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链运输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8: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冷链运输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规范标准不成熟、意识不足及经验缺乏、仓储设施落后、服务提供商以及人力资源匮乏,全国范围内,在需要温控处理的产品中仅有15%是以正确方式操作的,其结果是,大量的蔬菜和水果损毁,大众的健康处于潜在风险之中。仲量联行最新的《潜力无限的中国冷链物流市场》报告指出,目前的中国冷链市场还十分不发达。
在一些大城市,区域性冷链物流体系正在兴起。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运营商正积极寻求机会在中国兴建冷库设施。澳大利亚最大的冷链物流提供商太古于2008年进入华南市场。最近,美国最大的冷库物流运营商之一普菲斯在上海的现代冷链储藏设施也正式奠基。
报告同时指出,中国的公共冷冻仓储设施在未来的五年中将以每年约24%的速度增长,从而满足消费市场以及食品出口领域不断增长的需求。
报告认为,从短期来说,冷链市场房地产方面的机遇仍会维持在一线和主要沿海城市。从更长远来看,我们有信心机遇会在全国各个地方出现。最初的机遇很有可能会出现在铁路枢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冷藏冷冻仓库,这个市场需要大量的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和势头旺盛的食品出口产业。相比于已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房地产市场,即现代标准仓库市场而言,冷库市场的增长率将会来得更高。
关注食品安全
据了解,从2000到2007年,城市家庭年人均生活支出的复合增长率达11.6%,其中36.3%为食品消费(见图1)。报告指出,中国人均年冷冻食品消费在2008年达到了3.47公斤,较2002年上升了70%。主要在动物蛋白、奶制品还有方便食品,包括冷冻食品上;在过去两年中,有84%的中国消费者提高了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食品安全已成为零售商和制造商所关注的一个日趋严重的问题,急需建立更完善的冷链基础设施。
据估计,在国内需要温控介入的产品,只有15%是以正确的方式操作的,在运输易腐食品的车辆中,仅有10%配备了冷藏或冷冻设备,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通常可接近90%。在中国,一些货物的操作充其量只是使用冰块,而大多数货物的运送根本没有任何温控措施。中国每年的水果和蔬菜产量中,有30%是在供应链的某个节点中因不恰当的操作方式而遭到损毁。至于其余的70%,低下的操作条件意味着它们的质量和安全也无法得到保证。藉由农场中更好的操作水平,中国农业可降低损毁,从而提高产能,此外还必然能有助于降低食品因运输操作条件低下而对人体健康所造成的危害。
早前沸沸扬扬的三聚氰胺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更高标准的食品安全以及相关执行措施的呼吁。虽然与此事件并无直接关联,但在中国发展更好的冷链基础设施,契合这个大众健康增强,而食品安全又确实成为消费者关切问题的大环境。中国亟需建立一个质量合格、容量足够的冷链物流系统。
中国冷链物流的的主要“症状”
冷链是冷藏或冷冻货物在其中维持严格温度控制的系统。对于易腐食品如肉类或农产品来说,冷链应从收割、加工及运输至终端客户的每个环节都发挥作用。该报告指出,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可包括预冷、冷冻储藏、冷柜集装箱、冷藏冷冻卡车、冷藏冷冻仓库、零售端冷柜和冷藏展示等一系列设备,并需要由农业经营者、食品加工人员、物流服务商和零售商组成的网络协同参与,以保证从农场至餐桌的每一个节点都应用一致的安全操作标准(见图2)。
规范标准不成熟。中国现在没有一个专职的部门来管理冷链市场。作为替代,这个市场由交通部、商务部和农业部各部门分别监督。2007年颁布的《速冻米面食品行业标准》规定了食品储存、运输和配送中的环境控制要求。然而,中国至今仍无一个严格监管其物流全过程的系统,因而这个标准是否被严格执行也未可知。
一些发达国家已为中国作出了很好的示范。2008年1月,新加坡颁布了蔬菜冷链管理的技术参考规范。这是东南亚国家联盟区域内第一个相关标准,也是新加坡颁布的第三个在冷链管理方面的标准。2002年,新加坡颁布了其第一个为牛奶和奶制品所设立的冷链标准。2005年,第二个冻猪肉相关标准颁布。所有这些标准均为相关货物在整个冷链过程储藏和操作中的温度和湿度设立了指导规范。
一个善加管理的冷链系统是维持食物的新鲜和质量所不可缺少的一环。就像在家中的冰箱里一样,在低温下食物能更长时间保持新鲜,因为会导致食物损毁腐坏的微生物及化学反应得到了减缓或者停止。-5℃被认为是冷藏和冷冻的分界线。在实际操作中,冷藏使食物维持新鲜度,冷冻则用在食品长期储藏上(见图4)。
意识不足及经验缺乏。中国消费者,如同其他地方的消费者一样,更喜欢新鲜食品。鲜活肉、禽和菜市场在中国比比皆是,而大多数的农作物则为本地种植。然而有一些农作物,以及许多的水果、肉类和海鲜是产自中国的其他地方,这些产品是如何到达市场上的却鲜有人过问。其实,像运输距离、从收割到市场的时间、产品保质期都应是重要的考虑因素,但多数消费者却往往会忽略。
落后的基础设施。中国冷链系统的问题很大程度可归因于落后的基础设施,即缺乏高质量的设备。在国内配送市场,冷藏运输车和火车车厢均严重不足,无法覆盖到这个巨大的市场。同时,出口市场中冷柜和相应的承运车辆也数量短缺。另外,与其他主要国家相比,中国冷库的存量相当低,完全不足以服务如此庞大的消费者群体(见图3)。
服务提供商短缺。中国物流市场是一个高度分散的市场。全国有超过50万家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但即使其中最大的一些也占不到市场份额的2%。市场的分散和设备的不足,致使这些物流商无一够格提供全国范围的冷链配送服务。因此,大多数易腐食品的物流都是由生产商、加工商和零售商自己操作的,这极大地妨碍了冷链市场的成本效益。另外,由于大量小规模的服务提供商充斥市场,加上对市场的认知不够,客户一般无法得知在哪里能找到冷链物流服务公司,也无法知道真实的市场价格应该是多少。由于用户通常会在物流操作上压缩成本,他们往往会选择便宜的物流服务提供商,而事实是,严格的温度控制操作从来都不是廉价的。
人力资源匮乏。冷链包含一系列复杂的活动,在这些活动的每个环节都需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包括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护工程师、农业专家和物流运输的监管者。由于中国市场的不发达,这样的专业人员十分缺乏。举例来说,预冷是冷链当中最关键的环节,但在中国几乎没有农业经营者有此相关方面的技能,而且也缺乏专家对他们进行技术指导,这使得大多数农业经营者甚至没有意识到预冷的重要性。同时,在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实际技能之间也存在着断层,这可能会限制冷链产业的未来发展。
正在崛起的中国市场
该报告指出,在中国,合格的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几乎不存在,而覆盖全国的网络也远远还没有建立起来。尽管如此,我们发现,在一些大城市,区域性的冷链物流系统正在兴起,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由用户自己建立的。
由于国际化程度加强,这些城市对高质量冷链服务的需求相当庞大,而增强的国际化程度常常是由这些城市所主办的区域或世界性盛会所带来的。诸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这样的盛会通常会吸引成千上万的参加者和游客。为了满足随之而来对食品的巨大需求且保证食物品质和安全,一个高效的冷链网络是必需的。自2006年以来,一线城市的冷链市场开始有了显著增长,而此趋势正蔓延至一些二线城市。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中心,也因此是易腐食品最大的消费市场。上海是跨国企业中国总部的聚集地,这意味着外籍员工的数量非常高,他们对进口食品以及满足国际操作和安全标准的国内食品有着较高的需求。2010年世博会越来越临近,预计将会在六个月时间里吸引七千万国内外游客,很明显上海需要更多的冷链服务容量。
上海同时也是药品生产和研发的大型基地。药品产业传统上就是冷链服务的主要客户,药物和实验室样品均需要提供冷藏。上海还是中国最大的港口,由食品、药品和其他需要温控货物的进出口为之带来了更多的需求。
锦江集团是上海最大的冷库业主,拥有全市逾30%的存量。锦江集团同时也投资了上海新天天大众低温物流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为上海超过200家超市提供卡车运输服务的冷链物流企业。
联华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主要服务遍布全市的逾330家联华超市门店。
北京是一个快速发展的零售市场。不久前结束的奥运会已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新的标准,从而对完善这个首都城市的冷链物流系统起到了推动作用。北京二商集团是一家国有企业,专注于针对北京市场的食品生产和物流配送。该集团拥有北京约70%的冷库存量。通过这些冷库,北京二商集团为许多零售商提供服务,包括国际超市连锁集团如易初莲花、麦德龙和沃尔玛。
夏晖是2008年奥运会的指定食品配送商,也是一些国际食品零售商的世界性物流伙伴,如麦当劳。夏晖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造并拥有一个冷链中心。
华南地区的广州及深圳市民有食用包含生鲜或半熟食物餐品的传统,这也使得符合标准的冷链储藏和运输服务在这些区域更为重要。同时,越来越临近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将会驱动城市的发展,冷链物流的重要性也为之提高。深圳则是大陆生产的易腐食品运往香港的的主要港口。
在广州云埔物流园区,普洛斯在2006年为国际食品零售商百胜餐饮建造了一个冷冻仓库。这个13600平方米的物业是百胜餐饮的配送中心,为华南市场大量的肯德基、必胜客和其他门店提供服务。
2008年,中国首个第三方冷链物流专门提供商广东太古冷链物流有限公司成立。这是由澳大利亚最大的冷链物流提供商太古与广州食品进出口集团合资成立的企业。
青岛和大连是全国最重要的海鲜生产和加工基地。这两个城市以与日本的贸易往来而闻名。在中国每年出口的所有海鲜产品中,送往日本的约占50%。日本同时也是中国有机农作物的重要进口国。因此,这两个城市应该拥有一个国际级的冷链系统,以满足像日本这样苛求市场的需要。尤其是青岛,其港口是中国最大的冷藏冷冻港,而它的目标是打造成为亚洲冷柜的中转中心。
依靠在海运物流方面的优势,这两个城市均致力于成为亚洲地区冷货的主要中转枢纽。2006年,大连港集团在大窑湾码头建造了一个4万平方米的冷库,其储藏容量可达4万吨。2007年,青岛港集团联合来自冰岛的怡之航集团建造了一个55000平方米的冷库。这是怡之航集团在亚洲的首次投资,该项目储藏容量为6万吨。
除了这些服务区域性市场的服务提供商和设施以外,中国市场也有了越来越多参与者正在寻求建立覆盖全国的冷链系统。他们包括有国内和国外的参与者,既有物流服务商,也有冷库的开发商。
美国物流企业世界速递2007年宣布,已在中国启动了冷链物流网络。世界速递是全世界最大的特种速递公司。公司主要服务于对温度敏感的药品试剂货物,现覆盖到全国36个城市。
2007年,中铁快运也开始了冷链快递服务。这是首家采用国内铁路网进行冷链物流服务的公司。此服务比公路运输节约时间,而又比空运来得便宜。食品制造厂商玛氏集团即使用中铁快运的服务来为中国西北和东北部区域运送产品,其产品包括M&M’s和玛氏巧克力。
意露国际是一家综合性的温控物流提供商,在马来西亚、中国和越南均有业务开展。在中国,意露国际己在广州和上海分别建成两个冷链储藏设施。诸如冰淇淋品牌和路雪这样的冷冻产品制造厂商,是意露国际主要的客户群。
中外运冷链物流中心坐落在上海最重要的零售配送中心江桥物流园。该中心由中国最大的物流服务提供商中外运集团所开发并拥有。整个项目占地面积为63790平方米,总投资达4.2亿人民币。
中外运冷链物流中心于2006年11月投入运营。它包含一个共13000平方米的六单元的冷库。这六个单元可调温度范围从23℃至18℃,能够满足不同的储藏需求。
除了仓储,中外运还为客户提供全年无休的物流服务。中心配备了冷藏冷冻货车,为零售门店进行货物配送。冷链物流中心的二期则将于近期启动。
2009年7月,北美最大的公众冷库物流供应商普菲斯在上海临港物流园的现代冷链储藏设施正式奠基。落成后,它将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及提供全方位服务的最先进冷库之一。普菲斯现在的计划是,于今后几年,在中国战略性港口建立一个现代冷库的全面网络。
前景与机遇
报告最后指出,从短期来说,冷链市场房地产方面的机遇仍会维持在一线和主要沿海城市。在这些城市,零售市场和出口产业已建立了强劲的需求。这些城市适合发展区域性的配送和出口枢纽,因此会需要大规模、高质量和管理完善的设施。这些枢纽的卫星城市也会具备吸引力,因为这些城市通常能提供较便宜的可开发地,而它们与大型市场之间的连接也己建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冷藏冷冻仓库,这个市场需要大量的开发,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消费者市场的需求。中国冷冻食品销售额从2002到2007年之间年平均增长率为17%。若中国市场继续以类似速度增长,以美国作为参照,其冷库的存量需要在2013年翻两番。相比于已被广泛认为是中国增长最快的房地产市场,即现代标准仓库市场而言,冷库市场的增长率甚至将来得更高。
从更长远来看,中国的经济刺激计划正推动铁路运能增强,其当下优先发展的是旅客和大宗商品的运输。增强的运能将使许多中国腹地的农业区更靠近市场,从而为遍布中国的铁路枢纽创造机会,以满足对更高的铁路冷藏运输容量的需求。
