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媒体的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传统媒体;数字艺术
传统媒体艺术是其实不是传统艺术,它是艺术创作者新媒体的艺术表达手段。同时也在多种媒体语言进行融合的表达过程中形成了独立叙述的语言风格。与传统媒体艺术相对的是新媒体艺术,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意味着个人主观艺术形态的复兴,尽管现代主义时期各门类艺术各自向着净化和纯化的方向发展,但传统媒体作为一门传统的艺术,它的概念也是在其快速的发展中不断变化的。因此,新媒体的表达语言是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逐渐总结,同时它也离不开其他传统艺术形式和相关艺术媒体的发展。
一、传统媒体艺术内涵与类型
传统媒体艺术还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确切概念,一位设计大师说 “新媒介艺术是一个非常宽泛的词,其主要特征是先进的技术语言在艺术作品中的使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脑、互联网及视频技术创造出的网上虚拟艺术、视像艺术以及多媒体互动装置和行为,新媒介艺术是传动媒介艺术的传承。”有些人认为传统媒体艺术指以录像、电视、媒体作为表达手段和作品形态的艺术,目前更新的新媒体是生物电子学、无线网络、虚拟现实、网络神经、基因工程、分子电子科技、机器人科技等等。可见,传统的概念随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充和发生变化,一个一劳永逸的概念是不可能的。传统媒体艺术的起源与艺术自身的发展不可分割,从新达达艺术、波普艺术、新波普艺术,到深受其影响的观念艺术家,大多从大众媒体中选取运用图像,自由地使用各种媒介和素材,图像的重复使用和媒体运用的自由与复合都表明媒体艺术的即将到来。在2O世纪5O年代就已奠定了媒体艺术的发展趋势,将电视、录像等大众媒体作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并对媒体设备和媒体性能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实验,所以,传统媒体艺术也是相应时展出来的主流形式之一,预测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基于信息技术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同时依赖于这种发展进入社会环境和艺术领域的方式。
二、数字艺术的起源与类型
数字艺术的产生:数字艺术指由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数字化的艺术构成方式,它既指艺术作品数字化创作过程,也指代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展示方式,因此,一个数字艺术可能是不同于传统的媒介构成的艺术创作活动,还可能是以数字“比特”展示的虚拟现实艺术作品,但无论如何,一个没有艺术观念和审美价值的数字技术本身是不能称为数字艺术的,当前划分数字艺术范畴中存在的一个误区就是把数字技术和一般涉及数字技术的创作都称为数字艺术,我们认为只有注重艺术观念的表达、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数字作品才可以称为数字艺术。数字艺术的类型划分千差万别,很多研究者将传统媒体艺术类型归于数字艺术,依据数字艺术的概念,笔者认为数字艺术包括数字绘画、数字音乐、数字摄影、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网络艺术、多媒体艺术、电子游戏和电脑动画、数字特效、CG动画。因为数字技术已经广泛渗透到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改变着艺术创作的方方面面,因此,数字艺术的类型划分也要避免将应用了数字技术的产品都归于数字艺术,正如在数字艺术概念中提到的,要区别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性和审美性,并以此为标准划分数字艺术的类型。
三、传统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差e
(一)传播的艺术媒介不同
传统媒体艺术以传统技术为媒介,而数字艺术以数字技术为载体,媒介决定了艺术对象的性质,并且也对艺术的生产方式和记录方式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媒体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艺术本身的形态,这种形态是艺术观念和艺术理论的基础。传统为艺术带来很多新的可能性,包括视觉形态和体验方式的变化以及新的交往方式,传统媒体艺术突破了传统的艺术媒介,在传统媒体艺术类型中的录像、录像装置、网络艺术和多媒体艺术,都以电子媒介为基本构成,并带来艺术创作和艺术审美的新特征。数字技术使艺术创作更加非物质性,如果说传统媒体艺术介于物质媒介和非物质媒介之中的话,那么数字艺术则脱离了艺术的物质媒介层,艺术创作超越了现实事物的局限和控制,在漫无边际的广阔范围中实现艺术的创作意图,虚拟影像和虚拟现实已经成为蓬勃发展的艺术现象,被广泛应用于摄影、电影、电视和动画等领域,形成了新的艺术创作经验。
(二)两者的记录方式不同
艺术媒介的不同带来艺术记录方式的差异,传统媒体艺术以传统技术为依托,数字艺术则以数字化为作品的记录和存储方式。传统技术的生产、发送、显示和存储技术使得传统媒体艺术以摄像机、录像机等采集图像,并以光盘和磁带为存储,在作品中常常应用计算机、电视、投影仪等为展示方式。数字技术改变了艺术信息的采集和作品的制作过程,在计算机处理设备和软佯的支持下,数字艺术以数字化的形式创作、存在、传送和播放作品,以数字化将数字艺术的文本、数据、音频和视频等进行多媒体整合,数字化是数字艺术作品记录和存在的形式。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类型,传统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不仅在概念范畴上存在差异,艺术媒介的不同使它们各具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另外在是否具有商业性上也存在差异,传统媒体艺术摆脱了最初的商业目的而以追求艺术性为最终目标,数字艺术却仍然在艰难脱离商业性中挣扎。
四、传统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的联系。
无论是传统媒体艺术还是数字艺术都是在科学技术发展对艺术的影响中产生的艺术门类。未来运用高科技的艺术家会越来越多,科技进步带来的创作的方便性与多元化也使得艺术家的领域越来越扩大,跨领域的创作者将会大量出现。共有的艺术类型――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应运而生。数字技术的介入使传统媒体艺术的类型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和新的特点,并出现了新的艺术类型:网络艺术和多媒体艺术。传统媒体艺术的发展与数字技术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传统媒体艺术大量地运用了数字技术、视频手段来表现,尤其是90年代以后,没有数字技术就没有传统媒体艺术中的多媒体艺术和网络艺术。多媒体,或者也称作复合媒体,“通常被定义为将两个或更多种的传播形式集合为一个整体的任何媒体。”
五、结语
无论是传统媒体艺术还是数字艺术都以现代影像为基本的艺术表达手段,因此可以使用“影像艺术”对传统和数字艺术进行总称,能够使用影像艺术归纳的原因有二,第一,传统媒体艺术在更新的媒体出现时就面临了无法明确界定的情况,上个世纪流行于全世界的电影艺术就是当时的“传统媒体艺术”,但在今天,相比于来势汹汹的数字艺术,它早已失去了“新”的意义,所以应该有更准确的名称来命名目前应用传统技术的这一艺术类型;第二,传统和数字艺术归根结底是对于影像的改变,今天,无论从哪一种艺术类型入手,都无法忽略影像的重要意义,影像不单是艺术家创意和创作的主要工具,还是视觉社会中大众的阅读文本,现代科技为影像的创造、制作、储存和传播提供先进的方法,无论是传统的采用,还是对数字技术的运用,都是对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现代影像的发展,因此,在传统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仍然蓬勃发展的今天,可以使用影像艺术概念加以归纳和总称。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数字技术;新媒体艺术;影响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3.088
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各样的新兴艺术看得人们眼花缭乱,比如典型的数字化多媒体艺术就是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下发展起来的新媒体艺术,这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传统的新媒体艺术因为没有现代的数字化技术的支持所以会显得落后单一,只是与观念艺术相结合来呈现,而随着技计算机的出现、普及,新媒体艺术开始出现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为新媒体艺术注入了先潮的新鲜活力,使得它的发展更加具有代表性和多彩性,发展速度也随之变得更快,甚至可以说数字化技术是新媒体艺术的核心技术,这足以见得数字技术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是不容小觑的。为了促进新媒体艺术更好更快的发展,我们必须加大对两者的重力力度,使两者能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共赢。在新媒体艺术发展过程中可能经常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对于此,我们不是逃避放弃,而是应该积极去克服,这样在细节上我们才不会有疏漏,新媒体艺术才会走得更远。
1 数字化技术和新媒体艺术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这就是数字化的一个表现,我们日常接触到的计算机、互联网络以及影视多媒体等等都和数字化技术密不可分。数字化技术顾名思义就是用数字来实现多种功能的一项技术,这里主要指计算机能够识别的二进制数字0和1,计算机的核心技术就是数字化,所以如果没有数字化就没有如今的计算机,更没有信息化时代。
新媒体艺术简单来说就是新媒体和艺术的结合,它是不断发展的,从最初的传统媒体艺术到现在的数字化新媒体艺术也是经历了很久远的时间。其实大多数新媒体艺术都与影视挂钩,在早期,新媒体艺术主要用于表演、录像以及摄影等方面,表现形式比较单一,但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不断把数字化技术渗透到新媒体艺术当中,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应用的领域也更加广泛,录像、光盘、多媒体以及网络等等都有新媒体艺术的影子。数字化新媒体艺术不仅体现了思想艺术的升华,更加彰显了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进步。
