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战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战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经济与其不断融合,采购管理业已成为一个公司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采购职能也随之发生深远变化,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衍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以及与上游供应商及下游服务对象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获取足够的竞争优势。
一直以来,南天公司的物资采购采取每年一次的采购招标方式进行,即集中全部已有的和潜在的供应商,在质量和服务同等的条件下竞争单项产品的最低价格,胜出者即为价格最低者。此方式在一定时间内对于公司的成本控制、防止腐败(幕后操作)、以及保障供给等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是随着企业自身的进步和发展、企业内部各项安全体系、规章制度、规范流程的建立和完善,随着供应链理念下的现代战略采购作为一种先进管理模式的普及和发展,以及为适应南天公司精细化、专业化发展的整体工作思路,建立供应链理念下的现代战略采购制度成为公司必然选择。
建立本方案所遵循的原则为“制度明确、流程清晰、审核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完善南天公司物资采购流程,加强所购物资质量把关及价格审核,明确相关环节及人员的责任,本着“质优价廉、货比三家”的宗旨,确保南天公司所使用的每一件原辅材料及设备符合HACCP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二、机构设置
为适应现代战略采购要求,南天公司成立物资采购小组,组长由食品部(或经营部)分管采购工作的副经理担任,组员由下列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采购员、价格审核员、成本核算员、仓库保管员、厨师长(或厨政总监)。物资采购小组在南天公司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完成公司所有的物资采购工作,包括合格供应商的选定与评估、市场调查、价格审核、质量把关、货物验收等等。
三、岗位职责
1、采购小组组长
在南天公司总经理领导下负责公司物资采购工作的制度制定,建立健全采购小组工作流程,组织公司相关部门及人员参与质量价格审核及确认,考核采购员及价格审核员的绩效评定,在采购小组成员的协助下选定、评估各类物资的供应商,审核采购单,处理和协调采购工作的其它事项。
2、采购员
1)负责组织实施南天公司所有物资、设备的采购工作,负责所购物资的第一道质量把关,对于供应商提供的质量不合格产品拒收或退货。
2)每月单日收集公司各部门、各班组的采购信息,制定次日的采购计划(包括物资名称、数量、要求等);将采购计划单传真给已经确认的合格供应商,并及时回收供应商的报价单,经采购小组确认后形成最终的订购单;每月双日上午九点前将所购物资运回。
3)负责与供应商的日常联系与沟通,及时了解供应商的资信及生产能力,收集供应商提供的详细产品资料,包括营业证书、工商税务证书、产品合格证书、检验检疫证书等。
3、厨师长(或厨政总监)
1)根据《餐谱》及实际需求核查公司各部门、各班组制定的采购计划,针对各类品种在餐食中的实际应用提出具体的采购要求。
2)物资采购回后参与验收工作,检查所有物资的质量,检查是否吻合采购要求,对所有采购回的物资进行第二道质量把关。
4、价格审核员
1)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到市场、超市、商场调查了解各类物资价格,每周五形成市场调查报告交采购小组组长。
2)对南天公司所有采购物资的价格负责,保证所提供的市场价格调查报告及时有效、客观真实且全面。
5、仓库保管员
1)根据采购清单核查所购回物资的外观、品种、数量、合格证及保质期,对于物资的质量进行第三道把关,对于上述项目有异议的经报告使用部门经理后有权拒收或要求采购员退货。
2)根据公司仓储管理制度及时将采购回物资分类入库存放,办理入库手续,并填写入库单。
6、各使用部门及班组
物资采购回后公司各使用部门代表或班组长及时清点各部门各班组申购的物资,核查所购物品的外观、品种、数量及质量,对于物资的质量进行最后一道关口把关。对于所购物资质量有异议的经报告采购小组组长后有权拒收或要求采购员退货。
四、合格供应商的选定与评估
现代战略采购管理的核心为强调采购双方的交易关系、合作关系和战略联盟关系,其观念已由单纯的采购物品向取得供应能力转变。供应商的开发和管理是公司现代战略采购体系的核心,供应商管理包括的内容有:供应市场竞争分析,寻找合格供应商,潜在供应商的评估,询价和报价,合同条款的谈判,最终供应商的选定,以及每年定期进行的供应商评估。
目前南天公司供应商管理选择的基本准则是: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尤其对于航空食品生产企业,质量与安全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1、合格供应商必须具备法人资格,证照齐全,具备与其生产规模相匹配的厂房、设备、设施及高素质的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能提供相关类产品的合格证明和检验检疫证明;能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要求。
2、第一阶段各类物资分别选择1-3家供应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每一批次采购分别由不同的供应商报价,参照价格审核员的市场调查价格信息,采购小组组长、采购员、价格审核员三方确定其中综合价格最低者为该批次采购的定点合格供应商。试行2-3个月后,选择其中质量最稳定、价格最低、服务最好、诚信度最高者为固定的、唯一的供应商,与之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和供货合同,并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
3、合格定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如出现严重质量问题,采购小组向该供应商发出纠正措施要求,如两次发生严重质量问题两次提出建议而质量没有明显改进的,应取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
4、各类物资在确定唯一的供应商后,对于每一批次供应商的报价,采购小组参照价格审核员的市场调查信息对其报价进行审核,该修改的予以修改,审核完毕的价格为最终的结算价格。
5、采购小组制定科学、严谨的供应商评估体系,每年一次协助总经理组织公司各使用单位代表根据评估体系内各个要素对供应商进行一次跟踪复评,对供应商进行业绩评定。累计分值在80分以上者为合格、优秀供应商;累计分值在70-80分之间为基本合格供应商,采购小组及时将评定情况反馈该供应商,要求作出改进并将改进情况书面报告采购小组,有整改措施且取得效果推荐下一年度继续使用;分值在70以下为不合格供应商,取消其供货资格。采购小组根据每年度供应商复评结果更新《合格供应商名录》。
6、《南天公司供应商评估体系》附后。
五、采购管理与流程
1、申购部门的划分
1)常备材料:生产管理部门
2)预备材料:仓储管理部门
3)办公用品:综合管理部门
4)设备及零部件:设备动力部门
2、请购单的开立、递送
1)申购经办人依存量管理基准、用料预算,参酌库存情况开立请购单,并注明材料的品名、规格、数量、需求日期及采购要求经部门主管审核后依申购核决权限呈核后送采购小组。
2)需紧急请购时,由申购部门于请购单上注明原因,并加盖“紧急采购章”,采购部门予以紧急办理,运输方面一般以空运为主。
3)办公用品由综合管理部门按月依耗用状况,综合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并考虑库存情况,填制请购单提出采购。
4)设备采购参照湖南公司物资采购制度执行;零部件采购结合南天公司费用年预算承包方案由设备动力部门提出请购。
3、申购核决权限
1)生产用原辅材料:由食品部各生产班组依实际生产情况提出请购,由厨师长审核后报食品部经理核决。
2)办公用品:各使用部门在年度预算范围内由各使用部门经理审核报综合管理部经理核决;单品申购金额在1千元以上的报南天总经理核决。
3)设备及零部件:单品申购金额在2百元以下的由动力班长核决;单品申购金额在1千元以下的由食品部经理核决;单品申购金额在3千元以下的由总经理核决;单品申购金额超过3千元的由南天公司报董事会审批通过后,由湖南公司采购领导小组核决。
4、采购
1)采购作业方式
总经理对于重要材料或特殊材料的采购,可直接与供应商或商议价,必要时由总经理指派专人或指定部门协助采购小组办理采购作业。除上述采购作业方式外,采购小组可依材料使用及采购特性,选择下列一种最有利的方式实施采购:
a、集中计划采购:凡具有共同特性的材料,以集中计划办理采购较佳,可核定材料项目,通知各请购部门依计划提出申请,采购小组定期集中办理采购。如食品部生产用原辅材料(蔬菜、食品等)。
b、长期报价采购:凡经常性使用,且使用量较大宗的材料,采购小组应事先选定合格供应商,议定长期供应价格,签署合同后通知各申购部门依需要提出请购。如食品部生产用包装材料(餐盒、包装膜)。
2)询价、比价、议价
采购员在接获申购单后依申购案件的缓急并参考市场行情及过去采购记录或厂商提供的资料,精选2-3家供应商办理比价或经分析后议价。
3)呈核及核决
采购员询价完毕后,于申购单祥填询价或议价结果及拟订“订购厂商”、“交货期限”与“报价有效期限”经采购小组组长审核,并依申购核决权限呈核。
4)订购
采购员接到经核决的申购单后以订购单向供应商订购。
5)进度控制及事务联系
a、采购小组分询价、订购、交货三个阶段,以“采购进度控制表”控制采购作业进度。
b、采购员未能按既定进度完成采购作业时,应填制“进度异常反应单”并注明“异常原因”及“预定完成日期”,经呈采购小组组长核示后转送申购部门,依申购部门意见拟订对策处理。
6)验收与入库
所采购物资送达公司仓库后,采购员协同价格审核员、仓库保管员、使用单位代表或班组长对购回货物的质量、数量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仓库保管员开具《入库单》入库,验收发现货物质量、数量或合格证明资料有缺陷的依照下一条款办理。
7)退货或换货
对于验收有缺陷的采购物资仓库保管员填制《不合格品评审单》,通知采购员予以退货或换货。
8)价格及质量的复核
a、采购小组应调查主要材料的市场行情,并建立供应商档案,作为采购及价格审核的参考;
b、采购小组应就公司内各部门所提重要材料的项目,提供市场行情资料,作为材料存量管理及核决价格的参考;
c、采购小组应就公司内所使用的材料质量予以复核(如材料选用、质量检验)等。
篇2
关键词:企业运营 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战略功能 保障措施
现代企业财务如何实现更好地为企业运营保驾护航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企业财务功能也急待从传统的会计核算向高级财务管理提升,这也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下面我从三方面内容浅谈一下现代财务如何实现为企业运营保驾护航。
