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法治建设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6: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医院法治建设的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医院法治建设的建议

篇1

[关键词]外聘教师 队伍建设 法律问题

一、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内涵界定

1.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定义。关于外聘教师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笔者认为是指为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满足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由各院校从社会行业、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职业技能,较好的理论水平、专业基础和讲授能力,从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签订劳动合同、劳务合同或劳务派遣合同的编制外教师。

2.高职院校外聘教师的特征。根据以上定义,高职院校外聘教师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具备双重能力。高等职业院校外聘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较好的职业技能和良好的教学能力。也就是说外聘教师一是要具有较高的职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是要具备一定的教学能力,也就是常说的既能干又能讲。第二,接受编外管理。本文所提到的外聘教师接受编外管理,即他们来源于企事业单位,不占外聘高职院校教师的编制。第三,存在法律关系。外聘教师与高职院校签订劳动合同、劳务合同或劳务派遣合同,形成法律关系,外聘教师与高职院校各自遵守相关的法律规定,承担相应的权利义务。

二、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问题

1.法律层面存在的问题。在高职院校,外聘教师已经成为教师队伍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从我国现有法律上来看,《教师法》第七条列举了所有教师的权利,第八条列举了所有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二条对全体教师权利义务做了原则性规定。《职业教育法》共四十条,只有第三十六条提到了职业院校可以聘请符合条件的兼职教师。在《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中第四十七条提到了,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应当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鼓励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从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社会组织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提供方便。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聘用教师,应当依法签订聘任合同或者劳动合同。从以上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现有教育法、教师法仍然属于纲领性立法,仅有对所有教师权利义务的笼统规定或对建设外聘教师队伍的指导性规定,对外聘教师的任职资格、聘用条件、管理制度、权利义务、法律地位等法律规定仍然不够健全,存在缺失,对外聘教师的权利义务规定得并不明确。

从政策上来看,教育部以及有关部门未对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给予足够重视,没有专门政策针对外聘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从经费投入上看,目前国家给教师的工资拨款仅限于编制内教师,外聘教师经费完全由院校解决,一定程度上约束了优秀外聘教师的引进。

2.学校管理层面存在的问题。第一,外聘教师合同管理有待完善。高职院校对专职教师采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与企业相比,劳动合同、劳务合同、劳务派遣合同的管理经验有待积累,常见的问题有:一是不签订书面聘用合同,仅达成口头协议;二是没有区分好劳动、劳务、劳务派遣三类聘用合同,在实践中,有些高职院校对所有聘用合同实行“一刀切”管理,没有充分利用好各类合同的优势,没有针对不同情况、能力的外聘教师签订不同合同,有可能出现全部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合同甚至劳务派遣合同的情况,全部签订劳动合同导致用人成本过高,而且容易出现双重劳动关系,导致劳动合同纠纷的几率增大,全部签订劳务合同或劳务派遣合同容易导致外聘教师队伍不够稳定。

第二,外聘教师享有的社会保险权有待保障。这里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少数高职院校或劳务派遣单位为降低成本拒绝或回避为签订劳动合同的外聘教师办理社会保险;二是按照国家现有法律与政策,社会保险关系具有唯一性,对于很多兼职外聘教师来说,他们不可能在两个单位同时参保。

对于第二种情况,值得讨论的是工伤保险。工伤保险的存在是为了保障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分散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工伤风险。工伤事故认定要看三点:工作原因、工作期间、工作场所,但是许多兼职外聘教师并未得到双重工伤保险的保障,如果在兼职单位出现事故,很可能无法得到工伤保险认定,容易产生纠纷。

除社会保险权外,签订劳动合同的外聘教师应享有的工会权、公积金等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给予实现,在职称评定、工资调整机制、晋升发展等方面也无法满足外聘教师要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聘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稳定。

第三,外聘教师实现职业培训的权利义务有待完善。外聘教师的来源主要包括其他院校教师、在校研究生、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后两种外聘教师往往缺乏教学经验。虽然他们可能有较好的理论基础,有些外聘教师还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较好的专业技能,但因为没有教育学基础,缺乏教学经验,不了解学生心理,不了解高职教育,有时很难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严重时会影响教学效果,也就是常说的能干不能讲。

根据教育法、教师法的相关规定,提高业务能力、接受教育教学培训是每个教师的权利,同时也是教师的义务,外聘教师也不例外。实践中,有时是学校忽略了外聘教师的培训,有时是外聘教师不愿意花时间接受学校安排的培训,教师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义务有待完善。

第四,外聘教师履行完成工作任务的义务有待加强。外聘教师的待遇除了按合同约定发给相应的课时津贴或工资外,一些福利待遇如住房公积金、社会保险、工资正常调整机制等都不完善,同时其受聘期间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等各个方面也缺乏多样化的考核。这种激励与约束的双重弱化,使得外聘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压力和动力,难以保证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效果。大多数外聘教师在高职院校工作时,从心理上、情感上都没有归属感,难以形成较强的责任感。尤其很多外聘教师都有自己的主业,授课时间很难按照常规教学进行安排,而只能按他们的空余时间进行调整,教学管理起来就比较困难。稍有小事就停课,调课频率过高,打乱了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一定程度地影响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甚至危害到高职院校声誉。

三、关于高职院校外聘教师队伍建设的法律建议

1.完善教育法律制度,明确外聘教师有关规定。我国现行职业教育法于1996年颁布,十八年来,职业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职业教育法》在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外聘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显得相对陈旧与滞后,职业教育的立法工作亟须进一步完善。

外聘教师是职业教育非常重要的资源。我国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法律规定,明确外聘教师的资格认证、培训教育、法律地位、权利义务,在《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中增加有关外聘教师的相关法律条文与规范,建立一套包括聘任、考核、福利、职务评定等制度在内的可操作的、有实效的外聘教师管理法律规定,把学校真正需要的能工巧匠招聘进来,从源头上保证外聘教师队伍的高质量。

2.完善税收法律制度,鼓励企业提供优秀师资。校企结合,是世界各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解决设备紧缺、实训基地匮乏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使企业成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元”,企业提供优秀人才担任实训教师,深度参与职业教育,从而彻底摆脱职业教育“纸上谈兵”的状态,大大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但从现有的法律来看,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存在问题,一方面,没有在法律中明确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责任与义务;另一方面没有赋予企业在投入到职业教育后可以享有到的权利。对企业既没有利益的激励也没有责任的约束,是职业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一头热”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单纯改革职业教育法,而是要对相关法律作整体修订。比如,必须对参与职业教育的企业在税收上给予优惠,真正建立起校企合作共同兴办职业教育的机制,鼓励企业提供优秀的员工担任职业教育的实训师资,提供一定实训岗位等,运用法律实现权利义务的平衡,推动企业乐于参与职业教育。

3.完善社会保险法律制度,保障外聘教师社保权益。我国现有社会保险制度只允许一个人有一个社会保险账户,不允许一人多户存在,这当然有降低社会保险负担、方便社会保险管理的优势。但就工伤问题而言,兼职、外聘劳动中发生的工伤事故容易产生纠纷,对劳动者权益保护不利。笔者认为:允许兼职外聘人员建立社会保险统一账户,通过技术处理,用人单位和个人分头缴纳社保费用,给予兼职行为合理的社会保险权。这样既可以给予外聘人员经济激励,又可以提高外聘用人的规范化,进一步吸引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士投身职业教育,加快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建设。

4.完善聘用合同依法管理,建设激励约束双重机制。第一,依法签订书面合同。约定清楚双方权利义务与责任,避免纠纷的出现与诉讼的发生。要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民法通则等法律管理外聘教师,保护外聘教师社会保险、工会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第二,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包括评价外聘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等。实施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侧重于诊断外聘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评价侧重于外聘教师教学工作业绩和教学工作胜任度的考核,以作为对外聘教师奖惩和继聘的重要依据。第三,建立健全培训培养机制。培训培养主要内容包括教育方法技巧、教育心理学知识、学校教学工作管理制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等。培训方法可以通过组织培训班、讲座、教研室活动、专兼职教师结对等形式。以此不断提高外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第四,建立健全解聘退出机制。签订外聘教师聘用合同时,可以根据外聘教师的意愿和不同表现合理约定聘用期限。高职院校解聘教师的条件,应严格按照劳动合同法、合同法、民法通则规定的情形来行使。当然,两者协商一致也可以解除聘任合同。

[参考文献]

[1](德)克里斯托弗·福尔.1945年以来的德国教育:概览与问题[M].戴继强,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李进.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的法制思考[J].云梦学刊,2011(7).

