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建设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24 17:46: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法治建设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部署,夯实工作基础
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六五”普法工作,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纳入我县“十二五”规划,及时批转下发“六五”普法规划,对全县“六五”普法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县人大常委会作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决议。各级各部门都成立了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加强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组织领导。全县上下形成了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
2、完善制度体系。制定了机关单位、学校、企业、镇(街)、村居5个不同类型的“六五”普法考评标准,为全县“六五”普法验收提供依据,形成了职责明确、规范管理、注重实效等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强的考评制度,促进“六五”普法工作规范化发展。
3、健全普法队伍。成立了“六五”普法讲师团,聘请一批法律专家型领导、律师等为讲师,定期开展法律“六进”巡回讲座;加强基层普法队伍建设,以基层干部和农民工为主体,设立“六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联系点11个。
4、落实经费保障。各级政府把普法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县本级经费从“六五”普法开始按人均0.1元的标准核拨,为普法工作提供扎实物质保证。
(二)创新普法形式,增强工作实效
面对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与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我局紧扣“六五”普法规划,不断创新形式,精心组织安排,稳步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
1、丰富载体,探索新形势下的普法方式。一是加强网络媒体宣传,扩大法制教育影响力。在县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开辟法制栏目、节目、专版。制作了司法行政工作专题电视宣传片,重点介绍司法行政机关的便民利民新举措、帮扶助困新亮点;开通了手机短信宣传平台,通过手机群发短信开展法制宣传,编辑制作法制宣传小册子,通过以案说法、律师释法、法律答疑等贴近实际的宣传报道,弘扬法治精神,提高群众的法律水平和道德素质。二是开展法律宣传系列活动,丰富普法教育内容。县法宣办在每年上半年和“12.4”法制宣传日与县直有关单位联办两场法制宣传活动,开展法制图片展览、法制文艺演出、法律咨询等活动,成为我县普法工作一大品牌。县国税局结合每年4月全国税收宣传月活动开展专项普法宣传工作,推出了“税邮直通车”等特色税收宣传项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制宣传活动,增强普法实效,深受群众欢迎。三是充分利用“三送”工作平台,积极开展“送法下乡、进社区”活动。组织法律服务工作人员开展送法下乡,宣传法律法规和惠农政策,发放宣传资料,现场解答群众涉法疑问,帮助群众解决在生产生活上遇到的实际困难,鼓励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表达诉求,维护权益。同时专门印制了4万只环保宣传袋、2万册司法行政服务手册,免费发放到农户手中,不断扩大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晓率。
2、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定人群的普法工作。一是加强对各级干部的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完善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法律知识考试考核等制度,依托党校授课和干部在线学习城等方式加强对机关干部的法律知识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执法水平和服务能力。二是加强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法律进校园活动,通过配备法制副校长(辅导员)、组建“五老”干部宣讲报告团、开展“小手牵大手、父母子女同学法”等形式,法律进校园工作已成为常态化。今年上半年,我们以市人大来我县调研《未成年人保护法》贯彻实施情况为契机,协同相关部门大力宣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组织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司法所长深入到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上法制课。三是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制宣传教育。抓好企业依法经营、依法管理,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生产积极性。县工商局坚持开展“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认定、“评选诚信个体户”等活动,通过评选活动,增强经营者的诚信意识,鼓励争创先进氛围。县环保局开展了“进企业大走访”活动,定期带法深入企业,督促、指导企业学法、用法。同时,还利用政府法律顾问团,与县15家重点企业结成帮扶对子,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法律咨询帮助。四是加强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做好社区矫正与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最大程度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每月至少组织社区矫正人员参加一次法律知识学习,邀请专家为社区矫正与刑释解教人员举行劳动就业、法律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3、服务大局,开展专项整治法制宣传工作。近几年来,我局紧密结合全县“十二五”发展规划,围绕“构建和谐平安”的总体目标,针对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开展依法治地、治水、治路、治污、治违等专项治理的法制宣传工作,主动介入拆迁拆违和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为党委政府办成大事、办好实事、办妥难事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2012年8月,县法宣办与县电视合摄制了关田“2011.11.2”部分群众堵塞公路事件警示教育片《悔恨的泪水》,在县电视台连续播放了一个星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教育效果。一批与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重点项目建设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宣传。
(三)推进基层普法,夯实基层基础
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基层是关键。我们通过加强村(居)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全面提升农村基层的法治化水平。
1、扎实推进法律进村(居)活动。一是培育农村“法律明白人”,协助镇街、村(居)调解本区域内的简单民事纠纷,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服务活动;二是壮大了农村普法骨干力量。会同县、乡两级组织对村(居)两委干部进行法律等知识培训1000多人次;三是完善村(居)普法宣传资料,县法宣办向基层赠送《农民基本法律知识读本》、《以案释法案例汇编》、《务工人员法援指南》、《司法行政职能宣传手册》、《致全县人民的一封信》等农村“六五”普法读物数10余种、5万余册。依托全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129个终端站点,提供以案释法案例,丰富了乡村学法资料;四是积极推进社区“五个一”(即一个法制宣传橱窗、一个法律图书角、一支专兼职人员相结合的法制宣传队伍、一套居民学法制度、每季度开展一次义务法制宣传活动)建设,全县律师所、司法所与社区签订法律服务协议,深入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2、全面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全县各村(居)委会基本实行了村务决策听证制度,村集体会计委托制度,村集体资产出让、资源开发利用公开竞价和招标投标制度,“四民主两公开”制度普遍落实,村(居)民普遍开展自治活动,涌现了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二、存在问题