一、明确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要实现为企业运营保驾护航首先要明确财务的战略管理理念。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很多企业财务人员一直崇尚“会计利润至上”的财务管理理念,这样一来就导致企业为追逐高额的会计利润而铤而走险。如部分企业为加大会计利润而不断增加赊账销售,导致大量的坏账出现,最终使企业现金流断裂,发生倒闭。利润最大化是一个绝对指标,没有考虑企业的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关系。例如,同样获得100万元的利润,一个企业投入资本500万元,另一个企业投入700万元,若不考虑投入的资本额,单从利润的绝对数额来看,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与比较。利润最大化没有考虑利润发生的时间,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例如,今年获利100万元和明年获利100万元,若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也很难准确地判断哪一个更符合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往往会使企业财务决策行为具有短期行为的倾向,只顾片面追求利润的增加,而不考虑企业长远的发展。由此可以看出,财务战略管理理念对企业运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认为“会计利润至上”不是现代财务管理的目标,而“价值管理”才是我们真正的努力方向,价值管理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股东财富最大化,这里面最关键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水平,企业价值管理的目标简单来说就是使企业的盈利能力得到提高同时控制好公司的财务风险,为此,我们财务人员首先需要树立“价值管理”的理念。
二、制定并实施相关财务战略功能
在有了明确的财务管理理念后,我们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财务战略功能,这也是我们财务日常的工作方向。为了更好地为企业运营服务,财务应具备四大功能,即投资功能、融资功能、经营管理功能和资本运营功能。投资功能包括参与制定所投资项目的方案,并对所投资的项目进行过程管理,现在多数企业很重视投资项目的方案制定,但对所投资的项目过程管理往往会忽视,企业财务在参与制定项目投资方案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制定所投项目的考核指标,这其中包括量化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一般企业大多只关注财务指标而忽视非财务指标,这样就会出现项目管理者只注重财务指标的完成而忽视其他方面,如项目管理者为了完成财务指标,违规生产,导致安全隐患。投资功能还包括统一所投项目的会计核算办法,检查项目的内控情况,审核项目的股权激励政策等,统一会计核算办法有利于整个企业集团的统一口径,有利于横向的比较及考核,定期与不定期检查项目的内控情况可以督促项目负责人完善内控建设,降低企业风险,审核项目股权激励政策可以防止激励政策激励过度,侵害股东权益,从而实现过程管理。融资功能包括制定并实施公司的融资方案,如制定银行借款方案、票据贴现、票据的背书、应收账款保理、项目打包融资等。通过一系列的融资方案解决企业营运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经营管理功能包括财务核算、财务分析管理、预算管理、内控体系建设、税务筹划五大方面。建立企业内部统一的核算模式和预算模式是基础,同时,应将核算结果与预算、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建立现代分析系统可以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提供指导性意见;通过建立及完善内部控制体系是减少企业风险的重要部分,是保障企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减少经营风险,实现保驾护航;税务筹划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税务筹划方案制定的好坏,企业财务人员在制定税务筹划方案的同时应积极与税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沟通,避免合理避税演变成逃税,良好的税务筹划保证了企业不发生违规、违法事项,同时为企业合理避税、减轻企业税负作出贡献。资本运作功能包括企业(集团)内资金统一调配及使用、参与企业并购策略、联营方案、资产重组方案、拆分上市方案的制定及实施。统一的资金调配可以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企业的财务费用。企业并购成功与否关键是看并购策略是否完善,因此,并购策略应包括并购的融资方案、如何支付对价、并购后的整合方案及并购后的会计处理等。企业财务通过建立、完善财务战略的四大功能,不断为企业运营发展提供无形的动力。
篇3
本文从集团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全面阐述了其问题表现形式,进而对实现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加以分析,最后总结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以期待对集团企业推行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
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关键要素
集团企业需要战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集团企业战略管理也并不神秘,就是通过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实现公司结构、组织行为的不断改良,以创造更高的绩效,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结构、行为、绩效”构成了集团企业战略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集团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绩效。而集团企业绩效的核算、评价正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进而建立完善的集团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精确度就成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推行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1 集团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在制定企业远景目标时,有些企业没有真正了解市场的环境、目标客户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实力,所以在发展中或多或少碰到一些困难。
1.2在制定具体战略时,没有整合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特别是没有将这些资源调配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上来。有的即使整合了,企业内部各级组织、部门仍然方向不一致,各行其是。即使每个组织都能做到很好,整体发展却无法达到最优,甚至还会导致企业内部分裂,战略目标最终成为纸上谈兵。
1.3在拟定计划时,企业没有将战略转化、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及员工日常工作当中,同时缺少对战略执行的科学评价体系。
1.4缺乏合理的执行战略、监控绩效的流程,导致战略执行不力。其原因主要有:①是流程,如果没有明确、合理、科学、有效的战略执行流程,就无法按制度办事。②是人,即使有最好的流程制度,如果没有称职的组织者、管理者、执行者,一切仍然等于零。③是缺乏实时的监控和报告,无法将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也是战略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2 实现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
2.1 与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结合
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必须将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联,使集团企业的短期经营与长期战略相结合。结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企业绩效管理将战略目标转化为绩效目标,进一步依据绩效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进而通过评价、控制和监督达到业绩期望的进程,使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适应性。
2.2 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通过预算管理,有效地聚合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各项经济资源,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规划加以量化,依据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在企业内科学地管理和可靠地执行,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高度协调和统一,从而使最高决策者的战备思想得以落实,并最终带来效益的提高。
2.3 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资金管理作为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其实现信息化可以满足如下需求:
(1)对集团各个账户余额能动态监控以调度资金,确保资金平衡;通过资金动态平衡表模拟结果进行资金短缺预警,以提前做好融资准备。
(2)通过建立结算中心,实现资金在整个集团范围内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绩效考核纳入激励体系。