[3]黎建飞.社会变革中的中国劳动合同立法[J].法学家,2009(6).

[4]秦国荣.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资伦理定位与制度安排[J].中国法学,2010(2).

篇2

2012年,全市司法行政工作要围绕“一个目标”,实施“三大工程”,打造“四大平台”,创建“四大中心”。即:围绕“全省首批优秀司法局”的目标定位,按照一线实战单位要求,实施全民法律素养培育工程、司法行政系统能力提升工程、创新创优开拓工程;积极打造大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法制宣传“四大平台”;加快建设阳光社工服务中心,社区矫正对象集中教育中心、心理咨询指导中心,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技能培训中心。(一)以提升全市法治化水平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教育在法治通州建设中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强”字当头抓创新,提高法制宣传教育针对性。一要创新普法理念。要把教育群众与培养群众、塑造群众结合起来,把对群众单纯的法律知识普及与培养广大群众的法律素养、法律信仰结合起来,把解决群众法律缺失问题与解决群众实际涉法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广大群众学法用法的自觉性和能力水平。二要创新普法方式。要切实把法治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推进普法工作的“倍增器”,运用文化的特有功效,使群众的法治素质和群众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同步提升。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网络媒体等现代传媒,开展普法宣传。要继续办好《平安法治通州》电视专栏,使之成为普法特色品牌栏目。要充分利用童子戏、通剧等传统特色剧种开展法制宣传,开发通州法治文化地方特色。要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探索建立法治文化展览馆。要加强法制文艺团(队)的建设,引导基层创作出富有乡村特色,喜闻乐见,农民想看、爱看的法制文艺节目,继续组织文艺下乡活动。要组织开展通州民俗法治论坛活动,挖掘通州法治文化特色。8月份,开展优秀法治书画评选。三要创新普法手段。要在完善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宣传媒体的基础上,努力适应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积极依托普法网站、法制短信、车载电视、法制动漫等形式开展普法工作,扩大覆盖面,增强渗透力。

“深”字当头抓落实,提高法治通州创建实效性。要深入开展创建“法治县(市、区)”活动,扎实推进法治通州建设。要严格依法行政,推行“权力阳光工程”。要加强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健全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坚决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有力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丰富法治建设载体,进一步巩固基层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成果。要认真组织参加省、南通市第五批民主法治村(社区)评选活动,不断提升我市法治建设的整体水平。要结合法治镇(区)、法治学校、法治医院、诚信守法企业、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等创建工作,深化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培育一批机关、村(居)、学校、企业法制宣传的典型示范单位。要继续开展“法律六进”、“一学三讲”等主题普法教育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自觉参与到基层民主法治实践中来,进一步增强维权意识和履行义务的理念,不断提升法律素质,促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不断深化。

(二)以维护社会治安持续安全稳定为重点,不断深化平安通州建设成效

坚持调解优先原则,不断放大大调解工作的效能,努力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一要加强调解组织建设。要按照“六有”(有牌子、有章子、有调解庭(室)、有档案柜、有四薄两表、有工作台帐)、“四规范”(规范组织网络、规范调解程序、规范调解卷宗、规范工作制度)、“三化”(场所固定化、队伍职业化、业务专业化)的要求,加强市、镇、村三级调解组织建设。上半年,各镇(区)专职调解员的配备要达到“三个二”的要求。二要做强品牌特色。各地要以提高化解矛盾纠纷能力为中心,进一步规范运行机制,配齐配强工作人员,努力发挥好调处中心的实战功能。要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多解决一些党委政府关注、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疑难纠纷,树立司法行政部门的权威,赢得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要以“三站一中心”建设为载体,发挥优势,做强品牌,进一步拓宽诉调对接、检调对接、公调对接等衔接渠道,不断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的大调解工作体系。3月上旬,在市人民法院设立人民调解窗口。三要提高调解工作实效。要切实加强对矛盾纠纷的研判分析,不断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调处制度。要重点做好因金融危机和农村改革发展引发的新型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加大对事关民生的征地拆迁、环境污染、劳动争议、医患纠纷等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力度,及时发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努力促进群众关心问题的解决,做到矛盾纠纷早预防、早发现、早解决,切实防止矛盾积聚、风险叠加、局面失控。

篇3

一、坚持规范运作,在述评中勇于率先垂范

我市创立并实施述法考评后,我在努力当好一名考生的同时,也努力当好一名考官。

(一)更新观念,正确认识述法考评

我从事基层工作多年,在镇党委书记这个岗位上也已经有了5个年头。去年初市委部署述法考评工作后,我和部分同志一样,也有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认为对领导干部进行如此严格的述法考评,会“束缚”各级干部抓发展的手脚,延缓发展惠民步伐。去年,在市委组织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行述法考评专题讨论中,经过市委的动员教育,通过反思我镇前几年来的一批“头疼”事件,我很快转变了原有的认识偏差,感觉到法治不仅是区域竞争力,也是社会发展推动力,经济越是快速发展越是要加大法治保障力度。推行领导干部述法考评是践行科学发展观,落实科学政绩观,建设法治社会的需要,是深入推进法治进程的有效抓手。

(二)严于律己,积极参与述法考评。

述法考评机制实施后,作为一名被述评对象,我努力做到“三认真”:一是认真把握述法考评精神。搞清报告什么、如何评议以及相关规定。二是认真参加集中述评。去年底在个人述职述廉报告中,全面报告了述法的五个方面内容,28个具体情况,并在媒体上进行了公示,提前发放到了72名测评人员手中,并接受了测评。三是认真接受社会评议。在今年市委组织的“百千万评议”中,获得较好的评价。四是认真谋划整改措施。今年初,市委领导结合谈心谈话,对我们全面反馈述职述廉和述法考评结果后,我并没有满足于获得优秀等次,对组织上提出的三点建议,逐一对照并拿出了改进的举措。与此同时,按照要求对其他班子成员均反馈了述法考评的结果,既肯定了成绩,也有针对性地指出了问题,明确了努力的方向。

(三)履行职责,扎实组织述法考评。

在述法考评工作中,作为一个镇党委书记,还必须对本镇“七所八站”负责人和执法人员的述法考评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在推进中,在市职能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我们不等不靠,形成了一套述法考评体系,进行了实打实述评,实施了硬碰硬的挂钩,对1人实施了诫勉谈话,1人被调离岗位,这种动真碰硬的做法,极大地震撼了其他被考评对象。

二、注重提升素质,在实践中增强法治本领

推行述法考评工作一年多来,我既强化了法治意识,又提高了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较好地塑造了一名法治型领导干部的形象。

一是述法考评的牵引力警示我必须自强法治内功。由于述法考评强调了述评结果运用,这表明法治素质已成为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首先丰富自身法治知识,打牢法治根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正是这种牵引导向,使我感到了学习法治知识的迫切性,变过去的“要我学”为“我要学”。今年以来,我不仅挤时间学完了干部在线学法平台所规定的必学和选学法律课程,总学时超过了规定的标准,而且开始自学《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许可法》;不仅当好“班长”推行了决策前“无缝对接”式学法,而且3次主动安排有关职能部门对镇村干部进行有关实用法律知识辅导。

二是述法考评的约束力促使我自觉用好法律。我市推行的述法考评工作,由于“述”要具体报告规定的事项内容,“评”要组织方方面面人员进行“背靠背”的评议,“用”要把述评结果与干部任用奖惩挂钩,切实使我感受到一种实实在在的硬压束。而正是这种压力使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注重依法办事,改变了过去“拍胸部”的做法。去年以来,我镇研究出台的规划拆迁、项目落户等决策,均严格按程序依法决策,无一违法;推行的行政工作和管理工作,坚持找法律依据,问法律顾问;解决问题,坚持依法化解,没有发生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和败诉案件,量下降了30,人民群众的满意率达96以上,保障了抓经济发展的精力。

三是述法考评的推动力帮助我坚持统筹协调。述法考评真正使我感到了推进法治进程的责任,进一步摆正了发展与法治的关系,改变了以往名誉上负总责、实际上不负责的状况,围绕发展抓法治、抓好法治促发展的理念得到较好确立。去年以来,我们坚持抓经济发展不动摇,抓法治建设不手软,不仅主动把握依法治镇情况,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把法治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加以督查推进,而且狠抓班子成员、“七所八站”、基层村(居)的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和民主法治建设,获得了经济发展与法治建设双丰收。目前,我镇100的村(居)建成民主法治村(居),企业、医院、学校法治工作达标率达85.6,并被命名为“法治南通合格镇”;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协调推进,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光荣称号,基本实现全面小康。

