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范文

时间:2023-03-25 21:52: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篇1

关键词:商务英语 课程设置 复合型人才

Abstract: Business English is an outcome of mutual infiltration and merger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nglish. This paper focuses in curriculum setting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merging multidisciplinary content such as commerce and trade and English into an integral whole, it presents current situation of curriculum settings for business English major, then sets forth some sensible suggestions to business English major’s curriculum settings by adjusting the proportion between English and business courses, constructing the course module of business English major, arranging scientifically class hour of curriculum every term and its establishing order etc based on practice and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Key words: Business English curriculum settings compound talents

一、商务英语专业的内涵及其培养目标

商务英语是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人在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它是国际商务与英语语言两门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产物,隶属于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曾几易其名(外贸英语、商贸英语、经贸英语、财经英语、国际商务英语等),其专业亦经历了从“外贸英语函电”一门课到涉及国际商务各个领域,包括语言学、贸易经济学等一系列课程组成的一个专业学科的发展过程。它不是纯英语专业,不是纯商务专业,也不是商务和英语的简单相加,而是它们的有机结合。

对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教育部200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已给出了明确的定位,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英语语言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具备基本的商务与文秘知识和业务能力,知识面宽,具有创新精神,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面向经贸、外事、涉外企业、跨国公司、教育等行业,能从事国际商务策划、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高级商务翻译、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培养目标是通过具体的课程设置来体现的。现行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主要有四种:

1.有商务特色的英语专业模式,即:在传统英语课程里附加少量的商务知识课程。多数办学单位属于这种模式。

2.英语语言与商务英语并重模式,即:在英语专业的语言应用课程和文化课程之外设置一系列商务英语课程。

3.英语语言与商务知识并行模式,即:在英语专业课程之外单设汉语商科课程。

4.全英双专业模式。这种模式符合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对学生要求高, 学生负担重。

这四种模式各有利弊,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层次和师资水平,结合区域人才需求特点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优化课程设置,因校制宜,兼收并蓄。

三、建立科学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体系

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就需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的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成败。本人在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建议:

1.调整英语和商务课程比例,促进英语和商务的有机融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既要学习外语,又要学习商务专业知识,两者不可或缺。外语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之间的比例应该怎样调配才算合理?根据统计,英国各高校外语专业知识课程与语言技能课程的最低比例为5:4 ,反观我国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语言技能课程占绝大部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语言技能课要占总学时比例的67% ,专业知识课程仅占15% ,相比之下,我们的专业知识课程明显不足,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专业特色不明显, 就业定位尴尬等各种问题。笔者认为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掌握基本外语技能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商务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专业思维和应用的能力,将语言技能课与专业知识课的比例提高到5:3,条件允许的外语外贸大学可以提高到5:4,从而达到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

2.构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块,确定各模块主打核心课程。通过调查江西省四所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发现其课程设置虽各有所差别,但总体设置的模块具有相似性。在此基础上,笔者进行归纳后将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划分为六大模块:公共必修课、基础英语必修课、商务英语必修课、商务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实践性课程等。

⑴公共必修课。主要包括全校性开设的课程,如:思品、世界历史、现代汉语、体育、计算机等,公共课看似与专业无必然联系, 但他们的开设却保证了我们所培养的人才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这类课程2/3在大一开设、1/3在大二开设,占总学时比例约16%,占总学分比例约15%。

⑵基础英语必修课。这类课程主要包括传统英语专业的英语语言课程,核心课程有:综合英语、英语泛读、口语、听力、语法、翻译等。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商务英语打好扎实的基础。这类课程主要在大一、大二开设,但口语课最好能贯穿于整个本专科教育阶段,此类课程占总学时比例约16%,占总学分比例约16%。

⑶商务英语必修课。这类课程属于应用语言学范畴,其实质是根据国际贸易的需要把通用英语进行选择与深化,目的是教授与商务有关的英语语言表达,旨在发展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核心课程有:商务英语、外贸函电、商务英语会话、商务英语写作与翻译等,要求全英文授课,这类课程3/4在大二、大三开设,1/4在大四上学期开设,占总学时比例约18%,占总学分比例约20%。

⑷商务专业必修课。这类课程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具体领域,具有明显的专业特征,注重商务沟通能力与商务运作能力的培养。核心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单证制作、国际商法、国际金融、报关实务、国际营销学、商务谈判等。这类课程有一半为短线课程,一半为中线课程,开设周期为一至两个学期,每周2~4 学时。这类课程2/3基本在大二、大三开设,占总学时比例约28%,占总学分比例约27%。有条件的院校可实行双语授课。

⑸选修课。包括公共和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推荐学生选修高等数学,因高年级的商务专业课对数学基础要求较高;专业选修课推荐学生选修英美概况、英美文化导读、商务礼仪、财务管理、公共关系等文化背景知识课程。每个学期任选1-2门,学生至少要选7门,占总学时比例约12%,占总学分比例约10%。

⑹实践性课程。这类课程是针对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需求所开设的,包括课内外实训和校内外实践。可采取完全开放式教学,课堂上练习各种情景模拟,单证制作,课外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毕业实习等实践活动。笔者建议将一系列英语语言和商务专业方面的资格证书考试纳入其中。比如:鼓励学生在大二参加剑桥商务英语证书考试(BEC),在大三参加单证员和外销员资格证书考试,在大四参加报关员考试等,学校也应相应配合学生的考试而开设一系列此类课程。实践性课程占总学时比例约10%,占总学分比例约12%。

3.合理制定各学期课程学时,科学安排专业课程开设顺序。目前,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学时安排来看,大一期间学时偏少,固然有利于新生适应大学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学生放松学习,不利于自主学习意识和良好学风的培养。同时,大一进入大二时学时增幅过大,增大了学生适应专业课程的难度,影响专业知识的学习效果。针对学期之间学时安排不合理问题,应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科学地分配学时学分,专业课程开设既不能过早也不能过迟并避免密集开设,《国际贸易》等简单理论课可在大一下学期开设,每周2节课,2个学分;《国际贸易实务》等重要实践课可从大二开始,开设两个学期,每周3节课,4个学分;《国际金融》等较复杂理论课可在大三开设,每周3节课,2个学分;商务英语类课程应从大二开始开设,《外贸英语函电》等重要的核心课应开设两个学期,每周3节,4个学分。总的原则就是:大一、大二主修英语语言类课程,大三、大四重点修学商务类课程,尤其要注意的是,专业课程开设顺序一定要符合专业知识学习的规律和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需要,这也是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国际贸易实务》课就必须开设在《外贸英语函电》课之前,学生只有先学完具体的国际贸易流程知识后,才能学习外贸英语函电知识,然后,再学习《商务英语会话》、《单证制作》等相关课程,否则就会本末倒置,严重影响学习效果。

4.改革商务英语课程内容,注重融合与渗透。我国诸多高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必修课程中,除了英语语言技能课占相当大比重外还有许多人文学科的内容, 而商务专业课比例偏低。笔者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应从偏重语言学习转向专注于商务专业学习,增加更多更新的专业课程。要精选专业课程内容,在课程设置上要充分考虑课程之间的融合和学科之间的渗透,解决专业设置与教学效果不对称的问题,以商务英语教程替代传统的综合英语;以商务英语泛读替代英语泛读;以模拟商务流程各个环节的商务会话课替代普通的英语口语课;以商务英语写作代替英语写作等等,这样既可以不削弱英语语言的学习,又可以尽可能多地接触商务知识, 增加商务英语的训练时间,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务英语运用能力。

