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8: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职业规划的认识和理解,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民族高校;职业规划;问题;对策
1职业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职业规划又称作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兴趣、爱好、能力、个性特征、价值观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安排。
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职业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做职业规划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职业发展,并且根据自己的理想和实际情况去制定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以及实现措施。其次做好职业规划还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职场,并对自己的学习生涯和职业竞争力进行梳理。最后,职业规划还能够帮助学生认识个人目标和现实的差距,从而能够从长远的发展去看待现有的境遇。
2民族高校学生职业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2.1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高
民族高校中,许多学生还没有意识到职业规划对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也比较片面,没有真正理解职业规划对职业生涯的重大意义。尽管学生的求职热情非常高涨,但是并没有做好职业规划,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制作精美简历,研究面试技巧,寻找招聘信息等方面,并没有对长远的职业规划进行考虑。许多学生认为职业规划没有用处,没有认识到职业规划的积极作用,尽管一些学校要求学生做职业规划,但是也是基于一些形式,没有真正的落实,对于职业规划课程也不重视,抱有应付了事的态度。除此之外,一些教师的对职业规划的认识也不足,仅仅追求就业率,不关注学生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发展,因此造成了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足。
2.2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和方法欠缺
在民族高校当中,许多大学生对职业生涯等概念还很模糊,一些学校对就业指导的工作也缺乏系统性,还有些学生认为职业规划就是找工作,并且缺乏职业规划的有效方法。还有一些学生做职业规划的过程中,仅仅考虑个人兴趣,以兴趣为出发点定一个目标就认为是职业规划,对职业规划的认识非常浅显。即使有学生想做职业规划,但是在规划的过程中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也缺乏指导,从而导致规划不适合,从而无法实现职业规划的目标。
2.3指导教师对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不充分
目前民族高校中普遍存在着就业指导教师对学生职业指导能力不强,指导力度不够的现象。许多就业指导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而是其他科目的教师代课或者一些行政人员兼职的,并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因此无法给学生以充分的职业规划指导。在就业指导工作的过程中,无法贴近学生,深入学生,也无法对学生切实起到唤醒、指导的作用。
3解决民族高校学生职业规划问题的对策
3.1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是顺利开展职业规划的必要途径。民族高校教师应该在学生进校之初就对学生渗入职业规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不是简单的找工作,而是顺应社会发展、应对严峻就业形势、提升就业技能、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需要。高校还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尽早让学生接触职业规划,通过多方面的灌输,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3.2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是职业规划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职业规划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让学生能够正确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确定未来的目标,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学校还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引进适合职业规划测评的产品,建立测评平台供学生进行测试。
3.3加强民族高校职业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
与国外相比,我国对于职业规划的教育开展比较晚,因此各高校相关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不十分完善,就业指导教师通常是负责招生的老师,团委的老师,辅导员等等进行兼任。兼职教师精力有限,无法全身心投入到职业规划的课程当中。因此加强民族高校职业规划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进一步推进职业规划工作的展开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通过组织职业规划类的培训,对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考核等手段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素质,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授课方式和授课内容,解决学生的疑惑,提高学生职业规划的兴趣等等。
4结束语
民族高校肩负着向民族地区输送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光荣使命。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在民族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身,明确职业发展目标,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个人就业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恩生,刘相明,李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6.
[2]马士斌.大学生生涯辅导[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曹细玉.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探索,2008,
(01).
篇2
论文关键词: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培养
一、高职生职业素养意识偏低的原因
现阶段,虽然在信息化大环境下,我国一般职业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在教学方式、方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停滞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缺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设施建设上相对投入不足,以课程体系的结构来看,课程的内容显得相对陈旧,评价机制不科学,较少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下进行教学,以至于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这些因素都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意识的主要障碍。具体而言,有效推行文化素质教育意识增强至少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师缺乏对教育信息化的理性认识,这其中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模式、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而且缺少对这些方面的研究,教学体系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职业规划只流于形式。在许多职业院校中,由于受到就业率的压力,追求量性、短期性的人才培养,再加上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本身的特性,结果成为了专业技能课的一些“点缀”,可有可无,可多可少。从高考的考试内容要求来看,对考生的压力主要集中在知识的掌握上,因此,应试教育使学生进入职业院校之后,学习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能充分发展,一方面,制约了学生的自我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渴望提高却受到自身学习能力的制约,虽然有许多一部分学生对职业素养及职业规划话题很关注,但在实际性的学习中一曝十寒,难以持久没有更多的去深入了解和不断提供多加培养的机会。
(三)高质量的教材缺乏。职业教育规划课程对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关于这方面的教材数不胜数,但诸多教材中知识陈旧,特别是对不同的专业而言,教学内容很少体现出在相关专业中的实际应用,使得学用脱节。
(四)教师的信息化水平不高。虽然一些教师开始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方式教学,但更多的一些教师只会制作最起码的教学课件,不擅长运用网络获取、重组、传递信息。
