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安全应急预案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8: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经济安全应急预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一
为了贯彻落实道里区教育局的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意见,及时、妥善地处置幼儿园突发安全事故,建立“信息畅通、反应快捷、处置有方、责任明确”的突发安全事故应急机制,保障师生生命与财产安全,建设和谐校园,保障幼儿园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根据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建和谐校园为宗旨,建立幼儿园安全应急处理机制,迅速、及时、积极的开展各项处置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有效保障师生及幼儿园生命财产安全,切实维护教育稳定和社会安定。
二、组织机构:
幼儿园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温淑荣,总负责全园安全工作。
副组长:张世东 主抓具体工作
组 员:各班教师 负责各自班级安全工作及隐患上报工作
各部门成员 负责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安全工作。
三、突发事件逐层报告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紧急情况报告制度,严格落实值班人员,确保安全紧急情况信息报送渠道畅通、运转有序。
幼儿园发生安全紧急情况报告程序:值班人员——园长——中心校(110、120、119)——镇政府、教育局
上报时做到及时、准确、全面、不漏报、不虚报。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死亡人数、受伤人数、估计直接经济损失等。
四、各类事故应急预案:
(一)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1)打“119”电话报警,同时报告上级教育部门和镇政府。
(2)采取切断电源、煤气等紧急安全措施,避免继发性危害。
(3)幼儿园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组织教职员工开展救人和灭火工作。并在消防队伍到现场后,主动提供有关信息,配合消防队伍组织救人和灭火抢险。
(4)全力组织人员疏散和自救工作,按照平时消防演练逃生的线路迅速疏散。配合有关医疗部门和医疗机构妥善安置伤病员。采取有效的隔离措施,防止大火蔓延。
(5)及时采取人员疏散、封锁现场、转移重要财物等必要措施,注意人员、财产安全。
(6)划出警戒范围,严禁其他车辆和无关人员进入着火现场,以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同时也为火灾消灭后的调查起火原因提供有力证据。
(7)如有伤者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如幼儿受伤,要及时通知家长。解决好师生等受灾人员的安居问题。
(8)配合消防部门调查事故原因,维持秩序。
(二)食物中毒应急预案
(1)发现师生有类似食物中毒症状时,应迅速当地卫生部门进行初诊,同时拨打“120”电话或送医院进行处理。
(2)迅速向上级部门及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3)立即停止食品加工、供应活动。
(4)负责保护好现场,封存一切剩余可疑食物及原料、工具、设备、保护好中毒现场和食品留样,防止人为地破坏现场,等候卫生执法部门处理。
(5)迅速排查食用致毒食物的师生名单,并检查他们的身体状况。对已确定患病师生送医院治疗。
(6)及时通知家长并做好家长和家属的工作。
(7)幼儿园保健医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向患者了解食物中毒的经过,可疑食品、中毒人数,并预测发展趋势。
(8)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做好诊治、调查事故、处理等工作。
(三)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
(1)在园幼儿或教职员工发现传染病,立即上报上级部门和疾控中心。
(2)在园外,幼儿或教职工一旦出现非典、风疹、流脑、麻疹、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及时就医,不得带病上学、上班。经医院诊断排除传染病后才能回园上课、上班。
(3)在园内发现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幼儿园应急小组领导立即亲临现场指挥,要求传染病者立即戴防护口罩、手套,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并马上打“120”电话,送定点传染病医院诊治。
(4)通知幼儿家长或教职工家属,由家长或家属陪同去医院,护送人员都要穿好防护服,戴口罩、手套。
(5)幼儿园领导发现传染病人后,迅速向全体师生公布病情感染源及其采取的防护措施,让广大师生了解情况,安定人心,维护幼儿园稳定。
(6)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教室或办公室及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做好人员登记。防止疫情扩散,迅速切断感染源。
(7)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同学、同事前往探望。
(8)如传染病烈性感染,请示政府和教育部门,决定是否实行全园停课,并采取一切有效措施,迅速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9)密切配合疾控中心进行疫情处理和流行病学调查,对传染病人到过的场所、接触过的人员,以及患者的家庭成员、邻居同事、幼儿进行随访,并采取必要的隔离观察措施。
(四)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1)发生雷电灾害时,迅速向上级部门和防雷主管部门报告。
(2)对造成人员损害应立即送医院救治。及时通知家属或家长。
(3)标记现场位置,协助主管部门对雷电灾害进行调查与鉴定。
(4)检查设备或建筑物损坏情况,并及时修理。
(五)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交通事故发生后立即报警。领导小组成员和相关人员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根据需要通知急救、医疗、消防等部门。
(2)报告上级部门。
(3)采取措施保护现场,有效控制肇事者,寻找证人。
(4)组织有关人员开展抢救。若交警在场,积极协助交警开展工作。若交警不在场,则由保健医和相关人员对受伤师生立即采取救护措施,进行止血、包扎伤口,组织车辆立刻把受伤师生送到就近医院抢救。
(5)通知家长和家属,协助幼儿家长和教职工亲属及时与保险公司联系,做好保险赔付工作。
(6)配合交警等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六)楼梯间拥挤*踏事故应急预案
(1)幼儿园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亲临第一线指挥,迅速开展现场疏导和救护工作,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2)组织幼儿园医护人员对受伤者进行人工呼吸、止血等应急抢救处置,尽快向医疗急救部门120报告求援,将伤病员送往医院抢救,妥善安置伤病员。必要时请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援帮助。
(3)迅速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及时向师生和亲属通报有关情况,确保师生和亲属情绪稳定。
(七)大型群体活动的公共安全事故处置措施
大型比赛以及运动会等活动前,对身体有问题的幼儿要劝其退出活动。课外体育活动及群体活动前老师要提醒身体不适的幼儿到场外休息,如果在幼儿运动会上或课外体育活动及群体活动时发生问题,应急措施是:
(1)活动组织者和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人要维护现场秩序,根据室内、室外不同情况组织师生有序疏散,保护幼儿生命安全,尽力避免继发性灾害。
(2)幼儿园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亲临一线,靠前指挥,组织疏导、抢救伤员。要在第一时间向当地公安机关和教育主管部门报告。
(3)发生局部损伤、轻微损伤或少量出血,马上送幼儿园医务室处理或送幼儿园附近的医院处理。
(4)发生严重损伤大量出血,或者出现昏迷休克,首先与保健医联系,对伤员做及时诊断处理,同时报告110、120请求急救,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伤员送到大医院。
(5)及时通知家长或其监护人,以便及时做出救治决定,并做好安慰工作。
(6)保护现场、了解事故发生经过,调查事故原因,做好有关记录并保护现场,采集有关证据,以利于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八)突发自然灾害(汛台、地震、气象、雪灾、台风等)事件应急预案
(1)事故发生时要保持镇静,沉着应对,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
(2)根据事故性质向公安、交警、消防、卫生防疫、交通管理等部门紧急求援。
(3)幼儿园广播(或现场老师)指挥组织施救及幼儿自救,努力将人员伤亡减少到最低程度。
(4)安全小组要立即赶赴事故现场,听取事故情况汇报,召集领导小组应急处理会议,采取应急措施迅速抽调抢险队伍、物资,协同有关部门抢险救灾,全力组织抢救,维持秩序,疏散师生到安全区域,对受伤人员展开救援救护。
(5)保护现场,监控险情,关注事态发展。
(6)配合有关部门调查取证,做好伤患人员的慰问工作,并及时与伤患人员家属取得联系,做好对家属的安抚解释工作。
(7)幼儿园卫生室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防止疫情发生。
(8)安全小组负责灾后的善后处置工作,及时调查灾情损失情况,伤亡人员情况,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做好受伤人员的救治和灾后现场处理、恢复正常教学秩序及重建等工作。配合有关部门进行事故的调查处理,做好事故的善后抚恤及处理工作,并与保险公司等单位取得联系,依法处理,协调赔偿,努力维护幼儿园和社会的稳定。
(九)其他突如其来的伤害事故应急预案
(1)如社会人员到幼儿园对幼儿造成伤害时,幼儿要及时向老师或幼儿园报告,其他幼儿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制止或疏散。
(2)老师和幼儿园接到报告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制止,并拨打110报警。
(3)对伤者应及时送医院就诊。
(4)及时上报中心校或教育主管部门。
(5)迅速配合公安部门调查事故发生的原因,并做好有关材料的收集。
(6)通知受伤者的家长或家属。
(7)妥善处理事故。
五、善后处理:
幼儿园要切实做好死难、受伤幼儿家长的安抚、慰问工作,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维护幼儿园稳定。
对伤亡幼儿的赔偿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执行。
六、调查与结案:
幼儿园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的原则和紧急事件的等级,对突发紧急情况及时展开调查,查清事实,查明原因,限期报结。
幼儿园安全应急预案二
一、活动目的:
为了加强学校的安全管理,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使全校师生人人有安全意识,人人学会自救自护。
二、演练时间、地点、内容
演练时间:
地 点;营里镇幼儿园
内 容:安全防火演练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对学生传授消防知识,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救自护要领。
2、汽油、木块、灭火器、湿毛巾、手电筒。
四、具体活动程序:
1、召开全体教职员工的动员大会,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使学生了解防火常识,逃生办法,自救自护的窍门
2、布置演练的具体分工要求责任人,各负其责。
3、下午演练时间铃声响起,疏散演练开始,全校师生在老师的疏散引导下快速撤离火场,向安全地带疏散,要求学生在撤离时弯下腰,伏下身体,用湿毛巾捂住嘴,并在撤离时关紧教室的门、窗,用手电筒代替应急灯从教室门口在最短的时间内安全撤离。
5、撤离现场后,校长讲解消防知识、消防法规、火灾案例等。
6、有教师表演油盆灭火,使师生懂得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消防的小常识。
篇2
引言
1范围
2术语和定义
3应急预案的编制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8附件
附录A(资料性附录)应急预案编制格式和要求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学。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云峰、蒋仲安、时训先、钟茂华、刘功智、郑双忠。
引言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国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订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是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的重要措施。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指导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工作,解决目前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要素不全、操作性不强、体系不完善、与相关应急预案不衔接等问题,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编制工作,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编写质量,根据《安全生产法》和《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制定本标准。
应急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生产经营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大小以及生产规模不同,应急预案体系构成不完全一样。生产经营单位应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从公司、企业(单位)到车间、岗位分别制订相应的应急预案,形成体系,互相衔接,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原则,同地方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预案相衔接。
