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金融应用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8: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金融应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学相关网站上有大量优秀的教学资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教学素材,给予了我们大量的信息,大大丰富了教学信息资源,使其在内容和结构上具有极大的开放性。学生可以共享所有院校和单位的有关数学的网络教学课程和信息资源,可以查阅全国各大图书馆的相关资料,并可随时随地地与教师进行远距离教学内容方面的交流,极大地丰富了在校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的资源,促进了全国高校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技术和知识交流,为数学知识的融合、普及和完善提供了极大方便。
改变传统的学习模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灌输式的集中学习,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网络资源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上课前可以安排学习目标,然后确定任务,告诉学生到相关网站搜索并阅读相关资料。学生可通过个体学习、小组讨论等方式研究学习内容。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看到了感兴趣的知识,使得他主动探索,开阔了视野,增强了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深度,有利于因材施教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数学基础和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及其个人兴趣、爱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例如,在金融院校中,学生如果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经济背景和经济意义不甚了解,就可以马上在网络上补充相关知识,以便于更好的理解所学数学内容。还可以通过网络向金融专业的教师请教。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和在网络环境下教学实现了个别化学习和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因材施教。
金融院校运用网络资源服务于高数教学的措施
在网上能够搜索大量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以及金融类相关学科的资料,取得这些资料虽然很重要,但是如何开发和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更具有实际意义。
1在互联网上搜索、获取课程内容需要的资源
我们可以从网上资源中选择一些免费音频、视频,也可以自己重新编辑这些音频、视频;还可根据自己课程需要,把这些网络资源综合起来编译成多媒体课件,然后运用于教学中。对于有科研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教师还可以从网上选出优秀文章介绍给他们,或者提供给他们一些研究相关内容的网站作为课外阅读使用。这样,可以使学生了解到他所学习和研究的领域的前沿知识和别人所做过的工作,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2要善于使用数学软件让自己的课堂教学丰富多彩
很多高数教师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制作开发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我们可以和有这方面研究兴趣的同行多交流,互通有无,共同在提高数学教学的道路上前行。另外,在国际互联网上有许多数学教学软件可以免费下载,其中不少软件活泼有趣。例如,一些制图软件和计算软件都特别实用,通过使用这些软件,教师可以迅速的求解出一些数据较大或方程较多问题的解,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也可以做出美丽的图形或动态的画面,让学生瞬间感到生动有趣。有一些经济类的数学问题,通过使用数学软件大大节省教师作图表时间,加大课堂信息量,学生也通过动态的数学动画演示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3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和备课
利用网络辅助教学和课前准备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分为
3.1查找必要的资料。课前要求学生在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并且认真学习领会。
3.2学生之间交流讨论。在基本领会内容的前提下,对于存在的疑问,学生之间先进行交流和探讨,找出相关题目练习。
3.3教师通过网络解答学生的问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问题,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解答。
篇2
关键词:Java开发语言;B/S开发模式;蓝牙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4-0264-02
1 项目建模与结构优化
1.1 系统整体目标分析
本项目旨在构建这样一个系统:以用户需求和银行相关业务为导向,将互联网、报纸、相关机构等信息源进行人工采集和整合,以用户的定制和兴趣分析为依据,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类、重组和匹配,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对用户进行提醒和推介,用户按照自身需要决定是否进一步阅读该信息,系统通过支持手机移动上网和pc机上网的方式将及时精准信息推送给可能需要的用户。在手机移动上网服务和电脑b/s模式网络服务支撑下,用户可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获取所需信息,减少信息传递的滞后性,真正实现实时信息推送服务,发挥信息的时效性价值。
1.2 系统模型说明
通过分析和调整,我们将系统模型划分为以下主要模块(如图1):
(1)异构信息源整合部分。
该部分主要通过人工对互联网、报纸、相关可用系统内数据、相关机构信息、银行内部渠道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和筛选,结合工作人员的经验和业务知识将其中有用部分输入到系统的及时信息库中。
该部分为系统的基础部分,其核心是对异构信息进行人工整合。整合后数据质量取决于工作人员自身的业务知识和信息分析、鉴别能力,是工作人员经验与知识价值的体现。同时整合后的及时信息数据库是系统提供及时精准信息推送服务的信息来源库,因此其质量又直接决定了用户推送服务的质量和后继信息应用及其价值的实现。
(2)信息组织、增值部分。
