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营销管理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营销管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为了深入了解电力营销工作的需要,进行电力营销管理核心理念的分析是必要的。
在电力企业工作中,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的概念涉及到网络技术及其通信技术的应用,这是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工作的核心工作,通过对这些环节的协调,更好的提升技术效益。这就需要进行数字化技术用户电力营销体系的健全,保证现有工作的不断优化及其发展,保证电力营销数字服务的不断开展。
2要想深入的认识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就必须进行体系结构的分析。
在当下的电力营销工作中,与客户进行相关的沟通是必要的,客户服务层次扮演着重要的地位,其是客户及其企业沟通的桥梁。通过对客户问题的解决,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这就有利于电力企业服务的改善,为客户提供更加符合其自身的服务。在当下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工作中,客户服务层次需要发挥好自身的优势,通过对网络体系的应用,进行电子商务活动的开展,保证网络营销体系的健全。这就需要进行客户服务的营销业务体系及其数据处理体系的健全,更好的进行客户服务层次的优化,更好的进行相关信息的反馈。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加工及其处理,更好的进行客户服务层次的反馈,保证客户需求的抓住,保证相关的针对的开始。在电力营销工作中,进行客户服务层次的优化是必要的,这也需要数据处理中心配合相关工作,保证监督及其审查工作的协调。保证营销决策层的领导。这就需要进行下属的部门工作的绩效考核工作的优化,进行不同部门的工作情况的收集,从而有利于进行电力营销的决策。针对不同部门的数据信息的提供,进行相关决策的制定,保证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实现不同部门的协调工作。
二、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体系的优化
1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健全电力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体系是必要的。
这就需要进行以客户为中心的数字营销策略,进行客户管理的优化管理,进行客户关系的紧密控制,实现客户需求及其供电企业流程工作的协调。这也考察了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工作连续性及其协调性。这也需要进行电力企业的营业、电量控制、用电检查等的协调,保证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不断优化,进行原有业务流程的优化。这可以进行各种在线检测及其营销工作环节的协调,充分的落实好姿势的营销管理工作,保证电子流程化管理体系的健全,保证工厂流水作业式监督环节的协调。比如系统可以针对工作状态及其性质,进行工作单的生成,针对工作单进行全方位的管理。这就需要各个部门进行权限及其时间的处理,保证管理系统的跟踪及其控制环节的协调,这就需要领导做好相关的执行工作。在电力营销工作中,进行多媒体客户服务工作的协调是必要的,这可以进行电话报装、网上报装等方式的协调,更好的协调好供电企业及其客户之间的联系。为客户的需求解决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其提供高效化、快捷化、个性化的服务,通过对客户有用信息的获取,保证企业的管理决策工作的良好开展。
2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需要,进行数字营销的创新工作是必要的,这就需要进行技术的创新,保证服务的创新,保证观念的创新。
可以这样说,电力营销的数字化工作不是一场简单的技术革命,其里面也包含了思想改革。其内部存在不同的营销组合形式,其是当下数字时代的重要营销方式。为了跟上时代的发展,有必要进行当下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整合,保证客户服务环节、负荷管理环节及其银行联网收费环节等的协调,实现技术创新及其管理创新的协调。这可以进行负荷管理系统的依靠,进行远方抄表功能的应用,保证用户表数的良好成带去,保证接口程序的良好应用,保证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电费的正确核算。再将其数据信息进行银行数据库及其客户服务系统的传递,从而有利于客户进行电费单据的收取,保证其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良好工作,我们也要进行系统的接口工作优化,保证数字营销网络体系的健全。数字营销要做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观念创新。电力营销的数字化建设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手段的革命,通过对工作效率的提升,可以有效提升营销数字一体化管理的效率,这就需要进行营销业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的优化,保证电费的良好管理,保证电费站的相关岗位的协调,保证其独立管理性,保证电费管理体系不同环节的协调,保证其集中化的管理,实现其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保证数据信息的良好应用,数据准确度高了,工作量却下降了,电费管理人员压缩了三分之一。目前电费计算中心,一般定编人员4~8人,负责全局所有用户的电量电费计算发行、电费账务的统一管理,相当于过去20~40人的工作量,不仅节约人力,也节约了物力财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增加了企业效益。
三、结语
篇2
关键词 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服务器系统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7-0174-02
电力营销的数字化管理即数字化营销,具体是指电力企业的电网建设在市场营销的领域中的智能化延伸。电力营销数字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可以使电力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而且也可以为电网智能化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本文以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电力企业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进而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电力营销业务中构建的关键技术做出了具体研究。
1 电力企业实施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使包括电力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实现了管理工作方面的质的跨越。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一方面可以使电网业务的管理与分配变得更加智能化,另一方面,对于协调企业内部资源、提高各类信息在企业内各部门的传播速度和利用效率、并最终实现电力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整合、促进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要符合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企业发展趋势,电力企业有必要实施数字化管理[1]。
2 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
2.1 服务器系统
数字化管理模式得以构建并实施的关键技术问题在于对服务器系统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和配置,其具体的构建方案如下。
1)在数据库服务器的选择方面,由于考虑到小型计算机具有运行效率较高且安全性能较好的优势特点,所以企业所应用的数据库服务器应该选用两台小型计算机进行设置,并以双机热备份的形式作为其主要的运行方式,进而提高整个服务器系统的高效性与稳定性。
2)考虑到电力营销业务的开展需要由多个部门与其配合,在进行服务器系统的构建时,应充分考虑各部门信息的交互
性[2]。因此,在系统服务器本身的选择方面,应该选取多台PC服务器共同作为整个数字化管理的系统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群实现对营销业务中各项数据信息的处理。
3)为了保证服务器系统可以得到有效的优化和维护,在对数据的处理方面,服务器中的数据系统应该以集中处理的方式将电力营销的中心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服务器中,并通过对服务器群进行集中布置,进而实现客户端与应用端服务器的交互以及数据级和对象级对系统的访问限制[3]。
2.2 建立并优化系统的体系结构
数字化管理在实际电力营销中可被分为三个管理层次,即应用表示层、业务处理层以及数据存储层。应用表示层主要负责系统对客户交互的分析和相关数据信息的表示工作,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显示数据信息进而向系统的业务处理层申请核心服务的调用与处理,并将具体的处理结果显示出来。业务处理层的主要功能则是进行营销管理中核心业务的逻辑处理工作,具体包括了服务器系统的校验、统计和分析以及系统组件的更新工作。数据存储层的主要功能是对相关的数据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具体来说就是对数据资源的更新、调用与检索。此外,应用如上三层体系结构可以有效地将业务处理与数据表示进行分离,进而在客户端与系统服务器端之间加入应用服务器(位用服务器)[4]。在加入这种服务器后,当系统需求改变时,相关维护人员只需要修改中间层的服务器即可满足用户的相关需求,而不必对客户端的应用程序进行大量改动,这在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应用性的同时,也提高了电力营销的业务效率,促进了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
2.3 工作流技术