5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特定种类项目将可享受工业土地最低限价的折扣,这些项目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以及渔产品。虽然这有一部分是作为对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外商投资速度减缓的应对,但该政策也对投资优先发展的产业,即农业和食品加工,作出了鼓励。与农业和食品加工息息相关,冷链预计会因此有更多发展。同时这也透露出一个信息,在农场中的冷链需求和农村地区的开发都是优先发展的方面。
篇2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农产品冷链物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食品的安全和品质要求越来越高,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如何做到保质保鲜,成了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点。从菜农勾兑甲醛喷洒蔬菜保鲜,产生“甲醛蘑菇”、“翻新土豆”和“甲醛大白菜”,到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变质肉类重新返工,再次销售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表明加快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提升农产品品质,保障食品安全的必由之路。同时,通过冷链物流的发展对降低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的腐损率、降低流通成本、促进物流产业和我国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重大意义。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内涵及特点
(一)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含义
我国“十二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使肉、禽、水产、蔬菜、水果、蛋等生鲜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特殊供应链系统。”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是以制冷技术、冷冻工艺、特殊装置为保障,严格要求运送方式和时间掌控的一种特殊物流方式,相对于一般物流形式而言,其物流成本更高,要求更严格,流程更复杂。
(二)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特点
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作业内容主要包括农产品的低温加工、低温贮存、低温运输、配送及低温销售四个环节。从保障作业对象质量和延长保质期的角度分析,农产品冷链物流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复杂性。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最终质量不仅取决于农产品自身的耐储藏性,而且与冷链运行过程的储藏温度和流通时间密切相关。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质量极易于受到外部温度和时间的影响,必须按照不同产品特点和具体要求,进行温度控制,这就大大增加了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复杂性。2、高成本。为了确保生鲜农产品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条件,流通各环节需要专门的设施和设备,为了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又必须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等,冷链物流建设资源投入较多。3、协调性。我国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比较分散而消费具有一定的集中性,生鲜农产品的时效性强,每一个冷链物流环节必须做到无缝对接,因此冷链物流各个环节的组织协调性的要求更高。4、信息化程度要求高。生鲜农产品物流必须使用现代化的物流信息技术。例如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采用RFID技术,实时监测产品和储藏环境的温度,定期记录温度数据,确保产品安全。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60710万吨,比上年增长0.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540万吨,比上年增长2.0%,其中猪肉产量5671万吨,增长3.2%。全年禽蛋产量2894万吨,比上年增长0.6%。牛奶产量3725万吨,增长5.5%。2014年我国冷链物流需求市场规模进一步增加,较上一年增长了近22%,达到11200万吨左右。2、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4年全国冷库总量达到3320万吨,比2013年增长36.9%。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要淘汰老旧车辆600万辆的任务,商用车大幅升级换代,冷藏车2014年产销量达到2万辆,与2013年相比翻了一番。据中物联冷链委不完全统计,2014年全国运营的重点冷链项目超过40个,投资额已经超过550亿元。3、冷链物流环境得到改善。2014年由中物联冷链委负责起草的《物流企业冷链服务要求与能力评估指标》、《水产品冷链物流服务规范》两项国家标准正式。《鲜活甲壳类海产品冷链运输规范》、《肉禽类冷链温控运作规范》、《药品阴凉箱的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等三项行标正式立项。《道路运输易腐食品与生物制品冷藏车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2014年7月1日开始执行。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定进一步改善了冷链物流环境,加快了冷链标准化进程。4、生鲜电商发展迅速。2014年,随着我国冷链政策环境改善、互联网崛起,很多传统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进入冷链领域,不仅为冷链行业注入新的血液和基因,而且对传统冷链格局带来了巨大的冲击。2014年京东联手万家便利店,一号店则携手沃尔玛,顺丰依托“顺丰冷运+顺丰优选+顺丰嘿客”布局2500家门店,纷纷“入侵”冷链“最后一公里”。生鲜电商直接连接产、销的一体化运营模式,对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和腐损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问题
1、农产品冷链流通率偏低。我国每年消费的易腐食品高达10亿吨,需要冷链运输的超过50%,但只有10%左右的产品实现了冷链运输。相关资料显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综合冷链流通率较低,仅为19%,而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冷链流通率在90%以上。其中发达国家肉禽、果蔬冷链流通率分别为100%和95%,而我国仅仅为15%和5%。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大都处于常温环境下流通,产品腐损率较高,价值损失较大。2、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目前我国冷链运输车很大部分采用国际海运报废或即将淘汰的海运冷藏集装箱,现代化的冷冻冷藏车严重不足。中国产业信息网的《2014-2019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全景调研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中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匮乏、陈旧。我国目前的冷库总容量为3320万吨,大多数冷库仅用于肉、鱼等产品的冷鲜储藏。据估计,目前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总需求的20%-30%,冷库容量约为美国的一半、印度的60%,人均冷库容量为美国的1/9,日本的1/4。冷藏运输设备方面,全国铁路冷藏车辆仅占铁路货车总量的1.1%;公路冷藏车运输占货运汽车比例0.3%。而英国、德国冷藏保温汽车占比分别为2.6%和3%。3、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我国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小,信息系统建设缓慢,物流服务覆盖网络有限,冷链物流质量难以保证。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相关资料,2013年全国冷链百强企业总收入为109.02亿元,仅仅占到全国冷链总收入的10%左右,行业集中度较低。日前,我国冷链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攀升,而第三方物流企业业务只约占20%。需求不足,是直接造成第三方物流企业专业化程度低、企业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4、冷链物流人才缺口较大。由于冷链物流的时效性强和作业要求较高,作为冷链物流企业,无论是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员工,都必须具有专业化的知识和技能。随着我国冷链市场规模不断增加,与之相对应的冷链物流人才需求也大幅增加。从北京、上海等地的冷链物流企业调查中发现,企业“无人可用”是他们共同的心声,不仅管理人员面临断层,货车司机和冷库作业员工也越来越稀缺难找,冷链人才出现脱节。
三、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要鼓励生鲜农产品农户建造使用微型冷库,果蔬恒温气库,完成现代化冷藏库,公路冷藏保温车和冷链物流配送中心等一大批冷链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完整的冷链物流产业链条。同时,还要引进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化的冷藏车与冷库设备,借鉴国外研制的公、铁两用,公、航两用等车辆,推进农产品冷链物流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的多式联运。
(二)培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
目前,现代物流人才是我国最紧缺的人才类型之一,冷链物流人才缺口更大。学校教育没有跟上是冷链物流人才缺乏的重要原因。首先,要向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学习科学、先进的冷链物流理论和经验,因地制宜地指导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实践;其次,建设冷链物流相关的学科,展开学术研究,形成学科体系;最后,加强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主体的职业培训,全面发展冷链物流相关的职业培训教育,改善当前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
(三)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
第三方冷链物流作为专业的冷链物流服务提供商,将成为今后物流发展的新模式。冷链物流作为基础设施、技术含量和运作要求都较高的特殊物流模式,生鲜农产品相关企业更希望与具备完整冷链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外包自身冷链物流业务。因此,相关部门要出台政策,促进冷链发展,落实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强化冷链规则的执行和监督。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要积极开展工作,引进现代化的物流技术、培养专业人才,合力推动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逐步发展。
(四)做好生鲜农产品冷链“最先一公里”
生鲜农产品“最先一公里”指的是农产品产地采摘后至移交物流运输之前,为了保持农产品质量、延长保质期,需要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包括预冷、分级、加工、包装及仓储等。目前,我国生鲜农产品流通过程中,往往放弃农产品产地加工,把初加工和精加工放在综合成本居高的北上广沿海地区,使得生鲜农产品的整个冷链物流变成高成本的“长物流”,造成流通成本过高,流通过程损耗严重。因此,做好“最先一公里”,事先控制农产品质量,才能根本解决产品品质差、损耗高的难题。
作者:王红梅 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丽华,巩天萧.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1,(2):68-69.
