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6: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教育质量提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教育质量提升

篇1

面对着高考压力,多数高中生忽视了身体素质的锻炼,整天在复习与高考相关的学科知识点,这对高中生全面发展极为不利。篮球是体育学科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本文挖掘了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的价值,结合教学实践提出符合实际状况到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措施。

【关键词】

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篮球

篮球在当今社会中流行度非常高,也普遍受到学生群体的喜爱,研究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质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探究了高中体育教学的现状,分两方面具体分析了如何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改进篮球课程的教学方式,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篮球水平。

一、高中体育篮球教学的意义

高考可谓是人生第一个重大挑战,多数学生都承受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提升高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质量,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实际篮球教学活动中,针对性的开展课程教学可以不断增强学生承受打击和挫折的能力,逐步让学生形成较强的心理素质,这也为学生在高考复习的时候直面生活和学习中的诸多困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中时期也是容易爆发各种冲突的时期,提高高中体育教学中的篮球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和谐师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运动,需要学生之间不断协调配合才能够顺利进行。合理开展篮球课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团结和谐的生活氛围,也能够和谐师生之间的关系。

二、提高高中体育中篮球教学质量的具体策略

1.优化硬软件设施,增强教师自身素质

面对学校篮球相关教学设施不健全的现象,体育教师应该及时向学校有关部门进行申请人力、物力和财力资金。教师综合素质水平直接决定着篮球教学质量的水平,所以作为新时代教育体系中的高中教育体育老师应该发扬出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不断的磨练自己的专业素质以身作则对学生进行授课。教师应该学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以更加合理科学的方法对整个篮球课程教学活动进行规划。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去搜集提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成功案例,结合实际学习情况和班级情况能够创编特色的篮球课程教学活动。体育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来指导篮球运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篮球运动的意义和实质。

2.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

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总是通过理论讲解一些技术动作或者做出一些篮球运动的标准动作让学生进行模仿。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有时候都忘了讲解一些动作的要领以及注意事项。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不断的重复简单动作,也使他们失去了继续学习篮球运动的动力。以提高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为目标,采取游戏教学法训练学生的基本技术动作。比如可以进行三分球争霸赛,罚篮大赛的比赛,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参与其中,并实行记分制度对输球的小组进行适当的惩罚,比如蛙跳、俯卧撑以及仰卧起坐都是不错的方式。寓教于乐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在篮球运动中边玩边学,感受到用篮球互动的乐趣。教师还可以对传统训练进行游戏改编,比如上篮训练就可以改编成“打擂台”的形式,让学生两两相上场一方为攻一方为守,赢者留在台上当擂主,直到有人将他打败为止。这种游戏模拟的方法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还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基本技术动作。体育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的教学机制。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篮球比赛,也可以在每学期发起全校范围内的篮球比赛。这样学生在竞赛的推动下,喜欢篮球的学生有了发挥自己价值的场合,不喜欢篮球运动的学生也会通过观摩而对篮球产生兴趣。为了真正能够提升学生体育技能和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在比赛前夕组织篮球练习,也可以让学生来学习篮球规则和应援规则。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指能够凭喜好来开展篮球运动,所以教师适时地进行篮球观摩教学就有了现实意义。通过在课上播放国内外比较精彩的比赛片段或者是篮球明星的赛场风姿,这对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不失为一条捷径。

3.优化篮球学习评价体系

高中生心思细腻且敏感,教师有必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以营造篮球课堂的情感氛围。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次数,放下身段真正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教师也应该突破以体育考试为唯一评价的传统手段,以全面衡量的原则在体育锻炼中也给学生打分,这样的方式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平时的体育锻炼,达到愉悦身心和增强体质的教学目的。另外对于篮球学习,教师也可以采取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成为篮球课程的主人公,可以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对篮球课程的意见和建议。

三、总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师应该充分重视高中体育篮球教学活动,注重以新型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运动意识和综合素质,积极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大体育教学的力度,以学生为主体去考虑实际篮球教学活动,从而有效地提高高中体育教学中篮球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宏雄.提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J].商,2013,(26):370-370.

[2]冯志宏.刍议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提升的几点措施[J].才智,2015,(6):251-251.

[3]庞宇.提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策略浅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0):230-230.

[4]牛国防.浅议提高高中体育篮球教学质量的几点措施[J].才智,2014,(20):70-70.

