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安全的重要意义范文

时间:2024-01-23 17:57: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安全的重要意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安全的重要意义

篇1

关键词:药物说明书;前馈控制;用药安全

护理安全用药是临床工作的重要环节,安全用药关系到治疗结局、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资源浪费、纠纷等结果,情况严重的可危及生命。护士是安全用药的主要执行者,对发挥药物的最佳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起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用药安全有关的缺陷占所有护理缺陷的33.5%[1]。

药物不良事件会导致严重后果,其中多数是可预防的。运用控制论中的前馈控制理论和方法在源头上加以控制及提前干预,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举措。通过学习药物说明书进行前馈控制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整理2012年1月1日~2 013 年6月31日肿瘤科不良事件报告、科室自查总结、护士会记录,有关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描述共42起。将这42起事件作为前馈控制前的临床资料。将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发生的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作为前馈控制后的临床资料。

1.2 前馈控制方法

1.2.1应用前馈控制方法对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进行管理,将前馈控制前发生的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进行归类,认真系统地分析原因。

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分类情况:滴数不当3例,用量不当3例,溶媒不当2例,浓度不当3例,用药途径不当1例,输液器选择不当4例,不良反应观察不及时4例,健康宣教不到位3例,药物保存方法不当5例,未避光输注3例,配置时间不当 1例,用药时间不当3例,用药周期不当4例,其他3例,合计42例。

由上可见,我科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未掌握药物的说明书,药学知识不足有关。分析原因可能与2012年科室扩大为2个病区,新进护士多、患者数量增多故用药繁杂等导致药学知识掌握不足有关。

1.2.2 根据我科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有针对性的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采用学习药物说明书的方式对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安全隐患进行前馈控制。

1.3药物说明书的使用方法

1.3.1准备一个“药物指导”文件夹,将科室所用药物的说明书根据药物作用相近原则进行分类整理后归入该文件夹,护士长组织专人学习,对说明书中的特别注意事项用红笔勾画标记。然后组织专科药物应用的学习交流,利用晨会提问与理论考核,要求人人掌握内容。特别对新护士加强培训,提高护理人员药学知识。

1.3.2制作“控制滴数”、“快速补液”、“避光输液”、“溶媒要求”、“浓度要求”、“低温保存”、“特殊输液器”、“观察重点”、“特殊宣教”等文档作为本科的用药指引(新药及时更新),打印两份。一份用于办公室护士校正医嘱,另一份贴于治疗室方便护理人员查阅,满足护士在用药过程中的需求,杜绝因药物不熟悉而致的不良事件。

1.4评价指标 将2012年1月1日~2 013 年6月31日(实施前)及2013年7月1日~2014年12月31日(实施后)的资料进行整理,比较实施前后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

学习药物说明书前馈控制前及前馈控制后半年对科室护士进行药学知识及用药安全意识理论考试,比较前馈控制前后考核成绩。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护士理论考试成绩比较 前馈控制前及前馈控制后半年对科室相同的40名护士进行科室相关药学知识及用药安全意识理论考试。前馈控制前成绩(76.5±6)分,前馈控制后(95±4)分。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76,P

2.2前馈控制前后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前馈控制前发生42例次,前馈控制后发生7例次。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P

3 讨论

3.1前馈控制应用于用药安全管理,可以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公众对健康需求日益增长,对药物安全高度密切关注,因而对药物治疗安全和防范差错的保障体系的建立刻不容缓。临床护理管理中,通常在不良事件发生后才对护士进行相关问题的讨论及责任的追究[2]。

前馈控制在管理学中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控制,它通过控制影响因素来实现控制的目的,是一种“事前控制”,能防患于未然,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3]。

本研究对发生于肿瘤科两个病区2012年1月1日~2 013 年6月31日的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进行回顾性原因分析,我科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护士的药学知识不足有关。因此,采用学习药物说明书的方式,提高护士用药相关知识水平,强化用药安全意识,按药物说明书规范用药来进行前馈管理。

3.2 药物说明书可以降低用药缺陷 肿瘤科使用药品种类繁多,尤其是化疗药使用方法复杂,因此安全用药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新药品种不断涌现,药品名称千变万化,护理人员仅依靠学校积累的药学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临床正确用药指导的需求。在临床护理中,护士要了解每种药物,最直接的信息来源就是药物说明书[4]。

药物说明书在名称、性状、药理毒理、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儿童、老年患者用药、药物相互作用、贮藏、有效期等方面对该药作出了全面而详细的说明。通过学习药物说明书,掌握药物相关知识,对安全用药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

4 结论

给药差错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护理差错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国内报道达42.31%~75.88%[5]。

本研究采用学习药物说明书的方式,提高护士用药相关知识水平、强化其安全用药的风险意识、按药物说明书规范用药来进行用药安全的前馈控制,降低了用药缺陷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白月玲,马双莲.护士临床用药中的安全管理[J].中国护理管理,2006,6(4):14-16.

[2]张建凤.护理安全用药管理中的前馈控制[J].现代医院,2015,15(2):98-102.

[3]叶文琴,朱建英.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96-98.

篇2

关键词:食品安全控制;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现状;有效途径

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食品安全部门要调动一切力量对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控制,随着我国进入科技互联网阶段,计算机信息技术也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安全控制领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提高了食品安全控制的实际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必须努力寻求在食品安全控制中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才能起到真正的控制作用,为维护食品安全提供有效的控制手段,确保我国食品领域的安全,为我国人民创造一个安全放心的饮食环境。

1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意义

计算机信息技术被应用在食品安全控制上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控制的实际效果。计算机信息技术所能处理的数据十分庞大,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例如:当下人们普遍对可追溯的食品更加偏爱,原因就是这些食品利用了计算机信息技术有效地监控了食品的生产全过程,人们只要扫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即可能了解食品的生产过程,就可以放心食用,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控制的实际效果。②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的危险因素。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对食品进行安全检查,利用一定的检测器材对食品进行取样,然后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分析,检测出食品中的添加剂是否超标、是否添加了有其他有害成分,同时,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才能生成最终的检测结果,因此,计算机信息技术对于食品安全的检测提供了更加高端的工具,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食品的成分。③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能够检测生产环节,严格地追究食品生产过程的每个环节[1]。食品的生产要经过许多程序,只有层层把关才能确保食品安全的质量不出现问题,确保食品的安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把关食品的各个环节,如在生产厂房安装计算机监测设备,能够更加地了解生产过程,避免出现一些人为因素对食品的安全造成损害。

