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实施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6: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实施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实施计划

篇1

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通过有效的监管、服务、指导,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打击非法生产行为,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建立和完善工业生产企业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全街道安全生产的稳定态势,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二、工作目标

要通过专项行动,在广大企业落实宣传发动、告知承诺、培训教育和安全检查等监管措施,进一步提高企业法人、安全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投入,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具体工作目标要和求是:

1.安全办、招商办向街道工业园内的所有企业、各村(社区)向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发放安全生产告知书,发放率达到100%。所有企业签署安全生产责任承诺书,签署率达100%。

2.安全办要配合培训部门加强对企业法人、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年底参训率达90%以上;企业特种作业人员依法参加资格证培训,持证上岗率达到100%,未持证不得上岗。

3.结合前期街道组织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安全办对街道工业园内企业、各村(社区)对辖区内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率达到95%以上。

4.安全办、各村(社区)建立健全辖区内企业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档案,实行一企一档制,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监管责任落实到位。

三、工作措施

1.成立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同志任工作组组长,(派出所)、(工商所)、(电力站)、(劳动服务所)、(司法所)、(招商办)、(安全办)、各村(社区)安全员为组员,具体组织开展这次专项行动。

2.全面推行安全生产告知承诺制。安全办、招商办、各村(社区)要按照“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将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规定、企业负责人应履行的法定职责、企业应具备的安全生产基本条件、安全生产管理基本要求和安全常识等内容逐项告知各企业。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对依法从事生产经营、维护员工权益、保障安全生产条件、落实日常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自觉接受街道安全办监管和落实隐患整改等方面作出书面承诺。对于企业对集中的地区,要针对具体情况、具体要求进行告知,做到监管的有效性。

3.广泛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培训。安全办、招商办、各村(社区)对区域内企业法人、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法定培训情况进行详细检查,列出人员清单,对于没有参加安全培训的人员,应依法督促其参加关培训;要强化企业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义务监督检查,落实企业培训任务。

4.集中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对广大企业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生产检查。重点检查企业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管理、安全培训、安全生产条件、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情况。对检查出来的问题要责令企业限期整改,一时无法整改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整改期间的安全。通过开展集中安全检查,为做好年度企业工商年检打下基础。

5.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档案。招商办、各村(社区)要在掌握本区域企业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的信息资料档案。要及时掌握企业的安全生产动态,主动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制度,落实日常管理责任,规范安全管理工作台帐。安全办要加强检查指导,逐步建立街道、村(社区)二级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数据库。

四、工作步骤与时间安排

1.调查摸底阶段。安全办、招商办、各村(社区)要积极组织力量进行全面细致摸排,掌握本辖区内所有企业的底数及基本情况,包括数量、分布、生产经营类别、规模及安全管理现状等,为监管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2.告知承诺阶段。要广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安全办、招商办、各村(社区)安全生产负责人要明确工作任务,落实工作措施,向企业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以及专项行动集中检查的重要意义,提高企业参与专项行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扩大专项行动成效。要组织专门力量将安全生产告知书等材料逐个发放到各家企业。同时要求企业在规定时间内做出书面承诺。

3.全面检查阶段。各村(社区)要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对辖区内的所有企业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全面大检查,并填写《企业安全生产检查表》。街道组织的安全生产联合执法检查活动,根据情况结合各村(社区)大检查进行。

4.集中整治阶段。在全面检查的基础上,对一些企业存在的事故隐患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对于存在较严重事故隐患的企业,应依法下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在整改期限内必须对关企业进行复查和验收;对于按期未完成整改的企业应排出具体的企业名单和具体情况,作为下一步监管的重点对象,应依法责令企业停产整顿或实施行政处罚,从严督促企业落实隐患整改责任,确保不发生事故。

五、工作要求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告知承诺专项行动,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间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抓手,更是规范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的重要举措。这项工作面广量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各村(社区)、各有关单位务必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强力推进。要根据实施意见的要求,召集关职能部门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结合企业工商年检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在街道办的统一领导下,组建由安全办、工商、公安、劳动、电力、司法等关部门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门人员,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制订具体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明确责任部门和具体工作责任人。要积极探索联合执法联合监管的新路子,保证此项工作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

2.强化措施落实,扎实有序推进。

督促各类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是各有关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监管部门要把专项行动作为一项具体工作,认真组织落实宣传发动、告知承诺、教育培训、监督检查、隐患治理等各项工作,全面落实生产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专项行动顺利开展。要强化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积极控制高危低效企业的发展,从源头上为安全生产创造条件,同时要不断探索对企业监管的长效机制。

篇2

安全教育培训:公司安全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安全员、特殊工种和技岗人员(包括新入场和转岗人员)。

一、公司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管理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二、项目经理

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项目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主管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三、安全员

1.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内容:建筑企业安全生产法规、政策,公司安全管理制度,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安全生产发展新动向,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方法:内部强化培训、参加主管组织的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安排在年初年末的空闲及安全生产月期间。主管组织的培训要求按时参加。

4.培训地点:公司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意识,安全管理,搞好安全生产。

四、特殊工种、技岗人员。

1.安全教育培训内容:公司安全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常识,施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技能培训,潜在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安全生产意识教育。

2.安全教育培训方法:内部强化培训。

3.安全教育培训:内部强化培训在建工程进度安排,每个工程培训次数不少于2次。

4.培训地点:工程所在地会议室

5.安全教育培训目的:强化安全生产和保护他人意识,安全操作技能,搞好安全生产。

五、教育培训计划实施措施:

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员工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它涉及到各科室、目部。各科室及项目部的作用就可以员工培训工作按计划实施,可以对员工培训工作综合管理,可以使员工培训工作紧密地与公司生产需要相。

篇3

一、我市实施“蓝火计划”的条件与优势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定》精神,强化科技引领,推动科技进步,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年全市GDP总量244亿元,工业总产值531.3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295.1亿元,拥有了16家高新技术企业,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九届保持全国“百强”;连续三届蝉联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荣获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和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双百强”、中国全面小康成长型百佳县(市)、全国改革开放30年乡镇企业发展十佳魅力县(市);被授予中国十佳和谐可持续发展城市(县级市)。

