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的建设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8: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安全文化的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安全文化的建设

篇1

长期以来,项目管理重点偏向于项目进度、投资和质量管理,对项目安全管理的研究与探索相对较少,pmbok(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出版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的九大知识领域中也没有包含项目安全管理。这种安全管理研究的缺失,间接造成了工程项目安全事故的频发和不应有的损失。目前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发生的表观原因是项目管理者未能在项目中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项目安全防控系统,其深层原因是没有在项目中建立起良好的项目安全文化

一、安全文化建设至关重要

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将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个人和群体的价值、态度、观念、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对组织的安全和健康管理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度”。我国安全文化界将安全文化归纳为“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为维护安全而创造的各类物态产品及形成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总和”。

1.项目安全管理与项目安全文化

项目安全管理是项目顺利进展的保障,在项目管理中处于重要位置。项目安全文化素质及其安全文化环境直接影响管理的机制和能接受的方法。项目安全管理是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安全文化在安全管理中的某些经验化、理性化不断发展和优化的体现,科学的项目安全管理也属于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范畴。项目安全文化的氛围和背景或特定的安全文化人文环境也会形成或造就项目特殊的安全管理模式。项目安全管理的进步和发展,作为一种独特的安全文化发展过程,作为项目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和相对独立的现象,丰富了项目安全文化,促进了安全文化的发展。项目安全文化与项目安全管理有其内在的联系,但安全文化不是纯粹的安全管理,项目安全文化也不是项目安全管理。项目管理是有投入、有产出、有目标、有实践的项目活动全过程。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互相不可取代。

2.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与意义

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目的是,通过将安全文化建设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将企业的先进安全理念与良好实践应用于项目管理具体工作中,确立项目所有成员共同遵守的安全核心价值观和安全理念,通过开展相关的活动和项目管理组的有意识引导,培育和创造良好、健康积极的安全氛围,使安全工作与项目其它工作和谐统一,使安全工作有机融入日常工作程序中,使安全理念在项目全过程中得到有效贯彻、各项安全管理规定得到有效执行,同时使项目员工的安全素质得到提高,使其职业生涯从项目中受益。用安全文化建设来弥补传统安全管理手段的不足,真正使安全成为项目全体参与者共同的目标并转化为工作中的实际行动,将项目安全风险降至最低,和谐地实现项目安全目标。

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在于调动项目员工的安全工作主动性,实现职工安全与健康。项目安全文化可以激发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项目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结果是减少设备、设施和原材料的损失,减少和防治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员工安全和健康,由此充分表明了项目安全文化能够创造生产力,可以促进项目建设活动的开展,也说明了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与难点

1.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与思路

在开展项目安全文化建设时,必须遵循如下的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目标原则;全员参与、通力协作的原则;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与企业安全文化相结合的原则;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

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是:第一、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第二、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安全制度和安全规范。第三、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第四、提高装置本质化安全程度。第五、改善施工现场安全环境。

2.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1)处理好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关系。项目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和安全文化的融合,所以必须有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作支撑。良好的企业文化是项目安全文化建设的土壤,因此,在设计和推进安全文化建设时,要和企业的总体价值观相融合,要与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相一致。项目安全文化不能代替企业文化,又不能缺少企业文化。(2)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继承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创新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不竭动力。项目在不同的实施阶段,针对工作环境的变化,既要继承优良的企业安全文化传统,又要适应项目工作要求和职工需要变化,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和发展安全文化建设的手段和内容,使安全文化充满生机与活力。

(3)处理好与项目管理的关系。安全文化应该说是项目安全管理活的灵魂,但它不能代替管理制度。因此,在建设项目安全文化过程中,仍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使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4)处理好与安全投入的关系。安全管理是基于安全设施的可靠性之上的管理,必要的安全投入是安全生产的保证。要加大安全投入,消除设备隐患,为职工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使职工心情舒畅,乐于接受项目的文化观念和管理手段。

(5)文化建设的长期性与项目短期性的矛盾。需要通过项目相关制度的强化运用、策略的应用、内外部动力驱动、利用好项目重要里程碑点等方法来解决。

(6)项目安全文化建设需要取得项目干系人的支持,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

综上所述,成功开展项目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项目发起企业在具有良好的安全文化基础,项目安全文化建设要有充足的资金保障和必要的物质投入,项目安全文化建设要有科学的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项目要有一定的规模和时间跨度。

三、如何开展项目安全文化建设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以人为本”的理念,按计划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有序地进行项目安全文化理念层建设、制度层与行为层建设的相关工作。

1.理念层建设

(1)安全培训。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包括业主、管理方、承包商及分包商的人员)入场前必须参加相关的入场培训。承包商按照合同中的健康安全环保相关要求的规定,为其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和训练,以确保其具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安全地进行工作,项目组检查承包商员工是否已接受培训,如有必要,项目组可针对某些需要强化的内容进行再培训。承包商保存培训记录。项目组审查承包商的培训记录以验证培训是否符合要求,承包商也定期审查培训时间和安排培训材料,以检查是否可行。培训效果可通过书面和口头考试、现场演示或执行工作评价等方式进行验证。当验证不合格时,进行再培训以达到培训要求。

(2)业绩考评。项目组强调hse是每个人的责任,强调“谁主管、谁负责”,将个人的hse表现与年终绩效考评挂钩。绩效考评不仅要重视安全生产的结果,也有注重对施工过程的监督和检查,检查的结果将作为考评的依据。

(3)安全承诺。项目总经理、项目主要领导及承包商主要负责人均需做出承诺,严格执行项目的hse政策。举行hse承诺活动,项目总经理、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及承包商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等在承诺书上签字承诺。之后将签

过字的承诺板复制成若干分,展示在施工区和办公区的显著位置接受监督。其它的施工人员则在相应的地方签上本人名字。现场发放一定数量的小纪念品。

(4)多样化的安全活动。项目组和承包商制定了安全活动计划。其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安全主题活动,例如:印发项目安全手册、安全生产月、消防周、技能比武、安全检查,安全激励、安全竞赛等。

(5)广泛的宣传。在施工现场悬挂宣传画和安全承诺书、安全标语的横幅、安全警示牌、安全生产人工时统计等,施工高峰期加设必要的现场安全广播。以积极的态度,通过多样化的安全宣传方式,使安全观念深入人心,使各级管理和施工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得到提高。

2.制度层和行为层建设在认真识别项目重大安全和环境风险的基础上,应建立科学严格的管理体系,将安全环保、防范事故发生贯彻到每个员工的具体操作行为之中。通过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要求各级管理人员以系统化的思路来计划、实施、审核、改进(pdca),并将这种思路制度化、程序化、文件化,从而达到持续改进hse管理水平的目的。