(3)进行资金管理的全面预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发现各分支机构的真实需求,避免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4)对资金的来源、结构、成本、用途明细及项目收益情况进行综合反映。
2.4 建立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
在基本核算的职能内,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自动产生凭证、自动进行报表合并、实时反映各下属企业的财务信息,并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做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分析和监控。
2.5 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系统
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系统是实现集团实时控制和管理的基本条件。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系统必须满足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实现集团财务合并工作规范高效,以及合并报告真实准确的要求。
2.6 为决策支持提供依据
建立基于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模板的准确、及时、完整、共享的原始财务数据,根据管理需要通过提取数据和组合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支持决策的。此外,可以预设针对不同下属公司的财务考核指标,对重要财务指标进行事前控制,通过预警进行事中控制,以确保管理目标的达成。
3 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解析
集团战略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吸取了现代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思想,以企业绩效管理为核心,涵盖财务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集团财务报告、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等集团财务管理关键性业务,为集团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分析集团业务、提升企业绩效的工具与方法。下面以金蝶K3集团战略财务解决方案为例,解析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
3.1 集团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层次
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将企业战略管理分解为3个纵向的应用层次,以保证业务数据、分析数据、绩效数据能相互贯通、互为一体。这3个应用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企业绩效管理(BPM)、商业智能与数据仓库(BI&DW)、业务运管(ERPⅡ)。这种层次划分体现了战略管理、管理控制、业务运营三者在应用层次上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关系特点。
在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架构中,战略规划过程表现为从上到下的过程,体现了从战略决策到战略执行的业务逻辑;战略实施过程表现为从下到上的过程,体现了从业务操作到战略反馈的控制逻辑。3个层次的划分,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信息化的通病,那就是有权利者没有信息、有信息者没有权利。
3.2 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中的企业绩效管理
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中的企业绩效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及其子系统(部门、流程、工作团队和员工个人)的绩效成果能够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实现的过程。BPM贯穿企业短期计划、中期规划、长期战略,通过全方位的企业绩效管理循环,提供彻底贯穿战略管理全过程的决策信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管理。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6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按顺序分别是设定目标、建模预测、计划预算、监分析评估及报告。
(1)设定集团财务目标。企业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市场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目标客户需求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的了解,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统一工作方向并设定关键绩效指标。
(2)建立财务运行模型。这个阶段首先按设定的战略目标,建立多套企业运营的执行路径、资源配备及盈利计算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预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战略执行方案后对目标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模拟结果选择最佳企业战略执行方案。
(3)编制集团财务预算。该阶段需要将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语言,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及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计划中去,并设定相应的绩效指标。此外还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制定部门和集团的预算计划。
(4)监控财务指标额度。在企业、部门、员工执行预算过程中,须对绩效指标进行跟踪并将跟踪结果与设定的标准作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并对潜在的问题发出预警,或者与企业外部的标杆绩效作比较,这些工作都是监控的范围。
(5)分析评估即通过对财务、制造、物流、客户、市场等数据的多维度分析,提供信息帮助管理者作出实正确的决策,最后分析评估战略目标的实施绩效、将结果与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
(6)报告。这个阶段需要及时、完整、精确地将财务、业务、经营的绩效报告给企业管理者,同时外部报告应考虑日益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更加谨慎的投资者。企业绩效管理者同时实现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
3.3 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
本方案包含了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集团合并报表、分散核算集团并账、集团集中控制、财务集中核算、财务决策支持等业务领域,在不同组织架构、不同地域分布下的应用模式,结合网络技术和集团管理模式,既可实现信息的集中式管理应用模式,也可实现分布式管理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蔡立新.计算机会计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
篇4
[关键词]平衡计分卡;战略执行;绩效考核。
中图分类号:TM7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4-0392-01
一、平衡计分卡在战略执行与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实施背景
企业将平衡计分卡引入目标管理,通过将目标实现的途径分为制度层、方案层和预案层,以制度为基础,以方案做保障、以预案为预防,在对三者通盘考虑的基础上,确保了企业目标实现的可预期性,企业目标管理取得有效进展。
为全面完成国家局创建优秀卷烟工厂及省工业公司“三个10%”的目标,全面执行我厂年度“一个理念,一个目标,两项机制,三大保障,九项基础工作,四项建设”的“112394”工作思路,基于此,企业在策划年度工作目标的过程中,引入了“战略执行”概念,根据平衡计分卡原理,对年度目标从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进行了策划并实施绩效考核。
二、平衡计分卡在战略执行与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内涵和主要做法
(一)平衡计分卡在战略执行与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内涵
平衡计分卡是通过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及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指标之间的相互驱动的因果关系展现组织的战略轨迹,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战略目标过程,它把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
(二)平衡计分卡在战略执行与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主要做法
1.基于平衡计分卡原理的五级目标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平衡计分卡原理,对我厂四个维度指标的关联驱动及最终实现企业总体目标的控制过程进行了示意,形成《年度目标策划示意图》。
在此基础上,把国家局、省工业公司创建“优秀卷烟工厂”经济技术指标及企业关键绩效指标纳入了企业目标管理体系,形成了《年度工作目标》,共包括核心衡量指标56项。
同时,按照四个维度对财务类指标、客户类指标、内部业务流程类指标及学习与成长类指标进行了细化分解,形成了《青州卷烟厂年度工作目标二级分解》。