应急处置方案是应急预案体系的基础,应做到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清楚,应急管理责任明确,应对措施正确有效,应急响应及时迅速,应急资源准备充分、立足自救。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经营单位编制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程序、内容和要素等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
生产经营单位结合本单位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风险种类、生产规模等特点,可以对应急预案框架结构等要素进行调整。
2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应急预案emergencyresponseplan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2.2应急准备emergencypreparedness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进行的组织准备和应急保障。
2.3应急响应emergencyresponse
事故发生后,有关组织或人员采取的应急行动。
2.4应急救援emergencyrescue
在应急响应过程中,为消除、减少事故危害,防止事故扩大或恶化,最大限度地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或危害而采取的救援措施或行动。
2.5恢复recovery
事故的影响得到初步控制后,为使生产、工作、生活和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而采取的措施或行动。
3应急预案的编制
3.1编制准备
编制应急预案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a)全面分析本单位危险因素,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b)排查事故隐患的种类、数量和分布情况,并在隐患治理的基础上,预测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事故的危害程度;
c)确定事故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d)针对事故危险源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e)客观评价本单位应急能力;
f)充分借鉴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教训及应急工作经验。
3.2编制程序
3.2.1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
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
3.2.2资料收集
收集应急预案编制所需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技术标准、国内外同行业事故案例分析、本单位技术资料等)。
3.2.3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本单位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源、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
3.2.4应急能力评估
对本单位应急装备、应急队伍等应急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本单位实际,加强应急能力建设。
3.2.5应急预案编制
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编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注重全体人员的参与和培训,使所有与事故有关人员均掌握危险源的危险性、应急处置方案和技能。应急预案应充分利用社会应急资源,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
3.2.6应急预案评审与
应急预案编制完成后,应进行评审。内部评审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外部评审由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负责安全管理的部门组织审查。评审后,按规定报有关部门备案,并经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
4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
应急预案应形成体系,针对各级各类可能发生的事故和所有危险源制订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明确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各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有关人员的职责。生产规模小、危险因素少的生产经营单位,综合应急预案和专项应急预案可以合并编写。
4.1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从总体上阐述事故的应急方针、政策,应急组织结构及相关应急职责,应急行动、措施和保障等基本要求和程序,是应对各类事故的综合性文件。
4.2专项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是针对具体的事故类别(如煤矿瓦斯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等事故)、危险源和应急保障而制定的计划或方案,是综合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按照综合应急预案的程序和要求组织制定,并作为综合应急预案的附件。专项应急预案应制定明确的救援程序和具体的应急救援措施。
4.3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现场处置方案应具体、简单、针对性强。现场处置方案应根据风险评估及危险性控制措施逐一编制,做到事故相关人员应知应会,熟练掌握,并通过应急演练,做到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5综合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1总则
5.1.1编制目的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等。
5.1.2编制依据
简述应急预案编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以及有关行业管理规定、技术规范和标准等。
5.1.3适用范围
说明应急预案适用的区域范围,以及事故的类型、级别。
5.1.4应急预案体系
说明本单位应急预案体系的构成情况。
5.1.5应急工作原则
说明本单位应急工作的原则,内容应简明扼要、明确具体。
5.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
5.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
主要包括单位地址、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原材料、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以及周边重大危险源、重要设施、目标、场所和周边布局情况。必要时,可附平面图进行说明。
5.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主要阐述本单位存在的危险源及风险分析结果。
5.3组织机构及职责
5.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5.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各成员单位及其相应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根据事故类型和应急工作需要,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职责。
5.4预防与预警
5.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5.4.2预警行动
明确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5.4.3信息报告与处置
按照有关规定,明确事故及未遂伤亡事故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a)信息报告与通知
明确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事故信息接收和通报程序。
b)信息上报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报告事故信息的流程、内容和时限。
c)信息传递
明确事故发生后向有关部门或单位通报事故信息的方法和程序。
5.5应急响应
5.5.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5.5.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5.5.3应急结束
明确应急终止的条件。事故现场得以控制,环境符合有关标准,导致次生、衍生事故隐患消除后,经事故现场应急指挥机构批准后,现场应急结束。应急结束后,应明确:
a)事故情况上报事项;
b)需向事故调查处理小组移交的相关事项;
c)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总结报告。
5.6信息
明确事故信息的部门,原则。事故信息应由事故现场指挥部及时准确向新闻媒体通报事故信息。
5.7后期处置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内容。
5.8保障措施
5.8.1通信与信息保障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建立信息通信系统及维护方案,确保应急期间信息通畅。
5.8.2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5.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救援需要使用的应急物资和装备的类型、数量、性能、存放位置、管理责任人及其联系方式等内容。
5.8.4经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生产经营单位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8.5其他保障
根据本单位应急工作需求而确定的其他相关保障措施(如:交通运输保障、治安保障、技术保障、医疗保障、后勤保障等)。
5.9培训与演练
5.9.1培训
明确对本单位人员开展的应急培训计划、方式和要求。如果预案涉及到社区和居民,要做好宣传教育和告知等工作。
5.9.2演练
明确应急演练的规模、方式、频次、范围、内容、组织、评估、总结等内容。
5.10奖惩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的条件和内容。
5.11附则
5.11.1术语和定义
对应急预案涉及的一些术语进行定义。
5.11.2应急预案备案
明确本应急预案的报备部门。
5.11.3维护和更新
明确应急预案维护和更新的基本要求,定期进行评审,实现可持续改进。
5.11.4制定与解释
明确应急预案负责制定与解释的部门。
5.11.5应急预案实施
明确应急预案实施的具体时间。
6专项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6.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在危险源评估的基础上,对其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可能发生的季节及事故严重程度进行确定。
6.2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明确处置安全生产事故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6.3组织机构及职责
6.3.1应急组织体系
明确应急组织形式,构成单位或人员,并尽可能以结构图的形式表示出来。
6.3.2指挥机构及职责
根据事故类型,明确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以及各成员单位或人员的具体职责。应急救援指挥机构可以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明确各小组的工作任务及主要负责人职责。
6.4预防与预警
6.4.1危险源监控
明确本单位对危险源监测监控的方式、方法,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6.4.2预警行动
明确具体事故预警的条件、方式、方法和信息的程序。
6.5信息报告程序
主要包括:
a)确定报警系统及程序;
b)确定现场报警方式,如电话、警报器等;
c)确定24小时与相关部门的通讯、联络方式;
d)明确相互认可的通告、报警形式和内容;
e)明确应急反应人员向外求援的方式。
6.6应急处置
6.6.1响应分级
针对事故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6.6.2响应程序
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明确应急指挥、应急行动、资源调配、应急避险、扩大应急等响应程序。
6.6.3处置措施
针对本单位事故类别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危险性,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如:煤矿瓦斯爆炸、冒顶片帮、火灾、透水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危险化学品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6.7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明确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质与装备数量、管理和维护、正确使用等。
7现场处置方案的主要内容
7.1事故特征
主要包括:
a)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
b)事故发生的区域、地点或装置的名称;
c)事故可能发生的季节和造成的危害程度;
d)事故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7.2应急组织与职责
主要包括:
a)基层单位应急自救组织形式及人员构成情况;
b)应急自救组织机构、人员的具体职责,应同单位或车间、班组人员工作职责紧密结合,明确相关岗位和人员的应急工作职责。