2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中应用的发展现状

虽然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有着重要意义,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困境和问题,具体内容如下:①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的控制领域应用不广泛,使用范围小。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控制领域的成本较高,一些大众的食品生产厂商有能力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但对于一些小本的生产厂商来说,不仅成本不允许,而且对于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安全检测的重视程度也严重不足,这就导致了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领域运营难以大范围运用。②我国对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探究不够深入,影响控制食品安全作用的发挥。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引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还属于起步阶段,与其他国家相比发展的技术还不成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初级阶段,一些更加高深的功能和技术还没有被有效地开发出来,影响计算机信息技术对食品安全控制的实际效果。③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投资较大,成本高,影响其普遍的使用。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足够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限与当下的条件,其发展比较缓慢。

3推进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控制应用的有效途径

结合当下我国计算机信息技术在我国食品安全控制中的发展现状,尤其是存在的问题,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调整和有效尝试:①加大重视程度,提高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的投入力度。为更好地推广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的控制,要提高对先进科技的重视程度,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督控制使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和资金的投入,以便更好地为食品安全控制服务[2]。②进一步研发技术,促进技术的创新。要不断地研发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控制上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对环节的监督,还是对各种添加剂等项目的检测,都要提高技术程度,提高检测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促进我国食品安全控制的技术进一步提高。③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仅仅依靠道德来约束食品生产企业是不切实际的,为充分地约束不法商贩的违法行为,确保我国食品的安全,必须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督和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结语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在食品安全领域就是一种创新的做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解决当下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应用的一些问题,必须要努力地改进,通过增强重视程度、确定相关的法律保护措施、加强技术的研发等,才能充分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更加安全、干净、令人放心。

作者:李琳 游雯茵 单位:1.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食品检测所 2.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审查部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建筑工程;工程管理;问题;控制措施

加强对建筑工程的管理能够有效的保障工程的质量,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建筑工程中,仍然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制约了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要想有效的解决问题,应该从根源入手,采用适当的方式促进工程管理水平的提高。

1、当前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首先,建筑工程在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体制不健全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相关部门没有对建筑工程的管理形成足够的重视,导致相应的体制始终没有得到有效的建立,工程管理体制的建立有助于规范建筑工程在施工中的行为,起到一定的约束性作用,当前,正是缺少了这一体制的管理,才会造成出现社会上出现众多烂尾楼的现象,另外,建立工程管理体制还有助于节约工程成本,使得成本的投入能够获得最大化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由于一些建筑工程中没有有效的工程管理体制进行管理,所以施工人员对于工程的重视程度不够,经常在工作中出现懈怠的情况,因而造成工程质量的不达标,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的完成工程的施工。

1.2建筑工程监管力度有限

一些建筑工程中,为了节省开支,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存在严重的不足现象。工程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强工程管理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首要前提,但是施工单位没有正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是忽视了这一重要岗位的落实,即使存在相应的监督管理人员,也存在不够专业的情况,进而造成工程的施工效率持续走低,不利于工程项目的进一步发展。如果任其长期的发展下去,我国的建筑行业是无法得到进步的,要想保障工程质量,施工现场要存在一定数量的管理人员,并且这些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过强过硬,这样才能在储蓄发展的过程中,保证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

1.3对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认知不够

第三,建筑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总是要经过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前期由于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而水平较低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能长期都处在低水平的阶段,这对于建筑工程的发展具有极为不利的影响,为此,加强对建筑工程管理的认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在生产设备的管理方面,还是在人力资源的管理方面,亦或是工程质量的管理方面,都要形成一个整体,在紧密的联系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目标。

1.4基层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基层人员素质有限一直是制约建筑行业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体现在基层人员受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并且还有绝大部分是农民工进行基层施工工作,这一类群体或是受教育程度较低或是年龄较大,难以在同一水平线上开展培训工作,安全的重要意义也很难深入理解。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技术和质量都很难保证,安全事故频发与基层人员素质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在发展建筑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基层工作人员素质的提升以保证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2、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2.1完善质量监督体系

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能够有效的防止恶性竞争的情况发生,当前的建筑企业数目较多,使得建筑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有些建筑企业就会采取不良的手段进行恶性竞争,从而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秩序,要想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应该不断规范建筑企业自身的形象,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材质最根本的对策,如果采用不正当的手段仅仅能够获得一时的成功,最终受害的还是企业自身。掌握了这一道理,就应该加强对建筑的质量监管,因为建筑企业要想获得成功,最终还是要拿建筑的质量说话,只有质量达到国家的标准,满足人们的自身需要,才会在建筑市场中形成良好的形象,有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具体的做法可以使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严格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进行审查,从建筑的各个环节进行把关,最终确保建筑工程保质保量的完工。

2.2提升建筑工程监管力度

由于当前建筑工程监管力度有限,因此需要不断提升和完善建筑工程监督的力度,这对于整个建筑施工工程而言意义重大,作为管理人员,应当多于监管人员进行沟通,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对于监管人员而言,即使任务繁重也应当认真对待,防止懈怠情绪的滋生,需要通过培训、安全案例共享、定期做报告等形式进行监督和自我提升。除此以外,作为建筑工程企业,还应当不断建立有效的绩效考评机制,通过定量的手段进行科学的员工管理,保证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推动我国建筑工程监管的不断发展。

2.3强调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在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不论是在建筑工程企业内部管理还是在整个行业的外部管理当中,都需要注重强调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只有认识到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才有可能实现建筑行业的长期可持续性发展,同时还应当不断强调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技术效益同步发展,避免出现过分重视技术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这一现象,强调建筑工程管理的手段有很多,例如通过经理进行年报分析、定期举办公司发展近况会议、建立内部交流共享群等等,让企业员工意识到管理对于一个企业经济效益、员工效益和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更新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促使企业不断进行创新型改革,不能固步自封而是在传统技术为主导观念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运用来强调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意义。

2.4提升整体队伍的素质

由于我国当前基层人员整体素质有限,管理起来难度较高,针对这一现象建筑工程管理单位应当在具体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认识到提升员工整体素质的重要意义。首先在招聘的环节就应当要求人事部严格把关,其次重视培训在提升素质中的重要意义,对于企业各级人员都进行相应的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再次培训后还应当进行案例分析,对于员工的安全意识不断进行强化,保障整个施工过程安全的同时也有助于保证基层员工自身的安全,最后还可以定期从外部聘请专家进行安全知识和专业技术的讲座,调动起整个团队的的学习兴趣。

3、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管理作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环节,建筑工程管理体制不够健全、监管力度有限、对建筑工程管理重要性认知不够等若干问题,作为从业人员应当在充分认识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富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从整体上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水平,推进建筑工程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钟仕芳.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32:249.

