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含义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道德含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职业礼仪 职业道德 新时期 内涵 二者关系
在现代社会,经济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和由此带来的经济交往的国际化,都对企业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提出了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加强企业员工的职业礼仪和职业道德建设对企业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对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服务整体水平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期,社会发展带来了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内容的变化,为促进相关研究,本文首先对新时期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内涵及二者关系进行论述。
一、职业道德内涵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道德?所谓道德,就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以法律为保障并依靠社会舆论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系的、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及社会各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职业道德是一般道德标准在职业领域的体现。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人们在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一切符合职业要求的心理意识、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职业道德是内在的、非强制性的约束。它调整员工、企业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行为规范。也就是指企业员工在工作和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从伦理上调整企业同国家 、法律之间,企业员工和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员工之间相互联系的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具有职业性、多样性、继承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不同的行业领域在职业道德方面有区别,不同时期职业道德的内容也有变化,反映这一时代的要求。但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职业道德的核心虽然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其道德要求的核心内容会被继承和发扬。
职业道德内容虽然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内容,但我国当前形势下存在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基本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一)爱岗敬业
所谓爱岗敬业要求我们要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同时要保持对工作的正确积极的态度,要把工作不仅当作谋生的手段,更应该当做自己热爱的并准备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来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的发挥自己的潜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绩,创造奇迹。
(二)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就是实事求是地待人做事,不弄虚作假,讲求信誉,重信誉、信守诺言。诚实守信即是做人的准则也是做事的准则,“先做人,后做事” 。现在我国的诚信方面还存在不足,欺诈,造假,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等各种现象经常发生,严重危害了社会的正常经营秩序和社会和谐,对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建立和完善我国的诚信体系和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三)办事公道
办事公道要求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处理没有保密要求的问题需要公开透明。坚决杜绝、区别对待,区分三六九等的行为。
(四)服务群众与奉献社会
服务群众要求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树立“顾客就是上帝”的理念,在工作中能真诚待客,能换位思考,以顾客的需求为立足点,急顾客之所及,想顾客之所想,全心全意为顾客服务,办实事,办好事。不能仅仅考虑自己的利益,一味的索取,应自觉的奉献社会。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奉献社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二、职业礼仪的内涵
礼仪是什么?“礼出于俗,俗化为礼”。礼仪是人们在社会的具体交往中,为了互相尊重,在仪表、仪态、仪容、言谈举止等方面约定俗成的、共同认可的规范和程序。《职业礼仪》一书认为:“职业礼仪是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对现代职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基于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形象,促其熟练运用人际交往的技巧,展示沟通艺术,进而完善职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增强工作能力,增进职业竞争能力而言的。职业礼仪包括职业人员职业形象的塑造(仪表仪态、仪容、服饰的规范和交谈艺术技巧)、职业礼仪的运用(礼宾礼仪、办公礼仪、仪式礼仪、行业礼仪、社交礼仪、涉外礼仪的实务与技巧)。
(一)仪容仪表礼仪
和他人交往接触,第一眼给人留下的礼仪印象来自于你的外表和举止,也就是仪容礼仪,包括你的仪表、着装、举止等。一个人的仪容仪表不但可以体现个人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映审美趣味。穿着得体,不仅能赢得他人的信赖,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而且还能够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仪容仪表礼仪包括仪容修饰、化妆、服装穿着等。
(二)仪态礼仪
如果说仪容仪表打造的是工作人员的静态的形象,而仪态则打造的是职业人员动态的形象,你的职业素养在你的举手投足之间显露无疑,也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仪态礼仪包括站姿、走姿、坐姿、手势、鞠躬等。
(三)沟通礼仪以及其他社交礼仪
沟通礼仪包括语言沟通礼仪和肢体语言沟通礼仪,在职业活动中文明礼貌的语言,得体、协调的身体动作和神态可以提高沟通效果。有助于工作的开展。日常社交礼仪规范的掌握也是很重要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发展和对外交流的增多,要求职业人员既要遵循一般的现代礼仪要求,也要不段更新掌握新的礼仪规范,并学习一些涉外礼仪。
三、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的关系
职业礼仪与职业道德具有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职业礼仪主要是对职业人外在形象和仪态以及待人接物等行为的要求,职业道德是对职业人内在的和工作行为要求。职业礼仪反映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职业道德可以提高职业礼仪的深度与丰富职业礼仪的内涵。职业道德与职业礼仪共同构成了职业人的良好素养。良好的职业礼仪素养对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素养的提升有促进作用。而职业道德可以使职业礼仪具有内涵和深度。
参考文献:
[1]向多佳.职业礼仪[M].四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
[2]朱晓留.浅析礼仪养成对体育教师的作用[J].科教导刊, 2011,(4).