按照管理、责任权限将一二级指标分解到全厂各部门,形成了各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各部门根据部门承担的工作目标,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将承担的指标分解到班组/机台、岗位,形成了《年度部门目标分解表》,为便于对各岗位进行考核,各部门根据岗位设置及各岗位承担的工作职责,将部门分解的任务目标下达到各岗位,形成了《年度岗位工作绩效考核标准》,形成了全厂五级目标管控体系。
2.目标指标体系的过程控制
榧忧扛飨钪副甑墓程控制,要求相关指标的职能管理部门归口制定方案,就指标的控制与考核实施过程管理,按照职能分工,由财务处制定《年度费用控制方案》;技术装备处制定《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实施方案(TnPM)》及《计量网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组织人事处与劳资培训处制定《全员实物劳动生产率提升方案》、《年度岗位考核与员工成长机制建设实施方案》;技术装备处与信息中心制定《技改与信息化工作计划》;工会办公室制定《优秀班组建设方案》;政治工作处制定《企业文化体系宣贯方案》、企业管理处制定《经济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和《6S管理实施方案》;工艺技术处制定《关键工序六西格玛评审与改进实施方案》等12个方案,作为全厂目标实现的有力支撑,同时,将12个方案的制定与组织实施,列为厂年度12项重大目标管理事项,由企业管理处以重大目标管理事项的形式进行督办。
3.目标指标体系的考核
为推进各项工作目标的责任落实及加强目标体系的监督考核,企业将各项工作目标分为季度目标和月度经济责任制指标进行控制,季度目标的考核按照《方针目标管理程序》组织实施,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按照《月度经济责任制考核实施方案》组织实施。
在对全厂目标进行考核前,制定厂目标管理考核实施方案,成立厂工作目标考评组,为检查提供组织保障,同时明确考核内容及考核标准,在考核过程中,既注重结果性指标的实现情况,又注重过程控制措施的完成情况,通过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4.持续改进
季度检查结束后,在将检查结果与各部门绩效考核结果兑现奖惩的同时,检查组将检查中发现的亮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和反馈,对经验做法进行推广,对存在的问题由责任部门认真分析存在原因,并制定切实可行工作措施进行改进。
三、平衡计分卡在战略执行与绩效考核中的应用实施效果
(一)企业目标指标体系更加系统、科学
1.企业目标指标体系得到量化
平衡计分卡原理要求:只有量化的指标才是可考核的。基于此,企业在策划各项目标的指标值时,充分考虑该项要求,将所有指标全部量化,彻底杜绝了以往个别指标定性评价的情况。
2.企业目标指标体系更加科学
通过四个维度指标的设置及相互关联,使各类指标的关联度进一步增强,改变了过去单纯关注财务类结果性指标,而忽视过程性指标的情况,同时,通过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类指标的设置,使企业的绩效考核覆盖面进一步增强,企业目标指标体系更加丰富、系统和科学。
(二)企业目标指标的达成实现了过程控制
过去,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重点关注结果性指标,而结果性指标先天具有的滞后性的特点,使得企业的考核成为“事后控制”,而无法做到“事前控制”、“事中控制”。运用平衡计分卡原理,引入顾客类、内部业务流程类及学习与成长类指标,并通过四类指标的关联驱动,使企业实现了由重点关注结果性指标向同时关注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的转变。
同时,企业在进行目标考核过程中,也更加关注过程性保证措施的完成情况,尤其对年初确定的12个重点关注的控制计划或方案进行检查、督促,确保每个方案或计划按进度执行,从而确保了有效的过程控制。
(三)企业绩效考核工作更加全面
过去,企业的绩效考核工作往往只考核到部门级,对部门内部绩效考核工作关注较少,通过建立五级目标管控体系,同时将部门内部员工绩效考核作为部门级考核的内容之一,使考核工作更加全面。
篇5
关键词:商业计划 应用实践 效果分析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咸阳机场的运营管理机构,在经历了股份制改革、股权多元化等变革后,在管理机制、运营流程、内部控制等方面不断完善,形成了较为规范的内部治理架构。面对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环境,公司审度自身,盘点资源,分析优劣势,提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中国中心门户机场”的战略定位,并明确了六项战略目标。
为了保证战略目标的落实,公司研究分析现状,认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如何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精准把控实现路径。随着公司运营规模的升级、业务发展的多元化和运行程序的复杂化,如何有效地配置资源,如何在不同的发展方向上做选择,如何在保障公司自身发展的同时给予股东及员工满意的回报等都需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工具统筹平衡。
在此背景下,公司研究自身企业特点,启动了以财务战略模型为工具的中期商业计划项目,通过财务量化,加强计划管理,动态监控战略实施路径。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通过财务系统来配置资源,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对战略举措进行检验、调整,对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保证公司战略路径不偏轨。
一、中期商业计划的概述
中期商业计划是落实战略规划的具体策略,是长期战略规划和短期年度计划的衔接。具体来讲,中期商业计划就是通过合理的资源配置,科学的建立供、产、销,人、财、物结构,借助财务的数字表达形式,对未来3-5年的发展思路、管理模式和重大项目做出更具体、详尽的计划和定量预测,形成未来经营能力和经营结果的综合反映。其实质就是科学地以企业发展模拟运行为主线,沿着战略发展方向将各个方面链接起来,利用数字模型,系统地、综合地反映企业发展大局,指导具体工作。中期商业计划一般以五年为一个周期,每年甚至每个月进行滚动更新,实时根据企业运营发展和战略决策的现实调整变化,通过更新资源分配将企业未来的发展面貌展现在决策者的眼前。
二、中期商业计划编制方法
中期商业计划的编制和更新是一项系统工作,也是一项关乎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工作,在推进过程中涉及分解战略目标、确定关键任务、设定基本假设、配置财务资源、形成财务预测等具体工作内容。
(一)战略分解
结合战略规划目标,公司高管团队在分析现状和未来远景的基础上,通过集体研讨,对公司的中期商业计划期内5年的战略重点达成共识并进行清晰地描述,形成年度经营计划,并将重点任务逐级分解转化为各部门关键任务,由各部门负责人制订出具体行动计划。
(二)确定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就是根据战略规划,对企业未来所处的经济环境,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相对稳定的政策,以及相对固定的基本经济指标和业务指标进行设定,作为形成财务预测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也就是把公司各项规划安排,浓缩到基本假设表里,转化为数字目标值。这需要假定企业发展总体增长趋势,未来发展是乐观、中观还是悲观;要把发展趋势量化成业务量的增长幅度;需要假设物价指数的变化,因为物价的增长会增加购买成本,也会成为我们部分收入调价的参考指标;评估公司享有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是否能够继续延续;还要设定公司有关基本情况,比如收费价格是否调整,资产的结构是否发生变化,对资产折旧率产生何种影响;公司筹融资方式是否调整,融资方式和资金成本发生哪些变化等;公司章程要求的经济状况也要考虑,比如股东要求的投资回报、利润分配政策等。
(三)配置财务资源
战略规划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那么就要确定做哪些业务、投资哪些项目来实现目标。公司经营工作需要什么资源?需要配置多少人力、物力?把这些繁杂的业务拆解成各个业务量指标,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只有梳理清楚这些业务,才能够把战略要求的发展方向,转化成具体的工作,并朝设定的方向前进。所以,这个是以业务部门为主导的阶段,业务部门要和财务部门沟通协调,按照财务报表的最终展现形式来梳理归纳收入、成本等各项业务,这是中期商业计划成败的最关键点。具体怎么设计模型,比如我们要计算机场的起降服务收入,那么,运行统计部门就要提供起降架次、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并把起降架次指标量按照国际航班、国内航班划分清楚,再继续细分为不同起飞全重占总机型结构的比重,划分的这么细致的目的就是和收费标准对接,计算收入。以后,只要调整机型结构比例,收入都能够很方便的计算出来。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也是一样,要将影响收入实现的具体因素,细分开来,找到方法,拿出业务指标实物量和依据,财务部门协助业务部门进行分类,用历史数据进行验证和修正。
配置投资同样非常重要。按照投资类型分为固定资产投资和股权投资,每一类都需要业务部门按照项目进行详细预测。基本建设项目对投资的规模、资金来源、付款进度等内容都要进行详细预测和分拆,涉及公司未来资金的统筹和安排;股权投资一般都是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来计划和安排的,是否增资、是否调整股权比例、是否收购兼并相关企业等都应依据公司发展规划在中期商业计划编制过程中给出相对清晰的回答。掌握了这些关键点,就能形成投资计划表,充分展现公司各项资产配置计划的内容。
(四)形成财务预测
通过前面所有的步骤获得业务数据,进行整合和分配,设计计算公式,勾稽各个业务表格,形成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KPI主要指标,并对预测结果反映的趋势进行分析,比如,收入增长、息税折旧前利润增长是否达到预期;净资产收益率和EVA趋势是否向好;反映的投资回报率能否达到股东的要求等,如果没有达到目标,要重新对公司的发展短板进行分析,找出关键症结,形成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对资源配置重新进行调整,直到发展趋势是合理的、与公司要求契合的,中期商业计划的编制工作才算基本完成。