篇2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出策略;分析

有史以来,课堂提问都是高中课堂师生互动的一个重要的方法之一。在当今时代,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对教学的影响都有着很大的作用,这样可以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如果教师不这样,会直接地影响学生的上课情绪和学习兴趣,那么就直接影响到了高中语文的教学效率。也要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

一、提问对高中语文课堂所起的作用

1.引起注意

课堂上如果教师提问学生,学生的注意力会更集中的,学生更积极,课堂的听课效率也会得到提升,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就会更加的牢固,更加的深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提问,也可以给学生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训练得到提高。有的同学不敢回答,但是如果教师不断提问,不断训练,学生的勇气和胆量也会有所提高。

3.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不断地提出问题,引起孩子解决问题的欲望,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对学生掌握知识也有很多的帮助。兴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性,自己探索的精神,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效率。

4.突出重点、难点

在高中课堂上适当提问,可以使重点难点问题浮出水面,教

师对重点难点的提问,还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使他们得到深刻理解。如果学生自己解决了重点难点这些问题,会增加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更加的自信。

二、高中语文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提问是有好处的,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使在课堂上的提问所起到的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时甚至还起到了反效果。

1.提问过多

在高中语文课堂上,如果教师不断地提出问题,致使学生不知道从哪里回答,学生思维混乱,就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作为教师要知道并不是问题越多越好,应该提一些有价值的、值得学生去思考的、能启发学生的问题,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学习质量得到提高,教学效率得到发展。

2.时间不足

高中教学中,需要教的内容多,教师的任务较重,这样一来,教师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就比较短。教师既然提出问题,就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形成独立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在学习中处于主动,那么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高,随之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3.语气不和善

在课堂上教师语气温和,有亲和力,学生都会很喜欢听,同样提问题也是,语气温和,并给予眼神上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在回答问题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肢体上的共鸣,学生会更有动力。

三、提高语文水平策略

对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采用合理的方

案进行解决,这样才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高。

1.对重、难点进行提问

只有在重难点上进行提问,才能使提问在教学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中教学课堂上对重难点进行提问,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重难点问题。例如,《青松不老》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个人爱护环境的主题,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给学生设一个关于环境与个人的问题,那么文章的主题就会得以呈现,学生就会认真思考并认识到要保护环境。并且,这些问题可以独立成立,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2.因材施教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都有了一定的语文基础,要根据学生的语文基础和学习能力,采取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等方法,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使基础较好的学生成绩更上一层楼,基础较差的学生成绩得到提高。教师在准备课程的时候,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涉及拓展性较强的问题时,既要考虑到好学生的领悟力,又要兼顾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率,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目标。

3.问题难度适中

所提问题的难度也要适中,太难会打消学生的积极性,只有难度适中才能起到应有的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课文。

高中阶段的学习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好坏对精神文明进步的步伐有着深远影响。在教学中,应该保持师生一体化,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习兴趣,这样便提升了学习效率。所以,高中语文教学的进一步改善任重而道远,我们仍需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王瑞钦.激发职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策略[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8(03).

篇3

(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声乐教学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科教学,它的实践性很强,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掌握声乐演唱的技能,从而很好地表现音乐的思想感情。为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重视情感教育中的“四心”要素,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关键词】声乐教学;情感教育;爱心;自信心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师范大学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构建高师声乐“互助学习模式”探究》系列成果之一。

期望学生成才是教师主要的心理特征之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反映出师生人际关系的质量,师生关系又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在教学活动中,情感教育与教学效果之间有着密切关系,影响着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直接成为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情感感化、教育学生,唤起他们对教师的信任并自觉接受教师的要求。因此,情感教育在声乐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爱心、耐心、细心和自信心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不仅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强大来源,

一、教师用爱心获得学生的真情

爱是教育的灵魂。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教师必不可少的、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正如《学记》所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只有热爱学生,学生才会真心接受他的教育。作为一名声乐教师,除了教学以外,还应多角度地真诚地对学生施予爱,即:父母般的慈爱、朋友般的关爱及教育者的历爱。只有这样,教学才能进入一种心心教育的境界。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周小燕教授就是以数十年如一日对学生始终充满爱心,教学成果卓著,成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界教师的杰出代表。当然,教师对待学生除了有爱心,还要做到“严”与“爱”相结合,即情中有严,情中有爱。如果教学中对学生的演唱要求不明确,会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目的不明确;如果教风不严,学生演唱水平也会因教学松散而难以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对学生的演唱严格把关,对于学生没达到要求的应给予相应的指正。投之以桃,也将报之以桃,教师的爱心对于增加师生信任,密切师生关系,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复杂而漫长的声乐学习过程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

耐心是指教师应不厌其烦、认真严谨、有耐性、能耐劳。教师情感的耐心功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使学生乐意接受教师的指导并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有着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一,声乐学习是一个艰苦而漫长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嗓音条件不同,理解能力的差异,会造成专业水平相差甚远,这就要求教师要极富耐心,尤其对部分嗓音条件不好或理解能力慢的学生来讲,这时不仅需要老师的大力鼓励,更需要老师给予不厌其烦、耐心细致的讲解。其二,声乐教学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由于歌唱乐器长在人体里,看不见,摸不着,因而塑造人声乐器是一件极其复杂的事情。而声乐学习的评定也没有一个客观、准确的检测标准,很容易出现各执己见的状况。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耐心地让学生参与歌唱的各个器官的肌肉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从而建立一个质地优良、能运用自如的歌唱乐器。其三,在声乐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时好时坏的反复现象。教师不应对学生失去信心,应对他们有足够的耐心,这样声乐教学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