1、有的部门对法治文化建设不够重视,认为法治文化建设是软性任务,很多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见效慢,不如抓经济发展、城市建设那么容易出政绩。
2、法治文化建设的机制体制不够完善,在管理和实际开展工作上缺少有效的规范。
3、各部门沟通协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为做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虽成立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有的具体工作往往由县司法局或县法宣办孤军作战,工作开展起来存在很多困难,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和效应。
三、有关建议
(一)强化法治文化的创新性。创新是推进法治文化建设的动力源泉。法治文化建设面临新形势新要求,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一,要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要通过举办“法制大讲堂”、“法律沙龙”等形式,加强法治文化理论研究;鼓励引导支持法治文艺创作,努力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的法治文化产品。通过开展融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法律知识竞赛、法制文艺演唱会、法制摄影和书法、美术展览、动漫展览等活动,让广大干部群众受到潜移默化的法制教育。第二,要构筑法治文化人才高地。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努力培育出一批在法治文化事业各方面有号召力的领头人和一大批专家、学者、能工巧匠。要加强基层法治文化骨干的专业辅导,积极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建立和完善优秀法治文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将成果突出的优秀人才纳入“六五”普法表彰奖励范围。第三,要创新法治文化的表现形式。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人们可以接受的方式进行,要适应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多采用接近大众、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表现形式。应更多地依托现代通信手段和网络等各种媒介,通过公益广告、手机短信、普法网站,运用图片、文艺节目、法制短信、法制动漫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增强法治文化的渗透力。
篇2
一、行政执法的体制机制情况
县交通运输局设4个内设机构,分别是办公室、行政服务股、财务股、综合股,下属3个事业单位,分别为县公路运输管理所(副科级)、县港航管理所(副科级)、县县乡公路管理站(正股级)。县交通运输局机关行政编制为10名。多年来,我局行政执法队伍基本上由县人社部门分配,通过岗前培训、考核进入执法岗位,法律知识不够丰厚牢固,执法业务不够熟悉。
在运政执法队伍能力建设方面,采取组织集中培训、参加省市培训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在全所执法人员中开展专门的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培训活动。加强对行政处罚行为的监督,严格要求稽查人员在行政处罚中坚持合法性与合理性,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推行“阳光执法、文明行政”工作理念。
在交通执法硬件建设方面,我局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努力改善执法条件,先后配备了4辆执法专用车辆,装备了对讲机、录音笔、摄像机、照相机等执法摄像、录音、通讯设备。
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情况
县交通运输局认真对照行政许可要求和规定,对现有的行政审批项目逐项进行清理,凡规定要取消的项目坚决予以取消,依法保留了县乡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许可、港口工程竣工验收、道路旅客运输、机动车维修、驾驶员培训、农村客运班线、客运站、货运站、货物运输等22个行政许可项目、5个保留实施的投资项目审批项目。依托行政监察网和政府信息公开平台对保留的行政许可事项和投资项目的审批程序的流程予以了公布。
三、防范、化解社会矛盾情况
去年以来,从、机关效能投诉、三送热线等途径收集到的信息看,群众所反映的内容大部分涉及到公路建设与管理,公交运营,出租车经营等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我们尽力整改,对一时无力整改的,积极做好沟通解释工作。对全县交通行业发展,我们按规划、计划搞好建设,全力优化交通环境,努力提升交通运输保障水平。全县交通环境及运输服务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保持了全县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稳定。
四、全县交通运输法治工作存在问题和困难
1.人员文化素质偏低,职工年龄老化。因现有公路运输管理机构和县乡公路管理机构人员来源大部分都是从其它单位调入较多,年龄相应偏大,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3人占总人数21%,40周岁以上7人占总人数50%),与当前道路运输行业迅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人员工资自收自支编制与交通行政执法岗位不相适应。2009年成为油税费改革前上述两个机构主要职责为征收公路养路费和运输管理费,工资性质为自收自支。成品油税费改革后,工作职责转为行政管理,开展交通执法工作。因此,自收自支编制与担负的行政执法任务不相适应,建议将运管所、县乡公路管理站编制性质转为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3.县级交通部门未设置法制专门内设机构,现场执法与案件处理难于分离,给执法管理带来矛盾和困难。
4.有些行政许可事项县级交通部门无法审批,建议不要下放县级交通部门。如:县乡公路建设项目施工许可、县乡公路建设项目和公路修复项目竣工验收、农村渡口改渡建桥项目和可行性研究报告以及桥梁长度100米以上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审批和竣工验收等。
五、加强交通运输局建设的几点建议
篇3
一、熟人社会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中国的乡土社会已经远远不是那个传统的、不流通的、礼俗的社会。从全国范围来看,完成了向工业社会转型的只是沿海少数农村地区,广大中西部地区的乡村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是处于农耕社会时期,大多数中国人仍然生活在转型初期的乡土社会。在转型初期的乡土社会中,以户为单位的经营方式与沿袭久远的封建社会经营方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家庭仍是核心,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的的农业生产仍无法冲破封闭的壁垒,血缘、地缘关系的根基虽然有所动摇,一部分人脱离农业生产转入工业、商业、运输业,但农民终究离土不离家,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仍然把根扎在乡土社会,血缘与地缘相结合的关系仍是乡土社会的主导关系。