三、中期商业计划的应用成效分析
通过建立中期商业计划,可以把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战略意图转换为运营中可以实际操作的财务目标和实施方案,使企业战略落实成可实施的财务方案和其它管理运营方案,并最终形成可量化、可考核的指标体系,形成管理的闭环。
(一)解决了中长期战略规划落地问题
公司中期商业计划,以财务战略模型为平台,有效串联了公司各业务层面的子战略,包括机场主业发展战略、非航业务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规划、机场经营规划等战略,统一战略目标,避免顾此失彼。财务模型以五年为一个预测周期,编制过程包括顺流和逆流两个程序,顺流程序以详尽的年度经营措施及财务计划为基础,基于动因分析、趋势预判延展。逆流程序,根据模型预判结果修正子战略目标及相应措施,同时,模型预判结果又为递延年度的目标提供了约束。顺逆流程序的有效结合,使整体战略目标与年度分项措施相辅相成,形成相互约束的闭环管理程序,实现了公司中长期战略与业务层面的子战略的有效衔接,使其相互支撑和相互制约,避免了公司中长期战略与业务发展在实施过程中的脱节。“十二五”期间,咸阳机场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中期商业计划,确保公司所确定的主要战略目标均得以实现。
(二)解决了战略组织层面与战略执行层面衔接不紧密的问题
重要项目的推进,有明确的责任部门还不够,必须根据项目的重要性和管理属性,配置相应层级的执行机构,否则就会雷声大、雨点小,无法真正确保落地。对中期商业计划的推进,起点和定位较高,在公司章程中,已明确提出了这一项目的组织、实施、程序及内容要求。同时公司内部设立了全面预算及中期商业计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及小组成员,小组成员包括公司的经营、规划、人力、市场等核心业务部门,明确管理职责和业务范畴,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具体经营项目和经营工作中去。施行一线运营者和上层管理者共同研讨机制,全员参与,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统一目标,量化指标,有效解决落实问题,同时还积极树立了全员的财务意识、效益意识和危机意识。
(三)解决传统商业规划中财务量化的可操作性问题
公司中期商业计划,以企业战略规划及其子规划为基础,综合物价水平、国家财税政策、股利政策等重要信息,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数据,分析规律,量化趋势,通过多选设置、搜索匹配及宏公式等多重公式和应用建模,直接从业务计划形成财务预测报表,模型输出内容包括各子规划发展财务预测、财务报表、敏感性分析和一致性检验。模型应用结果可视化程度高,比较直观,应用性强,操作灵活便利,构建的模型可在长期战略落实中动态调整应用。
(四)解决了为公司重大决策提供有效支撑的问题
机场行业的重大投资决策往往以机场改扩建为主,其投资规模较大,投入产出时效较长,重大决策对企业的影响在短期内表现并不明显,通过短期财务计划或年度财务分析难以对企业的长期重大决策进行评价和修正。同时,有些投资项目,单独评价时可能IRR低于目标回报指标,但并入企业整体时,企业整体净现值是升高的,这说明新投资项目可以增加企业的整体价值。中期商业计划把企业的投资项目合并入企业的整体运营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对长期价值的评估,比独立项目评价更加科学准确。
同样,对于重大投资项目的融资,不同资本结构,将影响企业的平均资本成本(WACC),从而影响企业价值评估。在机场改扩建投资决策中,运用财务战略模型,通过对盈利能力、风险情况及发展能力等KPI指标分析,分别对股东增资、债权融资或经营租赁三种模式进行评估,选定了“股东增资+债权融资”的筹资模式。同时基于投资回报不低于10%,债权比例不高于50%等关键限制因素,通过敏感性检测,确定了合理的投资规划和融资规模。
篇6
关键词:集团;治理;财务;管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跨区域、跨行业、多主体的综合性产业集团越来越多,这些集团逐渐成为了市场竞争的主力军,但集团企业快速发展与企业内部管理手段滞后的矛盾也日渐突出。集团企业要想健康长远地发展,就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母子公司的权利和义务,充分发挥子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积极性,同时又要加强对子公司的引导和监督,以管理促发展。本文从财务运行角度探讨如何搭建一个以服务、协调、监督、指导为机制的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
一、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良好的治理结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是财务管控体系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
企业治理结构不明晰导致财务工作者经常面临着职业保障和工作原则的两难选择,坚持原则会丢掉工作,保住工作就会失去原则,这些不良治理结构表现在:董事会和经理层职责权限不明确;企业负责人以行政命令代替集体决策,过多干预企业的财务活动;内部审计机构或监事会成为摆设;集团董事长兼任下属企业负责人造成下属公司自削弱或重复决策等等。
一般来说,股东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它要控制审批好一些财务战略层面的文件,确定公司发展战略目标,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审批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融资方案和利润分配及弥补亏损方案等重大财务事项。董事会对股东会负责,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投资方案;制订公司年度财务预决算方案、融资方案和公司利润分配及弥补亏损方案;行使股东会赋予的财务事项决策权等等。公司经理层对董事会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复的经营计划和预算方案等,组织实施预算期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财务计划等。监事会是公司监督检查机构,对股东会负责,主要对公司的财务活动及董事、企业高级管理人员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但不得干预企业正常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值得一提的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各治理层都必须明确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避免“越权审批、暗箱操作、一言堂和一股独大”的现象,做出损害公司或小股东利益的事情,同时,企业的组织架构设置中既要避免职能交叉,也要避免责任盲区,关键岗位实行回避制度。
相对一般公司而言,集团企业具有组织架构复杂、管理层级较多、成员企业性质多样、经营主体多元化的特点,如何协调分配好各成员企业治理层的职责权限,如何兼顾各成员企业股东的不同需求,如何定位各组织单元在财务管控体系中承担的职责和发挥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集团企业的董事会一般会呈现出金字塔式的等级,母公司的董事会要能够做好集团发展战略的制定,成员企业的董事会则是要执行好集团的战略方针,防止各自为战破坏整个集团企业的战略部署。财务战略作为集团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服务企业发展战略为前提,而各成员企业的财务战略和财务管理活动应当遵循母公司的财务战略和财务计划。各级监事会需要承担起监督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整个集团企业的战略部署和会计政策的责任。各级经理层属于企业的执行层,负责组织实施董事会的决议方案和战略意图,完成集团总部下达的经营任务和预算目标,贯彻执行集团企业的经营方针和政策,督促企业员工遵守国家的会计法规和财政纪律,因此财务管控体系的建设需要各个组织部门的支持和配合。
(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
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的家法,财务管控本身也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内部控制也包含了内部会计控制和财务制度建设等。企业内部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保障,内部控制可以促使企业依法经营,有利于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有效防范和规避财务和经营的风险,提高财务信息质量。首先,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覆盖了企业所有的业务领域,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业务流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设计和规划,内部控制对企业各组织单元做出明确的权限指引,并指导员工对各个业务流程的关键节点进行控制;其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历史成本法记账,往往是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的最后结束,单纯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无法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约束或监督,而健全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防范其他领域的舞弊行为,从源头防止财务信息失真;再次,财务报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用数据来衡量企业经营年度内各项工作的好坏,越来越多的企业高管从单纯关注财务报表转移到管理创效上来;最后,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为企业推行财务管理制度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环境,增强企业的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提升集团企业各组织单元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同度和支持度。