篇4

关键词:电气技术; 智能建筑;应用与发展

1、建筑电气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对于智能化、自动化水平的要求不断提升,而电气技术是实现建筑物使用功能的重要保证,在建筑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恰当的使用电气技术能够为使用者创造良好的使用环境。但电气技术的使用不仅会给建筑物带来积极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也会为建筑物埋下一定的安全隐患,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因此,在建筑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应合理使用电气技术,确保电气技术的使用安全,这样才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建筑电气技术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具有现代电气工程的典型特点,设计到电能、电气、信息传输及电子计算机领域的多个方面,将其灵活的加以运用,实现完善建筑物使用功能的目的。在建筑工程建设中常用的电气技术主要包括变配电技术、照明技术、空调调节技术、温度调节技术及防雷接地技术等。目前,建筑电气技术主要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建设领域,可以起到调节智能建筑内部环境、完善建筑物的各项功能、保障使用者的使用安全等作用。

2、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应用

变配电技术。在建筑项目的建设过程中,采用恰当的变配电技术可以起到保证变配电系统运行的稳定、提高变配电系统运行安全的作用,此外将电气节能技术应用与建筑物的变配电系统当中还能够降低变配电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能量的损耗,起到节能环保的作用。首先,变配电系统的机构应当简单可靠变配电级数不宜超过二级,以控制变电过程对电能的损耗。在相同的情况下,电压较高的输电线路,其能力损耗会相应的降低。因此,适当提高输电线路的电压也是实现变配电系统电气节能的合理措施。此外,将变配电系统设置在用电设备较为接近的位置,并适当的增大导线截面面积,缩短输电线路的长度么可以进一步降低电能在运输工程中的损失;最后,恰当的提高变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并做好变电设施的无功功率补偿也可以起到节能的效果。

照明技术。建筑物内部的照明是建筑物的基本使用功能之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的保证建筑物内部的照明功能已经无法满足智能建筑对照明系统的需求。在为建筑物内部提供充足光源的同时,实现照明系统的稳定与节能是照明技术发展的热点。新兴的LED灯技术不仅能够为建筑物提供充足的光线,还可以减少光线的闪烁,对保护使用者视力有着重要的意义。更重要的是LED灯技术具有良好的节能功效,在建筑物内推广此类照明节能技术能够有效降低建筑物对电能的消耗,减少建筑物运行的费用,在维护使用者经济利益的同时起到了节能环保的作用,对建设节能环保型社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电梯的安装。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多,电梯已经在智能建筑的建设施工领域得到了普及,提高电梯运行的稳定性对保障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电梯的安装时,确保电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是非常重要的。将电梯的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进行连接可以提高电梯的运行效率,并在电梯发生故障的时候及时发出警报,防止因电梯发生故障而造成人员伤亡。同事,做好电梯的功能性结缔工作也是减少电梯使用故障、维护电梯使用安全的重要环节。

数字监控技术。数字监控技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在建筑工程的建设中,使用数字摄像机作为建筑物的监控设施,将视频信号转化成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增强了图形的质量,同事利用计算机对数字信号进行处理,将其重新转化为视频信号,将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提高了报警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防雷接地技术。由于当代建筑电气技术中存在众多弱电设备,因此对雷电的防护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工作能够维护建筑内部电气设备的运行安全,减轻雷电对建筑物造成的危害、维护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确保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因此,保证建筑工程的防雷接地工程的质量是建筑电气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在进行建筑物防雷接地工程的建设时,应当注意选择优质的材料,并确保整个体系中不存在缺焊、漏焊等现象,并注意做好等电点的链接,以减少电磁反应对弱电设施产生的影响。另外,建筑物内部线缆的布设方式是影响建筑物防雷功能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对建筑物进行电气设计时,应当注意线缆的布设位置,做好重要设备的防雷接地工作,并提高弱电设备的防雷性能,减少雷电对建筑物造成损害。

3、建筑电气技术向多元化发展

建筑电气技术应用使得建筑物具备了更加完善的使用功能,因此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进一步提高建筑电气技术的水平,可以在简化建筑电气设施的安装过程的同时,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安全,对电气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的建筑电气技术正向着多元化、自动化、综合化、节能化、安全化的趋势,进一步的提高了建筑电气技术的各项性能,对完善建筑电气设施的使用功能有着重要意义。例如,提高建筑电气技术的防火性能可以有效地减少建筑物的火灾隐患,保障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增强电气技术的节能效果则对降低建筑物运行维护的费用、实现建筑领域的节能环保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建筑电气技术的发展也会提高我国建筑行业在世界市场的竞争能力,对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4、结语

总之,随着建筑行业的技术要求越来越多,发展越来越智能化,电气技术及产品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所以只能建筑的应用范围亦不断扩大,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建筑通过电气技术平台发展和壮大。普通使用电气技术是智能建筑行业进行现代化信息管理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智能系统可以促进加快现代化管理的步伐,提高智能建筑科学规范化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我国目前主食产业的不断发展,逐步向工业化转变,并且不断地扩大规模,已经逐渐形成主食产业化发展,并逐渐形成了多元化主体、原来产品的规划莫、生产销售一体化、产品多样化以及品牌特色化的新局面。对于我国目前的主食产业化正在不断地发展中。但是对于我国主食产业化的现状来说,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主食产业化的水平仍旧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主食产业的产业化程度相对较低,并且生产设备和技术比较落后,对食品安全的问题还有待提高,所以女里转变粮食经济的发展趋势,推动我国主食的产业化,使我国主食产业在世界经济中占据有利地位。

