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决策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8: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决策的概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管理决策的概念

篇1

【关键词】体育管理职能;体育决策;研究综述;支持系统

前言

从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规划,到体育事业有关的各种具体政策、法令、都离不开决策。科学的决策将对体育事业的发展产生最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对于体育决策的研究已越来越引起国内体育教育界的重视。笔者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8-2008年的全部期刊,以“体育决策”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156篇。其中片名中同时含有“体育决策”的文章有42篇。本文在此以检索到的文献为依据,对体育管理决策的研究现状作以综述,以期为提高体育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体育决策的概念及其意义的研究

(一)体育决策的概念

决策是一项古老而又崭新的行为,对决策的理解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我国现代著名管理学者席酉民认为决策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这个理解不但可以分解决策科学先驱西蒙(H.SIMON)将决策归纳为情报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实施活动的四个阶段,也可以细化为决策分析中采用的多个步骤,较全面地把握了现代管理决策的内涵与外延。杨海龙在“体育决策的失误原因及预防”中指出体育决策是体育行政组织和非行为组织为履行其职能所作的行为设计和决策过程。体育决策是体育管理过程的首要环节,它贯穿于体育管理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体育管理的成败。

(二)体育决策的意义

关于体育决策意义的研究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释。杨桦在“关于冬季竞技体育项目管理决策的思考”中指出科学的管理决策是指导当前体育改革的需要,是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需要。现代竞技体育管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竞技体育管理者的决策过程。因为,竞技体育管理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制定决策和实现决策目标进行的。一个竞技体育的管理者能否根据需要适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将直接关系到竞技体育管理工作的成败,可谓“一着不慎,全盘皆输”。袁艳在“体育社会科学的决策与管理价值透析”中提到决策过程是一个具有复杂性与动态性的过程,是针对事先规划的与未来的操作行动而制定的,决策是社会各项体育管理活动中的重要职能。

二、体育决策的类型及程序的研究

(一)体育决策的类型

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决策做出多种不同的分类。不同类型的决策有其不同的特点,合理区分管理决策的类型,把握不同类型决策的基本规律,对正确做出决策有重要的意义。丁庆建,孙庆祝在“现代体育决策系统分析”中把体育管理决策按层次可分为三大类: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监督决策。这三大类决策相互依附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具有宏观决策与微观决策的完整的决策体系。黄瑞国按体育竞赛谋略决策的层次将体育竞赛的决策分为二个层次:一是战略层面的决策,二是战术层面的决策。按体育竞赛谋略决断的程序把体育竞赛谋略决断可分为二种:一是赛前决策, 二是赛场临机决策。

(二)体育决策的程序

决策的过程有它内在的规律性,决策的过程是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形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来进行。科学的决策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进行。丁庆建,孙庆祝根据现代体育决策的目标,针对外部、内部制约条件,对收集到的信息予以分析,然后制定出若干可行性方案,并在其中进行选择,最后将选择的最优方案实施,然后不断地进行信息反馈和修正。在此基础上,他们提出现代体育决策系统模型。该模型显示了决策的系统过程以及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首先,现代体育决策系统模型的中心是体育决策目标,目标指明了体育决策的方向和重点,也是衡量管理者业绩的尺度;其次,现代体育决策系统模型高度重视制约条件的作用;第三现代体育决策系统模型表明了决策是一个连续的循环的过程。

篇2

摘要:为适应企业内外部的激烈市场环境,我国企业必须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会计直接为企业管理提供服务,是现代企业管理与会计的有效融合,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的企业在应用管理会计方面已经十分普遍与成熟。本文从对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基本内涵与相互之间关系的探讨为出发点,对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以全面预算为切入点对二者的融合性运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融合

一、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与关系

1.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

学术界关于财务会计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但是,不论是国内或者是国外的理论界都认为财务会计是包含提供财务信息的结果、提供财务报告,并与企业的管理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管理会计”这个名字最早是出现在美国著名的会计学家奎因坦斯出版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这本著作中的。此后,国内、国际的学者们纷纷站在不同的角度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界定,综合国内外学者们对管理会计的研究,可以将管理会计简单定义为一种管理活动或者管理过程,它的主要职能是为了进一步改善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价值增值。管理会计的方式是为企业内部人员提供实现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并通过信息的反馈作用从而实现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全面控制。

2.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关系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都属于会计体系中的基本内容,但是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各具特色,财务会计主要是对外,管理会计主要是对内。但是,不论是管理会计还是财务会计,它们在基本的操作技能、资料的处理、最终的总目标等方面都是一致的。可见,两种会计模式之间并不冲突。管理会计作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有效的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益。

二、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必要性

为了全面推进我国会计水平的整体提升,我国逐渐在全国加强了对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2014 年1月29日,我国财政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将其做为全面推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总纲领。

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管理决策层需要获取更多、更完整的财务信息类型和内容,为其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参考,这就需要财务会计信息和管理会计信息共享。财务会计信息主要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中可用货币计量的信息,且是已经发生的历史经济活动;缺乏无法用货币计量的信息、面向未来的前瞻性信息等;而管理会计信息则能弥补财务会计信息的不足,使企业管理决策层能对企业经济活动开展全程管理决策。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紧紧围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为管理核心,以提高产品竞争力,进一步挖掘企业内在的经营潜力,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益。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能将财务资源整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因此,加强管理会计在各企业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可行性

在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中,财务会计比较注重企业实际运行情况的整体记录与总结;而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等,他们在管理的过程虽充当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相互渗透。

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编制有限,一般未单独设置管理会计岗位,这意味着财务人员既要承担财务会计的工作又要承担管理会计的相关工作。财务人员素质及工作能力的不断提高,会计核算制度化及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提升等,可以使现有财务人员的财务会计工作更高效,管理会计工作更细化,在实际工作中实现有效融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多中小企业管理决策层已意识到传统会计管理工作的缺陷,对企业内部会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会计管理的职能重心应由传统的注重监督与反映职能转变成以管理与服务职能为主。

四、中小企业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运用———以全面预算为切入点

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充分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财务、非财务资源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分配、控制、考核,从而能够实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协调,完成企业既定经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预算环节涉及到企业内部对未来的估计,用于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的实际数据主要来自财务会计系统,预算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会计、财务会计活动中的重要融合手段,在二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关联与联系,在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实现了企业的组织管理目标。

1.在预算编制中的融合

在我国企业的实践中,最典型的、最常见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点就是全面预算管理。在全面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不论企业站在哪一个角度进行预算的编制,都是通过制定一定的产量、成本、现金收支等预算的过程,而其最终的落脚点是财务预算,即:实现对企业的资产、负债、现金流量的预期上落脚。可见,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企业对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总体预测都将体现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这些终点上。

全面预算管理是管理会计的职能范畴,但其实际很大程度上仍是依赖财务会计信息,且受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制约,只有二者相互耦合、相互补充才能实现预算目标。

2.在预算控制环节的融合

要想使企业的全面预算真正发挥管理与控制的功能,不仅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范的预算编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预算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形成计划———控制———反馈———考核的循环过程。由于企业的全面预算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激励机制、预算的动因等密切相关,因此决不能在企业内部形成为了预算而预算的局面。企业的预算经过反馈、考核、修正、对照最终形成一种双向反馈的机制。可见,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出,全面预算中对比、考核的信息搜集系统其实就是对企业会计信息的搜集。

总之,管理会计理论的扩展对企业的实践与发展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新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管理会计价值思维、理论体系的更新。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地位愈加凸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将始终贯穿与会计管理的过程中,为企业的管理水平的提升、经济利益的提高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02): 52-54.

[2]李秀柱.企业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J].华章,2013(18):42.