纵观我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一方面依赖于良好的发展优势;另一方面还取决于企业的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区位独特优势。东邻港湾,西接中心市区,具有“东承西接”、“左右逢源”的区位条件,是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枢纽地带。其中、等镇是湾北岸经济梯度转移和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二是产业配套优势。在全国39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我市已有29个行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业制造业体系。全市共培育形成了电力工业、金属加工、电气器材、食品加工、金属制品、食品制造、交运设备七大支柱产业和电力能源、家用电器、金属制品、粮油工业、罐头食品五大产业集群;三是空间发展优势。全市规划建设工业集中区7个(不包括招商局开发区),下设17个工业园,规划总面积120.08平方公里,已开发面积31.06平方公里,年完成规模工业产值371.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484.31亿元的76.7%;四是港口开发优势。我市江海岸线长,水域深而广阔,又具有较好的御风隐蔽条件,为省天然深水优良港湾。全市拥有石码、后石、招银3个港区,港口年货物吞吐量近3000万吨。现已建成中小泊位码头52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9座;五是农业特色优势。我市对台农业交流合作具有良好发展基础,被确定为国家级海峡西岸持续高效农业示范区、全国首批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县(市)、全国园艺(蔬菜)产品出口示范县(市)、全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县(市),全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花卉集散中心,蘑菇、草菇等食用菌产量居全省首位,蔬菜出口跻身全省前茅;六是合作研发优势。从上世纪90年代我市就注重产学研的全面合作,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与高校的科技合作日趋增多、紧密,分别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大学、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等省内外高校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科技合作联盟,实现了科技与人才的结合、项目与成果的对接。

二、规划重点发展区域与行业促进中心

(一)规划发展三个重点区域

1.台商投资区。台商投资区拟设在市镇,规划建设用地面积60.2平方公里,其中可开发建设用地面积为38.4平方公里。与海沧接壤,区位优势明显、对台优势突出、产业合作紧密、交通体系完善,是湾北岸经济梯度转移和台湾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目前,市共引进台资企业150多家,利用台资近50亿美元,成为乃至全国台商投资的密集区之一,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优势。以此为重点,构筑“蓝火”创新平台,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积极推动对台经贸合作上新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重点区域建设,辐射带动九湖、颜厝、榜山等重点乡镇的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结合。

2.高新产业园区。市滨海新城位于市镇旁,规划建设总面积27平方公里,呈东西狭长分布,以港口、工业带动的集工业、居住、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山水生态滨海新城。规划中的新城包括一个高新科技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和一个山水生态新城(滨海新城)。是新兴的高新产业聚集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条件优势,具备了“蓝火计划”实施的诸多条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到该区落户,并通过与高校的有机结合,不断推进高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努力建设好现代化的滨海新城。

3.东园光机电一体化高新产业园区。市东园光机电一体化高新产业园区位于东园工业区内,于市东南部的九江出海口处,与特区和海沧台商投资区隔海相望,紧邻招商局开发区,年8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市东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6.8平方公里,是实施光机电一体化的重要高新产业基地,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以多晶硅生产企业西华公司为头,引进高端光电技术,延长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

(二)规划构建六大“蓝火”高新产业促进中心

1.钢铁加工产业促进中心。年全市36家钢铁企业实现产值99.1亿元。重点企业有福欣不锈钢、多棱钢砂锯条、凯景钢铁等,计划通过产业促进中心的带动,与大学、福州大学及台湾高等院校等的结合,重点发展冷扎薄板、涂镀层板、冷扎不锈钢薄板、冷扎硅钢片以及钢砂、锯条等高附加值产品,力争至2015年全市特种、特色钢铁产业产值达500亿元以上。中心设在凯景钢铁有限公司内。

2.食品工业产业促进中心。年食品工业实现产值113.2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3.4%。全市拥有食品加工企业98家,重点企业有鸿一企业、紫山集团、泰山企业、同发食品等一批骨干企业。其中,罐头食品是我市与农业关联度最高的传统优势产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产业促进中心主要以引进产品深度加工项目,培育全国特色和知名品牌,提升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值。重点开展对台食品合作,发展食用菌、海洋产品、果蔬保鲜等精深加工,做强做大食品加工产业链,逐步建立以饮料制造、谷物磨制、植物油提炼、肉类、水产、蔬菜加工等为主的产业集群。力争至2015年全市食品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中心设在同发食品有限公司内。

3.家用电器产业促进中心。年全市实现产值48.5亿元。重点企业有灿坤公司,产业促进中心主要以灿坤学院为技术支撑,充分发挥现有的品牌效应,不断向周边区域拓展,带动和辐射一批中小企业同步发展,进一步实施新型家电的技术开发与研究,培育壮大家用电器产业集群,逐步形成国内高新家电重要产业基地。力争至2015年,全市家用电器产业可实现产值100亿元以上。中心设在灿坤实业有限公司内。

4.汽车制造产业促进中心。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8家,实现工业产值25.86亿元。重点企业有金客车、毅宏房车、新福达底盘有限公司、新美达汽车零部件、正舜汽车车轮等企业,产业促进中心将重点开展与省内外高校结合,抓好轻型客车、车载电子产品的研发,提升客车质量,开拓轻客、轿车市场,引进关键整车胚胎产品和先进科技,带动汽车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发展,在我市形成汽车产业链,形成以池开发区汽车工业园为集中区域的汽车及汽配产业集群。力争至2015年全市汽车汽配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中心设在金客车有限公司内。

5.船舶修造产业促进中心。年船舶修造产业实现产值5.5亿元。重点企业有新胜海、国安、毅弘等企业,产业促进中心通过与福州大学、集美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的合作,进一步加快船舶修造业产业的开发,推进大功率铁壳船、玻璃钢快艇、休闲游艇等产品的研发,努力发展壮大九江口船舶工业走廊规模,进一步发展具有我市区域特色的船舶修造产业,力争至2015年全市船舶修造产业产值达到100亿元。中心设在新胜海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内

6.化工产业促进中心。重点企业有长春化工、一鑫石化及欣宇公司。产业促进中心以承接台湾石化上、中游产业作为产业发展的重点,通过与华南理工大学、台湾大学等的科技合作,进一步开发海洋石化项目,积极引进台湾石化制造工艺和技术,加快石化产业集聚,在镇的斗美、深沃一带规划建设1000万吨以上石化储运基地。以欣宇科技、长春化工、恒森企业等为头,借助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装置和设备,进一步发展与大学、福州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对接,不断拓展化工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积极拓展表面处理技术新空间新产品。力争至2015年产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中心设在欣宇科技有限公司内。