主食产业化促进粮食企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粮食经济的不断提高。主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人们生活中的粮食必须品,在人们的说话中常见的主食包括米饭、面条、馒头以及杂粮食品等。大部分的主食是以大米和小麦粉为原料的。对于主食产业化来说,是将农业产物转变成餐桌食物的生产过程,通过粮食生产基地,加工工艺以及营销工艺等环境形成。对中国的主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逐步迈向小康建设的社会中,促进主食产业化发展对我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不但能够适应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保障人们对粮食的需求,同时也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还可以推动粮食产业的加速发展,改变粮食产业结构,转变粮食经济发展方式,使粮食行业得到很大的发展:同时还可以提升粮食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促进农民的粮食生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转变粮食产业的发展方式,提高人们生活中粮食的供应能力,促进工业化发展和农业化的协调发展。

构建主食产业化产业链

对于主食产业化来说,是对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的加工工艺。开展健全部门的相互配合,推动企业的发展,加大企业的支持力度,规范生产流程,加强管理,确保食品生产质量。同时提高企业对推进主食产业化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共同促进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构建主食产业化流程,首先应该适应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确保人们生活对食品的需求,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同时推动粮食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不断提高粮食产业的生产设备,加强对生产工艺的规范和管理,实现高水平的主食产业化,对我国粮食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力推进主食产业化的结构调整

不断开发主食的新产品,促进企业的发展和升级。不断发展主食加工产业,开展丰富的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的创新能力,促进米、面以及杂粮等主食的方便化、工业化、大众化特点,从而提高食品的即食性,确保食品的生产品质。不断提高主食原来的多元化、系列化和营养化的开发,采用大力的专用材料,强化食品的营养成分,提出食品加工的适度性,提倡科学健康消费,不断发展多种多样的面制主食,提升产品的档次。同时也不断的提升米制主食,促进企业规模化的生产水平。并且可以不断开展即食性主食,例如速冻食品的开发,扩大生产规模,并不断改进。同时也应该注重企业生产中的节能降耗水平。

改善食品流通方式,促进主食的供应能力。整合粮食资源,加强对主食产业的供应能力,充分利用各供应网点,新增供应网点的经营业务,减少成本,实现互惠互利。通过目前大型主食加工以及仓储企业的供应为主体,充分利用已有的厂房、土地、人才以及技术等资源优势,实现完整的销售网络,促进粮食企业的扩张。不断进行商业模式的探索和创新,改变主食流通方式,加强连锁经营以及直营店的发展,开展配送中心以及零售专卖等主食供应点。

促进粮食企业的进步,加强对设备水平的改造和提升。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改造,加大对企业生产改造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新的生产工艺,引进新技术,采用新材料和新设备,实现新生产工艺的推广和应用,促进新产品的产业化,并不断进行生产流程的优化,不断吸取过去的经验以及国外的先进技术,采用先进的生产设备,加强企业的设备生产水平和提升企业生产工艺,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对小型企业生产条件的改善,提高小型企业的生产水平,促进小型企业对先进技术以及设备的采用,推广节能减排理念,加强设备的节能减排改造,实现高效的生产设备,加强主食开发的知识产权,不断推广馒头、面条、米饭以及杂粮等主食的自动化生产,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不断提升自动化水平,不断开展主食加工制造基地。

篇6

关键词:煤矿采矿 安全 管理 事故 防范

中图分类号:TD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b)-0180-01

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必须采用科学合理有效地管理办法,及时找出问题源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排除事故隐患,真正的保障煤矿施工安全生产。全文从安全事故发生原因,防范措施和重要意义三个方面论述,煤矿企业应切实落实好安全工作。

1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频频发生的原因

1.1 煤矿企业对事故安全措施投入少

现如今,煤矿企业越来越多,许多煤矿企业的老板只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的。对于煤矿内部的安全措施以及安全方面的投入觉得没有必要,导致真正的安全防范设备比较落后,真正发生事故时往往遇难者不能得到及时施救,造成采矿人员生命危险。

1.2 少数领导对煤矿安全生产观念认识不强

很多煤矿企业的领导在真正的煤矿安全生产中没有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没有把预防事故发生的工作方法摆在首要位置,安全措施方面的投入费用不多,使生产缺少有利的保障。部分煤矿企业瓦斯超限时间一般都超长或者通风缺口没有充足风量,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当企业事故发生时,领导者往往放松生产过程,过分注重利益是否受到损失,使得企业安全生产只是口号而无实质作用。

1.3 采矿人员文化素质偏低,没有严格生产纪律

煤矿业每年都需求大量采矿人员,对人员招聘没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农民工群体是煤矿业基础工作人员,它们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安全防范意识,由于在井下作业要求的是技术以及规范化的操作流程,而他们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开采工作,自身对危险意识和防范意识不高,没有严格的生产纪律作为约束工作条例,也是导致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之一。

1.4 采矿工作现场管理松懈

部门煤矿企业管理者由于下井时间少,忽视煤矿开采的安全性,对井下工作环境没有实际情况的了解,存在忽视管理的态度,在采矿现场,现场管理工作的松懈,不严格导致违章违规现象的发生,导致煤矿安全问题屡见不鲜。

1.5 对煤矿事故预防工作不到位,培训流与形式

很多煤矿企业对施工现场预防不到位,甚至有的管理者明知存在安全隐患却还不加管理,最后形成矿上存在安全隐患,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大。

2 做好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防范措施几个方面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物质水平的提高,经济生活条件的日益增长,“远离事故,关爱生命”,成为当今煤炭业发展的中心主旨,建设安全的煤矿开采环境是作为煤矿企业的重要责任。然而,煤矿行业是我国高危行业,产量占企业的主导地位,由于其生产的环境的特殊性,多变性和其不可预测性,使其在生产过程中事故频频发生。因此,有关煤矿采矿的安全防范措施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真正落实到安全生产的工作中,下面是促使防范的几个方面。