农村与城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人员流动性的差异。农村由于其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发展模式单一,与外界交流很少、社会组成人员较为稳定,因此,虽然从整体来说,当代中国社会的血缘关系、亲缘关系日趋淡薄,正由熟悉人社会迈向陌生人社会,但具体到农村,尤其是西部偏远地区的农村,这种趋势似乎并不明显,熟人社会仍是这些地方的主要表现。受生产力水平等其他因素限制,村民生活和交往的环境具有小而稳定的特点,人与人交往异常紧密。此时,外界的评价对个体行为产生了强有力的约束,道德层面的要求成了人们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人们不需要《合同法》、《产品质量法》的保障,就能够确信交易的安全性,不需要《刑法》的警戒和惩罚就能够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性。人们的信誉保证机制、刑罚实施机制完全建立于熟人之间的信赖关系和私力救济层面之上。在这种秩序环境下,法律的介入反而让村民觉得麻烦,多此一举,简直就是画蛇添足,还充满了不可预期性,甚至效力还远远低于他们心目中的法。
当然,无论怎样,今天的乡土社会发生的巨大变化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它。曾经浸润在礼法文化中的乡土社会,面对现代化的冲击、社会的变迁逐渐失去了礼治的基础。然而,当法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开始慢慢填补礼治退让出的秩序空白之时,却又遇到了难以想像的障碍,生长在异域文化土壤上的法律体系有着它的科学性,但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却似乎难以开花结果。
二、人治社会 贱讼情结
我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以皇帝的中央集权、君无戏言而延续。皇上就是法,言出法随。一切制度因皇帝的兴趣所好改变,皇上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诸法合体、以刑为主。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及刑罚的威慑作用,一直影响着现在的一部分人。
篇4
随着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安机关执法活动逐步走向规范,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治安管理和执法工作占主导地位,规范派出所执法问题,就显得相当重要。分局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在规范执法行为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特别是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为此,通过对当前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1、为保证广大民警在执法活动中有章可循,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我局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当前执法活动的需要,制做了案件网络审批系统,围绕刑事、行政案件办理和证据固定和赃物管理等方面的执法活动制定出各项工作流程,受到了市局肯定,对我局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推广在开展专项活动中涌现出的示范单位的先进工作经验,特别是石羊派出所制定的常见警情处置规范,规范了民警的日常执法工作行为,使规范化建设和执法制度建设达到了整体推进的效果。
3、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会同区法院会签《关于建立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制度的规定》从而更好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一制度的落实,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建立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催办制度,通过在分局法制科网页设立“案件催办”专栏,对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即将届满的人员,提前催办。从而使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现象大量减少,“保而不审”,处理不及时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5、实行“周通报月考评”制度,对各办案单位承办的每个刑事、行政案件进行考评,建立执法档案,及时指出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个案考核分数同时纳入执法质量目标考核。对各单位奖惩逗硬,进一步提高办案民警积极性,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二、派出所在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1、法治观念不强,执法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法律至上、人权保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观念不强,在执法活动中存在推诿、拖延,造成执法不公、执法不规范。
2、基层民警数量少,公安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赶着鸭子下水,匆忙上阵执法,对公安机关常用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对案件办理认识模糊,执法不规范也就不可避免。分局新增民警较多,办案人员新手较多,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办案民警仍然存在重实体、轻程序,在平时的学习、培训中不认真、走过场,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局相关规范、规定学习不认真细致,三、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理和严厉打击犯罪的力度,导致了执法行为的不规范要解决以上问题的存在,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提高民警的法治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诉讼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监督意识和人权意识,养成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提高执法水平,保证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坚持依程序受理,严格按立案条件立案,规范接警、受理报警范围、处警和责任追究等,彻底解决受理、立案不规范的问题。
3、加强经费保障,提高派出所民警的执法水平。公安机关要争取地方财政,保障派出所日常办公正常运转的需要,保障警务装备更新的需要,为民警解决后顾之忧,使民警全身心地投入到执法工作中去。
篇5
一、税务执法机制和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法定原则仍未健全。一方面,18个税种中仍有税种为暂行条例,暂未上升为法律。税收立法任务繁重复杂,实施暂行管理条例的税种,权威性不高,规定简单,规章条例交错重叠,这无疑给给税收执法带来了困难。另一方面,非税收入管理体制仍未健全。政府非税收征管职责划转税务部门征收的项目越来越多,但是各项“非税收入”在划转税务部门后,税务局只是拥有简单的“收钱”的权力,而且全国各地在各项“非税收入”的征收标准上也难趋统一。
(二)部分税务执法行为缺少规范化,未依法依规征税征费。一方面,对于国家税务总局、财政部下发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未真正掌握政策的关键,导致未落实到位,从而使税收红利未真正地带给纳税人。一方面,税务系统实行双重管理体制,由于地方政府既定的税收任务,导致征收“过头税费”的行为,损害了企业肌体健康,摧毁经济稳固发展的基石,埋下更大隐患。一方面,在税务执法活动中,税务干部贪图方便、省事,未严格履行税收执法相关制度,使执法行为存在纰漏。不仅损害了纳税人在税收执法中的正当权利,也损害了税务干部在纳税人中的良好形象。
(三)税收执法标准区域化给经济跨区域式发展带来了困扰。一方面,当今区域间经济融合越来越深,跨省市间的货物、劳务、服务流动性日渐增多,不同省市的纳税主体面对异地不同税收政策、执法标准,会有不同程度的困扰,这种困扰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便捷”纳税的初衷。另一方面,企业主体在办理涉税涉费事宜中,面对本地和异地不同的税收征管系统,面对繁琐的程序,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只跑一次腿”的原则。
二、完善税务执法机制和制度的措施
