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研究生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4 13:40: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职研究生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在职研究生论文

篇1

论文致谢一:

本次研究生论文到这里已接近尾声,作为一个同时兼顾工作和学业的研究生,虽然对工作有一定的经验,但是学术方面的经验和知识的匮乏,使论文中难免有许多考虑不周全和写作不到位的地方。但是,在我的指导老师李永福老师的悉心帮助和耐心而细致的指导下,我还是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论文。

在这里我衷心感谢李永福老师对我的的督促指导,以及一起学习的同学们的帮助,让我按时完成了这次毕业论文。我的毕业论文开始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李老师仍然细心地纠正文章中的错误。除了有令人敬佩的学术专业水平以外,他的治学严谨和认真对待学术研究的精神也是值得我永远学习的,也必将积极的影响我去认真对待今后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事。

除此之外,我还要感谢我们院、系领导对我们的教导和关注,感谢研究生三年传授我们专业知识的所有老师。谢谢你们呕心沥血的教导。还有谢谢我周围的同窗朋友,他们给了我无数的关心和鼓励,也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温暖和欢乐。如果没有他们的帮助,此次毕业论文的完成将变得困难,他们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给了我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在次由衷的表示感谢。

论文致谢二:

时间飞逝,转瞬间,三年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了,回想起大一刚入学的情景仿佛昨日,还记得七年前带着沉重的行李来到包头站,是科大的校车把我接到学校文馨书院,在那里我度过了第一个他乡的夜晚。如果说本科的四年时光我匆匆而过,那么三年的研究生生活我真的是满载而归。如今,即将离开这座生活了七年的城市,即将离开培养我七年的大学,开始新的生活,心中有些许不舍。

读研究生这三年来发生很多的事情,忘不了学校这白色象牙塔中美好的回忆,忘不了老师的辛勤培育,忘不了同学间的深厚情谊。其中,我最想感谢的是我的导师陈莉荣教授,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陈老师都给了我细心地关怀与照顾。我跟陈老师的相识不同于其他的同学,在我考上研究生之前,就已经认识了陈老师。她是我人生转折点上的一盏明灯,在此我要真诚的对您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如果没有陈老师的耐心教导,我的研究也不会取得今日的成果,还记得第一次写论文时的我是那么的笨拙,在老师的反复修改与指点下,我终于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

在课题研究实验过程中,陈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的指导与帮助,在此我要真诚的对您说一句:谢谢!我还要对能源与环境学院所有其他老师在这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中的给予我无私的指导和帮助致以诚挚的谢意!

最后,感谢环境工程专业的所有研究生同学和师姐、师弟、师妹们所给予的无私帮助。三年的学习生涯匆匆而过,三年中我们共同进步、共同拼搏,相互帮助,互相鼓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虽然研究生生活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友谊会地久天长。

论文致谢三:

学位论文的完成,与其说意味着即将毕业,倒不如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终结。回想起在烟台大学度过的七百多个日夜,心中感触良多。两年的研究生生活转瞬即逝,这一路走来,心中倍感幸福,在即将告别美丽的烟台大学之际,内心无比感激。回首走过的岁月,两年的学习时间虽然短暂,却是收获良多。

在此,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张平华教授。还记得两年前在经历了考研的洗礼之后,身心俱疲,在入学之初较之拼搏考研之时有所松懈。就在自己飘飘然找不到北的时候,导师的一言一行深深点醒了我,是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我们需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太多太多。回想起每次拜访导师,导师几乎都在专心研读、伏案写作,其孜孜不倦的刻苦钻研精神使我受益匪浅。相信老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诲人不倦的崇高师德,以及时刻强调学习上进传递正能量的人格魅力所带给每一个学生的宝贵的人生财富都会使我们受用终生,而我们却只能用今后的实际行动来表达对恩师的尊敬和感激。

本论文从选题、写作、多番修改直至最终的定稿,无一不是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张老师太多的心血。老师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前瞻而广阔的研究视角和丰富的学术经验,给我的论文提供了细致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术的热衷与尊重永远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同时,我也要感谢在论文开题以及评审过程中,曾经给予我殷切教诲和专业指导的老师们,感激他们的无私付出。在此,还需要感激父母,是他们寄予了我殷切的期望,无私地支持我的学业,让我得到了继续深造的机会,也使我度过了一段充实美好的时光。

最后,对于本文的定稿,笔者心怀不安。尽管受到了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但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完整,同时受狭隘视野所限,论文尚存不周之处,留有遗憾,恳请老师批评指正,日后定会继续加强学习,进行深入研究,以期获取更好的成果。学无止境,我们还需持之以恒的努力。

在此感谢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审阅本论文的专家教授!