7.3应急处置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事故应急处置程序。根据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及现场情况,明确事故报警、各项应急措施启动、应急救护人员的引导、事故扩大及同企业应急预案的衔接的程序。
b)现场应急处置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火灾、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坍塌、水患、机动车辆伤害等,从操作措施、工艺流程、现场处置、事故控制,人员救护、消防、现场恢复等方面制定明确的应急处置措施。
c)报警电话及上级管理部门、相关应急救援单位联络方式和联系人员,事故报告基本要求和内容。
7.4注意事项
主要包括:
a)佩戴个人防护器具方面的注意事项;
b)使用抢险救援器材方面的注意事项;
c)采取救援对策或措施方面的注意事项;
d)现场自救和互救注意事项;
e)现场应急处置能力确认和人员安全防护等事项;
f)应急救援结束后的注意事项;
g)其他需要特别警示的事项。
8附件
8.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式
列出应急工作中需要联系的部门、机构或人员的多种联系方式,并不断进行更新。
8.2重要物资装备的名录或清单
列出应急预案涉及的重要物资和装备名称、型号、存放地点和联系电话等。
8.3规范化格式文本
信息接报、处理、上报等规范化格式文本。
8.4关键的路线、标识和图纸
主要包括:
a)警报系统分布及覆盖范围;
b)重要防护目标一览表、分布图;
c)应急救援指挥位置及救援队伍行动路线;
d)疏散路线、重要地点等的标识;
e)相关平面布置图纸、救援力量的分布图纸等。
8.5相关应急预案名录
列出与本应急预案相关的或相衔接的应急预案名称。
篇3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完整版全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公布、备案、宣传、教育、培训、演练、评估、修订及监督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应急预案的管理实行属地为主、分级负责、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动态管理的原则。
第四条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全国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行业、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组织编制和实施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并对应急预案的真实性和实用性负责;各分管负责人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综合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本单位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
专项应急预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为应对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者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重大活动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指生产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二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七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依法依规、符合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应急处置为核心,明确应急职责、规范应急程序、细化保障措施。
第八条 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一)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规定;
(二)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危险性分析情况;
(四)应急组织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明确,并有具体的落实措施;
(五)有明确、具体的应急程序和处置措施,并与其应急能力相适应;
(六)有明确的应急保障措施,满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工作需要;
(七)应急预案基本要素齐全、完整,应急预案附件提供的信息准确;
(八)应急预案内容与相关应急预案相互衔接。
第九条 编制应急预案应当成立编制工作小组,由本单位有关负责人任组长,吸收与应急预案有关的职能部门和单位的人员,以及有现场处置经验的人员参加。
第十条 编制应急预案前,编制单位应当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事故风险评估,是指针对不同事故种类及特点,识别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分析事故可能产生的直接后果以及次生、衍生后果,评估各种后果的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提出防范和控制事故风险措施的过程。
应急资源调查,是指全面调查本地区、本单位第一时间可以调用的应急资源状况和合作区域内可以请求援助的应急资源状况,并结合事故风险评估结论制定应急措施的过程。
第十一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和同级人民政府以及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结合工作实际,组织编制相应的部门应急预案。
部门应急预案应当根据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明确信息报告、响应分级、指挥权移交、警戒疏散等内容。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标准,结合本单位组织管理体系、生产规模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特点,确立本单位的应急预案体系,编制相应的应急预案,并体现自救互救和先期处置等特点。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风险种类多、可能发生多种类型事故的,应当组织编制综合应急预案。
综合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应急预案体系、事故风险描述、预警及信息报告、应急响应、保障措施、应急预案管理等内容。
第十四条 对于某一种或者多种类型的事故风险,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编制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或将专项应急预案并入综合应急预案。
专项应急预案应当规定应急指挥机构与职责、处置程序和措施等内容。
第十五条 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场所、装置或者设施,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应当规定应急工作职责、应急处置措施和注意事项等内容。
事故风险单一、危险性小的生产经营单位,可以只编制现场处置方案。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应当包括向上级应急管理机构报告的内容、应急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联系方式、应急物资储备清单等附件信息。附件信息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更新,确保准确有效。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应急预案编制过程中,应当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或者实际需要,征求相关应急救援队伍、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意见。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编制的各类应急预案之间应当相互衔接,并与相关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应急救援队伍和涉及的其他单位的应急预案相衔接。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编制应急预案的基础上,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
应急处置卡应当规定重点岗位、人员的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以及相关联络人员和联系方式,便于从业人员携带。
第三章 应急预案的评审、公布和备案
第二十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本部门编制的部门应急预案进行审定;必要时,可以召开听证会,听取社会有关方面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的生产、经营(带储存设施的,下同)、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评审,并形成书面评审纪要。
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编制的应急预案进行论证。
第二十二条 参加应急预案评审的人员应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及应急管理方面的专家。
评审人员与所评审应急预案的生产经营单位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二十三条 应急预案的评审或者论证应当注重基本要素的完整性、组织体系的合理性、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的针对性、应急保障措施的可行性、应急预案的衔接性等内容。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经评审或者论证后,由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签署公布,并及时发放到本单位有关部门、岗位和相关应急救援队伍。
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其他单位、人员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有关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的其他单位和人员。
第二十五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报同级人民政府备案,并抄送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的应急预案,应当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应急预案公布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按照分级属地原则,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进行告知性备案。
中央企业总部(上市公司)的应急预案,报国务院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其所属单位的应急预案报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主管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备案,并抄送同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前款规定以外的非煤矿山、金属冶炼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以及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的应急预案,按照隶属关系报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的备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确定。
油气输送管道运营单位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跨行政区域的县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煤矿企业的应急预案除按照本条第一款、第二款的规定备案外,还应当抄送所在地的煤矿安全监察机构。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申报应急预案备案,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
(二)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意见;
(三)应急预案文本及电子文档;
(四)风险评估结果和应急资源调查清单。
第二十八条 受理备案登记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对应急预案材料进行核对,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备案并出具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材料不齐全的,不予备案并一次性告知需要补齐的材料。逾期不予备案又不说明理由的,视为已经备案。
对于实行安全生产许可的生产经营单位,已经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在申请安全生产许可证时,可以不提供相应的应急预案,仅提供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
第二十九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备案登记建档制度,指导、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做好应急预案的备案登记工作。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实施
第三十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教育,普及生产安全事故避险、自救和互救知识,提高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技能。