2 计算机发展对媒体艺术的影响简介
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计算机网络不断发展,九十年代,不断出现一批批优秀的新媒体艺术家。到了20世纪计算机网络进一步快速发展,这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也是艺术升华的阶段,因为在科学的推动下,媒体艺术活力四射,发展空间愈加广阔。随着计算技术的不断娴熟,逐渐被应用于艺术领域,所以计算机图形艺术的出现也就显得理所当然,在影视中或者各种平面艺术中见到计算机图形艺术的影子也就司空见惯,这对于媒体艺术来说无疑是很大的冲击和发展。因为其实计算机和艺术两者并没有任何有关联的地方,但是数字化技术却把两者独特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把这当作是一次图像革命并不为过。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也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不断普及,社会逐渐进入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技术的地位也越来越高,应用的领域额也愈加广泛起来,该技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方法也越来越娴熟,我国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相对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来说,还显得有所不足和落后,所以,在全球经济都在迅速发展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加快脚步,不断赶超。在当今科技不断进步,媒体艺术不断更新的形势下,数字化技术在新媒体艺术上面的应用也将成为炙手可热的焦点,其发展前景非常可观,我们一定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数字化新媒体艺术一直处于进步之中。
3 数字化技术对新媒体艺术的影响
3.1 成为一种独特全新的艺术形式
说到艺术,更多的人想到的是绘画、音乐、书法等艺术形式,我们会认为这样的人对画作、音乐和书法都有自己的审美,这不仅是对美的看法,还是对艺术的传承,其实这主要体现的是人主观上的思想,传统的艺术主要是以人类的主观能动性为基础来进行艺术方面的延伸和发展的。上面我们提到图像革命,这次革命正是由于结合了数字化技术才显得更加有意义,它不再仅是局限在人类的思想观念中,还结合了毫无关系的数字化科学技术,在此基础上,新媒体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并且艺术形式也是前所未有的,所以说在数字化技术下,新媒体艺术更是一种独特的全新的一种艺术形式。
下面咱们来看一则实例来使这种艺术形式更具说服力,在外国的新媒体教学当中,把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艺术运用的淋漓尽致,在传统摄影和动画等教学中可能只会让学生去欣赏艺术,并不会去动手,而在数字化新媒体艺术出现之后,国外课堂在艺术教学中有自己全新的方法,开始要先欣赏优秀的摄影作品,让学生去领悟其中所隐含的思想,去发现其中的摄影技巧并去学习;其次是学生动手环节,第一步现在纸上对摄影作品进行手动绘制,完成之后再角色扮演,根据作品中不同人物或事物的动作姿态通过小组共同描绘出草图;然后就是学生实践,引导学生亲自去拍摄,这个阶段不仅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利于开发他们的思维,遇到问题积极去解决;最后就是和数字化相关的电脑制作,怎样通过电脑来把艺术作品更好的表现出来。所以优秀的新媒体艺术不单单是一幅作品,更重要的是它与数字化技术结合出来的精华。
3.2 更具时代特征的新媒体艺术
新媒体艺术不是单纯的让人们去欣赏,更深的意义在于有所价值,能够给人类带来满足感,如果新媒体艺术不能满足人类的功能性需求,尽管数字技术与媒体艺术结合的再完美,新媒体艺术进步再大也是没有意义的。新媒体艺术由于是一种独特全新的艺术形式,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比较多,所以相比于传统的媒体艺术来说,显得更加科学、合理、先进,时代性更强。传统的媒体艺术中所表现出来的设计理念有很多优秀的,值得我们去借鉴,所以在快速发展新媒体艺术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传统艺术中的精华,在不忘本、融合传统观念的基础上,了解社会功能性需求之后,再结合艺术和数字化技术去全面发展,这样这个全新的新媒体艺术才能够走得更远更稳。因为当今时代是信息化社会,也是数字化时代,结合了数字化技术的新媒体艺术也就很好的体现了时代特征,这也是数字化技术对新媒体艺术很大的影响。
4 数字化技术下新媒体艺术的未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会不断涌现出更多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科学技术,新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会越来越多,两者结合起来的新媒体艺术会更加强大。
在未来的媒体艺术发展道路上我们要把数字化技术应用到更多的艺术作品中,同时涉及到更多的方面,不要再只是局限在单一或者很小的某方面,我们要使更多的作品中融合更多更独特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艺术家是艺术的创作者,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说不要停在自己陈旧的观念上止步不前,要善于去利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去激发自己的灵感创作出更多更新潮的艺术作品,这对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来说是很关键的一步。数字化技术在媒体艺术中的应用是一项很大的突破,就动画制作方面来说,在数字化技术未出现之前,主要是靠大量的人物来进行手绘制作,这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还会浪费大量的钱财。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就可以简单快捷的制作出很多复杂人物甚至是影视作品。所以这不仅会节省大量的人、物力和钱财,更重要的是使得动画制作快速方便,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的迅速发展。
数字化技术将会不断应用到更多的媒体艺术领域,艺术表现形式也将会更加多元化,这对于艺术发展来说是很好的前景,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挑战,这就需要我们去鼓足勇气迎接挑战,不断去进行创新、完善和进步,相信在数字化技术下的新媒体艺术会大放光彩的。
5 总结
本文主要对数字化技术下的新媒体艺术进行了介绍,我们了解到新媒体艺术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变得更加有活力,开始由最初传统落后的形式经过数字化技术的融合以一种独特全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面前,尽管快速发展,它也没有失去时代性的特征,而是紧跟社会潮流,把社会时代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但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不能只看到进步,还要注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当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躲避,要勇于去挑战和创新,尽管很多媒体艺术中的很多方面不能用数字化技术来解决,但是我们始终相信,在社会科技不断创新发展的推动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之路将会越来越平坦。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 新媒体 数字技术 呈现形式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字媒体”也许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尽管它仍然还是一个内涵争议颇多、其外延也相当含糊的名词。但是,一个令人惊奇的事实却变得越来越明晰、越来越不可逆转,那就是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数字化”已经成为新时代构造、运行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根本特征,‘数字化生存’成为数字时代个体和社会生存方式、发展模式的典型概括和表达。”因此,有人宣称:“数字时代已经来临”。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新生的艺术形式,它需要多学科、多知识层面的融合才可以取长补短。而现今,在数字媒体艺术的研究领域,一方面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性质,使之在传统艺术语境下的各种理论话语在一定程度上丧失了言说能力:另一方面,以技术分析代替审美感知的“技术八股”,使得数字媒体艺术在艺术表现的领域呈现“失语”。因此,了解数字化基本原理,熟练掌握数字媒体创作的技巧,具备艺术创作的造型能力和艺术修养,把数字技术与艺术创作完美奇妙的结合,才是真正的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
一、数字影视艺术的呈现
计算机可以通过改变动态影像的时空关系,将传统电影的剪辑手法发展成为数字影像的非线型编辑,而剪辑的时空逻辑基础其实就是将主观时间体现物理化。通过改变时间的速度,使均匀时间变为富有弹性的心理时间,有钟表时间过度到主观的时间感,这些剪辑手法使“度日如年”、“光阴似箭”、“白驹过隙”等主观体验获得了表达。而闪回、重复等打破物理时间顺序的手法使回忆、预感、轮回感、旧事常新症、似曾相识症等心理状态获得了直观的视觉形式。相比传统的“录像艺术”美学,数字媒体艺术使“时基媒体”艺术的表现更丰富、更深入。在美国电影《骇客帝国2:矩阵革命》中有一个打斗场面。一个人跳起在空中踢出脚后落地的动作。在传统剪辑中无非把速度放慢,或从几个角度同时拍摄后重复地剪接在一起,强调的仍是同时性。在这部电影中,当人跳起在空中时忽然定格停住,然后人体和房间都旋转了360℃――相当于摄像机绕着演员转了一圈,这段时间流逝了数秒一然后恢复正常运动速度,演员飞脚踢出、落地。这一镜头中,场的时间理解介入并中止了正常的时间流程。这样一种时间逻辑已经不只是一种由主观心理体验改造的时间感,而是不断综合加入空间理解的时间叙述。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全新的时间逻辑通过数字技术的运用登上人类生活的舞台,而计算机数字非线性编辑正是改变时间属性的关键技术。
二、数字合成艺术的呈现