体系化管理内容覆盖了完整的作业过程,主要包括:组织与机构、人员能力及培训、变更管理、作业许可、安全操作规章、职业健康及个人防护、检查及维修、体系审核、信息沟通、作业监督、危险品管理、设施设备完整性、危险辨识及风险评价、事故应急、事故管理等。体系化管理为生产作业安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各项管理制度和规定是项目组执行的依据。但是由于施工现场的特殊情况,项目组通用的管理规定并不能全面覆盖,有一些隐性的问题以前的管理规定不能解决。这时,项目组就需要结合现场实际,通过制订管理文件来作为现有管理体系的补充,并使其得到有效执行。尽可能使制度将项目的作业内容全面覆盖,发现有管理上的不足立即用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使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与此同时,要加强行为层方面的建设:

(1)作业许可制度。项目组要求承包商对于高风险的作业实施作业许可制度,高风险的作业包括:吊装作业、热工作业、受限空间作业、高压调试、射线作业、压力试验等。作业前必须按相关的程序办理作业许可证,作业负责人就作业许可证的内容向参加作业的所有人员交底,作业许可证放在现场。

(2)设备和工具的管理。所有起重设备、吊装索具、发电机、电焊机、气焊工具、手动工具、电气设备、灭火器等在进入项目工地前,承包商必须进行全面自查,不符合的工机具不允许带到现场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还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定期检查。

(3)施工用电管理。所有从事电气工作人员,包括临时供电或接电人员必须具备有效的电工操作证书。承包商应指派合格人员负责临时用电的维护和管理。

(4)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管理。承包商为其员工提供必需和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至少穿戴工作服、安全帽、安全眼镜和防砸防穿刺安全鞋。高处作业必须系挂安全带。

(5)文明施工管理。施工总平面的规划,场地的平整,施工道路的修建与维护,配电箱的设置和施工电缆的敷设,施工材料与工器具等的堆放,都要符合要求。承包商施工现场要设置供员工休息、饮水和吸烟的场所。保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得到适当的休息、充足的饮水。员工不得在吸烟点以外的区域吸烟。承包商设置垃圾箱,及时回收废物,废料、废物的垃圾和处理要符合相关的规定。

(6)消防管理。作业现场和办公场所配备消防设备、器材。并应有专人对消防器材进行定期检查。

(7)保安管理。项目组要求承包商对施工现场实施封闭管理,严格控制施工现场的出入人员,以保护项目财产,同时保证未得到允许的人员不得进行到现场。

(8)警示和标识管理。对于存在危险的地方,要使用适当的警告标识或警示带,以警告进入有危险的项目现场的人员。承包商必须确保施工现场安装有与潜在危险相应的安全标识和防护栏。

(9)医疗和急救。在现场设有基本的医疗和急救的设备,如急救箱。承包商对现场的hse人员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以保证其在遇到紧急情况时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所有的医疗都要进行记录。在夏季有防止工人中暑的措施。

篇2

【关键词】 煤矿企业 安全文化 建设 实践

1 正确认识安全文化建设的意义,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1)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弥补生产力水平不高存在的缺陷。目前,我矿安全管理还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劳动用工的多样化,职工素质的参差不齐,安全意识的淡薄,自主保安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技术装备相对滞后,安全设施不完善。这些都必须从解决人的问题入手,靠人的主动管理来弥补。这就迫切需要提高职工队伍的素质,增强主动管理的安全意识和自律管理的安全观念,以精细化管理方式弥补技术装备的内在缺陷,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力水平不高、技术装备等方面存在的缺陷。

(2)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规范职工安全生产行为。在安全生产的人、机、环境三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导致事故的主要因素。因此,能否做到安全生产的关键在人。能否有效地消除事故,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人对安全工作的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取决于职工对安全问题的个人响应与情感认同。而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培养、教育和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完全符合安全生产的工作规律。

(3)推行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高企业安全管理的水平。安全管理由经验型、事后型的传统管理向依靠科技进步和不断提高职工安全文化素质的现代化安全管理转变,是安全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安全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形式,它区别于传统安全管理形式,是安全管理发展的一种高级阶段,其特点就是将安全管理的重心转移到提高人的安全文化素质上来,转移到以预防为主的方针上来。通过安全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树立职工新风尚、企业的新形象,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正确把握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提高安全文化建设的针对性

企业安全文化是在企业各级党政组织的积极有效的倡导和精心培育下,全体干部职工对安全工作集体形成的一种共识。为此,要切实搞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正确地把握安全文化建设的真正内涵。

“安全观念”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核心。在搞好安全观念文化建设中,要着重突出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从“生命至上”的高度出发,通过开展各种安全知识、安全法律的普及和培训,让大家真正树立“安全重于一切,安全高于一切”的观念;二是要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引导实践,切实加大对安全意识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大家的“安全价值观”和搞好安全的自觉性;三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切实树立“职工生命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真正把安全作为一种使命和责任,真正维护和保障好职工群众的生命安全。

“安全行为”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目前的煤矿企业都处在各种技术环境当中,具有复杂性和危险性。但有危险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生事故,这就需要有效规范职工的行为,使职工作业行为安全。为此,就必须搞好安全行为文化建设,而搞好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不断加强职工的个人操作行为、岗位作业标准、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规范化培训,以及安全技术的教育,使职工能够上标准岗、干放心活,有效提升职工的安全技能和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实现职工作业环境安全无隐患。

“安全制度”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制度是保证安全目标任务落实的重要环节。在安全管理中,一是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用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安全生产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执法有据。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约束与激励机制,做到赏罚分明,通过硬性手段提高职工的安全责任感;三是要依靠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等物质手段来预防事故,保证安全;四是要建立起安全事故紧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启动,把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五是要加强各项安全管理制度的整合,形成一套科学、系统、完善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安全制度文化的建设。

3 创新企业安全文化载体,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坚持在实践中提升理念,用发展的眼光来加强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丰富和培育独具特色的安全文化。

建立工作目标化的导向型安全文化平台。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中心任务,抓住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点,实行目标化管理,要及时根据企业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及安全管理目标,制订出安全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措施,确定安全文化的努力方向,积极发挥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规范作用、凝聚作用和激励作用,确保企业安全管理目标及发展目标的最终实现。

