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管理研究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7: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管理研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适应当今社会文化馆档案管理的要求,需要将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运用于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之中,进而提升档案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为珍贵的档案资料提供良好的管理。在文化馆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要对当前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进行充分的分析,再通过有针对性的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而弥补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不足,经数字化技术充分的运用于档案管理之中。
二、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
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指通过扫描、拍照、手打等方式,将纸质的档案资料输入到数据库的服务器之中进行存储,进而实现档案资料的存储、备份以及检索利用等。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由于档案资料往往都记录于纸张之中,而纸是一种比较脆弱的载体,经过长时间的使用会不可避免的发生不同程度的破损,会对档案资料的完整性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将纸质资料转变为数字形式有利于档案资料的安全保存;(2)由于纸质档案会占用大量的空间,随着档案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其进行管理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对纸质档案进行查阅时,会浪费大量的时间,通过将纸质档案转变为数字档案,能够大大提高查阅效率,而且还有利于纸质档案的集中管理。
三、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问题所在
由于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而且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性,在当前文化馆档案数字化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如下的问题:(1)档案数字化处理设备配备不足,某些文化馆的数字化处理设备还比较落后,仅配备了计算机和扫描机等最基本的处理设备。在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的转化过程中,还停留在本机上处理本机上保存的管理模式,没有专业的数据库服务器、存储设备及配套的安全设备。同时,还无法对数字档案进行有效的共享和进行异地备份,导致数字档案的安全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2)档案馆缺少专业的数字化管理人员,文化馆中的档案管理人员往往都缺乏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理念,也就无法对数字化档案进行良好的管理。同时,档案管也没有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全面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培训,虽然很多档案管引入了先进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软件,但是档案管理人员缺乏相应的数字化档案管理知识,也就无法充分的发挥出档案管理软件的作用。
四、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有效措施
为了进一步提高文化馆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水平,需要结合当前数字化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有效的改进措施:(1)加大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投入,配备充足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文化档案馆要加大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的投入资金,并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资金能够有效的投入到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上。在设备类型的选择上,要充分的考虑当前文化馆的实际需要以及经济上的合理性,优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数字化档案管理设备,进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2)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引进制度和培训制度,文化馆要通过引进专业的数字化档案管理人员和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数字化管理培训,进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的数字化管理水平。文化馆要加大人才引进资金的投入,进而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从而快速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同时,还要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数字化管理培训,通过进行系统全面的有效培训,逐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数字化管理水平。
五、结语
综上所示,在文化馆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引入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是大势所趋,也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实际要求。通过对文化馆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档案的安全性,在实际的文化馆档案管理过程中,要对档案管理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尤其是档案数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档案管理的数字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赵红颖.图书档案资源数字化融合服务实现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5.
[2]彭清清.我国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服务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4.
[3]王镇.县级档案馆档案数字化建设研究—以太原市X县为例[D].太原:山西大学,2016.
篇2
关键词:数字化;管理;服务
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高职院校管理模式已经受到信息化浪潮的猛烈冲击,数字化技术与教育相结合成为当今高职院校教育现代化管理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数据化管理服务模式缺乏深刻认识,从而未能有效地运用数字化管理。本文通过对数字化管理服务模式的研究来构建出一种全新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和学校高效管理服务模式。
1 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什么是数字化管理?它的内涵又是什么?首先我们来认识何谓数字化,数字化是将许许多多复杂且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将其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而引入计算机内部,再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
数字化管理是使教学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管理环境,它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最终实现管理的科学化、信息化,切切实实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率和优质服务的目的。
数字化管理强调以人为本,强调管理部门和管理者对资源的高效率管理、有效利用和更好地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管理思想。重点突出是效率和服务,没有效率和服务,就没有数字化管理,这是数字化管理的内涵。
2 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一)传统管理与数字化管理方式相对比
(1)传统管理
在一些高职院校,管理独立在各部门,学校管理功能有重叠现象,管理观念停留在传统管理状态,数据封闭,不仅信息观念差且信息处理能力差,存在信息孤岛,在管理的范围上也有时空限制,管理效率不高且缺乏决策依据。
(2)数字化管理
管理将贯穿学校管理系统的各个环节,管理功能重叠部分被取消,所有数据集中管理,信息共享,管理范围不受时空限制,还能为管理者提供全面、准确又实时的数据统计与数据分析,这为管理者提供了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二)数字化管理的优势
从传统管理与数字化管理方式可知,数字化管理的优势显而易见,其优势描述如下:
通过对校园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管理平台,采用这种数据化管理,有利于推进优质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有利于提升学校公共服务和文化生活质量;有利于管理理念、方法和模式的革新;有利于推动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服务质量和决策水平。
3 数字化管理的应用
采用数字化管理能统一全校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和流向,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共享;统一身份认证,实现所有业务系统的单点登录;统一信息门户,实现各部门信息的集中展示。通过数字化的管理,还能成功完成学校数字化校园移动门户、移动教务、移动办公的建设工作,实现对学校新闻资讯、教育教学、日常办公等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全面无线化整合和集成。现就数字化管理的应用简述如下几个:
(一)教务管理系统
