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6: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提高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素质教育教师提高自身素质
在当今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的世界态势中,国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间经济和科技实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已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何提升我国的综合实力?答案就是科教兴国战略。现在学校里学习的这一代青少年,进入社会之后,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将传递到他们手中。因此,他们的责任重大。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教师的教书育人和自身素质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学教师的肩上同样承载着不同寻常的使命。
自从1999年国家准备实施素质教育以来,中国的教育事业走上了新的改革之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么?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先相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就是教育一代新人――高素质的人才,这种人才,不只是局限于知识方面,而是更加侧重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同样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无论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教育内容、方法的运用和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水平。教师不愿或者不会做的事,很难让学生学会做;教师不具备的素质,很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出来。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良好素质的获得首先取决于具有良好素质的教师的引导和示范。
我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由封闭走向开放,从高度集中向灵活务实转化。在此过程中,必然要引起原有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分化和重构。由于心理、认识和情感的原因,分化和重构的结果往往会发生与原有定势相异的某些逆向型倾斜,产生“主体性”迷失现象。因此,近年来,对教师素质的质疑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一部分教师中出现了追求物质化、功利化、世俗化、庸俗化,以及责任心淡化、公德心消减和个人行为失范等不良现象。一些老师对待工作态度马马虎虎,浑浑噩噩地过日子,觉得有编制就行了,一点进取心和学习的意识都没有。还有一些老师对待自己的事情很积极,对待学生的事情却不闻不问。近年来的“范跑跑”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也折射出老师素质下降这一问题。因此,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内在的客观要求,又是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
那么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
一、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如果教师自身心理素质不健全,人格有偏移,就会给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教师要以身作则,以正确的三观去影响学生,使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亲其师,信其道。”此语道出了师生之间的一种微妙关系,那就是情感教育,也就是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对于学生的影响。只有人格、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学生。教师要真正为人师表。在加强师德建设中,重视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在教师中树立“平等尊重、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观念。我们要宣传校内外优秀教师事迹,以先进优秀教师的实例为榜样,坚持正面教育与加强管理相结合。加强师德建设,必须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执教。要转变教育思想,提倡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的思想,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二、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教师要由教学的主导者变成教学的指导者,由课程的指导者变成课程的开发者,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孩子的自主创新能力。破除“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摆脱书呆子的称号,真正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作为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的教师,不仅要具备现代教学理念,而且要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开放式、研究式的教学新模式,开展合作性教学,启发性教学,自主性教学,将教师的研究性教学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激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知识构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达到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的目的。
三、更新知识结构
过去课程理论强调知识是第一位的,强调完整的学科体系,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更新自己的知识观,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要教给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首先,教师要掌握的理论知识,用正确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学生学习的正确方向。其次,教师还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使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的精湛。最后,教师还应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科学知识,有一定的教学法、语言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修养,并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地训练,不断地发展。
四、提高个人能力
教师能力结构中包括教师的言语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机智等内容。
1.言语表达能力
言语表达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的主要表现方面。每个教师都应该自觉地注重自己的言语能力的训练,在语言的表达上力求准确通俗,深入浅出,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不能不分重点,语无伦次。同时教师要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帮助语言表达。最后,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
