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道德的看法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8: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职业道德的看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对职业道德的看法

篇1

[关键词]教师队伍;课程体系;活动引领;就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06-0211-01

为此,必须改变过去仅将职业指导作为“走进职业前的就业指导”的现象,而切实将职业指导作为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不断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才能不断提升中职生的就业能力,以达到人职匹配,真正培养出社会适用型人才。

一、组建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学校职业指导队伍由专职指导老师、班主任老师、德育课老师、任课老师和学校管理层领导共同组成。专职指导老师挑选具有前瞻性的、有实战经验的、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的教师担当,并建立专门的“职业指导”教研组。学校在加大对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提升的同时,更注重对班主任职业指导能力的培养,养成班主任自觉进行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识,使班级管理工作始终围绕着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展开,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在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努力学好文化、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增强学生择业、就业与创业的能力。学校将毕业生就业的面试录用率、推荐上岗率、岗位稳定率和用人单位的辞退率等指标,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德育课教师是学校搞好职业指导的又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在德育课的教育教学中必须加强与劳动就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职业道德规范、市场经济常识等必修课程的教学。全体任课教师都必须将职业指导切实地贯穿于正常教学中,自觉地在学科教学上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渗透性的教育,不断提高学生行业和岗位的职业规范水准,努力提升职业竞争能力。学校管理层为全体教师提高职业指导的水平与能力提供帮助,通过组织教师参观用人单位,参与社会调查和招聘、面试、考核,参加社会各行业的活动以及聆听行业专家、标兵讲学讲座等方式,帮助教师接触社会,走进市场、贴近市场、了解岗位,使教师心中有明确的培养目标、鲜明的职业意识,在不断增知长智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教育领域,提高职业指导水平。

二、建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在借鉴现有职业指导教材和总结过去职业指导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专业特色,将职业指导课程划分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礼仪规范、职业道德规范、劳动法律法规、职业心理指导、就业技巧、创业指导及行业职业规范等教学模块,其中班主任承担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礼仪规范二模块的教育教学,德育课老师承担职业道德与劳动法律法规二模块的教育教学,职业指导老师承担职业心理指导、就业技巧与创业指导三模块的教育教学,专业课老师承担行业职业规范指导的教育教学。此外,学校就业指导处负责对学生就业状况的专题调查,行业信息、人才需求信息和社会就业动态,指导学生参加用人单位应聘、面试和洽谈,做好学生就业上岗前的培训与指导,及时为学生、家长及用人单位提供各种咨询和服务

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职业指导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坚持了“四个”结合。

第一,职业指导与学生个人能力提高相结合。举行以“自我介绍”为主题的演讲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模拟面试演习,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和心理素质。及时将企业的文化、管理策略以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引入课堂,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尽早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我准备做什么?我能做什么?如何努力去做?同时还开展心理咨询活动,特别对个别心理障碍明显的学生进行启发疏导,帮助树立就业的自信心,使全体学生都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就业,获得成功就业。

第二,职业指导与班级管理相结合。各班级根据年级、专业的特点,每学期召开2-3次以“职业、就业与创业指导”为专题的班会,针对班级管理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交流与讨论,同时积极尝试运作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努力使班级管理工作与职业指导紧密结合,促进良好班风、学风和校风的形成。

第三,职业指导与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还未完全消退的情况下,开展校园“三创”(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不仅成为求职者,而且逐渐成为工作岗位和职业的创造者,以创业带动就业,对缓解就业压力和发挥创业的就业倍增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通过“三创”活动观摩、校外创业基地的实践和为民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开阔眼界,展示专业特长,参与创业实践,营造学生“想创业”“能创业”的浓厚氛围;通过毕业生创业典型示范和创业成功人士经验介绍,激发学生的创业热隋、创业信心和创业潜能,产生自主创业的欲望,引导更多的学生勇于创业、乐于创业、善于创业、最终实现成功创业。

篇2

【关键词】中职幼师生 职业认同感培养策略

近年来,学前教育在社会和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得到重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幼儿教师是影响学前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然而,目前在幼儿教育师资队伍中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现象,例如不久前的虐童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造成了及其恶劣的影响。在此社会背景下,作为幼儿教师培养的中职学校,选择从幼儿教师的培养环节入手,提高中职幼师生的职业认同感,从而促进中职幼师生顺利入职,成为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

一、关于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里认为它有意义、有价值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是指幼儿教师对其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和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期望的一致。它包括个体对幼教职业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等的认识和看法;对从事幼教职业应具备素质的认识;个体乐于从教的意愿以及从教时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如自我实现与满足的心理表征等。

二、中职幼师生职业认同感培养的策略

中职幼师生因年龄小,阅历浅,接触社会机会少,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社会价值、社会地位和工作性质等没有准确的认识。对职业未来的发展也一知半解,因而职业认同感也就无从谈起。中职幼师生职业认同感的培养应该贯穿职业教育始终,多角度、多方面地进行。

(一)开展专业实践体验教育,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

高一新生入学第一周,对学生进行专业认知教育,学生通过专业课老师的专业学习内容介绍,了解幼儿教师应该学习的专业技能,应该具备的专业能力;通过参观幼儿园及幼儿园一日常规,了解幼儿教师工作的基本内容和工作环境;通过园长讲座和学姐经验交流等专业认知活动,系统全面地认识幼儿教师职业。到了下学期学生已经接触和学习了一些幼师的专业课,此时根据学习内容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听课学习,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进一步了解幼师的专业技能。

高二阶段,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组织为期一周的幼儿园见习实践活动,在这一周里,学生被分配到各个班级,开始零距离地接触幼儿、接触幼儿教师这个职业。在这一周里学生要协助指导老师组织教学和活动,通过观察、学习、参与、实践开始体验幼儿教师的职业。