三、细心功能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

细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细致人微,细心讲解,注重每一个细节。由于教学对象是具有复杂心理活动的学生,这就需要教师善于体察学生的特点、志向和需要,并及时加以勉励、引导(特别是对进步较慢的学生),使他们视教师为知己。自于声乐教学是以小课方式进行,师生之问接触较多。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有较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留心观察学生的精神面貌和穿着打扮,善于从学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洞察学生思想活动和情绪变化,加以正确的引导,防微杜渐。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促使他们奋发学习。其次,教师在教学和舞台实践中,仔细观察学生在演唱时的表情、眼神、姿态、动作、台风等,有助于了解他们是否处于最佳歌唱状态及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最后,声乐教师要善于细心了解学生的个性和他们的心理状态,从而采取有效的措施影响学生。如:对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学生,让其多参加重唱、合唱练习,培养集体意识,多让他们与同组中的其他同学互相交流合作,让他们从孤僻的性格中走出来,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

四,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先决条件。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自信心的培养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直接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趋势,足够的自信心是学生进步的动力。由于声乐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有些学生对自己的演唱没信心,或是声乐考试成绩差,经常受同学讥笑或老师责备,这样很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首先,教师要知道每位学生在演唱时都有他的优点和长处,如:乐感好、表现力强、吐字清晰等。教师应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著名歌唱家的典型事例,或将自身的一些缺点加以喜剧化,这些都有利于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其次,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肯定他们的能力,如:音乐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多用鼓励和表扬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最后,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生的智力因素是多方面的,也是相互联系的,我们要善于多方位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最终达到提高声乐教学质量这一目的。

由此可见,明确情感教育中的“四心”要素是为了更好地完善声乐教学及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声乐教师应重视教学中的情感活动,在教学中始终用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获得学习的成功。

参考文献

[燕国材,朱永新现代视野内的中国教育心理观[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

[2]李小融 学校教育心理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8.

篇4

关键词: 学习动机 初中体育 教学质量

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是指让学生积极参加体育学习或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的心理倾向或内心活动。动机反映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关注和学习,体现出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选择态度。学生只有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形成探究体育知识的动机,才能积极投入体育学习和锻炼。所以,教师需要采用各种不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学生获得体育锻炼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强健体魄的同时,精神上得到充实,并因此而产生对学习、生活、人生的积极乐观的态度。

1.将学生作为主体,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传统体育教学中,通常是以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为主的教学方式,忽略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方法,不利于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例如,教学立定跳远时,教师可以经常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求学生对练习方法进行创编,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器材,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根据进行创编,从而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立定跳远练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以教学内容为依据自主创编。学生的自主创编中出现很多创造性的跳跃,如连续跳跃、交叉跳跃,甚至还有学生创编出极富个性的街舞跳跃等跳法,花样丰富,活动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进行跑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圈追逐游戏,在游戏中练习弯道跑的弯度难点,还可以让学生排成人墙,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把重心侧向人墙跑,对弯道跑中的难点部分重心向侧面进行练习,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弯道跑的技术。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创造力,同时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高效实现教学目标。

2.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这点,并加以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应该局限于体育教材中的形式,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新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利用创新手段满足学生的猎奇心理。

例如,在教学跳绳时,教师可以在操场上将学生两人一组排开,将绳子甩动起来,让学生进行绳网穿越的游戏,这种有一定挑战性的游戏能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让学生通过对游戏的挑战,练习所学技巧。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由此可见,初中体育教师要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必须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有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

3.通过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动机

教师应该通过设计各种情境和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深入思考所学技术动作。教师可以设置具有认知梯度的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让学生在启发下通过思考解决技术动作的学习问题,并且让学生逐步对所学动作深入了解,学会如何在特殊情境下运用。

例如,在教授后抛实心球时,如果教师单一采用“预备――投”的方法让学生机械练习,学生就会因为练习的单调变得厌烦,导致练习时注意力分散。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教授后抛实心球进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出“投弹”等情境,利用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参加练习。

4.通过体育竞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对学生进行激发和鼓舞,让学生积极自觉地参与体育锻炼中,促进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一般都具有竞争心理,可以组织学生熟悉的游戏,让学生在竞赛过程中,顽强拼搏,通过和同伴的配合赢得胜利,让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障碍跑接力比赛,将比赛情节化,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军人,把各种障碍比做“雷区”、“深坑”、“小河沟”等。调动学生积极性,要求学生顺利通过障碍,比较小队成绩,给予先完成任务的小队奖励。这样学生集中精力,积极完成任务,在游戏中练习和锻炼,从而保证体育教学质量。

5.用正确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人们都喜欢得到他人的正面评价,尤其处于成长关键阶段的初中生,他们通常都想获得他人尤其是教师的赞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技巧性地对学生进行夸赞。学生在得到教师的赞美或者肯定后,往往会信心大增,很容易激发学习动力,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同时,那些对体育缺乏兴趣的学生在获得教师肯定后,通常会积极参与到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水平,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力量,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与动力,积极开展体育教育活动,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保证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体育教师要履行好自身教育职责,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不断完善和提升教学方法,使初中体育教学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金洁.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动机.提高初中体育教学质量[J].学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07).