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说明了在一定程度上,职业院校中职业教育规划这方面知识的缺乏,在信息化环境下亟待提高。
二、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内涵
职业规划是认识自我、确立职业目标、构划职业发展的一个过程。它包括以下内涵:规划者对自身条件的认识;规划者的职业选择及职业目标的确立;规划者对实现职业目标的阶段及措施的设计。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是:个人条件分析—职业目标的树立—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阶段—实现每一阶段的目标的具体措施。可见,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是高职生认识自我、选择职业、确立职业目标、构划职业发展并以某种方式表达出来等能力的综合。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认知能力。高职生需要分析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的条件,以便确定所要从事的职业。
(二)自我肯定的能力。高职生通过对自己个人性格特征、能力特长分析,以及对所要从事职业要求的了解,从而肯定自我,确定自己所要达到的职业高度。
(三)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高职生要确定职业目标,就需要认识社会、了解职业。因此,高职生需具备从不同的途径收集、加工信息的能力。
(四)职业选择与职业规划能力。高职生需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择职业、确定职业目标,划分职业发展阶段,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五)语言应用能力。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要对他们的学习和职业产生持续的指导作用,就需要把他们的职业构想通过语言形式固定下来。因此要求高职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
(六)自我调整能力。高职生毕业后,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这使得他们原有的职业规划与实际不符合,因此他们需要具备调整原有职业规划的能力。
可见,高职生制作一份符合个人实际和社会需求、对高职生的职业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高职生综合能力的体现。
三、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分析
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不少高职生的职业规划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
(一)缺乏职业认知。大多高职生年纪较小,没有工作经历,对将从事的职业缺乏了解。如环境保护与检测专业的学生不知毕业后从事的哪些工作。不仅如此,高职生普遍不清楚实现职业目标要经过哪些阶段的具体途径与阶段。比如,幼师专业的学生想做幼儿园园长,但不知幼儿教师的职业发展过程:幼儿园副班老师—幼儿园主班老师—幼儿园某一组的组长—幼儿园的园长助理—幼儿园园长。这些客观的因素影响高职生无法正确地进行职业选择、确定职业目标、划分阶段目标、制定具体措施。高职生缺乏相关职业知识,客观上影响他们的职业规划能力。
(二)职业规划与所学的专业脱节。不少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不符合市场需求。同时,不少高职生选择专业时没有考虑自己的兴趣与学习能力,对所学的专业缺乏学习热情。黯淡的就业前景和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使得他们没有结合专业进行职业规划,这也增加了职业规划的难度。如环保专业的学生,有想做理发师的,有想做厨师的,还有想做汽车修理技师的。这就使得他们的职业规划缺乏专业支撑。
(三)职业目标过高,职业规划不切实际。有的高职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效果也不好,但他想读硕士、博士,进入集团公司当董事长。
(四)不能划分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阶段。很多高职生确定了职业目标,但不知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过程,不能正确划分实现职业目标的具体阶段。有个幼师专业的高职生想先做成幼儿教师,然后成为小学教师。她认为幼儿教师是成为小学教师的前一阶段。
(五)不能为实现阶段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高职生没有参加工作,缺乏应有的职业认知,因此他们不能为实现阶段目标制定具体措施;即使制定了,也不切实际。如有个幼师专业的学生说进入幼儿园工作两三年,就要成为幼儿园园长。
(六)书面语言应用能力差,无法正确表达思想。为实现职业目标确定具体的发展阶段,为实现每一发展阶段的目标制定具体措施,需要高职生要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同时,通过文字、图形及表格等形式表达职业规划,需要高职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设计能力。然而,不少高职生的文化基础比较薄弱,逻辑分析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和动手设计能力较差。他们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能够写几句,也充满了错字或者语病。这就导致他们无法通过语言等形式将职业发展构想固定下来。
正因为在职业规划方面存在以上诸多的问题,不少高职生不能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实际来选择职业、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划分职业发展阶段、制定发展措施,最终完成职业发展规划。因此,需要大力加强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转贴于
四、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培养
如前面所述,高职生职业规划能力是高职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肯定的能力、信息收集与加工能力、语言应用表达能力和自我调整能力等综合。这种能力是高职生是成功完成职业规划的重要前提,而高职生成功完成职业规划又能促进这些能力的提高。因此,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能力不仅依赖于高职生的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肯定能力等各项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让高职生在职业规划实践中得到提高与强化。
(一)在高职生进行职业规划之前,要有意识地加强高职生职业规划所需的“各项能力”的培养。
自我认知能力的培养。随着高职生心智日渐成熟和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他们不仅在观察和理解社会,也开始尝试认识自我。但自我认知不是容易的一件事情。我们平时认识对象都和自身保持一定距离,而“自我”这一认识对象存在认识主体自身,缺乏观察所需的距离。因此,中职老师在培养高职生的自我认识能力时,不能局限于给学生介绍有关性格、职业兴趣、能力、特长等相关知识的介绍,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性格、职业兴趣、能力、特长等条件的“反思”,更要引导高职生“给自己找一面镜子”,通过“他知”来“自我认知”。比如可以开展同桌之间,好朋友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对彼此的性格、职业兴趣、能力、特长等方面进行互相评价。具体的做法之一是可采取不记名的方式,让班里的每一个同学对其他的几个同学进行书面评价,然后由老师将该书面评价转给被评价的同学。这样,同学就可以综合自我认识和他人认识,从而得到对自身比较客观的“自我认识”。
自我肯定能力的培养。高职生由于学习基础比较差,又经历了中考的失败,自信心不足,自我期待较低。因此,中职学校的老师首先要端正对高职生的认识,改变以往认为高职生是“差生”的看法,要认识到高职生是“可造之才”,多给学生鼓励与期待。同时,要创造条件让高职生获得成功的感受,以提高高职生的自信心,提升高职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举办各种活动或比赛,发动同学积极参与。这不仅让他们锻炼了自己的胆量与能力,更让他们获得自信。这样高职生的成功感能够得到不断的增强,对自己的期待就能不断得提高,自我肯定能力就能得到发展。
信息收集和加工能力的培养。高职生要想制定一份具体、详实、操作性强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深入了解所从事的职业。因此,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某一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更应该鼓励高职生通过各种途径来了解相关的职业信息。比如上网查询,访亲问友、专业实习或假期实践。高职生根据对相关职业的薪酬水平、文化和技能要求、发展前景等信息的了解,结合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过分析比较,确定自身的职业目标。
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高职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差,书面语言应用水平比较低。但高职生的职业发展构想,需要通过文字、表格、图形等方式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在平时就加强高职生的文化知识学习。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要注意加强高职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高职生书面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比如鼓励高职生多写作文,参加语言文字类的各种课外活动,以增加高职生运用书面语言的机会,从而提高其书面语言应用能力。