[2]王志刚,王启魁,钟倩琳.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展望[J].农业展望,2012,(4):56-58.
篇3
吉祥馄饨的成功离不开从源头对健康食材的品质把控,对流程的标准化管理,对产品的不断创新,以及对高品质服务的追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家家门店面积虽小,但五脏俱全,看似简单的运营模式背后,其实依托于强大的中央厨房和高效的物流管理的巨大支持。
高度重视冷链物流
吉吉祥馄饨每两个月推出2~3种新品,不断引进全新自动化生产线,建设全新标准的超大规模生产加工中心。自2000年第一个吉祥中央厨房诞生后,随着加盟店数量的快速增长,中央厨房已经发展为11个。每个中央厨房均耗资上千万元,面积上千平方米。
对吉祥馄饨来说,冷链物流同样至关重要。一个个皮薄、个大、馅鲜的馄饨如何以最佳状态去到数千家门店的餐桌上,这与先进高效的物流管理息息相关。为此,吉祥馄饨于2011年成立白有冷链物流公司,从原材料到馄饨均实行统一配送,馄饨更是当天生产当天配送,以全程4℃进行冷链保鲜直达各门店。
为了保证消费者食用到最新鲜的食品,吉祥馄饨不断优化供应链,对物流进行精细化管理。2015年,吉祥馄饨与一站式运输服务平台oTMS合作,构建起透明化的运输全局视图,不仅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更使精益管理愈加细致有效,成为国内首家构建互联网+物流云管理平台的连锁餐饮品牌。
物流运作难点与需求
众所周知,要做到全程冷链不“断链”,离不开对冷链运输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监控。吉祥馄饨的冷链物流特点及需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吉祥馄饨分布在全国40多个城市的加盟店的菜单具有差异性,至今公司已经推出了100多种口味的馄饨,然而,不同地区不同口味的馄饨必须保持统一的新鲜度与口感。
其次,门店的营业时间(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与冷链运输的货物交接时间不重叠。由于冷藏车晚上才能进入市区,冷链配送也只能在夜里进行。为了确保运输与交接中的食品安全和质量,吉祥馄饨的物流管理人员常常通宵达旦地电话追踪运输车辆,但依然会出现门店无人交接货物的情况。
第三,食材在运输过程中必须确保处于0℃~4℃保鲜状态,因此对温控极为严格。但是,有些司机为了降低油费,运输过程巾会停掉制冷机,导致车辆内部温度上升,会影响食品的口感。
吉祥馄饨在公司品牌越来越响、经营规模越来越大之际,为了不断提升客户满意度,保证馄饨的最佳口感,对冷链运输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冷链运输管理解决方案成为必然。
实现冷链运输可视化
吉祥馄饨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运输全程管理系统项目,选择了oTMS作为合作伙伴,经过双方详尽的沟通,迅速完成了运输可视化管理系统部署,并从物流运输精益管理、透明化、无人交接、协同化四个方面对吉祥馄饨的整个供应链进行优化。
(1)精益管理
运输过程中的每一个工作节点提报及全程监控使整个运输过程透明化。
订货:门店每天十点之前预估第二天的使用量,并通过收银系统对接oTMS API进行订货;
分单:分公司物流管理部门根据订货量在oTMS平台上整合订单,安排合适的车辆和司机;
调度:无论自有车辆还是承运商车辆,都可以通过oTMS后台进行统一调度。由于系统和司机端APP的信息是同步的,系统安排运输任务之后,司机会收到相应的短信通知,还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看到当天有多少个订单、在哪提货、送到哪个门店,节省了时间成本。同时吉祥馄饨管理oTMS后台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实时了解司机是否根据派发的运单按时提送货。
(2)透明化
吉祥馄饨2600多家店全部实现统一的管理流程,不但规定运输路径,还会每5分钟监测一次时间、公里数、温度等数据,有效杜绝了司机随意关掉制冷机的现象。而且通过oTMS系统可以生成一套运输数据报表,能够分析运输成本、人力成本,以及提送货全过程。无论是门店的店长、公司的物流管理人员,还是运输司机、承运企业的老板、承运商订单负责人等,订单所有相关人员都可以随时查看全程运输信息,这大大简化了吉祥馄饨物流管理人员对运输过程的监管工作。
(3)无人交接
基于oTMS的APP拍照上传功能,吉祥馄饨实现了夜间送货到门店后无人交接的运作方式。送货司机(门店钥匙交由物流配送公司保管)自行打开门店的大门,将馄饨放入冰箱并凡拍照回传系统,使用其APP报告送达交接情况。门店第二天早晨清点货物发现异常情况时,同样可以通过APP拍照上传提交异常情况。这被称为收货异常申报,总部收到申报会要求司机处理问题。
整个过程虽然是无人交接的,但是依然透明,消除了夜间交接的盲点,而且留存证据,责任归属非常清楚。
(4)协同化
其实温控和GPS管理技术早就存在,但是需要应用在不同的系统或者设备中。而oTMS通过open API的方式,将温控和路径等数据进行对接、整合,使得所有的数据都归整在同一个系统、同一张报表中,这样就可以生成多维度信息,为优化管理带来新的视角。从订单的发起,包括整个冷链运输的协同,司机的协同,以及财务运单的结算和承运商的结算,整个过程都是通过oTMS一套系统来完成的。
基于oTMS成熟的冷链解决方案,只需开发两个接口即可对接吉祥馄饨的ERP系统与门店系统,每家分公司仅用3天左右便完成了系统上线,整个链条的数据得以打通并形成闭环。
项目效果显著
吉祥馄饨对于食品的运输、配送以及货物交接的安全要求非常高,通过采用oTMS冷链运输解决方案,依托“SaaS平台+移动APP”的模式,从订单下达到冷链运输,以及最后的费用结算和考核,打造出覆盖食品冷链运输全过程的透明供应链,优化了物流管理。
篇4
关键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1引言
经济增长的大趋势,使得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与消费观念的转变成为必然。生鲜农产品是大众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品质高低、安全与否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生鲜农产品又是一种极易腐败、保鲜期短的特殊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物流的水平要求更高。许多生鲜产品的运输必须依靠冷链物流,因此我国冷链行业迅速发展起来。
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推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和冷库组成。根据中冷物流联盟的数据统计,2015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2626万t,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28%。冷藏车保有量达99662台,与2014年相比增长了42%[1]。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2015年,我国冷链物流规模企业达1000家,前100强冷库企业的冷库总容量达1177万t,前100家冷链运输企业的冷藏车数量达11822台,具体见表1-表3。从数据可知,我国冷链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正不断完善。冷链物流行业的迅速发展,也给农产品流通市场以及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使得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又迈进了一步。
2.2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政策环境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早在2009年,国务院在《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便提出了要进一步加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完善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和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提高鲜活农产品冷藏运输比例[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冷链物流的发展规划。2015年7月28日,国家发改委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建成一批运作效率较高、具有一定规模化、标准化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企业,推广物流核心技术,并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4]。政策的支持,给了农产品冷链物流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同时也指引着我国农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生鲜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流通过程中产业链较长,时间跨度大,受环境、温度因素影响较大。其保鲜期短、极易腐烂的特性决定了其在储藏、运输中必须采用冷链物流。与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的成本更难以控制。生鲜农产品的利润往往较低,而采用冷链物流则要承担较高的物流费用。同时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业虽发展迅速,但运输方面的专业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在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3.1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设备落后
目前我国超过一半的肉类、水产品、蔬菜以及水果都未采用冷链物流的方式,导致其流通损失率都在10%以上。我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不完善便是造成我国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冷链物流基础设施主要由冷链运输设备和冷库两方面构成。我国生鲜农产品的运输主要有公路和铁路两种运输途径。据统计,目前我国铁路冷藏车仅占铁路货车的1.1%,公路冷藏保温车辆99663辆,占货运汽车的0.3%左右[3]。而冷链物流较为发达的美国,公路冷藏保温车辆则高达20万辆。由此可见,我国冷链基础设施设备还十分短缺,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冷链运输设备的短缺,还存在设备落后陈旧等问题,造成我国冷链的损耗率较高。同时我国冷库的库容量也十分不足。我国目前冷库的库容量是26260640t,远远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我国冷库建设地域差异大,结构不合理。如只重视肉类冷藏而忽略了果蔬类的冷藏,冷冻库多而保鲜库少,城市与农村的冷库建设差异大,中西部地区的冷库建设远远落后于东部地区,这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其功能的失衡。对于农产品生产者与经营者而言,高成本是其经营困难的主要原因,也是冷链物流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而导致成本高的主要原因则是冷链的损耗率和物流成本高。因此重视连点成线,结链成网,建立我国冷链物流网,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冷链物流的利用率,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关键因素。
3.2冷链物流技术落后
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国内果蔬冷链损耗率高达25%,一年损失近千亿吨。而在冷链物流发达的国家,果蔬的损失率一般都在5%左右,美国部分电商甚至将损耗率控制在1%。冷链损耗率高不仅仅由冷链基础设施短缺落后造成,还与我国的 冷链物流技术息息相关。目前我国车辆的制冷技术和工艺比较落后,缺乏规范式的保鲜冷链运输车厢和温度控制设施,无法为易腐食品的流通提供质量保障[6]。制冷技术的落后,导致了生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同时也造成了农产品流通的高成本。因此,冷链技术的改进与普及对于农产品流通渠道的发展至关重要。
3.3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
一个完整的冷链物流体系通常应该包括原材料采购、冷冻加工、冷冻储藏、冷冻运输及配送、冷冻销售五个环节。由于缺乏完整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导致我国现阶段的冷链运输并未完全覆盖农产品物流运输的方方面面,在某些环节存在冷链环节缺失的情况。这样便导致我国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高损耗率,直接影响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根本利益。