篇5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质量;高中语文

一、语文教学过程活动化

这里说的语文教学过程活动化有两种含义,一方面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是“死套”案中的预设性、计划性的教学模式,而是语文教师根据学情变化,及时接纳弹性、灵性的成分,采取有效的调控措施,推动更高层面的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活的真情,焕发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将主题活动穿插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或者以活动主题为线索展开教学过程。通过活动,保持学生持续的新鲜感和良好的学习状态;通过活动,保持长久的高涨学习情绪;通过活动,走到学生之间,走进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对于问题的看法,还可以使老师能从几个学生出现相同错误的情况中了解学生理解上、运用上存在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保持教学过程持续监控。

1、调整语文备课的重点。新课程目标应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课程设计应由“给出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因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自信、科学态度和理性精神,比单纯只有知识更有价值。要改变以只信教材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让学生自己在尝试的情境中加探索、思考、理解,把教学要求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这是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中必须具有的课堂教学理念。语文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和学生进行综合的分析,把学生在学习中可能产生哪些问题,指导什么,怎样指导列为备课的重点,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关注学生,备好学生。改变传统的“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怎样讲”的备课思想模式。

2、调控语文教学流程。语文教学流程有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一味地按照固定环节进行,不考虑动态的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我们认为,语文教学流程进度必须纳入鲜活的学情,灵活的因素,随机进行调控。遇到一些“特殊”问题,语文老师就要及时采取巧妙的应急措施,调控语文教学向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纵深推进。

3、调整语文课堂练习。语文课堂练习是巩固与运用知识的学习环节,也是学生理解所学内容,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习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语文课堂练习活动中,在设计多样的练习的同时,应依据课堂教学过程实际情况,适时调控,或增减练习的数量、或调整练习的要求、或交换练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控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二、语文教学机智结构最优化

教学机智是构建在对教育理论深刻领会之上的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能和技巧,是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机智而灵活地教育学生、化解矛盾、沟通思想、随机应变地解决课堂进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语文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一种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的一个点头或一个微笑,一句赞赏的话,一声亲切、热情的指导,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的欲望。遇有学生和自己对立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因为教师会意的一个姿势,一个眼神,或静默几秒钟,往往就可抑制顽皮学生的对立情绪。

1、洞察力。培养语文教师具有锐敏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捕捉到学生在语文课上的各种反应,具有合理调节教与学的谐调能力。

2、思辩力。培养语文教师具有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各种思辩能力、具有处理不同个性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矛盾的能力。要求语文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及学习与生活情感的反映,展开积极思维,设计对策。

3、反应力。培养语文教师的主体意识,要求语文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内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作出反应,使学生始终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三、语文教学氛围的民主、平等、和谐化

1、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语文教师应该知道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课堂的心理地位,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自觉的形成学习的能力,同所有的同学一道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个体同整体形成一种和谐的统一体,从思想上重视课堂活动,对课堂产生情感依赖。

2、营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氛围一是发扬教学民主,优化语文教学组织。语文课上教师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习,鼓励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形成师生“互动流”。二是语文教师要提高业务素质,优化语文教学艺术。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强师生情感沟通。

3、尊重每一位学生,给所有同学展示自我的机会。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尽管认识到素质教育关系未来,关系祖国的发展。但是在语文教学中还是自觉不自觉的把展示自我的机会都给了成绩好些的同学,使成绩较差的同学得不到充分的尊重。长此以往,就会人为的使成绩差的同学对语文老师失去了信任,对自己学习语文失去信心,势必会破罐子破摔,使语文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变通的处理问题。我们知道一节语文课所提出的问题不一定都是非常难的,一定是有梯度的。所以我们可以将将简单的问题留给能力差些的同学,通过他们回答问题,使他们感到自己也行,产生成就感,在自然的氛围中融入课堂,使所有的同学都有机会展示自己。

参考文献:

[1]高晓宇.新课程标准下普通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

篇6

论文摘 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因此,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在工作中,合理选定适当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的教学考核方式,对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实属有益。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人才。高职院校的学生不但需要具备必要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具备突出的实践应能力。因此,高职的教学工作应该合理选定教学内容、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考核方式,让学生在毕业后迅速符合工作岗位的需要。