2.1 加强安全基础工作

作为煤矿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把安全防范工作做到基层工作上,基层工作者是企业的基础,安全事故一旦发生时基层工作者是直接受害人。因此,煤矿企业在开展安全工作时,应把基层工作作为主导工作任务,设置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为基层工作者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

2.2 对于煤矿安全找好经济和安全平衡点

煤矿生产必须坚持“安全生产”,为主要原则,安全生产是企业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安全生产也决定了长远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应该做好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两大点的平衡。企业在保持安全生产的同时才能得到经济利益收获。没有安全生产就没有长远的经济效益,两者平衡发展才能长治久安。假如企业生产安全出现问题,一定会造成经济损失,相反指抓安全生产不考虑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上去了,但是企业没了经济效益,安全生产也不会管理好。

2.3 对采矿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作为煤矿企业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不是单纯的实施管理,需要所有人员一起支持。由于煤矿企业基层工作者大多数文化素质比较低,对自我安全防范没有意识,因此,煤矿企业应该定期对人员进行井下安全知识的培训,加强采矿人员安全素质教育以及生产安全意识,提高基础人员的技术素质,建设一支“安全,高效,技术”,团队,这是煤矿企业实现安全保障措施的主要手段。

2.4 加大采矿人员安全监管力度

人员在生产煤炭过程中安全管理工作起到关键的制约作用,安全监管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防止施工作业人员不合理的操作规范,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好安全的防范工作。管理人员在监管的过程中应该坚持“人,物,环境”,三方面协调工作,实际监督时严格要求自我,以身作则,严格执行安全监管力度。

2.5 提高企业安全技术水平

面对我国目前采矿企业设备落后的情况,应采取科技化的手段来解决这一问题。科学技术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因此,有关煤矿企业应该做好技术,安全相结合手段,使安全管理方式和防范措施做到同步水平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经济效益不断地提高,应加大对安全生产管理项目资金的投入,施工设备的完善化,这样既能保证企业经济效益也能保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所以,在煤矿企业基层工作者日常工作中,应该采取先进的安全设备和防范事故发生的新技术,真正的做到从根本上防止事故的发生。

3 结语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和防范工作任重而道远,在煤矿开采过程中树立“预防为主”,思想,通过合理的安全管理工作,实现事故的有效防范。因此,我国煤矿企业开采应该与时俱进,积极发展具有现实的作用和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建平,王珍,路聚堂.精细化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研究与应用[J].煤矿安全,2012(1).

篇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而计算机安全也备受人们关注,做好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是防止信息泄露、信息篡改、信息丢失的重要手段,是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本文将对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从而表现做好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

网络技术;计算机网络;虚拟专用

虚拟网络专用技术就是指VPN,是虚拟网络的一个中心技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与进步,而信息安全也随之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VPN技术是基于共同网络节点建立的,对于整个VPN网络节点连接不再使用传统连接方式,而是使用虚拟连接,使数据传输更加安全。这样,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也防止了信息受损,维护了用户的权益。

一、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特征

虚拟网络技术是当前一种运行较广的网络信息技术。该技术主要被用来开展信息管理、信息存储以及信息传输等,不管是在高校信息系统建设还是企业信息系统建设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更好的帮助企业开展财务管理,确保数据信息的安全。与此同时,鉴于虚拟专用网络具有简约、高效等特征,能够对传统的财政发展模式进行优化,实现资金的充分使用,能够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节省了企业与学校的成本,对于难度较大的信息载体构建有着重要意义。还有一方面,虚拟专用网络技术操作简单、设备利用率高,较为大众化、普及化,鉴于以上诸多优势,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其未来发展空间将更加广阔,成为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网络技术的重要组成[1]。

二、虚拟专用网络技术的种类

1、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是一项核心技术类型,主要用于数据保护,在隧道技术方面有着显著的应用效果。实施精密性高的加密技术作为保护,能够防止黑客、病毒、不良网络用户的入侵,防止出现信息窃取或者盗用,使重要的信息数据、财务数据等得到保护。当前,网络犯罪屡禁不止,并且网络是犯罪分子开展活动的重要媒介与平台,将对个人与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加密技术在虚拟专用网络中是一个很难获取的技术,对数据保护有着重要意义。

2、隧道技术。

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中还有一项核心技术是隧道技术,就是将数据资料打包压缩,实现整体性的传输,减少了数据分散造成的丢失、遗落等。由此,稳固、安全的网络信息通道构建将存在难度,在网络信息安全应用中使用隧道技术能够将局域网中的数据进行重新分装、打包,实现数据的再一次优化与组合,保证了数据安全。由此,该技术需要重新加载以后再打包,才能使数据顺利在网络中传输,重新包装以及编辑是主要过程,这一技术方式就是隧道技术,人们发送电子邮件、收发文档能够应用到这一技术[2]。

3、身份证技术。

在虚拟专用网络中身份认证技术也非常重要,其应用也非常普遍。比如,人们在网上购物、购票时都要实名认证,需要确认购买者的身份,在去银行办理相关业务的时候,也要使用实名资料,用户在网上完成订单支付以后,会受到短信验证码,这也是身份认证技术保护人们隐私的一种方式。在电子商务不断进步与发展下,这种技术的重要性将越来越大,成为保证人们财政安全的关键技术。

三、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1、远程分支与企业部门间的应用。

通过搭建出一个局域网络,企业能够与不同地区的分支单位进行互通,将不同部门的业务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提高了数据信息的安全性。比如,当企业要开展一个远程会议时,公司可以在总部开展,借助公司局域网就能在线传输资料、演示数据,不同地区只要有局域网就能够在线观看、参与讨论,既方便、又轻松,节省了时间与资源[3]。

2、在远程员工与企业间的应用。

远程员工与企业局域网也能够构建出相互访问的虚拟化空间,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将公司内部各个成员集中到一起,共同接收信息、在线学习等,在文件传输、数据共享上真正实现了同步,使公司资源得以节省,将信息安全性提高。

3、企业与供应商、合作商间的应用。

企业发展离不开供应商以及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但是这些关系网络的构建则存在复杂性,鉴于供应商与企业、合作伙伴都不在同一个地区,要想见面会谈业务、商讨对策需要大量时间与财力。但使用虚拟网络则能实现远程会谈,将企业与外界关系拉近了,有利于业务的开展与市场信誉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随着时代进步,网络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衍生出了非常多先进的手段与技术,极大推动了各行业的进步与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列举了几种常见的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以及具体应用。可见,在信息化社会中,只有确保信息数据安全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稳定、安全开展。

作者:邢太北 单位: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敏.虚拟专用网络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3):72-72.