论文致谢四:

本文能够顺利完成,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程龙老师。程老师在我论文写作初期便给我提出多读文献的建议,在整篇论文完成过程中程老师同样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与支持,感谢程老师对我论文的反复修改。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们、朋友们,感谢他们提供的丰富的资料,解决了我在收集材料时的困难,同时某些在法院工作的朋友给我提出的审判实务角度的建议也给了我很多启发,对我本篇论文的完成有很大帮助。

由于笔者对外文文献的搜集能力及理解水平的不足,加之本人法学功底尚浅,给本文的写作增加了难度。本文存在的诸多不足之处,望老师能够多多指正。我将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倍加努力,不负老师及其他人对我的期待。

论文致谢五:

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有幸能遇到良师益友,为我的生活增添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首先最需要感谢的是恩师刘继虎教授。刘老师在学术研究方面保持着睿智、沉稳、扎实的作风。老师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让我深感敬佩。在学习上老师也对我悉心授教,让我受益匪浅。

对于论文,刘老师对论文的选题、研究的内容都提出了很多建议,指导我如何进行写作。在平时的学习和论文写作过程中,还要特别感谢王红霞老师对我的指导和帮助。王老师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教我如何进行分析,如何进行论文写作。

篇2

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如何做好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作为答辩的开场白,包括姓名、学号、专业。介绍时要举止大方、态度从容、面带微笑,礼貌得体的介绍自己,争取给答辩小组一个良好的印象。好的开端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

在职研究生论文答辩如何陈述论文?

受到成效的自我介绍只是这场答辩的开始,接下来的自我陈述才进入正轨。自述的主要内容归纳如下:

(1)论文标题。向答辩小组报告论文的题目,标志着答辩的正式开始。

       (2)在职研究生简要介绍课题背景、选择此课题的原因及课题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3)详细描述有关课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答辩人所持的观点看法、研究过程、实验数据、结果。

       (4)重点讲述答辩人在此课题中的研究模块、承担的具体工作、解决方案、研究结果。

       (5)侧重创新的部分。这部分要作为重中之重,这是答辩教师比较感兴趣的地方。

篇3

[关键词] 医学研究生 就业 对策

一、引文

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研究生教育也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据统计,全国的在校研究生从1999年的21.87万人增加到2006年的100万人,只用了在短短的7年时间,更是在2010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达到了46.5万。如此快速地增长,在彰显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产生了研究生就业形势逐年趋紧的不良后果。虽然医学研究生在就业方面有专业性、实践性等多方面的优势,但是由于医学院校的不断扩招和需求市场的日渐饱和,医学研究生的就业压力也在逐渐加大,更确切地说医学研究生的就业警报已经拉响。我们必须要把握新现象,认真分析医学研究生在就业、求职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加强就业对策研究,建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和范化的培养制度,来进一步拓宽医学研究生的就业路径,从根本上解决医学研究生的就业问题。

二、医学研究生就业求职中存在的问题

1.医疗单位的唯“关系”是用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医学研究生占有的社会关系资源不平等,导致”凭关系”不公平竞争现象的存在。部分医学研究生就业时能够利用导师、家人和亲属的帮助,找门路、托关系为自己找工作,而那些没有“关系网”的优秀医学研究生的就业相对困难。这样既不能保证各个医疗单位提供的职位实现资源最优化,干扰了医学研究生就业正常秩序,也产生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公众利益的极端侵害,不利于社会和医疗单位的资源最优配备和社会和谐。

2.学校品牌和专业竞争力的影响

学校的品牌是影响医疗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医疗单位同时面对品牌医学院校的普通研究生和普通医学院校更出色的研究生时,医疗单位会优先考虑品牌医学院校的普通研究生。同时还存在着,由于不同医学院校同一专业的竞争力不同,也使得医疗单位在选择人才时更偏重于专业竞争力较强医学院校的研究生。医疗单位的这种偏见,也是导致普通医学院校研究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3.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医学研究生的就业困难,除了以上提到的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外,更主要的是医学研究生自身的因素。由于医学研究生的大量扩招,生源质量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医学研究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普遍下降。但是随着民众对医疗条件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医疗单位对医学研究生的综合素质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进而导致一部分综合素质较弱的医学研究生就业困难。