1.合理选定适当的教学内容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社会生产需求要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职业灵活性,职业技能和落后职业的淘汰率日渐加快。目前,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设置大部分参照普通高校的内容,没有从其自身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出发选择教学内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首先,高职院校要根据市场变化和发展选定教学内容。高职院校要多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变化,把握企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从培养未来从事的岗位的实际需要出发,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合理选定教学内容。其次,高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文化基础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低。高职院校只有选择最实用的教学内容 ,对学生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让学生学到适合未来职业发展需要的知识。教学要紧紧与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结合起来,在提倡“精讲、讲重点、讲难点、讲热点”的基础上,对传统教材理论体系进行重新增减组合,突出选择那些具有定向性的教学内容,构建起符合职业要求的内容体系,开发新内容及新要求。[1]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所培养人才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在很大程度上,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是由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专业内容和接受的实习、实训内容后所获得的能力决定的。因此,应依据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更新教学内容和重组课程结构。此外,在高职院校教学活动中,也要注意向学生讲授生产实践一线的技术成果、小窍门、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供学生走向生产第一线时借鉴。

2.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

从教学论的角度说,教学方法是由教学活动的特点所决定的一种特殊方法。[2]高职院校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应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要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学方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职业教育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要积极探索用人单位和学校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努力做到: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和个性发展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走向社会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首先,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基础比较差,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应当采用一些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法、分组讨论法、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轻松地掌握知识的内涵,并且有利于他们能举一反三,提高知识的应用性。其次,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强烈个人欲望。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创造机会,强化学生发挥自己潜能意识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动机,充分肯定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为培养学生基本职业能力创造外部条件构建平台,进而使其树立社会责任感,强化努力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此外,高职院校更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比如采取课堂教学与课下实习相结合的方式,或者采取先实习再学习的教学方法。

3.灵活多样的教学考核方式

高等职业教育考核是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对学生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程度进行的考察和评价。[3]考核是教学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高等职业教育的内容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对于不同的教育内容应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目前,评定、考查和考试是常采用的考核方式。诚然,学生的考核和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两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因此,高职教育应强调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实习和实训应该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考核之重点。让学生通过学习,既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也掌握了实际动手能力,并把这种动手的能力在将来毕业后再现、发展,创造新的技术方法与理论。此外,教学考核方式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随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评价主体、评价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套标准,就会多一批好学生。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以往过分注重理论考核的做法,根据高职教学目标设定多项考核方式,以能力考核为主,设计多样化的考核体系。例如,答辩式考核、实践式考核、累加式考核、竞赛式考核等灵活多样的教学考核方式。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国家高度重视发展职业教育,促进了高职院校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是发展职业教育的纲领性文件,为未来高职院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教学问题是高职院校的核心问题,迫切需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鉴.论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途径[J].教育与管理,2010(6).

篇7

关键词:少数民族;高中学生;汉语教学质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国家,五十五个少数民族中,有五十三个民族有自己的语言。我国《宪法》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的自由”。但随着社会经济、科技以及通讯、媒体等的迅速发展,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习汉语有了更高的有求。少数民族只有掌握和使用好国家通用的汉语,才能更好地参与国家的文化和经济建设中来,然而,汉语属于表意体系语言系统,不仅是单个的文字数量多,字的形体变化复杂,而且词汇量庞大,学习汉语对于汉民族学生来说,多不是一件易事,更何况是维族学生。因而,加强维族学生学习汉语的教学研究更显得个更为重要。

一、采取激励措施,营造学习环境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便提去了“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标,在维族学生中积极推进“双语”教学,要求学生达到“民汉兼通”。

大力营造学习汉语的环境,校园内公共场合都要求用汉语交流,培养维族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主动性,消除维族学生学习汉语的畏惧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这对提高维族学生的汉语水平有极大的帮助。严禁进行交际无能评价和对预期结果的威胁评价。同时由于学生缺乏汉语学习元认识能力,对读和听中的模糊与歧义缺乏耐心,不能正确自评某些学习现象,如遗忘、高原期现象等,会导致自我否定现象的生成。因此,要激励中学生学习汉语语音的积极性、主动性、忍耐性、持久性,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

二、关于专业汉语教学的模式和设计理念

专业汉语教学最终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掌握相关专业汉语的词汇、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专业爱好和兴趣等;二是提高相关专业汉语的“听、说、读、写”等实际应用技能。就这两个目标而言,更重要的是掌握“听、说、读、写”技能。因为这是入系学习专业课必备的语言工具。学习专业汉语的这种知识加技能的双重特点,决定了不仅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使学生将这种专业知识内化为自己的实际应用技能,达到灵活运用语言工具的目的。依据这一对专业汉语教学具体教学目标的认识,我认为,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上,既要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避免把专业汉语学习概念化、公式化。要在强化听说技能和强化阅读理解方面下功夫,形成以理论为基础,听、说领先,读、写全面发展,突出技能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每一阶段、每一课所要掌握的知识点及听、说、读、写能力都应做出定性、定量的规定,尤其要突出有助于学生实际应用技能养成的内容,尽可能地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使教学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标准、合理的实施方法、手段和控制措施体系,形成配套、合理、侧重实际应用技能培养的最佳教学模式。