5.宏观与微观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很容易出现偏差,从研究方向看,重外贸轻外语或重外语轻外贸,关注平衡的少,这就导致很多学校为了迎合招生而仓促设置新专业,忽略了课程的科学设置和教师力量的配比,实效与预期形成巨大反差;从研究内容看,重教学方法轻课程设置,关注微观的多,忽略了宏观,重视了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忽视了对教学管理体系的探索;从研究结构看,一些职业院校重实践操作轻理论积淀,实用性占主导地位,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水平和学生知识面的全面发展,从表面上看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而深层次的后劲不足问题必定会显现出来。而一些综合性院校重理论积淀而轻实践操作,造成教学与就业脱节;从研究主体看,职业院校的多,综合院校的少;另外,商务英语专业的外语课程大多只涉及英语一种,外语种类单一,该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可能运用到更多的语种,同时,我们的调查也反映,多数同学希望学习到俄、德、法、日等多种外语知识。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一定要遵循宏观与微观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原则,科学设置理论课程的同时,适当增加实践课的场所及课时,真正做到课内学习和课外应用相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践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高校的招生效率,解决教学与就业脱节的问题。通过对课程的科学设置,使学生既具有较好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又具备较强的国际商务运作能力,从而实现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外贸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科渗透”( JXJG-O7-17-21)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1]赵应吉:《应用型本科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3。

[2]阮爱君:《地方性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探析》,《台州学院学报》,2006.1。

篇2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1引言

课程是教学建设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是在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人才过程中,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商务英语是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简称商贸职业学院)开设不久的专业,所以要将商务英语创办成为课程观明确、课程目标清晰、课程结构完整、课程活动多样的专业,需要进行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商务英语具有应用型交叉学科的特点。这就需要在进行课程建设时,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作为重心,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作为课程设置的两个基本点。以“一个重心,两个基本点”来进行我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培养符合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本文拟从专业课程建设目标、专业课程建设包含的几个方面以及保障措施来阐述商贸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思路。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目标

商贸职业学院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力求改变传统教育观念,将建设更优的课程体系、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出发点。为了提高语言能力,学生必须巩固已学的基本词汇和语法知识,系统地掌握商务英语的基本词汇及表达方式。在专业适用领域,学生要了解相关的商务知识,熟悉各种商务活动和商务英语有关行业的基本术语及其内涵,了解涉及国际贸易、经济等领域的基本词汇,并熟悉其意义;要掌握各种不同类型的商务文书(例如商务信函、备忘录、商务报告、企划书)的写作规范和格式,了解他们在商务活动中的作用;掌握商务交流中的技巧和礼仪,建立有效的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所学英语语言、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知识等运用到实际的商务环境中,练习和提高英语沟通技能,掌握设计、组织和完成商务模拟活动的技能,发挥团队精神,培养协调合作的能力。

3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方面

(1)课程结构建设

商务英语专业以培养具备英语语言技能和专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来进行课程结构的设置。为了职业素质的提高,分别设置综合素质和文化素质课(如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为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可以从三个方向进行课程设置,分别为职业基础能力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实践能力课;同时还应加强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应包含《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外贸函电》等课程。通过设置该课程结构,在开展教学及教法研究时,会更加有针对性,并对下一步精品课建设打下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商贸学院商务英语专业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一个学历高、年轻化、极具发展潜力的教学团队能够胜任专业与课程建设任务。要加强梯队建设,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的作用,提供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保证教学和科研投入,提高学术自主发展能力,加强后备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的选拔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为课程建设储备人才与力量。学院应进一步鼓励教师参加岗位技能资格认证,建立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条件鼓励教师外出交流学习、提升学历,使专兼职教师素质不断提高,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

(3)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要在专业课程建设过程中强化教学方法改革,倡导启发式、讨论式、情景式、问题式以及协作互动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鼓励教师学习和利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创办有个人特色的微课堂或网上课程。可以利用在线平台增加师生互动,当堂内容及时消化,课后疑问及时解决。在实践教学方面,要把课程小论文、课外实践、社会调查等环节纳入课程教学内容。还可以采取实训作业、实训设计、案例分析、上机操作、岗位模拟训练、顶岗实习、企业实习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行统一鉴定考试的专项技能课,必须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鉴定考试并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同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除了在课程设置上安排实训课,还应建立商务实训室进行仿真操作实训,更贴近于工作环境,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优化课内、强化课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培养方案制定考核标准,切实保证各个环节的教学质量。

(4)考核方法改革与试题库建设

课程建设中也应注重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加强过程性考核,形成性考核和技能考核;加强对综合素质的考查。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型学习。目前商贸职业学院已经开始推行综合性的考核评价方式,商英专业未来会推行过程性考试、论文考试等多种考试模式,强化机考、网考,完善现有各专业必修课试题库建设。除了考试方式的多样性,也要注重考试的时效性,分阶段进行测试可有效地反映学生的学情,及时反馈教师教学信息,督促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4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1)加强制度保障

①教学管理制度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需要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依据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制订出更细致的、更符合商英专业发展的制度,如听课评课制度、过程性督查制度及教学质量检测评估制度等。②实习实训制度实训课作为商英专业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更需规范和管理。合理、可行的实训制度可以使实习实训的教学环节有组织、有计划、有考核、有落实,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③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为了进一步维护和稳定教学工作秩序,加强对教学过程的动态监控,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商务英语专业需要实施教学质量保障监控机制,对教学管理及教学全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质量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与评价,包括专业定位、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跟踪等,科学地鉴定教学质量的全面状况,并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加大经费支持和教学条件建设

建立课程建设专项资金,本着择优扶持、重点建设、分期分批的原则,在经费投入上保证课程建设的基本要求,着重支持精品课程建设。根据课程建设计划给予课程建设的分阶段投入,并根据课程评估结果,合理安排建设经费。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究立项,促进广大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和研究。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拓宽课程教学资源,优化多媒体教学条件,及时更新多媒体教学设备,改善课程教学条件。

(3)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把商英专业课程建设工作作为教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教师在课程建设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作为教学成果表彰奖励。对评选的校级精品课程,提供一定建设经费,并给予配套经费资助和重点支持。 综上所述,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应将商务英语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英语语言技能训练有效结合,充分体现商英专业复合型的特点,不仅会使商英教学更具实用性和针对性,也能够让商英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根据该专业课程体系,学生将具备扎实的语言能力,以及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商务知识。在实践中,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岗位中,符合中高级技能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黄冬梅.我国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历程[J].学园,2014(4).