教务管理系统能实现智能排课、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成绩录入、顶岗实习监控、全校公共课教师的申报与学生的选课等等。该应用能实现学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快捷、安全,以及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稳步、有效推进都能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办公自动化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了校园办公管理自动化、现代化。该应用主要有发文管理、收文管理、会议日程申请等等常用的业务功能。如:学校需各部门进行文件接收时,将以邮件或是通知的形式提醒各部门相关人员,相关人员直接在该系统里即可完成接收并传阅;学校要学习有关文件、下达各种通知时,均直接通过网上办公实现;本周有各项重要活动安排只需在相应地方进行公告即可。本应用能帮助各部门快速构建起安全、可靠、易用的一体化办公环境。
(三)校园一卡通系统
校园卡是高职院校师生所持的一张卡片,仅需一张卡就可在校园内消费、图书馆书籍的借阅、宿舍和学校大门的刷卡出入、会议签到、教职员工电子考勤等等。持卡者可查询、修改和申报所属权限范围内与本人相关的信息,可以说是一卡在手,方便所有。
(四)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
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建立有精品资源公选课、数字化学习平台两大类数字化资源。每位学习者都需通过实名制进入网络学习空间,可在自己的所属权限内自由学习、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
数字化管理在高职院校的管理中运用十分广泛,除了上面的一些应用外,还有一些其它数字化的应用系统,如:学工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档案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后勤管理系统、数字化资产管理系统等等。这些在学校较好地推广运用将大大提高管理水平,深受全校师生欢迎。
4 数字化管理的体系和机制
(一)数字化管理的体系
众所周知,传统管理模式是用非信息技术手段主要实施管理模式的,而对于复杂的变量管理、预测和信息传递效率等之类问题却很难去解决。通过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证明,采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能实现各种复杂多变的管理。
数字化管理体系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性、协调性、整体性及可持续发展性,且每一个维都是多层次的。其维有:管理系统维、管理对象维、服务对象维、系统规则维和系统环境维。从它的五个维度体系结构可知:数字化管理系统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数字化管理的机制
数字化管理系统能为高职院校所有师生提供高效的、便捷的、多层次以及全方位的优质服务。在数字化管理过程中,也有相关制度的修订,如数据标准手册、校园网安全管理办法、网站建设技术规范、校园网用户手册等等。
关于数字化管理机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从现代化、信息化的管理角度去思考;(2)数字化管理体系和机制的建设需要当一项重要工程来着手抓;(3)数字化管理实施过程中遵循统一的管理规范;(4)建立数字化管理应用激励机制,促进其应用与推广高效且快速发展。
实行数字化管理有利于提高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有利于提高我们工作效率,有利于解决行政运行中职责不清、办事拖拉等现象,有利于加强部门之间的互动、协调和联系,从而改进工作作风,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全面提高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构建出新的校园教学模式和校园管理服务模式。数字化管理为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便利,但打造出数字化管理也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工程。
参考文献:
[1]黄津孚,张小红,何辉.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的视角[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刘一凡,陈杰.高校数字化管理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6),190-192.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技术、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 P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国内数字化城市管理现状
依据城市化的曲线理论,当城市化率达到30%以后,城市化就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阶段。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管理中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暴露出来,例如环境卫生脏乱差、占道经营、交通拥堵、车辆乱停乱放、乱张贴小广告、违章建筑等等;另外市民的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相当一部分市民爱护城市的意识淡薄,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不够,城市主人翁的意识不足。而城市管理的法制不健全、体制不顺畅、职能不明确、存在管理盲区等乱象丛生,市政府所辖各相关机构之间缺少积极的配合协调,造成整体的运行效率低下;城管的执法难度日益增大,普遍存在对违法行为执法方式不当、执法力度不足等现象;现今城市管理多采用突击式和运动式的执法方式,缺乏长效的、常态的管理机制。城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有多方面原因的,信息化水平不高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城市管理不但要加强传统的管理模式,更需要突出以网络为代表的先进技术的应用和加强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建立并完善与之协调的城市信息系统,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多项数字技术,以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格法相结合的方式,完成评价体系的优化以及城市管理流程的再造,实现远程控制、定位精确、及时反应、适时管理的全天候、全方位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这对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完善城市的公共管理机制以及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都很大的促进作用。北京市的东城区是我国最先采用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城区,其管理模式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万米单元网格法,根据地区布局、属地现状、操作方便、对象明确等原则,运用网格地图技术把城区划分成多个一万平方米的区域,针对每个区域的实际情况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24小时监控和信息的采集;第二个部分是城区部件管理法,城区的部件主要包括桥梁、道路、水、电、气、暖等公用设施,以及绿地、公园、娱乐休闲设施、健身器材等公共设施,另外也包括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设施,这些都是城市管理的对象。把城区的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的地图上,并以形式化和固定化进行地理编码,再通过信息化的管理平台进行管理分类;第三个部分是建立以两个系统为核心的城市管理体制,即监控评价系统和指挥、协调、调度系统。当网格员发现情况时,可以立即通过服务专号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报告并同步传输相关信息。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根据相关信息派遣专业人员到达现场处理问题,处理工作完成后再次上报,最后监督中心实地核查反馈的处理结果是否合格。笔者所在的郑州市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也是学习和借鉴了北京东城区先进经验,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通过运用多项信息技术在管理手段上实施了城市部件管理法和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另外,也改革了现行的城市管理体制,创建了以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和城市监督中心为核心的新型的城市管理体制。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具体项目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由于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城区路段的覆盖范围,并且在管理制度和硬件建设上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是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终将取代以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策略
2.1 建立多元化的投资及融资机制。我国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及维护资金的主要来源是政府投入,单靠政府的财政支持对长期的发展是难以维系的,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必须采取政府引导为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市场化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数字化城市管理长期的资金需求。具体来说可以让各类社会资本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等方式参与到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前期建设和后期运行维护,通过实施特许经营,开拓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形成政府主导、多方资金参与、规模化经营模式、竞争有序的局面。