(二)在职业规划实践中提高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能力。职业规划指导老师不仅需要给高职生介绍性格、职业兴趣、能力、特长认识、专业和专业对应的职业群等理论知识,讲授职业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基本方法,更需要让高职生尝试进行职业规划。让他们在职业规划中提高自身的职业规划能力。
改变公共课的考核方式,改“期末测试”为“职业规划”。以往中职公共课程的考核往往是开卷考试,考查的知识较为零散,无法考查高职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同时,考核的过程也应该是学习的过程。在平时,学生所学的是理论知识,并不知道具体怎么职业规划。即使老师告知职业规划的思路和要求,绝大多数学生仍然不知道如何着手。通过以“操作”代替“考试”,让学生边写边改,边改边学,边学边提高自身职业规划能力。可见,职业规划实践是高职生提高职业规划能力的重要环节。
篇3
一、以提升“主动性”为抓手,构建生涯意识唤醒体系
生涯意识唤醒体系由“职业规划宣传、职业规划活动、职业规划网络平台”构成。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从高中阶段过渡到大学阶段的时候,对“职业规划”甚为陌生,更谈不上主动进行职业规划探索。面对这种现状,针对大学新生群体,构建生涯意识唤醒体系尤为重要。
新生入校后,学校通过制作职业规划系列宣传册、职业规划趣味问答、发放职业规划刊物等形式,向新生介绍职业规划知识,让新生意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学校结合职业规划大赛等学生活动,通过“职业测评、生涯人物访谈”等活动环节的设置,让大学生置身于职业规划的具体环境中,感受和体验职业规划的过程。针对当前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建设以SNS社交网络为依托的职业规划网络平台(诸如新浪微博、人人网)等,实现职业规划知识的多途径传播。
二、以“自我认知”为切入点,构建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结合大学生各阶段的心理成长、自我认知的特点,提升职业规划教育的“高感度”水平,构建由“课程教育、职业测评、职业规划咨询、主题工作坊、素质拓展”构建的职业规划教育体系。
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的基础上,改变传统的说教式、理论式教学,鼓励教师进行互动式、体验性教学,鼓励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主动做职业规划探索。针对学生在职业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建立由“短时咨询、长时咨询、网络咨询”构成的“一对一”咨询辅导机制。咨询师一般应具备全球职业规划师(GCDF)、职业指导师或国家心理咨询师认证,为学生搭建职业测评平台(诸如Career sky),同时提供职业测评结果的解读服务。学校应举办主题工作坊,解决学生在诸如“情绪管理、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公开征集工作坊成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做专题辅导。开展素质拓展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体验式的自我认知环境,加深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三、以“实践探索”为着力点,构建生涯实践探索体系
这方面具体指鼓励学生积极实践,让学生学会“在水中游泳”,提升学生对工作世界的了解,构建由“职业博览、参观体验、实践基地建设、实习生双选会”构成的生涯实践探索体系。
以“职业博览会”为依托,通过场馆展览、趣味博览、网上博览,提升学生对行业、职业、新兴产业、基层项目、职场知识的了解。打造“主题性参观体验活动”,分批组织学生赴各行业知名企业参观,通过实地参观、与企业人士座谈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传统工业、新兴行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认知。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构建由“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假期实习”构成的三位一体实习体系,深化校企合作,积极建设实习实践基地,为学生学会“在水中游泳”提供平台。为进一步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可以举办“在校生与用人单位实习供需见面会”(简称实习生双选会),邀请来自政府部门、金融业、IT业、服务业等各行业的优质用人单位进校招聘,为在校生提供演练机会。
四、以“生涯决策”为落脚点,构建生涯决策指导体系
职业规划体系最后落脚到生涯决策上。如何让学生通过自我认知、工作世界探索后,提升职业决策能力,非常关键。关键要构建由“课程教育、职业导师、朋辈交流、就业诊断”构成的生涯决策指导体系。
篇4
【关键词】中职学生 职业生涯
中职学生因其自身的知识、技能、年龄、心理、家庭等方面因素制约,在职业和职业规划方面或者无认识、或者认识模糊、或者误认识,对其毕业后的人生和职业发展造成很大的被动。被就业是目前中职生毕业后一段时间内普遍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应该认识到目前存在的软肋,努力做好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及时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规划树,为他们培育一片职业绿地,从而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著名管理学家诺斯威尔曾指出:“职业生涯设计就是个人结合自身情况以及眼前制约因素,为自己实现职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中职德育课新教学大纲和国家规划教材的出台,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和指导性要求十分明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尽早建立职业规划树并为之努力,能够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从而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自觉提高综合素质,顺利完成职业准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可否认,目前中职学校为了学校能够生存,对学生的当前就业指导得多一些:注重于指导学生怎样见习、怎样面试、怎样在单位发挥自己的特长等等,即着重于学生当前生存意义上的微观操作方面的训练和培养。而对学生的人生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具有长远意义的职业规划的宏观指导,往往关注不够,最实际的例子就是毕业的学生上岗后一两年内就基本改行了,当然这种改行的原因很多,但不可忽视的是学生当前的职业并不是学生职业规划树上的结点或枝叶,与学生的职业理想相左相右甚相背离,调动不了学生的职业趣味,导致学生弃此业另图彼业,这无论是对社会还是教育,对学生还是家庭都是一种浪费。因此,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他们尽早描绘人生的职业发展规划树,对学生人生的较好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以为对学生职业树型结构的培育,需在教学中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育学生树立职业的社会使命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在当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校所重视,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已经成为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但中职学生在毕业后所表现出来的就业方面的问题,表明我们的就业指导还存在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社会使命意识的培养,过多地注重了工作效益意识的移植。虽然中职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教学内容都进行了改革,但仍存在许多弊端。据了解,部分中职学生就读专业存在盲目听从或顺从的现象,有的是听从父母或亲朋好友的意愿,缺乏对自己职业发展方向的清楚认识和明确规划,对自己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将来从事什么工作缺乏清醒的估计,导致当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个时髦的话题,许多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是专题报告与讲座,网络上也大肆炒作,一时间职业生涯规划成了学校毕业生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但不少学校毕业生还没有真正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确切含义,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不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程序,未能形成整体把握能力,即宏观设计能力。所以不少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以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随自己的兴致来“规划”,这都会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这种现象说明了中职学校在对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上淡化了职业社会使命教育,移植了父母亲友的职业功利意识,最终学生不能获得职业的高层次需求,从而最后放弃该职业。职业的社会性特点决定着学生的职业规划应该立足于职业的社会需要,自己的职业要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为社会发展所需要,并通过本行业的职业努力能促进社会向前发展时,学生的职业价值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学生的人生价值才会通过其职业价值得以完美体现,从而实现马斯洛所谓的“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人生发展境界。