篇3

关键词:商务英语;需求分析;课程设置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市场对单纯的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的需求量逐年减少,而大量需要外语与其他学科如经贸、教育、新闻、外交等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商务英语的应用型本科人才要求将国际商务知识与外语有机结合。但是如何保证高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能够真正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质量需求,课程的设置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素,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石。

一、调查背景

200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教育部批准,在全国首先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2008年上海对外贸易学院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也设立了该专业。这标志商务英语这门学科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目前我国有62所高校经批准设立了商务英语专业,700多所高校在英语专业设立了商务英语方向。

我校英语专业本科在2004年开设国际商务方向,自该方向成立以来,学科定位、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学生职业规划等问题一直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重视。大量的英语人才进入到人才市场,但是毕业生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条件?毕业生在进入市场后能否学以致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校学习期间所获取的专业知识能否和市场实际需求相接轨。

本文试图通过对我校商务英语用人单位、毕业生和在校生的调查和访谈、探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满足社会对人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

二、调查过程

研究的对象为北京城市学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在校生、往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调研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1)在校生对我校英语专业商务方向课程设置的评价和建议。2)往届毕业生总体就业趋势,能否胜任工作,英语是如何使用的。3)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情况及要求。

调查的工具主要有问卷调查、访谈和文献检索。回收用人单位有效问卷30份、往届毕业生126份、在校生183份。为了便于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采用了SPSS 数理分析软件,以封闭式问卷为主,结合开放式的访谈,就相关的研究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调研,以此来体现调查的效度和信度。

三、调查结论

1. 商务英语在校生调查情况分析

表一结果显示,47%商务英语在校生选择该方向的原因是商务英语人才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就业仍然是相当一部分学生进行专业选择的主要因素。为此专业课程的设置要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为宗旨,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70%的学生选择最喜欢的商务教师是“英语专业背景,有实战经验的”。学生要求教师既有较高的语言运用能力又了解行业背景、具有商务实战经验。

(2)基于学习兴趣选择商务英语

41%的商务英语在校生因为对商务英语的爱好选择本专业,据笔者所知学生选择专业一般都没有这么高的比例是出于对专业的爱好。52%的同学选择听说为其感兴趣的语言技能。58%的同学认为口译能力是继续提高得。因此在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上要尽其所能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采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 商务英语往届毕业生调查情况分析

(1)商务英语就业面广、岗位类型多样

从表二调查结果可知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单位选择面非常广泛、就业岗位类型多样。合资企业占32%, 85%的工作都是与英语相关。岗位类型比较丰富,教育管理培训占30%,营销人员占27%,商务文秘占27%。针对多样的岗位类型,课程设置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商务类核心课程的开设满足学生工作需要

在对毕业生的调查中可知,在工作中使用率较高的专业课程有国际贸易实务占92%,商务读写占80%,国际商法占80%。由此可见商务类核心课程的设置对学生顺利适应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商务英语课程的设置仍然以英语听说读写为主,加大商务类核心课程、双语课程和翻译课程的比例势在必行。

(3)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

从调查结果中可知在大学期间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有英语能力占100%,组织能力占90%,实践能力占90%,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占85%,80%的同学认为行业实习非常重要。在访谈过程中毕业生强调在大学期间除了要注重英语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锻炼组织协调能力、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目前我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仍然围绕着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语言能力的培养,在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3. 用人单位调查情况分析

(2)社会注重商务英语人才的翻译和实践能力

从调查结果来看,商务口译笔译、进出口贸易、教育培训、涉外旅游服务的岗位需求量比较大,这些岗位相应的需要商务英语人才具有较强的语言应用能力,然后我校学生翻译能力非常薄弱,跨文化交际意识不强,缺乏实践能力,当然这跟我校学生的生源素质有紧密关系,但是面对如此之大人才需求量,我们要加强学生翻译训练,提高翻译课程的教学水平。通过教学活动、第二课堂活动和专业实训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组织实践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专业应该加强学生在英语专业4、8级、BEC中高级、报关员证书的取证指导。

参考文献:

[1]陈准民.论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研究对象和发展方向[J].中国外语,2006(09).

[2]刘晓辉,魏俊玲.浅谈经济全球化中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J].中国商贸,2009(15).

[3]孙翠兰,鲍文.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5).

[4]王立非.调整商务英语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构想[J].中国外语,2009(01).

[5]吴春秀.谈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课程设计[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作者简介:吕英莉(1979—),女,山东蓬莱人,北京城市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商务英语语言与教学。

篇4

[关键词] 需求分析;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专门用途英语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6639(2012)02—0067—05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和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深入,我国的商业外贸迅猛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得社会对国际商贸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以传统模式所培养出的只具备英语语言技能的单一型人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此大环境下,旨在培养既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能熟练运用英语听说读写译五项基本技能进行交际,又通晓国际商务知识和实务的复合型国际商务英语人才的商务英语专业便应运而生。

二、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20世纪下半叶,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的高速发展,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在教学领域迎来了一场革命,其结果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的产生。Halliday, McIntosh 和 Strevens[1]在合著《语言科学与语言教学》(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中提出了ESP的概念: “English for civil servants; for policemen; for officials of the law; for doctors and nurses; for specialists in agriculture; for engineers and fitters”,首次 “系统地阐述了根据学习者的具体需求决定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原则”[2]。除了在基本词汇、句法、篇章等层次上的共核部分,专门用途英语和通用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 EGP)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3]。ESP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将学习者的目的和需求摆在首位[4],其最为显著的两个特征在于:一,学习者有明确的目标,课程设置必须满足学习者的要求;二,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即课程内容与某个特定的行业、领域相关。

作为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商务英语在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比较成熟的独立学科,而在中国大陆,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中国的外贸活动日渐频繁,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热潮才登陆并迅速席卷中国大陆。中国国际贸易学会国际商务英语研究委员会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09年,全国已有近七百多所院校相继开设了商务英语方向或课程,为我国的国际商贸事业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人才。然而,在商务英语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也凸显出不少问题,其中,最为根本的就是商务英语学科定位不明,商务知识和英语语言“两张皮”的现象严重。反映到课程体系上,虽然在通用英语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设了多门商务专业知识技能课程,但整体缺乏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反映到测试评价上,依然沿用英语专业四八级测评体系。反映到师资力量上,英语出身的教师欠缺基本的商务知识,商科出身的教师英语表达不过关,能掌握商务知识并运用英语教学的“双语”教师急缺。反映到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上,以汉语教授商务知识和以英语教授语言知识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只能加剧“两张皮”的分化,学生掌握了几个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却对商务英语缺乏科学的、系统的理解,即便浸泡在英语中也难以掌握规范的表达方法,欠缺实际交流沟通的能力。因此,要解决这一系列问题首先要对商务英语进行准确、科学的定位。

经过多年的探讨研究,国内学术界基本达成以下共识:商务英语是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理论指导,以英语语言为媒介,以商务知识为核心,涉及语言文学、金融学、贸易学、营销学、管理学、法律和跨文化交际等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学科,是英语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属于ESP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教学目标是培养能熟练运用英语和计算机进行国际商务管理及开展对外贸易业务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

长期以来,商务英语专业一直划归在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门下,然而,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特有的语言现象和表现内容需要更加专门、深入的研究。正如王立非教授所说,“将商务英语从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中独立出来,有力地消除专业区分模糊不清的弊端,有利于特色英语教学的开展”[5]。2007年,教育部批准在高校本科招生专业中设立商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终于赢得了独立的学科地位。

三、 需求分析理论

商务英语是ESP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目前ESP运用最广、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6],其发展和完善必须遵循ESP的理论框架。需求分析是ESP课程的基础[7],居于外语课程设置“需求分析大纲设计教材选择教学实施”四步过程中的第一步,对于大纲设计和课程安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需求的定义

何为需求?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探讨研究,提出了众多有益的见解。虽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需求,得出不同的结论,但是我们可以将其归总为以下两点:一,学习者主观内在学习的需求;二,社会、用人单位及教育机构客观外在设定的学习需求。