高三阶段,学生进入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从见习体验到准幼儿教师的实践,从方方面面接触幼儿教师这一职业。

通过分阶段的专业实践教育,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到毕业时已经形成了正确的职业认知,不会因对职业认知偏差而出现消极怠工、离职等问题。

(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职业的基础上,初步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并为实现这一目标进行规划和设计。学生在走向社会前,将现实环境和长远规划相结合,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

具体实施步骤可分为三个阶段:高一学生处在职业生涯的“认识与体验”阶段,重点在于引导学生体验职业世界,认识自我与环境,初步设计自我的职业生涯。专业认知期间请本专业优秀毕业生和本市优秀园长来校讲座。通过这些讲座,让学生了解本专业的职业生涯路径,从而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充满期待,形成动力。高二学生处在“行动与调整”阶段,重点在于深入了解社会上各行业企业的发展动态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提升自我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水平以及专业实践能力,全面发展以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的全面素质,进一步巩固和形成相对稳定的职业目标;高三学生处在“抉择与发展”阶段,重点在于全面提升专业知识、技能与专业实践能力,掌握相应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规范与职业纪律等,掌握行业的人才需求信息,并逐渐形成自我的职业决策能力,提升自我从事实际工作所需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等。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高一是学生职业道德的“学习期”,从专业见习开始,班主任及专业教师利用班会课等时间向学生讲解职业道德及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相关知识,在高一下学期开设的《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让学生系统全面了解职业道德的要求,与此同时,组织为学生安排参观幼儿园、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讲座等。这样,学生既有初步理论知识又有一定的真实实例帮助理解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高二是幼师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体验感知期”。学校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机会,时间可以安排在一周,同时应要求学生假期自己到幼儿园进行实习。学生在体验和感知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之后必定会有所思考,进而促进自己的职业道德提高。

高三是幼师学生对于职业道德的“实践体验期”。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月的集体顶岗实习,这是学生亲身体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机会,学校安排专业教师跟踪指导,关注学生的思想及行为动态。并向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幼儿教师工作,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平。

(四)组织特色德育活动,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幼儿教师因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的特殊性,除了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技能外,还必须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细心、童心。针对这一职业要求,课外活动的组织应该有目的的培养学生的这些方面素养。例如:要求每个学生从入学开始精心种植自己喜欢的一株植物或养一条金鱼,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拼图,折纸,十字绣等比赛,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等;开展一些学以致用的团日活动,利用专业服务社会的内容,如到福利院教小孩唱歌、画画、跳舞;到一些郊区的小学和幼儿园帮助他们设计和绘制校园的文化墙、黑板报;利用周末走进社区、早教中心帮助他们组织游园活动等等。这些与专业紧密结合的特殊德育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对幼儿教师这一职业的认同。

参考文献

[1]肖川.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8:24

[2]闫静.基于职业认同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培养刍议[J].内蒙古教育,2011,(6):26-27

篇3

【关键词】政治课教学;职业道德;职业学校学生

现状分析:

其一,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是政治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抽象的学科。然而,在当今市场经济形势下,由于中专学校专业性质的问题,其重要性被进一步弱化,甚至部分老师也认为政治课开不开无所谓,学生自学即可,人生观不用学随着年龄的增长最终都会形成的,不如学点专业知识来得实在,于是个别政治教师在教学中就应付了事,在学生心目中政治课时间成了“可有可无”的课程。改进政治课教学,首先要从上至下在思想上重视起来,让政治课成为一门真正对学生有价值的课程。

其二,由于中专学生大都是刚从初中毕业的十五到十七岁的青年人,这个时期的青年是生理和心理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正是正式成年前期,其自我意识不断增强,思维逐渐具有独立性,爱争论爱探讨,但同时由于他们的社会阅历有限,生理和心理仍不成熟,思想单纯幼稚,因而常常在对一些问题的分析上带有片面性、表面性和盲目性,对事物的分辩能力较差。因此,在这个阶段,急需要一个引路人带领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而思想政治教育就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让他们明辨是非善恶,为以后的成人成才树立明确的风向标。

我认为,职业道德教育除了课堂上的纯理论灌输以外,更应重视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并作为一种主体途径贯穿于始终。下面谈谈我对政治课上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几个看法:

第一,认真上好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的理论依据与必要前提。

职业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列入重点教学内容,使学生系统地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知识,理解从业的道德准则,逐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为达到这一目的,学校要挑选那些政治素质好、职业道德高、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职业教育课教师,并确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重点。我们把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适应各种职业活动的道德要求内容与体现具体行业的特殊道德要求内容。这样就便于学生联系自己专业的特点来加深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在课堂教学上,我们一改纯理论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联系社会实际,结合学生存在的一些情况,采取“实例介绍”、“专题讨论”、“集中讲座”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开展教学,让学生针对问题讲,结合自己的实际谈,大大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学生喜闻乐见,而且也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另外,我们还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于文化课与专业课的教学之中,形成了一种全员负责、多渠道渗透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这样政治课上的理论教育就不会显得苍白,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就能自然形成。因此,认真上好职业道德课是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的理论依据和必要前提。