(一)健全税费法律制度。一方面,实现所有税种、费种的设立、征收、管理等均由法律规范的时机已经成熟,要全面推行税费法定原则,加快推进现行暂行条例上升为法律,使各项税费的征收有法可依。一方面,对于划转税务部门的各项“非税收入”,在现行平稳划转的同时,要建立“非税收入”征收的相关法律制度,细化相关的征收规范,使各项“非税收入”的征收在核定部门和税务部门之间更好的协调和运转。既要确保核定部门“非税收入”的数额准确,又要确保缴费人能在法定期限内足额的缴纳。
篇6
省工商局按照“内外结合、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思路,积极转变作风,着力健全工作机制,严格监督权力运行,在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监管效能上下功夫。
一、不断拓展政务公开、局务公开的内涵,把评判执法行为的标尺交给基层和群众。该局把清理执法依据,公开适用范围和处罚幅度作为政务公开、局务公开工作的重点,依法梳理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其他行政权力等5个方面、405项具体行政权力,并逐项编制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通过政务网站对外公布,使抽象的权力具体化,模糊的过程清晰化,真正将评判的标尺交给了监管服务对象。
二、着力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努力构建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的长效机制。针对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建立实施了一般性违规违章行为预先警示、专项执法行动前调研预案、重大案情典型案件通报、行政处罚案件调查取证与审查处罚相分离、查处案件跟踪规范服务等“阳光执法”五项制度。同时,抓住“停征两费”的机遇,着力改革对基层工作的评价方式,推广以执法行为、案件管理、执法制度“三项规范”和执法机构名称、装备、标准、数据“四个统一”为主要内容的执法规范化达标建设,进一步树立起了良好的执法导向。
三、切实加强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进一步健全权力运行的内控机制。深入排查行政执法、行政审批和队伍管理权行使过程中容易诱发腐败、渎职行为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分别确定风险点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落实防控措施。围绕健全权力运行的内控机制,扎实推进电子监察系统建设。目前,该局开发的行政许可电子监察系统,已在南京、扬州两市工商系统试点运行,较好地实现了对申请、受理、审查、决定等行政许可各个环节的实时监督。:
四、全面开展向社会和监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在市、县两级工商局和基层工作所普遍开展了向社会和监管对象述职述廉活动,当面听取监管对象的意见建议。南京市工商局还对述职述廉会议进行了电视、广播和网络直播,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在此基础上,省工商系统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切实加强督查,将“双述”活动中征集到的意见建议分解落实到相关单位(个人),并将其整改情况纳入年度考核,进一步促进了执法行为的规范。
篇7
一、近年来城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投入逐年加大,设施不断完善。近年来,我们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化投入”的投融资模式,先后实施了沙城水厂、污水处理厂、城市供气、旧城改造、城市道路等一批重大市政基础建设项目。特别是*年以来,积极实施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处理场、东沙河综合整治工程和道路、绿化、亮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同时,房地产业也保持着健康稳定的发展。*年玉都苑小区、滨河小区、荣庆家园、天皇山庄等项目开发面积达到近30万平方米,投资达3.2亿元。全年竣工建筑面积25.72万平方米,竣工工程总投资额达2.32亿元。随着新建小区的增多,集中供热事业也不断发展,目前县城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4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率达到34%。
(二)市容市貌整治成效明显。环卫处担负着城区159万平方米道路清扫以及垃圾点和公厕的清扫保洁任务,年清运生活垃圾47万吨,建筑垃圾约3600吨。同时,不断改善环卫硬件设施,改革生活垃圾收运方式,确保城区垃圾日产日清。城管监察大队在城区主要路段、繁华区域采取日常巡查和集中治理相结合的办法,切实改善市容环境,对马路市场、店外店经营、路边广告、违章建筑开展了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中整治与专项治理工作。为实现长效管理,坚持实施城管、环卫部门与门店经营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度,明确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并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累计投入资金500多万元建设市场,引导经营户进入市场经营。
(三)城市环境趋于文明和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县城节点明确,行政办公区、居民住宅区、商业中心区、文化休闲区、市场区和工业产业区分布合理,城区建筑在色彩、尺度、形体等方面力求与周边环境协调。县城内以嘉馨园、富达园为代表的十多个住宅小区,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营造出舒适、安逸的人居环境。规划工作一贯坚持“审批一枝笔、管理一个令、建设一盘棋”的做法,县城总规、控规、详规在实施前坚持召开规划评审会,严格按程序上报审批。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建立并执行了城市公用事业办事公开制度,开通了*建设网和政务网,及时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方面的政务信息。
二、城建工作中的积累的经验做法
几年来的城建工作中,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具体表现为五种城市建设理念得到了强化。
一是强化了“生态优先”理念---把重心放在了完善城市道路体系、加强绿化工作上,通过道路改造、广场绿化、东沙河综合整治等举措,强化了“通路引水造绿、建设生态县城”的城市发展目标。二是强化了“以人为本”理念---注重了建设工作的细节,变“粗放式”为“精细型”,在城区主要街道两旁和住宅小区内安置了环保果皮箱、休闲长椅,维修粉刷和新建了街头公厕,路边出现了标志牌、指路牌、公厕指示牌等。三是强化了“超前规划”理念---规划的龙头作用进一步得到重视,请专家及时修编与城市发展现状不够协调的旧版规划,确保了规划的超前性和科学性,为城市的下一步发展预留了足够空间,目前各类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也正逐步铺开。四是强化了“建管并重”理念---在抓好各项建设工作的同时,市容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城管监察大队和环卫处在城市管理中发挥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市容市貌有了明显改观。五是强化了“节能增效”理念---积极贯彻“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精神,想方设法实现节能增效,实施了供水低压区改造、清扫清运车辆技术改造,降低了作业成本;积极尝试新办法、新举措,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普遍得到了提高。
三、目前城建工作存在的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
(一)城乡二元化现象比较突出
近年来,我县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特别是县城建设日新月异,但城乡分割在体制、思想根源上尚未肃清,致使城乡差别从编制规划之时起就已经开始扩大。历次规划工作基本上仍是重城市、轻乡村,统筹考虑城乡互动不够,难以适应城市带动农村、城乡协调发展的需要。就县级层面上看,县域总体规划将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县城,一些对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起重要作用的功能布局长期弱化,不利于全县城镇体系的完善,造成全县城镇发展始终“一城独大”,中心县城的辐射带动功能难以有效发挥,全县统筹城乡发展始终是“小马拉大车”。
(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维护问题较多