建立组织网络化的立体型安全文化格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包括企业在安全宣传、教育管理、具体实施等方面的建设和组织措施,涉及企业党政工团各级组织和各个业务部门、生产单位,涉及千家万户和全体职工群众。因此,单靠某个部门、某些人去“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必须加强沟通和联系,努力构建安全文化的立体网络管理体系,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格局,确保发挥整体效应。

篇3

关键词:安全管理;安全文化建设;关联作用

目前,安全文化建设在众多企业中获得了充分的重视,其建设水平也将衍变为公司的重要竞争实力。虽然众多企业积极开展安全建设相关工作,可是仍然有很多公司并未理解其内涵,没有建立起预想的企业安全文化氛围,也无法构建预先设想的安全文化体系。由此可见大部分公司并没有采取实际行动。那么怎样让安全建设工作在企业中得到有效落实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笔者看来,公司在进行安全建设时,需要首先从安全管理方面着手,通过构建合理塑造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

1安全文化的本质及内涵

(1)安全文化概念的本质。安全文化,是人类行为所产生的安全生活与生产理念、行为方式及物态总称。依次类推,企业安全文化是指公司在持续的安全生产活动中,通过分析、总结而提出的由公司高层倡导,并获得全部职工认可的本公司的安全价值体系及行为规范[1]。该阐述用词考究,即全面也体现了安全文化深层次含义。从中可看出,安全文化不仅涉及到态度问题,还同体制相关;不仅同公司整体相关,也同个体有关。安全文化同公司职工的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办事态度及公司的整体办事风格有着密切关联。安全文化大体包含有体制与个体响应两个层面。体制同公司高层有关,公司决策及管理层对其有着决定性影响。此外个体综合素质也有着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即便公司拥有非常完善的安全体制,可是若个体并不积极响应会使安全建设无法落实。由此可见,上述两方面是影响公司安全文化级别的重要因素。(2)安全文化内涵。人在安全文化中占据主体地位,将文化当作媒介,利用其感染力提升个体安全价值理念,并约束个体行为[2]。其中不仅涉及到执行者,还涉及到决策与管理者,见下表。由于人在安全建设中是最重要最积极因素。使决策及管理者树立良好安全意识,并提升其安全素养,将会是确保公司安全文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提高全体员工安全素养便成为确保公司安全文化提升的重要基础,在提升阶段安全管理体系的构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力单位施工工作危险程度较高,从相关统计数据看出,电力施工单位事故中由于不按规范操作、指挥而导致的占了整体的95%,上述问题同职工的安全修养有着直接关联,因此在安全建设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安全管理工作,从而提升全部职工的安全素养,使其树立良好安全意识。

2企业安全文化和安全管理的关系

企业在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落实阶段,通常会混淆“安全文化和管理”的内涵,或者认为二者是对立的,无法正确理解二者对于公司管理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具体来讲,二者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各自还具有一定独立性。(1)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存在互动关联。若决策层认同某类安全文化,并希望它在企业内部推广,通常会采用树立典型人物形象或定期开展安全普及活动方式来实现。若要将全新的安全理念同现有管理体系充分融合,并使全体职工自觉遵守,需要开展安全管理工作。通常来讲全新安全理念被完全接受需要耗费较长周期,可是若将其同安全管理结合起来,便会缩短接受周期。若公司现有安全管理层次无法同决策层推崇的先进安全文化更好匹配时,该文化便会促使新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提出[3]。(2)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表现形态存在差异。对于安全管理和文化来说,二者之间存在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前者通常表现为以责任制、管理条例、制度规范等;而安全文化是不可见的,表现为某种意识形态,通常借助有形事物及行为获得体现。两者间有着一体两面关联,切实可见的安全管理融合并折射出安全文化,而文化需要借助安全管理才能获得体现。(3)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演进形式存在差异。安全文化与管理有着不一样的演进形式,前者表现为“渐进式”,而后者表现为“跨越式”,可是两者却存在有相同进程中。从安全管理到文化,再到构建全新管理体系,再到推广全新的安全理念,两者间呈现交替演变形式。正是在上述交替演变过程中,公司管理模式得到不断改进。(4)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内涵存在差异。若公司职工没有完全认可安全管理体制时,该体制便只能作为管理层的“安全文化”,仅仅体现企业管理准则及相关规范,而对职工并没有起到实质性约束作用;若公司职工从内心认可并积极遵守安全管理体制,那么管理体制便能发展为公司整体的安全理念[4]。例如,公司应该鼓励职工对安全管理体制提出改善意见,在此基础上确定安全管理内容,经过较长时间,便会使职工在意识层面认可这种管理体制,此时有形的体制约束会消失,演变成安全文化。(5)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相互并存。先进的安保措施并不能从源头根除安全隐患,需要将其同安全管理策略结合起来。可是安全管理策略虽说具备实际作用效果,但是其作用效果却受到对职工的监管及反馈的影响。底层职工对安全体制的不认可,并且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如此将会增加安全隐患,可是因为这并不一定会造成安全事故,而对个人来说,会获得相应收益,比如节省时间。上述行为会诱发更多的不安全行为,并对其别职工产生不良影响。不安全行为造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必将引发安全事故。在安全管理过程中,要想对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是不可能实现的,如此来说在管理方面必将存在漏洞。为了改善上述问题,便需深入建设安全文化。重所周知,安全管理不可能尽善尽美,可是安全文化却能影响职工意识层面,约束其实际行为。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对企业安全生产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是无法相互替代的,是并存发展的。