(二)需求分析的定义

Brown[8]曾对需求分析定义进行梳理归纳:Richards, Platt 和Weber认为需求分析是根据学习者的语言需求进行优先安排的过程,包括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需求。Stufflebeam, McCormick, Brinkerhoff 和Nelson提出需求分析是为圆满完成目标而选定事物的过程。Patt将需求分析看作一系列收集信息的步骤,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基于上述三种定义,Brown提出:需求分析是收集信息的活动,是为满足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而制定课程的基础。

(三)需求分析的模式

1978年,John Munby 的著作《交际大纲设计》(Communicative Syllabus Design)问世,标志着需求分析研究方法从早期的在语言学、语域学框架下以分离的语法、词汇为核心向以学习者的目的为核心的重大转变,凸现了目标需求 (target needs)的重要性, 是目标情景分析模式(target situation analysis, TSA)的核心部分。书中所设计的交流能力需求模式 (Communicative Need Processor, CNP) 用参数的形式将影响交际需求的八个变量(目的、场景、参与者、媒介、方言、话题、态度、目标语言水平)之间的关系呈动态地表现出来。Munby的CNP为TSA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对该领域的学者影响深远。他们在CNP的基础上批判地继承、发展创新,将需求分析研究推向深入。

Richterich 和 Chancerel[9]提出了目前情景分析模式 (present situation analysis,PSA)。TSA 是指学习者未来的工作对其所规定的要求, PSA是指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专业知识以及对下一阶段学习的期望和要求。或者说,PSA是学习者在语言课程开始时的水平状态,TSA则是学习者在语言课程结束时的水平状态。

Robinson[10]认为PSA 是TSA的补充,两者的有机结合构成了需求分析。

此外,Hutchinson 和 Waters[11]提出了学习需求分析模式(learning needs analysis),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习者的需求,提倡学习者选择切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

Halliday和 Cooke[12]提出教学手段分析模式 (means analysis), 主张语言教学的课程设置要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分析对象是课程的教学环境,包括师资、学生、教学法以及教学设施。

(四)需求分析的步骤

需求分析主要由制定计划、采集数据、分析数据三步构成。计划对需求分析至关重要,在进行调查研究前,必须明确以下三点:一,需要什么信息;二,为什么需要这些信息;三,怎样找到这些信息。

制定好计划,下一步便是采集数据。这一步骤的实施需要完成两项准备工作:一,明确信息的来源。依据Hoadley—Maiment[13]的“需求分析三角”理论,信息主要来源于学习者的需求、教师或教育机构的需求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二,选择数据采集工具[14]。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用于确定需求的广度和范围,一般采用结构式访谈、问卷调查、测试、成绩评估等方式分析来源于政府公文和公众组织机构的数据;定性分析用于确定需求的本质,一般采用半结构式访谈、课堂观摩、案例分析、正式研讨会等方式。两者的有机结合是最理想的需求分析方式。

最后便是分析数据。这是需求分析最重要的环节,也是课程设置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需求分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随着课程的进展反复地、适时地进行[15]。在课程开始时进行,可以为课程设置提供依据;在课程进展中进行,可以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反馈信息可以使下一学期的课程安排更趋合理。当多种需求之间发生冲突时,以目标情景为准,因为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是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 需求分析理论观照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改进

所谓课程设置就是通过收集、分析需求数据,建构有共同目标的教学行为,最终使学习者掌握专门知识的过程。

(一)依据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

学习者的最终目的是走向社会,满足未来工作需求,教育机构的最终目的是给用人单位提供合适的人才,因此,首先应该分析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和期待。学习者需求分析可以概括为专业知识、英语语言知识、学生的欠缺不足和目标情景交际策略等几个方面。社会需求和学习者的需求是课程设计的首要环节,是后面一系列教学行动的出发点。应该在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以及能力构成进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设定培养目标。落实到具体操作,便是依据“需求分析三角”理论,通过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方式对各类对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进行调研,采集并分析数据。

一言以概之,需求分析就是要从“需求”入手,收集相关信息,测量学生的“现实水平”与“目标水平”之间的距离,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校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课程设置、大纲设计与实施、教材编写与使用、教学评估等)提供客观依据。

(二)依据需求分析理论进行课程设置,优化课程结构,建设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设计的每个阶段都应充分考虑课程设置的核心因素即大纲设计、教学资料和教学方法。

图1 课程设计各要素和需求分析的关系

第一, 遵照需求原则设计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根据学科内容及其体系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编写的教学指导文件,它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了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技能的范围、深度与体系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编写教材和进行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学生学业成绩和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准则。商务英语教学大纲应体现以下三个原则:一,具有科学性和导向性,遵循英语教学的一般规律;二,具有合理性与可操作性,避免目标定得过高或过低;三,具有实用性,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高等教育实际适时修订教学大纲,使之与时俱进。

第二,选编高品质的教材,为实施商务英语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商务英语是一门涵盖语言学、金融学、贸易学、营销学、管理学等等诸多学科领域的交叉性学科,所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是以适应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跨学科、应用型人才,单一的课程结构和教材早已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现有水平、期望目标等,补充不同的教学内容,广泛涉及各个学科的背景知识。在内容选择上应注重实效性、多样性、真实性和实用性,确保所选内容与学生将来使用的目标语场合直接相关,满足今后工作需要。

第三,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实现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全面提升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学科课程是从不同的知识领域中精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按照认知规律和知识的逻辑体系,编排课程、实施教学的课程,是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活动课程是以学习者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的课程,重视实践。长期以来,作为学科课程的对立面,活动课程被边缘化、形式化、弱化。学生缺乏顶岗实操和在模拟商务环境中训练的机会。为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必须认识到活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切实落实活动课程的实施。一,加强实践教学的软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包括实践教学师资建设和实践教学管理建设;硬件建设包括校内模拟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单证制作、进出口业务洽谈、商品交易会等实操训练的平台。二,完善学生假期实习、社会调研、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的实践教学机制。通过这些措施,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商务环境中熟悉商务流程,体验过程细节,训练规范操作技能,获取直接经验,全面提升动手、交际和组织协调能力。

其次,实现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互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作用,两者的有机统一成为个性化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16]。必须打破必修课一统天下、选修课若有若无的现状,以学生的需求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导向,拓宽选修课的范围;在必修课 “公平发展”的基础上,鼓励选修课的“个性发展”,两者形成合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完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和谐全面地发展。

(三) 建设信息反馈系统

社会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建设信息反馈系统有助于教学机构根据社会需求的动态轨迹,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培养出更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务英语人才。信息反馈的渠道包括学术界、对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教师以及学生。学术界应积极参加国际或全国商务英语研讨会,了解学科前沿动向、发展趋势;增进校际交流,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的策略。邀请一些商务英语专业开设较早、管理体系完善、教学经验丰富的院校来讲座、座谈;或者组织教师去实地考察学习。对外经贸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可通过调研、访谈、电话、问卷等方式了解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以及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教师可通过开展教研室活动,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针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方面提出改进意见。可要求在校生提交年终学习心得体会,总结一年学习得失,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改进意见;对毕业生通过班级论坛、电子邮箱、电话等方式进行追踪调查,了解他们的职业发展轨迹。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A.K, A. McIntosh and P. Strevens. The Linguistic Scienc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 London: Longman, 1964. p86.

[2]陈莉萍.专门用途英语存在的依据 [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1(12): p28.