三、立足创新发展,在开拓中不断深化推进

述法考评工作刚刚起步,作为一名镇党委书记,在今后的述法考评中,将以本次现场推进会为新的起点,以务求实效为目标,以开拓创新为动力,以深化考评为抓手,努力形成法治与发展共同推进的双赢局面。

(一)在认识上求深。坚定不移地把述法考评工作作为加快法治建设,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从思想根源上牢固确立法治理念,不流于形式,不囿于条条框框,真正做到把述法与述职述廉同等看待,把自己与其他班子成员以及“七所八站”人员统一标准,共同推进,实实在在地把这项工作持续不断地推向深入。

篇4

在xx年的普法工作中,尝试了一些新颖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采用律师讲坛、法律咨询、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的进行法制宣传,各社区成立法律读书角和法律服务咨询站为辖区百姓提供法律服务。可以说xx年普法宣传是"有声、有色、有味道"。同时,我们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我们坚持对适龄应征青年进行普法宣传,讲授“宪法”、“国防法”、“刑法”等内容,xx年普法工作的开展不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对指导今后普法工作开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满足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工作的不断需求,营造良好的街道社区法治环境。某街道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主线,在辖区内广泛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突出法律服务的便民、利民特色,实现了法律服务与辖区居民“零距离”的接触。

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对“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面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深化基层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xxxx社区法律工作者联系卡,与弱势群体结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模式,为辖区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不同内容的法制讲座,采取以“辖区居民需要什么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您对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有何建议”?的法律需求问卷调查。同时,利用社区法制宣传画廊,普及宣传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篇5

【关键词】涪陵;医患关系;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7)05-0052-02

一、涪陵区政府解决医患关系新探索

(一)加快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建设

2016年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39个,其中医院24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个、精神病防治机构1个、中心血站1个、国家级重点中等卫生职业学校1个,居重庆除主城九区外各区县的第2位及市规划的4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的第2位。

(二)实施五项卫生计生民生工程

2016年投资187.4万元,免费为3.2万名农村妇女开展“两癌”检查;投资203.47万元,免费为4 500名孕妇提供唐氏综合征筛查、免费为2 377计划怀孕夫妇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投资6 600万元,实施医改惠民工程,实现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全覆盖;投资1.81亿元,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 400万元,为3万名计生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

(三)实施计生惠民工程

结合“世界卫生日”等宣传活动开展义诊咨询服务,将宣传资料和政策解答传递给群众。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日常临床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服务面对面向群众宣传。各医疗卫生机构常年在大厅、病房、轮流室播放国家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公益广告、市级宣传视频等。

(四)开展医疗行业损害医患利益问题专项整治行动

重点整治开大处方和过度检查,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和消费透明度;整治医药购销领域不正当交易行为,抵制商业贿赂。2016年各医疗机构收到表扬信31封,锦旗23面,拒收红包35 200元,解决医疗纠纷13件。查处损害医患利益问题案件42件,问责42人,为患者挽回经济损失39 500余元。

(五)严厉打击“医闹”行为

通过依法治理各类“医闹”,近3年医疗纠纷案件数年均下降76.5%,没有发生1起较大“医闹”事件,“逢死必闹”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医疗秩序进一步规范,稳定基础进一步夯实。

二、涪陵医患关系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涪陵医患纠纷、医疗投诉率为10万分之1.78,但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基础设施急需完善

涪陵中心医院、区儿童医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不足,离相应等级医院建设标准差距较大;全区每千人口拥有的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床位数较同是区域性医疗中心的万州区分别低0.36人、0.50人、1.14张,固定资产和医疗设备总额只有万州区的44.7%、35.91%。部分医院基础薄弱、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较低、作用和功能发挥不完善等问题还没得到根本改善。

(二)高端医学人才缺乏

涪陵区目前正高、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卫生技术人员的1.3%、5.5%,缺少一批技术精湛、水平一流,在全市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导致科技力量不强,国家级、市级重点专科创建较少。近年公立医院人才流失较为严重,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人才支撑问题突出。

(三)应急急救体系需健全

全区没有形成统一的急诊急救管理体系,在整体功能划分、人员设施投入、急救技术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急诊急救网络还没有形成,急救车辆、设备、医护人员都紧缺。全科医生临床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接纳能力也有限,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医患关系。

(四)医生的工作环境不好及人文素养需提升

医护人员执业环境有点差,医院缺乏有效负责的保安系统;医生劳动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尤其面对暴力及恶性伤医事件,只能自寻自保;一些难度大、风险高的手术,医生为了自保安全,不敢去冒险研究,医学不能进步。个别医生安排给病人的时间少,有时三言两语就把病人打发走,患者十分不满意。

(五)患者医疗知识需普及

由于对医学科学缺乏足够认识,对治疗效果期望值过高,不少患者认为只要进了医院就一定能治好病,只要花了钱就应该治好病。绝大多数患者对心理疾病知识比较缺乏,没有得到及时的预防和治疗。对患者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需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55.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需求。

三、涪陵医患关系不和谐的因素分析

(一)医患关系已部分异化为一种万能关系

随着科技的发展,患者逐渐已将医学万能变为对医学的要求,而医生的能力与患者的期望永远存在一段距离。这种对医学的局限性和风险性认识不足,就会引起不断发生的“伤医”事件,而这类行为往往不能解决问题,反而让医院把患者越推越远。

(二)医患关系已部分异化为一种金钱关系

近年来,涪陵区每所医院平均每年发生的暴力伤医事件高达15次。医患之间矛盾的主要原因已部分异化为一种金钱交易关系。病人觉得花了钱就一定要把病看好,医疗费用负担加重,总体的费用增大,心理压力也就大,容易导致心理焦躁。医患关系产生纠纷后,不少人选择“闹”,最后医院花钱买平安,客观上造成“大闹大赔,小闹小赔,不闹不赔”的后果。

(三)医患关系已部分异化为一种不信任关系

患者对医院而言是弱者,信任必须是前提。医院只考虑收费而不严格坚持专业诚信,那就是自掘坟墓了。部分患者给医生施加很大压力。一个不信任的社会是不能认同现代性风险文化的,这也是当下医患关系难题的内在死结之一。

(四)医患关系已部分异化为一个博弈关系

医生想治好患者的病,患者想得到优质的医生护士服务,双方从医患关系产生开始。但是患者是医患关系博弈的弱方。假如医疗腐败,患者任性,患者带着防范心理被迫向冤家对头祈求服务,这样一种博弈的紧张的医患关系,小错可能归因为罪过,矛盾自然会升级。最恶劣的是,在误解和不可沟通的前提下,双方失去了合作的可能性,无错也会被冤枉,正常行为也会成为被过度责难的悲剧主角。

四、涪陵医患关系改善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硬件建设,改善医患服务环境

加快涪陵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服务中心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25年,将涪陵建成具有地级服务能力、辐射周边、比肩主城、享誉全国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医院收治的区外病人占比达50%以上,健康服务培训、卫生职称考试及医师资格考试的区外人员占比达80%以上。2025年,至少建成8所三级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创建国家级重点学科、专科6个;全区每千人拥有病床8.5张、执业(助理)医师3.8人、注册护士5人。

(二)建立分工明确、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互动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做好改善医患关系的关键工作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统筹安排规模设计、网点布局、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医保政策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提档升级工程。要制定重点学科、优势学科发展规划,优先发展基础好,有一定实力的学科;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孵化一批有潜力的新兴学科。创新实施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在全区建立区域性智慧医疗卫生服务云计算平台。建立起覆盖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三级远程医疗服务和教育网络,集中构建医疗服务、公共卫生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全区居民在全区所有医疗机构就医“一卡通”,实现全区医疗卫生服务信息互联共享。

(三)正确认识医患双方权利义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医方必须站在广大患者的立场上,针对医院服务病人、治疗、用药等方面存在的“一切向钱看”的重大弊端进行清理和整治。应尽快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投诉平台,并纳入医院评级、医生晋升或暂停处方权、吊照等考核指标,促进医院与医生的自我完善和提升。患方,应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包容。人类对生命、对医学、对健康的认识还是有限的,要理性对待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医学不是万能的,不可能包治百病,医生也不是神仙,都能手到病除,所以医患之间大家要互相理解。