第二,重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主体途径和重要方法。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出现了招生难、办学难等一系列问题。社会需要专业人才,如果不培养一大批生产一线的技术骨干,出路又在哪里呢?对此,我们有目的地带领一部分学生深入工厂、车间、景区进行实习锻炼,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现状,分析企业及用人单位广阔的前景,并每年在全校各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主题班会、学生就业前家长会、岗前教育会等专题教育,使学生改变了模糊的认识。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学校还开展了对外业务,如汽修专业在学校开办的汽修厂实习,这既是专业实用技能的大表演,又是职业道德的再学习,通过客户的严格要求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和道德意识,使学生在提高专业技能的同时,更注意职业道德的养成,真正体味到了“天生我才必有用”。此时,我们还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实训,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加强了职业道德的修养。学校在组织学生下厂实习时,会有意识地对学生安排岗前学习培训、规章制度培训,安排教师讲岗前教育课,让学生在一种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以收到“润物细无声”之实效。服装专业20名同学,利用暑假到锦州斯特尔制衣有限公司实习,体会与正式员工一样的劳动,并把那些思想素质较差一点的学生安排在生产能手或劳动模范的身边实习。这些学生,经过耳濡目染,受同组工人们的影响很深,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终于一改平日作风,既吃得苦又耐得劳,极大地提高了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第三,我们通过榜样的力量把学习先进和增强职业道德结合起来。

首先通过优秀毕业生事迹现身说法,以此激励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如学校旅游专业2009年毕业生段晶在宜昌市顺达旅行社上班、成为该社的的品牌。焊接专业2008年毕业生马志勇在沈阳龙士达钢结构有限公司吃苦耐劳、钻研技术成为技术骨干等。这些身边的人和事都激励和鼓舞着学生。

其次,我们还把职业道德教育与学生的良好行为结合起来。有位同学拾得身份证、户口低保证及有三万余元住院费的收据的小包,交还了失主。我们便利用他的现身说法,开展宣传、表彰,并组织学生讨论。要求学生针对各自的专业特点和内心实际写心得体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和职业情操,使学生从思想上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效果的目的。

篇4

关键词:改革开放;中国女性;职业道德;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女性就业成为主流,女性的传统社会角色和现代角色因此而发生冲突。所以从女性职业道德的功能来看,它不仅是一种职业行为规范,带有行业本身的要求,同时这些道德也会加入很多女性社会性别视角,这些行为规范有助于女性调适职业女性面临的多种角色冲突,克服职业女性的心理焦虑,适应职业要求。女性职业道德教育在这种环境下通过何种方式实现,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希望对于解释当前出现的各种女性职业道德问题有一定的帮助。

女性的职业道德与其他的行业道德有明显的差异,而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对社会女性进行择业观、行业道德和社会适应教育,这种教育有助于现代社会的女性认识其职业特征,调整职业角色和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冲突,顺利完成从传统女性角色到职业女性角色的转变,为现代女性顺利融入社会做好准备,同时也为现代社会的稳定和谐创造条件。

一、女性职业道德的变迁和主要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女性参加经济建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女性就业率远远高于七十年代。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在商业利益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女性对就业、以及社会对女性就业的看法出现了很多的变化。改革开放后女性就业压力逐渐加大,女性职业道德教育出现了以下的两个主要变迁:

(一)对女性就业自信心的培养超过了具体的职业道德培训

改革开放之前,女性的就业环境缺少竞争机制,就业环境相对宽松。女性职业道德教育主要是针对具体行业的职业女性展开,而改革开放之后,女性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帮助女性建立正确、健康的就业观就成为女性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在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经常会将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作为专项工作来抓。一方面要根据女性的特点组织为其就业提供专门的帮助,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她们建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使她们得以顺利进入工作领域。

(二)将女性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

职业道德不仅要受到个人素质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与女性职业道德有关的内容不仅涉及到具体的职业领域,而且也牵扯到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女性在社会中生活中的地位和权益等方面。因此讨论或开展女性道德教育必须将之与社会大环境结合起来。

二、深化女性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一)从社会性别的角度出发,逐渐树立正确认识、评价女性价值的思想观念,加强社会大环境对女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正面影响力

中国传统观念中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的观念。改革开放以来,女性的社会地位和各种权利虽然已经获得了法律上的承认,但是观念道德的文化滞后性却依然保留在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之中,影响着人们对女性全面正确的认识,如目前仍有许多人认为“男主外,女主内”、“女子无才便是德”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这些观念不仅存在于某些人的内心之中,也常常包含在各种大众传媒的宣传内容之中,如在各种广告、娱乐和文艺节目之中,媒体极力张扬的女性形象的关键词主要包括:美丽、时尚、消费、贤惠等,往往还会将女性的柔顺和男性的主导性加以对比,这样就会对广大女性产生误导,也不利于社会根据女性的特质对其做出正确的评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领导也因为女性无法与男性一样从事更多类型的工作而对女性心怀偏见。这将直接对女性的心理造成伤害。

因此,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普及和推广社会性别研究的领域取得的先进成果,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同时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媒体工作者和教师的性别平等意识教育,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积极宣传文明进步的妇女观,为女性职业道德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二)加大法律建设力度,促进男女平等,巩固女性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果

建国以后已经颁布了《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保障女性就业以及在就业过程中的合法权益。但是这些法律对劳动用工中的性别歧视、平等竞争问题仍然缺乏有效的对策。因此,国家还应该加强立法、执法力度,切实保障女性在就业过程中的利益,只有帮助女性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才能真正促进男女平等,塑造出符合现代职业道德要求的女性工作者。反过来这对提升女性的自信心、幸福感亦有良好的帮助。这将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在达到巩固道德教育的目的。

(三)鼓励女性进行自我教育,使她们终生受益

社会环境对女性职业道德教育的影响当然是不可忽略的外部因素,但职业道德教育是伴随职业女性终生的过程,家庭和学校教育的时间都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情况下,女性应当有愿意工作、争取经济独立的自尊、自强、自信精神,这样才能使她们自立社会,也才能使社会和谐、平稳、健康的发展。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应该鼓励女性自觉发掘自身的潜力,鼓励她们参与竞争,重视表彰她们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增强她们在工作上的自主意识,在她们的内心中建立自我鞭策机制,使她们终生受益。