篇2
糖尿病汗腺功能异常,多表现为下肢皮肤干、凉、泌汗减少甚至无汗,而上半身特别是面部及胸部大量汗出。泌汗异常的危险性在于肾上腺素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减弱,更容易发生胰岛素过量和低血糖[1] 。糖尿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导致皮肤干燥,咽干口渴,或双目干涩,腰膝酸软,舌暗红少苔或无苔,脉细。给患者带来痛苦。笔者采用增液丹葛汤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无汗症58例.并与西医常规治疗58例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116例均为本院糖尿病专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男36例,女22例。年龄25-65岁;平均48岁。病程2-15年,平均8年。对照组58例,男32例女26例;年龄42-68岁,平均55岁;病程3-10年,平均6年。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⒈2诊断标准
⒈2.1中医诊断标准[1]①有糖尿病家族史;②温热时汗出异常。
③精神紧张时汗出过多。④进食时汗出过多。
⒈2.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 年WHO专家委员会公布的协商性报告;空腹血糖 7.0mmol/l或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200mg/dl)或OGTT实验中,2hPG血糖水平≥11.1mmol/l(200mg/dl)。[2]
(注:需再测一次,予以证实,糖尿病诊断才能成立。)
并且都合并异常汗出。大多是上半身多汗,下半身无汗。
⒈3治疗方法
治疗组在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予以增液丹葛汤加味。药物组成:玄参30g 生地黄24 g 麦冬24g 黄芪20 g丹参10 g 葛根10g沙苑子10g 枸杞10g。
1.3.1对照组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1.4疗程及其它
2组均10日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治疗期间停服其他与此病相关的药物。
1.5疗效标准
少汗消失:皮肤不干燥 ,无咽干口渴,随访6月无复发。显效:皮肤干燥明显减轻,咽干口渴,双目干涩明显减轻。有效:皮肤干燥减轻不明显,咽干口渴,双目干涩仍存在。无效:与治疗前相比少汗无明显变化。 2结果
治疗组58例临床痊愈30例占 51.7%;显效12例占20.7%;有效10例,占 17.2%;无效4例占0.07%;总有效率 93.1%。对照组58例临床痊愈17例占 29.3 % ; 显效16例 占27.6%;有效17例 占29.3%;无效6例,占10.3 %,总有效率89.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自汗、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认识。明确指出汗液是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的汗血同源。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3] 汗腺的自主神经发生病变后,可有出汗异常,有人即使是夏天天热也不出汗,而有的人无论环境温度高低却一直出汗。
糖尿病泌汗异常是指糖尿病所致自主神经病变后汗腺功能失常而出现汗液排泄异常。是因为自主神经损伤,游离神经末梢对温热的耐受性下降,受损的口腔痛觉神经对各种食物的刺激耐受性异常而发生的。临床大多是下肢皮肤干凉、泌汗减少,甚至无汗,而上半身特别是面部和胸部大量出汗,发病率占60%。[4]
糖尿病泌汗异常在中医学中归属于“自汗”、“偏汗”、“汗闭”等病证中,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开始多本虚标实并重,既有饮食不节酿成的内热,又有情志不舒,气机郁滞化生之火,导致内热熏蒸,津液外泄而出汗多。病程迁延者,则以阴虚火旺为主,汗出久者以气虚不固腠理疏松常见。汗出异常可分为多汗和少汗两种情况。笔者在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应用增液丹葛汤治疗糖尿病少汗症属于阴津亏虚者。方中重用玄参为君药,咸寒润下,滋阴降火;麦冬滋阴润燥,生地滋阴壮水.三药同用,津液恢复,水液大增,定能增水行舟。黄芪甘、微温,归脾胃经,脾为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并能宣发肃降,使水液布散到全身。丹参活血祛瘀并能养血、葛根能解肌生津液正合糖尿病整个病程中都存在血瘀的病机。[3]。 如果肝肾阴虚,双目干涩,可加沙苑子补肾固精、养肝明目,枸杞子补肾,明目,润肺。使肝肾阴虚得补,脾胃生化有源,并加入了活血药,针对糖尿病阴虚少汗的病机,使头面部上半身多汗减轻而四肢末端汗出减少纠正。皮肤干燥,咽干口渴,双目干涩,得以缓解。在根据血糖仪监测血糖的情况下调整胰岛素的用量,使患者的血糖接近正常,加用中药增液丹葛汤治疗糖尿病少汗,优于对照组疗效 。
参考文献
[1]仝小林. 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解读。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1:180
[2] 叶任高,陆再英.第6版 . 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797
篇3
关键词:律职业道德,含义,基本原则,特征,功能
[摘要] 摘要: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法律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法律职业道德的含义、基本原则、特征和功能五个方面对法律职业道德的内容进行阐释,对法律职业道德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认识,为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一定的参与价值。
强化法律职业道德意识,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是法律类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法律职业道德进行全面、系统的认识,则是强化法律职业意识的前提条件。
一、法律职业道德的含义
法律职业道德,是指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在其职务活动与社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总和。法律职业道德是社会伦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法律职业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和升华。
二、法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法律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内容构成了法律职业人员共同遵循的基本要求。我国的法律职业道德原则的要求主要包括:
1、忠实执行宪法和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宪法和法律规定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法律职业人员的权力和权利来自于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
2、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我国的三大诉讼法中都规定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法律职业人员贯彻社会主义法治基本原则和正确使用法律的基本要求。这一原则在法律职业主体的相关法律中都有反映。
3、互相尊重、互相配合
法律职业人员必须发挥互相尊重,互相配合的精神,才能顺利完成职业任务。法律职业是享有崇高威望地位和声望的职业,法官、检察官、律师虽然各司其职,互相区别,互相监督,但也互相配合,相辅相成,虽然担负的职责各不相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就是维护司法公正,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法要求法律职业人员在履行法律职责的过程中做到严守纪律,依法执业,不超越职权擅自妨碍其它法律职业人员的正常办案,同时还要求法律职业人员谦恭有礼,遵守有关司法礼仪。
4、恪守职责、勤勉尽责
恪守职责、勤勉尽责就是要求法律职业人员严格遵守基本原则。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是恪守职责、勤勉尽责的基本要求。法律职业人员要认清自己的职责,还要在履行职责时以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按照要求做好每一件工作。
5、清正廉洁、遵纪守法
清正廉洁、遵纪守法的原则,就是要求法律职业人员在法律职业活动中不利用自己职务上的便利为自己谋取非法利益,不在从事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做出违反法律以及行业规章规定的行为,保持一身正气、清正廉洁的优良作风。坚持这一原则,要求法律职业人员具有清正廉洁、遵纪守法、无私奉献,敬业献身的精神,这也要求法律职业人员不辞劳苦,辛勤工作,时时刻刻把工作放在第一位。
三、法律职业道德的特征
法律职业道德与一般社会道德相比,具有主体的特定性、职业的特殊性和更强的约束性等式特征。
1、主体的特定性
主体的特定性是指法律职业道德所规范的是专门从事法律工作的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职业人员。
2、职业的特殊性
职业的特殊性是指法律职业主体由于所从事的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法律制度的实施和保障,对于这些职业的道德规范就应该体现职业的特点,这样才有可能保持职业的先进性和树立职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法律职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法律职业的政治属性。法律属于上层建筑,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一个国家的法律职业人员必然要服从于这个国家的政治要求,体现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对法律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必然要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要求,具体体现为坚持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法律职业人员职业道德上的这种政治要求在任何国家都是必然存在的,也是道德的政治化在法律职业领域的具体反映。
第二,法律职业的法律属性。法律职业是运用法律和实施法律的工作,工作的内容与法律密切相关。由于法律是国家以强制手段来调整不同的社会主体之间的法律关系的规范,与社会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密切相关,因此具有很强的严肃性、精确性和公正性,在客观上就要求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应具备很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才能有效地维护和确保法律的正确实施。
第三,法律职业的专业属性。法律职业的专业性很强,每个法律专业人员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资格条件。法律职业的专业性是法律职业的高层次的重要因素。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等属于法律的实践人员,其专业水平的高低与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法律职业的专业属性对于法律职业道德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3、更强的约束性
更强的约束性是指,法律职业道德相对于一般社会道德而言,具有更强的约束性。违反职业道德的法律职业人员要承担更大范围的责任。法律职业道德总是和法律职业责任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四、法律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
由于道德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具有能动的社会作用,对社会生活的规范和发展产生巨大的积极的促进作用,法律职业道德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也必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这些功能通过法律职业者的职业行为]和生活表现出来。法律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包括示范功能、调节功能、提升功能和辐射功能