近年来,我县先后建成了水厂、四座大型供热站、污水处理厂和府前街、新兴路、工业街等多条骨干道路,完成了东沙河治理一期工程,生活垃圾场也即将建成投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区环境、提升了县城品位、满足了群众需求。但存在问题依然很多。一是投融资渠道单一,资金严重不足。经统计,从*年以来,市政处共完成市政建设施工产值1亿多元,但实际到位资金7300万元,资金缺口达2700万元,市政设施维护资金严重不足。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仍不平衡。我县城区道路、供水、排水、供热、景观等许多设施建设都还不够平衡。道路排水方面,新兴路、燕京路、建设路、府前街等存瑞大街以北区域的新建路网均为雨污分流制管网,而存瑞大街及其以南区域均为雨污合流制,整个城区管网没有完全实现雨污分流,出现了“先分后合”的现象,使新建管网很难发挥分流的作用。公共供水设施方面,供水管网建设不配套,自备井供水不能按时关停,导致公共供水设施利用率偏低,供水设施生产力闲置达50%。集中供热方面,北部城区供热规划已根据县城总体规划落实到位,对指导县城供热建设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南部旧城区供热设施规划尚未制定。此外,环卫基础设施和公厕建设难度很大,垃圾池、中转站建设不足。三是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成本偏高,环卫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市政公用事业从投资建设到竣工使用,没有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存在着效率低下、成本偏高现象。在环卫管理方面,目前环卫处、沙城镇、水务局、土地局、交通局、火车站等共同负责城区环境卫生,环卫处负责城区主要道路,沙城镇负责各街村,水务局负责沙河两岸,土地局负责东沙河大市场,交通局负责穿城国道,火车站则自行管理。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体制已经趋于落后,容易造成盲点互相推诿。
(三)房地产业发展存在隐忧
自*年富达园住宅小区建设至今十年间,我县房地产业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房地产开发企业发展到18家,物业管理企业4家,建成各类住房170万平方米,建成总投资23亿。但是,房地产业的发展仍面临着许多不利因素、存在着诸多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总体实力不强。目前有部分企业资本金不足,开发建设资金主要依靠银行贷款和商品房预售。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一些中小开发企业经验不足,暴露出企业实力弱、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的弊病。二是房地产市场中违法违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商品房销售过程中虚假广告、面积缩水、违法违规预售、收取定金,还有拖欠工程款、受理住户投诉推诿扯皮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购房户的利益。三是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相对滞后。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和廉租住房尚未实施,根据现实的房价水平和家庭收入水平、支付能力,仍有部分中低收入家庭买不起普通商品房,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和农村贫困人口住房资助体系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四是小区物业行业管理与行政管理缺失。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涉及建设、环保、城管、工商、物价、公安、民政、电业、煤气、自来水等许多部门业务,但目前物业公司很难协调这些部门。小区内住宅改商用、车库经商、大型车辆随意停放、饲养大型犬等行为,仅凭物业公司依照物业服务合同、业主公约进行劝阻,显得软弱无力,而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政府相关部门还没有建立完善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的有效机制。
(四)集中供热建设和运营管理任重道远
*集中供热经过十年的持续发展,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技术进步、规模初具、产业经营”的发展态势和格局。但在大力推进集中供热的过程中,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直接制约了集中供热的发展,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一是供热建设投入不足。集中供热是一个投资规模大,投资回报期长、回报收益低的具有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产业。目前,政府供热建设投入乏力,供热技术改造和建设发展受到制约。以房产热力公司为例,从*年至今在集中供热建设及改造中的投入已达上亿元,但这些资金一半是公司自筹资金,另一半是通过各小区建设配套资金来弥补,供热建设运营资金极度紧张,其它企业的情况也大致如此。目前县城集中供热率只有34%,而城市建设发展较快地区供热率一般都达到60%以上,随着全县“三年大变样”工作的加紧实施,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对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新的要求,需要调动起社会资金投入供热行业,保障城市建设目标和任务的顺利实施。二是供热质量矛盾突出。随着我县集中供热和住宅建设的持续推进,供热质量矛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长期困扰供热行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实际供热中,热力公司采暖质量问题无法有效解决,需要业主、建设单位、热力公司、物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对建筑和采暖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并大力推行计量用热,才能彻底根治。三是供热企业亏损严重。*年以来,供热原材料市场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带动供热企业运营成本迅速增长,造成了严重的成本和热价倒挂现象,供热企业出现了全面的经营亏损。现行热价和政府补贴加在一起仅能维持企业的成本运行。
(五)市容市貌管理工作难度加大
随着我县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管理问题进一步凸现,城管执法工作难度越来越大。一是城管部门孤军作战,很难应对。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对于城市管理都负有一定的责任,而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仅仅是城管一个部门,许多事情管理受限,城市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导致城市的长效管理机制难以建立保持。二是城管执法力量薄弱。由于城市发展较快,外来人口集聚,城管执法范围越来越大,尤其在执行城市拆迁等任务时,城管执法力量更显不足。三是队员素质、执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化的城市管理需要高素质的城管监察队伍,目前城管大队中的部分队员思想素质、业务水平不高,对队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关于加快城建工作科学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统筹城乡的发展规划
在县域层面上,建议将城市中心区与周围乡镇及乡村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产业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专项规划,最终建立一个相互衔接、设施配套、管理有序、执行到位的规划体系。在乡镇级层面上,建议在强化主城区核心功能和核心产业的同时,有意识地将部分城市功能(如物流转换等)和能级不高的产业向乡村转移。要特别重视“一心、两带、一轴带”的功能定位,在重大生产力布局、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应予以高度重视和重点扶持。
(二)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