参考文献:

[1]周光红.儒家文化与女性道德问题[J].妇女学苑,1997。

[2]刘伯红.从“北京广州香港在职女性就业调查”看三地职业妇女的角色冲突[J].浙江学刊,1994。

篇5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现状;对策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是当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做好会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途径,是整个会计行业生存发展之根本。

一、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现状

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过程中,广大会计人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毋庸置疑,我国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

1、会计造假。一些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意识薄弱,不能够遵守职业规范,不能坚持原则,直接或间接参与伪造、变造、篡改、隐匿、毁损会计资料,编造虚假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对外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和经济指标,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决策,扰乱了社会正常经济秩序。

2、违法乱纪,牟取私利。某些会计人员抵挡不住金钱诱惑,采取收入不记账、虚报冒领、伪造、变造支出单据等违法行为,侵吞国家和集体财产,或利用职务之便利,贪污、挪用公款,,侵害国家和集体利益。

3、违背执业准则,弄虚作假。少数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人员,不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准则,对明知有重大错误和舞弊的会计报表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报告,欺骗广大投资者。

造成以上表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又有客观上的。主观上,会计人员道德素质偏低,一些会计人员缺乏必要的会计职业道德知识,对遵守职业道德没有清醒的认识或者是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客观上,一是受社会风气的影响。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上出现了弄虚作假、哄骗欺诈、偷税漏税、等一些违背诚信的不良现象,使部分会计人员心理失衡,也参与到弄虚作假的行列中。二是受执业环境的影响。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的法律规范不完善,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缺乏具体的惩治措施,而对坚持原则,严格遵守职业道德的会计人员也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和救济制度,使一些会计人员迫于单位领导胁迫,参与会计造假。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解决会计造假和会计信息失真的需要。会计造假有自身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有政治原因也有经济原因,虽然解决会计造假不能仅仅靠会计个人力量。但是会计造假主要发生在会计工作中,主要是会计行为,在解决会计造假中,会计人员必然是主要力量。只要会计人员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坚持原则,严守职业道德,就能遏止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现象,因此在目前会计造假和信息失真严重的情况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一个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应具备“德、能、勤、绩、公、廉、俭”等七个方面的素质。会计人员有足够的专业技术水平、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执业的基本知识固然很重要,但由于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会计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管理工作好坏的关键。因此,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才是最重要的,会计人员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坚持准则、廉洁奉公、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作风严谨、艰苦朴素、大公无私,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的重要措施。

3、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树立会计行业良好社会形象的需要。由于受市场经济条件下物质利益的驱动,以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少数会计人员弄虚作假,贪污腐化、大吃大喝、铺张浪费,严重损害了会计形象,降低了社会对会计的信任,会计行业的发展遇到很大困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迫在眉睫,会计人员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会计行业才会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对会计行业的看法才能改变,会计的形象才会改善,会计的地位才能提高,因此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会计行业良好发展的根本。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教育。开展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定的职业信念、规范的职业行为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教育不能仅限于传授业务技能与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灌输道德标准和敬业精神。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职业道德教育融进每一名会计人员内心,增强每名会计人员履行职责和道德义务的自觉性,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恪尽职守、清正廉洁的道德品质。

2、会计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会计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主要靠会计人员自身努力。一个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道德修养的程度,会计人员要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改造、自我提高,把职业道德原则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形成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客观公正、精心理财,扎扎实实做好会计工作,不断用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会计行为,实现职业理想。

篇6

关键词:廊坊职校 师德观念 基本素养 调查 分析

教师肩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教师队伍的价值取向、精神风貌、道德素质和知识能力,直接影响了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价值观取向的多元化造成部分教师的人生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作为教师,缺乏敬业和精业精神,就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潜在能力,就不能“行为示范”与“为人师表”。因而,为了更好地掌握职校教师的师德观念和基本素养,我们对廊坊市职业学校386名教师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职校教师对职业道德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道德认识是形成道德品质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没有一定的道德认识,就不可能形成相应的道德品质。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在对教师的访谈和座谈中,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教师的理解集中为四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和教书育人。其中大多数对师德修养和业务水平关系的理解,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是对立统一的,业务水平是师德修养的基础,而师德修养是业务水平提高的内在动力。可见,大多数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了解的,理解也基本正确。但是,很多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的把握不完整。如部分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表示“不了解”,甚至对《教师法》、《教育法》等教育法规知识的内容也“不太了解”。

二、职校教师对道德价值观的认识

对道德价值的认识,本身就是个体道德素养的一种反应。从对待问题教师形象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时,“为人楷模,身正为范”得到77.7%的教师肯定,“教学水平高”得到15%的人认可,7.3%的人选择“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从对待问题“你认为在今天为人立世最重要的是什么”时,在给定的范围内,“人格形象”被51%的教师选择,“业务水平”被25.1%的人选择,“经济实力”被19.9%的人选择,还有4%的人则选择“政治地位”。应该说,大多数职校教师对道德的价值以及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作用的理解是正确的,把道德人格作为树立教师形象与立身处世的首要因素。同时也看出,相当一部分职校教师忽视了道德的价值和地位。一些教师对师德价值的轻视而对人际关系和经济实力表现出的注重,明显体现出价值观念世俗化倾向。

三、职校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自我评价

在回答问题“对自己为师之德的评价”时,68.7%的教师选择“好”,29.8%的人选择“较好”,只有1.5%的人选择“不足”和“较差”。由此可见,职校教师对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满意的,是充满自信的。可以说,这与现实中的职业形象吻合的,但也流露出自我满足感。