三、主要建设目标与措施

(一)主要建设目标

1.重点围绕三大“蓝火”高新产业园区的开发

一是高新发展园区。以综合开发区和池开发区为重点,通过产业整合和高新产业孵化中心建设,不断推动企业与高校的加盟合作,努力形成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新发展园区;二是高新工业园区。利用规划建设的滨海新城优势,通过政策优惠和科技孵化,吸引高科技产业和高校在此落户,努力发展为一个以农产品加工、电子、高科技产业(软件开发、生物制药、食品研发等)的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三是东园光机电一体化高新产业园区。以现有的工业园区为重点,不断拓展高新产业新领域,进一步吸引光、机、电一体化产业集群发展,逐步形成以光伏电子为重点,以机械制造为基础的新型高新工业产业发展重要基地。

2.全面带动四大“蓝火”创新创业基地的形成

一是台商投资区高校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企业为灿坤、欣宇和同发食品公司。通过开辟学生实践基地和硕士生工作站,积极为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二是九江口船舶修造技术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企业为新胜海船舶、毅鸿游艇公司,通过开辟学生实践基地和合作研发中心,不断推动我市船舶修造和游艇技术的创业、创新发展;三是食品发展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企业为格林食品、嘉荣水产、嘉昌水产公司。通过企业与高校食品专业学院的技术对接,努力为高校学生提供食品加工创新创业的基地和条件;四是对台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基地。重点企业为东园、海澄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对台农业合作示范,促进与台湾高校学生的农业合作交流,从而形成对台农产品的吸收、引进与示范的重要研发基地和发展中心。

3.加快突出五大“蓝火”农业发展示范园的建设

一是以东园农业综合开发为重点的农作物新优品种引进示范园建设。借助大学在该镇设立科研基地和省农科院在此建立野外农作物病虫害观测站的有利时机,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业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农作物新优品种引种示范园,通过引种试验示范,进一步推动农作物新优品种的推广,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二是以紫泥甘文农场生态养殖为重点的金定鸭、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园建设。继续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从更深层次的开展名优金定鸭优良品种的生命科学研究。实施多功能的生态水产养殖模式示范,推进农业生态综合治理和立体养殖发展;三是以九湖日出花卉展示农场为重点的集花卉研发、花卉检测、花卉防疫为一体的花卉综合示范园建设。通过与省农林大学和省农科院南分院及花卉研究所的合作。进一步开辟花卉产业的种养管理、出口新模式、新观念,积极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四是以、浮宫出口蔬菜(杨梅)和以九湖、食用菌为重点开发领域的出口蔬菜(蘑菇)产业发展园建设。通过与大学、省农林大学、南师范大学等高校与科研单位的合作,着重抓好出口蔬菜(蘑菇)及杨梅特色水果的关键技术研究、新优品种培育与保鲜储运及其精深加工,努力提高出口蔬菜(蘑菇)和优质杨梅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五是以白水瘦肉猪零排放为重点的瘦肉猪生产基地环保型示范园建设。通过与有关高校与科研单位的结合,着重抓好该地区的零排放处理技术研究,努力开辟应用微生物处理技术实现零排放和实施沼气发电,化废为宝的环保系统工程建设,促进新型能源的再生有效利用。

(二)主要保障措施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以杨溪峰市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副市长阮亚祥、马建华任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由政府办、科技局、发改局、教育局、经贸局、外经局、工商联等单位组成。成立市技术转移中心。中心办公室设在科技局,与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合署办公。中心主任由科技局局长苏明河兼任,成员由各有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同时,中心在、两个开发区分别设立台商投资区工作站和工作站,工作站设立于开发区管委会和新城开发管委会,以确保计划方案的有效实施。

2.制定优惠措施。在原有出台关于推进自主创新、扶持企业发展,扶持产学研结合和扶持知识产权保护建设等高新产业发展优惠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出台与蓝火计划相关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以促进和推动计划的有效实施。

篇4

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制机制。将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纳入各级政府和行业规划,建立健全企业全员排查、专家检查、动态分析、登记报告、分级治理等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实行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建立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奖励机制,确保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落实”。深化隐患排查系统建设。各镇(区),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市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自查自报工作管理办法(试行)》,加快建立分类管理的安全生产隐患自查自报的长效机制。要全面摸清管辖范围内生产经营单位底数,及时组织企业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指导企业完成信息录入工作。要以中小企业作为重点,指导督促企业尽快建立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专家等技术力量,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做好分类指导和监督,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顺利进行。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

落实推进政策。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与安全评价、行政许可、安全生产长效管理考核考评等结合起来,按照“未达标抓创建、三级抓整改、二级抓提升、一级抓巩固”的思路,有序有效有力推进。力争到2013年底,全市240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100家化工企业达到三级以上标准化水平。建立保障体系。充分利用专家库成员、大型企业安全技术人员等技术支撑和保障机制,加强宣传培训指导,推动企业主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工作程序,严格评审流程控制,加强对评审组织单位和评审单位的管理,严把评审质量关。四、加强职业危害监控体系建设完善职业健康监管模式。把职业卫生工作纳入依法推进的轨道,着力落实职业危害防治的监管职责,加快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机构和专业性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检测检验机构,配备专业监督检查装备。强化职业危害治理。切实加强对职业危害严重行业的监督检查,推动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实施,各部门和重点企业,要严格落实职业危害防护设施“三同时”制度,对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必须进行严格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未提交预评价报告或预评价报告未经审核通过的,一律不得批准建设,着力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

加强安全生产执法监管体系建设

加大源头治本工作力度。紧紧抓住行政许可、建设项目“三同时”、职业卫生“三同时”等制度化监管手段,严把高危行业企业准入、退出关口,深入推进化工、非煤矿山、冶金等整顿关闭行动,坚决关停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和场所。强化源头监管与主动预防,运用现有技术手段,不断提升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防控能力。强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建立完善专项整治工作综合协调和执法联动机制,继续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冶金、职业危害等专项整治行动。化工整治:启动第三轮化工专项整治工作,及时消除化工企业安全生产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让不符合国家及产业政策的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提高化工行业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安全生产。非煤矿山整治:全面规范安全生产条件,坚决整治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矿山”。冶金整治:重点加强炉窑、熔融金属、煤气以及吊运等重要设施设备、重点部位、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管理。烟花爆竹整治: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经营行为,严厉打击烟花爆竹“四私”行为,大力实施由专柜经营向专店经营。道路交通整治: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集中整治为重点,加大对超速、超载、无牌无照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消防整治:继续开展娱乐休闲场所和农村地区消防安全检查,突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筑领域整治:以全市在建重点建设项目为重点,严厉打击超越资质范围承揽工程、违法分包转包工程等不法行为;严密排查治理起重机、吊罐、脚手架等设施设备安全隐患。持续开展“打非治违”行动。深入开展道路(水上)交通、建筑施工、公众聚集场所、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农用车辆、燃气等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和联合执法行动,努力营造“打非治违”的强大声势。镇(区)、部门要加强安全生产日常执法、重点执法和跟踪执法力度,以更加严密的组织方式,更加有效的执法监督,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不断强化安全生产法制秩序。建立完善重大节日、重要活动、恶劣天气、事故高发季节等特定时期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部门联动机制,全面防范事故。依托12350举报热线、新闻媒体、有奖举报等有效渠道,建立“打非治违”的良性互动平台,动员全社会力量,坚决依法从严打击安全生产领域的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提高行政执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篇5