二、全面认识自己是构建学生职业树的基础
学生的职业规划树,要对学生的整个人生的职业生涯产生积极的引导,促进他们通过几十年的努力来达到树冠层级水平,成为该行业的某一范围内的能手或精英,那就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属什么,需要什么,能做什么,有哪些有利或不利因素,属什么,当然不是属马属龙,而是指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等。人是最难了解自己的,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学生来说,比较全面地认识自己其实是一个非常难的事情。这不仅需要学校和老师不断地加以科学地引导,还需要家长的积极参与,更重要的是学生主动修养。前两者是外因,后者是内因。引导学生主动认识自己,最重的是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中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时期,学校、社会的正面引导,对他们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这一点是不需要我在这里过多说明的。然后在科学世界观的指导下认识自己,就好像有了三棱镜,能将太阳光照出个七色彩来,学生就有认识自己的思想基础。学生只有在全面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才可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提出一个适当的模型,这个模型对他自己来说,一定是极有意思的,最具情趣和最能体现其理想抱负的。同时也是他通过努力完全可以达成的。因此全面认识自己是培育学生职业树的基础,这个基础做得好,学生职业规划这张蓝图就一定能成为其职业生涯中的一片绿地。
三、养成职业兴趣是学生职业规划得以实现的关键
学生是有差异的,他们的兴趣也是丰富多彩的,如何引导中职学生的兴趣向他们的目标职业集中,形成职业亢奋点,是中职职业规划教育首先应考虑的问题,也是学生职业规划得以完美实现的关键。通常的做法是认真观察学生的对职业的基本取向,哪些职业学生有兴趣,哪些职业学生较有兴趣,哪业他们根本没有兴趣。做这项工作不是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谈话之类就能达到的调研目的,因为学生在校还根本没有接触过职业,何谈对职业的兴趣呢。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职业训练机会,如增加见习、实习机会,并且应在不同岗位见习实习,指导老师的首要任务也不是放在指导学生怎样做某些具体的操作,(关心学生的具体操作可能是目前中职老师现场指导学生的重要工作,其实这是一个最大的,从培育学生职业规划树型构成的角度上,这是最大的失误。)而是从宏观层面上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职业倾向,发现学生的职业兴趣,因为只有学生有了对某一职业的兴趣,我们对其引导培养才会事半功倍,进一步对学生职业兴趣的不断筛选优化,集中强化,促进他们的职业兴趣亢奋点的最终形成,从而让他们的职业规划结构树完美形成。
总之,对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对学生的职业训练更重要,建立在学生自身需要基础上,与自身的性格、兴趣、能力相应的职业规划是会引导学生终身为之努力,并不断达成其职业树上的不同层级目标,形成阶段性的职业成功,并在成功的诱导下去不断开创新局面,从而完成其职业树上最高层级,形成职业巅峰,让其职业生涯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绿地,从而实现其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胡万通. 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初探[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7).
[2]高慎淼. 中职流生问题的原因与对策研究[J]. 职业教育研究,2011(11).
篇5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93X(2012)02−004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的推进和毕业生就业方式的转变,大学生面临越来越大的就业压力,再加上“先就业后择业”思想的影响,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根本没有充足的精力和时间来筹划自己的未来,他们急于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却很少考虑这份工作到底适不适合自己,其结果往往都是“毕业即失业”或者频繁跳槽。
毋庸置疑,高校当前所倡导的“先就业后择业”理念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但作为高校毕业生,如何在就业资源非常有限的当下,选择一份更加契合自身未来发展的工作,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而言都意义重大。因此,在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培养学生主体意识,提高综合素养,明确和树立自身未来发展目标,对毕业生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开设现状及问题
国外的许多大学非常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注重对学生开展心理、能力、个性等方面的测评,学校主管就业部门参照测试结果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有的学校还设有择业指导专业, 甚至还设立了学科硕士点及博士点。在德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贯穿了对学生职业定位及人生规划的整个过程,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为根本目标。从入学前的招生咨询开始,学校就开始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长以及自身素质来选择学校及专业;在学生入学后,即着手帮助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和辅导;同时,注重学生就业前的实用职业能力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引入我国之后,职业生涯规划逐渐开始被人们所认识,我国高校进行了有益尝试。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有的学校还将该课程归属在招生就业部门管理,这为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学校招生就业部门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开展职业规划。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带来的成效,也是职业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从当前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看,作为新生事物它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 职业规划指导主体的缺位
在西方发达国家, 职业指导已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职业规划指导工作一般都是由专家来完成。但在我国大部分的高校根本没有专门的职业指导老师, 有的院校即使有一些,但多数也没参加过专门培训,缺乏必要的业务技能。各院系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一般都是由党政干部或辅导员来做,他们是在做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这种主体上的缺位,一般很难真正为学生提供切实有效的帮助。
2. 职业规划指导形式单一、内容空泛
许多高校将职业规划指导狭义地理解为就业指导,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填鸭式”的课堂授课模式上。还有一种较为普遍的做法就是举办专场讲座,邀请一些专家或企业老总来传授相关的就业面试技巧,再有的就是举办全校性的职业规划大赛。
总的来说,在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形式相对单一,内容也比较空泛,真正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
3. 职业生涯规划上课时间安排不够合理[1]
很多高校为图省事,仅给毕业班学生开展简单的培训和就业指导,或者到了大四才给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或就业指导课程,纯粹是将职业生涯规划当成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的救急药,以期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巧和职业素质。这样的应急举措,时间安排不合理,缺乏系统性,职业规划指导形同虚设,效果很难保证。
二、改进的对策
1. 要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高校应充分认识职业规划对学生的就业及未来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 应加大宣传力度, 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个理念得到普及。学校招生就业部门应向学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使学生热情主动地参与到职业生涯规划中来。同时还要做好学校之间、地区之间的学习交流,相互借鉴好的做法,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上层次、上质量,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规划未来发展,确定自身定位的良好载体。