3.4缺少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据中国冷链物流网的数据统计,我国蔬菜类进入冷链系统的比重只有5%,肉类为15%,水产品为23%[7]。冷链物流行业标准的缺乏使农产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直接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据了解,我国目前已经出台了200多项冷链物流的行业标准,但都是推荐型标准,非强制性。在我国行业自律缺失的情况下,企业的执行力往往较弱,这样的标准便形同虚设,无法规范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
3.5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
专业冷链物流人才的匮乏是阻碍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3]。较之普通物流,冷链物流不仅仅要求更高的技术,还需要对于信息数据的管理能力。而目前我国缺乏对于冷链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高校也没有开设与冷链物流相关的专业与课程。专业人才的缺失,不利于我国冷链物流朝着现代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对策
4.1加快建设冷链物流基础设施
(1)运输能力是物流发展的依托,所以在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首要的工作是加快高速公路、铁路的网络建设,提升公路、铁路运输能力,提高农产品物流速度,减少农产品在物流运输途中的损耗。(2)加大对大型冷库建设的投入,增大大型冷库的库容量,提升大型冷库的冷藏质量,并对其冷藏能力进行专业划分,避免资源浪费。在区域上,则应重视中西部冷链物流薄弱地区和空白区域的大型冷库建设,尤其是要将农村地区的大型冷库建设放在冷库建设战略的重要位置。但在大型冷库建设中,应结合市场需求确定冷库容积,而不是盲目建设,导致资源的浪费。(3)除了加大大型冷库的建设力度外,还应该重视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在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的趋势下,未来农产品零售的前景广阔,而批发零售冷库这一薄弱环节必将制约其发展,由此可见我国批发零售冷库建设已是刻不容缓。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目标应与大型冷库有所区别。与大型冷库建设专注冷库容量的增大不同,批发零售冷库的建设更应注重物流的便捷度与布局的合理性,即密切结合区域市场需求,合理布局,并根据区域消费特性,建设符合区域优势农产品冷藏特征的冷库。(4)要实现冷链物流的无缝衔接,就必须加大对冷藏车建设的投入。具体而言,可以加强与相关高校的合作,开发适应我国冷链物流水平的冷藏车技术,除了开发通用型的冷藏车外,还应开发具有特别用途的、能适应不同农产品冷藏需求的特种冷藏车。同时,还可以加强对外交流,积极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合作,从国外的成熟技术中吸取营养,加快我国冷藏车建设。(5)加强物流信息网络建设。农产品是一种易腐败的商品,物流信息的不及时无疑会导致农产品的损耗,所以,从提高运输效率和质量的角度来看,利用大数据与信息管理技术提高物流信息精度,降低因信息模糊导致的农产品损耗。具体来说,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包括有线网络建设和无线网络建设,提高网络传输速度,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尤其是加强农村和中西部网络覆盖稀疏区域的信息网络建设。其次,物流企业自身也应增加对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的投入,开发符合自身需求的物流信息网络系统,将每一个物流环节通过网络联通,尽力缩短每一个物流环节间的衔接时间,减少信息真空区域,并借鉴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取其精华,完善自身物流信息网络。
4.2建立健全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我国应针对目前农产品电子商务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冷链物流行业进行规范。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1)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所用设备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我国应制定统一的冷藏设备标准,包括设备功率、型号等,将该标准下发到各冷链物流企业和冷链物流设备制造厂商,并根据各类别农产品的具体特性制定不同的冷藏标准,以确保冷藏质量,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水平。(2)冷链环节进行标准化,避免冷链运输途中出现真空部分,同时,冷链行业也应根据具体的农产品类别,制定具体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环节,避免由于企业的管理缺失导致的冷链物流环节缺失,减少因冷链断裂造成的损失。(3)设计并使用统一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结合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切实从提高时间精度、缩短物流环节间间隙的角度提高物流效率。要做到这一点,则应该广泛运用各专业高校的智力优势,根据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各农产品特点,制定符合我国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同时,借鉴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管理系统的发展经验,结合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特点,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管理系统进行改进。
4.3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与技术是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无论对于政府还是企业而言,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的研发和人才队伍建设都应该成为推进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重中之重。(1)政府应加大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相关专业的教育投入,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农产品冷流物流人才,提升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专业化程度。(2)企业应加强与高校的合作,结合自身需求,开发与农产品冷链物流对口的专业物流技术,如物流环节优化、物流管理系统等,尽可能的提高物流效率。(3)加强与国外成熟物流企业的合作,从国外物流企业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结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建立适应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物流模式。
4.4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对于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由于冷链物流设备昂贵,因此,只有少数大型农产品企业拥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多数农产品仍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配送。因此,我国应从政策上和资金上为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提高其专业化程度和服务水平。同时也应给予农产品生产者、小型农产品经营企业、电商企业一定的补贴,鼓励其采用冷链物流,降低物流成本。
作者:邱楠 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2015年中国冷链物流业发展分水岭[N].中国食品报,2015-12-28.
[2]中国冷链物流网.2014中国冷链及冷库车保有量数据统计[EB/OL].
[3]张建军,杨艳玲.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物流科技,2013,36(2):102-105.
[4]国家发改委.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EB/OL].
[5]崔洪.从中国冷链物流50强发展报告看未来冷链物流的发展趋势[J].中国食品,2015,(3):76-77.
[6]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7]晓科.农产品冷链物流如何应对挑战[J].农产品加工(综合刊),2014,(5):13.
[8]沈艳.电商时代下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J].中外企业家,2014,(30).
篇5
一、持续落实好交通运输企业防控工作。
持续做好交通运输服务保障,要求县公交公司、汽车客运站、维修企业、驾培市场、寄递物流(货运)企业常态化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周密管控措施、细化排查登记台账、强化人员筛查防控。二是落实1名交通执法人员长期驻点汽车站,确保客运站人员出入流动得到有效防控。三是储备疫情防控交通应急运输保障运力,落实公交车10辆、农村客运7座19辆、分别在县公交公司、县汽车站设立隔离室2个。四是邀请县卫健局、县人民医院、斯俄乡派出所联合开展疫情防控演练,切实提高了道路运输企业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为下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持续落实运输市场后期防控工作。
按照县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第49次会议精神,召开运输企业疫情防控专题会议,要求县公交公司、汽车站、驾校、汽修厂等运输企业严格做好以下方面:一是所有驾驶人员在驾驶公共客运车辆过程中必须佩戴口罩;二是所有客运车辆必须每天消毒并做好消毒台账;三是汽修厂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必须佩戴口罩;四是驾培市场工作人员在工作场所必须佩戴口罩;五是交通执法大队将不定时对各交通公共场所做抽查,如发现有未积极落实防控措施或不遵守以上规定的将严厉处罚。
篇6