第三十一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将本部门应急预案的培训纳入安全生产培训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预案培训工作。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组织开展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应急知识、自救互救和避险逃生技能的培训活动,使有关人员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
应急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师资、参加人员和考核结果等情况应当如实记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档案。
第三十二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本部门、本地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根据本单位的事故风险特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综合应急预案演练或者专项应急预案演练,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演练。
第三十四条 应急预案演练结束后,应急预案演练组织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评估,撰写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对应急预案提出修订意见。
第三十五条 应急预案编制单位应当建立应急预案定期评估制度,对预案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分析,并对应急预案是否需要修订作出结论。
矿山、金属冶炼、建筑施工企业和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等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达到国家规定数量的化工企业、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和中型规模以上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每三年进行一次应急预案评估。
应急预案评估可以邀请相关专业机构或者有关专家、有实际应急救援工作经验的人员参加,必要时可以委托安全生产技术服务机构实施。
第三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并归档:
(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上位预案中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的;
(二)应急指挥机构及其职责发生调整的;
(三)面临的事故风险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重要应急资源发生重大变化的;
(五)预案中的其他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
(六)在应急演练和事故应急救援中发现问题需要修订的;
(七)编制单位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
第三十七条 应急预案修订涉及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应急处置程序、主要处置措施、应急响应分级等内容变更的,修订工作应当参照本办法规定的应急预案编制程序进行,并按照有关应急预案报备程序重新备案。
第三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规定,落实应急指挥体系、应急救援队伍、应急物资及装备,建立应急物资、装备配备及其使用档案,并对应急物资、装备进行定期检测和维护,使其处于适用状态。
第三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事故时,应当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组织有关力量进行救援,并按照规定将事故信息及应急响应启动情况报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
第四十条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结束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对应急预案实施情况进行总结评估。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将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工作纳入年度监督检查计划,明确检查的重点内容和标准,并严格按照计划开展执法检查。
第四十二条 地方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每年对应急预案的监督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报上一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四十三条 对于在应急预案管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人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可以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九十四条的规定,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按照规定编制应急预案的;
(二)未按照规定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的。
第四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一)在应急预案编制前未按照规定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的;
(二)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审或者论证的;
(三)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备案的;
(四)事故风险可能影响周边单位、人员的,未将事故风险的性质、影响范围和应急防范措施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的;
(五)未按照规定开展应急预案评估的;
(六)未按照规定进行应急预案修订并重新备案的;
(七)未落实应急预案规定的应急物资及装备的。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申报表》和《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备案登记表》由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统一制定。
第四十七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依据本办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实施细则。
第四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
看了“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还看了:
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实施办法
2.解读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最新2017版
篇4
1.1建设自来水生产安全预警系统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保障
城市规划监管和城市建设发展的一种关键基础设施———自来水,被誉为城市的“生命线”,同时也是保证城市可以发展和长期生存的基本。城市基本监管工作当中最关键的部分就是有关自来水的管理。这既能保证城市长期发展与更好的建设,同时也有利于城市的合理化开发及安全维护。自来水大面积运用时,虽然给城市带来很大的方便但也同时给城市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带来大的挑战。自来水安全预警信息系统体系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知道自来水所存在的安全问题,特别表现在城市用水量大、开展大型活动等,必须做到对自来水运行情况的实际监测、预测和预警,这样才能保证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可以给出最好的解决方案。
1.2建设自来水生产管理信息化、智能化
自来水系统随着城市的建设发展不断扩大业务,公司快速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所管理的事务也日渐复杂繁多,面临的问题也日益严峻。以前的管理模式和手段在面临迅速发展的公司时,存在多方面的问题,按照自来水空间位置管理、规划而产生的自来水生产安全预警系统顺应发展的需求,完善管理系统。该系统融入高科技手段、物联网技术,利用数字信息时代的便利条件,对公司进行数字化管理,使公司的管理、维修、服务、运营与现代化接轨。提高自来水公司的自动化程度,实施智能运作,提高智能化安全管理水平,对自来水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1.3安全预警系统管理可行性分析
安全文化对于自来水运输和供应的企业来说有着尤其重要的核心意义。为了避免给企业、社会、甚至员工个人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失,一定要做好安全工作,不能麻痹大意,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利用科技发展,为自来水的安全预警系统应用新的科技产品,在产品生产设计阶段就对其系统进行全面测评,加强对新技术的利用,提高企业文化安全。凡是涉及到安全的事情就没有小事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从普通员工到公司领导再到整个自来水公司都要承担严重后果。不仅关乎企业的存亡,更重要的是要承担相关的法律后果和生命财产损失。加强企业安全管理,使公司每个员工都有强烈的安全意识,培养自来水公司员工的信息素养,培训新技术的使用,使新技术能够快速投入到生产应用中,为自来水安全预警发挥作用。安全预警系统的使用不仅方便普通员工高效率的完成工作,而且利于公司高层决策人员查询安全现状,提供决策所需的数据参考。有利于公司的科学规范化管理。
2电子科技在自来水安全预警系统中的应用
2.1有效识别安全隐患
对存在于工厂内部的安全隐患有识别能力,才能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进行安全建设,排除危险源,防患于未然。有了对安全隐患基本状况的了解,更方便安全生产的主动管理。发现事故隐患,立即采取相应策略进行消除,变被动为主动,建立相关责任制度,督促大家共同留意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避免因为侥幸心理而酿成的安全事故。
2.2建立系统化管理体制
在系统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核心趋势。建设系统安全工程,运用系统安全管理体系对企业进行安全管理,从根源上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虽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但是面对诸多隐藏的安全隐患和潜伏的危险因素可以通过整体系统的安全性从人员操作的标准化到设备的维护检查和管理系统化着手建立规范科学的生产管理体制。
2.3安全网络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是自企业成立以来一直在强调的问题,对企业进行具有时效性和准确性的安全管理要从全局出发,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便利对安全隐患和不可避免的危险源进行监控。普及电子信息在企业中的应用,实现企业内部各操作点间数据的共享性,完善企业数据库系统,便于各部门信息交流。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定期对平台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数据进行重点分析并进行实地考察,例如对易燃易爆化学品的储存环境和生产设备老化程度、保养状况等。从萌芽阶段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
2.4安全预警系统的建设
液氯最大的问题就是毒性太大,导致其在运输和生产方面如果出现泄露事件,不仅会给人们带来巨大财务损失,也会出现人员死亡事件。保证液氯储存安全是自来水公司最关注的问题。当前,很多自来水公司均使用了自动报警体系,安装在最容易发生氯气泄露的部位,一旦发生泄露事件,就会自动开启自动报警系统,将泄露量达到最少,于此同时修理人员必须穿上防毒衣服和戴上防毒面具对其进行抢修,及时堵上泄露点。这个自动装置具有引风机、吸氯塔、碱水循环泵、换热器和引风管等组成部分,液氯储槽内和包装区:多配置引风管,当氯气泄露时,首先打开引风管然后对准泄露部位,泄露的氯气就会被吸收,从而避免了更严重事态的发生。
3结束语
篇5
我校拟于2018年11月举行第一届校园田径运动会活动,学校对本次活动安全高度重视,强调做好大会期间学生安全教育,要求在此期间做好安全预案,开好教师、学生两个安全教育会,快速有效地处置我校运动会活动期间各类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害程度,保障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安全与稳定,确保运动会的正常顺利开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校运会安全(应急)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二、运动会基本情况
1、时间:2018年11月第11周
2、地点:
3、全体教职工应积极的参与本次运动会的组织和管理中来;全体班主任必须亲自组织和主持本班学生的比赛;任何人不得无故离校,有特殊原因需向大会主委会请假,并找到相应的代班人员。
三、准备工作
1.会前对全体教职工进行安全教育,认真学习本预案,每个人都要明确职责,熟悉步骤,做到心中有数,并由班主任贯彻给每一个学生。
2.学校及班主任就运动会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向学生提出纪律要求和注意事项。
3.学生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自愿报名参加比赛,任何人不得强制学生参加比赛;对有心脏病、癫痫等不适宜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不许其参加比赛;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征询学生是否可以参加比赛,身体条件不允许的学生可在课下找老师说明情况,老师应对学生的病情保密。