数字媒体艺术和当代西方后现代艺术思想最明显的相关之处包括“大众艺术性”、“艺术作品可复制性”、“艺术可解构观念”和“非理性构成艺术”。所有通过计算机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不管表象上是如何地繁华与绚丽,实质上都只是0与1数字信息的诠释与解读。这种数值化的再现。有两大特征:一是所有的数字媒体艺术影音视讯,都可以用数学来计算与解析;二是所有的数字媒体艺术对象,都可以利用逻辑系统的演算来做处理与修改。这种数字集成的特性在创作上赋予了艺术家无边的自由。例如,数字合成艺术主要依赖于Adobe公司提供的Photoshop软件作为数字平面艺术创作的中坚力量,Photoshop已以它革命性的技术创新如通道、蒙板、图层、滤镜等突破了媒材的限制,为视觉表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度。Photoshop在绘图功能上,与其他绘图软件并无实质上的差别,其独特之处在于提供了高效的图像合成功能。借助它,创意可以天马行空。特别是通过对于图像之间的共生、双关、同构、无理、混维、正负形等创意手法的运用,Photoshop营造了一个非理性的数字艺术世界。Photoshop艺术的创意思想可以界定为“利用拼贴和同构等手法,将元素组合在一个相互异质的空间中,并使编织进作品中的符号和图像,在互文中自动产生意义”。此类作品所含有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是:通过对图像解构、扭曲、重组或融合,来产生一种充满荒诞、无理、黑色幽默和诙谐搞笑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氛围。美国数字艺术家LuisAraujo的最新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过渡》这些作品具备强烈的荒诞、无理、虚幻但充满情趣的超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反映现代人在科技和环境的生存压力下寻找自我、探索生命意义的追求。这类作品也反映了数字媒体艺术在解构传统摄影艺术和绘画艺术方面的强大的处理手段。
中国台湾旅美数字艺术家李小镜(DanielLee)可以说是“数字杂交合成”的高手。李小镜通过计算机图像三维成像技术,即通过三维图像数字渐变(Morph)软件和数字合成技术,将不相关的生物和人进行“数字杂交”,这些由计算机通过“点对点”变形而生成的中间过渡“角色”浑然天成,丝毫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使得人们对数字媒体艺术的鬼斧神工赞叹不已。这些计算机合成图像,不像传统宗教艺术的“狮身人面像”或“人头马”那样带有强烈的符号和图腾的特征,而是通过摄影和数字合成技术,使这些“数字杂交”的图像惟妙惟肖,使人恍惚进入了一个奇幻的魔法世界。李小镜在他的作品时,曾经提到一个很有趣的看法:“在我的作品内的每一个物体,桌子、椅子、人物等,都是分开来拍摄的。分别将它们输入计算机之后,逐一做修改而最后结合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在精神性上,反而跟绘画比较接近而摄影比较远。对我来说,每一个物象都是画家笔下的一个笔触,我将他们个别处理,并与整体结合,以求达到最完美的状态。”通过李小镜的艺术作品可以体会到数字平面艺术设计作品,以高超的特技向人们展示了数字媒体艺术作为合成图像所产生的无穷魅力。其2001年创作了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进化》该作品通过数字图像艺术合成。并结合计算机,表现出了在3D仿真与运算上的超凡能力,将鱼到人的进化过程惟妙惟肖地展示出来了。
三、数字媒体艺术的呈现
数字媒体作品的“未完成状态”意味着创作者、观众、或玩家都可以参加到这种有趣的游戏中来,大家共同打造完成数字媒体艺术作品。这里最经典的艺术形式和表现就是“互动艺术”和“遗传艺术”的出现。“互动艺术”就像是一个电动拼贴艺术家,它可以通过观众利用新媒体艺术模块化的特质来取材并实时、即兴地创作网络或现场艺术作品,美国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Negroponle)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同时也:是《连 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西方媒体推崇他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尼葛洛庞帝在其著名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指出:数字化高速公路将使“已经完成、不可更改的艺术作品”的说法成为过去时。给蒙娜丽莎脸上画胡子只不过是孩童的游戏罢了。在互联网络上,我们将看到许多人在“据说已经完成”的各种作品上,进行各种数字化操作。将作品改头换面,而且,这不尽然是坏事。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一个艺术表现方式得以更生动和更具参与性的新时代,我们将有机会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来传播和体验丰富的感官信号。这种新方式不同于读一页书,也比到卢浮宫实地游览更容易做到。互联网络将成为全世界艺术家展示作品的全球最大的美术馆同时也是直接把艺术作品传播给人们的最佳工具。
尼葛洛庞帝随后谈到了网络艺术可修改性的意义:“当数字化艺术家提供了改编作品的手段时,他们同时也开创了数字化艺术发展的大好契机。尽管这种做法似乎把重要的艺术作品全然世俗化了――就好象把艺术大师斯泰肯的照片都印到明信片上,或是把后现代主义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所有作品都变成装饰艺术一样,关键是,数字化使我们得以传达艺术形成的过程,而不只是展现最后的成品。这一过程可能是单一心灵的迷幻狂想、许多人的集体想象或是革命团体的共同梦想”。
计算机提供数字媒体艺术创作的环境是一个开放的平台。特别是因特网和宽带媒体的出现,为艺术创作提供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桥梁。计算机的创作平台实质上就是其模块化的架构。以网络为例,一个应用HTML写成的网页是由许多不同的组件组成的。一张看似完整的网页,实际上是一个个独立的图文件、字文件、音效文件、动画文件、程序文件等所组成的,一张张的网页组成了一个网站,一个个的网站就联结成了漫无边际的网络。换句话说。网络架构下的每一个组件,是从网站、网页到更基础的图档与字档,都各司其职但却独立存在。这种模块化的结构不但增加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灵活度,而且在更新、修改或变动时更提供了效率与实时性。只要将一个共享的图文件、文字文件或音效文件做替换或更动,所有用到此一组件的网页都会同时地改头换面。可以说,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造就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互动性”和“大众娱乐性”的特征。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数字媒体艺术所具有的0与1数字信息的数值化特征,使得其作品总是处于一种“未完成状态”,即存在着进一步修改、撤销、更新、解构和反编译的技术可行性。这样,一些数字艺术作品就可以采取一种“接龙”式的创作方式,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风行的“网络小说”的创作,就有一部分采取了这种创作方式,使其创作处在一种:未完成的状态中,以备进行更新。
篇4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平面设计;广告招贴;关系
1 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
数字艺术是一个以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学科,技术为主、艺术为辅的新兴专业,目标是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以及美术修养、既懂技术又懂艺术、能利用计算机新的媒体设计工具进行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创作的复合型应用设计人才,通过新媒体技术更好地去实现设计师的想法和方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数字媒体艺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由以前传统的广播、电视、电影快速地向数字音频、数字视频、数字电影方向发展,与日益普及的电脑动画、虚拟现实等构成了新一代的数字传播媒体。
2 平面设计的定义
平面设计是把“视觉”艺术当做设计师和大众们重要的沟通和表现的方式。通过结把图片和文字的结合,再用字体排印、视觉艺术、版面等方面的专业技巧,来传达出设计师的想法或讯息的视觉表现。平面设计一般是指设计时的过程,以及最后的完成品。
第一,经过软件处理一些已经是数字化的图片的过程。
第二,它是电脑技术、数字技术和艺术创意相结合的综合设计。
平面设计目前最为常见的设计项目可以可归为这十大类:网页设计、包装设计、DM广告设计、海报设计、平面媒体广告设计、POP广告设计、样本设计、书籍设计、刊物设计、VI设计。
3 数字媒体艺术和平面设计之间的关系
以前传统的平面设计就只要是平面的一个载体,在有了各自的设计理念之后,不断的发展和延伸,由此出现了更多新的载体,也就是大家现在熟知的数字媒体艺术。不难发现,数字媒体艺术是顺应时代潮流设计而生的,同时也是为培养设计人才而服务的,平面设计当然也包含在其中。稍有不同的是,平面设计更注重“视觉”所传达出的信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加注重的是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但无论怎样,这两门都使属于艺术设计的延伸学科。它们之间肯定存在着某种关联,我们来简单地分析一下。
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一直以来,各行各业的艺术形式都离不开媒体,特别是当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艺术史就是媒体不断进化而来的历史,媒体进化的同时又不断地促进了人们观念、语言形式和视觉表现的变化。平面设计是电脑技术、数字技术、美术知识和艺术创意相结合的综合内容,这与数字媒体艺术所包含的美术修养和艺术风格恰恰是不谋而合,学习数字媒体艺术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较好的美术鉴赏能力和一定的美术设计能力,从而培育出从事平面设计、数字化园林景观设计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由此可见,两者之间联系是非常紧密的。
另一方面,数字媒体艺术又与平面设计交融、互相渗透。数字媒体是从视觉传达设计即平面设计中衍生出来的一个学科,它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平面设计,也发展和丰富了平面设计的内容,数字媒体艺术同时也为平面设计注入了新的特征。虽然互联网一开始不是为艺术创作而发明的技术,但随着它的发展逐渐演变为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工具。然而数字媒体艺术是科技发展的产物,是科学技术、现代媒体与艺术的结合体,它所呈现出的互动性、虚拟性、综合性、娱乐性和商业性等特征推动了平面设计的新发展。
