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新课程标准范文

时间:2023-04-02 15:16: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新课程标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英语新课程标准

篇1

关键词:英语测试 中考测试 新课程标准 测试目标

1 测试

1.1 测试的发展史。

Bachman(1990)认为:测试是测量的一种,是对教学行为进行评价的一种方式,但测试既不等同评价,也不是唯一的评价手段。在最初的传统语言教学时期,英语被当成一门主要包括语音、语法和词汇的知识来教,语言测试也自然只是测试这三方面的知识,这一时期被称为科学前语言测试时期(pre-scientific test period),第一代体系教学和测试内容主要是知识型练习和试题。如拼写、听写、配对、语法填空等。很大一部分是只要求“记”的功夫――记形式、记规则、记内容,受试者的注意力放在语言形式上,整个教学和测试形式是以语码为纲的体系(code-focused)。(李筱菊 1997)

到了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结构主义语言学派(structural linguistics)第一次对语言的形式系统作了客观科学的分析,他们认为学语言考语言,学的考的正是操作这套系统的技能(skills),因此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结构形式的操练,即句型操练。考试内容还包括语法填空、词汇填空、词汇替换、完成句子、句型转换。这一时期还首创了是非判断题和多项选择题等客观题型并登上测试的舞台。

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提出了交际语言教学(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观点:他们认为,学语言不仅仅是学语音、语法、词汇,也不仅仅是训练操作形式符号系统技能,而是获得人与人交际的一种能力。因而,在测试领域相对应的第三代体系――交际语言测试体系,它提出语言测试应该测试的也是受试者的语言能力,但这种语言能力必须要放在具体交际情景中来体现,它强调的是交际的有效性、得体性和流利程度,如考察作文、完型填空、交际运用等题型。

1.2 测试的分类。

按测试的目的,下列几种不同的测试在教学中比较常见,它们能从不同侧面给教师和学生以有益的帮助和启发。

(1)诊断性测试(Diagnostic Test)。

用于诊断反馈的测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出其成绩和不足,以便调整教学,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例如:阶段、单元、随堂测试等。

(2)学业成绩测试(Achievement Test)。

用于学业成绩评定的测试,针对以前内容考察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代阶段的进步学习做好铺垫。例如:毕业考试、中考、高考等。

(3)水平测试(Proficiency Test)。

它不以某一课程为依据,也不管学生受过何种训练,而是对学生的一般语言能力进行考查,它用于筛选或选拔人才。例如:托福考试等。

2 《新课程标准》

2000年9月颁发的《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新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外语教育纲领性文件,一方面从宏观上明确了文化意识培养之余中学外语教学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对中学外语教学具体到从教学思想、教材、教学方法和测试评估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下面从五个方面并以辽宁的教学实际为例,阐述中考的测试目标。

3 中考的测试目标

3.1 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

语言知识的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运用语音知识、语法知识、词汇知识和语用知识的能力。《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的要求为:

3.1.1 词汇运用。

(1)了解英语词汇包括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等形式;(2)理解和领悟词语的基本含义以及在特定语境中的意义;(3)运用词汇描述事物、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4)学会使用1500―1600个单词和200―3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3.1.2 语法运用。

(1)了解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表意功能;(2)在实际运用中体会和领悟语言形式的表意功能;(3)理解和掌握描述人和物的表达方式;(4)理解和掌握描述具体事件和具体行为的发生、发展过程的表达方式;(5)初步掌握描述时间、地点、方位的表达方式;(6)理解和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表达方式。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单词、短语在一定情景中的恰当运用;(2)语言形式和意义以及在情景中的恰当运用;(3)《新课标》附录中要求掌握的语法项目。

3.2 语言技能。

3.2.1 听力技能。

《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的听的技能要求为:(1)能根据语调和重音理解说话者的意图;(2)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从中提取信息和观点;(3)能借助语境克服生词障碍,理解大意;(4)能听懂接近正常语速的故事和叙述,理解故事的因果关系;(5)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作出反应;(6)能针对所听的内容记录简单信息。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词汇理解(根据上下文猜词);(2)理解所听材料的要旨;(3)理解所听材料的主要或重要内容、相关细节或例子;(4)理解说者的目的或态度;(5)根据所听材料进行推论;(6)听辨语篇标志;(7)选择要点

3.2.2 口语技能。

(1)就简单的话题提供信息,表达简单的观点和意见,参与讨论;(2)与他人沟通信息,合作完成任务;(3)能在口头表达中进行适当的自我修正;(4)能有效地询问信息和请求帮助;(5)能根据话题进行情景对话;(6)能用英语表演短剧;(7)能在以上口语活动中语音、语调自然,语气恰当。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语言能力,如:语音、说话的正确性和流利性;(2)策略能力,如:应懂得避免使用自己没把握的词汇或句型;(3)文本知识,如:应懂得如何引出对话、维持对话和结束对话;(4)语用知识,如:在不同情景下使用恰当的语言。