2.2 完善信息平台的服务功能与服务模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终极目标与核心理念就是服务。首先,信息采集需要加强,城区内的基础数据普查要进一步的细化,及时对管理的盲点区域进行补漏,逐步实现管理系统的全覆盖。其次,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要定期向市民展示城市管理的基本信息和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以及政府各部门的工作实绩,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和诉求要及时反馈,政府部门才能以此为依据进行决策。再次,管理人员及事件的信息要及时备案,各部门、单位之间的协同工作要进一步明确,争取把管理人员及事件的查询时间尽可能缩短,提高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效率。
2.3 通过构建公共的数据中心推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公共数据中心可以对城市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一方面市民可以非常便捷地申请服务和查询信息;另一方面能有效的推动各系统部门的工作协同,为数字化城市的规划与管理维护打下良好的基础;公共数据中心就是把重复的数据进行重新筛选,把大量分散的数据进行整合,把政府业务与知识管理相结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重复投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城市的管理水平。
2.4 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与先进的考核标准。首先,评价机制与标准要尽可能全面。实施细则与工作标准要覆盖到所有的工作中,让每个管理人员都有可遵循的工作准则和查询的依据。其次,对重点难点要全力突破。要善于抓住群众关注的热点和工作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尽快给出具体的整改措施。最后,措施要落实到位。完善城市管理的考核办法与奖惩机制,实施数字化的考评系统,分类型、分区域、分等级进行考评,结合数字化管理考核机制和城市长效管理制度,使考核标准更公平合理,评价机制更科学。只有这样,数字化城市管理优势才能得以体现,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目标才能真正实现。
2.5 规范管理制度,健全政策法规。数字化的城市管理也需要以法律制度为依据,依法办事、依法行政。首先,要从成功的案例中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对于政策法规,要严格执行现有的相关规定,并且要不断完善填补空白。其次,完善并深化“两级政府、重心向下、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以网格的形式划分城市区域,专人专管、严格考核。最后,以制度保障经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严格遵守制度,保证城市管理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结语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发展的时间不长,还不够成熟,但是城市的管理者通过各种新兴的信息技术,通过与社会公众的良性互动,以科学的、发展的观念来进行城市管理。科技在进步,城市在发展,城市管理的理念和执政手段也在不断的更新,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是政府服务人民群众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集中体现。城市管理模式的创新越多,市容市貌就会越来越整洁,城市的秩序就会越来越井井有条,市民的生活质量才会越来越高,幸福感才会越来越强。
参考文献:
[1] :《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05期
篇4
关键词:期刊阅览室;数字化管理;服务之我见
期刊阅览室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到馆读者提供阅览服务,近距离接触读者,并向读者提供咨询服务的重要窗口;是体现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展示图书馆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水平的业务部门之一。期刊阅览室提供的刊物是公共图书馆藏书中非常重要的文献资源,因其内容丰富、时效性强、信息含量大而成为一种优于其他馆藏图书的重要信息资源。据统计,期刊提供的信息占整个信息源的65%~70%,而科研人员所需的科技信息有80%来自期刊,故期刊资源的管理、开发和利用是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
1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文(公共)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的基本情况
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文(公共)图书馆始建于1991年。期刊阅览室设在州图书馆二楼,使用面积约23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80位读者,包括期刊和报纸的阅览。现有工作人员3名。现存期刊288种,全年新购期刊3700册,报纸78种供读者阅览。采用开架式的阅览服务方式,坚持全年365天开放,每年接待读者4.2万余人次。
2期刊阅览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阅览室设置不够合理阅览室现设在州图书馆二楼且无升降电梯、无残疾人通道,阻碍了残疾人到馆阅览。阅览室内无电脑桌、无网线、无复印机且阅览面积严重不足。每逢周末、节假日,中小学生读者大量增加,有的读者因无座位而离去。(2)期刊阅览资源较少,不能满足读者的需要公共图书馆是向社会读者服务的公益场所,服务对象十分广泛,所需的文献资源信息量多,在选购期刊时面临比较大的困惑。有的读者喜欢通俗性的娱乐期刊,有的读者又喜欢专业期刊。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文(公共)图书馆期刊阅览室针对读者的需要,经过筛选征订,现有农业、科技、法律、航天等各类期刊288种。然而受限于资金和阅览设施条件的影响,仍然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3)期刊阅览室期刊架位布局不合理为了方便读者取阅,采用全开架的方式,这就难免出现错架、乱架的现象。对期刊以刊名首字笔画顺序排列,没有按学科分类,使读者不能顺利地找到自己所需期刊的摆放位置。(4)读者阅读习惯需引导凉山彝族自治州彝文(公共)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每天接待的读者大部分是老年人,有部分年青人,周末还有中小学生。由于读者的年龄结构、阅览习惯不同,从而造成每天都发生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如期刊的丢失、破损、撕裂,直接造成公共资源的破坏,侵犯了其他读者获取相应资料的权利;还有一些读者在阅览室内吃东西、乱扔垃圾、接听电话、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处理这些问题也消耗了工作人时间和精力。
3对期刊阅览室数字化管理与服务提出改进的建议
(1)加强管理,提高业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事业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图书馆事业的管理,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高图书馆的业务水平,更好地发挥州图书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作用。抓住2017年评估定级的大好机遇,促进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用”的目标。积极采用新技术,建立馆藏期刊统一的数字化揭示平台,充分利用图书防盗检测和书刊盘点顺架及整架系统,实现期刊的数字化管理。(2)扩大期刊阅览室面积,方便读者利用公共图书馆期刊阅览室是对外服务及与读者直接接触的窗口,服务对象面向社会全体人员,应充分考虑方便读者利用,营造优美、安静、舒适的阅览环境,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前来利用期刊阅览室的期刊资源。建议将期刊阅览室由二楼搬迁到一楼,扩大面积,修建残疾人通道,设残疾人专座,配置电脑和复印机,加设网络插座,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读者的需求。(3)加强期刊数字化管理工作力度期刊阅览室是将各类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刊物收藏在一起,供读者学习、研究的场所。首先要认真做好征订工作。每年根据读者的需求和馆藏计划,广泛征求意见,通过筛选科学征订期刊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新刊。其次做好期刊数字化管理工作。为方便读者取阅,合理布局架位,重新分类排架,当天的报刊杂志及时收发整理,当日上架倒架,发现缺期次时,即时向邮局催补。为防止报刊损坏,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检查,对撕裂、破损的报刊,采取粘贴、复制等形式及时进行修复整理。第三要加强读者的管理,不断完善阅览室管理制度。目前州图书馆期刊阅览室,虽然有规章制度,但还是难免存在读者撕书扯页的现象;有些读者一次性拿多本书,超出自己的阅读能力,影响其他读者,为了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应规定每位读者一次只能限取1~2册图书。(4)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直接关系到服务质量。在服务中,要与读者建立友好关系,真诚对待每一新老读者,主动热情地与读者沟通,耐心解答读者的咨询,虚心接受读者的指导,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要加强阅览室工作人员专业技能培训,为读者提供高效快捷的信息服务,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除了有图情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知识与技能。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要结合自己的岗位特点,通过专业培训、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不断更新知识,提升图书馆工作技能。
4结语
期刊阅览室要给读者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就需要从数字化管理、合理布局和优质高效服务等多个方面加以改进和完善,才能为来馆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的不同需要。同时也要严格按照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标准,查找不足和问题,及时改进,从服务效能、业务建设、保障条件等多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办馆质量,力争达到一级馆的规范化建设、科学化管理和高效率运转的要求,推动凉山彝族自治州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民.新馆期刊阅览室布局之我见[J].图书馆工作,2003(4):33-34.
[2]吕素娟.期刊阅览室管理工作之我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17):79-81.
[3]胡小春.提高高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管理人员素质之我见[J].才智,2014(14).