四、职校教师对中国传统美德的认识

对中国传统美德的现实价值,77.2%的教师认为“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应有时代特征”,18.6%的人认为‘‘传统美德应当成为社会道德的核心”,只有4.2%的人认为“传统美德在当前已经没有多少实质性的内容”;认为如“戒奢以俭”“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优良道德传统,82.9%的教师选择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具有生命力”,16.6%的教师选择“没有生命力”;认为“义重于利”“先人后己”等传统观念“具有现实意义,55.7%的教师选择应该提倡”,37.8%的教师选择“有意义,但无法实现”,认为“没有意义”的占6.5%。由此可见,大多数职校教师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优良道德传统的现代价值是肯定的,这不仅对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发扬传统美德的作用并将其内化成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少数教师对传统美德的现代价值予以否定;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传统美德现实作用的发挥缺乏信心。

五、职校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的问题与原因

篇7

关键词:造价工程师 ; 道德缺失;加强职业道德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building industry, cost engineers continue to grow, the cost may also play a role, but more important, the cost engineer deletion, occupation moral corruption phenomenon happen frequently, seriously affected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cost engineer occupation moral education be imperative. In view of the cost engineer occupation moral opinions, and everybody together.

Keywords: cost engineer; ethics; Strengthening Occupation Moral

中图分类号:B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今天,国内工程造价咨询业快速发展,工程造价作为独立的专业已得到社会认可,造价工程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也在逐步提高和显现。同时,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建设又是市场竞争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这就要求造价工程师的队伍是一支职业道德高尚、敬业精神强的高素质队伍,以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和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维护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荣誉和尊严。但是,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的缺失、腐败现象屡有发生,造成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了造价工程师职业形象及造价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目前造价工程师的职业道德的缺失现状

纵观当前建筑市场造价行业现状,造成职业道德缺失、腐败现象的因素是众多而复杂的,笔者就所熟悉的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设计概算编制过程造价师缺乏职业道德

编制好初步设计概算是初步设计阶段投资控制中最重要环节,设计总概算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就成为控制该建设项目总投资额的主要依据,不得任意突破。但是,不少设计院的造价工程师在编制概算时,没有按照初步设计文件进行认真编制,而是迎合建设单位争项目(政府工程)需要,故意少报漏算投资,预留缺口,搞“钓鱼工程”,有些工程因资金不足成为“烂尾楼”;又时为了获取更多的建设资金,巧立名目重复计算,如:为了满足甲方向上级主管部门多要拨款,挪作他用(实为贪污)的要求,在概算编制时,有意高估冒算。这种在编制造价文件时弄虚作假,低估少算、高估多算等现象严重失去了一个造价工程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二)、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造价师职业道德缺乏

职业道德是造价行业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工程造价咨询公司造价师职业道德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工程造价咨询公司生存发展和造价师信誉。如,浙江省一咨询公司造价工程师拿标底换金钱判刑6年。众所周知,在工程招标过程中,谁的报价更接近标底,谁中标的可能就更大,标底是作为判断中标结果的重要标准之一,必需严格保密,然而,有人确丧失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将标底泄露给投标单位,从中谋取利益,这是一起明显的违反职业道德违法事件。

(三)、造价工程师的专业素质需要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不断发展,新工艺、技术、方法、材层出不穷,这就要求造价工程师,与时俱进,在不同的阶段编制好各类不同的造价文件。如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图纸深度不够,设计人员提供的资料一般都比较粗略,这就要求造价工程师,根据自己掌握业务知识和丰富经验,综合考虑工程项目概算所要发生的费用,严格按照初步设计概算要求,计算工程量正确套用定额。反之,没有敬业精神、缺乏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就会产生漏项少算或多算重算的现象。如某一个工程图纸中标注用深基础做人防工程,但编制人员又在其他费中重复例了一项人防费,造成费用的重复计算。又如,在某工程项目结算中的砖石工程外墙工程量计算中,施工单位计算的工程量为750立方米,但审核人员计算的结果则是695立方米,原因是施工单位的编制人员,没有按照工程量计算规则的规定,扣除每一面积在0.3平方米以上的孔洞和嵌入墙身构件的体积。由此可见,工程造价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各阶段工程造价准确程度,提高工程造价师专业素质是非常必要的。

(四)、造价工程师的继续教育留于形式

工程造价管理已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行业,有行业就有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 造价行业早在八十年代,也鉴于国内外成熟行业及建筑工程行业职业道德,出台了相关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规范,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时也要求学习。但是,有多少人去认真学习过?造价工程师继续教育只留于形式。继续教育时许多人交了费就走人,根本不来上课,网络收看也是过过场,根本达不到警示教育作用。

二、如何加强造价工程师职业道德

(一)造价工程师应具有基本道德素养包括:要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精神、遵纪守法、服务意识。

1、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道德情感,是一个人对国家、集体以及他人所承担的道德责任。造价工程师维护的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能否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不仅关系个人理想信念的实践,更与国家前途和社会稳定相关。造价工程师应遵守“诚信、公正、敬业、进取的原则,以高质量服务的优秀业绩赢得社会和客户对造价工程师职业的尊重。例如,造价工程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必须坚持客观、公正、合理和实心实意的原则,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维护委托方和社会公众利益,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要维护自身的荣誉和尊严,全心全意地为雇主、委托人和公众服务;诚实守信,尽职尽责,不得有欺诈、伪造、作假等行为。如在编制造价文件时不能弄虚作假,多算高套等。