3.2.3 阅读技能。

《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的阅读技能的技能要求为:(1)能根据上下文和构词法推断、理解生词的含义;(2)能理解段落中各句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找出文章中的主题,理解故事情节,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可能的结局;(4)能读懂常见体裁的阅读材料;(5)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运用简单的阅读策略获取信息;(6)能利用词典等工具书进行学习;(7)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理解所读材料的主旨大意;(2)理解所读材料的具体信息;(3)根据上下文提供语境推测生词或知识、短句的意思;(4)对所读内容进行简单的判断和推理;(5)理解文段的基本逻辑结构;(6)推断作者的意图和态度;(7)理解阅读材料中的文化信息。

3.2.4 写的技能。

《新课标》对初中毕业生的写的技能要求为:(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材料;(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修改;(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4)能简单描述任务或事件;(5)能根据所给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辽宁的中考对此考查主要包括:(1)语言能力 如,词汇、语法知识运用是否丰富、恰当;(2)语篇能力;(3)语言心理学;(4)策略能力。

3.3 情感态度。

根据《新课标》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文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辽宁将该目标的考查与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动机、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3.4 学习策略。

根据《新课标》学习策略是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它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辽宁将该目标的考查与学生的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及运用语言的得体性的考查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

3.5 文化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辽宁将该目标的考查从学生使用语言的得体性、对文化信息的理解等方面去进行。

4 结论

如果搞“题海战术”,用考试冲击日常教学,那么,测试就不能起到正面的反拨作用。因此要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参考文献:

[1]Bachman,LF.1990,Fundamental Considerations in Language Testing [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年.

篇2

《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面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要更新理念.转换角色,创建《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新课准标准以人为本新型师生关系新《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差异的统一。而对教育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首先要更新理念,努力创建《标准》下的新型师生关系,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要求,从而保障新《标准》的顺利实施。

、新《标准》突出教学内容的人文性新《标准》突出的“人文性”特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强调教育平等化、民主化、个性化,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张扬每个学生的鲜活个性。教师应通过尊重、赏识、关爱等,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倡导和实践“尊重教育”。

尊重学生,要对学生一视同仁。要把学生看成独立完整的人,看成与自己有着平等关系的公民,爱“金凤凰”也爱“丑小鸭”。不管他们的社会背景如何,不管他们的学习基础如何,都要让他们在平等、尊重的氛围中得到尊重,并学会尊重他人。

同时把尊重和自我严格要求相结合.自我严格要求正是尊重学生的具体体现。教师要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让学生感到教师的坦诚和求实精神.这种人格魅力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乌申斯基所说:“人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

二、新《标准》强调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新《标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应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

教师要迅速更新观念,“吃透”新《标准》的实质内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爱、学有所思、学有所长,真正为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

三、新《标准》注重教育的情感策略新《标准》不仅强调知识、能力目标,而且注重情感目标。

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一起探索、一起反思,互相鼓励帮助,做到教学相长,努力开发影响学习效果的积极的情感因素,开商,促进智商,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习的原动力及学习的主动性和目的性新《标准》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渗透情感、管理与评价、认识、交际等学习策略的培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交流、合作、探究,遵循学习规律,改进学习方法,加强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价,从而形成自主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有效学习策略。教师要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达成默契。让师生在课堂教学中达到认识与情感交融的最高境界,使课堂教学成为心灵净化、视觉满足和精神愉悦的活动体验。

利用作业评语加深师生情感交流是我一直坚持的做法。

评语言辞恳切,切中要害,或热情鼓励、或委婉告诫始终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强烈的兴趣、昂扬的斗志,激励并坚定他们“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信念。通过评语,教师尽可能把祝福、问候、关切、激励、真诚、信任之情化作甘甜的泉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引起师生教学的共鸣。达到教与学两者的和谐与统一。

四、新《标准》强调学习方式的探究性教师要通过“引(引导)、扶(尝试)、放(独立: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独立去解决问题)、收(反馈:及时反馈信息,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及时调控)、评(教师评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自评,评出方向,评出学习干劲)”几个步骤指导教学。书本让学生读,问题让学生提,意见让学生改。凡是学生看得懂的,要让学生去看:凡是学生讲得出的,要让学生去讲;凡是学生想得出的,要让学生去想:凡是学生写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写;凡是学生做得出的,要让学生去做;教师不包办代替。要努力实现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的民主性,积极营造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教学氛围,使课堂“有疑问、有猜想、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联想”,师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上下求索,切磋进取,结伴成长。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正常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是新课程标准与理念的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教师要迅速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充实完善自我,以人为本,师爱为本,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服务于学生、视学生为教师生命之延续”的意识,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让学生“自由活动、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感悟、自我提升”,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保障新《标准》的实施,推动素质教育、和谐教育的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生幸福奠基,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篇3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于2012年颁布。且新《课标》强调“文化意识”和“人文性”,而文学作品作为语言艺术的典范,内容和表达形式对学生有极大吸引力,能激发其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它的人文内涵能给学生个性发展及跨文化意识提供了有利凭借,并强调了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开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而,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差别较大,定位也有所不同,再加上选修课的难度和深度有较大的弹性等,所以很难正确有效地进行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教学。因此,对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课程进行文学选修课的分析与研究能帮助高中英语教师准确理解新《课标》的理念、正确把握其精神实质。