(1)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医学研究生个人能力的基本表现,也是医疗单位考察的重要环节。它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两个方面。专业能力尤以临床技能能力的考核最为重要。医疗单位比较注重那些在临床工作经验方面较丰富的,并且具有执业医师执照的医学研究生。随着国内医学与国际接轨,医疗单位更注重那些能够查阅国外医学文献资料和具有英语沟通能力较强的医学研究生,所以具有大学英语六级水平已经成为医学研究生就业必备的基本条件之一。

(2)社会能力

虽然素质教育已经是我国的教育根本,但是部分医学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水平较低。例如,医学研究生在过程中出现抄袭被认定为学术不端,学术造假,从而导致医疗单位对医学研究生的社会能力产生怀疑。

(3)就业心态

经某院校调查,86.03%的医学研究生都希望在大城市综合医院工作,只有11.73%的医学研究生希望在中等城市的专科医院工作,希望留在县级城市医院、社区医院及乡镇医院的人仅有2%左右。从调查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医学研究生就业的选择上,医学研究生更加注重实利性,看重大城市和综合医院的物质条件和发展前景,而没有考虑到自身的现实情况和大城市综合医院的人事编制已经饱和的客观现实,导致这部分医学研究生的就业非常困难。

三、医学研究生就业对策

1.设立强有力的医学研究生就业指导部门,加强就业指导力度

在很多医学院校中研究生就业工作排在管理工作中非常靠后的位置,没有专门的机构为医学研究生提供就业服务,有的医学院校更是直接在本科生就业指导中心管理之下。所以,医学院校应重视研究生就业工作,建立专门为研究生提供服务的机构和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服务机构应该大量广泛的收集就业信息,搭建丰富的就业信息平台,利用网络和短信群发等新资源新方法,探索就业信息交流新渠道。服务机构应该把医学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贯穿整个研究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有效的就业指导课程,使研究生对自身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对当前就业的形式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从而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对自身未来的职业生涯有切合实际的规划。学校应该加大自身的宣传力度,提高本校的知名度,打造适合社会需要的有竞争力的专业,为医学研究生的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以提高医学研究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推动培养机制改革

(1)提高专业技能

组织各方面的资源,集中多方面的力量,加强对医学研究生能力的培训,而且要突出培训的重点,强化培训的针对性。专业实验的设计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实验操作的能力、科研创新的能力,在临床实习轮转当中,加强对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的培训,大到每一个病例的分析和医疗技能的掌握,小到病历的撰写,这些能力都是医学研究生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并采取实习医学研究生出科技能考试制度,这样临床指导教师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培训,切实起到提高受教医学研究生的临床技能作用。

(2)提高英语能力

在英语方面,根据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成绩结合其英语四六级通过情况,可将研究生进行分组教学,有针对性的组织各方面的教师资源,在提高四六级英语考试通过率的同时,也要注重医学研究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重视社会能力

虽然医学研究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英语能力,但是由于医学研究生长期生活在校园之中,而校园相对于社会是一个比较单纯,封闭的小社会群体,与社会存在一定脱节,使得医学研究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的认识和把握不够成熟,因此医学院校应该充分重视这部分群体在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等社会能力方面的教育,打造一支素质好,业务能力强,能够在医学研究生思想政治上给与引导的强有力的工作队伍,最终实现医学研究生追求自我价值与满足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以更好地解决医学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一、专业学位学生特点 

由于设置专业学位的目的在于“加速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人才”。因此专业学位硕士虽划分为全日制和在职两种,但是长期以来,招收对象多由各个科研单位和科技企业技术骨干的在职学生组成。一般来说具有如下特点:(1)实践经验丰富:在职研究生工作经验丰富,视野开阔,在论文选题方面有针对性,能够理论结合实践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2)理论基础薄弱:在职研究生年龄差异较大,相当一部分年龄偏大的学生,离开学校时间相对较久,理论基础不扎实,导致理论知识学习起来相对困难。(3)学习时间和精力不能保证:与全日制研究生相比,在职研究生除了学习之外还要承担单位的工作,有的还要照顾家庭,导致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4)学习目的不同:一部分学生是为了提高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增强业务能力;另一部分学生则出于加薪、晋升职称等需要,功利性较强。 