作为电力企业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技术创新的一项重要突破,工作流技术一方面使得电力服务系统得以简化,降低了系统维护人员对其维护的难度,另一方面,其也方便了用户对系统的应用,促进了电力营销业务的发展[5]。工作流技术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的应用可以省去系统的复杂编程对服务器应用效率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使服务器快速建立起适合企业业务需要的工作流程,有效提高了计算机的应用效率。工作流技术工作的具体原理为:将数字化管理系统中的每一个组件均以图形的方式进行表示,通过拖动图形的方式将系统中的每一个组件连接起来,进而生成包括电力营销业务在内的电力企业的多种业务的工作流程。在工作流技术的具体应用中,每当电力营销的业务需求发生变化时,其均可以通过对相应组件的修改(以图形的方式)使管理系统适应不同的业务需要,从整体上提高电力营销业务的工作效率。
2.4 中间件软件技术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服务程序和系统服务软件,中间件技术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实现电力企业内部不同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和系统不同节点在应用进程中的均衡负载,而且对于服务器系统中相关应用的调度以及流量监控和数据传输等功能的实现也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6]。从目前电力企业的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分析,现阶段,较为成熟的中间件技术包括了OMG和CORBA技术,且二者的应用对于优化并整合整个电力企业的内部资源具有重要作用。但基于Java系统的EJB(服务器端组件模型)技术的应用尚未成熟,且由于该技术的扩展性和可移植性较低,并不能适应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具体需求。因此,为了保障数字化管理模式中技术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未来电力企业还需要加强对EJB中间件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 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以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应用首先要求电力企业转变经营战略。由于在数字化管理模式下,电力企业营销部门的商务门户始终处于开放的状态。因此,通过相关技术的应用在使得企业客户得以增加的同时,也增加了电力企业的营销业绩。电力企业营销需要从传统的个人逐一拜访的营销模式转变为以数字化管理为基础的高度信息化的电子商务经营模式,从而提高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企业发展。此外,企业还应该加强对相关技术的投资力度和设备支持。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实现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和设备支持。一方面,企业经营者需要对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中所应用到的技术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对相关技术的资金投入力度,从而使各方面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撑并推动电力企业自身的发展。
3.2 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中需注意的问题
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应用时应首要注意的问题就是电力企业营销管理部门的调整和改革。现阶段,我国多数电力营销企业的营销部门仍然沿用了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体制和组成模式,而这种管理模式和部门组成形式并不能对市场经济体制下高度信息化的企业发展需求的予以满足,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营销业务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加强自身营销部门特别是营销管理部门结构的优化与改革,从加强部门构建合理性的角度为数字化管理模式提供良好而稳定的实施环境。另外,企业还应重视人才的开发和利用。目前,国内大多数电力企业对人才特别是技术性的人才的要求过低,使得一些未掌握真正技术的人员进入企业,严重影响了数字化管理的效率。因此,为了使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相关技术得以有效发挥,电力企业应提高相关人才的录用标准,并加强对既有人才的技术培训,从而使其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电力企业实施数字化营销管理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在结合了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对数字化管理模式在电力营销业务中的应用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可见,未来加强对电力营销业务中数字化管理模式构建的关键技术研究,对于实现电力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群明.福建省电力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云南大学,2013.
[2]贾依达尔・沙敏.基于工作流技术的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3]马晓丽.电力营销客户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4]彭辉.某企业的电力营销风险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3.
篇3
数字化管理对于供电企业电力营销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供电企业主要将管理放到较为重要的位置上,而数字化管理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规模化管理以及技术性管理等方面,一直是供电系统的的电力设施建设的重要方面。在电力系统中推动数字化管理理念,能够对电力的管理体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还可以提高供电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目前,我国对于电力体制的改革非常重视,电力的竞争和地位在市场中显得更加重要。电力体制的改革要朝向数字化管理方向前进行,从而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
2数字化管理中的具体技术分析
供电企业中的数字化管理模式中的服务系统,属于系统设计和建设的关键技术,其综合了所需要的服务器,使得数字服务管理应用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并使得这种技术能够发挥到极致。这种服务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主要有几个方面的构建,主要是在运行数据服务器的时候,能够使两台小型机一起工作,同时还可以对磁盘进行保护和存储。不仅保护系统的安全运行,而且保护小型机的运行效率和安全。其次,这种服务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可以把多台服务器进行应用,将其作为一种应用型的服务器处理事务和管理,使得系统的扩展性得到加强,让系统的运行更加方便和快捷。最后,在数据上能够将数据系统进行集中存放,同时存到数据库的中心服务器上面,通过对服务器的管理和布置,同时使这些信息在客户端和用户进行充分地交流,能够轻松掌握控制对象以及数据级两者的把握和控制访问。服务系统在构建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技术应用,在系统的管理方面也有自身的特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业务数字化管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主要是应用表示以及业务的处理,加上存储数据,其中前两者主要是针对系统进行的外在处理,而数据存储主要是内部应用,使得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建设得到保证,使系统的结构本身更好的符合要求。对于中间件技术的应用和工作流技术,主要是由于中间件属于独立系统软件,一般情况下,应用软件是通过中间件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因此,可以说中间件技术在其具体的应用上,对各个不同的节点间的应用进程中的管理和负载,可以保证其具有相对的稳定和平衡,同时还可以对应用调度进行适当的运行和调整。工作流技术主要是让系统工作更加迅速和方便,这种技术的应用属于非常灵活的专业技术,可以让复杂的计算编程得到轻松、快捷的管理和创建。
3电力营销业务的数字化管理模式的服务创新及其分析
供电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创新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在目前存在着服务观念上的不足,尤其是主动服务的缺乏,疏于管理客户的实际问题,很多供电服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也有待于提高,其服务的水平较难满足一些客户的需求。因此,造成了供电企业的外部评议较差,社会对供电企业的供电服务有了一定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最终使得工作上出现了很多阻碍。供电企业在服务创新管理上要做到,确立企业的优秀服务文化理念,为客户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提供优质的服务,将电力营销应用于服务当中,相客户推出各种服务,创造出一种新型的服务文化。具有较强服务意识的电力员工,是改善客户与供电企业形象的天然桥梁,能够为供电企业赢得更多的客户。然后再通过大量的宣传和引导,使得供电企业良好的服务形象深入人心,这是对供电企业电力营销数字管理的一个重要保障措施,符合当今的供电企业的发展。
4结语
篇4