篇3

关键词 县级;电网;需求侧;决策支持系统;机制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101-0100-02

0 引言

县级电网自身电源开发的能力不够,要供应所在县的电力需要从大电网中购电,但同时也受大电网供给的制约,县级电网建设也受资金限制。所以对县级电网实行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目前的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对县级供电企业也具有较大的意义。

1 需求侧管理

从电力公司的角度出发,使用电力需求侧来进行管理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节约电量,即使用电的用户在最大限度上节约用电,提高用电的效率,使用大量的节能设备来代替老旧的耗电设备,这样一来可以减少电力的发电量,进而减少发电燃料的消耗,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另外一个方面是可以节约电力,使用需求侧管理可以引导用户尽量在用电的低峰期用电,避免在用电的高峰期用电,尽量避免增加整个电网的负载量。

2 系统框架的设计

现在在电力行业中提出了一个智能电网的概念,用户可以根据用户对电力的需求来调整整个电力的消费量。为了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方面的水平,可以通过促进用户与供电企业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用电量和适当的政府价格引导机制来控制自己的用电时间和用电量。

面向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是建立在数据库中基础数据的基础之上的,在系统中要用到数据仓储和数据挖掘技术,并可以通过专业的算法和成熟的流程来获得相应的数据信息,可以对得到的数据信息进行详细而全面的分析。同时,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可以有针对性开发相应的组件,这些功能组件可以分析电力数据信息,通过这些信息数据可以为电力系统的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在面向智能电网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可以建立相应的定量数据模型,或者相应的业务评估模型。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实时的导入到数据模型中,通过模型的运算来给出相应的结果。

在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相关模型中,可根据需要进一步封装形成若干子模型,每个决策模型都能实现灵活的扩展功能,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动态定制或增加子模型。

1)用户调查子系统

该功能模块是针对在电力系统中的不同用户来设计的,通过该功能模块调查的数据信息进行相应的统计和分析,从而总结出各个不同类型的用户对目前实现的电力需求侧方案的响应程度,从而能够为进一步的改进电力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负荷分析子系统

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负荷分析子系统可以通过比较温度负荷的曲线来判断温度对当前电力符合峰谷分布的影响,其又可以用户用电的数据和行业的电力负荷量进行分析和统计,从而得出各个不同行业的用电特点,从而为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需求侧管理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3)DSM 方案子系统

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有序用电管理模块可以有效的根据当前的电力调度计划来划分各个地区的用电指标和目标,当某个地区的用电需求超出了当前电网的供应能力时,可以使用一些紧急的预案来使各个企业错开高峰期的用电情况。从而使整个电网达到一个稳定的状态。

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负荷控制方案模块可以一些用户的用电情况进行负荷控制,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这部分的用户用电的可靠性就不太高,目的是通过限制一些用户的用电来使得这些用电用户尽量避开用电的高峰期,同时也可以从政府部门获得一定的用电补偿。

需求侧竞价模块是本课题中的需求侧管理决策系统的一个亮点,其主要的功能是能够为每一个用户的用电量建立相应的价格和额度,并将该用户的电量竞价信息到一个公共的内部交易平台上,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用电方式和阶段来减少自己的支出,获得相应的利益。

4)效益后评估子系统

需求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中的效益后评估子系统是进行DSM方案效益分析后评估的功能子系统。根据用户的用电方式来使用需求侧管理进行引导,同时也可以对系统和用户的收益进行实时的计算,这从一个方面上可以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该功能模块的最终目的是使各个用户的效益能够达到一个平衡。

参考文献

[1]田粤.需求侧管理措施评估系统研究与开发[D].东南大学,2006.

[2]Albadi M H,El-Saadany E F.Demand Response in Electrici-ty Markets:An Overview.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General Meeting 2007.

篇4

[关键词]饲料企业;财务分析;精细化;决策

财务精细化分析与管理决策是引领企业走向成功的阶梯。随着竞争的加剧和环境的迅速变化,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对数字进行深度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各种管理决策活动,从而在各自领域获得强大的竞争力。

一、饲料企业财务精细化分析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畜牧业发展步入了快速增长的高峰期,饲料生产呈现继续增长势头,市场需求强劲拉动,竞争不断加剧,饲料企业的经营规模也不断扩大,销售量逐年递增。企业的快速发展对财务分析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分析是否科学和精细,直接关系到投资的效益和发展的质量。精细化财务分析并非仅指分析细节。也不是越细越好,而是强调进行有意义、有价值的分析,即采取“用分析去竞争”的管理战略,运用超出传统财务分析的视野,将财务分析与公司管理决策明确地联系起来,包括利用分析结果优化自己的供应链,确定适当的价格,确定最能带来利润的客户,改进业绩评价与激励(奖酬)机制。促进企业内部的决策一致与管理努力。然而,饲料企业的财务分析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欠缺精细化理念――未能将科学管理和精细化理念充分融入财务分析和管理决策之中。多数企业目前精细化财务分析与筹划欠缺。存在着分析方法落后,分析模式不统一。分析内容缺乏深度、信息技术利用程度低等问题。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分析体系、切实提高财务分析水平,已成为饲料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饲料企业应结合本行业的经营特点,从财务分析的分析内容、分析模式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进行精细化分析,完成新型财务分析体系,建立标准化的财务分析模版。有效提高饲料企业财务分析水平。

二、目前饲料企业财务分析粗略与管理决策脱节的表现

(一)财务管理目标不明确

长期以来,“利润最大化”一直被企业管理层当作引导管理决策的主流目标。与此相适应的财务分析模式亦将分析重点集中反映在获利能力的财务评价指标上,过分关注账面利润,忽视股权资本的机会成本,净利概念高估了企业的获利能力,造成利润导向与“面向未来管理”的理念明显不协调。

(二)忽视数据和分析结果与管理决策之间的联系

财务分析大多处于公式化、表面化的状态,缺乏增长性分析。如资产报酬率(ROA)诱使被考评者作出利己但却不利公司整体利益的管理决策;利润指标常诱使被考核者追求自己的短期业绩而置公司长远发展于不顾(削减研发和必要的维护费用即可增加利润);在直接应用于业绩考评与奖酬体系时。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财务指标很可能使被考评者产生扭曲性的行为,易造成决策不一致与管理不努力的风险。

(三)静态分析结果与企业持续发展要求不相匹配

目前饲料企业财务分析习惯于用静态的思维来审视企业、大多是就数字谈数字,以致把财务分析变成表格、数字的说明。企业资金随着经营活动不断变化。企业经营状况必然在资金变动中反映出来,而企业很少关注外部和内部的各分部中心、各业务流程、各作业单元变化,对一些非货币性的外部战略性信息不予重视,很少动态地去修正和完善企业的战略规划,而一味地根据企业静态发展战略、市场环境、生产经营计划等分析出来的结果来套用同一种或几种评价指标诊断企业经营活动。事实上,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财务业绩计量指标的重要程度会发生相应变化。所以对企业财务的精细分析应扩展到持续增长管理方面,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为企业实现激励相容提供决策依据。

(四)忽视机会成本和经济利润导致管理决策失误

从会计角度来看,机会成本是隐性成本。它不会出现在所有的财务报表中,考虑机会成本的利润即为经济利润。经济利润考虑了所有市场因素,将机会成本与实际成本和谐统一。企业的高管往往是根据财务报表数据作出相应决策。会计方法只计算“选择的价值”,经济学的分析是要计算“放弃的价值”。如一个经理作出一项最终投资报酬率高达28%的决定,这项决策是否正确,答案是:不一定,因为你选择这项决策,还有一种可能性,就是这笔资金投资于别的项目,回报率有可能高于28%的话,那么这项决策就是错误的。

(五)缺乏报表附注内容,报表间关联性分析不足

目前大多数饲料企业缺乏报表附注,从而影响管理者获得他们需要的相关信息,进而作出正确决策。财务分析中的财务比率是由不同报表中的相关项目计算得出的。比如应收账款周转率就是由损益表中销售数据为分子,由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账款为分母得到。分析时需要意识到,将不同报表上相关项目结合起来的财务比率,并不能清楚地显示财务报表之间的整体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对于全面评估企业真实的财务与经营绩效是非常重要的。

三、结合行业特点,确定饲料行业特色的精细化分析内容

饲料企业财务分析应充分结合行业特点和经营管理的需要。饲料企业作为资金资产密集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其自身的特点。比如,饲料企业目前大多没有应收账款。流动资产主要分布在货币资金、库存商品等环节,资产结构以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为主,占整个资产总额的90%以上;饲料企业生产过程受气候影响比较大,尤其是南方春天湿度较大,生产出来的产品容易受潮变质。因此产品受潮霉变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

基于饲料企业的行业特点和经营需求,综合企业各方面评价的需要,通过对饲料业务的具体分析,财务精细化分析应以损益分析、财务状况分析等作为财务分析的内容。其中饲料企业的特殊性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损益分析

1.收入分析。饲料企业的收入构成主要是饲料产品销售收入,其他收入所占比例很小,收入分析主要是对销售饲料产品收入展开分析;饲料产品收入分析必然要对销售量及其单价进行分析。对销售量又可以按照分类产品销售量结构、分地区销售量结构进行分类分析。这就形成了饲料企业特色的收入分析内容。