本部分是在上述异构信息源整合后获得的及时信息库基础上,结合银行已拥有的客户资料数据和用户提交的相关定制要求,以此为指导对及时信息进行筛选、过滤,将有价值的信息与需要该类信息的客户进行匹配。通过对信息的重新组织,使信息的潜在价值被激发,为满足用户需求作好准备工作。
(3)信息推送服务部分。
本部分是在上述已匹配好用户与信息的基础上,获取银行已有的客户联系方式,依托移动服务运营商,以手机短信推荐的形式向用户推送可能对其有用的信息。鉴于手机数据传递业务对数据量的局限性,此部分推送的仅仅是有用信息的概要情况,包括标题、时间、访问方式等。给定信息详细内容的访问方式,使对某条信息感兴趣的用户可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手机上网访问或pc上网访问相应的内容。
(4)信息显示平台部分。
该部分旨在构建一个可通过手机和pc两种方式访问的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显示平台,该平台在用户信息推送服务的基础上进行补充,进一步对相关用户提供详细的信息内容服务。平台采用当前流行的b/s网络服务模式,用户在pc上无需安装任何软件,只需要通过网页浏览器即可访问系统平台,获取所需信息。
1.3 系统业务分析
我们采用uml中用例图来表示系统的业务,从工作人员的视角和客户的视角来分析系统的业务功能,其具体表示如图2所示。
2 PC机部分设计
2.1 系统采取的方法
通过收集大量的真实数据,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实际可用的系统,模拟现实情况下为客户提供实时金融信息推送服务的过程和方式。经过试用和改进,最终将系统推广使用,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
2.2 采取的技术
系统可采用Java开发语言和基于Jsp的B/s开发模式,构建一个综合的应用系统,系统的组成包括一个信息处理后台、一个配套信息显示网站、一个金融信息检索词典和一系列基于不同渠道的信息推送模块。它们相互协作,完成实时性的金融信息推送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为客户提供信息服务。
2.3 可行性说明
开发这样一个系统在当前的技术背景下难度不大,且开发风险较低,特别是Java语言的平台无关性和易维护性可以满足系统的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系统兼顾到应用中多方的利益,因而商业风险也很小,其推广应用具有很高的可行性。
2.4 操作部分
根据前期系系统分析、设计以及数据采集我们实现了数据库的设计,以MYSQL软件为工具创建关系数据库,设计过程如图3所示。
代码部分采用Java开发语言和基于J印的B/S开发模式。在数据库设计中,将上述六个阶段不断循环反复,达到最优数据库体系。
(1)构建信息处理后台,将从银行获得的实时信息及时到后期建设的显示网站,供用户查询相关消息的详细信息。
(2)配套信息显示网站,建立ASP网站,并与数据库实现对接。
(3)金融信息检索词典,利用前期搜索的海量金融词汇和MySQL实现金融词汇查询功能,方便用户查询收到信息当中包含的金融词汇,以便做出正确、快速的投资决策。
(4)基于不同渠道的信息推送模块,主要是实现PC机与手机的对接,构建用户查询信息的双向渠道,完善体系。
3 手机部分设计
3.1 手机平台选择
金融服务商需要将即时信息个性化的传递给注册客户,采用通过3G手机终端向客户发送个性化短信息的方式,其短信息内容即是客户所注册账户相关发生的金融信息。因此需要用到PC端向手机群发短信的功能。由于还没有投入产业化,实验时不一定能得到电信运营商的支持,因此选择使用相当大的一部分手机都已支持的蓝牙无线网络替代。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通过蓝牙适配器可在试验阶段方便的同手机通信。因为手机操作系统平台存在多样性,目前存在Symbian、Palm OS、win ce以及Linux等,考虑到今后软件的跨平台性、易移植性和易布署性,所以选择使用的开发语言为Java。
技术要求:(1)通过c语言或者c++语言,基于蓝牙域的套接字网络编程,开发服务器的无线通信接口。(2)通过J2ME,提供蓝牙API可供调用,开发手机上元线通信模块。
3.2 手机通讯方案
通过手机终端获得信息之后,不在PC机旁的客户可以立即通过手机专用网络进入本系统查看消息详情与分析师的最简单评价。利用现今已很成熟的手机浏览页面的功能。考虑两种功能比较简单的嵌入式浏览器实现方式:(1)利用手机已有的浏览器(需要使用程序调用)。(2)实现一个简单的嵌入式浏览器,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运行在后台。它负责处理http协议,包括向指定站点发送http请求(re-quest)和接收站点回复(response)的http内容并进行处理;一部分为GUI显示,将收到的http内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技术要求:(1)tep/udp网络通信;(2)b,http协议。
3.3 操作部分
(1)c和c++语言的应用。
(2)J2ME的初步实验,试做初步的Java程序,并在3G手机上顺利运行。
(3)找到可参考学习的http协议实例并采取针对性研发。
(4)采用蓝牙网络,在pc端使用Linux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BlueZ协议栈和相应的工具,可以基于该协议栈很方便的开发服务器的无线通信模块。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pc机通过蓝牙适配器可以很方便的同蓝牙手机通信。
(5)实现实验时真正将信息通过蓝牙发送到手机端。
3.4 实现部分
(1)将理论知识用技术来实现,完成PC端向手机客户端群发个性短信息功能。
篇3
一、网络金融的含义与特性
网络金融是指在因特网上实现的金融活动,它不同于传统的依赖于物质形态存在的金融活动,是存在于虚拟空间的金融活动,其存在形态是虚拟化的、运行方式是网络化。它是信息技术,特别是因特网技术与金融理论、金融管理和金融实务相结合的产物,是适应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发展需要而产生的网络时代的金融运行模式。网络金融的内容不仅包括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支付与结算等网络金融实务,还包括网络金融理论、网络金融管理和网络金融监管等。
网络金融的经济性是指网络金融活动效益显着,投入少而产出高,这是网络经济本身的特点决定的。网络技术应用于金融业后,采用了开放技术而共享软件,极大地降低了金融产品的开发费用和金融系统的维护费用,经营成本较传统金融企业降低许多。网络金融的科技性是指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广泛运用于金融业的实践,并对现代金融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突破了原有的时间概念和空间界限,将原来的二维市场变为没有地理约束和空间限制的三维市场。金融电子化、网络化既是现代科技发展的结果,也是金融业“e”化的象征。网络金融的信息性是指网络金融是金融信息收集、整理、加工、传输、反馈的载体,同时也是金融信息化的产物。货币流通、资金清算、股市行情、保险、投资信托等金融信息的产生和变化都直接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网络金融的人为性是指网络金融以人为本。在网络金融活动中,尽管强调网络信息技术的作用,但归根到底起关键作用的还是人。网络技术的制造发明、网络金融的应用、效果的实现都是靠人来完成的,所以,必须强调人在网络金融中的决定性作用。网络金融的创新性,为了满足网络经济条件下客户新的需求,增强其竞争实力,网络金融必须进行业务创新。网络机构的内部管理也必然实行管理创新,走向网络化管理,网络金融机构必须调整其战略管理思想,重视与其它金融机构、信息技术服务站、资讯服务提供商、电子商务网站等的业务合作,以实现多赢的目的。网络金融条件下,金融监管必然走自由化和国际合作与协调的道路。