2. 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开设现状

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大致分为三类:英语文学作品阅读(主要是英文小说);英语影视欣赏(主要是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和英语戏剧表演。已开设的英语文学欣赏类课程还比较丰富,涉及到了小说、影视和戏剧,但遗憾的是,相应的教材却十分稀少,目前已经出版的高中英语文学欣赏类教材只有三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说欣赏入门》,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英语文学欣赏》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语影视欣赏》,多数教师采取根据课程内容印发讲义的形式。

3. 新《课标》对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开设的启示

3.1 工具性以及人文性

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我实现的人”。而且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也就是在英语教学中必须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既要落实工具性,又要体现人文性。因此,教师既要关注学生语言能力上的发展,也要着眼培养学生完整人格和创造能力。而文学作品具有浓厚的人文性特点在优秀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更易达到新《课标》所说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上的双丰收。

3.2 大量而高质的输入

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的开设符合克拉申的输入假设理论。克拉申(1981)认为,外语学习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接触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的且相关的输入。且新《课标》中对阅读量做了一定的要求,如在五级读的技能上的要求为“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就我国外语教学现状而言,语言输人量的不足已经成了妨碍英语综合技能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要改变这一局面,创造良好的外语输入环境,开设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此外,材料的可读性、趣味性也是值得关注的,这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相对来说,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等有人物,有情节,故事性强,与其他题材的语料比,更能吸引学生。”

3.3 培养学生文化意识

学习一种语言也是对该语言文化的学习。当明白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我们才算真正地了解了这个语言。新《课标》同样提及了文化意识的重要性:“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并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文化意识的培养上,英语文学作品有着很大的优势。相对于更多地出于针对语言知识和规范而编写的教材来说,文学作品更多地反应了社会和文化背景,能学习隐藏着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如民俗和国外的价值规律。

4. 高中开设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的意义`

4.1 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对英语学习的作用

语言教学离不开文学的熏陶。学生的语言技能需要通过适量而优质的阅读来实现。学生的语感、审美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也会逐渐积累,使英语文学作品变得有吸引力,提高学生上课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文学作品是一个民族精神的体现。作家通过文字来传递思想,反应社会文化。通过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学生能够了解国外文化知识,拓宽视野,促进跨文化交际,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发展。另外,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中不仅有极强的艺术效果,也有深刻的哲理和思想。学生在阅读的中进行批评性思考,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4.2 我国优良的文学教学传统的传承和发扬

普通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现行教材中文学教学传统的流失,例如1982年版的英语教材高中三册课本中选自浅显的英语原著或其他语言著作英译的课文约占80%,体裁包括故事、短篇小说或小说节选、短剧、诗歌、传记等,而在偏重工具论的全球化时代,现行a人教版的高中英语教材,文学作品所占比例明显减少,而代之以大量的日常生活题材,不仅较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并且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马隽,2006)而且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英语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这种理念正是对我国英语文学教学传统的传承,向老一辈的英语学者的学习他们大量且广泛的阅读习惯。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理念的指导下,新课程标准分别对一般高中毕业生和优秀毕业生提出了相应的有关“欣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的开发与实施,是对我国中断了的英语文学教学传统的传承,也是对应试教育下异化了的文学教学的一种拨乱反正。

5. 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5.1 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中英语课堂文学教学严重缺失,尝试高中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校本课程开发的学校开课数量较少、开课质量差,开设中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全国范围来讲,很多学校在开设必修课的基础上开设了顺序选修,却忽视了系列Ⅱ任意选修,其原因主要归结于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拨款不到位,课程开发缺乏专业指导。同时,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把英语选修课的开设作为必修课的延伸,内容仅围绕高考要求,设计安排以语言知识与技能类为主,在实施过程中学生不能根据兴趣自愿选修,而是被强制性要求全部修习。例如语言应用类与欣赏类因其涉及的内容不在高考范围之内以及师资的限制而不被多数学校重视。另外,学校开设的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应涉及小说、影视以及戏剧等形式。其中,经典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因其娱乐性而备受学校和学生的喜爱,然而小说阅读和诗歌却未能得到青睐,只有少数学校尝试了开发,并很少开设诗歌欣赏课程来满足部分学生的兴趣需要。

第二,由于教师个人评价基本是以学生考试分数为准,教师经常在教学中注重语言知识和技能,导致课堂枯燥乏味,效果不佳。其次,尽管教师认为课外阅读十分重要,但在实践中还是以“题海战术”为主,并没有真正扩大学生阅读量,特别是英语文学的阅读。目前,教师本身文学积累稍显薄弱,文学素养较为低下,并认为文学选修课是比较耗时耗力的。