2.成本分析。一般工业企业能够归集某个特定产品的费用,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制造费用、燃料和动力等,列为企业的产品生产成本。不直接归集某个特定产品的费用列为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期间费用;而饲料企业产品成本中原材料费用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所以原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就构成了饲料企业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

(二)资产分析

1.流动资产结构分析。对于饲料企业流动资产的分析,主要对企业的日常货币资金规模是否适当、存货的数量控制标准确认和质量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由于饲料产品单位重量

的价值比较低,以原材料和产品库存为主要形式的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通常都远大于固定资产所占的比例,所以,分析原材料和产成品的库存合理性尤为重要。在面对原材料供货周期长、市场波动大的情况下,多数企业往往采用过度囤积的方式来应对,财务费用较大。特别是南方的饲料企业,其主要原材料。如玉米、豆粕等基本是从北方购入或从国外进口,原材料定购过程中不确定因素比较多。因此,要通过整合供应链,降低物流成本。进而减少流动资金占用。资产结构合理性分析,主要是从资产各项目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关系来判断。

2.周定资产投资分析。饲料企业固定资产主要是厂房、仓库等建筑物,以及制粒机、粉碎机、搅拌机、冷却器和配料系统等生产设备。其作为长期资产在资产总额中占的比例巨大。固定资产分布和利用合理性对企业的效益有着重大影响。针对一些易损固定资产。如粉碎机,其扩建、改建工程时。有必要作为重要部分单独出来进行分析,这也是饲料企业特有的分析内容。

四、优化饲料企业分析模式,建立多样化的分析层次

(一)以会计报表为模板进行分析

会计报表是沟通企业与其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外部利益相关者正是主要通过会计报表和报表分析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包括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及其变动。这一层次财务分析的重点是通过销售利润率等概念来分析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可以采用财务比率法获得这些信息。

(二)以边际分析为模板进行分析

边际分析更能精细地揭示获利能力,尤其是将获利能力分析扩展到产品和业务层面。边际分析法主要通过成本习性分析、量本利分析和营业杠杆作用分析三个领域来达成。

(三)以ROA与EVA计量获利能力进行分析

ROA表示资产报酬率,它被用于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利的能力。它等于销售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而净利可进一步分解为收入与成本的差额,资产则可进一步分解为固定资产与流动资产。通过这种分解,ROA分析可帮助我们定量地确定影响获利能力的各种因素,其不足之处在于忽略资本成本,这一缺陷正好由EVA(即经济增加值)分析得以弥补。EVA分析要求我们对获利能力进行精细化分析并意识到经营与获利需要占用或投入资本,必须考虑资本成本。

(四)侧重于现金流分析而非利润流分析

如果说利润相当于企业的血液,那么现金流则相当于企业的空气。没有现金流的利润是虚假的利润。现金流管理是一项在概念理解上简单、在实践中运作较复杂的活动。现金流的短缺轻则影响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重则危及企业的生存。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资金管理的重中之重。

五、完善分析方法。开展财务精细化分析

精细化财务分析,是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指出:“良好的策略起源于大量的量化分析。”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行为个体进行精细分析时。更多的是在管理中使用量化的指标,将管理概念数字化,针对多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内容,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从多角度的管理视角出发,才能有效发挥财务分析的强大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理念,以科学发展观正确评价企业绩效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单纯的利润增长并不等于企业价值的增长。传统财务分析关注盈利指标、关注账面盈利,片面强调提高“获利能力”,侧重维护管理层利益,往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财务精细化分析应从采用反映公司价值的财务评价指标取代反映获利能力的评价指标,计量公司价值的关键指标主要有:现金流量、资本成本和经济增加值(EVA)。

1.现金流量。利润并不代表企业有充裕的流动资金{即现金流)。利润左右现金流,现金流依托利润,利润既是企业现金流的补给源,也是隐瞒企业现金缺乏的罪魁祸首。所以,企业管理者在绩效财务分析评价时。应从以“利润”为中心转向以“现金流量”为中心。把利润和现金等融会在一起。对现金流量的分析评价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系统的过程,应着重分析现金流量规模与结构,正确分析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支付能力。通过现金流量分析。提供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的资料。企业决策者从中可以得到直接的现金来源和现金运用具体情况,以及资金余缺的信息,及时地进行资金调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

2.资本成本。企业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而现行的会计利润指标只确认和计量了债务资本的成本,并没有完全补偿资本经营的成本――资本成本,尤其是作为机会成本的权益资本成本,这样即便企业账面上出现巨额利润,也可能“亏本”经营。为了获取账面上的会计利润,管理者往往会通过过度投资来达到。企业财务精细化价值分析的核心不是简单地评价获利能力。而是评价企业的管理是否产生了超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获利能力,企业只有在创造的盈利超过资本成本时。才表明公司业务和管理创造了真正的价值。

3.经济增加值(EVA)。经济增加值是一个与会计利润相对应的概念,是公司经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它是一种基于决策的业绩评价方法。将股东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考虑在内。会计利润忽略权益成本。因而夸大了实际收益;会计利润将研发培训等确认为费用从而缩小了实际收益。EVA在这两个方面都做了相应矫正,一方面剔除了股权资本;另一方面将研发和广告费用资本化。因此,在企业投资决策、业绩考评和激励机制等方面,要引进EVA评价体系,才能够鼓励经营者选择能给企业带来长期利益的投资决策,如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人力资源的开发等,从而促使企业经理人直接关注与库存、应收款项以及与机器设备有关的成本,更为谨慎地使用资产,快速处理不良资产,减少消耗性资产的占用量。减少不必要的扩张。

(二)联结管理决策进行报表分析

报表分析主要是对本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多方面的分析。会计报表中的数字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有将其与别的数字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意义,这也是比率分析的重点所在。有效的分析应从企业财务报表回归企业经营活动,通过经营活动感知财务报表。为了将财务比率作为衡量企业运作成功与否的指示器,必须将计算出的比率与某种标准进行比较,其比较标准一般选择有三种:企业过去时期的比率、行业平均值、预算比率等。此外,加强报表附注的编制工作,详细分析报表附注内容、董事会报告、统计报表及年终总结等与该企业经营情况有关的信息之后。把经营情况与财务指标结合起来分析,才能对财务报表数据作出更深层次的理解。分析时,可以对报表的某一部分单独分析,也可以进行混合报表分析,或者将不同单位的不同报表项目组合起来分析。从而通过不同角度观察判断企业的财务状况。

此外,在已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各项指标可以作进一步详细的分析。分析时,注意剔除偶发性特殊项目的影响,尤其是定基发展速度的基期选择必须具有代表性,否则将影响

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具体分析某个指标的实际值,通过结合指标的计算公式、标准值范围、含义等,深入地了解某指标的实际意义,以及该指标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反映程度。在饲料行业中,如资产周转率降低时,对于采取最低成本竞争策略企业,必须注意是否陷入薄利却无法多销的困境;净利润率降低。对于强调差异化策略的企业,则必须注意它的品牌优势是否减弱,导致客户不愿再支付高于竞争对手的价格来购买其产品或服务。可以分析一组具有相关关系的指标,通过研究各指标实际值的大小范围、变动情况、比例结构等方面的信息,全面地理解指标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而更好地揭示企业在某一方面的实际情况和特征。

(三)充分发挥企业经营杠杆作用

充分利用经营杠杆原理。饲料企业固定成本(FC)较高。其生产经营就应远离保本点以规避经营风险。企业越在保本点附近经营,营业风险越大,当在贴近保本点时,营业风险无穷大。在预期营业前景乐观的情况下,宜积极采纳具有较高经营杠杆(较高FC)的投资方案。稳健经营的企业,为避免过高的经营杠杆值带来的高风险,就应该试图降低企业固定成本的比率。如生产较多种类的产品、增加员工数量相应减少资本数量等等。

经营杠杆作用、量本利分析和成本习性分析相结合,可以帮助企业更合理地定价与配置资源、更理性地制定融资决策、更精明地谈判以及更智慧地评估商业机会,可以产生远比报表分析详细的获利能力信息。

(四)体现精细化管理理念,深化企业物流成本的分析

财务精细化分析要注重结果和成效。在财务分析体系中,通过成本费用、投入产出等因素分析,可以为精细化管理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有力的技术数据支持。由于饲料产品具有原材料消耗多、流量大、不易集装化、对仓库要求高、容易变质等特点,在对饲料企业进行物流成本核算时,应侧重于供应物流成本的分析。其主要包括订货采购费用、运输费、验收入库费和仓储保管费等物流成本项目的分析。若企业是利用贷款组织采购,必然要支付一定利息(如是自有资金,则存在机会成本问题)。通过对供应物流成本分析,有利于加强责任中心管理,开展责任成本管理方法,为日常物流成本控制及部门的绩效考核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笪建军.赵燕企业财务分析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7(1I]

篇5

关键词:数据挖掘;数据仓库;教育管理;算法;VB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3-0000-02

Edu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Data Mining

Lin Lin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College of Union University,Beijing 1002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theoretically expounds the concept of data mining,demonstrates the data mining in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the core applications,introduces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of data collection, preprocessing,establish and maintain the DW,data mining algorithm choice,the specific content of decision tree algorithm,VB language program design,system testing,etc,discussed the system model in theory framework,rearch data mining and combining education management play a huge role,fnally,discussed the data mining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manage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words:Data mining;DW;Education management;Algorithm;VB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外界所带给我们的大量信息也越来越多。大量信息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大堆麻烦:信息过量难以消化,信息真假难以辩识,信息安全难以保证,信息格式难以统一。身处信息中的我们,如何才能不被信息淹没、如何从中及时发现有用的信息呢?是否存在着一种工具、一种方法或者一个手段使得身处“数据爆炸、知识匮乏”的我们,能够以一种轻松的状态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决策呢?