2. 完善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机构设置与专业化队伍建设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管理机构可下设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主要负责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及授课安排等工作,负责解答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该机构要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真正内涵,创新观念,提升服务质量。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咨询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各高校亟需建立一支具有较强专业素质、专业知识及专业能力的咨询师队伍。结合目前各个高校自身特色,从事该项工作的队伍可以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来配备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咨询老师。同时还需要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开展专门的职业规划指导方面的培训学习,充分保证教辅工作第一线的教师应具有一定深度的职业规划知识。
3. 合理安排职业规划课程教学及课外指导
高校在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计划时,需要合理安排上课时间,确立全程的课程教育体系。[2]具体来说,高校应当重视课程开设的阶段性及目标性,不同年级应确立不同的教学目标,并开展相应的指导。一般地,应力争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使得大一新生一进入大学就能通过课堂学习了解职业内容,认识自我,以及职业规划对未来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课堂学习的同时,还可以带领新生参观高年级学生的实习基地,了解未来工作的环境及条件;组织新生和高年级学生座谈,听取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及择业方面的建议和想法;邀请专家举办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学生社团活动。在大一学期末要求学生撰写自我总结,深刻剖析在个人能力及认识自我方面的体会。到了大二、大三年级,主要让学生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需求状况,逐渐学习掌握一些求职技巧,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与就业相关的信息,初步确立自己的未来求职目标,并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比较当前自己与所确立目标间的差距,结合目标有的放矢地锻炼和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素养。进入大四后,就是具体指导学生实现自身求职目标得阶段,即通过各种职业规划教育指导,使学生顺利就业或继续深造,可督促学生对前三年的准备工作进行总结,检验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准备是否充分,帮助学生完善求职材料,举办就业政策及就业程序等方面的讲座等。
4. 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机制
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特殊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开展对其职业生涯规划的评价,是一项检验学生职业规划合理性以及反馈职业规划教学实践成效的重要工作。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牵头组建测评小组,测评小组可以由在职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和心理学方面有造诣的专家组成,其主要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手段就学生的职业能力倾向、气质类型、人格特征、职业适应性等开展测评并做出解释,以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进行自我职业选择提供参考。[3]为提高测评效率,同时也为适应普遍性原则需求,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最好是能建立一套测评系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系统的开发是一项有着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艰巨繁杂的任务,需要从大学生自身实际特点出发,兼顾专业性、实践性和经济性等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布茂勇,唐玉琴.构建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51-54.
篇6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学校
由于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影响、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不同,人们对各种职业有着不同的主观评价。这些评价形成了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并影响着个人对就业方向和具体职业岗位的选择。因此,认真分析和了解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对正确地进行职业定位、职场生涯规划有重要的意义。一个人越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就越了解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想要寻求什么,他的生涯发展目标也就越清晰。
中职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尚未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时,已经必须面对就业和择业的困扰,近年来,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高但就业质量差等问题充分暴露了学生职业价值观上的冲突。中职生处于职业生涯规划的探索阶段,可塑性较强,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实现职业理想。
一、影响中职生职业价值观形成的因素
(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水平
中职阶段学生的心理正处在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开始寻找自己认同的方向,初步建立了自己的价值观,对职业规划开始有了模糊的认识。但是他们在认知自我和社会方面还不成熟,在学习、生活中情绪化严重,责任感不强,这些都不利于他们观察、分析和判断职业,对职业的认识不足甚至是认识错误,职业价值观狭隘、缺失。
(二)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素质及期望
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及期望影响着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方向,也影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客观实际性。
首先,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形成了学生不同的金钱观。来自家庭的对金钱的体验使得很多中职学生对职业的经济收入有过度的期待,不注重职业发展的长远性和自身实际价值的实现,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空间狭窄。
其次,家庭成员的素质和期望决定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塑造方向。很多中职生在选择职业时,往往会把实现家人的期望作为自己职业的方向,而许多家长在经历了社会实践后,对孩子的期望融入了过多的功利性和社会性,却忽略了孩子自身的客观实际。
(三)学校课程设置、校园文化倾向和教师教育水平
职业学校在课程设计上是否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校园的企业文化氛围是否浓重,教师是否给予学生正确的先进的职业指导等,都影响着学生职业意识的形成,进而影响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建立。
(四)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变、就业制度的变化及文化观念的交融
信息时代,各种高科技手段介入社会生活,职业学校学生接触到非常多的信息,思维呈现多元且片面的发展。他们往往缺乏判断,难以正确地辨别事物的利弊,选择职业时只考虑眼前利益,职业价值观变得功利自我。
二、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价值观的内涵,避免职业规划的盲目性
职业价值观是一种具有明确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的职业选择的态度,对一个人职业目标和择业动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同时也是决定职业生涯规划有效实现的前提条件。
职业价值观的具体表现主要有:选择职业时优先考虑和选择的是什么?哪种职业是自己认为好的职业?哪个岗位适合自己?从事某项具体工作的目的是什么?你是要舒适轻松的工作,还是要高标准的工资待遇;要成就一番事业,还是要安稳太平,当两者冲突时,最终影响我们决策的往往就是职业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决定了学生的职业期望,影响学生对职业方向和职业目标的选择,决定学生就业后的工作态度和劳动绩效水平,从而决定了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只有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价值观,学生才能更好地面对和珍惜所从事的职业,才能在稳定的职业生涯中得到积累和提升,实现自我的发展。