二、强化监管能力建设。在相关法律、政策和业务知识培训和业务操作指导方面,不断加强“四员”业务能力建设,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采集统计基础工作。鼓励组建各类农副产品生产经营、旅游餐饮服务业等经营协会,通过协会自律章程加强企业自身安全责任意识,落实自我主动管理责任。

三、强化日常监管。加大日常监督检查的频次和力度,提倡对本辖区食品生产经营业主进行分类指导和管理,及时解决消除群众身边存在的食品安全隐患问题。重点对大米、食用油、蔬菜果蔬、肉制品、乳制品等零售流通市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和食品加工作坊;对餐饮服务单位等旅游接待服务单位重点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开展对学校、社会养老机构、工厂食堂等单位的定期不定期检查。各村要落实农村集体聚餐指导申报备案工作。乡食安办要积极参与重大活动和重要节假日期间的联合安全检查。

四、建立应急管理机制。同步发挥村两委成员、党员、代表、农村社区网格员和乡村食品安全监管“四员”作用,及时汇总日常监督、临时抽检、投诉举报、医疗机构等各方反馈信息,主动排查问题,或及时报送主管部门科学分析研判风险,制定应急预案,落实防控措施。加强应急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建立食品生产企业风险问题报告制度,加强政府值班工作和信息报告制度,不断提升应急管理水平。

篇6

全综合监管工作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监管理念,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以保证公众饮食安全为根本,以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为平台,以遏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为重点,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开展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力争在上半年对17个市食品安全工作管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并对考评结果进行通报表彰,强化各级政府食品安全负总责意识。

2、发挥综合监督作用,协助相关部门巩固专项整治成果。配合相关部门重点抓好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和重点环节、重点品种、重点时段的食品安全整治;进一步总结推广我省农村自办宴席和寄宿制学校食堂监管工作有效机制。针对亚硝酸盐极易引发食品安全中毒事件,督促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亚硝酸盐的监督管理,防患于未然,消除食品安全事故隐患。

3、大力推进农村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按照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目标,根据创建工作安排,分期分批对示范县进行考核验收。同时及时总结和推广各示范县好的经验、做法,发挥示范县的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提高我省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4、加快食品安全信息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省食品安全网站群的平台作用,探索利用网站群搭建食品安全信息与预警平台,逐步建立省、市两级食品安全分析预警系统;加强重点品种的信息监测,掌握分析食品安全状况。制定网站群维护管理制度,年底将对17个市食品安全网维护管理情况进行评比考核。

5、抓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督查督办。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报告、应急处理、应急保障等制度,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察专员分片联系、督查督办和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协查协作制度,及时查处大案要案,努力提高应急处置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篇7

一、县教育局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并在教育科设立工作办公室。各校建立健全校内食品安全工作机构,明确校长是学校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指定专人分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分管人员对校内食品药品安全直接负责,并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分管人员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实施奖惩制度。

二、建立各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制度主要应包括:食堂、商店从业人员体检制度、餐具消毒、保存及工作衣帽穿戴、清洗制度、向师生出售饭菜24小时留样制度、学校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8项制度。各校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要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减少或及时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防范校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积极开展学校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各校要制定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工作计划,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倡计划导健康消费,要求每学期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

四、加强校内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学校必须完善各项监督管理制度,落实专人履行监督管理职责,要与承包者签订食品药品安全责任状,提出明确的食品药品卫生安全要求。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出食堂、商店的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

五、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突发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制订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预案。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活动,年内建成3个校内连锁超市,26所学校放心店建设任务,其覆盖面达到50%以上。积极推行蔬菜、肉品的定点配送工作。

篇8

以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为核心,以办理区人大三号议案为主线,通过各部门共同努力,使辖区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和重点食品质量安全指标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生产经营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确保辖区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二、工作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长效机制。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实现各环节无缝监管,结合区实际完善食品安全相关制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效能。区政府与各成员签定《食品安全责任书》,主要监管部门与企业签定食品安全责任书,落实各级责任。

(二)认真做好区人大三号议案办理工作。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生猪“瘦肉精”抽样监测2880批次,蔬菜农药残留、水产品抽样检测6000批次,在辖区10个农贸市场设立动、禽、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点;规范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行为,对全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动态监管,加大小企业、小作坊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食品生产企业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行为,落实食品添加剂使用备案登记,坚决杜绝滥用食品添加剂问题发生;强化食品流通市场管理,启动和规范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工作,对裸、散装食品快速检测2000个批次,规范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及追溯体系;扎实开展餐饮消费卫生监督,深入推进放心早餐工程,放心早餐配送企业和57个放心早餐点卫生监督覆盖率100%;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负责人培训率100%;餐饮单位、集体食堂、学校、幼儿园食堂实施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到100%。

(三)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示范创建。开展食品安全示范“三级联创”,即在荣华街开展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街,同时在其他9个街开展创建区级食品安全示范社区(店、点)活动,每个街选择3至5家管理规范、信誉好的企业开展创建工作,逐步提高企业内部质量管理能力,推进全区食品安全再上一个新台阶。

(四)开展“健康美食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诚信一条街活动。在路餐饮企业开展“健康美食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诚信一条街活动,通过进一步深化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建立诚信经营信用档案,实行集体用餐10桌以上登记备案制度,确保不发生群体食源性疾患,努力打造路美食一条街品牌效应,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五)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一是狠抓食品“五小”专项整治。以长丰街辖区为重点,对小餐饮、食品小作坊进行大力整治,强化“五小”企业监管责任制,探索建立食品“五小”作坊长效监管新思路;二是突出夏秋两季及传统节假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加大对使用不合格的原料加工芝麻酱、米粉、卤制品和滥用添加剂等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销售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预警提示,减少和预防夏秋季群体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发生;三是加大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重点整治学校食堂及周边小餐馆、奶茶店等,保障广大师生的饮食安全;四是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依法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六)创新开展重点食品飞行抽检。在完成市级抽检任务的同时,加大辖区重点区域、重点品种抽检力度,检测结果将指导监管部门有针对性开展工作,有效降低食品安全的危险因素。