3保持“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的一致性

(1)怎样更好实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是在企业的一切方面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形成一个强大的安全文化环境,其中含有物质层面、制度层面、职工安全心理层面与职工行为规范层面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系统,如下图[5]。在文化建设工作具体落实阶段,需要将安全管理作为其建设载体。如此怎样有效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呢?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体制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准则出发:首先需要确保安全管理过程的合理性,也就是将管理工作量化,使其获得有效执行;其次要确保安全管理过程的规范程度,即管理工作要合乎相应规范,并能构成管理体系。构建合理的安全管理需要妥善处理科学与人本管理间存在关系。科学管理是基于安全管理的,是按照相关规章制度开展管理工作的,与之不同的是,人本管理中是以人为主的,带有主观性质的。从企业高层角度出发,两种管理模式都非常重要,可是若没有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企业是无法有效推行人本管理理念的。由此可见,公司首先需要以科学管理为主,逐步构建与完善安全管理体制,之后再逐渐将其同人本管理模式充分结合,二者之间可实现相互补充与促进。(2)企业安全管理和安全文化高度应该协调统一。对于某个公司来说,判断其安全管理体制是否合理的依据是该公司在管理条例制定及具体落实阶段是否存在同公司安全理念不相符的问题。此外公司安全管理是否符合相关规划要求及实际作用效果也是评判其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指标[6]。为了在更好通过安全管理展现公司倡导的安全理念、价值体系及行为方式,便需要确保安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及全面化,通过安全管理实现对职工行为的指引及约束,确保其能够从意识层面自觉按照有关准则及规范约束自身行为。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同安全文化若要实现协调统一则需要从以下几点出发:第一,企业在构建安全管理体制时需要将安全文化当成其主体思想,在管理工作落实阶段,需要将其同安全文化紧密联系,从而充分折射文化内涵。第二,在已确定企业安全文化及行为规范基础上,对现阶段公司推行的安全管理体制进行检查,重点分析其中是否含有同安全理念不相符的部分,并且强化同安全理念融合程度较高的管理体制,若不相符,则对其进行调整。第三,基于企业安全文化,对公司安全管理体制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从而是其能够同安全理念变化进程相匹配。第四,在安全文化建设环节,要充分利用公司安全管控体系,把握公司安全理念变化方向,及时找出其中缺陷,予以完善,还要合理规划安全理念发展方向。第五,采取必要措施,使得安全文化能够在管理体制中获得充分体现。

4企业安全管理建设中员工行为规范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符合相关法规要求。在制定职工行为准则时需要从国家政策、法规及道德层面出发,使其符合上述各层面基本要求。(2)一致性。职工行为准则需要同公司安全文化内容有着较高契合度,并且能够作为公司文化理念的传播载体,使得公司整体安全理念获得充分体现;此外还要同公司现有安全管理制度保持高度一致,二者之间不能存在相悖内容;行为准则不同条例间必须具有协调一致性,不允许出现互相矛盾地方。如此才可确保安全文化发挥最大功效[7]。(3)针对性。职工行为准则具体内容及其约束性质,需要充分考虑公司自身情况,尤其是职工具体行为,从而使其对职工安全行为有着激励效果,并对职工不安全行为有着约束效果,使职工行为准则得到有效落实,进而实现公司预先设定的提升职工行为规范程度目标[8]。(4)普遍性。不管是公司高层,还是一线职工,只要是在公司管辖范围内,都需要遵守行为准则,准则适用对象应该拥有普遍性[9]。(5)可操作性。在制定行为准则使要从个人角度出发考虑准则可实施性,由此要确保准则内容比较具体,并便于落实。

5以安全管理促安全文化提高的尝试

“培育能够体现华电集团自身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是《华电集团2005~2010年发展战略》文件中的战略规划重要内容。华电集团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其安全文化的重要思想:强化管理、以人为本、学法守法、防微杜渐。旨在确保该思想能够充分体现在实际工作中,同时鼓励职工以个人实际行为践行上述思想,华电集团每年都要重新修订或建立了很多安全管理制度。利用完善的管理体制,对职工起到监督及约束作用。同时也为建设发展以“以人为本,关注安全,关注生命,安全生产”为主体思想的安全文化提供支撑,确保集团构建完善的安全文化框架,并为安全管理奠定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还初步实现了协调生产流程、确保公司整体与职工个人行为规范性、加快生产进度等目标。今后集团将会深化上述安全管理思想,努力发现安全管理缺陷并予以改进,从而建设带有华电自身特色的集团安全文化。

6结束语

提升公司安全管理质量将会推动安全文化建设进程,有效提升公司整体职工的安全素养与行为标准,这也是企业落实内涵式发展模式、确保生产活动安全性、提升竞争实力并获取更多收益的关键环节之一。伴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与政府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角色转变,给公司发展和安全生产带来众多机遇,与此同时也带来众多挑战,企业需要构建符合自身发展战略需求的安全文化体系,并在公司内部倡导“关爱生命、注重安全、安全生产”的安全理念,使其融入到全体职工的潜意识中,使得管理方式从物质层面发展到文化层面。为了使安全文化获得持续改进及创新,便需要不断提升企业安全管理质量。

作者:谢建国 单位: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徐莉,梁晓亮.谈电力企业安全文化[J].电力安全技术,2008,10(10):21-23

[2]李静,赵文书.如何搞好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07,9(4):23-25

[3]王云辉,李晋文.试论安全文化与企业安全管理的关系[J].今日科苑,2009,(8):188

[4]杨传箭.安全文化:安全管理新理念[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5,(1):56-58

[5]郭文贵.浅谈企业安全文化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作用[J].安全与健康,2005,(6):46-47

[6]刘铁忠,李志祥,王梓薇.企业安全管理能力概念框架研究[J].商业时代,2006,(24):50-52

[7]原军胜.深入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J].煤炭科学技术,2006,34(5):88-90

篇4

我国正在掀起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说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已经引起了高度重视。审视目前安全文化的建设现状,虽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但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矛盾、偏向和误区,值得我们认真总结反思和逐步改进。

一是建设方法和思路不当。有些企业在实施安全文化建设时,完全以领导者自己的思想、信念、价值观为主,对企业的客观现实和员工的权力、责任、义务和利益欠缺清楚认识和把握,与企业、员工、文化缺乏深入有机的融合,往往成为领导意志的张扬。这就容易导致普通员工缺乏对安全文化的认同感,没有主人翁的意识,文化建设时置身事外。尽管口号喊得漂亮,但最终虎头蛇尾流于形式。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该立足于企业安全文明生产环境与秩序、安全管理体制以及安全生产规章与制度建设的现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准确把握企业的安全思想脉搏,提炼出沉淀于企业及员工心灵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思维方式、安全行为准则、安全道德观、安全价值观。在提炼过程中,不能只有领导层起劲,普通员工看热闹,不但要考虑领导者意志和企业战略目标,还要企业全员参与,做到企业有动力、员工有热情。要植根于企业的战略发展与员工心中,不能过于“口号化”,也不能仅限于几场活动,或几部宣传片。只有安全文化深入人心,企业内部协调一致,才有可操作性。

二是员工心理调适和认知程度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压力是员工在工作环境中因受到刺激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一种反应,当员工感到自身的价值观与企业安全文化价值导向不一致时,压力就会产生,且冲突程度越高,不适应感就更强烈,压力就更大。情绪会直接影响工作表现,员工经常处于焦虑、压抑的精神状态中,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和效果。同时,如果宣传和培训程度不够深入,不能使基层员工正确认识安全文化的内涵、意义和作用,员工就容易对形而上的安全文化产生质疑和抵触情绪。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应使用一定的心理学研究方法,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并不断充实和更新安全装备,不断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让员工真切感受到企业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体会到被尊重、被信任的组织氛围。同时使用系统化建设方法,加强制度管理和教育培训,使之充分理解安全文化包含的工作态度、思维习惯和单位风气等无形的特性和抽象的品质,对员工的具体现实表现进行引导。当企业安全文化的价值观被该企业员工认同和内化后,它才能充分发挥凝聚力的功能,使员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帮助员工调节心态,发挥压力的积极作用,从而长期保持较好的状态,创造卓越的安全生产绩效。