(四)严厉打击“医闹”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医疗秩序

要做好现场处置工作,对医疗机构的报警求助,要快速反应、第一时间出警;对正在实施伤害医务人员行为的,要立即采取果断措施坚决制止。要依法从严从重查处打击,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活动坚持“零容忍”,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人身自由的,坚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构成犯罪的要迅速立案侦查;对号贩子和医闹扰序等涉嫌构成犯罪的,坚决予以立案查办,并加强与检法机关的联系沟通,依法追究组织、煽动等为首分子和积极参与者的刑事责任。

(五)健全医疗纠纷调解工作机制,加强医患矛盾预防化解

要推进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综治中心建设,促进医疗纠纷多元化解。要深入医务人员和患者群众排查掌握相关动态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化解、早控制。要积极会同卫生计生部门,做好医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群众反映的医患矛盾,要积极引导群众通过人民调解方式化解矛盾,通过法治方式解决医疗纠纷,大力推动源头化解。在处理纠纷时,除了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引入第三方调解机制外,还要注重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把它作为纠纷的最终解决方式。相关部门要对暴力伤医、恶性伤医案件“零容忍”;建立高度责的安保机制;建立完善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规范新闻媒体行为,报道客观事实,传递正能量。

参考文献:

[1]李大平.医患关系的利益冲突与平衡[J].医学与哲 学,2005,(4).

篇6

一、工作情况

㈠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示精神,全力推进法治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指示精神,紧紧围绕“法治”创建,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与法同行服务发展”大行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一是“法治”创建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已经建立。在实施“法治”创建工作中,我们按照省、市的要求,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了“法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制定下发了“法治”建设、“法治单位”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法治单位”、“依法办事示范机关”“依法治理示范学校”“依法治理示范医院”、“依法治理示范企业”、“民主法治示范村”等创建活动深入推进,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二是以“法律六进”为载体,大力开展法制宣传“与法同行服务发展”大行动。在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中,我们围绕法律进村(居)“四个一”、“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的要求,及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的通知》,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共发放法律宣传资料85500份,张贴横幅标语2000多条,开展法律咨询活动45场次,为农民解答法律问题2000多件,举办法制培训班和法制讲座21次,法制文艺演出3场,全县18万多人不同形式的接受到了法制宣传教育。

㈡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认真履行法律保障工作职责,切实有效的维护全县社会和谐稳定。

上半年,我们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全力化解矛盾纠纷,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一是规范司法所的各项业务工作,确实发挥其在人民调解、两劳安置和社区矫正中的作用。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县司法行政工作的实际,制定下发了《司法所百分考核办法》,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评先表模、公务员考核的重要依据。二是强化司法行政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基层工作信息网络由县局基层股、法律援助中心和各司法所组成,每个单位为一个基层信息联络点,人员由各个单位熟悉电脑的工作人员组成,把司法行政业务工作信息管理触角延伸到最基层,信息管理工作做到了专人、专职和常态化。三是围绕“和谐使者”行动,认真学习贯彻《人民调解法》。上半年,我们根据结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组织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主要包括:以司法部编写的《人民调解法》宣传提纲和《人民调解法释义》作为指定教材,组织力量分期分批对司法所工作人员、基层调委会主任和人民调解员进行了专题培训,司法行政网也拿出专门栏目宣传《人民调解法》相关知识及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并及时跟踪报道各单位活动开展情况等等。通过以上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广泛宣传,在全县迅速营造出了学习宣传《人民调解法》的浓厚舆论氛围,为《人民调解法》的贯彻落实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此次活动,全县各级各部门派工作人员共计500余人次参加,发放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解答各类法律咨询100余人次,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四是为积极落实人民调解案件补贴,全县2010年度456件人民调解案件补贴于5月底全部兑现到位,充分调动了广大人民调解员的工作积极性。五是从健全“五个机制”入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机制,纠纷信息传递与反馈机制,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激活奖励机制),推行“四个延伸”(调解向社区、村(居)延伸,调解向企业延伸,调解向区域性、行业性组织延伸,调解向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延伸),实现“三个转变”(将民间纠纷变“小”为“大”、变堵为疏、变上访为下访),充分发挥了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上半年,全县各类人民调解组织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82件,调解率100%,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防止民转刑1件1人,防止群体性上访3件46人,防止群体性械斗1件6人。取得了定纷止争、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㈢加强对社会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教育,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宜昌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意见》以及系列配套办法,大力加强社区矫正服刑人员、刑释解教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大力开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光明之路”大行动。一是突出抓好日常帮教、动态管理和重点人员防控,进一步加强与县劳动、税务、民政、工会、妇联等有关部门的协调,继续开展送温暖帮扶济困活动,实行人文关怀、人性化管理,并对年至2012年两劳回归人员低数进行了摸排,努力实现刑释解教人员无重新犯罪;二是进一步强化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管和思想、道德、法制教育,组织开展公益劳动,提高教育矫正效果,防止重新违法犯罪,为他们顺利融入社会、促进社会和谐打下基础。截止5月底,全县共有社区矫正工作者8人,社区矫正志愿者6人,与矫正对象结对帮教达90%以上,开展个别谈话74人次,落实低保3人,落实责任田7人。现有社区服刑人员109人,有98%以上的社区服刑人员遵纪守法,安心改造。社区服刑人员无重新违法犯罪现象。与此同时,接受法院委托对21案23名拟适用非监禁刑的被告进行了审前社会调查;衔接刑释解教人员16人。

㈣充分发挥法律援助工作职能,更加切实有效地服务保障改善民生。

我们通过开展法律援助“温暖民心“大行动,全面落实县人民政府政府为民办实事法律援助项目。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过程中,继续坚持法律援助“四个一”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法律援助“十项便民”服务措施,简化法律援助申请登记手续,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努力做到应援尽援,并及时跟踪案件回访,尽力做到援助对象满意,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半年共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52件,解答法律咨询308余人次。

㈤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和资源优势,切实有效地服务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法律服务参与政府法律顾问工作。组织顾问团律师积极为党委政府制定和实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招商引资等政策措施提供切实可行有效的法律意见或建议,全县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共担任政府、企事业单位、村居委会法律顾问56家。二是大力开展为大企业提供法律服务“直通车”工作。律师事务所10名律师全县为12家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顾问关系,为企业提供个性化服务,切实为县域经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招投标等方面的做好法律服务。三是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工作领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新农村建设,积极推动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服务进村入户,开展公益性法律服务。上半年,全县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共诉讼案件506件,其中刑事案件23件,民事案件455件,行政案件28件,办理非诉讼调解案件30件,参与接待876人次,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经济贡献。公证处办理公证52件,并对近二年以来的公证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共检查案卷124卷,检查出有材料欠缺的2件,增补证明材料2份,立卷归档11卷。司法鉴定所共完成法医鉴定45件,实现业务收入2万多元,目标责任任务双过半,半年无投诉,无鉴定文书不被采信。

㈥大力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有效地加强司法行政队伍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推进“岗位练兵,阳光执法”大行动。一是结合开展司法行政系统纪律作风教育活动、“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全县司法行政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勤政廉政的各项规定、司法行政各部门制定的禁令规定和规章制度,观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题片。深入帮扶联系村农户走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宣传党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先后聆听市委政法委、市委“三万”活动劳动小组组织的先进事迹报告团所作的先进事迹报告。干部职工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坚持社会主义信念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不动摇,坚持“三个至上”、“四个忠于”不动摇,始终保持司法行政队伍的政治本色。牢固树立了执法(执业)为民思想,进一步增强了做好司法行政各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二是充分利用“周四学习日”组织广大司法行政干部职工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一系列指示、决议和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开展《法治建设实施意见》、《人民调解法》以及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等业务知识的学习培训,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大大提升。三是认真执行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法律服务人员执业的监督和指导。上半年,我局对照法律服务执业规范和标准对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开展执法检查2次。通过执法监管和纪律作风教育,广大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执业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公正廉洁执法执业。今年到目前为止,还未接到法律服务投诉案件。四是结合开展“第十二个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月活动”,局党组书记、局长给全体干部职工上了一堂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实施好<廉政准则>,坚定不移推进司法行政部门反腐倡廉建设》的廉政党课。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对照《廉政准则》“8条禁止52个不准”的规定进行了自查,通过活动,进一步加强全县司法行政系统惩防体系建设,为全县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上半年,司法行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基层基础薄弱,财政保障偏低,人员编制不足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各所发展不平衡,工作创新不够;律师和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情况仍然存在,大局意识和政治意识还有待于加强。