篇4
关键词: 网络经济;网络金融;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金融网络化发展速度非常的快。所谓网络经济,实际就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以现代化信息网络技术为关键的新型经济形态,不仅包括信息技术产业,也包括以现代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传统产业和经济部门的推广与应用。较之于传统经济,网络经济属于纯粹虚拟经济的范畴;而网络金融则是在传统金融产业基础上的一种延伸,同时也是网络经济的重要发展平台与基础。网络经济与网络金融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1 网络经济与金融问题分析
从实践来看,当前国内还没有一个专门的网络金融组织机构,一般的网上业务具有规模小、收入水平低的特点,因此基本上都是亏损。当前国内的网络金融产品及相关服务业务多是将原来的业务机械性地搬上网络,将网络作为一种销售的手段或者方式,严重忽视了当前网络金融的潜在创新能力。实践中,我们将是否具有纯粹网络金融组织,作为一种判断网络金融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据调查显示,当前网络产业及网络服务多是通过金融组织机构自身的网页或者网站来提供,因此其业务规模非常的有限,而且收入不高,亏损现象非常严重。实践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银行业与证券业网络化经营的深度要比保险、信托等行业高很多,这就导致了网络组织结构的严重不平衡,而且还对网络金融产业的整体推进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网络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国内现行的网络银行,基本上都是由各家商业性的银行自主建设而成的,而且网络金融服务系统通常局限在某个银行网络系统的内部运行和执行,拓展能力非常有限,因此也很难形成网络银行。在这种形势下,对于网络银行的建设和整体功能发挥非常不利。目前来看,国内的网络金融组织机构因没有宏观上统筹管理,导致其在发展模式的选择、网络建设以及电子设备的投入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各行其道,更有甚者因相互保密或设防而导致信息、资金以及相关技术的严重浪费,组织结构内部问题百出,不稳定因素在金融行业悄然而生。
虽然早在2001年7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已经颁布了《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但是这些部门规章制定的似乎过于简单化,多是宏观上的原则和制度,实际可操作性非常的差。近年来,虽然金融法律体系有所健全,但是网络金融方面的立法依然比较滞后;当前国内网络银行运行中的电子支付都采用了相应的规则,并且对客户的权利、义务以及解决方法都进行了明确,网络银行将金融业务扩展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但同时也增加了网络金融活动的风险。
2 网络经济与金融问题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对当前我国网络经济与网络金融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应对:
1)完善搜索引擎。首先要不断地提高搜索命中率,对关键词进行准确的搜索,其中包含着构成该关键词的全部子集元素,热门节点词语,从而提高关键词的搜索引擎信息,并对其进行自动加工。建立一个转向搜索引擎,并通过搜索引擎建立一个学科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比如建立法律搜索引擎、经济搜索引擎以及金融搜索引擎等,专门供应专业人事利用;通过充分表达用户查询要求的查询语言提高搜索引擎的功能,建立通俗易懂、便于利用的搜索语句,比如SOL语句;同时,还要对非结构化的大容量数据信息加强管理。
2)构建网络防范管理体系,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在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信息技术及管理基础上,构建一个网络防护管理体系。从实践来看,网络金融安全主要是基于网络技术的利用来实现的,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是防火墙技术、加密技术以及智能卡技术,通过物理安全策略的应用、控制策略、防火墙构筑以及安全接口和数字签名等现代网络技术,来实现网络安全管理目标。就当前我国金融运行状况而言,电子技术及相关业务中的网络、路由器以及计算机等软硬件系统已经被大量的引进和应用;但是当前国内加密技术、数字签名以及密钥管理技术都比较落后,远远不能满足网络金融的客观需求,极大地增大了网络金融安全风险及相关技术风险。基于此,笔者认为应当加强软件硬件设备方面的技术引进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开发自主产权的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以减少网络金融在经济发展中的风险。
3)进一步加大信息网络市场的开放程度,实现网络经济的良性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转变政府的职能,改变传统的限制竞争理念,逐渐向鼓励竞争模式转变,改变传统的封闭市场,逐渐形成开放的现代市场;最大限度地打破传统的垄断格局,保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同时,还要不断地对有线电视网络事业和各类网络服务活动加强管理,加强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普及;加大对国内电信企业、该领域的其他企业进入到电信网络主市场,促进我国网络金融资产的重组,并在此基础上加强电信企业的多形式战略结盟;从根本上摒弃传统的网络价格控制,实行听证制度,进一步扩大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增加网络金融资产管理的透明度,从而降低成本。同时,还要加强我国网络经济与网络金融的合作与建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建设。
3 结语
网络金融是网络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不仅是当前网络经济存在与发展的重要保证,而且也是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器,同时网络经济也为网络金融开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网络经济发展中的最大受益者就是金融行业。
篇5
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的应用,为当今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在国贸与国际金融领域应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措施,为其实现更好的发展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
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电子商务