三、教学方式的更新需具备一定的有效性。

作为教学方式的制定者,我们应为新的教学方式的实施创立更多的教学交流平台,提供更为V阔的教学环境,研究探讨高中汉语教学行为。例如,每年举行以教研系列活动为载体的教学活动,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情景模拟、专题研讨,以及开展教学沙龙等。一些教师还融入学生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自制教学用具,自画挂图,根据教学内容自创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适当性地改变教材,继而提升学生的理论高度和创新意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不仅仅是需要积极探索新的合适的教学方法,更是结合我们当地的发展水平,创立一种适合自我所需的教育方式。

四、从口语表达抓起

学生只有运用语言进行大量的口语实践,才能熟练掌握汉语并使之成为口头交际的工具。对此,我们可以利用学校汉语环境开展双语角活动,让受训学员有练习语言的场所;也可以组织民汉学生合拍节目、同台演出的活动,这样,同学们在排练、演出的过程中会有很多语言交流,使口语能力得到提高;还可组织将民汉班编在一起的各类体育比赛,如把民汉学生混合在一起编成一个队,而不是汉族班一个队,民族班一个队。这样,赛前赛后或比赛中民汉学生间会有很多语言交流,学员在紧张和愉悦中练习了口语;还可以定期进行双语演讲比赛、会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进行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方法很多,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的培训对象,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标准和模式,并结合课程教学、社团活动、竞赛与评优评奖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五、准确使用和掌握词语

对于词语的处理往往是汉语教学中要解决的一个难点,不仅是学生感到掌握困难,容易将混乱使用,即使是很多民语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感到准确使用词语,并能在和学生的讨论中用简单清晰的语言加以说明也是困难的,毕竟师生双方都是使用非母语授课和学习。如果教师处理不好,会增添学生的负担,进而使之产生厌学情绪。建议民语教师在备课写教案时专设“词语解释”一栏,对每一课中新出现的词语做心中有数,持之以恒也能提高双语教学班汉语课专业水平。而在授课中也不要一开始就强行要求学生掌握,而是通过多种手段反复重现使用,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加以掌握,所谓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正是如此。切忌使用似是而非的语言进行解释,这样更容易学生感到困惑。

篇8

关键词:英语教学;师生;生生互动;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10-0241-01

当今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大力倡导在教学过程中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互动,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英语课堂上有效的互动教学,不仅有利于教师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英语知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互动”教学就是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心理之间的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互动”教学是教学活动中为完成教学任务,进行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一种不断活动的过程。那么,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现“生生互动”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互动活动必须具有有效性

所谓有效互动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安排,通过教师精心的编排、策划、导演,学生与教师一起开展教与学的活动。英语课堂师生互动只有是有效的,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然而,现实中有许多英语互动课堂往往是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由讨论,教师没有参与其中,结果是学生开始认真讨论,随着问题难度的深入,学生讨论受阻,甚至出现学生用汉语交流、讨论,这样的英语互动课堂表面上看起来学生积极参与,实际上是一种热闹的场面,是一种不科学、不合理的无效生生互动课堂,脱离了教学目标,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全面发展,达不到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目标。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多思维多运用。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想很好地达到语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导”,学生如何“演”,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创设真实情景

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积极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真实情景,贴近学生英语学习实际,能够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把学生的中枢神经调到兴奋状态,通过感知、实践和互动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充分体现了“在做中学”、“在学中悟”的教学理念。可以在语法教学中进行一些新颖的趣味教学,如对话法,图片、动画或实物法,做游戏法或综合法等。如在日常教学中的一个片段:

利用图片、动画、实物具有生动和直观等特点,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用于语法教学能起到理想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on a team”短语时,先呈现一张姚明打篮球的图片。

T:What does Yao Ming do?

Ss:He is a basketball player.

T:Yes.He is working on a basketball team.Is he on a Chinese team?

Ss:No,he's on one of the American teams.