同时,专业学位学生在论文撰写及答辩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1)师生之间交流少,由于学生与学校多处于不同的城市,集中授课结束后几乎没有机会与导师当面沟通。(2)选题可行性不高,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选题。(3)缺少对论文写作过程及论文研究所涉及项目的监管,导师不了解论文进展情况。(4)学生家庭、工作负担重,无法保证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撰写论文,导致论文抄袭现象严重。(5)论文的评审过程受到很多非学术因素的干扰,评审专家难过“人情关”,导致评审结论不能公正客观地反映论文的实际水准。(6)论文答辩缺乏科学、规范的评分标准,简单设置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分标准模糊,答辩委员不易把握。 

二、专业学位硕士论文质量管理流程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论文过程中的诸多弊端,结合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特点,我院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流程,为了确保流程的贯彻实施,在论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措施和检查标准。如图1所示。 

整个论文质量管理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设定论文质量控制点,控制点由学院选定校内外专家组成小组,论文检查点对论文的初期、中期及后期进行检查评审,分别称之为开题报告阶段、中期检查阶段及论文答辩阶段。 

1.开题报告阶段。该阶段包括学生对所选的论文题目进行调研,然后与导师沟通确定题目并撰写开题报告(内容包括立题项目的意义、可行性、内容,实施计划等),然后由导师进行初步审核。导师审核后由学院组织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审,评审内容包括学生讲解及专家提问,最后由评审专家讨论形成意见并由专家组长在开题报告上签字。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把好论文开题这一关,早期发现学生在选题方面的问题,以便早发现,早修正。 

2.中期检查阶段。该阶段是对学生确定论文题目后所做工作的检查。学生在完成论文开题后应对所确定的论文项目开展工作,包括项目的准备、需求分析、设计与具体的实现情况,然后将已完成的工作形成中期检查报告(内容包括这一期间6个月的工作,如已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后续工作内容等。),交导师审核并由学院组织专家对论文研究项目的进展及所开展的工作进行评审。同样由导师审核通过后还要经由学院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才能进行论文的撰写。该检查点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在该阶段从事的工作与论文题目的一致性以及论文项目的进展情况。 

3.论文答辩阶段。该阶段是整个学位论文工作中最后的一道质量检验,也是衡量研究生论文水平、综合素质以及独立从事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准。主要由如下几部分组成:(1)论文撰写及导师评审,该阶段由学生按照自己完成的工程项目加以提取,以论文形式提交导师,由导师对论文进行内容与格式审查,并与学生反复沟通,直至导师认为满足学院要求的标准为止。(2)论文复制检测,论文经导师审核后提交学院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进行全文复制检测。按规定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文字复制比和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均低于30%(含30%)者为通过。检测结果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视为不通过:①去除本人文献,学位论文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②去除本人文献,论文段落中单篇引用文字复制比超过30%(不含30%)者。检测不通过的学生需要进行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修改后重新申请检测,如果第二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3个月以后才能再次提交检测;如果第三次检测超过以上标准,则直接取消该生学籍。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引入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以及建立一套遏制论文抄袭的惩罚机制,加大对论文造假、抄袭的治理和打击力度,严厉处理和杜绝论文抄袭、造假。(3)论文评审,学位论文评审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执行“双盲审”制度。“双盲审”制度指的是聘请的评审专家名单对论文作者及其导师保密,而论文作者及其导师的信息亦对评审专家保密。评审专家为三人,由具有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其中至少有两人来自校外且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至少有一人来自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评审意见全部返回,且均对论文答辩无异议时方可安排答辩。如果评审专家提出了修改意见,则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反馈给导师和学生,学生按修改意见进行修改,经导师确认后提交一份修改清单给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说明论文修改情况。如果论文评审不通过,学生需按专家意见对论文进行较大修改,至少一周后提交论文给专家重新评审;如果第二次评审仍未通过,则需至少三个月以后方能再次提交给相应评审专家重新评审。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完善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摒弃非学术因素对论文评审过程的干扰,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公正。(4)论文答辩。学位论文答辩同样由研究生学位管理部门统一组织,集中管理。学院规定硕士论文答辩委员会由五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参加答辩学生的导师可以担任答辩委员会会员,但不能担任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中至少有三人具有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至少两人来自校外,至少有一人来自我校和申请人所在单位之外。答辩委员会经全体委员不记名投票表决,“通过”票数超过三分之二时,方可建议授予专业学位。学院将论文答辩成绩评定表中的优、良、中、差四个等级改为百分制,将评定内容划分为十项:资料综述,论文题目实际意义,论文成果,科研、实验能力,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掌握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论文工作量,写作能力与学风,论文总体印象,答辩情况。每项满分10分,对应分值分别为10、8、6、4。95~100分为优,90~95分为优-,80~90分为良+,80分为良,70~80分为良-,60~70分为中+,60分为中,60分以下为不合格。该检查点的目的是通过量化使得评分标准更为合理、科学,便于答辩委员掌握。 