一、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电子商务应用现状
(一)技术发展成熟形式多样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成功应用,使得世界范围内的消费者不再受到地域、货币形式等传统因素的限制,可以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商品。通过网络实现商品销售与购买是电子商务对贸易的最大突破,使得传统生产经营及营销模式发生了深刻变革。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国际金融全球化联系越来越紧密,主要表现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其中金融与电子商务的融合表现最为明显。从狭义范围来看,主要表现为电子金融活动的形式突破传统限制,越来越多样化。比如电子货币、支付宝、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移动支付等形式多样的电子支付手段。从广义角度看,以电子信息技术为载体与技术支撑,来实现全球范围资金流动的金融活动。
(二)网络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电子商务依托全球互联网的发展,实现电子化在线交易。因此,网络信息传输能力及实体经济中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完善。随着科技带动生产力提高的效果日益显现,世界各国都加大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传送信息光缆的铺设、电脑设备的推广普及、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手机上网及随时随地移动互联等功能的实现。只有网络设备的完备才能从根本上为跨境的贸易与金融奠定良好的物质设备支持。
(三)创新发展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大力发展与使用,国际贸易领域依托互联网进行跨境、跨区域的信息商品及资源的咨询、交换、采购、付费、通关等,在结算时无需动用现实货币,只需通过虚拟形式及网络账户实现资金的划转。在这一过程中,所有的交易参与者包括进口方、出口方、海关、商检、保险、运输方、金融机构或银行均实现了利用互联网进行实时实际操作,创新了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的发展方式。
二、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电子商务存在问题
(一)政策及法律法规匮乏作为国际贸易中新兴且方兴未艾的交易方式,与电子商务相关的贸易法律及规则明显落后于现实业务的发展速度。同时,电子商务中涉及的合同及法律效力问题,如电子合同、电子签名、电子商务认证及留痕、网上知识产权、电子商务业务维权等一系列问题的法律法规尚未全面出台。电子金融法律制度对国际金融的发展十分重要。电子金融法律制度既是电子金融活动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又是国金金融电子化发展进行监管的制度依据。目前,电子金融法律法规不健全,使得电子金融交易不规范,经常会在存贷款、同业拆借、电子资金划拨、证券交易、金融信托的交易活动中各方主体的违约或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经济纠纷,无法通过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解决。
(二)人才匮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其与传统行业相比,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更加严苛。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电子商务应用的人才,至少需要精通计算机知识、经济知识、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专业知识、法律知识,要至少精通一门外语,了解相关行业术语。因此,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中电子商务应用人才缺口比较大,据相关部门统计,未来四年经济周期内,我国对从事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电子商务方面的人才缺口为400万左右。
(三)风险隐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国际贸易业务与国际金融结算,关键依托互联网及网络技术。网络信息技术虽然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存储,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安全问题一直困扰着各国网络技术的发展。黑客及病毒程序经常入侵互联网络,网络安全问题一直是各国防范风险的重点。依托网络进行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结算的业务时刻面临着风险,一旦遭遇黑客或病毒袭击,数据信息会泄露,商业机密及大额资金均存在安全隐患。
三、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电子商务未来应用与解决对策
(一)加快法律创建,提供良好法律支持根据电子商务技术在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领域的发展实际,适时制定完备的具有普适性的商务运行操作法则。同时,为解决电子商务合同、电子签名及电子留痕管理、国际结算等环节存在争端的问题,要制定细化的问题解决对策,及时制定出台新的贸易及金融电子商务法规。
(二)加强人才培养,扩充人力资源高等院校要积极承担起培养电子商务应用于国际贸易及国际金融领域的复合型人才,通过开设相关专业,加强理论知识的培养。同时,从事和具体开展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电子商务的企业或公司要积极培养人才,做好人才培养的梯队建设,为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人才基础。
(三)建立安全控制中心,保证交易网络安全充分保重网络安全,要积极建立国家级安全控制中心系统,保证网络信息、网络交易的安全。积极研发安全保护系统,包括安全铲平的测试与认证、病毒检测与防治、系统防攻击、密钥管理等。
(四)其他方面加强电子商务参与主体间的交流合作。通过共同参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关键技术的快速研发。包括业务主体与金融机构、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和产品行业供应者之间建立外贸专用信息网、国际结算专用通道等。积极建立电子商务征信等级平台。对参与电子商务的贸易主体、结算主体,建立类似于人民银行的征信体系,积极建立电子商务征信等级平台,通过信用等级来实现对各方参与主体的考察与制约。综上,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活动突破了传统商务活动在时空上的限制。电子商务在国贸与国际金融领域的应用,使得业务发展更加灵活。同时,我们也要面对这一主流发展趋势下存在的问题,只有积极解决好问题才能更加健康、稳定、持久的发展电子商务技术。
参考文献
[1]李杨.球化及金融全球化[J].宏观经济研究,2010(13).