1、示范功能
示范意义上的法律职业道德是对法律职业者个人和法律职业环境的具体道德上的描述。我国目前的法律职业大多数有自己的成文的职业道德规范,这些规范本身就具有示范性的特征。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就是要弘扬这些优秀的法律职业道德,在法律职业人员中树立先进的法律道德意识,培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良好习惯。
2、调节功能
法律职业道德作为一种道德范畴,是整个社会调节中的一部分,因此,调节功能是法律职业道德的最主要功能。
法律职业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法律职业道德具有通过评价等方式来指导和纠正法律职业人员的行为和实际行动,以协调法律职业人员之间,法律职业人员与法律职业服务器对象之间关系的能力。
法律职业道德进行调节的特点在于,通过社会舆论、良心、风俗习惯、榜样的感化和思想教育等方式手段,使法律职业人员形成内心的善恶观念和情感、信念,自觉地尽到对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以达到协调各种相关的社会关系。。
3、提升功能
我国法律职业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法律职业道德的水准差异较大,且总体水平不尽如人意。加强法律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提升整个法律职业队伍的职业道德水平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人员的提升作用是通过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来实现的。。
4、辐射功能
法律职业人员的执业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职业人员的道德意识、道德行为对整个社会也会产生影响。加强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建设不仅在于树立良好的法律职业的形象,同时也对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也具有辐射作用,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的道德文明,精神文明的进步,这种作用的发挥主要是通过法律职业道德的激励来实现的。
只有对法律职业道德有了全面、准确地认知,才能强化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合格的法律职业人才。
[收稿日期]2009-12-02
[作者简介]李艳荣,1979,女,汉族,山西平定人,海南政法职业学院社科部讲师,法学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工作。
篇4
关键词:职业道德教育 误区
中等职业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将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中职教育工作者所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笔者作为一名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学校团委书记,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发现现阶段的中职校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内容上存在着一些误区,阻碍了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亟需改革。
误区之一,空洞干瘪
在使用的《职业道德与法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一版)的教材中对“爱岗敬业”是这样描述的:“爱岗敬业就是在工作中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勤奋努力,尽职尽责。……爱岗敬业是职业道德的基础,也是职业成功的重要基础;爱岗敬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乐业、勤业、精业。” [1]
教材上仅仅简单说明了什么是爱岗敬业,爱岗敬业的重要性,以及爱岗敬业在工作中的要求。很明显,这种缺少具体事例的支撑的干巴巴的说教不能唤起学生明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当然不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行为。爱岗敬业不是深奥的概念,只有条理清楚地阐述爱岗敬业的内涵,并以生动的事例来佐证,才能有利于学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准则。然而,现有的教材既难以激发学生的思考,也无法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因缺少实际意义而显得不真实。
误区之二,远离实际
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教材上讲了诚实守信的含义、重要意义及其在职业活动中的表现,但这样的内容严重脱离社会实际,无法说服学生。毋庸讳言,当前我国整个社会的诚信严重缺失,“毒奶粉”“地沟油”等不诚信的事件昭示了社会道德的滑坡与诚信的缺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简单地要求学生诚实守信,既显得苍白,也不利于他们适应社会。诚实守信在理论上无疑是重要的职业道德素质,但如果不顾社会实际,把这一项内容简单化处理的话,只会培养出不能适应社会的、幼稚呆傻的学生。
误区之三,填鸭式的灌输
中职生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当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过于抽象干瘪,与中职生的道德心理发展水平严重不符。这样的教育内容必然导致填鸭式的灌输,不利于发展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与理解,阻碍学生职业道德思维的提高与职业道德体验的深入。现实是学生在学校接受了两年的职业道德教育,结果只记住了一些条文道理,内心对职业道德的内容没有深刻的感知,考试过后就完全忘记了。
笔者认为,现有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多是从理论中、从书本上演绎出的,不是基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来确定的,所以表现为很多不足。因此,应努力改变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来源,做到以下三点:
一、依托生活,符合实际
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空洞、虚假,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不考虑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工作的实际状况,想当然地设定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因此,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是改革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必由之路。“生活世界是胡塞尔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个人或各个社会团体生活于其中的现实而又具体的环境。生活世界是一个直观的世界,即是一个日常的、触手可及的、非抽象的世界”。[2]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就应该指向、反映并依靠复杂的生活世界。据此,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需要从业者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修养,学校就应该培养学生这些职业道德素养。职业道德的教育内容应该面向企业、工作的现实,而不是书本上大而空的口号式的规范。如果不顾实际工作中职业道德的需要与真实状况,拟订一些凭空捏造或无端拔高的教育内容,就会因为不符合实际而显得虚假。
二、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在各个行业的实际工作中,职业道德有高尚的,也有卑劣的;有与人类的基本良知与道德相一致的,也有违背人类的基本道德要求的。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在不脱离社会现实,具有真实性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发展他们明辨是非、抵制丑恶、践行良善行为的能力。换言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并不排斥价值倾向性,恰恰相反,在具备真实性的前提下,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三、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
职业道德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四个维度。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最终要通过道德践行环节的检验,仅靠语词的灌输与记忆不能奏效。因此,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该具有切实的可操作性。可操作性意指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应能够与实际中的具体行为相对应,应能够转化为真实的道德行为,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或停留在头脑中的认识层面。道德教育不是纯粹的智力活动,道德践行活动不可或缺。只有能够落实为真实道德行为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无法成为教育学生的有效载体。
在人生路上,成功首先是做人的成功,失败首先是做人的失败。作为教育工作者,都希望教育出做人成功、做事成功、人生成功的学生,这也是教育的成功。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因此,深化职业道德教育的改革,提高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是培养合格的国家建设人才的根本保证,也是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重要举措。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爱心 爱心文化 职业道德
提高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是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爱心校园文化对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探索爱心校园文化建设及其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功能和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传承爱心文化,夯实职业道德建设基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不论是为人民服务这个核心,还是集体主义这个原则、“五爱”基本要求都有一个核心要素——爱心。
爱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是人类特有的情感体验。爱心有着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它是人们对人和事物表现出来的以关心、爱护他人为重点的积极的、稳定的心理体验与思想感情。爱心是人的道德品质体系中道德情感的核心和灵魂。因此,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特别注重爱心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的重要性,形成了以爱心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孔子把“爱”理解为“仁”的本原,孟子具体提出“人要有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羞恶之心和辞让之心”。儒家“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的思想正是这种美德的源头。