4.体育教师及裁判员应在赛前认真检查好比赛器械及场地,保证运动员比赛安全。
四、组织过程
1.学生须在班主任带领下整队入场,入场后学生不许擅自离开指定地点去教学区、篮球场,更不允许私自离校或进入比赛场地围观,一旦查到,严肃处理,学生有事必须向班主任请假,如果回家班主任需向家长说明并履行好相关手续。
2.运动员在点名后方能进入比赛场地,认真进行准备活动,以防止运动伤害;比赛完毕立即退场,不得在场内逗留围观。
3.裁判员负责本场地的比赛安全,赛前指导运动员做好准备活动,向运动员讲清比赛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以减少运动伤害;及时清理闲散围观人员(对拒不离开或与裁判员发生顶撞上交运动会安全领导小组处理),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方能进行比赛。
4.保卫人员应加强在校内的巡视,严禁非本校人员未经允许私自进入校内或比赛场地观看比赛、滋事;严禁学生无假离校。
5.学生视自身身体情况可终止自己的比赛,任何人不得阻拦;裁判员应密切关注运动员身体情况,发现学生身体出现异常,可强制其停止比赛。
五、 具体分工
(一)、早晚常规
1、运动会期间,班主任早操、班会、学生就寝必须到班、到寝室清点人数并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2、早晚自习照上。学校将按照此安排考勤。
(二)比赛期间的分工
1、安全(应急)小组负责整个大会的安全监控。
2、各班队伍由本班班主任负责监控。
3、新教学楼();旧教学楼()。防止学生在教室、楼道赌博、打跳、趴阳台、趴窗户。
4、食堂食品卫生由负责检查监督。
5、校门口人员的进出及校园内,外来人员的清理由门卫负责。
6、宿舍楼负责学生进出、安全和常规。
六、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
1.当遇到突发事件时,与会师生应按照预案要求坚守岗位,各司其职,听从大会统一指挥,严禁私自行动。
2.广大师生应保持镇定,原地待命,切勿惊慌乱跑,造成混乱,发生踩踏事故,班主任在班干部的协助下做好本班稳定工作。
3.会议组织者应根据事先安排迅速组织学生有序撤离,并立即进行救灾;办公室应将情况迅速上报相关部门,请有关部门协助救助并与家长取得联系。
4.事件发生后,与会领导教师应积极救灾,严禁擅离职守、先行撤离。
5.若有学生发生运动伤害,如果伤情严重可由老师陪同就医,由班主任通知家长。
6.校外人员观看比赛经劝阻不离开学校的,可由保卫人员强行将其带离;校外人员私自进校滋事,与校内人员发生冲突且情节严重的,保卫人员应及时予以制止,并视情况报派出所。
篇6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近年来,随着矿井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重要装备保障。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时离不开心理调节,人不可能随时保持正常心理状态,有时会出现侥幸麻痹、心不在焉、忘乎所以等心理状态,加之的思维方式和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化,造成诱发形成员工不安全心理状态和引发的不规范行为及人为失误的因素不断增多和日益复杂。虽然矿井连续多年杜绝死亡事故,但碰手碰脚等“零打碎敲”事故时有发生,成为矿井安全生产的主要威胁。国内一些人十虽然开展了煤矿不安全心理研究,并提出相关对策,一些煤矿企业也进行了安全心理研究和干预的探索,但研究成果很少应用于煤矿实践,加之煤炭企业地域和文化的差异,难以产生普遍的指导作用。中煤集团大屯公司徐庄煤矿从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机理人手,结合矿井安全生产实际和思想实际,通过问卷、座谈等形式开展全员安全心理调查,对煤矿的心理表现进行调研和评估,建立个人安全档案,进而有针对性制订措施进行干预,提升了安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超前性。
1 煤矿不安全心理表现
对徐庄煤矿不安全心理状态进行走访与数据统计,分析徐庄煤矿的不安全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
①麻痹心理。表现为部分认为自己经常干的工作,十分熟悉每个流程,因而心不在焉。加之有近13年的安全周期,加重了麻痹心理。
②捷径心理。表现为部分将安全措施当作完成生产任务的障碍,人为简化操作步骤和安全措施。
③被迫心理。表现在担心被众人反对或孤立,不从众时会感到精神压力。
④投机心理。表现为认为自己的不安全行为不一定会酿成事故,贪图省事省时、减少疲劳。
⑤摆脱心理。表现为对井下环境紧张压抑,急于上井,这种心理在多数甚至管理干部中均有所表现。
⑥恐慌心理。主要表现在对井下环境心生胆怯、焦虑,一下井就害怕,这种心理在新人人矿中表现尤为突出。
⑦逞能心理。主要表现为争强好胜,自以为是,盲目行动且不听劝阻。
⑧逆反心理。主要表现为将安全规程置之脑后或对制度、管理方式不满而故意抵制、不配合,个别在井下乱写乱画,甚至有意破坏,发泄不满。
2 开展员工安全心理预警分析
2.1 安全心理调研分析
开展全员安全心理普查,主要包含3条内容:
的风格①结合徐庄煤矿发展与员工工作现状,集中收集与安全生产心理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并对一线员工、班组长以及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初步访谈;
②结合员工应具备安全心理特质,针对其近1个月工作生活状态,编制初测问卷,分心理健康状况自评、日常行为态度、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5方面,随机抽取了70名员工进行问卷调查;
③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初测问卷进行统计分析与探索性因素分析,结合深度访谈编制正式问卷,重点调查员工来自领导、同事、家人、朋友及其他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现状和员工生活事件。主要从安全事故归因、对工作效率看法等维度对员工进行安全意识调查。通过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10个因子的症状自评量表,测评员工心理健康水平。
2.2 安全心理数据系统分析
选取员工工作生活主要事件分析对员工身体及精神产生的影响。
(1)员工生活事件方面。调查显示婚恋方面对员工普遍产生影响,主要为恋爱(28.4%)和家庭增添新成员(22.9%),基本上可以认定为相对正面的生活事件。而婚恋方面对员工影响重大的前3个生活事件为:与爱人两地分居(27.4%)、与家人不和(23%)和离婚(18.2%)。
(2)家庭方面。选取了4个生活事件:子女学业或管教困难;家庭经济困难;家庭成员重病、重伤或死亡;住房紧张。通过分析得出家庭方面对员工普遍产生影响,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61.6%)和经济情况显著改善(64.9%)。而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为住房紧张(24.8%)、家庭经济困难(18.2%)和家庭成员重病重伤或死亡(14.2%)。可见员工家庭普遍经济压力过大,住房成为严重困扰、影响员工的主要问题。
(3)工作方面。调查显示,对员工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主要为:工作中压力大(56.2%)、扣发奖金或罚款(46.5%)、与上级关系紧张(32.7%)。可见,员工在工作中压力多来自工作性质和工作环境。
(4)社交及其他方面。共选取了5个生活事件:与工友不和;好友重病、重伤或死亡;被人误会;失窃;意外惊吓。调查表明对员工影响重大的生活事件为意外惊吓(24.2%)、好友重病(23.1%)、财产损失(17.8%),需要对有上述经历的人进行适当危机干预。
(5)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方面。①对工作认识。分析发现有少数员工对井下工作片面认识,对安全检查敷衍面对,忽视交接班工作,应对这部分群体进行思想干预和行为引导。②对工作效率的看法。调查显示,8.1%的员工认为工作熟练后为了提高效率可以适度违章操作,26.8%的员工认为虽然单位强调安全,但最重要还是生产效率,12.2%的员工认为为了及时完成任务,适度违章也可以。可见员工对安全与效率选择趋于两难,要求煤矿企业管理层对安全和效率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③对事故归因上。调查显示,员工普遍认为事故是缺少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不熟练造成的,应重点加强对员工操作技能墙训,提升员工现场处理事故技能,加大劳动防护用品投人。④在导致事故隐患的常见心理方面。8.7%的员工认为出事故的概率很低,9.4%的员工认为没必要天天强调安全问题。可见仍有少数员工对井下工作危险性抱有侥幸心理,对强调安全存在抗拒心理,对井下安全确认存在从众心理。这要求煤矿企业改变以往片面强调安全意识做法,更新强调内容和方式。
(6)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通过对徐庄煤矿员工调查数据整理分析,SCL-90总分超过160分95人,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84人,总计被筛查出员工202名,占调查总体33.22%。可见超过1/3的员工心理健康不容乐观。通过与全国常模比较发现,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得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员工在其他8个因子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为探究生活事件是否对员工安全意识和行为产生影响,通过相关分析显示,生活事件与安全意识和行为两个变量相关系数为0.067,P值为0.336,无显著相关。进一步发现,社会交往与安全意识和行为的相关系数是0.176,P值为0.043,显著相关。而其他2个方面家庭生活相关系数为0.057、工作相关系数为0.056,无显著相关。
3 建立安全心理数据库和筛查系统
3.1 选取员工安全心理预警指标
据调查,在员工因不良心态所产生的负性情绪中,忧郁、焦虑、愤怒等情绪出现频繁。从持续时间来看,大于巧d的负性情绪有焦虑、忧郁、无聊、空虚、痛苦,诱发因素是个人工作与家庭、环境、人际交往等生活事件。由此可以选取员工个人基本情况、从业基本情况、家庭信息、日常表现、墙训情况、安全心理量表、个性测试7个维度作为员工安全心理预警指标。
3.2 员工安全心理预警数据库
员工安全心理预警数据库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预警系统及范围。把预警对象分为群体和个体对象。群体对象包括贫困员工、新员工、升职员工、老员工,个体对象是具有某些人格特征、家庭教养环境和行为表现偏常的不特定个人。
(2)预警指标。依据对预警对象(事件、个人)情况建立一套有监测功能的预警指标体系,分析确定预警对象与危机情势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此进行危机早期预测。
(3)危机环境分析。通过对员工所在外部环境分析研究,掌握客观环境发展趋势和动态,了解与危机事件发生有关的微观动向,从而敏锐地察觉环境的各种变化,保证当环境出现不利因素时,能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趋利避害。
(4)建立员工安全心理与行为预警筛查系统。根据调查分析和国内外对安全心理的研究表明,从煤矿安全事故原因看,地质条件复杂、安全投人不充分、人员素质不均衡、组织管理受限是事故频发的4个主要原因,而掌握员工心理现状是避免安全事故的落脚点。建立员工安全心理与行为预警筛查系统能增强管理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针对性。
(5)建立预警筛查系统。预警管理系统主要由筛查分析系统和预控对策系统2部分组成,筛查分析系统主要包括监测系统、预警信息系统、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系统、预测评价系统等。其中,监测系统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完成信息采集,供预警信息系统分析使用;预警信息系统完成对信息存储、处理、识别;预警评价指标系统完成指标选取、预警准则和阑值确定;预测评价系统主要完成评价对象的选择,根据预警准则、选择预警评价方法,给出评价结果,根据危险级别状态,进行报警;预控对策系统完成对事故的控制功能,根据具体警情确定控制方案。
(6)确定预警等级,预警指标分类。
4 构建安全心理宣传及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4.1 健全预控对策
一级预警可以采取参加集体活动,多与身边亲朋好友交流想法、学习如呼吸放松法等,寻找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担当一定的责任,不断提高和发展自己。二级预警可以通过主动了解和学习安全技术理论和实际操作知识,多参加一些活动,试着从客观或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审视问题等。三级预警可以通过进一步加强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行为等途径解决。
4.2 构建干预体系
构建以优化员工心理素质、提高应对危机能力为目标,建立活动训练、咨询辅导、朋辈互助、调查研究、环境建设、心理训练“六位一体”安全心理干预体系。
(1)广泛开展安全心理知识宣传,营造良好安全文化氛围。构建包括橱窗、海报、折页、网络等多途径安全心理宣传平台,广泛宣传与员工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工作压力、心理健康等方面知识。同时,在员工居住相对集中区域建立矿地安全协保互助机构,开展亲情管理,增强归属感、稳定感与成就感,定期开展安全心理咨询服务、安全文艺进乡村等联谊活动,发挥员工家属协保安全作用。
(2)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对筛查出存在不安全心理及行为的重点人群,开展一对一个体咨询。通过安全心理行为训练,让参与者在情景训练中去体验心理上的变化,使其养成应对行为模式和认知模式,形成所需安全心理素质。开展面询、团体辅导等心理咨询服务,针对性地开展个体心理咨询,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实行回访制度,检验干预效果。建立“心灵释站”员工安全心理咨询室,墙养矿井兼职心理咨询师,开展面询、网络、电话咨询服务。
(3)举办安全心理主题讲座。针对筛查出影响员工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聘请相关院校专家或心理咨询师开展针对性安全心理讲座,宣传普及安全心理知识,现场对保持安全心理和安全行为提出建议。
(4)开展团体辅导。高安全因为和人积极安全状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策略就是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支持安全行为,调动积极有效的行为变化。针对分析不安全员工群体特征,开展团体辅导,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身心理健康状态,加强互助,学习掌握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方法。同时持续开展“关注心理资本,建设幸福企业”、“安全文化与煤矿本质安全”、“心理疏导”、“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专题墙训。