职业价值观是一个复杂的多维度的心理因素,包括多种要素,但各要素起的作用不同。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职业价值观的内涵,让学生认识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职业选择要符合自己内心真正的需要,教师要用正确的方法和心理测试帮助他们挖掘心灵深处的价值取向,找寻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使命感,从而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变得可行而长远。
三、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增强职业生涯规划的针对性
(一)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金钱的关系
中职生在做职业规划时,由于受到社会上功利性思想的影响,很多人不考虑自身实际,直接将金钱作为首选。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职业与金钱的关系,让他们明确,经济的回报与自身拥有的知识、能力、经验和阅历是呈正比的。既追求高收入又贪图享受是不现实的,金钱的获得需要积累。怀有一夜暴富的心理是不正常的,更是危险的,容易被社会上的不法分子利用,甚至误入歧途。特别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应理性地降低对金钱的期望值,把眼光放远一些,应尽可能地将自我成长和自我实现作为毕业求职时的首选价值观。
(二)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个人兴趣和特长的关系
职业价值观、个人兴趣和特长是人们在择业时需要考虑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在确定价值观时,一定要考虑它是否与自[dYlW. NeT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己的兴趣和特长相适应。调查显示,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潜能,获得职业发展的原动力。教师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将个人的兴趣爱好和职业价值观结合起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否则即使制订了职业规划的方案也是不可行的。
(三)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现在的中职学生集体荣誉感不强,以自我为中心,这些严重影响了职业价值观的确立。任何一个人都不能离开集体和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忽略择业中的个人因素,只去尽社会责任,这样不但不利于个人,也是社会的损失。
(四)处理好名利得与失的关系
篇7
【关键词】高职“双元制”;职业规划;课程设计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但是每年日益增长的毕业生数量是当前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得到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高校都急需研究的一个课题。在此背景下,各地高校都开设各具特色的职业规划课程,来帮助学生更为优质的就业。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给我们的职业教育带来很多的启发和借鉴,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院校的学生能够更深入生产实践的一线,学生们在特定的工作情景中去学习,与企业和工作内容直接交流。学生被以岗位要求做为培训目标,更好的掌握了职业能力,在进一步结合理论教学后,学生更能深入理解职业规划的内涵,个人的职业规划更为具体和可操作,从而更能够为企业所欢迎,达到高质量的就业。笔者所在的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德国双元制本土化践行一个前行者。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地处苏州太仓市,拥有近200家德资企业,被誉为“德企之乡”,优越的企业资源,是双元制教育落地的根本。10年来,与健雄学院建立融合合作关系的企业86家,达成合作关系的企业超过200家,学校将“定岗双元”模式已推广到15个专业3500名学生(光明日报)。学院建立了国内唯一的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目前已经成为成为长三角知名的人才培训基地。
为了打造企业学校的“利益共同体”,学院引入企业用人的评价标准来制定职业规划课程标准,重点打造学生的能力素养。现将其职业规划课程的具体内容设计梳理如下:
课程定位
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
1.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分析与评价,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
2.引导学生探索适合自身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职业方向,提高职业素养。
3.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管理知识,理解企业管理思想和行为,缩短岗位适应期,提高职业发展能力。
4.帮助学生学习自我管理。
二、课程教学整体设计
1.课程模块。
我院职业规划课程分为8个模块,共四个学期,每学期16课时分8周上。具体设置如下:
2.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考核评价体系。
三、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1.学情分析:
(1)基本不了解企业文化方面的相关知识,也基本没有系统思考过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学习能力有待提高。
(2)来自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家庭背景,心理素质参差不齐,主体乐观向上,个别学生存在自卑的心理障碍。
(3)个别人行为散漫,纪律观念淡薄,自控能力较差。
(4)有就业意识,但就业准备不足,参与市场竞争能力不够,很多毕业生不能客观的认识自我,在求职择业创业教育中显得十分消极被动。
2.学法指导:
(1)案例材料提前预习,倡导主动探究法,积极地思索,收集必要的信息。
(2)通过参与小组研讨、角色扮演、情境互动等形式,与小组成员建立感情,增强团队意识。
(3)问答参与,作业练习,运用归纳总结反思法,布置团队课后参与社会与市场实践。
四、课程特色
1.与我们课程开发的合作单位大多数是在华德资企业。例如:太仓中德技术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培训中心,苏州华南印务有限公司。部分课程单元由各合作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士担任。
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企业;校企合作;校外实习
一、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必要性
(一)校企合作深度合作的表现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职业院校与企业天生就必然联系在一起,二者的合作不能是肤浅的,形式的。教师到企业学习、企业人士到院校学习和学生到企业实习是校企深度合作的表现,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最终实现院校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吸纳合格员工的基石
教育部副部长鲁听说:“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在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换代。”职业院校学生要想服务企业,首先需要从了解企业开始,进而理解企业,最终在企业有所创新。学生在最真实的环境中实习,可以按照企业需求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的用人要求,最大程度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实现“岗位要求与职业素养零距离、毕业与就业零时间”的目标。
(三)实现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中国近现代职业指导理论的集大成者黄炎培先生,曾将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确定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从无业到有业很不简单,从有业到乐业更不简单,实现了人自身本质的完善和超越。也就是说职业教育同样可以培养人才,职业教育的人文价值在于对人本身的关注。无论从无业到有业,还是从有业到乐业,都离不开企业这个载体,企业实习是学生从无业跑道跨越到乐业跑道的必由之路。
二、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实施
(一)细化实习管理规定
1、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
院校与接纳实习的企业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与长期的合作机制。校企双方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明确院校、企业各自的职责。校企双方互相监督、互相激励,使校外实习顺利进行。
2、制定实习管理制度
制定日常管理制度;制定食宿管理制度;制定院校带队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制定企业实习指导教师管理制度;制定安全制度;制定保密制度;制定岗位操作制度;制定特殊岗位制度等。
3、建立院校、企业、学生和家长四方沟通的机制
院校有责任向家长通报学生校外实习的情况,企业有责任向院校通报指导实习的情况,学生有责任向院校、企业和家长通报自身的实习情况,家长有责任主动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沟通机制的建立保障了各项实习管理制度的实施。
(二)制定具体实习方案