信息素质概念首次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IA)主席保罗•泽考斯基提出。“信息素质”使用最为广泛的说法是:“具有信息素质的人必须在需要时能够识别、查找、评价和有效地使用信息。”对于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言,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指行政管理人员对工作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力和洞察力。通俗地讲,就是面对不懂的东西,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寻找答案,并清楚到哪里,用什么方法去寻求答案。
1.2信息能力信息能力又称信息技能,包括确定信息需求的时机,选择信息源高效获取信息、处理评估信息、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数字化校园环境下的信息能力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计算机操作与有效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数据处理能力,也就是能够对管理活动中的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及必要的加工;三是信息开发能力,包括对管理活动中的信息处理流程进行设计,结合管理业务对现有信息系统功能的拓展和完善,对原始信息进行分析和相关处理,根据信息处理结果融入个人的思想和见解并通过恰当的渠道将这些信息传递给他人。
1.3信息知识信息知识是指对信息基本常识的了解,对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而言是指其对工作信息源以及信息检索工具、检索方法等方面知识的掌握。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下,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知识包括一定的信息文化知识、计算机和信息网络技术知识。
2数字化校园要求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伦理随之转变
高校行政管理是指高校为了实现学校工作目标,依靠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发挥管理职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有效地完成学校工作任务,实现预定目标的组织活动。数字化校园将高校原有管理和服务网络化,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重新理解和定位高校的社会职能,设计和重组内部组织结构,再造运作流程,从而实现高校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的系统变革,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校管理制度和机制构架。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必须树立与之相应的新型工作伦理。
2.1建立促进高校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工作伦理数字化校园的信息传递方式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互联的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行政部门之间条块分割、等级森严的格局,使得高校行政组织结构由传统的垂直模式向扁平化、网络化转变。建立扁平化的工作伦理可以使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掌握信息的机会大大增加,不再受到层级限制,促使权力的进一步下放,简化了中间管理环节,从而提高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效率。因此,我们应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特点重新梳理工作流程,然后以高校各项事务的工作流程为中心,而不是以部门职能来构建组织结构;削减某些烦琐的管理层次,取消一些中层管理者的岗位,使高校事务指挥链条最短;根据高校各项事务的目标,确定各级行政人员的职责与权利,增强基层行政管理人员的自主决策权。
2.2建立保证数据准确性、有效性的工作伦理数字化校园实现了高校各院系专业和行政机构的网络化,建立健全了各个职能部门的数据库,进而建立了全校性的数据库。高校必须做好基础数据的整理、收集、共享工作。只有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实现信息的标准化、数据格式和表示的一致性,才能方便校内数据和行业数据之间的流通,才能实现全校范围内教育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信息。因此,基层行政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数据标准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
2.3建立促进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性、灵活性与协作性的工作伦理数字化校园实现了高校办公的异地化,解决了多校区办学、领导出差等情况下,信息互通、学校管理不便的问题,使得部门管理者不受上班时间和工作地点的限制,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管理工作,使工作更具灵活性。由于管理的决策、执行、监督等活动都被信息技术平台固定下来,极大地抑制了管理工作的随意性,从而促进了高校行政管理工作规范化伦理的建立。数字化校园使学校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使得信息资源的传输打破了行政、学科设置、地理位置等障碍,实现了院系与院系、各机构之间、学校与数据库以及学校与国内外网络之间的互联,更大范围内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因此,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树立新的伦理观念,转变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自身信息素质,减少人员和计算机功能的闲置与浪费。通过工作伦理的转变,带动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形成数字化校园信息综合集成的合力。
3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措施
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如火如荼开展的环境里,在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缺少专业背景的情况下,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3.1加强信息素质的教育和培训为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信息能力,高校要依托自身所具有的信息教育资源、图书情报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及雄厚的师资力量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有计划、有组织、有重点的教育和培训。培训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获取信息的能力;二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分辨信息优劣、剔除冗余和不良信息的能力;三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整合有效信息,创造性地使用各种信息的能力;四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主动学习各种新科技、新知识的积极性;五是增强高校行政管理人员遵守信息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3.2构建良好的信息化环境一方面,营造信息化环境和氛围,激发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能动性是一种提高信息素质的方法。另一方面,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离不开一定的软硬件基本建设,高校应为行政管理人员信息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提供必需的物资、器材和场所,着力提高信息技术设备的使用效率。
篇5
存在的问题
1.对数字化校园认识不清
许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及模式的挑战,没有意识到校园网络的应用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已经意识到校园网络的重要性,但苦于不懂得如何应用网络为教和学服务,这是限制校园网络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
2.数字化校园缺乏高技术的创新开发
目前,许多学校都拥有一支在网络管理和安全维护方面的高素质队伍,但在数字校园网络应用中,很少投入人力、物力去开发创新,开发人员相对缺少,从而影响数字校园网络为学校教学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
3.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育人目标脱节
忽视数字化校园的教学服务功能和学习功能,数字化校园应用时没有和学校教育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这是目前各数字化校园应用中最大的一个误区,花巨资建成的校园网仅仅用来共享文件,做一些简单的信息服务或工作,学校信息化资源应用水平不高,造成学校信息化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解决的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研究团队提出了基于数字化校园进行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的构想,着眼于平台研发与应用的研究。
1.“觅渡”数字化管理办公平台的开发与应用