低碳经济是通过技术更新换代、产业转型和更迭、新能源开发等各种手段,减少碳煤、石油等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改善环境,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稳定且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目前,能源危机与环境的恶化,使得全球都在积极倡导低碳发展、低碳生活。低碳物流更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适应低碳经济发展的举措之一。农产品冷链物流作为物流业的分支,其低碳发展是必然趋势。同时,农产品易腐性、环境依耐性、过程多路性、地区差异性等自然属性,也使得在整个冷链物流过程中需要消耗更多能源以保障农产品安全。因此,在农产品低碳物流的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和低碳管理手段,有助于实现农产品冷链流通过程中环境影响最小化、能源消耗最低化、冷链整体效益最优化的目标。此外,农产品低碳物流也是保障农产品物流稳定且可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在农产品冷链过程中贯彻低碳的思想,可以确保农场品冷链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提升农产品价值及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冷链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1.我国低碳物流发展现状自2010年哥本哈根会议以来,世界各国争相提出低碳发展的实施方案与措施,我国政府更是对碳排放作出了重大承诺。物流业作为十大规划振兴产业之一,实施低碳发展是必然选择。目前,低碳物流制度的正在不断完善,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与规划的出台也为发展低碳物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如2011年交通运输业的122个节能减排项目获得2.5亿元专项资金支持,其支持领域主要是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公路运输装备领域、港航领域、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领域及低碳试点城市和财政综合示范城市领域。“十二五”提出了要加快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控制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的温室气体排放,要积极探索建立低碳产品标准,标示和认证制度,建立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制度,逐步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等规划,对低碳物流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部分物流企业购置符合欧Ⅲ排放标准的新型货车,有效提高了冷冻冷藏设备节能减排技术。同时,大多物流企业通过运行组织方式的优化(如运输路线的优化)、甩挂滚装等运输方式的应用、共同配送的实施等,有效实现了低碳排放。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低碳物流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低碳物流、绿色物流理念认识不足,低碳意识缺乏,发展低碳物流相关政策与规划落实不到位,技术与信息化水平不高,智能化的技术装备普及率偏低等,使得低碳物流发展现状与低碳经济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
2.低碳供应链模式分析低碳供应链是以低碳思想为主导,在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更加注重节能环保、节能减排、保证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低碳供应链与传统供应链相比是对产品原材料生产到产品被消费者购买的全过程的低碳管理,同时更注重资源的回收利用,实现了部分闭环发展,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根据低碳供应链的理念,可将农产品低碳冷链定义为:将低碳环保的思想融入到冷链的各个环节中,综合考虑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回收的全过程,运用低碳技术、低碳能源、低碳管理手段,确保农产品冷链物流全过程低碳运行,实现节能减排,使得农产品冷链的发展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
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分析
1.基础设备设施匮乏技术水平低,资源配置不合理首先,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设备设施还很欠缺。由于冷藏冷冻设备成本高,大多数供应商都选择常温运输。农产品冷链运输车辆数量少且密封式或厢式货车不足货运车辆的30%,农产品运输主要靠中型卡车,能耗大、容量不足且大多是敞篷式的,缺乏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运输效率低。其次,新型低能耗、低排放、新能源汽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也仅有少数企业采用。由于对产地、销售网点、配送中心及相关配送路线缺乏合理布局与规划,经常出现运输里程延长或冷藏车辆空载而归的现象,导致无效碳排放增多,资源浪费。现有冷库中大多数采用以氨为制冷剂的集中式制冷系统,制冷方式落后,冷却设备耗能大。
2.物流环节多,标准化程度低,物流管理流程不合理首先,由于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分散性,小规模性,造成农产品流通及其终端的小规模分散经营,使得物流辐射半径少,物流过程环节多,信息流、商流、物流成本高。同时,农产品供应链参与者即农产品生产者、产地销地批发市场、个体商贩和最终消费,又各自为政,组织化程度低,协调性差,资源重复构建,进而增加了物流成本,导致能源消耗增大。其次,农产品冷链物流各环节的设备设施操作标准没有统一,冷链全程的温度控制标准没有确定,各类农产品冷链控制温度区间也没有具体安排,产品包装从材料到包装管理没有统一标准,这些使得在农产品运输、储存、包装、销售过程中,供应商之间缺乏链接,对农产品温控不统一,技术操作不规范,导致了产品受损,能源消耗大等问题。
3.冷链信息缺失不对称,缺乏高效链接的信息网络系统首先,农产品物流参与主体多、流通销售渠道多,且相互之间关联性不强,各主体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低、信息滞后、信息不畅,造成信息不对称或信息的重复采集。有的环节甚至会因私利报告虚假信息,造成需求信息失真,使得农产品物流市场难以形成有效经营规模,这增加了流通和交易费用以及能源的消耗,形成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的现象。其次,各物流企业独立建立网络系统,企业间缺乏网络接口,沟通困难,资源的共享和设备的共享无法实现,导致企业“信息孤岛”的形成,进而造成资源的浪费。此外,由于信息网络覆盖面窄,信息化标准不统一,成本高等原因,GIS、GPS、RFID等信息技术在农产品冷链中应用水平较低,对农产品全程监控力度不够,使得物流低碳发展难以得到信息技术的支撑。
4.废物回收利用率低,缺乏完善的循环利用物流系统农产品在运输、仓储、流通加工和装卸搬运等一系列物流环节中,不同程度会产生各种废弃物。如运输过程中废弃的机油、柴油,加工包装过程中的农产品残渣以及难降解的塑料类包装材料,产品配送过程中农产品储存保管不当将造成农产品腐烂。目前,农产品缺乏规范和完善的回收体系。对于大多数农产品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是利用焚烧或填埋的手段,容易对环境造成二级污染。一些废弃物虽然进行了集中收集和再加工,但供需很难实现匹配,其利用率不高。此外,由于各种物流分类及废物产生时间的不确定性、回收物的质量差异、不同包装和处理方式产异化等问题,使得废弃物回收过程复杂,回收成本大。
四、低碳经济下农产品冷链物流优化对策与建议
1.加强政府引导作用,实现资源有效整合政府要加强引导作用,通过低碳补贴、税收扶持、贷款优惠等政策,鼓励与支持物流企业引进国外先进低碳物流技术,加强低碳物流技术装备的开发,使用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大太阳能发电设备在小型预冷节点和冷库的应用,从源头解决物流运输中的保温、制冷和货运车辆节能问题。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加强对运输仓储基础设施设备的利用与改造,通过对其功能以及布局的有效整合,加大对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现代网络控制技术和信息识别技术的使用,减少差错率,减少重复无用操作,提高现有设备设施的使用效率,发挥综合效能。积极发展公路、铁路、水路的联合运输网,实现多式联运,优化运输网络,增强衔接性,提高物流效率。合理规划配送路线,积极推动企业共同配送模式,实现拼装集运、回程载货,减少运输里程。
2.优化冷链物流流程,实现供应链有效整合由于我国农产品物流处于初级阶段,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低,缺乏物流组织上、功能上和流程上的整合,从而影响物流系统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使得物流活动作业分散,专业化程度低,难以获得一体化物流或供应链的合理使用。因此要加强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运作管理水平。建立物流企业与农产品流通主体的共生关系,即物流企业与农产品企业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以一定的共生模式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实现供应链内部有效整合。例如,以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工、仓储、配送类企业)为核心企业同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共同发展,共享资源及共担风险,实现农产品快速高效运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能源消耗。此外,要加大在低碳环境下农产品冷链标准化体系的建设,规范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包装、销售及回收过程的设备设施操作标准,温度控制标准等,实现企业间运作的有效链接,优化物流流程。
3.完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实现信息透明化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改变传统的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缩短供应商之间的距离,减少信息重复采集,实现全链信息透明化,降低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损失,便于提供适时物流服务,降低农产品因积圧、运输存储造成的损失,实现农产品低碳运行。目前,全国农产品商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于2014年6月初正式运行,该网站广泛吸收和利用现有的农产品专业网站及信息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及时农产品市场价格及变化趋势、市场供需形势分析月报、重要农产品市场及行业动态,同时还汇集目前社会上、行业内公认的知名农产品专业网站信息资源,通过链接的方式,为各专业网站提供权威窗口,实现共享信息、服务生产和市场的目的。但是,目前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的基础设施还是比较薄弱,信息整合力度差,缺乏法律法规的约束。要完善农产品信息网络平台,必须加快物流企业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一体化,确保流程有效衔接。同时,利用网络平台及各种追踪反馈信息技术将农户、供应商及批发商、消费者联系起来,实现对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的实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达到资源共享、信息透明化的目的。此外,要大力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促进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的健康运行。
篇7
一、工作目标
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通过与卫生健康、应急管理、公安、司法、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开展重要道路运输站点和公共客运车辆的联防联控工作;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主体责任,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早治疗”的防控方针,规范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强化应急道路运输保障,确保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全县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本方案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及时修订更新。
三、交通运输行业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一)客运站
1.严格落实客运站和车辆消毒及人员防护措施和“七不出站”工作要求。做好客运站和客运车辆的消毒、通风、卫生保洁,客运站和客运车辆要明确消毒责任人,每天进行不少于二次全方位的消毒,不留死角,留存消毒日志备查;
2.客运车辆由司乘人员在发车前、车辆到达终点站乘客下车后和全天运行完毕收车后各进行一次消毒,消毒记录要存档备查;
3.严格落实进出站乘客体温检测工作,对进站的旅客要求佩戴口罩并进行测量体温。建议车站安装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器;
4.车站设置留置观察室,对体温超过37.2°c的乘客在留置观察室进行暂时隔离,并做好信息登记上报工作,留观室设置务必真实可用,标志明显,内可设置储物设备专门存放应急防疫物资;
5.客运站进行防疫健康信息二维码认证,严格落实乘客扫码并出示绿色动态行程卡乘车;
6.增加车站公用设备和公共区域的消毒频次,卫生间和洗手池配备消毒液及洗手液,严禁用普通洗手液替代;
7.制定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及措施,落实人员岗位职责,开展冬春季疫情防控应急演练及隐患大排查活动,对排查出的隐患建立台账,立即整改到位,完成闭环管理;