1、企业与院校深入切磋探讨,共同制定实习方案。实习方案要适合培养人才的综合素质,使实习者领悟到做人的道理,而不是单纯从操作、技术角度强化实习者的技能。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院长叶军峰说“人们总是认为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动手机器,其实职业院校很重视人文职教,非常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他们未来继续发展的潜力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空间。职业伴随着人一生,一个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获得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全部知识,实习方案要适合人的可持续发展,在多个层次上体现对人的发展要求的关怀。广州市技师学院的院长骆子石说“培养出来的高技能人才应该可以通过接受更新、更高水平的知识技术的教育和培训,增强应变能力,使自己能够承担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要求更高的任务。爱因斯坦说过”我们切莫忘记,仅凭知识和技巧并不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幸福和尊严。”
2、企业实习方案的制定要能够弥补校内实习验证性、演示性实验多,实习方法、实习步骤教条的弱点。要能够安排系统性的、岗位轮换的综合实习。注重实践方法的灵活性、多样性。注重新技术、新工艺的传授。
3、将职业规划分享做为企业实习方案的一部分。学生在接触企业后,企业架构、企业文化、企业工作都会触动学生,学生对职业规划的认识是懵懂的,不系统的,感到有些迷茫,企业指导教师与学生分享职业规划非常必要。
(三)严格执行实习方案
1、学生签订实习协议
院校与学生、家长签订三方实习安全协议,学生与实习单位签订顶岗实习协议。协议的签订既保证了学生实习期间的合法权益,又约束了学生的实习职责。
2、:指导学生职业技能与素养
院校选派具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定亲和力强的实习指导老师按照实习方案共同指导学生。采用“师带徒”、“一带多”等形式指导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指导学生正确操作,训练学生熟能生巧,在此基础上学生可能突破创新。熟能生巧是实习必须达到的目标,突破创新是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在职业道德方面,指导学生遵守通用的职业道德和本职业特定的职业道德。采用说教与现身说法并用的方法帮助学生建立起成熟健全的职业道德观。例如,学生在检验环节中偷懒,认为非关键性零件是否合格不会影响用户的使用,就私自简化检验步骤。部门经理向学生讲清楚非关键性零件是否合格只是不会影响用户眼下的使用,但是会缩短产品的使用寿命,最终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并且会造成在用户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产品提前损坏,潜在的危险系数很大。之后部门经理与学生一起检验零件是否合格,学生钦佩部门经理的职业道德,从此没有人再偷懒。
3、企业导师与学生分享职业规划
学生结合在企业实习的感受,深思近期的职业规划,即0-3年内的职业规划,落实在纸面上,将其分享给导师和同学,导师点拨学生正确规划职业。例如,在与学生分享职业规划时,经常发现学生先把自己的职业定位盲目地定位比较高,采用尝试的方法,如果不能胜任,再降低职业定位。学生搞错了职业定位的逻辑顺序,正确的顺序是从基础做起,积累经验,达到某个方面的专家。导师与学生分享后,学生进一步清晰了职业规划认识,进一步修订职业规划书。
4、企业对学生做实习鉴定
学生实习期满,企业对实习生做出书面鉴定,鉴定从技能训练评定、职业道德评定、职业规划建议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鉴定,作为学生评价自己实习收获和评定学生实习成绩的依据。
三、职业院校学生校外实习基地实习的价值
职业教育的压力来自于市场,市场这个无形的手控制着它,检验着它,职业教育应当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同时企业的需求、经济的腾飞也应当为职业教育的壮大提供源头活水。“校企合作、校外实习”的模式,发挥了院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共同培养了社会与市场需要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专门人才,促进了合作企业的活力,实现了院校与企业的双赢。“学好一门技能,播种一个希望”,职业教育应当为个人架设起生存的桥梁,满足个人基本的生计需要和生活需求,带来幸福的生活。“校企合作、校外实习”的模式,在准确的企业环境中,采用了适宜的教学方法和形式,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有目的地使学生获得了包括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在内的职业从业能力,培养了学生与企业岗位相适应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篇9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问题;对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关系到大学生今后发展的重要课程,然而,现在大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清楚的认知甚至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为何物,这就直接导致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及毕业去向问题,得过且过,在毕业后择业及就业是没有目的的盲目选择,使得学生所学不能有效发挥,用人单位不能满足需求。由此,高校应提高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程度,让学生更好的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与特长的生涯路线。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创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大多数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及重视程度都比较低,现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
1、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
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在未来就业和创业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点,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缺少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学校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没有足够的重视,使学生不能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重视使学生对自我没有足够的了解和认知,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认识不到位导致学生对职业规划教育没有更多的了解,这种认识不到位直接影响学生对未来的规划,使学生面对多种职业时比较迷茫,难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大学生对规划不重视,从而使学生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无法在短时间内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1]
2、职业生涯规划中自我评估不准确
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对自我评估不准确,自我评估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个重要依据,学生必须要根据自身的个人情况和社会实践经验等进行自我评估,如果自我评估不准确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好高骛远,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影响到学生未来长远发展。学生要从实际出发结合他人对自我的评估,能够更加明确自己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但是在实践中学生往往对自我分析不准确没有从客观的角度评价自我,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中对自己没有综合评估自己,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在选择职业时产生迷茫不自信的心理。
3、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急于求成,过于功利没有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当前大学校园中出现考研热、出国热、考证热等,导致学生盲目的高攀追求,不仅影响到就业,还影响到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规划和选择,大学生规划不明确导致自己不能根据自己的专业做出职业规划,[2]很多授课教师不是专业的职业指导专家,不能为学生做出科学的指导,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只停留在表面上,在内容上没有明确给学生做出指导,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的解决措施
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应该引起重视并引导学生找到有效的解决措施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帮助学生更好的完成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3]
1、加强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