将涉及公文流转、数据填报汇总统计、信息交流、事务管理、学籍管理、排课、学业质量评价等一系列学校工作,预设为八个基本模块,主要设计思路及标准为:①建立统一的信息标准,为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与一致性提供依据。②构建统一的信息门户,集中信息资源管理、应用服务管理和内容整合,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③构建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集中用户管理、统一权限管理,保证用户电子身份的唯一性、真实性与权威性,实现用户单点登录。④构建安全可靠的公共数据交换系统,实现各个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与数据共享。⑤建设先进实用的应用支撑系统,实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在应用方面,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间的数据共享与协调,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负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
2.开发“觅渡e学堂”平台,进行数字化学习探索与研究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设计了“觅渡e学堂”平台,进行数字化学习应用与研究。依托传统优势学科,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平台进行课程网络化处理,形成特色的数字化课程(e课程),并以数字化的方式、网络化的手段来进行课程的实施、指导与评价。包括四个板块。
(1)e备课
架设网络备课平台,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独立备课和编制多媒体学案,集体备课过程中在平台内可以完成他人设计讨论后的增删调补,并且自动记录每一位教师的思考,公开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化处理,便于资源共享,提升备课的质量。
(2)e课堂
把传统课堂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可以通过网络、账户灵活方便地创建虚拟教室,既具备传统课堂的控制、、讲解、演示等功能,同时又具备数字课堂媒体多样化、反馈及时准确、评价科学,辅导一对一等特性,教师能网络化备课并能网络化执行全部教学过程。
(3)e自测
通过e自测把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联系起来。练习过程中可为学生提供各种资源帮助,启发学生寻找解决策略,为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可能;练习过后帮助学生分析学习水平,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继续学习内容,改变班级授课制的统一要求和步伐,建立个性化的学习进度。
(4)e课程
将个性e课堂拓展至课外,提供给学生个性化的觅渡学科课程,可自行选择学习。每一个课程提供给学生多种学习资源和帮助,学生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每一课程学习后对应有配套评价,制定评价标准,由系统自动判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根据不同的学习水平提供不同的课程学习。
在数字化的学习研究中,我们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实现高质量教学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共享与传播,并同时促进高水平的师生互动,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的学习,从而形成开放、高效的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
取得的成果
项目实施一年多来,我们认为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与应用在现代学校信息化建设中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实践效果也非常明显。
1.学校业务流程得到了有效规范
学校每个部门的业务流程都不尽相同,这些业务流程既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可以在无形中规范学校的各项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以往一些工作因手工操作所带来的随机性大、流程不易规范化的缺点。
2.较好地解决了学校信息化孤岛问题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使学校内部相对独立分散的网络系统得到统一整合,消除了学校“信息化孤岛”问题,有效地实现了数据共享、消除了对数据的重复管理及数据不同步的问题,使学校各个部门分别管理自己业务的相关信息,数据采集点唯一,所有的数据信息都可实现共享,当某个部门需要用到其他部门信息的时候,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获得,这样就避免了多部门的重复劳动,节约了人力成本,也保证了数据的标准化存储。
3.降低了劳动强度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将管理人员从繁杂、简单重复的数据输入、传送、管理、检索等工作中解脱出来,尤其是数字化校园系统提供的信息检索及统计报表的生成功能,把以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信息查询、统计、计算的工作,交给系统来完成,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使人员的脑力价值得到提升,改善了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
4.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不是一项单纯的技术工作,而是一项工程,它将先进的信息技术引入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活动中去,提高教、学、管的质量和效率,创造新的教育和工作模式,完成传统教育模式难以实现的目标。教育信息化的过程就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模式转变的过程。
5.促进教学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基于数字化校园的管理、教学一体化设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与优势,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能面向所有学习者,关注了弱势群体,给了他们反复学习的机会与成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能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评价,注重对学生学习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及有利用,便于教师做出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
篇6
关键词:小区供热 数据开发 模型
中图分类号:TP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77-02
1 物业小区供热系统分析及目标确定
1.1 物业小区供热系统现状分析
馨苑小区座落在河北省霸州市南孟镇西四公里处,是华北油田华隆综合服务处管理的一个综合性生活小区,采暖面积共240308 m2。一直采用集中热水供暖方式,小区锅炉房基本上处于小区中间地带,热水通过两条干线、十条支线及若干条分支线送到用户。采暖燃料主要使用天然气。
在我们对供暖系统改造前,小区在供热方面上主要面临以下问题。
(1)供暖热源问题:小区在采暖期的大部分时间为地热和采暖锅炉联合供热状态。2012年以前,小区供暖主要采用的是分阶段改变流量的质调节供暖方式,但当时由于缺乏必要的调控手段,只能依靠职工凭经验对锅炉进行手动调节,随意性较大,无法及时、准确地控制锅炉出口温度,从而不能很好地依据天气的变化情况来合理调整供热量,造成能源的浪费,成本相对来说过高。
(2)供热管网的流量分配不合理问题:馨苑小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和改造,尤其是近几年新居民楼的建造、小区内旧平房的拆除、部分区域管线的更换,导致供热管网最初的流量分配发生了很大变化,从系统整体来看,流量分配已经严重失调,出现了冷暖不均的问题。同时,由于流量失调,管网部分区域管压偏大,极易造成日趋老化的供热管线出现穿孔现象。
(3)对地热的合理利用缺乏定量指导。未能合理地利用地热资源。
1.2 物业小区供热系统优化运行目标的确定
通过对小区供热系统状况分析,我们认为可以通过系统管理、自动调控、合理调整系统结构的方式来节约能源消耗,提高供热质量。为此,我们明确供热系统改造总目标:(1)小区用户室温稳定在16~20 ℃之间,用户对供暖服务满意率保持在95%以上。(2)节约供热成本40万元(以2001-2002年度供热成本为基数)。(3)供热系统与环境温度监测系统相结合,保证系统水温与当时的环境温度下所需的出口水温一致,误差不大于1 ℃。
2 具体实施措施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的措施来提高物业小区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率,实现供热系统的自动管理、优化运行。
2.1 供热热源的合理选择及自动调控
(1)供热热源的合理选择。馨苑小区锅炉房原有的供热热源为1台7 MW锅炉、四台2.8 MW锅炉与地热资源实行联合供暖。我们经过多方论证,于2012年安装两台型号为WNS7-1.0/115/70-Y(Q)的全自动燃气热水锅炉,仍旧采用锅炉与地热资源实行联合供热的方式。新型号锅炉的采用更便于实现我们对锅炉运行的自动控制。在结合本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势后,我们对采暖期地热的供能状况和锅炉的用气情况进行了预测。并作出用能、用气分布图以供运行参考。
(2)供热热源的自动调控。针对地热井具有排量与压力稳定的特点,我们在采水方面使用变频调速技术,可以方便地通过调节地热水排量的方式来调控输出热能。
对于锅炉燃烧的调控,我们则通过建立以数据模型为核心的自控系统,利用计算机来实现自动化管理。
①自控系统功能简述。
系统工作原理:
使供热系统随时处于经济运行状态,减少系统运行的人为干扰,基本实现全过程的自动控制。此系统为DCS系统,见下表:
②自控系统的多种功能
我们通过建立数据模型采用的自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
1)检测功能;2)控制功能;3)显示功能;4)数据处理功能;5)报警功能;6)数据画面传送功能。
③自控系统实际应用情况
我们于2012年采暖期开始将此自控系统应用于供暖。从而变原先员工手动调节供热温度为系统自动调节
为使用户的散热设备的放热量与用户热负荷的变化相适应,以防止供热时用户发生室温过高或过低现象,我们通过应用自控系统对锅炉的燃烧实现自动管理。