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中对于爱心的价值评判和普遍性的倡导,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取之不尽的宝贵源泉。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誉观精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党的优良作风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倡导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誉观的有机结合。
作为道德领域重要组成的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服务对象也无高低贵贱之分。职业道德的基本要素就是“爱心”二字,包括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爱,对岗位荣誉、职责的爱,对服务对象的爱,对人民群众的爱。“爱是一切美德的源泉”。有爱心才会有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才能爱岗、敬业、乐业;有爱心才会有忠诚,才能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有爱心才会讲奉献,才能有甘于奉献、乐于奉献的精神和行动。只有用爱心去浇灌,才能培养出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二、发挥爱心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强化职业道德品质培养
爱心校园文化以“爱”为核心,以“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他人”为原则,以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友爱、互相帮助为基本要求,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爱学习、爱职业、爱岗位为自我价值追求,培养学生爱心素养。爱心是人之为人的基本素养,表现在职业道德品质方面,就是具备自觉践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爱心素养犹如是一根红线贯穿于职业道德品质的知、情、意、行四个要素当中。
大学生在校期间是由学生向职业人过渡的关键时期,是职业道德品质的启蒙时期。道德认识是指对职业道德的含义、重要性,以及职业道德价值、原则和规范的认识和理解。学生的职业道德认识源于对所学专业的爱、对未来从事职业的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加强对学生的爱心教育,逐步培养他们热爱自己所学专业,热爱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才能激发他们学习职业道德原则、职业道德规范的积极性,主动掌握职业道德知识,提高职业道德评价能力和坚定职业道德信念。
每一种职业都要形成相应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关系。从本质上来说,职业道德就是为了调整这种利益关系,使从业人员做到克己奉公、奉献为民。职业道德情感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对于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所产生的内心体验。这种内心体验的外在表现主要是对良好的行为产生敬仰喜好之情,对不道德行为产生厌恶憎恨之感。社会主义社会职业道德情感应集中表现为对“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职业活动的最高追求。只有按照“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基本要求加强爱心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积极道德情感与对真善美的道德追求。
职业道德意志是指在实践职业道德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克服障碍、战胜困难的毅力和决心,以及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精神。在职业道德的实践中,特别是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过程中,难免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只有具备坚强的职业意志,才能在职业实践中克服各种困难,才能在工作实践中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才能认真履行职业道德义务,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大学生是一个正在成长中、身心尚未成熟的群体。作为一个准职业群体,他们的职业道德素质中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同时缺乏在职业岗位中实践的磨炼。因此,职业道德意志的培养更加依赖于通过爱心教育,把职业道德认识和职业道德情感转化为培养坚强道德意志的基础。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职业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职业道德的自觉实践。职业道德认识、职业道德情感、职业道德意志只有通过职业道德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因而在职业道德品质培养中,加强职业道德行为和习惯的训练与培养是最重要的一环。俗话说,知之深,才能爱之切,爱之切才能行之果。只有用爱心贯穿于起来的职业道德知、情、意,才能外化为自觉的、坚定的职业道德行为。
三、加强爱心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孺子牛”精神的民政社会工作人才为主的特色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构建了爱心特色校园文化。广大师生在积极参与各种爱心活动中弘扬爱心文化的精髓,并将爱心素养潜移默化到职业道德的知、情、意、行里去,逐步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
1.用“爱众亲仁,博学笃行”校训精神来指导师生的为人、为学,强化爱心在校园文化建设和职业道德修养中的核心地位。
民政事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事业,它“在乎民生,关乎民心”。民政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的工作,受助者多是社会上的老、弱、病、残等社会弱势群体。在民政社会工作领域,扶贫济困、救助弱者不仅仅是奉献爱心,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爱心在广大民政和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中显得尤为重要。正因为如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将爱心文化作为特色校园文化来抓,用“爱众亲仁,博学笃行”校训来精神来指导师生的为人、为学。
“爱众亲仁”语出《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为文”。孔子用这句话来告诫弟子:“一个有道德、有品格、有德行的人,首先必须爱人重人,不爱人者不成其为人,更不能成为仁人。”从这个角度来看,“爱众亲仁”是立身、为学的最高境界。“博学笃行”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博学笃行”包括“审问、慎思、明辨”在内的,由“博学”而“笃行”的内在统一、相连互动的过程。民政人以实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天下大同”为己任,非有过人之本领无以担此重任。以“博学笃行”为做学问之道,方能学有所依、学有所成、学有所用,“爱众亲仁”才不至于流于口号,流于形式。不论是新生的入学教育,还是新教师培训,第一课都是请专家讲“爱众亲仁,博学笃行”深刻含义,讲爱心文化与我校校训精神的内在联系,使每一位师生都深刻懂得“爱心”的深刻含义和重要作用。
2.以课程建设为依托,把爱心教育渗透到每一门课程之中,促进爱心文化“三进”。
根据人才培养特点,学校把校本特色课程《民政与社会工作》作为全校学生的必修课,占2个学分、共开设38个课时。在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广大学生将在逐步深入了解民政工作“在乎民生、关乎民心”,“为国分忧、为民解愁”,“爱心助人、公义务实”的深刻涵义中,领会爱心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爱心素养在个人道德修养中的重要性。同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爱心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党课、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准确领会和把握爱心精神实质。学校还把爱心教育作为一项硬指标,渗透到开设的所有课程之中去,利用各门课程的德育渗透功能,全方位强化爱心教育。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实现爱心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目的。
3.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推动爱心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持续开展。
学校从2004年开始,参与了启动的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认证制;从2007级学生开始实施了学分制改革,2008年制定了《素质拓展学分实施细则》和《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实施办法》,将学生参加志愿服务和爱心活动纳入素质拓展认证和学业学分(占2个学分)。两项制度的实施为推动爱心校园文化活动深入持续开展创造了条件。
4.以社团活动为平台,培养奉献爱心的自觉行动,强化职业道德实践,坚定了职业道德行为。
学校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爱心社、夕阳之春助老协会、红丝带等80多个学生社团,发挥专业特长把服务社会与锻炼自身紧密结合起来,在校内外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活动。
一是关爱孤残学生,让孤残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健康成长。从2008年开始,学校与国家民政部和中国收养中心共同启动了“中国孤残儿高等教育助学工程”,每年面向全国孤儿机构招收孤残学生。学校目前共有400多名孤残学生,是全国孤儿群体最多的高校。学校特别重视对孤残学生群体的关爱,克服各种困难为孤儿学生成长创造条件。关爱孤残学生成为师生的自觉行动。
二是关爱家庭贫困学生,全方位构筑贫困生绿色通道。学校除充分利用国家政策为贫困学生做好奖、助、贷以外,从1997年起,每年教师节学校都组织教职员工为贫困学生募捐,建立“教职工爱心助学基金”,用于资助家庭困难新生。已累计募集100多万元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学校在校内食堂、总务等部门设立贫困助学岗,用各种方式资助贫困学生。
三是爱心接力,长期开展爱心敬老、助残等关爱弱势群体的活动。学生长期坚持联系长沙市第一、第三福利院、聋哑学校等机构,关注弱势群体,采取志愿者与帮扶对象“一助一”、“多帮一”结对,形成接力机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从2000年开始,连续10多年组织助残志愿服务小组帮助家住岳麓区教师村一位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2004年10月15日湖南省第一所盲人图书馆开馆,每周派出志愿者前往参与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开展“做残疾人的眼睛”系列活动。2005年4月开始,青年社会工作者协会与长沙爱弥尔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联合开展“星城社工,温暖社会”的活动。
四是进入艾滋病村、麻风村,弘扬社会公益精神。志愿者们深入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艾滋病村落实施艾滋孤儿关怀行动,援助当地居民建立关爱艾滋孤儿的“关爱之家”,并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深入湖南郴州汝城县麻风村,为麻风病患者送去过冬物资,开展康复医疗及相关调查,将被边缘化的人群拉回到社会大家庭。