二、集团企业财务管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统一会计政策和基本财务制度,搭建母子公司统一的会计制度体系
母公司应当根据国家的会计法规和会计制度,结合集团公司行业会计的特点,做好集团企业统一会计制度的设计并分步实施,各分子公司必须遵守母公司制订的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且必须纳入母公司合并报表范围。尽管子公司享有一定的法人自治权利,但在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上必须遵循母公司相关会计政策和财务制度的规定。随着国家会计法规的变化或者集团产业链的不断延伸,母公司必须适时研究和修订集团公司会计制度。
(二)做好资金调控,掌握资金链条的关键节点,把好企业经济脉搏
企业的财务活动都是以资金为起点和终点,任何经济活动都需要资金的支持,资金是企业的经济命脉。集团总部必须做好对资金链条上关键节点的监控,合理调配资金,监控资金流向,充分发挥集团资金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
1.做好资金收支计划。各成员企业必须定期向集团总部提交资金计划,并在执行期结束后向总部反馈资金计划完成情况,总部应当采取必要的考核措施。集团总部需要时刻关注各成员企业的现金流量,在充分发挥成员企业自主使用资金的基础上,加强监控和引导,预防成员企业资金使用违背集团总部的财务战略和预算安排。
2.合理调配资金,减少资金成本。集团企业在筹资上要充分发挥好协同效应,注意内部资金的合理调配,充分利用闲置资金,减少资金沉淀,谨慎外部融资。集团总部必须关注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考虑外部筹资的必要性、可行性等等,对融资方案必须进行充分论证,成员企业重大的融资方案需报集团总部审批或备案。
3.科学选择资金集中管理模式。由于各成员企业所处的地域文化、政策法规、财务风险、产业结构不同,集团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采取不同的资金管理模式,譬如:备用金报账模式、收支两条线管理、内部银行模式、结算中心模式、虚拟现金池、财务公司模式等,利用金融手段做好资金的集中管理,降低使用成本,增强资金的使用效率。
4.做好资本运营的管理。资本运营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配置资源的一种重要方式,集团公司对所拥有的一切有形与无形的存量资产,通过流动、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各种方式进行有效运营,以最大限度的实现增值。集团公司需要储备通晓财务、金融、法律、银行等渊博知识的人才或委托专业机构进行运作,注意规避和防范资本运营的风险。资本运营必须在集团总部层面统一进行集中管理和协调运作,各成员企业重大的资本运营必须符合集团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以发挥集团的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集团企业做好资本运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目标,不能够放弃商品经营而仅仅做资本运营。
5.正确把握投资方向。母公司是投资决策的最终主体,搞好集团的投资管理要做好生产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个方面,企业在生产性投资上要选择扩大现有的生产能力或者开拓新领域,增加有效生产单元的资金投入,减少无效或低效生产单元的资金投入;在战略性投资上要做到对内部关键企业加大投资,对外部一些合适主体进行兼并收购,以稳固市场地位和扩大集团规模。
6.做好利润分配的管理。母公司要统一制定和控制集团的利润分配政策,确保利润分配是建立在集团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采取适合的利润分配方式以保证储备一定的发展基金。
(三)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用预算指标来宏观调控并优化企业资源配置
集团总部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研究当前经营形势,确定预算年度内集团要完成的目标,然后向各分子公司传达,各分子公司要站在大局的角度上,保证集团总体目标的实现。
1.建立健全预算组织机构,并明确职责以保障其有效的开展工作。各级企业应当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执行和控制部门、各责任中心等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明确各组织机构的职责权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集团总部的预算委员会应当承担起整个集团预算管理的组织、协调、指导、监督的责任。
2.集团总部必须设计好科学的预算指标体系。集团公司必须根据各成员企业的业务性质进行归类,分别设置以利润目标、成本目标或经营目标为主的预算指标体系,提高预算指标的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并设置好统一的预算报表,保证各指标口径一致。
3.预算编制是一个互相协调并调剂的过程。集团总部要协调好各子公司的利益,保证集团上下目标一致,减少集团内企业的矛盾。预算指标应当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层层分解到各责任主体,使各成员企业享有一定资源调配的空间,同时承担对下属企业监管的责任。
4.提倡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凡是与企业有经济关系并导致企业资源流出或流入的所有职员必须参与预算管理活动,各职能部门要分工协作,各级财务部门要做好协调和沟通工作,在整个预算管理中要发挥引导和协调的枢纽作用。
5.预算执行结果必须纳入绩效考核体系。集团企业无论采取何种绩效考核方式,譬如综合绩效考评法、平衡计分卡或者EVA考核,预算指标尤其是财务指标的完成必须占有重量分值。
(四)完善内部审计和绩效考核机制,检验财务管控体系的有效性
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是财务管控体系中重要的监督环节。集团企业要建立起强有力的内部审计制度,有计划地开展对成员企业的常规审计和专项审计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开展重要投资项目的全过程跟踪审计。内部审计不仅仅是对企业财务信息和经营成果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还需要对企业内控制度设计、规章制度的执行和决策程序等进行审计,监督检查各成员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否符合集团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是否贯彻执行集团总部的财务制度、会计政策,是否如实完成集团总部下达的预算目标,财务管控措施是否对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发挥有效作用等。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实施应当保证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审计报告应当客观公正的评价被审计单位的经营业绩,为绩效考核提供参考依据,对完善财务管控体系提出建议。
集团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是财务管控体系中重要的配套措施。集团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必须打破平均主义、本位主义思想,尽量做到考核公平、公开和公正,这样才能够激励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对成员企业高管的业绩考评不仅要关注其任期内短期经营业绩(含财务、非财务业绩),而且要关注对企业长远发展目标所做出的贡献。集团总部要能够让绩效考核成为一种问题反馈的机制,督促各成员企业提高自我纠错能力,而不能使绩效考核成为一种形式,用平均主义掩盖矛盾。集团企业通过绩效考核督促各企业去发现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差异,譬如企业实际完成值与目标值的差异原因在哪里,财务管控措施等管理制度是否切合实际,业绩评价指标设计是否合理,下达的预算目标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等等,从而优化整合企业内部资源,完善财务管控体系建设。
篇7
12月4日,浪潮集团在京举行“柔性共享精细管控――浪潮管控服务型财务共享方案会”,业内首提“管控服务”理念。该方案是浪潮继2013年率先定义财务云之后又一洞察集团企业精细管控需求、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的扛鼎之作。在“互联网+”时代大环境下,云计算、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创新速度与日俱增,管控服务型财务共享是大型集团性企业财务共享中心战略的必然选择,也是浪潮加速推进云战略落地、加快产品云化升级、促进企业云应用、持续引领高端的重要举措。
浪潮国际副总裁魏代森在《“互联网+”驱动财务管理模式创新》主题报告中详细介绍了“互联网+”时代下企业的创新与变革及“中国制造2025”对财务管理提出的新挑战,阐述了“浪潮管控服务型财务共享方案”的定义和价值。
据介绍,相对于传统财务共享专注于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局限于服务、效率和规模三个方面,新型的“管控服务型”财务共享解决方案以“借助共享模式、加强财务管控”为核心,打造“柔性共享、刚性管控、业财一体”的新模式,帮助集团企业实现共享中心与财务管控之间的深度融合。方案所拥有的业财一体、移动应用、精细智能运营、影像电子双档案等亮点,将为客户带来集中管控、降本增效、流程标准化和跨区域多元化等四方面价值,成为大型企业优化提升、管控升级的全新全面的解决方案。
浪潮财务共享服务应用的标杆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现场分享了应用成果。同时,该解决方案还在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苏州金螳螂建筑装饰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集团企业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实践,获得一致认可。
未来的财务共享中心是业务财务一体化的共享中心,不仅涵盖财务业务,人力资源、集中采购、市场管理、信息技术等都将纳入共享中心的管理范畴。这是企业管控的发展趋势,更是发展中蕴藏的机会,浪潮将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不断提升研发与创新能力,助力企业互联网化,与中国企业共同成长。