2.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所面临的对象是构成为一个集体的班级,这就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组织管理是教育过程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它是使教育影响发生作用的组织保证。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良好班集体的组织建设上。教师要做好计划和安排,确定班集体共同的目标,同时要维持良好的秩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舆论环境,树立良好的班风。同时要组建优秀的班集体领导核心。
3.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教师不可忽视自己性情的陶冶,要学会遇事能够镇静、安详,善于控制自己的感情;要能轻松而准确地判断情况,谨慎而迅速地做出反应,满腔热情地进行工作。
4.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师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创新能力的高低。因此,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大胆创新,大胆探索,不断丰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掌握学科知识和常规教学方法、手段的基础上,不断更新与学科有关的学科知识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篇2
关键词: 高校体育专业武术心理素质培养
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然而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将重点放在对学生身体素质、技术和武术规格的培养上,而忽略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因而在出现问题时不能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作出科学、全面的判断,只是片面强调外在动作的准确性、能力和规格,而没有考虑学生内在的心理因素的影响,没有形成内外兼顾、标本兼治的科学教学方法,致使部分学生因为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解决而耽误正常的学习,甚至对武术学习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在专业武术教学中,充分结合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1.武术在高校体育专业中的特殊性是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较一般学生在武术学习中有其特殊性,因此心理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武术项目本身对学生的协调性、柔韧性和爆发性要求极高,而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是从普通高中上来的,一方面,学生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年龄相对偏大,身体的柔韧性差,缺乏武术应有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这一时期的学生自尊心较强,但又不十分成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难以掌握的动作时,容易出现反感、急躁的现象,甚至有打退堂鼓的现象发生;其次,体育专业学生的武术训练有别于一般人群的身体锻炼。一般人群的武术锻炼是自主的,不用付出巨大精力,长期坚持可使锻炼者体魄强健,培养锻炼者美好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增强他们自信、坚韧不拔的精神,促进自我效能感的提高,因而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体育专业学生的武术行为却是一种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在时间、内容、活动方式上都无法由自己决定,在负荷的量及强度上远远超出了一般性的身体活动,学生面对长时间的练习,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容易造成身心的疲惫,从而引起心理和躯体的不适;最后,在实际的武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不能正确及时认识到以上两点,缺少对学生的心理方面必要的教育与沟通,使得一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认识武术和做好学好武术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便很难有必胜的信心。
2.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途径与方法
2.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武术的认识。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强调学生同自己的过去成绩进行比较,注重个人的努力程度,只要全力以赴并有所进步就是自己一段时间的成功。实践表明,这个方法淡化了个人能力的重要性,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使学生更相信努力是进步的原因,因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武术的内在兴趣,并同时激励了学生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时能够坚持不懈、努力学习。
2.2及时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将提供心理帮助和治疗作为教学的必要环节。
教师要认识到心理问题是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及时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对心理异常的学生早期发现,并及时提供帮助和治疗,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尤其对于一些专业条件不太好的、有自卑感的学生,要让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防止消极情绪的产生,让他们立志定向,把目标和憧憬作为他们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这些学生常常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受到各种批评,造成心理上的扭曲。对于这些学生,教师要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症结所在,要热情帮助,防止过激的批评,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帮助他们树立学习自信心,找准学习方法,突破失败心理的障碍,提高学习效果,克服自卑感。这样他们在心理上就会感到老师是关心他们,而不是歧视他们,使之心理上得到一种平衡。
2.3培养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格。
意志力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是高级而复杂的心理现象。意志力主要是在与后天的生活实践和教育过程中逐渐锻炼而形成的。高校体育专业的部分学生正是由于缺乏坚韧的意志力,才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要学会如何引导学生,时时刻刻灌输“能吃苦”的精神思想,有意识地进行意志坚韧性的培养,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对待武术训练时的各种困难,使之能够进行正确的心理克服。意志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的自身努力共同作用。
2.4适时引导学生排除困难,使之在战胜困难中获得信心与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渴望拥有绚丽多彩的人生是人们面对并战胜困难的动力,但屡战屡败将会使人们的信念产生动摇,所以,对于成长期的学生,教师应让他们多体会成功的喜悦感觉,从而激发其战胜困难的兴趣。对于学生经常碰到的问题,教师应帮助学生及时寻找原因,并采取适当的调整办法。