篇6
关键词:网络金融;风险监管;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6-0069-02
一、网络金融的概念
网络金融是将网络技术融合到金融业务中而形成的新型金融形式。狭义上讲,是指以网络为媒介,通过金融机构的用户终端办理业务的运行模式。广义上讲,还包括其他相匹配的金融机构、市场和外部环境等。
二、网络金融的风险分析
1.法律风险。中国目前只有《网上银行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电子银行银行业务管理办法》、《网上证券委托暂行管理办法》等几部零星法规,缺乏对网络金融系统、详尽的司法界定和行为约束。
2.技术风险。网络金融的运行存在技术风险隐患,如系统硬件和软件运行故障、访问量超载导致的服务器崩溃、遭受黑客的网络攻击、感染计算机病毒等。
3.操作风险。网络金融一大亮点是客户可以自助办理业务,但客户缺乏金融业务的专业知识,对网路操作系统也不熟悉,很可能在自己办理业务过程中出现手误等操作风险。
4.运营风险。(1)金融犯罪的新工具。由于网络金融客户只需通过具有联网功能的终端就可以办理业务,这使不法分子可以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中隐匿自己的身份,实施金融犯罪。(2)风险扩散的助推器。网络金融通过互联网使各个行业部门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也将各类风险汇聚到一起。一旦某个领域发生危机,风险很快传导并数倍放大。
5.跨境风险。网络金融加快了金融企业的全球化战略进程。但不同国家地区的金融制度、金融运作方式各不同,难免会和与当地金融系统产生矛盾摩擦。
6.竞争风险。(1)外部竞争风险。中国网络金融服务质量较差且主要模仿发达国家,没有核心技术专利。一旦该市场对外开放,国外同行会以优质服务抢走客源,并利用专利特权打压国内企业。(2)内部竞争风险。国内企业为抢占用户资源,建立起专属独立的服务系统,使客户无法进行联网操作和清算。他们还怠于新产品开发,而大打价格战、捆绑销售战,引发恶性竞争。
三、风险监管存在的问题
1.风险监管立法空白。中国目前尚未出台关于网络金融风险安全及监管的正式法律条文。这使德监管部门在具体风险监管工作中无法可依。
2.风险监管意识薄弱。中国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理念迟滞落后,仍然停留在传统金融业务的层面上。对于新兴的网络金融风险监管和防范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
3.风险监管权责模糊。网络金融监管涉及网络技术和传统金融业务两个方面。这就使风险监管的权责模糊不清,一遇到风险监管难题,各部门就会互相推诿,不利于风险的及时化解。
4.风险监管技术落后。中国网络金融在监管硬件和软件的研发上滞后,尚未取得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从而受到发达国家的掣制,丧失了监管的独立性,进而威胁国家金融安全。
5.企业风险内控缺失。中国网络金融企业缺乏内部监控机制,认为风险监控只是监管部门的事,把责任和包袱抛给了国家,这是不负责任的做法。
6.风险监管人才匮乏。网络金融同时存在金融业务风险和网络技术风险,要求监管人员是精通金融知识和网络技术应用的复合人才,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但目前中国该领域的人才数量匮乏。
四、加强风险监管的措施
1.完善监管法律法规。尽快出台关于网络金融风险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金融监管部门在对风险实施监管工作时有法可依,创造良好的司法环境。
2.强化风险监管意识。金融监管部门要做到与时俱进,在监管理念上打破对传统金融风险的认识局限,充分意识到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重要性和监管工作的长远性和艰巨性。
3.明确风险监管权责。对原监管部门进行改组,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并对其监管内容和方式进行调整,同时加强各监管部门的交流与协作。
4.加快监管技术研发。应加快网络金融监管技术的研发速度,尽快掌握核心技术并拥有应用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加快网络金融监管硬件设施的普及完善和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
5.建立企业风险内控。网路金融服务商应该自觉建立起企业完备的内部风险监控,定期对企业的业务和运行监测和检查,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并上报监管部门,尽可能将风险范围控制到最小。
6.重视监管人才培养。应加大网络金融监管人才的培养力度。兴办培养金融监管人才的学校,鼓励高等院校开设网络金融监管等相关专业,储备丰富的人才资源,提升网络金融监管的专业化水平。
7.开展国际监管合作。加强国际间网络金融风险监管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监管技术和经验,完善风险监管的网络体系,防范和化解跨境风险,同时也可以维护网络金融服务海外客户的合法权益。
五、风险监管模式设计
(一)监管主体
网络金融风险监管模式的构建需要以下六类主体的参与:本国政府、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行业自律组织、网络金融企业、网络技术监管部门、国外政府及监管当局。
(二)运行方式
1.本国政府要发挥组织领导作用。(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填补司法空白,使监管工作有法可据。(2)科学规划监管模式构建,协调各监管主体的工作,维护模式正常运行。(3)加大监管人才培养的资金投入,为日后监管模式的运行储备专业人才。
2.网络金融企业要做好企业内部的风险监管工作。(1)制定企业网络金融风险防范的相关行为规范守则。(2)成立内部风险监管部门,全权负责企业的风险监管工作。(3)加强对企业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提高网络金融风险防范意识。
3.行业自律组织要对所属行业的网络金融企业实施行业内的监管工作。(1)修订协会章程,加入网络金融监管部分,实现网络金融企业间互相监督。(2)利用现有组织框架,成立专门负责网络金融业务的行业监管部门。(3)开辟用户信息反馈渠道,受理其投诉和建议,维护用户合法经济权益。
4.各级金融监管部门要做好网络金融风险中具体业务和运作的监管工作。(1)建立网络金融企业行业准入标准。对于在业务上存在较大风险的企业,限制甚至不准其进入。(2)建立网络金融业务日常抽查制度。对网络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定期抽查,若发现潜在风险可以及时处理。(3)建立网络金融企业信息公开制度。网络金融企业要定期公开企业各方面的重要信息,避免因信息的不对称使用户蒙受损失。
篇7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教学模式;网络实时动态;电子支付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网上购物需求,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网上银行业务。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等互联网公司推出了微信支付、支付宝、京东白条等第三方支付平台以及P2P等投资理财网站,互联网金融成为时下发展最迅速的产业。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高职院校传统的金融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下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金融专业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在一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为互联网金融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一、互联网金融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功能的结合体,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在互联网平台上构建支付、投融资、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模式。它包括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金融服务体系、金融市场服务体系、金融产品体系、互联网金融监督管理体系以及金融组织体系等。互联网金融与传统的金融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效率高、成本低、覆盖面积广、发展快、风险大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现有的金融市场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金融专业教学目标和计划,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等方面对金融教学进行改革。将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丰富教学手段,调整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理念,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能够满足时展需求,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更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