[3]Hughes J. Business English: Why and When to Do a Course in General Business English [J]. BBC English , 1995 (96): p9~10.

[4][11][15]Hutchinson, T. & Waters, A.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p19, p59, p59~63, p59.

[5]张晶晶.教育部批准设立商务英语专业本科[EB/OL]., 2007—04—24.

[6]St John & Johnson Christine. From the Guest Editor [J].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6 (15): p1.

[7][10]Robinson, P. ESP Today [M]. Prentice Hall UK: 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UK) 1td, 1991. p3, p7~8, p8~9.

[8]Brown, J.D. The Elements of Language Curriculum: A Systematic Approach to Program Development [M]. Beijing: FLTRP, 2001. p35~36.

[9] Richterich, R. Identifying the Needs of Adult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M].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0. p25~27.

[12]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讨[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04(1): p78.

[13]Hoadley—Maiment, E. Analyzing Students’ Needs [Z].London: National Center for Industrial Language Training, 1980. p7.

篇5

一、现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模式存在的问题

目前,部分高职院校的商务专业英语课程模式都是传统的“国际贸易+外贸函电”模式或者以“BEC”为基础的教学。这种课程模式缺乏与时俱进的活力,与高速发展的经济和国际商务交往的变化不相适应,在市场上不具备竞争优势。究其原因,一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雷同,并无特色;二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内容不能清晰地区分商务管理课程和国际经贸课程,致使课程混杂,不能体现宏观的商务内容和对专业人才的不同需求。这样的课程设置只能基本满足那些毕业后从事外贸工作的学生,对于意在国际商务领域和其他领域大展宏图的学生来讲,这样的课程模式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的。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三原则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应遵循三个原则。首先,课程设置应该从教学实际出发。由于高职教育一般学年为2-3年制,时间短、任务重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教学的现实问题,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应该专门设置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其次,课程设置应适应市场需求。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参与国际商务实务的程度不断提高,市场对于商务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加。针对这样的市场需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随着市场的变化做出适应形势发展的改变。最后,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改革应该是不断完善的。商务英语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应该汲取以往教学经验,并结合当下的市场需求和学生需求,不断完善和构建符合市场需要的新时代课程体系。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1.根据职业所需,建立教学分流模块。

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范围大致集中在四个方向,即行政管理、对外贸易、市场营销和金融服务。课程设计应根据学生的职业所需进行教学分流模块设置,这种改革的方式一方面为学生毕业后与职业生活进行良好对接,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进入社会之前,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进行了解和选择。通过教学分流模块设置,让学生树立必须扎实掌握某一特定领域的经济原理的概念,而不是始终处于“门门通门门松”的学习状态中迷茫不前。在进行教学分流模块设置时,学校必须考虑该领域相关知识的教学深度和广度,注意学生实践课程的设置。例如在进行行政管理方向的课程模块设置时,其中包括行政管理、秘书综合业务及商务软件应用三门事务性课程,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行政管理工作中设计的相关知识和细节。

2.强化实践教学地位。

实践教学在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应该得到进一步强化。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有在充分理解实践教学改革内涵、实践教学目标、实践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才能准确把握实践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实施策略。具体来说,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具有不同职业目标的学生,应该实行教学模块分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理想,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和方案的设置。同时应该遵循实用性原则,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需要及时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保障机制和技能考核体系。还应遵循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相结合的原则,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语言和商务专业技能,更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等。

3.开展双语教学。

篇6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项目化教学模式

前言:近年来,本人通过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认识到,要提高本专业学生的现代综合职业素质,必须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创新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为出发点。为此,我们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几个方面开展了为期一年多的课程教学模式的立项研究,力图构建具有职业化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教育部高职教育精神,借鉴同类别职业技术院校的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模块的确定依据和课型划分原则以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考试体系(BECT)的先进理念,结合广东经济社会与当地就业市场的实际需要,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为目标。通过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创出特色,利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双方的教学实践,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成为教学的规范与标准,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意识、社会意识和跨文化意识进行全方位的系统、连续的指导,便于激励学生持续性地学习和研究,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以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人才为目标,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要掌握的整体知识和能力构成的调查分析,本专业确定了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以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实际商务操作能力为主线,对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优化整体结构”的课程体系设计与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1、构建“通识课程+英语语言平台课程+专业模块”的课程结构。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和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要求,根据 “语言技能+商务知识”的专业设置理念,打造实用型、复合型商务一线人才为主线,形成通识课程、英语语言平台和专业模块的基本构架,并采取必修、限选和任选课程“三课”并列的课程形式,构建综合素质+英语专业+技能的教学课程体系,培养既会做人又会做事的复合型人才。

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的调研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知识结构、素质结构和专业能力等方面。 (参见表1 )

2、实现课程体系的合理安排和优化组合

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操作能力为主线,对本专业的课程进行项目化设计,优化整体结构。

3、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分配

按照“因材施教、按需施教、学以致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合理构建“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并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理论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做到“必需、够用”;实践教学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基点,由专业理论课支撑和实现,集中时间训练,并针对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通过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扎实的综合专业技能。

(1)加大实训课程的比例

为了加强理论课同实践课的合理结合, 本专业应设置多层面、全方位贯穿的实践课程体系,设有课内实操、商务单证模拟制作、社会实践(周末或暑假)、毕业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论文(10周)。实训实践贯穿三年教学过程的始终,实践教学环节突出,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以全国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考试资格证、国际商务单证考试和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为依托,建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有效地控制实践环节,加强技能的阶段性培养,根据实训内容和目的的不同,增加不同形式的专业技能实践课程,包括礼仪实训、商务单证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操、岗位综合实习。以期达到各门课程实现项目化教学新模式。

(2)实践教学突出项目化课程教学特色,强调专业技术能力训练

为了突出实践环节,加强技能的阶段性培养,我们根据实训内容和目的的不同,设定了不同形式商务英语类实践项目(参见表2)。

二、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按照商务英语专业新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有必要重新编制课程教学大纲、实训大纲和实训指导书,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为强化技能训练,保证实训课程的效果,建立系统的技能测试模式,并针对各实训项目所规定的重要技能进行测试,有力地推动实训课程的改革和建设,力争取得良好的效果。改革语言类课程教学方法,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开展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实践类课程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商务操作能力,实现“会说、会写、能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背景下,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商务活动。例如,在语言基础课中强化听说技能的训练,以迅速提高学生英语口语交际能力为突破口,带动读写能力的全面发展。具体做法有:

1、推行以小组活动为依托、以意义交流为中心、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课堂活动模式。如设计课前5分钟自由谈,为学生提供语言交流平台,对现实问题和最新信息进行评论和交流,如:有的学生用英文介绍一部新书和体会;就某一观点进行辩论;解释同学间的矛盾;讨论学习计划和方法等。

2、探索开放式的语言教学模式,营造外语学习的良好氛围。如组织“英语角”活动、每年一度的“英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包括英语口语比赛、戏剧表演、影视配音大赛等活动,让一部分综合外语素质好的学生脱颖而出,多渠道锻炼其创新意识和自我表现能力。

3、大胆推行任务型教学模式。根据教学的主题与目标,提出问题,设计任务,引发思考并要求学生利用网络、图书馆和其他资源去探究、调研、讨论,最后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作出汇报(?presentation)。这不但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课外,而且把社会引向课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如:查找和收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和表达能力,以及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4、实训课程强调学生“能说会做”,实训手段灵活多样。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专题讲授及研讨法、实践训练法、模拟训练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的使用等。