篇7

劳教所财务科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银行员工年终工作总结 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站年终工作总结 医院护理部年终工作总结 上半年主要工作措施

二、抓“两网”,推进农村药品管理进程。把农村药品“两网”建设作为确保农民群众用药放心,减轻农民医药费用负担,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抓好抓实。成立了×××、×××农村两网建设领导小组,起草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施方案》、《农村药品两网建设责任状》、《农村药品“两网”建设目标考核办法》等“两网”建设相关文件,×××、×××农村两网建设领导小组分别组织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实施方案》,政府办公室转发了此方案,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抓认证,提升经营企业品位。为确保农村药品经营企业顺利通过GSP认证,我局组织参观了已通过GSP认证企业,为认证企业提供了所有认证参考资料,并逐一到各GSP认证企业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现已完成GSP认证资料整理和上报工作。在农村药品经营企业GSP认证过程中,×××同志在工作任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利用星期六、星期日深入实地,面对面的指导,受到乡镇药店老板的好评,在他们眼中,×××是一个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人。

四、抓食品,牵头作用得到发挥。今年来,加强了食品调研工作,参与了×××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对×××面业、南洲大曲酒厂等知名企业的考察,进一步明确了食品重点监管单位和重点监管类别,下发了关于加强春节和“五一”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组织相关单位开展了对食品添加“苏丹红一号”的专项检查,清查了腐乳、熟食腊肉制品的加工场所、麦当劳、肯德基快餐店等食品生产单位,发现含有“苏丹红一号”腐乳。高考期间,我们组织县卫监所和县教育局对南洲城区的高考学生集体餐饮点进行了专项检查,发现了土豆发芽、四季豆加工未熟透、消毒筷子再次污染等问题,及时消除了食品安全隐患,较好的发挥了政府食品安全的 “抓手”作用。

五、抓整治,净化药品市场。根据上级的有关指示精神,今年上半年我局组织开展了春节期间药品、医疗器械监督检查,诊所、专科门诊,中药饮片、终止妊娠药物以及查处假冒感康片、假药“琥珀酰明胶注射液”等5项专项整治行动。专项整治行动做到了有专人负责,有检查情况汇报,对违法行为有组织查处,并督促有关单位建立健全了药品、医疗器械安全使用责任追究制度。湖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下发后,我局在各药店张贴了“禁止违法销售使用终止妊娠药品”警示牌和《湖南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公告,组织人员对各药品经营企业和城区医疗机构使用终止妊娠药物情况进行了检查,现正组织查处×××一个体诊所非法使用终止妊娠药物行为。

六、抓服务,优化医药经济发展环境。加强法规宣传教育,营造依法治药氛围。抓住“3·15”等活动契机,开展了以“健康、维权”为主题的宣传活动,设立法律法规、鉴别药品真假咨询台1台次,挂出药事法规宣传横幅8条,推出宣传盾牌40多个,法律法规宣传板6块,展示假劣药品300余种。引进开办了 ×××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店1家,引进×××配送站1家,解决×××无医药批发企业的现状。大力发展农村药品零售企业,确保农民用药安全、有效、方便的原则,按照“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要求,积极搞好受理审批服务,在法规范围内为申办人创造条件,上半年在乡镇增设了6家药品零售企业。

七、抓制度,正规工作秩序。今年,我局狠抓制度建设,加强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同时在管理机制上狠下功夫,争创一流机关,效果十分明显。狠抓整章建制,增强管理机制。今年来,我们对开源节流,降低行政成本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制定了工作目标责任制,把行政费用责任到股室,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行政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行政执法工作责任制、综合治理工作责任制、依法治局工作责任制,并层层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把工作职责落实到岗位、到个人,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奖惩分明,有章可循。

下半年主要工作

1、抓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组织好招投标工作,协助中标企业搞好合同签订,理顺和规范农村药品购销渠道,逐步实行乡村药品统一配送;规范农村涉药机构药房、药柜建设,使药品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地控制;整顿和规范农村药品市场秩序,促进医药经济健康发展。

2、全面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综合食品安全信息。主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承担的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安全监督工作。组织协调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安全的专项执法监督活动,依法组织对辖区内食品、保健品、化妆品重大安全事故的查处。组织协调和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的安全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根据×××政府和×××区管委会授权,当好政府食品安全工作“抓手”。

3、抓好GSP认证工作。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和药品检验人员的培训,完善企业与经营单位设施与设备,抓好药品分类管理,完成乡镇药品经营企业的GSP认证工作。

4、抓好日常监管工作。全面完成涉药单位和医疗机构的监管任务,确保覆盖面100%;查处假劣、过期失效等不合格药品,正规药品、医疗器械购进渠道,规范好涉药单位和医疗机构行为,确保广大农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篇8

在XX年的普法工作中,尝试了一些新颖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普法形式。采用律师讲坛、法律咨询、橱窗、黑板报等形式的进行法制宣传,各社区成立法律读书角和法律服务咨询站为辖区百姓提供法律服务。可以说XX年普法宣传是"有声、有色、有味道"。同时,我们加强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经常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教育;我们坚持对适龄应征青年进行普法宣传,讲授“宪法”、“国防法”、“刑法”等内容,XX年普法工作的开展不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而且对指导今后普法工作开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为满足社区居民对法律服务工作的不断需求,营造良好的街道社区法治环境。某街道以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主线,在辖区内广泛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突出法律服务的便民、利民特色,实现了法律服务与辖区居民“零距离”的接触。

某街道党工委、办事处领导班子对“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高度重视,把全面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深化基层社区法律援助服务工作纳入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了4个社区法律工作者联系卡,与弱势群体结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援助模式,为辖区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进社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社区根据各自实际开展不同内容的法制讲座,采取以“辖区居民需要什么形式的法律服务”和“您对开展法律服务进社区活动有何建议”?的法律需求问卷调查。同时,利用社区法制宣传画廊,普及宣传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

其次,建立社区法律服务咨询接待站,开展“一事一法”法律服务活动。如: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劳动争议纠纷案、家庭矛盾引发的房屋纠纷案、房屋动回迁引发的纠纷案、经济合同引发的债务纠纷案等,针对不同案例,提供相关法律服务。

修竹社区法律服务咨询站的马平原、范东升律师坚持做社区的义务法律顾问,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他们对群众提出的各类法律咨询认真解答;对家庭、邻里间发生的各类矛盾纠纷耐心调解,使广大居民群众提高了对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增强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不受伤害的常识。辖区居民宋玉凤和老伴是一对再婚16年的夫妻,前不久,因老伴患脑血栓住院治疗期间,宋玉凤身体不好,没能及时到医院探望,加之宋在经济上不够大方,引起老伴及子女的不满。从此,不允许宋探望老伴,家庭矛盾就此开始,并日趋加剧。宋玉凤准备离婚,律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细致工作,平息了老人的冲动。最后,宋玉凤同意律师的建议,放弃了离婚念头,待老伴病情好转后,再进行调解。家住隆盛巷18号的低保户刘冬英,农转非,无工作,丈夫张军多年患精神病,且病情逐年加重。刘冬英已无法忍受张军的不正常行为,向张家提出离婚要求,由于涉及房屋问题,张家不同意离婚。刘冬英找到范律师,寻求法律解决,律师通过向张家人宣传法、讲解法,使张家人同意其离婚请求,并将房屋及孩子的扶养权给一并给了刘冬英。

某街道建立(4个)社区法律服务咨询站都配备了两至三名的律师,各类相关法律服务宣传、咨询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目前,各社区共举办法制讲座(4场),解答各类法律咨询(36次),调解各类矛盾纠纷(8起),各类诉讼案件(2件)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做出了努力。举办大型活动(2次)司法所联合街道工会在中山广场开展大型法律服务活动,各社区以不同形式的主题开展法律服务宣传活动。进社区的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志愿者(13人)。

群众对法律服务进社区的意见和反映:

年初司法所开展您需要什么形式的法律服务问卷调查结果比较满意,希望法律服务进社区经常性的开展下去,以形式多样、便民、贴近百姓的形式开展下去。

篇9

一、抓重点、求实效,扎实推进法宣教

(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五五”普法工作。1、抓好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完善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网络,制定印发《关于加强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坚持齐抓共管、共同参与原则,把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融入治安管理、劳动用工、计划生育、卫生管理于一体的外来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将法制宣传教育的责任落实到相关主管部门和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团体中,为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提供制度保障。二是确定每年6月为“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月”,通过一系列活动提高外来人口学法积极性,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实效。三是利用媒体专题宣传,开展与外来人员生产、生活文秘杂烩网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主要内容的专题宣传,提高外来人口的法律素质。四是现场法律咨询。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牵头,于6月1日上午在全市城乡举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大型集中宣传咨询活动。五是“法律五进”集中行动。在全市各镇(场)、部门重点选择十个社区(居委会)、十个建筑工地、十个专业市场、十个农民工集宿区、十所外来民工子弟学校,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以法制讲座、法制展览、法律咨询、板报联展、法制实践等形式为主的“法律五进”集中行动。六是举办法律知识竞赛。在全市成立七个代表队,以《劳动合同法》为主要内容,通过笔答、抢答、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现场法律知识竞赛。七是评选十佳新市民学法标兵,树立外来人员学法用法典型,加大宣传力度,养成外来人口自觉学法用法的良好习惯。八是标语横幅宣传。在全市城镇各主要路口、街道等设立宣传横幅,营造外来人口法制宣传教育氛围。2、抓好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开展第三届青少年“暑期学法欢乐营”系列活动。开展法制实践半日活动,举办“法治与和谐”市少儿书法比赛,组织“与法同行”市中小学生电脑小报制作比赛,举办“小小公民来学法”有奖电视竞答活动。二是召开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推进会暨法制副校长培训。全市96所中小学和14所新市民子弟学校的分管德育教育的副校长和兼职法制副校长共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五五”普法以来我市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邀请苏州大学法学院张鹏副教授作题为“纠正违法行为、维护自身安全、法律助我成长”的青少年法制教育专题辅导。参观了义庄小学科普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和第三届“暑期学法欢乐营”获奖作品展。三是对全市2009年度新建的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进行授牌。义庄小学、阳光学校分别建成以科普法律知识、交通法律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法制实践基地,通过形象直观、互动性强、参与性强的实践基地教育,增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二)创新理念,营造法治文化氛围。1、加强媒体宣传。3月10日,在市电视台方塔演播厅举行“与法同行”——《法在身边》电视栏目开播五周年文艺专场,以电视媒体宣传的形式,传播法治理念、普及法律常识、提供法律服务。2009年,市电视台《法在身边》栏目播出52期,市电台《18空中普法广场》栏目播出10期,两大法制栏目深受群众欢迎,为全市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2、开展法治文化宣传月活动。一是举行法制文艺精品展演暨“法治文化宣传月”开幕式。由全市法制文艺调演产生的优秀节目公开展演,并对本年度法制文艺调演节目进行颁奖,着力传播法治文化,倡导法治文明,扩大“五五”普法的社会知晓率和社会影响力。二是开展“法治·文明·和谐”美术、书法、摄影系列活动。在全市范围内征集美书摄作品,以宣传十七大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为主,围绕一个法律观点、法律事件、法制人物进行创作,共收到196件作品,并邀请专家,进行评比,获奖作品进行展出。三是抓好一个“法治文化示范村”试点。古里镇小康村作为法治文化示范村试点,以“十有十无”为创建标准,精心培育,并将通过召开“法治文化示范村”创建工作现场会在全市各镇推开。四是开展法制文艺调演活动。五是举办“与法同行”市中小学生电脑小报展。获奖作品在法制长廊中展出,反映青少年法制教育和实践,增强青少年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

(三)建设载体,打造法制宣传教育品牌。我们探索新思路,拓宽新领域,在沙家浜风景区纪念馆老馆筹建市法制宣传教育中心,中心面积2000平方米,投入200万元,设有序厅、法治进程厅、法在身边、交通生命线、法制博览、碧水琴川、法治文化、尾厅、影视报告厅等,主要采用声、光、电、自动感应等现代艺术表现手法,并辅助以实物、展版等,中心以崭新的形式,提高了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我市的“五五”普法工作得到省、苏州市中期检查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二、夯基础,强基层,维护稳定作贡献

1、人民调解工作领域不断拓展,专业、行业调委会建设取得新成绩。市、镇、村、组四级网络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市有50个专业市场调委会。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作为社会第三方参与调处医患纠纷,维护了医院正常秩序,促进了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各镇、场依托调处服务中心建立了征地拆迁、安置补偿、环境保护、工资福利、土地流转等五个应急调解小组,专门调处社会热点和难点纠纷。依托江苏苏州少平律师事务所成立了全省首家专门调处群体性社会矛盾纠纷的市少平调解事务所。

2、规范调解,依法调解,人民调解公信力得到新提高。在巩固规范化调委会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主要抓好了规范调解,依法调解,着重强调了调解程序,调解范围、原则、效力及工作制度、工作纪律。年初制定了庭式调解的考核要求及达标比例,制作了500张人民调解员上岗工作证,要求调解员在调解时亮明身份,公开调解。在调解协议的制作上力求四准确,一是协议格式准确,一律采用司法部规定的统一格式;二是当事人主体准确,防止出现缺漏当事人或当事人出错现象;三是协议规定的内容准确,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清楚明白,并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四是体现自愿接受,盖章准确。通过抓庭式调解,抓人民调解案卷规范、抓调解协议书制作,规范调解、依法调解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全市432件人民调解卷宗出错率控制在3以内。

3、大调解机制日益完善,对接渠道拓展,在平安创建中取得新成效。建立了市、镇两级矛盾纠纷调解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市镇两级调处服务中心,出台了两级调处服务中心的工作制度,充实了调处服务中心的成员单位,两级调处服务中心聘用了23名专职调解员,调处服务中心正常运作。9月份,政法委牵头进行了大调解工作检查,受到肯定。在下半年开展全市领导干部大接访活动中,调处服务中心为每名领导干部指派1-2名律师,全程参与接访活动,为领导干部提供法律上的参谋,据统计,自大接访活动开始以来,共有50多名律师参与接访活动43人次。在检调、诉调对接的基础上,今年以来开展了访调、公调对接,并根据上级要求在人民法院附设人民调解工作室进展顺利。

4、排查分析形成制度,预防预警工作到位,人民调解取得新成果。各镇场每月开展社会矛盾纠纷排查,组织辖区内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特别是对纠纷苗子和重点对象、有群体性矛盾倾向的纠纷进行有目的排查,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分类、归类,形成a、b、c模式,并将辖区内的矛盾纠纷情况形成分析报告上报。局每月编写社会矛盾纠纷分析报告,提供各级党政主要领导,使他们掌握社情民意,正确决策,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按纠纷性质、轻重缓急进行分级分类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纠纷扩大。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纠纷、疑难的矛盾纠纷及时预警、预案,明确相关的责任人进行包案,保证纠纷得到有效掌控和化解,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由主要领导作出批示后交给相关分管领导办理,各镇的应急处理调处小组在调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环境保护等纠纷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发展。

5、立足本职,发挥职能,司法所建设取得新成绩。在实现省规范化司法所建设满堂红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借大调解建设的东风,司法所软硬件建设又上了一个台阶。支塘、梅李司法所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办公场所、办公面积有了极大改善。同时,大力提高基层司法行政人员的业务素质,今年以来开展了“十佳调解能手”评选活动和“争当排头兵能力大比拼”活动,从调处能力、业务实务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力等多个方面检阅司法行政人员的业务水平。通过系列活动极大提高了司法行政人员业务水平。我们通过深入基层,加强业务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等多种渠道,全面推进司法所建设。一年来,有一个司法所被评为苏州市优秀司法所,2名所长受到上级嘉奖,尚湖镇司法所被推荐为市“双十佳单位”。

三、抓监管,创特色,矫正安帮上台阶

(一)加大监管力度,确保奥运期间的社会稳定。今年正值奥运年,我们一是加强对矫正对象的走访排查工作。二是加强法制教育,确保奥运期间矫正对象的思想稳定。各镇将开展法制教育作为稳定社区矫正对象思想,提高他们法纪观念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形式多样,寓教于乐,效果良好。尚湖镇、梅李镇、辛庄镇司法所利用集中教育,组织辖区内矫正对象进行《刑法》、《交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管理制度的学习教育;古里镇组织以“形势、政策”为主要内容的矫正对象集中教育培训;沙家浜镇、尚湖镇司法所对重点对象,以组织观看警示录像片的形式,对本镇的社区矫正对象进行警示教育;董浜镇司法所向该镇的全体社区矫正对象发出了《遵纪守法维护形象为奥运增辉》的倡议书,要求他们以主人翁的身份,努力维护社会文明、和谐与稳定,为奥运会的顺利举办贡献力量。三是完善监管措施,加大对重点矫正对象监控力度。奥运期间,市、镇两级矫正机构制定了应急预案,加强了值班制度,值班人员、社区矫正联络员手机等通信工具保持开机状态,随呼随到,在奥运期间全市未发生一起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违法犯罪现象。