为促进我县市政公用事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建议如下:一是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探索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投入的新途径,鼓励民企投入市政事业。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情况,进一步增加对市政公用事业的投入,对道路、园林、路灯、河道等公共设施管理养护费用、污水厂运行费用应按定额核算,列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完善市政建设规划,加快旧城改造进程。对旧城区主要道路、供水、排水、供热管网、环卫设施及城区景观做好详细规划,实现新旧城区基础设施的平衡对接。如:排水管网改造应结合旧城改造逐步完善,最终建成分流制排水体系;府前西街工程应与规划中的西环路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路网结构和排水系统,带动整个城区西部的建设和发展;还应加强节能减排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中水回用项目。三是加强市政设施管理水平,逐步建立大环卫格局。改革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成立市政设施维护管理部门,逐步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水平。树立“一盘棋”意识,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统一由环卫处负责,杜绝多头管理带来的混乱,逐步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
(三)促进我县房地产市场健康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监管,建立房地产开发企业信用制度。要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资质的审核与管理,对新申请办理房地产开发资质证书的企业,应重点审核资金和项目情况,落实其开发项目的建设用地,从源头上限制无资金实力企业进入房地产开发行业,提高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整体质量和综合实力。二是用好用活宏观调控政策,保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主要是通过调节遏制投机性炒房,控制投资性购房,鼓励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实用房建设,保持房价稳定和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加快房地产二级市场建设,建立二手房交易服务平台。建议尽快出台促进房地产二级市场进一步开放的相关优惠政策,进一步调减二级市场交易税费,让更多的房屋顺利进入二级市场。三是搞好住宅与房地产业发展的布局规划,严格控制小规模开发,禁止零星插建。要加快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开发建设,让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开发业绩、有较强经济实力的企业参与开发建设,确保经济适用住房的低价位和高质量,着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四是建立规章,规范管理,稳步推进物业管理工作。要大力推进和发展物业管理,把小区物业管理与社区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环保、工商、城管、建设、公安、环卫等相关部门也要相互配合,切实解决好物业管理中的有关问题。要健全和完善政府关于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机构,明确物业管理行政主管部门,保证物管事业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推动集中供热良性发展
一是推进城镇供热体制改革,完善集中供热运行机制。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特许经营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集中供热市场化进程,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积极落实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作,实行按用热量计量收费制度。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资集中供热。应继续制定并出台新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我县城市集中供热事业,对集中供热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使供热企业能够获得相应的经营利润。三是制定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规范供热建设和经营行为。应依据省、市有关文件尽快制定出台《*县集中供热管理办法》和《*县供热行业服务规范》,对集中供热规划、建设、管理、入网、经营、收费、处罚等问题做出具体规定,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使供热管理工作有法可依。四是提高集中供热管道建设费标准,建立冬季供热专项基金。建议根据群众承受能力和政府财力现状,通过提高集中供热管道建设费标准的办法来弥补供热设施折旧费缺口,解决供热大修和设备更换问题。同时,建议政府筹集建立供热专项基金,以防范市场波动给供热工作带来的严重冲击,保证冬季供热工作的平稳运行。
篇8
抢抓机遇争取项目。近年来,争取到千乡万村通村通畅工程计划13项,其中:已完成古观路硬化12公里;10个村村道硬化45.8公里,村河河口渡改桥120米,累计总投资3300万元。上述已建工程现已投入使用1-4年,未出现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重要乡镇连接公路(古泥路)正在加速建设。
公路养护不断加强。投入24万元,整治同古桥和盐井桥,通过病危桥改造、公路地质灾害治理,干线公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保畅率逐年提升。
交通发展思路清晰,科学编制发展规划,在对全乡交通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未来交通发展趋势,绘制了未来全乡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架构。今年年底基本完成北大门-高速出口连接线,全长8.15公里,硬化路面宽度6.5米。新建南大门—新屏山县城13公里(村4.6公里长,硬化路面宽度5.5米现已竣工),届时将极大改善乡交通情况。
运输市场逐步规范,安全监管不断强化。通过部门联合,严厉打击“无证驾驶”“非法营运”、的违规行为,强化道路运输服务质量信誉考核,不断完善道路运输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运输市场秩序明显好转。现有客车3班至,其中一班绕行万里桥在上乐宜高速公路到,另二班途径到;现有横渡至蕨溪,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水陆交通畅通,井然有序,乡、村运输市场规范。
依法行政全面推进,交通改革逐步深化。紧密结合行业特点,通过出动宣传车、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标语等方式,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收到良好效果。以“六.五”普法为契机,大力提高交通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自身建设常抓不懈,人员落实到位。乡落实分管交通工作领导为副乡长,交管站副站长为,交管站工作员为伍永均,派出所干警。今年年初新成立组建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派出所长兼任,专职执法人员两名。
二、主要问题
(一)交通建设受到资金“瓶颈”制约。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速度远远跟不上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快速增长的机动车辆与现有的公路现状不相匹配,给公路安全畅通带来巨大压力。
(二)农村公路建管机制亟待完善。现已完成安保设施()一是农村公路建管养配套资金总量严重不足,到位不及时。二是由于投入不足,致使安保设施不配套,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多。
(三)运输市场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三、几点建议
(一)充分认识做好交通运输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扎实开展各项安全稳定工作。