该论文质量管理体系已在学院运行了五年。实践证明,通过构建有效的学位论文质量管理体系,使专业学位硕士论文的质量与之前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这对保障专业硕士学位的授予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学位硕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方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2]周红康.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制度的治理[J].煤炭高等教育,2006,(07). 

[3]须玥.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研究过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5,(04). 

篇5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国际化人才

2014年2月,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7点要求,其中提到要“破除壁垒,促进人才这一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人才作为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促进其他生产要素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借助于京津两地教育的优势之力,实施三地优势学科互补,这是提升河北省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提出的由来和内涵

京津冀协同发展思路由来已久,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为该理念的实现提供了思想保障和人力支持。2005年,《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合作协议》的签署为日趋活跃的人才交流提供了支持。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基本原则,国家应优先发展教育。无可争议,国际化专业人才是历来常被争夺的“第一资源”。因此,注重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大力孵化培训基地,提升培养质量,是促使河北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整体教育质量步入快车道运行的有效手段。

那么,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定义是什么呢?在过去的近百年中,所谓“国际化专业人才”往往是指懂外语,在国外学习了一门或多门制造技术的人才。例如,1872至1875年,清政府每年继续遴选10~16岁30名少年渡洋深造,4年共派出120名,是为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在“师夷长技以制夷”宗旨下,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的主要目的是引进外来先进制造技术。民国时期,相对于晚清时的留学生,这一时期留学专业上不仅仅局限于器物科学一类,而是在艺术、文学等文科专业上也广泛涉及。这一代留学生才是真正地学贯中西,他们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又亲身感受了欧美发达国家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气息。在这一代留学生中,人才济济,大家辈出,担当了中国近代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角色。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定义增添了新内涵。概括来说,国际化专业人才应兼备以下特质:具有丰富的国际知识和外语实操能力,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熟悉国际化市场通用法则与法律规范;具有创新意识、才干和信息处理能力;具备强烈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善于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能够顺势而为,敢于抓住机遇,勇于迎接挑战。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成效初显

京津冀历史发展的顺延性和地理位置的关联性,造就了三地在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的必然联系,如《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发展宣言》等文件的签署,表明三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机构的联系日益紧密,至此各项有助于国际化专业人才交流政策也相继出台,诸如:京津冀三地各类人力资源资格证书互认、建立长期人才互派工作机制。京津冀三地省市教育部门共同签署了《积极推进教育领域合作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七亩地就是要推动三地高校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北大附校项目落户天津市武清区,天津市东丽区与北大附中、北大教育集团开展合作。以上举措表明,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已小有成绩。