二、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的优势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基于网络平台的金融服务也在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了互联网金融。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国内外很多大型的银行都推出了网上银行的动态演示图,提供了丰富的金融服务项目。国内的四大商业银行相继推出了个人网上银行、水电费缴费、投资和理财、汇款服务、账户管理等项目的服务动态演示图,给用户网上操作提供参考。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这些服务动态图展示在学生面临,让学生深入其境。演示结束以后,老师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训练,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随时了解学生的操作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三、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具体应用
《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这门课程是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以及网络金融发展起来建立的一门新的课程,是互联网发展的产物,也是未来金融发展方向。这门课程涉及了计算机科学技术、通讯技术、会计学、经济学、金融学以及管理学。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引入到该课程中,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当下互联网金融环境以及发展趋势,让学生毕业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因此,本文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为例,将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应用在网络金融教学中。
(一)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电子支付和网络金融的基本知识、相关技术,以及网络支付工具和特点,支付流程,以及电子支付结算未来的发展发现,熟悉现有的网络银行发展现状、主要技术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掌握网络金融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难点
网上支付工具、网络银行、网络金融。
(三)教学步骤
老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教学计划,然后按照教学计划,老师通过PPT或者文档给学生讲解相关的内容和知识。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第二章内容为例,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电子支付的发展历史和电子支付系统以及电子支付工具。其中电子支付工具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主要掌握支付宝、微信、网上银行等几个常用的支付工具。所以在教学的时候,老师要让学生了解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实时动态演练。最后由学生到计算机进行仿真演练。老师根据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进行总结评价。(四)教学实施老师随便登录到淘宝网站,随便在淘宝中选择一件商品,为学生讲解购物的过程,确定购买的物品以后,放到购物车以后,进行结算,这个时候页面会跳到支付界面中,在支付界面中,在结算环节就会出现好几个支付形式:好支付宝支付,还有网银支付、银行卡快捷支付、蚂蚁花呗等几个方式,老师对这四种不同的支付方式简单地介绍。让学生了解整个操作流程,从而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更好实操。
(五)学生进行实操
老师讲解电子支付的几个常用工具和特点,学生到电脑上进行操作,老师通过计算机软件对学生的操作情况进行监督,了解学生在实操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便于课后总结。
(六)教学总结
实践结束以后,学生总结实践过程中的主要难题:比如网页打不开,登录不了购物网站,以及学生不了解第三方在支付的原理,造成支付不成功的情况,尤其是网上银行支付的方式比较复杂,需要登记注册,过程比较烦琐。针对这些问题,老师进行总结,找出实际原因,进一步给学生进行演示,然后让学生课后进一步的了解。
四、结束语
通过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更好地融入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金融专业的学生更好地契合企业的用人需求。
作者:高华 单位:湖南信息学院
参考文献:
[1]毛金芬.网络实时动态教学模式在互联网金融课程中的应用——以《电子支付与网络金融》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16,(4):45-47.
篇8
向来以创新突破著称的民生银行,在网络金融领域已深耕细作15年,构建起了多样化的网络金融平台体系,各项经营业绩指标实现跨越式增长,引领了国内银行业潮流。
当下,民生银行正不断加快创新步伐,与时俱进地调整发展思路,着力从传统的产品思维向金融生态思维转变,充分发挥银行自身的金融、产品、风控优势,加快理念、模式、生态创新,致力于构建具有时代影响力、变革力的网络金融生态圈。
六大板块的生态创新
2001年,民生银行推出个人网银、企业网银,正式开拓网络金融业务领域。网银时代的开启,意味着转账、理财业务从线下柜台搬至线上,自此免去了网点排队、业务办理的地域、时间限制;2012年,民生银行适时推出手机银行,网络金融迈向了移动互联时代,银行成为随身随行的贴心伙伴;2014年,民生银行在国内首家上线了直销银行,首创电子账户体系,不发放实体银行卡,不设置物理网点,客户主要通过网络、电话等远程渠道获取银行产品和服务,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银行应运而生;从2015年起,民生银行网络金融迎来加速发展期,相继推出指纹支付、云闪付、Apple Pay、Huawei Pay、小米支付、虹膜支付、可穿戴设备支付、二维码支付等移动支付产品,以及跨行通、民生付、收付易等网络支付产品,有效勾连起消费场景与金融产品的应用。民生微信银行的推出与升级,则将金融服务注入了社交属性,在流量导入的同时,满足用户人性化、场景化、社交化的需求。
在不断的创新与突破中,民生银行不断拓展与丰富“网络金融”的内涵与意义,从最初的产品创新、渠道创新到形成直销银行、手机银行、移动支付、网络支付、个人网银、微信银行的六大业务板块,成为银行业网络金融平台体系较为齐全的商业银行之一,构架起“金融产品+支付结算+生活服务”的金融生活圈。
从产品思维转为生态思维
互联网金融时代,要将互联网平等、公开、共享、大数据等创新思维模式融入传统金融形态,构建全新的金融生态,才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之道。
民生银行在不断进行产品创新的同时,构建全链条、全平台、可应用于更多场景的金融生态圈,为用户一站式解决从消费到支付到财富管理的金融生活需求。