(5)对重点人员特别关注。对于筛查出存在不安全心理的,所在区队领导要利用班前会观察、个别谈心、家访等方式加以关注和疏导,同时合理安排其下井和工作任务,在作业过程中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等方式,安排有经验者与其同上同下矿井,帮助其尽快走出困境。
(6)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持续开展文体活动进班组等活动,完善员工活动中心、图书室等设施,在职工宿舍开通网络、电视,多渠道丰富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引导其始终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
篇7
关键词:安全投入;铁路运输部门;经济指标
在神华集团公司2009年上半年经济分析会上,张喜武董事长对集团公司在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中,化危为机、逆势图强、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实现双过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等一系列骄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结合包神铁路的发展现状及前景瞻望,作为一名经营管理者,基于对于这四句话、八个字的理解,我想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同仁们探索与交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战略成为一个企业成长的必由之路,成为对企业未来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张董事长在谈到战略出问题而导致破产的例子,让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到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意义。
对于包神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运营的作用及功能在理念和认识上需要有新的转变和定位,完全有理由和必要上升到一个战略高度。安全生产的地位和作用不但强调社会效益、社会伦理、人类情感和生命价值,同时需要重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和生产力功能。不仅要把安全运输作为铁路运输业的基本要求,也需要重视以安全运营促进铁路运输经济效益的作用,提高安全生产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手段和重要目标。然而,铁路运输部门的安全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如何利用这有限的资源保证铁路运营的最大安全,同时又不失经济效益,安全和经济发展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安全能否带来经济效益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急于探讨的问题。
一、铁路事故经济损失概念
(一)铁路事故可能会造成人员伤害和或经济损失,属非计划性的意外事件,对国计民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这一定义的内容阐述了铁路事故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人员伤害和或经济上的损失铁路事故是一种非计划性的事件。
(二)铁路事故损失指铁路交通意外事件造成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物质或财产的损坏、时间的损失、环境的破坏。
(三)铁路事故直接经济损失指由铁路事故造成的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估价的损失。如铁路货物运输事故导致的资源、设备、材料、产品等物质或财产的损失。
(四)铁路事故间接经济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估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处理费用、赔偿费、劳动时间损失、运输中断等铁路事故非当时的间接经济损失。
(五)铁路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指由铁路事故所造成的当时的、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人的生命与健康的丧失、环境的毁坏等无直接价值只能间接定价的损失。
(六)铁路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不能用货币直接定价的损失。如铁路事故导致的工效影响、声誉损失、社会安定影响等。
(七)铁路事故直接损失指与铁路事故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定价的损失。包括铁路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和铁路事故直接非经济损失。
(八)铁路事故间接损失指与铁路事故间接相联系的、能用货币直接或间接定价的损失。包括铁路事故间接经济损失和铁路事故间接非经济损失。
二、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系统地研究铁路运营安全的经济效益及其规律,科学地评价铁路运营安全与自身经济发展的关系,必须建立一批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的指标,以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各个方面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全过程。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效益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铁路运营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是一系列反映铁路运营安全任务、运营安全状态、行车安全效果等许多铁路运营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的指标总和。它们对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运输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一)建立原则
安全经济系统是一复杂的系统,用统计的手段是认识安全经济系统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铁路事故伤亡、事故损失、安全投入及消耗等数量状况的统计,可以为研究和分析铁路运营安全问题、为认识事故发生规律提供客观基础的数据,从而为铁路安全生产的合理、科学决策提供可行的保证。
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统计的基础要求确立或定义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指标。总的来说,安全经济指标体系是由各种与安全因素相关的经济特征指标构成的,它必须是能够全面、科学地反映安全的人物、安全的状态、安全的效果等许多安全经济质量和数量特征的指标总和。它们应能对安全活动既有质的规定,又有量的规定,并且包含有反映安全活动与经济活动相结合的综合性指标。
建立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遵循如下原则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客观性和科学性原则。②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必须符合实用性和可靠性原则。③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不仅应包括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系统的宏观特征反映铁路行业、部门以至全国的综合安全经济特性,又能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经济的微观特性站段、部门的安全经济特性。④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必须反映安全经济效益的特征。⑤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应是铁路企业经济指标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⑥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体系的结构应从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活动规律的要求出发,指标的性质应能反映安全活动的目标、任务和要求。⑦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应既适应于计划,也适用于统计,即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指标包括计划指标体系,也包括统计指标体系。
(二)铁路行业安全投入产出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产出指标是一系列反映铁路部门在安全问题上的投入与产出之间关系的指标,通过这一系列指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与安全产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1.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是指铁路运输部门用于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安全投入包括安全措施经费投入、个人防护用品投入、职业病预防费用等。具体的有以下一些指标能反映安全投入,它们是
(1)安技人员配备率指铁路运营安全专职人员占铁路部门职工总人数的比例,反映活劳动的消耗,可用于考察铁路运输业安技人员配备情况。
(2)铁路生产总值安措投资指数指安措费投资占铁路运输业生产总值的比例,反映安措投资的水平,是铁路运输业负担安全的指标之一。
(3)铁路运营安全投资增长率指后一时期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增量与前一时期铁路运营安全投资量的比值,反映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增减变化状况。
(4)铁路安措投资增长率指后一时期铁路安措投资的增量与前一时期铁路安措投资量的比值,反映铁路安措投资的增减变化状况。
(5)人均安全措施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安措投资量,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均安措负担或消耗量。
(6)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劳动防护用品费,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年均劳保用品费负担或消耗量。
(7)人均职业病诊治费指铁路运输行业每一职工单位时间通常是一年的人均职业病诊治费,反映了铁路运输业的人年均职业病诊治的负担或消耗量。
(8)铁路运营安全资金投入指的是铁路运输业投入在安全上的资本要素,计算时可采用固定资产原值或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计算。
(9)铁路运营安全劳动量投入指的是铁路运输业在安全上投入的活劳动总和,计算时可采用铁路部门在安全问题上投入的总工时或总职工人数计算。
2.铁路运营安全产出指标
(1)安全产出指铁路运输业通过安全投入所产生的成果或效益。
(2)减损是指铁路运输安全得到一定程度的保证,从而减轻生命与财产损失的功能,由于意外事故的减少,人们的生命与健康损害和物质财产损失得以减少。
3.铁路运营安全投入产出指标
(1)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投入产出比指的是一定时期内一定的安全投入和由于此项投入而带来的产出之比。
(2)铁路运营安全投入效果系数表示为了获得铁路系统内的安全产出需要在第类别安全生产上的投入。
(三)铁路行业运营安全效益指标
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的是铁路系统在各个环节中的安全投入与其所取得的效益之间的比较。毫无疑问,安全运营能为铁路运输业带来效益(包括是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但是安全生产的效益到底有多少,我们却缺乏定量的计算依据。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标是一系列反映铁路运营安全生产效益的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我们可以定性、定量地考核铁路运输业的安全生产效益。以下是一些重要的铁路运营安全效益指标。
l.铁路运营安全的经济效益:指铁路部门通过安全投资实现的安全运营条件,在车辆维修和行车组织过程中保障技术、环境及人员的能力和功能,并提高其潜能,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利益。
2.铁路运营安全的非经济效益:指铁路运营安全的社会效益,它是指铁路运营安全运营条件的实现,对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铁路运输的有序进行、对家庭或个人的幸福所起的积极作用。
3.铁路运营安全边际效益:铁路运营安全边际效益指当铁路系统对安全投入量增加一个单位时总安全效益的增加量。
4.铁路事故伤亡减少率:指后一时期铁路事故伤亡减少量与前一时期铁路事故伤亡量的比值,反映铁路事故伤亡的增减变化状况。
三、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分析
安全投资即是安全成本的投入,而安全成本是与安全有关的费用总和,即安全成本是为保证安全而支出的一切费用和因安全问题而产生的一切损失费用的总和。铁路运输部门的安全成本产生于整个运营的全过程,涉及到运营组织和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有的产生于技术设计、经营、管理等过程有的产生于生产、运营过程。因此安全成本与安全决策、安全管理与运营组织、安全设计、安全保证措施等方面有关,它是铁路运输产品的一种附加性成本。铁路运营安全成本的构成由保证性安全成本和损失性安全成本构成。
(一)保证性安全成本