其中,数据模型中的燃烧负荷计算如下。
在供热系统正常运行时,自控系统通过采集系统温度和室外温度进行比例差值运算,计算出待调锅炉的热负荷调节值,并通过PLC输出模块控制比例调节仪无极调节执行器SQM-10/11来调节控制燃烧器的出力,使燃烧器功率随室外温度发生改变而改变,以达到最佳供热。
司炉工在操作站可实现手/自动无扰切换,通过计算机控制启炉、停炉。另外,自控系统还能对锅炉出口压力、出口温度、燃气压力等主要参数进行高低限和熄火报警,实现自动连锁保护。
经过采暖期的试运行,这一数据模型基本适合馨苑小区采暖系统。
在采暖试运行期,我们还加强了对管网中部分典型用户的有效监测,并对这些监测资料进行计算机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找出运行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管网和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使小区供热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
2.2 供热管网的适时调整,实现系统优化运行
(1)调节管网结构,减少水力损失。我们对小区的供热用户及管网进行了详细调查,摸清各类建筑物的采暖面积、设计参数及供热管网的流程。并对各条干线、支线、分支线进行了水力、热力计算,结合在采暖期间用超声波流量计对各节点每个支线流量进行的测量,进行数据对比后,我们对供热系统中结构不合理的方面进行了整改:供热管网部分区域水力损失过大,已不能满足运行要求。按照实际情况,在管网适当位置上加设加压泵站,提高本区用户的动水压力曲线,弥补管路水力损失;改变管网某些区域的管路接口,从而使用供热得到满足。
依照此表来实现对整个供热系统的调整,并将此表作为对供热管网和系统的运行参数进行调整的重要依据。在部分区域管网我们还加装了自力式流量控制器,利用新技术产品来保证流量调节的有效性以及提高管网各部分流量的稳定性,此项工作还起到了缓解供热管网系统部分区域管压偏大的作用。
3 自控系统运行效果
经过两个采暖期的实际运行,馨苑小区以数据模型为核心的供热系统实行自动管理、优化运行,取得了以下成果:
使供热范围内不同区域间的供热温度得到平衡,冷暖不均现象得到了改善,整个采暖期用户室内温度基本上在规定温度范围内,供热用户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
缓解了供热系统中部分区域管压偏大的现象,降低了日趋老化的供暖管线易出现穿孔的潜在危险性,延长了供热管道的实际使用年限,由此相应的减少了供暖管网的维护费用,节能效果明显,当年采暖期:供热用气量由应用前的360立方/天减少到310立方/天(用气178方+地热折算气量132方),加上在此期间新增供热面积所耗热量,年可节约燃料50万方以上;锅炉用水由实施前的45000方/采暖期减到24000方/采暖期,节水21000方;节约锅炉药品约3吨,节约用电39600度。合计减少成本40万元以上。
由于锅炉操作自控系统的采用,大大降低了司炉工人的劳动强度,并且由于自控系统中具有的严格报警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锅炉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系数。
为整个供热系统的运行、调节、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日趋完善,锅炉燃烧自控系统技术的逐步成熟以及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程度的不断提高,这些对于我处在其他辖区锅炉房进行经验推广具有很好的借鉴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可耕,赵凤香.加强供暖运行调节管理节约能源[J].区域供热,2007(3):23-27.
篇7
【关键词】 供电企业;营销管理;新型营销策略
1.绿色电力营销
当今,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日益出现,人们对环保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各种关于绿色的产品也相继出现,绿色食品、绿色能源进入人们的视野。绿色电力将是未来的一种重要的能源,因此强化绿色电力营销意义重大。
(1)绿色电力营销的概念及种类
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如风机、太阳能光伏电池等,将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能源转化成电能,因其发电过程中不需消耗化石燃料,且不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称其为绿色电力。而绿色电力营销就是电力公司根据绿色电力产品的不同环境属性所采取的差别营销策略,它以消费者的自愿选择为基础。绿色电力营销的发展遵循以下规律:绿色电力需求―绿色电力消费―绿色电力生产―绿色电力标志―绿色电力价格―绿色电力市场开发―绿色电力营销的法律保障。绿色电力需求与绿色电力消费是绿色电力营销的直接动力,绿色电力生产、绿色电力价格、绿色电力市场开发是供电企业采取的绿色电力营销策略。
(2)绿色电力营销的步骤
绿色电力营销主要分三步:首先,按照既定标准将电力企业的目标市场细分为几个子市场,绿色电力营销可以在原有的电力体制框架内以较为灵活的形式开展,在不改变原有电价形成机制的基础上,为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电力创造一个新的细分市场。在这一细分市场中,绿色电能与普通电能的差价由用户对绿色电力的支付意愿与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共同决定。其次,电力企业要评估并选择适当的子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进行针对性的目标营销。学校、政府机构、绿色环保组织机构以及该地区的国内大公司等都可能是绿色电力的潜在客户,电力企业可以将他们都作为目标市场营销对象。此外,政府部门应积极主动购买绿色电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及环境保护,所以政府也是绿色电力营销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市场。
2.数字化电力营销
(1)数字化电力营销的概念
所谓数字化营销,就是指借助于数字交互式媒体/计算机网络、电脑通信技术来实现营销目标的一种营销方式。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以实现“营销业务自动化、客户服务信息化,质量管理可控化、市场响应快速化,决策支持前瞻化”为目标,通过对当前电力企业的营销业务现状、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完成营销业务模型设计,通过严格的开发、测试、部署、培训、上线等一系列的过程,最终完成整个系统建设,实现对营销业务的全力支持。
(2)数字化电力营销系统的建设
数字化电力营销的目标是“管理规范统一、应用系统一、业务流程统一、数据结构统一”,为基层业务人员提供适用化、标准化、规范化的应用系统,为电力营销业务提供全面的技术支持;为职能部门提供业务流程的全面质量管理功能,为公司决策层提供详细、完整的营销数据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手段。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管理体系以对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工程实施全面、科学、可靠的管控为目标,建设组织管理和风险管理是数字电力营销建设管理体系的基础,由技术管理和项目管理两大核心管理体系构成。业务技术与项目管理与相关性较弱、主要涉及人员、进度、成本的管理环节构成,技术管理与技术相关性较强、主要涉及业务、技术的贯彻实施的管理环节构成,在数字化电力营销工作中项目管理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技术管理由技术经理直接负责。针对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工程,建立数字化电力营销建设项目管理体系。
3.营销组合策略
在进行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时,要根据该供电企业的营销环境以及其供电客户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用电量预测,结合传统电力营销策略、绿色电力营销策略和数字化电力营销策略,形成一套适合我国供电企业的电力营销组合策略。
(1)价格策略
绿色电力的成本高,因此价格自然高,在进行定价时一般实行的是在不影响原有电力价格机制的基础上加上用户自愿支付的那部分价格。因此企业在进行定价时要尽可能把基础电价定得低一点,以留出较大的谈判空间。但是不管企业怎么定低价,最终还是要保留保本的价格,因此还是要重点运用促销策略来进行绿色电力的营销,以增加市场份额。
(2)产品策略
绿色电力与普通电力产品相比,最大的优点就是清洁、环保,其环境效益为证,可以利用该点对绿色电力产品本身进行包装,可以为绿色电力赋予一个形象的名称,如生态电、自然电等,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辨认,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宣传。
(3)促销策略
营销学里的促销策略一般分为广告、销售促进、人员推销及公关四种。而对于绿色电力来说,由于其产品的特殊性,因此主要运用人员推销及公关两种策略。进行人员推销时就要排出专业的推销员去进行绿色电力的推销,推销员的重点就是要抓住绿色电力的环保这一重要的特点,从社会责任及企业形象等方面进行。公关策略方面,主要侧重于政府部门及公众媒体,进行绿色电力的宣传,强调绿色电力对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4)渠道策略
绿色电力的购买渠道应该设置的比较丰富,畅通绿色电力购买渠道,这是成功实施绿色电力营销的关键。例如可以通过绿色电力网站,专用信箱,专用电话,或是到电力企业有关营业网点登记并提出认购申请,确保用户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方便、快捷地购买绿色电力。
4.总结
本文结合传统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管理理论体系,针对新型的供电企业电力营销策略进行分深入挖掘,提出了绿色电力营销、数字化电力营销等理念,并针对传统的价格策略、产品策略、促销策略、渠道策略进行融合分析,为综合推动我国供电企业适应新要求、面对新挑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与实践提升作用。
参考文献
[1] 夏文静.我国电力营销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1(10):87-89
[2] 罗景鸿.兰州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D].硕士学位论文,华北电力大学,2009.