三是安全文化建设持续性不够。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并长期坚持,不能急于求成。人作为安全文化的核心,其观念意识有其固有的发展规律,它的形成和变革需要时间的积累和沉淀。由于企业技术进步、人员变化、硬件更新、环境改变,或是对安全文化不够重视、督促检查不到位,或是企业非生产经营部门对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的推诿和漠视,或是员工的认知程度不够、认为安全文化活动只是一种形式上的需要。这些都容易造成安全文化建设缺乏力度和深度,从而使安全文化建设难以长期有效实施和推进。

顺利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承诺、执行者的责任和实践者的能力,在于点滴小事的积累和文化要素的渗透。安全文化建设,应该与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企业制度建设、企业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为员工提供一个完整有效的、鼓舞人心的、有资源支持的发展蓝图,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和良好的沟通机制,从而形成科学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同时,应由单一部门管理转向全企业统一规划、专人和专门机构负责、所有部门参与,改变阻碍变革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流程,在日常工作中加强考核。安全文化体系一旦建立,就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下去,这样才能最终实现以安全文化推动企业安全发展的战略目标早日实现。

篇5

煤矿企业中的安全文化,是“靠煤吃饭、倚煤生存”的煤企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和必建内容,安全是企业生存、发展、稳定的基石,安全管理是煤炭企业永恒的主题。而作为承载和执行企业方方面面的决策和规章制度,决定安全管理制度成效的“根”始终在班组。班组是一个企业最基层的组织和作业单位,千万条线都必须穿过班组这根针眼,通过其精心的“缝制”,才能实现真正的安全管理目标。

完善机制,推动班组建设制度化

煤企班组建设要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就必须整体提升班组素质,在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在制度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目前煤矿企业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相当齐全,但是在执行制度上还有不断改进和完善的地方。很多事故的发生不是没有制度和规程,而是在执行上走了样。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正常措施,确保安全文化创建工作的良性发展。

二是要在物质文化建设上下功夫。要加大班组安全装备和文化设施的投入,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培训教育和文娱活动,为提高员工实践技能、业务素质和思想水平搭好台、服好务。

三是要在创新安全宣传教育内容和形式上下足功夫。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搞好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班组不仅是完成任务的实体,也是孕育企业文化的细胞。班组成员在实际操作中的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亲身感悟、点滴体会是形成班组安全文化的素材与源泉。班长要因势利导、善于总结,从班组成员的发言、心得、演讲、班组安全记录、上级指示精神、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四是要在创新安全管理模式上下足功夫。开展班组危险预知预防能力增强安全事故的可控和解决能力;要加强日常安全生产的各项基础工作,并对违章者重处、重罚、重教。使班组成员从内在产生对安全的需要,从而做到从自身做起,不断改善,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价值,促使班组安全文化的规范化、制度化、大众化。

二、文化引领,塑造企业精神、培育安全文化土壤

煤企安全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就是养成员工从有意为之到自然而然,形成稳定的安全行为习惯;企业应该是一个凝聚精神、形成共同价值观的文化基地。打造本质安全型员工“四个文化”建设。

一是培育安全理念文化,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安全理念文化是培育正确的安全生产思想、理念、形成良好的安全思维态势的途径和过程,其目标是“安全自主化”,是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规范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的基础,是就是安全型企业的前提。

二是培育安全行为文化,强化员工自律能力。安全行为文化的目标是“行为规范化”,不断提高员工安全技能水平,养成法遵守安全法规制度、自觉按照规程施工、严格按照标准作业、实现员工良好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促进企业整体安全水平的提升。

三是培育安全规则文化,完善安全管理机制。人的行为的养成,一要靠教育,二要靠约束。约束就必须有机制,有制度,有标准;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现成管理是建设安全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实现“管理法制化、科学化”的重要手段,是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途径。

四是培育物质安全文化,注重安全和技术投资。把安全作为煤矿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打造“装备现代化”、“质量标准化”的新形象。通过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可以增强矿井抵御风险的能力,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

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的安全素养

以人本理念,就是把安全工作的基点放在人的客观实际的基础上。从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出发,充分了解人、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耐心细致地疏导调节每个人的意识和行为。以人为本,就是要在提高人大素质上下功夫,使每一名员工深刻全面地把握安全规律,详细准确地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具有熟练自如的岗位操作技能,具有从容驾驭现场作业的心理素质和经验能力,具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的品质具有妥善处置人际关系的基本素养,具有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安全文化的建设,重要的是让员工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使“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意识深入每个人心中,充分体现“我要安全”的自觉性、主动性,形成一个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互相指导的安全管理体系。

篇6

关键词:校园;安全知识;安全文化建设

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活动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危险和事故发生,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突出,如地震、洪水、台风、干旱等重大灾害时有发生。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时隔五年之后,今年4月20号四川雅安再次发生芦山大地震,国家和人民财产遭受巨大损失。一方面,我们看到国家、政府的灾害应急机制和事故救援的快速有力和效果今非昔比,发展很快。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考虑,当我们置身于这些天灾人祸造成的危险境地时,又该如何面对?笔者就当前高校安全文化建设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从安全知识的需求方面提出积极的思考。

一、重一般性安全保卫,轻安全文化知识教育

学校常规的安全检查、重点部位的消防灭火、校舍安全、食堂的卫生等安全活动开展十分普遍,起到了安定校园的作用。然而,对突发事件的报告、信息记录、处置和消除安全隐患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尚存在一些的问题。

“4・20”芦山大地震发生时,地处100公里以外的成都等地都有强烈震感。虽然每年学校都有相关的灾害预警演习,但面对实际情况,仍然有部分学生出现了心理恐慌,有的还产生了请假不上学和暂时离校避震的想法,一段时间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因此,根据这样的事件和类似可能存在的不利于安定、稳定因素的事件,以及其他突发的安全事件,学校都应当在相关规定中加以明确,并提出应对措施。这样,遇着这种情况时,就能及早、合理地来应对。这既有利于学校方面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保护性心理干预,又有利于对突发安全事件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有效的防控措施,还有利于安全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促进校园的安全和谐。