(二)结合交通运输行业特点,突出安全生产重点。
(三)加大资金投入,列入财政预算。
(四)希望人事部门增加用人岗位,并建立专人专业岗位。
篇9
关键词: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法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1
高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备相当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力的人才。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应用技术能力是高职教育区别其它教育的鲜明特征。目前,从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性出发,构建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已经成为了共识。
一、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不足
1.对实践教学认识程度不够
保险专业有着极强的实践操作性,也有着丰富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我国新保险法的实施,使高职保险专业的教学仍然围绕着理论教学进行。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开展的相对缓慢,实践教学的目标不明确,实践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学生和教师对实践教学存在分歧,使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2.实践教学措施相对较少
大多数高职领域的实践教学已经发展成为校内实践、校外实训的丰富实践体系。但是,高职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显然没有形成丰富的体系内容,学校和教师在组织开展高职保险专业实习的过程中没有具体有效的实践教学措施,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情境、随堂实践训练较少、专门项目培训等课程匮乏,学生很难在真正的实践岗位上锻炼自己的保险从业能力。
3.教师指导能力的欠缺
高职保险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最需要的就是“双师型”教师,但是,高职保险专业的教师通常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很少有既能进行理论教学又能带领学生进行实训的双师型教师。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指导能力,是限制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
4.实践教学难以有效评价
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充分建立,高职院校还不能全面的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评价,也缺乏对教师实践教学的必要规范,这导致了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常常使实践教学内容被简化,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实践训练,学校也不能对教师的业绩进行充分考核和认可。
5.社会对实践教学不认可
高职保险专业不像其它技能型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进行产品生产或提供技术服务。因为高职保险专业学生需要充分融入社会进行实践,需要长时间的业务能力积累,短暂有限的时间是不能体现高职保险专业学生水平的,这使保险专业学生的实践活动往往得到不到社会价值尺度的认可,使高职院校保险专业的实践教学成果很容易被忽视。
二、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主要建设方法
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当从保险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统一科学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实践保险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目标,使学生在逐步加深对保险专业了解的基础上形成学生的保险业务技能。具体来说,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以下几种方法:
1.创新实践课程体系
按照学做结合的思想,高职保险专业应当创新实践课程体系,使高保险专业学生的培养获得新的实践路径。例如,应当加强课堂实践操作环节,使每学期都有一定时间段的校内实训活动,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做到边学边练,用实践来指导学生的理论学习,用实践来检验学生的理论知识。要使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合,实际操作、情境模拟教学、小组讨论、课堂辩论环节应当成为课堂实践教学的重点内容。
2.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为了促进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的蓬勃开展,高职院校必须加强双师型队伍的培养,要在现有理论教师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实践型教师。首先,使保险专业的教师与保险企业对接,使理论课程教师全面熟悉一般保险业务。其次,学校可以聘请社会保险专业管理人员到校园担任业务指导教师,从而带动高职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利用这些外聘人员的从业优势,可以提升高职院校保险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3.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高职保险专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校外实习基地应当充分依托行业协会和优质保险企业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广泛合作。首先,要让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完成岗位实习工作,让学生轮换熟悉保险业的各个岗位,从而使学生对保险业的各个部门有基本的认识。其次,为学生安排较长时间的岗位实训,要分阶段、分主题的锻炼学生的业务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业务水平。第三,校外实习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既可以使用集中实习,也可以使学生分阶段进行实习,从而使学在阶段性的丰富理论知识后再进行更深入的岗位实习。
4.大力倡导职业证书教育
随着我国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完善,保险从业人员必须考取相应的从业资格证书。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为指导,使行业协会授权高职院校可以对合格完成保险专业学习的学生发放相应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促进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立,也可以极大的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的质量。高职院校在组织学生实践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的项目时,可以使学生深刻理解专业理论知识,形成较好操作能力,达到实践教学的目标。
结语:保险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从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点出发,应当完善高职院校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高职院校应当采用创新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建立校外培训基础和倡导职业资格证书认证的制度,促进高职保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篇10
一、当前村级组织建设总体情况