保证性安全成本是指为保证和提高铁路运营安全水平而支出的费用,包括安全工程费用和安全预防费用两部分。铁路运输所构筑的安全工程、安装安全设备、实施安全管理措施、进行安全监督以及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等,其作用就是确保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和运营,提高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性同时也提高铁路运输部门的经济效益。
1.铁路运营安全工程费用
安全工程费用是为构筑安装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监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其经济目的就是为实现一定的铁路系统内安全作业水平而提供基础条件,其项目包括:(1)为构筑安全工程设施以及购置安全检测设备、仪表等支出的费用(包括材料费、工时费、设备费);(2)安全监测费(包括安全监测设备、仪器的维护维修费以及安检人员工资);(3)安全工程的设计费、评审;(4)安全工程、设施的维护维修费。
2.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
铁路运营安全预防费用是指运营安全工程的设施,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督、安全培训和教育而支出的费用。其作用就是防止铁路系统内不安全因素的产生,安全预防费用主要项目有:(1)安全工程和设施的运营费;(2)安全奖;(3)安全培训教育费用;(4)安全情报和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馈、储存费用;(5)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有关资料、表格打印、宣传等费用。
(二)损失性安全成本
运输企业的特殊产品决定了运输企业必须最大程度地保证运输旅客、货物途中的安全性。运输过程中出现了安全问题轻则影响全路的正常运营,重则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危及人生、财产安全,产生经济损失,这种经济损失列入成本时,则为损失性成本。铁路运输业损失性成本包括铁路内部损失和铁路系统外部损失两部分费用。
1.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内部损失指由于安全出现问题使铁路运输业内部引起的运行延误和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经济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全路范围内受到事故的影响所产生的延误损失费用;(2)安全事故本身造成的损失费用(如设备报废、材料报废、工程报废损失费用等);(3)恢复生产费用;(4)报废设备、工程等的处理费用:(5)安全事故处理、分析费用。
2.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
铁路运输业外部损失是指因安全发生问题而造成的铁路系统外部的损失费用,主要项目包括:(1)人员伤亡的医疗费;(2)货物丢失、损坏赔偿费等。
四、铁路运营安全经济投资决策方法
企业如果不知道合理的安全投入,可能在安全方面的投入比理论上应该投入的多,多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定的浪费;也可能比理论上应该投入的钱少,少了可能就不能够保证所需要的安全水平。这就需要从理论及实践上了解企业合理的安全投入。
对铁路系统而言,运输安全的社会作用是多方面的,影响铁路运营安全投资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运输安全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社会平衡发展、维护社会团结稳定的重要条件。在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条件下,铁路系统的安全投资究竟应占该铁路总产值的多大比例才算合理?从安全经济学的角度看,衡量一个系统投资的比例是否合理,主要是以其有限的安全投资是否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依据,视其安全投资量是否有碍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因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应成为确定铁路系统安全投资量是否合理的基本原则。安全投资的合理比例的确定,可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一)系统预推法
是在预测未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的前提下,经过系统分析和系统评价,并在进行系统的目标设计和分解的基础上,推测确定安全经费的合理投量。其步骤是:
1.预测确定企业经济增长目标和社会发展目标;
2.在考虑社会发展总体目标与经济效益和条件的前提下。推出安全发展总体目标,考察行业可用伤亡率、损失率、污染量等来反映,微观考察(设施、设备、项目等)可用安全性、可靠度、隐患率等来反映;
3.在实现安全总目标的前提下,分配给各部门或各子系统安全的分目标;
4.按各分目标的水平,测算未来所需的安全投入费用(安全成本);
5.累计各类(项)安全费用,求出安全所需投资总量。这种方法显然有很多具体的技术方法需要采用。如安全的定量目标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关系,安全总目标的分配技术(不同部门的分目标水平)。各种安全目标的成本计算等。这种方法是比较科学和严密的,但目前其可操作性差,应用技术难度大。
(二)历史比较法
这种方法既是根据本地区、本行业或本部门的历史做法,选择比较成功和可取年份的方案作为未来安全投资的基本参考模式。在考虑未来的生产量、技术状况、人员素质状况、管理水平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并考虑货币实际价值变化的条件,对未来的安全投资量做出确切的定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精确性较差,但有应用简单的特点,因而是目前实际中经常应用的方法。
(三)评价指数法
这种方法的单因子评价指数表明单个安全投向对系统安全的影响程度,但不能获得各种安全影响因子共同作用的综合信息。综合评价指数能够反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于系统的综合效应。在运用综合评价指数进行评价分析时,应先计算综合评价指数,再按指数大小划分等级,过程繁琐,评价指数选择不当还会影响结果的正确性。
(四)模糊综合评判法
此法能对多因素影响的模糊事物有一个明确的认识,使综合评价中多类多层次的模糊性可科学化、定量化。需指出的是加权平均数的评价结果较最大隶属度法合理、全面。因最大隶属度法仅考虑了最大评判指标的贡献,舍去了其它评判指标提供的信息;另外当最大的评判指标不止一个时,用最大隶属度很难决定排序的结果。
(五)灰色关联分析方法
其原理依据的是邓聚龙教授创建的灰色理论。基本思想是将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归一化得归一化数列后,将每个指标的最大值(数小成绩好取最小值)组成参考数列,待评单位各评价指标原始观测数的归一化值为比较数列,计算关联系数、关联度,以关联度值r的大小对待评价单位进行排序。
五、结束语
责任,是一种品德,一种态度,一种能力而且胜于能力。张喜武董事长在《讲话》中指出,要在全集团倡导一种责任文化,让每一位神华人树立‘神华兴亡,我的责任’这样一种新的理念,让每个神华员工都成为负责任的员工,让每个部门都成为负责任的部门,每个子、分公司都成为负责任的公司,共同来塑造“神华是负责任的企业”这样一个品牌。对于包神铁路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对于铁路的运营安全,我们更需要负起应有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艳.安全投资经济效果指标体系浅析[J].安全,2002.
[2]封雨,凌生弼.企业安全效益的量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
篇8
1.1地理环境
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的道路普遍较为平坦,对于交通联系非常有利,还可以大大的节省交通资源,有利于城市发展[1]。一个城市如果具有良好的地理环境,可以为交通参与者带来便利条件,使得在日常的交通运输中,安全隐患得到明显的减少。但是在高山、高原地区,其道路设计就较为艰难,同时又因为路况的好坏对交通运输的安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对于高山、高原地区的道路设计提出开了更加高的要求。另外,在这样的路况内驾车,需要驾驶员精神注意力高度集中,其速度也不宜过快,否则很容易引起交通事故。
1.2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道路绿化是道路环境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对道路起到一个背景和衬托的作用。同时也可以美化道路周边的风景,为驾驶员提供一个好的驾车环境。但是如果在美化时,采用的办法不够科学,就有可能引起交通事故。例如:因为美化,使得交通标示牌或者交叉路口被阻挡,就会因为驾驶员没有看见标牌,或者没有看见横穿马路的行人,造成交通事故的发生。
1.3气候条件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所谓气候条件指的就是冰、雨、雪、雾等对交通造成影响的因素。作为安全管理者和汽车驾驶员要对不同气候的行车规律充分考虑。例如在雨雪天气,道路非常滑,这时就需要车辆行驶的速度较慢,否则很容易出现追尾现象;在盛夏天气,天气炎热,驾驶员容易产生疲劳,因此,驾驶员要注意不要疲劳驾驶,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2道路路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1线型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公路上,如果线型设计的不够合理,很可能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直线过长,容易因为道路景观单调,导致驾驶员视觉疲劳,注意力得不到集中而发生交通事故。另外,如果直线过长,车速过快,使得驾驶员遇到弯路的时候不能及时转弯,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2]。同时,道路线型曲率过大也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据相关人士调查显示,在曲率过大的道路上行驶造成的交通事故,占到所有交通事故发生原因的10%以上。因为道路的弯度过大会影响驾驶员的视距,而视距过短,就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可见道路线型的设计十分重要。表1为视距与交通事故的关系表。
2.2线形组合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不同的道路线型组合对交通安全具有一定的影响。以下列出机组不良线型组合。长直线的末端突然出现急转弯、短直线的两端有两个圆曲线,形成断背曲线等,这些这组合都影驾驶员的驾驶,容易出现交通事故[3]。或者在凸形竖曲线和凹形竖曲线的中间插入急转弯的路段等,都会引起驾驶员在驾车时,应变不及时,而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2.3标志标线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完善交通标线相当于道路的语言,对驾驶员起到指导的作用,但是我国目前有很多道路上的标线数量不能满通对其的需要,导致对公路使用者提供的信息不充分;新旧标志共同使用,对驾驶员产生误导;交通标示上的内容繁琐、模糊,使得信息表述不够准确;标示牌更新不及时,出现错误信息等。
2.4照明灯光、广告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在交通运输中,道路照明的合理性是减少安全事故的重要条件之一。据交通统计资料表明,交通事故对发生在机动车车照明条件不好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夜间的行驶过程中。由于照明条件不好,导致驾驶员无法判断前方道路的变化。同时,道路上广告牌设置的过多,或者设置的不够合理,也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影响。
3道路交通安全的预防对策
3.1科学预测气候情况
作为交通管理部门,要与气候部门加强联系,建立气候预警机制。气候预报部门应将气候情况向交通管理部门及时通告。天气的变化对于交通运输的安全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同时冬天、夏天之间的差别很大,因此交通管理部门应该与气象部门紧密联系,对将要变化的天气进行及时预测。一旦有较为恶劣的天气,交通管理部门要及时对具体情况进行充分掌握,如天气变化情况、具体方位、天气变化趋势、道路能见度、恶劣天气严重程度等。交通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媒介方式将天气情况,道路使用者及时的掌握天气情况,对出行计划进行调整。
3.2科学、合理的道路绿化
在对道路进行绿化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路段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不同路段种植不同的植物,使得道路绿化更加科学合理。可以在中央隔离带种植一些植株较小的灌木,它主要是对驾驶员起到防眩的作用;在互通的立交区或者服务区以及收费站可以载重一些景观效果非常好的树木,不宜栽种过高的树木或者乔木;对高速公路的绿化应该种植速生树木,也可种一些花草,因为这些植物可以减少修剪以及养护的工作量;增加公路绿化面积,可以通过绿化带的吸热和散热功能使公路行驶环境更加优质,同时起到屏蔽和减弱噪声的作用,还可以净化道路环境。
3.3加强道路规划,优化设计
在对道路进行规划和设计的时候,首先要对驾驶员的心理进行充分的研究和了解。在道路设计中,要适当的使驾驶员保持在一个精神集中、适当紧张的状态,这样就可以集中精神驾驶车辆,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设计者甚至可以故意设置适量的曲线道路,对驾驶员起到警醒作用。此外,道路设计者可以借鉴和运用一些先进的公路的设计理念和技术,结合道路具体情况对道路线型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技术流程,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利用较高的指标对道路设置进行要求。
3.4完善安全设施,改进事故多发地段的道路条件
在道路上设置合理的交通标志线,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有效的完善。驾驶员如果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进行车辆驾驶,就会通过自己的视觉、听觉等方面得到很多信息,驾驶员对这些信息进行识别和分析时,会对驾驶方式作出决策。交通标志的设置,有利于驾驶员运用正确的驾驶方式进行驾驶,有利于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例如在转弯处设置弯路提醒标志,这样可以对驾驶员起到引导作用,使驾驶员减慢车速,安全驾驶。
4结语