3.1 互动性
互动性是数字媒体艺术独具的艺术特征,它表现为让观众参与进来,激发了我们的各个器官感受。让他们真正参与、享受和体会艺术,拉近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大众的距离。数字媒体也是技术家,把以往的一切艺术形式包括绘画、文学、设计等都纳入其中,所有的艺术形式都可以通过数字媒体艺术的方式得以体现。当然平面设计也不例外。互动性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主要特征之一,打破了多年来传统的设计模式,是设计中人性化的最佳体现。
3.2 虚拟性
数字媒体艺术在平面媒体设计中的又一表现特征为虚拟性。在平面设计中数字媒体艺术的虚拟性将改变传统的艺术品的设计方式,即不需要笔和纸等实体工具。传统的设计会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但是在数字媒体面前这些问题不再是问题,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设计,走近艺术,使设计者可以更加随心所欲地去设计,通过数字艺术的方式达到了传统平面设计所达不到的冲击力和效果,这正是其艺术特征的表现。
3.3 综合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综合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形式多样化,另一方面则是人的感官多重性。数字媒体艺术通过数字化处理可以把声音、图像、文字、动画、电影、视频等不同的艺术形式转化为统一的数字语言,艺术家可以随意选择两种以上艺术形式进行处理,使艺术设计不仅仅停留在视觉上,还可以享受听觉、触觉等感官器官带来的丰富世界。因此,数字媒体艺术的制作和传播过程就带有了综合性的特点。
3.4 娱乐性和商业性
数字媒体艺术的人人参与性质决定它具有娱乐性和商业性的特征,艺术从少数化走向平民化。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设计,像报纸杂志、网络上面的美图是最典型的例子。
由于在早期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还不太高,个人或团体对社会成员的宣传方式多是以张贴海报的形式进行,为了达到既可以传达设计师的目的,又可以尽可能吸引人们目光,还可以有效传达信息的功能,招贴设计则应运而生。招贴设计作为视觉传达的分支之一,其最主要的作用就是传达信息。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数字媒体艺术的平民化特征更加的明显,数字媒体作为平面设计新的载体和延展,对平面设计的各个设计项目种类也有深厚的影响。
笔者觉得广告不仅体现了宣传商品的作用,而且也符合了当前年轻人的时尚心理,进一步促进商品销售。带给受众一定的迷惑性和趣味性,达到宣传商品的目的。
总之,招贴的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而且还随着时代与科技、经济等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比如近年来出现的新媒体广告与新的营销方式。
总的来说,数字媒体艺术在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平面设计从诞生至现在,它所具有的经济功能和文化先导的双重属性始终没有变味。不论是设计潮流的变化还是应用技术的革新,乃至社会思潮的涌现,我们总能够从平面设计的过程中看到数字媒体的影子,它的出现也让平面设计焕然一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交融贯通,共同发展,必将为新媒体和新艺术形式在人类历史文化长廊中增添新的色彩,注入新的活力不断地推动艺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翟坤.数字媒体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3(7).
[2] 付海菊.设计学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建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2(12).
篇5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动画设计;影响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1-75-1
艺术的发展表现的就是时代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艺术作品中感受到时代的发展也能偶知道现代科技信息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和设计的发展关系就更加密切了。从动画的设计上,我们对此就有更为深刻的感受。设计的方向和思路是设计者根据时展的程度而不断变化的,要有好的动画设计,当然离不开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否则,就算有再好的设计想法,如果没有技术的支撑,也没办法创造出更好的动画。所以说,动画的设计联系了技术和艺术,通过更好的技术,我们能够展现更好的艺术。所以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的。一、动画设计在数字媒体艺术上的发展
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动画设计,也有了一定的技术改革和设计的发展。现在数字技术已经成了一个重要的数字科技手段。加上和传媒技术的相融,就成为了现在耳朵数字媒体艺术。在动画设计上,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有了动感,有了生命力,呈现的是一种艺术性的设计。在动画设计上加入数字媒体艺术,这是动画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数字媒体艺术也有了必要的意义。
二、数字媒体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
(一)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在传统设计上有了突破
传统的动画设计,我们用的手工绘画,整个设计的过程从绘画到转换设计,或者修改,都是非常复杂和困难的。现在有了数字媒体艺术,我们能够通过电脑科技来进行设计绘画,需要修改的设计相比起传统的手绘设计更加方便,效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在设计上我们也能够随意缩放,这样就会让设计得到更精细的效果。传统的动画设计更考究的是设计者的绘画技术,而数字媒体艺术更注重的是设计者的思想和设计方向,有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持,设计者有了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发挥空间。所以,数字媒体的出现突破了传统的设计技术,对于如今的动画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的表现形式多样化
因为媒体技术能够将声像等多种传达形式作出一个很好的结合,让我们告别了单一的图像、文本或者音频。作为艺术语言的表达形式,如今已经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迈进。现在的动画设计能够融入多种不同的元素,从而让动画更有艺术魅力在表现的形式上也不再单一。比如色彩设计上,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黑白的,而是色彩多样的,在一部动画上能够结合不同的场景配有不同的背景音乐等等。这就是数字媒体艺术为动画设计所带来的多样化发展,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更有感染力。对于传统的动画设计而言,感染力的突破就是一大发展,也只有数字媒体艺术才能够展现的效果。
(三)数字媒体艺术让动画设计有了动感的效果
因为数字媒体艺术和动画设计的相互结合使得动画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欢。有了数字媒体,设计者的设计就不再是空想,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能够让动画的设计和制作不断发展,效果也越来越突出。因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我们对动画效果的追求,曾经的二维动画已经逐渐失去市场,三维效果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更有动感的动画效果。以前我们所看到的动画人物,无论是形态还是表情方面,都是比较僵硬的,但是现在数字媒体艺术跟动画设计的结合之后,我们所看到的效果更加多样化,人物形态和表情更加丰富真实。另外我们还可以在一些电影上看到动画的插入。由此可见数字媒体艺术大大丰富了动画的设计,对于动画设计有着重大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更是数字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结合进步的表现,如今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使得动画设计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现在我们做看到的动画更加多样化,效果更加逼真,也更加贴近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动画现在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对于动画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和作用,有了数字媒体艺术的支撑,动画设计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在未来必定能以更高的水平走向世界的舞台。
参考文献:
[1]陈沿儒. 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分析[J].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11).
[2]石净波. 剪纸动画中数字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3.
[3]孟威.数字媒体艺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
[4]孟翔.数字媒体时代下中国电视动画发展之路研究[D].江南大学,2013.
[5]梁玉清. 动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与实施[J].计算机教育,2011,(18).
[6]马秋霞.从泡芙小姐看数字媒体对动画创作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3,(03).
[7]苏静,解晴,王宁.新媒体时代的高校动画专业项目教学改革[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09).
