施及成效、下一步工作安排、需要说明的问题等。

四、安全生产事故监测预警和信息报告

(一)监测和风险管控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全面排查安全风险,确定风险等级,加强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和检测、评估、监控工作,强化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经营系统、生产区域和岗位的重点管控。

(二)预警信息

生产经营单位发现生产设施设备及环境异常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时,应当本单位预警信息,并及时向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必要时,报请本级人民政府通报相关地区,并及时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当面告知等渠道或方式,向社会公众预警信息。

(三)预警行动

预警信息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立即进行安全风险排查和评估,加强重大危险源、关键设备设施巡查检修和监测,采取有效措施做好防范工作,必要时组织停产撤人;同时,组织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和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做好应急准备。

1.组织有关部门和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及时收集、分析预警信息,研判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制定预警行动方案,建立并保持信息渠道畅通。

2.组织协调涉险区域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发生事故或降低事故损害。必要时,采取区域警戒和交通管制,疏散、转移和妥善安置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限制使用或者关闭易受生产安全事故危害的场所。

3.通知应急救援队伍、负有特定职责的人员进入待命状态;通知有关部门做好应急资源调运准备。

4.及时事态信息,公布应急措施,回应社会关切,回答公众疑惑,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四)信息报告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同时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分别拨打110、119、120等公共安全救援电话求救。

事故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单位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事故发生地点和时间(年、月、日、时、分);人员伤亡情况(死亡人数、重伤人数、轻伤人数、失踪人数、中毒人数和性别与国籍等);危险化学品或有毒药物名称和危害污染程度;经济损失;事故类别以及事故概况等。

(五)生产经营单位应对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下列一项或者多项应急救援措施,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报告事故情况:

1.迅速控制危险源,组织抢救遇险人员;

2.根据事故危害程度,组织现场人员撤离或者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

3.及时通知可能受到事故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4.采取必要措施,防止事故危害扩大和次生、衍生灾害发生;

5.根据需要请求邻近的应急救援队伍参加救援,并向参加救援的应急救援队伍提供相关技术资料、信息和处置方法;

6.维护事故现场秩序,保护事故现场和相关证据;

7.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急救援措施。

五、应急响应

(一)应急领导小组快速响应

1.及时向县政府、局机关报告安全生产事故及自然灾难基本情况、事态发展和救援进展情况。

2.开通与县级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相关专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态发展情况。

3.通知相关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随时待命。

4.派出有关人员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现场应急救援,必要时协调专业应急力量增援。

5.对可能或者已经引发自然灾害、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的,领导小组要及时上报,同时负责通报相关领域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

6.协调落实其他有关事项。

(二)指挥和协调

发生和可能发生事故,有关部门及其人员要及时报告城建中心长,应急救援指挥机构立即按照预案组织相关应急救援力量,配合地方政府组织实施应急救援。有关应急队伍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统一指挥下,密切配合,共同实施抢险救援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现场应急救援的指挥,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成立前,事发单位和先期到达的应急救援队伍必须迅速、有效地实施先期处置,事故及自然灾难发生后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全力控制事故及自然灾难发展态势,防止次生、衍生和耦合事故(事件)发生,果断控制或切断事故灾害链。

(三)紧急处量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本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事故及自然灾难发生后,每个人要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根据事态发展变化情况,出现急剧恶化的特殊险情时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依法及时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四)医疗卫生救助

事故发生后要及时拨打120和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以便及时开展紧急医疗救护和现场卫生处置工作。

(五)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人员应根据需要携带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救援人员进入和离开事故现场的相关规定。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根据需要具体协调、调集相应的安全防护装备。

(六)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组织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单位与当地政府、社区建立应急互动机制,确定保护群众安全需要采取的防护措施。

2.决定应急状态下群众疏散、转移和安置的方式、范围、路线、程序。

3.指定有关部门负责实施疏散、转移。

4.启用应急避难场所。

5.开展医疗防疫和疾病控制工作。

6.负责治安管理。

(七)社会力量的动员与参与

领导小组要及时报告县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由其组织调动本行政区域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六、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

(一)灾后救助

1.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自然灾害救助临时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调查本行政区域内的灾民生活困难情况,建立需救济人口台账,组织实施灾民生产生活救助工作。

2.县城市建设服务中心自然灾害救助临时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赴灾区开展灾民生活困难状况评估,核实灾情。

(二)恢复重建

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采取自建、援建和帮建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应通过政府救济、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房屋规划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避开地质灾害隐患点、泄洪通道等,提高抗灾设防能力,确保安全。

七、保障措施

(一)应急资金保障

财会科负责救灾预算资金,并按照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

(二)应急物资保障

后勤科按照救灾物资储备规划,建立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根据风险分析和应急救灾工作需要建立必要的物资储备库,储备必需的救灾物资,并为自然灾害救助工作提供必要的交通工具。

(三)应急队伍保障

统筹规划建立自然灾害专兼职救灾队伍,强化救灾设备维护和应急人员培训,指导协调相关单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灾害救助能力。

(四)预防措施保障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强化安全生产教育;

3.车间、库房加强通风、完善避雷设施;

4.采用便捷有效的消防、治安报警措施;

5.保证消防设备、设施、器材的有效使用;

八、培训与演练

(一)各部门定期组织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