篇9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金融安全;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7.29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7-66-02
一、导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服务、信息以及人才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流动和扩张的现象。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体,最终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已成为一体,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脱离世界经济孤立存在,国家间的竞争也已不再是军事力量的对抗而是经济实力的较量,国家的国际政治地位也逐渐取决于其经济地位,一个国家要想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必须有强大的国内经济实力做后台。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是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是机遇,同时也是挑战。在经济安全中金融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速度加快,银行、国际资本、汇率和金融从业人员素质等因素越来越影响我国金融安全,国家迫切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应对金融风险。
在当代,金融业在经济中的地位不断上升,经济运行中的各种关系都可以反映为金融关系,金融可以反映和调控经济的运行状况,因此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金融安全首先是金融体系的安全,其次是货币资金流通的安全以及一个国家在面对内外冲击的时候保持本国金融及经济不会受到重大损害(吴成颂,2005)。金融安全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机制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对经济持续发展起着稳定器的作用(郑柏清,2011)。
二、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的影响因素
我国的金融长期处于政府的监管下,在经济全球化下怎样抵御风险至关重要。在现阶段,发达国家控制了国际金融交易,往往千方百计把风险转移给发展中国家,我国开放了金融市场后,发达国家更容易把金融风险向我国转移。
(一)银行
银行等机构长期处于国家的保护之下,往往是体现了政府的意志。改革开放后国家对银行进行了多项改革,但银行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最终目标尚未实现。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涌入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资银行的优势资金、先进技术、金融创新、管理理念,加重了我国银行业间的竞争,国内银行为了吸引客户,不得不降低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利率,最后导致银行的经营成本增加,利润减少。
(二)信用
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仍然处于缺失状态中,银行的不良贷款多,社会对金融体系信心不足。在政府行政干预下,银行贷款给经验不善的国有企业,一些企业借改制的名义逃避债务。导致我国银行不良贷款增多的原因很多,如贷款人的骗贷、银行的投机冒险行为、资本市场不够发达使得银行的融资负担过重等等,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国家的体制政策因素,二是银行自身的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不善(徐大建,2010)。
(三)资本市场
我国资本市场处于发育阶段,金融体系不成熟,国际游资即“热钱”为了投机不断涌入,但其目的仅在于短期投机盈利,炒作对象往往是股票、期货和房地产,较少进入实体经济。进入中国的国际游资的后果必然是扰乱金融市场,使国内金融资产价格上涨,证券和房地产价格出现泡沫。同时,一旦国内经济有风吹草动,这些热钱便迅速流出,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稳定性。
(四)汇率
发达国家为了转移国内经济危机,迫使人民币汇率大幅度变动,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加大,对我国的出口贸易造成极大影响,进而影响就业和社会稳定。此外人民币升值还涉及政治问题,增加了国家调控经济的难度。
(五)人才
金融从业人员素质低,缺乏专业金融人才,人才储备和管理技术不善。尽管国家培养了大批金融学专业人才,但专项培训和知识更新较少,不能满足金融快速发展的要求。
三、解决我国金融安全问题的对策
(一)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如果我国的经济环境良好、金融体系健全,那么金融安全就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就强。保持经济稳定增长,避免大起大落,是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根本保证。发展经济以增强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抗击金融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好国有银行的遗留问题
要求国有银行严格执行信息披露制度,定期如实披露经营情况,正确化解掉不良资产。同时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迅速适应经济全球化下的竞争方式。
(三)完善对外资的管理
外汇管理局、海关等部门要加强对外资的管理,控制资金进入股市、证券或者楼市等非实体经济,引导其投资向实体经济。
(四)制定国家金融法规
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金融政策的制定,要慎之又慎,以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法律是保障金融安全的最适当的武器之一,健全的金融法制体系是保障金融安全的前提。
(五)对金融工作人员加强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金融创新人才,不仅要求业务上熟练,更要求对国家的责任感。
(六)金融监管
金融创新所产生的金融衍生品不断增加,我国的金融监管更加复杂化。发挥中央银行的调控功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系,防止泡沫经济。从当前主要监管业务、干预金融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转向使金融机构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七)加强区域合作
经济全球化决定了一国金融与它国联系的紧密性,因此要加强金融安全,不能仅靠一国的力量,各国共同行动,协调货币政策是至关重要的。同时,要重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在维护金融安全上的协调作用。
(八)加强国家干预
政府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重点扶持重要的产业,同时政府要建立金融安全预警制度和金融安全应急机制。
参考文献:
[1] 吴成颂.我国现阶段金融安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现代管理科学,2005,(10).
[2] 郑柏清、周先波.金融安全、全球化与经济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经验[J].南方经济,2011,(07).
[3] 徐大建.我国的金融安全问题与金融监管对策[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06).
篇10
实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两项制度(以下简称“两项制度”)是强化农药监管、从源头上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措施。为确保“两项制度”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行,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省17市全面推行“两项制度”,到2012年底,所有农业县(市、区)实现全覆盖、无遗漏。通过“两项制度”的推行,全省范围内基本杜绝非法农药产品的流入,高毒农药经营实现有限制、能控制、可追溯,农药监管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隐患大幅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二、工作内容
(一)对辖区内销售的农药产品实行经营登记备案管理。实行农药经营登记备案管理的实质,就是对进入本辖区销售的农药产品进行把关。凡具备“两证一号”(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或生产批准证书、农药标准号)、标签符合规定要求的国家允许生产销售的农药产品,经农业部门登记备案后,方可销售;没有通过备案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得销售。通过登记把关,可以有效杜绝非法农药进入流通环节,进一步净化农药市场。农药登记备案管理要坚持市、县联动、以县(市、区)为主。在一个县(市、区)销售的农药产品,要到该县(市、区)农业部门备案,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县(市、区)销售的农药产品,要到市农业部门备案。市和县(市、区)两级农业部门要及时沟通信息,避免重复登记备案。
(二)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管理。按照国家规定,高毒农药等限制使用农药(以下简称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瓜果、茶叶和中草药材。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就是要避开被限制区域,在其他粮棉油等产区进行定向经营,以达到高毒农药的经营区域可掌控、产品去向可追溯,最大限度地杜绝高毒农药流入瓜菜果茶和中草药生产环节。实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要以市为单位进行。各市要根据当地种植结构和作物特点,对高毒农药经营点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严格按照志愿报名、县级初选、市级复审、社会公示等程序,会同工商等有关部门确定公布高毒农药经营单位。确定的定点经营单位要先行对经营的产品进行登记备案,要签订责任书、产品质量承诺书,建立健全购销台账制度。购买高毒农药要实行实名制,购买者的姓名、住址、电话、购置品种和数量等信息,要登记造册,以备追溯。未取得定点经营资质的任何单位,都不允许经营高毒农药。蔬菜、瓜果、茶叶等主产区,可以整市或整县(市、区)范围禁止经营、使用高毒农药。
三、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月15日至2月28日。推行“两项制度”是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进一步强化农药监管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也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办法。今年的省委1号文件、全省农业工作会议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将“两项制度”的推行真正摆上今年农业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搞好宣传发动,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制定方案阶段。3月1日至3月20日。以县(市、区)为单位,对辖区内的农药经营单位及经营的农药产品进行全面调查摸底,掌握辖区内农药市场的第一手资料。在此基础上,各市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方案要任务具体,步骤明晰,进度明确,措施有力,确保方案的科学、可行和可操作。
(三)全面实施阶段。3月20日至9月30日。各市要按照方案要求,在辖区内全面推行“两项制度”。各市要倒排工期,分步实施,务实求实,扎实推进,确保如期完成工作任务。对经营登记备案的农药产品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单位要及时向社会公布,并接受监督。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升工程、农业标准示范园建设等项目的县(市、区),要率先实施“两项制度”。
(四)量化考核阶段。10月1日至10月20日,各市对所辖县(市、区)“两项制度”的推行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11月1日至11月20日,省厅组织考核组进行专项考核,考核结果直接作为年终农产品质量安全量化考核该考核项的结果,同时也作为安排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项目的重要依据。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两项制度”的推行是一项把关要严格、操作要规范、需要有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工作,在年内实现所有农业县(市、区)全覆盖,时间紧、任务重、强度大。各市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与工商等相关部门搞好协作与配合。要层层成立领导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强化措施落实。各市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工作任务分解细化到具体的单位、相关的县(市、区)和有关责任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人员到位、措施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已经实施“两项制度”的市或县(市、区),要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提高。为及时掌握进度情况,请各市于3月底前将进度安排表上报省厅,从3月份开始,每月25日前将工作进展情况上报省厅。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经济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