[3] 龙彪.安吉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大学,2010.
篇8
关键词:电力营销 系统 信息管理模式
1、引言
电力营销是电力市场营销的简称。大致来说,其是基于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上的,它研究的目的是以满足消费者对电力公司的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的过程。它是一种全面性、综合性的研究,包括电力市场营销理论、电力市场研究和市场需求分析。通过一系列的相关业务提供必要的服务,来满足客户对电力消费需求的目的,并实现企业开拓市场、占领市场的目标。
2、信息管理的特征
信息管理是以管理理论和决策理论为基础,其吸收了两个科学理论的决策模式、模型和方法,在系统吸收理论科学的思想和行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之基础上,充分发挥计算机、通信、网络、人工智能和最新的技术来解决管理问题。信息管理是紧随互联网的出现而出现的,所以其具有知识经济的特点:
(1)量化。该模型是依据管理的各个方面进行设计,以不同层次实现量化,从而达到最佳的经营管理。
(2)智能化。运用大量的管理手段,是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模拟人脑的能力。
(3)综合化。注重综合应用多学科的方法。除了运用管理学、信息论、统计学、经济学、数学、系统论和计算机知识以外,根据具体对象的不同,仍然需要运用不同的行为科学、社会学、会计、物理、化学、控制理论,以此消化成为专业技术知识。
(4)集成化。混合创造性思维和其他智力因素,良好的管理做法加上各种精华的所在,以实现系统集成和技术集成的管理功能。
(5)动态化。在信息管理过程中,根据内部和外部形势的变化,不断优化数字输入的信息,从而获得最优数字信息的输出。
(6)系统化。注重运用系统全面的观点来研究和解决所有不同功能的关系问题。
3、信息管理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3.1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信息管理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各个阶段:
3.1.1信息化管理点
信息化管理点即数据级的企业信息管理,将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数字化(数据采集),以便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准确快捷地进行信息查询、沟通相传递,从而实现生产经营数据的共享,更加科学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3.1.2信息化管理线
信息化管理线即流程级的信息管理,在实现生产经营信息,数字化基础上,对企业的组织管理、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的管理流程,实现信息管理,从而提高管理的规范性、制度性、科学性,同时提高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使管理活动更加具有实时性和有效性。
3.1.3信息管理面
信息管理面即决策级的信息管理,在生产经营数据数字化和管理流程数字化的基础上,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和决策支持、知识库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生产经营的数据和管理流程数据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及时地为管理决策提供支持,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指导,同时能够实现同类知识的智能借鉴和共享。
3.1.4供应链的企业信息管理链
供应链的企业信息管理链即企业间的供应链管理,包括上游供应商、策略联盟、本企业购销、下游分销商、顾客等,在供应链级别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降低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价值。
3.2信息管理的发展趋势
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顾客为中心。同时,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发展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企业信息管理必然要适应这些变化,实现面向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的企业信息管理。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拉动企业的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系统,进而拉动企业的生产经营系统。企业在最快的时间内生产或者组装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或者服务,并且按照规定的数量和质量,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供应链系统送到顾客要求的地方。而且对顾客的使用情况和建议进行跟踪调查,为产品研发提供参考。因此,企业信息管理将向电子商务信息管理发展。
传统的企业市场营销是“推式”系统,企业根据以往的历史销售数据,结合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并按照自己的产能,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销售计划和生产计划;然后进行市场宣传和推广,销售产品。但从以后的市场发展趋势来说应实现“拉式”营销策略,以达占领市场的目的。
同时,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必须适应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不断优化生产和业务流程,进行流程设计和重组,以及相应的组织重组。
4、电力营销业务中信息管理模式的系统分析
如上所述,电力行业的营销管理,必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以满足发展现代电力市场的需求。根据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和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同时考虑到数字营销管理系统设计的方案,努力克服过去的这种系统的缺点,根据业务逻辑层划分为客户服务、营销质量管理、营销业务层、市场管理决策支持层。这可包括4个内容管理系统的所有数字电力营销业务水平。
篇9
[关键词] 数字化营销 协同商务 供应链 客户关系管理 企业信息门户
协同商务的概念1999年由Gartner Group公司提出来,其理念就是企业充分利用以Internet等为特征的新兴技术为实现手段,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全方位协作能力,通过激活企业的隐性资产,实现企业知识网络的正反馈而获得协同效应,从而创建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协同商务与传统电子商务的不同之处在于,协同商务强调从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到销售、市场,乃至售后,都提供电子协作的能力。
基于协同商务的数字化营销(简称CC_数字化营销)就是对数字化营销和协同商务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的供应链管理、营销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信息门户以及数据库等提出一个营销模式。它打破产品设计人员、生产制造人员、销售人员、消费者之间的沟通障碍,从而最大可能的获得相关人员思维的合作和协同,使企业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好通过数字化营销所获得的市场信息,从而使产品的设计更加柔性,更加的贴近消费者,从而也使企业获得新的核心竞争能力。
一、CC_数字化营销内涵及特点