(二)建立移动平台综合管理系统,推进社区矫正工作信息化管理。在去年底投资50多万元建成社区矫正移动管理信息平台的基础上,今年我们制订下发了《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定位机使用规则》,对移动平台管理系统定位机的领取、使用、费用、保管等方面做出的具体管理规定,规范了各镇司法所对定位机的使用。在3月中旬组织举办了社区矫正综合管理系统移动平台操作培训,对各镇司法所所长、内勤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辅导,与会人员还观摩了虞山镇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对该系统的操作演示。平时我们加强对各镇使用社区矫正移动平台管理系统情况检查和指导,督促各镇及时输入人员基本信息,规范操作管理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矫正移动平台综合管理系统在区域监管的作用。通过近一年的运作,信息平台为我市的社区矫正工作在人员信息、监管力度等方面提升了一个档次。目前我们共下发社区矫正移动信息管理系统定位机187台,开通使用定位机171台,人员信息输入287人。

(三)创新工作方法,探索有效的社区矫正工作方法。一是强化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筹建心理矫正服务站。今年8月我局筹措资金20余万,筹建我市首家社区矫正对象心理服务站,把行为矫正与心理矫正结合起来,创出一条多措并举的社区矫正工作模式。二是在梅李、古里、海虞等镇试行了矫正对象公益劳动保证金制度,确保矫正工作的严肃性。

全市大部分矫正对象经过矫正能痛改前非,积极工作,思想觉悟也有很大提高,无重新犯罪。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广大矫正对象慷慨解囊,纷纷献出他们的爱心。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矫正对象共捐款现金151090元、230件衣服。虞山镇兴福管理区矫正对象黄华以公司名义捐了78900元,范建平个人捐了23000元,梅李矫正对象吴金岳个人向民政捐款20000元。

(四)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的排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开展对2007年回归社会刑释解教人员及2004-2006年回归社会未衔接刑释解教人员排查的通知》(苏安帮20092号)精神,市镇两级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严密组织,分步实施,逐个排查,及时组织各镇司法所开展对2007年回归社会刑释解教人员及2004-2006年回归社会未衔接刑释解教人员的一次全面排查工作。各镇落实专人负责排查,新港镇安置帮教工作站积极做好排查工作,强化帮教措施,坚持“一帮一”、“一带一”的管理模式,实行重点对象、重点帮教,耐心做好重点对象的思想转化工作,有效防止刑释解教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现象发生。

(五)开展延伸帮教工作,以亲情感化在押犯人。中秋前夕,我们组织安置帮教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及各镇司法所长一行23人,赴丁山、溧阳监狱对正在服刑的85名籍犯人进行了多种形式的帮教活动。帮教团领导向在押犯介绍了市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向他们提出了要求和希望。在帮教之前,我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将85名在押服刑人员的家庭情况由我们十个镇司法所普遍走访了一次,其中我们将情况比较特殊的六个家庭,以记实的手法拍摄了下来,帮教时我们播放了所拍摄的专题片《亲人的祈盼》,感动了在场的服刑人员,许多人掉下了悔罪的眼泪。

四、抓教育,重规范,法律服务树形象

(一)强化教育,提高职业素质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组织各律师事务所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及市委领导的指示精神,切实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强化职责,严格执行“群体性、敏感性案件”的讨论报告制度,全力做好律师参与“大接访”等维护稳定的各项法律服务工作,切实把“维稳”作为法律服务工作的首要任务。

2、加强执业纪律教育,进一步规范律师与法官关系,今年,我们又会同市法院刑庭召开了“法官心目中的辩护律师”座谈会;与市法院纪检部门联合召开了执行“规范法官与律师关系暂行规定”回头看座谈会,会上交流了各自执行“规定”5个月以来的情况,并对今后双方要进一步规范管理,加强作风建设形成了共识。

3、加强“律师法”学习贯彻,要求各所制订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律师学习。华元民信所、少平所、世纪天合所等单位专门制订新“律师法”学习计划,并有步骤地组织学习、展开讨论和知识测试。华元民信所党支部还向全市党员律师发出倡议:党员律师带头认真学习《律师法》、坚决贯彻执行《律师法》,以自己恪守《律师法》的实际行动为全体律师起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提高律师素质,树立我市律师良好执业形象。在各所组织学习讨论的基础上,7月份,市律协专门组织全市执业律师、实习律师进行了律师法知识考试,取得了良好成绩。

我们还专门邀请了市政法委和公、检、法等相关业务部门的领导,召开了贯彻执行“律师法”座谈会,各所主任分别交流了学习体会,提出了新法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难题,公、检、法等部门结合自身业务职能和要求同律师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衔接。

4、加强业务知识培训,我们在抓好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的年度继续教育培训的同时,还抓好了专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交流。一是对每个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进行业务测试,考核他们从首次接待当事人至案件结束各环节的实务操作及结案归档的相关工作内容,进一步强化了基层法律服务的流程管理,促进了办案的规范化;二是组织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法律援助站工作人员参加“劳动法业务知识培训”;三是组织“劳动争议仲裁工作座谈会”,与劳动仲裁委加强沟通与交流,切实提高法律服务人员对新劳动法相关业务知识和办案技巧的了解和掌握。

(二)强化管理,促进规范执业

一是规范参与劳动仲裁管理。我们和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制订了《关于规范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强化了对律师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执业管理。

二是规范公证质量管理。开展公证质量建设,加强每季度的公证案卷检查,认真落实省公证质量检查组提出的意见建议,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强化公证质量意识,严格依法办证。

三是规范法律服务网站管理。出台《关于设立法律服务网站(网页)的暂行规定》下发到各法律服务单位,要求律师事务所和律师以网站(网页)为载体进行业务推广的,要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执业纪律,坚持真实、严谨、适度的原则,加强了律师执业推广管理。

四是规范参与群敏案件管理。进一步完善了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群体性、敏感性案件的工作机制,强化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和请示报告制度,做到了情况掌握准确、信息反应灵敏、请示报告及时、监督指导有力。牢固树立了法律服务人员的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他们在化解社会矛盾、缓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独特作用。

五是规范律师信用体系管理。结合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在全市律师队伍中大力倡导律师诚信服务,建立完善了律师诚信档案,并对律师信用信息建立了网上公示制度,加强对律师执业行为的行政监督、行业监督和社会监督;完善了律师投诉查处制度,强化诚信执业理念,提高规范执业水平。

(三)强化公益,增强爱心意识

1、倡议党员律师义务法律援助。

市律协与市法律援助中心联合向全体党员律师倡议:每人每年无偿承办2件法律援助案件,将办案补贴分别捐给市法律援助中心和所在的党支部。此倡议得到了全体党员律师的响应,共有23名党员律师义务承办法律援助案件。

2、组织法律工作者赈灾捐款。

汶川大地震后,市律协和市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协会积极行动,向全市执业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发出倡议,为地震灾区人民捐款,共募集捐款59000多元。党员律师还积极缴纳特殊党费16000元,为向四川灾区人民献爱心。少平所时雪峰律师还自愿参加我市第二批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志愿者,到四川绵竹灾区,帮助运送、分发救灾物资,了解灾区医院、学校援建情况,慰问救灾官兵。

(四)强化监督,加强市场管理

一是加强法律服务行风监督,由律协牵头各律师事务所组织召开行风监督会议,听取行风监督员的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汇总了“十个缺乏、十个努力”下发到各所,要求对照排查,积极整改。

二是加强法律服务市场监督。针对近年我市出现的一些不规范的法律服务情况,如公民、异地法律服务、违规风险等现象,我们分别进行了调研,对社会上存在的公民情况向市委政法委进行了汇报,与市法院建立了沟通机制;与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联合制订了《关于规范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的若干规定》,禁止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办理劳动争议案件风险;对安徽寿县法律工作者李传提在菱塘北路5号设点进行违法执业情况进行了调查,并通过寿县司法局对李传提违法执业行为进行了教育,取缔了其在我市设立的“农民工法律维权站”。