第三,对于学生而言,学生为了应试,只有当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对高考分数有所提高时才会产生较大的兴趣。可见,学生的功利心理较为严重,且在应试教育下不能全面地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5.2 相应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三方面的问题,本文相应的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来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第一,在学校层面,应出台相关政策,呼吁学校开设选修课,以此引起学校重视;改革过分强调甄别淘汰功能的评价手段,更新评价体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保障;开发课程资源,如实用的选修课教材,完善课程设置,开设深受学生喜爱的经典小说赏析、诗歌、散文、戏剧等课程。

第二,在教师层面,应改变传统教育理念,转换教师角色:要从课程的者转变为学习的合作者和组织者,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反思者和研究者(肖川,2004:291),新课标中也提出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的理念,而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能满足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马隽,2006:291);同时,教师应参加师资培训,提高文学素养,为开设英语文学欣赏选修课打下基础。

第三,在学生层面,应培养阅读兴趣,养成良好习惯,如良好的阅读、背诵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不仅可以培养语感,也可以锻炼思维方式、扩大词汇量,丰富文化积淀和拓展知识背景,提高审美品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门应科学建立选修课评价机制,有效提升学习热情和效果。

篇4

【关键词】新课程;职业高中;英语写作;策略

英文写作是一种综合能力训练,应该重视平时的英语作文训练。然而职高学生现状却不容乐观,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缺乏足够的训练,所以对英语写作要么感到无从下手,要么用词不当,构句无章,错误频出,行文不流畅,表达不地道,无写作质量可言。

一、职高学生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生对写作意识的缺失。不少学生认为英语写作难,就出现畏难情绪,产生信心不足的心态。他们不积极主动地去配合老师搞好写作训练,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因此,这种消极态度严重影响了他们练习写作的动力和信心。

2.学生写作基础普遍薄弱。写作基础主要指遣词造句的基本功。在这方面,职高学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词汇贫乏。为数不少的学生在需要用文字表达时,感到力不从心,写出来的句子常常令人费解。此外,其他的语言错误、语法错误、单词拼写及标点符号方面的错误也比比皆是。

3.学生行文内容贫乏。从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看出,大部分学生所写的作文内容贫乏,思路不开阔。这反映出他们思想不活跃,缺乏对现象的观察和思考。

4.学生写作技巧欠缺。许多学生在写作技巧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学习。表现在写作动笔前不审题、不构思,想一句写一句,东拼西凑,语无伦次,根本没有使作文主题与段落和句子连贯为一体的整体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时,过分注意每一句话的语法和单词拼写,而忽视了前后句子的衔接,于是所写语篇断断续续,文章主题模糊不清。此外,修改环节常常被忽视,以至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修改文章。

二、提高职高学生英语写作的策略和途径

1.注重写作教学的基本训练阶段

语言教学最高层次是应用。英语属于结构语言,它有自己的基本句型、固定搭配、固定短语等,这些都是不可变的,要想在写作中用上它们,用好它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基本训练。首先,加强五种基本句型结构教学。几乎所有的英语句型都是五种句型的扩大、延伸或变化,因此训练学生“写”就要抓住五种基本句型的训练,让他们把五种基本句型记牢,不断运用。其次,加强句型教学,要对一些句子进行分析,增强他们利用各种句子进行一意多种表达的训练。再次,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巩固语言的练习”对学生进行基本语感的训练。

2.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相互依赖的,说的能力有赖于听的能力,进而有助于写作。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听和读是输入,只有达到足够的输入量,才能保证学生具有较好的说和写的输出能力。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要注重写作训练的多样化。

首先,在Dialogue的教学中,除了听录音、对话、表演和编写相似的对话外,还要求学生把对话改写成一段短文,这样就要求学生在变成短文的过程中,注意时态、语态、人称和前后逻辑关系,从而为写作打下基础。其次,在Reading教学中,回答问题时要求学生必须用自己的语言,且人称、时态要做相应的变化,这样既能搞懂本意,又能用同义句表达,提高了表达能力。还要让学生用课文中的词组进行复述,学生复述课文不是件容易的事,既要把握课文中的重点,逻辑关系,又要用自己的语言把主要内容表达出来。这样既锻炼了他们组织篇章结构、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又提高了语言的精炼度,使自己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快地提高。再次,在Listening教学中,除了让学生听懂做完听力练习之外,还让他们把练习作为guide进行复述听力材料,有时还让他们写在作文本上。

3.注重写作训练的规范化

职高起始阶段的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模式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按教师用书上说明的写作步骤,即:构思(讨论题目);写提纲(理顺思想的逻辑关系);起草(打草稿);校订(检查错误,重新安排内容);修改(定稿)。对学生进行写作模式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篇5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质量