(七)继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开展学习《食品安全法》活动,组织监管人员、企业法人培训,普及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食品安全常识、安全保障体系、信用基础知识等;采取大众媒体、社区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结合食品安全“五进”之“进社区”、“进学校”,组织食品安全专家和相关人员在社区和校园进行食品安全巡回演讲;开展从业人员食品安全法规和知识学习年活动;各有关职能部门组织相关食品从业人员和监管人员进行一次学习培训。

(八)严格食品安全工作绩效考核。区人民政府继续将各成员单位的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今年,将区人大三号议案办理工作情况和推进食品安全示范街(社区、店、点)建设工作列入食品安全工作绩效考核管理指标的重要内容。

三、责任分工

区经贸委负责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以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和日常监管为重点,突出抓好养殖环节的防疫、违禁药物的滥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及屠宰行业的监管;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薄弱环节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提高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

区质监分局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食品生产准入标准,加强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的日常巡查监管,重点整治无生产许可证企业,未通过质量安全认证的生产违法行为;结合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杜绝使用非食用物质生产加工食品和生产假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区工商分局负责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完善索票索证,建章建制建台帐和食品安全检测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严把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关,重点加强对食品经营单位资质的审查,依法取缔制售假劣食品黑窝点;推行食品经营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失信、严重失信食品经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监督管理;完善12315消费维权网络,掌握消费投诉热点、难点及与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充分运用快速检测的监控手段对食品质量进行预抽检。

区卫生局负责消费环节的食品卫生监管。强化餐饮业卫生监督,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重点加强对中小餐饮业,学校、工地食堂等消费环节的卫生许可与监管;开展放心早餐试点工作,逐步改善早点摊群、夜市排档的食品卫生状况;完善食物中毒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快速应对的能力与水平。

区食品药监分局负责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和办理议案过程中的组织协调,综合监督、制度建设及信息跟踪反馈工作,督促各责任单位按责任分工狠抓落实;协调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示范街创建、三级监督网络、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及重点食品飞行抽检工作。

区教育局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做好中小学校、幼儿园的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对校内食堂、食品经营户的日常管理,杜绝无证照经营行为,严防群发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将食品安全列入教育计划,辖区中小学生及教师每学期不少于2学时的食品安全培训。

区建设局负责协助相关部门加强建筑工地食堂的管理。加大对建筑工人的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严防群发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区城管局负责清理无证占道经营食品的行为,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区财政局负责食品安全有关经费保障。

区公安分局负责严厉打击涉及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

其他部门负责积极配合职能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保障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圆满完成,并主动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加强信息沟通,及时报送食品安全动态。

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加强对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配合相关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认真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创建活动,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活动,加大对辖区食品信息员的培训力度,完成区食安会交办的工作任务。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提高效能。各街道办事处、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要按照职责分工,围绕本方案所提出的目标任务制订本单位实施方案(报区食安办备案),并抓好落实;要继续加大人力和经费投入,做好食品安全工作的规划与组织,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不断提高工作效能。

篇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思想,把食品安全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以构建食品安全体系为目标,培养食品安全意识,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以建立食品安全信用体系为核心,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履行政府和部门职责,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切实解决我乡食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工作原则

坚持政府负责、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方针,本着求真务实和抓专、抓细、抓实的原则,继续推进食品专项整治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以突出源头治理,通过更新理念、创新管理方式、完善监管体系、加强部门协作、整合监督资源等方法,建立健全监管模式,形成监管合力。着重在种植养殖、原料购进、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五个环节的管理,强化食品质量安全意识,促进我乡食品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

三、2015年工作目标

1、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基地监测率达35%,畜产品违禁药物、畜药残留抽样合格率上升1%。

2、学校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达95%,餐饮业及其他集体食堂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管理率达65%。

3、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95%,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明持证率达95%。

4、食品加工点(户)乱用、滥用食品添加剂的行为得到控制。

5、有效规范乡域商店食品散装食品经营行为。

6、农村群体宴席报告率达90%。

四、工作重点

1、重点环节:原料购进、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消费五个环节。

2、重点区域:农贸市场、乡村内的各类食品批发零售点、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馆。

3、重点品种:粮、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酒类、饮料、儿童食品等。

五、工作要求

(一)各村要结合自身的职责、职能,把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作为工作重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能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自觉抵制有害食品。

(二)各村对自身监管的环节要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明确年内本单位监管环节的整治和打假重点,日常监管要分片清楚、责任到人,做到人员、措施、工作到位。

(三)各村对季节性食物中毒要提前作好预警,并及时报乡食安办。

(四)村两委班子及时调整和完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和工作人员,村食品协管员、信息员发生变动的,应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乡食品安全工作的正常运行,并将组织机构文件上报乡食安办。

六、主要工作措施

(一)抓好综合组织协调工作

乡食品安全监管办公室主要负责全乡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实施中的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管,向乡政府汇报阶段性食品安全工作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采取应对措施,适时协调组织开展全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活动。

(二)加强农产品源头监管

乡农办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推进安全优质初级农产品标准化绿色产业种植生产基地建设;二是严厉打击经营、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行为,控制高毒、高残留有机磷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使用;三是负责农产品及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

(三)畜产品源头监管

乡兽医站主要抓好以下工作:一是推进安全优质养殖产业基地建设;二是要整治违法使用兽药及违禁药物行为,加强对饲料、饲料添加剂、兽药等经营的管理,密切监控“瘦肉精”等违禁药物,防止其流入我乡市场,严防违禁药品从人用药品领域流向养殖环节;三是治理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行为;四是负责和加强对定点生猪屠宰场内生猪检疫的监管,杜绝病害肉上市。

(四)加强对食品生产源头的监管

乡经济发展办(工业)负责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食品生产企业准入制度,严厉打击违法生产行为;二是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法人、管理人员的培训,强化企业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主体意识,督促其完善各生产环节管理具体措施;三是对食品生产使用食品添加剂进行严格监控,特别要加强对粮(面粉制品)、肉制品、奶制品、蔬菜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酒、饮料、儿童食品、保健品等生产加工过程中滥用添加剂的违法行为的监控;四是加强食品生产原料的监管,防止食品生产中使用非食品、劣质、有毒原料生产食品;五是加大食品生产环节的监督和抽检力度,确保流入市场食品的安全;六是重点监控面粉制品、油、豆制品、蔬菜制品、肉制品、生产加工点,禁止生产企业使用矿物油、工业用双氧水、毛发水、敌敌畏、甲醇等有毒非食用物质和回收过期变质食品、地沟油、陈化粮进行食品生产;七是加大对各类小型食品加工厂的整治力度,对设施简陋、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小作坊要坚决取缔;八是对居民饮用水安全状况适时进行监控检测。