篇6
从媒体演变看数字媒体艺术
视觉艺术的表达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类为了自身的交流和发展,寻求相互沟通交流的媒介。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在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洞穴墙壁上了解到人类最早的视觉沟通媒体。19世纪,报纸迅速普及、大众传媒出现所带来的一切信息引起了人们无限的兴趣,使人们可以生活在一个更为广泛的空间中,这也标志着视觉传媒的新发展。数字媒体艺术是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萌芽的,当时主要用于计算机专家的创作实验,其目的也只是在于了解电脑的潜力。然而,到了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面向艺术工作者的专业软件的开发、专业艺术家同计算机专家之间联系的增强,以交互式为特点的数码艺术崭露头角。著名艺术家罗伯特・劳申伯和设计大师乔治・开普斯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数码图形与数码艺术。20世纪的最后20年,数码媒体艺术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今天,人们的生存与媒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和全方位,人们每时每刻都在接受数码技术创造的影像、图形、声响、数据等信息。现代的数码技术在艺术表现领域中开始形成自身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体现出更高的艺术价值,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开始进入到艺术的古老殿堂。美国《财富论坛》杂志预言:21世纪发展的三大方向将是Internet、电子商务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艺术在今天已无可阻挡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已势不可挡地充斥着影视、娱乐、游戏、军事、建筑、网络等各行各业,左右着社会的视觉语言。不管你拒绝与否,你都不可避免地与它接触,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人们观察事物的方式、获取知识的手段,以及人们的思维与观念。它改善和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影响到社会结构的调整,并有力推动了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
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具有悠久和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中原地区的文化艺术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如何在中原文化的艺术宝库中吸取精华,并利用数字媒体艺术这种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中原文化艺术发扬光大,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亟待解决的课题。
中原文化中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优势
市场优势。中原地区作为我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会成为电脑的最大消费市场。而利用电脑创造的艺术也将通过消费来体现其价值,尤其是在未来移动媒体时代,拥有着全国最大电脑用户数量的中原地区将是数字媒体艺术的最大消费市场,这为数码艺术的发展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仅以电脑游戏为例,早在2003年,网络游戏市场的规模为13.2亿元人民币;到2007年,这个数据达到了67亿元人民币。而中原地区发达的电脑网络,便捷的交通更会促进数字艺术在中原地区的传播与发展。
文化优势。中原民间美术是中原民俗文化的一种,是中原劳动人民在生产、发展中流传几千年的美术作品,它存在于劳动人民生活的衣、食、住、行之中。中原悠久的历史,积淀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凝聚了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传统的民俗文化和民间故事都可以成为数码艺术创作的基本题材,如传统的民俗皮影。皮影最迷人的地方就在于将一张原本平面、静止、毫无生气的图纸变成一个经由人们操控就能活动、表情达意的“人”。我们仔细观察演出的影偶时,会发现灵活的接合点是影偶必须具备的,只要有了灵活的接合点,经由人的操控,就可以使影偶行、走、坐、卧,这种皮影艺术难道我们不可以应用到动画设计中吗?朱仙镇木版年画极具观赏价值,被誉为中国的“国宝”。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与天津的杨柳青、苏州的桃花坞、山东的潍坊、四川的绵竹并称为全国著名年画,是由它独特的风格决定的。朱仙镇年画构图饱满,线条粗犷简练,造型古朴夸张,色彩新鲜艳丽。人物头大身子小,既有喜剧效果又觉得匀称舒适,我们完全可以借鉴,或者把造型方法与表现形式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这种手法对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特征。中原剪纸、河南木偶戏、水墨画和保存历史悠久的壁画等也是中原艺术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颗颗闪亮的明珠,这些艺术元素都可以灵活地应用于今天的数字媒体艺术之中,为中原文化艺术的发扬和传承作出巨大的贡献。
后发优势。中原地区人口众多,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这一领域,因而从事数字媒体方面的劳动力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在校的数码艺术专业方面的学生,也将是未来中原高素质艺术人才的可靠保证。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我国今年数字创意、游戏人才缺口达1.5万人,有专家预计未来3至5年内人才缺口将在60万人左右。
促进数字媒体艺术在中原文化基础上的发展
中原文化艺术是我们设计的源泉,展望过去,放眼未来,面对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优势,笔者认为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必须从下列几个方面展开:
坚持中原本土特色。中原文化源远流长,有着独特的魅力,每件艺术作品在其创作之前都有自己的特定借鉴,这就是传统。没有传统就不会有原创性,原创也正是和历史的衔接,从而才可能成为明天就要流传下去的新“传统”。中原传统文化伴随着世世代代的成长,这些几千年历史沉淀下来的瑰宝,我们怎能轻言放弃,而去盲从于表现一些陌生的国外题材呢?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数字媒体艺术想要异军突起,必须以自己的语言、方式去演绎自己的故事,并广为传播,使之发扬光大。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表现过程中,吸收中原文化,与中原艺术形态领域的相互补充、借鉴是数字媒体艺术发展的根本。中原民间美术品种极为丰富,既有供玩赏用的造型艺术,也有衣食住行中以实用为主的工艺品,又与民俗、宗教及其他民间文艺存在密切关系,尤其以朱仙镇木版年画、淮阳泥泥狗等闻名于世。结合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是不断充实数码媒体艺术设计的魅力和生命力所在。
从艺术手法上借鉴。中原文化艺术包含什么?包含儒道文化!这些文化随着具体的事物通过视觉表现出来,如国画、书法、易经、禅学、五行八卦等。中华文明的发展深深打上了中原文化艺术的烙印,经过历代画家、艺人、工匠、百姓的创作实践,积累了大量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到殷商时期的青铜;从战国时期的漆器、帛画到洛阳出土的汉代雕塑、画像石;从唐宋的绘画到明清的瓷器,以及中原民间广为流传的剪纸、木版年画、皮影、建筑纹饰、戏装、面具等,充分体现了或恢弘或灵动、或简约或精致、或工整或粗犷、或热烈或娟秀、或质朴或奢华等多种手法。无论是逸笔草草的国画笔墨,还是板刻敦厚的装饰图案;无论是造型夸张的民间剪纸,还是色彩强烈的木版年画,这一切无不为数码艺术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
俗话说“根深才能叶茂”。中原的诸多艺术门类都或多或少地体现着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豫剧表演中,一将、九兵就代表了千军万马的部队,骑马用挥挥马鞭的动作来表示,划船就用划桨的动作呈现,使观众一目了然。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采用了剪影形象,忽略细部,只刻画大的动态和影像。东汉青铜器《马踏飞燕》的造型是:马在飞,燕子也在飞,时空停止,接下来的动姿留给观者去想象,中原传统艺术中空白、虚形的表现方式不自觉地体现在许多现代设计师的作品当中。所以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中应多借鉴这种虚实、灵动的艺术手法。
从图像元素上借鉴。中原文化艺术在经过漫长的历史凝练后,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图形和纹饰,它们包括人物、植物、动物、景物、图腾、几何符号等形式在内的图像,这些乡土味浓郁的图像元素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张道一先生指出的“民间艺术是一种本元文化”。如果将这些富有民族特征的元素有机地组合到现代设计中,无疑会给单调枯燥的现代设计风格带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荷兰画家、图形大师埃舍尔的一些作品与秦汉瓦当的《三雁纹》、清代的《四喜人纹》、《一团和气图》如出一辙,利用形与形不同轮廓之间的关系,构成一个新的形,彼此的共用线相互依存,互生互长,图地互换。申奥标志是大家众所周知的图形标志设计,它看上去有点像五角星,让人联想到中国的国旗及国旗上的五星;它又像是一个悠然自得的太极拳师,太极拳发源于中原,它代表着中原的传统文化与思想,整套动作都在“画环”,讲究天人合一,外柔内刚,富含哲理,有“四两拨千斤”之功;也可以把它看做是民间游戏“绷手线”中的彩色丝线构成的巧妙形态,“绷手线”也是中原传统的民间游戏,蕴含着合作和周而复始、不断变化、无止境的趣味,充分体现了中原民俗、民情与“合”为贵的中国传统思想。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贯穿着一个传统艺术风格与现代数码艺术创作风格相融合的主题,最终使用韩美林先生手绘的笔墨表现风格来升华陈绍华先生的数码图形创作,为我们解决用传统艺术精髓来丰富数码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
在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过程中,首先应当切合设计主题,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传统图形来表达某种意趣、情感和思想;或是把传统图形的某些元素进行变化、重组和创新,使其既有传统图形的形似和神韵,又融入现代设计的一些构成形式、表现手法和版式技巧以及现代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将中原传统图形用现代意识和技法加以演绎,赋予传统图形以新的风尚、内涵和新的视觉感染力,进而体现中华民族的气质、精神和理念。
提高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格调。在艺术世界中,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对于格调都是极为关注的。格调的基本意义是指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作者本人的品格、气质、专业水平和艺术修养等方面的综合因素。
中原地处平原,地理位置处于中部,自古多为政治文化中心,中原人讲气派追求艺术层次,其格调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作者的人品、气质、道德和修养,因而从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标志着作者和作品的身价。有时候把格调作为评鉴数字媒体艺术作品的重要标准之一,不仅是对中原人文传统精神的继承与回归,同时也丰富了数码艺术的精神内涵,更强化了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艺术特征。
结语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中原经济的腾飞,现代数字媒体艺术设计已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中原民间美术是我们设计的根本,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图形元素和符号运用到数字艺术设计中,是对中原传统文化很好的继承和发扬。掌握民间美术在数码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规律,进行设计实践,通过设计作品将中原艺术的精髓发扬光大。作为设计者首先应立足于自己的本民族、本地方的文化进行中原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开发,立足于中原民间美术的理论实践展开研究,与现代设计相结合,才能创作出既现代又不失文化内涵的设计作品。