文成县现有33个乡镇,其中30个为欠发达乡镇,占全市欠发达乡镇数的15%。行政村规模调整后,全县行政村总数从549个减为385个。长期以来,文成县村级组织建设的经费来源主要由省市财政拨款、乡镇财政支持和村级集体经济支出等三个渠道。其中,省市财政拨款占绝大部分。
1、村干部误工报酬补助情况。为进一步解决好村干部报酬补助问题,文成县2003年1月下发了《关于全县行政村干部报酬补助问题的若干意见》,原则规定实行报酬补助发放的主要对象为各行政村主要干部;报酬补助发放标准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划分为4类,其中5万元以下的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800元,5万元至10万元的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800至1500元,10万元至20万元的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1500至3000元,20万元以上的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3000至12000元;经费来源分全部由市县拨款、全部由村集体经济负担以及市县拨款和村集体经济各负担50%三类。根据该《意见》,文成县绝大部分行政村两委主要干部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为800元,每人每年获报酬补助800元以上的村两委干部人数较少。可以看出,文成县村两委主要干部获报酬补助水平总体较低。对村两委副职干部的报酬补助问题,该《意见》也作出了“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行政村,也可以给予村两委其他干部一定的误工补助”的规定,对于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5万元以下的村没有作出规定。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村集体经济收入匮乏,全县共有379个行政村村两委副职干部没有获得报酬补助。
2、村两委办公场所建设情况。近年来,我县通过县乡财政拨款、村集体经济支出、扶贫挂钩单位帮助、党员个人捐资等方式,我县切实加大了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了部分行政村村两委单独办公场所问题。同时,根据“规模并大、资源并优、班子并强”的思路,我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到2004年底,全县行政村总数减为385个,较好地减轻了村两委办公场所建设压力。根据要求,我县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3月,分别对全县各村党员活动室建设情况和村两委单独办公场所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385个行政村中有办公场所的行政村为189个,其中村集体所有的108个,租借的81个;385个党支部建有党员活动室352个,其中村集体所有的232个,租借的120个,没有党员活动室的33个。需要指出的是,相当一部分村两委办公场所设在村集体所有的祠堂、小学校、老人亭等地,这些建筑或陈旧简陋、年久失修,或与村其它公益设施合用,地方局促狭小,重建、新建问题迫在眉睫。
3、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情况。1986年,文成县根据上级的要求,对全县1000多名村两委主要干部实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村主要干部每人每年缴纳养老保险费100-200元。根据这一制度,从1986年起至2000年,我县部分村两委主要干部累计缴纳养老保险费达到1000多元,但全部没有超出2000元;大部分村干部在村干部任上退下来后,就没有再续保。经费主要来源于省市配套资金,而我县财政比较困难。从1999年起,我县不再要求村干部要求村两委干部实行养老保险制度(除我县樟台乡有继续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外),原先参保的缴纳原则上同意退保。目前,我县仅将村干部纳入每年16.5元的人身伤害意外保险。
二、欠发达地区当前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文成县在村干部报酬补助机制和社会保障机制、加强村两委办公场所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但工作进度远远落后于其它发达地区,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有:
1、落实资金困难。根据上级有关精神,我县现有村两委主要干部792名,高于当地人均收入2674元的仅12人,实际共需支部报酬补助211.8万元;2004年省财政补助52万元,市财政补助24万元,县财政补助4万元,实际每年缺口资金131.8万元。村两委班子成员2850人,全年共计误工补贴412万元,乡镇财政已补助131.8万元,共计缺口资金297万元;在行政村规模调整中,采取“全退全补、半退半补”办法,对不再继续任职或新任村两委副职、委员的原村两委正职干部进行一次性经济补贴,每人根据任期年限给予250至1000元不等的报酬补助,此项共需18万元,县里已筹集6.5万元,缺口11.5万元。三项经费共需641.8万元,已获得省市补助76万元,县乡财政配套支出125.5万元,实际缺口440.3万元。
2、村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据统计,在我县109个行政村规模调整新村中,有189个村两委还没有单独办公场所。其中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且没有单独办公场所的行政村个,其中集体经济收入1万元以下且没有单独办公场所的行政村个。这些村集体收入来源匮乏,无力兴建村两委办公楼。同时,为了减少工作阻力,县里出台的《关于行政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实施意见》,对村集体资产做出了“合并村的集体资产由原各村单独运行”,村集体资金“可以通过充分协商,从集体积累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新村集体经济的启动资金,剩余部分原则上用于原村的公益事业建设”的规定。新村办公场所建设还有选址、征地等政策处理方面存在的难题。
3、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难以操作。由于我国金融利率整体呈下调趋势,到2000年稳定在复利2.5‰左右。基于这一利率水平,参保村两委主要干部每年获得利息仅几十元,基本丧失了当初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的意义,村干部也丧失了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积极性。如1名40岁的村干部,每年投保200元,连续投保10年,到60岁以后,他可以拿到每月15元左右,像这种情况,失去投保的现实意义。
4、村集体经济薄弱。我县200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情况: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有460个行政村,年收入在1万至5万的64个行政村,年收入在5万元至10万的8个行政村,年收入在10万至20万的5个行政村,年收入在20万以上的5个行政村。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我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还占总数的83.8%,年收入在20万元以上仅占总数的0.9%,村干部误工报酬、村委会办公楼建设、村干部养老保险配套。
三、村级组织建设的建议及措施
1、全面启动行政村规模调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农村新形势的发展,部分行政村规模偏小,集体经济薄弱,领导班子整体素质较低,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矛盾日益突出。文成县为改变目前村干部队伍职数过多、行政村规模过小的状况,从2002年开始,实行行政村规模调整,使549个行政村减少到385个,精减村两委干部职数1600多个。因此,采取行政村规模调整,有利于达到班子并优、实力并强、规模并大、资源并优的效果。
2、省市加大资金倾斜力度。从目前我县村干部误工报酬补助的标准,已经远远不适应现在发展的要求,而我县想要达到全县人均纯收入还需要大量的资金,仅仅靠我们县乡财政还无法解决,建议省、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在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村委会办公楼维护农村稳定的基础,建议省里列入省里重点建设项目,予以补助。村干部养老保险金的支付数额较大,是否建议省里加大扶持力度。
- 上一篇:人文社科的重要性
- 下一篇:浅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