8.客运班线车和客运包车宜配备手持体温检测仪,将车辆后两排设置应急区域,使用简易窗帘(盖布)遮挡,临时隔离出现发热,干呕等症状的乘客,建立与行业主管单位联络机制;
9、客运站利用led屏播疫情防控放宣传视频,普及预防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提高旅客及驾乘人员防控意识。
(二)公交车、社区巴士
公交车:
1.严格落实驾驶员和乘客戴口罩乘车;
2.严格做到勤消毒,勤通风。收发车环节开展全面消杀,对座椅、扶手等部位进行消毒擦拭,车辆配备便携酒精等日常消毒器具,做到一趟一消毒,无业务时将前后车门以及车窗打开进行通风,为乘客提供安全、卫生的乘车环境;
3.驾驶员按照操作规程安全驾驶,提醒乘客乘车正确佩戴口罩、注意相互之间的安全乘坐距离;
4.充分利用公交车车内led屏滚动播放疫情防控的相关常识和要求。利用公交车语音播报系统,对车上乘客进行防疫宣传。
社区巴士:
1.严格落实驾驶员与乘客戴口罩乘车;
2.每天不低于两次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随车携带消杀日志,做好日常管理,由于社区巴士人员流动大,务必提高从业人员思想认识,严格做好防疫工作;
3.充分利用出租车顶灯进行防疫宣传。
临时停靠点:
1.客运公司安全工作人员做好秩序维护及行包安检;
2.客运公司安排工作人员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严格落实戴口罩乘车;
3.驾驶员严格佩戴口罩,并提醒乘客保持安静、减少交流;
4.车辆每次出行载客前对车厢进行清洁消毒,保持车内空气流通。
(三)冷链物流及寄递物流
冷链物流:
1.严格落实冷链物流渠道“人物同防”,加强从业人员防护,严格运输装备消毒,落实冷链货物查验和信息登记制度,坚决执行进口冷链食品“三不承运”要求,涉及我县有冷链物流车辆往来业务的企业、个体户要积极配合做好产品运输环节相关接触人员的排查和跟踪监测,发现情况及时有效处置,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冷链食品和国外货物的检验;
2.涉及冷链物流运输业务的企业、个体户要加强冷藏保鲜运输环节信息登记工作。冷藏保鲜运输车辆应建立冷藏保鲜货物运输信息登记制,详细记录车辆、司乘人员、装卸货时间、地点等信息,确保冷保鲜货物源头可溯;
3.冷藏保鲜运输企业要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按照交通运输部《道路货运车辆、从业人员及场站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南》,增加冷藏保鲜运输车辆消毒频次,使用500~1000ml/l含氯消毒液,并确保消毒液在物体表面保持30分钟;
4.强化从业人员培训和防护,司乘人员随车配备消毒湿巾等防护用品,落实佩戴口罩、手套、测温等护措施,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擅自开箱,杜绝直接接触货物。
寄递物流:
1.严格落实实名登记、开箱验视、包裹消毒等措施;
2.备齐疫情防护装备和物品,严格对工作人员进行防疫知识宣传和健康防护,全面落实办公场所、营业网点等工作场所和生活区域以及车辆和设备的消毒处理工作,确保疫情防控期间寄递物流业安全稳定。
3.加强运输环节信息登记工作。应建立货物运输信息登记制,详细记录车辆、司乘人员、装卸货时间、地点等信息,确保货物源头可溯。
4.严格做好收(寄)件人员信息明细登记,100%落实收(寄)实名制,寄递物品100%先验视后封箱。
四、监督检查
篇8
1农产品冷链物流及其特点
农产品冷链物流是指维持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低温环境、保障产品新鲜的一项系统工程,冷藏对象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水产品等[1]。相比常温物流,生鲜冷链物流具有如下特点。(1)服务对象具有易腐败、易变质的特点,对温度敏感,需要全程维持低温环境。(2)需要大量制冷、控冷设备,建设投资大,成本高。(3)涉及技术复杂,管理难度大。(4)时效性要求高,各环节协调性是冷链物流高效运转的重要保障。
2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2.1农产品种类丰富,产量逐年增加。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种类丰富,主要生鲜农产品有:果蔬、肉类、奶类、禽蛋类、水产品等,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科技的进步,各种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市场需求量也逐年增加。2.2冷链设施逐步完善。冷库和冷藏车作为生鲜产品冷藏冷冻的场所和运输工具,是冷链物流的核心。近年来我国企业加大对冷链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冷藏车总量达到9.3万辆,在冷库容量方面,VictoriaSalin的全球冷库容量报告表明,2016年我国冷库总容量达1.07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此外,我国新建了一批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了一批国内先进的冷链物流企业。2.3新技术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在冷链物流中获得了应用,仓储管理系统(WMS)、智能机器人、虚拟仓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电子数据交换(EDI)、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二维码、电子标签、微生物保鲜技术、超高压保鲜技术以及复合生物保鲜技术等先进技术[2]已经逐渐应用到冷链物流中,提高了冷链物流的管理效率。2.4生鲜电商崛起。借助电子商务的东风,生鲜电商逐渐兴起,天猫超市、京东生鲜、顺丰优选、我买网、易果网等都开始生鲜电商业务。据2016年度中国网络零售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生鲜电商交易额达913亿元,较上年增长80%,2017年市场规模估计达到1500亿元。生鲜电商重点商品是进口水果、进口水产海鲜、澳洲牛羊肉等进口产品,而产自国内的农产品比重也在逐年增多,但相对进口来说仍然较小。
3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存在的问题
3.1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虽然目前我国对冷链基础设施进行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冷库总容量排在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冷库容量仅0.0779立方米,是美国的1/5、日本的1/4、德国的1/3,基础设施不完善,且很多冷库建设时间较久远,老化严重,在冷藏车数量上也远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3]。此外,我国冷链设施大部分集中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中西部地区严重偏少,布局不合理,部分地区存在重复建设、过度竞争问题。3.2冷链流通率低,腐损率较高。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较晚,体系尚未完善,冷链流通率较低,腐损率较高。据中国冷链物流网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约有90%以上的新鲜水果、蔬菜及其制品没有进入冷链环境中,冷链流通率仅为5%,损失率高达30%~40%,肉类等食品冷链流通率在5%~25%,而发达国家的果疏物流损失率可控制在5%以下,冷链流通率达到95%。3.3缺乏冷链意识,操作不规范。目前我国企业和消费者对冷链物流的认识都不到位,一方面是企业需要投入大量冷链建设成本和后续运营成本,增加了企业运营负担与风险,使得90%以上果蔬不进行预冷就进入流通环节;另一方面是消费者不愿意付出较高的价格购买全程冷链的商品,倾向于购买较为廉价、缺乏冷藏运输的生鲜品[4],从而使得企业不愿意去花费高昂成本来保障生鲜农产品的冷链流通,不利于冷链行业健康发展。3.4缺乏完善的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冷链物流操作规范和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缺少科学的管理思想,在食品卫生安全、冷链运作流程等方面都没有统一的标准,从事冷链的企业按照自己的运营战略进行操作,导致我国冷链行业混乱,标准化程度低。此外,有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国家的监管职能没有有效发挥,这也是我国冷链物流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4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4.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布局。针对基础设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问题,政府应研究相关政策,鼓励和扶持一些地区和企业建设冷链物流,同时,冷链企业也应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链流通率,降低腐败率。另一方面,应优化产业布局,建造更加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消除冷链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提升冷链水平。4.2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冷链物流需要先进的冷链管理思想和运作知识[5],我国管理体系不成熟,因此应加强与冷链水平高的国家交流与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冷链技术,并根据我国国情应用于实际中。同时,校企及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联合培养紧缺人才,促进冷链物流的发展。4.3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冷链物流需要较高的成本,对时间温度都十分敏感,难于管理。因此,应充分研究和利用新技术,加强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可以预测生鲜农产品的需求量,从而提前进行资源分配,提高供应链的敏捷性;传感器技术可以增强企业对冷链的可控性,减少腐烂浪费的发生;研发新型冷链控冷技术如箱体绝热优化技术、新型制冷方式和新箱体结构等并投入使用可以降低成本,提高冷链流通率。4.4加大冷链物流知识宣传。针对目前对冷链认可度低,社会各界应增大冷链物流的认识普及,让企业与消费者认识到冷链物流对健康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冷链物流的认可度,保障商品全程冷链,提高商品冷链流通率,减少腐败浪费。4.5完善操作规范与法律保障针对冷链物流现状,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和法律约束,如冷藏温度标准、运输操作标准、包装材料和规格标准、农产品品质检验标准等,加强质量安全认证与监督,加强法律系统的建设,对不按规定操作或未达到相关标准就进入市场流通的企业进行法律制裁,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来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成长。
5结语
近年来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得到了跨越式的成长,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包括基础设施不足、冷链流通率低、冷链意识缺乏、标准规范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加大资金投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同发达国家的合作交流,培养冷链物流人才,加强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加大冷链物流知识宣传,完善操作规范与法律保障等。国家、企业、消费者应携手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农产品冷链物流行业,提高冷链化水平,降低腐败率,让生鲜冷链物流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作者:毕国通 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朱仕兄.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23).
[2]袁学国,邹平,朱军,等.我国冷链物流业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5(01).