篇5
关键词:以太网;移动平台;农业机械;数字化管理
一、基于以太网和移动平台开展农业机械云制造数字化管理的特征
将以太网与移动平台相互结合,这样在所开展的机械云制造技术中能够实现自动化管理,数字管理技术得到了更高效的使用,无论是农业机械的生产加工,还是后续使用,都能够达到一个理想的形式,分析其特点可以发现首先在设计平台上更具有先进性,能够达到理想的使用效果,使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通过数据库建立可以提升管理效率,这样的管理技术与实际情况之间的配合才能更加顺利[1]。移动平台结合网络环境在使用范围上更加的广阔,不会受到系统平台隐患影响,可以不受时间与距离的影响,通过网络传输功能来实现系统的管理控制,在农业机械制造业发展中起到了推动作用。其次是这种管理理念具有虚拟性,管理信息传输是在网络环境下进行的,在云制造的数据库中会体现出这一特征,制造过程的管理需要配合平台所提供数据来进行,只有数据信息得到有效利用,后续的农机生产制造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否则造成材料浪费,或者影响农业机械使用功能。
二、当前基于以太网与移动平台开展农机制造数字化管理的技术
1.计算机辅助设计。对管理数据库进行完善时会运用到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在此技术的保障下所开展的各项配合都能够达到一个更理想的建设使用效果,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功能实现需求,数据库建立期间会根据具体的需求来进行进一步完善,并在信息使用安全上得到更明显的进步提升。计算机辅助设计需要程序软件的参与,只有不断的完善内部信息,在数据库的信息存储范围上不断进步,最终的使用效果才能更加理想[1]。首先确定一个数字化管理框架范围,在框架范围的基础上再进行后续完善,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研究,实现数字化的农业机械制造管理,并与以太网、移动平台充分结合。
2.虚拟原型技术应用。掌握了完善的信息技术后,后续进行的管理数字化设计可以在信息引导下完成。对于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功能隐患问题,需要加强调解控制,移动网络环境具有极强的数据传输能力,这一功能在发展农业机械制造数字化管理中起到了功能完善的作用,同时在管理过程中也能够根据实际生产需求不断的做出调整,达到一个更理想的安全生产效果,针对未来的功能进步提升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虚拟原型充分利用了以太网环境特征,在所开展的工作任务上能够将虚拟与现实管理相互结合,高效利用数据库资源的同时根据现实管理需求不断的调整管理系统,达到一个信息共享的作用。
3.强调农机产品的协同设计。在对农机产品进行数字化管理设计时,虽然在设计理念上做出了区分,但设计过程中仍然可能会遇到功能差异带来的问题。以太网发展目前已经十分成熟,但应用在农机产品生产设计中仍然存在经验方面的欠缺,通过这种方法来帮助提升管理工作完成效果,可以有效的促进管理计划落实发展。协同设计会从多个层面共同开展,其中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差异性,尤其是在管理计划与现场创新上,充分掌握这一技术性方法,并通过数字化管理技术研发设计来提升技术的落实程度,对于现场工作任务的开展也有很大帮助。移动平台下信息传输速度得到了提升,同时更能够根据农业机械生产需求来做出调整,这一点是传统方法中所不具备的,也是未来数字化管理与云制造发展相互结合的有效技术性方法,充分完善设计理念,在最终的设计效果上才能有更好的进步。
结语
农业机械在农业经济和农业的发展中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将数字化设计技术引入农业机械行业是改变传统农业机械生产方式, 用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 支持新兴农业技术, 提高农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字:给排水;数字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TL353+.2文献标识码:A
前言:当前我国的整体发展形式相对于其他国家还是比较稳定的,面对社会的不断的发展以及当前给排水工程的不断的完善,为了就更好的使用当前社会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我们就必须注重我们的给排水工程与数字化管理的重要性。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以及长时间的实践我们终于在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面对我们第一增加的供水需求以及面对严重的给排水问题,我们必须保证我们的给排水建设能够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在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理念的指引之下,我国对现阶段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充分的研究。
一 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需求
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时根据我国当前的经济建设的需要所设立的一个发展项目,正是因为我国基础建设的速度的不断加快以及人均用水数量的不断增加,要想是我国的给排水系统适应当前社会繁重的需求就必须对其应用系统进行的相应的改进促进其系统的规划建设。只有将我们的给排水系统与现阶段的科学技术联系到一起我们才能使我们的给排水系统得到充分有效的管理以及使用。面对给排水系统存在的大量信息,我们有必要建成完善的信息管理体系对我们的给排水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管理。面对当前的发展形势,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了我们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将我们的问题解决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就给排水系统的建立,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①基于GIS实现对给排水资产信息一体化管理和综合查询给排水管网系统分布在城市地下空间,具有复杂性、多样性、数量大、维护难等特点,但供水排水设施的资产集中管理和清晰化又是进行科学化监管和维护的重要基础,给排水管理部门首先需要对供水和排水的资产信息进行充分了解,才能更好地进行规划、决策和应急指挥。因此,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数据维护功能等协助构建供水和排水信息的一体化管理方式忙o,便于进行信息的统一管理.便于设施资产数据的统一维护和管理。便于综合业务的管理,如开挖施工前查看地下横断面的综合管线分布情况等,从而大幅提高给排水管理处的管理水平和效率,为科学决策、模拟分析等更复杂的应用提供数据和功能支撑。
③实现对业务管理过程数据的有效记录和统计分析当前,由于对业务管理过程数据无法进行有效记录,管理者无法掌握业务的处理过程,一方面,对于业务的处理效果难以进行有效评估和准确判断;另一方面,当出现问题时难以追溯问题的源头和关键所在,导致解决方案制定没有针对性。因此,实现对业务管理过程数据的有效记录和统计分析,能帮助管理者克服上述问题,实现对业务管理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提高行业监管水平。
④实现各项业务的流程化审批繁杂的业务审批流程不仅会降低审批速度,加大管理者工作量+同时遗漏和延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对业务管理非常不利。因此,实现对所有审批业务的流程化操作和电子记录,能有效提高业务审批效率及其自动化程度,同时增加审批提醒功能,对待审批业务根据其处理优先级别,发出消息提醒,可有效避免审批遗漏和延误。
二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一个系统的使用离不开合理的设计面对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进步。我国的给排水管理系统势必会与我们的科技以及信息化的管理联系到一起。当前社会的发展已经离不开科学技术的使用以及信息化的管理模式。通关多年的学习以及从其他产业借鉴过来的经验来看。我国烦人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只有将我们的给排水数字换信息管理系统在实践当中合理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去,我们的给排水管理系统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以及合理的应用。所以在使用以及建设之初我们的系统设计方案是至关重要的。对此我们将对我们的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设计进行研究,并得出相应的设计方案以及设计方法,解决我国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问题。
①基础GIS平台。城市给排水管网基础GIS平台是整个镇江市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石,基础GIS平台以C/S架构为主,其中地图操作、地图查询和网络分析等功能实现Web端的应用。通过集成地图操作功能、地图查询功能、数据编辑功能、网络分析功能、管网三维显示功能以及模型模拟分析功能,为各子系统提供统一的GIS相关应用接口和服务,该设计可有效降低系统开发成本和系统维护难度,提高系统的统一性。
②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模型。在完成基础GIS平台的构建和给水、排水管网拓扑检查与修正工作的基础上,进行给水管网和排水管网模型构建,并建立多种管网现状评估分析情景。