3.心理素质培养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运用的重要性
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力量的重要形式。武术教学并非只是一种单纯的身体训练,更是一种心理训练、感觉训练、思维训练、想象训练和自我意象的训练的一个综合体。身体训练只是一个技术和技巧问题,属于外在因素,而武术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运用一些特殊方法来改善学生的内心活动,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使其在表演和比赛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获得最高的心理能量储备,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最终实现个人潜能的正常发挥和超常发挥,属于内在因素。一个人的行为往往是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的结果,其中内因起到了主要作用。因此,武术教师要正确认识心理素质培养在武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认真研究使其发挥更好的促进作用。
学生在入学时对武术的理解只是处于一个浅层的理解层面上,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比如练习软开度时的疼痛、练习力量时的疲劳和技术动作学习时的反复性等,如果学生因心理素质差而坚持不了,就只会半途而废。比如一个学生遇到某一个动作时,如果他觉得很难,有畏惧感,那么,这个动作肯定学不好。如果教师能及时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矫正,使学生对动作有正确的认识,充满勇气和信心,并坚持不断地练习,这个动作即使再难、再复杂,学生只要有信心完成,就一定会把这个动作学好,只是时间的长短而已。实践表明,心理素质的培养在武术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自信和求知欲,不会因惧怕学不会动作而表现出不自信和退缩,能够做到从容、大方、富有表现力地完成动作,也更具规范性;当真正遇到困难时,能够主动进行自我调节,减少烦躁情绪的出现,能够作出正确的分析,并解决问题;心理素质教育还拉近了师生的关系,通过与学生思想上的交流,使学生在情感上更加亲近教师,这也便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在教与学上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利于武术教学的顺利开展。
4.结语
在高校体育专业武术教学中,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长期且必要的教育内容,不仅要持之以恒,而且要针对学生不同程度、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这就要求武术教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并将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武术教学中的必要环节。成功武术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学会一些技术技能的同时,从内心喜欢武术、理解武术,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注重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的认知能力和顽强的意志品质,并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逐渐渗透到学生学习的各个领域之中,使其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过程,无论在任何困难中都可以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并积极调动心理积极因素,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学习道路上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篇3
关键词:图书馆员 继续教育 提高素质 技能
图书馆作为社会提供高层次的、广泛的知识、技术、信息的综合服务部门,更应该具备“超前意识”。这就需要图书馆管理人员应具备高素质、高能力,能够掌握和驾驭高科技。而现在的管理人员所掌握的知识已经很难适应时代的发展需要。因此,使图书管理现代化、信息化的关键是使管理人员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参加继续教育。
1、从图书馆的现状看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设备还是人才素质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差距。传统图书馆的自动化程度较低,一直处于低效的手工操作,而这种简单重复的劳动无需多高的学历与能力,并且我们的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平衡状况较普遍,图书馆专业人员素质偏低已成为阻碍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大因素。
为了改变这一状态,使我国图书馆事业能与国际图书馆管理水平接轨,完善、更新图书馆设备,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实施素质教育已迫在眉睫,而继续教育也已成为突破传统观念教育层次和形式。近些年来,我国的专业人员继续教育工作已开展起来,国家、社会及每个将要接受继续教育的个人都已从思想上认识了继续教育的重要性。
2、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21世纪的图书馆是由计算机、高科技技能与图书馆员相结合的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员的主要职能应是开发智力资源、传递信息、进行社会教育、服务科技兴国,而以往的无高学历与能力,对图书情报知识之甚少、对其它学科知识了解不太多、只会借借还还的图书馆员已被现代化的图书馆所淘汰。图书馆员将要接受全面的、系统的、复合性的、具体的继续教育,以扩展知识面,增强能力,提高素质。
2.1 深化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
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公益部门,是搜集、整理、储藏和流通图书文献资料,供读者进行学习、活动的文化、科学和教育机构。图书馆服务的对象是广大读者,这就给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图书馆学、情报学等专业知识外,还要触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并且对已经掌握的专业知识要有更专深的探索。
2.2 提高素质
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读者。为了便于组织和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读者探索、掌握更多的知识,图书馆需要有一支精明强干的素质较高的图书馆工作队伍。这就要求图书馆管理人员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具备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文化素质,还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理论研讨素质。
(1)领导重视,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高素质的人才是高质量工作的重要保证。继续教育绝不能忽视或轻视馆员的素质教育,由于我们图书馆员存在各方面的差距,需要提高素质的侧重点因人而异。这就需要图书馆的各级领导充分了解每个馆员的具体情况,制定出提高素质的具体目标,将素质教育工作抓紧,真正落到实处。
(2)营造氛围,促使馆员素质共同提高。心理活动是促使群体中的每个人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根本原因。因此,要想使图书馆事业腾飞就必须注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群体素质提高,这就需要营造一种人人学习、人人成才、人人不断提高素质的氛围,来感染熏陶每一个馆员,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
(3)取长补短,借鉴发达国家素质教育的经验。尽管我们国家的国情与发达国家的社会制度等方面有着差别,但发达国家在图书馆馆员素质教育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以促进我国图书馆员的素质快速提高。