外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语言应用能力。为此,《新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一、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并以最简捷、最有效的方法去获得最必要的知识,这就是求知欲。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求知欲。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应用”。为了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给学生更多应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教师可以设计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采用新奇“刺激”的教学手段,如放录像、放英文原声电影、挂图配合录音、口语竞赛、歌曲或短剧表演、讲英语故事、办英语墙报及多媒体教学等形式,促进学生把所学英语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利用视、听感官促进学生的大脑思维,开发智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曾经有人向外籍人士请教学习英语的最佳方法是什么(What’s the best way of learning English?),老外随便答曰:“到美国去或与一个美国人结婚(Go to the United States or marry an American),如不可能做到就看美国电影(Watch American movies)。你们中国不是有一句古话叫做‘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吗?在家看一部美国电影就好比在美国生活了一天”。这些话告诉我们学习语言离不开环境。所以教师应该努力探索各种教学方法,用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营造课堂英语氛围,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初中生年龄小,活泼好动,影响他们进入学习状态的因素很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创设情景和语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帮助学生树立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建立英语学习的目标,指导他们为达成目标而养成自觉学好英语的良好习惯,变原来的“要我学”为“我要学”,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从而将英语学习的兴趣转化为经久不衰的动力。

二、重视英语语言教学和英语文化之间的关系

英语不同于中文,有它特定的语言环境及特点,有些词还有历史典故或特殊含义。我们应该鼓励学生采取文化平等观和语言平等观,既不自高自大,在语言与文化上搞民族中心主义,也不自我贬低,认为英语国家的文化比我们的优越,甚至否定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搞“自我殖民”(self-colonization),作为英语学习者要特别注意这方面的问题。例如表示“我是王宏”,日常用语表达为“I‘m Wang Hong”,电话用语则为“This is Wang Hong speaking. ”。又如Uncle Sam指美国人,John Bull则是英国人的代名词。汉语通常所说的“像头老黄牛一样工作”,英文却是“work like a horse”,而不能望文生义,直译为“像马一样干活”。这里的“牛”为什么用“horse”而不用“ox”呢?因为早期的英国人一直是用马耕种,而不像中国人喜欢用牛耕作。又如英美人结婚,如对新郎说Congratulations!他会很高兴地说Thanks。而对新娘说Congratulations!她会很生气,认为你讥笑她“骗到了一个好丈夫”。因此,如果不了解英语国家的习俗和文化背景,在英语学习中就有可能闹笑话,就会出现Chinglish,造成表达上的失误。

三、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

词汇是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对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要正确处理好语言基础知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努力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语言、词汇和语法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学会用构词法知识来辨认和记忆英语单词。同时,词汇和语法教学要尽量同有目的的语言运用相联系,注重培养语言技能,发展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开发学生的语言智能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师要从听说读写入手,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语言智能的学习环境。语言智能就是个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语言文字的掌握能力,语言智能和其他几种智能有密切的关系,各种智能的开发,往往要由语言智能开发的程度来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语言智能是多元智能中的核心智能之一。

听说读写是学生学好英语必须培养、提高的基本技能。教学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指导学生朗读或复述所学或所听到的内容,把文中要表达的意思清晰地复述下来,复述时要注意语音、语调。另外英语教学中的口语练习和测试是必不可少的。应经常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编出对话或改写成短剧进行表演,或者给他们一些感兴趣的话题,开展大面积、有目的的口语训练。听说读写是相辅相成的,听是理解和吸收口头信息的手段,读是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手段,说是口头信息的表达,写是综合能力的体现。听、读是语言的输入,说和写是语言的输出,只有足够的输入,才有一定的输出,因此,初中英语教学要注重这四个方面的综合训练和能力的提高。

五、围绕教材,设计好任务型教学活动

篇6

【关键词】英语 渗透 过程 优化

一、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过程的优化

新课程标准下,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优化英语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少不了优化教学内容,那我们教师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当然,优化英语教学过程应体现在英语教学的每个环节,这里笔者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知道,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以上述理念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为此阅读材料选择篇幅要不长不短,难度不高不低,内容新颖、丰富,文中的障碍即生词不能太多,这样的文章是学生们最欢迎的,也最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潜在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引导他们进行有效地阅读,达到扩大其词汇量,丰富语言知识,开阔视野,开拓思路的目的,从而使他们能进一步的了解英、美等国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思维习惯和英语的一些惯用语所使用的特殊背景,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运用能力,避免使英语语言学习陷入死记硬背、枯燥乏味的泥潭。当然,优化英语阅读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从练习回到练习的简单过程,而要从练习的篇章中,细节型选择题的操练方向运用中理解作者的意图,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使学生在原有的阅读技能的基础上全面发展。