5、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广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和教学软件等资源,提高语言教学的视听效果和实践性课程对多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三、考试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1、考核标准和考核形式。为了真正使学生掌握知识,提高素质,本专业各类课程均制定了符合能力培养的考核标准,并在所有的专业课程中采取了多形式(调研报告、个人演讲、小组汇报、讨论、答辩、口试和笔试等)、分时段、滚动步进式考核方式,考核的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在教学过程当中所获得的语言交际能力、专业业务能力与技能进行评估。对不同课程的各种考核相关教师都给出了相应的考核标准,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放矢,注意配合教师培养自己的交际能力、业务能力和学习能力。一般的专业理论课程考试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一些专业实操课采用口试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根据不同课程范型采取了灵活的考核形式。具体方法如下:

(1)理论中心型的公共课—采取笔试、小组讨论和项目设计;

(2)技术中心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和国际商务单证课程—— 采取闭卷考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

(3)训练中心型的专业实践课(如英语语音、英语口语、现场商务口译等)----采取面试的考核形式;

(4)综合知识型的课程(如跨文化交际、艺术欣赏等)----采取知识竞答、口头陈述/汇报的考核形式。

2、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形式

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进一步推行“多证书”,拓宽就业渠道,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如全国国际商务英语认证培训考试证书、国际单证员证书、报关员证书、全国公共英语等级(CET四、六级)证书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证书的考试。部分课程的考试可以与下列的证书考试相结合, 让获得证书的学生可以免考部分的相关科目。(参见表3 )

实训课程与考证结合,让学生在完成学业取得学历的基础上,可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长灵活选择“技能证”,针对几个相关的核心技能,安排相关的技能证书培训,结合教学和就业需求,设定了多个与商务英语和国际贸易相关的证书,供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合理选择。

四、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素质教育。

1、学生入学后的军训、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

2、在教学过程中实施人文素质、科学精神、职业道德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3、通过职业素质教育课内外相结合的培养途径,组织开展文化科技节活动、艺术节活动、文体活动、英语角和沙龙活动、义工社区服务活动。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毕业前进行综合实训、毕业设计/论文。

4、构建英语+商务的课程体系,为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5、实施“三育人”方针和辅导员、班主任制度,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贯彻落实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育人工作之中。

6、举办行业人士讲坛,用成功的行业人士为鲜活的榜样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教育,让学生了解行业和企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并从他们身上学到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等精神。

7、实施校园文化育人、校园环境育人工程。

8、实行毕业生多证制,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增加就业法码和信心,为就业和从业做好准备。

结束语:通过本项目的实施,我们初步建立了商务英语专业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课程架构、评估体系、教学方法、学习策略和学生实践等。通过学习和研究兄弟院校先进的育人理念、以能力为核心的多元化的课程教学体系,结合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我们构建出具有职业特色的多元化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同时初步建立了“以能力为核心、以评估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新模式。这些成果将会对对于促进本专业的未来建设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芸.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式—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评价[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 4

[2]高翔等.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2.

[3]高职高专教育网: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内容体系和教材的特点[J]. 2002. 4

[4] 管新平.试论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块[J]. 四川省民族出版社,1996.10

[5]常改娇.国际贸易实务实训教程[M].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3.1.

篇7

【关键词】职业核心能力 高职 商务英语 课程体系 构建

基金项目:陕西省高职高专教育学会2011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编号:12P27。

随着社会的发展,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调研发现,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普遍存在职业核心能力不强、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较低等现象。职业核心能力是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毕业生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要使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适应行业发展现状,满足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场可持续发展力,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有效途径之一。专业的课程体系集中体现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人才培养特色和教育观念,因此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是实现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核心。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只有以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来构建课程体系,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现状及问题

1.课程体系设置方法不科学

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进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时,并不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单位进行调研,不了解企业对商务英语学生的用人标准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只是上网查看其他兄弟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然后对查到的资料进行改头换面就成为自己的专业课程体系。于是最终出现了学校教育和企业、行业无法实现零接轨,学生毕业后还不能胜任就业岗位,企业还需要花时间和资金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培训的尴尬现象。

2.专业目标不明确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复合型”、“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商务英语专业不仅要培养适应对外贸易岗位、商务文职岗位的毕业生,而且要培养稍加培训就能够转岗到相近的涉外酒店服务和管理岗位的人才。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仅要具备职业专业核心能力,还应具备专业拓展能力。但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体系片面地注重英语语言或商务专业知识的讲授,英语语言和商务实践完全脱节,对专业方向把握不准确,不能适应目前就业形势下需要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这个要求。

3.教育忽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对于商务英语教师来说,他们在学生阶段经历的是“说教式”教学方法,相比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方法来说,采用“说教式”教学法,围绕课本内容,然后进行语言点或语法点的简单讲解。因此大多数教师为了省时省事都采用“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由于应试教育的反拨作用所产生的教学方法,只能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无法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4.教师知识结构不齐备

目前商务英语课程基本由英语专业教师承担。这些教师主要接受的是英语语言文学方面的教育,未系统学习过商务方面的知识,入职前或担任商务英语教师后也没有接受商务英语方面的培训,因此作为商务英语教师,显得知识结构不齐备。这些教师必然会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英语语言知识,从而使学生缺失商务知识。也有国际贸易专业的教师担任商务英语课程教师,但他们的语言能力又稍差,因此很难培养出合格的复合型人才。

总之,学校在设置专业课程体系方面,没有将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渗透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商务英语教学方法等方面,无法使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与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整个教学之中。

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步骤

1.组建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计团队

完全由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设计团队,由于缺少企业或行业代表,则会在设计过程中因缺少用人单位的意见而无法将职业能力与课程设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此在课程设计时应首先组建由商务英语专业负责人、专业骨干教师、校外商务英语学科专家、用人单位代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代表等组成的课程设计队伍。

2.团队成员须进行市场调研

课程设计团队组建完毕后,学校应自己组织团队成员进入商务英语毕业生聚集较高的外贸行业,对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调研或者通过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表分析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群、人才培养目标。经过调研发现,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能适应外贸行业等第一线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商务英语毕业生未来就业岗位群为:对外贸易岗位,如对外贸易业务员;商务文职岗位,如涉外文秘、商务助理、商务翻译;涉外酒店岗位,如涉外酒店服务和管理人员。未来经过培训能转岗到的岗位为英语导游、中小学英语教师、涉外酒店管理人员。

3.分析商务英语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

课程设计团队对商务英语毕业生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寻找岗位群的共性,这就是职业核心能力。经过团队分析后发现将商务英语毕业生职业核心能力应定位为:具有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达到听、说、读、写、译 “五会”;能听懂日常会话和一般的商务会话;能较流利和准确地表达思想,能熟练地与英语国家人士进行交谈;能较顺利地阅读英语文件、书刊、报章和商务文件;能书写各种商务文件并对其进行翻译;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常用办公软件从事专业工作。

4.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构建

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及胜任未来转岗岗位的能力,将梳理出的专业所需全部知识和核心能力渗透进相应课程中,并将课程体系建立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及专业公共平台的基础上,在公共平台上搭载不同的职业方向。平台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商务英语公共基础课公共知识、技能和素质,如健康、向上的身心素质,道德规范和政治素质,以及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组织与协调能力等;商务英语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属于本专业学生共修的外语课程,负责培养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和必要的相关外语基础知识。这样的“平台”保证了人才的基本规格和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职业方向主要是体现不同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体现个性,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如商务英语专业设置可以旅游英语和幼儿英语教学为方向,这可以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使学生在未来就业或转岗过程中更具竞争力。