数字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为丰富中原文化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中原文化艺术在新的平台上既有巨大的创作源泉基础,又有巨大的市场消费空间和大量潜在的人力资源。我们应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将中原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用现代数字艺术形态表现,具有传统神韵而又不拘于陈旧的格式,追求设计的新意而又不忽略传统文化风格的体现,使中原文化艺术更富于韵味,使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作品既体现传统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这才是我们应不断努力和追求的。
篇7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技艺融合 数字媒体技艺 理论基础 意义
1.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由电化教育发展而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研究技术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获得蓬勃的生命力,进而应用到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使艺术设计从传统的工艺层面上升到数字层面,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虽然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但近年来,应用领域逐渐出现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两专业有所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媒体产业经济、服务于社会。
2.数字媒体技艺融合新概念的衍生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在学术界已有相关界定,虽然各学者的见解多少有出入,但基本内涵不变。随着技术和艺术融合趋势的加强,数字媒体领域衍生出了技艺融合新概念――“数字媒体技艺”,以下我就对这些概念加以探讨。
2.1数字媒体技术概念
数字媒体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传播的可交互的技术。它主要研究与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3],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和通信技术、数字化艺术、数码音响、媒体交互、动画、数字视频音频处理等多项技术与创作环节[7]。用于虚拟现实的三维显示技术,AE/Premiere/大洋等音视频编辑处理技术,磁、光、半导体等媒体存储技术、Flash/PhotoShop等图像,动画创意技术,等等,都是目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技术。
2.2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和设计,提升媒体材料成品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并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是视觉艺术与设计学、数字媒体的技术体系和数字媒体文化与传播相互交叉的学科[4]。
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动漫游戏设计等领域,它是基于网络和新媒体的艺术,也是基于数字内容的设计艺术。
2.3数字媒体技艺的概念
数字媒体技艺是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艺术设计和包装,提升媒体材料的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创造性价值,并使之广泛传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数字媒体形式。数字媒体技艺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了数字化时代视觉化和人文化需求,是技艺融合的必然产物。
数字媒体技艺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从实际问题出发,用技术服务于艺术创作。数字媒体技艺专业的人才需要能较好地协调“硬实力”(软件技术)和“软实力”(艺术修养),在技术和艺术的平衡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技术表现艺术,用设计表现思想[6]。
3.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门亟待发展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技艺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显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3.1心理学
数字媒体技艺需要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人的需要进行分析,对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数字媒体技艺专业也培养一部分人才从事教育类工作,学习教育心理学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和教学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3.2传播学
数字媒体系统遵循着信息论的通讯模式,它由计算机和网络构成,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4]。根据传播范围和规模的大小,数字媒体传播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自我传播(浏览WWW、使用搜索引擎)、人际传播(QQ、MSN、E-Mail)、群体传播(BBS、论坛、FTP、虚拟社区实时讨论等)及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媒体的网络传播模式[4]应用最为广泛,如图1所示:
“新媒体”的概念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新媒体”的“新”主要就体现在它的传播渠道、业务,以及传播方式上[1]。它基于基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网三个物理平台,业务形式多样,传播方式以优质高效的技术性传播为主。数字媒体技艺的最终成果必然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它的产业价值,因此需要传播学理论的支撑。
3.3艺术学
数字媒体技艺是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必然需要艺术学理论基础。以艺术为技术服务的特点也决定了艺术的重要性[7]。数字媒体技艺需要掌握的艺术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3.3.1视觉艺术
数字媒体技艺与图像、视频密切相关,而人是通过视觉来对图像、视频等作出反应和评价的,因此视觉艺术理论必须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之一。视觉艺术主要包括人对线条、色彩、光线、空间的感知。
色彩能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对比效果,使一幅黯淡的图像变得明亮绚丽并充满活力[2],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色彩的来源、色调、亮度和饱和度、色调和色相、明度,色彩的混合和互补理论,等等。线条、光线和空间布局理论对于数字构图有重大意义,如了解光线理论可以充分利用逆光和背光原理拍摄出理想的照片,不同的线条和构图对于突出主体和主题很关键。
3.3.2计算机图形理论
图形是传递信息的最主要媒体之一,其表达信息既直观又丰富。计算机图形学(CG)是应用广泛的新兴学科,它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能够表达的图形越来越丰富,同时促进了计算机动画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手法,而且使传统动画进入计算机,产生传统动画不能比拟的视觉效果[2]。计算机图形理论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软件标准、图形绘制理论、材质理论、计算机动画原理等。
3.3.3艺术设计理论
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好的数字艺术作品必然深刻体现这两点的融合[9]。数字媒体设计的核心理念是用创意整合技术,用技术服务于艺术,要加大实践类课程,采用作品考核的形式,必然需要艺术设计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三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5],艺术设计最关键的就在于“创新”设计。艺术设计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空间环境设计等,我们应区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纯艺术和实用技术,切实把握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做出完美的数字媒体产品。
3.4包装与广告学
数字媒体产品要实现其价值必然要走向市场,这就需要进行宣传和包装。近年来,商业领域越来越流行广告宣传,人们时常听到的或看到的在关键时刻就会影响到消费的选择,数字媒体产品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宣传和包装成功与否关系到最终价值能否实现,因此包装和广告学理论应该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
4.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意义
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数字媒体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字媒体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符合时展需要。
4.1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1],数字媒体方面人才紧缺,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达不到标准,尤其是具有创造力的能将技术和艺术完美融合的人才更是稀少。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数字媒体教育的现状抓起,数字媒体技艺专业正是培养技艺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对口专业,一定会为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2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人多岗位少、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数字媒体方向培养的人才多是单方向的,不是偏技术就是偏艺术,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无法胜任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新世纪的数字媒体人才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学习。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符合个人发展需要。
4.3专业发展的必然
数字媒体专业是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教育技术相比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在广告、影视动画等方面有更高的造诣。各领域理论发展的完备和成熟为新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单独发展已经走向成熟,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形成一个融合两者的新兴专业。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必然。
5.展望
数字媒体专业的长足发展有待注入新的生命力,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迫在眉睫。期望数字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努力,让数字媒体在新专业的扶持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数字媒体设计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刘惠芬.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文俊.数字媒体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4]曹育红,董武绍,朱姝,周吉峰.数字媒体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潘瑞芳,叶福军,钱归平.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究[J].新闻界,2009,3:36-41.
[6]贾振.适应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理念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9,158-159.