篇8
1 我国企业纳税筹划的薄弱点
鉴于我国众多企业纳税筹划案例的分析,薄弱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纳税筹划的企业战略高度 为纳税人减轻税负,增加收益是纳税筹划的直接动因。企业可以通过充分利用税收法律法规,特别是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的投资、经营和理财等进行周密筹划和科学安排,以获得最大的税收利益。但企业的纳税筹划不能仅仅停留在减少纳税支出,增加收益这一筹划目标上,而必须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总体发展战略。事实上,如果企业对是否进入某个市场进行决策时,考虑最多的并不是纳税筹划问题,而是是否符合企业总体发展战略,这一市场潜力如何,企业能否在这一市场保持强劲的竞争力。也就是说,纳税筹划是企业重大决策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可能往往并不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当然,纳税筹划作为企业战略的一个子系统,服从和服务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并非完全是被动的,有时,企业可能出于纳税筹划的考虑而调整或重新制定发展战略。比如,企业进行战略决策时,往往会关注税收政策的导向性,尽可能会去迎合好的政策,享受税收优惠[2]。遗憾的是,不少企业纳税筹划实践中往往缺少方案设计的战略性考虑。
1.2 纳税筹划的内部协调 纳税筹划的组织管理一般有两种体制,即以财务部门为主和以专门纳税筹划部门为主的两种体制,前者适用于集权型、结构简单、相关事务相对集中的企业,而后者适用于组织结构相对复杂、权利结构相对松散的企业集团。很多集团企业没有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将纳税筹划的责任推给财务部门兼负。财务部往往只给予各个子企业纳税筹划指导,具体还是由各个子企业自己来进行筹划。这不便于集团内部纳税筹划的统一协调,最大限度地服从和服务于集团的整体利益。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筹划的结果就维护各自的利益来讲也都千差万别,导致不少失败的教训。
1.3 纳税筹划的流程 由于信息质量问题,组织和执行人员的掌控能力问题以及外部条件的动态变化等问题,对于纳税筹划方案的选择简单地凭借以往的经验来确定已然不可行。规范的纳税筹划流程设计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但企业往往把注意力重点放在个案上,缺乏整体协调,战略纳税结构还远尚未形成。企业整体纳税筹划思路不清,缺少科学的流程设计是企业成为税务检查的重点对象的重要原因。
目前,多数企业纳税筹划的流程可以表示为:“发现机会并提议——财务分析和制定方案——高层讨论进行决策——方案实施[3]”,其中前两个环节基本都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而方案的实施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或外部条件变化等原因,效果难以保证。在有了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后,对纳税筹划的要求自然提高,所以流程再造与优化就成了当务之急。
1.4 纳税筹划的可操作性 目前,多数企业纳税筹划操作仍然处在较低档次。这主要表现在强调税款的减少而往往忽略了客户和其他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导致沟通障碍和筹划成本的增加,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比如,企业乐于利用开票方式和开票时间的改变来调整纳税义务发生的时间(基本上是推迟),但这种做法带来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纳税筹划是需要动员与之相关的诸多力量共同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举个例子,纳税筹划方案做得不错,但结果销售合同不是按照方案的要求签订,纳税筹划的目的势必无法达成。
纳税筹划的成功离不开纳税筹划部门与各方的良好沟通。如果缺乏内部沟通,纳税筹划部门便难以掌握企业自身的条件,难以完成科学的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和实施;如果缺乏与客户或供应商的沟通,纳税筹划的实施就难以得到其有力的支持和配合;如果缺乏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就难以掌握相关政策的动向或避免不必要的税务处罚。
2 政策建议
针对企业纳税筹划的薄弱点建议如下:
2.1 放眼长远,顺应企业整体发展战略 企业纳税筹划方案的设计,应放眼长远,站在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高度,从企业地域和产业布局、治理结构、股权结构、生命周期、经营流程等大的方面着手,以节约税收成本,降低税负为切入点,进行一系列综合规划并保障其有效实施。不能仅仅站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层面,从企业物流和资金流方面着手,以逐个环节寻找降低税负的突破口所进行的局部的、零散的纳税筹划行为。
2.2 明确责权,强化内部沟协调 鉴于很多集团企业内部对于纳税筹划各自为战的局面不便于统一协调,最大限度地服从和服务于集团的整体利益,而且各自策略实施的结果也很难保证争取到其自身最大的利益。所以建议在集团企业设立专门纳税筹划部门并明确筹划部门和子企业的责任和权利,协调各个子企业之间纳税筹划的协作与配合,统筹规划纳税筹划工作。这样对现有纳税筹划力量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将更具创造力和执行力。专门的纳税筹划部门相当于企业的税务咨询委员会。集团内做出重大的财务或经营决策之前,需要纳税筹划部门进行纳税相关可行性评估,全面地权衡利弊,辅助决策。这是战略层面的职能。在战术成面上,纳税筹划部门还应为集团成员设计、协助执行和评价具体的纳税筹划方案。
篇9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 企业实践 案例
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11月,以解决我国核电工程建设、生产运营中的应用技术问题为己任,推进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提高核电机组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主要业务领域涉及:反应堆工程与核燃料业务;工程改造业务;核电站设备与专用工具研发及产业化;仿真技术;先进核能技术;反应堆工程实验。通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建立起一支近千人的科研队伍,总资产18亿元。在核燃料管理、工程改造、设备研发、仿真模拟机、核电站信息化等专业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承担数十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全面进入国家核电科技研发创新体系。
一、全面预算管理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预算管理健全,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决策和执行机制,年度预算内容全面,包括经营预算、投资预算、筹资预算和财务预算。公司紧紧围绕中长期发展战略以及五年发展规划和财务规划,以年度业务计划为基础,以现金流为核心进行预算管理。年度预算目标与年度计划、考核目标保持一致,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公司财务管理工作主线,有效保证了各项经营目标实现。近三年主要预算指标执行情况见表1。
(二)预算管理有序,运作灵活,执行控制有力
公司依托管理信息系统,固化预算管理流程,便于培训,便于调整,便于控制。在预算编制环节,一旦年度预算获得批准,即将各类业务预算指标分解输入预算管理信息系统,支付类业务仅可在预算指标内执行,强调预算的刚性;分层级设置预算调整权限,任务发生变化时,灵活调整预算指标,增强预算管理适应性。在预算执行控制上,分为“预算―立项(采购申请)―承诺―支付”四个主要控制环节,基本控制原则是:没有预算不能立项,没有立项不能承诺,没有承诺不能支付,预算控制有力。从根本上杜绝了重预算编制、轻预算执行,预算与执行“两张皮”现象。
(三)合理设置预算目标,有效促进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公司预算目标确定,主要有两方面来源,一是对公司战略目标进行分解,在财务规划指导下,制订年度预算的基本目标,二是在公司年度各项工作业务计划基础上,编制各项业务预算。业务计划不支持预算目标,则调整业务计划;战略规划不适应经营发展实际情况的,则按年度对战略规划进行滚动修订。实现战略规划目标与年度业务计划相结合。通过年度预算确定的经营管理指标,是年度经营绩效考核的财务部分的主要内容,以考核推动预算目标实现,进而达到实现战略目标的目的。
二、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授权管理体系
年度预算一经股东会批准,即是年度经营管理活动的依据,预算目标不得随意修改。为了增强预算管理的适应性问题,建立健全了预算制授权管理体系。
1.规定各级预算管理主体的责任
公司内设预算管理责任主体,建立包括决策层、管理层和执行层的责任中心管理体系。
(1)决策层为公司股东会。主要职责是:下达预算编制目标和预算编制前提;审批公司年度预算方案、年度预算调整方案和项目投资总预算。
(2)管理层为经营管理机构,包括董事会和经理层。董事会的主要职责为:执行股东会有关预算管理的决定;制订公司年度预算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按照管理授权,负责公司预算执行控制。
经理层的主要职责为:执行董事会有关预算管理的决定;审核公司预算管理制度和程序;拟订公司年度预算方案和预算调整方案;实施公司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管理考核。
(3)执行层。执行层为各责任中心,主要为内部管理部门、业务中心及所属子公司。主要职责是:编制责任预算需求;提交预算调整申请;开展预算执行控制和预算分析。
2.建立年中预算调整制度
年度中期,当宏观政策、经营环境以及预算编制的前提发生重大变化,公司战略目标进行了调整,可申请年度预算目标调整,按年度预算审批流程执行,提交股东会审批后生效。
3.日常预算调整授权
经公司董事会授权,公司经理层和执行层对预算范围内的变更,具有一定的权限,便于日常预算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授权内容见表2。
各责任中心需对所掌管的预算指标进行调整,首先向财务部门发出申请,依据管理授权审批金额大小,逐级审批,其中:a
(二)与企业发展战略和财务规划紧密联系