数据挖掘技术是人们长期对数据库技术进行研究和开发的结晶,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工具。

一、 数据挖掘技术

所谓数据挖掘就是指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就是从海量的随机应用数据中,提取分析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并不知道的、但又具有内在联系的、有价值的信息数据,这些信息数据为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数据挖掘过程中详细各个步骤的大体内容如下六步:

1. 确定主题:即做好需求分析,清晰地定义出问题,并对探索的问题具有可预见性。

2. 数据的提炼:搜索与主题有关的数据信息,研究数据的质量,并确定将要进行挖掘操作的类型。

3. 数据的转换:将数据转换成一个分析模型,这个分析模型是针对挖掘算法建立的。

4. 数据挖掘:对所得到的经过转换的数据进行挖掘,除了完善从选择合适的挖掘算法外,其余一切工作要都能自动地完成。

5. 结果分析:解释并评估结果,其使用的分析方法一般应视数据挖掘操作而定,通常会用到可视化技术。

6. 知识的同化:将分析所得到的知识集成到业务信息系统的组织结构中去。

二、 数据挖掘与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我们使用数据挖掘技术对我们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特定的“挖掘”,能够发现:广义知识、关联知识、分类知识、预测型知识、偏差型知识,能够在数据中寻找预测性的信息,能够为我们的管理提供“做出决策”的依据,能够有力的支持我们做出恰如其分的选择。

所谓教育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对各种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实现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的行为,教育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部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我们引进数据挖掘技术,正是想针对教育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发掘,以期充分利用数据挖掘的长处,来发现这些海量数据中潜在的、长久以来未被发现的规则,能够对学生潜力做出数据挖掘,这就为学校的招生工作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参考,并在学生入学后还可以分析其进步或者退步的可能原因是什么,解决学生教育导向的问题;还可以对学校管理层比较关心的问题进行挖掘。例如,在所有教职工中教师的比例有多大;一般意义上讲某位教师是否达到了学校的一般标准;能够对教师执教能力和教师人力资源优化做出分析,在教师招聘中为人力资源主管提供一般性的判断依据,对所应聘的教师做出其潜力及前景分析,以便能够辅助管理层做出更好的决策,优化教育管理,促进教育管理良性发展。

三、 系统架构的搭建

我们将分以下几步来进行系统模型的设计及实现:

1 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数据仓库

数据主要来源是档案室现存的档案,包括教职工和学生的,还要动态的添加一些数据。如果能够得到教育院校的支持来丰富数据,那就更好。这个数据的要求是大量、真实、准确。

对于教职工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属性:编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

政治面貌、工作时间、是否为班主任、是否为学校管理层、毕业院校、最高学历、

最高学位、最高职称、家庭经济条件、教学评估成绩、所获荣誉、所带班级荣誉、研究成果等等,越详细对我们进行数据挖掘就越好。如下表所示。

对于学生的信息,主要有以下属性:学号、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日、政治面貌、专业、班级、入学时间、入学成绩、毕业去向、毕业成绩单、毕业论文名称、毕业论文成绩、毕业证书、毕业后十年状况(可选)、毕业后二十年状况(可选)、毕业后四十年状况(可选)、家庭条件、在校期间所获荣誉等等。

对每一个属性进行赋值初始化,如:性别,定义为字符型变量,M代表男,F代表女;又如:对教师的研究成果,是以字符来进行赋值的,涵盖了发表的论文、编著的书籍、科研成果等等,这些分别按照级别予以打分,进行累加,最后全部总和即为该教师的研究成果的成绩,然后对该成绩进行加权求值,按照求值分别赋以A、B、C等字符。对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进行赋值,并录入到数据仓库中。创建数据仓库的工具我们可以选择Microsoft SQL Server 。需要注意的是,SQL Server “企业管理器”中控制台根目录中SQL Server组名称应与其他名字一致,例如分析服务器是LINLIN2006,它也应该是LINLIN2006。

2 决策树算法

决策树提供了一种展示类似在什么条件下会得到什么值这类规则的方法。如图4-1,针对学生毕业成绩影响因素进行数据挖掘后的一棵决策树,从中我们看到,决策树的基本组成:节点、分支和叶子。

图4-1决策树

图4-1中“入学成绩=好”这个条件是树的根,即决策树的根节点。对条件的不同回答产生了“是”和“否”两个分支;而是否“学习勤奋”是根节点的子节点(子节点的个数与决策树算法有关);如果分支下无节点,则到树尾,称为叶子,图中“毕业成绩=坏”就是其中的一个叶子。从树根到每一片叶子的过程就是利用决策树进行分类的过程,通常称这个过程为“遍历”。

决策树算法是数据挖掘中常用的一种算法,常用于数据分析和预测。决策树的构造结果是一棵二叉树(即每个节点有两个分支)或多叉树(节点可以包含多于两个的子节点)。构造决策树的过程,即树的生长过程是把条件数据不断切分的过程,每次切分对应一个问题(即一个节点),二叉树的内部节点(非叶子)一般表示为一个逻辑判断,如图4-1。对每个切分的要求是分组之间的“差异”尽量最大。各种决策树算法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对这个“差异”衡量方式的区别。我们只需要把切分看成是把数据信息分成几份,每份数据信息之间尽可能不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而同一份内的数据尽量具有相同的属性,即属于同一类别。

对于教育管理决策者来说,决策树的构造,即在其生长过程中没有必要太“茂盛”。因为这样会大大降低树的易理解性和易用性,而且也使决策树本身对原始数据产生较大的依赖性,换句话说,这样的决策树可能对于原始数据非常准确,但当有新的数据信息加进的时候,准确性就会急剧下降,这种情况被称之为训练过渡。为了使得到的决策树所蕴含的规则具有普遍性,我们必须有效避免训练过度,同时减少训练的时间。常用的方法是限制决策树的过度成长,即预先设定决策树的最大高度(层数);此外也可以通过设定每个节点必须包含的最少记录数来限制,当节点中记录的个数小于这个数值时就停止切分。

1 使用VB对算法进行编程,实现各个模块的功能

通过VB来进行图形应用界面设计及核心程序编程。菜单的设计如下:导入数据仓库、选择数据仓库、任务确立、选择因素、开始运行、查看结果、保存结果、翻译规则、保存规则、退出。主要通过表单及命令来实现各功能。样本空间指的是由教职工、学生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所构成的数据空间。

2 测试

根据软件测试的要求,必须对该系统进行数据测试,即用手中所拥有的档案资料与数据挖掘的结果对比,进行测试。

首先,假定某学校教师部分档案资料如下(受篇幅限制,仅有部分):

其次,我们使用表中的数据来检测树形结构中每条枝叶的正确性。如果大部分吻合,那么该决策支持系统是成功的,软件和算法都是正确的;否则就得检查改正。这个测试以及测试结果比较的工作量是非常巨大的。

四、进行数据挖掘时应考虑的问题

1 确定问题,即用数据挖掘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它是核心,偏离了这个主题,最终只能导致失败;

2 海量数据的问题,一方面是源数据的挖掘,一方面是数据的提炼;另外非标准格式的数据、多媒体数据、面向对象数据处理问题;从而保证数据的质量和时效性;

3 各种算法的使用;

4 变化的数据和知识问题;