2、遵纪守法。遵纪守法是从基本道德素养出发对造价工程师进行职业道德约束的基本要求。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应尽的社会责任和道德义务,造价工程师作为建设工程领域重要的专业人才,更应该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行业自律规定,珍惜职业声誉,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以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造价工程师在执业中,必须严格贯彻执行建筑法、合同法和招标法等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工程造价管理的有关规定。

3、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勤奋工作,独立、客观、公正地出具工程造价成果文件,使客户满意。如在造价咨询活动中,造价工程师要勤奋、独立、不,公正、准确地运用计价依据、标准规定,确保咨询成果的质量,增强服务意识。

4、具有一定的职业精神。职业精神包括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两方面。职业纪律要求造价工程师是与委托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委托方有权要求其回避,知悉客户的技术和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职业作风同样要求造价工程师尊重同行竞争,公平竞争,搞好同行之间的关系,不得采取不正当的手段损害、侵犯同行的权益;廉洁自律,不得索取、收受其他财务,不得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二)造价工程师的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1、造价工程师的应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作为建设领域工程造价的从业者,造价工程师应是具备工程、经济和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

2、造价工程师的应具备技术技工能。造价工程师应掌握与建筑经济管理相关的金融投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工程造价管理及相关计价依据应用,建筑施工技术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运用掌握的知识编制出不同阶段所需要的工程造价成果文件。

3、造价工程师还要具备人文技能。就是要有高度的责任心、敬业与协作精神,善于与业务有关的各方人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对项目造价目标的控制与管理。

(三)加强职业道德继续教育管理

篇8

一、教师养成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一)教师养成教育的概述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养成教育,是一种狭义的养成教育,一般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养成。而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的发展,当今的养成教育是指个体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进行长期培养和训练,借助于受教育者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而形成的良好的思想素质、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这是一种广义的养成教育。教师养成教育,指教育者通过长期的专业的训练和实践,从非教师专业人员逐渐向教师专业角色转变的过程。教师养成教育在教师养成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职前教育、入职教育,在职培训,教师养成教育都贯穿于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始终。教师养成教育中主要内容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性格气质方面的养成。其中,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是教师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具备教师职业道德是成为教师的重要前提之一。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又称"教师道德"或"师德",是教育者在教学实践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广义讲上它主要包括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情感、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荣誉等方面。狭义上讲,教师对教师职业和对学生的热爱。教师“爱”使得教师内化职业道德规范内在动力。孔子的《论语》是最早集中反映我国传统教育对师德的规范言论。比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今我国对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包括: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终身学习。

二、教师养成教育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

养成教育是个体在长期的实践和训练、文化熏陶以及生活体验下,自觉主动的生成稳定品质和素养的过程。教师的养成教育同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育实践、教师文化熏陶、自然生成教师专业素养。如何形成教师养成教育呢?需要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作为其支撑,通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师养成教育问题。同时,教师职业道德的养成是教师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具备教师职业道德是成为教师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互相依存的关系。

三、教师养成教育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教师职业意识淡薄

教师职业意识包括:其一,对教师职业的看法和认识。指教师的地位、作用、职责;其二,教师职业的动机和态度。指个体为什么要做教师和从事教师职业的价值取向;其三,教师职业意向。指个体是否愿意从事教师职业的愿望和倾向;第四,教师职业情感体验。指个体对从事教师职业是否喜欢,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情感。很多教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是因为其稳定、生活规律,从功利主义出发带来的是物质利益。对教师职业的本身意义理解不够。这不利于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情感,树立良好的教师理想和信念。

(二)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欠缺

教师职业道德主要包括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教师职业相关的法律、社会公德方面的知识。了解并掌握师德知识是教师进行自我行为调节、教育学生、促进教学的至关重要的基础。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职业道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意思。此外,教师的职业情感低落,有些教师上课时照本宣科,下课后离开教室,很少与学生交流感情,以至于对学生的关爱很少,对职业没有情感,谈何师德?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句名言:“捧着一个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里的心指教师爱生之心,爱业之心和平等之心。教师只有在不断的教育实践和真实教学情境中才能够逐渐养成这种心。教师有了心自然能把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养成与内化。

(三)教师职业能力参差不齐

教师职业能力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能力或教学基本能力;二是教育科研能力。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没有把以上两个教师职业能力平衡处理其关系。如果没有教学基本能力,没有良好的课堂教学能力,就不能够顺利地完成实际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教育科研能力,则只能成为单纯而机械运用技能完成教学的“教书匠”,而不能成为善于发现、批判、反思教育现象和问题的“教育家”。

(四)教师职业性格存在偏差

前苏联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说过:“教师的个性对年轻心灵的影响所形成的那种教育力量,是靠教科书,靠道德说教,靠奖惩制度都无法取代的,只有个性方能影响个性的定性,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教师职业性格是指影响并支配教师的实施职业行为的心理因素。良好的教师职业性格主要包括:热情开朗,乐观主动,积极向上,富有激情,富有童心,自信活泼而幽默,情绪稳定,态度温和,平易近人,善于合作反思和自控,执着而有耐心,具有顽强的意志力和探索创新的精神等等。有很多教师因为社会、家庭、经济、工作、科研等压力使得情绪不稳定,易怒,自控力差,抑郁,缺乏意志力和自信心等等。

(五)固守传统的教师教育模式

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以课程培训为主,以知识技能为本位。在对教师职前教育过程中,只重视学分的完成,而忽视对教师的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职业性格气质方面的养成。目前,教师的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相脱节,没有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作风。从而形成了教师培养模式注重教师的“外调”,轻视教师的“内养”。