日常生活里水、电、燃气、话费的支付缴费,火车票、飞机票的预定购买,医院挂号、签证办理、网上购物,打开民生手机银行或直销银行的生活圈频道,都可轻松搞定;线上消费、线下商超,挥一挥开通有民生银行移动支付产品的智能手机或可穿戴设备,即可轻松支付;投资基金、购买理财、转账汇款、贷款申请,简单三步开通民生直销银行电子账户,即可满足“存投汇贷”的多元化金融需求;民生微信银行则为客户带来轻型化、社交化的新金融交互模式,让银行服务由弱关联变为强关联,由低频行为变为高频行为,与日常生活更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在民生银行构建的金融生态圈之下,各个平台也迎来爆发式增长:直销银行目前客户数已突破500万户,金融资产超过500亿元;手机银行客户数已近2500万户且客户交易活跃度一直居银行业前列;个人网银经过10多年的专业经营,已发展成为覆盖各层级客户、支持存、贷、汇、资管、理财、融资等各类交易的网络金融服务平台;“网络支付+移动支付”两大业务体系,持续开展平台建设和产品创新,不断丰富支付手段和应用场景;微信银行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运营,已发展成为移动金融、新媒体营销、服务客户的重要渠道之一,位居同业前列。“强大的”产品体系+强大的便捷支付结算体系+强大的便民惠民生活圈态势已经形成。
“金融+科技+生活”的未来展望
未来,围绕金融+科技+生活三大要素,民生银行将从丰富的生活场景中切入,大大增强金融服务黏性;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客户体验,全力保障网络安全;围绕电子账户与移动支付为核心的支付结算体系,实现银行金融服务的迭代升级。
一是将打造“平台好、产品好、体验好”的“三好”直销银行。民生银行将充分发挥直销银行先发优势,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二是将推出更多手机银行特色服务。民生银行重点针对个人、小微、信用卡客户,在手机银行领域推出多种多样的特色应用和便民惠民服务,将其建设成客户首选的移动金融和随身生活门户。
三是大力布局移动支付。民生银行着力深化与通讯运营商、手机制造商以及可穿戴设备硬件厂商等公司合作,充分利用移动支付前沿技术,围绕线上线下开展产品和服务创新,不断丰富移动支付应用场景,进一步提升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易用性。
四是持续发力网络支付。民生银行以现有统一网络支付平台为基础,重点聚焦场景化、移动化、跨行化支付服务,打造网络支付领域的专属品牌,成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网络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
五是稳健发展网上银行。民生银行坚持将网上银行构建成客户办理复杂交易的首选渠道,改造升级网上银行系统,并逐步实现平台的开放互联。拓展场景化服务,丰富小微金融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金融服务。
六是探索微信银行服务新模式。在微信银行持续增加金融产品和增值服务,组织开展更丰富的普惠活动,建立微信风险控制体系,将微信银行打造成移动社交的门户入口。
篇9
(互联网金融理论和实践集大成之作)
作者简介
谢平,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司司长、湖南分行行长、研究局局长、金融稳定局局长,申银万国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现任中国投资公司副总经理、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会副主席。邹传伟,北京大学统计学学士、经济学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先后供职于中央汇金公司、中国投资公司,2013年起同时在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刘海二,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学士,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现供职于广东金融学院。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在2012年4月7日“金融四十人年会”上首次公开提出了“互联网金融”概念。在短短两年中,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界和IT界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相关创业活动也非常活跃。本书是作者两年来深入研究、思考的结晶,畅想了金融与IT结合的未来图景,将理论与实践高度融合,与读者分享了许多深具洞察力的观点。本书力图规范互联网金融的定义,完善互联网金融的理论体系,分析互联网金融目前的六种主要类型——金融互联网化、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互联网货币、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P2P网络贷款、众筹融资,探讨大数据在证券投资和保险精算中的应用,对互联网金融监管提出政策建议。希望本书在互联网金融的研究者、实践者和监管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本书结构
第二章互联网金融原理
基本框架
支付
信息处理
资源配置
第三章金融互联网化
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
网络证券公司
网络保险公司
网络金融交易平台
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第一章导论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概况
本书结构
第二章互联网金融原理
基本框架
支付
信息处理
资源配置
第三章金融互联网化
网络银行和手机银行
网络证券公司
网络保险公司
网络金融交易平台
金融产品的网络销售
第四章移动支付与第三方支付
基本概念与发展概况
基本原理与账户体系
金融商品属性与货币控制
对微信的分析
对余额宝的分析
第五章互联网货币
互联网货币的概念
互联网货币的经济学
比特币
第六章对大数据的一般性讨论
大数据的概念与主要类型
大数据分析的主要任务
大数据分析与计量经济学的比较
第七章基于大数据的征信和网络贷款
基于大数据的征信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贷款
第八章P2P网络贷款
对Lending Club的分析
P2P网络贷款的经济学
第九章众筹融资
对Kickstarter的分析
众筹融资运作原理与发展概况
众筹融资的经济学
第十章互联网金融监管
互联网金融是否需要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功能监管
互联网金融的机构监管
第十一章互联网交换经济
对共享经济的分析
互联网交换经济的原理
互联网交换经济与互联网金融的关系
第十二章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大数据在证券投资中的应用
大数据在保险精算中的应用
后记
后记:
篇10
关键词:网络金融 商业银行 竞争力
一、前言
随着当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金融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狭义上,可把网络金融看作是交易主体以电子空间为平台进行的各种金融活动,较以往不同的是,网络金融更偏向于虚拟化和网络化;从广义上看,网络金融是通过互联网技术,将传统的金融和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在一起。现阶段,网络金融包含的主要业务有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网络信托等。
网络金融的迅猛发展已对传统商业银行的业务造成一定的冲击,并且影响有加深趋势。商业银行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除了紧盯同业之外,还必须加强对网络金融的认识,深入了解网络金融的基本特征,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确保取得竞争优势。下面首先对网络金融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接着分析了网络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最后分析了在网络金融环境下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几点措施。
二、网络金融的基本特征
(一)网络金融的信息化
与传统金融不同的是,网络金融的系统化和自动化程度更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金融服务更加丰富、多样和便捷。金融市场是一个信息化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所有的部分都以信息的形式存在。
(二)网络金融的虚拟化
网络金融同样具有虚拟化特点。首先表现为经营地点的虚拟化,所有的交易都是在网络平台上进行,没有具体和实在的交易地点;其次是经营业务的虚拟化,所有的业务都是理念中的业务;最后是经营过程的虚拟化,交易过程均以电子数据为基础。
(三)网络金融的一体化