篇8

水利水电工程一直是我们国家建设的重点项目,对于提高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准都具有重要意义。水利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整体工程交付之后的运行状况,都与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目前水利水电工程虽然从总体上来说发展态势良好,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这些都阻碍了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其相关行业更好发展。文章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相关问题做出了总结,希望能够对改善我们行业状况有所贡献。

关键词:

水利水电;质量控制;质量管理

随着21世纪经济的不断发展,水利以及水电不断被应用到了各个行业之中,很多国家都意识到了水利水电工作对于本国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发展工业的同时也在进行这方面的建设。水利水电工程要想取得更大的进步,首先应该清楚我们目前的工作在哪些方面还存在漏洞,例如质量安全的控制与管理等等方面。只有真正的完善好这部分细节,才能够适当的规避工作中的意外风险,保证工程总体的质量水平,减少安全隐患,延长水利工程的使用年限,进而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人员素质落后,整体水平参差不齐

水利工程建设从业人员的素质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所谓‘专业人员’不仅仅指的是具备专业的业务技能,还需要具备安全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巧,能够从自己的角度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但是目前从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的实际状况来说,这样的人才是我们非常欠缺的。很多工程的管理者和一线施工的工人在工作思路以及管理经验上都非常落后,而且长期以来缺乏专业的指导,很多情况下都是完全依靠经验在进行工作,不仅个人的生命安全缺乏保障,也很难保证施工的质量。其实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当下国内对于这方面人才培养的措施有很大的关系,虽然相关的院校一直有开设这方面的专业,但是想要那些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就扎根到工程一线还是比较有难度的。但是为了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是有必要建立起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

1.2质量安全意识不到位

除了缺乏专业的施工技能,在思想上这些工人也没有认识到工程质量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意义,这也是导致工程质量问题层出不穷的隐患之一。例如对设备进行定期维修检修工作等工作,很多工人觉得施工设备只要还处于规定的使用年限之中那么就都是安全的,因此在平时也就忽视了对于设备方面的维护工作。但是特殊的地质条件和极端的天气都可能会导致施工现场的设备罢工,而一旦出现这种状况必然会耽误整体的施工进度,后期想要追赶进度必然会放宽质量控制方面的标准。这样工程整体的质量自然会受到影响,除了对于设备的及时维护,认真按照相关的施工标准落实好施工监督工作的细节,也是保证工程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

1.3水利工程的方案设计脱离实际状况

在水利水电工程正式开始施工之前一定要拿出完善的、经过详细论证过的施工方案,要确保工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可行的,这样才能够正式开始动工。而且在施工方案之中也应该对各个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的工作职责做好明确的界定,这样不仅能够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更会让每一个环节上工作人员都清楚他们对于整个工程的意义。但是目前很多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单位都没有认识到这部分工作内容的重要性。在方案设计阶段没有经过实际的考察就草草的将方案定型,而且选择参考的数据过于陈旧,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完善,这必然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工程方案不能只是追求美观大气,更应该注重的是实用性,但是很多的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于注重外观的效果,从而忽略了其内在的稳定性,也就无法保证后期的工程质量与安全。下图就是一个常见的水利工程设计图。

1.4缺乏必要的风险评估工作

应该将风险评估工作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从选址、选材都应该时刻谨记质量至上的原则。但是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没有认识到这部分工作的意义,粗放式的风险评估,给工程的整体带来了很多质量安全隐患。随着近几年来竞争的不断加剧,也给水利水电工程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施工所需材料的供应商往往会选择降低成本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可是这样会使得自己产品的品质大打折扣。不仅如此近几年在这个行业之中多了很多大小规模不一的施工团队,因此对他们的施工过程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与监督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所以说需要改善目前风险评估工作落实不到位的现状,转变施工方的经营理念。

2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控制与管理的重点工作

2.1工程材料的质量控制

水利水电工程往往会需要用到大量的建筑材料,因为品种多、数量大,所以说为了保证工期往往同一个过程一般会选择多家供应商,但是供应商的数量一多,整体的品质就很难保证了。如果在这之中如果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不仅后期的材料备案和管理工作无法顺利进行,也会给工程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应该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把关,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进行必要的抽检,检查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质量标准。这些工作都应该由专门的人员来进行,并且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必要的监督。不仅如此对于材料的储存也要特别注意,要做好材料的防雨防潮工作,对于危险品要严格管控。避免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保证整个施工过程的稳定,从而提高整个工作的总体质量。

2.2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混凝土的浇筑工作可以说是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内容,在这之中要严格把握混凝土的混合比重。除此之外还要从整个施工现场的分布位置入手,对混凝土的搅拌设备以及人员进行合理的布局,保证各个施工点的混凝土供给。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要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例如开挖面是否符合开挖的条件,这一细节一定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实地确认。还应该查看浇筑面是否清洁,排除有松动岩石或者地表裂缝的危险施工区域,保证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混凝土施工过程的总体质量。

2.3完善施工质量控制与安全的具体举措

1)完善相应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很多的工作都需要制定统一严格的量化标准,只有这样才能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明确他们的工作内容,不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更能够保证工程的总体质量。但是具体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应该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在这之中不能以偏概全,应该具体的分析某些特殊情况。例如地质地形特殊的施工区域质量管理制度应该更为严格,要让每一个环节上的工人都能够落实好自己的工作细节。就拿对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的定期检修维修来说,应该提高检测的频率,扩大检测的范围,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应用方面更是应该如此,不能一味的降低成本就选择质量较差的建筑材料。应该在工作中时刻谨记安全质量,真正的践行施工质量安全原则和相关规定。

2)建立施工准入证制度

施工准入证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施工工程和相关建筑单位的水平的标准,简单来讲准入证就是指的界定行业内具备施工水平和施工条件,并且有一定管理水平的施工单位,通过政策上的支持让这部分单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这种制度,首先就要求了他们要具备一定的技术人员和专业的技术设备,能够按照严格的工作标准完成施工工作。通过这样的方式,就科学的把一些施工水平堪忧、信誉堪忧的不良企业给排除在外,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程的施工安全,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所带来的巨大损失。