四、完善教师养成教育的建议

(一)完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其一、课程结构的设置也不合理,学科专业课程比例大,选修课程也是学科专业方面的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占20%,而能够体现师范性的教育专业类课程只占10%,其课程内容上是“老三门”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法,教学内容脱离了中小学教育。其二,教育实践课程开展的少且形式单一只有教育实习,都是在最后一年进行。所以,我们调整应该调整专业课程和公共课成的比例,同时应该加强实践教学,应和中小学校形成合作关系,每学期定期组织学生去见习。

(二)加强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教育

很多人选择教师行业目标不明确,职业意识淡薄,所以应该对师范生和在校的教师进行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使他们感受到作为未来教师的重要使命.比如:定期开讲座,开展教师职业规划比赛。

(三)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重。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会成为学生的模仿的对象,换句话说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具有巨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必须拥有职业道德修养,通过在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品质的渗透,以此去影响、感化和教育学生。

(四)完善教师养成教育的机制保障

我们需要建立教师养成教育的保障机制,以使教师养成教育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轨道上,其一,建立制度保障体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等法律法规为前提,并根据学校具体情况将其具体化为一系列有操作性的规章制度;其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对教师的管理要以“教师为本”的管理理念,最终目的是让每一个教师都能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习惯;其三,实施教师评价。针对教师养成中的不足及时提出改进的建议,使教师在养成过程中及时改正、及时养成、促进教师养成教育的发展。

(五)形成自我教育的习惯

篇9

要想有效地在德育课中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要遵循以下原则:

1.1导向性原则

护理专业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是校园,因此她们很容易受到教学活动的熏陶。在这样的教学活动长期熏陶之下,学生很容易会产生与教学活动所倡导的、一致的价值和思想道德观念。“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要坚持正确的导向,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活动来引导护理专业学生形成积极的、健康的职业道德观念。唯有如此,活动教学法的职业道德培养功能才可以有效得到实现和发挥。反之则必然会产生不良后果。

1.2高品位原则

目前,在社会中充斥着大量低俗的社会文化,这种低俗的社会文化在无形中也会影响到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所以,我们在实施活动教学法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高品位的原则,唯有如此才能有效抵制那些不良的低俗社会文化,为我们的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养成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活动教学法实施的高品位原则最主要的应该体现在高尚的职业道德方面。在德育活动当中应该尽量让学生体验到高尚的职业道德。

1.3开放性原则

纵观当代,我们可以明确当下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而信息社会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开放性。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去获取相关的社会信息。从教育的角度而言,我们的德育课教学必须要具备开放性的特征,这才能满足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学习的需要。那些闭关自守的、封闭型的德育活动对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来说是无益的。除此之外,生活在校园之内的护理专业学生也迫切希望可以了解外面社会的信息。因此,营造一个具备职业道德教育功能的德育活动必须遵循开放的原则。我们应该尽量创新德育活动的各种形态,促使护理专业可以通过这些德育活动来了解外面的信息,接受外界信息的有效刺激,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2运用活动教学法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途径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利用以下活动方式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2.1利用模拟护理活动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为了有效利用活动教学法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德育课中我们可以适当地实施一些模拟护理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护理环境中探索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进行模拟护理的过程中要让同学们深刻地感受到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在护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在大脑中建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建立这样的职业道德之后,学生就可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护理服务,提高自身的护理质量,使自己的护理工作更加贴近患者、贴近临床。在模拟护理活动当中,德育课教师可以把护理分为三级管理体制,即德育课教师为护理部主任,组长为科护士长,小组长为病房护士长,其他的同学扮演护士和病人。在护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具体表现,随时更换其具体职位,体验在不同岗位上的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在模拟护理活动中,同学们很容易产生重技术、轻基础的观念,基于此种情况,德育课教师可以把同学们分为护士和患者两个角色,让同学们在护士和患者两个角色互换的过程中体验到患者的痛苦,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护理服务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不断把自身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例如,在一次模拟护理活动中,可故意安排一名同学当患者,并且不断地找护理人员的麻烦。患者一会儿让护理人员帮助自己倒水,一会儿要求护理人员帮自己上厕所,一会儿让护理人员开空调,一会儿让护理人员开电视。这名扮演护理人员的同学经过多次的折腾脾气有点上来了,对患者横加指责,说患者不应该老要求自己做事,因为自己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就这样,患者和护士大吵起来。模拟护理活动到此结束后让其他观看的同学表达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会说:“护理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要忍受患者的折磨。”有的同学会说:“护理人员的职责就是为患者尽心服务,不应该发脾气。”有的则会说“:护理人员遇到无理取闹的患者的时候应该耐心服务,这是护理人员起码的职业道德。”……就这样,在同学们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无形中建立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2.2运用案例分析活动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在德育课中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还可以通过相关的案例分析来完成。这种活动方式比较简单易行,在教室内通过师生双方的讨论即可完成。所以,此种活动教学法也是德育课教师最喜欢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例如,为了有效提高和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举下面这一案例:患者76岁,为女性,患有慢支合并肺气肿,被医院安排在内科8号病室7号床。患者入院之后,医生对其实施了抗感染治疗,其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和好转。但是,在这名女性患者入院之后的第五天,由于当值的护理人员在做晚班治疗的时候,没有进行仔细的三查七对,错误地把同病房9号床的青霉素给7号床的病人进行注射,护理人员在注射青霉素药剂0.1ml的时候,发现自己注射错了针剂,立刻停止。但是,出现这种错误之后该名护理人员既没有向当天的值班医生汇报亦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了病人的心前区不适,呼吸困难,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仍然是不治身亡。上述事件在医院当中显然属于一级医疗事故,护理人员在给该名患者注射青霉素的时候没有认真地进行三查七对而致使病人出现了过敏性休克,最终导致患者的死亡。这个病例显然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粗心大意所造成的,是对病人的不尊重和对自己工作的不负责,缺乏了基本的职业道德。在讲述完这个案例之后,还可能再举另外一个案例:抗击非典英雄叶欣,在2003年抗击非典的过程中,她曾经连续很多天奋战在抗击非典的第一线,在那些天当中她肩负检查、抢救、治疗、护理等工作,最后由于过度疲劳把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她热爱的护理事业。通过这样正反两个案例的说明,让同学们深切感受到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伟大,给同学们的内心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接下来的师生讨论过程中,同学们也急切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将来要做一个具备高尚职业道德的护理人员。为了有效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德育课中经常组织一些护理案例分析活动。这样的活动对于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感有着非常有效的作用,也深受学生喜爱。