高职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语言或商务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强调学生的语言和商务应用能力。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应与理论教学紧密联系,但是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应考虑两者的学时比例关系。表1为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商务英语专业理论与实训教学的学时比例。

表1 教学学分、学时比例表【商英2012】

实践教学可通过社会实践和仿真实习两种形式进行。社会实践可以通过参观、观摩和在岗实习等形式来进行。例如情景对话等实训课程,可以组织学生前往旅游景点、博物馆等外国游客聚集的地方,鼓励学生向外国游客实地介绍这些景点,使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下练习语言使用能力,促使其综合运用商务英语专业知识以解决与人交流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保障措施

1.选择符合高职教学规律的理论及实践教材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选择商务英语教材时要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时代性。选择贴近生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为载体的教材,可以融综合性、应用性、启发性为一体,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将职业资格考证内容纳入教材内容,不仅达到以考促学的目的,还可用于检验学生专业及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中心, 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推行“在做中学,在学中练”的实践性教学,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模拟工作环境,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商务英语翻译”课,可以通过模拟商务谈判的形式设计教学,使学生如同处于谈判现场,可以实践商务谈判技巧及谈判所涉及的各个环节,同时谈判所涉及的英语语言表达也得到了训练。此外,也可组织学生前往校外实习基地参加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职业应变能力在真实环境中得到锻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水平的必要条件。学校可以通过为教师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来使教师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动态,优化教师的整体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也可以通过校企使用平台,派遣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学习商务活动和管理的趋势,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可以从合作企业聘请有经验的管理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4.建立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考评制度

学生毕业时能否胜任就业岗位与学生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能力的高低紧密相关,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应改变单一的期末进行笔试的考核方式,应将学生运用英语分析解决商务问题能力的考核放在首位,将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并适当加大过程性考核力度,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关于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5).

[2]卢艳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1,(1).

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 国际商法 课程体系

大多数学者认为国际商法属于法学专业类课程,而在实际教学中,也大都将其归于法学主干课内容。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而言,传统观点认为不应将国际商法课程纳入其专业课程设置的范畴。笔者认为不然。本文将从国际商法的角度,对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能为科学合理建立商务英语课程体系提供适当借鉴。

一、国际商法基本概念与教学发展

国际商法作为一门法学分支学科,其在法学课程体系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对于国际法、国际经济法、经济法等法学专业学生来说,国际商法是一门必修课;对于其他法学类学生来说,国际商法或为限选课,或为选修课。总体看来,国际商法屡屡见诸于各类法学专业课程体系。反观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情况,我们很难见到国际商法的身影。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不妨先从国际商法的基本概念来入手。

1.国际商法基本概念。就国际商法课程本身来看,作为一门独立法律学科,国际商法具有体系庞大、内容繁杂、发展迅速的特点。国际商法是调整国际商事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是一个以国际商事惯例为主体内容的,既包括国际法规范,也包括国内法规范的综合的法律部门。它不仅涵盖国际合同法、国际货物买卖法、产品责任法、国际法、还涉及到商事组织法、国际商事仲裁等等。

以上罗列国际商法教学诸多知识点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该门课程的复杂性与难学性。不仅如此,往往在同一问题上,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规定各不相同;即便处于同一法法系中,日本法与德国法、美国法与英国法之间也有区别。

2.国际商法发展状况。面对迅猛发展的全球经济化浪潮,国际商事关系愈加呈现得错综复杂,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国际商事活动方式,如国际投资、国际融资、国际租赁、国际技术转让、国际工程承包、工业产权与专有技术许可贸易等等,国际商法调整的对象和范围越来越广泛,各国在商事立法方面也不断推陈出新。面对难度如此之大的国际商法课程,许多法学专业学生都表现出畏难心理,更何况是非法学专业学生。

从已开设国际商法课程的教学来看,总体情形是多数教学仍然存在重概念、轻实践;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其次,师生互动少;基本法条枯燥乏味,理解模糊,遇到实际的法律问题无从下手,学生应用能力比较薄弱等现实问题。诚然,这与我们传统的“填鸭式”灌输教育不无关系,也与我们的教材选用、师资配备以及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关联。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既保留国际商法的特色和理论体系,又能与其他学科相互衔接,融为一体,让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是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

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1.商务英语专业内涵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该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学科,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除语言学外,还涉及其他人文性较强的学科领域。商务英语是各个学科内容的综合,而不是全部内容的总和,它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从事国际商务交际活动的能力。

2.部分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对比

由于受传统观点的影响,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活动从教师队伍的组成、教学体系的构建、课程内容的设置到专业知识的应用都不够健全、完整。试以课程设置为例,笔者曾就两所高校(重庆教育学院与南昌工程学院)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内容进行对比,具体数据如(表1、表2):

通过表1、表2的对比,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英语专业知识与商务专业知识在两校课程结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份量较轻;学生对英语专业知识与商务专业知识课程设置还是比较满意的,然而对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设置满意度却不到一半。值得一提的是,两者都不约而同地将国际商法课程排斥在外。

3.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现状根源探究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大因素。首先两者都将商务英语专业本身定位于培养外语型或者商务型单一人才,而忽视了其作为复合型专业存在的特点。无论是英语专业或者商务专业,由于开设时间长,受众面广,所以不管从教材内容、教师队伍,还是教学模式、教学评价,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成熟的教学体系。而商务英语所涉及的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就是指除英语专业和商务专业之外的知识的结合,其中既包括法律、经济、管理领域,也包含教育、文学、旅游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正是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内容,是培养复合型人才所必需的。而在实际课程设置中,人们却往往忽略了它们的必备性,错误地认为它们是可有可无的“附属课程”。

其次,原有的师资队伍建设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商务英语发展的步伐。商务英语既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应用型很强的学科。作为这样一位兼容性很强的交叉学科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深厚的语言修养和系统的商务知识,二者不可或缺。这些正是现阶段实际教学所缺乏的。不仅需要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又要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水平,这无疑对商务英语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商务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三、结束语

在商务英语专业中开设国际商法课程,诚如上述的分析,已迫在眉睫。然在短期内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设置体系是不现实的,笔者唯望通过对现状的审视,激发业内学者变革意识的产生。

参考文献

[1]王兴孙.对国际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的探讨[J].国际商务研究,1997,(1):24~28.

[2]李雯艳.关于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的思考[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7,(4): 168~170.

[3]马碹.国际商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辽宁高职学报,2008,(9):51~53.

[4]赵芳.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之探析[J].山西科技,2008,(5):103~104.