篇8
[关键词] 数字媒体技术 水墨动画 艺术审美
从美国华尔特·迪斯奈拍摄动画片以来,动画在电影艺术中以其独有的表现力受到观众的欢迎。而中国动画艺术从起步开始就比较注重民族特性,在学习前进过程中,努力形成了中国动画独有的风格——水墨动画。“水墨动画是中国所独创的一个动画片品种。水墨动画技术正是将中国水墨画的技法运用于动画片的人物造型和环境空间造型,突破世界各国动画片通常采用的线条结构方法,借重墨色的浓淡虚实表现对象,讲究笔墨情趣,追求意境气韵。”[1]它将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技法引入到动画的制作中,那种虚实的意境和灵动的画面使得中国水墨动画艺术相较于西方动画艺术,在艺术风格上有了突破性的创新。
近年来,一些影视动画作品虽然多多少少有些水墨动画的影子,但不可否认在数字媒体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传统水墨动画艺术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3D动画技术是计算机图形学与动画技术相互交叉结合的一种新的技术,它借助于三维计算机图形学,通过建模、场景布置、绘制,将其所要表现的更贴近、符合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2]数字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使三维动画技术渐渐成为现代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技能。如何使中国动画在数字媒体技术盛行的现今,走出一条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动画发展新路,是现在业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讨论的话题,而广告片《品牌的力量》和学院派动画作品《夏》等一批影片的出现,体现出数字媒体技术与中国水墨动画艺术的完美融合,为传统水墨动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
一、传统的水墨动画
传统水墨动画主要以二维动画为主,在动画艺术表现上,传统水墨动画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绘画的特长,以线条构图为主,大笔触的浓淡墨块造型,间以线条结构,构造成水墨淋漓、笔酣墨畅的效果,加上中国传统绘画本身就重在写意,艺术审美显出气韵合一的超然,在影片中寥寥几笔便能将画面内容表现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传统水墨画的技法融入到动画创作过程中,一笔一划间,审美心理的空灵与动画表现的灵动相融合,共同构筑了中国水墨动画独特的审美意境。
传统水墨动画是在中国传统水墨绘画基础上发展而来,这使得中国传统水墨动画自诞生伊始,就透出独特的民族风格。如《小燕子》多采用彩墨花鸟画的画法,笔墨简单但意境无穷,《小蝌蚪找妈妈》则是结合了近代画家齐白石的绘画风格绘制而成,笔法洒脱,意蕴深远。其跳脱一般动画片创作的窠臼,充分发挥水墨画的特点,不仅在艺术风格上独树一帜,而且以抽象唯美的表现形式,将故事所包涵的内在意义表达得恰到好处。影片中背景一张白纸,一些小黑点尾巴上曲上几曲,以示游动,不加多余的笔触,不用过分的特效,仅仅通过小蝌蚪游动的速度、动态,便使人感到其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惬意。这就是中国水墨画的魅力,也体现出中国水墨动画的审美特性。
传统水墨动画中一块石、几根水草、一条鲶鱼躺着,便显出这是水底;一朵莲花、几叶浮萍,便又显出一片迤逦的水面风光。这种极为简略的表现方式,正是中国水墨画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水墨动画最显著的优点。画面上形象简单,却极富意蕴,随处可见的留白,重意而轻形,这一切营造了一个艺术的“场”,使得观众沉浸于这种“场”的效应中,并产生出无限的遐想。
然而事物总是辩证的,传统水墨动画的种种优点也暗隐着其不可摆脱的缺憾。传统水墨动画总是想通过“意”来超脱出二维平面的限制,但有时候人们对“意”的领会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存在导致了只能意会的多维“意境”难以实现,这就使得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的艺术理想难以被人们所接受,人们在艺术欣赏时的心理期望也因难以在作品中找到寄托而为之叹息。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水墨动画艺术中的应用
1. 数字媒体技术中模型的骨骼作用以及材质表现
在数字媒体技术中,三维建模技术作为最为常见的技术表现手段被广泛应用。作者所要表达的事物常常通过建模的方式重现,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结合的过程中,三维模型更多是作为一种骨骼,来承载水墨动画的“韵”。
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的结合应用中,对模型的要求相对以往有所不同。以往的三维模型追求的是接近自然,贴合人们日常生活的形象,包括毛发、表皮质地以及内部机理等等。而在水墨动画中,主要是表现事物内在的气韵,是表达一种神韵。所以,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的结合应用中,模型可以较为粗简,材质表现也不必过于苛求与现实相同,但在其神韵与意境的表现要求上,则要远远超过现实的表达,达到一种形与意的高度融合。
2. 动画中的动作细节设计
三维动画的动作设计,不可能如同传统水墨动画那般自然飘逸,所以如何将传统水墨动画中的那种飘逸的美感通过数字媒体技术来表现?这是一个技术的核心点。很多作品都在这一方面做了多方面的尝试,但结果无非是两条路线:
一是通过动作本身的设计进行细化,尽量采用简单运动,多通过镜头的运动和构图来弥补。如:水墨动画《夏》中女诗人的动作设计,就是采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尽量是通过镜头的复杂运动,以弥补人物相对简单的动作,从而在保留三维动画的独特真实的同时,显出女诗人夏日倚石闲读的优雅诗意。
二是通过材质的模拟,辅助三维动作的设计,达到作者所想的目的。如在《品牌的力量》中,先是实拍一段实景的水墨素材,真实反映水墨的动态效果,然后进行alpha通道的处理,得到原始水墨材质的素材,并将其合成到已经由3Dmax完成的“鱼”的三维动画上,实际模拟出水墨画般的鱼,从而达到预计效果。
相比较而言,第二种做法比第一种做法在形式表现方面要好些,原汁原味的模拟还原,似乎更能保留“墨”本身的韵味,也更能体现水墨动画飘逸灵动之美,但在整体韵味的表现上,二者都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3. 整体“韵”的表现
在将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技术结合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整体“韵”的把握。这种韵是神韵,是作品的灵魂,是中国传统绘画一直追求的境界。在将这两种技术相结合的时候,整体韵的把握成为一个技术要点和难点。
在如何表现整体“韵”这个问题上,中国传统水墨动画做了很好的范例,如《小蝌蚪找妈妈》,作为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其意义不仅是在工艺上突破了动画片历来以单线平涂描绘形体结构的框框,更重要的是将我国传统写意画中所讲究的“笔意墨趣”,很好的体现了出来。
而在数字媒体技术条件下如何继承传统水墨动画中的这种“笔意墨趣”,则是现代动画人需要深层思考的问题。如在进行场景建模时,注意留白;在使用贴图制作时,注意色调的变化,和各种笔触(点、线、擦、染)在图片节奏感上的把握;以及最后渲染时,光线的控制等,都是表现调整动画中整体“韵”的方式。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实践中进行技术革新。
三、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中的具体结合
从商业广告片《品牌的力量》我们可以看到,传统水墨动画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的结合已经渐渐变得融洽。
在建模阶段,设计者很好地把握了广告中每个事物的神韵,从金鱼、飞龙、山水到中国功夫的体现,从中国古韵名景、经典古建筑到中国现代化发展的表达,设计者能简则简,不去刻意苛求其表面细节,而去整体的把握它们,并进行整体气韵的展现。在材质的选择上,设计者做出了值得学习借鉴的大胆尝试,他们并不是使用传统的平面图片制作机理来模拟材质,而是通过实拍,记录墨本身在水里的状态,然后将其导入计算机,去模拟水墨的机理。虽然拍摄过程繁杂,但效果极好,这也为以后水墨动画制作中,材质模仿选择打开了一个新思路。在最后合成方面,设计者选择分层处理,三维空间的层叠打破传统水墨动画平面的局限。总的来说,《品牌的力量》在水墨动画艺术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方面为以后动画工作者提供了实践经验。
《夏》作为学院派的动画作品,是一部数字媒体技术与水墨动画艺术相结合的学院派代表作,很大意义上是一种试验尝试。这部作品在对“笔意墨趣”的意境表现上做的很到位,荷花、水塘、金鱼与慵懒的女诗人,都似古画中那种飘渺的意境。整部作品虽然在材质表现上并不像《品牌的力量》那样有突破性的创新,但在体现中国古典艺术中“神似”和“写意”方面,做出了进一步探索的可能。
总的来说,传统水墨动画与三维水墨动画在艺术表现和艺术审美上虽有差异,却并非是水火不容。传统水墨动画要发展进步,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三维动画也要脱离形式主义的窠臼,两者的交汇融合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将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水墨动画艺术相结合为未来中国水墨动画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方向。但万物都有两面性,“中国民族动画的发展,不能仅靠电脑和3D,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动画电影最终的成功,取决于人们赋予动画的情感和创造力。”[3]利用好的一面,减少坏的影响,尤其是在数字媒体技术与传统水墨动画艺术相结合时,更应注意艺术独特性的保留,不宜过分依赖数字媒体技术的技术性。只有真正做到具有民族特性的动画,最终才能走出一条持续发展的动画艺术之路。
基金来源:
2012年度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课题立项(项目批准号:2012YYB057)
参考文献
[1] 文化部电影局电影通讯编辑室 中国电影出版社本国电影编辑室合编,《创作研究美术电影》,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版,第68页
[2] 张俊著,《美术·设计与电脑》,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37页
[3] 《三代中国动画电影人送别“水墨动画之父”特伟》新华网2010年2月10日讯
篇9
前言
伴随社会经济不断提升、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展示设计在经济、社会、文化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统的展示设计主要是利用图片、静态实物等来进行作品的设计,难以引起大众的关注、喜爱。但是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展示设计中,可以使展示设计的整体效果得到提升,进而使展示设计、展示行业得到持续的发展,使展示设计的经济效益得到提升。