5 枝叶――规则的易懂性问题;

6 与其他系统的集成问题,如果可能的话,本系统可以嵌入到学校网络协同办公平台之中;

这些都是在具体实施时应该注意的,也关系着基于数据挖掘的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成功与否。

五、展望未来

随着信息化不断向前发展,基于数据挖掘的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也将涵盖人才培养、人力资源、教学评估、教育经济等几个大的方面,也将逐渐发展为教育管理数据挖掘应用平台。基于数据挖掘的教育管理决策支持系统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加]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著)范明,孟小峰等译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中国]张尧庭,谢邦昌,朱世武(编)《数据采掘入门及应用――从统计技术看数据采掘》中国统计出版社

[3][美]John W.Fronckowiak,David J.Helda(著)全刚,杨领峰,申耀军,张涛(译)高长剑(审校)《MS VB6.0 数据库编程大全》电子工业出版社

篇6

关键词:高星级酒店 收益管理决策 绩效水平

收益管理是始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的美国航空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美国的价格管制制度取消,收益管理这一模式应运而生,并被更多的应用在酒店、物流等不可存储资产的管理中去。尤以酒店的应用最为广泛,世界上著名的酒店,诸如万豪、希尔顿大酒店等都引进这种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使酒店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笔者针对我国的一些高星级酒店为例,对此进行简要探讨。

一、收益管理概述

(一)收益管理的含义

何为收益管理?虽然关于收益管理的概念有多种解释,但是一般以以下几种最具代表性。戴维斯认为所谓收益管理就是使酒店获得最大收益的一种程序或系统,或者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某种方式强迫或引诱消费者向酒店支付尽可能高的价格。而吉姆斯认为,收益管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全球经济的持续发展而产生的,通过一定的信息系统,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定价策略,在合适的地点和合适的时间,以尽可能高却相对合理的价格销售给消费者。结合其他学者对收益管理的定义,笔者认为,所谓收益管理,就是酒店通过信息技术,对市场进行预测,并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使自身的服务获得最大的收益和优化。

(二)收益管理的实施条件

酒店管理何以能适用收益管理这种模式,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专家学者的意见,认为在酒店的管理运行中,收益管理的实施条件可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就是酒店是一种不具可存储性的产品,众所周知,不同于其它行业具有的存储特点,酒店客房是不能被存储的,因此无法通过存货手段缓解供需矛盾。酒店要想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收益,就必须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把空余的客房销售出去,如果酒店的某一间客房在这一天没有被销售出去,那么这一间客房所能创造的价值和利润就无法实现。

其次,酒店客房的生产能力相对固定,一般来说,一个酒店在建成投入使用之后,酒店客房的数量就会相对固定,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除非有大的改建,这是因为酒店,尤其是高星级的酒店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大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要投入较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所以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大幅度的改变。与此同时,酒店属于资金密集型的行业,也就是我们说的所谓投资大,但是其可变成本却很小,一般在建成投入以后,固定成本将会发挥长时间的作用。

第三,酒店的运营在很大程度上受市场的控制,消费者对酒店的需求受到时间、地点、季节的影响呈现出上下波动的态势,这就造成了对酒店的需求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为收益管理在酒店经营的运用过程中提供了条件。这一点不难理解,如在考试期间,学校周围的酒店房间就会提高,而在淡季,酒店为了获取最大收益,就会采取适当降价的策略来吸引消费者。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消费者在选择酒店的时候可以进行预订,而酒店就可以利用消费者的预订情况,结合自身长期的工作经验,对酒店的需求状况进行分析预测,还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进行进一步细分市场,从而使酒店获得最大程度上的收益。

二、中国高星级酒店中的收益管理应用研究

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收益管理就是通过将目标客户进行细分,进而将客房特征进行分析,并且尽可能的使两者相互吻合,从而使酒店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通过对相关酒店的调查分析,得知收益管理在酒店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客房中的差异定价,所谓差异定价就是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对不同的顾客执行采用不同的客房价格标准,这在一定层面上就是价格歧视,但是在市场经济下,无论价格有多高,只要被市场所接收就是合理的。目前,我国的酒店也在加大对差异定价策略的使用,如酒店团购的盛行。其次是在酒店客房的超额预订中,这一技术方法是收益管理的重要内容,主要目的是确保预订客人能够准时入住,减少因延迟或取消订单对酒店的收益造成的经济损失,但是在运用这一技术时,要对超额预定的数量进行准确评估,降低风险,因为如果对超额的数量把握不准,一旦出现预订客人到达酒店的情况,很容易就会引起顾客对饭店的投诉。针对这一问题,酒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核对预订和增加一些保证类的预订等措施,降低或转移风险,从而减少酒店的经济和形象损失。第三,体现在对客房容量的控制上,借鉴航空行业的售票机制,越临近飞机起飞的时间,票价就越高,酒店在对客房的销售上也可以采取这一策略,对于那些购买时间晚,但愿意花费高价的消费者提供一定数量的预留房间,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酒店的管理人员能够对市场进行精准的预测,并且对市场进行细分。

三、酒店收益管理决策行为和绩效水平的具体影响因素

通过上述对酒店收益管理的概念和实施条件,收益管理在酒店具体业务中的应用,我们对酒店的收益管理进行了基本的了解。然而在酒店的收益管理的具体应用中,我们可以发现不同酒店采用收益管理的模式,所产生的效果不同,此外,有的酒店实施了收益管理,另一部分没有实施收益管理。要想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我们要对酒店收益管理的决策行为和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收益管理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

在对中国高星级的酒店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收益管理决策行为的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酒店的地理位置,星级的高低和客房的数量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收益管理决策行为,这是因为酒店的地理位置越好,星级越高和客房的数量越多,就越证明该酒店的资金投入大,固定成本较高。要想在酒店的管理运行中引进收益管理的方法,酒店不仅需要引进先进的硬件技术设备,还必须要吸引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收益管理人才来进行具体的管理,定期对酒店员工进行收益管理的知识培训。其次,酒店的收益管理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还包括市场细分,这是因为酒店可以分为多种类型,有奢侈豪华型的,有经济适用型的,所面对的消费市场不同,其销售策略自然不同,在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经济形势下,中国高星级的酒店就更有必要进行收益管理,细分市场是必须采取的收益管理的具体措施。

(二)收益管理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

首先,影响收益管理绩效水平的因素就是酒店的星级,研究发现,酒店的星级越高,实施收益管理的效果越好,这一点同星级对收益管理的决策行为的影响相似,即酒店的星级越高就代表酒店的资金投入大,固定成本高,因此如果对这些高星级的酒店进行收益管理,就可以充分挖掘这些固定成本的最大值,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次,酒店的类型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酒店的绩效水平,由于收益管理是在国外诞生,在国外的应用时间较长,其模式发展的较为完善。最后,酒店的管理公司类型也深刻影响着中国酒店收益管理决策行为,国际酒店连锁集团就比营酒店连锁集团或者是想要的独立酒店更加愿意接受收益管理方法。中国星级酒店以及独立酒店对收益管理也有着一定的认识,却还会受到体制原因的影响很难迅速的调整酒店操作流程以及组织架构,意识适应不了酒店管理的实际需要。收益管理工作绩效的历史数据以及考评标准缺乏,迫切需要进行调整。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收益管理虽然在我国的酒店行业还没有得到普遍应用,但是国际连锁等高星级的酒店已经注意到这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并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断将这种管理手段运用到自身酒店的管理中来。实践证明,酒店的收益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酒店获得最高的收益率。总之,酒店的收益管理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值得我国的酒店行业对此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对其决策的行为和绩效水平进行分析,有助于促进酒店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豪,彭庆,姚琦.基于需求分类和乘客升级购买行为的航空公司收益管理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23)

[2]王晓文,田新,李凯,等.收益管理决策行为及绩效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以中国高星级酒店为例[J].旅游学刊,2013(09)

[3]钱丙益,帅斌,陈崇双,等.基于旅客buy-up行为的铁路客运专线收益管理模型[N].铁道学报,2013(08)

篇7

一、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中的问题剖析

大数据给企业的传统观念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显现出旧有管理思维模式下的弊端和缺陷,为此,我们要全面分析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

(一)企业管理者尚未充分发现大数据的商业价值

互联网和大数据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和领域之中,产生了变革性的创新,然而,许多企业的管理者还没有充分意识到大数据时代所隐含的商机,缺乏对大数据挖掘的前瞻意识,也缺乏对大数据的深入了解,仅是知道这个新时代的词语概念,而对其利益增长潜能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路径缺乏认知和理解,企业管理者大多只对大数据的表象加以关注,而无法从大数据中发现其中隐含的问题,从大数据中获取竞争对手的信息也寥寥无几。[1]