2.3 技能
网络条件下公共图书馆现代化技术设备应用比较普遍,所发对图书馆馆员的素质要求也是比较高的。有人针对这一点提出了“网络馆员”、“信息馆员”的称谓,而且现在是计算机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正逐步实现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管理人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的理论、操作、维修、软件研制开发等,能够驾驭电子系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因此,要加强图书馆员在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上的培养、教育。
网络信息时代是人与人互相交流的时代,图书馆管理员能够通过网络了解到各个国家、各个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在了解、分析、辨别和收集有用的信息的过程中,必须有扎实的外语知识。精通一种或几种外语,有利于图书馆员更新知识,不断自我完善,有利于文献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利用。
3、继续教育在实施上要求完善
近几年,我国的继续教育工作已广泛开展起来。人事部颁发了任一专业的不同级专业人员在接受继续教育时的有关规定,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方法、技术和信息等方面。但现在的继续教育内容不能满足各个层次人员的需求,这就需要从管理、教育内容入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相应手段。
3.1 制度化、标准化是强化继续教育的有力措施
宏观上,国家教育部门应建立图书馆员继续的教学管理中心。微观上,各图书馆应制定出自己的工作目标与规划,使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针对自身的特点进行教育,使各方面有机结合,以统一的教学目标、完善的教学内容、严格的考核标准,来推进实施图书馆员继续教育。
3.2 普及性是确保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方面
由于图书馆员毕业于不同的院校,学历、经历、性格、技能等方面也不相同,使得图书馆员的个人爱好、知识、水平、工作能力等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现代教育强调的是终身教育,不能因为学历稍高就不参加继续教育。各个层次的人都应该参加,不断更新知识技能,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
3.3 图书馆干部的表率作用也很重要
在继续教育中,榜样的作用很重要,只有抓好领导的榜样与核心作用,才能使广大馆员共同提高。在继续教育中,领导只有以身作责、身体力行,给全体馆员作出表率,才能提高全馆人员的素质,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素质。
4、结语
图书馆员的继续教育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重要保证。只有逐步形成一支精明强干的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才能使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张智松.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的新角色,图书馆论坛,2001(5).
篇4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01-01
1.问题的提出
1.1培养高素质的优秀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进入21世纪,随着知识经济在人们认识中的不断提高,如何能够在高等教育中逐步提高人才素质来适应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迎接21世纪的挑战,是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中广泛探讨的问题,学校体育工作又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方面,是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培养合格人才不可忽视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学校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排头兵和重要阵地,学校体育教学又是这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可以说学校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完成培养高素质人才工程中的实验地,它有极其具体的实践意义。
1.2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更具有可操作性
十五大指示:培养与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的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到2l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它是党的十五大向全国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光荣任务和历史使命。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素质,是时代和社会的要求,也是社会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如何在人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素质教育,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认为,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更具有可操作性,其原因是体育教学在组织教学活动时由于教学范围的扩大和教学形式的灵活多变,有利于在教学实验中不断挖掘和探讨新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和发展。
2.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
2.1在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兴趣是首要,提高学生能力是根本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在学生素质发展过程的诸多方面抓住心理素质的培养。因为心理素质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在成长中的志向。尤其在培养学生兴趣方面,应更加予以重视。广泛的兴趣,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探究,激发学生自觉钻研的内因动力,从而使以往的被动学习变成积极自觉的主动行为。鉴于这种理解,笔者在开设学校网球教学的实验中深深体会到,只要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达到举一返三的效果,由此可以验证兴趣培养为学生们进一步探索事物的更高研究领域做好坚实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授课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同样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因为能力培养是从事一切工作的最本质和最实际的目标,诸如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组织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实施能力培养时要认真准备,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同学们自己组织,给他们一个较大的活动空间,从而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能力,以达到提高自信心、提高自我能力的目的。