再呈现一张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员的照片,并对学生说: They are on the Ping-Pong team.然后鼓励同学之间进行问答。如:We all know Kangkang likes playing basketball very much. Is he on the school team? 这样借助几幅图片,学生便在自然与和谐的师生、生生交流中理解和运用了该语言点。另外,教室的环境布置对师生互动也有一定的影响,传统的教室布置朴素、严肃,是以教师为中心,拉大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师生交流。因此,教室的环境布置应以学生为中心,增添温馨气氛,张贴关于英语国家风土人情的报刊等,让学生体会学英语的真实情景。

三、互动教学具有可操作性

篇9

关键词:高中体育;良好心理品质;教学方法

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不断发展促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竞争日趋剧烈,要求人们在独立工作的同时与他人紧密配合,而现在的高中学生越来越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父母的呵护,从未经历风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通过竞争,体验挫折,培养能自我调控情绪、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确立自信心、更能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成为体育教学重要内容。

一、心理发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特征

体育实践类课程的课堂上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直接体验性。其他学科课程的信息渠道主要是听觉和视觉,学生无法直接地去体验。但体育课就不一样,身体练习中的乐与累,苦与甜,成功与失败,学生则是可以直接体验到的,这种变化多端的直接体验都是实现学生心理发展的温床。二是表现性。语文老师观察着一个眼巴巴瞪着老师的学生,这个学生是因为回忆着昨天的球赛而发愣?还是因为在学习中产生了迷茫而发呆?老师无法得知。体育课就不一样了,学生通过情景变化来表现出感情变化,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情节表现出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苦恼,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显示他们的个性特征。

二、如何促进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品质

(一)教师言行举止引导

体育教学中,当教材难度较大和学习器械的练习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惧怕心理。教师可用暗示调节法消除和缓解学生过度紧张焦虑的不良心理。如可采用暗示语教学法,还可以采用诸如点头示意的恰当表情动作,运用“胆大者带胆小者练习”等暗示教学法。由于体育运动以群体的形式进行身体练习,学生之间相互接触合作,有利于调整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复杂关系,在群体教学和练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学习和掌握运动技术和技能,完成规定的身体练习,不仅需要作体力上的努力,更需要教师和同学的友爱与关心、支持与协助、尊重和信赖、理解与团结以及教师语言的鼓励和表扬。通过身心的不断努力,掌握了动作技术,克服了困难,磨炼了意志,锻炼了自己,也了解了他人,从而获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丰收。

(二)结合教材特点,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学科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因素,为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充分地保证。例如:基本体操和队列、队形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动作思维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力和坚韧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自我表现和群体合作的意识等;游戏活动更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广阔天地,它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加深对同伴的情感,增强交往与合作。同时,游戏活动对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敏捷性、有序性和合理性,对学生意志的独立性、坚韧性、果断性和自制力,以及陶冶学生的情操,调节学生的情绪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利用体育课堂常规进行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

课的开始要对学生进行动员,提出本次课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动员,对他们进行学习的目的性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敢、机智、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队列队形练习,可以培养他们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反映速度、动作准确性和协调一致的能力;值日生借还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质。通过常规的严格要求,有利于良好班风形成。学生在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里,有助于正确思想品德的形成。

(四)及时发现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体育课堂教学是进行知识、技术和技能的传授过程,这个进程也包括情感上获得成功感的愉悦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和身体活动进程中的行为、表情、意志等外在表现是其心理状态的真实反映,很容易发现存在不同心理障碍的学生。体育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并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正确引导,及时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例如:学生刘某由于在上小学的时候跳高摔伤过,所以一见到杆就害怕。这时候就需要老师帮助她消除胆炔心理。

首先,可以和她谈心,告诉她小时候受过伤,现在害怕是正常现象,但我们必须要勇敢地面对,不能躲避困难,不然很可能会发展成“恐(跳)高症”,也会给生活带来不便。然后在课堂上,让班里体质较差的学生做示范,又故意安排让一名同学,让她跳过去后摔在垫子上,证明只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也不是随便就能受伤的。进一步消除她的胆怯心理,终于在同学们的热情鼓励下,她跳了过去,在战胜了自己之后,她激动地流下了泪水。我想这可能成为她一生的财富。

(五)体育教学比赛引导

篇10

摘 要:高中数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基础性作用。对于高中学生的基础学科能力,以及是否能够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都与高中数学的学习息息相关。因此,通过研究提高高中学生学习兴趣与数学教学质量的相关性,从而完善高中数学教学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教学质量

一、提升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可以产生愿望,是动力的源泉。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国各大高校十分重视的问题,我们希望把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渗透到每一次课程当中,贯穿于高中数学的整体课程体系。

兴趣,是在人类心理倾向有的一种,在高中数学方面,教师的教导成果是否有效,是否有所提高,很关键的一点在于学生对此方面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认识到,学生才是实际的学习主体,引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从学生本体的角度改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在F有的高中数学课程中,学习兴趣是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汲取知识的关键点,对于高中数学拥有学习兴趣的学生,能够在抽象的数学学习中产生积极的需求学习情绪体验,这种强大的内驱力激发了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的主观能动性,不难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强弱对教学成果的影响在我们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有着较为明显的体现。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现有超过60%的高中生对现在的高中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究其原因,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固有单一教条化,同时由于我国的应试教育体制使学生的学习已经远离实际生活,主要的学习方式来源于教师的传授。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一种生活体验,而如今却成为“被填的鸭子”,被动吸收着这些抽象的知识。如此,在这种对兴趣具有负面影响的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便失去了主动汲取知识的自主能动性。