3)建立竣工验收的备案制度

通常我们会以报告的形式向上级的管理人员汇报工程的相关进度,以此来通知他们进行工程的验收。同时施工的单位也应该提交一定的数据和施工保证资料,以此来进行备案。这一环节是不可少的,他们可以在意外事故发生时将这些资料作为相关的技术支持,更好的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不仅如此通过这样一种形式也可以时刻督促施工人员和施工方谨记安全意识,保证工程质量。

3总结

水利水电工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其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一定程度上还是限制了水利水电工程更好的发展。只有完善好这部分细节,也就能够有效的规避工作中潜在的风险,进而推动水利水电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经验和想法,希望能够相关人员一些思考和建议,也希望能够对提高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安全管理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吴斌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控制学[D].天津:天津大学,2013.

[2]常振华.水利工程项目施工材料质量控制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4.

[3]刘光华.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风险管理研究及应用[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

[4]王彩龙.水利水电工程管理及施工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探讨[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4(09):57-59.

[5]汪秀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分析和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6):136.

篇9

关键词:防火安全 阴燃速率 红外测温 机器视觉 热释放

中图分类号:TH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6-0169-04

卷烟的燃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火灾的发生常常是由于点燃的卷烟掉落在易燃家具上引起的,从而导致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近几年,国内外对卷烟防火安全问题日益重视,对于卷烟引起火灾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这些工作对卷烟的制作工艺及检测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材料的释热量是火灾危险性的重要特征之一,释热量越大的材料,形成灾难性火灾的可能性越高[1]。特别是释热速率,对评估材料火灾安全性更具实际意义。可见,对于卷烟而言,其燃烧速率越快,释放热量的速率也越快,引起火灾的机率也越高。阴燃速率是卷烟的一个物理指标,随着低引燃倾向卷烟等概念的出现,卷烟静燃状态下的燃烧速率也逐渐成为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研究卷烟的阴燃速率对评价卷烟引燃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卷烟阴燃速率的关键是对卷烟燃烧状态的判别及对卷烟燃烧线的跟踪,为了不破坏卷烟的燃烧状态,所有测试均应该采用非接触式的方法。文章基于红外测温及机器视觉的原理,设计了两种测试系统,可以准确的探测卷烟的燃烧状态,测试卷烟的阴燃速率。

1 基于红外测温的测试系统

1.1 测试原理

一切温度高于绝对零度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向周围空间发出红外辐射能量,红外测温原理是将物体发射的红外线具有的辐射能转变成电信号,红外线辐射能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温度相对应,根据转变成电信号的大小,可以确定物体的温度[2]。卷烟表面温度最高的位置位于燃烧区域,通过步进电机带动红外温度传感器移动,配有合适的算法控制电机的运动轨迹,可以实现跟踪卷烟的燃烧线及判断卷烟的燃烧状态。

1.2 系统结构设计

1.2.1 红外测温模块

测温模块采用红外温度传感器MLX90614KSF-BAF,该温度传感器集成了红外感应热电堆探测器芯片和信号处理专用集成芯片,其中包括了低噪声放大器、17位模数转换器和强大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使得高精度和高分辨度的温度测量得以实现。测温探头的前端配置一个金属挡片,与卷烟的轴向方向垂直安装,用以指示卷烟燃烧线的位置。通过调节温度采集频率及选取合适的温度阈值,控制电机跟踪卷烟的燃烧线。

1.2.2 步进电机控制模块

1.3 测试方法

装置的主控制模块可以实现接收温度的实时采集数据、控制电机的运动、数据的处理与存储、状态与结果的显示等功能。主控制器根据温度的采集信息,控制电机跟踪卷烟的燃烧线运动,最终计算电机的行程,即卷烟的燃烧长度,结合卷烟的燃烧时间,最终统计卷烟的阴燃速率。

2 基于机器视觉的测试系统

2.1 测试原理

机器视觉技术就是使用图像采集设备将被采集目标转换成图像信号,传送给专用的图像处理系统,通过像素分布和亮度、颜色等信息,转变成数字信号,图像系统对这些数字信号进行运算以提取目标特征,进而识别被采集目标的动作行为[4]。该系统使用工业相机采集卷烟燃烧图像,通过适当的算法判别卷烟的燃烧状态,计算卷烟的阴燃速率。

2.2 系统结构设计

2.2.1 测试柜

测试柜使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在测试柜的底部和侧面使用黑色遮光纸覆盖,为卷烟的探测提供黑色背景。卷烟夹持装置放置于测试柜内,用于放置点燃的卷烟,且保证卷烟置于工业相机的视野范围内。每次测试时,使用点火装置点燃卷烟,然后关闭柜门。

2.2.2 工业相机与镜头

2.2.3 LED光源

装置测试柜采用透明有机玻璃制作,虽然便于观察,但采集图像时易受到外界环境光线变化的影响。适当的光源照明设计,可以使图像中的目标与背景信息得到最佳分离,降低图像处理算法分割、识别的难度,同时提高系统的定位、测量精度,使系统的可靠性和综合性能得到提高。为了消除环境光线的影响,光源的亮度应大大高出环境光线的亮度,则环境光线变化的影响就可以忽略了。装置使用发光效率高的恒流型LED灯珠,每个灯珠都配有发散角为8度的聚光透镜,贴片LED灯珠处于聚光透镜的焦点位置,光源位于被测样品的上方,直接照射被测试卷烟[6]。

2.3 测试方法

3 实验分析及方法对比

对于卷烟阴燃速率的测试,之前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人工记录卷烟的燃烧时间,统计卷烟的燃烧长度,最后算出卷烟的阴燃速率。本次实验选取一种普通卷烟纸制作的烤烟型卷烟A和一种阻燃带卷烟纸制作的低引燃倾向卷烟B分别使用人工记录、红外测温法、机器视觉法进行阴燃速率测试,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人工记录的方法在平均值上与其他两种方法相近,但标准偏差、变异系数较高。可见,本文设计的两种测试方法可以较为有效的测试卷烟的阴燃速率,并且稳定性好,可以大大降低人为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相比较两种新方法,对于普通卷烟,两种测试方法在稳定性方面相近,对于低引燃倾向的卷烟,由于该类卷烟存在阻燃环带,在环带区域燃烧较慢,且有熄灭的可能性[8],阴燃过程中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使用红外测温的方法更为稳定可靠。