③给排水行业管理平台。主要构建目的是为镇江市给排水管理处提供给排水行业监管和流程化审批工具,采用B/S架构,主要供给排水管理处进行给水、排水、节水服务和行业监管及信息。
④数字给水平台。通过整合GIS、SCADA、无线通讯等技术,同时运用供水管网水力模拟方法,对现有管理流程进行优化,从而有效辅助实现供水管网的运行管理和优化分析,提升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力。数字给水平台主要部署在自来水公司,供其各部门进行日常业务管理、设备管理、管线巡查养护的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用户报装、应急管理、规划管理等,并协助科学决策。
结语:
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有力与我们当前社会给排水网络的发展,并为我国的给排水工程提供合理有效的保障。面对我国当前的发展局势,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将有力与我国的给排水网络的发展。所以,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合理研究对我国的发展有着影响性的作用。
篇7
关键词:供电系统 电力营销 数字化管理 模式研究
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供电企业需要加强竞争意识,转变工作重点,力求电力营销管理模式的创新,实现供电的可持续发展。
一、数字化管理的概念
数字化管理是指依靠计算机网络,利用计算机通信技术实现管理目标。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和企业资源计划的普及,企业对于新技术或产品的研发能力和成本的控制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无疑成为了企业的关注点。在以往的质量管理办法中,信息采集不规范和质量问题的频繁出现严重影响着管理的效果,而在对质量的监控上不能严格依照现有的法规则直接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在当今的发展趋势下,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信息化大大增强,相关的质量管理部门开始采用质量信息管理系统增强质量管理的效果。数字化管理便是能够实现优良管理的有效途径。
二、数字化管理在供电系统电力营销中的作用
在供电系统电力营销中采用数字化管理不仅可以推动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而且能够提高供电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伴随着国家对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视,电力在市场中的地位逐渐显现,电力管理体制中,市场经济逐步取代了计划经济。而这一体制的转变无疑给供电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的改革体制中,供电企业逐步独立成为市场主体和法人主体,工作中的主要方向则变为经济效益,以此为中心全面发展。基于这一现实,企业需要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制度,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管理水平,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传统的供电企业管理体制设计理念较落后,局限性比较大,在供电企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已经落后,全新的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建立将成为管理供电企业的新的重要方法。
电力营销中不仅仅是对营销信息化的要求,还包括管理体制的创新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在电力营销中采用数字化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保证电网经济平稳运行、生产安全和管理规范化,还能在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节约生产成本,从而提升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企业并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电力营销的数字化管理的关键技术
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于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中的问题应采用分布式结构进行处理。它的总体模式是将整个系统集中到运行平台上,将数据保存到中心数据服务器中,而将主程序分布到各个应用服务器中,利用中间件提高运行效率,增强可靠性。
(一)服务系统构建
建立电力营销数字化服务系统是应用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集合所需要的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事务处理服务器、工作流处理服务器建立一个完整的服务器系统来配合完成各项任务。服务器的科学合理配置可以采用以下方案:
1、在运行数据服务器时可以将两台小型机同时运行,对磁盘阵列数据进行存储,发挥小型机运行效率和安全性高的优势,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2、将多台个人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处理事务,增强系统的可扩展性。
3、集中系统数据并存放到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上,集中布置服务器群,通过信息通道实现客户端与数据库的交互,控制对象级和数据级的访问。它方便系统的日常维护和升级,并能保证数据的安全访问。
(二)系统的体系结构
电力营销的数字化管理大致可分为应用的表示、业务的处理和数据的存储。其中应用的表示主要负责客户交互和数据的表示并申请来自于业务处理层的核心服务处理和显示服务的结果。业务处理层负责完成业务逻辑服务,例如校验、统计、分析系统。数据存储层主要进行对数据资源的管理,更新和检索数据。
新的三层结构在二层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将业务处理逻辑脱离了应用表示逻辑,用应用程序位用服务器将客户端和服务器进行隔离。在实现业务逻辑的时候采用中间件,根据应用需求的改变调整应用服务器,省去了修改客户端的麻烦,使客户端的工作变得简单、易行。客户端在访问数据库时只需要通过中间层,不涉及到数据库,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
(三)中间件技术
中间件是一种独立的系统软件,应用系统通过它实现资源共享。中间件技术的应用使不同节点间应用进程的关系管理、负载保持平衡,还可以使应用调度顺利进行,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网络监控的稳定性、以及流量控制的准确性。实现系统运行的完整、可靠。在电力营销数字化管理系统应用的环境中,中间件技术的应用在系统构建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工作流技术
工作流技术的应用可以快捷的创建和管理工作流,而避免了复杂的计算机编程。工作流平台一般采用的是使用简单的图形化定制工具,灵活定义、管理和监控。也就是将每一个用图形表示出来的组件用拖动和连线的方式相连接,形成相对应的业务流程。工作流技术的采用在电力营销的数字化管理中具有重大的意义,它使系统的应用变得灵活、便捷,而当业务进行的方式有所改变时就可以相对简单地更改组件,满足要求。
四、结束语
在供电系统的电力营销中,采用数字化管理能够有效保证供电企业系统、规范、科学地持续发展,同时也是促进供电系统与全球数字接轨的重要保证。加强电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是提高供电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曹宏宇,戚国强.电力企业营销管理系统的总体分析与设计[J].农机化研究,2004(2)
[2]王平.电力营销的数字化建设[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03(10)
[3]金汶.电力需求侧管理期待五大措施[J].广西电业,2005(10)
篇8
关键词:企业管理;数字化转型;重构
1数字化转型形势下的企业管理
当前,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时期,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引发了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了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国内外制造企业在商业模式、管理运营组织方式、研发手段和生产制造等方面的转型和创新,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企业管理面临着全面的数字化重构[1]。
2产品实现过程的数字化重构