(五)抓好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

乡食安办负责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严格食品经营主体资格审查,严把市场准入关,切实打击各种违法经营行为;二是建立经营假劣食品惩戒机制,规范企业经营行为;三是要督促和指导经营企业建立健全食品进货验收、索证索票、质量追溯、封存报告和销售台帐制度;四是在经营企业中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从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为切入点,本着积极、稳妥、务实的精神,推进经营企业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的建立;五是加大对市场食品的监督,重点要放在批发市场、超市、集贸市场和乡镇农村,发现假冒伪劣食品要追根溯源,查清其进货渠道和销售去向,督促经营企业主动找回已销售的有安全隐患的食品;六是对故意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谋取暴利的行为要坚决从重打击;七是对经营不符合标准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控制、追根溯源,依法严厉打击,对大案要案涉嫌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公安机关依法查处,保护合法经营,打击违法行为;九建立食品安全申诉举报指挥中心,在主要集贸市场设立投诉服务点,接受消费者监督;十对商店(超市)散装食品经营行为,推进场厂挂钩、场地挂钩等先进经验;十一是严厉打击食品经营活动中的商业欺诈行为,净化食品市场环境。

(六)抓好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

乡卫生院负责并做好以下相关工作:一要严格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业卫生许可准入制度,现场检查达不到条件的一律不得卫生许可准入;二是未经健康体检,不得发放从业人员健康证明,同时要保证食品生产、经营及餐饮业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95%;三是努力提高学校食堂、集体食堂和餐饮业食品卫生分级量化管理范围,对设施简陋无法保证食品安全的餐饮小店要坚决取缔;四是监督、指导餐饮业(食堂)建立健全食品采购、储藏、加工、餐饮器具消毒等各环节管理制度并落到实处;五是加强日常监管力度,努力提高监管覆盖面,对餐饮业(食堂)使用的粮油、调味品、酒类、饮料要加大监督和抽检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控制;六是组织餐饮管理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及业务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诚信机制,树立诚信消费,从源头上遏制食品安全隐患,防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七是加强对散装食品的监管;八是对进入市场的饮用水(自来水、矿泉水、纯净水)、鲜牛奶(豆奶)饮料等卫生质量、安全状况适时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控制和处理。

篇10

食品安全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保障食品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颁布后,国家实行食品卫生监督制度,把食品安全和营养纳入了法制化管理。当前,我国食品卫生法规、标准体系日臻完善,已建立较为完善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体系,大多数食品企业根据《食品卫生法》和相关规章、标准的规定,采取了保证食品安全的措施,食品卫生总体状况在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我国食品安全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是食源性疾病仍然是危害公众健康的最重要因素;二是食品中新的生物性和化学性污染物对健康的潜在威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三是食品新技术、新资源(如转基因食品、酶制剂和新的食品包装材料)应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四是我国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程度不高,自身管理水平仍然偏低;五是防范犯罪分子利用食品进行犯罪或恐怖活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六是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条件、手段和经费还不能完全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年,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食品安全决议》,制定了全球食品安全战略,将食品安全列为公共卫生的优先领域,并要求成员国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最大程度地减少食源性疾病对公众健康的威胁。许多国家据此采取行动,加强了食品安全工作。

我国是一个食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加入WTO后,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食品安全与食品贸易的关系更为密切,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为深入贯彻《食品卫生法》,充分保障食品安全,在总结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制定本行动计划,用于指导今后5年我国的食品安全工作。

二、行动目标

总目标:控制食品污染,减少食源性疾病,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经济发展。

具体目标:到2008年,在保障食品安全的水平上实现以下目标:

(1)建立较完善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2)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与信息系统。

(3)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的预警与控制系统。

(4)建立加强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自身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5)建立有效保证食品安全的卫生监督体制和技术支撑体系。

三、行动策略

(一)健全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是企业和个人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消费者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法律武器,是政府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的重要法律依据。只有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才能有效地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1、目的

(1)为保障消费者健康,促进食品贸易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2)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工作提供法律与技术依据。

(3)为食品生产经营者的自身管理提供行为准则。

2、内容

(1)起草《食品卫生法实施条例》,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在保证食品安全中的责任,分清“食物链”全过程各阶段的监管职责,更好地贯彻实施《食品卫生法》。

(2)依据《食品卫生法》,结合食品卫生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对现行有关食品安全的规章和规范进行系统修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新的食品安全规章、规范,完善食品卫生法律法规体系。

(3)依据《食品卫生法》和食品行业发展的需要,采用“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与方法,系统修订国家和地方食品卫生标准。科学、及时制定新的卫生标准和基础卫生标准。

(4)按照WTO的有关协定和相关国际标准,适时审查和修订有关食品安全的部门规章、标准,使食品卫生规章和标准在保护消费者健康的前提下,不断满足食品进出口贸易的需要。

3、指标

(1)*-*年完成以下法规、规章的制(修)订和工作:

─《食品卫生法实施条例》;

─《食品卫生抽检管理规定》;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办法》。

(2)*—*年制定或修订以下标准和规范性文件:

─完成现行(316项)食品卫生国家标准的修订和工作;

─制定乳制品、饮料、肉类制品等食品良好生产规范;

─制定《婴幼儿配方食品标准》、《特殊营养食品卫生标准》;

─制定主要(19种)化学污染物在各类农产品(食品)中的限量标准,主要(132种)农药品种在农产品(食品)的残留限量标准,各种(*余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卫生标准等基础标准;

─起草并《食品中常见污染物、致病菌快速检验方法》。

(3)2006-2008年完成以下法规、规章与标准的制定或修改:

─起草并《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体系建立指南》与《食品卫生标准制定原则与方法》;

─制定或修改食品卫生理化检验方法和微生物检验方法;

─开始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有关食品安全的规章和标准项目。

(二)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

食品污染物数据是控制食源性疾病危害的基础性工作,是制定国家食品安全政策、法规、标准的重要依据。建立和完善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络,有效地收集有关食品污染信息,有利于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危险性评估,创建食品污染预警系统。在保护国内消费者健康与利益的同时,提高我国在国际食品贸易中的地位。

1、目的

(1)确定国家食品污染水平和对健康的危害。

(2)鉴定常见污染物的污染来源与污染原因。

(3)提供监测数据,为食品生产者和政府进行污染控制和法规制定提供指导,验证食品安全政策、措施的实效性。

(4)为“食物链”各阶段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提供技术依据;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防止国外不安全食品进入我国市场。