二、新课程标准下文化渗透过程的优化

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诚然,语言不仅仅是一套符号系统,人们的言语表现形式更要受语言赖以存在的社会社团的习俗、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宗教信仰、民族心理和性格等的制约和影响。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渗透。文化因素与语言形式的难易并不一定成正比,简单的语言形式并不意味着在使用中可以忽略语用与文化因素,如How are you,How do you find…,Sorry,Thank you等语言交际形式都承载着一定的文化思想,教学中我们要通过一定深度的挖掘让学生知晓其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事实上,英语教学中,真正使学生感到困难的不是如何发准音或拼写正确,而是在实际交际中如何恰当运用语言,教师在教学中只要自始至终注意结合语用、文化因素,把语言形式放到社会语用功能的背景下进行教学,才能使语言知识教学“活”起来,使学生逐步提高语用能力。当然,我们这样讲,并不是要求教师在讲每一个语言项目时都把与之相关的语用功能介绍全、练习够,这是不现实的,也是违反认知规律的。事实上,我们进行的文化教育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可见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能主动地、自觉地吸收并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篇7

一、 重视语音,过好语音关语言是有声的。语言教学首先是以语音形式体现的,掌握语音是学好语言的前提。所以,首先要教会学生发音,使学生学会常见字母(组合)的发音,掌握同一字母(组合)的不同发音以及不同字母(组合)的相同发音。教授单词的读音时,可以采用单词部分注音法,即只注出单词核心部分或容易出错部分的读音,以增强学生对单词的记忆能力。并注重音、形、意结合,努力把握好单词的拼写关,做到眼、耳、口、手、脑并用,将单词的音、形、意合为一体,才可达到记忆的最大化。

二、学生自学,优生领读,重视词性 首先,让学生自行感受新授的单词,让他们在自学中了解自己在读音上的不足。其次,充分发挥优秀生的领读能力。与其说是满足优生的优越感,不如说是对他人起到积极的督促和模仿作用。当然,领读不是一味地从第一个单词读到最后一个单词,而是有目的地让领读生按词性归类领读。学生在英语学习别容易忽视单词的词性,这对单词的运用非常不利。而采取按词性归类教学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三、教给方法,寻找规律,帮助记忆 许多学生记忆英语词汇时采用零星的或片段的记忆方法,他们对新接触的词不会分析和比较,遇到生词要么死记,要么硬背。这种被动的记忆方法不能在头脑中留下清晰、可追忆的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词难免在其记忆中模糊、淡化甚至消失。正是这种消极的记忆方法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作为英语教师,要深刻理解这一点,并教给记忆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新词的构词规律,教给英语单词的词根,较为常见的前缀、后缀,如:dis-, a-, im-, -ful, -or, -ment等,同时对单词进行详细分析后记忆,则会增强词汇的记忆效果。

四、直观教学法用实物、图片、玩具、幻灯片等一系列辅助教具以及动作、表情等形体语言来教词汇,既形象生动,又可节约时间,同时还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这些鲜活的图画、照片等产生兴趣,就能极大地提高他们记忆英语单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会在短期内得到高效的记忆。

五、归纳、对比联想法 在学习某个新词或词组时,可联想先前所学的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或词组,进行系统的归纳、分类、比较并加以辨析,以克服混淆,达到灵活应用。如:同义词(组)(be good at—do well in)、反义词(big—small)、近义词(take—bring)、对应词(husband—wife)、同音词(sea—see)等。还可常教一些构词法知识,如:动词变名词(write—writer)、名词变形容词(rain—rainy)、形容词变副词(careful—carefully)及新词的构词规律。在英语词汇教学中,要及时地归纳,帮助学生把孤立的、零散的知识串起来,把握内在规律,逐渐形成一个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 转贴于

六、 语境教学法

篇8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功能的语言形式等。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法是语言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法能力是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语法知识是保证学习者正确运用语言的必要保证。本文试图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语法教学,以语法为突破,把语法与词法、句法、语篇教学相联,从而提高英语教学系统,为提高学习者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奠定基础。本文试图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英语语法教学一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在一定意义上,人们对语法教学的态度构成了现代外语教学史的一条发展线索。先是由于受到语法—翻译教学法及自身教学环境的影响,中国的英语教学过分强调语法教学,在授课学时的安排上让步于语法知识的传授,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从而导致了学习者听、说、读、写水平能力的低下。进入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功能为纲,着重培养学习者的交际能力。Hymes于1972年发表的“论交际能力”一文对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交际能力指一个人对于潜在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运用,包括四个方面:合乎语法;适合性;得体性;实际操作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理论上讲交际教学法并不排斥语法教学,但从实际教学的实际来看,语法教学别放在了一个次要位置,甚至被忽视。这一现象在2000年左右的中学英语课堂上随处可见。从小学到中学直到大学,外语教学的重点无一例外地被放在培养学生实际使用外语的能力上。当然,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由于背负着各种考试的压力,教师们在考试前又往往会加加班加点给学习者补充语法知识,真可谓是“犹抱琵琶半遮面”,其结果往往是事半功倍。