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首先面临的是产品设计研发和制造的数字化,要围绕核心产品,以数据驱动及流程牵引,构建产品实现过程端到端数字化能力。在产品实现过程的数字化重构中,首先要以用户体验驱动的场景思维,开展产品规划并将其数字化;其次要构建数字化的产品管理流程,建立多维度的产品成熟度评估指标体系,指导产品规划和年度计划;第三要采用MBSE(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方法,构建精益研发体系;最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以PDM(产品数据管理)和MES(制造执行管理)的一体化打通产品实现过程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在复杂系统产品的数字化研发中,采用MBSE设计方法和与之相适应的数字化协同研发平台是其中的关键。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设计方法,用数字化建模代替传统的文档化设计,以产品的数字化模型衔接系统设计中涉及的机械、电子、软件各专业,覆盖需求分析、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各阶段,串联集成联试、试验、验证各环节。数字化研发平台整合专业设计工具,落地各类设计规范、技术规范,管理标准组件库和模型库及参数库,支撑各专业人员在统一平台上协同工作,完成产品的数字化模型并不断迭代优化,最终形成复杂系统的数字孪生,从而全面实现产品设计研发数字化。如图1所示。
3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
企业运营管理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目标是通过优化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获得最大的投入产出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落地。企业运营管理过程,围绕企业经营目标,涉及项目、合同、计划为主线的核心业务管理,以及人、财、物等关键资源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包括战略管理的数字化、关键资源管理的数字化以及核心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三方面。战略管理数字化,是指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战略管理、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的闭环,通过数字化的战略规划模型、指标化的目标体系和量化的绩效考核手段,有效保证企业战略规划的落地[2]。关键资源管理数字化,是在人、财、物等关键资源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整合、数据治理形成数据资产,采用各类分析模型实现数据智能应用,挖掘数据价值。核心业务管理数字化,是围绕合同执行、项目执行、计划执行全过程,打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业务线条,实现各环节全要素的数字化管理。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并不仅仅是实现传统意义上的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以业务流程优化为基础,利用信息技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在这一过程中,流程是核心,软件系统是工具,而数据是软件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副产品。企业管理的数字化重构则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产物,是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入运用,构建一个全感知、全联接、全场景、智能化的数字世界,进而对传统管理模式、业务模式、商业模式进行创新和重塑。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就是要实现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业务数据化是指建设专业信息化系统,实现企业业务管理的数据化,通过管理要素内在的指标化(亦可称为模型化),达到业务数据可利用、可分析、可改进,实现更为精细的运营。数据业务化是指建立数据中台,形成数据资产积累,支持数据治理与数据服务,结合企业业务发展,设计数据服务应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在理念上以全面数字化为核心,在应用场景设计上以基于数据的智能应用为目标,在系统构建上以建设统一数据底座为重点。因此,企业运营数字化管理平台或系统,具有一体化、集约化和智能化的特征,采用业务、数据双中台的技术架构,具备柔性调整、横向扩展的能力,实现运营管理过程的一体贯通,管控要素的集约体现,以及基于数据的智能分析。
4供应链的数字化重构
产品实现过程和运营管理过程的数字化重构主要从内部视角进行数字化企业的塑造,但竞争的压力要求企业数字化的视角放大到整个产业链的上下游。供应链的数字化重构,从宏观层面看,与产业布局密切相关,关系到法律规则和技术标准的互认,以及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从微观层面看,企业要通过数字化技术应用,降低全链的成本,提供高效的协同机制,合作提供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供应链数字化重构首先在底层信息基础设施构建方面,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智能便捷的数据采集、机器人物流以及人机互动和数据集成,实现供应链在物端的数字化;其次,构建数字化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实现采购供应过程、内部外部协同作业的数字化,通过数字化平台能快速确定物料定位,明确采购内容与数量,确认外协订单和技术要求,通过云端平台的方式,实现多工厂、多工序、集团云、共享云等多个层次与级别的联系与连通,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宽的视角来进行供应链协同作业、业务处理以及监测与运行。最后,能够基于大数据的分析,实现采购预测和计划的数字化、供应商管理和评估的数字化,以及供应链风险控制和辅助决策的数字化。
5企业管理的数字化分析
通过对企业管理核心过程的数字化重构,企业管理各项管理要素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以数据为核心的分析应用成为最迫切的需求。但以往的信息系统建设以实现业务流程处理信息化为出发点,缺乏整体数据资源规划,缺乏统一平台支撑数据获取、数据管理,数据应用较为分散,数字化的成果不能很好的利用。企业管理的数字化重构需要构建统一的数据基础设施,覆盖数据采集、数据治理、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共享服务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应用业务活动。企业统一数据基础平台总体架构如图2所示。通过构建统一数据基础平台,面向企业管理各方面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得以实现。包括战略全景分析和企业价值链分析等。通过各类数字化工具,利用管理信息系统作为驱动,就能够对企业的内外部的价值进行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市场需求以及营销风险的数据进行科学的预测,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基于价值链数字化分析,设计端对端的完整工作流程,使企业管理更加智慧化[3]。
篇9
关键词:档案;素质;管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3-00-02
我国非常注重档案的管理工作,但是从档案管理的实际工作情况来看,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繁琐的工作,工作量非常大,传统手工的档案管理工作效率低,很容易出现错误,很多珍贵的档案文献都在传统档案管理的方法中遗失,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将信息化、数字化融入到档案管理中去,可以提高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而且从档案使用的角度上来说,通过信息的检索查找档案也是非常的快捷、高效,大大提高了人工查找的效率。但是从我国在推广档案管理数字化的过程中来看,还存在很多问题,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本文对将数字化融入到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涵义介绍
对于任何组织、团体、国家来说,档案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档案是记录这些团体、组织、国家在不同时间里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包括文化活动、宗教活动、政治活动等,在这些活动进行的同时也会以图片、文字等形式保留下来,而这些历史的信息记录对其未来的发展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档案对于文化的传承、历史的记录意义重大,所以必须对档案进行合理的分类以及科学的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让档案发挥最大的作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必不可少的角色,越来越多的工作领域也出现了计算机的身影,计算机的出现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因为时间的不断推进,所存留下来的历史档案越来越多,要以手工的方式对这些档案进行整理所花费的时间是巨大,而且工作效率非常慢,计算机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通过计算机使用数字化的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非常简单、高效,大大提高了档案的使用频率,让档案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当前数字化档案管理问题分析