2、内容

(1)开展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与评价。依照WHO推荐的监测目标,通过对指示性食品和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物质进行监测,了解污染水平,建立食品污染状况数据库和数据分析系统,进行危险性评价。重点开展监测的化学污染物包括:有害重金属、农药和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如多氯联苯和二恶英)以及食品加工过程形成的有害物质(如氯丙醇、丙烯酰胺、亚硝胺、多核芳烃等)。

(2)开展食品中生物污染物监测与评价。在全国建立致病菌及真菌毒素的监测网络,对重点食品实施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和真菌毒素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及时发现潜在的和正在发生的食品中生物性污染问题,进行危险性评价,用于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指导食品卫生监督工作,引导食品生产和消费。

(3)开展总膳食研究。通过对中国居民的总膳食研究,获得我国主要和特定污染物的实际膳食摄入量,通过与安全摄入量比较评价我国居民膳食安全水平,为国家制(修)定食品卫生标准提供重要依据。

(4)进行化学和生物污染物的连续和主动监测。开展污染源的追踪调查,利用网络技术平台和相应微机软件,系统分析全国食品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和动态变化,从而提出食品污染物危险性管理的重点及防治措施。建立食品污染的预警和快速反应系统。

3、指标

(1)污染物监测点建设:在现有污染物监测网的基础上,*年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40-50个监测点;*年在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50-60个监测点;2006年在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60-80个监测点;2007年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140-150个监测点;2008年在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180-200个监测点。

(2)实验室能力建设

─*-*年,化学污染物监测国家级中心实验室通过WHO的核心监测项目分析质量保证(AQA)考核,12个省级实验室要达到WHO的全球环境污染监测规划/食品部分(GEMS/Food)规定的核心监测项目名单要求,并通过国家中心实验室的AQA考核。其中,5-8个实验室选择性开展15种常用兽药残留(克仑特罗、抗生素等)或氯丙醇监测。

在生物污染物监测方面,国家级中心实验室通过WHO的室间质量控制考核(EQAS)。

─2006-2007年,化学污染物监测有20个省级实验室达到GEMS/Food规定的核心监测项目名单要求,12个省级实验室达到GEMS/Food规定的中级监测名单要求;其中,10个实验室选择性开展氯丙醇或兽药残留或60种以上农药残留的监测。2-3个监测点实验室能选择性开展鱼、蛋、奶中二恶英和多氯联苯监测或油炸食品中丙烯酰胺监测。5个实验室有能力通过WHO的AQA考核。

生物污染物监测方面,有12-20个监测点实验室通过国家中心实验室的EQAS考核。

─2008年,化学污染物监测有30个省级实验室达到GEMS/Food规定的核心监测项目名单要求,20个省级实验室达到GEMS/Food规定的中级监测名单要求,10个省级实验室达到GEMS/Food规定的全面监测名单(包括多氯联苯或二恶英和硝酸盐/亚硝酸盐的监测)要求,6个实验室通过WHO的AQA考核。10-12个实验室选择性开展兽药残留、农药残留、氯丙醇、多核芳烃或丙烯酰胺监测。20个监测点能够监测100种以上农药残留。

(3)监测工作和监测数据

─*-*年,开展有害重金属、农药残留、霉菌毒素监测,获取5万个污染物监测数据;

生物污染物监测方面,监测肉与肉制品、蛋与蛋制品、乳与乳制品和水产品中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弯曲菌、大肠杆菌O157:H7,玉米、花生及其制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玉米中的伏马菌素。

─2006-2007年,获取10万个污染物监测数据,初步绘制我国食品中主要污染物污染状况趋势图;

生物污染物监测方面,增加副溶血性弧菌,苹果与山楂制品中的展青霉素。

─2008年,获取15万个污染物监测数据,绘制出我国食品中主要化学污染物污染状况趋势图。

生物污染物监测方面,增加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谷物中的呕吐毒素和棕曲霉毒素A。

(4)每2-3年一次,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中国总膳食研究,监测指标能够满足GEMS/Food规定的全面监测名单。

(三)建立和完善食源性疾病预警和控制体系

建立食源性疾病的报告与监测系统是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基础。通过完善食源性疾病的报告、监测与溯源体系,借助于食品污染物监测数据,在全国建立起一个能够对食源性疾病暴发提前预警的系统,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前消除由于食品中的有害因素所造成的危害,以更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高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能力。

1、目的

(1)确定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的种类,通过分析污染水平与食源性疾病的关系,评估特定食品污染物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危害程度。

(2)提高食源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溯源及处理能力。

(3)加强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公布食源性疾病监测信息,为政府和消费者提供食源性疾病监测与控制的科学依据。

(4)建立食源性疾病暴发预警系统,预测和预报食源性疾病发生和发展趋势,制定控制食源性疾病的针对性措施。

(5)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信息交流,预防和防止国外新的食源性病原菌进入我国。

(6)推广建立社区食品安全宣传点,加强食源性疾病预防知识宣传教育。

2、内容

(1)建立并完善我国的食源性疾病报告体系。在我国现有食物中毒报告和法定急性肠道传染病报告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我国的食源性疾病报告体系,运用现代化电子网络手段,实现快速、高效、准确的资料上报和数据分析。

(2)建立我国的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网络。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监控单位,下设市、县监测点,对重要的生物性、化学性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与流行进行监测、分析和评估。

(3)提高对生物性食源性疾病病原的溯源能力。利用DNA指纹图谱分型(PFGE)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我国的食源性致病菌溯源与信息网络。

(4)开展食品中病原危害的危险性评估。对某些高危、特定食品,实施生物性危害(如禽肉中的沙门氏菌)、化学性危害(三氯丙醇、伏马菌素等)的危险性评估,提出保护我国人群健康与安全的食品中病原菌适量水平(ALOP),或化学性危害的每日最大耐受摄入量(PMTDI)。

(5)建立食源性疾病的网络数据库。建立食源性疾病暴发的预警模型,对可能发生的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与流行提出准确的预报;建立我国食源性疾病的预警和控制系统,针对预报的食源性疾病暴发的特征制定不同的管理措施及突发性事件的应急预案,以指导控制工作。