五、抓作风,重督查,队伍形象展新姿

(一)深入开展大学讨论活动。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保障到位。提出三个结合的要求,成立局大学讨论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在全市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大学讨论”活动的实施方案》,全系统有计划、有步骤、有章可循地开展活动。二是精心组织,学习培训到位。以切实为基层办实事,提升业务和增强干部队伍素质为宗旨,组织形式多样的学习培训和考察活动。邀请市理工学院的教授为全体干部进行十七大精神的辅导,组织学习全国、全省、苏州市和市政法工作会议文件精神,组织观看《警示录》。在活动中,局领导发挥表率作用和带头作用,注重参与的广泛性,不断扩大学习教育面。组织全体人员参加了人事法律法规培训,计算机保密知识的培训等各类培训学习。三是积极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到位。坚持全面查摆与重点查摆相结合,开门纳谏和自查自纠相结合,单位查摆和个人自检相结合,采取多种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对外广开言路,向全市各党政机关部门、各镇、社区发放征求意见表达式68份,收回反馈意见39份。对内开展自查互查,组织全体人员围绕实现市委提出的“三破三求”的目标,联系自身工作实际,开展了“查找问题、查找根源、查找突破口”的自查互查讨论活动。通过自查互查讨论活动,全体人员从深层次发现了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二)加强督查考核

年初出台局加强作风与效能建设工作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和任务目标,成立作风与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和督查组,提出机关作风要与效能建设要与党风廉政建设结合,与司法行政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结合,与开展“双十佳”竞赛活动结合,与“排查廉政风险,健全防控机制”活动结合。进一步强化、深化、细化局机关督查工作,依据科学、量化、操作性强的考核制度进行严格考核。局督查组向基层司法所发放征求意见函,征求局机关各科室对基层的服务、指导、勤政、廉洁等方面的意见,并要求各基层司法所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在综合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实施半年度考核,兑现奖惩。

(三)开展干部轮岗交流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廉洁从政、纪律严明、热忱为民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今年以来,我局开展了干部轮岗交流工作,共有8名干部参加了轮岗交流,其中5名干部得到了提升。

(四)着力加强党建工作

党总支精心策划,周密安排,组织全体党员开展“庆七一”系列活动。一是组织机关党员党日活动。6月28日组织全体机关党员干部参观杭州湾跨海大桥。二是组织老干部党日活动。6月16日组织机关离退休党员干部参观苏通大桥。三是组织清和坊社区老党员党日活动。与结对清和坊社区联合开展党日活动,6月14日组织社区百名退休老党员参加“百万市民看大桥”活动,参观苏通大桥。四是向全体律师党员发出倡议。六月一日起新修订的《律师法》正式实施,根据华元民信律师党支部的提议,我们党总支向全体律师党员发出带头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律师法》的倡议。五是组织全体党员过政治生日。向全体党员发放生日贺卡,对局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进行了上门慰问。六是慰问清和坊社区贫困老党员。对清和坊社区生活贫困老党员进行慰问,并送上慰问品。七是组织党员参加上级组织的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活动,获得二等奖。

(五)开展廉政主题教育

篇10

在2016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全国政法机关要履行好‘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三大职责使命。”其中,“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居于三大职责使命之首。为履行这一首要之责,黔南州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创建维稳信息网络、严格管控社会治安、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向各领域不同程度存在的不稳定因子发力,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作出积极贡献。

“五大理念”

引领“两创两严”

今年是黔南建州6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黔南州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国内发展新常态和国际形势新变化,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把防控风险、服务发展和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为维护全州社会大局稳定做了大量工作,具体体现为“两创两严”: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一是完善形成以“五位一体”统一抓,“五种力量”合力抓,最大程度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三大需求”,始终贯穿群众路线“一条红线”为主要内容的“5531”社会治理新模式,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是针对困难弱势、利益诉求和特殊人员“三大群体”因地制宜实施了社会治理“135”工程建设,全力推进“育新”工程,助力“135”工程升级为“136”工程;三是推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的福泉“112”模式;四是实施涉法涉诉改革“2345”模式。一系列创新社会治理的经验,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其中多项经验在全省进行推广并吸引各级媒体广泛进行宣传报道。

创建维稳信息网络。2015年,黔南州法院启用案件信息管理新系统,完成三、四级网络和科技法庭改造升级,基本做到庭审同步录音录像、案件远程审理等,实现案件监督管理全程留痕。全州公安机关深入推进“六张网”规划建设,其中“天网工程”安装监控探头10026余个。建成了覆盖全州的公安信息网和州、县两级警务综合平台,民警信息化应用的意识和水平明显提升,基础信息即采即录即查成为基层执法的规定动作和自觉行为,全州信息化建设应用走在全省前列。

严格管控社会治安。全州各级各部门以社会治安防控“六张网”、重点人群服务管理“六项工程”为抓手,全面深化平安黔南建设,主要做好机场、车站、街道、广场、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区域,党政机关、部队驻地、城市标志性建筑、大型商贸集会场所、国计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目标,铁路、民航、公交等敏感地点的安全保卫和管控工作。以打造“犯罪实时控制机制”升级版为龙头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成效明显,实施黔南“141”(一个核心、四轮驱动、一网考评)犯罪实时控制机制,进一步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打、防、管、控的能力和水平,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分工明确的犯罪实时控制警务模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两抢”犯罪得到有效控制,2015年全州累计实现236天“两抢”犯罪“零发案”。

严厉打击违法犯罪。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危害国家安全的捣乱破坏活动,成功侦破了“12.29”特大电信诈骗案等一系列重特大案件,全州每年刑事案件总量和八类主要刑事案件连续多年呈现出“稳中有降”的态势。2015年,州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全年收案7314件,结案7166件,同比分别上升6.54%和7.57%,结案率97.98%,居全省中院第一;全州检察机关立案查办贪污贿赂案件86件105人,办案率为100%,名列全省第一。

“十个精准”

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

黔南州实施“两创两严”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同样不容忽视。因此,建议施行“十个精准”助力破局。

精准掌握情报信息。动态掌握社情民意,快速就地化解各类矛盾隐患,准确把握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新动向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带来的社会不安新趋势,重点关注国家安全领域、经济领域、社会治理领域、特殊利益诉求群体等可能引发的重大、大规模聚集上访、舆论炒作热点等重大不稳定问题。

精准化解突出矛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按照“一事一策、一案一策、一人一策”的要求,制定方案、采取措施,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合力攻坚、限期解决,确保突出矛盾问题不扩大、不升级、不蔓延、不叠加。

精准评估稳定风险。把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从源头预防减少突出矛盾纠纷、防范发生重大不稳定问题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做到应评尽评,坚持关口前移,强化风险排查预警,做到排查全覆盖、精准研判、及时预警、主动防控,有效预防和化解潜在风险。

精准管控重点人员。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等手段,扎实做好重点人员的管控工作,认真落实稳控对象、稳控责任人“双实名制”措施,按照“一人一策”要求,坚决将重点人员稳控在基层、吸附在当地。

精准办理案件。坚持用群众工作方法统揽工作,着力打造阳光、责任、法治,提高解决突出问题的效能,真正把群众吸附在当地,努力防止上行。

精准帮扶退伍军人。积极主动了解和掌握困难复员退伍军人的所需、所急、所盼,切实解决复员退伍军人“生活难、住房难、就业难、就医难”等实际困难和问题,多渠道、多方式帮助复员退伍军人创业就业。

精准打击违法犯罪。全州政法机关要按照上级的部署,组织开展以“夏季严打”为龙头的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工作,认真落实好“严打”和专项整治各项措施,把矛头对准黑恶势力犯罪、“两抢一盗”、黄赌毒、涉众型经济犯罪、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拐卖妇女儿童等突出犯罪。

精准巡查公共安全。健全和完善各类灾害和安全生产隐患滚动排查、风险评估、监测预警机制,加强应急处置等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抓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强化监管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在公共广场和城区主干道增设治安卡口、卡点,增加巡逻车辆、流动警务室及警用设备,最大限度提高见警率,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精准设置应急预案。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在思想上、工作上、措施上全面做好应对处置突发事件准备,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坚持“三同步”(依法处理、舆情引导、社会面管控)机制,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第一风险点妥善平息事态,坚决防止事态升级恶化,杜绝发生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