1.数字化档案管理人才不足
档案的数字化管理虽然在理论上与传统的档案管理并无太大差别,但是在操作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在我国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也出现很多因为转变管理方式而产生的问题,主要问题就是原来的档案管理人员难以运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单从从事档案管理这项工作本身来看,工作人员大多是年龄较大的人群,这类人群对于电脑是非常陌生的,很难操作,而年轻的一代人又认为档案管理这些工作过于枯燥,没有新鲜感,很多年轻人都非常抵触这项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国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就出现专业人才不足的情况,这给我国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一方面对老员工进行专业培训,让他们适应档案数字化管理;一方面就是要积极挖掘档案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人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另一方面就是积极开发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计算机软件,以最小的人工投入换来最大的工作效率,通过这样技术与人才的结合就能够更好的解决这一难题了。
2.专业档案数字化管理设备不足
我国的数字化档案管理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去完善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包括网络设施、硬件设施、软件设施等。但是在实际的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推进过程中,因为档案管理并不是一种马上就有回报的工作,所有大多数的单位、团体都不会拿出大量的资金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去,这就导致了在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因为资金的缺乏而难以推进。很多单位即使配备了一些计算机设备,也都是非常老化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根本无法完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在推进档案数字化管理的过程中,我国也推出了相关的标准要求,虽然在短时间内大多数单位都没有达到国家所要求的具体水准,但是我们不能放弃,应该抱着积极的心态投身于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中去,同时积极研发符合档案数字化管理的科学软件,为我国尽早实现档案数字化管理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推进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举措
1.挖掘专业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
档案数字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在内容的差别就是由原来的纸质材料转换为电子信息材料,而这些电子信息材料就需要储存在专门的电子设备中,比如硬盘、U盘、光盘等,这些储存材料的不同决定了其保存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这些电子储存材料一旦受损或者受潮都会损坏,而一旦损坏那么里面所储存的大量电子信息都会损失掉,因此电子储存设备必须进行备份,并且放在不同的地方进行保存,其中一个受到破坏,另外一个还可以使用。诸如此类的问题还有很多,要想解决这些专业的问题就需要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档案管理,从事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经常参加一些专业知识培训,不断加强自身在档案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专业储备,在选择参加档案数字化管理专业知识培训的工作人员时也应该注意既要选择新员工,同时也要选择老员工,这样就会避免档案管理工作人才的断层。在具体的工作人员培训中应该将职业道德培训与专业知识培训结合在一起,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也让工作人员更加的认可与爱护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对于专业的人才的挖掘还应该注意的是这里的人才挖掘并不是盲目的挖掘,而是分专业的人才挖掘,所组建的档案数字化管理人才队伍必须是合理的,只有这样的人才队伍才能更好的完成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
2.数字化档案管理技术的应用
档案中所涉及到的信息是各种各样的,包括了社会、生活、经济、文化、军事、民族、性别、健康等,而在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光是对这些档案进行简单的分类就已经是非常繁琐的工作了,更不要说在这些大类的下面又会划分出各种小的分类。在实际的分类工作中会遇到一个非常大的困难,那就是因为个人见解的不同所进行的种类划分是不一致的,有人认为是社会类的档案,而又有人认为是生活类的档案,这样就在档案的立卷中存在很大的差异,而由立卷引起的差异在档案查找的过程中同样也会遇到,有人认为此类的档案应该从社会类的档案中查找,而有人认为应该从生活类档案中查找,这样就会产生很大的分歧,也不利于档案的管理工作。而使用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将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软件应用到工作去就会轻松的解决此类难题,不但解决了立卷中所遇到的难题,在档案查找的时候也会非常简单顺利。传统的纸质档案需要进行专门的收集处理,在处理的时候会涉及到对相关材料的筛选、裁剪等,这些工作程序经常会因为工作的疏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采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方式就会轻松解决这一困难,这对保护档案的完整性意义重大。很多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因为难以适应新的管理方式,故而产生排斥的心理,这对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推广产生很大的阻力,应该积极疏导老职工的心理问题,将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优点向他们讲清楚,让从事档案管理的老员工带头进行档案数字化管理的推进。
3.加大资金投入、更新专业设备
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进展情况直接受到资金的投入与专业设备的影响,但是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并不乐观,主要表现在资金投入不到位,很多专业的设备都没有得到更新,严重阻碍了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的推进进度。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将档案数字化管理工作需要的资金投入到位。在档案数字化管理的专业设备方面又分为软件设备与硬件设备两个方面,在软件方面应该加大对专业软件的研发,尽快将最新研发的、专业的软件技术应用到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工作中去;对于硬件设备,除了加大资金购买更新以外,对于现有的设备也要做好防护保养工作,这样不但可以延长其使用的寿命,对于其提高工作效率也有很重大的影响。因为档案数字化管理是一项尚处于摸索阶段的工作,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认真积累经验,总结工作中的不足,这样更有助于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四、结语
档案数字化管理是当前国际档案管理的大趋势,可以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解决传统档案管理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但是我国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刚刚起步,很多问题还需要我们慢慢解决,只有加大资金投入,积极研发专业软件、更新硬件设备,总结工作经验,才能让我国的档案数字化管理取得更好的发展,让档案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来服务。
参考文献:
[1]黄莉雯.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2017(03):33-35.
[2]肖蓉.浅谈高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3):167-168.
[3]马旭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03):168-169.