公司每年滚动修订公司战略和财务规划,通过对公司内外部环境分析,结合所承接的集团公司战略目标,确定本公司的战略类型和战略目标。配合公司的发展战略,正确选择公司财务战略,滚动修订财务规划。在启动年度预算编制时下发预算编制大纲,详细指导预算编制工作。大纲要求,采用绩效承接法“DOAM”,对该年度应实现的战略目标在公司内部各层级进行分解承接:
Direction,行动方向;
Objective,目标;
Action,行动计划;
Measure,衡量标准。
以此确定年度工作任务,并作为申报所需预算资源的依据,逐级汇总上报预算需求。在公司综合平衡年度预算方案时,以财务规划规定的资本结构要求、风险控制水平、筹资策略和利润分配政策为尺度,对预算方案进行增、减调整。
(三)合理选择预算编制方法
公司业务领域所涉及范围广,包括科研项目研发、技术服务、核电设备和专用工具产业化,较为复杂。公司预算采用定期预算制,综合运用各种预算编制方法,增加预算指标的合理性。
1.科技研发项目,采用项目预算法。项目立项审批后,即开始编制项目预算,在项目完成的计划期限内,按年分解编制预算。各年度的预算,纳入当年预算统筹管理。
2.资本性支出和集团内科研服务合同,采用零基预算法。根据预算年度的需要和可能分析费用项目和费用数额的合理性,综合平衡编制费用预算。集团内的科研服务合同,不以盈利为目标,基本以支定收,略有盈利,所以对于研发工作所消耗物材料费、外委费、燃料动力费等各项费用预算,依照项目实际需求情况进行分析编制。
3.技术服务、产品销售类的经营业务采用弹性预算进行编制。根据量、本、利之间的依存关系,考虑到计划期间内业务量可能发生变动,编制出一套适应多种业务量的费用预算。
4.间接成本费用类采用固定预算进行编制。对于房屋租赁,后勤服务等在预算期内正常的、可按照相关合同进行计算的间接费用,采用固定预算进行编制。
5.一般性管理费用采用增(减)量预算法。一般管理费用种类繁多、金额不大、性质敏感,难以与公司经营管理业务直接挂钩,根据公司费用控制政策、管理职能调整、经营环境变化情况,在上年实际发生费用基础上,增、减调整,形成年度费用预算指标。
(四)强化预算执行,坚持“预算―立项―承诺―支付”不可逆
预算执行过程中,强调预算是各种支付的前提,但预算不是支付的依据,支付必须有实际业务基础,坚持“预算―立项―承诺―支付”不可逆。
立项控制,即事前审批,或业务(采购)申请控制,各责任中心应提出采购申请,并按管理授权报请审批。在提交立项申请时,应列明该项目已经批准的预算金额以及实际执行信息。对于跨年度的项目,采购的申请时必须注明预算年度支付的金额,以便按照批准的年度预算审核。对于超出预算的采购申请不得报批,由申请单位自行进行方案修改、优化,或申请预算调整。重大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实行集体决策。
承诺控制,经授权批准的立项提交合同商务部门,由其根据程序组织招标、合同谈判和签约,重大合同实行联签制。
支付控制,所有款项必须填写支付申请表和相关结算资料,经责任中心和合同部门相关授权人审批签字后提交财务部门按程序办理支付,大额资金支付实行联签制。
但并非每一笔支付,必须走完这四个环节,根据业务性质、风险程度和管理要求,具体有选择地采用,具体业务流程在系统中固化配置。比如日常办公零星支付,则经过“预算―支付”环节,会议、出差、业务接待、零星采购等,则经过“预算―立项―支付”环节;签订合同业务,必须完整经过“预算―立项―承诺―支付”环节。
(五)定期开展预算执行情况分析,预算考核与年度经营绩效考核挂钩
公司按月编制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对预算执行差异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反馈至各个责任中心,采取措施进行纠偏,在必要时向公司管理层报告,并提出解决建议。
公司实行绩效考核制度,按照“平衡计分卡”思路设计考核指标,指标包括:财务类、客户类、内部流程类和学习成长类。财务类考核指标直接来源于年度预算指标。这样,将预算考核直接纳入公司各责任中心年度绩效考核,与年度奖惩挂钩,保证了全体员工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和参与,为公司预算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六)以财务信息系统辅助实施预算管理
公司建立了财务信息系统,年度预算经批准后,即以各责任中心为单位明细分解预算指标,并维护到财务信息系统,在系统中实施预算执行控制。同时也对科研项目进行项目预算指标下达,实现所有项目支出受年度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的双重控制。业务人员在办理项目立项或支付时,必须要选择其对应的项目,以及支出科目,财务信息系统自动检查各项业务的年度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在两项预算同时满足要求时,支出才能得以立项或实现。财务信息系统自动统计各类预算指标立项完成情况和支付完成情况,并在系统中配置预算执行情况查询功能。各责任中心预算协调员经授权,可以实时查询年度财务预算的承诺执行情况、实际支付情况、预算执行率,并导出实际支出款项的清单。
三、结束语
篇10
降低成本是CFO的核心要务之一。然而,要想既有效降低成本又不影响企业发展战略,并非易事。
越来越多的公司把削减成本作为董事会的重要议案。投资者也不断询问财务总监们计划如何在不损害股东价值的前提下有效地削减成本。毕竟,削减成本是一项极具挑战的工作,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极大地危害公司的完整性,以及实现战略目标的能力,甚至危害到公司的长期生存能力。因而,选择、确定、推行削减成本的方案都需要足够的智慧与执行力。
慎防误区
任何削减成本的方案,能否与公司战略保持一致是至关重要的。曾经有一家银行,由于实施了一项非常糟糕的减员方案,导致其损失了大量有丰富经验的员工,从而影响了其在金融衍生品市场重新获得领导地位的战略。除非生存是目前最要紧的目标,否则在做任何削减成本的方案时,都要评估能否承受得起其长远的损失。
以下是一些在削减成本时常犯的错误:
1.实行一些武断的削减成本措施,通常有裁员或削减项目。采取这些措施的管理者通常是为了让上级看到他们在迅速采取行动,因而毫不顾忌这些措施所带来的间接影响。
2.过度的分析。分析过程应该在项目方案决定后就停止了,而不是到无法再分析下去的时候。
3.无法获得足够的人力物力的支持。
4.采取了过多的措施。
5.过分依赖为数不多的复杂的大项目,而这些项目的收益需要在很长时间后才能显现。
6.与公司战略目标冲突。
7.玩“抢座位游戏”。例如在某方面削减了成本,但这些成本又以其他形式出现在别的地方。
“智”定方案
通常削减成本计划的实施会伴随着一些颇有争议的变化,所以需要制定完整的方案和管理技巧。如果是一项庞大的计划,那么建立一个成本项目管理部门将是非常有益的。这样可以保证各种计划、风险及相互依赖的因素都会被及时准确地识别、管理和报告。每一个潜在的削减成本的措施都应通过一套分类和监控的流程来规范。从该措施被提出到完成以及效益的实现,成本项目管理团队通过对每个业务机构的支持和监控,可以起到保证项目很好实施的作用,而且要与财务部门紧密合作。
一项削减成本方案的起点是要准备强大的数据体系。通常要在对比财务数据与关键业务指标数据之间的联系上,下一定功夫。其核心问题包括:是否有一套有效的、公认的数据版本?是否有一套定义好的用于计算和比较的标准?是否有统一的报告标准?
会计政策在这里也是尤其重要的,如关联公司之间的交易和费用的分摊方法等。如果不考虑业务背景,或者将损益表中“毛利”项以下的各项成本武断地按照客户和产品进行分摊,对依此而得到的税息前利润来进行分析和决策,可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财务部门没有警惕这一点,就有可能错杀某些看似“不盈利”的产品和客户。曾经有一个公司与其最大的一家客户停止了业务往来,理由是与该客户的合作业务是不赚钱的。不幸的是,这样一个草率的决定是建立在一个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错误计算上的,最终给该公司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还有一家公司对其一家子公司进行重组,仅仅是因为关联公司交易政策的变化导致了该子公司的利润大幅下降,为了这一假想的损失该公司却花费了大价钱。所以,要谨慎看待企业的数据,时刻认识到数据在准确性和范围上不可避免的局限性。
企业应在削减成本的方案中保留一些豁免项目,另外不要仅仅聚焦在那些显而易见的项目上,如裁员和压榨供应商。因为显而易见的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它也许会使经过多年努力发展的建设关系以及良好的商誉一笔勾销。更广阔的解决之道是从价值链中寻找合乎逻辑的成本削减机会。
在削减成本的方案中采取一些平衡的措施,对于增强企业发展动力和减小风险是非常重要的。审视削减成本的措施是否经过优化,可以借由考量其是否具有以下的特征:1.快速有效地取得了短期的成本节约,同时增强了企业的发展动力;2.在企业运作效率方面有更深刻的改变;3.在不断反思企业的定位和价值基础上采取的更核心的长远的措施。
确保实施
削减成本会遇到无法想象的艰难选择,同时需要进行关键性的战略抉择,因而公司高层管理者和股东能否充分介入整个项目至关重要。没有CEO强有力的推进,整个项目就可能遭到各职能部门的抵制或被搁浅,这对企业非常不利。
任何削减成本方案的深度和广度都取决于诸多关键因素,包括每个员工的态度以及企业文化。如果没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效益评估,则无论该方案计划和执行得多么好,其所能达到的效果都是有限的。
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的决策能力。优秀的决策能力可以帮助企业提高效率并释放竞争优势。数据和决策的真正价值往往深藏于企业的内部政治、组织结构以及历史背景中。举个例子,曾经有一个公司用了4个月的时间制定了一项重要决策,决策的所有过程都是在月度的董事会上进行的。按要求,会议的议案应提前两周递交给每位与会者。然而,第一次会议的议案晚了一天递交;第二次会议的议案中不知什么原因少了一些资料;第三次会议超时。这些问题反映出该公司缺乏时间观念,且不能严格有效地管理决策过程,这会对各种方案的决策和执行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在市场中有各种各样的削减成本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常常不能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进程。削减成本方案的成功实施,关键是要将方案与公司战略挂钩,并能够尽早开始,且只有当削减成本的效益已经显现、被确认并确定将持续,才考虑该措施的完成和结束。
对于设计成功的综合削减成本的方案建议用以下方法实践:1.回顾、理解和更新与该方案相关的公司战略要素;2.详细了解公司的成本架构;3.制定满足股东要求的方案、运作的目标和相关投入的预算;4.创建详细的成本数据库,与成本动因关联,从而确保可以深度分析企业的运作效率;5.尽可能通过内部讨论、数据分析、外部比照及参考最佳实践等方式找出削减成本的举措;6.过滤、分类和提炼所搜集到的措施,并且将它们按价值、时间和风险排列,以得到一个优化的最终组合方案;7.实施该方案,定期报告和审核成本削减的进程;8.确保成本削减的效果是可持续的,确保公司已经真正按照预期方案调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