[3]杨钧.中国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模式研究[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47(02).
篇9
关键词:栅栏技术;冷链管理;肉品加工;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S25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123(2013)07-0058-04
现代食品加工的主要目的,是赋予产品良好的感官及营养特性,同时能保证产品安全。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一是加工工艺技术,二是产品质量控制技术。现代加工工艺技术如冷却、冷冻关联技术,生物酶解、发酵技术,微波、红外等工业能源新法技术,气调、无菌、功能性包装技术,以及乳化、超微粉碎、质构调整技术等[1]。产品质量控制技术除常规的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e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和良好生产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GMP)管理外,微生物预报技术(predictive microbiology)和栅栏技术(hurdle technology,HT)等在现代肉制品加工质量控制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
微生物预报技术是以大量涉及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特性资料为依据,借助于计算机对重要微生物的存活和死亡进行快速预测,从而确保产品在生产、运输、贮藏过程中的安全和稳定。栅栏技术是揭示食品防腐保鲜及质量保持的基本原理,根据不同产品的防腐保质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设计或调节栅栏因子,优化加工工艺,改善产品质量,延长保存期,保证产品卫生安全性,提高加工效益[3]。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以及安全营养意识的增强,在食品加工中,即要保持产品兼具良好感官和营养特性,又要有足够的安全性,同时加工企业需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为此可应用栅栏技术及加工和贮运流通中的冷链控制这一保障产品总体质量和安全性的关键栅栏因素[4]。
1 栅栏技术(HT)
食品的卫生安全以及总的质量特性,取决于产品加工及流通过程所涉及的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技术和方法,每一种方法可作为产品质量和安全控制因子,德国肉类研究中心微生物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博士(Prof. Dr. Leister)将其命名为栅栏因子(hurdle factor)。现今可用于食品保质的技术和方法,无论是传统法还是现代法,但按其基本原理主要仅限于少数几个栅栏因子,即低温保藏(t)、热加工(H)、pH值、水分活度(aw)、氧化还原值(Eh)、竞争性菌群(c.f)和防腐剂(Press.)[5],所涉及的工艺及技术手段如表1所示。
一种安全、可贮、优质的食品,是产品内不同栅栏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如果这些栅栏不足以有效抑菌防腐,也就是说食品内栅栏过少或强度太弱,食品在加工或贮藏过程中很快成为不安全或腐败变质。因此食品的安全性,可贮性以及质量的优劣取决于这些栅栏因子在食品内的相互影响,即取决于栅栏效应(hurdle effect)的作用结果[6]。
研究表明,一种优质可贮的食品内,总是有相应的栅栏通过单独或相互作用对其质量和安全性起到有效防护作用。例如冷冻食品和中式腊肉与香肠的栅栏因子比较单一,前者主要是t(冷控),后者主要是aw(干燥脱水至aw不大于0.70)。四川泡菜主要是pH值(发酵产酸降低pH值至不大于5.2)和aw(高盐降低水分活度)。西式迷你色拉米香肠的保质栅栏则较多,包括aw(≤0.85),pH(≤5.8),H(热加工至中心温度70℃)和Eh(充氮气调包装)和Press.(添加山梨酸钾等防腐剂)。最经典的栅栏效应的例子不是食品,而是埃及法老Rameses Ⅱ木乃伊,其防腐栅栏是aw、pH和Press.(干燥脱水至aw 0.72,碱化使pH值为10.5,香辛料植物提取香精作为防腐剂),3个强度较大的栅栏因子互相作用使防腐对象安全存放数千年之久[7]。
根据不同产品的质量和防腐保质对栅栏因子的要求,充分利用现代工艺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等科学技术手段,设计或调节栅栏因子,优化加工工艺和产品配方,改善产品质量,延长保存期,保证产品卫生安全性,提高加工效益,Leistner等将这一综合技术命名为栅栏技术[6]。
2 栅栏技术与冷链控制
根据栅栏技术基本原理,产品的aw和pH值是决定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根据其可将产品分为极易腐败食品、易腐败食品和易贮藏食品3种类型(表2)。对肉制品的aw和pH值进行测定,大多数产品均为前两种类型,大都需要在加工和贮运中予以冷链栅栏控制,或者需要极度干燥或添加防腐剂,否则在加工和贮运中极易腐败变质[8]。
德国及其他发达国家食品加工和贮运质量安全控制栅栏主要是以冷却或冻结不中断冷链控制t栅栏为主,巴氏热加工(H)、真空包装、气调包装降低氧化还原值(Eh)等栅栏为辅。我国则多种方式并用,首先是aw(通过干燥脱水或添加食盐等降低aw值);二是Press.(添加硝盐、山梨酸钾等防腐剂或烟熏);三是H(高温或超高温热杀菌);四是pH值(加酸酸化);最后辅以Eh(真空包装降低氧化还原值)[9]。2种体系下的产品质地、感官特性、营养特性、微生物特性、可贮性(保质期)等比较,显然以冷链控制为主要栅栏的产品综合质量更佳,产品更安全[10]。
一般微生物生长繁殖温度范围是5~45℃,较适温度20~40℃,嗜冷菌5~1℃,特耐冷菌1~18℃,45℃以上及18℃以下一般微生物不再具有生长势能。食品中主要有害微生物抑制温度如表3所示。有效控制温度,采用低温冷链控制,可有效抑制食品中残存的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温度越低,产品保质期越长,安全性越高(表4)。而从防腐保鲜的意义上讲,低温冷链是食品保鲜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方法,其他方法则是防腐法。这也是先进国家在保证食品可贮性和卫生安全性上主要采用冷链控制的原因之一,也是食品质量控制和安全保障的核心[11]。
3 现代肉品加工贮运栅栏控制中的冷链管理
在现代肉类加工和贮运流通中,严格的冷链控制管理成为优质产品质量保持和产品安全性保障最为重要的技术手段[12]。在产业领域,企业均严格遵守制定的产品加工贮运关键控制值[13]。根据德国肉类专家出版的《肉类加工标准控制手册》,在肉品加工中,企业操作规范应遵守的标准控制参数主要是温度,其次是湿度、空气流速和光照,对产品的控制主要是aw值和pH值。尤其是冷链控制贯穿与各类型产品。从原料处理、绞制斩拌、腌制、冷却、包装、贮运全过程,涉及产品加工环境温控和原辅料及产品温控[14]。以下就德国肉品加工为例,对现代肉品加工关键控制点及控制值分别概述。
3.1 冷鲜肉及预调理保鲜肉
1)屠宰后鲜肉1~2℃冷却至肉块中心温度低于7℃,1~2℃贮运;2)避光条件下非包装产品:猪肉保质期7~14d,牛肉14~21d,真空包装产品3~6周。
3.2 速冻肉及预调理保鲜速冻肉品
1)25℃以下快速冻结至中心温度25℃以下;2) 18℃贮藏流通,避光条件下保质期瘦猪肉6~8月,猪肥肉4~5月,小牛肉5~6月,羊肉6~8月,牛肉10~12月;3)24℃贮藏流通,避光条件下保质期瘦猪肉8~10月,牛肉18个月;4)30℃贮藏流通,避光条件下保质期瘦猪肉12月,牛肉24月。
3.3 蒸煮香肠
1)原料肉处理:瘦肉冷却至2℃冷鲜肉或者30℃冻结肉,肥肉冷却至1~2℃冷鲜肉;分割整理车间温度不高于12℃;2)绞制斩拌:绞制斩拌后肉馅温度不高于10℃,特殊产品不高于18℃;3)灌装:灌装打卡后准备蒸煮前肉馅温度不高于20℃;4)热加工:蒸煮加热至肉中心温度72~75℃;5)冷却:冷却车间温度1~2℃,冷却至肠体中心温度1~2℃(最高不超过5℃);6)包装:包装车间温度不高于15℃,产品温度不高于5℃;7)贮运流通:贮藏间、运输车和营销环境温度1~2℃,特型产品不超过7℃。
3.4 肝香肠和血香肠
1)原料处理:瘦肉冷却至2℃冷鲜肉或者30℃冻结肉,肥肉冷却至2℃冷鲜肉或者30℃冻结肉,猪肝鲜肝,冷却至2℃冷鲜肝或者30℃冻结肝,猪血完全新鲜货冷却至0~2℃冷鲜血;2)预热加工:瘦肉和肥肉,80~90℃热加工至中心温度65℃;3)分割整理:车间温度不高于12℃;4)绞制斩拌:热斩拌,肉馅温度30~60℃;5)灌装:热灌装,肉馅温度30~40℃;6)热加工:至中心温度75℃;7)冷却:冷却间温度1~2℃,冷却至肠体中心温度1~2℃(最高不超过5℃);8)包装:包装车间温度不高于15℃,产品温度不高于5℃;9)贮运流通:再包装车间、贮藏间、运输车和营销环境温度1~5℃,特型产品不超过7℃。
3.5 盐水火腿、压缩火腿或腌腊酱卤肉
1)原料肉:冷却至1~2℃冷鲜肉;2)分割整理:车间温度不高于12℃;3)绞制斩拌:制作后肉馅温度不高于10℃,特型产品不高于18℃;4)腌制:腌制间0~5℃,腌制剂注射腌制盐水0~5℃;5)切块或压缩灌装:车间温度不高于15℃;热加工:至中心温度68~70℃;6)冷却:冷却间温度1~2℃,冷却至肠体中心温度1~2℃(最高不超过5℃);7)包装:包装车间温度不高于15℃,产品温度不高于5℃;8)贮运流通:贮藏间、运输车和营销环境温度1~2℃,特殊产品最高不超过5℃。
3.6 发酵生香肠
1)原料肉:瘦肉冷却至0℃冷鲜肉或者至30℃冻结肉,肥肉10~30冷却至2℃冷鲜肉或者3℃冻结肉;2)原料肉分割整理:车间温度不高于12℃;3)绞制:肉馅温度5~0℃;4)灌装:肉馅温度3~1℃;5)发酵:18~25℃发酵2~4d,18~22℃发酵5~10d,15℃发酵4~8周;6)干燥成熟:10~15℃,干燥至制品要求,发酵干燥全程避光,相对湿度前期高至85%左右,后期75%~80%,至产品aw 0.80~0.94;7)包装:包装车间温度不高于15℃,产品温度10~15℃;8)贮运流通:再包装车间、贮藏间、运输车和营销环境温度不高于15℃,产品10~15℃。
3.7 发酵生火腿、腊肉
1)原料肉处理:冷却至1~2℃(冷鲜肉);分割车间温度不高于12℃;2)腌制:腌制间不高于5℃,腌制盐水0~5℃;3)整理、切割:加工间不高于15℃;4)烟熏:冷熏法,温度不高于18℃;5)干燥成熟:贮藏车间5~12℃,发酵干燥全程尽可能避光,相对湿度前期高至85%左右,后期75%,至产品aw 0.80~0.94;6)包装:切割预包装车间温度10~12℃;7)贮运流通:贮藏间、运输车和营销环境温度10~15℃。
3.8 罐头制品
1)热加工温度68~75℃的低温肉制品罐头:5℃下贮运销售,保质期6个月;2)热加工Fc值0.4的肉制品罐头(大约为肉制品热加工至中心温度达110℃后保温10min),10℃下贮运销售,保质期12个月;3)热加工Fc值4.0~5.5的高温罐头(大约为热加工至中心温度121℃后保温50min左右):25℃条件下贮运销售,保质期4年;4)热加工Fc值12~15的超高温罐头:25℃条件下贮运销售保质期5年以上,40℃下保质期1年。
4 讨 论
我国肉类产销量居世界首位,占世界总量的25%。肉类产量以5.4%的速度持续增长,2011年达到7957万吨[15]。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全国肉类冷链比例为15%,产后损耗达25%,即1/4以上的(近2000万吨)肉品是被损耗掉的。全国冷鲜肉和低温肉制品覆盖率约为10%,大约有800万吨是经过冷链运输销售的,其市场容量占肉类制品总产量的10%[16]。除物流环节外,在加工中的冷链管理缺失所造成的微生物超标、腐败、质量下降等难以估量,仅仅占比例甚少的冻肉产品和低温肉制品虽然注意了冷链过程控制,但也难以形成不中断控制冷链[17-18]。由于冷链的缺乏和冷控意识的淡薄,产品保质问题成为长期困扰企业效益的关键,为此不得不通过添加防腐剂、酸化、高温处理等增强其他栅栏来达到产品保质目的,但对于产品质量特性和安全性的不利影响和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也是导致食品安全的重要隐患[19-20]。
我国腊肉、腊肠、火腿传统加工是立冬后至开春自然低温控制,风吹干燥。规模化企业加工是快速腌制干燥、整理、包装和贮运流通均无冷链控制。酱卤等高水分肉制品:腌制、整理、包装和贮运流通均无冷链控制。规模化企业加工是快速腌制、热加工,通过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等,即使有了冷控也形不成链。罐头肉制品分为2种类型:一是121℃及以上高温产品,包括金属罐、玻罐、软罐头和高温火腿肠,二是80~100℃热处理(巴氏杀菌),作为与防腐剂、调酸剂等方法的补充,如泡凤爪、层层脆(卤猪耳)等加工均缺乏有效冷链控制,常温斩拌、整理、灌装,常温贮藏,可能出现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栅栏技术揭示了食品保藏的基本原理,冷链是保证食品,尤其是肉品总体质量和安全性最重要的控制栅栏,也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软肋所在。要充分认识冷链控制作为肉制品加工产业质量改善、技术提升、安全保障的重要意义,加工与贮运流通的冷链必须贯通和延长,相关设施设备建设和技术提升已刻不容缓,冷链控制的相关规范和实施应逐步成为企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 LEISTNER L, GORRIS L G M. Food preservation by hurdle technology[J].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5, 6(2): 41-46.