解决轻安全文化教育的问题,要从形式多元化的安全文化知识宣传入手。欧阳修的《泷冈阡表》中写道:“吾耳熟焉,故能详也。”没有深入广泛的宣传,学生就不可能对安全文化知识耳熟能详。安全文化知识的宣传,要有专门的宣传投入,可聘请专门的人才进行安全知识的宣讲;利用电视、幻灯、录放机等进行电化声像设备宣传;利用各种新闻媒介、校报、刊物、杂志宣传;举办安全知识防控讲座、报告会、研讨会、座谈会时时交流;进行应对自然灾害预防逃生演练,学习救护他人和自救的方法等等,以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心理学认为:“影响人的安全行为的既有自身的心理因素,如情绪、气质、性格、态度、能力等,还有社会心理因素,如社会知觉、价值观、经济条件、角色作用等。”安全文化宣传多元化正是从听觉、视觉、感觉、知觉等多方面、多层次来满足师生对获取安全知识的需求。我们可以借鉴西方先进国家的做法,构建专门的灾害模拟体验中心,使学生在认知行为与灾害自救方面更加理性成熟,而非被动接受。宣传促进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校园安全文化的形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又能起到引领人们接受安全观念、意识、行为和道德规范的作用,产生从无知到有知、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行为。而这是长期的行为,并非一时一日就做到。

二、专门的安全教育渠道少,获取安全文化知识渠道亟待开辟

据调查了解,不少高校的安全教育课设置只针对学科专业的需要。比如:某学院的机电专业设置了每月几课时的安全教育课时,有的甚至每月仅二课时,这样短的课时,却要完成系统的安全理论和安全知识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还有更多的专业,普遍没有设置相关的渠道来获取安全文化知识。因此,开辟安全文化教育的渠道来获取安全文化知识就更加重要了。比如:大灾发生后,我们看到,随着我国国力增强,举全国之力,集中财力、物力干大事,迅速投入预防自然灾害的和落实安全教育的经费,采取防灾、救灾、减灾措施,昔日的灾区如今已变成了花园新区,令世人瞩目。在地震发生后,四川已经开辟新的教育渠道,今年四川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共建的国内首个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在成都成立,学院将于2013年9月正式开课。“灾难学”将成为学生必修的课程。据了解,学院初期将设立七大专业、两个研究中心和一个研究所,学科涵盖社区重建、医疗护理、人居环境等方面,预计3年内学院将培养5000余名与“灾难学”相关的专业人才。

随着专业安全教育的发展,开辟多渠道获取安全文化知识和普及安全文化知识,应成为校园安全文化建设应该考虑的先行条件之一。笔者认为,可开辟的渠道主要有以下两条:一是可以直接利用学校拥有的安全专业教学资源,有目的地开展安全教育。可以以公开课的形式,为受教育者提供接受系统安全教育的渠道。二是联合安全科研院所、专业安全救助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防灾减灾的管理部门,开发安全文化教育项目来向师生提供获取安全文化知识的渠道。

三、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队伍的知识结构存在空白点,缺少骨干力量的培养

由于人们对安全校园、和谐校园的要求越来越高,涉及安全方面越来越广,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安全文化的组织推动者不仅仅是完成工作和任务,而是要面对不同的对象,掌握其特殊性,把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高校发生的安全事故和不安全现象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概括为三大方面:一是不安全行为,如违反安全规定酿成事故或人为制造的公共事件产生破坏的事故;二是无知造成避险不当致残伤害自身或他人的危害;三是心理不健康引发的危害。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基层应急队伍是我国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力量。但是,各地基层应急队伍建设中还存在着组织管理不规范、任务不明确、进展不平衡等问题。”我们要居安思危,教育者先受教育。学校的应急队伍可以通过从初级到高级、局部到整体发展模式进行。首先,要重视完善高校安全文化建设队伍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防控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需求。笔者认为,抓队伍的建设,有利于安全文化建设的推进。只有通过受教育,提高了对安全的认识,才会表现出对事故及灾难的应急的安全态度和行为。

国家安全标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导则》中指出:“企业宜在管理者和普通员工中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有效推动安全文化发展的骨干。这些骨干扮演员工、团队和各级管理者指导老师的角色,承担辅导和鼓励全体员工向良好的安全态度和行为转变的职责。”因此,高校也可以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从教职员工队伍和学生中选拔和培养一批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安全文化发展的骨干,这是一项经常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骨干队伍的养培要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二是明确目标实施的具体方案;三是整合校园各类资源,不断提升队伍的安全水平。在组建队伍的过程中,充分满足群众的参与和受益的愿望,并在群众的参与下,积极发挥骨干力量推动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作用。学校每年还要制订安全文化建设规划,并在规划中安排选拔和培养骨干的计划与工作。这样,高校的安全文化建设就会进一步向前发展。

安全文化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安全文化知识得到普及和人们的安全意识得到提高,当突发事件来临时,才能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自觉地促进和维护校园的安全和谐。

参考文献:

篇7

从信仰的高度熏陶安全文化

“安全就是需要,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幸福。”它不仅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美好的精神追求,是一种“以人文本”的安全信仰。

大力崇尚安全理念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将职工个人安全目标引导到企业安全目标上来,才能确保职工群众人身健康,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保障环境安全。正确的信仰能够指引正确的实践,能够在发展中少走弯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提升安全理念,保障安全效益。一是培养职工的安全意识,清晰各类安全隐患的危害,确立“安全第一”“所有的安全事故是可以防止”的理念;二是完善安全管理宣教体系,加强企业安全管理,对生产中的人、物、环境的不安全状态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生产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三是树立安全是质量和效益的保障的观念。企业的产品关系着企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关系着职工的切身利益。

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安全管理能力。不同企业有着不同的安全理念,把安全理念趣味化、故事化、通俗化、直观化,让安全文化寓于故事、故事浓缩于安全文化,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理念入脑、入心的有效手段。

创作深刻的、影响深远的文艺作品,激发安全忧患意识。好的文艺作品就是优秀的教材,能够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反映安全文化的感人至深的影视作品,是固化安全意识的极佳方式。传统安全文化宣传阵地是开展安全文化传播的有效方式。这就要求企业紧紧抓住现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充分利用互联网,进一步丰富安全文化的宣传手段,运用安全短信,创作传唱脍炙人口的安全MP3歌曲,制作简单易学的安全游戏,或许是传播安全信念的新选择。