篇10
为适应学校发展形势,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苏州科技学院在2006年通过招标引入一套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将相对固定的业务流程、管理方法、各种规范等相关信息,通过平台系统进行整合,同时进行统一管理与差异化管理相结合,使研究生部的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大大提高研究生部的管理水平,充分节约工作人员的宝贵时间,提高工作效率[2]。经过多年的实践运行,该系统已基本处于稳定运行阶段,并在研究生信息化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学校招生学科和研究生数量的飞速增长,该系统仍需随着各用户组需求的变化进一步扩展和完善。
一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
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采用某科技有限公司“Gmis研究生管理系统V3.0”系统,系统组成包括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培养管理、成绩管理、毕业管理、学位管理、学科管理和系统管理共8个子系统,其内容涵盖了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各个环节,以实现研究生学籍、培养、毕业等的全过程化管理。在研究生规模尚不巨大的情况下,按照我校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的实际情况,该系统基于角色将用户端分为系统管理员、学院研究生秘书、教师组、研究生等用户组。按照研究生培养的相关流程,各用户组之间因不同需要设定各自权限,并与各子系统的相关环节相辅相成。
1研究生
研究生登陆系统需要进行个人基本信息的录入、学期注册,在系统内提交个人培养计划后按照院系排课情况进行选课,并按课表进行课程学习,研究生可于期末在系统内查询成绩。完成课程学习后,研究生在系统内进行学位论文从开题到答辩的申请,并完成必修环节的信息登记,经导师和学院审核后不得变更。
2教师组
教师组分为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两类,某一教师身兼两种角色的需由管理员在系统内进行身份对应维护。教师组用户可登陆系统进行课程教学以及进行综合查询及管理,同时导师可对所带学生的培养计划、实践环节以及学位申请的全过程进行查询和审核。
3学院研究生秘书
学院研究生秘书可于系统内进行本学院学生学籍、培养信息的综合查询和管理,完成专业课的教学安排,并对学生的成绩、必修环节以及学位相关环节的申请进行审核。也可就本学院教师及研究生导师相关信息在系统内进行补充和完善,并进行本学院各学科点的信息更新与维护。
4系统管理员
系统管理员可对该系统上述8个子系统的全部功能和各用户组进行管理操作,也可就学校管理特点和要求设定各个用户组的使用权限,以便实现对各学院研究生、教师、学科等相关信息的及时把握,并对全校研究生的培养工作进行维护和管理。
二苏州科技学院研究生管理模式
根据我国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实践,可将研究生教育组织模式分为两种:一级管理模式和二级管理模式[3]。苏州科技学院自取得硕士学位点后,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渐由原来的学科办、研究生处发展为研究生部,并成为学校相对独立的、专门的研究生教育机构。部门下设学科、招生、培养与学位、教育管理等科室,在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和学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我校在研究生规模的现实情况下,对研究生教育管理采用的是一级管理模式,即由研究生部主要负责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这种近乎垂直型的管理模式,在保证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顺利执行的情况下,有利于充分调动全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但是在另一方面也使得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工作繁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二级学院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缺乏主动性[3]。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为我校研究生培养与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学生个人培养计划、成绩、学位论文相关信息等可以快速便捷地查询,并且通过系统管理员对用户权限的设定,实现了不同人员对不同信息的分类管理和通用查询功能。然而,学校一级管理的模式也使得大量的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集中在学校研究生部,研究生、学院秘书等各级用户在数字化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也多直接反映到研究生部,而未能系统的对各自权限内的模块进行深入的探究,以致造成研究生管理部门花费过多的精力在系统琐碎事务的处理上。随着我校研究生招生学科和在校人数规模的剧增,单一的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在研究生数字化管理等方面也慢慢呈现其不足和弊端,我校也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改革,逐渐向研究生二级管理模式过渡,探索新型高效的管理组织架构,提高研究生管理效率,保证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工作的稳步推进。
三关于研究生培养数字化管理的思考与建议
研究生的培养管理需要学校各级管理人员的协调与配合,同样,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顺利应用也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相关人员的配合。我校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方面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科类别的拓展和工作的事务性的加强,该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也呈现出一定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探索与解决。
1各级领导重视,规范数字化管理
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是适应学校发展形势的需要,是提高研究生培养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研究生信息系统可以及时快捷地提供在校及存档研究生的各类信息数据,也可通过流程化的模式规范管理,为学校及研究生相关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因此也离不开学校和学院各级领导的重视。学校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数字化管理的优势与重要作用,针对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各级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章,严格规范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数字化流程。同时,安排专门人员负责系统的管理、维护和更新,以便及时解决实际操作中呈现出的各种问题,从制度和人员上保障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2强化各级用户操作,提高数字化程度
包括系统管理员在内的各级用户是系统运行的支撑,因此,系统是否能够有效地按照设定程序进行研究生培养的流程化管理取决于各级用户是否能正确地完成各自权责内的网上操作。研究生的培养需要学生、导师、教师、学院和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在了解研究生培养与管理流程的基础上,学生入学后必须熟悉自身系统权限内各个模块的功能,实现整个培养环节相关信息的网上载入;任课教师、研究生指导教师以及学院秘书也必须精通系统模块内各自权限的功能与操作,完成学生相关信息的管理和各类申请的审核。然而由于研究生生源地和本科院校数字化管理模式的不同,以及系统各级管理人员接受信息化程度的差异,导致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在实际运行中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问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在要求各级用户熟悉操作的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操作培训也是切实提高学校研究生管理队伍素质和管理数字化程度的重要保障。
3完善更新与维护,开拓数字化延展性
由于不同高校的研究生管理模式的个体差异,以及管理形式的多样化,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在适合不同高校普遍要求的前提下满足使用学校的特殊实际情况。随着我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工程硕士、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培养类别的增加,传统的全日制研究生框架下的信息管理系统已远远不能满足学校研究生数字化管理的要求,同时,不同类别的研究生在系统的使用过程中和信息管理中也出现不少亟需解决的实际问题,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可维护性和可扩展性就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数字化管理,研究生管理部门需要走进二级学院,走近研究生,就系统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联系软件供应方进行更新维护,不断加强系统在研究生培养管理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推进研究生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
总之,研究生的培养与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事务性,数字信息化管理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管理发展的大趋势,也是高校研究生教育“与时俱进”、谋求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数字化管理的具体过程中,正确认识数字化管理的优势和不足,优化研究生管理组织模式和架构,全面保障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可持续、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科,郑晓芹.高校研究生数字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思考―――以浙江师范大学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统为例[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0,19(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