[5]徐春林.国际商法[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篇9

关键词:竞争力 课程体系 工作过程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特别是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经济更加繁荣发展,社会对外语类人才和商务类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特别是两者兼顾的复合型人才正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急需的佼佼者。与此同时,商务英语专业成为各类大专院校争相兴办的热门专业。而高校之间的竞争也就不可避免。优胜劣汰是事物的发展规律。如何办好这个专业,使其为社会认可,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从而在竞争中生存发展,是该专业目前在发展中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其商务英语专业更应审时度势,扬长避短,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目前,理论与实践界均逐步认识到,高职一切问题的核心是课程问题,无论是高职定位、专业建设还是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只有在课程中才能得到体现[1]。改革课程体系,完善课程设置,突出高职特色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必由之路。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程设置与本科院校没有差别。目前,高职院校中的商务英语专业大多还在沿用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思路。从所设的课程到各门课程所占学时比例都是在模仿本科院校,成了本科院校的压缩品。在生源基础差、总学时又少于本科院校的情况下,势必处于劣势。

2.课程的设置没有充分考虑和针对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与社会需求脱节。社会需要的是能以英语为辅助工具,熟练操作各项商务业务的复合性型人才。而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所设课程并没有很好地将英语知识与商务知识整合起来。课程的内容也缺乏应用性和综合关联性,造成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在工作中几乎用不到。

3.课程体系设置的结构不合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不协调。过于强调英语基础课的学时比例。如:综合英语(英语精读)通常会占到总学时数的将近四分之一。实践性课程相对较少。即使设置实践性课程,也通常与实际操作脱节。

4.只强调高等教育而忽略职业教育。这是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一大缺陷。有些高职院校片面追求“接本”人数比例,重蹈应试教育的误区。

二、改革思路:重建课程体系,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

1.面向社会需求调整课程体系。建立动态系统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定期与商务企业沟通,了解企业对所需商务人员的类型、能力等的具体要求和变化。建立毕业生跟踪调查联系网,了解其对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工作后发现的课程中的问题。组织有关专家座谈研讨如何对课程科目及时作出调整,对课程内容进行修改,由教学人员加以具体落实实施,并接受教学与社会各方面的检验,然后再作出调整。整个流程如图所示:

图示:调整课程体系的动态系统

2.开发课程的基本路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发课程。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名称和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子区域,而是来自职业行为领域里的工作过程。高职教育的目标是要把学生导向工作体系,而职业知识又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在开发过程中要对企业中某个工作进行任务、过程分解,结合课程学习目标转换为主题学习单元。整个开发中一般有六个要素或步骤: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

3.调整课程结构,将课程科目有机地整合起来,使课程内容相关联。旧的课程体系中各门课程都是独立存在的,彼此之间在讲授中也没有互相沟通。而一个完整的涉外商业活动可能需要用到商务函电、单证、翻译、法律、礼仪和外语等各项知识。因此,新的课程体系在开发课程时需将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以工作任务或项目的形式融入教学中,即: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一个大的工作项目下面设立子项,子项涉及工作中会碰到的具体环节,子项下再设计出不同的任务情景单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掌握所有相关知识。比如:外贸业务中建立联系为一工作项目,下设子项可包括⑴函电往来⑵商务接待⑶商务谈判……等方面知识。而商务接待这一子项又可以设计出机场迎接、宾馆入住、就餐、参观……等任务情景。涉及英语口语、商务礼仪等多方面知识的融合。

三、实现改革方案所需条件

1.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到实景教学操作中,在实践中学习相关知识,发现潜在问题,寻找解决方案,不断进步。

2.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发挥网络的优势,根据学生在操作中的需要,提供网络资源。制作优秀教学软件,在校园网上共享。鼓励学生根据工作任务中发现的问题主动查找资料,解决问题,掌握知识。为将来应对实际工作中的难题打下基础。

3.加强教师岗位培训。任职教师均需具备商务英语专业实践经验,了解具体操作对专业知识的实际需要。并能根据社会需求,设计工作任务,将专业知识融入教学当中。在实际讲课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其都能参与到任务的完成中,及时准确地解答学生问题,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4.聘请有关企业人员参与教学中的工作任务的设计和实际教学工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直接参与企业中的实际工作任务。

5.保障机制的建立。新的课程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必须有相应的保障机制,明确岗位负责人的要求与职责,建立质量监控系统。具体内容包括:⑴建立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度;⑵建立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制度;⑶建立工作任务案例库制度;⑷建立产学结合制度;⑸建立课程建设成果验收制度等。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高校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可避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虽然还在探索中,但其必将提高专业竞争力,使这一专业办出特色,更好发展。

[本文为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阶段成果,课题批准号ZCC031。]

参考文献:

[1]任聪敏:《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综述》,《职业与教育》,2007.18。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

[3]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4]姜大源:《职业教育的通用教学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

篇10

【关键词】高职 商务英语专业 选修课程 行业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3-0080-01

一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开设行业英语选修课的必要性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专门人才的要求使商务英语得到迅猛发展。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许多高职院校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该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培养面向社会、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应更注重学生今后进入岗后上手快、操作能力强的特点。多数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与本科院校学生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专业设置与学生的未来紧密结合起来。

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的是能胜任涉外企事业单位外事、外贸、外语等翻译与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同时,本专业要求学生还应具备以上各领域的听、说、读、写能力。但是,目前很多院校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和选取的教材多为“大商务”领域的内容。这些内容培养学生从事商务交际活动所必需的基本技能,但许多专业领域的英语知识,诸如金融、营销、财务、外贸等相关知识及语言表达涉及较少。尽管有的院校为了顺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开设了国贸、旅游、涉外文秘、商务翻译等专业方向类的商务英语专业,但各个专业方向在实际工作中还详细地划分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如商务翻译分笔译和口译,国际贸易包括外销员、单证员、货代员、报关员等岗位,每个岗位有着特定的专业术语和常规表达方式及技巧。

另外,学生毕业后,需要步入具体的行业领域从事相关的专业工作,在学校学习的专业课程只是不分行业的基本专业知识,学生需要到工作中学习行业知识和相关的英语表达。

为了能使毕业生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并具备较强的操作能力,高职院校有必要开设一些行业英语讲座或选修课程。

二 根据岗位和行业需求选择对商务英语专业有辅助作用的行业英语选修课程

对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设置选修课的原则应遵循社会的实际要求,具体对英语选修课程而言,学校应分析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所适应的行业需求。随着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外贸业务仍是该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的行业,但外贸领域所涉及的产品众多,而且岗位分工十分细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在一些类似于新能源及重工业产品的出口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因此,学校应针对这些热门产品开设相关的英语课程,如纺织英语、机电英语、能源英语等和具体产品相关的选修课程。这样使学生在学校多学习一些相关的专有名词和专业术语的英文表达以及具体的产品知识。另外,对外商务所包含的岗位除了外贸行业所涉及的货代业务,还包括金融领域中的国际结算业务和涉外旅游、涉外酒店服务类的工作。针对这些热门行业开设的货代英语、金融英语、旅游英语和酒店英语的选修课程无疑是对商务英语必修课的一个重要补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有兴趣的行业选择课程,有意向进入这些领域工作的学生,除了可以学到相关专业知识,还可以对这些行业的细分有大致的了解,这为他们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能使他们尽快适应岗位要求。

三 合理设置课程并指导学生选课

为了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全面介绍有关选修课程的详细信息,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要求、考核方式等。对学生进行选课指导,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需要和个人兴趣来合理地选课。要重视目标需求和学习需求间的差异,课程设置既要符合目标需求,又要满足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求分析应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针对大学英语选修课程体系的建设,尽管我们不能随时展开需求分析,但应分阶段进行,一般来说,分别在课程开设前、进行中、结束后分析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各方面的需求,了解学生对英语学习需求的变化,同时应时刻把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和社会对人才能力素质的最新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为调整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提供依据。

四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