随着京津冀三地政府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力度不断加强,有关高水平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成为各高校展开合作的重要内容。按照传统,其培养模式基本可分为两种:一是原生本土人才国际化,二是大力引进国外高素质人才。自2001年起,河北大学开设对外汉语专业,帮助毕业生作为汉语志愿者赴国外进行汉语教学研修,这对推动本土人才国际化具有重要意义。2014年,河北大学与英国中央开兰大学共建河北大学二级学院――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旨在提升传媒专业的国内学生同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接轨。2016年,在东京召开的“京津冀创新创业及人才政策说明会”上指出,通过出台来三地创业积分落户等有关政策,鼓励引进海外高级人才,加快具有国际视野人才的涌入步伐。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了交通产业的发展,在交通方面的畅通合作是由于三地省、市政府和交通运输部门建立起了完备的沟通协调机制。相比之下,京津冀三地在人才统筹方面的运行机制显得后劲不足。合作部门基本停留在三个地方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层面,缺乏系统的统筹领导小组。而作为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高校和企业多各自为政,高校基本采用自行联络的方式,运行学生交换和派出工作;企业常临时抱佛脚,缺乏长期有效的内部人才培养模式,企业与高校之间的联系与定向培养程度有待提高。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部署以来,国家发改委加紧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由于地理位置和政治体制等诸多因素,京津在聚集人才方面历来具备强大的向心力。相比之下,河北省在吸引人才方面处于劣势。由此观之,高水平人才多向京津两地流动,区域内的流动方向大多由河向京津两地的单向流动。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提升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途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地域单元的联系,往往是以利益为纽带的,利益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内在驱动力和核心。确立利益共享,优势互补的三地发展机制不仅是增强合作动力的核心,也是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方向。因此,建立以京津冀三地政府为主体、确保三地人才交流会议机制,优化人才培养和引进环境,加大资本投入等,是提升京津冀三地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针对具备相应素质的高端国际化专业人才,应帮助其解决户口、子女升学问题、提高工资福利待遇以及落户住房问题。

同时,建议京津冀三地政府部门出面成立统一的“培养国际化专业人才小组”,专项负责提升国际化专业人才质量的政策研究与沟通工作,打破各自为政、自扫门前雪的思想。小组的主要职能在于:第一,研究与探索京津冀区域有关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一方面破除合作发展制度和政策障碍,另一方面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形成统一的用人标准和对策,为该区域人才市场建设提供统一的服务标准。第二,对于在区域协同发展过程中,出现有关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争议加强协商。

纵观京津冀三地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创新探索国际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才是协同发展的关键。京津冀产业架构侧重点不同,因此应以各区域原有产业为基础,互利互补优势资源,通过整合人才优势以达到提升三地综合发展实力的效果。京津两地配置的多为高端人才,因此河北省可尝试通过有偿转移或柔性流动的方式吸引高端人才入河;对于国际化人才可采用交流错位交流方式,即京津向河输入富余的国际化人才,河北则可以渤海为基,辐射全国,放眼全球,尽可能多的为国际化人才提供优惠政策。

综上所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河北省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点不在于三地人才Y源的“均衡”,而是在于国际化人才互动交流和“错位”配置,最终使得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

参考文献:

[1]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7点要求[J].北京观察,2014,(03):7.

篇6

在南京金陵饭店,赛富科技创始人高胜涛花了一个下午,为几位专业风险投资机构的合伙人进行了一次集中路演,几个小时下来,这些大佬们听得云里雾里。当晚,大家留下来一起吃晚餐,一位下午没能赶过来的投资人姗姗来迟,他是海澜集团分管投资的负责人,晚餐时恰好坐在高胜涛旁边,他迅速理解了赛富的商业模式,两个月中完成了这轮投资。

高胜涛发现,普通风投普遍对他的模式很难理解,主导B轮投资的海澜集团与此后主导C轮投资的悦达集团这类产业资本则更容易从产业链的角度理解他的模式。赛富所专注的领域是以分销金融为核心的一站式分销整合服务。在他开始着手创业的2007年,几乎没人听说过这个新名词,甚至会怀疑其存在的合理性,B轮之前的融资更像是天使阶段的“赌一把”。不过,对于目前每年超过20亿元的平台交易额,2000余万元利润的赛富科技来说,市场的接纳程度已经不必再担忧。

虚拟总代

“赛富”这个名字取自供应链金融的英文(supply chain finance)的首字母S与F,恰好也与一家风险投资机构重名。

高胜涛曾在中学任数学教师,几年后改行做了程序员,2003年到一家中美合资的公司任职董事总经理,核心服务是将在美国成熟的供应链管理软件在中国本地化开发销售。这套软件可以从厂家引入原物料开始,到产品制成,此后涉及销售的每个环节,可对其进行追根溯源。2005年,他向海外总部提议在日本建立合资公司,切入金融软件市场,为野村证券等机构做系统外包,但并未成功。

两年后,他有一个在银行任职的朋友完成了在职研究生论文,写到的话题是供应链金融。当他和高胜涛提起时,高胜涛恍然大悟,发觉这与自己的想法非常接近。

高胜涛分析认为,在消费品的供应链条上,一款产品从厂家到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总、省级、区级、经销商与终端渠道。供应链上的所有角色都受困于资金、渠道、运营能力:厂家希望迅速铺货;但商没有资金把货品买进,就没法往下铺货,几层商与经销商往往都欠着“三角债”;银行没有专门贷款给商与经销商的类目,原因是没有担保机制。