2.2体育教学中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个性培养在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良好的个性发挥,会使人在整个发展中和谐发展;良好的个性培养,会大大提高人的纠正偏差的能力,以适应整个社会的发展;通过个性培养,能够使素质教育获得多姿多彩的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学的主导者有针对性地选择和使用一些教学手段和方法,潜移默化地将素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去。
2.3 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自主学习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能否具备挑战能力的基本标准。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进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面对目前绝大部分学生为独生子女自身存在的某些不足,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有计划地逐步进行。就大学生而言,应抓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责任感”,培养“好奇心”和激发“求知欲”。只有抓住了这一基本素质能力,对于培养和树立青少年学生履行个人的社会角色、义务,以及个人发展目标(个人远大理想和抱负)与国家民族利益相一致,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也是青少年正确世界观形成的主要动力。授课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诱导式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4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启示
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担负着主导作用,因此,要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我,特别是教师要在科学文化和业务学习中正确处理通与专的关系。由于信息时代多媒体网络化及各种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要求教师能够给予满意的回答,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足够的知识来满足学生,教师应尽力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还应指出,教师在素质教育中要一改以往那种“说教”式方法为能够与青少年学生作为好朋友、知心人的面对面平等的角色出现,这样就会让学生更多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方法,从而做到集育人与提高素质于一体。
篇5
【关键词】文明环境 育人 校园 教学质量 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9-0136-01
学校是知识的海洋、精神的家园、文化的天堂、道德的圣地、文明的阵地。在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条件的同时,坚持狠抓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使“三个文明”携手共进让教坛劲吹文明之风,产生良好的办学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良好环境。
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分数至上的行为至今风行,不少学校把教育的发展仅仅理解为上线率的发展,忽视思想教育,直接导致了部分学生思想滑坡、品质退化、道德危机、观念迷茫、成绩下降、流失辍学、危害社会行为的产生,严重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影响到了义务教育的质量。素质教育是以思想教育为首的,思想教育抓不好,教育质量就无法提高,因此学校的领导班子应在为学生营造文明的育人环境和抓师生的思想品德上下工夫,达成共识、形成远见。
一 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把校园营造成文化的天堂
学校要以“按规划、保投入、求实效、促育人”为原则,统筹校园文化建设,按科教兴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总要求,坚持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相结合,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熏陶相结合,坚持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相结合,活动育人和环境育人相结合,着力营造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环境,为学校精神文明的深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顺利实施,构建和谐的校园。
1.积极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
领导们要按照时展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积极构建美丽的校园。(1)解放思想,鼓励个性自由,促进全面发展。(2)取物寓意,激励学生刻苦耕耘。(3)弘扬广大教师“红笔批日月,白笔写春秋”的敬业精神,使广大教师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教书育人。(4)学校集中财力与国家配套设施紧密结合,建设多媒体室、电教室、演播室等,推动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与此同时,学校不断改善办公条件、生活条件,美化育人环境,硬化活动场所,亮化标志性建筑,按“花园式信息化学校”的标准,努力创建新型花园式学校。(5)设置校园广播站,创建校园刊物,大力对师生进行文明宣传教育,并发动师生共同参与,用文质兼美的和新颖的文句来共同描绘我们的文明,潜移默化地培养一批文明新人,极大地丰富校园生活。
2.努力拓展校园文化渠道,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学校要努力拓展校园文化渠道,力争让每一棵树、每一堵墙都变成育人的载体——漫步校园,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应最显眼。教学楼内名人画像、牌匾、黑板报、警示牌等用温馨雅致的人性化布置,辅之以教师慈母般的关爱、平等和谐的关怀、细致化的生活指导,使校园文化处处充满人文主义的阳光,时时刻刻抓好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
二 学校领导要重视道德建设,使师生成为言行的标杆
形成多样、内容丰富和有声有色的道德建设是促进学校精神文明领先腾飞的“助推器”。结合近年来轰轰烈烈的师德建设活动以及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审视工作,可知强化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事关教书育人的质量和责任,事关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形象。为此,学校组织观看师德标兵事迹报告、录像,学习《师德标兵建设实施细则》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学校以《师德建设二十一条》约束师风、公示社会、接受监督,向吃拿卡要、搭车收费、变相体罚、有偿家教等顽疾陋习主动出击,让广大教师时刻牢记职业道德、注意言行小节,让教师时刻牢记“学校无小事,处处有教育”“教师无小节,时时是楷模”,让师德师风成为引领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让每位教师都能兢兢业业地尽心工作,督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生活、巡视校园的治安,让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省心,让全社会放心成为我校工作的奋斗目标。
面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难题,学校要善于创新工作思路,寻求工作的针对性,学校政教处教育形式要灵活化,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科普教育、纪律教育于一体,同时学校领导和教师要注意与家长和社会沟通信息,共商大计,为学校创造出一个温馨向上的道德环境。
三 学校领导要加强科研兴校,不断提高素质教育的教学质量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 意义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44