近年来,国外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语法教学对提高外语学习者使用外语的准确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一研究结果不仅给语法教学带来了新生,而且又重新激发了人们对语法教学及相关研究的兴趣。众所周知,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和“晴雨表”。通过对近五年普通高考试题山东卷(2008年— 2012年)单选题对比研究发现,对语法知识点的考察单选题数占该题型总数的70%左右。所以高中英语课堂必须重视基本语法知识的教学。语法教学再度兴起缘于交际教学法效果不理想,交际教学法强调意义的交流,忽视语法的形式。“Swain(1985,引自戴炜栋,陈莉萍 2005:2 (93))与其同事通过对“浸入式”学习项目的研究发现,虽然学习者接触了大量语料,但仍不能正确使用语法形式。因此他们认为要提高学生实用语法形式的的准确率,最有效的方法是通过正规教学。”

三、英语语法教学的模式

既然语法教学的价值已经为大多数英语教育工作者所认可,那么语法教学到底应该教什么、怎样教?Ellis(2006,引自白丽梅,黄友之 2011:1 (3))从二语习得角度对近年来语法教学研究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讨论,包括:语法是专门教还是自然习得,语法教学教学教什么,什么时候开始教,集中教还是分散教,精教还是泛教等。由于传统的以结构为基础的语法教学存在问题,Long (1991)提出了一种他称之为“以FORM为中心”(Focus on FORM)语言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参照当前的国外语言教学中语法知识的不同处理方法,结合中学英语课堂进行如下探讨。

3.1 过程性教学

过程性教学是一种把交际法与语法教学相结合的方法。以交际为目的进行语法教学,可以实现语言形式与功能的统一(Van Patten,2002)。其具体操作过程为,首先让学习者接触语言形式,对这些形式以明示的方式处理,让学习者知道其功能。然后设计一系列的语言输入处理活动,这些活动主要是鼓励学习者理解这些结构,而不是使用它们。但是这些活动有助于学习者在语言输入中产生形式— 功能连接,使他们这些形式的功能,例如在外研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英语(新标准)教材中,每一模块设置一个“FUCTION AND SPEAKING” 栏目,这也体现了语言输入过程中形式—功能连接。当然,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本模块的TOPIC及文本材料以操练语法形式。

3.2 互动性反馈教学

互动反馈的语法教学模式由Lyster和Ranta(1997),Van den Branden(1997)等学者提出。这一方法的理论基础是:语言交际中的过程中的互动策略可以凸显交际中的语言或语用问题,并促使语言学习者有意识地去修改或加工他们的语言输出时更精确易懂(Ellise,1997,引自衡仁权, 2007: 6 (29))。它利用协商和修改策略,具体指重复、请求解释、检查确认等形式,使学习者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注意目的语中的语法结构。互动性反馈教学可以在明示简单语法形式的基础上,在学习小组内就某一话题进行操练,以达到知功能,懂交际的目的。当然老师在课堂上,应巡视组内学生的交流情况,已掌握学情。

3.3 增强文本的对比度

增强文本的对比度就是通过用粗体、斜体、下划线、大写等方式使文本中正常情况下学习者不会留意的语言形式变得醒目。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求每个学生买几只不同颜色的水彩笔,把老师讲到的重要的语法点标出。这样可以有意识呈现目的语的语法形式,吸引学生注意语法结构,利用学生的视觉选择性,达到复习的效果。该模式在义务教育阶段效果较好。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大,在语法规则推理与假设,语法结构的建构与重构过程中,仍然需要老师的讲解和指导。在语法教学环节,我们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认知特点,灵活采用归纳法或者演绎法突破语法点。

3.4 任务型语法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目前英语教学界广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它已经被运用于语法教学之中。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习者对形式的意识程度。同时,这些任务有时交际性的。因为,这些任务必须要求学生参加以意义为主的交流。Ellis(2003,引自包天仁,崔刚 2012: 84—93) 指出,有三种类型的任务:以结构为基础的产出型任务、理解任务和增强意识的任务。产出型任务使用目的语的形式来完成交际活动,任务的材料从性质上来讲不仅仅局限于语法结构,但学习者必须借助语法结构来完成这些任务。理解型任务是为了让学习者注意和理解输入材料中的语法结构。一般情况下,这些输入材料含有一定的刺激信号,而且要求学习者做出适当的反应。上述两种任务类型都是以暗示的方法在交际活动中介绍语法结构。而增强学习者语法意识的任务则是完全采用明示的方式,要求学习者用目的语结构完成任务。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语法教学是制约学习者准确使用目标语能力的重要因素。在语法教学中,我们应坚持语用,语法相结合的原则,注重习得对于语法生成的影响。国外学者就外语学习中语法教学的作用以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充分重视语法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 戴炜栋,陈莉萍. 二语语法教学理论综述 [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2):93

[3] 白丽梅,黄友之. 二语习得中的语法教学理论述评 [J]. 基础英语教育,2011,(1):3

篇9

【关键词】 高中英语 新课标 英语词汇 教学

词汇是语言组成的最基本单位,没有词汇也就无所谓语言。人类思维活动和思想交流首先是依靠词汇进行的,不熟练掌握词汇,就不可能掌握一种语言。一个人掌握的词汇量直接影响着他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丰富性与准确度。从这个意义上讲,词汇量的掌握就代表英语水平。《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加强了高中阶段对词汇的要求,对英语教师的词汇教学及学生的词汇学习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课程中词汇教与学的重要性