展示设计艺术中数字媒体艺术的有效运用
近几年,大量运用数字媒体艺术使传统的展示设计实现了现代化的发展,使传统的展示设计模式得到不断的改进。且将展示设计中的物质转变成非物质、静态设计转换为动态设计、真实的场景逐渐转变成虚拟的场景,且单向传达也转便成双向的交互,增强了展示设计的整体效果。比如: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可以使产品、道具实现动态化;利用三维虚拟的空间技术可以使一辆轿车得到360度的展示,且可以让汽车的全部拆卸、拼装过程得以展现,还可以让观展人员更加了解汽车设计的创意及其设计的具体思路。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展示设计中,不但可以提高展示效率,而且还给成功展览注入娱乐性的特征,将娱乐、教育、知识、信息等有机结合,使枯燥、乏味的内容转变为活泼、生动、有趣的内容。
在展示设计中不断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可以使展示设计中传播空间的设计思维得到有效改良、使传统的空间设计得以重塑,从而形成独特的设计空间。在整个展示设计流程中,影响展示效果的主要因素是空间设计中的合理性,展示设计中所有的设计都会根据实物空间的具体创设、分割、压缩来进行设计,但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运用,展示设计的相关人员逐渐将4D数字技术应用在具体的展示设计中,进而呈现出思维空间的具体形成、发展过程,在该空间中通过多媒体技术中的声、光、电技术,立体声、动感座椅等元素,可以塑造出氛围不同的空间,进而使观展人员体会到展示设计的实际意义。
整个设计领域中具有较高应用性的设计是二维展示设计,且将数字媒体艺术大量运用在展示设计中,使传统的静态二维展示形式发生了转变,并且使静态的表现形式转变成了动态。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初期运用中,有人曾尝试着将喷绘、电脑刻绘等技术运用在二维展示的设计中,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现影艺术、数字影像使二维展示的表现呈现出多样化,为二维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中,人们将数字媒体艺术运用在《清明上河图》的展示中,使我国宋代的百姓生活、情境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观众从中得到更多的感触。且在此次的展示设计中,人们将我国传统的绘画艺术、三维动画及现代的投影技术都运用在展示设计中,使传统的艺术与现代技术实现有机结合,进而使传统艺术焕发出新色彩。
分析数字媒体艺术影响下展示设计的发展前景
在展示设计中大量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是展示设计得以不断发展的前提,数字媒体艺术的娱乐性、互动性、综合性、虚拟性,能够给展示设计提供新的设计方式、设计思维。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以人为本的思想融入到了展示设计中,使展示设计的思想得到了创新。且因为受到网络技术影响,展示设计中出现了一种新艺术形式,即网络展示,为展示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展示设计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可以有效促进展示设计的发展。
数字媒体技术的有效运用使展示设计实现了静态和动态、实体和虚拟的互转,以往的展示设计所传达的信息往往只是视觉上的感受,很容易使观展人员出现厌烦的心理。但是伴随数字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展示设计能够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进行,让观展人员更直观的对产品进行了解,且可以让观展人员在观看的过程中主动选择自己需要的信息,留下比较深刻的观感。另外,展示设计在数字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可以向着虚拟的展示发展,利用先进的、科学的网络技术使展示设计突破地域的限制;且可以利用数字媒体艺术来充分压缩、有效处理展示设计的相关信息,构建出新的、科学合理的虚拟展示设计空间,进行多样性的、个性化的展示。且虚拟展示还可以使观展人员与展览的产品、环境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参观的主题,进而为观展人员提供更便捷的参观方式。
篇10
中图分类号:J6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3-0310-01
摘要: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数字艺术以新的艺术形式冲击和改变着人们以往的生活及审美方式。打破了传统艺术的时间、空间观,让人们沉浸在新的审美体验中。
关键词:数字艺术;审美;挑战;优越性
谈到审美,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美。以制造和使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社会生产实践是美感的根源及其发生的基础。[1]人们的生产活动,不断创造和丰富着美的对象,也改变了人们的审美心理。
数字艺术作为社会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一种区别于传统艺术的新的艺术形式。我们要运用新的审美视角认识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对我们传统审美的冲击和改变。
一、数字艺术审美中的直觉观赏性
人们对艺术作品的审美是直观、全面综合的感受。审美中的美是一种整体感性形象。人们要感受艺术作品的美,就要从声、色、光、形、感等整体形象出发,而人们直觉上的审美就是对这一整体把握的第一步。
“审美享受的主要特点是它的直接性。”―――普列汉洛夫[2]
直觉是审美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审美现象。直觉是初次接触某一艺术作品时,在不经过任何复杂思考、分析、比较、判断等活动直接作出的反应,这主要依靠审美者个人的审美经验,生活习惯、知识、眼界、兴趣爱好等。
传统艺术作品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的对作品进行审美活动。而数字艺术中以声、光、色、形、感等直观形式表现在人们面前,激发人们直觉上的的情感体验。人可以凭靠直觉对作品进行审美。
1.参与性。
传统的设计是设计者先表现出个人观点,再由审美者凭借一定的认知对对象进行审美,这样创作和审美有一个先后的顺序,整个的审美活动缺乏互动。而数字艺术,使设计与审美产生了完美的互动,让审美者在设计者的框架中自己创造自己的世界进行审美。审美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
数字艺术作品创作出来并不会事先规定其结果,它需要审美者根据自己的意识和想法在创作者的作品框架中完成创作者没有局限完成作品的过程,但是审美者却在参与中体现出自己的审美情感。
数字艺术的这种参与性不只是视觉上的还有听觉、触觉、甚至是嗅觉上的感官体验。这些体验都可以依靠参与者的直觉来实现。
2.动态性。
传统艺术作品作为物质形式存在,通常是表现在客观存在的纸、画布、石壁等物质载体上,这种以客观存在物为载体的欣赏方式是静止的。
数字艺术摆脱了传统艺术载体为“物质”的局限性。载体的转变使审美者已经不是在物质上、静止的模式下欣赏,而是让欣赏者参与到欣赏的整个过程。改变了传统艺术在物质载体上已完成的状态,是在完成审美过程中通过交互工具不断形成的,动态的形式更容易让人产生兴趣、留下印象,缩短了在审美过程中审美者与审美对象的距离。
在这种动态与参与的环境下,审美者可以抛开自己的审美经验,让自己的直觉去完成审美活动。
二、数字艺术审美中的意境性
在审美活动中,只有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产生共鸣时,才会引起相应的情感,才能出现“审美共振”的现象。数字艺术让人置身于审美对象的环境中(多为虚拟的环境),让审美对象自己在虚拟的意境中完成审美。
不少数字艺术作品,为了使审美对象有身临其境之感,设计者尽量提高场景的生动性,通过模拟真实的场景、音效、光电、运动等,模拟出比现实世界更为强烈的真实感和冲击感,给人带来全新体验。让审美对象在这个克隆的虚拟世界中感受到真实强烈的意境。
除了让作品场景逼真和增添相应的动态特征外,还要加入一些偶发事件,增加审美过程中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当我们进入一个数字虚拟的场景时,仿真的场景、突发的状况,不禁让人心弦紧绷,引起人的注意和遐想。这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和视觉感染力的作品,是传统艺术中不能实现的。
三、数字艺术审美中的个体自由性
审美是一个个体行为。自己的审美感受会受到别人的影响,但不会被别人的感受代替。只有在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产生共性时,才能有效地完成审美。数字艺术审美思维的独创性和审美主体参与性以及审美的可逆性,可以让审美主体自由选择审美角度,改变或者重复之前的审美活动。
数字艺术的审美思维具有独创性。传统艺术将设计者的内在想法转变为外在设计作品的过程中,带有强烈的主观感受,设计者自身的想法起主导作用,并将这一主观感受强加于审美者。但是由于审美者的文化背景、艺术修养、生活阅历等与设计者不同,对同一作品的审美角度也有所差别。数字艺术作品把审美活动中文化背景和艺术修养的影响降到最低,改变了传统艺术主要依靠设计者独创思维的方式,不同的人都可以直接参与到作品中,让审美者自己的思维与设计者的相结合,共同完成数字艺术作品,让欣赏者通过自身的参与对数字艺术作品进行审美。
四、数字艺术审美中的二重性
审美活动既是有目的的也是无目的的,是无目的的目的性[3]。审美中的目的性与别的目的性不一样,这种目的性似有似无。对艺术作品进行审美不是有目的的接受到某种教育,而是为了得到精神上愉悦的享受。
数字艺术的目的性是让接受者感受氛围,产生审美体验,但是并没有给审美者一个固定的模式,局限审美效果。而是给足够的空间,让接受者自己去创建不同的条件,通过不同的方法达到最后的审美体验。正好与审美活动的有目的性和无目的性相吻合。
五、数字艺术审美中的可逆性
在现实生活中,时间是不可逆的,也是不能逆的。时间一旦流逝,就再也回不来。但是,数字艺术使时间不可逆的观点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在数字艺术中时间是可逆的,在虚拟的环境中,随时读取保存的任何时间段的资料,在现在的时间展现过去时间的信息。还可以随意切换或返回到某一时间段发生的场景中,让在这一时间段的事情重新发生甚至改变。让之前这一时间的审美体验完全消失,重新在这个时间和虚拟场景中产生新的审美体验。审美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思维,不断地重复操作,直到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六、结语
随着数字艺术形成的独特的视觉表现语言,给人们带来动态的全新审美体验,在审美过程中是交互的,审美体验是可逆的,这些都是审美中的优越性。当人们在这种优越性中体验过度,会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善恶是非、伦理道德观念产生淡漠或麻木,甚至会令人对现实产生厌倦。在对数字艺术进行审美的过程中我们要避免不足,把握大局,权衡利弊,减少负面影响,让数字艺术的审美优越性更具魅力。
参考文献:
[1]蒋国忠,审美艺术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32页37页。
[2]《普列汉洛夫哲学著作选集》。
[3]金丹元,艺术感悟与审美反思[M],学林出本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