CC_数字化营销是一种基于协同商务理念的,以新兴数字技术为实现手段的营销方式。CC_数字化营销以企业数据库、协同商务系统为支撑,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与企业其它系统(如:CRM/SCM等)的协同运作,充分调动和融合企业内外部资源,为企业营销的各个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协作能力,也为企业产品设计开发、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提供来自市场的最新、最快的信息,将消费者同企业及企业的合作伙伴纳入一个协同运作的网络中。因此,必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共享性。CC_数字化营销是基于协同商务系统设计的,在消费者和企业之间建立了一个桥梁,可以让客户真正参与到企业的运作中,也帮助企业实现对客户的全方位跟踪和交互,因此它一定要做到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运作与信息共享。通过企业信息门户,向消费者传递企业的商业信息,提供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并帮助消费者建立与企业直接沟通的渠道,同时依靠协同商务平台集合企业的全部资源,实现企业前台与后台的协同运作和集成;企业的其他系统可以通过协同商务平台,获取其需要的市场及消费者数据、分析报表及业务决策相关信息,从而有可能的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2.智能性。CC_数字化营销不仅仅是信息的载体,更是信息的分析工具。CC_数字化营销在同消费者进行一对一的营销的同时,倾听消费者的声音,累积对消费者的了解,通过数字化终端和数据库搜集和分析信息,了解顾客真正的需求,包括对产品、服务、分销方式、价格、沟通和体验的需求,加快企业对消费者需求的反应速度,不断地修正自己的产品、定价、服务、分销和沟通策略,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反应。通过对市场和消费者数据的加工和转换,提供从基本查询、报表和智能分析的一系列工具,并以各种形象的方式展现,为企业考察运营情况、业绩表现、分析当前问题所在和未来发展趋势,展开商业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分销渠道、工作流程和服务方式等提供决策支持。
3.交互性。CC_数字化营销可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为消费者提供丰富的产品和服务信息,消费者可以方便地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信息以及提供建议和投诉。当消费者需要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时,CC_数字化营销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最快的协同企业各部门进行研究,并及时的将反馈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在客户咨询和购买以及售后服务过程中,企业都可及时地提供服务。CC_数字化营销还可和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协同运作,跟踪每个客户的销售习惯和爱好,推荐相关产品。
由于利用了数字技术的各种属性和协同商务的概念,CC_数字化营销具备了协同性、共享性、交互性、智能性等特点。正是基于以上特点,CC_数字化营销具有许多前所未有的竞争优势。
二、CC_数字化营销系统框架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信息在CC_数字化营销中的传递路径是:
1.顾客通经过防火墙后进入企业信息门户可以查看相关产品目录、性能、价格和其他相关信息,当顾客对产品和服务提出需求时,需求信息将被信息门户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营销中心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判断需求能否被满足,并对不同的需求信息进行反馈,当客户的需求可以满足时,数字化营销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相关订单信息传递至企业的供应链管理(SCM)系统,SCM系统对订单信息进行分解,安排生产计划,准备原材料、备品、备件,将材料信息下达给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联系供应商或通过库存准备材料,并将相关信息(如供货周期等)反馈给SCM系统,SCM系统结合生产中心的计划安排,将供货周期、产品特性等信息通过协同平台传递给数字化营销系统,企业的营销中心根据数字化营销系统的信息,将订单信息反馈给客户,在得到客户的确认后,营销中心便可通过数字化营销系统下达生产信息。在生产的过程中,客户还可通过信息门户,查询订单状态。当订单完成后,物流中心把产品送到客户手中,并把相关信息传递给营销中心。
3.客服中心将会对客户进行回访或接受客户的咨询、投诉,并记录下客户的意见,然后将信息传递给企业的营销中心,在获得营销中心的答复后,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从而完成销售的全部过程。这全部过程发生的全部信息包括客户的资料都将传至企业数据库,并保存下来。
4.企业的营销中心可以依靠数字化营销终端,及时了解分销过程的商品流程和最终销售状况,并通过协同商务系统将销售信息传递给SCM系统,帮助其安排生产计划调节库存,加快反应速度。另一方面,企业通过数字化营销获得的信息,也将通过协同商务系统,被企业的其它系统加工后反馈给数字化营销系统。
三、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
CC_数字化营销实现的技术关键点有三个,分别是企业信息门户、协同商务系统、企业数据库。前两者使企业各个系统处于一个统一的平台下,有一个统一的信息入口并实现协同运作,后者主要是对企业的数据信息的挖掘和应用。
1.企业信息门户。Gartner Group公司的定义是:企业信息门户就是通过浏览器实现对整个企业信息的访问,用以加速和提升决策进程。可以说企业信息门户就是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以协同商务和企业数据库为基础,在企业内各种应用系统协同运行、信息资源统一集成的基础上,为企业内外的使用者提供一个访问各种信息和应用系统的统一入口,并根据每个用户使用权限和角色的不同,形成个性化的应用,其和协同商务系统及企业数据库为前台和后台的关系。
门户使得企业的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以统一的、个性化的、多渠道的方式访问企业的信息和服务。企业门户是整个企业的电子门户,实现企业形象、电子商务、企业内部业务组织的整体框架。
2.协同商务系统。协同商务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协同”,也就是说通过打破各种资源(人、财、物、信息、流程)之间的壁垒和边界,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和畅通无阻的管理“通道”,实现对资源配置和开发的最优化。在协同商务系统中便体现为“信息网状”、“业务关联”和“随需而应”的三大理念。协同商务系统在目前可以基于WEB技术(一种分布式应用架构)开发,采用B/S模式(浏览器和服务器结构)。B/S结构是通过Internet/Intranet模式下数据库应用,相对易于把握、成本也是较低的。它是一次性到位的开发,能实现不同的人员,从不同的地点,以不同的接入方式(比如LAN、WAN、Internet/Intranet等)访问和操作共同的数据库;它能有效地保护数据平台和管理访问权限,服务器数据库也很安全;系统使用具有易用性、维护简单、24小时连续服务的特点;服务器端的数据库设计,通常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完整的一套协同商务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模块:企业信息门户、知识文档管理模块、客户关系管理模块、产品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财务管理模块、工作流程管理模块、数字化营销管理模块和供应链管理模块。
3.企业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应用是CC_数字化营销的关键点。传统的电视广告以及平面广告的局限在于只能观看,不能收集消费者的意见和信息。而CC_数字化营销通过其载体可以很容易的获得来自消费者的反馈。
企业可以把从消费者那里的获得的信息放入数据库,并通过专用的数据挖掘工具验室来寻找商机。例如日本有一个饮料厂商,抓住每个妈妈都希望知道自己给孩子的营养是否足够的心理,在自己的网站上通过在线问卷的方式为妈妈们提供营养信息,妈妈们只需要回答相应的问题,就可以获得她们所关心的信息。以后厂家就根据这些问卷建立资料库,资料库中有每个妈妈有几个小孩、多大的资料,从而以后能向这些妈妈提供适合她们的产品,或者进行具体的沟通。
在建立强大的数据库后,不仅拥有大量顾客信息,还更加便于进行客户管理,对顾客细分;甚至可以做到产品个性化定制和产品个性化定价。比如亚马逊:只要你在上面有过购书记录,在你下一次进入的时候,它会根据你的购买记录,主动推荐你可能需要的书。
四、CC_数字化营销的管理
1.市场。企业通过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市场、客户、竞争对手,依靠市场获得的信息帮助企业确定合理的资源分配计划,制定经营目标和产品计划,并对营销计划的实施的效果做分析和评估。同时,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各个职能系统能结合起来,进行联动性思考,形成了CC_数字化营销市调流程,见图2。
CC_数字化营销系统建立了市场调研和业务管理的协同性,也可以认为是企业职能部门与数字化营销的协同性。通过这种协同的建立,对于数字化营销来说,可以加强数字化营销的针对性;改善数字化营销和企业销售、生产、财务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改进数字化营销费用的控制,提高数字化营销的投资回报。