(二)大数据的先进技术尚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企业管理尚未充分运用大数据的先进技术,没有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战略规划等内容,进行大数据的快速采集、提取、整理、分析和处理,也即缺乏大数据时展背景下的商业智能,这就使企业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管理模式受阻,难以发挥出其先进的管理效能。

(三)缺乏新型数据分析人才

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之下,海量数据良莠不齐,企业要想获得自身的发展和进步,就需要在参差不齐的海量数据中加以辨识和分析,这就需要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整合,它不同于原有的信息化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的内容,要求更高的综合素质的大数据分析人才,企业原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无法与大数据人才需求相适应,无法培养出与大数据相契合的数据分析创新人才,这就使企业管理模式难以突破旧有模式。

二、大数据发展背景下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一)增强企业管理者的大数据意识

具有大数据意识和互联网观念的企业则可以先于企业抢占商机,可以在企业管理决策之中,充分意识到大数据的概念及其内涵,体会到大数据给企业管理带来的巨大机遇,从而在商业智能化的决策之中,能够利用大数据进行顺畅的交流和沟通,并结合企业的自身实际情况,建构企业数据分析系统,更好地对大数据加以利用,创造出倍数增长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2]

(二)生成大数据获取平台,实现创新的方案决策

大数据发展背景之下,企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形成数据获取平台,能够更好地对企?I相关的数据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分析、监测、预测。在数据的驱动之下,进行企业的管理创新活动,并由此发现企业管理中隐藏的问题,并在发现问题之后,确定企业创新的领域及范畴。利用初步的定性数据分析方法,详细阐释与管理决策相关的关键性问题,挖掘数据背后隐含的深层次的信息。不仅要对半结构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还要对非结构化的数据进行提炼和分析,使之转化成为可以被数据库所辨识的结构化数据,形成企业管理决策的“数据源”,为企业管理决策方案提供有力的数据依据,并对决策备选方案进行可行性验证,最后择优选择企业管理创新方案。[3]

(三)动态数据下的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实施

在确定了企业管理创新方案之后,企业可以不断地对实时的、动态的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在对实时动态数据反馈的条件下,更好地利用大数据进行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纠偏。在数据动态分享的平台之下实现对企业管理的监控和优化,根据内外部环境进行反馈性的适当调整和修正,这就使企业管理创新方案处于实时反馈、动态更新、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过程,可以极大地提升企业管理创新方案的效果和成功概率。

(四)实现大数据背景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第一,人力资源规划的创新。在大数据发展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工作是前提和基础,原有的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比率分析法难以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的科学、全面的预测,而大数据的出现则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带来了新的契机,企业可以引入先进的大数据技术,全面采集企业员工的相关信息,与企业员工的个人发展需求、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科学合理地做出企业人才流动性的评判,并为企业内部人员调动、岗位招聘等提供了科学的数据参考。[4]

第二,实现人力资源招聘的创新。在大数据背景下,原有的企业人才网络招聘、校园招聘、现场招聘等方式,无法实现对员工的全面了解,而大数据中的社交网络则为企业人才招聘提供了新的途径。大数据下的社交网络涵括了个人极大部分的信息,如:个人社会关系、工作情况、生活状态、工作效率、个人潜能等,可见,通过大数据下的个人社交网络可以全方位地获悉员工个人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实现个人与企业岗位的精准匹配,充分体现出大数据下的立体化信息的实用价值。

第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创新。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可以得到有效的创新,大数据的良好分级为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供了量化分析的前提,可以较好地实现对企业员工的晋升意愿、职业规划、工作绩效等方面进行直观、清晰的展示。并且,大数据还较好地纠正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偏差,通过详细、完整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更好地落实适宜于企业员工的培训内容,使之更适合企业发展目标和个人发展目标。[5]

(五)大数据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大数据为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带来了创新机遇,使企业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水平得到极大的提升,加强了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处理,开发了企业财务数据信息关键词搜索引擎,更好地实现了财务数据信息的统一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6]

三、结语

篇8

关键词:市场经济;企业;实施;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15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一切管理活动都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成本管理也不例外。科学的成本管理,就是要求企业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按照成本管理现代化的指导原则,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的全面体系。从而使企业的主要物质消耗和产品成本都有较大的降低,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成本管理的财务会计功能化。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本信息自然也就成为企业管理者极为关键和引人注目的信息。不同的成本信息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存货计价及收益确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单一的成本信息难以同时满足上述三种目的。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奉行“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信条,强调的是管理决策的相关性问题。从会计学科划分来看,成本会计是连接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桥梁。财务会计的存货计价及收益确定就是根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成本信息而进行的。管理会计以优化企业价值链为着眼点,以多维的成本概念和“不同目的,不同成本”为准则,应用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方面的信息进行管理决策活动。我国多数企业成本管理系统基本上服务于存货计价及收益确定目的,缺乏经营控制内涵,忽略了管理决策目的。因此,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财务会计功能化,忽略其管理会计功能的倾向。财务会计具有社会化的特征,企业成本管理的财务会计功能化实际上就是将本来应企业化的成本管理社会化。事实上,成本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更重要的还是其管理会计功能问题即如何应用成本信息为企业的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服务。

(二)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成本管理的主体应该是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也来自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但是,我国企业并未充分认识到这点。企业成本管理思维还没有转移到企业经营上来,仅局限于国家颁布的财务法规如财务通则和税法等法规中有关成本条例的遵守和执行。成本管理侧重于宏观需要,基本上为国家服务。这从另一个侧面将本来应企业化的成本管理社会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竞争优势表现为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应该站在企业经营管理的角度,充分认识到加强成本管理,避免和控制成本的发生对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现实意义。

(三)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成本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综合表现,只是企业内部投入与产出的对比关系。低成本意味着以较少的资源投入提供更多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意味着效率高,但它未必有效益。按照成本习性,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成本按其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固定成本属于维持企业生产经营条件的成本,在业务量相关范围内,其成本总额与业务量无关而保持不变。这样,企业只要提高产量就可以降低单位产品分担的固定成本。因此,产量越高,企业产品成本越低,在销售量不变的情况下,企业的利润就越高。这就是我国企业为什么长期以来偏爱“产值”而不注重销售的原因所在。由于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财务会计功能化倾向,侧重于存货计价及收益确定,追求产品成本最低化,导致企业不管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如何,片面提高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存货的积压,将生产过程发生的成本转移或隐藏于存货,提高短期利润。成本管理缺乏市场观念,导致成本信息在管理决策上出现误区:似乎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利润越高。客观地说,规模经济是有条件的。只有在产品存在市场需求的前提下,以销定产,才能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企业只有以市场为导向,在市场需求的指引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才能创造出效益,从而使效率转化为效益。否则,只有效率而没有效益。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效益才是根本。这就要求我国企业成本管理要转变思维,树立成本管理的市场观念,正确看待效率与效益的关系。

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如何实施成本管理战略

(一)正确处理成本管理中的几个关系。首先,正确处理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在管理会计上,成本按其与业务量(产量)的关系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部分。其中,固定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即一定时期和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不变的成本;变动成本是指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其总额也将随着发生相应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一般来说,增加产量可以降低产品单位成本中的固定成本,从而降低单位产品成本。但是,如果只强调增加产量,而忽视节约各项消耗,也可能会引起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的上升而提高成本。因此,在企业成本管理中,首先必须研究产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地考察和分析成本降低的方向,为进一步挖掘降低成本的潜力提供可靠的依据;其次,正确处理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质量与成本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是对立的统一,是互相依存、互为条件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须从企业整体的利益出发,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权衡利弊与得失,采取较适宜的措施。反对忽视质量的降低成本,也反对忽视成本的提高质量。应当提倡在提高质量的过程中降低成本,在降低成本的过程中提高质量;第三,正确处理效益与成本之间的关系。成本与效益之间的正确关系应当是既统一又矛盾的。具体地说,成本对经济效益既有正确的影响(二者之间的统一),也有负面的影响(二者之间的矛盾)且在这一对矛盾体中,经济效益是第一位的,成本是第二位的,成本的增加或减少必须由经济效益来决定的,而非成本决定经济效益。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现代成本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摈弃过去那种从成本出发来研究效益的被动做法,而应当实行从效益出发来研究成本的积极做法。努力做到在积极降低带来负面影响的成本的同时,还要抓好能带来正面影响的成本管理工作。