五是发挥专业优势参与四川理县、青海玉树灾后重建,彰显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在“5·12”地震发生后,学校迅速地组建了社会工作志愿服务队奔赴抗震救灾的最前线,开展灾情调查、心理危机干预等志愿服务,并于2009年3月在四川理县成立了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长期坚持在灾后重建第一线。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工作成为了湖南省对口援建理县的品牌项目。2010年9名师生组成“玉树花开,情溢高原”志愿服务队赴青海玉树地震灾区结谷镇孤儿学校开展为期三年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六是积极组织“三下乡”、“四进社区”,参与城乡和谐社会建设。志愿者每年在湘西凤凰、古丈县、常德石门、益阳安化农村开展了科技扶贫、助弱帮困、法律援助、信息服务、文化宣传、支教扫盲、心理辅导、康复医疗、环境保护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从2006年开始,卫生志愿服务小组、法律志愿服务小组、家电志愿服务小组等一直坚持每周二下午到“三湘社区”、“雅塘社区”等周边社区开展奉献爱心活动。
爱心特色校园文化像和煦的春风一样飘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到师生学习、工作、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情感中,渗透到师生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的科学发展,提高了师生的职业道德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威.爱心教育.道德素质培养的关键[J].吉林教育科学.普教研究,1999,(4).
[2]陈三俊,林德操.高校培育“爱心文化”的理性思考和实践[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3,(12).
篇6
1、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传递人类文明和传授思想的专业人员。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教师职业的历史考察
(1)、中国
①、中国古代教育史上教师职业
a、西周时期—学在官府,政府官员兼任教师。
b、春秋时期—官学失守,以孔子为首的大批私学大师涌现,成为最早的专职教师。
c、秦国统一后—实行“以吏为师”,“以法为教”,客观上阻碍了教师职业发展。
d、汉代以后,特别是唐代以后,各级教师制度逐渐完备。
②、中国近代公立师范教育的成立和兴起,标志着中国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开端(1897年上海南洋公办师范学院成立;1902年,清末民族资本家张謇创办通州私立师范学校。)
③、进入现代社会,中国逐渐形成了各级各类师范院校为主体,多渠道、多层次、多规格、多形式的教师培训体系。职前培养、职后继续教育体系日趋完备,教师资格制度逐渐完善。
⑵、外国
①、教师职业最早与宗教联系在一起,教师由僧侣兼任,教学内容传授宗教教义或武士教育。
②、西方近现代教育发展很快,专门师范教育机构、系统正规教育训练保证了教师职业素质更高,推动了西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规定教师具备扎实学科知识,深厚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熟练的现代教育技术。)
3、职业:
是由于社会分工而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职务和特定职责,
并以此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4、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1)
、劳动对象的能动性与多样性。(能动性:不是被动接受加工,而是有独立性、选择性、批判性、倾向性。内外因相结合。多样性:先天素质、后天环境与受教育不同,导致学生智力、个性、气质、兴趣、特长、爱好不同,而且不断变化。)
⑵、劳动任务的全面性与示范性。(目标、内容、时间、空间上的全面性;“立体教科书”的示范性)
⑶、劳动过程的个体性与创造性。(个体性:备课、上课、辅导、谈心、处理问题都是以个别方式进行。创造性:将教材内化,需要高超艺术、教育机智,捕捉教育灵感,传授给学生,使之领会内化。二者决定学生的多样性、能动性、影响学生的广泛性。)
(4)、
劳动成果的集体性与长期性。(集体性:是校内外、家庭、社会、教师、党团组织等多渠道进行教育影响,但不是各因素简单相加,是各因素内化的综合反映。长期性:学生远大理想的树立、品质习惯的养成、知识技能的掌握、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见效慢。)
5、道德:
西方道德指风俗或习惯,也有规范规则,行为品质和善恶评价等含义。现在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主要指人们应遵循的行为准则或规范,有时是指个人的思想品质,修养境界,善恶评价以及风俗、习惯和道德教育活动等。
P13
6、职业道德:
指从事不同职业活动的人们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规范。P14
7、教师职业道德:
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P14
8、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典范性不仅是教师自身行为的规范和准则,而且是教育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它发挥着“
以身立教”的突出作用。
(2)、深远性
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业,而且影响学生的个性品质、人格特征、世界观、人生观,进而影响学生的家庭和社会。
(3)、崇高性较其它职业道德相比,教师职业是灵魂塑造灵魂的事业,要求教师道德境界更加崇高,做到
“言传身教”“教书育人”的完美结合。
9、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
⑴、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对学生潜移默化作用,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⑵、对教师自身的激励作用。(是激励和调控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动因。特别是责任感、使命感、良心。)
⑶、对教育过程的调节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教育行为效果的好坏,而且关系到教育过程的优劣。)
⑷、对社会环境的优化作用。(教师的职业道德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会影响到整个教育过程以及全社会的精神文明状态。)
10、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
指那些概括和反映老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老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一般而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范畴主要包括教师的幸福、教师的良心、教师的义务以及教师的公正等。
P21
1)教师的幸福:
①定义
: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核心,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状态。
P22
②为什么说教师的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核心,是人们理解教师职业的真谛的最终归宿?P22-23
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愉悦状态。
㈠教师的幸福总是与教师道德需要的满足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它不仅满足了个人的物质需要,而且还能满足自己精神方面的需要,特别当精神道德需要得到满足时,他就会产生一种愉快舒畅的体验,感到幸福。如:劳动被认可,讲课受欢迎,教学受表彰
……
㈡教师的幸福是教师教育劳动创造的结果,教师的劳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丰富了自己和发展了自己,自然会感到由衷的欣慰与幸福。如:
“教学相长”、教师自学进修的体会
㈢教师在自己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也会随时产生幸福的体验。如:一节创造性的授课,一次成功的教育活动,,与同事的一次成功能够合作
…
2)教师的良心:
①定义:
教师的良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也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核心。是指教师个人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道德心理的内在评价机制,也是教师进行自我道德调控的精神力量。
②作用
:对于教师自觉履行职业道德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成为一种习惯的道德能量,可以随时引发教师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评价和有机调控,从而使教师的职业道德始终维持在一个正常的水平上。
③表现:具体表现在教师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上,如恪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和团结协作等。
④意义
:教师的良心要求教师遵守工作纪律,尽心尽力地完成任务,不敷衍了事,不误人子弟;教师的良心还促使教师对学生关心爱护,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促使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成长;教师良心往往贯穿职业道德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教师思想情操的重要支柱,也是教师职业道德完善的最强大的内部动力。
3)教师的义务:
①含义
:教师的义务通常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社会向教师提出的必须遵循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教育职业劳动过程中,自觉意识到的各种道德要求的合理性,并把自觉遵循这些合理的道德要求作为自己内心的一种习惯意愿,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通常指第二方面含义,即教师自觉、自愿、发自内心地遵循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并积极主动地履行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要求。
②目前存在的几种教师道德风险,即违背教师的义务要求,教师面临的“风险”和危机。P25
a、缺乏敬业精神。如:不思进取,混日子,莫不关心等。
b、教学工作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如:备课不认真,辅导不及时等。
c、主次颠倒,无心教学工作,热心于社会兼职或第二职业。
e、不履行教师的“育人”职责。对违纪等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及时教育。
4)教师的公正:
①概念
: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正直无私,不偏不袒地处理各种业务关系,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全体合作者。
②范畴:
a公平合理地评价和对待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平等施教、体贴爱护是教师公正的最基本内容。)
b公正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同事关系。(互相理解,互助互敬。)
③意义:
教师公正合理地评价和对待同事关系,有利于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这种条件下,大家心情舒畅,各方面教育教学工作都会顺利进行下去;教师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就会使教师在学生中间树立起威信,获得学生由衷的尊敬和德赞扬。这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其道德品质健康发展,都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第二章中国教育史上的教师道德观概述
1、了解中国古代教育家经典语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孔子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欲正天下之心,须顺天下之受。主教有本,躬行为起化之源,谨教有义,正道为渐摩之益。—王夫之