2.终端。CC_数字化营销的终端是指互联网、短信、IPTV、MSN等数字化工具,它们都可以看作是数字化营销的终端。它们传播成本低,具有极强的互动性、可以全天候7×24小时进行信息传播。更重要的是,数字化营销终端有分众性、直效性这两个可以大大提高受众到达率的优点。借助数字化终端,通过用户注册、调查反馈等途径可以很容易搜集到目标顾客的资料和信息,并经过筛选和整理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根据产品特点的不同,对相应的目标受众进行传播,从而实现分众营销。同时为使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更加直效,数字化终端通过数字手段直接同目标顾客建立起联系,通过个性化的服务建立起一对一的沟通渠道,更有利于企业进行深度营销。
数字化终端不但在和客户打交道的时候可以发挥大用处,在企业的内部管理中如果使用好的话,对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图3表示了CC_数字化营销终端同企业的各个部门产生协同。
从图3中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通过数字化终端,企业可以及时了解经销商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并及时的安排企业的销售计划和库存计划;企业可以及时的了解客户与市场需求变化,为新产品的研发制定计划,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企业可以更加合理的进行资金调配,提高资金的利用率。终端系统通过协同商务的帮助,可以及时的为客户提品信息,包括产品价格、运输状态等等;可以为客户提供一对一的服务,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和满意度;经销商也可以通过查阅企业信息库来制定自己的库存计划,制定产品销售计划。
3.渠道。数字经济时代,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建设一个优秀的CC_数字化营销渠道,可以帮助企业建立一个不容易被竞争对手跨越的竞争壁垒。根据2005年12月Forrester Research对250名营销经理的调查表明:目前正在使用的美国企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中邮件营销(占83%)和搜索营销(占64%),是目前使用最多的数字化营销渠道;同时,对社会化网络(占有13%)和RSS(10%)等新兴渠道的尝试,也颇有热情。
可以说数字化营销渠道并不是单一渠道,它集合了电话、直邮、电子邮件、互联网、短信、IPTV、RSS等多种方式对客户进行营销覆盖。但哪种渠道效果好,哪种营销组合更有效,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评估体系,除了包括基本的营销运营报表之外,更需要结合营销项目的特点,对反映营销效率的统计报表加以分析和应用,以便更好的将营销结果与营销效率指标相结合,并且为持续改进营销效率提供支撑,确定最有效率的营销方式和营销组合,以增加对于终端客户的营销覆盖与销售渗透。
五、结束语
总之,将协同商务与数字化营销相结合,通过协同商务的思想来制定企业的数字化营销策略,从而打破信息孤岛的现状,把消费者、企业、企业的合作伙伴都纳入到一个统一的信息网中。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企业管理将进入更加务实、更加规范、更加高效的时代,数字化营销作为企业信息管理的核心之一,随着与协同商务的进一步结合,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熊励陈子辰梅益:协同商务理论与模式.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6
[2]刘小强强瑞:基于协同设计的产品设计质量的提高.世界标准化与质量,2006年9月第9期
[3]徐家俊贾文玉:企业信息门户EIP――AMT信息动力丛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10
条码技术是国内外迄今为止最经济实用、准确可靠、快捷方便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目前它已广泛应用在物流、航空、超市、仓储等领域。更主要的是它为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奠定了基础,使在现有的基础上以较小的投入就能提升管理水平成为可能。对此,我们经过探讨和研究,按照先试点后推广的原则,在全局推广了条码技术,取得了显著效果,使我局的电力营销工作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自**年开始,**电力局就从理论和原理上对此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同时不断调整、修改实施方案和应用程序。**年初,首先在原供电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局端管理平台,其次以一个自然村作为试点,进行表计条码标签的粘贴、条码枪抄表器抄表试验和网络传输及系统调试工作,试点取得圆满成功。目前已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下面对该系统的应用和在营销工作中的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一、统一表计管理,实现数据共享
表计管理是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基础,它是用户结算、线损管理、分级考核的标准和依据,直接关系到客户和供电企业的利益,同时也能反映出供电企业营销管理的水平。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表计安装量大并且分散等原因,给表计管理和用户信息管理增加了很大工作量和难度,很难做到表计管理数据和用户信息数据共享,而且也达不到统一管理的目的。**供电营业区内共计15万多用电客户,18.5万块计量表计分布在12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很难做到有效的控制与监督。一些营销管理漏洞也因此出现,这给一部分不法之徒和不守规矩的营销人员提供了可乘之机。如随意更换表计造成原计量表计所记数据丢失;计量表计及用户用电性质不能准确掌握,造成分类电价比例不实,千度电价降低。
统一计量表计的管理,对表计进行条码技术改造,就是在每块计量表内贴上统一的数字条码标签,条码标签作为该表计和用电客户唯一的身份索引码进入核心服务器数据库进行管理,这样便可通过便携式手持条码扫描抄表器进行抄表和用电监察。只要条码正确,扫描后客户档案、用电类别和用电量历史数据就可随时随地准确可靠地进行查询,做到了表计管理、客户档案、抄、核、收管理工作的有机结合,达到了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数据共享的目的。
二、数据集中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为达到对计量器具的条码管理、客户台帐及用电信息管理,条码枪扫描抄表器对抄、核过程与计量器具管理系统的有机结合,我们通过与软件开发公司合作,在供电所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软件的子系统进行修改,做到了在一个系统数据库内把计量器具管理、客户信息管理、抄表管理、核算管理、客户信息查询管理、用电监察管理等综合在一起,初步实现了数字化信息集中管理、集中授权。即抄表员只能通过条码抄表器对表计条码扫描后方可输入表底,扫描后抄表器窗口显示“请输入条码”。抄表器有纠错功能,一旦输入错误可以重新输入,但必须重新扫描。按照规定,每次把应抄的客户计量表计抄完后,将抄表器与终端计算机连接数据上传,数据上传后系统会自动对数据进行比对和分析。系统一旦发现异常会自动提示主管人员进行核实。并且数据一旦上传,没有主管人员授权任何人无权修改数据。数据经审核主管人员授权后,进行电费收费单据打印并进行下一步的收费工作。
通过采用条码抄表器抄表实抄率达到100%,避免了随意更换表计现象,提高了抄表速度。通过实际测算,每户抄表时间由原来的8分钟减少到现在的1分钟。另外,采用每月滚动抄表方式,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路线和所抄表户数进行抄表,使抄表工作专业化、程序化、量化,避免了以往抄表收费集中在每月固定时间造成工作积压现象,实现抄表、收费和维修专业分工,量化了工作指标,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规范营销行为,提高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广大农村地区,由于供用电的管理手段落后,大部分还是采用分片式管理模式。由于每个台区抄、收和维护维修工作都是一个人来完成,唯一量化考核的就是一个线损指标,所以必然会出现漏抄用户、冒抄或估抄电量,关系电、人情电和随意改变用电性质等问题。虽然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的标准化管理,但是仅仅靠人去落实不能完全到位,更何况事后再处理,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不但损害客户和企业的利益,同时也损害了电力企业的形象,降低了服务水平。
- 上一篇:网格数字化管理
- 下一篇: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