从道德的高度培养安全文化

道德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基础性元素。企业安全文化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种社会公德,它像一种粘合剂,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在发挥文化的凝聚功能的同时,也起到维护企业安全的巨大作用。

加强安全道德培养,减少安全事故。安全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维护和提高本行业的安全,促进本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当安全行为成为一种道德习惯时,遵守安全规定必然成为一种爱护自我、关爱他人的自觉行为,就会在企业内部或者全社会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安全局面。

加强职业安全技能培训,确保安全效果。加强培训、认证是提升职业安全技能的有效手段。石油石化、电力企业等许多的企业都是高危企业,而且各个企业内部又有很多不同的工种,其安全技能也不相同,持续不断地开展安全技能培训是保障安全的基本途径,也是增强安全道德体系建设的有效手段。

从法治的高度推进安全文化

运用法治的手段是增进安全文化管理的有效办法。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是安全文化的基本构成要件,其本身就是法治文化的一部分,赏罚分明能够促进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文化对企业每个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公平公正的法制环境能够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工人的创造能力,增进企业的安全及核心竞争力。

依法履行安全文化,提高制度执行力。每一条安规都是鲜血染成的,一些企业和个人常常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无视安全规章制度,采取“捷径”生产,导致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安全制度的效用取决于其执行力,用安全制度管理企业是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企业要发展,就应尽力创造较好的法治氛围,企业一旦有了法治文化底蕴,必然有着非凡的执行力和创新能力。

安全违规行为处罚要有对当性,才能正确发挥安全文化的奖惩效用。对违规行为进行恰当的处罚,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惩前毖后保安全的功用。实际工作中,为了加大教育或者惩罚力度,对事故相关单位和个人都采取了从严、从重处罚的原则,也起到了很好的惩戒作用,但由于处罚手段相对单一,有时也违背了违规行为与处罚程度的对等性原则。

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奖惩系统,对于促进安全行为,抑制或改正不安全行为有着积极地作用。在使用奖惩的杠杆作用时,首先要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其次是运用正当的程序,保护个人或者企业免受不公正的处理。

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规避安全法律风险。为了加强安全管理,国家制定了《安全生产法》《劳动法》和《职业病防治法》等诸多法律以及《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许多法规。同时,还要学习《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提高安全认识能力,规避法律风险。

从科学的高度发展创新安全文化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安全的核心理念是“生命至上,安全为天”,这正契合“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安全孕育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反映了社会发展、文明程度,也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科学探索安全文化发展规律,对促进安全管理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关注安全文化的特性,实事求是解决安全难题。发展安全文化就必须研究安全文化的特性,依据这些规律开展安全建设,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各行各业有着共性的安全问题,还有各自特殊性的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拿出科学的精神探索解决生产中面临的那些不安全现象和安全难题。

把握安全文化的科学性,夯实创新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安全也是生产力的一种要素,“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安全文化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从体系和结构上认识安全文化,对建设安全文化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是安全文化科学性的基本要求。充分发挥其科学性,及时解决制约安全和发展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为安全文化科学建设奠定基础。

从和谐的高度实践安全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

安全是人民的基本需求,安全文化建设就是一项惠及职工生命健康安全、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建设安全文化要保障适当安全经费投入,利用一切的宣传和教育形式传播安全文化,充分发挥安全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意识、安全道德、安全行为,确保人、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安全。

篇8

【关键词】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现实作用

一、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

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就是安全的价值观、信念、理想、最高目标、传统、风气、行为准则的复合体。安全文化包括三大要素:一是安全物质文化,是指安全设施、装备所体现出来的文化品位和文化的价值。二是安全制度文化,是指安全的各种规章制度及条例等。三是安全的精神文化,这是安全文化最高层次、最具有活力的核心部分。安全管理者的意识、观念、道德、目标、精神风貌等构成了安全文化的主要内涵。属于安全意识形态的范畴。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确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把“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的经营理念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活动之中,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是搞好安全生产管理的前提。在实践中,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放松对安全生产的监管,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培训工作与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经常发生违章指挥、违章作业等影响安全生存现象,致使事故累发,企业正常的生产被打破,甚至危及企业的发展。正确认识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管理理论的价值与其有利于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的重要作用,使安全生产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思想渗透到企业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层内涵中,重视安全培训,加强宣传教育,从而发掘出蕴藏在员工中推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强大力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超前意识,搞好安全生产,要具有超前的安全防范意识,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并付诸实际行动,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二是长远意识,搞好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要根据安全发展的需要,认真研究安全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长远的安全管理规划,认真组织实施,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三是全局意识,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企业与员工的切身利益,必须树立全局观,从整体利益出发,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发生的矛盾,要以个体服从整体、局部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来处理与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四是创新意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企业健康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大胆地对现有的安全生产技术与管理进行改革和创新,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促进安全生产管理全面健康地发展。五是人本意识,人是安全生产管理中最关键最活跃的因素,要搞好安全生产,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让广大员工参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目标、安全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六是效率意识,搞好安全生产,必须从源头抓起,加大安全生产的科技投入,避免随意减少安全生产投入,削减安全成本的短期行为,预防安全隐患的产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效率。

三、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管理

安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经营文化、竞争文化、组织文化。安全文化对安全生产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不同的信仰、价值观,会干扰环境和资源对组织的影响作用。因此,健全组织机构,强化组织管理,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依靠人、尊重人,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职工投身于企业安全生产活动之中,是安全文化建设的精髓所在。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健全和完善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职责,提高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效率,要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①企业负责人负责,专业部门、生产区域负责制,明确安全生产管理的组织分工与职责,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一岗双责”的原则,把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把安全防范责任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人;③建立健全奖罚制度,把安全生产与员工的业绩考评、收入挂钩,增强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责任感、紧迫感;④强化预防安全管理功能,堵塞安全管理漏洞,特别是要杜绝由于责任不明确、管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所造成的安全隐患和责任事故。

四、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注重和讲求制度“硬管理”和文化“软管理”的有机结合,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需要,更是建立长效安全管理机制的需要。一方面是制度“硬管理”。 对企业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必须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通过健全与完善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全面系统的管理制度,从制度上规范安全生产管理,明确与落实安全管理工作职责,实现安全生产制度化与规范化。另一方面是文化“软管理”。但企业安全管理仅仅通过制度实现,是有局限性和不完整性的,还要通过文化“软管理”,促使员工认同企业使命、企业精神、价值观,从而理解和执行各级管理者的决策和指令,自觉地按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和制度要求来调节和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达到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的目的。

五、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实施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