2、孔子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
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伟大的也是世界公认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派被称之为春秋末期的
“显学”
。同时,孔子还是创办私学、开创私人讲学之风的重要代表人物。被尊称为教师鼻祖,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⑵、师德观:
①、学而不厌,不耻下问。---达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的境界;他认为谦虚是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美德,“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②、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个性特点来进行教育;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他主张:“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③、热爱学生、有教无类。---
孔子认为热爱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育学生不应该存在偏见。
3、孟子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
名轲,邹人。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学说,使儒家学说又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称为“亚圣
”。
⑵、师德观:
①、热爱教育事业。----他高度赞扬教师职业,他说:“
君子有之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作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②、热爱学生,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以师礼相待,有问必答,采取启发式教学,培养“大丈夫
”的理想人格,即“富贵不能,贪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③、教育者要具备德与才两方面的素质。----即:“入则孝出则悌”;“
守先王之道,以待后之学者”。道德修养和知识修养。
4、韩愈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师说》集中反映了他的师德修养的观点。
⑵、师德观:
①、教师的任务:-----
传道,即儒家仁义之道;授业,讲授儒家经传与古文;解惑,解答学生在学习道和业过程中提出的疑难问题。,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②、求师标准:----学有所成,合乎儒术可以为师。他提出“圣人无常师”,“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求师标准。
③、师生关系:----可以互相为师,没有绝对不可逾越的鸿沟。他说:“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5、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教育家。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
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⑵、师德观:先生非常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他曾经在北大组织“进德会”,要求教师“
不不赌,不要妾”
。他认为要使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教师必须具有谦虚、正直、爱国、爱生和知识渊博等品德,具有自由、平等、博爱之思想。
6、鲁迅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1909
年留学归国后,先后在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任教。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⑵、师德观:教师应该成为“后生的模范”
;要从人格、道德及精神气质上来影响学生;要有善于向自己学生学习的精神,要善于理解学生,严格要求学生。
7、陶行知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
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他毕生致力于大众教育和乡村教育事业。他一生都践行着自己的人生信条
“捧者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⑵、师德观:
①、陶行知提倡民主教育,十分强调教师民主素质的培养。他号召教师“
和人民站在一条战线上,争取真正民主的实现”
。他认为教师要实现民主教育,就要首先进行自我教育,树立民主作风。他主张教师应树立远大的理想,要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贡献全部力量。他指出教师的理想和使命是
“运用我们全副精神来挽回国家厄运并创造一个可以安居乐业的社会与后代”。
②、他认为教师应该把教育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主张生活即教育。
③、在师生关系问题上,他主张“教学相长”。
8、叶圣陶的教师道德观
⑴、生平简介: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解放后曾任教育部副部长,语文教育部主任等职。
⑵师德观:
①、核心即情感教育,尊重教育。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这是“
认真当教师的人的起码条件”;提倡“爱的教育方式”,即所谓情感教育。
②、他认为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位,要培养学生成为健全的公民。
③、他人为,教师的教育工作可分为“言教”和“身教”两个方面,与“言教”相比,
“身教”更可贵。
第三章国际组织与西方教育中教师职业道德及道德特征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师德规范的有关论述
⑴、师德理想:
应以人类个性的全面发展,以集体精神的、道德的、社会的、文化的和经济的进步,以及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极大尊重的谆谆告诫为目标,将最主要的注意力集中于教育对于和平以及对于各民族、种族或宗教集团间的了解、宽容和友谊所作的贡献上。而制定师德规范的指导原则是:
“将对学生的教育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⑵、师德规范:P57-58
①、教师不得以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成分或经济状况为理由,以任何形式歧视学生;
②、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可能的、最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应适当注意对教育活动有特殊要求的儿童;
篇7
关键词:技校教师; 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G7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56-001
技工学校承担着培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宽广的职业知识、熟练的职业技能的劳动者的重任,对于一所优秀的技工院校,没有一批具有高尚职业道德的教师队伍是无法想像的。因此,技工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自身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获得的。一个人能否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是否重视和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因此,明确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和方法,对于教师增强自我修养会有很好的帮助。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修养”是一个涵义十分广泛的概念。“修”的原意是“切磋琢磨”,“养”的本意是指涵养性情或陶冶情操。“修”与“养”结合起来是指,通过学习、磨练、涵育和陶冶情性,养成良好品德的功夫。综合起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修身养性”之道;二是指接人待物的良好态度;三是指人们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技艺等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素质和才能;四是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的过程和功夫。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肩负着教书育人,为社会培养新一代优秀人才的重任,同时也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担,更是连接人类和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教师教育学生不仅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播,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如何对待生活,如何被社会所认可,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人格修养等,教师将对学生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技校的教师而言,他们的职业道德修养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具备教书育人的基本道德文化素养;二是精通所教专业的知识并能够领悟该专业知识的文化素养;三是具备培养优秀人才的教育能力。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不仅可以让教师自身的文化知识得到加强,而且可以增加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讲究道德修养,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往今来,我国许多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都特别重视道德修养。对每一个教师来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是其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客观要求和必要途径。教师不仅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掌握业务技能,而且必须不断地培养和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这样才能具备与实际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业务能力、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社会越发展,人们对教师的要求就越高,要求教师提高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的愿望就越强烈,技工教育也不例外。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校学生,才能较好地实现技工学校的培养目标。然而,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单靠职业道德教育是不够的,还要靠教师自觉地进行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修养就是将外在的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为从业者的内在信念,并进而将这种内在信念转化为实际的职业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也是职业劳动者完善道德品质陶冶道德情操的能动力量源泉。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人成才。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专业的知识,更要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能够沉着面对激烈变化的社会环境,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可以让教师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成人”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给学生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教师的个人素养对学生都将产生影响,这是任何东西都无法代替的。因此,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才能成为使学生难忘的老师,帮助学生实现全面的发展。