1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性
1.1 民族发展的基础措施
北京大学法学院前院长苏力说过:“每个时代都需要愿意为民族献身的人,但是更重要的是有能力为民族献身的人。”的确,在当今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下,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只有拥有尖端人才的民族才能掌握尖端科技,真正在世界之巅屹立。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最重要的手段,小学教育作为人才启蒙的初期阶段,其责任之重可想而知。因此着力发展研究教学策略,提高基础教育水平。
1.2 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自“素质教育”口号提出以来,为小学生减负、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重要方面,但是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给素质教育的开展造成阻碍,因此在新时期,研究和发展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集百家之长,发展和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是提高基础教育水平、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是当前教育界同仁的重要使命。
1.3 人才启蒙的重要手段
童年时期是人接收和吸收语言最有效的时间段,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大都是在童年时期培养,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发展和研究适合新时期时代背景的教学策略,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必须着力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策略,适应时展的要求。
2 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
2.1 小学语文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法最早起源于一贯提倡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美国教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学者盖纳尔・罗斯、杰罗姆・布鲁纳等人最早提出这一教学方法,后来欧盟将支架式教学法做出更为深入的释义并广泛运用于欧洲教育中。综合研究中外学者的学说,笔者认为支架式教学是指不同于传统的教师灌输式教学,而是由更有能力的人帮助新入学小学生在解决教学问题。表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就是教师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基本的学习框架并提供必要的、适当的教学引导,让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学习目标,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应该是循序渐进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建好支架,帮助学生实现不同层次之间的跨越。首先,在幼儿园升小学的过渡阶段,根据不同的层次要求,在研究整体教学目标和幼儿园学生能力的基础上,构建整体的知识框架。其次,在知识框架内,引导学生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变,进入小学语文的学习情境,帮助小学生培养正式、工整的语文表达和语言能力。再次,当小学生进入小学语文学习情境时,教师应该逐步缩小自己对学生的影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索能力,让小学生逐步脱离教师的帮助,成为正式、独立、自主的语文学习者和语言表达者。
2.2 小学语文词语积累
词语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丰富、多变、生动的语言表达必须建立在充分的词语积累上,以培养学生语言能力为目标的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小学生完成丰富的词语积累。
首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的选取有其科学性,课文层次适应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是词汇积累的重要来源。因此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课文中词汇,帮助小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中的书面词语和优美段落,并要求学生在书写和表达时有意识地运用。其次,语文教学不同于自然科学,它需要庞大的知识储备和日常积累,因此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范围。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为学生制定适度的阅读计划和阅读范围,并要求学生定期积累一定数量的课外词汇。
2.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能力也就是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信息时代的新时期新环境对人才的书面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教育应该从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教师应该改变过去凭借经验教授的固定模式,培养写作策略意识,有意识有套路地为学生制定写作培养计划。其次,教师应该充分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了解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层次,对学生整体情况有宏观把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因人而异制定写作策略,将自身的写作技巧教给学生,并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写作练习。
3 结论
新时期新要求新展望,人才是民族发展的基础,是未来竞争的核心力量,小学教育在新时期扮演了人才启蒙的重要角色,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学科成为人才启蒙的关键点,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成为时展的必然。本文提出的几点语文教学策略,希望为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略尽绵薄之力,但是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的进一步完善依旧任重道远,需要教育界同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宏祥.新时期小学语文教改创新实践探析[J].神州教育,2013,(4).
[2]陈佳梅.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J].语数外学习,2012,(3).
篇7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时期 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篇8
关键词:舞蹈教育 儿童时期 重要性
近几年来,素质教育是倍受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它表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为出发点的“素质教育”应体现在各学科教育中。与其它教育相比较,舞蹈教育得天独厚,它是一门综合艺术,具有推动少儿素质全面发展的优势,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娱乐活动,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手段。那么,舞蹈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美育的中流砥柱,究竟在儿童时期起着什么样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呢?