(6)将食源性疾病预防作为卫生宣传的重要内容,在社区中设立食品安全宣传点。

3、指标

(1)*年制(修)订我国食源性疾病报告制度,*-2006年完善并全面实施国家食源性疾病报告体系。

(2)食源性疾病监测点建设:*年建立10个省级食源性疾病监测点;2006-2008年扩大到全国15-20个省、市级监测点。

(3)*年强化国家级食源性疾病病原确证与溯源实验室。2006-2008年建立3-5个具有食源性疾病溯源能力的省级实验室,初步形成中国的食源性疾病溯源、监测与控制网络。

(4)*年开展危险性评估技术培训;*年完成我国禽肉和鸡蛋中沙门氏菌的危险性评估;2006-2008年根据我国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和食源性疾病主动监测资料的科学性分析,完成我国1-2项高危食品中生物或化学性危害的危险性评估。

(5)2007年起,在对我国主要或常见的食源性疾病进行连续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食品中污染物监测(化学和生物性污染)的数据和资料,以及其他数据库资源信息,对我国食源性疾病的暴发与流行趋势进行准确的分析和预警。

(6)*年开始,定期向社会和基层单位预警信息,科学指导食品生产和消费。

(7)2006年起,县级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均建立一个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预防宣传培训点。

(四)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业管理及企业自身管理

为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从源头上保证食品安全,必须加强食品企业诚信管理,全面实施食品卫生规范(GHP)或者良好生产规范(GMP),积极推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方法,以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的行业及自身管理,保证食品安全。

1、目的

(1)明确食品生产经营者为食品安全的责任主体,提高其责任意识,实行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

(2)激励食品企业增加投入,不断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生产条件。

(3)食品企业自觉实施有效食品安全控制措施,确保食品生产企业向消费者提供安全的食品。

(4)提高食品的可溯源性,增强消费者对食品供应的安全感。

2、内容

(1)建立企业诚信机制。加强食品行业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建立和加强食品企业的诚信和食品安全承诺制度。对采用先进管理技术和方法,并具有良好信誉和确保食品安全的企业予以鼓励和表彰。

(2)严格执行不合格食品收回制度。制定不合格食品收回制度,企业自身及行业管理规范,加强市场监督抽检,监督食品生产经营者落实不合格食品收回制度。

(3)推行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建立食品卫生管理员培训、考核及管理制度。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有取得资质的食品卫生管理员,实行食品卫生管理员责任制度。

(4)建立食品安全溯源制度,提高食品的可溯源性,增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3、指标

(1)2003年开始推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卫生管理员制度。

(2)*年开始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公告制度。

(3)*年所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达到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要求。

(4)*年制定并实施不合格食品收回管理规范及食品安全溯源管理规范。

(5)*年在乳制品、饮料、罐头食品、低温肉制品、水产品加工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施卫生部制定的国家食品卫生规范(或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要求。

(6)2006年所有餐饮业、快餐供应企业、食品储藏运输企业实施卫生部制定的国家食品卫生规范要求。乳制品、果蔬汁饮料、碳酸饮料、含乳饮料、罐头食品、低温肉制品、水产品加工企业、学生集中供餐企业实施HACCP管理。

2006年在酱油、食醋、面粉加工、食用植物油、肉品屠宰、熟肉制品、酒类、糖果、蜜饯、糕点等食品加工企业实施卫生部制定的国家食品卫生规范(或食品企业良好生产规范)要求。

(7)2007年酱油、食醋、植物油、熟肉制品等食品加工企业、餐饮业、快餐供应企业和医院营养配餐企业实施HACCP管理。

(五)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验能力建设

提高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包括加强卫生监督、检验的基本装备、加快危险性分析方法的应用,提高卫生监测能力和应急反应速度,完善食品安全监督信息网络,加强卫生监督、检验队伍建设,提高卫生监督、检验人员素质。

1、目的

(1)提高现场食品卫生监督的装备水准。

(2)提升食品卫生监督、检验队伍的素质和执法能力。

(3)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

(4)提高食品卫生监测和检验能力。

2、内容

(1)更新现场监督执法技术手段。加快研制和装备卫生监督现场快速监测设备,不断改善卫生监督机构的交通、通信和执法取证的条件,以提升食品安全监督的执法能力。

(2)加强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建设。建立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基本信息、监管信息、监测信息、诚信信息、不良记录信息等有关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库,加强信息交换,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督水平。

(3)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对国家、省、地、县不同能级的实验室进行设备更新,强化检验人员的培训和质量控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能力。

(4)改进食品安全监督模式。

实施食品卫生量化监管制度,引进危险性管理的理念,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食品安全监督模式,提高卫生监督的效率和效益。

建立企业不良记录档案。对食品生产经营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行为,将其纳入不良记录档案,并在全国卫生执法网络中予以通告,实施重点监督管理。对严重违法的食品生产经营的企业要向社会公示,充分调动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

(5)加强卫生监督队伍建设。加快卫生监督人员培训和培养,规范卫生监督人员工作考核,完善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责任追究制。

(6)提高处理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制定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做好人力、设备、技术的储备,随时预防和应急处理重大食品污染、食物中毒及食品安全恐怖事件。

3、指标

(1)*年地市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达到食品安全现场快速监测设备的装备要求;2006年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达到设备装备要求。

(2)*年在地市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建立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年在县级卫生监督机构建立食品卫生监督信息网络。

(3)*年建立省际不良记录企业通告网络。

(4)*年对省级卫生监督机构的食品卫生监督员进行业务知识轮训一次;*年对地市级食品卫生监督员轮训一次;2006年完成县级食品卫生监督员的轮训。

(5)2007年前具备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和地方食品安全监测检验实验室。

四、保障措施

(一)将食品安全列为卫生事业优先发展的领域

卫生部要依法行使主管全国食品卫生的职责,加大监管力度,组织制定全国食品卫生监管人员、经费、装备的标准,确定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优先地位。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将食品安全作为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列入工作计划,加强领导,重点扶持。

(二)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的建设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卫生监督体系和技术保障体系的领导,严格按照卫生部确定的改革思路、原则和步骤实施,改革到位,充分发挥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三)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中的部门协调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依法履行食品卫生监督职责时,要注意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加强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在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逐步形成适应中国国情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四)充分发挥社会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作用

建立有效的机制,保证消费者和社会舆论监督渠道畅通;建立全国统一的消费者举报投诉接受系统,设立全国统一的监督电话,营造一个企业自律、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新秩序。充分发挥新闻机构的作用,运用新闻媒体宣传、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大食品卫生法规的透明度,把食品安全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五)将保证食品安全列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工作内容

各地在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中,应当将保证食品安全作为重要的内容和目标,继续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六)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的监管能力

认真实施国家“食品安全关键技术”重大科技专项,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食品安全技术支撑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