一方面要加强学生自我认知及客观评价的教育,让学生能够清楚客观的了解自身能力水平及d趣爱好,同时,学校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视,让学生全方面的了解职业生涯为何物更彻底的明白职业生涯规划对学生自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高校要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的优势和作用,将学生就业指导纳入到学校教学计划中,确定必要的学分,能够提高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建立一个目标明确针对性较强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从而通过职业规划课程使学生明确就业的方向,摆脱迷茫不自信的就业心理,学校要加强职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具体步骤,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质量。
2、贯彻落实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本理念
学校和教师要贯彻落实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基本理念,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建设,让学生更好的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具有独特鲜明的理念,学生要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制定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要根据个体能力、个性、兴趣等制定,大学生职业规划具有系统性,学校和教师要共同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切合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及职业生涯目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贯彻落实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念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要有侧重点进行规划。
3、大学生自我评估要客观,同时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
大学生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要对自我进行客观的评估,提高自我认知的水平,这就需要对自我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也就是对自己客观的评价,从而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以便于准确地为自己定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明确自己要选择的职业,同时学校要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避免学生盲目就业,将职业生涯规划课设置为必修课,充分发挥职业生涯规划课的职能和作用,以便于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目标的规划,通过职业规划课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明确就业的方向和目标,使学生尽早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有意识地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逐步完善职业规划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和步骤。[4]
三、总结
当前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导致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比较迷茫,因此学校要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更好的就业,从而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川.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适应性、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相关研究[D].闽南师范大学,2013.
[2] 郑未.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3.
[3] 李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献综述[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68-72.
[4] 李士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设研究[D].河南大学,2009.
篇10
文职个人职业规划范文(一)
一、自我认知
自我认知是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是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是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
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看不到自我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相反,如果一个人过高地估计自己,也会骄傲自大、盲目乐观,导致工作的失误。因此,恰当地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
二、专业认识
文秘专业职业特点:人数众多、遍布全国、位居中枢、近身助手、作用关键、权利行生、全而综合、服务领导、信息全面、成长迅速。
文秘专业发展趋势:1、由松散型向规范性转化;2、由技能型工作向智能型转化;3、从常规内向思维向外向开放思维转化;4、由被动辅佐职能向主动配合职能转化;5、由“纸写笔耕”向办公自动化发展。
专业素质要求: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既要能说会道,又要会办文办事,既要上知天文,又要下知地理;既要文韬武略,又要善于具备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既要心理素质过硬,又要具备完善的性格,既要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又要具备奉献精神,甘当幕后角色,在工作岗位上要求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可靠,团结互助,遵纪守法等基本素质。
三、职业发展和目标
职业发展路线:文员---助理---部门主管---行政秘书---副总秘书---董事会秘书
对于文秘专业,有的人或许对“秘书”这个词有些偏见,但,秘书是一个成长得最快的职业,并且他可以在领导身边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经验,避免自己在生活中多走一些弯路。在提升自己的内涵方面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可以作为终生职业,可以成为晋级的阶梯,可以成为创业的起点。不论哪个职业只要你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做,让它成为你成功的基石,在那一行都能干出成绩。
文职个人职业规划范文(二)
古人说:“有志不在年高而无志空活百年,范文之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划。”其实人生何需百年?只要我们能像阿基米德寻找地球支点一样给我们的灵魂一个支点,那么激跃生命的腾飞还不是易如反掌吗?这个支点就是规划人生。遗憾的是我们往往不能或者不敢给人生一个规划,前路迷茫,没有人生规划这座灯塔的指引,我们能找到前进的方向吗?扑面而来的风风雨雨,我们能挺得过去吗?或者会误入歧途,一失足成千古恨呢?由此可见,为我们的人生做一个正确的人生规划,那是必要的!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 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因此,我试着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将自己的未来好好的设计一下。有了目标,才会有动力。
认识自我是基础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基础是对自我的分析。认识自我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是一个人所必须掌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规只有认识了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以及自己的长处短处,才能按照自己的这些特点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职业选择也一样,比如说,自己天生好动,比较粗心,就不能选择会计这一职业。但很多人在当初选择职业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兴趣或性格,而直接考虑的是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地位或外界人员的影响。一时的选择错误,不免夜点遗憾,但是自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再去学习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专业.积极主动,勤奋向上,只要我认为应该做的事,不管有多少麻烦都要去做,但却厌烦去做我认为毫无意义的事情.实事求是,有目标有想法,追求具体和明确的事情,喜欢做实际的考虑.与人交往时比较谦逊、有同情心,对朋友忠实友好,有奉献精神,喜欢关心他人并提供实际的帮助.但是我的缺点也很多.信心不足,不敢去尝试一些新事物;对失败和没有把握的事感到紧张和压力.脾气有时温和,有时暴躁,不过当情绪波动的时候我会努力克制自己,在公众场合不敢展现自己.做事情有时拖拖拉拉,做一些决定的时候拿不定主意.在日后的时间里,我会慢慢改掉这些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