语言学家Wilkins的一句“Without vocabulary,nothing can be conveyed.”精辟地道出了词汇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词汇在人们的交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词汇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贯穿于整个英语教学的始终,是教学中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从前后课程标准对词汇量的要求可以看出词汇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英语教学者的重视。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对词汇的要求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当前词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目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似乎认为,既然英语考试越来越重视阅读理解,客观试题在考试试题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那么也许没有必要在词汇的学习上花费太多的时间。

2、掌握了语法忽视了词汇训练。历来的高中英语教学都将语法教学作为重点,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的重要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和体现,仅仅成为语法训练的工具。

3、对单元词汇不分前后,不分主次,在课前进行集体教学,作统一要求,结果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重点,致使学生的记忆负担过重,词汇教学效率低下。

4、教师对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指导少。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是由教与学两个部分组成的,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事实证明,很多学生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学习词汇,却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主要原因就是他们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不懂得如何有效地学习和巩固词汇。

三、新课改后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学习实际,不断改进词汇教学,加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在生词教学中不妨积极尝试如下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应用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1、直观呈现法。包括使用图片、简笔画、实物、动作、表情等手段。高中学生虽说理解能力已有提高,但遇到某些科技词汇或其他重要事物名称的词汇,教师过繁或过简地解释,不易留下印象。使用直观呈现法可以加深学生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词汇的长时记忆。有些名师在讲授生词时,使用优美传神的动作去表演,让学生深切地去感知词汇,这很值得我们学习。

2、词义阐释法。用简易英语去解释新词,有助于学生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⑴下定义。按英语语言特点,给某个词下定义,应先找出它的界定词或中心词,再分别加些定语或状语等修饰限制的内容。可以进行短词定义;⑵根据上下文猜词义。教师应有意培养学生的猜词能力,它能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其学习主动性。学生遇到生词并猜词时,首先界定该生词的词性,然后根据上下文猜出该词大意。

3、词形构建法。主要是借助构词法知识进行教学,在高中阶段可以大量运用,而且也非常普遍。首先要求学生了解与识别常见词缀,并加以掌握和运用。另外,在教学中,学生可能会碰到含多重词缀、较为复杂的词汇。让学生仔细观察生词,结合语境,鼓励其大胆分析、猜测。

篇10

一、以教师的引导为方向,通过师生间的配合导入到新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学生通过教师的指令进行活动,从而自然地进入到新的知识点的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当好这个“导演”,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 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前面所学过的知识或与本课有关的语言点及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帮助学生回忆旧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引入新授课题。这个方法一般被广泛地运用在单元内的课文教学当中,或者知识点衔接比较紧密的单元之间。

2. 预习导入法

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这种方法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较为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谈话导入法

这种方法主要通过教师设置谈话主题,通过谈话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新的学习目标中来。在师生间一问一答中引出了新的内容。

4. 悬念导入法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让学生全神贯注地进入课堂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例如,在多媒体教室上的第一节课这样开头:Today is a special day for you.面对学生好奇的目光,教师接着问“Why”,课堂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各抒已见,学生说:“We have a special classroom. There are so many teachers here . It is special for me.”自然由special一词,开始了这堂课,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因势利导,从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以学生为中心,用他们的言谈、表演等作为导入手段

学生的天性就是活泼可爱,更重要的是他们好动,而且新课程理念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我们可以把学生的自由式的谈话、演讲、表演等行为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表演欲和成就感。

1. 自由式谈话导入法

教师可让学生进行学生间对话或由值日班长提出话题,各自发表看法,内容可以是天气、日期、学生的日常活动、时事话题或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奥运会、世界杯等。教师可利用学生所讲的内容,适时地引入主题。

2. 演讲式导入法

教师让一位学生演讲一两分钟,演讲的内容可根据演讲者的各自差异进行安排。通过学生的演讲话题直接设问,当然话题要围绕本课的知识点来展开,这样可很自然地导入本文的知识点。

三、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和图片进行导入

“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方法与多媒体技术教学是无法媲美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闻其声,观其形,临其境,让学生沉浸在教学要求的氛围之中。在教“Wild animals”这课时,文章中涉及“湿地”,对于“湿地”学生们不是很了解,我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了湿地、湿地中生存的鸟类以及湿地的重要性,无需太多的语言,就把学生带到了美丽的湿地之中,让他们仿佛身临其境,为进一步学习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利用歌曲和游戏做好课前准备

刚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还停留在课间的追逐和交谈中,这时全班唱一首歌,用歌声去吸引学生,有时也可效仿电视“幸运52”当中的猜词游戏来导入英语课,如学习电脑的各组成部件名称时,可让一名学生背对着黑板,教师在黑板上写出“printer,mouse,screen”等,叫另外一个学生用英语来描述、提示,使其搭档猜对这个词。

五、课前三分钟的配乐英语小演讲导入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