(二)建立健全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来自国内外日益激烈的竞争致使企业的盈利空间越来越小。是否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能够为企业产品定价、生产决策、市场定位,以及成本控制等决策提供有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对企业全过程实施成本管理。对成本形成的整个过程,包括建造、设计、制造、采购、销售、售后服务、融资、信用损失和投资损失等等各个环节阶段,凡是有成本发生的地方都要进行管理。这里就成本控制而言,建造成本、设计成本和制造成本控制三个环节是最重要的。对有些行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和重化工行业而言,建造成本控制往往是最重要的。以电力企业为例,目前一台90万机组的发电投资约在40多亿元左右,若能在建造环节节约10亿元的投资,实际上就相当于以后年度经营期间增加10亿元的利润。但是对轻工业类企业来说,产品设计成本控制往往是成本控制的重中之重。通常认为,产品成本的80%以上在设计阶段就已经形成了,制造环节的成本仅占产品成本的不到20%。另外,融资成本、信用损失成本和投资损失成本的控制也是重要的。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我国企业年平均坏账率为5%~10%,美国只有0.25%~0.5%;我国企业的账款平均拖延期为90天,美国只有7天。相对而言,我国企业的信用损失成本控制的意义更大。融资成本控制的关键是保持适度的负债规模,这取决于企业的战略定位。投资损失成本巨大的主要原因是投资决策失误。减少甚至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最重要的是要改进和完善投资决策机制,除进一步完善投资决策程序外,还应当关注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度,要将“谁决策、谁负责”纳入企业制度框架,并对决策者实行“无期限责任制”;二是对企业全岗位实施成本管理。通过预算和考核,落实企业成本目标和责任。从工厂到车间,从班组到个人,从公司、车间领导到各个管理部门,人人都要参加到成本管理中去,按照成本指标严格把关,只能降低,不准超支,做到时时、事事、处处都有人管理成本;三是对企业费用全要素实施成本管理。生产费用各项要素,包括原材料、动力、工资、折旧等都要制定定额和标准,加以管理,既要抓大,也不要放过小的。要控制期间费用总额,严格审核单项费用。一般的做法是将部门费用的发生严格控制在预算之内,由财务部门进行部门核算并严格监控。为此,要建立严格的费用审核流程,包括费用发生前的申请及审核;发生后及时报账;费用报告的填写规范及审核;超期不报账的处罚等。在管理费用控制中,主要应对招待费、差旅费、通讯费、办公用品费用等容易超支的项目制定专门的管理办法。

(三)制定科学的成本管理方法。一是成本预测和决策方法。成本预测方法是根据过去的成本资料,结合调查研究,针对今后的新情况,运用科学的预测方法,估算未来的成本水平,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其包括定性预测法和定量预测法两种。成本决策方法是根据既定的成本目标,运用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对各种经营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从中选出成本最低的方案,列入计划。通常有差量分析法、量本利分析法、贡献毛益分析法、决策树法等;二是成本计划和核算方法。成本计划是指导成本管理工作的纲领。目标成本的确定是和成本决策的实现都要通过成本计划来具体安排和落实。主要有全面预测法、弹性预测法、零基预测法、目标预测法等。成本核算方法是对实际发生的生产费用进行归集和分配,以计算各种产品和责任中心的成本。成本核算必须准确及时,否则就会使成本考核遭到歪曲,也使成本控制失去方向。成本核算的方法主要有制造成本法、责任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三是成本控制和检查方法。成本控制法是根据成本计划提出的控制指标,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资金耗费,进行有效的控制,发生偏差,及时纠正,保证成本计划的实现。成本计划完成的好坏,关键在于成本控制,如果成本控制不好,浪费无人问,超耗无人管,成本计划就起不到作用。成本控制的方法主要有标准成本法、定额成本法、责任成本控制法、预算控制法等。成本检查法是以目标成本为衡量尺度,对照实际成本,以检查目标成本是否完成,作为评价成本管理工作业绩的依据。成本检查的方法有单位成本检查法、总成本检查法、材料费用检查法、工资成本检查法等。

总之,企业成本管理战略的选择和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不存在统一的准则和“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经验。成本管理工作的改进永无止境,企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的、更切合自身情况的管理方法,才能适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Agent;智能;体育训练;决策支持系统

全民健身运动成为我国一项长期国策,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国民整体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其中,大学生身体素质下降趋势最为严重。目前,对于这一困扰问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政策和方法来应对,由于体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在制定体育训练计划、体育训练方法时个人主观意识比较浓厚,不能有效地根据学生的个人身体素质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制订计划和方法,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训练的主动参与性不够高,训练效果不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身体素质的有效发展。

1.决策支持系统,Agent与MAS概述

Agent技术是一种在动态环境中能够自治运行,并具有较高自治能力的计算机系统或实体。能感知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并随变化主动做出相对应的调整。在众多Agent的研究中,最经典和广为教授的是Wooldridge等人有关Agent的“弱定义”和“强定义”的讨论。每个Agent最基本的特性包括自主性、反应性、面向目标和针对环境性。强定义在此基础上加入知识、目标、责任、能力等精神概念。

2.系统体系结构

根据大学生体育训练管理的特点,结合Agent和Multi-Agent的特性,基于Multi-Agent的DSS大学生体育训练管理决策系统框架,共定义4类Multi-Agent。

界面Agent主要用于实现和决策者之间实施交互,界面Agent在实施交互过程中,能够根据主动探测环境的变化,获取决策用户的习惯、爱好、习性等主要特征信息,从而在决策时,提供最佳的用户界面,为决策用户提供统一思想的辅助决策。

黑板控制Agent。黑板控制Agent是整个系统的控制中心,它主要对黑板和系统中其他Agent进行直接地或间接地控制。通过自身的知识库和Agent之间的协作原则,把需要解决的问题划分为若干相应的子问题,然后分配到黑板中不同层次中,对各层次进行相对应的管理,消除Agent之间不同决策的冲突。

功能Agent。其功能对于从黑板接收过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从中获取需要解决问题的目标,之后对相关目标进行分割,划分成若干个小任务,转交给各自的一个或多个决策Agent来加以执行。

决策Agent。各个决策Agent与系统中的决策者或有关部门相对应,完成全部系统每个具体决策任务,在相应功能Agent的制约下,借助决策Agent相互之间的协作,实现决策。

3.系统Agent的技术实现

3.1 Agent的实现

如今,面向系统Agent的软件开发仅处于一个崭新的软件开发范畴,由于Agent领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应用技术还不够成熟,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开发模式,目前绝大多数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方法,研发出拥有Agent一些基本特性的系统, 实现思路试将对象改装成Agent,使改变装后对象具有Agent的反应性、自治性等一些基本的特性。Agent的功能实现需要三个部分组成:知识推理、通讯和执行模块。通讯模块主要任务是负责接收外部环境或别的Agent传输过来的信息,并将信息转变成Agent所能理解的模式,同时向外部环境或其他Agent发送此信息。知识推理模块,它具有Agent的特性、方法和行为规范。能过自动进行更行,为Agent自主活动的实施提供事实依据。执行模块,是Agent内部的具体决策部件,依据知识模块中的属性、方法和行为原则作出具体的判断,同时及时更新知识推理单元的知识。

3.2 Agent间的通讯机制

在基于Multi-Agent的大学生体育训练管理决策系统中,Multi-Agent之间采用黑板模块来实现Agent间的通讯。

在Multi-Agent中黑板提供工作范围,Agent可以相互交换信息、数据和知识,Agent在最初创建时就已经在黑板上填写了信息项,同时可分享给其他Agent所使用,并更具Agent的具体需要可随时访问黑板,以便获取更多新的信息。Agent采用筛选的方法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Agent在黑板系统中,他们之间不产生相互通信,每个Agent独立解答求解的子问题。功能Agent,把一个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子问题,让更多的Agent参与到求解的工作当中,暂时性组成一个联盟,一起去求解问题,联盟求解工作结束后(任务完成后联盟自动解散)利用功能Agent将其信息传回给黑板汇总,最终反馈给相应的Agent界面,转交给用户。

4.系统模型库、知识库管理系统

4.1 模型库管理系统

基于Multi-Agent的大学生体育训练管理决策系统中,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型来表现模型库,还可把若干模型对看成一个对象进行储存和管理,并提供与知识库系统相匹配的接口。

4.2 知识库管理系统

第一步要做好知识库基本结构的构建工作,然后按照有关体育方面的专家所提供的知识,经过吸收提取产生规则,并储存在知识库系统中。知识库主要用于储存于决策有关的规则,每一个规则都会被自动或人为的加上一个权重系数,知识规则进行工作时会有很多规则符合相应的条件,这时我们就会提取权重系数最高的规则来进行推理,以便解决匹配问题的冲突现象,产生式规则储存的同时决策过程中所产生的新的规则也一同储存到知识库里。

5.系统实现

体育训练管理系统中的数据主要来源与陕西工院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服装学院体育成绩管理系统,体育训练计划数据库,运动项目数据库等,模型分为预测和优化模型,例聚类模型、回归模型、EMSR模型等,规则库中有预测计划规则,例身体素质综合评估规则、体育训练手段规则、体育训练间歇安排规则等。

结论

本文针对目前大学体育教师很难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结合Multi-Agent技术,设计了大学生体育训练管理决策系统,为大学生量身定做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在大学体育训练管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大有,杨鲲,陈建中.Agent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软件学报,2000,11(3):315-316.