企业不是简单的一时存在,安全文化也不是现时的消费,而是一种有效的长期投资。它能促使企业实现管理资源优化与整合,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效率和增创经济效益的目的。预防型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管理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现代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发展需要,只有将预防工作做好,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有效地预防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安全事故发生,造成损失后,再做事后分析和善后处理以是亡羊补牢,为时晚矣。只有通过预防型安全管理持续有效地开展,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持续确保:一是要始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从战略管理的高度,进行科学的安全管理规划,确立安全目标,制订安全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二是要对安全问题时刻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和警惕性,密切注意各种安全动态,采取预先防范的有效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危险进行预测和评估,以确定危险的级别,进行分级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遏制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三是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队伍的建设,提高实施预防型安全管理的组织协调与实务操作的能力;四是进行广泛的宣传教育与培训,使员工明确实施预防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投身于预防型安全生产管理活动之中,确保安全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六、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企业文化,支撑企业发展

篇9

摘 要 党的十报告提出:“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就抓好安全生产作出“人命关天,发展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的重要指示,为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因此,煤炭企业应当注重以安全文化引领矿井安全发展,整合安全宣教、行为养成、精细管理、制度完善等资源,强化文化理念渗透,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规范安全行为,推动矿井安全发展。

关键词 安全 文化 途径 思考

安全是煤炭企业的“天”字号工程,煤炭企业必须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来看待。多年的工作实践证明,要实现矿井长治久安,不能仅仅局限于定几项安全制度、组织几次安全检查、处罚几起“三违”这些传统的管理方式上,必须把安全工作放置在文化的大视野中去研究,构建一种以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借助文化所特有的持续影响力、广泛渗透力和强大扩张力,引发各级管理者和广大职工思想意识的转变,引导全体职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增强安全意识,进而达到卓越的安全管理水平,推动矿井安全发展。

主要观点:抓好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在目标、阵地、方法和路径上体现科学性和激励性,发挥其“潜移默化”的渗透作用,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使其自觉改进安全意识和行为,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因此,必须遵循四个原则:

(一)目标设定实际化。必须设定一个明确的安全目标,既符合实际,又代表广大职工的心声,便于其熟记,才能较好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影响到职工日常行为,激发出职工保安全的积极性。

(二)宣贯载体形象化。必须把宣贯的地点选定在职工上下班必经之路、人员聚集处,在内容上大量引用漫画、图文并茂的牌板等形式对文化理念进行宣贯,使文字理念真正的从纸上走进职工心中。

(三)教育方法多样化。必须大力开展跟踪帮教、亲情管理等工作,把文化理念融入其中,让职工在“乐中学、学中乐”,真正的把文化理念渗透到其思想、行为中。

(四)实现路径广泛化。必须从矿井实际出发,本着“高效、实用”的原则,与“人、机、物、环”等相结合,科学选择实施路径,把握关键环节,才能确保安全文化落地生根。

具体方法:安全文化是一种无形的资产和力量,需要从纸张“走”进职工的心中,而这就需要有载体、途径、工具作为传播的“桥梁”。

(一)深化理念宣贯。文化理念向管理延伸的首要步骤是让理念“入眼”、“入脑”,让全员认识、感知文化理念。因此要不断深化安全文化理念宣贯工作,强化理念渗透,尤其要注重通过利用网站、QQ、飞信等新媒体,将安全文化理念以文字和影像的形式向员工发送文化理念词条。同时,要注重对办公区、生产区、生活区等场所进行了整体设计,打造安全文化街、安全文化广场、安全文化园、安全文化展厅等文化阵地,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文化进一线、安全文化知识竞赛、考试等活动,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宣贯和学习氛围,使安全文化理念词条深入人心。

(二)突出人文关怀。职工思想情绪是影响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在煤矿,加强对一线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不仅是安全教育的常规性、基础性工作,更是处理解决职工各种情绪障碍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当对所有员工实施思想情绪动态管理,每班对影响职工思想情绪的身体、家庭和工作状况等主要因素进行摸排,重点排查“安全不放心十种人”。同时建立心理疏导机构,健全职工安全心理档案,运用心理援助、谈心家访等形式,确保安全心理疏导及时到位,帮助职工解决影响工作和生活的心理问题。

(三)融入亲情教育。亲情对员工教育和凝聚作用不容忽视,要重视利用亲情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发动职工家属、父母、孩子参与安全教育,使职工在亲情感染下不去违章、不想违章。

篇10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普及校园安全知识,不断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和管理行为,最大限度地消除隐患和减少事故,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活动主题

长知识、强意识、善管理、压事故、保平安。

三、活动内容

(一)构建校园安全物质文化

从优化校区规划与建设入手,严格按照《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和《汶川地震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规定,科学规划校园建筑设施布局,严格实行校园功能分区,严格进行建筑项目“三同时”审查,确保校园安全设施“三达标”、“三落实”。

“三达标”即:校舍建筑安全达标——无地灾隐患,无危房、危墙、危坎,有校门和围墙;有符合卫生安全要求的食堂和厕所;有满足师生教育教学需要的教室、实验室、图书室、校园警务(门卫)室,按规定配备卫生室。

校园设施设备安全达标——有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且无安全隐患的体育场所和活动器材,有合符规范的消防设施(灭火器、消防水带、应急灯等)、防雷设施,有校园报警点等物防设施,有必要的技防设备。校园饮用水源、水质、供水设施达标,校车及驾驶人员合符相关规定。校园内门、窗、讲台、课桌凳、学生床铺等完好整洁、美观。

校园周边安全环境达标——临近公路的校门口有交通警示标志、标线和标牌,周边池塘、渠堰要有安全围栏和标识,校园周边200米范围内无营业性网吧、歌舞厅和危化物品仓库、经营站,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无证经营的小摊点等,环境洁净,绿化美化好。

“三落实”即:校园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学校门卫、学生公寓、学校食堂食店的专兼职管理人员要落实,要有相应的职能职责要求,有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

校园安全宣传阵地落实——有固定的校园安全宣传专栏,有季节性校园安全宣传标语,有校园安全隐患警示标志,有班级安全宣传栏,具有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校园安全教育教材落实——校校有安全教育教师用书和教学光盘,班班有一套学生用书和挂图。要落实安全教育课时和师资,做到有计划和总结,有教案或讲义、有知识检测和考核。

(二)创建校园安全制度文化

结合学校实际,不断修改和完善学校安全台帐、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置预案,分解落实学校安全管理职责,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要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落实国家关于学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法律法规;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规范学校安全管理行为,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制度的建立健全,逐步构建学校安全管理科学体系,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