当然,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是从学校的客观要求转变为学习的内在兴趣,而不是“三分钟热度”的临时起意,让数学变成学生的主观需求,不再成为负担。但是,提升学生的高中数学教学成果,并不是单单依靠学生学习兴趣就能解决的,我们的教学质量也是关键因素之一。

二、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并掌握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的提高。教与学的关系,明确来讲就是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虽然教与学的关系中存在矛盾体,但是离开教就没有了学,相反,没有学也就无所谓教,教是学的基础,其最终将通过学来实现其结果,在这两者之间,它们相互渗透,互为作用力,并在一定程度上融合转变。因此,学生学习成果的优劣正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最终依据,在教学中,无论是立足点、出发点还是归宿点都是学生的“学”。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则是以“教”为主,单单只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忽略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本末倒置的情况正是我们所要转变的。

在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中优化。教育教学是随着时间在不断进化更新的,教师需不断挖掘新的教学模式,在课程改革发展的同时,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也需要有着更深层的需求。为此,高中数学教师也要深入发掘,不断完善创新更符合现状的教学方式,以教学的重点及标准为基准,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数学是一门具有很强逻辑性的学科,这要求教师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就需要采取更为严谨的教学方法,以概念、公式、定理作为数学知识的基本元素,进而相互协调、融合并转化。为此,着重整理知识结构,将高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完善教学的系统化及逻辑化。

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相互交流的过程,在双方均以积极正面的心态融入教学过程中的时候,教学质量则能得到最大化的提高,这种情况是学生主动参与到高中数学的学习中并取得有效成果的基础。对于目前尚不能改变的课堂教学途径来说,高中数学教学尤为需要注意完善正确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本体主动探索的需求。“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善学与否,更切实地在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能力。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高中数学的知识海洋中积极探索,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愿,唤醒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的结合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也在逐步重视对学习兴趣问题的探索。在诸多的研究问题中,大部分只从教师或学生进行单方面研究,而从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研究的还不够深入。实际上,单单依靠其中一方面的提升是很难完全达到需求结果的,我们需要更多地去探索学生兴趣与教学质量相关方面的结合成效。

高中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够有效地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全神贯注地自觉投入到学习活动中,这样的效果正是我们为之努力的目的。为此,我们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引导,联系数学基本知识,结合重点,着重展现高中数学教学知识的趣味性,保持课堂氛围的活跃度,使学生自然融入轻松的学习氛围,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融合,用数学独有的逻辑魅力来发掘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感知活动中汲取知识,在活跃的思维中掌握方法,真正领略数学知识的美妙与奥秘。

1.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高中学生的年龄和学识阶段,思维的发展将会影响认知判断能力的稳定性,不够成熟的思维能力会让一部分学生对数学价值产生迷茫感及抗拒力,从而造成对学习数学毫无兴趣可言。兴趣的缺失使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学生丧失了积极性,究其原因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兴趣和求知欲望。同时,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学生会出现部分课程没有学好,导致持续学习难度增加,从而降低了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高中数学学习很有帮助,扩大化的思考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考问题时呈现出的一种扩展状态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对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想法,积极鼓励学生以发散思维思考,得到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通过启发引导、实际演示等方式进行数学教学,使学生达到强化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在一个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中,多方案并存,但是在当前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单纯地注重课本知识,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题海战术”,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思考。对于这样的情况分析,高中数学教学的发散思维是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持久的有效措施。

2.转变学习观念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希望你要警惕,在课堂上不要总是教师在讲,这种做法不好。”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要转变学习观念,不仅仅依靠“以老师为中心”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能够成为学习的主体,需要以兴趣为前提,主动汲取数学知识,加强对数学多角度的理解及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化陈旧的学习观念,让兴趣占领学生的学习基础起点,这样的教学将会带来非比寻常的效果。

很多数学概念和数学方法都是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当我们把生活和各种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形形的问题通过探本求源抽象出一些有趣的数学模型时,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就会深入浅出。我相信,通过这种方式的高中数学教学,根据课程内容,介绍数学发展历史,这样的高中数学教学课堂将是一个启发、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地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模式,教师不能满足于具体的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的知识,还要揭示知识背后所凝结的历史、猜测、验证、推理。然而,如何根据学生的需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多维营养”的源头,使学生对数学学科有整体认知,给学生提供最有效的学习素材,让学生增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这远不是一本教材或一套教参所能做到的,只有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质量这两方面共同提升,互相依靠,相辅相成,才是我们未来高中数学发展的主要途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