[2]黎建兴等.软件Agent 的一种面向对象设计模型[J].软件学报,2007,18(3): 583-584.

[3]冯梅,郑明春.Agent 的行为研究与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01.

[4]孙喁喁,黄光球.基于黑板的多Agent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现代电子技术,2007(20):945-947.

篇10

关键词:人工智能;企业管理;挑战

一、引言

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可以说是具有相当历史经验积累和理论研究积淀的工作之一,也可以说是领域之一。众多年来,企业的经营管理从纯粹的“人治”到“制度先行”的模式,一步一步的变化和发展,在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各个领域的渗透,使得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其全新的模式带来的不适,另一方面也是其带来的挑战。在众多的企业中,少数企业很早就已经意识到了这样的变化和挑战,也很好的基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而做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但是还是有大部分的企业在人工智能面前显得“无所适从”,没有做好适应趋势发展和应对挑战的充分准备。我们希望我们的研究和探索能够促进企业更好的面对和应对这样的挑战。

二、人工智能及企业管理概述

(一)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就是我们平常所听所见的“AI”,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计算机科学的理论和方式让电脑或者程序能够模仿人类的行为方式,以期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的劳动。人工智能属于计算机科学,但是却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其往往还包含了社会学、心理学、数学等等,甚至还还会涉及到具体应用领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领域的人类经验积累。由此看来,人工智能在理论知识层面具有相当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不会属于某一个学科领域。对于人工智能来说,其并不是一个新的领域或者概念,其实人工智能很早就已经下理论界出现,并且得到了一些较为初级的发展。近年来,由于算法的进步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快速发展,才使得人工智能得以“重生”,在众多的领域越发的显示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价值,也才有了当下非常火爆的“人工智能”。

(二)企业管理概述

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要过程和手段,也是企业保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总的来说,企业管理就是企业要将自身的生产经营、业务拓展等等活动通过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总结等等方式的总和,是企业自身具有综合性和统筹性的管理过程和运营过程。企业管理更加是一个较老的话题,自大有了企业以来,企业管理就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管理也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总结,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提升。其中,现代企业管理是符合当下众多企业的管理现状和理念升级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意在通过更好的进行资源配置而实现企业各种资源使用效率的不断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

三、人工智能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一)打破信息孤岛的智能系统

在人工智能之前的信息化时代,系统化是企业管理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在企业管理的众多方面都逐步的建立起的系统或者平台,诸如财务系统、OA办公系统等等。相比信息化之前,信息化已经极大的促进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或者环节之间的信息流通,也使得各个环节由于系统化和流程化的加持而更加的高效和高质。但是随着而来的缺失各个环节和部门之间的信息被禁锢在自己的系统里面,形成了众多的信息孤岛。这些信息孤岛对于企业的管理决策来说也是极其不利的因素。人工智能的到来,使得企业在众多的系统之上能够架设一个统领的系统或者平台,也就能够很好的解决了信息孤岛的问题。同时,在信息化时代,企业部署众多的系统往往需要实实在在的购进和部署相关的硬件设施,这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在成本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由于云计算的飞速发展,企业的众多管理系统部署并不一定需要购买相关的基础硬件,而是可以通过云计算的方式来解决。其实,这也是能够实现上文提到的建立解决信息孤岛的统一平台或者系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人工智能辅助企业管理决策

结合上文所提到的信息孤岛,传统企业在进行管理决策的时候,往往会面临着众多类型或者环节的数据难以形成有效的统一和整合,作为决策支撑的数据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呈现出相当的不足。对此,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能够通过搭建统一化的系统平台来打破信息孤岛,提升相关数据的统一化和全面化;另一方面,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企业能够实现智能化的数据抓取、整理和分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给出相应的智能决策建议,以供企业的管理者做出管理决策是进行参考。这一切都要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中的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等核心技术,才能够实现企业管理过程中的众多高效过程。

(三)人工智能代替重复性工作

人工智能包含了诸如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几大核心技术,其中的机器人技术是综合视觉处理、听觉处理、数据处理、机器学习等等众多技术的重要体现。也正是这些技术的加持,使得人工智能能够实现在众多的场景中很好的模仿人类的工作方式,以至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类而更加高效高质的完成相关工作。例如企业的行政工作,其有一部分具有重复、机械的特性,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够很容易通过相关技术学习到其内在的关联或者趋势,进而实现自动的模仿,代替人类进行该项工作。同样的道理,对于众多的生产企业来说,车间管理更加具有这类的特点,因此也是现阶段人工智能能够发挥巨大作用的地方。人工智能分担人类的工作,总体来说能够促进工作更加高效高质的完成,让人类的智慧更加集中于创新和创造,更加集中于思维探索层面。

四、人工智能对现代企业管理的挑战

(一)人才管理的挑战

人工智能能够在很多方面协助甚至是带来人类的工作,并且往往能够更加高效和高质的完成该工作。这就给企业的人才管理带来的极大的挑战。一个最为直接的挑战就是企业以后或许不再需要没有创造性和创造能力的员工。简单重复的工作能够有人工智能来完成,那么企业招聘来的人才就主要将精力集中与思维的创造过程中。这对于企业传统的人才观念和管理方式非常不同,会产生很大的冲击。企业以后的人才管理应该更加注重其创造性的培养和提升,而不是像当下一样仅仅集中于流程化和标准化的培养。值得一提的是,这其实不仅仅是对企业管理的挑战,也是对人才自身的挑战。只有很好的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趋势,才是使得人才自身更好的融入企业的管理工作,赢得企业的发展机遇。

(二)决策管理的挑战

上文已经提及,在人工智能的支撑之下,企业的管理决策会以汇集全面而实时的数据为基础,通过相关的分析方式来作为辅助。总而言之,这种决策方式是一种集中式决策机制。这主要得益于管理界的这样一种思想:我们拥有越多的信息往往能够做出更加科学正确的决策。但是随着而来的挑战就是随着更多的信息被收集整理出来,使得企业所面临着的决策环境会变得异常复杂,至少相比于之前的环境是如此的。这也就给企业管理者在切实的管理决策过程中失误了增加、变动性增大,为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一定的冲击。人工智能时代的管理的不确定性急剧增大,使得众多的管理者感到管理工作十分困难和束手无策,或者有一天真的将企业管理决策完全交给人工智能的时候,企业的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再称之为企业管理了,真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

(三)管理方式的挑战

当人工智能时代开始到来的时候,众多的研究者或者企业管理者都在探讨和研究:未来的企业管理者或者企业管理工作会不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或者说会在多大程度上被取代?我们认为,人工智能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管理者的企业管理活动,或者是更加准确地说是协助,而不会完全的代替企业管理者的企业管理工作。对于企业管理来说,其带来的管理方式的挑战是巨大的。例如对于传统的企业管理来说,财务上的三大表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资料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仅有的可以相对全面的反应企业经营情况的基础资料。但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正如德勤所开发的“第四张报表”一样,通过非财务信息的数据化,通过以用户为核心,建立起来涵盖用户、产品、渠道三个维度的企业价值评估体系,为企业管理层的管理工作和相关决策提供重要的补充支撑。诸如类似的冲击和变化还有很多,都将给企业管理的方式发展带来挑战。

五、结语

人工智能的时展趋势不可逆转,企业唯有很好的适应和应对才能更好的保持其市场竞争力和长期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企业要正视人工智能在人才、决策等管理方式方面带来的冲击,积极应对和应用,促进自身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程浩.人工智能的六重关系[J].企业管理,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