2.3利用动手操作活动提升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护理专业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形成以及发展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它是在知、情、意、行相互影响和作用之下所慢慢形成的。人类认知活动的源泉起于情感,正是因为人类这种特殊的情感才推动人类不断发展进步,去追求科学和真理。活动教学法要想充分发挥其德育的功能也需要借助于情感,让护理专业学生对德育活动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认同,这样才能激发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动接受意识,内化为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信念。基于此种情况,德育课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手制作一些名人名言以及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等条幅张贴在教室内。护理专业学生长期受到这些名人名言和护理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的感染,在内心深处一定会产生一种激情和向往。在这样的情感激发下,这种激情和向往便会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信念与道德行为,在愉悦中接受它们的德育熏陶。另外,德育课教师还可以组织护理专业的学生在校园内比较醒目的地方打造一个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文化长廊。在这个文化长廊内主要展示护理人员如何遵循职业道德规范护理病人的场景。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职业道德理想,让学生放飞理想、张扬个性;其次,还可以组织学生打造一个护士风采栏,把每一个具备优秀职业道德护士的详情进行介绍,让同学们了解她们的优秀职业道德素养。除此之外,在德育活动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坚决做到时刻以学生的职业道德发展为根本,放手让全体护理专业学生自主参与到德育活动过程当中,引导同学们的职业道德达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比如,教室布置可以让学生自主设计,要体现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寝室也要让学生自主进行装饰设计,体现各自的职业道德个性和理想追求。这些都可以充分体现不同学生个人对职业道德的认识与理解,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职业道德氛围。在活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让护理专业学生可以接受大量的外界信息。在这些外界信息的刺激下,护理专业学生的大脑潜能会更多地被开发出来。例如,德育课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墙报上开发一些诸如“优秀护士简介”、“护理人员职业道德模范”等栏目不断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给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还可以在黑板报中设置“道德学习广角”、“道德知识博览”等栏目展示一些职业道德知识,促使护理专业学生的心时刻与外界的信息相连,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

3结语

篇10

[关键词]教师职业道德意义举措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对于教师职业的地位、作用及其对个人生活意义的看法,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自党性、坚定性的职业、选择态度和行为的体现,对教师职业动机和目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教师职业道德现状

在我国,教师职业往往被赋予强烈的社会情感和文化重任,似乎教师只有竭尽全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才能担负起社会的厚望。现实中,教师虽然安于辛苦的现状,视忙碌的工作为获取幸福的过程,却丝毫不能摆脱繁忙工作和社会压力带来的职业倦怠感。在追求目的性观念的影响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更多地关注教育工作的结果而非其意义和价值。

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2.1 是聚集社会正能量的需要。教师的师德师风状况,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和人才质量。教师职业道德作为公共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维护国家、社会、职业集团利益和伦理秩序为出发点和基本原则,它所要求和倡导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改革教学方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作风正派,廉洁从教以及集体主义和人道主义原则等,是整个社会生活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了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政治、经济、法律、生活等重要的社会领域,对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有着直接而密切的关系,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

2.2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需要。教师是人才的培养者,也是学校声誉的奠基者和传播者,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借鉴的纽带,更是优良学风、校风的建设者和示范者。良好的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素质中至关重要的方面。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自觉按照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进行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提高、自觉抵制和克服各种与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相悖的道德意识。才会使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转化为个人稳定的内心信念,才会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原则规范去工作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同时,市场经济和开放环境给教师职业道德带诸多新挑战,直接影响到教师政治信念价值取向、职业精神,要切实解决教师队伍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就必须大力加强和改进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师德建设。

2.3 学校所要培养的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在人格与心理上全面发展的高级专业人才,这就使得高校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除应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应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不仅要以高深的专业知识吸引学生,同时也要以高尚的人格和品德来感化学生。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精神风貌和行为习惯等,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通过这些,真正实现学生在专业上成才,在精神上成人。

3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举措

3.1 建立合理的职业期待。由于教育对象的独特性、主体性及教育背景的不断变化性,对教师很难实行严格的程式化、制度化、技术化和数量化的管理。教师只有认识到自身职业对社会和学生健康发展的重大作用,才能对工作持有果敢与刚毅的态度,才能从琐碎的工作中获得幸福的感觉。作为教师应了解到自己事业的可能性与局限性,不要因为自己的现状与预期目标相差太远而产生消极情绪;教师要热爱学生,多看其优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样不但有助于师生关系的改善,也有益于师生的心理健康。

3.2 建构坚实的职业认同。职业认同是指一个人对所从事的职业在内心认为它有价值、有意义,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的心理过程。职业认同既是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逐渐发展、确认自己的教师角色的过程,又是教师对自己当前所从事的教师职业的认同程度。教师职业倦怠的克服和幸福感的激活正依靠这种坚实的职业认同。而建构职业认同的基本前提就是教师的教学欲望,即教师能把教学视为自己的内心渴望和自觉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