三、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
第一,坚持知行统一。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缺乏理论指导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种理智的、自觉的活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世界观作指导,也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道德理论作基础。只有掌握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理论,真正懂得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的实际要求,才能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选择和评价能力,并形成科学的职业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技工学校的老师不能满足现有的某些道德知识,而必须在总结新的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深化职业道德认识,增强职业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凭借较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高度的责任感、踏实的工作作风、崇高的敬业精神,将学生培养成才。
第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同其他事物存在和发展一样,都是在外部与内部的矛盾运动过程中实现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与提高,既要依赖包括批评在内的道德教育和道德评价,又要依赖包括自我评价在内的自我道德审视和自我道德评价。认真地、经常地进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教师只有勇敢地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严于和善于剖析,反省自己,才能消除错误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影响,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
第三,学习先进人物。由于先进人物总是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们的职业道德理想,为我们的道德修养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先进经验,所以向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学习,特别是向本行的先进人物学习,也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
篇8
【关键词】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对策思考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其治理的分析
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比较复杂。会计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不健全而造成的合法性失真是其原因之一;会计工作中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等技术方面原因则是原因之二;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造成的技术性失真是原因之三;会计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或职业道德不高,道德观念下滑,真假、善恶、美丑、是非界限模糊,价值取向发生偏差,无法抑制自己的不良心欲,主动或被动参与制假,进而导致不道德行为,是其原因之四。
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水准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一剂良药。 要从根本上治理“会计造假”,有效遏制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需要多管其下,包括法治手段、道德手段、文化手段等互相配合,同抓共管,综合治理,方能解决问题。
一方面,要加强法制建设,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典及有关监督约束机制,将有关民事赔偿法律纳入有关会计立法中,同时强化实施。但是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论制度有多么健全,多么严密,毕竟制度是要人去执行的,去监督的,如果在人的环节上出现失误,那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流于形式,无法发挥作用,也都只能是废纸一张。况且会计行为不可能都由会计法律制度进行规范,不需要或不宜由会计法律制度进行规范的行为,可通过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来实现。同时由于法制仅仅是最低的道德,是现实条件下人们必须遵守的一般公德,它不同于道德,道德作为知识、信仰、原则的集合体,对人们的约束更为广泛。道德通过运用教育的手段着力约束人的动机,要求人们行为动机的高尚、善良。而一切造假都是从践踏道德开始的,从造假动机的形成到造假过程的实施都起始于对道德的背离。相反,一个有道德的人哪怕其独自一人,无人监督时,也是小心谨慎地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因此我们强调另一方面,就是强化道德教育,注重以德治国,注重道德建设和个人德性修养,以营造全社会讲求道德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即会计职业道德的教化功能,全面提升会计界及会计人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准,以个人修养自律为行为准则,激发会计人员的廉耻心和道德责任感,自觉地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最终达到会计人员自觉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逐步地转化为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将职业实践中对职业道德的意识情感和信念上升为职业道德习惯,并贯穿于职业活动的始终这样一个境界,以此来达到有效遏制虚假会计信息泛滥的目的。
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报告及会计资料作为企业的语言,承担着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及其他外部使用者等社会各层面传递信息的重任。会计反映职能运用是否充分以及会计工作好坏不仅关系到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也关系到社会经济秩序的健康运行;在目前整个经济整合过程中处于多元利益主体中心的会计人员肩负特殊的使命,其行为关系重大。会计职业客观地要求会计人员承担起本职工作对所服务对象、甚至对社会和国家的道德使命与职责,并在对道德使命与职责的深刻理解和体验中,产生一种职业义务感。因而会计人员在长期的会计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和总结出来的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就表现的尤为重要。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行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没有会计职业道德,就没有会计行业信誉,也就没有会计行业生存的空间。
二、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一)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年度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省财政部门、行业协会组织编写教材、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监督所有会计人员对相关教材的内容进行学习,辅之严格的考核方法进行考核,没有达到规定要求者,不颁发后继教育的结业证,同时作为从业资格发证、注册等工作的依据之一。以督促会计人员注重职业道德的自我教育;自觉学习职业道德的知识,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提升职业道德修养。
(二)通过学习的伦理观,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职业。使会计人员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锻炼及自我改造中得到升华,自我提高。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义务感,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在会计职业活动中,正确进行道德选择,能够依据一定的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对自己行为做出是非、善恶的判断,并自觉地对职业行为进行取舍。做到在没有社会舆论压力、没有他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业道德义务。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节操教育,使之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不畏压力,不为利诱,诚信为本、坚持准则、廉洁自律,严格把关,尽职尽责,一尘不染。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有两层含义:一是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依据高标准的职业道德规范对自己的思想品质等方面进行自我改造、自我锻炼和自我提高;二是在自我意识活动中达到道德品质和思想境界的全面提高。
篇9
关键词:职业道德 职业指导 案例教学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德育课程。其教材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每一章节之前,都会配有具体的案例,然后由案例进而导入正文,且正文中也穿插着很多案例,降低了课程的理论难度,并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这一特点为案例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一、案例教学的含义
案例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并对现实问题或特定事实进行交互式探索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还可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案例教学还适用于职业学校的教育,有助于落实能力本位,提高德育课的亲和力。
二、案例教学的特点
1、启发性和创造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打破了以往“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模式。将传播知识和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样既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还可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批判性,并且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
2、参与性和互动性