[2] LEISTNER L. Further developments in the utilization of hurdle technology for food preservation[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 1994, 22(1/4): 421-432.
[3] LEISTNER L. Basic aspects of food preservation by hurdle technolog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Microbiology, 2000, 55(1/3): 181-186.
[4] 付晓, 王卫, 张佳敏, 等. 栅栏技术及其在我国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 32(5): 179-181.
[5] LEISTNER L, GOULD G. Hurdle technology, combination treatments for food stability, safety and quality[M]. New York: 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2001.
[6] 王卫. 栅栏技术在肉食品开发中的应用[J]. 食品科学, 1997, 18(3): 9-13.
[7] 王卫. 栅栏技术在中国传统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研究[D]. 成都: 四川大学, 2001.
[8] ADRIE J. Food safety and transparency in food chains and networks: relationships and challenges[J]. Food Control, 2005, 9(6): 481-486.
[9] GALHOTRA A, GOEL N K, PATHAK R, et al. Surveillance of cold chain system during intensified pulse polio programme-2006 in Chandigarh[J]. Indian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7, 74(8): 751-753.
[10] 王卫, 黄邓萍. 香豉兔肉防腐保质栅栏因子的调控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03, 24(2): 31-33.
[11] SHABANI A, SAEN R F, TORABIPOUR S M R. A new benchmarking approach in cold chain[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ing, 2011, 36(1): 212-224.
[12] DE-LA-FUENTE M V, ROS L. Advanc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M]. Valencia: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2010.
[13] SARKIS J. A strategic decision framework for green supply chain management[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3, 11(4): 397-409.
[14] 王卫, 赵勤. 优质猪肉冷链运输及物流配送关键技术[M]. 成都: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
[15] 郝书池.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前景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 2010(7): 74-75.
[16] 崔忠付. 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M]. 北京: 中国财富出版社, 2012.
[17] 谭兆涛. 浅述中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J]. 肉类工业, 2010(3): 43-45.
[18] 李学农. 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及发展趋势[J]. 综合运输, 2010(4): 45-49.
篇10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
[中图分类号]F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03 ― 0111 ― 02
一、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一)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的现状
1.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生产状况
近年以来,黑龙江省认真贯彻国家农业战略部署,制定了我省的农产品战略规划。目前我省中低产田面积占1.04亿亩,江、河、湖引水、14处大中型灌区和综合治理工程、喷灌设施颇具完善。现在我省有农业类科研院所31个,农业类大学2个和4‰科技人员,科技力量雄厚,我省目标是到2015年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000亿斤以上。黑龙江省地域辽阔,农产品丰富如马铃薯、亚麻、甜菜、烤烟的栽培与蚕丝、蜂蜜加工等。蔬菜、瓜果生产已实现大面积棚室化,不论在然然夏季还是在隆冬之季,都可以吃到鲜果、鲜蔬。另外,水产品、畜产品的养殖也得到飞速发展。
2.生鲜农产品物流需求现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需求,对生鲜食品需求逐步上升(35%-42%左右),其催生了我省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且鲜活农产品对物流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我省现有基础条件看,不利因素颇多,如信息程度较低,很难保障其高效的物流运输;对于野、鲜等资源开发程度不够,抑制了产品的消费;生产基地一般处于农村或市郊,加工条件相对落后;鲜活农产品的品牌意识参差不齐,没有形成比较集中的规模优势。这些问题形成了制约因素,同时也为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提供了增量空间。
3.生鲜农产品冷链的运储情况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冬季鲜活农产品自给不足,夏季供给过旺。作为人口大省,大部分的生鲜农产品都会外销,为了解决供需矛盾,我省物流业必须提高鲜活农产品冷链的运储水平来满足日益增大的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而现阶段,我省技术上对鲜活农产品物流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鲜活农产品在低温环境下冷藏及温度的自动化控制还尚未普及,分层分级加工包装的冷链技术未广泛应用,而这方面的发展,首先需要资金的注入及平台的助力。
4.生鲜农产品物流交通设施状况
黑龙江省海陆空运输的地理位置存在有一定优势。海―是通往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海及东北亚枢纽之一;空―以太平机场为代表,现已成为东北地区重要航空港,便于鲜活农产品物流的顺畅;路―较完善的铁路和公路交通运输网,利于鲜活农产品在城区内及城区间的流通。但鲜活农产品主要产区在郊区或县镇及以下农村,而县域交通设施不够健全,下边的农村则更为落后,影响了鲜活农产品城市与农村间的运输效率。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状况
我国物流业整体发展迅猛,急需金融服务推波助澜。《2014-2018年中国物流金融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例。2001年规模接近400亿元,2013发展到约5000亿元,年均成长速度25%。可见我国未来物流金融市场空间巨大,保守估计至少在万亿元以上,然而其中约有16万亿元由于受到某种因素限制,不能成为信贷资金,使第三方物流企业融资依旧很难,其中服务于生鲜农产品的融资状况更为难。为此各种形式的服务于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融资平台应运产生。作为农业大省的黑龙江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更需要融资平台的推动发展。如黑龙江省农业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其主要是提供农融资担保,再担保等,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平台,全力化解生鲜农产品物流主体“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然而诸如这样的平台在我省发展还是较为缓慢。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生鲜农产品流通率低且'断链'现象频发
就目前的状况看,黑龙江省的生鲜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冷链的使用率不容乐观,大部分为常温流通状态,这样一年中就会有近1/4的农产品腐烂变质使其流通率大打折扣。另外,一些生鲜农产品虽采用冷链物流方式,但链首、链中、链尾都不同程度的出现的断链现象,严重影响了流通质量。如果蔬在运输过程中实现了冷链,但在前端采摘后得不到预冷,或在初级加工中低温处理不足;有的虽然前端得到保证,但缺乏仓储冷藏;还有的在批发或销售环节没有冷藏条件等。
2.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水平低
从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市场看,专业的第三方冷链企业较少(我国占比也仅为27%)。据调查黑龙江省大部分生鲜农产品由经销商自己操作,即使第三方冷链更为专业,也很难占居物流市场重要份额。况且我省为数不多的冷链企业综合实力还较薄弱,服务标准尚不统一,还不能形成强大的竞争力,市场化不足较严重,这阻碍了生鲜农产品物流的进步与发展。
3.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能力低
提升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首先要提升冷链物流的物力、人力的服务能力。物力是指冷链物流专业化设备,同时对储运环境的温湿度有很高的要求,高于我们平时生活食品低温冷藏的要求,很难掌控。所以,发展冷链物流要以先进的设备为基础,以先进的技术(保鲜、温控)为等依托。设备的研发应用直接关系到冷链物流的运行效果和黑龙江省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能力。如果冷链物流还继续在生鲜农产品市场中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效果,将会严重阻碍了我省生鲜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的发展速度
(二)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融资问题
黑龙江省农产品物流企业发展存在较大的流动资金压力和风险,大部分物流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基础设施及生产设备的更新改造、运营网络构建、信息系统建设与完善等的资金的需求,因此融资是生鲜农产品物流提高效率的必要途径。但从目前情况看,以农产品物流园区为代表的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普遍融资困难。就农产品物流集散交通枢纽及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看,其本身存在公益性且前期投资大、回收期长等问题,其投资主体仍以政府为主,民间、民营及外商的资金引入较少。另外,农产品物流规模小、还款保障能力有限、抵押物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管理和制度等客观原因影响了金融机构的贷款融资,而生鲜农产品的易损性使其物流融资更加雪上加霜。
三、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建议
(一)黑龙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构建
黑龙江省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构建思路是借助我省物流产业集群已有系统资源,通过建立与多个与生鲜农产品流通相关单位间的系统接口,实现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信息的共享共用与物流资源整合。具体框架如下:
1.融资业务子系统:是平台的核心层,也是起始操作层。其主要功能如下:
2.物流平台操作系统:该子系统为平台的物流操作层,包括如下功能:方案咨询―为企业提供全程物流解决与选择方案服务;动态跟踪―企业根据动态信息及时的进行还款等业务操作针,反之银行也同样;GPS跟踪―对装载质押物的车辆进行实时跟踪,增值信息服务及可视化监控;预警―对质押物的出库动态预警;协同―平台将实时动态信息整合后反馈,使各物流商间能协同作业发展
3.客户系统:其是平台的基础层,主要程序是将所有生鲜农产品链上企业资料进行分类管理;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维护和管理;平台可根据其需要进行个性化定制服务;建立单证信息资源库以提供信息服务和参考。
(二)生鲜农产品物流平台实施保障
1.平台组织保障
政府部门需要组建一组织机构,其主要功能是统一指导、监督和协调,使各生鲜农产品物流服务商,及供应链上需求企业、银行等能有效沟通和协调,统一服务。协商在融资物流平台规划和实施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协调各方利益,以确保平台能快速实施和推广。
2.平台环境保障
本平台是一个集成了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组织机构及政府、银行等金融部门的综合信息。首先,需要获得平台上各单位的认可和授权。其次在平台运营初期,可以物流企业为试点单位,之后再迅速建立起平台与政府、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各单位及银行等机构的数据接口,最终建设成为一个以融资物流为核心的高效运行的平台。
3.平台培训保障
平台培训保障主要是针对生鲜农产品物流各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进行操作协作训练。主要内容如图所示:
4.平台制度保障
首先统一标准:当务之急要统一标准即数据标准、平台各类服务标准、物流融资业务运作流程等标准。其次建立操作规范:为了保证链上各相关方的利益,生鲜农产品物流群融资平台需要建立业务操作规范、流程操作守则和预警机制,并要求平台各方严格按规范操作。最后制定监督制度:在生鲜农产品物流融资平台的建设实施过程中,因情况复杂,会出现大量诸多问题,这需要设立监督机构不定期讨论、例会、公告、检查融资及协作进展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参 考 文 献〕
〔1〕念延辉.物流产业集群融资平台构建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13,(07).
〔2〕冯琳.基于农超对接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研究〔J〕.物流技术,2013,(12).
- 上一篇:旅游业的基本特征
- 下一篇:简述网络营销的主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