4 结语

对于普通的市售卷烟,阴燃速率大多相差无几。但随着国内外对卷烟防火安全的重视,在国外市场上出现了较多的低引燃倾向卷烟,旨在降低由卷烟引起火灾的概率。这种低引燃倾向的卷烟目前采用主要的技术是在卷烟纸上涂布阻燃材料,使卷烟上具有若干个低透气度的阻燃环带,从而降低卷烟引燃其他物体的倾向。阻燃带的透气度决定了低引燃倾向卷烟的有效性,也使该类卷烟的阴燃速率产生了差异。

物质的燃烧速率与其释热速率相关,而释热速率对于评价材料的火灾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介绍了两种测试卷烟阴燃速率的方法,可以实现更高效、更稳定的测试,为卷烟火灾安全性的研究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参考文献

[1]欧育湘,李建军.材料阻燃性能测试方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37-140.

[2]张建奇,方小平.红外物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6.

[3]刘星辰,刘东斌,杜鹏.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8):23-25.

[4]唐向阳,张勇,李江有等.机器视觉关键技术的现状及应用展望[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4,(4):36-39.

[5]黎红伟.关于机器视觉镜头[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05,(2):112-113.

[6]王蓉,刘玉玲,余飞鸿.LED光源照明微投影仪系统的设计[J].光学仪器,2006,28(2):23-26.

篇10

关键词:电力系统 继电保护 故障诊断 维修 技术 分析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剧,社会大众生活水平持续提高的背景作用之下,电能作为国民经济建设发展的命脉所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备受各方工作人员的特别关注与重视。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电力继电保护的重要性也由此得以凸显。本文试针对以上问题做详细分析与说明。

1、电力继电保护故障诊断技术分析

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除纵联保护方式以及差动保护方式以外,所有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均只能针对继电保护安装位置的电气量实时参数予以反应。从实践应用的角度上来说,针对电力继电保护故障信息的分析能够使电力企业在整个电力系统出现运行故障的情况下辅助相关工作人员针对这部分继电保护装置的动作信息以及录波数据信息予以真实且有效的反应。相关实践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电力继电保护设备装置而言,各相在运行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运行状态以及运行情况应当是基本一致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如果发现同一电力继电保护设备装置在运行过程当中出现一相实验结果与另两相实验结果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基本可以判定该相存在运行缺陷。在此过程当中,电力继电保护装置能够自动发出相应的告警信号,其目的在于告知电力系统运行工作人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实现对电力继电保护装置故障运行状态的消除。更为关键的一点在于:变压器装置保护功能的实现还能够作为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下相邻电器元件之间的后备保护方式,其重要意义也是极为突出的。

2、电力继电保护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方向分析

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当中,继电保护主要是借助于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当中各元件出现异常或是短路故障状态下与之相对应的电气量参数变化情况构建整个电力继电保护动作。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电力继电保护故障诊断技术的应用及其实现要求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当中,各个保护单元均能够针对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数据以及故障信息进行及时且灵活的共享。与此同时,以上电力系统运行状态下的各个保护单元与重合闸装置在针对这部分运行数据以及故障信息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当中实现对保护单元运行动作的协调处理,进而实现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从这一角度上来说,电力继电保护的主要任务就是上述两个在电力企业供电过程中的普遍性问题。在微机技术持续发展的过程当中,电力继电保护借助于各种证明可靠的算法以及微处理器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在供电系统出现运行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设备装置能够针对供电系统运行所出现的这一故障问题进行有效切除处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应当针对距离故障点位置最为邻近的断路器装置进行断开处理,其目的在于确保电力系统中其他的非故障部分能够持续安全的运行。很明显,实现这种电力继电保护的基本条件在于:整个电力系统运行过程当中与各个主要设备装置相对应的保护装置能够借助于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微机技术实现有效连接。这一基本条件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的可行性是比较高的。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相关工作人员展开有关电力继电保护故障及维修技术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可以采取用质量完好的原价替代存在故障可能性的元件,并借助于对智能诊断以及人工智能的方式的应用,确保电力继电保护故障诊断过程当中数据处理及数据存储的有效性。

3、电力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系统分析

电力继电保护故障及维修技术在实践应用过程当中要求电力继电保护故障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针对电力继电保护技术进行有效且完善的掌握。受到电力系统运行设备故障以及征兆间相互关系的复杂性以及设备故障的多元性,有关故障诊断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反复性探索实验过程。对于一般意义上的非系统保护而言,借助于计算机联网作业方式,在电力继电保护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相关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对故障查找范围的逐步缩小实现对相关故障问题的查找与排除作业。在这一过程当中,应当特别关注有关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变压器装置保护的配置作业与整定作业,在此过程当中,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结合变压器装置制造厂方所提供的有关变压器装置绕组流过故障位置的允许时间以及电流大小,通过对以上两方面指标关系曲线配置的方式确定相应的保护方式。一般情况下,速动性主要是指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出现故障问题的情况下应当最大限度的缩短短路故障切除的时间,这对于提高故障性质判定、故障位置判定以及故障距离检测精确性而言均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技术条件支持下,有关电力继电保护自适应原理的分析与研究已较为成熟:在电力继电保护出现故障问题的情况下,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相关工作人员应当直接针对电力继电保护中的某个运行元件进行故障怀疑,通过故障查找的方式逐步提出怀疑元件,最终确定故障位置。

4、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力系统的实践运行过程当中,电力继电保护被保护元件在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继电保护装置能够及时且有选择性的针对故障元件自整个正常运行的电力系统当中进行有效隔离与切除,从而确保电力系统运行的持续性与安全性,其重要意义是可想而知的。总而言之,本文针对有关电力继电保护相关问题做出了简要分析与说明,希望能够引起各方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1]匡建明.电力继电保护状态检修若干问题分析与对策方法[J].江苏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11.(12).232-233.