案例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它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基础,无论是对案例的分析讨论,还是案例评价,甚至在案例收集整理的过程中,都体现了学生与老师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
3、情境性和现实性
案例教学是以真实具体的案例为教材的背景,有的甚至可以对号入座,使学生感觉像是身临其境。教材所提供的案例,其主人公大多是职校的毕业生,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就像发生在身边的事一样,会使学生感觉分外亲切。
三、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式突生变化,要求师生之间具有很高的配合度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是实用性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面。教师对教学中所涉及的材料,必须要有一个细致的了解,还要求教师对课堂活动进行有效的调控,将不同观点产生的分歧向着纵深方向引申,指导学生去研究案例所揭示的思想、本质,深化知识体系。
现阶段,很多老师都缺乏对职业理论的认识以及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案例教学的方法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在讲课时总是照本宣科,与实际生活脱轨,使课堂沉闷枯燥,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案例的内容缺乏较强的针对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努力求知。案例教学最关键的就是要选好案例,这对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教材,虽然每一章节都引入了案例,但案例的内容过于陈旧,与现实生活差距甚远,不符合教学的需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
3、缺乏规范的考核体系,教学效果不明显
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比较单一,常把考试当成唯一的考核标准。这就使得学生即使不认真学习,不积极思考,只要在考试之前死记硬背,也可取得较好的成绩,从而使学生懒于学习,疲于思考,严重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此外,有许多教师太过于目的化,只一味的引导学生去追求正确答案,使学习趋于教条化。还有老师只单纯的注重形式,表面上热闹生动,实际上却并未给学生带来多大的触动,这种做法是舍本求末的,是不可取的。
四、完善案例教学的方法和建议
1、学校应努力丰富和完善教学资源,提高软硬件设施水平
学校应为案例教学的开展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学校及其相关部门应尽可能的配合和支持教师开展案例教学。
2、学校应开辟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1)必须改变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考核方式,不再单纯的以考试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能力的唯一标准,而是要促使学生认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注重教学的过程及结果。
(2)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时间,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观点。这样既可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目的,又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活跃,有助于增强案例教学的效果。
(3)指导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为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认知”那一部分的内容要做到真正的掌握和理解,“应用”的部分要求学生要学会分析判断,并积极参加实践活动。
3、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能力的高低对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教师本身,应该积极的接受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功底。另外,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生活中留心观察,认真收集各种案例,通过电视、网络、书籍、报纸等多种途径来进行案例的收集,关注时事,紧跟时代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使案例教学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苏龙来.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案例教学的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7,(12).
[2]蒋俊凯. 浅谈案例教学法的运用――以“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为例[J].教师,2010,(04).
篇10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 现状 对策
会计是诚信行业。如果会计失之诚实,弄虚作假,欺诈舞弊,会计关系得以存在的基础就会随之崩塌,会计业的生命力也就随之完结。会计工作处于各单位管理工作的前沿,会计人员身处财经大权的关键地位。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愈来愈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概念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它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也反映了社会公共道德,同时,又有鲜明的会计职业特色。
1、会计职业道德的含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会计职业道德是调整会计职业活动利益关系的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各种经济关系日趋复杂,这些经济关系的实质是经济利益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各经济主体的利益与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时常发生冲突。会计职业道德可以配合国家法律制度,调整职业关系中的经济利益关系,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会计职业道德允许个人和各经济主体获取合法的自身利益,但反对通过损害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而获取违法利益。
②会计职业道德具有相对稳定性。会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经济学科,是为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众利益服务的。市场经济的客观性是通过价值规律表现出来的,任何社会和个人,对于客观经济规律,只能在认识的基础上,去主动适应、掌握和运用它,而不能去改造它,更不能违背它。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作为对单位经济业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的会计,会计标准的设计,会计政策的制定,会计方法的选择,都必须遵循其内在的客观经济规律和要求。
2、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
会计职业道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制度的重要补充。会计法律制度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最低要求,会计职业道德是对会计法律规范的重要补充,其作用是其他会计法律制度所不能替代的。例如,会计法律只能对会计人员不得违法的行为作出规定,不宜对他们如何爱岗敬业、提高技能、强化服务等提出具体要求,但是,如果会计人员缺乏爱岗敬业的热情和态度,没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则很难保证会计信息达到真实、完整的法定要求。很显然,会计职业道德可以对此起很重要的辅助和补充作用。
②会计职业道德是规范会计行为的基础。动机是行为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动机就有什么样的行为。会计行为是由内心信念来支配的,信念的善与恶将导致行为的是与非。
③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人员提高素质的内在要求。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会计职业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引导会计职业者进一步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有利于促进会计职业者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
3、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规范,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对会计职业行为及职业活动的系统要求或明文规定。它是社会性道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道德在会计职业行为或会计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根据我国会计工作、会计人员的实际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际上会计职业道德的一般要求,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和强化服务
①爱岗敬业。要求会计人员热爱会计工作,安心本职岗位,忠于职守,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②诚实守信。要求会计人员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执业谨慎,信誉至上,不为利益所诱惑,不弄虚作假,不泄露秘密。
③廉洁自律。要求会计人员公私分明,不贪不占,遵纪守法,清正廉洁。
④客观公正。要求会计人员端正态度,依法办事,实事求是,不偏不倚,保持应有的独立性。
⑤坚持准则。要求会计人员熟悉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始终坚持按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
⑥提高技能。要求会计人员增强提高专业技能的自学性和紧迫感,勤学苦练,刻苦钻研,不断进取,提高业务水平。
二、会计职业界存在的道德问题、原因及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
1、会计职业界存在的道德问题
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集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考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社会公众利益。
2、会计职业界存在的道德问题及原因分析
①屈从领导的压力,被动作假。这主要是受单位负责人的不良道德影响。在目前的经济社会中,会计人员与单位负责人在地位上属从属关系,也就是说单位负责人对他们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管理权。
②政府管理部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错位和缺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出政绩,搞花架子,盲目地下达经济增长指标,或者国有企业扭亏任务,或者他任务,逼着企业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不得不编造虚假的会计报表。
③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影响。在个人利益驱使下,不顾一切地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