网络金融的出现推动了金融混业经营的发展。首先,促进了金融信息的统一化管理;其次,网路技术特有的信息快速处理能力,加快了金融产品创新速度,针对某一客户专门开发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金融机构之间金融产品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第三,虚拟化的网络平台降低了市场的运营成本,金融市场变得越来越透明,这使得竞争更加激烈。
三、网络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银行业务的创新性和多元性
网络金融的出现对我国传统的商业银行业务产生了巨大冲击,网络金融不仅涉及传统的银行业务,而且拥有传统银行所不具有的新业务,新的业务以更新颖的形式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受到客户的青睐。商业银行利用网络金融技术,积极进行新业务开发,为客户提供网上支付、转账、查询等各种业务。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利用网络银行出现的契机,不断推出多元化业务,使得银行业务收入呈现多样化。
(二)更偏向于国际化和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金融市场也呈现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尤其是在网络金融环境下,网银业务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使得整个金融市场融合成一体,国内外银行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海外的银行不断渗透中国市场,银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机遇和挑战面前,各个银行通过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增加竞争能力。
(三)网银业务模式滞后
现阶段,我国的网银业务是从传统业务模式发展起来的,还没有形成专业的网络银行发展模式,相对国际上已经比较成熟的模式,我国还处在比较滞后的阶段,这使我国的网络金融体系具备一定的风险。
(四)网银业务过于狭窄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大都推出了网银业务,主要是针对个人和企业客户提供一系列金融信息的查询、转账等服务。但从本质上看,这些网银业务还是基于传统的银行业务,相对于国外的网银业务,我国的网银业务水平还比较低,可提供业务的种类也相对较少。
四、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措施
(一)加强技术创新
1、加强网络技术创新
网银业务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使商业银行得以迅速地处理大量信息,为开发多元化的业务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商业银行应增强自身的竞争能力,将网络技术更好地应用到银行业务中,不断提高金融产品的科技含量,进而提高服务水平,以多元化的业务和产品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2、不断拓展电子支付业务
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商业银行追求高效服务模式,提高服务客户效率,满足客户需要提供了可能。因此,商业银行应不断推出多元化的电子支付业务,如,适当增加电子银行网点的数量、细化服务类型等。同时,为满足多层次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还应该加强与非金融机构的合作,打造出更多、更有效的支付平台,不断推出新的服务模式。
3、加强信息管理技术
网络技术的急速发展使得网络金融对信息的处理速度大幅增加,管理信息化成为现代商业银行的重要发展趋势。商业银行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在网络金融中的应用,将信息管理技术作为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的重要手段,由单纯的业务操作向信息管理、决策转变,对各类数据的处理要做到分层次、细致化,同时,要确保网络金融信息的安全和稳定。
4、维护网络安全
网络金融以网络环境为平台,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为金融交易提供了便捷性,但也增加了交易的风险,网络诈骗事件常有发生。同时,信息操作不当还容易造成交易信息的丢失、被盗等,因此,在进行各种网络金融业务时,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注意对网络进行升级和维护,不断更新信息技术,利用法律武器保障网络金融的安全性。在进行网络交易时,建立真实的信息平台,确保交易双方相关身份信息准确无误,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做到责任到人,保证交易的安全性。
(二)改进营销手段
1、革新营销理念
在网络金融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形式下,商业银行要注意经营理念的转变,把更多的精力放到网络金融的营销上,不断推出多层次、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同时,要加深对自身业务的分析,查找优势和不足,不断挖掘网络客户的潜力,建立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为目标的经营模式,形成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营销体系。
2、树立网络品牌形象
优秀的品牌形象是商业银行不断追求的目标,良好的网络金融品牌对商业银行推广业务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金融交易的复杂性和社会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出现损害品牌形象问题,因此,商业银行应注意保护网络品牌形象,利用法律武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3、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划分
商业银行在进行业务拓展时,应该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划分,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更新自身相应的金融业务,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的业务需求。同时,商业银行还要利用手中的数据,尤其是网络金融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不断发现金融市场新的增长点,推出新颖的业务以吸引新的客户。
4、加强行业之间的联合
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客户的需求,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之间的合作形成的新的金融业务成为新的突破点。非金融行业通过网络平台不断推出金融交易业务,而商业用户为交易双方提供资金的保障。行业之间的合作对非金融行业和金融行业都是有益的。
(三)加强对网络金融的监管
1、加强网络服务的管理
网络金融业务的交易都是依托网络平台,商业银行通过网络建立的客户信息,形成了商业银行专业的数据库,银行应加强数据库的管理,形成一套网络服务的管理系统,不断优化数据库,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商业银行拓展自身业务服务。
2、加强对风险的管理
由于网络金融是在网络信息技术的平台上进行,这就大大增加了金融风险的概率,商业银行在大限度地应用网络便捷推广业务时,应充分考虑网络金融风险,实时关注信息技术革新也可能带来的金融安全隐患,做到风险可控。
五、结束语
本文首先对网络金融的基本特征进行阐述,分析了网络金融环境下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例如,银行业务的创新性和多元性、更偏向于国际化和全球化、网银业务模式滞后、网银业务过于狭窄等,最后提出了在网络金融环境下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几点措施,如,加强技术创新、加强对网络金融的监管、改进营销手段等。
参考文献:
[1]齐靓靓.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9(01)
[2]曲林英.如何在网络金融环境下提升商业银行的竞争力[J].市场研究,2012(10)
[3]杨小花.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商界,2010(08)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网络监督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