一、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二、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3.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4.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三、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四、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五、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我国著名的舞蹈家吴哓邦说:“艺术以它的感染力去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高尚品质,鼓舞人们的乐观主义和进取精神。”幼儿舞蹈以感情为中心,潜移默化地塑造美的心灵,辨别真、善、美。舞蹈教育中以集体舞为大多数,这就要求每一个学生相互合作从而集体观念自然形成。这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胜于苦口婆心的说理,学生会乐于接受,满足自我表现的心理。为此,合理组织各种形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精神有一定的激励作用。
六、舞蹈艺术是美的教育,是使幼儿学会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前苏联巴拉诺夫等于1981年编著出版的《教育学》这样写道:“美育是培养完全理解和正确鉴赏艺术美与现实美的才能的一种教育。”
舞蹈作为起源于最早的艺术形式,自然屹立在美育教育前列的科学理念已成共识,与各种艺术元素和谐完整地结合在一起。从提高全民族文化艺术水平,提高人的道德情感审美教育着手,利用舞蹈的优先位置,使美育教育成为新力支柱。
七、舞蹈教育是提高儿童音乐素养的重要手段
音乐和舞蹈是不可分割的,俄国著名编导家罗扎哈夫说:“音乐——这是舞蹈的灵魂。”没有音乐,编导无从下手,没有音乐,演员无法表演。由此可见音乐决定舞蹈。
综上所述,普及儿童舞蹈教育是培养他们对舞蹈美的感情、形体、动作的重要手段,是舞蹈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舞蹈教育,不仅能使儿童热爱舞蹈,使其形体、行为、举止、言谈等方面得到良好规范,乃至会影响他们一生。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担起舞蹈教育的担子,充分认识到舞蹈教育在儿童时期的重要性,应该把舞蹈引入课堂,努力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相信舞蹈的普及指日可待,这一愿望的实现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在幼儿舞蹈教育中的体现点滴谈.山东教育网.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3]浅谈舞蹈的教育手段.中国舞蹈网.
[4]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23-57.
篇9
一、职高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语文与其他学科不同,它承载了我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对职高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既是职业教育大纲的要求,也是作为华夏子孙的必修课。因此,在对职高学生进行语文教育时不能只是注重知识的传授,更不能为了教学而教学而对学生采用灌输式的方法,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道德修养,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职高语文教师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素质教育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文以载道,语文具有较强的社会性,这就要求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的注重育人这项工作,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教书育人就是这个道理,说明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不仅如此,职高学生正好处于叛逆时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追求个性,不希望受到束缚,对事情好坏的分辨能力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这为我国施行素质教育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那么职高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呢?
二、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率先垂范的必要性
为人师表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还要具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品德,这样才可以使学生信服,这也就是所谓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对学生的一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对学生的言传很重要,但是教师的身教更重要。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起到表率作用,一定要热爱生活,积极进取,不仅如此,还要具备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兴趣爱好,谈吐优雅,举止文明。学生的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起到的模范作用,因此,职高语文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自身的修炼,不断提升自身的品质,用高尚的人格和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教师言传身教的影响下提高素质,成为一个全面型的人才。
三、重视并强化审美与情感教育的感染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智商和情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且已经成为衡量人类素质的重要指标,因此职高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时既要注意对学生的智商进行锻炼,也不能忽略了学生情商的发展,智商与情商是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高智商能够促进情商的增长,反过来,高情商也有助于智商的提升。语文知识充满了真、善、美,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情商,能够使学生很好地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职高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高尚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够对身边美好的事物进行捕捉,最终能够追求美、创造美。情感是语文的根,职高教师应该使语文课堂充满情感,善于对文章的情感进行挖掘,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举个例子:当学习到《沁园春长沙》时,景色的壮美、年轻人的豪情壮志;当学习《雷雨》时,侍萍坚强、勇敢的个性等都会对学生的情感产生积极的作用。
四、因材施教采用分层管理教学的实效性
篇10
关键词:农村小学;薄弱学科;教学管理;提高素质