高胜涛的构想是,既然银行的诉求是降低风险,那我们就可以利用供应链管理软件,将整个过程管理起来,限制风险比例,让银行的资金流入供应链。

基于此,高胜涛创办了赛富。他的生意需要软件配合,外加一套自成体系的系统。供应链管理软件可以收集到供应链条的各类数据,例如哪类产品在哪些渠道中销售,并分析出经销商是否有实力“吃”下货,继而判断一个分销体系能支撑多大的销售量。

赛富的挑战在于撬动各个角色,建立体系。首要问题是解决资金,需要谈下银行这个金主。银行没有负责这项业务的部门,高胜涛曾经托很多朋友找到了一些银行的分行行长或者支行负责人。很多人客气评价“不错”,然后没了下文;有些人直率地告诉他“这和我们的业务没关系”,一口回绝。

“做这个行业,最初甚至像空手套白狼,还好我看起来不太像骗子。”从熟人介绍开始,早期几年中,高胜涛一点点突破,而且“责无旁贷”地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希望得到银行的授信。“把银行的资金拉到供应链里面,拉进来100万元,还要确认能绕回来120万元,而每一根链条背后都是几十家公司一同参与。”

此后需要撬动的资源是厂商、经销商与零售渠道。面对厂商,高胜涛形容自己为“虚拟总代”,只要能找到厂商老总和财务总监,就有机会继续推进;经销商是最容易驱动的角色,因为他们在资金、货量和渠道数量几方面常常处于欠缺状态。

赛富的另一个诀窍是,通过合作圈住更多资源。与经销商合作之后,它的渠道也可以成为赛富的客户。在这种滚动之下,几方资源都会倍增,在生意的盘子增大之后,赛富还可以顺势提供资金。

遵循零售本质

目前赛富的客户中,品牌方包括以格力、美的为代表的家电厂商,以苹果、三星为代表的手机厂商,母婴日用以及特色农产品;渠道方则囊括所有A类商超与十几家电视购物渠道,以及天猫、京东等电子商务渠道等;经销商不计其数。赛富内部根据不同的品牌与渠道来划分业务和利润,与各类合作伙伴形成了一个分销链价值整合服务联盟体系。

赛富的客户越来越容易获取。例如,有些家电行业的大公司已经开始将商“收编”为分公司,让渠道变得更扁平化。2009年,高胜涛打动了格力,这家企业已经“很有远见”地选择了自建渠道,每年销售额上千亿元。在华南区域,格力开始拨出几亿元份额与赛富合作,通过赛富的经销体系去销售。目前双方的合作已超过了3年时间。

“我觉得赛富的做法更接近零售的本质。”高胜涛认为,中国的多层级制让渠道费用高企,物价跟着提高,只有扁平化才能解决;大众开始接受的电子商务是渠道扁平化的先驱,而开网店可以赚到钱的,往往是那些线下商,因为他们能拿到更便宜的进价。

他的预测是,未来零售行业中的公司,将由厂商、几家赛富这样的分销整合企业以及各种负责对接终端销售与服务的经销商组成。各级将会逐步退化,每家厂商会同时选择几家赛富这样的公司来管理渠道。“贸易的本质是赚差价。未来的零售看起来会更像厂家直销。”

2011年,高胜涛认为自己的生意可以做得更大,此后又完成了几轮来自产业资本的融资。不过,传统风险投资机构依旧难以理解他的模式。“他们会质疑,目前的经销体制不是运转正常吗?市场上怎么会需要你这样的角色?”

但这些他已经不以为然。“我觉得我的步点踩对了,在真正需要埋头苦干的阶段,没人来打扰,有很多理解我的资本来支持。”

高胜涛建立了互联网金融平台“1号链”,这是一个分销链上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供应链中的各种角色可直接进驻。平台还包括一些物流公司,由赛富设立物流标准,对方来对接数据。这让赛富更像是一个处于跑道中央的裁判员,每个角色都在外圈跑完自己的流程,赛富来负责统计所有信息,掌控风险,再导入银行资金,“确切地说,将银行的金融风险转化为产业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