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体系是教育部根据一定的调查和实践研究而确定的。不同的学科安排了不同的教学时数,共同完成小学教育教学任务。其课程体系的安排目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科没有卷面考试的任务,小升初不作为考试科目,因此成为所谓的薄弱学科。薄弱学科就是相对于语文、数学、外语等科目而言,不被学生和老师重视的学科。例如,音、美、体、综合实践等科目,因其学科教学时数少,不影响学生的升学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师资力量由于其学科特色而缺乏人才,特别是在农村学校中,音体美学科的师资更是表现出缺乏的严重情况。所以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学科。基于以上原因,产生了所谓的薄弱学科教学,这也成为现代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产生薄弱学科的原因
音、体、美、综合实践由于不作为考试科目,被忽视成为薄弱学科,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农村学校音、体、美师资短缺
学历高的学生毕业后不愿意回到乡下教学,原来的教师呈现老龄化,不能满足现在的教学现状。还有部分学校的老师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学习,还有一部分老师由原来的民办教师转正后任课,不具备专科教学的基础条件,无法胜任音体美的专门特色教学。
2.现有教师继续教育水平较低,工作中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较差,导致师资队伍的素质后天营养不良
一部分教师学历不达标,没有在工作岗位上进行上一层学历的教育,或者即便学习了也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导致教学中素养不足,没有后续力量,特别是新课改后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他们不能很好地适应,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老师出现老龄化现象。
3.学校管理方面的因素
由于课时数少,又不进行卷面考试,因此在学校领导和老师中都有一种对这些学科的轻视心理,管理理念上缺乏应有的重视。对这几科的校本教研力度不够,一些教研和教学工作流于形式,没有夯实基础。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的教学一直是一个困扰各级主管部门的难题,特别是薄弱学科的管理和教学工作,未引起有关人员的重视。薄弱学科不考试,没有卷面分数,因此一些学校就可以不开课,尤其是村一级学校,一个班主任兼职几个科目的教学,专职教师人数极少,设备购置限于经费的制约,提高这几科的教学质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加之管理上的一些弊端,使得这几个学科的成绩不见起色。
二、强化薄弱学科管理的策略
1.强化理念,转变观念
在学校教学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理念和认识问题,因为态度决定工作成绩。提高领导、教师的思想认识,强化对几个学科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是解决薄弱学科管理问题的首要条件。学校教学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素质教育,加强英语、思品、音、美、体、综合实践的教学管理工作,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需要校长和任课教师乃至全体教职工在思想上重视音、体、美,认识到所谓薄弱学科同样是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是人才素质的主要构成内容。转化薄弱学科的管理理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这就从学校领导开始转变教学观念,把素质教育贯彻到教学实践中。搞好薄弱学科老师的在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基础。另外,要强化薄弱学科的校本教研工作,加强学科的备课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管理,稳定队伍
由学校领导专人负责组织相关学科教研组,成立“薄弱学科教学研究小组”,把薄弱学科的建设工作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去处理。在农村小学中,首先要保证开足开全学科,保证课时数,保证师资的配备,保证老师的专业素质。能够做到这一点对农村学校来说很难,不能依靠上级,只能依靠自己。立足校本,发挥校内名师作用,以老带新;加强老师的专业素质提高,为老师提供外出听课学习的机会,到重点学校去听课,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稳定教师队伍,使其能够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和发展。鼓励老师在职学习,争取学历进一步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的专业性很强,教师队伍的新鲜血液不多,因此要把提高校内教师的素质作为重要任务。也可以外聘素质高的老师作为代课教师,补充师资不足的现状,保证学校拥有一支各个学科都齐备的专职教师队伍。
3.注重培训,提高素质
教师是学校教学工作重要的生产力,是具体教学工作的实践者,因此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决定着教学效果。很多学校的管理者都意识到了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力争培养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因此在师德教育的基础上,大力提倡老师的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将是学校加强薄弱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倡导教师强化自身的素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定期召开校内公开课展示会,促进教师的业务研究和学习,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撰写本专业的论文。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共同提高,使薄弱学科教师队伍在稳定中提高。教师素质的提高关键是对其业务的培训。(1)知识培训。一个优秀的教师要做到学识渊博,这样才使学生真正受益。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紧跟时代节拍,特别是学习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重要理论,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这样才能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避免教师依靠老经验,闭门造车,因循守旧,固步自封。(2)业务培训。要求教师学习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校内开展“青蓝工程”,以老带新,师徒结对共同提高。采取请进来的手段,把重点校的名师请来做示范课。在亲历名师的教学中,通过双方的经验交流,促进本校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在更新教学手段方面,也要强化培训,提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进课堂,这样可以促进教师的业务提高,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薄弱学科教学与管理是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重点,虽然这种情况在时下的农村学校中普遍地存在,要立刻改变显得很难,而且有些因素不是学校自身可以解决的。但是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始终要坚持促进薄弱学科的建设和实践工作,立足自身、立足本校,实现自我提高和自我进步。同时,管理者要正视现实,规范办学,以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促进薄弱学科建设和实践的工作方法。
参考文献:
[1]李永虎.农村小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A].萃英集:青海省教育委员会、青海省教育学会优秀教育论文集,2000.
[2]王娟.农村小学研究性学习之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杨红.农村小学学科教学的行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